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观差异与跨文化语篇对比分析

时间观差异与跨文化语篇对比分析
时间观差异与跨文化语篇对比分析

时间观差异与跨文化语篇对比分析

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鲁玲萍*周红兵**

摘要:文化不同,对时间的期求和处理的规则也不同,所形成的时间观也不同。它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常常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将立足于语篇的角度,探讨东西方人不同的时间观在语篇方式上的反映与体现,以期增强不同文化的人在交际时对时间观差异的认识或敏感性,避免交际失误。

关键词:时间观差异语篇方式跨文化交际

1. 引言

时间对交际或人际交往的影响受到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霍尔曾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以两篇的篇幅论述时间的交际作用。他认为时间不但会说话,而且比有声语言更为直截了当,所传达的信息也更加响亮和清晰,因为它既不象口头语言那样容易为人所曲解,它还能揭穿人们的谎言(胡文仲,1995)。分属不同文化的人社会实践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处理和安排时间的方法,各自形成的时间观也不同。它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如人们对准时的不同理解,办事是否有计划性以及事前是否通知(谢琳,1998;贾玉新,1997;关世杰,1995),常常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很大困难。众所周知,任何交际都是人际交际,文化间的交际只能通过语篇进行。譬如,中国人和美国人可以谈话,而两种文化则不能彼此谈话,两种文化之间的对话只能通过个体美国人和个体中国人的语篇进行(Ron Scollon et al, 2000)。遗憾的是,少有学者意识到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语篇方式的差异也能体现出时间观的差异,并影响交际的成功进行。因此本文将立足于语篇的角度,探讨东西方人因文化不同而形成的时间观差异在语篇方式的反映与体现,以期增强不同文化的人在交际时对时间观的差异的认识与敏感性,避免交际失误。

*鲁玲萍(1978-),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学硕士; 研究方向: 语言与文化; 邮编:430062;E-mail: lplu@https://www.360docs.net/doc/c24968762.html, **周红兵(1977-),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学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 高校英语教学; 邮编:430062

17

2. 时间观差异在语篇形式上的反映

时间观是文化深层结构的一部分,它影响我们对外界的感知,左右我们的判断,决定我们的行为方式;反过来,一定的行为又反映一定的时间观,传递关于时间观的某种信息(郑立华,2000)。东西方时间观的差异必然反映在语篇上。

这里所涉及的语篇是指交际的整个系统,包括群体共享的语言系统,作为某种群体成员对所必须具备知识的获取方法,以及与其群体成员的独特的人际关系和相互交往方式等等。语篇系统由四部分组成:语篇形式(form of discourse)、社会化(socialisation)、意识形态(ideology)和面子系统(face system) (Ron Scollon et al, 2000)。本文将立足于语篇形式这一点来探讨时间观的差异。

2.1 语言表达——清晰还是含糊

时间本身虽然是“无声的语言”,但它的蕴含意义却时常通过有声的语言得到体现。西方社会的人们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因此倾向于使用清晰、明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东方社会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比较含糊,难于分辨出其含义。如美国人习惯于将时间的概念量化,如“I?ll be there in ten minutes”(我十分钟之内将到达那儿),“It will take six minutes to finish that job”(完成那项工作需要六个月),“I was in the Army for four and a half years”(我曾在陆军部队服役四年半)(郑立信,1998)。又如,在“future” (将来) 这个词的前面,美国人经常添上一些限定性的修饰词,如in the immediate future (在最近的将来)、in the near future (在不久的将来)、in the not too distant future (在不太遥远的将来)。而东方人与此相反,下面是本人记录的一段电话谈话(2001.4.13)

A: B, 我明天到武汉来。B: 什么?太好了,什么时候到?

A: 我不清楚,我还没买票,可能是下午。B: 下午,哦,我明天上午可能要去家教。

A: 没关系,你去,反正我下午才到。B: 那我下午等你,明天见。

18

由于A没有告知具体的出发与到达时间,结果B整个下午闭门不出,一直等到7:00,其中的煎熬不言而喻。在中国,朋友之间约会常言“不见不散”,意味着离约定的时间可以拖延许久。

但这并不意味着西方人说话清晰,东方人则说话含糊。例如中国人与西方人聚会,临分手时,外国朋友说“我找一天请你吃饭”,中国人当真了,一直在等对方的邀请。发现对方久久没有动静,于是认为对方不守诺言。其实,这句话并非诺言,因为是在告别时说的,且没有具体的时间,西方人并没有赋予它实质的意义,只是一句客套话。这个例子说明西方人倾向于用清晰的语言陈述观点,而有时他们也用含糊的语言表达某种特定的意义。

2.2以信息为主还是以关系为主

时间观差异影响东西方人交流或讨论问题的着重点。西方人办事有计划性,做事按时间段进行,所以他们希望在指定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他们很懂得“心无二用”的道理,习惯于do one thing at a time (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但是东方人注重的是人们共同参与事情的完成,注重彼此良好的关系,并不限于时间的束缚。

例如:一组美国学生(用英语)被要求讨论“Why did you decide to study Japanese?”时,美国学生迅速地进入讨论:

Jenny: I hate Oops. Teacher: Go ahead

(Pause 3-5 seconds; Sounds of opening and closing a door as teacher leaves the discussion room)

Beth: Okay! Mike: So, Beth, why did you decide to learn Japanese?

Scan: Why. Beth: Uhm… I guess I decided to learn Japanese because (Beth continues)短短的3—5秒钟的停顿,美国学生就从讨论前阶段进入正式讨论阶段。Beth的“OK” 标志着讨论正式开始。这预示着他们将尽可能有效地讨论论题,以获得最大的信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言语交际,美国学生展现的是典型的美国文化中的学术讨论,即一个问题提出后,只要愿意,谁都可以先发言,他们的着重点是获取信息。

19

但日本学生与此相反,当他们被要求讨论“Why do you study abroad?” 时,

Yasuo: Let?s see, as you see, uhm, basically we?ll follow the number

Keik o: That?s right. Number one, number.Fumiko: H-h-h, two, and number three.

Yasuo: Hm, It?s easy to get in.

Keiko: That?s right, then…Well, the top one, each one of us has to talk in turn, I wonder.

Yasuo: That?s right…following numbers, how are we going to do…

Ikuo: Ladies first Yasuo: Oh, that sounds good. [Fumiko & Keiko laugh] Keiko: Then, from the younger one. [laugh] Fumiko: No. No. Big sister.

Keiko: What? Iuko: It doesn?t matter, does it?

Keiko: As you see, [Keiko takes turn]

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学生并不注重计划时间。在指定的讨论时间内,他们没有专心致志于讨论问题,而是先协商顺序,再确定小组成员的地位等级,最后才转入正题。所有的日本讨论都是由女性开始,再是另一位女性,再是最年青的男性,最后才是最年长的男性。如果人们不协商好这一点,就会损害他们之间良好的关系,讨论则无法顺利进行下去。

2.3 话题介绍——以演绎式为主还是以归纳式为主

在介绍话题时,东方人常使用归纳式,西方人常采用演绎式。对西方人而言,“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他们认为“By the street of …Bye and bye?, one arrives at the house of …never?”(拖延因循,一事无成),谁赢得时间,谁就赢得了一切,因此当他们与别人谈话时,喜欢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获得主动权,然后逐渐加以讨论。如一个美国人谈到关于天气如何影响文化时说道:“Climate affects the

culture of a country. Men must learn to live within the limitations of their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Life in a tropical country is less strenuous and more casual than it is in a temperate one. Men work shorter hours and less vigorously in a hot climate. They cannot play hard either. They tire easily. They can relax by reading, by sipping cod drinks, or by listening to soothing music. They must try to conserve their energy. The wisest ones learn to respect the demands of Nature.”

而东方人则采用不同的方略,他们习惯于先一点点地摆出理由,使听者有思想准备,然后才自然而然地归纳出观点。如在一次商务会议上,香港人对美国人说,“Because most of our production is done in China

now, and uh, it?s not really certain how the government will react in the run-up to 1997, and since I think a certain amount of caution in committing to TV advertisement is necessary because of the expense. So, I suggest that we

20

delay making our decision until after Legco makes its decisions.”此人认为一开始并不适合亮出自己的态度,因此他述说了一大堆理由,如产品大多在中国制造,政府对97年大选的态度不明确以及广告费用昂贵需小心谨慎。直到此时,他认为时机已成熟,才说:最好推移作决定。

2.4话轮交换——停顿时间长还是短

交际的一个基本法则之一,是话轮的交换,即:“你一言我一语”,而不能是一个人从头讲到尾,然而话轮与话轮之间的停顿时间因各文化可能长短不一,很多交谈的不愉快也因此而来。西方社会中,生活节奏快得常令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因此对速度的追求已达到近乎狂热的程度中,如纽约、芝加哥等城市繁华的大街两旁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很难看到悠闲自在的逛街者,人们总是急匆匆地赶往某一个地方办理某些事情。而东方人的生活方式基本是慢节奏的,这也反映在人们交谈时所期待的话轮停顿时间的差异上。西方人与亚洲人交谈时,亚洲人常感到很沮丧,因为西方人与他们谈话时老抢嘴或打断他们的话,而西方人则认为亚洲人式的交谈令人生倦。这是为什么呢?有学者经过研究后发现,原来西方人跟亚洲人讲话时,话与话之间停顿的时间不一样。西方人发言完后,等着对方的反应。当对方在他所期待的停顿时间里没有开口时,他会认为对方无话可说或是语言上有障碍,那么他就会重新解释或继续说下去,最后他一个人在不停地说。而亚洲人在有礼貌地等了一会,准备发言时发现对方已夺取了发言权,自己只有保持沉默了。但我们并不是说所有的西方人话轮与话轮之间的停顿相对短一些。法国人与美国人就不一样,美国人是0.5秒,法国人只有0.3秒,因此美国人常说法国人缺乏教养,在交谈中往往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印象。

3. 结语

以上我们从若干个方面剖析了东西方时间观的差异在语篇形式中的反映。归结起来是,西方人普遍看重时间的价值,注重速度和效率,因而习惯于讲话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充分利用眼前的时机继续奋斗,并不注重与工作无关的事,而东方人使用时间随意、灵活性强,因而所使用的语篇形式也不同。当两者进行交际时,误解由此产生。西方人会埋怨东方人办事拖拖拉拉、效率低、浪费时间、讲话老兜圈子,而东方人则认为西方人象催命鬼一样,是时间的奴隶,不讲人情味。但也应注意到,在实际交往中,某一群体内成员的交际可能因个性不同而各异,不同文化的群体之间既有差异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介绍话题时,西方人不一定以演绎式为主,东方人未必都采用归纳式。我们要避免过于笼统,以文化定势为基础,对不同文化人们的行为进行推断和预测。

参考文献:

21

1.关世杰. 跨文化交流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胡文仲. 英美文化象征词典.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5

3.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谢琳. 谈非言语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第1期p67—73.1998

5.郑立华. 时间观与跨文化交际.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第1期p97—100. 2000

6.郑立信. 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7.Claire Kramsch. Language and Culture.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8.LarryA. Samovar et 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汤姆森学习出版社2000

9.Ron Scollon et Suzanne Scoll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Discourse Approach.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布莱韦尔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朱安莉、陈雯、费飞)

(上接第6页)

3. 结论

从以上分析说明,《论要》所建立的译作评价体系可以作为检验译作成败优劣的尺度。《论要》还具有认知、解释和指导功能。限于篇幅,本文不能详加论证。

汉诗英译应有理论作为指导。可以说,有无理论的指导,或者所遵循的理论是否科学、实用、系统,是译作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实用性理论是实践的升华。它使我们能够透过表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22

它能帮助人们从自发性和随意性走向自觉性和规范性,强化自己的思维结构,培养直觉思维、类比思维、联想思维、集中思维和扩散思维等多种思维的综合运作能力。

我们应当加强汉诗英译以至典籍英译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对于客体的认识,揭示汉诗英译的规律,指导汉诗英译实践,并以典籍英译的特殊性反映翻译学的普遍性。

参考文献:

1.卓振英. 汉诗英译论要[M]. 北京: 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2003.

2.杨自俭, 刘学云. 翻译新论[C].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

3.刘宓庆. 文化翻译论纲[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

4.范守义. 模糊数学与译文评价[A] . 杨自俭, 刘学云. 翻译新论[C].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445-459

5.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 Selected Elegies of the State of Chu.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2001,77-81

(责任编辑:陈雯、朱安莉、费飞)

23

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二)

英语知识 一、导论 20 世纪90 年代,语篇分析开始在翻译研究中占主导地位。语篇分析法侧重于描述语言意义交流及建立社会和权力关系的运作方式。翻译研究中, 最具影响力的语篇分析模式当数礼德的系统功能语篇分析。语篇分析模式引入翻译研究后,对翻译研究那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混乱局面无疑注入了一塘清水,尤其对中国翻译界挥之不去的语文学式的翻译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方翻译研究者把语篇分析引入翻译研究后,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出版了几部重要作品,主要有:J uliane House 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一种重访模式》( Translation QualityAssessment : A Model Revisited ) ,[ 1 ]Mona Baker 的《换言之: 翻译教程》( In Other Words :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 ,[ 2 ] Bell 的《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 ,[ 3 ] Basil Hatim和Ian Mason 合著的《语篇与译者》( Discourse andthe Translator ) [ 4 ] 和《作为交际者的译者》(The ranslator as Communicator ) ,[ 5 ] Basil的《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 Translation Theoryand Cont rastive ) 。[6 ] J uliane House 通过对原文和译文进行语域对比分析以确定译作评估模式,并分析了显性翻译(overt translation) 和隐形翻译(coverttranslation) 。显性翻译自称不是翻译,隐形翻译则被定义为在译语文化中享有和源语文本平等的地位。Baker 探讨了翻译中语言各层次尤其是语篇和语用层次上的对等。Basil Hatim 和Ian Mason 将符号层上的语篇融入其翻译研究模式,代表了更广泛意义上的话语观。在我国,将语篇分析模式引入翻译研究的应首推黄国文和美芳二教授。黄国文在《外语与外语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章节答案1~8

第一章 1 【单选题】(10分)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提出的。 A. 张骞 B. 汉和帝 C. 汉武帝 D. 李希霍芬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2 【多选题】(10分) 广义上的“丝绸之路”除了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外,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由()组成。 A. 东洋航线 B. 西洋航线 C. 南洋航线 D. 北洋航线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3 【多选题】(10分)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 A. 贸易作用 B. 军事作用 C. 外交作用 D. 文化交流作用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4 【单选题】(10分) 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于()年粟特人将制造葡萄酒的技术传入中国。 A. 贞观十四年 B. 康熙九年 C. 崇祯十六年 D. 元和七年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5 【单选题】(10分) 汉武帝时期,()为开拓“丝绸之路”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A. 卫青 B. 霍去病 C. 张骞 D. 司马迁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6 【多选题】(10分) 鸠摩罗什把佛教从西方引入中国,将大量经书翻译成汉语,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与()和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A. 不空 B. 鉴真 C. 法显 D. 真谛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7 【单选题】(10分) ()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历时四年来到中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后由鲁斯蒂谦将其在中国见闻轶事整理并编著成游记,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跨文化视角下沉默的语用功能及文化内涵

跨文化视角下沉默的语用功能及文化内涵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下出发,首先对沉默语的共同语用功能进行了总结。其次,以中美文化为例,指出沉默在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表现。最后分析了其差异产生的原因。通过该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层次的了解沉默,避免跨文化交际失误,提高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 一、引言 沉默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虽然有着共同的表达形式,但是,处于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人们对沉默持有的态度和理解具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导致了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失误。为了保证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沟通的顺利,本篇论文总结了沉默的语用功能,深入的对比了中美在沉默语上的表现差异,分析了差异存在的原因。 二、沉默的内涵 沉默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属于非言语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的一种方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沉默泛指一切的非言语交际行为。所谓非言语交际行为涉及对输出者或接收者来说具有潜在信息价值的一切非言语因素,包括面部表情、穿着打扮、身体的接触、手势、身势、眼神、和讲话人之间的距离等(李杰群2002:271)。从狭义上来说,它是指在讲话或交谈中不作出有声的表示,而作出无声的反应或停顿(毕继万2001:46)。本篇论文中主要从沉默的狭义方面进行讨论。 三、沉默的语用功能 1.表露社会文化特征 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行为一样,都可以通过某种交际方式来标识或体现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职业、地位和年龄。比如:在东亚文化体系中,以中国文化为例。年幼者在长辈面前应少言多听,而不应在年长者和地位高的人面前夸夸其谈。这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卑有序”和“讷于言,而敏于行”文化理念。 2.传达心理语言 在交际过程中运用沉默语以表达交际者的心理活动过程。例如当交际者在不了解跨文化差异的前提下贸然问及一位美国女孩的年龄及婚姻状况时,对方在回答之前会出于尴尬和惊讶的沉默一会。表现出了交际者此时紧张和惊讶的心理状态。 四、中美文化中的沉默

跨文化交际中手势语的差异

题目:跨文化交际中手势语的差异 ——以“翘拇指”“竖中指”“V”手势“OK”为例 摘要 非言语行为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不同国家、民族对非言语行为的社会规范区别很大,甚至所表示的意义恰好相反。日常生活中人们进行交谈、沟通时,除了语言这个交际工具还有手势。手势语几乎随时随地伴着语言进行交往,起着关键的作用,有时也会代替语言甚至超越语言。人类的有些手势语具有相同性,但更多的手势语被赋予了文化的内涵,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不同的交际意义,以、翘大拇指、竖中指、“V”字形“OK”等手势为例解释说明。 Abstract Nonverbal behavior has distinc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Different countries, ethnic groups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social norms of nonverbal behavior,even the express meaning is On the contrary. When People to talk and communicate in daily life,in addition to the 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 tools there have gestures。Gesture language almost anywhere with the language of communication,plays a key

role.Sometimes it can transcend the language and even take the place of the language. human gestures have the same nature,but more signs are given the connotation of culture.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give different communicative meanings,wave、vertical thumb、“V”Shape as example to explain.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非言语行为手势语 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nonverbal behavior gesture 手势语(gesture?language)是体态语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 法国心理学家休乐热强调手势语的重要作用:“人们交谈时说话本身的份 量只占7%,语调占38%,面部表情和手势占55%,有时候说千万句好听的 作为铺垫引出一个重点,但是一个不经意的手势就可以推翻之前所说的一切。”但是,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的手势语既有其同一性,更有其特 殊性。手势语的使用有习俗的差异,所以在交际中必须要小心使用,不然 就会引起冲突。下面举出一些常见的手势语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 1.翘大拇指(?thumb up?) 翘大拇指的意思几乎在世界公认表示好、干的不错,一切顺利、非常 出色等类似的信息。家长对孩子、老师对学生、上级对下级常常会做出这 个手势表示认同鼓励。但竖大拇指的这个手势也有许多例外:在美国和欧 洲部分地区,如果你看到有人在公路上对开过来的车竖大拇指他的意思并 不是夸赞司机车技好,而是竖大拇指用来表示请求搭车;篮球比赛中,裁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章节答案1-8

第一章1 【单选题】(10分)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提出的。 A. 张骞 B. 汉和帝 C. 汉武帝 D. 李希霍芬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2 【多选题】(10分) 广义上的“丝绸之路”除了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外,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由()组成。 A. 东洋航线 B. 西洋航线 C. 南洋航线 D. 北洋航线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3 【多选题】(10分)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 A. 贸易作用 B. 军事作用 C. 外交作用 D. 文化交流作用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4 【单选题】(10分) 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于()年粟特人将制造葡萄酒的技术传入中国。 A. 贞观十四年 B. 康熙九年 C. 崇祯十六年 D. 元和七年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5 【单选题】(10分) 汉武帝时期,()为开拓“丝绸之路”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A. 卫青 B. 霍去病

C. 张骞 D. 司马迁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6 【多选题】(10分) 鸠摩罗什把佛教从西方引入中国,将大量经书翻译成汉语,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与()和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A. 不空 B. 鉴真 C. 法显 D. 真谛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7 【单选题】(10分) ()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历时四年来到中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后由鲁斯蒂谦将其在中国见闻轶事整理并编著成游记,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A. 查理·马特 B. 马可?波罗 C. 利玛窦 D. 阿基米德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对比

29 卷第4 期 2006 年7 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iaoning No rmal Univer sity ( Social Science Edit ion) Vo l. 29 No. 4 Jul. 2006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对比 韩银燕1 , 钱鑫2 ( 1. 大连轻工业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辽宁大连116034; 2.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长春130021) 收稿日期: 20051220 作者简介: 韩银燕( 1967) , 女, 吉林敦化人, 大连轻工业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及社会语言学研究; 钱鑫( 1980) , 女, 吉林长春人, 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研究。 摘要: 文化气象万千, 无所不在。作为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方面, 时间信息的传 递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时间观念。由于中西方文化在哲学观、历史背景、社会模式等诸多方面千差万 别, 其对时间的观念和态度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时间取向模式。如何对待时间以及如何使 用时间,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西方文化之间进行的跨文化交际效果。通过对比分析导致中西方时间观念 差异的文化因素, 进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把握中西文化各自的时间取向, 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关键词: 时间观念; 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 C912.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1751( 2006) 04001503 A Contras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ime Concept in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N Yin yan, QIAN Xin ( 1. S chool of I nter national Communication , Dalian I nstitute of L ight I ndustr y , Dalian 116034, China; 2. School of For eign Languages , J ilin Univers ity , Chang chun 130021, China) Abstract: Culture is ubiquitous and is ever yw here. As an import ant part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the t ransmission of t ime messag e a lso has pr ofo und cultur al connotation. Differ ent cult ur es have shaped different concepts of t ime. The differences be tw 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in philosophy, histor ical backg round and social sy st em and so on hav e caused their differ ences in concept of time and att itude tow ard t ime, and as a result, have created different mo des of time or ientat ion. The way to deal wit h t ime and use time, to a g reat ex tent, influences the effect of cro ss cultur al communicatio n betw een t hem. This ar ti cle, thro ug h co nt rastiv e analy ses of the cult ur al factor s causing the differ ences in time concept betw een Chinese cultur e and western culture, aims at a deeper under standing of the different o rientatio

跨文化交际复习资料(推荐文档)

跨文化交际复习资料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 1 在文化学研究领域,通常把文化分为主流文化和亚文化。 2 文化的特征:交际的符号性、民族的选择性。观念的整合性和动态的可变性。 3.交际的本质属性:有意识行为和无意识行为、编码过程和解码过程以及语法规则和语用规则。 4.除语言之外,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还创造了许多交际工具,主要有以下三大类:文字、盲文和手语、旗语、灯语和号语。 5.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和要点: 跨文化交际是指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主要包括四个要点: A.双方必须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B.双方必须使用同一种语言交际 C.交际双方进行的是实时的口语交际 D.交际双方进行的是直接的语言交际 第二章文化背景与跨文化交际 6.从跨文化交际的现实情况来看,影响交际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价值观念(文化特质的深层结构)、民族性格(文化特质的外化表现)、自然环境(文化特质的历史缘由)态度 7.态度由认知、情感和意动三个范畴构成。 8.态度具有四个功能:功力实现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和课题认知功能 9.直觉的整体性是整体思维的第一个特点,东方人以直觉的整体性和和谐的辩证性著称于世。 10.民族中心主义:某个民族把自己当做世界的中心,把本民族的文化当做对待其他民族的参照系,它以自己的文化标准来衡量其他民族的行为,并把自己的文化与其他文化对立起来。 第三章社会环境与跨文化交际 11.有效的环境不仅依赖于对文化背景的认识,也依赖于对社会环境的认识,而社会环境对交际来说实际上是广义的“交际背景” 12.交际背景主要包括三个要素: 交际者:社会地位是决定交际的重要情景因素 交际目的:可分为文化型、职业型专业型普通型 交际场景:最重要的是物理场景(分时间场景和空间场景) 13.社会角色就是某一特定社会群体对某一特定社会身份的行为的期望,人们社会交往从方式到内容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角色关系。 14.人际关系的四种类型: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政治关系 15.制约人际关系的四个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地理因素 16.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偏向于“情感型”关系和“混合型”关系,西方社会偏向于“工具型” 第四章规范系统与文化过滤 17.规则体现在交际的不同层面上:一个是语言本题层面,被称为“编码规则”。另一个是社会语用层面,被称为“制约规则” 18.规范更多的表现为意识形态,而规范更多的表现为外显行为

跨文化交际笔记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 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一、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 1.首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3.1970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4.70年代,影响最大的书籍。《跨文化交际学选读》 5.跨文化交际学内容:

沉默背后的东西方文化差异浅析

沉默背后的东西方文化差异浅析 发表时间:2019-04-22T11:27:00.83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中作者:张软绿 [导读] 语言是人们社会交际的重要手段,但非语言手段也是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沉默作为非语言交际的形式,在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民族对于沉默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但不同民族也将沉默赋予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语言是人们社会交际的重要手段,但非语言手段也是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沉默作为非语言交际的形式,在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民族对于沉默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但不同民族也将沉默赋予了不同的意义。总体而言,东方人看待沉默偏向正面和积极,而在西方人看来,沉默常被认为是对话中的裂痕。就意味着,正确理解沉默,可以增加跨文化交际双方的理解,利于有效沟通。 关键词:沉默;东西方;跨文化 一、非语言交际与沉默 胡文仲先生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中指出:“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之为非语言交际。”沉默在非语言交际中的表现即为话轮中的“语空”,是一种特别的非言语交际方式。不同民族对于沉默的理解总是具有共性。与此同时,沉默也具有不同的社会内容,传递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反映着各个民族独特的社会价值观念。 二、东西方文化看待沉默的差异 在东方文化中,沉默包含着正面、积极的意义。东方人认为交际中的沉默行为往往传递出尊重、服从、思考等积极意义;而西方人则认为交际中的沉默,是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以及冷漠、抗拒、厌恶等。东西方对待沉默行为的态度差异主要体现在工作、课堂、日常生活,这三种社交场合中,具体分析如下: (一)沉默在工作中的文化差异 东方人在工作中,常常会采用沉默这一交际行为,每一种沉默都传递出不同的意义:譬如,领导开会,会后总是会问与会成员是否有要提出的问题或者是建议,但是很少会有人愿意表明观点和态度,生怕会冒犯领导。这种情况下的沉默,传递出东方人对于领导的尊敬。又如,领导经常在下属面前不苟言笑,沉默寡言。领导人的沉默是为了显示其权威性,在普通员工中间树立威信。 西方人在工作时往往与东方人相反:领导与员工之间常常会因为彼此对某一个方案或提议意见不同而争得面红耳赤,几乎很少会出现沉默的场面。西方人认为领导与员工的地位是相对平等的,领导见到下属会主动打招呼,并且渴望倾听下属的建议,“面子”观念淡薄。 (二)沉默在课堂中的文化差异 在东方人的课堂中,教师往往偏爱听话(沉默)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东方教师通常口若悬河讲满整节课,学生坐在讲台下,沉默地思考,亦或是记着笔记。学生不会打断教师,也不喜欢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或者大胆提出问题或质疑,只有在被教师点名时,才会回答问题。 东方人在课堂上的沉默行为是西方人所不能理解的。在西方课堂里,教师通常是课堂上的倾听者和引导者,学生常常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踊跃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沉默在日常生活中的差异 在日常生活中,东方人也常常采用沉默的方式进行交际。当父母与子女在某件事情上意见不同时,父母通常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以长辈的态度教育子女,而子女为了表示对父母的尊重和孝顺,往往会选择沉默,不会与父母发生正面冲突。相反地,西方的孩子更具个性,在成长阶段也更为叛逆。当西方的孩子与父母的意见不同时,会据理力争。在处理与朋友之间的关系时,西方人不会像东方人一样处处在乎“面子”。若是朋友侵犯到自己的利益或是做出了伤害自己的事,西方人大多会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东方人常常会因为顾及“朋友”之间的面子,而选择沉默。 三、东西方沉默行为差异的原因 我们从三个不同场合阐释了东西方对沉默行为的不同理解和态度,这种跨文化差异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数是人们习而不察的因素。下面笔者主要从文化价值观、高低语境交际类型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东方传统文化价值观,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谦和、礼貌、长幼有序,崇尚集体主义,以集体利益为重,个人利益为次。反映在语言交际上,则表现为东方人更为关心群体关系的和谐发展。因此东方人更为谨慎、含蓄,甚至沉默。 西方人则不同,他们提倡个人主义,追求自由和创新。这种价值观反应在交际上,则表现为他们更倾向于发展自我,表达个人意见,维护个人利益。在这样一种价值观的支配下,西方人一般认为沉默无法彰显其个性,更不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 (二)语境交际类型的差异 著名学者霍尔提出了高语境和低语境的理论。他在《超越文化》中提到东西方的语境系统是截然相反的。他认为,西方人处于高内容/低语境的交际系统中,而东方人则处于低内容/高语境的交际系统中。根据霍尔的理论,处在高语境交际文化中的人更偏重含蓄的表达,对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低语境交际则与之相反,低语境交际中的人更注重用语言将信息表达清楚,不习惯去揣测说话者的言外之意。 因此,与东方人相反,西方人追求在交谈中传递信息的最大化。阿拉伯人、意大利人以及犹太人都喜欢与家人、朋友进行语言交流。他们认为谈话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巩固彼此之间的关系。沉默则会阻碍交流的进行。 四、结语 上文我们谈到了,东西方沉默行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工作、课堂、日常生活三种场合之中。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我们将其归纳为了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语境交际类型。 从表现形式上看,沉默行为在东西方并没有什么差异,但是不同民族的人对沉默行为的理解和对待沉默行为的态度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多元文化的客观存在,以自己民族文化中的语言习惯或交际习惯来衡量其他民族文化的标准是行不通。我们在

跨文化交际论文参考题目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论文题目: 中西方时间观念的比较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 中西方教育的比较 中西方问候语的比较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宗教文化对比 中西方儿童文学的差异 从文字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礼貌中的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 论中西方激励机制的差异比较和在医疗管理中的应用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分析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交际模式的影响 从历史中透视中西方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 浅谈跨越中西方文化障碍 日常生活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 中西方古代体育和谐思想比较研究 中西方传统犯罪控制思想之比较 土地与海洋的对话——中西方文化与人格差异之浅见 汉英商标翻译与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孝文化探析 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教育思想的差异 中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哲学语言观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从素质教育看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及思考 中西方立宪文化差异比较——以价值观为视角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中西方价值观念差异 中西方股票期权制度实际操作的差异性分析 英美社会与文化论文 1. The Contrast and Analyses of Customs

in Britain and China 英国和中国习俗之研究 2.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English Names 英语姓名的文化内涵 3. Black Culture and American English 黑人文化与美国英语 4. The Phenomenon of “Political Correctness” in American English 论美国英语中的政治正确现象 5. English Euphemism and Culture 文化因素与委婉语 6.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Address Terms: English and Chinese 英汉称呼语中的文化差异 7.Influence of Greek Myths to British and American Culture 希腊神话与英美文化 8. An Investigation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关于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敏感度的调查 9.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in Translating Tourist Materials 中国旅游资料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10. Cross-Cultural Training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中国大学中的跨文化培训 11. Acculturation Strategies among Chinese Overseas Students 中国海外留学生的文化适应策略 12. On Tour Commentary Translation---A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从跨文化角度看导游词翻译 13.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 the Internet 互联网上的跨文化交际 14.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atrical Tricks to

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理论 一.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 1.“文化”的含义: ①“文化”二字最初没有联系在一起,它的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②西方的“文化”引申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泰勒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理。 ③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文化分为两种:狭义的文化指的是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文化的分类:按内容分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四个方面。 3.文化的特性: (1)文化史人类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文化史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遗传。 (2)文化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3)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人总是自然而然地表现其文化色彩的。 (4)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 (5)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 4.隐性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内容:时间观念,对空间的利用,成就感,交际模式,对环境的取向,家庭关系,上下级关系模式,对个人的看法,对竞争和合作的偏爱,谦虚的挂念,对规章制度的需要,对宇宙的看法,法律的观念,工作积极性,对领导的看法,社交频率,友谊的性质,控制感情的模式,依据年龄、性别、阶级、职业、亲属的关系,确定地位及相关角色。 5.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①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种文化不可能没有与之相应的语言;抽取文化内容,语言也不能独立存在。 ②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③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 6.人类交际的主要手段:符号是人们交际时使用的主要手段,任何符号都可以用来交际。 7.组成交际行为的八个重要因素: ①信息源/行为源 ②编码 ③信息

跨文化交际中的身势语

跨文化交际中的身势语 [摘要] 身势语是表达人类情感和态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学习和掌握身势语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身势语帮助人们转换信息,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是避免语言障碍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快速发展,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交流障碍。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消除障碍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了解身势语的含义。然而即使我们对常用的身势语有所了解,我们仍然很难掌握,因为身势语含义千变万化,即使同一身势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都有着不同的含义。这就要求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清楚的认识到这种非语言交际与文化间的关系。 [关键词] 身势语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引言 一般来说,人们往往更关注于语言交流的正确性和可接受性而忽略了非语言交流的影响和文化的差异。而在交流过程中如果忽略这些的话其实不是完全的交流。也许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当我们与他人交谈的时候,我们不仅仅在使用我们的口头语言,我们的眼神、脸部表情、手势或者身体的其它部位的活动也在传递着信息。身势语,就像我们的口头语言一样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一、身势语的重要性及功能 1、什么是身势语 所谓身势语是指由人体发出的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一套图像性符号。包括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身体位置的变化。身势语包含了很多人们无意识的细微动作,例如眨眼或轻微的眼球运动。身势语用完全区别于口头语言的表达方式传递着人们之间的信息。今天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全球化成为世界的主趋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需传递和交换信息。语言并不是唯一的方式,非语言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商业活动中如果双方语言不通,他们就会运用肢体语言来进行交流并最终完成商业交易活动。拿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事情为例子。出售方常常用计算器来给出价格,而如果购买一方不满意这一价格,便会摇头并用一个放低的手势来还价。非常简单的身势便能完成整个的交易,身势语在商业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在大量的跨文化人际交往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们也必须了解并掌握身势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相关文化的身势语还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外语,让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因文化不同而产生误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两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沟通过程中,50%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无声的身体语言来实现的。从人们获取的信息渠道来看,只有11%的信息是通过听觉获得,而83%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这说明身势语在交际过程中十分重要。 2、身体语的主要功能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详细笔记必备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跨文化交际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突出特征。 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 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一、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 1.首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3.1970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讲解学习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跨文化交际》是英语翻译专业一门必修课,该课程就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介绍并作对比研究, 授课内容主要涉及语言,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话题。该课程有助于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助于英语翻译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从第三至第八学期开设,学生可根据具体情况在其中任一学期学习该课程。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该课程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西方文化的不同层面有所了解,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 人们往往忽视文化的重要作用, 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未能顾及交际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学者认识到外语教学必须引进文化知识的对比,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 减少和避免误解。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更有效地与外国人进行交际,为英语翻译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该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及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 从而使其能得体地运用语言与操英语的外国人士进行交流。该课程授课形式为系列讲座, 以讲解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教师的讲授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分析文化差异的根源, 帮助学生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表层上很容易识别,但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却需追根溯源。东西方在历史,思维方式以及哲学等方面的差异则是造成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不解的主要原因,也是该课程的难点。 四、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其它文化和文学类课程密切相关,有助于学生扩充知识面,不断完善认知结构,为英语翻译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繁华仪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五、学时与学分: 学时:36学时。 学分:2学分。 六、教学内容: 该课程涉及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关于文化的定义和模式,基础理论,比如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该课程还讨论语言交际中的具体问题,比如介绍与问候,词语的使用,非言语交际,价值观念,对时间,空间的看法,对教育,工作的态度, 人际间的关系, 家庭观念,以及文化冲突,文化休克等问题。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举例说明中国人与英美人士交际中存在的误解或问题。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要求学生认识到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都有很大差别,很多日常行为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屡见不鲜,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和交往的顺利进行,并使交往双方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人们在这种跨文化环境中相互交际之前,必须对对方的文化习俗和历史背景有所了解,才能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尴尬的局面。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现象的发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是势不可挡,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其文化冲突是进行跨文化交际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有助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世界文化的发展。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各种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影响力的日益加强,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更是日益频繁与广泛。同时,中国学生出国交流、深造的机会也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然而,这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由于历史、政治、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各地区的文化的不同,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会具体体现在各个方面,我们应意识到中西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可忽视和改变的,应该接受这种差异,尊重和理解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流和处理实际问题过程中,避免出现文化上的冲突,从而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之语言表达 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在以一种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 交际者应遵守该语言的文化语用规则。 1、文化特征与用词差异 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章节答案

【单选题】(10 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提出的。 A. 张骞 B. 汉和帝 C. 汉武帝 D. 李希霍芬 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0分 2 【多选题】(10 分)广义上的“丝绸之路”除了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外,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由()组成。 A. 东洋航线 B. 西洋航线 C. 南洋航线 D. 北洋航线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0分3 【多选题】(10 分)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 ()。 A. 贸易作用 B. 军事作用 C. 外交作用 D. 文化交流作用 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0分 4 【单选题】(10 分)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于()年粟特人将制造葡萄酒的技术传入中国。 A. 贞观十四年 B. 康熙九年 C. 崇祯十六年 D. 元和七年 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0分 5 【单选题】(10 分) 汉武帝时期,()为开拓“丝绸之路”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A. 卫青 B. 霍去病

C. 张骞 D. 司马迁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0分 6 【多选题】(10 分)鸠摩罗什把佛教从西方引入中国,将大量经书翻译成汉语,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与()和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A. 不空 B. 鉴真 C. 法显 D. 真谛 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0分 7 【单选题】(10 分) ()17 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历时四年来到中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后由鲁斯蒂谦将其在中国见闻轶事整理并编着成游记,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A. 查理?马特 B. 马可?波罗 C. 利玛窦 D. 阿基米德 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0分 8 【多选题】(10 分)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中国历史上就曾修建过许多反映佛教文化的石窟,其中敦煌莫高窟与()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A. 固原须弥山石窟 B. 天水麦积山石窟 C. 洛阳龙门石窟 D. 大同云冈石窟 正确查看答案解析10分 9 【多选题】(10 分)利玛窦不仅将中国文化介绍到了西方,而且帮助中国人打开了视野,使中国人了解到了西方。正是由于他的到来,使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了()。 A. 西洋音乐 B. 西方油画 C. 机械钟表 D. 西方哲学正确答案是:A,B,C 查看答案解析 10 【多选题】(10 分) “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将()运输到东南亚、南亚、东非以及欧洲各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