综合气象观测与技术保障试卷

综合气象观测与技术保障试卷
综合气象观测与技术保障试卷

市气象系统2015年综合业务竞赛

综合气象观测与技术保障试卷

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40空,计20分)

1. 本站投入业务应用的自动站有( )和()型号。

2. 全国实时-历史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自( )起转入正式运行。全国所有( )站和()站资料纳入资料一体化业务管理。

3. 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台站工作任务有以下4个方面的容:

(1)();(2)();(3)();(4)()。4.台站对疑误信息的反馈包括( )反馈、( )反馈和( )反馈。

5. 新型自动气象站基于()技术和()技术构建,采用了国际标准并遵循标准、开放的技术路线进行设计。

6.新型自动气象站按照“()+外部总线+()+()+外围设备”的结构设计。

7.前向散射能见度仪通过测量( ),可以得出散射系数,从而估算出气象光学视程。

8.EL15-2C型风向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为( )信号。

9.新型自动气象站的供电电源为( )V蓄电池。

10.守班期间,因硬件故障导致整套自动站无常工作,经排查在( )小时无

法恢复时,及时启用备份自动站或便携式自动站。

11.新型自动站硬件包括()、()、()、()四部分。

12.《中国气象局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意见》指出:发展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就是要实现县级气象机构()、()、()和()等各项业务综合化、集约化。

13.为便于疑误数据处理,将疑误数据分为显性错误数据、()和缺测数据3类。

14.《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技术规定》中取消13种天气现象观测,出现雪暴、霰、米雪、冰粒时,记为(),这4种天气现象与雨同时出现时,记为()。

15.已实现自动观测的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气压、地温、草温记录异常时,正点时次的记录按照()、()、()、插记录(瞬时风向、瞬时风速缺测处理,风向、风速不做插)的顺序代替。

16.因设备故障、雨量空翻等造成降水类和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自动观测记录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时,仅对()时次记录进行处理。

17.自动站中的雨量传感器通过计数翻斗所带的磁铁扫()来测量雨量,计数翻斗每翻转一次,发出一个计数(),表示下了()毫米的雨。

18.传感器是指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元件和()元件组成。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计30分)

1.当用万用表测量雨量传感器上干簧管是否故障,应该使用万用表的()。

A:通断档B: 电流档C:电压档D:电容档

2.湿度传感器测得相对湿度为75%,其信号电压为()。

A:0.075V B: 0.75V C: 7.5V D: 75V

3. 雨量传感器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降雨时雨量小于实际情况;降雨停止后,仍未停止计数。有可能造成该故障的原因是()。

A :雨量筒堵塞B: 采集器故障

C: 干簧管损坏D: 电源故障

4.检测地温传感器好坏时,使用万用表()档位。

A:电压10V档B:电流1A档C:电阻200Ω档D:通断档5. 自动站雨量传感器输出信号形式是()。

A:模拟电压信号B:数字电压信号C:脉冲信号D:电阻信号6.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的访问网址为( ),是中国气象局统一部署的气象装备保障业务应用系统。

A: 172.19.1.225 :7001 B: 10.1.64.39:7001

C: 10.86.37.87:7001 D:172.19.1.223 :7001

7. 前向散射能见度仪观测规(试行)中规定,能见度仪传感器安装采样区中心高度距地()。

A:1.5m B: 2.0m C: 2.8m D: 3 m

8.判断湿度传感器是否故障一般是使用万用表()对输出端和地之间信号进行测量。

A:电压档B:电流档C:通断档D:电容档E:频率档

9. 用万用表测量市电电压时,应选用()档。

A:DC500 B: DC200 C: AC500 D: AC200

10.《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证》的有效期为()年。

A.三

B.四

C.五 D . 六

11.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频次一般为每()小时一次。

A.一

B.二

C.三

D.六

12.草面温度传感器安装离地面()cm ,允许误差±1cm。

A.4

B.5

C.6

D.8

13.电线积冰观测,当雨淞、湿雪冻结物或包括雾淞在的混合积冰直径达()mm时,尚须测定一次积冰最大重量。

A.8

B.15

C. 31

D.38

14.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器的时钟误差要求不超过()。

A. 30秒/月

B. 30秒/旬

C. 30秒/日

D. 30秒/小时

15. 前向散射能见度仪每()年应校准一次。

A.半

B.一1

C.二

D.三

16.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码3的含义是()。

A.可疑

B.错误

C. 修改数据

D. 订正数据

17. 障碍物是指观测场以外高于观测场地平面()m以上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作物等物体。

A.1m B.5m C.10m D.20m

18.由大量极细微沙尘均匀漂浮在空气中,使空气混浊,能见距离<10km。常出现在气团稳定较干燥时期,此天气现象是。()

A 浮尘

B 尘

C 霾

D 轻雾

19.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主采集器和分采集器或部分智能传感器之间采用()方式实现双工通信。

A 节点

B 传感器

C 嵌入式处理器

D CAN总线

20.雪深、雪压观测()

A:必须在观测场进行B:一般不能在观测场进行

C:一般在观测场进行

21.当3小时变压为3.6hpa时,新长Z文件中存入的数据为()。

A、0036

B、-036

C、1036

D、9964

22.禁止在国家一般气象站观测场周边( )米探测环境保护围修建高度超过距观测场距离1/8的建筑物、构筑物。

A、800

B、1000

C、2000

23.新长Z文件中,MR行代表()。

A.天气现象

B.气压

C.分钟降水量

D.能见度

24.国家级站单站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名。()

A: Z_SURF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CCx].txt

B: Z_SURF_C_CCCC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txt

C: Z_SURF_I_IIiii-REG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CCx].txt D: Z_SURF_C_CCCC-REG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txt

25.自动气象站的核心是( )

A:传感器B:计算机C:系统电源D:采集器

26.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技术规定》保留21种天气现象的观测与记录,其中不包括:( )。

A 雾

B 雷暴

C 积雪D浮尘

27.出现雾,观测时能见度不足50m,这时有市民询问天气现象,如果是你接听,你最准确的回答是()

A 轻雾B.大雾C.浓雾D.强浓雾

28.区域气象观测站观测场周边()m围不易有障碍物。

A.1m B.5m C.10m D.20m

29.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新长Z文件)中某段数据

“TH 0972 0966 2301 0992 2340 0975 0771 0999 0996 084 083 2328 063”,其中最低气温是()℃。

A.0.8

B.-8

C.8

D.-0.8

30.四项强标中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总体要求在观测场()m围不应实施爆破、钻探、采石、挖沙、取土等危及地面气象观测场安全的活动。

A.2000m B.1000m C.800m D.500m

三、多选题(每题1分,共30题计30分)

1.关于雪深的观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符合观测雪深的日子,每天8时在观测地点进行观测

B、平均雪深不足0.5cm时,不进行雪深观测,等到14或20时进行补测

C、达到测量标准,观测地段因某种原因而无积雪,可以不进行测量,但应在观测薄备注栏注明

D、达到测量标准,因地形影响测站附近无积雪,可以不进行测量,但应在观测薄备注栏注明

2.在下面蓄电池维护方面,叙述正确的是()

A:对于免维护蓄电池,其实不需要维护。

B:如果长时间没有放电,这会使电池极板硫化,引起阻增大、容量减少、负载能力下降。

C:每隔2~3个月,人为地放一次电是必要的。

D:以上叙述都不正确

3.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基本原则是()。

A. 开放合作

B. 综合统筹

C. 需求牵引

D. 自动化为主

4. 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的降水量,通常测定()的最大降水量。

A.1分钟 B. 5分钟 C. 10分钟 D. 1小时

5. 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要求,自动站观测项目采样速率为每分钟6次的有()。

A、气温

B、气压

C、风速

D、降水量

E、辐射

6.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

A.大气温度随高度降低

B.大气的垂直混合作用弱

C.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D. 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

7.地面测报业务检查中,发现某台站观测场存在以下情形,其中不符合规要求的有()。

A.观测场大小为:25米(东西向)×35米(南北向)

B.观测场围栏为光亮的不锈钢制作

C.观测场小路为0.4米宽的沥青路面

D.观测场围栏高1.1米

8.按照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优秀集体及个人考核办法(试行)》规定,优秀个人申报条件是()。

A.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没有出现责任性差错、事故

B.全年承担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总值班数达本台站年人均值班数的1/3

C.所在台站或单位年度地面气象观测质量达标、仪器运行稳定可靠。

D.年有专业技术论文发表或省级以上技术总结交流者优先

9、雨夹雪是()

A.半融化的雪(湿雪)

B.一地降雨,另一地降雪

C.一会降雪,一会降雨

D.雨和雪同时下降

10.在A 文件中,下列正确的质量控制码有( )

A.0 表示数据正确

B.2 表示数据可疑

C.1 表示数据错误

D.8 表示数据缺测

E.9 表示数据未作质量控制

11. Y 文件由( )等部分构成。

A.台站参数 B.年报数据 C.质量控制 D.附加信息

12.在自动观测数据中,当某定时( )数据缺测时,不能用前、后两定时数据插求得。

A、降水量

B、相对湿度

C、风向、风速

D、露点温度

E、水汽压

13.为了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确保气象探测信息的( ),根据《中华人民国气象法》,制定《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

A.均一性

B.连续性

C.准确性

D.比较性

E.代表性

14.气象综合观测系统由()、空基气象观测系统、天基对地综

合观测系统、特种观测系统、气象观测基准和观测质量保障系统组成。A:地基地面气象观测系统B:地面气象观测系统

C:地基高空气象观测系统D:高空气象探测系统

15. 根据《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县级综合气象业务的主要容是( )。

A.公共气象服务

B.气象预报预测

C.气象观测

D.综合气象保障

16.下列关于降水的描述,正确的有( )。

A.气象站观测每分钟、时、日降水量。

B.降水量是指某一时段的未经蒸发、渗透、流失的降水,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

C.降水观测包括降水量和降水强度。

D.降水强度通常测定5分钟、10分钟和1小时的最大降水量。

17.自动气象站雨量无雨有示值可能是因为:()

A.雨量承水器堵塞;

B. 计数翻斗卡滞;

C.信号电缆开路;

D.干簧管损坏;

E.信号电缆短路

18.UPS 电源使用过程中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先开UPS电源然后再开负载

B.定期充电放电

C.及时更换单个废/坏电池

D.不应把强磁性物体放在UPS 上,否则会导致UPS工作不正常或损坏机器

19. 在YIIiii-YYYY.TXT 文件中,本年天气气候概况项目容包括( )。

A:主要天气气候特点B:天气气候综合评价

C:主要天气过程D:异常气候现象

20. 进行雨量传感器的日常维护步骤是:( )。

A:仪器每月至少定期检查一次,清除过滤网上的尘沙、小虫等以免堵塞管

道,特别要注意保持节流管的畅通;

B:翻斗壁禁止用手或其它物体抹试,以免沾上油污;

C:定期检查筒身,保证安装牢固,器口保持水平;结冰期长的地区,在初冰前将感应器的承水器口加盖,不必收回室,并拔掉电源;承水器的刀刃口要保持正圆,避免碰撞变形。

21. 以下哪些现象需要在纪要栏记载()。

A、在本地围出现强度很大的天气现象

B、气象站附近的江、河、湖、海的泛滥、封冻、解冻情况

C、气象站附近出现雨淞、沙阻、雪阻或泥泞、翻浆、水淹等情况

D、本站视区出现的罕见特殊现象,如海市蜃楼,峨嵋宝光等

E、人工影响局部天气(包括人工降雨、防霜、防雹、消雾等)作业

22.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规定,关于草面温度和雪面温度的观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测量草/雪面温度的传感器必须安装在距地5厘米的高度

B、有降雪时进行雪面温度观测,无降雪时进行草温观测

C、草温和雪温观测应根据情况随时切换

D、草温和雪温的切换,应在观测薄备注栏注明切换日期及时间

23.根据《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优秀集体及个人考核办法》,“全国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优秀集体”和“优秀个人”申报数量控比分别为是()。

A、2%

B、5%

C、8%

D、10%

24.根据《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管理办法》,以下说确的是()。

A.加密观测指令中明确加密观测结束时间的,应在最后一次加密观测结束后自动解除加密观测

B.加密观测指令中未明确结束时间的三天后自动解除

C.需要提前结束加密观测的,必须由指令发布单位发布解除加密观测指

令才能解除

D.所有加密观测,必须由指令发布单位发布解除加密观测指令后才能解除

25.根据《中华人民国气象法》,气象台站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导致的一些事故,要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损失重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些事故中包含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畴的有( )。

A、丢失损坏原始资料

B、火烧观测场

C、伪造气象资料

D、损坏仪器

26.《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规定,禁止实施下列危害国家基本站探测环境的行为()。

A、在观测场周边1000米探测环境保护围修建高度超过距观测场距离1/10的建筑物、构筑物

B、在观测场周边800米围设置垃圾场、排污口等干扰源

C、在观测场周边200米围修建铁路

D、在观测场周边100米围挖筑水塘等

E、在观测场周边50米围修建公路、种植高度超过1米的树木和作物

27.在A文件规定中,下列属台站历史沿革变动的容()。

A、观测要素的增减

B、障碍物的变化

C、观测仪器的更换

D、台站周围河流、湖泊等变化对观测记录的影响

28. 关于长Z文件,以下说确的是( )。

A、除人工观测连续天气现象外,其它数据项均为定长

B、第12段的段标识符占1行

C、要素位数不足时,高位补“0”

D、人工观测连续天气现象因缺测无记录时,存入“//,.”

E、每个数据项对应1位的数据质量控制码

29. 当霾出现时,一般使远处的光亮物体带()。

A、蓝色

B、黑色

C、黄色

D、红色

30. 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考核容包

括()。

A、地面观测系统设备运行保障质量

B、地面观测资料传输质量

C、地面观测数据质量

D、地面观测设备运行质量

四、判断题(每题0.5分,共40题计20分)

1.自动气象站应定期检查维护,宜每月进行一次。并警惕危害性天气如雷电、大风、沙尘天气(包括浮尘、扬沙、沙尘暴)、冰雹、高温、严寒、长期浓雾等给仪器设备带来的损害。()

2.小时降水量与小时分钟降水量之和不相等时,在没有人工干预时,将分钟降水量全部定性为“可疑”,质量控制码为1;若进行人工干预,能够确定正确值,则用正确值代替小时降水量或分钟降水量,质量控制码为6 。( )

3.自动气象站观测场所有设备宜共用同一接地系统,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5Ω。( )

4.国家级站单站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新长Z)文件容中气温和湿度数据段标识符为DT。()

5.由于自动站采集分钟数据文件属原始采集文件,不能进行修改,所以当分钟数据不正确时,只能在J文件中对其进行修改。()

6.《气象法》规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气象台站的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导致重大漏报、错报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以及丢失或者毁坏原始气象探测资料、伪造气象资料、漏报等事故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7.雾分为三个等级,即雾、大雾、浓雾。()

8雷暴、龙卷出现时,记录在值班日记中,作为编发的依据。()9.观测场各仪器设施东西排列成行,南北布设成列,相互间东西间隔不小于3米,南北间隔不小于4米。()

10.当日天气现象栏记有积雪现象,到8时(或14时,20时)观测已不符

合积雪标准,因此当日不进行雪深观测,也不须在备注栏注明。()11.气压是大气压力的简称,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从所在地点往上直至大气上界的空气重量。()

12.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13.由于降水现象影响能见度小于1.0千米,必须加记视程障碍现象。( )

14. 地面气象观测场四周障碍物控制区围国家一般气象站为1000m。( )

15. 在积雪加密观测的时次,须在相应正点数据文件中记录连续天气现象和现在天气现象编码。()

16.禁止手触摸湿敏电容,以免影响正常感应。每月维护情况应在气簿-1纪要栏和ASOM月维护中记录。( )

17. 严格执行湿敏电容传感器月维护制度,每月应拆开传感器头部网罩,检查传感器头部的保护滤纸和网罩清洁情况,若污染严重应更换新的滤纸并及时清洁网罩,确保湿度观测准确性。()

18. 正点数据中的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气压、地温、草温小时极值缺测或异常时,从本时次实有记录中挑取。()

19. 正点数据用正点后10分钟或备份站代替时,若该值挑为小时极值,出现时间记缺测。( )

20. 气温或相对湿度为替代值时,水汽压和露点温度也用替代值。( )

21.当能见度设备故障或数据异常,定时观测时次的正点数据中所有能见度数据均按缺测处理。( )

22.分钟数据文件错误或异常时,一律不做订正处理。()

23.对于霾现象自动观测的台站,若日现在天气现象的霾记录持续超过5个时次,则当日日数据文件连续天气现象段记霾。()

24. 若日持续霾记录不足6个时次但跨日后超过5个,则当日界前(后)持续霾记录超过3个时次时在相应日记霾,当日界前和后持续霾记录均为

3个时次时,只在日界前记霾。()

25. 草温观测区域的面积为1平方米()

26. 在长Z文件中,当器测项目为人工观测时存入1,器测项目为自动站观测时存入0。()

27.在A文件数据结构中,海平面气压归并到气压,露点温度归并到水汽压,地面状态归并到草面(雪面)温度,成为该要素的一个数据段。()28.自动气象站应定期检查维护,宜每月进行一次。并警惕危害性天气如雷电、大风、沙尘天气(包括浮尘、扬沙、沙尘暴)、冰雹、高温、严寒、长期浓雾等给仪器设备带来的损害。()

29.现用仪器发生故障应及时查明原因,不能排除的立即更换,并在24小时之报告上级维修部门,严禁私自拆卸自动气象站主要部件。()30.维修时,台站如果有备用组件,宜用替代的方法证实和排除故障。如果没有备用组件,则需用测量电信号参数的方法进行排查故障。()31.守班期间应在下个正点前、非守班时间应在下次定时观测前对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进行检查,若发现数据异常时,应修改后发送更正数据文件。()

32.长Z文件的存储对于可能出现负值的要素,给予了基值得概念,基值即为大于该要素可能出现的最大值的相对最小值,以此来表示要素的正、负号,例如:气压、变压、温度、变温、露点温度。()

33.《自动气象站业务规章制度》规定:每日未按规定进行资料拷盘,造成数据丢失,每发生一次算5个错情;违反有关规定在测报用计算机上进行与测报业务无关的操作,每次算2个错情。若对测报业务造成影响的,每发生一次算10个错情。()

34.降水量是指某一时段的未经蒸发、渗透、流失的降水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

35.当本地围进行人工降雨作业时,应在备注栏注明作业时间、地点。()

36. 全国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都应根据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指令承担应急加密观测任务。()

37.Z_SURF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AWS_FTM[-CCx].txt文件名中首字母Z为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地面资料。()

38. MDOS中,区域站显性错误数据处理规则:小时数据、分钟数据、日数据异常时,直接置为缺测。()

39.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40.自动气象站业务计算机切勿设置休眠、系统待机和关闭硬盘时间,否则业务软件无常接收数据。()

气象观测站

自动气象站 自动气象站是由电子设备或计算机控制的自动进行气象观测和资料收集传输的气象站,通常有以下两种形式: (1)有线遥测自动气象站:仪器的感应部分与接收处理部分相隔几十米到几公里,其间用有线通信电路传输。由气象传感器,接口电路、微机系统、通讯接口等组成。传感器将气象信息转换成电信号由接口电路输出。微机系统是它的心脏,负责处理接口电路及观测员通过键盘输入的信号,并将处理结果输出显示、打印、存盘,也可通过接口送到信息网络服务系统。这种自动站早期用于实时查询气象资料,现在逐渐取代气象站日常主要观测工作。 (2)无线遥测气象站:又称无人气象站。它包括测量系统、程序控制和编码发射系统、电源三部分组成。气象要素转换成电信号的方式常见有机械编码式和低频调制式两种,前者多使用机械位移的感应元件,使指针在码盘上位移而发出不同的电码;后者多使用电参量输出感应元件,使它产生一个低频变化的信号,然后将此信号载于射频上发射。无人气象站通常能连续工作一年左右,每天定时观测4─24次。可在1000公里之外的控制中心指令或接收它拍发的电报,也可利用卫星收集和转发它拍发的资料。该站通常安置在沙漠、高山、海洋(漂浮式或固定式)等人烟稀少的地区,用于填补地面气象观测网的空白处。 高空气象观测 测量近地面到30公里甚至更高的自由大气的物理、化学特性的方法和技术。测量项目主要有气温、气压、湿度、风向和风速,还有特殊项目如大气成份、臭氧、辐射、大气电等。测量方法以气球携带探空仪升空探测为主。观测时间主要在北京时7时和19时两次,少数测站还在北京时1时和13时增加观测,有的测站只测高空风。此外其他不定时探测内容有2公里以下范围的大气状况的边界层探测、测量特殊项目的气象飞机探测和气象火箭探测等。 气象气球 用橡胶或塑料制成的球皮,充以氢气、氮气等比空气轻的气体,能携带仪器升空进行高空气象观测的观测平台。气球的大小和制作材料由它们的用途来确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要求规范(试行)

附件3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 (试行)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5年9月

前言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主要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修订稿)、《自动气象站保障暂行规定》等文件,以基层业务人员实际维护经验为基础,吸收了区域气象站生产、使用和管理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编写完成。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自动站的系统结构、主要性能、完好标准、设备维护时间、内容、流程、注意事项、维护记录表等。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制定发布,并归口。本规范由陕西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负责起草。本规范编写组成员为:周林、白水成、王国君、徐青强、张世昌、张向荣、张晓妮、于进江、毛峰、李晓冬、张帆。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是对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设施进行维护的指导性文件。望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遇有问题,及时向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反馈,并望提出改进意见。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目录 1 总则 (1) 1.1 适用范围 (1) 1.2 规范引用文件 (1) 1.3 设备结构 (1) 1.4 主要设备技术性能 (2) 2 完好标准 (3) 2.1 系统结构 (3) 2.2 技术性能 (3) 2.3 技术资料 (3) 2.4 运行环境 (3) 3 设备维护 (4) 3.1 维护时间 (4) 3.2 维护内容 (4) 3.3 系统测试 (8) 4 维护记录 (8) 5 注意事项 (8) 附录A: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记录表 (9)

附录B:维护工具 (11)

第一批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考试试卷(全)模板复习进程

气象观测员上岗资格考试基础理论 知识试卷 (考试时间:2013年11月29日) 1.是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2.我国的地面气象观测台站按承担的观测业务属性和作用 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此外还有无人值守气象站。 3.按云的、和结构特点,将云分为族10属 29类。 4.目前,地面气象观测气压以为单位。 5.人工器测日照以为日界,除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时 间外,其余地面观测项目均采用北京时20时为日界。 6.观测的是未经翻耕保持自然状态的地表状况,划分 为2种类型,20种状态。 7.大气降水的酸碱度采用值表示,大气降水的导电能力 反映大气降水的洁净程度,用来度量。 8.天气雷达中S波段雷达的波长约为,C波段约为。 9.气象目标对雷达电磁波的散射,是气象雷达探测大气的基 础。 10.在常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中,定时高空气象观测时次 是指北京时02时、时、14时和20时。 11.常规高空气象观测是指气球携带无线电探空仪,以自

由升空的方式对自地球表面到几万米高度空间的大气气象要素(、温度、湿度)和运动状态(风向、)等的变化进行观测、收集、处理的活动或工作过程。 12.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按传感器所处的位置的不同可以分 为地基、和天基气象观测系统。 13.某野外观测点,利用小型蒸发皿测量蒸发,某日降水 量为19.2毫米,蒸发原量为20毫米,用米尺测得蒸发余量在蒸发皿中的深度为36.1毫米,则该日蒸发量为毫米。 二、单项选择题: 1.海洋上暖而湿的空气流到冷的大陆上或者冷的海洋面上,都较易形成()。 A:辐射雾 B:平流雾 C:蒸发雾 D:锋面雾 2.大气中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最强的成分是()。 A:二氧化碳 B:臭氧 C:水汽 D:沙尘气溶胶 3.低压、反气旋是水平尺度为()的气象现象。 A:小尺度 B:中尺度 C:大尺度 D:行星尺度 4.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在海波高度 5.5千米处,气压仅为海平面的()。 A:1/10 B:1/5 C:1/2 D:1/3 5.当相对湿度为100%时,()的说法是正确的。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一.观测业务要求 1.1观测时次 1、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观测项目每天24次定时观测。(摘自气发〔2008〕475号) 2、基准站、基本站人工定时观测次数为每日5次(08、11、14、17、20时),一般站人工定时观测次数为每日3次(08、14、20时)。(摘自气测函〔2013〕321号) 1.2观测项目 1、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地温(含草温)、雪深。 2、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云、浅层与深层地温、蒸发、冻土、电线积冰、辐射、地面状态。 3、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雪压、根据服务需要增加的观测项目。(1-3条摘自《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测函〔2013〕321号) 4、有两套自动站(包括便携式自动站)的观测站,撤除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速风向、蒸发专用雨量筒、地温等人工观测设备;仅有一套自动站的观测站,仍保留现有人工观测设备。(摘自气测函〔2013〕321号) 5、云高、能见度、雪深、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降水类天气现象等自动观测设备已正式投入业务运行的观测站,取消相应的人工观

测。 6、为了保持观测方法与观测手段的延续性,张北、长春、寿县、电白、贵阳、格尔木、银川与阿勒泰8个长期保留人工观测任务的基准站,保留08、14、20时人工观测任务(含自记仪器记录整理)。(摘自气测函〔2012〕36号、气测函〔2013〕321号) 定时人工观测项目表 1.3观测任务与流程 1、每日观测任务 (1)每日日出后与日落前巡视观测场与仪器设备,确保仪器设备工作状态良好、采集器与计算机运行正常、网络传输畅通。具体时间各站自定,站内统一。 (2)每日定时观测后,登录MDOS、ASOM平台查瞧本站数据完整性,根据系统提示疑误信息,及时处理与反馈疑误数据;按要求填报元数据信息、维护信息、系统日志等。

区域气象观测站运行保障经费测算办法(征求意见稿)

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运行保障 经费测算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区域自动气象站(以下简称“区域站”)科学规范管理,科学合理编制区域站运行保障经费预算,给推进区域站社会化保障工作提供经费测算依据,根据区域站运行保障工作实际,特制定区域气象观测站运行保障经费测算办法(以下简称“测算办法”)。 第二条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是指为获取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数据的需要,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中国气象局中小尺度站网统一规划和当地气象服务需求而建设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区域站按其观测要素不同,分为单雨站、单能见度站、二要素站、四要素站、五要素站、六要素站以及其它区域站等。 第三条本测算办法适用于气象系统区域站日常运行维护保障经费测算的编制和核定,不包含单位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新建站点及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的修复、抢险、重建费用,不适用本测算办法。 第四条充足稳定的运行保障费用投入是保证区域站发挥作用的基础。经费测算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根据不同类型观测站点的运行维护要求,实事求是地确定费用的支出内容和相关系数,做到测算结果客观实际。

(2)科学性原则。区域站运行保障经费测算工作的规范、标准、程序、方法要科学、合理。根据具体的测算对象,选择适当的测算标准,使测算工作及其结果合理准确。 (3)全面性原则。对区域站运行保障经费的测算,必须涵盖运行保障的各个方面,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第五条运行保障经费测算项目包括区域站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运行消耗费用、维护巡检费用、维修保障费用、运行监控费用和计量检定费用。 第六条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理和自然条件、不同设备使用年限,各地在具体测算过程中可按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价格及消费水平变动情况,适时调整。海岛、浮标等特殊站点可独立核算。 第二章运行消耗 第七条运行消耗费包括设备损耗折旧费、观测场地租赁费、观测场地看护费等。 第八条设备损耗折旧费是指区域站的采集器、传感器、通信、电源等硬件构成系统及其相应附属设施因野外自然环境的侵蚀而产生的损耗或折旧费用。 海岛站、浮标站等特殊站点的设备折旧费另行计算。 第九条场地租赁费是指租赁区域站安装场地所需的费用。自有场地,此费用不计。 第十条场地看护费是指为了区域站的安全,雇人看护产生的费用。根据实际情况,没有可以不计。

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区域气象观测站是根据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大中城市、特殊地区和专属经济区的气象和环境预报服务需要,在国家级观测站布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的观测站,是国家观测站的重要补充。主要承担地面时空加密观测和实时要素监测业务,提供区域性高时空分辨率的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局部环境和区域气候等观测数据。区域气象观测站在原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基础上组建,以自动观测为主要探测手段。 为规范区域气象观测站站网规划、站点选址、设备性能、基础设施、组网传输、质量控制、运行保障等系统工程建设,确保区域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可同化性和长期、稳定运行,根据《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三站四网”实施方案》(气测函[2005]247号)、《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分方案》(气发[2006]45号)、《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多轨道业务和功能体系任务分解和进度表》(气发[2007]17号文附件2)等文件,对区域气象观测站的要求,并参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对自动气象站的有关规定,对全国区域气象观测站的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现状与需求分析 1、现状分析 我国现有的国家级气象站网是为获取天气尺度系统信息而设计的,气象台站的全国平均站间距为60多公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复杂,现有站网在空间密度和观测频次上,远不能适应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监测、预警的需求。为了满足各级气象服务特别是短时临近预报服务的需要,近年来,各省(区、市)气象局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投资建设了一定数量的以加密自动气象站(包括单雨量自动站)为主的中小尺度天气监测网。高时空密度的加密气象观测资料在气象服务特别是决策气象服务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密自动气象站的建设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和认同。 2、存在问题 受经济条件不平衡因素的影响和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与气象服务关系认识的不一致,各省(区、市)的加密自动气象站建设极不平衡,西部天气气候资料空白及敏感区内站点稀疏。已经建设的站点存在着自动观测站网的布局和密度很不均匀、观测要素的配置不尽合理、实时数据组网传输效率不高、资料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运行保障体系没有健全等等问题,影响了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

综合气象观测与技术保障试卷汇总

湘潭市气象系统2015年综合业务竞赛 综合气象观测与技术保障试卷 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40空,计20分) 1. 本站投入业务应用的自动站有( )和( )型号。 2. 全国实时-历史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自( )起转入正式运行。全国所有( )站和()站资料纳入资料一体化业务管理。 3. 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台站工作任务有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1)();(2)();(3)();(4)()。 4.台站对疑误信息的反馈包括( )反馈、( )反馈和( )反馈。 5. 新型自动气象站基于()技术和()技术构建,采用了国际标准并遵循标准、开放的技术路线进行设计。 6.新型自动气象站按照“()+外部总线+()+()+外围设备”的结构设计。 7.前向散射能见度仪通过测量( ),可以得出散射系数,从而估算出气象光学视程。 8.EL15-2C型风向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为( )信号。

9.新型自动气象站的供电电源为( )V蓄电池。 10.守班期间,因硬件故障导致整套自动站无法正常工作,经排查在( )小时内无法恢复时,及时启用备份自动站或便携式自动站。 11.新型自动站硬件包括()、()、()、()四部分。 12.《中国气象局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意见》指出:发展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就是要实现县级气象机构()、()、()和()等各项业务综合化、集约化。 13.为便于疑误数据处理,将疑误数据分为显性错误数据、()和缺测数据3类。 14.《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技术规定》中取消13种天气现象观测,出现雪暴、霰、米雪、冰粒时,记为(),这4种天气现象与雨同时出现时,记为()。 15.已实现自动观测的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气压、地温、草温记录异常时,正点时次的记录按照()、()、()、内插记录(瞬时风向、瞬时风速缺测处理,风向、风速不做内插)的顺序代替。 16.因设备故障、雨量空翻等造成降水类和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自动观测记录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时,仅对()时次记录进行处理。 17.自动站中的雨量传感器通过计数翻斗所带的磁铁扫()来测量雨量,计数翻斗每翻转一次,发出一个计数(),表示下了()毫米的雨。 18.传感器是指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元件和()元件组成。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计30分) 1.当用万用表测量雨量传感器上干簧管是否故障,应该使用万用表的

观测理论试题

观测理论试题 说明:1.本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共XX 页。满分190分 。 2.答案一律用大写字母填写在单独的答题卡上,填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完毕,试卷和答题卡一起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共100题,每小题0.5分。答案只能填字母) 1、换日照纸时,注意使纸上( C )时线对准筒口的白线。 A: 12 B: 14 C: 10 D: 6 2、《站址变动分析报告技术要求》中提到拟迁台站现址周边气象台站的分布图,要求提供 以拟迁台站现址为圆心,国家基准气候站或国家基本气象站半径( A )千米范围内,国家 一般气象站半径100千米范围内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和国家一般气象站的分 布图。 A :200 B :300 C :100 D :50 3、在“风力等级表”的“陆上地物征象”栏中。“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撑伞困难, 高的草不时倾伏于地”。其风力等级为( C ) A 、4级 B 、5级 C 、6级 D 、7级 4、各种天气现象和界限温度的初终间日数,( A ) A 、包括初日和终日 B 、不包括初日和终日 5、自动观测时获取被测量数据的时间间隔称为( E )。 A:响应时间 B:平均时间 C:准确度 D:分辨力 E:采样速率 6、近地层温度的升高,主要是空气吸收了( B )的结果。 A .太阳辐射 B .地面长波辐射 C.短波辐射 D.紫外线 7、地球辐射是地球表面、大气、气溶胶和云层所发射的长波辐射,其能量的99%波长 大于( C )。 A :0.76m μ B :3m μ C :5m μ D :10m μ 8、2014年1月份的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2013年12月30日至2014年1月3日,其起止日期 记为( D ) A 、30/12-3/1 B 、30-3/1 C 、30-3 D 、30/12-3 9、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气表-1)中规定应统计各级降水日数有( C )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 10、《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在测量作物的生长高度时,测量点需距田地边缘( B ) 以上。 A :1m B :2m C :3m D :5m 11、整个自动气象站设备的机壳应连接到接地装置上。接地电阻应小于( C )Ω,设备接地 端与避雷接地网联在一起时,要通过地线等电位连接器连接。 A 、2 B 、3 C 、5 D 、10 12、对地面观测各要素之所以要提出精度要求是为了保证记录( B )需要 A、代表性 B、准确性 C、比较性

气象观测站仪器简介新

气象观测站仪器简介 2012.03

1.气压计 气压计是自动、连续记录气压变化的仪器。它由感应部分(金属弹性膜盒组)、传递放大部分(两组杠杆)和自记部分(自记钟、笔、纸)组成(见图7-3)。由于准确度所限,其记录必须与水银气压表测得的本站气压值比较,进行差值订正,方可使用。 A. 安装 气压计应稳固地安放在水银气压表附近的台架上,仪器底座要求水平,距地高度以便于观测为宜。 B. 观测和记录 02、08、14、20时四次(一般站08、14、20时三次)定时观测时,在水银气压表观测完后,便读气压计,将读数记入观测簿相应栏中,并作时间记号。 2.百叶箱 百叶箱是安装温、湿度仪器用的防护设备。它的内外部分应为白色。百叶箱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A.结构 百叶箱通常由木质和玻璃钢两种材料制成,箱壁两排叶片与水平面的夹角约为45o,呈“人”字形,箱底为中间一块稍高的三块平板,箱顶为两层平板,上层稍向后倾斜。 木制百叶箱分为大小两种:小百叶箱内部高537mm、宽460mm、深290mm,用于安装干球和湿球、最高、最低温度表、毛发湿度表;大百叶箱内部高612mm、宽460mm、深460mm。用于安装温度计、湿度计或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和湿敏电容湿度传感器。 玻璃钢百叶箱内部高615mm、宽470mm、深465mm。用于安装各种温、湿度测量仪器。 3.干湿球温度表

干湿球温度表是用于测定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仪器。它由两支型号完全一样的温度表组成,气温由干球温度表测定,湿度是根据热力学原理由干球温度表与湿球温度表的温度差值计算得出。 温度表(见图8-1)是根据水银(酒精)热胀冷缩的特性制成的,分感应球部、毛细管、刻度磁板、外套管四个部分。 A.安装 在小百叶箱的底板中心,安装一个温度表支架,干、湿球温度表垂直悬挂在支架两侧的环内,球部向下,干球在东,湿球在西,球部中心距地面1.5m高。湿球温度表球部包扎一条纱布,纱布的下部浸到一个带盖的水杯内。杯口距湿球球部约3cm,杯中盛蒸馏水(只允许用医用蒸馏水),供湿润湿球纱布用。 湿球包扎纱布时,要把湿球温度表从百叶箱内拿出,先把手洗干净,再用清洁的水将温度表的感应部分洗净,然后将长约10cm的新纱布在蒸馏水中浸湿,使上端服贴无绉折地包卷在感应部分上(包卷纱布的重叠部分不要超过球部圆周的 1/4);包好后,用纱线把高出感应部分上面的纱布扎紧,再把感应部分下面的纱布紧靠着球部扎好,但不要扎得过紧,并剪掉多余的纱线(见图8-3)。 B.观测和记录 ⑴ 定时观测程序 干球、湿球温度表,最低温度表酒精柱,毛发湿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游标,调整最高、最低温度表,温度计和湿度计读数并作时间记号。 ⑵ 正常观测 各种温度表读数要准确到0.1℃。温度在0℃以下时,应加负号(“-”)。读数记入观测簿相应栏内,并按所附检定证进行器差订正。如示度超过检定证范围,则以该检定证所列的最高(或最低)温度值的订正值进行订正。 温度表读数时应注意:

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暂行技术要求

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暂行技术要求

2012年11月 目录 ........................................................................................................................................... 1一、总则...................................................................................................................................... 1 .1.1编制目的...................................................................................................................................... 1. 1.2编制依据...................................................................................................................................... 1.1.3适用范围....................................................................................................... 2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规划 1.4....................................................................................................... 2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 1.5....................................................................................................... 2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运行1.6合作模式................................................................................................................................ 21.6.1. 运维机制................................................................................................................................ 31.6.2. 信息交互共享........................................................................................................................ 3. 1.6.3............................................................................................................................ 3二、观测项目设置.................................................................................................................................. 4.能见度观测 2.1....................................................................................................................... 4路面气象条件观测2.2路温........................................................................................................................................ 4. 2.2.1路面状况................................................................................................................................ 5. 2.2.2冰点温度................................................................................................................................ 5 2.2.3.融雪剂浓度. (5) 2.2.4............................................................................................................................... 5 .2.3气象环境观测气温........................................................................................................................................ 5 2. 3.1.相对湿度................................................................................................................................ 6 2.3.2.风速风向................................................................................................................................ 6.2.3.3 降水........................................................................................................................................ 62.3.4. 天气现象................................................................................................................................ 72.3.5. .............................................................................................................................. 7.视频实景观测 2.4............................................................................................................... 8传感器选型及技术要求 2.5........................................................................................................................ 9三、观测站技术要求.................................................................................................................................. 9观测站结构 3.1 结构组成................................................................................................................................ 9 3.1.1.结构设计要求. (10) 3.1.2................................................................................................................................. 10.观测站功能3.2 ......................................................................................................................... 11数据采集与处理 3.3.................................................................................................................................... 12通信方式3.4 .................................................................................................................................... 13供电方式3.5 供电方式选择..................................................................................................................... 13 3.5.1 .蓄电池及充放电控制装置................................................................................................. 143.5.2 . ......................................................................................................................... 14电气安全性要求3.6绝缘电阻.............................................................................................................................. 14.3.6.1

自动气象观测站的建设和应用

自动气象观测站的建设和应用 我国农业的基础设施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因此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在很大程度上还以来气象环境,仍然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而农业作为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之一,做好气象环境的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气象的监测也变得多样化,自动气象观测站也开始走进更多农业工作者的生活,更好的服务于农业气象监测工作。 自动气象观测站是指能按设定的要求,对多种气象要素自动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的地面气象观测设备,可以减少观测人员的地面观测工作量,提高观测时效和质量。自动气象观测站一般可以监测多项农业气象参数,主要有温度、湿度、雨量、风向风速、地温、气压、辐射、有效光合作用、日照、土壤水分等。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和应用,对提高气象预测、预报和服务水平,有效防御气象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动气象观测站的各项感应器,各种电缆设于观测场的室内外,观测场的环境变化会自接影响仪器的灵敏性,所以要注意维护自动观测站场地的环境。外设仪器如风杯、风向杆设于室外高处,容易受飞鸟雕琢损毁,或飞鸟粪便污损,从面导致风传感器的数据不准确,必须及时检查外设设备是否有损毁:观测场草坪草高对不同深度低温的感应有影响,必须及时修整草坪;地温场周围泥土的板结情况、底下电缆容易受鼠蚁咬损等情况也要及时发现及时排除。 随着自动气象观测站应用范围的扩大,这些积累下来的监测数据

让可以捉摸的时间跨度和区域跨度变得越来越大,极大的提高了农业领域防灾减灾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因此在科技日益月异、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应该排斥自动气象观测站这些新型的科学仪器,而是应该利用好这些仪器来为我们服务,改变过去农业靠天吃饭为顺天吃饭或倚天吃饭的传统面貌。

各类气象站气象观测场围栏与周围障碍物

附表5 各类气象站气象观测场围栏与周围障碍物 边缘和各种影响源体边缘之间距离的保护标准 “障碍物”是指建筑、作物、树木等影响观测场气流通畅或探测资料代表性、准确性的物体。 “孤立”障碍物是指在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向障碍物方向看去,与邻近物体的横向距离≥30米的单个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最大遮挡角度≤22.5度的障碍物。 “成排”障碍物是指在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向障碍物方向看去,单个物体或两个单个物体的横向距离≤30米的集合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最大遮挡角度>22.5度的障碍物。 “障碍物高度的倍数”是指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的距离与障碍物最高点超出观测场地面的高度的比值。 “大型水体距离”是指水库、湖泊、河海等水体的历史最高水位距观测场围栏的水平距离。

附表6:大气本底台站保护区划分和保护标准 注:保护区范围半径的确定需要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进行评价后划定。其原则是,在主导和次主导风向上,保护半径取较大值,在非主导风向上保护半径取较小值。本标准参照世界气象组织(WMO)的相关标准制定。 南汇气象局与工地距离500米左右

事实:建房超高破坏气象探测环境 2002年6月,贺礼华与蒋受述等人,在衡南县三塘镇政府购买位于322国道旁衡南县气象局西侧的一块土地建私房。2003年11月建至五层封顶,楼高为19.8米。 而国家颁布的《各类气象站气象观测场围栏与周围障碍物边缘和各种影响源体边缘之间距离的保护标准》明确:国家一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与成排障碍物距离,应大于或等于障碍物高度的8倍或障碍物遮挡仰角小于或等于7.13度。贺礼华等人建房与县气象局观测场的最近距离为29.4米,那么楼高应小于或等于3.67米,另加观测场土体高度2.83米,则楼高依法不得超过6.5米。显然,19.8米的楼高超高13.3米。房屋竣工后,每天16时至傍晚,观测场两个测温仪测出的温度不一致。也就是说,西侧房屋超高致使该气象局1年多时间向国家和亚洲气象中心、世界气象组织提供的气象数据严重失真,气象探测环境已遭破坏。 衡南县气象局: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因地面气象探测获取的大气近地面层温度、气压、湿度、风、日照等气象要素资料,是气象部门研究气候变化规律、做好防灾减灾,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气象服务,进行国际气象情报交换的基本依据。因此气象探测环境受《气象法》保护,周边建筑物必须按规定高度建设,并经省市气象机构批准。2002年11月,衡南县气象局向建设方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告知书》,责令其报批施工图。2003年8月,该建筑物建至第四层时,县气象局再次向建设方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告知书》,并于同年9月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限建设方10日内拆除房屋超高部分或采取补救措施 如加高观测场土体高度 ,处罚款5000元。但建设方还是将房子建好了五层。县气象局只好申请衡南县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衡南县法院经实地调查,于2004年3月26日和同年4月23日,分别作出行政裁定,准予依法强制执行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对建设方的门面进行查封。 建设方:请求法院撤销《行政裁定》 2004年9月5日,建设方提出:一是他们持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二是土地是从三塘镇政府购买的,建筑物的规模及层高都白纸黑字写在上述“两证”上。三塘镇政府事先并没有告知他们不能建设五层以上楼房,如果告知了,他们不会在此处买地建房。遂请求衡南县人民法院撤销《行政裁定》。 衡南县气象局的代理律师邓寒鸣、赵盛丽认为,建设方对县气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在法定期限内未提出异议,依法应当自觉履行。建设方目前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事后补办的“两证”与违反《气象法》没有因果关系,况且违法的不是三塘镇政府,三塘镇政府因而与本案无关。 目前,此事已引起衡南县委、县政府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衡南县人民法院于12月5日对是否撤销《行政裁定》举行听证。

气象观测站的优化

气象观测站的优化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并求解了关于气象观察站的优化的问题,用SPSS软件 对12个样本用—方法进行聚类得到整体聚类树图。然后通过逐步计算R方统计量来确定在不影响信息量的情况下最理想的分类数,为8,具体聚类表格如下: 然后计算各样本的期望和均方值来考虑要去掉的气象点。结果为:4,7,10,12; 关键词:气象观测站年均降雨量均方值聚类统计量距离矩阵 一问题重述 某地区有12个气象观察站,10年来各站测得的年降水量已知,由于经费问题, 有关单位拟减少气象站数目以节约开支, 但又希望还能够尽量多地获取该地区的降水量信息.我们从分析观测站数据入手, 从中找出去掉某个或某几个气象站的方案. 下表给出了各观察站10年的降水量(mm)。

二模型假设 1 . 一般来说, 单个气象站测得的降水量数据具有随机性, 但是各个气象站测出的降水量的分布应该符合一定的规律. 2 . 最初所有气象站所测得信息量可以整体反映该地区的降水量;

3 . 该地区所提供的12 个气象站10 年来的降水量数据是比较精确的. 4:每个气象站的费用基本相同; 三:符号说明 四:问题分析 此题求解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1) 用哪种方法聚类最为合适? (2)可聚类的最大数目? (3)在尽量减少信息量损失情况下,要去掉那些观测站?对一个气象站而言,,统计十年降水量的均值和方差。均值表示降水量的大小,方差表示降水量的变化,如果方差很小,就考虑可用以往的测量值来代替,这些气象站就可以考虑去掉。 五:模型建立 模型一: 先得到相关系数矩阵,然后用最远距离法进行聚类,最后根据方差由小到大计算看在不影响降雨量信息损失的情况下去掉那几个观测站较合适。 模型二: 1:可去掉气象点的最大数目 去掉m 个气象点前的均降水量g=∑=12 112/1i Xi ,g ’= ∑-Xi m )12/(1 判断|g-g ’/g|<0.05,只要有一个组组合满足条件,则可以去掉m 个点,

综合气象观测与技术保障考试卷

市气象系统2015年综合业务竞赛 综合气象观测与技术保障试卷 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40空,计20分) 1. 本站投入业务应用的自动站有( )和( )型号。 2. 全国实时-历史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自( )起转入正式运行。全国所有( )站和()站资料纳入资料一体化业务管理。 3. 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台站工作任务有以下4个方面的容: (1)();(2)();(3)();(4)()。 4.台站对疑误信息的反馈包括( )反馈、( )反馈和( )反馈。 5. 新型自动气象站基于()技术和()技术构建,

采用了国际标准并遵循标准、开放的技术路线进行设计。 6.新型自动气象站按照“()+外部总线+()+()+外围设备”的结构设计。 7.前向散射能见度仪通过测量( ),可以得出散射系数,从而估算出气象光学视程。 8.EL15-2C型风向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为( )信号。 9.新型自动气象站的供电电源为( )V蓄电池。 10.守班期间,因硬件故障导致整套自动站无常工作,经排查在( )小时无法恢复时,及时启用备份自动站或便携式自动站。 11.新型自动站硬件包括()、()、()、()四部分。 12.《中国气象局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意见》指出:发展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就是要实现县级气象机构()、()、()和()等各项业务综合化、集约化。 13.为便于疑误数据处理,将疑误数据分为显性错误数据、()和缺测数据3类。 14.《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技术规定》中取消13种天气现象观测,出现雪暴、霰、米雪、冰粒时,记为(),这4种天气现象与雨同时出现时,记为()。 15.已实现自动观测的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气压、地温、草温记录异常时,正点时次的记录按照()、()、()、插记录(瞬时风向、瞬时风速缺测处理,风向、风速不做插)的顺序代替。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试行)

附件 3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 (试行)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5年9月

前言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规范》主要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修订稿)、《自动气象站 保障暂行规定》等文件,以基层业务人员实际维护经验为基础,吸收了区域气象站生产、使 用和管理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编写完成。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自动站的系统结构、主要性能、完好标准、设备维护时间、内容、流程、注意事项、维护记录表等。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制定发布,并归口。本规范由陕西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负责起草。本规范编写组成员为:周林、白水成、王国君、徐青强、张世昌、张向荣、张晓妮、于进江、毛峰、李晓冬、张帆。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是对区域自动气象站设备设施进行维护的指导性文件。望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遇有问题,及时向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反馈,并望提出改进意见。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目录 1 总则 (1) 1.1 适用范围 (1) 1.2 规范引用文件 (1) 1.3 设备结构 (1) 1.4 主要设备技术性能 (2) 2 完好标准 (2) 2.1 系统结构 (2) 2.2 技术性能 (2) 2.3 技术资料 (2) 2.4 运行环境 (2) 3 设备维护 (2) 3.1 维护时间 (3) 3.2 维护内容 (3) 3.3 系统测试 (5) 4 维护记录 (5) 5 注意事项 (5) 附录A: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记录表 (6) 附录B:维护工具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