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控措施

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控措施
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控措施

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控措施

关键词:农业污染来源:《福建农业科技》2011年第3期发布时间:

2011-08-10

许静1陈永快1曹志全1邹晖2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干部培训中心

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作为农业和人口大国,中国长期以来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过去50多年中,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包括化肥、农药投入的增加,耕作方式的改进,大棚温室面积的增加。然而,伴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日趋加重。据调查,我国是世界上农药、化肥使用最多的国家之一,农事过程中农药、化肥残留污染已经扩散到农田、湖泊、河流的各个地域,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系统。生产中的化肥残留和薄膜残留,也致使土壤板结硬化,土地生产力下降。环境污染的程度已经影响到农田、水域和土地的持续生产能力。

当前,世界各国对农业面源污染都十分重视,为应对污染,都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尤其,欧美国家很早就意识到农业面源污染的严重性,果取了包括政策、技术、市场调控在内的一系列措施来缓解这个问题。

我国面源污染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已经在面源污染负荷模型计算与评价、GIS技术模拟、工程技术控制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

的成果,但对面源污染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还不够。我国面源污染面积和污染程度都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理的境地,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极限或超强度利用。面源污染的控制,已经关系到农业及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对面源污染研究也由零散治理逐渐向综合集成转变,人们更加重视流域面源污染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研究,提出了土地结构优化利用、设置植被过滤带、建设和保护湿地,以及很多不同类型的面源污染控制措施与对策。面源污染将日趋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保护环境和资源成为各国农业发展的现实目标。本文在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建议,将有利于我省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1 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我省的农业面源污染也日益严重,农业面源沔染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表现为土壤污染,包括土壤重金属污染和硝酸盐、亚硝酸盐残留等。其次,表现为水环境的污染,包括水体富营养化、水体重金属污染。第三,表现为畜牧业排泄物及种植业废料污染。第四,表现为固体不可降解垃圾污染,如塑料地膜的“白色污染”等。

1.1 土壤重金属污染以及硝酸盐、亚硝酸盐残留

现代农业的化肥、农药的大规模使用,给土壤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研究表明我省耕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和硝酸盐残留。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农业污染的一个主要方面,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土壤重金属通过生物链的富集作用后,最终进入食物和人体中,给人类健康造成影响。调查显示,我省多个地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2005年,黄功标对全省23个城市46个蔬菜基地土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1 4个调查土样重金属含量超标,超标率为26.4%,其重金属含量超标污染因子依次为Hg、Cr、Pb。2003年,郭义龙对漳州市的土壤重金属调查和评价指出,漳州市农业土壤重金属中的Hg、As、Cd、Pb含量高于背景值1~4倍,其中Hg和As为高污染元素。按土壤类型划分,水稻土重金属含量高于赤红壤(Hg除外),按土地利用方式划分,水田>菜地>果园,污染源以农业污染为主。2007年,林芗华对漳州部分菜园土进行调查显示,部分菜园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单项污染指数的顺序为Cd>Hg>Pb>Cr>As,污染重金属元素主要为Cd、Pb、Hg,其中Cd、Hg为中度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但影响菜园土,还影响到其他类型土壤,如福建省莆田市枇杷园土壤的Cd和Zn达到重度污染水平。福建林竹土壤的1 56个样品,重金属轻中度污染的达到5.77%。闽东等沿海滩涂的土壤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土壤化肥的过度使用,尤其氮肥的过量使用,会造成土壤及作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过量累积。硝酸盐的累积对作物本身影响较小,但对人体影响较大,因为进入人体后经细菌作用形成亚硝酸盐,使血红蛋白的低价铁变为高价铁,而失去应有的功能,亚硝酸盐也会和次级胺物质结合形成致癌物质。同时,亚硝酸盐还是造成土壤氮肥淋溶损失的重要原因,导致封闭或半封闭水域的富蕾养化和半营养化。研究显示,我

省土壤和蔬菜存在不同程度的硝酸盐、亚硝酸盐残留,黄东风、高树芳等在2000年、2003年对福州市郊的蔬菜进行了硝酸盐含量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福州市郊蔬菜硝酸盐残留严重,尤其是叶菜类和根茎类蔬菜。2009年,邱孝煊等的研究显示,福州市郊16种蔬菜的硝酸盐含量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上限的2.76倍。

1.2 水体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和养殖废弃物不当排放,不仅污染了土壤,也污染了我省的河流、近海和水库等水域。2008年《福建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省1 2条主要河流水系I~Ⅲ类水质所占比例为94.4%,全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仅为48.1%。对福建省9大湖泊以及福州西湖、厦门贫笃湖的调查显示,其I~Ⅲ水质比例从2002年的77.8%下降到2008年60.0%以下,Ⅳ、V类的比例则不断提升,其中龙岩棉花滩水库、泉州惠女水库、泉州山美水库、福州山仔水库和东张水库水质未能达到相应的水域功能标准。以湖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福州西湖和泉州惠女水库为轻度富营养状态,宁德古田水库为贫营养状态,其余湖库均为中营养状态。

长期农药、他肥的大量使用,养殖废弃物无处理排放及工业三废排放等原因,造成我省部分区域的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严重。以流经龙岩、漳州、厦门的九龙江为例,全流域畜禽类养殖污染年排放量(以猪粪当量计)达397.9万t,CODcr年排放量为15.7万t,,氨氮年排放

量为2.5万t,年施肥量折N 14.6万t、P

20

5

6.5万t,使局部流域水

体受到污染和富营养化方东阳对莆田市东圳水库库区面源污染调查表

明,过度、无序地开垦山地建果园和水土流失中的农家肥、化肥、农药以及居民生活生产污水、垃圾入库是造成水库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

1.3 畜牧业排泄物及种植业废料污染

畜禽粪便无序、无处理排放是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的一个重要因子。在某些地区畜禽污染物排放量甚至已超过居民生活、种植业、乡镇工业和餐饮业的污染物排放量,成为重要水源地及江、河、湖泊污染和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而随着养殖业不断集约化发展,一方面提高养殖效益和食品安全,另一方面则带来巨大的环境污染压力。如每公斤猪粪中含有83万个大肠杆菌、69万个肠球菌以及一定数量的寄生虫卵等。福建省2009年猪和牛的存栏数量分别达到1315. 79万头和70.28万关(数据源自福建省统计年鉴),在某些县市畜牧养殖已经成为支柱产业,如在南平某些县市的畜牧业产值占到大农业总产值的一半。因此,规模化畜牧养殖要配套进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争取零排放。

福建省是食用菌生产大省,主要食用菌产量从2000年的46万多t 上升到2009年的72万多t(数据源自福建省统计年鉴),其下脚料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一个重要因子。食用菌废料又叫菌糠、菌渣,是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料。目前,食用菌废料无法做到定点堆放,只能沿公路堆放,或倾倒到河流内,或房前屋后乱堆乱放,造成交通堵塞、河道堵塞和环境污染,还影响到其他产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前,虽然采取了食用菌废料还田、集中堆放等措施,但由于技术不成熟,成本费用高,收效甚微。未及时处理随处堆放的废料,轻则造成对环境污染,重则导致病虫害蔓延。

1.4 固体不可降解垃圾污染

农业生产中的固体不可降解垃圾主要为地膜及其他塑料制品,又称为“白色污染”。我省2009年,塑料地膜使用量达到5.84万t(数据源自福建省统计年鉴),其中绝大多数地膜使用后直接废弃于田间地头未回收处理。农膜属于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在土壤中难以降解,残留于土壤中会破坏耕层结构,影响土壤通气和水肥传导,对农作物发育不利,即使降解也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危害人类健康。现有的塑料地膜和农业塑料制品降解难度大,降解周期长,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彻底降解。在城乡结合部位,由于城市蔬菜、花卉的需求大,许多农民都建立薄膜大棚或地膜来种植蔬菜、花卉。许多农膜都很容易破损,造成碎片残留,且不易回收。据统计,我国农膜年残留量高达35万t,残膜率达42%。农膜的大量使用固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也给农田土壤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染”。

2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

2.1 过量施用农药、化肥、地膜

粮食安全保障的压力大,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要,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就成了必然。早在20世纪60~70年代,政府就以补贴的形式鼓励化肥生产企业的发展,国内化肥生产快速增长;80年代农材实施家庭承包生产责任制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上升,对化肥的需求量大增。过量使用化肥,超出了农学、环境学、生态学和经济学的最佳施肥量。另外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如水果、蔬菜的生产增加,也促进了农药化肥使

用量的大幅提升,其使用量远远超出了果蔬的吸收利用限度,造成非点源污染高水平发生。

据统计,从200 1年以来,我省化肥年使用量(按折纯量计算)均在120万t左右,其中以2008年的农作物化肥施用量核算,为每公顷施肥量880kg,为当年国内平均水平的2倍多。2001~2009年,我省的农药使用量均在5万t以上,而且呈上升趋势,2009年我省农药的使用量达到5.78万t,为国内平均水平的2倍多。而研究显示,我国对氮肥的利用率为30%~35%,磷肥和钾肥分别为35%~50%和10%~15%,农药的利用率在20%以下,残留的化肥、农药则挥发到空气中或通过水体等形式污染土壤或者水体。另外,我省塑料地膜的使用量也从2000年的2.21万t,上升到2009年的5. 84万t,多数地膜使用后残留在土壤中,未回收利用。

2.2 畜禽集约化养殖产生的排放污染

我省畜禽养殖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畜禽养殖业由衣民个体饲养逐步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由于饲养方式、养殖规模和分布区域发生了巨大变化,畜禽养殖业造成环境污染总量、污染程度和分布区域也随之变化。畜禽养殖污染主要是畜禽粪便的污染,畜禽粪便主要污染物COD、BOD、NH4+、TP等,都会造成土壤与河流的污染。据有关资料显示,养殖1头牛产生并排放的废水超过22人的生活和生产废水,养殖1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人的生活生产的污水。未经处理的废弃物直接排入水系,会造成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水质中有毒物质增多,水质恶化。2007~2009年间,我省猪、牛的存栏数均保持在1300万~1400万头

之间(福建省统计年鉴),绝大多数为集约化、工厂化养殖,其中相当一部分养殖厂未建立有效的废水、废弃物无公害处理设施,或由于无公害处理费用高昂等原因不用或少用已有的无公害处理设备。

2.3 农村生活生产废弃物

随着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城乡结合地带面积越来越大,生活污水越来越多。目前我国约有9亿农村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来更多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而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垃圾几乎都是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污染物经土地系统渗出约有10%进入水环境。我国每年产坐的6亿多t秸秆,约有2/3被焚烧或变成有机污染物,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另外,农田地膜等“白色污染”也是一个重要的废弃物,同时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2.4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取得很大进步,但是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技推广工作的需要。我国目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还存在许多缺陷,比如对农业技术推广系统的投入过低;推广投资经费使用不合理;推广人员队伍过于庞大;推广人员素质低,执行与推广有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由此造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有限经费分散面大,大量的经费用在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上,而没有受到合格教育和培训的推广人员又无法满足推广工作的需要。一方面无法对农民进行化肥农药使用方面的技术指导,另一方面过量的推广人员由于没有经费而从事一些与推广无关的行政事务或商业活动。

3 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措施

3.1 提高农业效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高芗、生态农业不但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为农民降低生产开支,还可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政府可以加大相关研发投入和引进农业生产新技术,鼓励农民施用有机肥,引导农民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在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中,作物秸秆、畜禽粪肥、豆科作物、绿肥和有机废弃物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来源。生态农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壤和作物的潜力,做到既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又减少农业资源浪费,从而降低消耗、增加利润,且保护环境,使农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和优化养分管理的基础性研究,开发适合不同区域条件的、简便易行的施肥新技术,采用平衡施肥、深肥和水肥综合管理措施,以及避免在作物生长早期大量施肥,重点使用于生长旺盛时期等,以降低氮肥施人农田后的损失。加强畜牧产业和食用菌产业的废弃物处理,建立绿色、环保、节能、循环的产业体系。合理设计以畜舍、饲料管理、废弃物综合治理为主的生态畜牧、环保畜牧。建立以食用菌废料综合开发利用的新技术体系。坚持生态环境利用与倮护相结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使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增进健康三者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2 加强环境立法,完善政策及管理体制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环境立法、农村政策和管理体制,制定农业环境保护条例。针对农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有机废弃物排放,可以制定与商品有机肥生产和使用相关的政策和法规。通过农村发展规划,制定规模养殖业的环境质量标准,提高规模养

殖场牲畜排泄物的无害化处理率和资源化利用水平,限制人畜粪尿的随意排放。进一步完善我国农药管理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强化环境保护部门在农药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健全农药污染监测体系,对农药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等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在农药使用上,制定农药使用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信息系统,推广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同时加强农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规范农药的使用方法。

3.3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环保意识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宣传力度,让民众体会到人与环境的关系.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以及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灾难,增强全民的生态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3.4 借鉴国外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的经验

国际上防控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从政策上和技术上两方面进行。美国在农业污染控制方面有系统的法律框架,如美国环保局实施了非点源污染管理计划,美国农业部实施了乡村清洁水计划、国家灌溉计划、农业水土保持计划等欧盟通过市场和农村发展两个方面控制肥料和农药的使用,1993年欧盟开展农村发展计划,发展有机农业,制定了环境安全的良好农业措施系统;日本建立了发展农业的新政策,旨在推进农业环境保护、环境友好农业;加拿大立法规定每年农田允许使用的厩肥(以N计)不得超过100~150 kg/hm2;荷兰立法规定1995~1999年农

田容许施用的厩肥(以P计)限额为:粮食作物55 kg/hm2、草地76 kg/hm2,2000年以后为:粮食作物31~33kg/hm2、草地48kg/hm2。许多发展中国家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采用自愿方法或者结合经济上的奖励或者处罚。欧盟国家首先采用控制化肥和农药污染的污染税,但并不苦遍。我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也可以借鉴国外成功方法,结合我省自身情况,尽早制定相关政策,加大技术引进和扶持力度,从而减缓农业面源污染的压力。

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土壤和水体的重要污染源,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已是刻不容缓。受到污染的土壤、水体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质量很难达标,近年来我国的农产品已有一些被欧美、日本等国拒之门外。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生态农业,才能使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xx农业面源污染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xx人民政府,局属各单位: 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优化城乡环境面貌,根据县委、县政府印发的《环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以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出发点,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开展资源循环利用、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四大任务,推动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环县。 二、整治任务 从5月份开始,11月底结束,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行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加强农用地膜和尾菜的回收处理,实现废旧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污染;强化农产品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四大整治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城乡环境卫生洁净优美、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三、整治措施 (一)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促进新型能源利用。 1、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把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与发展特色优势农业结合起来,结合荞麦、豆类、向日葵等特色作物,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处,创建面积20万亩,建成绿色农产品基地8个,种植面积25.6万亩,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登记,做好到期产地、产品的复查换证、续展、年检及转换工作,组织申报“三品”认证6 个。 责任单位:农技中心、执法大队、xx

2、深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对历年建成的“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池进行全面排查维修,指导农户积极开展“三沼”综合利用工作,变废为宝,减少畜禽粪便造成的污染。 在设施瓜菜种植区域和畜禽养殖区,因地制宜发展“四位一体”(沼气池、厕所、棚圈、日光温室)户用沼气建设,逐步形成“畜—沼—菜”、“畜—沼—农”的良性循环模式。 责任单位:能源办、xx (二)注重农业废弃物回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1、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充分发挥庆阳瑞利、环县兴环、环县保利等10户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配合供销社积极组织全县64个回收网点,在农作物收获之后,及时进村入户,上门优惠收购。在春秋两季开展废旧农膜集中清理捡拾活动,对县内交通主干道及通村公路沿线、城乡结合部、田间地头堆放的废旧农膜进行集中清理,消除“视觉污染”。引导和动员广大农民主动清理残膜,积极联系交售废膜,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78%以上。同时,组织农业执法人员深入农资销售点,严防0.01毫米以下超薄地膜上市销售,从源头上减少废旧膜残留,降低回收难度。 责任单位:供销社、执法大队、xx 2、开展尾菜专项治理行动。在曲子孟家寨、木钵关营高寨等设施瓜菜种植集中区,积极引导农户对田间地头产生的尾菜采取田间堆肥、挖简易坑沤肥及直接还田等方式,开展田间处理利用,将尾菜就地消化,消除对蔬菜产地环境的不利影响;对长期以来随意弃置于村庄周围、公路沿线、田间地头、沟渠旁边等地的尾菜,开展污染专项治理,切实解决好尾菜处理不当造成的污染问题,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31%以上。 责任单位:农技中心、xx (三)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污染 1、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完善土壤墒情检测点,定期发布土壤墒情报告,利用已建立的9个土壤墒情监测点,合理适时调整布局,加密监测频度,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

国科发资〔2017〕298号附件10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 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近年来,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广泛关注的重大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对现代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十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大量的实践证明,由于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特殊性,照搬国外技术与理论无法切实解决我国农业领域所面临的重大环境和科学问题,难以有效地遏制农业环境污染和日趋加剧的发展态势。 为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绿色发展理念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文件精神,落实《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确定的“保护耕地资源,防治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农业农村环境”重点任务,聚焦我国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问题,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组织实施了“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1—

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高发区和重金属污染典型区为重点,以农田面源污染物和重金属溯源、迁移和转化机制、污染负荷及其与区域环境质量及农产品质量关系等理论创新为驱动力,突破氮磷、有毒有害化学生物、重金属、农业有机废弃物等农田污染物全方位防治与修复关键技术瓶颈,提升装备和产品的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到2020年,示范区实现氮磷和农药污染负荷降低20%以上、农药残留率降低30%以上,污染农田重金属有效性降低50%以上、农产品质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农业有机废弃物无害化消纳利用率达到95%。 围绕专项总体目标,衔接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治与修复全产业链三个层次,在2016年、2017已经启动实施26个项目的基础上,2018年度拟发布9个任务方向,其中共性关键技术研究1个任务方向,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8个任务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1.3亿元。 一、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 1. 集约化养殖粪污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与装备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主要畜禽种类集约化养殖过程中粪污环境污染问题,研发主要畜种集约化养殖场规划布局、畜禽厂环保型设施设计、粪污污染控制规程;研发集约化养殖粪污收储运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及关键技术设备;研发集约化养殖业粪污高效转化利用关键技术及专用设备;研发主要畜种集约化养殖环—2—

农村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应对

农村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应对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农药、化肥的废弃物,稻草秸杆,畜禽粪便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河道、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面源污染的时空范围广、不确定性大,成份、过程复杂,难以控制。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但面源污染由来已久,尤其是近几年呈现出逾来逾烈的态势,严重制约生态农业建设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一、XXX乡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表现形式。 农业面源污染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化肥、农药过量施用。目前,农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总体水平普遍较高,部份田块每亩使用量甚至达到200多公斤化肥和20公斤农药,折纯氮400公斤,超出全国平均化肥施用水平。究其原因是部份农户贪图省时省力,不按农技部门提供的配方量,超剂量使用农药、化肥,特别是部分杀虫剂,个别农户超剂量达到配方量的2—3倍,对土壤、水体造成严重危害,并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是人、畜、禽粪便无序排放。由于当前新农村建设以及居民点建设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规划,造成农村的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尚处在起步阶段,农户畜禽圈舍布局不合理,甚至部分规模养殖场都没有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处理不当,粪便中有害成份直接排入沟渠河道,直接影响公共卫生,也对环境造成难以恢复的影响。农业面源污染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村民群众关注的焦点。 三是农业废弃物的污染。农业生产产生的稻草秸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到40%左右,大部份农户采取焚烧的方式,既浪费资源又影响大气环境,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交通隐患和火灾隐患。 (二)农业面源污染带来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大气质量降低,粪便垃圾未能及时清理,直接影响到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累积于河道水体中的残留化肥、农药,通过饮用水、农副产品等方式进入人体,给人体带来一定的直接或间接危害。 2、对人居环境带来危害。农业废弃物焚烧、养殖场排放的粪便,农田化肥、农药等排入河道后,大量的含氮、磷有机物,毒素、碳氢化合物进入自然水体、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情况报告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情况报 告 郊区农业面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我区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工作要求,突出节水、减肥、减药、畜禽粪污、秸秆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深入落实《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实施方案》(xx发〔2018〕xx号)等件精神,多举措治理农业面污染。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对策做法 一是着力推广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近年,我区着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施药。一是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通过信息公示栏宣传、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等形式,加大推广力度,使广大农民树立科学、经济、环保的施肥理念,采取科学、合理施肥,增加有机肥的使用,提高肥料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实施防虫网、诱虫器、杀虫灯诱杀等治虫技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提高生物农药使用比例;编印《病虫情报》,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提高防治效果,减轻农药污染。 二是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我区按照推进生态

农业产业化的总体要求,结合全区农业生产实际,围绕瓜果、蔬菜、优质稻米和特种水产等主要特色产业,以建设无公害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争创绿色安全农产品品牌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到2018年,全区培育有机农产品认证3个(永兴岛甲鱼、西红柿、小麦);绿色农产品认证4个(普济圩稻米、白鱀豚食用油、添秀葡萄、佘家贡姜),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媒鸭)。成功创建了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和中国森林体验基地。 三是积极推行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通过科学采用粉碎还田、深耕翻耕轮作等方式,推进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对秸秆还田机具进行补助。以秸秆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饲料化五化利用为抓手,着力提升秸秆产业化利用水平,全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在普济圩农场建成一处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年底正式投产使用。2018年全区农作物秸秆总量约6.5万吨,秸秆综合利用总量5.74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88.2%。 四是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2016年7月,区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印发郊区畜禽养殖区划定方案的通知》(xx办〔2016〕xx号),对我区畜禽禁养区进行了划定。2018年区政府制定了《郊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化利用工作实施方案》(xx办〔2018〕30号)和《郊区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xx办〔2018〕xx号)。深入推进全区畜禽养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措施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措施 根据“市创建第五届省文明城市培训工作会”要求,结合您局相关通知精神,认真梳理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帮助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的具体措施和实际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一)加强扬尘污染治理。 一是安排执法人员对市区35处在(待)建工地不定期巡查,严格督促规范施工,必须做到工完场净;同时对扬尘问题较为突出的工地、区域,一旦发现问题要求其立即整改;二是对市政工程施工点严密管控,督促其做好边界围挡,推动裸土覆盖,必须洒水降尘,及时垃圾清运等;三是对辖区内的清运队进行严格监管,必须按规定路线行驶,必须采取加盖、围蓬等基本措施防止污染;四是与相关部门联勤联动,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对于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沿街遗撒、污染路面等行为严查重处。五是加大城乡结合部管理力度,设立临时卡点,突击检查过往车辆密闭运输情况。 2018年至2020年5月,2018年至今共妥善处大气污染方面问题3100余次;推动裸土覆盖90余处、50.5万平方米;设卡检查车辆密闭覆盖问题150余次、检查车辆1450余辆台;立案查处抛洒滴漏污染路面行为的案件125件、罚款11.5万余元。

(二)严密管控餐厨垃圾投放。 一是严格要求餐厨垃圾产生者应当与取得特许经营的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企业签订书面协议并在规定的收集时间内交运,生活垃圾必须到指定位置分类投放;二是配合特许经营企业将餐厨垃圾运送到指定收集点,不得交由特许经营企业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收集、运输、处置,及时建立运收台帐。生活垃圾清运企业必须按照规定线路收集且必须事先申报;三是针对垃圾乱倒行为召开动员会议、宣传会议,研讨如何有效防止城市垃圾向周边农村倾倒行为,积极听取多方意见、建议。 2018年至2020年5月,共发放《餐厨垃圾告知书》680余份;排查餐厨垃圾运收、处置情况950余处;立案查处餐厨垃圾、生活垃圾处置不当案件11起、罚款3500元。 (三)严格管控建筑和装修类垃圾倾倒。一是加大行业运输公司(渣运公司)的监管力度,督促其认真落实责任,不得乱倾乱倒建筑和装修类垃圾;二是联合城乡结合部区域涉及的镇(街道)做好日常巡查监管,发现乱倾乱倒行为及时制止和处理。三是督促各镇(街道)加强夜间巡查管理力度,杜绝社会闲散人员夜间违规乱倾乱倒建筑和装修类垃圾。 二、帮助治理农村面源污染 (一)开展民生实事村项目建设。通过省级财政2017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但目前仍面临四方面问题,亟待关注。 (一)地膜污染防治推进难度大。《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指出“大力推广双降解生态地膜栽培技术,充分利用双降解地膜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降解完全、定时可控和生态无害的特点,实现地膜栽培的清洁生产,消除“白色污染”。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推广使用0.01mm 以上标准地膜。”目前农户用的地膜主要是0.005mm厚度标准的,由于这种地膜厚度过薄,棉花秸秆清理以后,废旧地膜与枯枝落叶混杂,实现回收利用的人工费用高,难度非常大。同时,由地膜回收加工利润小,且政府补贴不多,相关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很低,目前县内还没有一家地膜回收加工的企业。另外,由于双降解生态地膜和0.01mm以上标准地膜的成本较高,大部分农户不能接受,推广利用的难度很大。 (二)小型畜禽养殖户废弃物处理简单粗放。规模养殖场基本实现了粪便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率,但小规模的专业户和散养户对畜禽粪便一般仅做简单堆积,有时出现不能正常及时清运的现象,一旦堆积时间长,就会影响周边环境和百姓生活。 (三)农民科学合理施肥用药水平低。近年来,大批年轻劳动力进城务工,在农村务农的多为妇女和老人,文化素

质整体较低,对各种农作物的病虫草害发生规律不清楚,不能够安全、科学、合理施肥用药,习惯于传统的简单方法防治,或是在病虫草害暴发时,大剂量、重复的使用农药,造成费工费药、污染严重、有害生物抗药性增强。另外,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息息相关,农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是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面源污染防治仅靠政府投入,没有广泛的农户参与是无法改善农村环境的,但目前农村居民环保意识相对淡薄,缺乏对农业面源污染危害的了解,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产生一定影响。 (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制定专门性法律,有关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的法规散落在《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规中,省级主要是《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可再生能源条例》等法规,且往往是其他法规的附属内容。从内容看多为指导性或原则性的内容,过于宽泛,规定不够详细,难以应用到具体工作中,不能够充分发挥防治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基层建议:一是建议省级层面加大对标准地膜和可降解地膜的推广力度,对相关企业或农户进行补贴,提高企业生产和农户使用的积极性。二是制定扶持优惠政策,引导畜禽养殖场对粪污清理、输送、贮存、处理等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大力推广发酵床养殖、沼气工程建设、有机肥生产、种养结合等粪污无害化处理利用技术。三是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引导农户科学合理施肥用药,降低化

农业面源污染.doc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概念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危害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主要工作 三峡水库淹没区范围 面源污染概念 面源污染是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的。农业面源污染,也叫农业自身污染,它主要指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农膜、畜禽粪便等造成的污染,由于这类农用生产资料长期大剂量或单一使用,污染具有随机性大,分布范围广,危害规模大,监测、管理控制非常困难,其治理难度远远超过点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已引起高度重视,在我国,由于太湖、滇池的水质污染,也开始关注。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发电,随着水位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三峡库区水环境构成威胁。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农用化学品投入量大,利用率低,流失量大。2004年全市化肥施用总量按纯量计算为79.80万t,化肥单位施用量为411.7kg/hm2;农药折纯用量16369.2t,单位施用水平8.44kg/hm2;农膜使用量为23483.7t,平均使用水平为48.76kg/ hm2,平均残留量为25.93kg/hm2。化学投入品利用率低,大量的N、P通过农田径流流入江河,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二、畜禽养殖量大,粪便处理率低,直接排放量大。2004年全市39个区县(市)畜禽养殖总量为32616.1万头(只、羽),产粪总量为15650.7万吨,粪便利用率为75.5%,尿液利用率为66.3%。规模化的养殖场除少部分建有粪污处理设施外,大部分养殖场的粪便采用水冲洗圈舍直接排放或长期堆放,形成农业面源污染。 三、作物秸杆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率低。2004年,全市农作物秸秆产生总量为1677.90万吨,但是被利用的比例却不高,大部分都被直接焚烧或丢弃,是造成农田秸秆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四、水产养殖面积大,投饵量高。2004年重庆市水产养殖总面积221.0万亩,投饵量最多的草鱼高达2000-3000kg/亩,鲢鱼投饵量最少。一些地区受传统的水产养殖习惯影响,利用各种废弃料和畜禽粪便作水产饲料,对水体水质造成严重威胁。 五、生活垃圾处理率低,生活污水无序排放。2004年重庆市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排放总量为6.04万t/d,生活污水排放排放总量为49.92万t/d。农村

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及防控技术

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及防控技术 农业面源污染是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居民的生活当中形成的,没有进行合理处置的污染物对于土壤、空气、水体与农产品造成的污染,其污染的位置、数量还有途径都不能确定,随机性较大,分布的范围较广,防治的难度也较大。当前,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技术研究已经普遍得到了重视,笔者在本文当中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对于环境的影响,并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控制技术进分了分析探讨。 1、分析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当前,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大气、土壤、水体与农村景观等几个方面。 1.1农业面源污染给大气造成的危害。农业面源污染给大气带来的危害体现在土壤当 中氮肥转化而引发温室效应,还有对臭氧层造成的破坏以及酸雨等,禽畜的粪便中有机物厌氧分解形成的NH3,H2S这些有害的气体和携带着病原微生物的粉尘也给大气造成严 重的污染。 1.2农业面源污染给土壤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土壤的有机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和 放射性的污染,还有土壤化与生物学性质的恶化以及土壤生物污染等几方面。 1.3农业面源污染给水体造成的危害。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变化以 及地下水硝酸盐的含量超标。 1.4农业面源污染给农村景象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作物秸秆、禽畜粪便以及人类 的生活垃圾等这些农业固体废弃物以及生活污水给农村生活环境带来的严重污染。 2、探讨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控制技术 笔者结合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特殊性质以及我国实际的情况,提出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要应用源头控制技术和过程阻断技术以及末端治理技术等防治控制技术有效结合的防治策略。 2.1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进行控制 这一项控制主要包括新型肥料的使用,科学的施肥技术、科学的灌溉技术、生态农业技术、水土保持耕作等技术。 其一,新型肥料主要有缓释和控释肥,有机与无机复混肥、生物复合肥料、硝酸钾及其复合肥料等。新型肥料的作用主要是增加被污染土壤的养分量,给植物提供所需要的养分,逐步将土壤的性质改善,使肥料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总结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总结 根据全县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方案,今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的主要任务为:开展80头以上规模猪场排泄物的治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00万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84万亩,较前几年亩均减少化肥10%、农药10%以上;继续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全面推广生态渔业养殖技术,减少超标准的养殖废水外排;全县重点乡镇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13个。现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成情况 (一)开展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 1、切实抓好规模养殖场的排泄物治理。2007年12月以来,我县共有158家规模畜禽养殖场根据“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低成本”的原则,通过实施“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清污分离”等清洁生产工艺,圆满完成了排泄物治理任务,并通过上级部门组织的验收。特别是2009、2010年在没有省级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任务的情况下,继续深化生猪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场治理和开展生猪存栏80头以上规模场排泄物治理。 2、积极转变养殖模式,推广水禽旱养。对直接放养在水源水面的水禽场大力推进搬迁工作,杜绝源头污染,至2009年底,已全面完成搬迁治理的外塘或与外塘相通水面养殖户15户,搬迁水禽2万多羽。 3、坚持适度规模养殖,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按照“畜禽养

殖规模化,规模养殖适度化”的发展思路,对因存栏过大影响环境而又不符合禁养规划的养殖场坚决予以搬迁。投入800万元对4家规模猪场实施了搬迁,其中两家为万头猪场(常年存栏3万余头),有效缓解了对环境的压力。同时,在坚持适度规模养殖的基础上,提倡“三改两分再利用”清洁生产技术,“三改”即改水冲清粪为干式清粪,清出的干粪堆放在储粪屋内、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两分”即固液分离、雨污分流,粪污无害化处理后农田果园再利用。 4、做好禁养区、限养区划定。2010年9月,县政府办公室下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划定??县畜禽养殖区域的通知》(???〔2010〕145号),对我县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进行了界定。 (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综合防治技术 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是全面开展耕地地力调查。至目前取土样4580个点,完成土样分析4080个,为配方施肥提供理论基础;二是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开展“3414”试验和肥效试验,并与省农科院合作,按照作物生长情况开展不同施肥量试验,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统建设。完成12480个基础数据的整理,建成??耕地地力与配方施肥信息数据库系统,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四是加强技术培训。每年开展技术培训10期左右,并发放施肥建议卡和技术资料,提升测土配方施肥

浅谈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浅谈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摘要】农业面源污染相比于点源污染,具有涉及范围广、隐蔽性强、成分复杂、监测和治理难度较大等特点,正逐渐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提出了治理对策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加强组织领导;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加强农村基础环保设施建设等。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治理对策 近年些来,我国坚持走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等点源污染正逐渐得到治理和改善,使得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粮食和食品的需求量持续增加,种植业产出对化肥、农药等的投入品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使用量不断增加,同时我国畜禽业发展迅速,由此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显。所谓农业面源污染(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简称ANPSP),是指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等的活动中,由于化肥、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在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渗漏、农田排水等进入水体、土壤和大气中,引起地表水体氮、磷等营养盐质量浓度上升、溶解氧减少,导致地表水水质的恶化,从而最终形成水环境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相比于点源污染,具有涉及范围广、隐蔽性强、成分复杂、监测和治理难度较大等特点,正逐渐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农业面源污染会直接威胁到人畜饮水安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因此,研究和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探讨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对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创建农村宜居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已超过了工业和生活污染,成为当前我国最大的污染源。农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显示,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据研究分析占河流和湖泊富营养问题的6O%~8O%左右。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农业化学投入品,特别是农药、化肥、农膜等使用量的急剧增加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等。据统计,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农药、化肥使用最多的国家。我国每年化肥的使用量超过4500万t,约占到世界总量的1/3左右,平均每平方公顷的使用量达400kg,远超过国际上公认的安全上限(225kg/hm2),同时肥料利用极低,N为30%~35%,P为10%~20%,K为35%~50%。我国每年各种农药制剂约600多种,使用量超过120万t,但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我国每年产出的秸秆有6.5亿多t,畜禽养殖场排放的粪便及粪水超过l7亿t,农膜年残留量高达35万t,残膜率高达42%,基本没有做到回收利用。这些大量的污染物大多数没有经过有效的利用,直接进入到了农田、湖泊、河流中,其结果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到农田、水域和土地的持续生产能力。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不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就不可能根本解决水质污染问题。农业面源污染涉及到整个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千千万万农民生命安全,其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行政管理、农业技术、农业基础等各个层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水环境保护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水环境保护 发表时间:2018-06-04T17:17:52.9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作者:黄磊 [导读] 摘要:农业面源污染正成为我国地表水体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威胁着水体的生态健康和水环境的安全。 黄山市黄山区新丰乡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黄山 245719 摘要:农业面源污染正成为我国地表水体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威胁着水体的生态健康和水环境的安全。本文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及其主要成因,总结了目前主流的防治技术和策略,重点从农业源污染源到整个过程分析了当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并从加深基础研究、加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区域联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物化方面等方面提出了展望源污染防治技术。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水环境安全 引言 地表水有两种污染源: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点源污染很容易监控,因为它的时间、地点和组成基本已知。随着公众意识和监督的增加,点源污染正在逐步得到控制。非点源污染正成为地表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过量的氮(N),磷(P)等非点源污染物进入地表水体,这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有害藻类的爆发“盛开”,这严重威胁水资源环境安全。根据不同来源,非点源污染可分为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面源污染。随着城市污水收集管道和雨污分流工程的建设,城市面源污染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与城市地区相比,农业面源污染不仅是中国多年来“三江三湖”的主要污染源,而且也成为农村地表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严重威胁到全国人民饮水安全。根据2010年“首次全国污染源调查公报”的结果,农业污染源是造成中国水污染的“重要参与者”,其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排放量占地表水总污染负荷的43.7%,57.2%和67.4%。可以看出,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当前地表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全球每年用于食品生产的1.2亿吨氮中,只有10%直接被人类消费。大部分未使用的氮分散在各种环境中,最终再次进入地表水体,成为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农业是过量营养物质释放到水体中的主要驱动力。 1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1.1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 农业面源污染通常产生于广泛的地区,无法追溯到其具体的来源,造成污染物的时间和浓度。排放时间,频率和组成的不确定性被称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三大不确定性”特征,大大增加了面源污染防治的难度。(1)来源的广度和复杂性。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广泛,包括化肥农药的损失和渗漏,农村地表径流、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以及畜禽和水产养殖废水排放和水土流失。(2)排放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农业面源污染排放过程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无法量化。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排污量也随机发生。另外,由于降水的不确定性,农业面源污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 1.2农业面源污染形成的原因与特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包括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在内的非点源污染源的排放量持续增加,地表水受到严重污染。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形成和生产高度依赖于降雨等气象条件,而且通常是间歇性的而不是持续的降雨。总的来说农田、畜禽、水产养殖、农村径流和分散生活污水等农业资源是造成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此外,在山区,不恰当的土地使用和相应的土壤侵蚀也会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2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 2.1土地利用不当 在山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引起的水土流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因为营养物质能够随着丢失的土壤迁移到下游水体中。传统的坡耕地种植,陡坡耕种,复种等栽培技术效率高,可增加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是最大和最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之一。当它失去土壤表面的有机层时,许多营养物质和其他污染物会进入水体,形成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 2.2畜禽和水产养殖 畜禽和水产养殖中残留的饵料和产生的排泄物也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主要类型。牲畜和家禽粪便的流失已成为一个大污染家庭。三分之二的中国大规模育种仍缺乏防污染设施。年产大约38亿吨畜禽粪便不到50%,其中总量的1/4。进入水体。 2.3农药化肥的流失 20世纪50年代绿色革命爆发后,无机肥料、有机肥料和杀虫剂的投入迅速增加,成为世界和中国都获得高产量和间接增加畜牧生产的主要手段。因此,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的强度和频率也明显增加。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合成氮肥用户。然而,这种以农业化学为基础的集约化农业是农业面源污染和重要温室气体甲烷(CH4)和一氧化二氮(N2O)的主要贡献者。N2O通过大气沉降或雨水进入地表水体,形成表面源污染气体。 3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策略 3.1源头减量 与点源污染控制相似,减少污染源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关键和最有效的策略。由于养分使用效率低,施肥量过大,直接造成农田氮磷直接排放。因此,减少源头的策略包括优化养分和水分管理过程,减少肥料投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实施节水灌溉和径流控制。 3.2过程阻断 过程控制技术包括生态沟渠,缓冲区,生态池塘和人工湿地。一般而言,生态沟渠是农业中最有效的营养保留技术之一。在生态沟渠中,排水沟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可以通过沟渠中生物体的有效截留、吸附、同化和反硝化等多种手段去除,并已在中国太湖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3.3养分再利用 养分再利用将重新将非点源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输入作物生产系统,为作物提供营养,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牲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中的氮和磷营养物质可以通过直接返回,或经过预处理后的培养废水和沼液返回田间。农村生活污水、农田排水和富营养化河水中的氮和磷养分可以通过水田湿地系统进行消耗、净化和再利用。 3.4水生生态系统修复 这里的水生生态系统指的是农业区域的排水道,如沟渠,池塘和溪流,而不是像湖泊和水库那样的最终目的地水域。尽管在运输过程

水质与农业面源污染分析及防治措施

水质与农业面源污染分析及防治措施摘要水质及农业面源污染已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生产发展。通过耳闻目睹的一些污染实例,浅述水质与农业面源污染的途径、 危害及防治措施,意在呼吁有关部门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 地减轻污染。 关键词水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减轻污染 1水质与农业面源污染的途径及危害 1.1水质污染

1.2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相对于工业和城市生活面源污染而言的,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地膜等农业物资的不合理和过量使用,及畜禽粪便、农村生活污水、固体垃圾、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任意排放而造成的水体、土壤、生物和大气的污染。 2防治措施

2.1水污染防治 (1)政府部门要加快建立健全城镇污水和企业污水处理项目实施进度,切实改善环境,解决企业超标排污、城镇生活污水超标排污、农村生产、生活污染等问题;建立健全水污染事件责任追究制度,对严重超标排污的企业或生产线坚决关闭。 (2)科研部门要加强科研,提升科技保障能力,强化环保配套服务,开展水域富营养化防治技术等一批科研攻关项目,走生物—生态治污发展道路。 (3)水文部门要做好水质动态监测,对重要水域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把有关信息传报给当地政府及环保部门。环保部门要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法规体系,强化水域的综合治理,从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出发,以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加大对重要水域的治污和水环境保护工作力度。 (4)地方政府要建立有效保护水环境的长效管理机制,出台和制定奖惩政策,广泛宣传环保知识,使环保观念融化到每个公民的

血液中,提高人们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地把环保作为一种习惯、责任和义务。 (5)农业部门要大力推广多施用农家肥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和剧毒农药的施用量,遏制地下水污染加剧的势头。 2.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1)农村固体废弃物治理。农村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指农村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垃圾。参照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理方式,对农户的固体垃圾实行以自然村庄为单位,集中收集处理。设立自然村垃圾卫生保洁员,负责农户垃圾的集中、分检,把垃圾分成能回收利用的、可堆沤还田的、有毒有害不可利用的等三类分别处理,最大限度地削减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是农户生活洗漱用水。治理方法以能过污水收集管网进入污水处理池,可集中亦可分

浅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27573062.html, 浅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 作者:梁勇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18年第04期 近年来,农用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由于施肥技术落后,化肥平均利用率为30%~40%,大量流失进入水体,造成水环境污染。由于氨的挥发和反硝化脱氮对大气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还导致营养失调。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所谓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积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因此,我們必须提出有效措施,抑制一切导致面源污染的因素,加重环境污染的源头。面源污染具有分布面广、排放量多、随机性强的特点,治理难度较大。若不对面源污染进行有效的控制,将会对整个农业、特别是对南水北调流域水环境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和威胁。同时,控制面源污染是一项长期性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削减面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加强思想教育,扩大宣传力度 采用多种方式宣传农药管理使用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科学用药新技术,借助科技下乡,向农民群众讲解农药科学的施用技术,发放农业科技资料。通过宣传培训,让农户对农药污染危害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扩大了宣传力度。 二、加大市场检查,严控污染源头 为了加强市场控制,严控违法农药和农资,控制农业投入品的源头污染,要大力开展高毒及假劣农药整治工作,由执法大队牵头,植保站协同,对辖区内农药经营商、种植专业户经营使用农药情况进行检查,严格查处违禁农药,逐步理顺规范农药经营市场,规范台账记录制度。从投入品源头上控制农药的面源污染。推广科学配方施肥、精确施肥和平衡施肥技术。通过土壤养分的测定,在确定合理的化肥施用量的基础上,结合施肥技术和土壤养分、植物营养供求诊断技术,增加作物专用肥、复合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微肥的施用量,实行配方施肥或平衡施肥,不断优化用肥结构。 三、大力推广新技术,控制作物病虫害 减少中高毒化学农药的使用是控制农药面源污染的有效举措。开展专业化学防治,按照有组织的统一防治,通过病虫监测科学确定防治对象和防治时间,通过统一配药、统一时间施药,大面积推广使用杀虫灯、性诱剂等以及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避免高毒农药的施用,既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又减少了农药的施用次数和施用量。 四、实现结构转变,发展高效农业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处理方法 1农田尾水 1.1农田退水的现状 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人们对粮食的刚性需求与日俱增。通过多施化肥来提高产量和收益已成为绝大多数农民的定式思维和习惯。为了提高粮食单产,化肥、农药施用量逐年增加,但利用率却较低,未被利用的化肥和农药随地表径流、农田排水等流入地表水环境引起面源污染问题。较之工业源污染实施清洁生产得到有效治理,过量施肥导致的农田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最大的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不仅影响水体质量,而且也阻碍农业持续、健康地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面源污染与点源污染是相对的。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溶解性或非溶解性的污染物,如泥沙、化肥、农药等,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地表径流、农田排水等方式流入受纳水体而造成的面源污染。氮、磷是农业面源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子。据美国环保局调查,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美国40%的河流和湖泊水质不合格的主要污染源。在瑞典,农业源占流域中氮的来源的60%~87%。在荷兰,农业面源污染的总氮、总磷分别占流域污染总量的60%和40%~50%。相比之下,我国作为化肥的生产和应用大国,氮肥的使用居世界之首,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亦不容乐观。据估计,在我国水体污染中,来自农业源的氮占到了水体污染的81%,磷占到93%。而农田生产中,又以水稻生产中不合理田间肥水管理方式导致的营养流失较大,其中氮肥的损失达30%~70%。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26.18%,种植区域广泛;而大面

积的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岭黄河以南,占到70.19%。因此,由稻田直渗、侧渗、地表径流(含人工排水)等方式所带来的水体污染不可忽视。有研究表明,南方太湖流域稻季氮素环境排放总量与施氮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约占总施氮量的30%,其中径流和渗漏分别占到排放总量的25%和18%。而引黄灌区作为我国西北陆大型人工灌区,有大小排水沟200 多条,水稻生产上的大水大肥方式导致氮肥随农田沟渠退水流失进入黄河达到20%~65%;灌溉期排水沟水质总体为重度污染,劣吁类水质占70.0%。 1.2农田尾水的特点 农村面源污染具有排放年变化量较大、路径随机、排放区域广泛等特征,同时,其产流、汇流具有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对区域河道、水塘等水体的水环境质量影响较为严重,以太湖流域的直湖港为例,2007年全年水体中的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分别平均高达8.98 mg·L-1和0.35 mg·L-1,其主要支流的龙延河近直湖港段,2009 年下半年至2010 年上半年分别平均达7.57 mg·L-1和0.28 mg·L-1。据统计,农村面源污染是造成直湖港流域水质恶化的主要因素,其中的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占到总排放量的56.8%和65.6%。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原因,造成水系堵塞、淤积,更加剧了水体水质的恶化。 农田退水中氮和磷元素含量较高,是导致接受其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

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1、农业面源污染成因 农业面源污染是一种潜在的产业公害,其危害日益凸显,但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我国,尽管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公众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农业面源污染危害的程度和广度都大大超过欧美国家,但由于种种原因,公众关于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影响的信息知之甚少,农业面源污染还没有引起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还没有正式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缺乏系统、准确、清晰的认识,政府规制诉求不够。因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各级政府经济发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是农村居民生活废物,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农药、化肥、残留在农田中的农用薄膜和处置不当的农业畜禽粪便、恶臭气体以及不科学的水产养殖等产生的水体污染物。它产生的危害链可以说是很长很广,会导致土壤污染严重,耕地质量下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安全降低;使农产品质量下降,食物链和经济链受到影响;村落卫生环境差,危害人体健康;使污染事故发生频率增加,损失增大。就我国现在的农村而言,主要的农业面源污染有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生产生活中的不良产物;二是畜禽养殖过程中粪便的处置不当。 2、我国农村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存在问题及特点分析 (1)农民施用肥料不科学现象存在。虽然测土配方施肥已经在我国农村进行了试验推广,但还没完全为广大农户所接受,普及使用率不高。 (2)合理施用农药有待提高。农药的施用不当是导致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控制农药的施用,但还是有一部分人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滥用禁止施用的农药或者假冒伪劣药品以及农民施药不当导致作物和环境的污染。 (3)秸秆利用率较低。目前我国农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很低,绝大部分的农作物秸秆都被野外焚烧,同时还有部分农作物秸秆乱置乱堆,造成面源污染。 (4)合理使用农膜有待提高。随着农膜和塑料农具的使用量逐年加大,残膜或废弃农具随意丢弃带来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5)部分农民面源污染防治意识欠缺。虽然有关部门制定了一些农产品安全生产标准,但由于部分农民面源污染防治意识欠缺,科学施肥、施用农药等还有待提高。没有形成有效的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环保意识。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实施实施方案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环县农业面源污染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各乡镇人民政府,局属各单位: 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优化城乡环境面貌,根据县委、县政府印发的《环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以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出发点,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开展资源循环利用、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四大任务,推动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环县。 二、整治任务 从5月份开始,11月底结束,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行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加强农用地膜和尾菜的回收处理,实现废旧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污染;强化农产品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四大整治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城乡环境卫生洁净优美、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三、整治措施 (一)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促进新型能源利用。

1、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把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与发展特色优势农业结合起来,结合荞麦、豆类、向日葵等特色作物,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处,创建面积20万亩,建成绿色农产品基地8个,种植面积25.6万亩,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登记,做好到期产地、产品的复查换证、续展、年检及转换工作,组织申报“三品”认证6个。 责任单位:农技中心、执法大队、各乡镇 2、深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对历年建成的“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池进行全面排查维修,指导农户积极开展“三沼”综合利用工作,变废为宝,减少畜禽粪便造成的污染。在设施瓜菜种植区域和畜禽养殖区,因地制宜发展“四位一体”(沼气池、厕所、棚圈、日光温室)户用沼气建设,逐步形成“畜—沼—菜”、“畜—沼—农”的良性循环模式。 责任单位:能源办、各乡镇 (二)注重农业废弃物回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1、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充分发挥庆阳瑞利、环县兴环、环县保利等10户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配合供销社积极组织全县64个回收网点,在农作物收获之后,及时进村入户,上门优惠收购。在春秋两季开展废旧农膜集中清理捡拾活动,对县内交通主干道及通村公路沿线、城乡结合部、田间地头堆放的废旧农膜进行集中清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