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管接头的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软硬管接头的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软硬管接头的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题:软硬管接头的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机械工程学院

2011年12月28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班级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软硬管接头的设计

(签字): 2011

目录

第一章零件图样工艺性分析 (4)

1接头得工作原理 (4)

2零件图样分析 (4)

3零件的工艺分析 (6)

4确定软硬接头的生产类型 (6)

第二章确定毛坯 (7)

1确定毛胚的种类 (7)

2确定锻件加工余量及尺寸公差 (7)

3绘制锻件毛坯图 (11)

第三章拟定的工艺加工路线过程 (12)

1选择定位基准 (12)

2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12)

3加工阶段的划分 (12)

4工序顺序得安排 (12)

5确定工艺路线 (13)

第四章.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 (15)

1选择加工设备 (15)

2选择工艺设备 (15)

第五章工序的加工余量的确定、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16)

1圆柱表面工序尺寸 (16)

2内孔工序尺寸 (17)

3平面工序尺寸 (17)

第六章确定切削用量 (18)

1工序10 (18)

2工序15 (23)

3工序20 (24)

4工序35 (25)

第八章设计体会 (27)

第九章参考文献 (28)

第一章零件图样工艺性分析

(一)接头的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为软硬管接头示意图,用于作为软管(橡胶管)和硬管(钢管)连接的中介材料,接头左端用于连接软管,右端外螺纹用于连接硬管,工作中有一定的流体冲击,所以左端需要开一个10cm长15度角的斜面来减缓冲击,同时外部与管子连接需要保证一定的配合。

图1-1

(二)零件图样分析

本零件主体形状为回转体零件,其最主要加工面是外圆表面φ54,φ82以及φ56。如何保证这些表面本身的加工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是加工工艺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①该零件外表面属于阶梯轴,零件的中心轴是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其加工精度要求不是很高、除要求有一定的表面粗糙度达到1.6um 之外,还需要一定的锥度和过度圆弧。

②右端要求与硬管连接,所以做成M50×1.5螺纹接头。

02

.004.054--?mm 为与管子结合面,配合要求较高,所以轴表面粗糙度为1.6um 。 ④直径为82?的外表面粗糙度为1.6um. ⑤直径为56?的外表面粗糙度为1.6um. ⑥为了减少应力集中,过渡圆角R=1mm ⑦要求热处理T224。

⑧其余未标明表面粗糙度的表面为3.2um 。

各个加工表面详细的加工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见图1-2:

图1-2

(三)零件的工艺分析

⑴零件材料为45钢。首先,接头在使用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为提高生产率和加工精度,选用锻造。

其次,有良好的工艺性,而且价格低廉,供应方便。便于进行各种热处理及机加工,该材料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经调制处理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与切削加工性能。满足一个接头所具有的性能都得到了很好的满足。

⑵软硬管接头的结构不是很复杂,除了每边有两个过度台阶之外,难加工之处在于零件右边螺纹的特殊退刀槽和左边过度圆弧R5,还有一个1:20的锥孔。根据表面的粗糙度要求和确定的生产类型,表面加工分为粗加工、精加工。加工件应粗、精加工分开。孔的加工为钻-扩-镗,再加工锥面。这样经过多次加工以后,逐次减小了零件的变形误差和毛胚复印误差。可即时发现毛胚缺陷,减小损失。

⑶该零件外表面属于短丝杠加工。其特点是以车削为主、但车削时应该保证外圆一定的同轴度。

(4)在半精加工前安排了热处理工艺、以保证零件的内应力减小、稳定尺寸、减小零件变形。

(5)无论车削还是镗孔,工件夹紧力要适中,在保证工件无轴向串动和影响粗糙度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小夹紧力,避免工件产生弯曲变形,特别是在最后精车时。

由以上分析可知,首先可以粗加工圆钢外圆,然后以此作为基准进行加工,并且保证位置精度要求。再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并且此接头零件没有复杂的加工曲面,所以根据上述技术要求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均可保证。

(四)确定软硬接头的生产类型

就尺寸大小的不同,软硬接头在日常生活中用的比较多,

确定该零件的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

第二章 确定毛坯

(一)、确定毛坯种类:

零件材料为45钢。考虑零件在使用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为提高生产率和锻件精度,以及减少材料的烂费,选用模锻。

(二)、确定锻件加工余量及尺寸公差:

由《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表12-16和表12-25可知,要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应先确定如下各项因素。 1、公差等级

根据零件图的各部分的加工精度的要求,并查阅参考文献得知,该锻件的尺寸公差等级IT 为6—12级 ,加工余量等级为普通级。故取IT 为12级。 2、锻件的形状及其复杂系数

大致确定锻件的中间段尺寸和两小端尺寸以及通孔尺寸,即28×82,35×54,45×54,108×27

)10882/()27108544554352882(???+?+?+?=πS =0.34

由S 判断复杂承度,0.32<0.34<0.63所以其形状复杂程度为一般,S=0.34。 3.锻件的质量M==???34.010882π9454 4、锻件分模线形状

根据软硬管接头的形位特点,选择零件宽度和厚度方向为分模面,属平直分模线。

5、锻件材质系数

由于该联结套材料为45钢,是碳的质量分数小于0.65%的碳素钢,故该锻件的材质系数属

1

M 级。

零件总的加工余量

首先确定毛坯锻造余量,由由《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表12-25查得单边余量为2mm.

(1) 由零件图可知,该软硬管接头的加工外表面的粗糙度Ra 均大于等于1.6。 外圆各表面的毛胚加工余量的确定。其粗糙度1.6μm 的要求,对其加工的方案:粗车—半精车—精车。

由《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表13-4查得:所有外圆表面精车余量为1.1;半精车余量为1.5;粗车余量为4.5,可得加工总余量为7.1,取总加工余量为7,并将粗车余量修正为4.4。

确定各工序的加工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由《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表4-32查得:精车后为IT7,Ra1.25μm ;半精车后为IT8,Ra3.2μm;粗车后为IT11,Ra16um 。零件图中,Φ54和Φ56的两端,精车便可达到规定的公差要求,所以就不需要磨了。 各段外圆表面加工余量和尺寸如下: 表2-1 Φ82

0.05

表2-2 Φ54

0.020.04

--

表2-3 Φ56

0.03 0.06 -

-

表2-4 Φ66

(2)左端面内孔加工表面的确定,内表面的粗糙度为3.2。

由《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表4-12查得粗镗精度为4,办精镗为2。所以半精镗可以满足要求。

初步确定加工方法为:粗镗-半精镗。

由《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表13-24查得粗镗加工余量为0.3半精镗加工余量为1.5,得总加工余量为1.8

表2-5

右端锥孔的加工表面的确定,内表面的粗糙度为3.2。由于此孔为1:20的锥孔,采用数控加工。

(4)每个端面毛胚加工余量的确定。表面粗糙度要求Ra3.2μm,确定其加工方案:粗车—半精车

由工艺手册查得:半精车余量为0.5,粗车余量为1.4,总余量为1.9,取总余量修改为2,则粗车余量取为1.5。

确定各工序的加工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由工艺手册查得:半精车后的为IT9,Ra2.3μm;粗车后为IT11,Ra16μm。

表2-6

由以上分析可知毛坯的长度可取为112mm。轴肩分析和断面方法相同,取各断面加工余量均取为2mm.

(三)、绘制锻件毛坯图

第三章拟定加工工艺路线过程

(一)选择定位基准:

1 粗基准的选择:以零件的右端面为主要的定位粗基准,以三个外圆表面为辅助粗基准。

2 精基准的选择:考虑要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夹准确方便,依据“基准重合”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以左中心孔为主要的定位精基准,以左端面为辅助的定位精基准。

(二)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根据软硬管接头零件图上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确定加工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如表所示:

表3-1

加工表面尺寸精度等级表面粗糙度加工方案

左端面IT10 3.2 粗车-半精车

右端面IT10 3.2 粗车-半精车

外圆面IT7 1.6 粗车-半精车-精车

左端错误!未

IT10 3.2 粗镗-半精镗

找到引用源。

右端错误!未

IT8 3.2 数控加工

找到引用源。

锥孔

退刀槽IT10 3.2 粗车-半精车

螺纹

(三)加工阶段的划分

该软硬管接头加工质量要求不很高,可将加工阶段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局部精加工几个阶段。

在粗加工阶段,首先要将精基准(左端面和孔)准备好,使后续工序都可

采用精基准定位加工,保证其他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然后粗铣槽。在半精加工

阶段,要按要求完成各个工序,最后再进行局部精加工。

(四)工序顺序的安排

1、机械加工工序

(1)遵循“先基准后其他”原则,首先加工精基准。

(2)遵循“先粗后精”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半精加工工序。

(3)遵循“先主后次”原则,先加工主要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

(4)遵循“先面后孔”原则,先加工端面,在加工孔径大的孔。

2、热处理工序

为了改善工件材料的力学物理性质和切削性能,在加工前可进行调质处理。

3.工序的安排

该接头的工序的安排顺序为:

①粗加工阶段

粗加工阶段主要是去除各加工表面的余量,并作出精基准。它包括粗车外圆、镗

中心孔。

a.粗车两端面,镗左端中心孔为精基面作好准备,使后续工序定位精准,从而保证

其他加工表面的形状和位置要求.

b.粗车零件各外圆,将零件加工出Φ82,Φ54,Φ56,Φ50的外圆使此时坯件的形

状接近工件的最终形状和尺寸,只留下适当的加工余量.

c.加工出左端深为30直径Φ32的内孔.

②半精加工阶段

半精加工阶段的任务是减小粗加工留下的误差,使加工面达到一定得精的,为精

加工做好准备。它包括轴向各处外圆、台肩的半精车和中心孔等。

③精加工阶段

精加工阶段的任务是确保达到图纸规定的精度要求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它包括对

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的外圆面进行精车加工、对有公差要求外圆的Φ54和Φ56

进行磨削加工。最后进行数控加工右端1:20的锥孔。

综上所述,工序的安排为:

模锻后调质处理-基准加工-主要表面粗加工及一些余量大的表面粗加工-

主要表面半精加工和次要表面加工-局部精加工-中检。

(五)确定工艺路线

根据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粗糙度等技术要求,以及加工方法所能达

到的经济精度,在生产纲领已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机床配以专用工

卡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

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第20页表1.4-7、1.4-8、

1.4-11,选择零件的加工方法及工艺路线方案如下:

工序1 备料;

工序2 模锻且调质处理;

工序3 粗车,半精车左右端面和各外圆以及退刀槽,采用卧式车床CA6140 加游标卡尺和千分尺;分别以Φ54和Φ50为定位基准,以中心轴线为辅助基

准。

工序4 粗镗,半精镗左端孔Φ32,采用卧式镗床T618加游标卡尺,错误!未

找到引用源。为定位基准;

工序5 磨削φ54和φ56外圆表面,采用外圆磨床MMB1312加游标卡尺或千分

尺,以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定位基准;

工序6 倒圆角R5,采用卧式车床CA6140加游标卡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定位基准;

工序7 精车余下外圆表面,采用卧式车床CA6140加工,以错误!未找到引用

源。为定位基准;

工序8 加工右端M50×1.5的螺纹,采用卧式车床CA6140加工,以错误!未找

到引用源。为定位基准;

工序9 加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锥度为1:20的内孔,采用数控立式车床

CK516E,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定位基准;

工序10 去毛刺;切倒角。

工序11 清洗,采用清洗机;

工序12 终检,采用游标卡尺,卡规,塞规等。

第四章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

由于该接头生产类型为小批生产,且采取的工序集中,加设设备以通用机床为主,生产方式为通用机床加辅助夹具为主。工件在各机床上的装卸及及各机床的传送均由人工完成。

(一)选择加工设备

根据该轴的尺寸大小要求,由《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8-14,表8-16,表8-41选用卧式CA6140,外圆磨床MMB1312;数控立式车床CK516E。

(二)选择工艺设备

工艺装备主要包括刀具、夹具和量具。

刀具材料选用硬质合金车刀YT15,夹具视装夹零件的情况选用,量具选用三用游标卡尺和塞规,卡规等。

在工艺卡卡片上有详细说明。

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

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 芮胜波李峥王克立李彩艳 兖矿鲁南化肥厂 芮胜波:(1974-),山东枣庄人,工程师,工程硕士,从事煤化工项目研发及建设工作。第一作者联系方式:山东滕州木石兖矿鲁南化肥厂项目办(277527),电话:0632-2363395 摘要:管壳式换热器在各种换热器中应用最为广泛,为了使换热器既能满足工艺过程的要求,又能从结构、维修、造价等方面比较合理,在设计中要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本文着重从换热器程数的选择以及如何降低换热器的压力降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对于换热器的工艺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管壳式换热器,程数,压降 在化工、石油、动力、制冷以及食品等行业中,换热器都属于非常重要的工艺设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对能源利用、开发和节约的要求不断提高,因而对换热器的要求也日益加强,特别是换热器的设计必须满足各种特殊工况和苛刻操作条件的要求。大致说来,随着换热器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对它的要求也不同,但都必须满足下列一些基本要求:首先是满足工艺过程的要求;其次,要求在工作压力下具有一定的强度,但结构又要求简单、紧凑,便于安装和维修;第三,造价要低,但运行却又要求安全可靠。 许多新型换热器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换热器的传热效率。比如板式换热器和螺旋板式换热器具有传热效果好、结构紧凑等优点,在温度不太高和压力不太大的情况下,应用比较有利;板翅式换热器是一种轻巧、紧凑、高效换热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液化、气体分离等部门中;此外,空气冷却器以空气为冷却剂在翅片管外流过,用以冷却或冷凝管内通过的流体,尤其适用于缺水地区,由于管外装置了翅片,既增强了管外流体的湍流程度,又增大了传热面积,这样,可以减少两边对流传热系数过于悬殊的影响,从而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能。 尽管各种各样的新型换热器以其特有的优势在不同领域得以应用,但管壳式换热器仍然在各种换热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虽然它在换热效率、设备的体积和金属材料的消耗量等方面不占优势,但它具有结构坚固、操作弹性大、可靠程度高、使用范围广等优点,所以在工程中仍得到普遍使用。 目前我们在各种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换热器就是管壳式换热器,其中又以固定管板式为最常见,除了波纹管换热器等可选用标准系列产品外,其它光管换热器都由工艺专业自行设计,尽管专用计算软件HTFS的应用使设计人员从繁琐的手工设计计算中解脱出来,但是为了使设计出来的换热器能更好的满足各种要求,仍然有许多方面需要在设计时充分加以考虑。 首先,程数的选择。 管程程数的选择:关键要比较管程与壳程的给热系数,如果单管程时管程流体的给热系数小于壳程流体给热系数,则可选用双管程,管程给热系数会因此显著增大,并且总传热系数也会有大幅提高。例如,有一台单管程换热器,管程给热系数为990W/(m2.℃), 壳程给热系数为5010 W/(m2.℃),总传热系数为794 W/(m2.℃),在换热器的外形尺寸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改为双管程后,管程给热系数变为1680 W/(m2.℃),增大了70%,,总传热系数变为1176 W/(m2.℃),增大了48%,显然此时选用双管程换热器有利。反之,如果单管程时管程的给热系数大于壳程给热系数,虽然改用双管程时,管程给热系数也会显著增大,但是总传热系数则增幅不明显,例如,一单管程换热器,管程给热系数为2276 W/(m2.℃), 壳程给热系数为2104 W/(m2.℃),总传热系数为1040 W/(m2.℃),在换热器的外形尺寸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软硬管接头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基础 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软硬管接头的设计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机械工程学院 2011 年12 月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机工091 班级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 设计题目:软硬管接头的设计 完成期限:自 2011年12 月 19日至 2011年12月27 日 内容及任务设计内容:(一)对零件(中等复杂程度)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二)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 (三)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选择加工方案,制订工艺路线; 2.选择定位基准; 3.选择各工序所用的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等); 4.确定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和公差; 5.确定切削用量 (四)填写工艺文件 1.填写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五)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任务: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加工方法、加工装备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每个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1. 零件图一张 2.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一套; 3.设计说明书一份。 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工作内容2011.12.19-2011.12.20 熟悉课题、查阅资料2011.12.21-2011.12.22 零件分析,画零件图2011.12.23-2011.12.25 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规程2012.12.26-2011.12.27 填写工艺文件,编写设计说明书 主要参考资料【1】张世昌,李旦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2】狄瑞坤,潘晓红主编.机械制造工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 【3】杨梳子主编,机械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4】赵如福主编.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 指导老师(签字): 2011年12 月 29 日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2011 年 12 月 29 日

十字焊缝

关于现场的焊缝十字焊缝的回复 肿公,你好! 以下为各种摘录标准仅作参考: 根据GB50235-19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5节要求: 1、接焊口中心面间的距离,当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50 mm时,不应小于150 mm;当公称直径小于150 mm时,不应小于管子外径。 2、焊缝距离弯管(不包括压制、热推或中频弯管)起弯点不得小于100 mm,且不得小于管子外径 3、卷管的纵向焊缝应置于易检修的位置,且不宜在底部。 4、环焊缝距支、吊架净距不应小于50 mm;需热处理的焊缝距支、吊架不得小于焊缝宽度的5倍,且不得小于100 mm。 5、不宜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 6、有加固环的卷管,加固环的对接焊缝应与管子纵向焊缝错开,其间距不应小于100 mm。加固环距管子的环焊缝不应小于50mm 根据SHT3517-2001《石油化工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第5.3.4条规定: 管道焊缝的设置,应便于焊接、热处理以及检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除采用定型弯头外,管道焊缝中心与弯管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管子的外径,且不小于100mm; 2、焊缝与支、吊架边缘的近距离应不小于50mm。需要热处理的焊缝与支、吊架边缘的近距离大于焊缝宽度的五倍,且不小于100mm; 3、管道俩相邻焊缝中心的间距,应控制在下列标准内: A、直管段两环缝间距不小于100mm,且不小于管子外径; B、除定型管件外,其他任意两焊缝间的距离不小于50mm 4、在焊缝及其边缘上不宜开孔,否则被开孔周围已被孔径范围内的焊缝,应100%进行射线检测; 5、管道上被补强或者支座垫板覆盖的焊接接头,应进行100%射线检测,合格后方可覆盖。 根据HG 20584-1998《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第5节要求: 壳体上的开孔应尽量不安排在焊缝及其邻近区域,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允许在上述

交通灯的课程设计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基于FPGA的交通灯设计 作者姓名: 专业名称: 指导老师:

摘要 交通灯是城市交通监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机动车辆的安全运行,维持城市道路的顺畅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很多城市交叉路口的交通灯实行的是定时控制,灯亮的时间是预先设定好的,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应变性能较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交通资源的浪费,加重了道路交通压力。本文在EDA技术的基础上,利用FPGA的相关知识设计了交通灯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灯亮时间进行自由调整,整个设计系统通过protel 99软件进行了模拟仿真,并下载到FPGA器件中进行硬件的调试,验证了设计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完全可以实现预定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关键词:交通灯时钟信号 EPF10K10LC84-4

目录 摘要 (1) 1.总体设计 (3) 1.1 系统功能与要求 (3) 1.2思路设计 (3) 2.主要模块设计程序 (5) 2.1主程序 (5) 2.2计数及红绿灯控制模块 (6) 2.3时基脉冲发生模块 (6) 2.3译码模块 (6) 3. 所实现功能说明 (7) 3.1实现功能 (7) 3.2仿真波形 (7) 4. 所设计原理图及故障分析 (8) 5.心得体会 (10) 参考文献 (11)

1.总体设计 1.1 系统功能与要求 交通灯控制器控制两个主干道交叉路口的交通,路口车辆多,直行信号、左转弯信号分开显示,a,b两个主干道的通行时间相等,其中指示直行的绿灯亮30 s,指示左转弯的绿灯亮12 s,绿灯变至红灯时,黄灯亮3 s,以便于车辆能停在停车线内,红灯信号的最后3 s相应的黄灯也同时亮,以便提示驾驶人员准备起步。在两个主干道路口都配备传感器用来检测有无车辆通行。当两个主干道都有车辆时,自动处于主干道a绿灯,主干道b红灯的状态,然后轮流切换通行。当主干道a无车辆时,自动处于主干道b绿灯,主干道a红灯的状态;反之亦然,以提高通行效率。 所设计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主要适用于在两条干道汇合点形成的十字交叉路口,路口设计两组红绿灯分别对两个方向上的交通运行状态进行管理。交通灯的持续闪亮时间由键盘输入控制。灯亮规则为:当B方向的红灯亮时,A方向对应绿灯亮,由绿灯转换成红灯的过渡阶段黄灯亮,即B方向红灯亮的时间等于A方向绿灯和黄灯亮的时间之和。同理,当A方向的红灯变亮时,B方向的交通灯也遵循此规则。各干道上安装有数码管,以倒计时的形式显示本道各信号灯闪亮的时间。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各方向上均亮红灯,倒计时停止。特殊运行状态结束后,控制器恢复原来的状态,继续运行。 图1 .1十字路口示意图 1.2思路设计 首先由晶振产生出发信号,由控制器处理成1HZ的时钟,利用此时钟进行计数,通过判断计数的值来控制交通灯的亮灭。通过每种灯亮的时间总数与计数值比较得到数码管应该显示的数值,利用分位程序将其分成十位和个位。通过译码电路来实现数码管的显示。本实验

管壳式换热器工艺设计说明书

管壳式换热器工艺设计说明书 1.设计方案简介 1.1工艺流程概述 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为便于水垢清洗,应使循环水走管程,甲苯走壳程。如图1,苯经泵抽上来,经管道从接管A进入换热器壳程;冷却水则由泵抽上来经管道从接管C进入换热器管程。两物质在换热器中进行交换,苯从80℃被冷却至55℃之后,由接管B流出;循环冷却水则从30℃升至50℃,由接管D流出。 图1 工艺流程草图 1.2选择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 列管式换热器,又称管壳式换热器,是目前化工生产中应用最广泛

的传热设备。其主要优点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传热面积大以及窜热效果较好;此外,结构简单,制造的材料围广,操作弹性也较大等。因此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上多采用列壳式换热器。如下图所示。 1.2.1列管式换热器的分类 根据列管式换热器结构特点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⑴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比较简单,造价较低。两管板由管子互相支承,因而在各种列管式换热器中,其管板最薄。其缺点是管外清洗困难,管壳间有温差应力存在,当两种介质温差较大时,必须设置膨胀节。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适用于壳程介质清洁,不易结垢,管程需清洗及温差不大或温差虽大但壳程压力不高的场合。 固定板式换热器 ⑵浮头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一端管板式固定的,另一端管板可在壳体移动,因

而管、壳间不产生温差应力。管束可以抽出,便于清洗。但这类换热器结构较复杂,金属耗量较大;浮头处发生漏时不便检查;管束与壳体间隙较大,影响传热。 浮头式换热器适用于管、壳温差较大及介质易结垢的场合。 ⑶填料函式换热器 填料函式换热器,管束一端可以自由膨胀,造价也比浮头式换热器低,检修、清洗容易,填函处泄漏能及时发现。但壳程介质有外漏的可能,壳程中不宜处理易挥发、易燃、易爆、有毒的介质。 ⑷U形管式换热器 U形管式换热器,只有一个管板,管程至少为两程,管束可以抽出清洗,管子可以自由膨胀。其缺点是管不便清洗,管板上布管少,结垢不紧凑,管外介质易短路,影响传热效果,层管子损坏后不易更换。 U形管式换热器适用于管、壳壁温差较大的场合,尤其是管介质清洁,不易结垢的高温、高压、腐蚀性较强的场合。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汇总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汇总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设计一台换热器 目录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概述 试算并初选换热器规格 1. 流体流动途径的确定 2. 物性参数及其选型 3. 计算热负荷及冷却水流量 4.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5.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工艺计算 1. 核算总传热系数 2. 核算压强降 经验公式 设备及工艺流程图 设计结果一览表 设计评述 参考文献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设计一台换热器 二、操作条件: 1、苯:入口温度80℃,出口温度40℃。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35℃。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50kPa。 4、每年按30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备型式: 管壳式换热器 四、处理能力: 99000吨/年苯 五、设计要求: 1、选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种类和工艺流程。 2、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和主要的工艺尺寸的设计。 3、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结果一览表。 4、设备简图。(要求按比例画出主要结构及尺寸) 5、对本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1.设计概述 热量传递的概念与意义 1.热量传递的概念 热量传递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转移,简称传热。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在自然界中凡是有温差存在时,热就必然从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因此传热是自然界和工程技术领域中极普遍的一种传递现象。 2. 化学工业与热传递的关系 化学工业与传热的关系密切。这是因为化工生产中的很多过程和单元操作,多需要进行加热和冷却,例如:化学反应通常要在一定的温度进行,为

十字接头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目录 1 前言---------------------------------------------------------------------------------------1 2 毕业设计的目的--------------------------------------------2 3 毕业设计的基本任务与要求----------------------------------3 4毕业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3 5 毕业设计说明书的工艺设计与共装设计写 ----------------------3 6 十字接头零件分析 ------------------------------------------4 7 选材------------------------------------------------------5 8 材料特性 --------------------------------------------------5 9 毛坯 ------------------------------------------------------7 10 消除应力退火----------------------------------------------8 11 加工方法--------------------------------------------------8 12 加工方案-------------------------------------------------9 13 刀具夹具-------------------------------------------------9 14 毛坯余量与零件公差---------------------------------------10 15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11 16 加工程序-------------------------------------------------12 17 参考文献 --------------------- ----------------------------16

交通灯课程设计讲解

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模拟交通灯控制院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城轨电子1班 年级: 2012级 姓名:凌洁 指导教师:黎松奇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城轨电子本姓名凌洁学号 20128085 开题日期:2014年 11 月 17 日完成日期: 2014年12月17日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模拟交通灯控制 一、设计的目的 本次设计的智能交通灯系统采用Proteus设计与仿真,程序的编译与调试采用Keil C51来实现。单片机原理、模拟和数字电路等方面的知识,基于Protues软件设计出一台交通信号灯,模拟路口交通信号。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要求用51单片机设计一个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使其能模仿城市十字路口交通灯的功能,并对满足特殊的控制要求。该系统的具体功能要求如下: 该控制系统能控制东西南北四个路口的红黄绿灯正常工作。东西和南北方向分时准行和禁行。 1)交通信号灯能够控制东西、南北两个方向的交通,红绿黄灯用对应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代替; 2)用四个2位数码管分别显示东、南、西、北方向的通行时间,东西或南北通行时间为25秒,红绿灯切换中间黄灯亮5秒。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 指导教师 (签章) 年月日

目录 一、引言 (4) 二、设计方案与思路简述 (4) 1、内容简述: (4) 2、设计思路 (5) 三、单元电路设计 (7) 1.数码显示管与LED灯模块 (7) 2、 C51引脚图 (7) 3、时钟电路 (8) 4 、复位电路 (8) 四、总体设计 (9) 1. AT89C51芯片简介 (9) 2、原理框图: (12) 3、详细设计 (13) 4、软件框图 (20) 四、程序及注释 (21) 1、解释状态 (21) 2、附录清单 (22) 附录1:程序清单 (22) 五、调试运行 (27) 六、涉及资料及参考文献 (28) 七、心得体会 (28)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 课程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设计 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班级:11-02班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小组成员:

目录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2) 第二章管壳式换热器简介 (3) 第三章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 (5) 第四章工艺计算 (6) 4.1 物性参数的确定 (6) 4.2核算换热器传热面积 (7) 4.2.1传热量及平均温差 (7) 4.2.2估算传热面积 (9) 第五章管壳式换热器结构计算 (11) 5.1换热管计算及排布方式 (11) 5.2壳体内径的估算 (13) 5.3进出口连接管直径的计算 (14) 5.4折流板 (14) 第六章换热系数的计算 (20) 6.1管程换热系数 (20) 6.2 壳程换热系数 (20) 第七章需用传热面积 (23) 第八章流动阻力计算 (25) 8.1 管程阻力计算 (25) 8.2 壳程阻力计算 (26) 总结 (28)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煤油冷却的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设计用冷却水将煤油由140℃冷却冷却到40℃的管壳式换热器,其处理能力为10t/h,且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0kPa。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备形式:管壳式换热器 2、操作条件 (1)煤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 (2)冷却水介质:入口温度26℃,出口温度40℃

第二章管壳式换热器简介 管壳式换热器是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换热器。纵然各种板式换热器的竞争力不断上升,管壳式换热器依然在换热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目前各国为提高这类换热器性能进行的研究主要是强化传热,提高对苛刻的工艺条件和各类腐蚀介质适应性材料的开发以及向着高温、高压、大型化方向发展所作的结构改进。 强化传热的主要途径有提高传热系数、扩大传热面积和增大传热温差等方式,其中提高传热系数是强化传热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强化管程传热和壳程传热两个方面得以实现。目前,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方法主要有:采用改变传热元件本身的表面形状及表面处理方法,以获得粗糙的表面和扩展表面;用添加内物的方法以增加流体本身的绕流;将传热管表面制成多孔状,使气泡核心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从而提高总传热系数并增加其抗污垢能力;改变管束支撑形式以获得良好的流动分布,充分利用传热面积。 管壳式热交换器(又称列管式热交换器)是在一个圆筒形壳体内设置许多平行管子(称这些平行的管子为管束),让两种流体分别从管内空间(或称管程)和管外空间(或称壳程)流过进行热量交换。 在传热面比较大的管壳式热交换器中,管子根数很多,从而壳体直径比较大,以致它的壳程流通截面大。这是如果流体的容积流量比较小,使得流速很低,因而换热系数不高。为了提高流体的流速,可在管外空间装设与管束平行的纵向隔板或与管束垂直的折流板,使管外流体在壳体内曲折流动多次。因装置纵向隔板而使流体来回流动的次数,称为程数,所以装了纵向隔板,就使热交换器的管外空间成为多程。而当装设折流板时,则不论流体往复交错流动多少次,其管外空间仍以单程对待。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较低,选材范围广,处理能力大,还能适应高温高压的要求。虽然它面临着各种新型热交换器的挑战,但由于它的高度可靠性和广泛的适应性,至今仍然居于优势地位。 由于管内外流体的温度不同,因之换热器的壳体与管束的温度也不同。如果两流体温度相差较大,换热器内将产生很大的热应力,导致管子弯曲、断裂或从管板上拉脱。因此,当管束与壳体温度差超过50℃时,需采取适当补偿措施,

弯管接头设计说明书.

夹具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设计弯管接头夹具 班级11422 班 学号05号 学生陈娟 指导教师刘平 成都工业学院机电工程系 2013年10 月12 日

目录 1 工件图纸与夹具设计任务的分析……………………………. 2工件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2.1 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2.2加工工艺路线的确定…………………………………...... 3选用机床的型号与主要参数…………………………………….. 4确定定位方案与设计定位装置……………………………….. 4.1确定工件加工需要限制的自由度………………………... 4.2 定位方案的确定…………………………………….......... 4.3 定位机构设计…………………………………………….. 5确定夹紧方案与设计夹紧装置……………………………….. 6设计夹具总体设计…………………………………………….. 6.1夹具体……………………………………………………. 7主要尺寸公差配合与技术要求的制定……………………….. 8小结…………………………………………………………….. 9参考文献………………………………………………………..

1、工件图纸与夹具设计任务的分析 如图所示,弯管接头工件,根据题目所给条件该工件除M42×3外螺纹、外圆和2×1的退刀槽3处外,其余表面已经加工到设计要求。精度要求较高的Φ60 0-0.046外圆已经加工完成,本工序要求加工M42×3外螺纹、外圆和2×1的退刀槽3处,加工后既要保证外圆的尺寸精度,又要保证外圆、M42×3外螺纹的表面粗糙度。 2、工件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2.1 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1)加工M42×3外螺纹:表面粗糙度为Ra6.3,查参考文献一P107表4-11可知,分为粗车——半精车两次加工完成φ42外圆,再车螺纹。 (2)加工2×1的退刀槽:无表面粗糙度,粗车一次即可达到要求; (3)加工外圆:表面粗糙度为Ra3.2,查参考文献一P107

十字接头零件分析

十字接头零件分析 十字接头已经广泛被用到各个技术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都向着自动化、专业化和大批量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企业提高生产率,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在十字接头越发体现出其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市场前景。特别是近年来与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后,使十字接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为适应机械设备的要求,十字接头的设计要求和技术领域的拓展还需要不断的更新。 s : Cross joints. Automation. Technology 1、设计的目的 机械制造技术设计是培养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应职应岗能力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它要求学生能全面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工艺装备的设计。其基本目的是: 1培养工程意识。 2训练基本技能。 3培养质量意识。 4培养规范意识。 2、设计的基本任务与要求 1、1、设计任务 2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的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3设计一个专用夹具;

4编写设计说明书。 2、1、设计基本要求 2内容完整,步骤齐全。 3设计内容与说明书的数据和结论应一致,内容表达清楚,图纸准确规范,简图应简洁明了,正确易懂。 4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5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 6 尽量采用先进设计手段。 3、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说明书要求系统性好、条理清楚、语言简练、文字通顺、字迹工整、图例清晰、图文并茂,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力求避免抄书 4、工艺设计与工装设计 1.基本任务: (1)绘制零件工件图一张; (2)绘制毛坯—零件合图一张; (3)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一套; (4)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 (5)收集和研究原始资料,为夹具结构设计做好技术准备。 (6)初步拟定夹具结构方案,绘制夹具结构草图,进行必要的理论计算和分析。 选择最佳的夹具结构方案,确定夹具精度和夹具总图尺寸、公差配合与技 术要求。 (7)绘制夹具总图和主要非标准件零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8)编制夹具特殊使用维护、操作、制造方面的说明或技术要求。 2.设计要求: (1)应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达到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 (2)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生产效率; (3)要尽量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必须考虑生产安全、工业卫生等措施;

(完整版)管壳式换热器简介及其分类

管壳式换热器简介及分类 概述 换热器是在具有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之间传递热量的设备。在工业生产中,换热器的主要作用是使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工艺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过程工艺条件的需要。换热器是化工、炼油、动力、食品、轻工、原子能、制药、航空以及其他许多工艺部门广泛使用的一种通用设备。在华工厂中,换热器的投资约占总投资的10%-20%;在炼油厂中该项投资约占总投资的35%-40%。 目前,在换热器中,应用最多的是管壳式换热器,他是工业过程热量传递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换热器。虽然管壳式换热器在结构紧凑型、传热强度和单位传热面的金属消耗量无法与板式或者是板翅式等紧凑换热器相比,但管壳式换热器适用的操作温度与压力范围较大,制造成本低,清洗方便,处理量大,工作可靠,长期以来人们已在其设计和加工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建立了一整套程序,人么可以容易的查找到其他可靠设计及制造标准,而且方便的使用众多材料制造,设计成各种尺寸及形式,管壳式换热器往往成为人们的首选。 近年来,由于工艺要求、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传热强化技术和换热器的现代研究、设计方法获得了飞速发展,设计人员已经开发出了多种新型换热器,以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如为了适应加氢装置的高温高压工艺条件,螺纹锁紧环换热器、Ω密封环换热器、金属垫圈式换热器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在乙烯裂解、合成氨、聚合和天然气工业中大量应用,可达到承压35Mpa、承温700℃的工艺要求;为了回收石化、原子能、航天、化肥等领域使用燃气、合成气、烟气等所产生的大量余热,产生了各种结构和用途的废热锅炉,为了解决换热器日益大型化所带来的换热器尺度增大,震动破坏等问题,纵流壳程换热器得到飞速的发展和应用;纵流壳程换热器不仅提高了传热效果,也有效的克服了由于管束震动引起的换热器破坏现象。另外,各种新结构的换热器、高效重沸器、高效冷凝器、双壳程换热器等也大量涌现。 管壳式换热器按照不同形式的分类 工业换热器通常按以下诸方面来分类:结构、传热过程、传热面的紧凑程度、所用材料、

轨道课程设计

路基上无缝线路课程设计 ——中和轨温及预留轨缝设计 姓名:陈龙元 学号:08231062 班级:土木0803 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轨道结构课程设计 目录 1.任务书-------------------------------2 2.说明书-------------------------------7 3.计算书-------------------------------14 4.实验总结------------------------------20 5.源程序附录----------------------------21

轨道结构课程设计 路基上无缝线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中和轨温及预留轨缝设计 中和轨温(即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是无缝线路设计的关键问题,涉及《铁路轨道》这门课的主要理论。该设计目的是通过实际设计,更深入地掌握《铁路轨道》的基本理论。 一、基本内容 1)收集资料,综合分析。 通过专业书籍及相关学术期刊的学习,了解无缝线路铺设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并对路基上无缝线路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步骤有较清楚的了解。 2)通过计算,确定路基上无缝线路的允许降温幅度。 3)通过计算,确定路基上无缝线路的允许升温幅度。 4)通过计算,确定中和轨温(即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 中和轨温确定是无缝线路设计的关键问题,涉及《铁路轨道》这门课的主要理论。该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实际设计,更深入地掌握《铁路轨道》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强度计算和温度力计算理论)。 二、基本要求 对设计从全局上把握,思路清晰,将个人的独立见解在设计说明书中完整地表达出来; 有关计算建议上机完成,语言不限,但程序要具有通用性,即对各种参数条件都适用;并将源程序及计算结果附在课程设计书中。 独立完成,有自己的特色; 设计时间1周。 设计书内容主要包括:设计任务、设计目的和意义、设计理论依据、设计参数、计算过程、设计总结(设计方案的评述、收获及建议)、参考文献。 课程设计报告的文字部分要求详细完整、章节清晰、计算过程详尽、结论合理可靠。同时要求字迹工整、书面整洁。 答疑时间:另作通知。 三、设计思路 无缝线路中和轨温计算的主要思路如图:

模拟交通灯课程设计

《单片机微机原理及应用》 题目:模拟交通灯的设计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指导老师: 2015年1月10日

目录 1、设计任务 (3) 2、模拟交通灯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4) 2.1 模拟交通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4) 3、设计基本要求和步骤 (5) 3.1 基本要求 (5) 3.2 设计思路 (5) 3.2 设计步骤 (5) 4、硬件和软件设计 (7) 4.1 交通灯控制系统硬件框图 (7) 4.2 硬件电路图 (9) 4.3 程序流程图 (10) 5、心得体会 (13) 6、附录 (14) 5.1 汇编语言源程序 (14) 5.2 模拟交通灯仿真效果图 (18)

1、设计任务:模拟交通灯的设计 1.1、模拟交通灯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本设计研究的是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交通灯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及阐述。主控系统采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器,控制通行倒计时及直行、行人的通行,占用端口少,耗电也最小。系统电源采用独立的+5V稳压电源,有各种成熟电路可供选用,使此方案可靠稳定。该设计精简并优化了电路。结合实际情况,显示界面采用点阵LED数码管动态扫描的方法,满足了倒计时的时间显示输出和状态灯提示信息输出的要求,减少系统的复杂度。

2、交通灯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2.1、交通灯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本系统运用单片机对交通灯控制系统实施控制,通过直接控制信号灯的状态变化,指挥交通的具体运行,运用了LED数码管显示倒计时以提醒行驶者,更添加了盲人提示音电路,方便视力障碍群体通行,更具人性化。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特种车辆自动通行控制模块和车流量检测电路为系统采集数据,经单片机进行具体处理,及时调整通行方向。由此,本设计系统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构成最小系统,根据特种车辆自动通行控制模块、车辆检测模块和按键设置模块等产生输入,由信号灯状态模块,LED倒计时模块输出。系统进入工作状态,LED数码管实时显示数据倒计时,执行交通灯状态显示控制,在此过程中若有控制信号和实时车流量检测信号,可对异常状态进行实时控制,随时调用中断,达到修正通行时间满足不同时间不同路况的需求。

十字接头零件图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 A.国家标准对标准件的画法作了简化和规定 B.不必画出标准件的零件图 C.国家标准对常用零件的结构形状、规格等作了具体规定 D.国家标准对齿轮、弹簧等常用零件的一些常见结构和重要参数作了规定 2. ________要素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称为非标准螺纹。 A.大径 B.牙型 C.螺距 D.小径 3. 销多用于被连接件间的________,其表面与被连接件之间应画________线。A.连接或定位/两条 B.连接或定位/一条 C.锁紧/两条 D.防松/一条 4. 在齿轮的投影为非圆的视图中,两啮合齿轮的啮合区内,被遮挡的轮齿部分应 用_______绘制。 A.双点画线 B.点画线 C.细实线 D.虚线 5. 零件图上的粗糙度符号的尖端必须________。 Ⅰ.从材料外指向表面;Ⅱ.从材料内指向表面;Ⅲ.垂直向下。 A.Ⅰ B.Ⅰ+Ⅲ C.Ⅱ+Ⅲ D.Ⅰ+Ⅱ+Ⅲ 6. 对于尺寸标注“Φ50H7”所表示的含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基本尺寸为50,基本偏差为零,精度为7的轴 B.实际尺寸为50,基本偏差为零,精度为7的孔 C.基本尺寸为50,基本偏差为零,公差等级为7级的孔 D.实际尺寸为50,基本偏差为零,公差等级为7级的轴 7.看零件图时必须弄清零件的________。 Ⅰ.结构形状;Ⅱ.尺寸大小;Ⅲ.加工精度和其他技术要求。 A.Ⅰ+Ⅱ B.Ⅰ+Ⅲ C.Ⅱ+Ⅲ D.Ⅰ+Ⅱ+Ⅲ 7. 装配图所表达的装配关系主要包括零件之间的________。 Ⅰ.相对位置和连接方式;Ⅱ.主要结构形状和工作原理。;Ⅲ.配合性质和装拆顺序 A.Ⅰ+Ⅱ B.Ⅱ+Ⅲ C.Ⅰ+Ⅲ D.Ⅰ+Ⅱ+Ⅲ

软硬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题:软硬管接头的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机械工程学院 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年第一学期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班级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软硬管接头的设计 :

目录 第一章零件图样工艺性分析 接头得工作原理 零件图样分析 零件的工艺分析 确定软硬接头的生产类型 第二章确定毛坯 确定毛胚的种类 确定锻件加工余量及尺寸公差 绘制锻件毛坯图 第三章拟定的工艺加工路线过程 选择定位基准 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加工阶段的划分 工序顺序得安排 确定工艺路线 第四章.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 选择加工设备 选择工艺设备 第五章工序的加工余量的确定、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圆柱表面工序尺寸 内孔工序尺寸 平面工序尺寸 第六章确定切削用量 第七章工序 第八章工序 第九章工序 工序 第八章设计体会 第九章参考文献

第一章零件图样工艺性分析 (一)接头的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为软硬管接头示意图,用于作为软管(橡胶管)和硬管(钢管)连接的中介材料,接头左端用于连接软管,右端外螺纹用于连接硬管,工作中有一定的流体冲击,所以左端需要开一个长度角的斜面来减缓冲击,同时外部与管子连接需要保证一定的配合。 图 (二)零件图样分析 本零件主体形状为回转体零件,其最主要加工面是外圆表面φ,φ以及φ。如何

保证这些表面本身的加工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是加工工艺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①该零件外表面属于阶梯轴,零件的中心轴是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其加工精度要求不是很高、除要求有一定的表面粗糙度达到之外,还需要一定的锥度和过度圆弧。 右端要求与硬管连接,所以做成×螺纹接头。 02 .004 .054--?为与管子结合面,配合要求较高,所以轴表面粗糙度为 。 ④直径为82?的外表面粗糙度为. ⑤直径为56?的外表面粗糙度为. ⑥为了减少应力集中,过渡圆角 ⑦要求热处理。 ⑧其余未标明表面粗糙度的表面为 。 各个加工表面详细的加工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见图: 图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设计

化工原理 课 程 设 计 设计任务:换热器 班级:13级化学工程与工艺(3)班 姓名:魏苗苗 学号:1320103090 目录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2) 设计概述 (3) 试算并初选换热器规格 (6) 1. 流体流动途径的确定 (6)

2. 物性参数及其选型 (6) 3. 计算热负荷及冷却水流量 (7) 4.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7) 5.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7) 工艺计算 (10) 1. 核算总传热系数 (10) 2. 核算压强降 (13) 设计结果一览表 (16) 经验公式 (16) 设备及工艺流程图 (17) 设计评述 (17)

参考文献 (18)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设计一台换热器 二、操作条件:1、苯:入口温度80℃,出口温度40℃。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32.5℃。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50kPa。 4、每年按30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备型式:管壳式换热器 四、处理能力:109000吨/年苯 五、设计要求: 1、选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种类和工艺流程。 2、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和主要的工艺尺寸的设计。 3、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结果一览表。

4、设备简图。(要求按比例画出主要结构及尺寸) 5、对本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六、附表: 1.设计概述 1.1热量传递的概念与意义 1.1.1热量传递的概念 热量传Array递是指由于 温度差引起 的能量转移, 简称传热。由 热力学第二 定律可知,在 自然界中凡 是有温差存 在时,热就必 然从高温处 传递到低温 处,因此传热

单片机交通灯课程设计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课程设计报告 系别:物理系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指导教师: 班级: 1504 学号: 姓名: 课程设计任务书 院(系):专业:

目录

LED灯电路的设计 (7)

一、绪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技术日益更新。在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往往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来使用,正在不断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且根据具体硬件结构软硬件结合,加以完善。 十字路口车辆穿梭,行人熙攘,车行车道,人行人道,有条不紊。那么靠什么来实现这井然秩序呢靠的就是交通信号灯的自动指挥系统。交通信号灯控制方式很多。本系统采用单片机AT89C51为中心器件来设计交通灯控制器,实现了通过信号灯对路面状况的智能控制。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交通路口堵塞、车辆停车等待时间不合理、急车强通等问题。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实时性好、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方案比较与论证 系统整体流程图 单片机的选择方案论证

方案一:采用可编程逻辑期间CPLD 作为控制器。CPLD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逻辑功能、规模大、密度高、体积小、稳定性高、IO资源丰富、易于进行功能扩展。采用并行的输入输出方式,提高了系统的处理速度,适合作为大规模控制系统的控制核心。但本系统不需要复杂的逻辑功能,对数据的处理速度的要求也不是非常高,且从使用及经济的角度考虑我们放弃了此方案 方案二:采用Atmel公司的单片机的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可以反复擦除1000次。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 和闪速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AT89C051是它的一种精简版本。AT89C51为很多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 综合考虑,选择方案二,采用Atmel公司的AT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器。 89C51单片机引脚功能说明 VCC:供电电压。 GND:接地。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 门电流。当P0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输入。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低八位。在FIASH编程

交通灯课程设计报告

摘要 在今天的交通情况下,很多路口都出现拥堵与秩序混乱的情况,由此可见交通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们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就是交通灯控制器设计,要求设计并制作主/支交通信号灯控制器。我们小组成员通过共同交流与努力,完成了仿真图的设计、电路板的焊接、原理图的绘制。在由主干道与支干道汇成的十字路口,主、支道分别装有红、绿、黄三色信号灯,并完成数码管的置数。 通过本次课设,我们小组成员对数字电路的知识有了更深刻地了解。明白了在课设的各个阶段,我们都必须对元器件的原理非常了解。

目录 1 设计内容及要求 (1) 2 方案论证 (1) 3 单元设计电路 (2) 3、1 总原理 (2) 3、2 控制电路 (3) 3、3 时钟产生电路 (3) 3、4 显示电路 (4) 3、5 器件 (5) 3、5、1可预置的十进制同步计数器74LS160 (5) 3、5、2 3 线-8 线译码器74LS138 (5) 3、5、3双时钟方式的十进制可逆计数器74LS192 (bcd,二进制) (6) 3、5、4 七段码译码器CD4511 (6) 4 组装及调试 (7) 4、1 通电前检查 (7) 4、2 通电检查 (7) 4、2、1 555电路模块的检查 (7) 4、2、2 CD4511的检查 (7) 4、2、3 74LS192的检查 (8) 4、2、4 控制电路及相关门电路的检查 (8) 4、2、5 发光二极管的检查 (9) 4、3 结果分析 (9) 5 设计总结 (10) 5、1 体会 (10) 5、2 设计电路的特点与方案的优缺点 (11) 5、3 改进方法 (11) 参考文献、附录Ⅰ、附录Ⅱ..................................................................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