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doc

四川巴中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doc
四川巴中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doc

2014年四川巴中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中考总结:话题作文与学期梳理

课程特色:

以写作问题为纲,以解决中高考语文写作问题和讲授踩分词为主,每节课仍会讲解2—3篇阅读题,作为对应练习和提高。学习时,要求学生熟记理解每一讲的”地图内容”,以便考试时融会运用。

适合学员

想扎实写作基础,稳固提高作文水平的初中生

赠送

《中学语文知识地图—中学必考文学常识一本通》

第十五章:学期课程融汇与升华

课程特色:

以解决阅读问题为纲,融会踩分词和阅读答题要求,进行专题训练,侧重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结合《中学语文知识地图踩分词》进行阅读答题运用,二是答题结构与题型

,每节课中以阅读概括能力、理解表述能力、判定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题为引导进行学习。

适合学员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掌握不够全面,想稳固提高的初中生赠送

2020届中考模拟四川省巴中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word版)

四川省巴中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说法与生活实际相符的是() A.小明体育考试立定跳远的成绩是10m B.小明家的台灯工作时的电流约为0.1A C.巴中冬季平均气温为﹣30℃ D.正常情况下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N 2.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B.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快,在固体中传播最慢 C.乐音的三个特征是响度、音调和音色 D.悦耳的声音是乐音,它不会成为噪声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初春,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属于升华现象 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属于液化现象 C.深秋,树叶上形成“霜”属于凝固现象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属于汽化现象 4.小明在湖边散步时,看到水中的鱼在“白云”中穿梭,下列说法正确的()A.小明看到水中的“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小明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小明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鱼位置要深 D.小明看到水中的鱼和“白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5.下列有关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少,温度一定降低 B.燃料的热值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 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6.下列有关热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柴油机顶部是火花塞,吸气冲程吸入的是空气 B.热机的工作原理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内燃机压缩冲程时体积增大,内能减少,温度升高 D.热机效率可以等于1 7.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急刹车时,人会向前“冲”,是因为惯性突然增大 B.人推小车没推动,是因为人对小车的推力小于地面对小车的阻力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8.如图所示,在处于水平平衡的杠杆上A点,挂上4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为50g), 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作用在杠杆B点的力最小的是() A.6N B.1.5N C.3N D.15N 9.下列实例中,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的是() A.热气球静止在空中 B.用活塞式抽水机抽水 C.火车进站时刹车后还要继续前进一段路程 D.两船并列航行时要保持安全距离 10.一位体重为50kg的同学在跳绳测试中,1min跳180次,每次腾空的最大高度平均为4cm,则他在跳绳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是() A.3600W B.6000W C.500W D.60W 11.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绝缘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但能够带电 B.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绝缘体内没有电子 C.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水溶液,橡胶等 D.导体易导电是因为内部有正电荷自由移动 12.下列有关磁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感应现象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只与电流方向有关 C.奥斯特实验证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D.地理S、N极与地磁S、N完全重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C.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石灰水至过量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 【答案】A 【解析】A、生锈的铁片含有氧化铁和铁,首先氧化铁与盐酸反应,无气体产生,然后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B、稀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加水后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 C、石灰水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只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是一定的。 解:A、生锈的铁片含有氧化铁和铁,首先是表面的铁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无气体产生,然后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当铁全部反应完,氢气质量不再改变,观察图象,符合变化,故A正确; B、稀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加水后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观察图象PH在减小,故B错误; C、石灰水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只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而且是一开始就生成,观察图示可知,C错误;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是一定的,所以固体残留物的质量不会随时间的延长而消失,故错误。 故选A。 点睛:常见混合物间的反应事实,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2.将铝和镁组成的混合物 10g 加入到 200g 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溶液 209g,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最终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A.12g B.14.25g C.17.25g D.27g 【答案】D 【解析】 【分析】 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氯化铝和氢氧化

中考化学物质推断题常见题型(含答案)

中考化学物质推断题常见题型 一、叙述式推断题 1.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氯化铁、氯化钠、硫酸钠、盐酸、氢氧化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对废液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是恰好完全反应): (1)取废液观察,为无色溶液; (2)取废液,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 (3)另取废液,向其中加入锌粒,产生大量气泡。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推断:废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肯定不含=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答案:硫酸钠、盐酸 氯化铁、氢氧化钠、硝酸钡 氯化钠 2.白色粉末A 由Na2SO4、Na2CO3、BaCl2、NaCl 中的三种混合而成。把A 加入到适量水中后,可得到白色沉淀B 和溶液C ,则:(1)若B 能全部溶于稀硝酸,A 的成分为___________; (2)若B 只能部分溶于稀硝酸,A 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3)若B 不能溶于稀硝酸,A 的成分为____________;(4)溶液C 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2CO3、BaCl2、NaCl (2)Na2SO4、Na2CO3、BaCl2 (3)Na2SO4、BaCl2、NaCl (4)NaCl 3. 有A 、B 、C 、D 四种化合物,A 是硝酸盐,B 是酸,C 是碱,D 是氯化物,它们能够发生以下反应: (1)A 、B 的溶液混合后,出现难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2)C 、D 的溶液混合后,得到蓝色沉淀和食盐溶液; (3)A 和D 混合后无明显现象。 则A 、B 、C 、D 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Ba(NO3)2 H2SO4 NaOH CuCl2 4.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镁、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现做如下实验: (1)将少量粉末放在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静置、过滤,得无色溶液及白色沉淀; (2)向过滤所得沉淀中,加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无气体产生。 (3)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立即有较多的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推断,白色粉末中一定存在 ;一定不存在 ;可能存在 。 答案:氢氧化镁、氯化钡 碳酸钠、硫酸钠 硝酸钠 5. 现有甲、乙两种溶液,共含有8种离子,分别是H+、 Ag+、 K+、 Ba2+、 OH —、CI — 、NO3— 和CO32—,且两种溶液里所含的离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溶液里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蓝色,说明甲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那么乙溶液里含有的四种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 答案: 碱性 H+、 Ag+、 Ba2+、 NO3— 6.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下是某同学进行实验并观察到的现象:取少量粉末放入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后,试管中有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入足量的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有部分溶解。由此推断,该包粉末的可能组成是:(1)________;(2)_______;(3)________。 答案:(1)Na SO BaCl CaCO 2423、、;(2)Na SO BaCl Na CO 24223、、;(3) 332242CaCO CO Na BaCl SO Na 、、、

最新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二)测容器--量筒 (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2)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3)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中考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复习

中考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复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瓦斯爆炸 B.牛奶变酸 C.铁生锈 D.霓虹灯通电发出红光 2.下列有关“一定”和“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C.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D.化学反应不一定有明显现象 3.关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放出大量的热 B.发出黄色的火焰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火焰分成三层 4.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在发现准晶体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低 B.耐磨损 C.导电性差 D.抗氧化性强 5.厨房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米饭变馊 B.水果榨汁 C.铁锅生锈 D.煤气燃烧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天然气用作燃料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生铁铸造铁锅 D.铜用于制造导线 7.下列叙述中,均属于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铁易生锈,二氧化碳易液化 B.O有氧化性,H有可燃性22C.纯净的铁片是银白色的,酒精易挥发 D.金属能导电,HCO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328.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 B.工业上用稀硫酸来除铁锈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D.浓硫酸使纸张变黑C,过一会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9.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下图所示)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A.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 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 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 D.蜡烛中含有炭黑 10.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 B.蔗糖的溶解 C.酒和醋的酿造 D.食物的腐烂

2020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理综物理试题(教师版含解析)

巴中市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与生活实际相符的是( ) A. 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37℃ B. 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 C. 一张中考理综试卷的厚度约为2mm D. 台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1.2A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5℃左右,故A 不符合题意; B .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左右,重力为 50kg 10N/kg=500N G mg ==? 故B 符合题意; C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在75μm 左右,理综试卷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 75μm =0.075mm 故C 不符合题意; D .台灯的功率较小,一般是40W 左右;正常工作电流约 40W 0.2A 220V P I U = =≈ 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 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C. 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D. 摩托车排气管安装清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和介质有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故A 错误;

B.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故B错误; C.真空不能传声,因此不能利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故C错误; D.摩托车排气管安装清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3.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箱冷冻室内壁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 衣柜里的樟脑丸不断变小是凝华现象 C. 潮湿的衣服放在通风处能使蒸发加快 D. 烧开水时,壶嘴不断冒出“白气”是汽化吸热过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A错误; B.衣柜里的樟脑丸不断变小,是由固体直接变成了气体,是升华现象,故B错误; C.空气的流动速度影响液体的蒸发快慢,所以潮湿的衣服放在通风处能使蒸发加快,故C正确;D.“白气”是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放热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4.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平面镜中的像 B. 水中的笔向上翘起 C. 地上的树影

初三中考化学方程式最全

初三化学方程式按元素归类总结 与氧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点燃 1.镁在氧气中燃烧:2Mg+O2====2MgO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点燃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 3.铜在氧气中受热:2Cu+O2====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 ====2Al2O3点燃 5.氢气中氧气中燃烧:2H2+O2====2H2O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点燃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2P2O5现象::生成白烟 7.硫粉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 ====SO2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 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CO2现象:生成能够让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点燃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2CO现象:燃烧 点燃 10.汞(水银)在氧气中燃烧:2Hg+O2====2HgO 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点燃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2CO2 点燃 1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CO2+2H2O 13.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 ====2CO2+3H2O 几个分解反应: MnO2 14.双氧水催化制氧气:2H2O2====2H2O+O2↑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

通电 15.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2H2↑+O2↑ △ 16.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2CuO+H2O+CO2↑

初中中考化学物质推断题.doc

1-14 .(7 分)现有甲、乙两包白色固体,已知甲中含有NaCl、 NaNO3、Na2C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乙为纯净物,是初中化学学习中涉及到的物质.为了证 明甲、乙两包固体的成分,现进行如下实验: ( 1)实验一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①取甲中少量粉末加足量水充分溶液呈无色 溶解 ②取①中所得溶液少量,滴加紫石蕊试液变了溶液 pH 7(填“>”、 色石蕊试液蓝色“<”或“ =” ③另取①中所得溶液少量,滴加甲中一定含有(填化 学式,下同),一定不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含,可能含 有. ( 2)实验二(部分物质在流程图中未列出) 根据以上实验推断,乙物质为(填写化学式),使用该物质时应注意. 2-13 .(6 分)某无色溶液可能由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 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 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过滤,所得滤液为红色. ( 1)由实验Ⅰ中的现象可推断出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为了进一步探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小华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

Ⅱ、取适量实验Ⅰ所得的红色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溶液变无 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滤液为无色. Ⅲ、从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中选择一种试剂,代替 实验Ⅰ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实验,其余的试剂及操作与实验Ⅰ的均相同. 通过实验Ⅱ和实验Ⅲ,小华得出结论: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 ( 2)实验Ⅱ所得无色滤液中,除酚酞以外,还含有的溶质为; 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 3)实验Ⅲ中代替氢氧化钙溶液的试剂 是为. 3-13 .(7 分)有一包固体,可能由硝酸铜、硫酸钠、氯化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Ⅰ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步骤Ⅱ、Ⅲ中均可观 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2)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证据是. ( 3)步骤 II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步骤Ⅲ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4-12 .某白色粉末固体甲,可能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某溶液乙中可能含有硝酸钡、氯化钠.为探究他们的成分,某化学小组开展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最新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Mg-24 A1-27 K-39 Ca--40 Fe一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H-1 C—12 N-14 O—16 P-31 S一32 Cl-35.5 一、选择题(1-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图示中不是表示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的是………………( ) 2.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 B.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白色固体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有明显的放热观象 3.如图所示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霉变大米必须清洗后食用 B.糖、脂肪、蛋白质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奶类中含有钙元素。蔬菜中不含钙元素 D.人体中缺少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B.糖、脂肪、蛋白质都能为人体生命运动提供能量 C.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显负价的元素…一定写在化学式的右铡 6.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约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金、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 B.棉和羊毛属于天然纤维 C.往一种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种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D.硝酸钾属于钾肥,它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瘸虫害积抗侧绫德力 7.下列标志和标志下面的文字或符号一致的是,.

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2分)下列说法与生活实际相符的是() A.小明体育考试立定跳远的成绩是10m B.小明家的台灯工作时的电流约为0.1A C.巴中冬季平均气温为﹣30℃ D.正常情况下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N 2.(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B.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快,在固体中传播最慢 C.乐音的三个特征是响度、音调和音色 D.悦耳的声音是乐音,它不会成为噪声 3.(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初春,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属于升华现象 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属于液化现象 C.深秋,树叶上形成“霜”属于凝固现象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属于汽化现象 4.(2分)小明在湖边散步时,看到水中的鱼在“白云”中穿梭,下列说法正确的()A.小明看到水中的“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小明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小明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鱼位置要深 D.小明看到水中的鱼和“白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5.(2分)下列有关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少,温度一定降低 B.燃料的热值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 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6.(2分)下列有关热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柴油机顶部是火花塞,吸气冲程吸入的是空气

B.热机的工作原理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内燃机压缩冲程时体积增大,内能减少,温度升高 D.热机效率可以等于1 7.(2分)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急刹车时,人会向前“冲”,是因为惯性突然增大 B.人推小车没推动,是因为人对小车的推力小于地面对小车的阻力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8.(2分)如图所示,在处于水平平衡的杠杆上A点,挂上4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为50g), 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作用在杠杆B点的力最小的是() A.6N B.1.5N C.3N D.15N 9.(2分)下列实例中,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的是() A.热气球静止在空中 B.用活塞式抽水机抽水 C.火车进站时刹车后还要继续前进一段路程 D.两船并列航行时要保持安全距离 10.(2分)一位体重为50kg的同学在跳绳测试中,1min跳180次,每次腾空的最大高度平均为4cm,则他在跳绳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是() A.3600W B.6000W C.500W D.60W 11.(2分)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绝缘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但能够带电 B.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绝缘体内没有电子 C.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水溶液,橡胶等 D.导体易导电是因为内部有正电荷自由移动 12.(2分)下列有关磁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中考化学 知识总结:常见物质的分类

2020中考化学 知识总结:常见物质的分类 一、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原子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 一般<4 易失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一般>4 易得电子 不稳定 稀有气体元素 8个(氦为2个) 不易得失电子 稳定 二、元素分类的判断 1.金属元素:铁(Fe)、铜(Cu),一般为“钅”字旁,金、汞除外。 2.非金属元素:碳(C)、氧(O)等,以“石” (固体)、“气”(气体)、“氵”(液体)为偏旁。 3.稀有气体元素:氦(He)、氖(Ne)、氩(Ar)、氙(Xe)等。 三、常见物质的分类 物质 四、其他分类 1.材料的分类 (1)无机材料{ 金属材料{纯金属:金、银、铜、铁、铝等合金:生铁、黄铜、不锈钢、锰钢等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 陶瓷水泥 (2)有机材料{ 有机合成材料{ 塑料{热塑性(链状):如聚乙烯 热固性(网状):如电木合成纤维:锦纶(尼龙)、涤纶(的确良)、腈纶(人造羊毛) 合成橡胶:丁苯橡胶、氯丁橡胶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天然纤维:棉花、羊毛、羊绒、蚕丝、麻、木天然橡胶 (3)复合材料:玻璃钢、碳纤维、钢筋混凝土

2.化肥的分类 种类举例主要功能氮肥 尿素[CO(NH2)2]、氨水(NH3·H2O)、 氯化铵(NH4Cl)、碳酸氢铵(NH4HCO3) 壮叶,促进农作物枝繁叶茂磷肥磷矿粉、钙镁磷肥、过磷酸钙壮果,抗寒、抗旱 钾肥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 壮茎,抗倒伏和抗病虫害复合肥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铵(NH4H2PO4) 兼具以上化肥功效 3.能源的分类 能源可否再生 可再生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沼气、乙醇等 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是否常规 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新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4.营养素的分类 人类重要的营养素 供能 蛋白质动物蛋白(鱼、蛋、肉);植物蛋白(大豆) 糖类淀粉(米、面);葡萄糖;蔗糖 油脂动物脂肪(牛油、奶油);植物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 不供能 维生素蔬菜、水果(缺维生素A——夜盲症;缺维生素C——坏血病) 无机盐 元素缺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铁——贫血;氟——龋齿;锌——生长迟缓、发育 不良;碘——甲状腺肿大;硒——表皮角质化、癌症;钙——佝偻病、骨质疏松水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5.人体中化学元素的分类 人体中的化学元素按含量分 常量元素: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等 微量元素:铁、碘、氟、铜、锰、锌、硒等 是否必需 必需元素:铁、钙、锌、硒、碘、氟等 有害元素:铅、汞、镉、砷等 五、化学反应类型分类 定义特点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A+B C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一变多”C A+B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单换单”A+BC B+AC

2014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巴中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2分)(2014?巴中)下列说法中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A.小明同学在1分钟内骑自行车行驶了300m B.一位中学生的体重正常情况下约为500N C.一盏家用日光灯正常工作的电流约为3A D.人体感觉最适宜的温度约为23℃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温度;重力大小的估测;电流的大小. 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分别对各选项中的物理量进行估测,然后和题干中对照,看题干中所给数值大小是否正确. 解答:解:A、人骑自行车大约每小时行18千米,即1分钟行驶300m,符合实际; 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根据G=mg=50kg×10N/kg=500N,符合实际; C、一盏家用日光灯功率大约40W,其正常工作的电流I===0.18A,3A的电流 太大,不符合实际; D、人体感觉适宜的温度约为23℃,符合实际; 故选C. 点评:此题的难点在于对生活中常见事物质量的估测,这是易错的地方,这要求我们对于生活中的物体要多观察,多思考. 2.(2分)(2014?巴中)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C.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回声现象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回声;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专题:声现象. 分析:明确选项中的描述所涉及的声学知识,再逐一做出分析与判断即可. 解答:解: A、人耳听到声音是有条件的,只有达到一定响度且频率在20~20000Hz的声音人耳 才能听到,故A错误; B、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不一定完全消失,它可能还在继续传播中,故B 错误; C、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声音的反射形成的,这是回声现象,故C正确;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中减弱噪声,而不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故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基础的知识点,联系实例,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判断即可顺利解答,难度不大.

初三中考化学方程式汇总

初三中考化学方程式汇总 <重要化学方程式汇总> 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CO2):CaCO3 + 2HCl === CaCl2 + H2O+ CO2↑ 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CO2):Ca(OH)2 + CO2 =CaCO3↓+ H2O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热:2KClO3 MnO2 2KCl + 3O2↑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 + MnO2 + O2↑ MnO2 MnO2 过氧化氢:H2O2 ========= H2O + O2↑ 一、与氧气的反应 (1)化合反应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 + O2 CO2 (在氧气中: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2、木炭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2CO 3、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2CO2 (产生蓝色火焰) 4、硫粉在氧气中燃烧:S + O2 SO2 (在空气中:呈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呈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磷在氧气中燃烧:4P + 5O2 2P2O5 (产生浓厚的白烟) 瓶底留少量水或细沙

6、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7、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2MgO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8、铜在空气中加热;2Cu + O2 2CuO (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固体) 9、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 2H2O (产生淡蓝色火焰,干冷烧杯壁有小水珠。或产生爆鸣声) (2)有机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不属于四大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 10、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CO2 + 2H2O 11、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2CO2 + 3H2O 二、制取气体 1、实验室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2H2O2 MnO2 2H2O+ O2↑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mO4 K2MnO4 + MnO2 + O2↑ 加热氯酸钾(白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2KClO3 MnO2 2KCl + 3O2↑(黑色固体与白固体末混合) 2、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CO2):CaCO3 + 2HCl === CaCl2 + H2O+ CO2↑ 3、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上制二氧化碳的方法):CaCO3 CaO + CO2↑

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历届中考化学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某烧碱与小苏打的样品(其中杂质不溶解,也不参加反应)中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3:3,向此样品中加入200g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216g溶液和0.6g固体。此样品中小苏打的含量为 A.40% B.41.2% C.57.1 % D.8.4g 【答案】A 【解析】200g9.8%的稀硫酸中硫酸根的质量为200g×9.8%×=19.6g。烧碱、小苏打与稀硫 酸反应都生成硫酸钠。216g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为19.2g÷=28.4g,28.4g硫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为28.4g-19.2g=9.2g。样品中碳元素的质量为9.2g×3÷23=1.2g,样品中小苏打的质 量为1.2g÷=8.4g,小苏打中钠元素的质量为8.4g×=2.3g,烧碱中钠元素的质量为9.2g-2.3g=6.9g,烧碱的质量为6.9g÷=12g,样品的质量为12g+8.4g+0.6g=21g,此样品中小苏打的含量为×100%=40%,故选A。 2.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A是有机物,C、D是无机物 C.点燃前要先检验A的纯度,防止爆炸 D.此反应中A和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1:1 【答案】D 【解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A的分子为由1个C原子和4个H原子构成的CH4分子,反应物B的分子为由2个O原子构成的O2分子;生成物C的分子为2个O原子和1个C原子构成的CO2分子,物质D的分子为由1个O原子和2个H原子构成的H2O分子;则示意图所表示的反应为CH4在O2中燃烧生成C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正确; B、A是甲烷,是含有碳元素的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元素组成(含解析)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元素组成(含解析) 一、单选题 1.某矿石样本含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矿石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CaCl2 B.SiO2 C.H2O D.FeS 2.下列物质具有相同原子团的是( ) A. KClO3 , KCl B. KMnO4 , K2MnO4 C. NH3 , NH4Cl D. Fe(NO3)2 , NH4NO3 3.有一些物质,它们中的一些原子集团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下列物质中含有原子集团的是() A. NaCl B. NaNO3 C. CaCl2 D. KCl 4.“月球造氧机”可以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氧气,说明月球土壤中含有() A. 氧 气 B. 氧分 子 C. 氧元 素 D. 氧化物 5.可以用来做润滑剂的石墨和人人都喜爱的金刚石的组成成分都是同一种() A. 离 子 B. 单 质 C. 化合

物 D. 元素 6.不含原子团的物质是() A. NaCl B. H2SO4 C. CaCO3 D. KOH 7.下列各组物质中,组成元素不同的是() A. 水银和银 B. 红磷和白磷 C. 水和过氧化 氢 D. 金刚石和石墨 8.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市场上有“高钙牛奶”、“加氟牙膏”、“葡萄糖酸锌”等商品,这里的“钙、氟、锌”应理解为() A. 原 子 B. 元 素 C. 分 子 D. 单质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干冰不是冰 B. 水银不是银 C. 醋酸不是酸 D. 铅笔不含铅 10.下列四种物质中,不含原子团的是() A. KCl B. NaOH C. NH4Cl D. BaSO4 11.近来有研究报告称:除去“普通水”里含有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为加强,对此的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普通水”里含有氮分 子 B. “普通水”里含有氧分子 C. 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 性 D. 除去氧气后的水就

2016年历年四川省巴中市物理中考真题及答案

2016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真题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1m/s B.巴中市6月平均气温约为6℃ C.两个鸡蛋的总重力约为100N D.教室里一盏日光灯的长度约为3m 解析:A、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1m/s,故A符合实际; B、巴中市6月平均气温约为26℃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两个鸡蛋的重力约为1N,故C不符合实际; D、教室里一盏日光灯的长度约为80cm=0.8m,故D不符合实际。 答案:A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 C.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减弱噪声 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解析: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进行传播声音,但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故在真空中气体的传播速度为0m/s,故B错误; C、植树可以在传递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故D正确。 答案:B 3.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家里的穿衣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影子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人佩戴凹透镜是为了矫正远视眼 D.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不属于光的色散现象 解析:A、穿衣镜是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正确; B、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B错误; C、人佩戴凹透镜是为了矫正近视眼,故C错误;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D错误。 答案:A 4.我国北方的冬季,有时房顶上会出现霜,树枝上会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 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凝固现象 D.凝华现象 解析:北方冬季,房顶出现的霜、树枝上出现的雾凇,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 答案:D

中考化学物质推断题(带答案)

1-14.(7分)现有甲、乙两包白色固体,已知甲中含有NaCl、NaNO3、Na2C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乙为纯净物,是初中化学学习中涉及到的物质.为了证明甲、乙两包固体的成分,现进行如下实验: (1)实验一 (2)实验二(部分物质在流程图中未列出) 根据以上实验推断,乙物质为(NH4)2SO4(填写化学式),使用该物质时应注意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解答】解:(1)实验一:根据题意,加入石蕊试液变蓝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则pH>7,而Na2CO3、NaOH均呈碱性,加稀盐酸后无明显现象,说明混合物中一定不含Na2CO3,则一定含有NaOH.对于NaCl、NaNO3没有进行验证,所以均可能含有.

(2)实验二:根据图可知,气体通入澄清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可知为碱性气体:氨气;而所得无色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可推测为硫酸钡沉淀;故根据以上实验推断,乙物质为(NH4)2SO4(填写化学式),使用该物质时应注意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故答为:(1)②>;③NaOH;Na2CO3;NaCl、NaNO3 (2)(NH4)2SO4;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答具体的物质或碱均可) 2-13.(6分)某无色溶液可能由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过滤,所得滤液为红色. (1)由实验Ⅰ中的现象可推断出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Na2CO3(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HCl;为了进一步探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小华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 Ⅱ、取适量实验Ⅰ所得的红色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溶液变无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滤液为无色. Ⅲ、从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中选择一种试剂,代替实验Ⅰ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实验,其余的试剂及操作与实验Ⅰ的均相同. 通过实验Ⅱ和实验Ⅲ,小华得出结论: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2)实验Ⅱ所得无色滤液中,除酚酞以外,还含有的溶质为HNO3、NaNO3和Ca(NO3)2; (3)实验Ⅲ中代替氢氧化钙溶液的试剂是氯化钡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呈现红色. 【解答】解:(1)只有碱性溶液才能使酚酞变红,根据题给条件可以知道在混合溶液中不含有盐酸,在滴加氢氧化钙得到白色沉淀,可知溶液中存在着碳酸钠溶

2019年巴中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9年巴中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描述与生活实际相符的是( ) A. 一名中学生的正常身高约为800mm B. 小明百米短跑的平均速度约为15m/s C.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D. 我国家庭电路的正常工作电压是220V 【答案】D 【详解】A.中学生的身高一般为1.6m,即1600m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目前最快的百米短路记录约为10m/s,学生百米短跑的平均速度约为7m/s,故B不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故C不符合实际; D.我国家庭电路的正常工作电压是220V,故D符合实际。 2.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闻其声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B.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 C. 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工作的 D. 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答案】D 【详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 B.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故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故B错误;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C错误。 D.禁止鸣笛,即防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3.下列关于光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 树荫下太阳的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 湖面上楼房的倒影是光折射形成的 C. 色光中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D.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工作的 【答案】B 【详解】A.树荫下圆形的光斑是小孔成像,即太阳光通过树叶缝隙射向地面形成的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说法正确。 B.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说法错误。 C.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说法正确。 D.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说法正确。 4.风景优美的光雾山,夏天云雾缭绕,冬天大雪纷飞,宛若人间仙境,其中关于雾、雪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化、凝华 B. 汽化、凝华 C. 汽化、凝固 D. 液化、凝固 【答案】A 【详解】雾的形成过程,水蒸气变为液态水,属于液化;雪的形成过程,水蒸气变为固态的雪,属于凝华过程。故A正确,BCD错误。

中考化学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化学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