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膀胱三角:为膀胱底内面的一个三角形区域,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由于该部位缺少粘膜下层,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所以无论在膀胱膨胀或收缩时,都保持平滑状态,永不形成皱襞。膀胱三角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是膀胱镜检查的重点区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灰质:脑、脊髓内神经元集中的地方,色泽灰暗,所以称为灰质。

神经核:灰质内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体集合一起称为神经核。

矢状面:是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面,不管是不是对等的,只要是左右两部分就是矢状面,而左右对等的面被称为正中矢状面.

神经节:神经节是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位集合而成的结节状构造。(记住:在反射弧上,神经节一定是在传入神经元上。换句话说,有神经节的一定是在传入神经元,记住这个就OK了!)

内侧 外侧:离中央矢状面近为内远为外。

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胸骨角: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体的结合处,所形成的微向前方突出的角。胸骨角的侧方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骨的体表标志。

神经束:多条神经由鞘膜包裹构成的结构就是神经束。

膈 :封闭胸廓下口,介于胸腔和腹腔之间,为圆顶形扁薄的阔肌。

体循环: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入主动脉,又经动脉各级分支,流向全身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然后血液经过毛细血管壁,借助组织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经过交换后,使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再经过小静脉、中静脉,最后经过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血液沿着上述路径的循环称为体循环或大循环。体循环主要特点是路程长,流经范围广泛,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并将其代谢产物经静脉运回心。

肺循环:从右心室射出的静脉血入肺动脉,经过肺动脉得肺动脉在肺内的各级分支,流至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肺内各级肺静脉属支,再经肺静脉注入左心房。肺循环的特点是路程短,只通过肺,主要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

翼点: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3.5~4cm)处。此处骨质菲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损伤。

胸导管: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通常起于第一腰椎前方的乳糜池。

乳糜池:胸导管起始处的膨大部称乳糜池,常位于第1腰椎。

三尖瓣复合体:位于右心房与心室

之间,由三尖瓣环、尖瓣、腱索和乳头肌组成,在功能和结构上是一个整体,称三尖瓣复合体。它保证了血液的单向流动。

二尖瓣复合体:在左心室,因二尖瓣环、二尖瓣、腱索和乳头肌在功能和结构上密切关联,(作用与右心室的三尖瓣复合体类似 )称二尖瓣复合体,使左心室收缩时血不会逆流入左心房。

呆小症:是一种先天甲状腺发育不全或功能低下造成幼儿发育障碍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过程明显受到阻滞,特别是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

侏儒症:凡身高低于同一种族、同一年龄、同一性别的小儿的标准身高的30%以上,或成年人身高在120厘米以下到者,称为侏儒症或矮小体型。侏儒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生长素分泌不足而致身体发育迟缓。

上下消化道:上,下消化道的区分是人为的,它是根据其在Treitz韧带的位置不同而分的.位于此韧带以上的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等消化管道以及肝,胰腺等消化腺及胆道,胰管等腺体导管称为上消化道,Treitz韧带以下的消化管道称为下消化道.

上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付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喉。

脊髓的硬膜外隙:

蛛网膜下隙:脊髓的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以及脑的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缝隙称之为蛛网膜下隙。

味蕾:味蕾就是味觉感受器。在舌头表面,密集着许多小的突起。这些小突起形同乳头,医学上称为“舌乳头”。

胸膜隐窝:是不同部分的壁胸膜返折并相互移行处的膜腔,即使在深吸气时,肺缘也达不到其内,故名胸膜隐窝。

门静脉:门静脉在胰颈后方约相当于第二腰椎高度,下腔静脉的前方,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以直角汇成。

脊神经:脊神经sumal nerves共31对,连接在脊髓上的神经,分布在躯干、腹侧面和四肢的肌肉中,主管颈部以下的感觉和运动。

肾蒂:出入肾门的结构,即肾动、静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合称肾蒂kidney pedicle。

肝胰壶腹:胆总管最后斜穿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在此与胰管汇合,形成略膨大的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静脉角 :又称无名静脉,由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的后方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

黄斑:在眼底视神经盘的颞侧0.35cm处并稍下方,处于人眼的光学中心区,是视力轴线的投影点。

中央凹:是视网膜中视觉(辨色力、分辨力)最敏锐的区域。以人为例,在视神经盘颞侧约3.5mm处,有一黄色小区,称黄斑(macula lutea),其中央的凹陷,就是中央凹。

McBurney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l/3交界处。


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

女性尿道:

男性尿道:起于尿道内口,止于阴茎头尖端的尿道外口,成人长约18厘米,全程可分为三部:前列腺部(穿过前列腺的部分)、膜部(穿过尿生殖膈的部分,长约1.2厘米)和海绵体部(穿过尿道海绵体的部分),临床上将前列腺部和膜部全称为后尿道,海绵体部称为前尿道。

不随意肌:指没有意志参与的,即不随意活动的肌肉。

随意肌:平滑肌在内脏,尤其在骨肠道骨骼肌又称为随意肌。

内囊:是大脑皮层与脑干、脊髓联系的神经纤维通过的一个部位的名称,位于基底神经节与丘脑之间。

小脑扁桃体疝:又称Arnold-Chiari畸形,这是一种常与颅底凹陷畸形伴发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2、全身9大系统的各自组成。

(1).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负责食物的摄取和消化,使我们获得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

(2).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由感受器接受后,通过周围神经传递到脑和脊髓的各级中枢进行整合,再经周围神经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活动,以维持机体与内、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所组成。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3).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动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不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称为呼吸。气体交换地有两处,一是 外界与呼吸器官如肺、腮的气体交换,成肺呼吸或腮呼吸(或外呼吸)。另一处由血液和组织液与机体组织、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内呼吸)。

(4).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生物体的体液(包括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及其借以循环流动的管道组成的系统。从动物形成心脏以后循环系统分为心脏和血管两大部分,叫做心血管系统。循环系统是生物体内的运输系统,它将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由鳃或肺吸进的氧输送到各组织器官并将各组织器宫的代谢产物通过同样的途径输入血液,经肺、肾排出。

(5).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骨的表层致密而坚硬,叫骨密质;骨的内部呈蜂窝状,叫骨松质;骨中的空腔叫部分叫骨髓腔,中央充满骨髓。胎儿和幼儿的骨髓都是红骨髓,为造血器官。随着年龄增长,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变成黄骨髓。

(6).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腺是人体内一些无输出导管的腺体。

它的分泌物称激素。对整个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起着调节作用。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胰岛、胸腺和性腺等。

(7).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为排泄。排泄是指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为机体所利用或者有害的物质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被排出的物质一部分是营养物质的代谢产物;另一部分是衰老的细胞破坏时所形成的产物。此外,排泄物中还包括一些随食物摄入的多余物质,如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类。

(8).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是生物体内的和生殖密切相关的器官成分的总称。

生殖系统的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分泌性激素和维持副性征。

人体生殖系统有男性和女性两类。按生殖器所在部位,又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部分。

3、全身骨的组成。

人体共有206块骨头,由头颅骨(29块),四肢骨(上肢64.下肢62块)及躯干骨(51块)组成的。 即:头颅骨23块;颈椎骨7块;胸椎骨有12块;腰椎骨5块;骶尾骨1块;肋骨24块;锁骨2块;肩胛骨2块;胸骨1块;肱骨2块;髋骨2块;尺骨2块;桡骨2块;腕骨16块;掌骨10块;指骨28块;股骨2块;髌骨2块;胫骨2块;腓骨2块;跗骨14块;跖骨10块;趾骨28块。

4、骨和肌肉的分类。

5、骨的构造。

人体一共有206块骨,分成长骨(四肢骨)、短骨(指骨)、扁骨(脑颅骨)、不规则骨(脊柱骨)四种,每块骨是由外层骨密质和内层骨松质构成,骨髓分成黄骨髓(无造血功能)和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如果人体大量失血黄骨髓也可以转变成红骨髓帮助造血,迅速补充失去的血液。

6、椎骨的分类及其特征。

椎骨(vertebrate)在幼年时期有32~34块,包括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及尾椎3~5块。随着年龄增长,5块骶椎融合成1块骶骨,尾椎合成1块尾骨,因此,成人一般为26块。

7、心、肾壁的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