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算加减法

巧算加减法
巧算加减法

第一讲巧算加减法

知识点透析与要求

1、掌握加法巧算的方法

2、掌握减法巧算的方法

3、掌握分组凑整方法整体思想:凑整

一、加法巧算

1、找个位好朋友(1+9 2+8 3+7 4+6 5+5)

方法:1)观察找到好朋友 2)带符号搬家 3)计算

2、加补凑整/拆补凑整(适用于式子中找不到好朋友,但数字又很大的题目)

3、基准数法(式子中所有加数都接近于同一个数,可以这个数为基准变加为乘)

4添去括号凑整(加法直接添去,不变号)

二、减法巧算

1、打包法(适用于连减,打包后可利用加法巧算技巧的式子)

2、消尾法(尾巴相同,可以抵消,往往需要先去括号)

*减法添去括号要变号

典型例题

1、找好朋友

2、加补凑整拆补凑整(拆小不拆大) 124+158+76 9+99+999 9+99+999

=124+76+158 =10-1+100-1+1000-1 =1+1+7+99+999

=200+158 =1110-3 =1+99+1+999+7

=358 =1107 =1107

3、基准数法

92+88+93+89+91+91+88+87+94+89

=90+2+90-2+90+3+90-1+90+1+90+1+90-2+90-3+90+4+90-1

=90×10+2

=902

4、添去括号凑整

5、打包法

(63+25+74)+(26+75+37) 200-20-18-23-20-19-21

=63+37+25+75+74+26 =200-(20+18+23+20+19+21)

=300 =200-(20+20-2+20+3+20+20-1+20+1)

=200-(20×6+1)

=79

6、消尾法

7、混合运算(加减法巧算方法都可使用) 1358-(358+840) 818-271-18+64-29+36

=1358-358-840 =818-18+64+36-(271+29)

=160 =800+100-300

=600

练习与思考。

(1)256+503 (2)327+798

(3)379-297 (4)467-103

(5)2497+183 (6)3498-438

2.直接写出得数

( 1 ) 376+174+24 (2)864+(673+136)+227

(3)1324―875―125 (4)3842―1567―433―842

3.计算下列各题。

(1)99999+9999+999+99+9 (2)7+7+5+2+7

第一讲续加减法的巧算(二)

我们已经知道了有关简单加减法的巧算方法。对于稍复杂的加减法,如何进行巧算呢?这一讲,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例题与方法

1.计算: 1654-(54+78)

2.计算: 2937-493-207

3.计算: 657897-657323+297

4.计算: 995+996+997+998+999

5.计算: 1000-91-1-92-2-93-3-94-4-95-5-96-6-97-7-98-8-99-9 练习与思考

1.下列各题。

(1) 538-194+162

(2) 497+334-297

(3) 7523+(653-1523)

(4) 9375-(2103+3375)

(5) 874―(457―126)

(6) 3467―253―174―47―126

2.计算下列各题。

(1) 657-(269+257)+169

(2) 77+79+79+80+81+83+84

(3) 1000―81―19―82―18―83―17―84―16―85―15―84―16―83―17―82―18―81―19

(4) 901+902+905+898-907+908-895

(5) 997+3―(997―3)

应用题集训

1.海天机械厂第一,二,三车间各生产了6箱零件,每箱120个,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2.一台织布机一小时织布21米,5小时4台同样的织布机共织布多少米?

3.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每小时行60千米,3小时行了全程的一半。因车上一人生病,剩

下的路程要2小时行完。平均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4.刘师傅23天共加工4255个零件,王师傅平均每天比刘师傅多加工18个。王师傅每天

加工零件多少个?

5.李伯伯家的一头牛,10天吃草50千克。照这样计算,有155千克草够这头牛吃多少天?

6.湖滨公园有18条游船,每天收入1008元。照这样计算,现在有26条游船,每天增加收入多少元?

7.工厂要加工360个零件,小王5天可做完,用这样的速度,做8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8.明明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20页,5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9.老师买来6枝钢笔,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的3倍,一枝圆珠笔的价钱是2元。老师买钢笔用了多少元?

10.农机厂一车间分3个组加工3420个零件,每组12个工人。平均每个工人加工多少个零件?(用两种方法解)

11.工厂租用10辆汽车运480吨货,每辆汽车都运了12次。平均每辆车每次运货多少吨?

12.啄木鸟一天能吃645只害虫,青蛙8天能吃608只害虫。啄木鸟每天比青蛙多吃害虫多少只?

13.一堆煤160吨,4辆卡车3次运96吨。照这样计算,4辆卡车几次才能运完这堆煤?

14.工程队铺一条路,计划每天铺90米,20天可以铺完。实际只用了18天,平均每天铺多少米?

15.强强8岁时,他父亲32岁。当父亲的年龄是强强的2倍时,父亲多少岁?

16.某校三年级有4个班,共为残疾人捐款576元,平均每人捐3元,平均每班有多少人?

17.修一段长324米的路,前8小时共修了240米,剩下的每小时修21米,还要几小时才能修完?

18.订一份电视节目报半年需要15元,张叔叔想订阅三个季度的电视节目报,需要多少钱?有线电视收视维护每月16元,全年要多少钱?

19.一堆煤,计划每天烧45千克,可以烧32天,由于节省用煤,实际烧了36天,实际每天烧煤多少千克?

20.学校买来5盒羽毛球,每盒12只。用去20只,还剩下多少只?

第二讲有余数的除法

把一些书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要使小朋友分得的本数最多,这本书分到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一种是全部分完,还有一种是剩余,并且剩余的本数必须比小朋友的人数少,否则还可以继续分下去。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解决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先确定余数,如果余数已知,就可以确定除数,然后再根据被除数与除数、商和余数的关系求出被除数。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要记住:1、余数必须小于除数;2、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练习题:(整数范围内)

1、()÷6=8……(),被除数最大是几?

2、()÷()=8……1中,被除数最小是几?

3、()÷4=7……(),被除数最大是几?

4、()÷()=3……2中,被除数最小是几?

5、()÷8=3……(),被除数最小是几?

6、()÷()=4……4中,被除数最小是几?

7、28÷()=()……4中,除数最大是几?

8、()÷7=()……()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最大是几?

9、()÷()=()……4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最小是几?

10、149除以一个两位数,余数是5,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11、一个三位数除以15,商和余数相等,请写出符合条件的最小的三位数。

12、有一个除法算式,它的余数是9,除数和商相等,被除数最小是几?

练习与思考

1.3692×4966×5788除以6的余数是几?

2.小东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87写成78,结果得到的商是54,余数是8,正确的余数是多少?

3.a÷24=121……b,要使余数最大,被除数应该等于多少?

4.31453×68765×98657的积,除以4的余数是多少?

5.两数相除商8余16,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和是463,被除数是多少?

6.四位数8□98能同时被17和19整除,那么这个四位数是多少?

7.222……22(2000个2)除以13所得的余数是多少?

8

9.学校买来3个篮球,共花了96元;又买来一个足球,花了40元。买一个篮球和一个足球需要多少元?两种球的单价相差多少元?

10.王霞买来一本14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86页。剩下的计划6天看完,每天要看多少页?

11.一把椅子的价钱是25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3倍。买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共用多少元?

12.班里图书角有58本故事书、34本科普读物。要放在一个4层的书架上,平均每层要放多少本书?

第三讲找规律填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定排列的数,比如:

一列自然数:1,2,3,4,5,6,7,8,…

年份: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

某工厂全年产量(按月份排):400,450,500,450,50 0,550,…

像上面的这些例子,都是按某种法则排列的一列数,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数列。数列里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其中第1个数叫做数列的第1项,第2个数叫做数列的第2项,第n个数叫做数列的第n项。比如在年份数列中,第4项是1983,第7项就是1986。

研究数列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数列中的数排列的规律并依据这个规律来解决问题。

例题与方法

例1 找出下面数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出适当的数。

(1)3,6,9,12,(),18,21

(2)28,26,24,22,(),18,16

(3)60,63,68,75,(),()

(4)180,155,131,108,(),()

(5)196,148,108,76,52,()

(6)6,1,8,3,10,5,12,7,(),()

(7)0,1,1,2,3,5,8,(),()

(8)10,98,15,94,20,90,(),()

例2 在下面数列中填出合适的数。

(1) 1,3,9,27,(),243

(2) 1,2,6,24,120,(),5040

(3) 1,1,3,7,13,(),31

(4) 0,3,8,15,24,(),48,63

例3 在下面数列的每一项由3个数组成的数组成的数表示,它们依次是:(1,5,9),(2,10,18),(3,15,27),……。问第50个数组内三个数的和是多少?

例4 先找规律,再填数。

1×9+2=11

12×9+3=111

123×9+4=1111

1234×9+5=()

12345×9+6=()

123456×9+7=()

1234567×9+8=()

练习与思考

1.2,5,8,11,14,______。

2.1,3,9,27,______,243。

3.2,3,5,8,______,17。

4.1,2,6,24,______,720。

5.1,3,7,15,31,______,127。

6.1,4,9,16,25,______,49。

7.1,1,2,3,5,8,13,______,34。

8.计算:1996+1995―1994―1993+1992+1991―1990―1989+……+4+3―2―1,结果是多少?

9.把所有的奇数依次一项,二项,三项,四项循环为:(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则第100个括号内的各数之和为多少?

……,重新分组,按三个数字为一组:123,456,789,101,112,131,……,问第10个数是几?

第四讲找规律填图形

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发现规律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同学们一定听说过福尔摩斯这个人吧,他是世界着名的大侦。我们从小说和电视剧中看到福尔摩斯的“破案”简值神极了,什么疑难案件,他都能把业超级大国去肪分析清楚。他靠的不仅是渊博的知识,还有细心敏锐的观察与严密的逻辑推理。这一讲将为你提供很多图形,它们在某一个方面,比如颜色、形状、大小、结构、位置或繁难等有些共同的特征或变化规律,我们要学会通过观察找规律,并根据规律来推断结果。例题与方法

例1 下面哪个图形和其他几个不一样,请你找出来,并打上“√”。

1

2

4.从所给的6个图形中,选出一个适当的图形,将它的编号填入“?”处。

开眼界。

例题与方法

例1.自然数1,2,3,4,…排成了下面的数阵:第1行 1 2 3 4

第2行 3 4 5 6

第3行 5 6 7 8 ⑤

第4行 7 8 9 10 第5行 9 10 11 12 ……

(1)这个数阵中的第15行左起第3个数是 。 (2)48排在这个数列第 行左起第 个。 例2.在下面的数阵中,第10行左起第3个数是 。

例3.自然数如下表的规律排列:

(1) 求上起第10行,左起第7个数。 (2) 数87应排在上起第几行,左起第几列?

例4.下面的数阵中共有100个数,你能用几种方法把这100个数相加的结果算出来? 练习与思考

1.在空的○内填上适当的数。

2.观察下列各数组成的“三角阵”,它的第7行右起第1个数是 ,第15行左起第7个数是 。

3.将自然数按下表的顺序排列。

(1)最下面一横排从左到右第10个数是 。

(2)a= 。

4.一串数按下面方式排列。

(1)第1行第8个数是 。

(2)200位于这数表中第 行左起第 个数。

5.自然数按下面的规律排列着: (1)第10行第1个数是 。

(2)100在第 行左起第 个位置。

第1行 1 第2行 2 3

第3行 4 5 6 第4行 7 8 9 10 第5行 11 12 13 14 15

第6行 16 17 18 19 20 21 … … … … … … … … 1 2 5 10 17 …

4 — 3 6 11

18 … 9 — 8 — 7 12

19 …

1 2 3 4 5 6 7 8 9 10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4 7 11 … 3 5 8 12 … …

6 9 13 … … … 10 14 … … … … 15 … … … … … … … … … … … 1 2 3 4

8 7 6 5

9 10 11 12 16 15 14 13

17 18 19 20 24 23 22 21

25 26 27 28

6.将1~1001各数排成如下的长方阵:

用一个长方形任意框出6个数,要使这6个数的和为1995。这6个数分别是 。 6. 李丽和王敏同时做纸鹤,李丽每小时做12只,王敏每小时做14只,做了3小时,两

个人一共做了多少只纸鹤? 8.同学们参加爬山比赛,女同学分成了4组,每组有15人。参赛的男同学有76名,一共

有多少名同学参加爬山比赛? 9.王大伯进县城卖了9只兔子,每只22元。还卖1只羊,得160元。(1)王大伯的兔子和羊一共卖了多少钱?(2)王大伯用卖兔子和羊的钱买了4瓶农药,每瓶13元。王大伯还剩多少钱?

第六讲 练习检测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 1.1+2-3+4+5-6+7-8+9+10+11-12=( ) 2.15+16+17+18+19+20+21+22=( ) 3.按规律填出□中的数。

(1)3,15,35,63,99,□,195 (2)1,4,9,□,64,169,441 (3)1,3,6,10,□,21,28,36 (4)2,1,4,3,6,9,8,27,10,□

4.(1)a÷23=125……b ,要使余数最大,被除数应该等于( )

(2)()÷()=()……4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最小是( )? (3)148除以一个两位数,余数是4,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4)有一个除法算式,它的余数是9,除数和商相等,被除数最小是()? 5.按照前面两个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处画上合适的图形。 (1) (2)

4分,共20分) 1.478-128+122-72 2.947+(372-447)-572 3.15000÷125÷15 4.42×35+61×35-3×3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 … … … … … …

995 996 997 998 999 1000 1001

?

5.7+14+21+28+35+42+49+56+63

三、应用题(每题4分)

1.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

3. 红光印刷厂装订一批日记本,前三天共装订了960本,后16天平均每天装订420本。这批日记本共有多少本?

4.一个打字员4分钟输入200个汉字。照这样计算,输入3000个汉字需要多少分钟?

5. 3袋面粉共重75千克,8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6.一个钢铁厂,炼750千克钢需要用5吨水。照这样计算,钢铁厂一天节约55吨生活用水,可以炼钢多少千克?

7.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19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一年要酿1725千克蜂蜜需要养多少箱蜜蜂?

8.两个年级的同学去买书,三年级有48人,每人买2本,四年级每人买3本,四年级买的总本数和三年级一样多。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买书?

9.工人们修马路,原计划用40个工人,实际用了45个工人。计划要修路90天,实际修了多少天?

10.小华从学校步行回家要20分,骑自行车回家要10分。小华步行每分走45米,他骑自行车每分行多少米?

11.学校买15盒彩色粉笔,每盒50枝,用去10盒。还剩多少枝没有用?

第七讲植树问题

一、知识要点

爸爸给晶晶出了一道题:“小朋友们在路的一边植树,先植一棵树,以后每隔3米植一棵,已经植了9棵,问第一棵和第九棵树相距多少米?”晶晶一看,随口答题:“27米。”同学们,晶晶答对了吗?

这一类应用题我们通常称为“植树问题”。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总距离、间隔长和棵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解答植树问题先要考虑植树的方式,一般在不封闭的线路上植树,棵数=总距离÷间隔长+1;在封闭的线路上植树,棵数=总距离÷间隔长。

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问题,可以用植树问题的方法来解答。比如锯木头、爬楼梯问题等等,这时解题的关键是要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与植树问题中的“总距离”、“间隔长”、“棵数”对应起来。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小朋友们在路的一边植树,先植一棵树,以后每隔3米植一棵,已经植了9棵,问第一棵和第九棵树相距多少米?

【思路导航】要得出正确的结果,我们可以画出如下的示意图:

根据“已经植了9棵”,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棵树和第九棵树之间的间隔是9-1=8(个),每个间隔是3米,所以第一棵和第九棵相距3×8=24(米),具体列式如下:

3×(9-1) =3×8=24(米)答:第一棵和第九棵树相距24米。

练习1:

(1)在路的一侧插彩旗,每隔5米插一面,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20面,这条道路有多长?

(2)在学校的走廊两边,每隔4米放一盆菊花,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放了20盆,这条走廊长多少米?

【例题2】在一条长42米的大路两侧栽树,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栽了14棵,已知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问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思路导航】根据“在路的两侧共栽了14棵树”这个条件,我们可以先求出每一侧栽了14÷2=7(棵)树,那么从第1棵树到第7棵树之间的间隔是7-1=6(个)。42米长的大路平均分成6段,每段是42÷6=7(米)。列式如下:

42÷(14÷2-1)=42÷(7-1)=42÷6 =7(米)答: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7米。

练习2:

在公园一条长30米的路的两侧放椅子,从起点到终点共放了12把椅子,相邻两把椅子的距离相等,相邻两把椅子之间相距多少米?

【例题3】把一根钢管锯成小段,一共花了28分钟,已知每锯开一段需要4分钟,这根钢管被锯成了多少段?

【思路导航】我们先求出钢管被锯开了28÷4=7(处),因而被锯开的段数有7+1=8(段)。列式如下: 28÷4+1 =7+1 =8(段)答:这根钢管被锯成了8段。

练习3:

一根圆木锯成2米长的小段,一共花了12分钟。已知每锯下一段要3分钟,这根圆木长多少米?

【例题4】甲、乙两人比赛爬楼梯,甲跑到4楼时,乙恰好跑到3楼,照这样计算,甲跑到16楼时,乙跑到了多少楼?

【思路导航】解答爬楼梯问题时,不能以楼层进行计算,而要用楼梯段数进行计算,因为第一层楼是不用爬的,“楼层数-1”才是要走的“楼梯段数”,根据题意“甲跑到4楼时,乙恰好跑到3楼”,实际上是说“甲跑3段楼梯与乙跑2段楼梯所用的时间相同。”照这样计算,甲跑到16楼,也就是跑了15 段楼梯,应是甲跑3段楼梯所用的时间的5倍,在同一时间里,乙跑的楼梯段数也是他跑2段楼梯的5倍,也就是这时乙跑了10段楼梯,即他跑到了第 10+1=11(楼)。列式如下:

(3-1)×[(16-1)÷(4-1)]+1 =2×5+1 =11(楼)

答:甲跑到16楼时,乙跑到了11楼。

练习4:

小明和小红两人爬楼梯比赛,小明跑到第4层时,小红跑到第5层,照这样计算,当小明跑到第16层时,小红跑到了第几层?

【例题5】一个圆形跑道长300米,沿跑道周围每隔6米插一面红旗,每两面红旗中间插一面黄旗,跑道周围各插了多少面红旗和黄旗?

【思路导航】在圆周上插旗,插的面数正好等于分成的段数,所以插了红旗300÷6=50(面),由于每两面红旗中间插一面黄旗,所以黄旗的面数就等于红旗的面数,也是50面。

300÷6=50(面)答:跑道周围插了50面红旗和50面黄旗。

练习5:

(1)有一个正方形水池,周长是200米。如果沿着水池周围每隔10米装一盏红灯,再在相邻的两盏红灯中间等距离地装4盏黄灯。问水池周围一共装了几盏红灯?几盏黄灯?

(2)一条公路长480米,在两旁植树,两端都植。每隔12米植一棵樟树,两棵樟树中间又等距离地栽了3棵柳树。问樟树和柳树各栽了多少棵?

练习与思考

1.学校门前有一条直直的小路长32公尺,在小路的一旁每隔4公尺种一棵杨树,头尾一共种多少棵树?

2.教室门前有一个长方形花坛,长4公尺,宽15公尺。在它的四周每隔05公尺种一棵指甲花,四个角各种了一棵,一共种多少棵花?

3.一个正方形花坛四周摆满了鲜花,四个角上也各摆了一盆花。从每一边看去,它都有15盆,花坛周围一共摆了多少盆花?

4.在一条600公尺长的水渠两旁每隔5公尺种一棵水杉,共要种多少棵?

5.一条街道的一旁从一头到另一头共安装了30盏路灯,每相邻两盏路灯之间相距20公尺,这条小街道长多少公尺?

6.学校后边的小河旁种着22棵杨树,每两棵杨树之间相隔6公尺。同学们在这些杨树间每隔1公尺种一棵月季花,一共种了多少棵?

7.把五张15公尺长的彩色纸条贴成一个长长的纸条,每个接头的地方贴15公分,则贴成的纸条全长多少公尺?

8.立达小学五年级64名同学去郊游。他们排成两条纵队,前后两名同学相距1公尺。整个队伍长度为多少公尺?

9.小玲家的“三五”牌时钟在报时时,每隔5秒敲响一下。八点整时,时钟报时一共用了多少秒?

10.在一块池塘周围的大坝上每隔8公尺种柳树一棵,共种了1075棵柳树。现在要在每两棵柳树之间每隔2公尺种一株柏树。种的柏树一共有多少棵?

计算题集训

5×182+18×515×8-6×8450×8-2780

218-178+8 1000-725-175 325-187+175

143×6-6×43 1000×(351+104) 306-18×7

应用题集训

1.一桶3Kg的油42元,一桶5Kg的油65元,哪种瓶装的油便宜?

2.一件上衣65元,一条裤子28元。(1)买4件上衣比4条裤子多花多少钱?(2)用150元钱买2套衣服,够吗?

3.有两根铁丝,第一根长35米,第二根的长度比第一根的4倍多2米。第二根长多少米?

4.修路队修一条长1500米的公路,已经修好了300米,剩下的要在6天修完,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5.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米,王叔叔每天坚持跑2圈半。他每天跑多少米?

6.小丽走一步长约5分米,她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540步,算一算,她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米?

7.兰兰身高134厘米,东东比兰兰高5厘米。东东身高是多少厘米?

8.红领巾小学三年级有男生257人,女生235人,已经体检身体的有387人,没有体检的有多少人?

9.图书室借出456本图书,还剩207本,现在又还回285本,图书室里现在有多少本?

10.红领巾小学买来皮球380个,足球70个,课外活动时借出去423个,现在学校还剩多少个球?

11.三(2)班捐赠图书400本后还剩273本,现在又买来125本,现在三(2)班有图书多少本?

12.冬冬想买一辆310元的滑板车,已经攒了200元。如果他每月攒30元,再攒几个月就够了?

13.东方红小学的学生为希望工程共捐赠900本书,其中故事书326本,科技书475本,其余的是连环画。连环画有多少本?

14.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如果把它的边长增加10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增加多少厘米?

15.一个长方形的操场周长是400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操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16.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长是8分米,宽是4分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17.冬冬借了一本科技书有40页,一周后归还,他每天准备看6页,能按时归还吗?

加减法(奥数)的巧算

加减法(奥数)的巧算

奥数加减法的巧算 我们在进行速算时,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有关定律和法则,选择合理的方法。下面介绍在整数加减法运算中常用的几种速算方法。 一、加法中的巧算 1.什么叫“补数”?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 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 2+8=10,4+6=10,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 22+78=100,44+56=100,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 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 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 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87655→12345,46802→53198,87362→12638,… 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 巧算下面各题: 36+87+64 ①②99+136+101 ③ 1361+972+639+28 解:①式=(36+64)+87 =100+87=187 ②式=(99+101)+136 =200+136=336 ③式=(1361+639)+(972+28) =2000+1000=3000 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 ①188+873 ②548+996 ③9898+203 解: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后,此步可略)=200+861=1061 ②式=(548-4)+(996+4) =544+1000=1544 ③式=(9898+102)+(203-102) =10000+101=10101 4.竖式运算中互补数先加。 二、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例 3① 300-73-27 ② 1000-90-80-20-10 解:①式= 300-(73+ 27) =300-100=200 ②式=1000-(90+80+20+10) =1000-200=800 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例4① 4723-(723+189) ② 2356-159-256 解:①式=4723-723-189 =4000-189=3811 ②式=2356-256-159 =2100-159 =1941 3.利用“补数”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变整,再运

第一讲加减法巧算

第一讲加减法巧算 例1 ( 1)124+158+76 =(124+76)+158 =200+158 =358 ( 2)112+164+133+136+188 =(112+188)+(164+136)+133 =300+300+133 =600+133 =733 (3)(134+37+55)+(63+866+25) =(134+866)+(37+63)+(55+25) =1000+100+80 =1180 例1 都是加法,采用分组凑整法:把和为整十整百整千的两个数加在一起,再计算就简单很多啦。注: (3)涉及了去括号添括号的问题这里面老师给你们一个口诀:“加法括号随意变”, 意思就是一个算式中都是加法时,括号可以随意添, 随意去,不影响题目结果。 例2

(1)586-47-53 =586-(47+53) =586-100 (2)528-36-28 =528-28-36 =500-36 =464 例2 (1)(2)还是采用分组凑整法,这里面有一点要注意减法当中的整是怎么来的,减去一个数再减去一个数,可以把这两个数加在一起在减去,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 有两包垃圾要丢的时候,先丢一包再丢一包比较麻烦,我们可以把两包垃圾打包在一起,一起丢掉,这个道理在我们的数学当中也是通用的哦。 注: 这里面也涉及了添去括号的问题了,老师再送给大家一个口诀: “减法它是反动派,添去括号要变号”,就是说只要在减号后面添去括号,括号里面的符号都要变。 (3)853-148-53-52 =853-53-(148+52) =800-200 =600 这道题运用了减法的分组凑整法,还用到一个同尾不同号的方法:1358 和 —358,尾巴相同都是358,符号不同,我们也把他们分在一组用减法凑整。 (4)1358-(358-840)

巧算分数加减法-习题一教学内容

巧算分数加减法-习题 一

巧算分数加减法 例1.计算:1+316+5112+7120+9130+11142 例2.计算下面各题 ⑴2-12-13-16 ⑵(112-13+57)-(57+23 ) 例3.求下列所有的分母不超过40的真分数的和: 12+(13+23)+(14+24+34)+…+(140+240+…+3840+3940 ) 例4.计算:1+11+2+11+2+3+11+2+3+4+…+11+2+3+…+99+100

例5.计算:1994+12-113+212-313+412-513+…+199212-199313 例6.计算:1+11992+21992+31992+41992-51992-61992-71992-81992+91992+101992 +111992+121992-131992-141992-151992-161992+171992+181992+…+19791992+19801992-19811992-19821992-19831992-19841992+19851992+19861992 例7.计算:12+14+18+116+132+164+1128 例8.计算:12+14+18+131+162+1124+1248+1496

例10.计算:1 55+ 2 55 + 3 55 +…+ 10 55 - 11 155 - 12 155 -…- 20 155 练习: 1.计算:1+ 1 1+2 + 1 1+2+3 +…+ 1 1+2+3+…+10 2.计算:94 5 +99 4 5 +999 4 5 +9999 4 5 +99999 4 5 3.按一定规律排着一串数:1 1 , 1 2 , 2 2 , 1 3 , 2 3 , 3 3 , 1 4 , 2 4 , 3 4 , 4 4 ,…, 1 100 , 2 100 , 3 100 ,…, 100 100 ,求这些数的和

加减法的巧算教案

加减法的巧算教案

加减法的巧算 适用学科 数学 适用年级 三年级 适用区域 沪教版 课时时长(分钟)120 知识点 加减法的巧算

教学过程 第 1 讲加减法的巧算 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准确,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方法。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这种“化零为整”的思想是加减法巧算的基础。 先讲加法的巧算。加法具有以下两个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 a+b=b+a, 其中 a,b 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5+6=6+5。 一般地,多个数相加,任意改变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例如,

a+b+c+d=d+b+a+c=… 其中 a,b,c,d 各表示任意一数。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 a+b+c=(a+b)+c=a+(b+c), 其中 a,b,c 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 4+9+7=(4+9)+7=4+(9+7)。 一般地,多个数(三个以上)相加,可先对其中几个数相加,再与它数相加。 把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综合起来应用,就得到加法的一些巧算方法。 1.凑整法 先把加在一起为整十、整百、整千……的加数加

起来,然后再与其它的数相加。 例 1 计算: (1)23+54+18+47+82; (2)(1350+49+68)+(51+32+1650)。 解:(1)23+54+18+47+82 =(23+47)+(18+82)+54 =70+100+54 =224; (2)(1350+49+68)+(51+32+1650) =1350+49+68+51+32+1650 =(1350+1650)+(49+51)+(68+32) =3000+100+100=3200。 试一试1:速算。 (1)497+28 (2)750+1002

三年级奥数系列之加减法中的巧算一

三年级奥数系列之 加减法中的巧算(一) 课前小练 1、计算 480—101= 598+99= 43+189+57= 591+482+118= 2、根据加法运算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28+=45+() 4、(163+)+15=+(75+) 5、()+28=()+a 6、a+( +b)=( +50)+() 3、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65+29+71 143+(57+26) 396—28—22 99+(38+101) 158+67+142 135+267+65 知识点精析精讲 一、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准确,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方法。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这种“化零为整”的思想是加减法巧算的基础。 先讲加法的巧算。加法具有以下两个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其中a,b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5+6=6+5。 一般地,多个数相加,任意改变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例如, a+b+c+d=d+b+a+c=…

其中a,b,c,d各表示任意一数。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 a+b+c=(a+b)+c=a+(b+c), 其中a,b,c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 4+9+7=(4+9)+7=4+(9+7)。 一般地,多个数(三个以上)相加,可先对其中几个数相加,再与其它数相加。 把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综合起来应用,就得到加法的一些巧算方法。 二、互补 两个自然数相加,如果它们的和恰好是整十、整百、整千·····那么就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补数”,这两个数称为互补。在做减法的运算时,如果有两个加数互为补数,那么可以先求出它们的和,使计算迅速简便;如果题中没有互补的加数,那么可以设法分出互补的加数,以便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题型一:凑整法 【例1】计算 (1)31+58+69; (2)325+28+675; (3)75+26+25. 【变式训练】 (1)7475+847+525+153; (2)323+9677+92+108; (3)9495+9697+505+303. 题型二:借数凑整法 【例1】计算

小学三年级奥数第一讲-加减的巧算-教案

小学三年级奥数第一讲-加减的巧算-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1讲加减法的巧算 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准确,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方法。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这种“化零为整”的思想是加减法巧算的基础。 先讲加法的巧算。加法具有以下两个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 a+b=b+a, 其中a,b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5+6=6+5。 一般地,多个数相加,任意改变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例如, a+b+c+d=d+b+a+c=… 其中a,b,c,d各表示任意一数。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 a+b+c=(a+b)+c=a+(b+c), 其中a,b,c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 4+9+7=(4+9)+7=4+(9+7)。 一般地,多个数(三个以上)相加,可先对其中几个数相加,再与其它数相加。 把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综合起来应用,就得到加法的一些巧算方法。 1.凑整法 先把加在一起为整十、整百、整千……的加数加起来,然后再与其它的数相加。 例1计算:(1)23+54+18+47+82; (2)(1350+49+68)+(51+32+1650)。

解:(1)23+54+18+47+82 =(23+47)+(18+82)+54 =70+100+54=224; (2)(1350+49+68)+(51+32+1650) =1350+49+68+51+32+1650 =(1350+1650)+(49+51)+(68+32) =3000+100+100=3200。 2.借数凑整法 有些题目直观上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凑整。例如,计算976+85,可在85中借出24,即把85拆分成24+61,这样就可以先用976加上24,“凑”成1000,然后再加61。 例2计算:(1)57+64+238+46; (2)4993+3996+5997+848。 解:(1)57+64+238+46 =57+(62+2)+238+(43+3) =(57+43)+(62+238)+2+3 =100+300+2+3=405; (2)4993+3996+5997+848 =4993+3996+5997+(7+4+3+834) =(4993+7)+(3996+4)+(5997+3)+834 =5000+4000+6000+834=15834。 下面讲减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巧算。加、减法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 (1)在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例如,

分数的加减法及简便运算

分数的加减法 一、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 知识点:在计算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中,分母不变,直接用分子相加减。 注意:在计算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中,得数如果不是最简分数,我们必须将得数约分,使它成为最简分数。 例题一 5654+=5 10564=+=2 注意:因为5 10 不是最简分数,所以得约分,10和5的最大公因数是5, 所以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5,最后得数是2. 例题二 1059105109= -=-注意:因为10 4 不是最简分数,必须约分,因为4和10的最大公因数 是2,所以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最后的数是5 2 知识点回顾:如何将一个不是最简的分数化为最简? (将一个非最简分数化为最简,我们就是将这个分数进行约分,一直约到分子和分母互质为止。所以要将一个分数进行约分,我们必须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然后用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他们的最大公因数。)

专项练习一: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专项练习 一、计算 715 - 215 712 - 112 1 - 916 911 - 711 38 + 38 16 + 16 314 +314 34 + 34 二、连线 19 + 4 9 2 7377+ 145 +1 5 1 8 987+ 47 + 67 137 115 11141+ 18 +78 29 11 9 3 92+ 2411 +511 5 9 2 121+ 三、判断对错,并改正 (1)47 +37 = 714 (2)6 - 57 - 37 =577 -57 -3 7 =527 -3 7 =51 7 四、应用题 (1)一根铁丝长710 米,比另一根铁丝长3 10 米,了;另一根铁丝长多少米? (2)3天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12 ,第二天修了全长的5 12 ,第三天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

第一讲 乘除法巧算教学内容

第一讲乘除法巧算

第一讲乘除法巧算 这一讲介绍的是乘法巧算和除法巧算的一些基本方法。在计算乘法时,一个数与10、100、1000这样的数相乘,很容易算出结果. 例如23×10=230,23×100=2300,23×1000=23000等。有三组乘法在巧算时也经常用到:2×5=10,4×25=100,8×125=1000. 加减法里有带符号搬家的,乘法中也有。在计算多个数相乘时,我们可以通过带符号搬家改变运算顺序,简化计算。 例题1 计算:(1)2×13×5 (2)4×11×25 【分析】仔细观察算式,如何改变一下运算顺序使其变得简单些呢? 练习1 计算:(1)4×17×25 (2)125×10×8 例题2 计算:(1)5×32×125 (2)80×16×25 【分析】这两个小题中有25或者125,这两个数能够如何巧算呢? 练习2 计算:(1)25×5×32 (2)56×125

带符号搬家:在只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里,每个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是这个数的符号。不论数移动到哪个位置,它前面的运算符号不变。带符号搬家依据的运算规律是: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例题3 计算(1)36×11÷9 (2)4000÷125 【分析】如何利用除号后面的数进行除法凑整呢? 练习3 计算:(1)28×11÷4 (2)300÷25 在计算连续乘除法运算时,式子中经常会出现括号。在乘除法去括号时,同加减法去括号时类似,要注意变号的问题,具体来说,乘除法中去括号的法则是: 例题4 计算:(1)720÷(72×5÷13)(2)(81÷123)×(123÷3)÷(6-3)【分析】如何利用除号后面的数进行除法凑整呢?

二年级加减法巧算

加减法巧算 1.下面算式添上括号后,正确的选项是哪个? 268+69+11 A. 268+(69+11) B. 268+(69-11) 2.下面算式添上括号后,正确的选项是哪个? 268-69-11 A. 268-(69+11) B. 268-(69-11) 3.下面算式添上括号后,正确的选项是哪个? 386-13-10-17 D. 386-(13+10-17) A. 386-(13+10+17) B. 386-(13-10+17) C. 386-(13-10-17) 4.下面算式添上括号后,正确的选项是哪个? 300-18-22-20 A. 300-(18+22-20) D. 300-(18-22-20) B. 300-(18+22+20) C. 300-(18-22+20) 5.下面算式去掉括号后,正确的选项是哪个? 218+(12-19) A. 218+12+19 B. 218+12-19 6..下面算式去掉括号后,正确的选项是哪个?

268-(68+19+11) A. 268-68-19-11 B. 268-68+19+11 C. 268-68-19+11 D. 268-68+19-11 7.下面算式去掉括号后,正确的选项是哪个? 268-(29-12+11) A. 268-29-12-11 B. 268-29+12-11 C. 268-29+12+11 D. 268-29-12+11 8.下面算式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36+49+4 19+37-9 68+76-18-16 68+56+12-16 19+36+11+14 68-56+12+16 68-16-18-14 73-16-14+7

第1讲巧算加减法

第1讲巧算加减法 一.加法中的巧算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a+b=b+a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面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a+b+c=(a+b)+c=a+(b+c) 3.总和=(首项+尾项)×项数÷2 项数=(尾项-首项)÷公差+1 例1:73+25+27 =73+27+25 =100+25 =125 4+59+46+12+41+8 =(44+46)+(59+41)+(12+8) =50+100+20 =170 例2:625+203 =625+200+3 =825+3 =828 199+202+405+298 =200-1+400+5+(202+298) =600+4+500 =1104 例3:速算 44+48+35+34+41+47 =(40+4)+(40+8)+(40-5)+(40-6)+(40+1)+(40+7)

=40×6+(4+8-5-6+1+7) =240+9 =249 998+996+994+992+990 =(998+990) ×5÷2 =470 1+4+7+…+19+22+25 项数=(25-1)÷(4—1)+1=9 总和=(1+25) ×9÷2 =26×9÷2 =234÷2 =117 练一练: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45+38+55 (2)4868+387+113+1132 (3)2+4+6+8+…+98+100 (4)5+10+15+…+90+95 (5)(200+198+196+…+2)—(1+3+5+…+197+199)

第一讲加减整数巧算

第一讲整数加减法的巧算 1.加减法运算的性质: a+b=b+a (加法交换律) a+b+c=a+(b+c) (加法结合律) a-b-c=a-(b+c) 2.和差不变的性质 a+b=(a+c)+(b-c)=(a-c)+(a+c) a-b=(a+c)-(b+c)=(a-c)-(b-c) 3.(1)同级运算间带着符号走的交换性质 a-b-c=a-c-b a-c+b=a+b-c (2)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性质: 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括号前是加号,直接去括号。 例如:a+(b-c)=a+b-c 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括号前是减号,去掉括号要改变符号。 例如:a-(b+c)=a-b-c 范例讲解 1、凑整法 (374+55)+(253+25)+(347+526)773-297+120+77 728+34+76+272 874-(674+22) 2、靠整法 199+202+195+201+196+201 77+64+75+73+65+67+70+68+71+74

3、拆数法 678+999 19+199+1999+19999 678-197 574-101+98 4、公式法 1+2+3+4+5+……+18+19+20 5+10+15+20+……+90+95+100 62+64+66+68+……+86+88 5、观察法 100+99-98-97+96+95-94-93+92+91-90-89+88+87-86-85+84+83-82-81 (2+4+6+8+10+……+1998+2000)-(1+3+5+7+9+……+1997+1999)

课堂练 练1:8+98+998+9998+99998 练2:67+(18+133) 练3: 843+(365-243)-565 练4: 7896-(1234+5896) 练5:152+151+150+146+147 练6:54+48+51+53+48+50+49+53+52+47 练7:12+17+22+27+……+122+127 练8: 51+53+55+……+97+99 回家练 51+501+5001 (43+173+35)+(227+25+957) 800-89-40-11 201+203+196+198+199 1+5+9+13+ ……+81+85 58+61+64+67+ ……+133+136

加减法巧算

加减法巧算 思维重点:1个思想、2个准则、3大定律 一、 1个思想 凑整:通过运算特点,使用两个准则,达到计算凑成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的目的,来简便运算。 二、两个准则 1.带符号搬家 注意①同级运算才可以带符号搬家。(加减法为同级运算,乘除法为同级运算,带符号搬家相当于交换律) ②每个数的符号,是它的左边的符号。 2.添去括号法则 注意:同级运算 想要添去括号,一定要看括号前面是加还是减,是乘还是除号。 +???(添去括号,括号内不变号)加减法-(添去括号,括号内变成相反的符号) ???÷? (添去括号,括号内不变号)乘除法(添去括号,括号内变成相反的符号)

三、三大定律 1.交换律 2.结合律 3.分配律 模块一:加法巧算 运算特点:个位是1+9,2+8,3+7,4+6,5+5 可以凑整。 计算方法:想要放在一起算的,如果不挨着,通过带符号搬家和添去括号,对算式变形。 加法巧算核心方法:个位凑整,多加的后面减去,少加的后面再加上。 例题1. 知识点:找好朋友 73+19+231+69+81+17 巩固1 36+97+32+64+68+103 例2. 知识点:多加的,在后面减掉 999+599+199

巩固2 29+299+2999 例3. 知识点:少加的,在后面加上 202+201+203+204+301 巩固3. 101+201+301+202+103 巩固3 201+196+203+199+202 例4. 知识点:金字塔数列求和,从1开始,连续的往上加,加到某个最大的数,再连续加回到1,和等于最大数的平方。 1+2+3+4+5+4+3+2+1

第一讲加减法巧算

第一讲 加减法的巧算 探究一: 计算:(1)399+48 (2)472+503 探究二: 计算:(1)724-298 (2)653-104 探究三: 计算:97+104+101+103+99 探究四: 计算:9999+999+99+9 探究五: 计算:1000-99-1-98-97-3-96-4-95-5 探究六: 计算:609-708+306-108+202-198+497-100

思维拷贝 1、用简便方法求和 (1)428+97 (2)570+1003 2、用简便方法求和: (1)123+498 (2)2144+505 3、运算: (1)699+727 (2)604+452 4、用简便方法求差: (1)475—397 (2)604+452 5、用简便方法求差 (1)2372-2001 (2)987-798 6、速算: (1)665-98 (2)2312-905 思维拓展 1、巧妙求和: (1)8+98+998+9998 (2)19+199+1999

2、巧算: (1)1009+196―505―97 (2)396+607―592―202 3、计算 (1)742+260-342 (2)685―270―185 4、想想怎样方便: (1)226―47―53―55―45 (2)723-(123+74)-(26+77) 思维创新 用简便方法计算: (1)1000-81-19-82-18-83-17-84-16-85-15 (2)1000-10-20-30-40-50-60-70-80-90

巩固练习(1) 例1计算:(1)2458+503 (2)574+798 例2.计算:(1)956-597 (2)3475-308 例3 用简便方法计算: (1)783+25+175 (2)2803+(2178+5497)+4722 例4. 计算: 999+99+9 巩固练习(2) 1.计算下面各题。 (1)256+503 (2)327+798 (3)379-297 (4)467-103 (5)2497+183 (6)3498-438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加减简便运算教案

第6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4课时分数加减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99页例2、3及第100~101页练习二十五第5~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2.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3.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难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6+25+75 215+1038+285+917 要求学生说说:上面各题进行简便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用字母怎样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整数加法交换律a+b=b+a 整数加法结合律:(a+b)+c=a+(b+c) 2.提问:整数加法交换律中,所指的两个数的范围是什么?整数加法结合律中所指的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使学生明确都是在整数范围内) 3.回忆学过的加法,想一想:这些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适用吗?(举例说明) 揭示课题: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减法也适用,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板书课题: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二、新课讲授

1.研究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的适用范围。 教师:这些运算定律中,用字母表示的两个数或三个数,它的范围都包括了什么样的数? (整数和小数,还有分数) 使学生明确,加法运算定律在计算中都可以运用。 (1)教师出示教材第98页例2。 组织学生学习,并相互交流。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2)出示:计算: ①51761212+ +;②2311 7474 +++。 观察这些加数,注意分母和分子有什么特点并讨论怎样可以使计算简便?(把 112和712结合起来,27和17结合起来,34和1 4 结合起来,使计算简便) 说一说这两道题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①独立练习。 ②订正,说说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③归纳,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先加起来,或凑成整数再进行计算比较简便。 2.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的第1题。 3.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根据数的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进行简算,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4.完成教材第100~101页第5、6、7题,学生在教材上填写,集体订正。 5.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8题。 学生先计算出3个算式的结果:1 2 -13 =16 ,13 -14 =112,14-15=1 20 ,然后让学生观察,找规律,归纳出:

(完整版)三年级加减法巧算

凑整法(一)——直接凑整 【知识要点】 凑整法就是根据题中数据特点、借助数的组合、分解以及有关运算性质,将其凑成整十整百的数,从而达到计算简便、迅速的一种方法。使用直接凑整法只需记住一句口诀:两数相加,和凑整;同尾两数直接相减,差凑整。 如:1+9=10,2+8=10,3+7=10,4+6=10,11+89=100,35+65=100 。【典型例题】 例1. 24+44+56 =24+ (44+56 ) =24+100 =124 例2. 303+102+197+298 = (303+197 )+ (102+298 ) =500+400 =900 例3. 453 +598 +147-198 = (453+147 )+ (598-198 ) =600+400 =1000 【我来试试】 1.53+36+47 2.214+138+486+262 3. 428 +657 +172 -157 4.256-28-72 凑整法(二)——拆(加)补凑整 【知识要点】 拆补凑整,又叫加补凑整法,就是当加数或减数接近某个数时,根据交换律、结合率把可以凑成整十、整百??等,再减去多加的或加上少减的部分,从而提高运算速度及正确率。 【典型例题】 例1. 1999+198+97+6 =(1999+1)-1+ (198+2)-2+ (97+3)-3+6 =2000+200+100+(6-1-2-3 ) =2300+0 =2300 例2. 998+397+506 =(998+2)-2+ (397+3)-3+ (506-6 )+6 =1000+400+500+(6-2-3 ) =1900+1 =1901 例3. 836+501-498+305 =836+(501-1)+1-(498+2)+2+(305-5 )+5 =836+500-500+300+ (1+2+5)=1136+8 =1144

1-1-3-1_分数加减法速算与巧算.教师版

本讲知识点属于计算板块的部分,难度并不大。要求学生熟记加减法运算规则和运算律,并在计算中运用凑整的技巧。 一、基本运算律及公式 一、加法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即:a +b =b +a 其中a ,b 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7+8=8+7=15. 总结:多个数相加,任意交换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他们的和不变。 即:a +b +c =(a +b )+c =a +(b +c ) 其中a ,b ,c 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5+6+8=(5+6)+8=5+(6+8). 总结:多个数相加,也可以把其中的任意两个数或者多个数相加,其和不变。 二、减法 在连减或者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要带数字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例如:a -b -c =a -c -b ,a -b +c =a +c -b ,其中a ,b ,c 各表示一个数. 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如:a +(b -c )=a +b -c a -( b + c )=a -b -c a -( b - c )=a -b +c 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添括号时: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如:a +b -c =a +(b -c ) a - b + c =a -(b -c ) a - b - c =a -(b +c ) 二、加减法中的速算与巧算 速算巧算的核心思想和本质:凑整 常用的思想方法: 1、 分组凑整法.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或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分数加减法速算与巧算

第一讲加减法的巧算授课案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案 教师:王宝莹学生沈文益时间:2012年月日段第__ 次课课题 第一讲加减法的巧算 考点分析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初步理解与运用。 2.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3.学会观察算式中数字的特点、关系,巧妙运用巧算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重点难点 1.会观察算式中数字的特点、关系,巧妙运用巧算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巧算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授课内容: 一、导入与情景设置 森林王国的歌舞比赛进行得既紧张又激烈。选手们为争夺冠军,都在舞台上发挥着自己的最好水平。台下的工作人员小熊和小白兔正在统计着最后的得分。由于他们对每个选手分数的及时通报,台下的观众频频为选手取得的好成绩而热烈鼓掌,同时,观众也带着更浓厚的兴趣边看边猜测谁能拿到冠军。 观众的情绪也影响着两位分数统计者。只见分数一到小白兔手中,就像变魔术般地得出了答案。等小熊满头大汗地算出来时,小白兔已欣赏了一阵比赛,结果每次小熊算得结果和小白兔是一样的。小熊不禁问:“白兔弟弟,你这么快就算出了答案,有什么决窍吗?” 小白兔说:“比如2号选手是93、95、98、96、88、89、87、91、93、91,去掉最高分98,去掉最低分87,剩下的都接近90为基准数,超过90的表示成90+‘零头数’,不足90的表示成90-‘零头数’。于是(93+95+96+88+89+91+93+91)÷8=90+(3+5+6―2―1+1+3+1)÷8=90+2=92。你可以试一试。” 小熊照着小白兔说的去做,果然既快又对。这下小熊明白了,掌握了速算的技巧,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很大。它不仅可以节省运算时间,更主要的是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我们在进行速算时,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有关定律和法则,选择合理的方法。 下面我们来学习在整数加减法运算中常用的几种速算方法。 二、例题与方法 例题一:巧算下面各题 ① 36+87+64 ②99+136+101 ③ 1361+972+639+28 解答:①式=(36+64)+87

《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与反思

《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与反思《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背景: 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以及回顾了整数、小数简便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学生在了解整数凑整、小数凑整的基础上能够将已有知识迁移到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中来,根据相关的运算定律及分数特点凑整简算。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发现分数加减法也可以应用减法的性质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来简算。 2、学生能够根据运算定律和性质自己设计练习题并解答。 3、学生能够根据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分数加减法也可以应用减法的性质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来简算。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根据运算定律和性质自己设计练习题并解答。四、理论依据。 1、自主探究。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五、教学实施策略。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是在学习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并不困难,在学生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收集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观察,并发现巧算的规律,体会巧算的好处。 2、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感悟解题策略。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在学生自主出题的环节中感悟分数加减法简便运算的知识点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出示蛋糕图片)大家看这是什么, 生:蛋糕。 师:对,元旦那天是小红她爷爷的生日,小红家为了庆祝爷爷的生日,买了一个大蛋糕,他们吃蛋糕的情况如下: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1/8,爷爷吃了这个蛋糕的1/9,小红吃了这个蛋糕的2/9;看到这些信息你想了解些什么, 生:提问题(三个人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还剩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没有吃,……) 师:根据学生说的提炼出列式:1/8+1/9+2/9= 1-1/8-1/9-2/9= (二)、新授。 师:你们能帮助小红算算他们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还剩蛋糕的几分 之几, 生:一二组做加法;三四组做减法。 师:巡视。 生:汇报。 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哪种算法简单,为什么, 生:分母相同结合起来算比较简便。

三年级--加减法的巧算

第一讲加减法的巧算 一、加法中的凑整 知识点1:分组凑整法 例1 用简便方法计算: (1)783+25+175 (2)2803+(2178+5497)+4722 — 知识点2:加补凑整法 例1计算:(1)2458+503 (2)574+798 例2. 计算: 995+996+997+998+999 #

练习与思考: 计算下面各题 (1)256+503 (2)327+798 (3)2497+183 … (4 ) 376+174+24 (5)864+(673+136)+227 (6)99999+9999+999+99+9 (7)77+79+79+80+81+83+84 (8)901+902+905+898-907+908-895 .

二、减法中的凑整 例1.计算:(1)956-597 (2)3475-308 】 练习与思考: 计算下面各题,并口述解题思路。 (1)379-297 (2)467-103 (3)3498-438 ! 三、去添括号法则 例1:计算: 1654-(54+78) 例2:计算: 2937-493-207 例3:计算: 1000-91-1-92-2-93-3-94-4-95-5-96-6-97-7-98-8-99-9

| 练习与思考。 (1)1324―875―125 (2)1000―81―19―82―18―83―17―84―16―85―15―84―16―83―17―82―18―81―19 ! 四、符号跟着数字搬家 例1:497+334-297 例2:7523+(653-1523) 例3:3467―253―174―47―126 %

20以内加减法巧算与速算方法

20以内加减法巧算与速算方法 例1. 6+5 7+9 思路导航: 计算6+5时,可以这样想:6比5多1,把6换成5+1,用5+5+1=11,所以6+5=5+5+1;或者把5换页6-1,用6+6-1=11,所以6+5=6+6-1=11。 计算7+9时,可以这样想:9+()=10,9+1=10,从7里拿出1给9,把9凑成10,7剩下6,6+10=16,所以7+9=16。练习题: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8 6+9 5+6 8+7 9+8 4+5 例2. 15-8 14-9 思路导航: 计算15-8可以这样想:8+()=15,因为8+7=15,所以15-8=7.也可以这样想:15可以分成10和5,10-8=2,2+5=7,所以15-8=7。 计算14-9,减数是9,个位不够减,用10-9=1,1与被凑数个位上的4想加得5,因此,可以直接用4+1=5来计算。练习题: 16-8= 12-3= 11-4= 18-9= 10-4= 15-7= 12-8= 15-9 例3.2+7+8 思路导航:

计算2+7+8时,我们发现如果把先加的7与后加的8交换加的顺序,先加8,再加7,就变成2+8+7,2+8=10,10+7=17,这样片区起来比较简便。 2+7+8=2+8+7=10+7=17 练习题: 1+8+9= 3+7+2= 4+2+8= 6+5+4= 6+5+5= 9+7+1= 例4.1+3+5+7+9 思路导航: 如果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不但麻烦,而且很容易算错。通过仔细观察算式中的各个加数,可以发现1+9=10,3+7=10,这样可以把能凑成10的数先加起来。因此1+3+5+7+9=(1+9)+(3+7)+5=25 练习题: 2+4+6+8+10= 2+7+3+4+8= 5+4+9+5+6+1= 1+3+5+7+9+10= 例5.15-7-3 思路导航: 计算连减的算式时,如果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第一步就是退位减法,容易算错。如果认真分析算式就会发现,两次要减去的数合起来正好是整十数,这样我们可以把要减去的两个数先合起来,然后一次减,这样做起来,又对

第一讲 加减法的巧算

第一讲加减法的巧算 森林王国的歌舞比赛进行得既紧张又激烈。选手们为争夺冠军,都在舞台上发挥着自己的最好水平。台下的工作人员小熊和小白兔正在统计着最后的得分。由于他们对每个选手分数的及时通报,台下的观众频频为选手取得的好成绩而热烈鼓掌,同时,观众也带着更浓厚的兴趣边看边猜测谁能拿到冠军。 观众的情绪也影响着两位分数统计者。只见分数一到小白兔手中,就像变魔术般地得出了答案。等小熊满头大汗地算出来时,小白兔已欣赏了一阵比赛,结果每次小熊算得结果和小白兔是一样的。小熊不禁问:“白兔弟弟,你这么快就算出了答案,有什么决窍吗?” 小白兔说:“比如2号选手是93、95、98、96、88、89、87、91、93、91,去掉最高分98,去掉最低分87,剩下的都接近90为基准数,超过90的表示成90+‘零头数’,不足90的表示成90-‘零头数’。于是(93+95+96+88+89+91+93+91)÷8=90+(3+5+6―2―1+1+3+1)÷8=90+2=92。你可以试一试。” 小熊照着小白兔说的去做,果然既快又对。这下小熊明白了,掌握了速算的技巧,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很大。它不仅可以节省运算时间,更主要的是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我们在进行速算时,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有关定律和法则,选择合理的方法。下面介绍在整数加减法运算中常用的几种速算方法。 例题与方法 第一题:巧算下面各题 ① 36+87+64 ②99+136+101 ③ 1361+972+639+ 28 第二题:拆数补数 ① 188+873 ②548+996 ③9898+203 第三题:减法中的巧算

① 300-73-27 ② 1000-90-80-20-10 第四题:巧算 ① 4723-(723+189)② 2356-159-256 第五题:巧算 ① 506-397 ②323-189 ③467+997 ④987-178-222-390 用简便方法计算: (1)2458+503 (2)574+798 (3)956-597 (4)3475-308 (5)783+25+175 (6)2803+(2178+5497)+4722 1、计算下面各题,并口述解题思路。 (1)256+503 (2)327+798 (3)379-297 (4)467-103 (5)2497+183 (6)3498-438 2.直接写出得数 ( 1 ) 376+174+24 (2)864+(673+136)+2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