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七年级(历史)

《都江堰》七年级(历史)
《都江堰》七年级(历史)

附件3:学习任务单

【任务在哪里】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学习主题第18课《卓越的工程》之都江堰

【你需要做什么】

通过观看视频,回答以下问题:

1、明确都江堰修建时间、主持者、地理位置、工程特点、工程效益

2、了解都江堰的工程工作原理

【你可以怎么做】

你可以先查找相关资料并观察教材P107页《都江堰工程示意图》自己尝试理解都江堰的工作原理

【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课前:观看视频并识记上述知识要点

课堂:课堂练习检测、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个别辅导

【你的疑问】

观看了视频,你有什么疑问吗?

请记录下来,课堂上小组交流研讨哦

《都江堰》教学设计

《都江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2.理解文本通过写都江堰来些李冰、写文化精义的启示和反思。 3.品味富有意蕴的语句。 教学重点: 品味富有意蕴的语句。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与探究结合读写结合 教学步骤: 一.导入:同学们喜欢去哪里旅游啊? (各抒己见,活跃气氛。)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祖国的几处风景名胜吧。(展示一组图片) 这些地方有什么东西吸引你们呢? (各抒己见) 吸引我们的不仅仅是当地的迷人风景,还有当地的美丽传说与相关的故事,以及它们所寄托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而建筑无疑是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故宫是皇权政治的象征,那么周庄则代表着平民生命的形态;如果说天一阁能读出文化保存和流传的悲壮,道士塔能读出文明被销毁的悲哀,那么都江堰呢?一项跨越千年的水利工程,它的文化精义是什么呢?今天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余秋雨,走进四川灌县,去感受都江堰的精神意蕴。 二.研习课文 (一)检测预习(迅速浏览全文) (设计四个小问题,让学生选择图片,每张图片对应一个问题) ①标音题:颓壁残垣(yuán)惊悸(jì)庇护(bì)修缮(shàn) 圭臬(guī nia)韬略(tāo)怦然心动(pēng)诘问(ji?) ②问答题:都江堰是由谁在什么时期修建的?位于哪个省?

战国时代秦国的李冰父子修建的,位于四川省。 ③给每个部分写一个标题 第一部分:最激动人心的工程(都江堰的价值) 第二部分:最驯顺壮丽的景观(都江堰的魅力) 第三部分:最贴近苍生的偶像(魅力的缔造者) ④主观题:读完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二)具体研习 探究第一部分: 1、“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是余秋雨对都江堰的总体评价,作者一开篇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甚至把都江堰和长城进行比较。 作为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长城,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长城无疑是伟大的,但是作者为什么会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和长城比较,都江堰的“最激动人心”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大家从文本当中找出现成的句子,并加以概括。 教师总结: 全方位的对比,显示了都江堰的独立品格,也凸显了都江堰深广的人文内涵。

成都市的所有中学

成都市的所有中学 成都所有中学的排名: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石室中学成都七中树德中学四川师大附中成都二十中双流中学温江中学棠湖中学彭州中学新都一中大弯中学 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成都十二中)成都六中成都八中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成都铁中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盐道街中学列五中学晋原中学西北中学华西中学成都十八中玉林中学川化中学成飞中学中和中学金堂中学邛崃一中彭州一中新津中学航天中学中铁二局一中龙泉中学崇庆中学郫县一中郫县二中都江堰中学 市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成都大学附属中学成都市实验中学成都三中成都十一中成都十四中成都十六中成都十七中成都十九中成都二十四中成都二十八中(协进中学)成都三十七中成都四十九中成都五十中高新区一中华阳中学金牛中学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双流艺体中学淮口中学郫县三中温江二中新都二中高埂中学蒙阳中学籍田中学安仁中学蜀城中学新都四中都江堰一中都江堰四中 。 高新区 1、成都外国语学校成都市高新西区 2、成都七中高新校区剑南大道西侧 3、成都七中初中部高新区天环街199号 4、高新实验中学高新区紫荆西路27号 5、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天骄路333号 6、成都市玉林中学玉林东路11号 7、成都市玉林中学石羊校区高新区剑南大道88号 8、成都美视国际学校成都天府大道中段 9、成都高新大源学校高新区大源村 10、成都高新顺江学校高新区(西区)顺源北巷38号 11、成都高新和平学校高新区天和路10号 12、高新区新源学校成都高新区新园大道567号 13、成都市第五十二中学郫县团结镇靖源上街139号 14、成都高新滨河学校成都高新西区独柏环街111号 15 石室天府中学高新区剑南大道西段 成华区

余秋雨都江堰赏析

余秋雨《都江堰》赏析 作为一位富有使命感的学者,余秋雨在文化景观与历史遗迹中穿行,在探寻中观照,在观照中体悟,在体悟中传达,用现代意识烛照历史遗迹,反思传统文化,构建人文精神。学院化的经历和身份,使得他的文章带有浓厚的书卷气和深邃的文化底蕴。读他的文章,会让人感到字里行间流淌着文化的清流,绽放着智慧的琼花。 建筑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说天一阁能读出文化保存和流传的艰难,道士塔能读出文明被劫掠的悲哀,那么作为一项跨越千年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文化精义是什么呢? 《都江堰》和余秋雨的其它文章一样,传达了他对于中国文化的独特观念。在作者那里,都江堰不是一种单纯的建筑,而是一个中国文化因子的载体。从“都江堰——李冰——中国文化”的逻辑演进中,作者难于掩饰自己内心中的兴奋、感慨、悲凉和欣慰的复杂情绪。在作者那里,长城和都江堰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两端。长城是一种蛮横的政治哲学的象征,不过是统治者壮胆和摆排场的道具;而都江堰是一种灵动的文明,是实实在在为民造福的丰碑,因此都江堰才这样激动人心,才这样让作者击节赞赏,余秋雨那种兴奋的心情早已溢出文外。作家从都江堰想到李冰,想到李冰所象征的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想到李冰的治水哲学体现出的文化观念,想到李冰的澄明的智慧境界。李冰的治水哲学固然泽被后人的水利事业,然而让人悲哀的是,这种哲学却被统治者扭曲利用而成为治人的阳谋抑或阴谋。悲凉中又有着

若干亮色。作者又从人们对李冰的纪念膜拜中产生了一种乐观: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李冰父子已经成为民众心中的神,李冰的哲学已经成为普通百姓普遍的价值标准。文章的最后一节,传达了作者所认同的一种文化理念,这就是“厚生爱民”。在作者饱满沉实的文字中,让人们再次感受到都江堰所承载的文化重量。 正是余秋雨的复杂情绪和灵动文字,使得整篇文章起伏跌宕,颇具生命力和丰富性。从艺术角度看,至少有以下几点比较惹人注目: 一、两相对照的太极笔法。余秋雨从文章一开始就将都江堰和长城并置,宛如太极图中的两极:一阳刚,一阴柔。两者相互映照构成了一种对比,孕育了作者的价值判断。文章一落笔就有千钧之力,一反人们的思维定势。在常人的眼里,长城是人民智慧的结晶,雄壮的气势哪里是都江堰所能与之相比的?然而作者却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因为在作者的眼里,长城和都江堰在这里是中国文化系统内部两种文化的象征。长城所代表的是统治者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一种雄壮、蛮横、残忍的文化,是一种僵硬、壮胆和排场的文化;都江堰所代表的是一种苍生的文化,即中国文化传统中“天地之大德曰生”的文化,是一种浚理、消灾、滋润、濡养的文化,是一种实在而又具体的惠泽苍生的文化。在春风化雨般的情感渗透和文化思考中,后一种文化在价值上超越了前一种文化而获得了更为普泛的意义,获得了更为突出的强调和推崇。

《都江堰》教案(鲁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都江堰》教案(鲁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 计 教学目标: 1.探究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巨大价值,提高学生对李冰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的认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2.理解文章的深刻立意,掌握写景带有浓厚的思辨色彩的手法。 3.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提炼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搜集材料,培养学生探究式阅读的能力。 2.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理解文章深刻的立意,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达到创造。 教学方法: 1.通过初读课文掌握字词,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整体结构。 2.采用启发、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一幅组合图片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提到旅游,我们头脑中立刻闪现出那令人心旷神怡的名山大川。有人欣赏那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欣赏那富丽堂皇的布达拉宫、欣赏那惊天动地的飞瀑、欣赏那变幻莫测的云海。然而在旅游天地中,许多人对都江堰却知之甚少,那么都江堰的魅力何在?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究都江堰的魅力。 二、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1.学生简介都江堰和李冰。 (1)提示:都江堰自动清淤系统巧夺天工;都江堰水量调配精确犹胜电脑。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搜集的信息。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与肯定,同时注意引导、挖掘信息的深度和高度,明确都江堰的价值所在,提高探究式学习的质量。 (2)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①为何历时两千多年而未淤塞? ②飞沙堰如何能将数吨巨石由内江抛移到外江?

③为何古堰体系能自动调配水量,完成四六分流? ④为何受水冲击最大的离堆和宝瓶口恰是结构坚实的砾岩,而方圆数百里的龙门山脉除此之外均为易被冲蚀的页岩?从这里想像李冰是如何发现的以及付出的辛苦。 2.以导游方式介绍都江堰。(结合多媒体课件,面对都江堰的立体图进行)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充分拓展思维空间,让学生改变角色,以导游的身份介绍都江堰,再与课文内容对比,从而理解课文的深刻立意。 3.作为中国文化史学者余秋雨眼中的都江堰是怎样的呢?先了解作者。 三、简介余秋雨 余秋雨(1946—),当代文艺理论家,散文作家。浙江余姚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后历任该校讲师、教授,曾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职务。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陆续出版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等,曾分别获得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率先在国内以专著对世界上14个国家戏剧理论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平行比较研究,又率先系统地以观众心理学研究了戏剧的审美生命,以文化人类学研究了中国戏剧文化。主编有《外国现代艺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八一聚源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八一聚源高中高一(下) 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计算:sin43°cos13°﹣sin13°cos43°的值等于() A.B.C.D. 2.已知=(﹣1,3),=(x,1),且,则x等于() A.﹣3 B. C.D.3 3.函数f(x)=2sinxcosx是() A.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奇函数B.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偶函数 C.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D.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 4.已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则该数列的前4项依次为() A.1,0,1,0 B.0,l,0,l C.D.2,0,2,0 5.如图,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一测量者在A的同侧,在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为50m,∠ACB=45°,∠CAB=105°后,就可以计算出A、B两点的距离为() A.m B.m C.m D.m 6.在△ABC中,若acosA﹣bcosB=0,则三角形的形状是()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7.已知函数f(x)=sinx﹣cosx,x∈R,若f(x)≥1,则x的取值范围为() A.{x|kπ+≤x≤kπ+π,k∈Z}B.{x|2kπ+≤x≤2kπ+π,k∈Z} C.{x|kπ+≤x≤kπ+,k∈Z}D.{x|2kπ+≤x≤2kπ+,k∈Z} 8.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若∠C=120°,c=a,则()A.a>b B.a<b C.a=b D.a与b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9.在△ABC中,A=60°,b=1,其面积为,则等于()

都江堰的意义

都江堰历史意义 1、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2260年而不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有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都江堰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2、都江堰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 李冰主持创建的都江堰,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

《都江堰》余秋雨 答案及赏析

都江堰 整体感知 本文是余秋雨文化散文中最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 全文共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将都江堰与长城进行对比,第二部分描绘都江堰的壮观图景,第三部分表现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形象。 三个部分有机融合,表现了作者对都江堰的深情赞美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民族文化的独特思考,读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首先,文章表现了作者对人文景观的独特思考。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文章以这样出人意料的新锐观点拉开了序幕,也奠定了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我以为”三字透露出本文强烈的主观意识和个性风格。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作者却慧眼独具地认为,都江堰才是中国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其实,作为同样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都江堰和长城各有其独到的美感和风采,各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似乎很难进行价值优劣判断。而作者却发前人之未发,以独特的视野对两者进行了令人信服的睿智比较。 文章认为: 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都江堰占据了邈远时间; 长城的社会功用已经废弃,都江堰为老百姓输送清流的功能绵延至今; 长城追求夸饰和炫耀,都江堰毫无所求只知奉献; 长城讲排场,都江堰求低调等等。 通过对两者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的对比,作者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都江堰的褒扬之情和对长城的贬抑之意。 同时,文章推物及人,由对都江堰的关注自然推进到对工程建造者李冰形象的描写。 作者通过对李冰“以使命为学校”、以实际为基点、质朴务实、无私奉献、“大智”“大巧”的形象和性格的描写,高度评价其“既具体又质朴”的政治实践是中国别具一格的“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并通过对“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的复杂命运的揭示,表现了作者对立足实际的真学问、真人格的赞美,也表现了作者对李冰的“伟大精魂”的褒扬和崇敬之情。 更进一步说,堰由人造,人与堰在精神本质上是息息相通的。 作者对都江堰的褒扬和对李冰精神的赞美在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都表现了作者对淳朴务实、含蓄内敛的美学境界和精神追求的肯定。 其次,文章寄托了作者的现实关怀。 本文虽为山水游记,但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游山玩水”的自然层面,而是把对山水的感悟延伸到对民族文化精神的挖掘与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 如作者由一位市长与众不同的名片而联想到历史人物李冰,用“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的精彩对联而向现代官员们提出了“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的严肃命题,这都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使命意识。 另外,文章提出了不少精彩的新颖观点。 山海关、八达岭是中外旅游者登临长城的首选,作者对此却不以为然,认为“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倒是在甘肃、内蒙等地的“颓壁残垣”感觉更深厚、味道更浓郁。

余秋雨《都江堰》

余秋雨《都江堰》教案 整体感知 本文是余秋雨文化散文中最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全文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将都江堰与长城进行对比,第二部分描绘都江堰的壮观图景,第三部分表现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形象。三个部分有机融合,表现了作者对都江堰的深情赞美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民族文化的独特思考,读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首先,文章表现了作者对人文景观的独特思考。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文章以这样出人意料的新锐观点拉开了序幕,也奠定了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我以为”三字透露出本文强烈的主观意识和个性风格。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作者却慧眼独具地认为,都江堰才是中国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其实,作为同样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都江堰和长城各有其独到的美感和风采,各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似乎很难进行价值优劣判断。而作者却发前人之未发,以独特的视野对两者进行了令人信服的睿智比较。文章认为: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都江堰占据了邈远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已经废弃,都江堰为老百姓输送清流的功能绵延至今;长城追求夸饰和炫耀,都江堰毫无所求只知奉献;长城讲排场,都江堰求低调等等。通过对两者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的对比,作者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都江堰的褒扬之情和对长城的贬抑之意。 同时,文章推物及人,由对都江堰的关注自然推进到对工程建造者李冰形象的描写。作者通过对李冰“以使命为学校”、以实际为基点、质朴务实、无私奉献、“大智”“大巧”的形象和性格的描写,高度评价其“既具体又质朴”的政

治实践是中国别具一格的“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并通过对“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的复杂命运的揭示,表现了作者对立足实际的真学问、真人格的赞美,也表现了作者对李冰的“伟大精魂”的褒扬和崇敬之情。更进一步说,堰由人造,人与堰在精神本质上是息息相通的。作者对都江堰的褒扬和对李冰精神的赞美在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都表现了作者对纯朴务实、含蓄内敛的美学境界和精神追求的肯定。 其次,文章寄托了作者的现实关怀。 本文虽为山水游记,但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游山玩水”的自然层面,而是把对山水的感悟延伸到对民族文化精神的挖掘与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如作者由一位市长与众不同的名片而联想到历史人物李冰,由“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的精彩对联而向现代官员们提出了“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的严肃命题,这都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使命意识。 另外,文章提出了不少精彩的新颖观点。山海关、八达岭是中外旅游者登临长城的首选,作者对此却不以为然,认为“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倒是在甘肃、内蒙等地的“颓壁残垣”感觉更深厚、味道更浓郁。另外,作者还通过对长城和都江堰的比较,提出了“有什么样的起点就会有什么样的延续”等颇具哲理性的观点,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问题探究

产品授权书范本

制造商家授权书 中金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宁波浪力仪器有限公司(制造商家名称)是在中国(国名)依法登记注册的,其厂址现在成都市青白江区滨河路53号。 四川省永生教学仪器有限公司(被授权公司名称)是在中国(国名)依法登记注册的,其主要营业地点现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工业集中发展区成都市节能环保产业园区。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 宁波浪力仪器有限公司(制造商家名称)授权四川省永生教学仪器有限公司(被授权公司名称)为我方制造的宁波浪力品牌产品的合法销售商(授权销售的产品清单附后),参加招标编号:5101812017000785,项目名称:“都江堰市教育局都江堰中学理化生教学仪器政府采购项目”的投标,全权处理与该产品投标的有关事宜,并对我方具有约束力。 作为制造商,我方承诺,为本次招标提供的货物为原厂制造、合法渠道供应的全新产品。我方保证以投标合作者来约束自己,并对该投标共同承担和分别承担招标文件中所规定的义务。 授权单位名称:宁波浪力仪器有限公司(盖章) 授权单位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 被授权单位名称:四川省永生教学仪器有限公司(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 日期:2017.12.28 授权产品清单:

售后服务承诺书 我们严格执行《售后服务承诺书》,我们深信优质、系统、全面、快捷的服务是事业发展的基础。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进取,我们形成了"以客户为核心、以质量为企业的第一生命"的服务理念。并以严格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创建国内一流的服务企业为目标,制定了"规范管理制度,严格过程控制,保证产品质量,达到顾客满意" 的质量方针,坚持"用户第一"的原则,构建良好的销售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前、售中及售后服务! 对于项目:招标编号:“5101812017000785”,项目名称:“都江堰市教育局都江堰中学理化生教学仪器政府采购项目”,我公司作出以下承诺: 一、售前服务承诺 1、提供专业咨询。在2小时之内答复您提出的专业技术问题。 2、提供详细资料。在4小时之内将您所需要的技术资料邮出,并争取您能在两日内收到。 3、提供合理报价。在2小时之内为您提供合理报价。 4、提供考察接待。随时接待您的考察,并尽力为您的考察工作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5、 二、售中服务承诺 1、采用全国统一的《工业品买卖合同》与您签订合同和技术协议。 2、自觉遵守合同法的规定,确保合同及技术协议顺利履行。 3、竭力按时按量为您提供优质产品,并采用最优运输方式,确保您收到货物完好无缺。 4、积极与使用人员沟通,尊重用户安排,为用户提供周到的技术支持。 5、按合同的规定为您提供送检、安装、调试及培训等服务。 6、无论合同大小,所有客户在价格及服务方面都是公平的。 三、售后限时服务承诺 1. 我们将按照客户的要求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和技术资料。 2. 产品有质量问题,一年免费保修,终生维护,有合同约定的按合同约定。 3、我们保证在15分钟内进行电话指导,由您自行排除设备的简单故障。 4、对于10公斤以下的仪器,在两日内排除故障或提供新的设备供您暂时使用,直到损坏设备修好为止。 5、对于10公斤以上的仪器,在三日内排除故障或提供新的设备供您暂时使用,直到损坏设备修好为止。 6、我们对所销售的设备提供(非人为因素)质量保证3年,(非人为因素)维修保证3年。 制造商单位名称(章):宁波浪力仪器有限公 司 法人代表(或法人授权代表)(签名): 承诺日期:2017/12/28

《都江堰》余秋雨答案解析及赏析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都江堰 整体感知 本文是余秋雨文化散文中最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 全文共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将都江堰与长城进行对比,第二部分描绘都江堰的壮观图景,第三部分表现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形象。 三个部分有机融合,表现了作者对都江堰的深情赞美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民族文化的独特思考,读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首先,文章表现了作者对人文景观的独特思考。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文章以这样出人意料的新锐观点拉开了序幕,也奠定了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我以为”三字透露出本文强烈的主观意识和个性风格。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作者却慧眼独具地认为,都江堰才是中国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其实,作为同样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都江堰和长城各有其独到的美感和风采,各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似乎很难进行价值优劣判断。而作者却发前人之未发,以独特的视野对两者进行了令人信服的睿智比较。 文章认为: 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都江堰占据了邈远时间; 长城的社会功用已经废弃,都江堰为老百姓输送清流的功能绵延至今; 长城追求夸饰和炫耀,都江堰毫无所求只知奉献; 长城讲排场,都江堰求低调等等。 通过对两者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的对比,作者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都江堰的褒扬之情和对长城的贬抑之意。 同时,文章推物及人,由对都江堰的关注自然推进到对工程建造者李冰形象的描写。

作者通过对李冰“以使命为学校”、以实际为基点、质朴务实、无私奉献、“大智”“大巧”的形象和性格的描写,高度评价其“既具体又质朴”的政治实践是中国别具一格的“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并通过对“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的复杂命运的揭示,表现了作者对立足实际的真学问、真人格的赞美,也表现了作者对李冰的“伟大精魂”的褒扬和崇敬之情。 更进一步说,堰由人造,人与堰在精神本质上是息息相通的。 作者对都江堰的褒扬和对李冰精神的赞美在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都表现了作者对淳朴务实、含蓄内敛的美学境界和精神追求的肯定。 其次,文章寄托了作者的现实关怀。 本文虽为山水游记,但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游山玩水”的自然层面,而是把对山水的感悟延伸到对民族文化精神的挖掘与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 如作者由一位市长与众不同的名片而联想到历史人物李冰,用“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的精彩对联而向现代官员们提出了“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的严肃命题,这都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使命意识。

都江堰

都江堰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对都江堰水流的生动描述 2.理解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写法 3.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新修水利,为民造福的功业的高度评价,要使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古代科学家、实践家李冰的人格魅力,从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创造中汲取思想精华,学习他们的奋斗和实干精神。4.体会散文融情寓理,思辨色彩鲜明,语言酣畅、灵动,给人以审美的多维享受。 【教学重点】 1.文中对都江堰水流的生动描述 2.多种修辞手法的用法 【教学难点】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写法 【教学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到精读与略读的结合,归纳要点。 2.带着课后练习去阅读,在阅读中加深思考和领悟。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 2.分析第一部对比手法的运用 3.分析第二部分对水流的生动描写 一、导入 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散文戏剧诗歌) 本文是游记(属记叙文) 二、作者: 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艺术理论家,散文家,12岁离家到上海求学,入上海晋元中学,学业成绩优秀(该校90周年校庆时,他与丁关根、翁史烈等一起列入该校英才榜)。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因成绩优秀留校执教。 他治学严谨,著述宏富,早年写有《戏剧理论史稿》65万字,后又撰写《中国文化史述》和《艺术创造工程》,从戏剧理论研究转入人类文学的研究。80年代中期,他开始了散文的写作,出版《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文化苦旅》表现了余秋雨散文独特的文化特质。评论家说他用“理性和感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 三、读一读,写一写 颓壁残垣惊悸邈远庇护濡养炫耀规矩精神焕发驯顺众目睽睽遴选浚理长锸官场衮衮挟着 钹磬傩戏韬略怦然心动澄 四、分析课文 (一)师范读第一部分 粗略提问 1.作者在这一部分提到了哪两项工程?

都江堰公开课教学设计

都江堰公开课教学设计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都江堰》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深刻领悟作者对都江堰的高度评价,理解将都江堰与长城对比的妙处。 2、品味文章对都江堰水流的生动描述,发挥想象,力图身临其境。 3.深入文本,感受李冰独特的人格魅力,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新修水利,为民造福的功业的高度评价。 4、把握文章脉络,品味富有意蕴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感受李冰独特的人格魅力,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新修水利,为民造福的功业的高度评价。 三、教学难点:揣摩语言、体味作者写作意图。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四川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城里,有这样一座其貌不扬(不起眼了不起)的水利工程,它修建于2000多年前,没有雄伟的大坝,也没有秀美的景观。在拥有数千年文明积淀的中华大地上,它着实显得其貌不扬(算不得翘楚)。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余秋雨先生笔下的《都江堰》。余秋雨这个背负行囊的思考者,走近都江堰时,有怎样的所见所感所悟呢下面我们跟随着作者的笔触,一起踏上探寻之旅。 二、探究第一部分:都江堰的价值。 问题1:通过预习文章,作者对都江堰的评价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屏幕)为什么说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余秋雨先生在开篇就语惊四座,他说“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统摄全文,亦总领了第一部分) 注意:不是……而是……,加了一个“最”字(句式,请大家把“不是……而是”“最”划下来。) 运用的手法:对比。 长城是历来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要说“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我们都会点头称是,现在余秋雨把都江堰的地位抬高到长城之上,恐怕会有许多人不敢苟同。将“长城”搬出来作为都江堰的配角之举确实足够强悍,可是为什么余秋雨先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如此断言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齐声朗读第一小节第三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学生独立思考,5分钟后请学生回答。 思考,填表:第一部分运用对比,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对比从而表现都江堰比长城激动人心(角度:规模、社会功用、历史、品格……) 长城都江堰 修建时间秦始皇时比长城早数十年 规模宏大表面不如长城宏大 占据的是辽阔的空间邈远的时间 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至今在输送清流 延伸距离突兀在外细细浸润、节节延伸 文明状况僵硬的雕塑灵动的生活 心态摆出老资格等待人们修缮卑处一隅,绝不炫耀,毫无所求,只知贡献问题2:在这一部分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作者从修建时间、社会功用、延伸距离、文明特征等多方面将长城与都江堰两大工程作比较,哪个方面是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为什么——“都江堰的本质特征:它像一位朴实的乡间母亲一样滋润和濡养着中华民族;不炫耀,无所求,默默奉献。 所以:社会功用是最根本最重要的。(都江堰在文化底蕴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神价值上与长城相比本就不占优势,但它是以实用功能见长的灌溉工程。 原因:1、延伸距离、文明特征等方面大内容依附于社会功用, 都江堰的社会功用是为民造福,是无私奉献,因此,作者把都江堰比作了什么 ——母亲,而且是乡间的。为什么( 因为它几千年来卑处一隅、绝不炫耀、毫无所求、只知贡献,像最具有奉献精神、最无私的母亲。作者给予了都江堰的最高的评价。”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它“稳稳当当造福千年”,虽然是千年以前的工程,但是千年以后仍然濡养着人民,所以说是最伟大的工程。) 注意:从各种角度反映都江堰和长城的区别,让人们认识到都江堰的伟大。并没有否定长城的伟大,尽管我知道长城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暴政的产物,伴随长城的还有孟姜女哭哭啼啼的故事,长城建成以后,曾经抵御外敌,功不可没。 这一系列鲜明的对比,比得细腻比得敞亮,让我们心服口服,古老而卑处一隅的都江堰开始令我们刮目相看。

四川中学排名四川最好的大学排名

四川中学排名-四川最好的大学排名 中国最穷十大城市排名巴中登四川榜中国最穷十大城市排名巴中登四川榜 在2016年中国城市财力50强榜单中,除了4个直辖市之外,江苏省有9个城市,山东省有6个城市,浙江省有5个城市,广东省有4个城市,福建省有3个城市。 从2016年开始,本站将陆续推出“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本期我们首先关注地方政府的财力。此处所指地方财力,是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而所谓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是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

生、维持政府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公共安全等方面。 本报根据公开数据制作“2016年中国城市财力50强”排行榜,并邀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基础理论研究室副主任韩凤芹、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研究员张文春予以指导. 中国最穷十大城市排名: 最穷的省份:宁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广西省、黑龙江省、吉林省. 最穷的省会: 第1:青海西宁、第2:西藏拉萨、第3:云南昆明、第4:宁夏银川、第5:甘肃兰州、第6:安徽合肥、第7:江西南昌、第8:吉林长春、第9:陕西西安、第10:福建福州。 中国各省区根据综合人均收入水平和人均GDP评出最贫穷的三城市:河北省:张家口市、邢台市、承德市

辽宁省:朝阳市、铁岭市、阜新市 吉林省:四平市、白城市、辽源市 黑龙江省:绥化市、七台河市、双鸭山市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通辽市 山西省:吕梁市、忻州市、临汾市 河南省:驻马店市、信阳市、三门峡市 山东省:菏泽市、临沂市、聊城市 安徽省:宿州市、六安市、池州市 江苏省:宿迁市、淮安市、连云港市 浙江省:丽水市、衢州市、湖州市 福建省:宁德市、三明市、龙岩市 江西省:吉安市、抚州市、赣州市 湖北省:黄冈市、随州市、孝感市 湖南省:永州市、怀化市、张家界市 广东省:河源市、云浮市、梅州市 海南仅有二市不统计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河池市、

2019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同步测试试题: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见学生用书P11] 一、带着地形图去越野 1.学习阅读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相对高度 含义以__海平面__为起点,地面某个 地点高出__海平面__的__垂直 距离__叫作__海拔__,也叫__绝 对高度__ 某个地点高出__另一个地点__的垂 直距离,叫作相对高度 举例如图中甲处的海拔为1 500米, 乙处的海拔为500米 如图中甲、乙两处的相对高度:1 500 米-500米=1 000米

(2)等高线:如果把一个区域内__海拔相同__的各点连接成线,这条线就称为等高线。 (3)等高线地形图 ①含义:用等高线表示__地表高低起伏__的地图称为等高线地形图。 ②疏密程度: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__稀疏__的地方,表示__地势起伏和缓__(缓坡);等高线__密集__的地方,表示__地势比较陡峭__(陡坡)。 ③形状特征: a.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__逐渐降低__(中间高,四周低)。 b.盆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__逐渐升高__(中间低,四周高)。 c.山脊:等高线向海拔__低处__凸出。 d.山谷:等高线向海拔__高处__凸出。 e.鞍部:两个相邻山峰之间的__低地__,形似“马鞍”。 f.陡崖:几条等高线__重叠__的地方。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__判断地势的高低__: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__海拔相同__,等高距在同一等高线地

形图上是__相等的__;地势越高,数值__越大__;地势越低,数值__越小__。 ②__判断坡度的陡缓__: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__越密集__,坡度__越陡__,特别是山区,地图上的等高线非常密集;等高线__越稀疏__,坡度__越缓__。 (5)分层设色地形图 ①含义: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它能够__直观__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况。 ②特征:一般用蓝色表示__海洋__,绿色表示__平原__,黄色表示__高原或山地__,褐色表示__高山__,白色表示雪线以上地区。一般的分层设色地形图,通常用__绿色—黄色—褐色__的颜色渐变表示陆地上地势__由低到高__的变化。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①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海拔相同,即同线等高。 ②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但在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内并不一定闭合) ③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除陡崖外,表示不同海拔的等高线不相交。 ④一般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同。(同图等距)(等高距: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海拔差) 2.学习阅读地形剖面图 (1)含义: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是沿等高线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__地形垂直剖面__。 (2)作用:可以__更直观__地表示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__地势起伏状况__有准确的了解。

都江堰的原理讲解

都江堰的原理讲解 都江堰是一个集灌溉、防洪、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多方面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它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以及遍布于成都平原上的自动引流灌溉渠共同构成,而三大主体工程可以说是整个工程的灵魂,也最能够体现都江堰治水的思想和理念。也正是因为这个三大主题部分才使得都江堰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工程。 当年李冰在对岷江沿岸进行考察之后,选择了在岷江出山口的地方,把岷江一分为二,修建三大主体工程,形成灌口。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建灌口是因为这里的海拔高度是700米,而而以成都市为中心的成都平原的海拔高度只有500米,在这个扇型的冲积平原上,扇柄这个位置可以死死地扼住岷江的洪水,使它不至于泛滥成灾,而且还能控制进入成都平原的水流量。个工程才使得我们的成都平原如今成为水旱从人不饥谨,经沃野千里号称天府之国。 这接下来我就为大家讲解一下都江堰是怎样对水进行处理的,它的精髓到底在哪里。其实他的原理只有八个字,这八个字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四六分水,二八排沙”。李冰当年把都江堰的修建选在岷江河流的弯道处,这是依据弯道的水流规律把岷江水引入都江堰的主题都江堰工程又分为三大工程对水进行处理,鱼嘴分水堤,宝瓶口,鱼嘴分水堤尾部的飞沙堰,面对滚滚而下的江水,首先由鱼嘴分水堤把江水分为内外两江,平时六层将水分入内江,以保证成都平原的航运和灌溉。夏季洪水到来时,则利用弯道动力学的自然规律,将六层以上的江水泄入外江主流,而后汇入长江以免成都平原遭受洪涝之灾,同时内江最终入口宝瓶口如同约束狂野江水的瓶颈,控制这多余的江水无法进入成都平原,转而从飞沙堰流入外江做到二次分红,不仅如此,今天全世界的水利工程为之困扰的泥沙排放问题,在都江堰的工程中得到了最为精妙的处理,在鱼嘴分流的地方内江处于凹地,外江处于凸地,根据弯道的水流规律,表层水流流向凹地,底层江水流入凸地,因此随洪水而下的沙石大部分由底层水流流入外江,飞沙之后任然有部分泥沙流向内江,这时河道有利用江水直冲水底崖壁而产生的旋流冲力,再度将泥沙从河道的侧面的飞沙堰排走,洪水越大,沙石的排放量越高,最高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八。 最后步入宝瓶口的水从这里缓缓的流经我们的成都平原,是完全利用了从西到东的这200米的海拔高差,形成一个完善的自动引流灌溉系统。从上空俯瞰下来,这些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的密密麻麻的水网就象是穿行于人体皮肤下的血管,2000多年来为成都平原上的土地和人民源源不断的提供着甘甜的乳汁。整个都江堰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充分地利用自然地理条件,采用多层次的弯道环流,达到无坝分水、自动控制水流量、自动排沙、自流灌溉的目的。这种种神奇的功能保证了成都平原既受灌溉之益,又无水旱之患,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大家想象一下,都江堰建立于2260多年前,那时侯,世界上很多地方都还处在蒙昧的状态,而我们的祖先却已经创建了到今天仍然是世界一流的水利工程,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成都七中高2019届高三下期入学考试 文综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35个选择题,每题4分,全为单项选择题,共140分。 2017年1月12日,印度尼西亚宣布了部分取消铝土矿的出口禁令,允许在国内建设冶 炼厂的公司在获得特别许可后出口原矿。2014年1月实施矿石出口禁令前,印尼是为中国 提供铝土矿石的主要国家,禁令实施后,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大量铝土矿石。据此回答1~3题。 1.影响印尼铝土开采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原料与市场 B.市场与交通 C.政策与原料 D.资金与劳动力 2.2014年初印尼实施铝土矿出口禁令,其主要目的是 A.保护生态环境 B.提高资源的附加值 C.避免资源枯竭 D.稳定矿产市场价格 3.与澳大利亚相比,中国从印尼大量进口铝土矿石的原因在于 A.运输费用低 B.矿产品位高 C.开采条件好 D.市场价格低 2022 年冬奥会,北京将承办冰上项目,张家口则承办雪上项目。下图为“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比较图”。据此回答4~6题。 4.图中显示,各城市与北京的经济联系强度取决于该城市 ①管辖范围大小②对外开放程度③距离北京远近④城市等级高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张家口能和北京联合联合申办冬奥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经济较为发达,与北京经济互补性强 B.交通通达度好,为重要的水陆枢纽 C.地形、气象条件适宜开展雪上项目 D.配套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 6.若分散北京的批发和物流业,最合适承接的城市是 A.廊坊 B.承德 C.张家口 D.保定

2016 年11 月8 日,有着中国第二个“都江堰”之称的古代水利工程——浙江湖州“太湖溇港”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太湖先民在太湖南部的滨湖沉积区筑东西向的 “横塘”,开凿南北向的“溇港”。在每一条溇港与太湖的交汇处建一道水闸,重阳后闭闸,清明后启闸。先民们利用溇港的灌排功能将沼泽、滩涂改造成“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下面左图为“太湖溇港”水系分布图,右图为左图中虚线框内溇港的放大图。据此完成7~8 题。 7.古人总结经验,“重阳后闭闸,清明后启闸”的主要依据是 A.季风的影响 B.气温日变化 C.气温年变化 D.节气变化 8.溇港北窄南宽的形态,主要作用是 A.营造景观 B.圩田,增加耕地面积 C.利于航运 D.冲沙减淤,保护河道 下图中甲图示意渭河两岸物质组成差异情况,乙图示意不同年份渭河下游地区某监测点 与渭河中心线最近距离的变化态势,监测点位于现在渭河南岸某固定点。读图完成9~11题。 9.造成渭河南岸物质颗粒平均粒径大于北岸的根本原因可能是渭河以南 A. 地势起伏更大 B. 降水量更大 C. 支流流速更快 D. 植被覆盖率更低 10.公元700-2010年,渭河北岸地区侵蚀、淤积的总体变化特征是 A. 持续淤积,偶有侵蚀 B. 持续侵蚀,偶有淤积 C. 先侵蚀,后淤积 D. 先淤积,后侵蚀

《都江堰》教学实录

《都江堰》教学实录 一、在音乐声中,教师介绍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创设教学情境: 师:38年前,一位浙江余姚的小伙子走出了群山,15年前,这位不再年轻的“小伙子” 又走向了群山,这一走便一发而不可收拾。 他的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走出来的,诚如他在《千年一叹》自序中说的: (PPT显示) 与笔端相比,我更看重脚步;与文章相比,我更关注生命;与精细相比,我更倾情粗糙。 他就是余秋雨。 二、学生探究文章的三处“对比”: 师:第一次读《都江堰》,我只是被余秋雨的文字吸引,多读几遍,才发现:比文字更有意味的是文章中的三处对比。昨天,我们都预习了课文,大家读过几遍?你们找到了几处对比? 生:读了两遍。 师:两遍恐怕只能算初读吧。你读了几遍? 生1:5遍。 师:好。你能谈谈你找到的“对比”吗? 生1:我找到了一处,在课文开头:“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师:好。是不是能问你,理由是什么? 生1:作者用“不是……而是”的句式,对比“都江堰”与“长城”的历史贡献。 师:请大家把“不是……而是”划下来。还有第二处吗? 生2:我找到了第二处。在第三节:“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他筑坝的命令,智慧、仁慈、透明。” 师:请你归纳一下,是“谁”与“谁”的对比? 生2:我想是秦始皇与李冰的对比。 师:妥当吗? 生3:我认为这样的归纳并不妥当,因为余秋雨并不想说明李冰比秦始皇智慧、仁慈。 (众生笑) 我的理由是:同样在第三节中有“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 ...有所执持的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场而成为了一名实践科学家……”这个“而”就是一个明确的表示对比的词。所以,第二组对比应该是“李冰”与“上至秦始皇下至普通官僚的官僚群体”的对比。 (掌声) 师:欣赏你的发言,一是因为有理有据,特别是那个“而”字的品读;二是特别有见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