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1基本知识

一、专利基本概念

1.专利制度是国家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保证和鼓励创造,推动技术进步的管理制度。

2.专利权指受到专利法保护的对某项发明创造在规定期限内享有的制造、使用和销售的独占权。

3.专利获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就是专利。

专利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1)指专利权这是从法律的角度上说的,指在规定的有效期限内,专利权人对发明创造享有独占权,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其他人不得随意使用该项发明,否则就属侵

权行为,要追究法律责任,但专利权可以通过转让的形式,让他人有偿使用。这

是最重要的含义。

*专利权的特点:

排它性:即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其他人不得使用该项发明。否则被视为侵权。

时间性: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有效,期限届满自动终止。专利的保护年限一般在5-20年之间,这一期限为权限期。

我国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从

申请日起计算。

地域性:一国确认和保护的权利,只能在该国范围内有效。

2)指获得专利的发明创造这是从技术角度上说的。

*特点: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3)指专利文献主要指专利说明书,这是从文献角度说的,专利说明书中记载有发明内容的详细说明和受保护的技术范围,既是一种法律文件,又是非常有价值的技术信息。

*特点:法律性、技术经济性、文体模糊性

4.专利的类型

1)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和外观设计专利。技术

水平最高,是最重要的一种专利。

2)实用新型专利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组合提出的实用技术方案。其技术水平较

发明专利低。

3)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配色或其结合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用于

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自行车刚出来的时候是一种发明专利,对它的外形进行改造,如把车轮改大改小,或增加其载重强度,或提高速度,就是实用新型专利。如果改变它

的色彩或其它装潢,使它更加美观,就是外观设计专利。

5.专利的特点即授予专利的的条件

1)新颖性申请专利的发明必须是前所未有的,有世界新颖性或称绝对新颖性,本国新颖性或称相对新颖性,混合新颖性。

实用性申请专利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实用性要求实用新型必须具有多次再现的可能性。

创造性也称百显而易见性,与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6.专利审查制度 P187

形式审查制

实质审查制

延迟审查制

我国对发明申请采用延迟审查制,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采用形式审查制。 7.优先权

是《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规定的一种优权。其意思是,同一发明首先在一个缔约国正式提出申请后,在一定期限内再向其它缔约国申请专利时,申请人有权要求将第一次提

出的申请日期作为后来提出的申请日期。上述优先权期限,该公约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为1年,外观设计专利为6个月。规定优先权可以使申请人在向国外技术申请时,不致于因为其他人在优先权期限内公开和利用该发明创造,或者提出同样的申请而丧失申请专利的权利。

一件发明专利第一次申请的国家称为优先申请国,第一次申请的日期为优先申请日期,第一次申请专利国的申请专利号为优先申请号。这三项统称为国际优先权项,简称优先权。绝大多数专利只申请一次优先权。第一次优先权又称最早优先权项,最后一次又称最晚优先权项。

8.专利权的终止和无效

除专利权正常终止外,另一种情况是宣告无效。我国专利法规定,在专利局公告授予专利权之日起满6个月后,任何个人或单位认为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专利法有关规定的,都可以请求专利复早委员会宣告该专利权无效。专利权宣告无效,即认为从一开始就不存在该专利。

9.建立专利制度的意义

专利制度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英国是最早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1970年成立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目前成员国已发展到一百多个,我国于1980年加入该组织。我国于1980年1月4日成立专利局,1983年3月12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并于1985年4月1日开始实施。

意义:

1)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失去发明创造和采用新技术。

2)有利于打破技术封锁,促进技术交流。

3)有利于促进科研与生产相结合

4)有利于国际交流技术贸易和技术引进。

二、专利文献

1.定义

是实行专利保护制度的国家及国际性专利组织在审批专利过程中产生的官方文件及其出

版物的总称。

从广义上讲,包括申请说明书、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专利文摘或题录、专利分类表以及在专利申请和审批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法律文件。

从狭义上讲,指专利说明书。专利说明书是批准后出版的说明书,既是技术文献,又是法律文献。

2.专利文献的特点

1)内容新颖,范围广泛

获得专利权必须具有新颖性,因此专利文献所反映的内容是适于推广的最新应用技术。涉及内容从高精尖的技术到人们衣食住行。全世界新技术仅10%发表在科技期刊上,90%发表在专利文献中。对于我们研究课题,解决具体技术难题,掌握新技术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描述详尽,实用性强

专利文献中包含了发明创造的技术要点、各种实施方案、对现有技术的描述和评论,详细具体。发明创造必须具有实用性。一般专利文献都有某项产品的具体技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参考价值。

3)出版迅速,格式统一

发明一完成就申请,有的在收到申请后18个月就出版说明书,按国际统一的格式印刷出版。著录项目采用统一的识别代码(INID),并标注统一的国际专利分类号和国别代码,检索特别是机检方便。

4)重复率高,有局限性

世界上每年公布的专利,约2/3是重复的。但便于我们选择语种。

3.专利文献的用途 P189

1)查新检索

2)技术评价与预测检索。调查先进技术,查明某些技术领域内新发明和新设计的发展动向。

3)解决特定技术问题检索。从别人的发明或设计中得到启发。避免对研究和生产设备的重复投资

4)侵权检索。

5)获得与外商技术合作与谈判的资料,加强自己的谈判地位。

4.专利说明书的的格式和内容 P190

专利说明书一般由扉页、说明书正文和专利权限三部分组成。

扉页上一般有文献标志——专利号、文献类型(A一次公布。B二次公布,C三次公布)

正文部分

权限要求部分

附图

5.专利文献检索工具和检索途径

1)检索工具

通过各学科文摘和索引刊物,如美国《化学文摘》等

通过各国专利局出版物,如我国专利局出版的《专利公报》,美国专利局出版的《专利局公报》(official Gazettes)

通过专门的专利检索刊物如英国德温特公司出版的《世界专利索引》等。

2)检索途径

*分类途径其中分类途径是主要途径。

申请人或专利权人途径

序号(公开号、申请号、专利号、登记号)途径。

§2国际专利分类表

一、概况

以前各国都有自己的专利分类体系,随着专利工作的国际化发展,产生了国际上通用的国际专利分类法。1968年《国际专利分类表》(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简称为,也可简称为IPC)第一版问世,这种分类法是由美、英、德、法、日等国以及国际专利组织创建的一套统一的专利分类系统。以后每五年修订一次,到1995年已出至第六版,正式版本为英法两种文字。我国目前已翻译出版了IPC的第二至第六版。目前已被50多个国家和组织所采用,已成为国际通用的专利分类和检索必备工具书。我国直接采用,不另外

制定专利分类法。由于各版次的IPC的类目名称和数量均有变化,因此我们在利用量要根据所需检索的年代,使用相应的版本。如检索89年的专利文献要使用第四版分类表,而检索90年的专利要用第五版。

国际专利分类号在专利文献上的著录格式: xxxxxx。 H05K1/00。

二、IPC的体系结构

IPC是以等级形式,将技术内容分成五个等级:部(Section)、分部(Subsection)、大类(Class)、小类(Subclass)、主组(Group)、分组(Subgroup)。

IPC将全部技术领域分成8个部、20个分部、115个大类、607个小类,全部五个等级类目41088个。IPC共分为9个分册出版,前八个分册分别对应八个部,第九分册为《使用指南》。IPC各级类目采用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标记。

1.部和分部

八个部的类号用A~H八个大写字母表示。如A部为人类生活需要

分部不作为分类的一个等级,它的作用是将一个部中包含的不同技术主题

用信息性标题分开,无分类号。如B部下设有分离、混合、成型、印刷、

交通运输4个分部。

2.大类

用部的符号与01~99的两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A部中的“食品与烟草”分部下设四个大类,A21、A22、A23、A24。其中A21是焙烤与食用面团。

3.小类

在大类号后面加上一个大写字母组成,但A、E、I、O、U不用。如A21B

为食品焙烤、焙烤用机械或设备。。

4.主组

小类号后加上1-3位数字以及/00表示。如A21B1/00为食品烤炉5.分组斜线后用2-5位数字表示,主组和分组之间用“/”隔开。A21B1/02为按加

热装置特点分类的食品烤炉。分组类号后的圆点数表示分组的从属关

系。

三、IPC关键词索引

1.《国际专利分类表》分类较细,为了帮助用户从主题事物的名称入手找出所需类目和类号,可用《IPC关键词索引》,该索引单独出版,版次与专利分类表的版次对应。1992年出版的适用于第5版IPC和1997年出版的适用于第6版IPC。

《IPC关键词索引》按关键词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并用大写黑体字母表示,在关键词下又进一步分为若干下属关键词,关键词和副关键词后都有类号。一般给出小类或主组类号,有的给出分组类号。

有中译本,名称为《国际专利分类号关键词索引》,书中的关键词按汉语拼音的字顺排列,其后列出IPC分类号。

2.注意事项

1)《IPC关键词索引》不包括IPC中的所有类目,所以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分类工具和检索工具,必须与IPC详表结合使用。

2)《IPC关键词索引》只给出前三级类号,因此从《IPC关键词索引》中查到的类号后,必须与相应的分类表分册相核对,从与该类号上下前后的类目关系中,判断该类号所代表的类目,其真正含义是什么,并需要查看与该类目有关的注释、参照等,弄清是否有相反的批示或特殊的分类规则,然后才能对专利文献进行分类或检索。

3)从《IPC关键词索引》中查到的分类号往往比较粗,还需要利用IPC详表进行细分,以找出符合分类或检索文献的细分类号。

四、确定国际专利分类号的方法 P193

1.直接法

2.《关键词索引》法

3.间接法

§3中文专利文献检索

一、专利号码

我国专利文献的出版与专利的审批过程有密切关系。发明专利采用早期公开,延迟审查制,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则采用初步审查制。因此我国专利局出版的专利说明书主要有三种:即《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发明专利说明书》、《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外观

设计专利由于其申请内容简单而不单独出版说明书单行本,但其说明书内容在《外观设计专利公报》中报道。

《发明专利说明书》和《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都著录有申请日、公开日或公告日、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国际专利分类号、摘要、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等。

中国专利说明书的编号体系,在1989年和1993年作了两次修改,因此分成三个阶段,85-88年,89-92。93年至今。

说明:

1.一件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批准共有四个号码,一件实用新型或外面设计专利从申请到批准均有三个号码。了解和掌握这些号码的含义有利于准确使用有关检索工具迅速查找我国的专利文献。这些号码是:申请号、公开号、审定号、公告号、专利号,其内容和形式分别为

申请号:专利申请时专利局给的号码

审定号:发明专利经实实质审查合格后,公布其审定说明书时给的号码,

公开号:发明专利申请经形式审查合格后,公开其申请说明书时给的号码,

公告号: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经形式审查合格后公布其申请说明书时给的号码,专利号:专利申请经审查合格后,专利局授权时给的号码。一项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后,申请号即变为专利号,并在专利号前加上ZL两个汉语拼音字母。

授权公告号:对专利说明书的编号。三种都有。

2.申请号在85年至88年间由8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是年份,第三位表示申请的种类,后8位表示当年内该类专利的序号。89年后增加了机器校验码

发明专利:90 1 12345。1

实用新型专利:90 2 15139。X

外面设计专利:90 3 21154。3

3.只有发明专利有公开号和审定号,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有公告号。

公开号、审定号和公告号在申请号前加字母CN,在85年——88年,后面标注字母,89年——92年公开号取消了年份,采用7位数字的流水号

4.A、B、C、U、Y、S、D,表示不同类型的说明书。1993年以后B、U、S停用。

A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

B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

C发明专利批准说明书

U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

S外观设计公告说明书

D外观设计授权公告说明书

Y实用新型授权公告说明书

5.在1989年以前,我国同一件专利的申请号与公开号,审定号及专利号(或与公告号及专利号)均为同一个号码。因此在1989年以前,已知专利的任意一个号码便右调取专利说明书。

6.93年后发明专利说明书、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外观设计专利公告的编号名称都改为授权公告号。

说明:以上各种号码中,公开号、审定号和公告号对应有相应的专利说明书。也就是说我们利用公开号、审定号可调取发明专利说明书,公告号可调取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说明书。

二、我国专利文献检索工具

检索工具类型:我国专利文献的检索工具主要有中文版的专利分类表、《中国专利公报》、《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国知识产权网专利数据库、中国专利信息网和《中国专利索引》。(一)《中国专利公报》

中国专利公报是我国专利局的官方出版物,由中国专利局编辑出版,于1985年9月创刊。分为《发明专利公报》、《实用新型专利公报》和《外观设计专利公报》三种形式出版。前两种为周刊,最后一种是半月刊,90年起都为文摘型周报。是查找我国专利的主要检索工具。每期公报由正文和索引两部分组成。

1.各公报的报道内容以固定顺序编排,如《发明专利公报》按下列顺序排列:1993年起

发明专利申请公开

发明专利权授予(依据修改前的专利法第44条)

发明保密专利

(1)保密专利权授予

(2)保密专利的解密

发明专利事务

。。。。。。

申请公开索引

审定公告索引

授权公告索引(依据修改前的专利法第44条)

2.正文编排与著录格式

三种公报的(摘要)部分分别按国际专利分类号顺序排列(外观设计专利按国际外观设计专利分类表排列)。《发明专利公报》摘要著录格式如:

[51] F24D 11/00 [21]申请号。X [11]公开号 CN 1042771A

[22]申请日 89。11。4

[30]优先权

[32]88。11。5 [31]14561/88

[71]申请人利夫。雅各森

地址瑞典海家

[72]发明人利夫。雅各森

[74]专利代理机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忠忠许新根

[54]发明名称蒸汽冷凝方法及其设备

[57]摘要(略)

申请审定和专利权授予部分无摘要,其余著录内容同申请公开部分的著录内容。3.索引

每期《发明专利公报》均给出本期所报道的专利申请的申请公开索引、审定公告索引和授权公告索引。

1993年后每期发明专利公报》的索引构成:

IPC索引

申请公开索引申请号索引

申请人索引

公开号/申请号对照表

发明专利公报索引 IPC索引

授权公告索引专利号索引

专利权人索引

授权公告号/专利号对照表

IPC索引

授权公告索引申请号索引

(依据修改前的专利法44条)专利权人索引

(二)《中国专利索引》

《中国专利索引》是《专利公报》中索引的年度累积本,分为分类年度索引和申请人、专利权人年度索引两个分册,各分册都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个部分。自1986年以来逐年出版,86年至96年为年度索引,97年起改为季度索引。报道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的公开、审定(1993年取消)、公告(93年取消)及授权等项目。它按索引类型分为三个分册:《分类号索引》,《申请人、专利权人索引》,〈申请号、专利权号索引〉(1997年新增)按专利权人名称的汉语拼音排序。可查到分类号、发明名称、专利号、申请人(专利权人)、申请号以及卷、期号这6项著录项。并可追踪查找专利公报、专利说明书,是至今为止容量最大、内容最全、使用方便实用的一种中国专利检索工具。一、《中国专利索引》的使用方法

1.结构体系《中国专利索引》由以下5 项构成:IPC号、公开号(授权公开号、专利号)、申请号(专利号)、申请人(专利人)、发明名称(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产品名称)。

1)《中国专利索引——分类号索引》

该索引将累积期内出版的全部专利文献按国际专利分类号或国际外观设计分类号排列的一种题录性检索工具。其编排结构为:发明专利(公开、审定、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公告、授权)、外观设计专利(公告、授权)。

2)《中国专利索引——申请人、专利权人索引》

该索引是将累积期内出版的全部专利文献按申请人或专利权人的名称字顺排列的一种题录性检索工具。其编排结构、著录内容及使用方法同上类似。

3)《中国专利索引——申请人、专利权号索引》

在《分类年度索引》中,著录条目是按IPC呈顺序编排,如果分类号相同,则按申请号递增顺序排列。

2.检索步骤

1)利用IPC号索引确定IPC号

2)查《中国专利索引》找到专利文献

3)根据专利的卷期号查找相应的专利公报。

3.注意事项

由于发明专利经过公开、审定、授予三个步骤,有公开号、审定号和专利号,实用新型要经过公告和授予,有公告号和专利号,我们怎样查

我国专利制度对于发明专利是早期公开、延迟审查,对于实用新型是申请公告和形式审查。可见中国专利在批准前都有一个公开的程序,这样我们只要查发明专利的申请公开和实用新型的申请公告就行了。

(三)检索方法

检索途径:分类途径、申请人/专利权人途径和号码途径。

1.分类途径

1)分析课题,确定学科范围和关键词。

2)利用《IPC关键词索引》确定粗分类号

3)利用《国际专利分类表》确定完整的国际专利分类号

4)根据IPC分类号,查《中国专利公报》、IPC索引或《中国专利索引

分类年度索引》根据查得的国际专利分类号、卷期号,查相应的专利

公报的专利说明书摘要。5)根据公开号或专利号,索取专利说明书。2.申请人/专利权人途径

1)按申请人/专利权人名称不汉语拼音字顺,查《中国专利公报》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索引,或查《中国专利索引申请人/专利权人年度索引》

2)据查得的国际专利分类号、卷期号,查阅专利公报的专利说明书摘要。

3)根据公开号或专利号,索取专利说明书。

3.专利申请号途径

§4 德温特专利检索工具

一、概况

英国德温特公司是世界上众多出版社中唯一以报道、出版专利文献为宗旨的私营企业。1951年创立。报道38个国家和地区、2个国际性专利组织、2种专利刊物(《研究公开》(Research Disclosure)和《国际技术公开》(Internatioal Technology Disclosure)的专利文献。自50年代初开始按国别出版专利文献,首先创刊《英国专利文摘》、《联邦德国专利文摘》和《比利时专利文摘》。1963年以后开始分专业报道,先后创办了《药物专利文摘》、《农业专利文摘》和《塑料专利文摘》。1970年创刊了《中心专利索引》,1986年改名为《化工专利索引》(CPI)。1974年在此基础上创刊了《世界专利索引》。用题录形式分综合、机械、电气、化工四个分册报道世界上二十几个国家的专利文献。从而建立起世界性的WPI 体系。1975年创刊了〈世界专利文摘〉(WPA)。它把收录专利的国家、组织和刊物根据其专利制度的程度、专利文献的数量与质量,划分为“主要国家”和“次要国家”。专利国别一律采用两个大写字母的国家专利代号。

主要国家:澳大利亚AU,中国CN、英国GB,EP是欧洲专利公约,WO是国际专利合作公约,它们可以一次申请多国的专利。

次要国家:奥地利AT,巴西BR,台港地区TW

对于来自主要国家的基本专利,德温特公司出版物用黑体字母印刷发明题目(包括副标题),并在文摘中给出文摘。对次要国家的专利,一般只给出题录,不给副标题和文摘。

德温特公司的专利文献检索工具是目前世界上报道范围最广、规模最大、检索体系最完善的专利文献检索工具,加之其出版迅速,载体形式多样(除书本式检索工具外,还有缩微胶卷,供计算机检索的数据库磁带及光盘等),用英语报道各国的专利,因而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德温特公司有一套自定的分类体系。这套分类体系首先将专利划分为化工类和非化工类(包括一般、机械和电气)两大部分,然后逐步予以区分。化工类的大类为A、B、C、D、E、F、G、H、J、K、L、M十二个大类,非化工类为P、Q、R、S、T、I、U、W、X九大类。保大类下细分小类,如P1为二级小类,P11为三级小类。

英国德温特专利检索刊物包括索引和文摘两大部分,WPIG、GMPI、CPI、EPI、EPA、Ohers6个系统,总共约20个分支系300多个分册。

二、《题录周报》

(一)报道范围

《题录周报》WPI是德温特专利检索刊物的索引部分。 1974年创刊,以题录形式快速报道各国专利文献的检索工具,一般在专利说明书公布后4-5周,即在《题录周报》中予以报道。报道31个国家和地区、2个国际性专利组织、2种报道新发明的刊物,共35个单位的专利文献,我国习惯上称之为《题录周报》。

(二)结构

按德温特学科分类,分四个分册,以周刊形式出版。

1)综合分册P

2)机械分册M

3)电气分册S-X

4)化工分册A-M

每个分册的每一期均由四种索引:

1.专利权人索引

按专利权人代码的字母顺序排列,同一专利权人下面,基本专利排在前,相同专利排在后,它们之中又按最早优先权日期的顺序及专利号顺序列出文书专利人的专利说明书题录。

使用时先把专利权人的名称转换成代码。利用德温特公司编辑出版的《公司代码手册》查找。

专利权人代码由四个大写英文字母组成。

大公司专利权人代码不会发生重复,但小公司和个人的代码常出现重复的现象,查阅时要将代码与专利权人的名称进行对照。

2.国际专利分类号索引

将当期报道的所有专利说明书题录按照IPC分类号(主组号)的顺序排列在使用此索引前,应先用《国际专利分类表》确定出检索课题的IPC分类号,然后使用相应分册的《题录周报》IPC索引,即可查阅专利说明书题录。

3.入藏登记号索引按照入藏登记号顺序排列。

4.专利号索引按专利国家代码的字顺排列,每个国家再按该国的专利状态号顺序排列,而每个状态的专利又按专利号由小到大地排列。

三、累积索引是《题录周报》的累积本。按累积期长短分为季度、半年度、年度、三年、五年等多种累积索引。各种累积索引的分册划分、报道内容、著录项目和使用方法等与《题录周报》相同。其作用在于提高回溯性检索效率,以弥补《题录周报》的不足。

四、《文摘周报》

德温特专利检索刊物的文摘部分有分国本和分类本两大系列,分别按照分类和国家报道世界专利文献,我国常用的是分类文摘。也是周刊,为区别于题录周报,我国习惯上称为《文摘周报》。一般只报道主要国家的专利文摘。

《文摘周报》与《题录周报》配套出版期号完全对应。

P P1—P3、P4—P8

Q GMPI Q1—Q4、Q5—Q7

S—X EPI

A—M CPI

分类版《文摘周报》主要有3个系列:《化学专利索引》(CPI)、《工程专利索引》(GMPI)和《电气专利索引》(EPI),各系列《文摘周报》又可分为“快报”和“基本专利文摘”,前者旨在快速报道专利文献,文摘简短;后者只报道基本专利,文摘较为详细。目前我国各单位订购的多为“快报”,因此我们这里说的也指快报。

P204

专利信息检索(专利文献信息基础(2012版)试卷一)——64分

专利文献信息基础(2012版)试卷一 64分 (共16道题,共100分,限时:180分钟,还剩86分钟14秒) 多选题 1. 要检索“通用电气公司”在中国申请的有关“医用核磁共振成像”的技术主题,该技术主题对应的IPC类号为A61B5/055,应该()。 (5分) A. 在“分类号”中输入:A61B5/055,同时在“申请(专利权)人”中输入:通用电气 B. 在“优先权”中输入:医用and 核磁and共振成像,同时在“申请(专利权)人”中输入:通用电气 C. 在“主分类号”中输入:A61B5/055,同时在“申请(专利权)人”中输入:通用电气 D. 在“摘要”或“名称”中输入:医用and 核磁and共振成像,同时在“申请(专利权)人”中输入:通用电气 2. 要检索有关稀土荧光材料的国外专利信息,可通过以下哪些途径进行? (5分) A. 查找“稀土荧光材料”对应的英文主题词,用英文词在“espacenet”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B. 用“稀土荧光材料”的中文主题词查出一些中国专利文献,然后照出所对应的IPC分类号;用分类号在“espacenet”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C. 查找国外有关公司的名称,用公司的名称在“espacenet”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D. 查找“稀土荧光材料”对应的英文主题词,通过查阅科技文献。 3. 某公司的主要产品是稀土荧光材料,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该公司准备开发新型稀土荧光材料。在开发之前,公司欲进行专利信息的全面检索,以便为开发提供一些参考。此时该公司了解到国外某

公司甲有类似产品。请问该公司可通过以下哪些途径进行专利信息检索()。 (5分) A. 主题词——稀土荧光材料; B. 稀土荧光材料所对应的IPC分类号; C. 国外某公司甲的公司名称; D. 通过查阅科技文献。 4. 一种纤维素酶制备魔芋甘露寡糖的生产方法,该方法为:酶解、过滤、脱色、浓缩、干燥,其特征在于:按魔芋精粉1g∶80-120u酶活单位投入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混合物,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混合物中酶活比例为2.5-3.5∶1;酶解终止后依次采用离心过滤、膜过滤,得到甘露寡糖混合液和滤渣;离心过滤除掉粗渣,超滤膜过滤得到甘露寡糖混合液,去掉大分子;所用的过滤膜的孔径为2-10微米。该技术主题对应的IPC类号为C12P19/00,其类名为:含有糖残基的化合物的制备。请问检索与该技术主题“纤维素酶制备魔芋甘露寡糖”有关的专利信息,应该通过以下哪些检索策略进行最全面检索? (5分) A. 纤维素酶and 魔芋and 甘露寡糖; B. C12P19/00 and (甘露寡糖or魔芋or纤维素酶); C. 纤维素酶and 魔芋甘露寡糖; D. C12P19/00 and纤维素酶and 魔芋甘露寡糖。 5. GE公司在中国申请的专利CN95190062.5,它是()途径申请中国专利的。 (5分)

中国专利文献编号

中国专利说明书的编号体系由于1989年和1993年的两次调整而分为三个阶段:1985年~1988年为第一阶段,1989年~1992年为第二阶段,1993年以后为第三阶段。列表举例说明如下。 第一阶段:1985年~1988年的编号体系 此阶段的编号特点: (1)三种专利申请号由8位数字组成,按年编排。如88100001,前两位数字表示受理专利申请的年号,第三位数字表示专利申请的种类,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后五位数字表示当年申请顺序号。 (2)一号多用,所有文献号沿用申请号。专利号前的ZL 为汉语“专利”的声母组合, 一 般用在专利公报或检索工具中。 共用一套号码的编号方式,突出的优点是方便查阅, 易于检索。不足之处是:由于专利审查过程中的撤回、驳回、修改或补正,使申请文件不可能全部公开或按申请号的顺序依次公开,从而造成文献的缺号和跳号(号码不连贯)现象,给文献的收藏与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因此, 1989年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作了调整。 第二阶段:1989年~1992年的编号体系 此阶段的编号特点: (1)自1989年开始出版的专利文献中,三种专利申请号由9位数字组成,按年编排。如 89103229.2,增加小数点后面的计算机校验码,其它含义不变。 (2)自 1989年开始出版的所有专利说明书文献号均由7位数字组成,按各自流水号序列 顺排,逐年累计。起始号分别为: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自CN1030001A 开始,发明专利申请审定号自CN1003001B 开始,实用新型申请公告号自CN2030001U 开始,外观设计申请公告号自CN3003001S 开始。首位数字表示专利权种类: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 1993年1月1日起实施修改后的专利法,伴随1994年中国加入专利合作条约(PCT ),1995年4月开始公布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为此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又有新变化。

中国专利编号体系的演变

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 专利文献部汤才祥 熟悉专利知识的人们都知道专利文献的重要性,因此,了解中国专利文献号的编号体系,对识别中国专利文献和查阅中国专利文献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此处所称的“专利文献号”是指国家知识产权局按照法定程序,在专利申请公布、专利申请审定公告(在1993年1月1日前)和专利授权公告时给予的文献标识号码。 自中国实行专利制度以来,由于专利申请量的大幅度增加和专利法的两次修改,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已经经历了三个编号阶段以及正在和即将经历第四个编号阶段。 在中国专利文献的查阅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包括六种专利文献号,即: 申请号——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识号码; 专利号——在授予专利权时给予该专利的一个标识号码; 公开号——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开时给予出版的发明专利申请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 审定号——在发明专利申请审定公告时给予公告的发明专利申请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 在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告时给予出版的实用新型申请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 公告号 在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公告时给予出版的外观设计申请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 在发明专利授权时给予出版的发明专利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 授权公告号在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时给予出版的实用新型专利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 在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时给予出版的外观设计专利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 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由于1989年和1993年的两次调整以及正在和将要进行的调整而分为四个阶段:1985年~1988年为第一阶段;1989年~1992年为第二阶段;1993年~2004年6月30日为第三阶段;2004年7月1日以后为第四阶段。现说明如下。 一、以“一号制”为特征的第一阶段 1985年4月1日我国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付诸实施。1985年9月开始出版各类专利文献。1985年~1988年的专利文献编号基本上采用的是“一号制”。即:各种标识号码均以申请号作为主体号码,然后,以文献种类标识代码标识各种文献标号。具体编号如表一所示。 表一第一阶段:1985年~1988年的编号体系

浅谈专利分类体系

浅谈专利分类体系 随着技术发展和现代专利制度完善,业界对专利文献的检索成为常用的手段。本文将对目前主要的三种分类体系情况的发展、内容等出发,比较三种分类体系的异同,以期为技术人员、专利工作者使用专利分类号检索提供帮助。 标签:国际专利分类体系;联合专利分类体系;日本专利分类体系 1.引言 专利文献承载大量的发明创造内容,起传播发明創造,促进科技发展的作用。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讲,专利文献的检索,可启发发明创造思路、了解领域发展动态、避免重复研究,避免侵权等;对于知识产权工作者来讲,专利文献的检索,有助于了解现有技术以及专利挖掘、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等;基于上述理由,无论是科研工作者还是知识产权工作者常常需要开展专利文献检索。专利文献的检索,除了采用关键词检索外,还可以采用专利分类号进行检索。但由于对于专利分类体系不熟悉、不了解,如何通过分类号开展检索成为专利文献检索的一难点。本文将从世界主要专利分类体系人手,介绍这些分类体系的特点和异同,为分类号检索储备专利分类知识。 目前,现行的专利分类体系主要包括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的国际专利分类体系、欧洲专利局和美国商标局共同管理的联合专利分类体系、日本特许厅管理的日本专利分类体系。 2.国际专利分类体系 2.1国际专利分类体系的发展 随着技术发展,特别是审查制的现代专利制度在多个国家实施,如何对多个国家的大量专利文献开展检索困扰着各国,也让很多国家认识到建立统一的专利分类体系的必要性。 2.2国际专利分类体系的概况 IPC提供了一种南独立于语言的符号构成的专利分级系统,用于根据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所涉不同技术领域,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进行分类。IPC分类号南公布专利文件的国家或地区T业产权局分配。IPC的修订工作由IPC专家委员会进行。新版IPC于每年1月1日生效。IPC分类表可通过如下链接下载: http://www.wipo.int/classifiCations/ipc/en/ IPC分类体系按照由高到低、逐级细化的结构设置,依次为部、大类、小类、大组、小组,部为最高等级。小组中还有一点小组、二点小组等,点数越多级别

专利文献检索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每天下载专利全文数量不得超过100页) 中国专利信息网(不受下载数量的限制) 美国专利商标局 欧洲专利局(包括德国、法国、中国、日本专利) 日本专利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从这里登陆 (https://www.360docs.net/doc/c24195712.html,/sipo/zljs/default.htm) 该网站于2001年11月1日开通,可免费检索1985年4月1日至1周前的中国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全文。所存专利采用TIFF扫描图形格式,因此需下载相应的浏览器进行支持。点击主页上方说明书浏览器下载图标,即可下载和安装最新版的浏览器,有关安装方法可点击浏览器安装说明。下面介绍中国专利全文说明书的检索方法:首先应在主页上选择所要检索的专利类型,如不细选,则系统默认为全部类型的专利。主页上有15个检索入口,分别说明如下: (1)申请(专利)号:由8位数字组成,2000年后用公元年的后2位数字开头,省略小数点及其后面的字符。允许使用模糊字符“%”,它代表任意0~7位数字,当其位于申请号末尾时可忽略。 (2)摘要:为字符串检索,输入字符数不限。允许使用模糊字符“%”,当其位于起首或末尾时可省略。应尽量选择关键字,以避免检出过多无关专利记录。 (3)分类号:专利分类号可由《国际专利分类表》查得,也可点击主页左边栏目中的“IPC分类检索”进行查询。输入字符数不限,字母大小写通用,并可进行模糊检索。 (4)公开(告)号:由年、月、日三个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用圆点隔开。其中,“年”为4位数字,“月”和“日”为1或2位数字。进行模糊检索时,直接省略模糊部分,而不用“%”,同时略去字符串末尾的圆点,如“..5”表示某年某月5日。若进行年度范围检索,则在中间插入“to”,如“1998 to 2000”。 (5)申请(专利权)人:可为个人或团体,输入字符数不限。可进行模糊检索,还可使用2种逻辑运算符“AND(与)”和“OR(或)”。 (6)地址:规定与(5)相同。当有邮政编码时,应将其放在最前面。 (7)颁证日:规定与(4)相同。 (8)代理人:规定与(5)相同。 (9)名称:规定与(2)相同。 (10)主分类号:规定与(3)相同。 (11)公开(告)号:由7位数字组成,允许使用模糊组符“%”,代表任意0~6位数字,当其位于末尾时可省略。 (12)发明(设计)人:规定与(5)相同。

中国专利文献

中国专利文献 §2.1.1 中国专利说明书 中国各类专利说明书自1985年9月10日开始出版以来,随专利审批程序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 1.1985-1992年出版的专利说明书: 1985年,专利法规定对发明专利申请实行“早期公开、延迟审查”制,专利申请自实质审查开始、到授予专利权期间内设异议程序;对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实行初步审查制,专利申请从初审公告开始到授予专利权期间内设异议程序。 ①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A):这是一种未经实质性审查、尚 未授予专利权的说明书。发明专利申请提出后,经初步(形式)审查合格后,自申 请日(或优先权日)起满18个月予以公布,并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1985 年出版至今)。 ②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B):这是一种经过实质性审查、尚 未授予专利权的说明书。1985年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3年内,专 利局可根据申请人随时提出的请求,对其申请进行实质性审查。经实审合格的,做 出审定予以公告,并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自公告日起3个月为异议期,期满无异议或异议理由不成立的,对专利申请授予发明专利权。(1985-1992年间出 版)。 ③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U):实用新型专利提出申请后,初 步审查合格即行公告,并出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自公告日起3个月内异议 期,期满无异议或异议理由不成立的,对专利申请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1985-1992 年间出版)。 ④外观设计专利公告(专利公报)(文献类型识别代码S):专利提出申请后,初步审 查合格即行公告。由于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公告仅由简要说明、图片或照片组成,因 而不出版说明书单行本,只在专利公报上进行公告。自公告日起3个月为异议期,期满无异议或异议理由不成立的,对专利申请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权。(1985-1992年 间出版)。

中国专利文献的检索技巧

中国专利文献的检索技巧 利用《中国专利索引》和各类专利公报可以方便地查阅专利文摘,还可以使用《申请号/公开(告)号对照表》一书,也能对照出相应的公开(告)号,从而达到检索目的。 现在中国专利局出版的主要专利文献有: 公报类 公报类专利文献主要有以下三种:《发明专利公报》、《实用新型专利公报》和《外观设计专利公报》。目前,三种公报均为周刊,每星期三出版一期。 中国专利说明书 我国专利法规定,根据发明创造技术水平的高低,采取了两种审批制度: (1)对发明专利申请,实行早期公开,延迟审查的度。即在发明专利提出申请后满18个月给予公开,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分开说明书》;对提出实质审查请求的,经实审合格,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对那些经过异议,需对审定说明书作出较大修改才能授予专利权的,还应在授权公告的同时出版《发明专利说明书》。 (2)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申请实行初步审查又叫形式审查的制度。即在提出实用新型申请后,一经审查合格就予以公告,出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若经过异议,对原

公告的申请文件需作较大修改才能授予专利权的,应在授权公告的同时出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书》。外观设计专利仅在专利公报上公告,不再出版说明书单行本。 自1993年1月1日起,伴随我国新专利法的实施,对发明专利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和《发明专利说明书》,对实用新型出版《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 在国内检索专利文献有一定技巧,看下面。索取中国专利说明书的关键是掌握其文献号,即公开或公告号。 检索中国专利的工具 中国专利局目前出版有《中国专利索引》,为一年度索引,它对每年公开、公告、审定和授权的专利,以条目的形式进行报道,是检索中国专利文献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工具,其不足之处为出版速度较慢,仅有年度索引,不能适应查阅近期专利的需要,又无文摘,不便于判断取舍。 《中国专利索引》的主要内容有: (1)分类年度索引:将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按年度,根据IPC 号或国际外观设计分类顺序编排,其内容依次为IPC号/外观设计分类号,公开号GK/审定号SD/专利名ZL/公告号GG、申请号、申请人/专利权人、专利名称、刊登该专利公报的“卷号”和“期号”(如5-9代表第5卷第9期);

中国专利文献介绍

中国专利文献 中国各类专利说明书自1985年9月开始出版以来,随专利审批程序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现将不同审批阶段出版的专利说明书汇总如下: 1985-1992年: 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A 这是一种未经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说明书。发明专利申请提出后,经初步(形式)审查合格,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满18个月即行公布,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1985年出版至今。 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B 这是一种经过实质性审查、也尚未授予专利权的说明书。1985年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3年内,专利局可根据申请人随时提出的请求,对其申请进行实质性审查。经实审合格的,作出审定予以公告,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自公告日起3个月内为异议期,期满无异议或异议理由不成立,对专利申请授予发明专利权。1985年至1992年期间出版。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U 我国专利法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实行初步审查制,专利提出申请后,初步审查合格即行公告,出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自公告日起3个月内为异议期,期满无异议或异议理由不成立,对专利申请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1985年至1992年期间出版。 外观设计申请公告,文献类型识别代码S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同样实行初步审查制。专利提出申请后,初步审查合格即行公告。由于外观设计说明书仅由简要说明、图片或照片组成,因而不出版说明书单行本,只在专利公报上进行公告。自公告日起3个月内为异议期,期满无异议或异议理由不成立,对专利申请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权。1985年至1992年期间出版。 为减少重复出版,对上述授权的三种专利一般不再出版专利说明书。如果经异议或无效程序,对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做出较大修改,才出版相应的经修改后的发明专利说明书或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这两种专利说明书只出过若干件。 1993年后: 1993年实施第一次修改后的专利法,由于取消了三种专利申请授权前的异议程序,专利说明书出现新的类型: 发明专利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C 发明专利申请经实审合格即可授予专利权,自1993年1月1日起开始出版发明专利说明书,从而取代了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的出版。 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Y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经初审合格即可授予专利权,自1993年1月1日起开始出版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从而取代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的出版。 外观设计授权公告,文献类型识别代码D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审合格即可授予专利权,自1993年1月1日起开始在外观设计公报中公告,外观设计申请公告也随之取消。 下列示意图可对以上7种类型说明书的产生和取缔进行归纳、总结。

浅谈企业专利战略(一)

浅谈企业专利战略(一) 内容摘要:“产品未到,专利先行”。由于专利的排他性特征,拥有一项专利就等于拥有了一方市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都力求将专利变为标准,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但是,国内企业似乎尚未完全了解专利申请、实施及保护的重要性。在企业的管理战略中专利权的保护是非常薄弱的环节。本文将从企业专利的申请、实施、保护及救济等战略进行简要分析,以期有所收效。 关键词:企业专利战略外围专利网专利诉讼ShallowDiscussesofTheEnterprisePatentStrategy Abstract:Producthavenotcomeyet,patentarrivedfirst".Asaresultofthepatentexclusivecharacteristic ,apatenttobeequaltohadasidemarket.Thedevelopedcountryandthemultinationalcorporationallma keeveryeffortthepatenttobecomethestandard,byobtainsthebiggesteconomic.However,thedomesti centerpriseasifnotyetcompletelyunderstandstheimportanceofpatentedclaim,implementationand protection.Inenterprise'smanagementstrategy,theprotectionofpatentistheextremelyweaklink.This articlewillanalysisbrieflyfromtheapplication,implementation,protectionandreliefofenterprisepate nt.Ihopeitwillhavetheusetoenterprisepatentstrategy. Keyword:EnterprisepatentstrategyPeripherypatentnetworkPatentlawsuit 现在流行着一种说法:“三流企业卖力气,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买技术,超一流企业卖标准。”拥有专利权的企业,不仅可以合理地占有某一特定领域的市场,还可以通过专利权的有偿转让和许可,获得更大的收益。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都力求将专利变为标准,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已成为一种趋势。无疑,这种趋势是非常成功的企业专利战略反映。 一、企业专利战略的概念及内容 企业专利战略是指企业运用专利保护来占有一方市场,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谋求本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的措施和策略。 企业专利战略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它包括专利调查策略、专利申请策略、专利实施策略、专利诉讼策略等。有些策略具有进攻性,有些则是防御性的战略,但不管如何专利战略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尖兵利器。 二、企业调查战略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企业专利战略的确定来说,专利调查是一项基础工程,它有助于决定企业专利申请的方向及价值,也有助于企业专利保护的资料收集。具体包括以下以几点: 1、技术动向调查 指在大量收集和分析过去及近年新出现的技术信息的基础上,对今后技术发展方向进行的预测性的调查,旨在为企业的研究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资料。简单的说就是对一项专利技术进行评定,究竟是“有利可图”还是“无益可取”,为企业的开发研究提供课题和指导。 2、专利性调查 在申请专利前对该专利有无专利性即专利的“三性”(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进行的判断。 3、法律状态调查 所谓法律状态,是指某项特定技术是否是专利、是何种专利技术、是否是有效的专利、专利的期限是否届满,以及特定技术和特定专利之间的关系等情况。这种调查,对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进出口、技术价值评估十分重要。1] 4、同族专利调查 这是指特定国家的特定专利是否在其他国家取得专利而进行的一种调查。这种调查、对于该技术的商业价值评估、技术和产品的进出口是非常重要的。2] 5、竞争对手专利跟踪调查

浅谈专利翻译规范

浅谈专利翻译规范 发表时间:2014-12-19T09:27:30.327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8月中旬供稿作者:向群 [导读] 要准确地翻译好专利文献,除了要掌握大量的专业技术词汇。 On Patent Translation Norms向群XIANG Qun(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呼和浩特010070)(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ohhot 010070,China) 摘要院专利文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资料,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技术宝库”。专利文献既具有科学性,又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它是一种技术与法律的结合物。基于这两大特点,专利文献有着较为固定的书写格式和表达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在翻译专利文献时,必须达到专利文献的翻译规范。这是避免传达错误信息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输出高质量译文的首要前提。 Abstract: Patent literature is very important technical data, and an inexhaustible "treasure-house of technology". Patent literature hasscientific nature, and it is a legally binding document and a combination of technology and the law. Based on the two characteristics, patentliterature has a relatively fixed written form and expression way, which needs us to achieve the patent literature translation standard in thepatent literature translation. Thi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avoid the error message, and the first premise of high quality translationoutput. 关键词院专利文献;专利技术;技术资料;翻译规范Key words: patent literature;patented technology;technical data;translation standard中图分类号院H315.9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3-0292-02 专利文献是一种依据法律公开新技术的出版物,是以统一而固定的格式及书写方法,记载各种新的发明创造技术成果的说明书,同时也是新发明、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新产品的详细记录。因此专利文献是非常重要的技术信息源。特别是对于产业界的发展来说,专利文献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以及参考应用的价值。因为其既是促进技术发展的先行技术信息,同时又是处理专利纠纷或把新的技术商业化,以及调查了解是否会侵犯已有专利权所依据的“权利信息”与“经济信息”。[1]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对外交流信息量的日益加大,国外先进技术的大量引进,人们接触专利文献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专利文献通常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专利代理人或专利律师撰写,发明人一般不是专利文献的作者。由于专利文献是一种承载技术信息、法律信息的特殊文献,所以与普通文本的翻译相比,专利文献翻译具有特有的严谨风格。 刚开始接触专利翻译的人,往往因为理解得不够透彻,会觉得翻译专利比较困难。其实,在专利文献的翻译中,专利文献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撰写,这就促使专利文献的内容在布局上呈现大同小异,在语言上呈现多处相似的特点。所以,只要多花些时间去认真阅读、仔细解析、推敲斟酌,直到最后的译文的成型,甚至多练几篇,就不会感觉专利文献太难翻译。但鉴于专利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在翻译专利时,了解一些应注意的翻译规范是必不可少的,这既是翻译专利文献的重要前提,又是高质量译文的重要保障。由于专利文献具有法律文件和科技文献的双重属性,其体现的语言特点就是,既具有科技文献用词简练、专业术语较多的特点,又具有法律文件严谨性的独特风格。[2]专利翻译是一种要求十分严谨的翻译工作,不但要求翻译人员具有功底深厚的英文水平,而且也要熟知专利相关的技术领域知识以及相关专利法律的内容。 在英汉专利翻译中,首先,应注重“信”与“达”两个要求。“信”是要求译文与原文内容基本符合,不得有任何语义上的出入和省略。“达”是要求译文语文通顺、语句易读、没有语法错误。其次,在“信”和“达”的两个前提下,让译文表现出雅致、自然,符合正常的英语表达习惯也至关重要,即读者不用参考汉语原文,就能顺利地阅读并理解译文的内容。 专利权是一种无形资产,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具有独占性、时间性和地域性三个特点。[3]独占性体现在专利权归专利权人所有,具有专属的特点。而时间性,就是法人享有的专利权在法律规定的保护期限内才有效。地域性,就是对专利权空间上的限制,其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授予及保护的范围内有效,但在其它国家和地区不发生法律效力。通过专利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在翻译英汉专利文献时,应熟悉不同领域文献的内容及其翻译规范,切实遵循专利摘要翻译的具体要求,注意避免专利翻译中一些常见误区及问题。当然,在译文初步成型后,一定要仔细通读译文,检查译文是否存在语法、语义、结构等不规范的错误,以保证最终的译文,符合专利文献翻译规范的要求。 在汉英专利翻译中,需要避免翻译时模糊含义不清、译文出现歧义、冠词错误翻译、同义词错译以及时态转移不当等问题。在汉英专利翻译中,若出现语法错误,对于译文的质量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了解英汉、汉英专利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专利翻译规范的首要保障,也是完成高质量译文的前提。 专利说明书是对某项专利技术发明的清楚完整的说明。其是专利申请人向国家专利授予机构申请专利权时必须提交的重要法律文件。 [4]通常,专利说明书全文包括专利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权利要求、摘要等内容。专利说明书既是法律文书又是科技文献,具有融科技与法律语言为一体的文体特点。在结构与表达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程式化、用词正式程度高、频繁使用长句与紧缩句等。[5]基于上述特点,在对专利说明书进行翻译时,需要注意一些翻译规范,以符合专利说明书的基本表达。 专利文摘的翻译属于科技翻译的领域,其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翻译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将翻译实践的标准定义为忠实准确、通顺流畅、规范专业的过程。在翻译专利摘要文献中,需要注意是否正确理解原文、译文表达是否符合逻辑、术语前后是否一致等问题。[6]在翻译专利摘要时应注意准确理解段落的语义和逻辑关系,不允许有漏译,中英文内容明显不适当以及语法错误等现象发生。由于摘要来自专利说明书,其必然带有原文的文风,特定的技术术语及习惯用语。通常,专利摘要有语句简练、新创词汇多、专利性强三个特点。 总之,要准确地翻译好专利文献,除了要掌握大量的专业技术词汇,了解英汉、汉英翻译的语法结构特点,段落、篇章的翻译方法之外,还需要熟知专利翻译的规范和要求,只有这样,才是优秀译文的重要保障。在专利翻译文献中,译者要以“忠实准确”、“通顺流畅”、“规范专业”为标准[7],顺应具体文本的语境,输出的译文不仅要忠实于原文,还要地道流畅、语义通顺。而翻译专利的规范化,要求译文的专业术语表达符合科技语言和术语规范要求,尽可能利用译人语中已有的约定俗成的定义、术语和概念。鉴于专利文献的语言特点及在法律意义上体现的重要性,在阅读和翻译时必须坚持一丝不苟的态度,平时多加积累,才能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准确熟悉专利翻译规范,传递原文件的技术及法律信息,避免输出的译文含义不清或表达错误。 参考文献院[1]江里楠.英文专利文献阅读入门[M].专利文献出版社,1984.[2]张桂平.英汉专利翻译技巧精析[M].北方软件教科室,2011.[3]史玉琴.标准文献的语言特点[M].中国翻译出版社,1998.[4]韩岐山.科技英语特点及其翻译[M].中国科技翻译出版社,2007. [5]宋新智.基于科技问

专利文献信息与检索2011版

第一章测试题 (共10道题,共100分,不限时) 90分 多选题 1. 带B字母的专利文件,它是()。 (10分) A. 在公开阶段产生的,只受临时的法律保护 B. 已经过实质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发明专利文件 C. 已经过实质审查并授予专利权的发明专利文件 2. 带A字母的专利文件,它是()。 (10分) A. 在公开阶段产生的,只受临时的法律保护 B. 已经过实质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发明专利文件 C. 已经过实质审查并授予专利权的发明专利文件 3. 目前大部分国家都采用()审查制。 (10分) A. 登记制 B. 初审制 C. 完全审查制 D. 延迟审查制 4. 通过对专利文献的检索、分析,可以获得代表国际新潮流的设计思路,在自己的研发过程中进行有方向性的开发。 (10分) A. 错 B. 对 5. 检索报告里面A表示()。 (10分) A. 仅考虑该文献,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不能被认为具有新颖性或创造性; B. 当该文献与另一篇或多篇此类文献结合,并且这种结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时,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不能认为具有创造性; C. 一般现有技术文献,无特别相关性 E. 申请日前公布的文献 6. 检索报告里面Y表示(B)。 (10分)

A. 仅考虑该文献,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不能被认为具有新颖性或创造性; B. 当该文献与另一篇或多篇此类文献结合,并且这种结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时,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不能认为具有创造性; C. 一般现有技术文献,无特别相关性 D. 申请日前公布的文献 7. 以下列出的代码哪一个是WIPO制定的国家、机构及政府间组织使用的国际标准代码中的日本国家代码()。 (10分) A. JPO B. JA C. JP D. JO 8. 著录项目是()三种信息特征的集合。 (10分) A. 技术 B. 法律 C. 经济 D. 社会 9. ()的出现标志着具有现代特点的专利制度的最终形成。 (10分) A. 专利文献 B. 专利法 C. 专利分类表 D. 专利公报 10. 我国第一件专利文献出版于()年。 (10分) A. 1950 B. 1961 C. 1985 D. 1990

浅谈背景技术文献追踪检索在专利审查实践中的应用

浅谈背景技术文献追踪检索在专利审查实践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7-09T16:43:40.64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4期作者:程京京王冬雪[导读] 通过追踪背景技术文献来获取准确关键词进行检索,以期寻求一种审查关键词表达难度较大的权利要求的方法。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 摘要:本文指出专利审查实践中,通过追踪背景技术文献来获取准确关键词进行检索,以期寻求一种审查关键词表达难度较大的权利要求的方法。 关键词:背景技术追踪检索 引言 按照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规定,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应当写明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背景技术,并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1]。因此,审查实践中,背景技术文献对理解发明、检索等起到重要的作用,充分挖掘背景技术文献信息可以有效提高检索效率。 一、案例分析 案例一 该案权利要求为:“1.一种基于偏振干涉的带内光信噪比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测量光信号中的噪声功率具体包括……”。 对于光信噪比检测领域,其结构表达难度较大,实际检索中,首先确定准确的CPC分类号:H04B 10/07953、H04B 10/07955,然后使用CPC分类号在外文库中检索到相关文献US7149407B1,其说明书背景技术中提到一篇期刊“IEEE:Orthogonal-Polarization Heterodyne OSNR Monitoring Insensitive to Polarization-Mode Dispersion and Nonlinear Polarization Scattering”,其测量噪声功率的方式是正交极化外差的方式进行测量,不是本案所述的“偏振干涉测量”的方式,但通过查看其参考文献,发现一篇文献“OSNR Monitoring Technique Based on Orthogonal Delayed-Homodyne Method”,根据分析可发现其与权利要求2中测量噪声功率的方式一致,可作为评述本案创造性的文献。通过阅读该文献,发现其使用了“Homodyne”(零差)一词,其可以准确表达延时、干涉的测量方式,是较为专业的表述方式。使用准确的关键词进行补充检索,得到可用对比文件US2008205886A1。 案例二 该案权利要求为:“1. 一种采用水热反应法制备单分散三角形银纳米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本案涉及一种采用水热反应法制备单分散三角形银纳米盘的方法,属于纳米功能材料技术领域,首先选取非专利数据库,在CNKI中检索得到一篇期刊文献,通过追踪其参考文献,得到可用对比文件“Mechanistic Study of the Synthesis of Au Nanotadpoles Nanokites and Microplates by Reducing Aqueous HAuCl4 with Poly(vinylpyrrolidone)”。 案例三 该案权利要求为:“1.一种用于缓冲吸能材料的泡沫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称取23.40~51.89重量份的尿素和48.11~76.60重量份的镁粉……;(2)用钢制模具将前一步所得的混合料静压成型……;(3)将生坯放入真空碳管炉内进行烧结……”。 本案涉及泡沫金属材料制备技术领域,首先在CNKI中检索,在一篇名为“泡沫镁的制备及其性能和应用”的综述性文章中提到一种通过有造孔剂的粉末冶金法制备泡沫镁的方法,该方法由日本结构和功能材料研究所C.E.Wen等提出,以工业纯镁为基体材料,尿素为造孔剂制备泡沫镁,通过追踪其参考文献,得到可用对比文件“processing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gnesium foams”。 二、启示 这三个案例均通过对背景技术文献进行追踪,进一步挖掘参考文献信息,例如关注与发明或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相关的综述性文章,有利于梳理现有技术发展脉络,关注文章引用的参考文献,有利于获取有效证据。 三、结论 以上,通过对三个案例的分析,对于专利审查实践中如何通过追踪背景技术文献获取有效证据提供了思路,有助于提高专利审查中证据获取的能力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2010[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172-175.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1基本知识 一、专利基本概念 1.专利制度是国家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保证和鼓励创造,推动技术进步的管理制度。 2.专利权指受到专利法保护的对某项发明创造在规定期限内享有的制造、使用和销售的独占权。 3.专利获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就是专利。 专利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1)指专利权这是从法律的角度上说的,指在规定的有效期限内,专利权人对发明创造享有独占权,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其他人不得随意使用该项发明,否则就属侵 权行为,要追究法律责任,但专利权可以通过转让的形式,让他人有偿使用。这 是最重要的含义。 *专利权的特点: 排它性:即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其他人不得使用该项发明。否则被视为侵权。 时间性: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有效,期限届满自动终止。专利的保护年限一般在5-20年之间,这一期限为权限期。 我国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发明 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从 申请日起计算。 地域性:一国确认和保护的权利,只能在该国范围内有效。 2)指获得专利的发明创造这是从技术角度上说的。 *特点: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3)指专利文献主要指专利说明书,这是从文献角度说的,专利说明书中记载有发明内容的详细说明和受保护的技术范围,既是一种法律文件,又是非常有价值的技术信息。 *特点:法律性、技术经济性、文体模糊性 4.专利的类型 1)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和外观设计专利。技术 水平最高,是最重要的一种专利。 2)实用新型专利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组合提出的实用技术方案。其技术水平较 发明专利低。

浅析英文专利文献中常用副词的译法

浅析英文专利文献中常用副词的译法 【摘要】本文结合具体实例指出了英文专利文献中here/there/where+介词构成的副词在翻译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对出现上述问题的类型、成因、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正确的译文建议等进行了统计、归纳、分析及总结。 【关键词】专利文献副词实例 在正规公文、法律文件中,经常会遇到由here/there/where+介词构成的副词。这些副词的使用突出地反映了中英语言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其实,这些副词并不能算是什么法律术语,也不应该是很难掌握的,基本规则如下: There + prep= prep. That/those Here + prep= prep. This/these Where + prep= prep. What/which 例如:thereafter=after that(time,event,etc.). 在专利文献中,经常也会出现这类副词,比较常见的如下所示: Thereof,therein,thereon,therewith,therefore,thereto,therefrom,thereafter/Herein,hereby,hereinafter,hereafter/Wherein,whereby。 下面将分析《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中的这些词的基本释义并举例进行说明。 1 Thereof 释义:关于……,将它,它的,在其中,关于……,由此 例句:Arranging the housing member 16 above the upper carrier rod 5 which is passed through the resin healds 7,the resin healds 7 are fitted at the upper ends thereof in the recesses 18 of the press plate 17. 译文:把外壳单元16安装在穿过树脂综线7的上支撑杆5上部,树脂综线7安装于压板17的上端部的凹槽18中。 分析:“thereof”指代的是之前提到的树脂综线7的相关部位,而不是接下来提到的压板17,可参考图1。 建议:把外壳单元16安装在穿过树脂综线7的上支撑杆5上方,树脂综线

利用专利文献,服务高校科研

利用专利文献,服务高校科研 专利文献具有内容新颖、时效性强;技术资料详实、可靠;集技术、法律、经济于一体;载体多样、格式统一、形式规范,使用方便等特点,对高校的科研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本文针对专利文献资料的特点,探讨了高校如何利用专利文献资料服务科研活动。 标签:高校科技创新;专利文献;高校科研活动 1 专利文献的概念 专利文献是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及国际性专利组织在审批过程中产生的官方文件及出版物的总称[1]。 专利文献是申请或批准专利的发明创造,即包含已经申请或被确认为发现、发明、实用新型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的研究、设计、开发和试验成果的有关资料,以及保护发明人、专利所有人及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注册证书持有人权利的有关资料的已出版或未出版的文件(或其摘要)的总称。这些资料是在专利审批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文件,有些是公开出版的,有些则仅为存档或仅供复制使用。 我国自1985年4月1日实施专利法以来,也形成了自己的专利文献体系,它主要由《发明专利公报》、《实用新型专利公报》、《外观设计专利公报》以及与前二者相对应的专利说明书组成。专利文献是记录有关发明创造信息的文献。广义包括专利申请书、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专利检索工具以及与专利有关的一切资料;狭义仅指各国(地区)专利局出版的专利说明书或发明说明书。由于专利可区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植物专利、再公告专利、防卫性公告、商标、技术诀窍等,专利文献也可按内容作相应类型划分。 2 专利文献的特点 2.1 内容新颖、时效性强 《专利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授予专利权的条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应当具备三性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此外,各国专利法也规定申请专利的发明必须具有新颖性。特别是因为大多数国家采用了先申请原则,即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内容申请专利的,专利权将授予最先的申请者。这就促使发明人在完成发明构思之后尽快申请专利。事实上,一些重大发明常在专利文献公开10余年后才出现在其他文献中。近年来,一些国家相继采用了早期公开制,发明说明书自申请专利之日起满18个月即公布于众,这更加快了发明内容公开化的进程。 2.2 技术资料详实、可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