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变学复习(仅供参考)

流变学复习(仅供参考)
流变学复习(仅供参考)

聚合物加工流变学复习:

流变学:研究材料流动及变形规律的科学。

熔融指数:在一定的温度和负荷下,聚合物熔体每10min通过规定的标准口模的质量,单位g/10min。

假塑性流体:指无屈服应力,并具有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加而减小的流动特性的流体。

可回复形变:先对流变仪中的液体施以一定的外力,使其形变,然后在一定时间内维持该形变保持恒定,而后撤去外力,使形变自然恢复。

韦森堡效应&爬杆现象&包轴现象:当圆棒插入容器中的高分子液体中旋转时,没有因惯性作用而甩向容器壁附近,反而环绕在旋转棒附近,出现沿棒向上爬的“爬杆”现象。

巴拉斯效应&挤出胀大&弹性记忆效应:指高分子被强迫挤出口模时,挤出物尺寸要大于口模尺寸,截面形状也发生变化的现象。

冷冻皮层:熔体进入冷模后,贴近模壁的熔体很快凝固,速度锐减,形成冷冻皮层

法向应力效应:聚合物材料在口模流动中,由于自身的黏弹特性,大分子链的剪切或拉伸取向导致其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产生法向应力效应。

松弛时间:是指物体受力变形,外力解除后材料恢复正常状态所需的时间。

Deborah数:松弛时间与实验观察时间之比。

残余应力:构件在制造过程中,将受到来自各种工艺等因素的作用与影响;当这些因素消失之后,若构件所受到的上述作用于影响不能随之而完全消失,仍有部分作用与影响残留在构件内,则这种残留的作用与影响称为残余应力。

表观粘度:非牛顿型流体流动时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的比值。

表观剪切黏度:表观粘度定义流动曲线上某一点τ与γ的比值。

入口校正:对于粘弹性流体,当从料筒进入毛细管时,由于存在一个很大的入口压力损失,因此需要通过测压力差来计算压力梯度时所进行的校正。

驻点:两辊筒间物料的速度分布中,在x’*处,物料流速分布中,中心处的速度=0,称驻点。

本构方程:描述应力分量与形变分量或形变速率分量之间关系的方程,是描述一大类材料所遵循的与材料结构属性相关的力学响应规律的方程. 反映流变过程中材料本身的结构特性。

幂律方程:用于描述非牛顿型流动行为的方程。

粘流活化能:E定义为每摩尔运动单元所需要的能量,它表征粘度对温度的依赖性,E越大,粘度对温度的依赖性越强,温度升高,其粘度下降得越多。

第二光滑挤出区:当剪切速率继续增大时,熔体在模壁附近会出现“全滑动”,这时会得到表面光滑的挤出物,这一区域称为第二光滑挤出区。

Weissenberg数:第一法向应力差与剪切应力之比。

非牛顿指数:在入口收敛流动的边界流线微分方程中,用来表征熔体非牛顿特性的参数。

第一法向应力差:沿流动(受力)向的应力与垂直于流向(法向)的应力之差。

触变性流体:在恒温和恒定的切变速率下,粘度随时间递减的流体。

震凝性流体:在恒温和恒定的切变速率下,粘度随时间递增的流体。

平衡转矩:胶料混炼时,转矩随物料的不断均化最终达到的平衡值。

拉伸粘度拉:伸应力与拉伸应变速率之比,表示流体对拉伸流动的阻力。

宾汉流体:与牛顿型流体的流动曲线均为直线,但它不通过原点,只有当剪切应力超过一定屈服应力值之后才开始塑性流动。牙膏、油漆是典型的宾汉流体。

胀塑性流体::剪切速率很低时,流动行为与牛顿型流体基本相同,剪切速率超过某一临界后,随剪切速率增大,流动曲线弯向切应力坐标轴,剪切黏度增大,呈现“剪切变稠”的流体。

拉伸流动:指物料运动的速度方向在速度梯度方向平行。

冻结分子取向:因分子取向被冻结而产生的应力称冻结分子取向

熔体破裂(破碎)现象:高分子熔体从口模挤出时,当挤出速度过高,超过某一临界剪切速率时,容易出现弹性湍流,导致流动不稳定,挤出物表面粗糙,随挤出速度的增大,可能分别出现波浪形,鲨鱼皮形,竹节形,螺旋形畸变,最后导致完全无规则的挤出物断裂,称为熔体破裂现象。

拖曳流:指对流体不加压力而靠边界运动产生力场,由粘性作用使流体随边界流动,称Couette库爱特流动。

压力流:指物料在管中流动,是由于管道两端存在压力差,而边界固定不动,称Poiseuille泊肃叶流动。

出口压力降:指粘弹性流体在毛细管入口区的弹性形变在经过毛细管后尚未全部松弛,至出口处仍残存部分内压力,则将表现为出口压力降。

临界切应力&临界切变速率:一般随剪切速率增大,至一临界值就产生破裂,而且越来越严重,这个开始产生破裂的速率或应力。

残余应力或内应力大:若物料冷却速率高,冷却时间短而松弛时间较长,则冷却后有较多应力被冻结在制品内,称残余应力或内应力大。

用于表征高聚物熔体弹性的物理量有:可回复剪切形变、挤出物胀大、法向应力效应,熔体破裂等。

弹性模量的影响因素:链结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支化);加工条件(温度、剪切速率);配方(填料)

开炼加工过程:

λ的意义:量纲为一的体积流量,与流量\辊距\辊速相关。随λ的升高,压力分布曲线变宽变高,吃料与出料处间的流道加长。

冻结分子取向产生机理:进入模腔的物料一般处于高温低剪切状态,但当物料接触到冷模壁后,物料冷凝,致使粘度升高,并在模壁上产生一层不流动的冷冻皮层。该皮层有绝热作用,使贴近皮层的物料不立即凝固,在剪切应力作用下继续向前流动。若高分子链一端被冻结在皮层内,而另一端仍向前流动,必然造成分子链沿流动方向取向,且保压时间越长,分子链取向程度越高。在后来的冷却阶段,这种取向被冻结下来。可见,分子取向冻结大多不发生在制品中心处,而发生在表皮层以下的那层材料中。

消除(减轻)熔体破裂现象的措施:(1)适当降低分子量,加宽分子量分布;(2)适当升高挤出温度,但应防止交联、降解。某些情况下如顺丁橡胶可利用低温光滑区挤出;(3)适当降低挤出速度,某些情况下,可利用高速的第二光滑区;(4)用喇叭型的口型,可提高rcrit,可消除死角;(5)加入填充补强剂和增塑剂。

影响熔体挤出破裂行为因素:一是口模的形状和尺寸;二是挤出成型过程的工艺条件;三是挤出物料的性质。

流动曲线:在剪切流动中,表征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流体的流动主要是压力和粘弹力。流动形式可区分为:压力流和拖曳流.

流动和变形之间的关系:

流动-液体-粘性-耗散能量-产生永久形变-无记忆效应-牛顿定律-时间过程

变形-固体-弹性-贮存能量-形变可以恢复-有记忆效应-虎克定律-瞬时效应

体破裂现象的机理分析

对于LDPE型熔体,其应力主要集中在口模入口区,且入口区的流线呈典型的喇叭形收缩,在口模死角处存在涡流或环流。当r较低时,流动是稳定的,死角处的涡流也是稳定的,对挤出物不产生影响,但是,当r>rcrit,入口区出现强烈的拉伸流,造成的拉伸形变超过熔体所能承受的弹性形变极限,强烈的应力集中效应使流道内的流线断裂,使死角区的环流乘机进入主流道而混入口模。主流线断裂后,应力局部下降,又会恢复稳定流动,然后再一次集中弹性形变能,再一次流线断裂。这样交替轮换,主流道和环流区的流体轮番进入口模。两种形变历史和携带能量完全不同的流体,挤出时的弹性松弛行为也完全不同,引起口模出口处挤出物的无规畸变。

对于HDPE型熔体,流动时的应力集中效应主要不在口模入口区,而是发生在口模内壁附近,口模入口区不存在死角循环。低r时,熔体流过口模壁,在壁上无滑移,挤出过程正常。当r增高到一定程度,由于模壁附近的应力集中效应突出,此处的流线会发生断裂,又因为应力集中,使熔体贮能大大增加,当能量累积超过熔体与模壁之间的摩擦力的P能承受的极限时,将造成熔体沿模壁滑移,熔体突然增速,同时释放出能量,释能后的熔体再次与模壁粘着,从而再集中能量,再发生滑移,这种过程周而复始,造成聚合物熔体在模壁附近时滑时粘,表现在挤出物上呈现出竹节状或套锥形的有规畸变。

影响聚合物剪切粘度的因素:1.链结构(○1结构单元的化学本性——极性:极性高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大于非极性高分子,因此流动性较差○2分子量:随分子量增高,材料粘度迅速增大。又因为分子量大的材料,内部缠结点多,容易在较小的剪切速率下开始解缠结和再缠结的动态过程。○3分子量分布:当分布加宽时,物料的粘流温度Tf下降,流动性加工行为均有改善,这是因为低分子量组分的流动性好,在试样中起内增塑作用,故使物料开始发生流动的温度跌落。○4支化结构的影响:带中长链的聚合物有降低粘度的显著作用○5交联(凝胶)影响橡胶粘度随凝胶量增大而升高,流动性变差,但挺性好,抗冷流性好。)2. 实验和生产工艺条件(○1切变速度和切应力○2温度○3压力的影响)3.填加剂影响4.剪切诱导结晶和压力突增现象

在低剪切速率下,分子量分布宽粘度反而大的原因:当剪切速率较小时,分布宽者,一些特长的分子相对较多,可形成缠结结构比较多,故粘度比较大,当剪切速率增大时,分子量分布宽的试样中,由于缠结结构较高,且易被较高的剪切速率破坏,开始出现“切力变稀”的γc值较低,而且越长的分子随剪切速率增加对粘度下降的贡献越大。而分子量相同且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试样,必然特长的分子数目较少,体系缠结作用不如分子量分布宽的大,故受剪切作用而解缠结的变化不那么明显,出现切力变稀的剪切速率较高,而且随剪切速率增大粘度的降低较少。

入口校正的原理:实际切应力的减小与毛细管有效长度的延长是等价的

常用的聚合物流变仪有:毛细管型流变仪、转子型流变仪、组合式转矩流变仪、振荡型流变仪、落球式黏度计、其他类型流变仪(拉伸流变仪、缝模流变仪和弯管流变仪等)

流变测量的目的:(1)物料的流变学表征。(2)工程的流变学研究和设计。(3)检验和指导流变本构方程理论的发展。毛细管流变仪原理:根据测量原理的不同,毛细管流变仪分为恒速型和恒压型两类,恒速型仪器预置柱塞下压速度为恒定,待测定的量为毛细管两端压差,恒压型仪器预置柱塞前进压力为恒定,待测量为物料的挤出速度即流量。

毛细管流变仪主要优点:(1)操作简单,测量准确,测量范围广(2)毛细管中物料的流动与某些加工成型过程中物料流动形式相仿,因而具有实用价值;(3)不仅可测量物料的剪切粘度,还可通过对挤出行为的研究,讨论物料的弹性行为。

r

缺点:(1)τ、r随毛细管半径而变;(2)不能测定与时间相关的粘弹特性;(3)存在较多误差,精度不高。

毛细管流变仪应用:(1)聚合物剪切粘度的研究(2)聚合物熔体弹性的研究

转矩流变仪基本结构:流变仪主体、混合测量装置、电控仪表系统

原理:采用混合器测试时,高聚物以粒子或粉末的形式自加料口加入到密闭混炼室中,物料受到上顶栓的压力,并且通过转子表面与混合室壁之间的剪切、搅拌、挤压,转子之间的捏合、撕扯,转子轴向翻捣、捏炼等作用,实现物料的塑化、混炼,直至达到均匀状态。实验中通过记录物料在混合过程中对转子产生的反扭矩以及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来研究物料在加工过程中的分散性能、流动行为及结构变化。优点:可模拟多种高分子材料实际加工过程,如小型密闭式混合器,小型螺杆挤出器

用途:原材料的检验与研究\聚合物交联过程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熔融塑化行为\高分子材料的热稳定性\反应性加工过程的反应程度\流动与材料烧焦的关系\增塑剂的吸收特性\热固性塑料的挤出行为等.

高聚物的粘性流动的特点:1. 流动机理是链段相继跃迁2. 流动粘度大,流动困难,而且粘度不是一个常数3. 流动时有构象变化,产生“弹性记忆”效应

影响挤出胀大效应的因素:链结构、配方、切变速率与温度

流变指数n 表征非牛顿流体与牛顿流体之间的差异程度,当n=1 时,即为牛顿粘度定律,k=η0 ,当n<1时,为假塑性流体,n>1时,则为胀塑性体,可见,n与1之差,可作为流体

的非牛顿性的量度指标,n值越小,偏离牛顿型越远,粘度随γ增大而降低越多,流变性越强。

挤出过程的设备由两部分组成:一挤压部分、一部分是机头口型部分

对挤出成型过程做如下假设:A.设被加工物料为不可压缩的牛顿流体,物料在螺槽的流动是连续的等温的稳定层流;B.设物料在挤出机内承受的压力梯度沿螺杆轴向为定值,同时假定该梯度沿z和x方向的分量也为定值;C.物料沿机筒和螺槽表面无滑移,并忽略重力和惯性力的影响.

稳定挤出的措施:(1) 加料口供料速度必须均匀.(2)减少螺槽深度h和减少机筒与螺杆突棱的间隙δ.(3)调节机头流通系数(4)适当降低挤出温度(5)适当增加螺杆长度

注塑过程:

主要设备:柱塞或螺杆式往复注射机

过程:合模引料阶段;充模阶段;保压阶段;倒流阶段;凝封阶段;冷却阶段;开模阶段

注射机及模具的功能区段可分为3个区段:

塑化段:同挤出机,物料在其中熔融\塑化\压缩并向前输送

注射段:由喷嘴\主流道\分流道\浇口组成,物料在其中的流动如同毛细管流变仪

充模段:熔体进入模腔后,发生复杂的三维流动以及不稳定传热\相变\固化等过程.

注射过程充模压力降越小越好原因:A可减少模塑制品内的冻结应力,提高制品的尺寸稳定性

B可降低锁模压力,提高安全系数。对于冷模更重要。

要使压力降尽可能小,可采取的措施有:提高熔体温度和提高模具温度,两者均可使C降低,尤其当熔体温度升高后,粘度降低,更有利于注射。此外,选择凝固温度低的物料和热扩散系数小的物料,均有利于加工。

残余应力种类:(1)伴随骤冷淬火产生的骤冷应力(2)由于制品的几何形状所造成的各部分收缩不均匀而产生的构型体积应变,与(1)可通过热处理消除。(3)因分子取向被冻结而产生的应力,称冻结分子

取向。

第一阶段:合模引料阶

段:物料在料筒内加热

塑化,模板闭合,物料

开始向入模方向移动,

但仍未入模腔,模腔内

的压力非常低

.第二阶段:充模阶段:熔

体开始进入模腔内,模内

压力逐渐上升.

第三阶段:保压阶段:因

为喷嘴压力高于模腔压

力,所以熔体仍可缓慢进

入模腔内,以补充熔体在

模内冷却收缩后所用的

物料,使制品进一步密实.

第四阶段:倒流阶段:由

于柱塞后退,柱塞压力立

即消失,喷嘴内的压力也

迅速下降为0,但此时模腔

内的压力要高于流道中

的压力,所以浇口内尚未凝固的熔体有可能倒流,直到浇口内熔体凝固为止.

第五阶段:凝封阶段:没有明显的时间间隔,当上述倒流阶段结束后,也就到了凝封时间,这时由于浇口冻结,模内压力不能继续下降.

第六阶段:冷却阶段:这一阶段持续到物料的温度下降到非晶性高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或结晶性高聚物的熔融温度,使链段运动冻结起来.

第七阶段:开模阶段:残余应力

问:给出PVC典型的转矩随时间变化曲线,曲线中各峰代表的含义?

图中A为加料峰,此时物料较冷,自由旋

转的转子受到来自固体粒子或粉末的阻

力,转矩急剧上升,当此阻力被克服后,

转矩开始下降并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稳

态,当粒子表面开始熔融并发生聚集时,

转矩再次升高,达到塑化峰P,与P对应

的时间为塑化时间tp,Mp为最大塑化转

矩。在热的作用下,粒子内核慢慢熔融,

转矩随之下降,当粒子完全熔融后,物料

成为易于流动的宏观连续的流体,转矩再

次达到稳态,扭矩趋于平衡Mb。经过一段

时间后,在热和力的作用下,随着交联或降解的发生,转矩会有大幅度的升高或降低。td为分解时间.可见,一条曲线清晰地描述了PVC加工塑化全过程.在实际加工过程中,第一次转矩最大值对应的时间非常短,很少能观察到。转矩第二次达到稳态所需的时间通常为3-15min。

口模入口角对LDPE型熔体的挤出破裂行为影响大。

《训诂学基础》课程期末考试复习要点.docx

《训诂学基础》课程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2. 训诂考证的三种方法:以形索义、因声求义、 3?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的体式包括:传注类、章句类、义疏类、集解类、征引类、 音义类。 4?黄侃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互训,二曰义界,三曰推因。 5. 黄侃先牛认为:诂就是故,木来的意思。解释词的木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 思,解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6?声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寻求本字、推求语源 7?今人所谓标点,古人称为句读 8. 两汉时期已确立了两种基本的训诂体式,即随文释义的注疏和通释语义的专著 9. 从训诂的体式来看,专门解释古书正文的叫注,既解释古书的正文,又解释 前人的传住的一般叫疏 10. 古今汉语都有“狼狈” 一词,唐人段城式《夕阳杂组》将“狼”与“狈”说 成两种动物,此说屈于旧训诂弊端中的望文生训 三、名词解释题 1. 乾嘉学派: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个以考据 为治学主要内容的学派。主张将义理与考核相结合,以考核为手段去通晓文章、 寻求义理。乾嘉学派推崇汉代经说,遵循汉代经学研究,重视名物训诂、典章制 度的传统。代表人物有:戴震、段玉裁、王念孙。 2. 《尔雅》:《尔雅》是最早的一部按事类编排的同训词典,大约在战国时期开 始辑录,经过较长时间的递增相益,汉初才完备。是一部由儒家门徒缀辑古代故 训而成的专书,是一种义书,按事类分为十九篇。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 解释一般词语,后十六篇解释各种名物。《尔雅》突破了随文释义的局限,开创 了词典式工具书的先例,被奉为训诂之祖。 3. 《方言》:《方言》(全称《轄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西汉扬雄著,是一 种义书。全书按事类分为十三卷,同条语词采用“义”的系联标准。《方言》是 我国第一部方言学著作,反映了汉代全国各地错综复杂的方言情况,具有很高的 语言学价值。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训”和“诂”两个字连用, A. 《毛诗诂训传》 C.《说文解字》 2.魏晋隋唐时期是( 训诂的产生期 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 《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 共5分) 最早见于(A ) B.《毛诗诂训传名义考》 D.《尔雅》 A . C. 3. B.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 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 ) D . C A. 许慎 B.梅膺祚 C. 段玉裁 D. 戴震 4. 《墨子间诂》属于 (D ) A. 传注 B. 章句 C. 义疏 D. 集解 5. 《释名》的作者是 (C ) A. 许慎 B. 段玉裁 C. 刘熙 D. 黄侃 、填空题 1. 三种不同性质的训释是:形训、 声 训、 义训。 比较互证。

新闻评论学

《新闻评论学》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是什么? 属新闻学专业基础教学课程。 教学目的:通过较系统学习与训练,学员基本上掌握新闻评论的原则与规律以及新闻评论史知识,较熟练地运用新闻评论方法与技巧。 二、学生能够学到些什么? 新闻评论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新闻评论在媒介产品序列中的地位、与其他新闻产品样式的关系是什么?――这些都是新闻评论的理论范畴:较系统地讲解新闻评论学研究对象、新闻评论的特点、任务、作用、党性原则。定下基调,就不会犯评论写作中的一些错误,就知道如何鉴别好稿差稿。明确原则,就能够“带着脚镣跳舞”。(脚镣――政策法规、宣传纪律、受众兴趣、媒体传统、媒体技术手段、社会效益等) 新闻评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这些是新闻评论史范畴:从历史发展看未来趋势,从历史发展深入理解新闻评论的概念、特点、功能、原则 新闻评论是如何产生的?怎样写新闻评论?――这些是技能、方法范畴:整体上如何运作;文章怎么写?即新闻评论的选题、立意、论证方法、谋篇、文风,各类评论写作以及评论工作者的修养等。 三、教师怎样教? 以讲解为主,同时强调授课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小练习(每次一节课)、课外习作等练笔形式,并加强习作讲评,组织适当的讨论。 四、学生怎样学? 学生关键是要强化一种新闻评论的意识,要有评论的欲望。 要明确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这些都是成功经验的总结,是系统化的知识,也是失败教训锤炼出来的。编辑、读者评价评论的标准往往是与这些规律、原则相一致的。更高的目标:在尊重规律和原则的同时力求突破创新,创造新的原则,打破常规。 五、怎样考核? 由于注重学习过程,所以平时成绩比重较大,占最终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60%。平时成绩以作业练习和课堂出勤情况为主;期末考试分知识素养和技能两大部分。 四、每周授课内容安排 1、绪论(新闻评论学研究对象、学习意义) 2、新闻评论的特点 3、新闻评论的任务与作用 4、新闻评论的党性原则 5、报刊新闻评论简史(布置课外习作) 6、新闻评论的要素与品格 7、新闻评论的选题 8、新闻评论的立意 9、论证(一)方式方法 10、论证(二)驳论(布置驳论习作) 11、论证(三)逻辑推理 12、课堂练习兼习作讲评 13、新闻评论的标题 14、新闻评论的谋篇 15、新闻评论的文风 16、新闻评论的类型(布置短评习作) 17、思想评论与经济评论 18、广播电视评论 19、评论工作者的修养 20、复习迎考 教学内容提要 一、.绪论 (一)新闻评论学研究对象

《证据学(本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证据学(本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书证中,法院一般应当确认其效力,而不必进一步审查、质证的是( )。 A.某县民政局提供的书证 B.当事人提供的书证 C.公务员贾某提供的证言 D.经公证机关公证的书证 2.反证是指( )。 A.能够证明当事人自己主张的事实存在的证据 B.能够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C.直接产生于案件事实发生过程中的证据 D.能够证明对方当事入主张的事实不存在的证据 3.下列各项中,既属于直接证据又属于原始证据的有( )。 A.被告人认罪的供述 B.证人听到被害人喊救命的证言 C.赃物 D.鉴定结论的复印件 4.“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这一规定体现了( )。 A.直接言词原则 B.证据裁判原则 C.自由心证原则 D.非法证据排除原则 5.对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承担举证责任的是(/,√)。,, A.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 B.证人 C.没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 D.原告 6.在审查判断证据的各种方法中,辨认法是指( )。 A.对证据逐一进行个别审查的方法 B.对两个以上的证据进行比较,寻找其差异和共同点的方法 C.将若干个证据所反映的事实联系起来考察,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协调一致的方法 D.在某一事物不能确定的情况下,组织曾与该事物接触过的有关人员加以指认与确定的活动 7.下列关于证明对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程序法事实不属于证明对象 B.证据事实属于证明对象

训诂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答案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以下着作,兼注音义的是() A、《尔雅》 B、《经传释词》 C、《经典释文》 D、《释名》 2、解释正文,同时解释前人注释的训诂术语是() A、疏 B、笺 C、音义 D、释文 3、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也”,句中“政”指() A、统治 B赋税 C政治制度 D统治者 4、对原文的误字误读进行更正的术语是() A、之言 B、当为 C、读若 D、析言 5、训诂学史上,“浑言”、“析言”两个术语开始使用于() A、东汉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6、提示同义词间内在联系及区别的术语是() A、读若 B、谓 C、如字 D析言 7、“盗,逃也”。释义的方式是() A、互训 B、直训 C、义界 D、推因 8、《陈情表》:“而今刘氏,日薄西山,气息淹淹。”句中“薄”的读音是() A、bá B、bà C、báo D、pā 9、“肥,多肉也”释义的方式是 A、互训 B、推因 C、摹写 D、义界 10、“百丈山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清规”指() A、佛寺所定的规则和戒律 B、满清规矩 C、清真规矩 D、繁琐、不合理的成规 11、下列词语,属于佛教词汇的是() A、庄严 B、庄重 C、严肃 D、威严

12、《上林赋》:“仁频并闾”仁频即槟郎。句中“仁频”来自() A、朝鲜语 B、日语 C、爪哇语 D、马来西亚语 13、下列着作郭璞作注的是() A、《诗经》 B、《论语正义》 C、《孝经正义》 D、《尔雅正义》 14、孔颖达撰《五经正义》,包括《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和() A、《周易正义》 B、《论语正义》 C、《孝经正义》 D、《尔雅正义》 15、《孟子正义》的着者是() A、陈奂 B、马瑞尘 C、刘宝楠 D、焦循 16、汉朝人注释经籍鉴定了训诂学的基础,代表人物有() A、毛晋 B、郑玄 C、孔颖达 D、邢岗 17、训诂学发展的中落期在 A、先秦 B、两汉 C、魏至唐 D、宋至明 18、《诗经·南周·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归”指() A、出嫁 B、回家 C、偿还 D、行礼 19、古籍在刻印、传抄过程中出现的失落字现象称为() A、衍文 B、脱文 C、讹文 D、倒文 20、利用他书来校勘本书的校勘法叫做() A、对校法 B、他校法 C、文物校书法 D、理校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少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章炳麟《国故论衡》认为,“训诂”包含() A、通论 B、驸经 C、绪论 D、略例 E、概说 2、训诂的方法包括 A、据文证义 B、依境别义 C、因声求义 D、以形索义 E、析词审义 3、萧统的《文选》在唐代主要的注体有() A、李善注 B、五臣注 C、郭璞注 D、范宁注 E、孔颖达注

新闻评论复习题

1.新闻评论学:是应用新闻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评论 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熟练掌握新闻评论运作规律、发挥评 论最大效用为主旨的一门科学。 2.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 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 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 范畴,是一种政论性新闻体裁,同时,是新闻宣传的重要手段。 3.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区别: ①内容层次不同:前者是传达事实信息,后者是传达思想信息 ②写作目的不同:前者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后者则是指在使新闻内在的思想得以引 申,讲道理为其根本目的 ③表达方式不同:前者以记叙为主,以讲清事实“五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 件、为什么等)为基本条件;后者以议论为主,讲究概念,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 论。 .新闻评论的特点:论题的新闻性,论理的思想性,论说的公众性 .新闻评论的功能:引导功能,解惑功能,表态功能,深化功能 . 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政治家的眼光,理论家的头脑,社会活动家的本领,杂家的智能,作家的技巧 ⒎新闻评论的思想方式,方法:发散思维,纵深思维,逆向思维,超前思维,批判思维 . 年,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包检查令》——追求新闻自由,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开端 . 马克思新闻实践的阵地:《新莱茵报》 . 列宁创办了全俄第一份马克思主义的报纸——《火星报》 . 新闻思想集中在《党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列宁发表在《新生活报》上的文章 . 年,王韬创办了《循环日报》,王韬称的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影响的报刊政论家 . 《时报》首倡的“时评”是新闻评论演讲为独立新闻体裁的重要的标志﹏﹏ . 《申报》——自由谈《大公报》——星期论文《湘江评论》——毛泽东 . 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评论发生倾斜,新闻评论最黑暗时期 . 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与特征:新闻评论的分量更突出;时效性更强,﹏论题更广泛,﹏指向多元化,﹏监督异地化,﹏形式多样化,新闻评论队伍的专业化、学者化. 选题的来源:①从上级精神中去选题②从社会实践中选题 ③从新闻报道中选题④从探讨争鸣中选题 . 选题的原则:触及现实,理性思变;面向全局,准而有当;以小见大,富含新意 . 立论的基本要求 立论: 标题: .标题的功能:提示议题,体现论点,表明态度,引发兴趣 标题的特点: .新闻评论标题美学特征:形式美——整齐一律,平衡对称,错落有致

证据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物权法》试题 第1页(共6页) 《物权法》试题 第2页(共6页) 试卷编号:5254 座位号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13年秋季学期开放教育本科期末考试 《物权法》模拟试卷 2014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A .土地承包经营权 B .抵押权 C .土地使用权 D .地役权 2.为避免绕远,与他人协商通过他人土地直接到达自己的土地,其所享有的通行权属于( )。 A .相邻权 B .地役权 C .地上权 D .土地使用权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耕地的承包期为30年 B .草地的承包期为30年至50年 C .林地的承包期为30年至70年 D .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登记时设立 4.甲购买乙的一辆二手车,但双方没有办理过户手续。甲付款购车后,驾驶该车到某汽车空调配件经销部丙处,购买汽车空调配件并安装。安装好并付清款项后,甲驾车离开。途中,因空调泵线圈短路引起电源线起火造成火灾,该车被全部烧毁。经有关部门认定丙作为汽车空调提供者对火灾负有间接责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之间的买卖合同未生效,因为双方没有办理车辆过户手续 B .甲取得该车的所有权,因为动产所有权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 C .甲不能向丙请求损害赔偿,因为其不是该车的所有权人 D .甲不可以向丙请求损害赔偿,因为该车转让没有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 5.权利质权的标的可以是( )。 A .债权、汇票、存款单、股票 B .支票、存款单、名誉权、专利权 C .商标权、仓单、债券、荣誉权 D .汇票、提单、本票、继承权 6.有关留置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承运人为取得运费对承运的扶贫物资可行使留置权 B .保管人为取得保管费对保管的救灾物资可行使留置权 C .加工人为取得加工费对加工物可行使留置权 D .在所有人未交付修理费的情况下,财产侵占人可以行使留置权 7.甲向乙借款,将自己的母马出质于乙,在交付母马时,亦交付了马鞍和马鞭。在质权存续期间,母马生下小马驹,因甲到期无力还款,乙欲行使质权。乙行使质权的范围应为( )。 A .母马 B .母马、小马驹 C .母马、小马驹和马鞍 D .母马、小马驹、马鞍及马鞭 8.根据《物权法》规定,下列财产中不可以作为抵押权的客体的是( )。 A .在建房屋 B .某大学的教学楼 C .企业的生产设备、原材料 D .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 9.共有人对共有关系的性质发生争议,无法查明到底是按份共有还是共同共有时,应当推定为( )。 A .按份共有 B .共同共有 C .个人所有 D .公共所有 10.对于区分所有人的建筑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区分所有人对整个建筑物享有共同所有权 B .区分所有人得就共有部分请求分割 C .区分所有人得就共有部分的权利可单独转让 D .共有部分的修缮费用及其他分担,由各区分所有人按其专有部分所占比例分担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航空器的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 ( ) 2.以汽车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但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 ) 3.抵押物依法被继承或者赠与的,抵押权不受影响。 ( ) 4.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不得留置的物。 ( ) 5.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 ( ) 6.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权属证书为准。 ( ) 7.在我国,土地只能属于国家所有,其他主体不能成为土地所有权人。 ( ) 8.当事人可以约定相邻权的内容。 ( ) 9.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 ( ) 10.选举业主委员会或者更换业主委员会成员,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面积三分之二以上

浙江1月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训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每题3分,共15分) 1.形训 2.互训 3.犹 4.读曰 5.当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所谓义疏,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名源于六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__________。 3.学习和研究训诂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它要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具体说来,应注 意如下三点:一曰__________;二曰__________;三曰__________。 4.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谓之的__________;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 谓的__________。 5.《一切经音义》有两种,一种的编者是__________,凡__________卷;另一种的编者是 __________,凡__________卷。 6.王念孙、王引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破又称破字或易字,这个术语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指用__________来改读古书中的 __________。其二是指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意义的转变。 8.训诂的中心内容是释词,因此所谓__________,主要就是释词的方法。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 微闻:略略听到。 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 保:依恃,凭仗。 3.察笃夭隐,孤寡存只。( ) 1

证据学期末复习指导案例题参考答案

《证据学期末复习指导》 案例题参考答案 1.甲地A公司将3辆进口车卖给乙地B公司,B公司将汽车运回期间受到乙地工商局查处。工商局以A公司无进口汽车证明,B公司无准运证从事非法运输为由,决定没收3辆汽车。A公司不服该决定提起 诉讼。请问:下列哪一内容是本案受理法院的主要审查对象(D) A .辆汽车的性质 B.公司销售行为的合法性 公司购买行为的合法性 D.工商局处罚决定的合法性 2.在一行政诉讼案中,被告方某行政机关委托刘律师担任诉讼代理人。刘律师为使案件胜诉,诉讼期 间调查收集了充分的证据材料。请问:下列关于刘律师做法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C) A.合适,因为刘律师有自行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 B.合适,因为刘律师需要代为承担举证责任 C.不合适,因为刘律师无自行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 D.不合适,因为刘律师的调查未经人民法院同意 3.某市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该市教育局主管招生工作的王某受贿案的过程中,除发现王某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贿赂外,还发现王某涉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和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根据以上情况,请问:指控王某犯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首先应当承担证明其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且差额巨大的证明责任的,是哪些机关或人员 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责任的例外,是涉及“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案件。刑法第395条第1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根据这一规定,对于此类案件,首先承担证明责任的仍然是控诉方,当控诉方收集到足够的证据证明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且差额巨大时,证明责任即转移到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身上,它必须说明或者证明差额部分的来源是合法的,若不能说明或证明,差额部分即以非法所得论。

汉语言文学《训诂学》期末考试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训诂学简答题 P91、训诂学功用:古文教学、古籍阅读、古籍整理、辞书编纂 2、训诂学任务:分析古代书面语言的矛盾与障碍、总结前人注疏经验、阐明体例、方式方法、原则和运用。 3、训诂学不等于词汇学:词汇学是研究、分析语言中的词及词义和词汇演变,训诂学要研究这些,但还要研究比这些词更大的语言单位。 4、训诂学不等于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的学科,训诂学涉及到语言的意义,但也研究语义以外的东西。如文字是校勘、探求语源等内容。 5、训诂学既古老又年轻:从中国古代语言学发展历史来看,训诂学创始得最早。所以古老。但就语方科学成长的时间来看,科学的训诂学的产生是比较晚的。 6、训诂不等于训诂学:训诂是一种工作,训诂学是研究训诂这门工作的一门学术。 7、训诂学不等于文字学: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但是并不等于语言。汉族历代文献是汉字记录的,同样,历代文献也不等于汉字。训诂学研究的对象是历代文献语言,而不是历代文献汉字。文字研究内容涉及到音义,但主要是形,训诂学研究主要内容是语义。训诂学涉及文字学,可以利用文字学的研究成果,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 P338、互文见义在所表达的意义上和修辞手法应怎样理解:一是上下两句的词语要相互补充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意义。如:公入而赋,姜出而赋,是指二人在入洞和出洞时都是吟赋。二是上下两句交替使用不同的词语以避免行文的单调枯燥。如:贽币不通,言语不达。通和达就是互文见义。 9、人为因素造成的古代书面语言的障碍:讹字、通假、衍文、脱文、错简。 10、古书阅读中文字障碍: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讹误字、避讳字。 古今字:同一个词在古书中先后所使用的不同的字。如:史记项羽本纪中,距关,母内诸候,秦地可尽王矣中的内和纳的关系就是古今字。 通假字:无本字的假借,许慎所说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有本字的假借,本有其字,临时代替,多称通假。前者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后者是从有到有的过程。前一种假借比较长久、固定,有的借义甚至挤掉本义,独占优势。后一种借字与本字关系刚比较轻散,不固定。识别通假字的条件是音近或音同。阅读古书最容易引志误解的大多是有本字的假借。常见错误有不明通假而误和滥用通假。 异体字:是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可以通用的外形不同的字。 讹误字:古书在反复传抄过程中,形体相近的字很容易混同造成讹字。 P5411、文意训释:串讲大意、分析句读、显示修辞、阐述语法、今译全文。 12、校勘的方法:本校、他校、理校、对校。 本校:用本书的前后文字互证,断定其中的错误。 他校:用他书勘定本书,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其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 理校:根据文字、音韵、语法、文理等规律来推测其讹误。 对校:用同书的版本或别本互相对勘。 13、注意方法:直音、读若、譬况、反切、如字 直音:同音字注音。 读若:训诂术语之一,用来注音,破通假。有的完全相同音,有的读音相近。 譬况:多用急气言,缓气言。如高诱:哄,读近鸿,缓气言之。 反切:训诂术语之一,简称反或切。用两个字拼合成另一个字的读音,上字取其声母,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声母和韵母合在一起,得出被切字的读音。 如字:训诂术语之一,指在特定的上下文中,仍按原先的一般读音来读。 14、解释文意:串讲大意、分析句读、阐明语法、显示修示、申述章旨、考证名物典章制度、引证史实故事。 15、以通语释方言同以方言证古语的区别:出发点不同,方式相似。它们的释者和被释者都有一方是方言,另一方是通语或者古语。它们的目的不同。以通语释方言在于说明某个方言词语意义相当于通语中的某个词语,使方言与通语相通;以方言证古语,是为了说明古语发展到当时在方言的遗留,表明当时方言是古语的地方变种,或者辨析古代事物在当时方言区的异名同实。它们的关系,以通语释方言是横的空间关系,以方言证通语是纵的时间关系。 P76 16、形训的作用:又称以形索义,就是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来解释字义。如:夫文,止戈为武。这种训诂方式就是属于形训范围。在于探求文字的本义,但不能说明语源。 运用形训方法,把字的意义解释得更清楚。

新闻评论学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 1,社论P122 指代表报社意见,关系时事,有所解释批判及主张,以指导读者为目的的论评。 2,评论员文章P140 结语社论和短评之间的中型文章,由本报评论员或权威的特约评论员写成。 3,短评P145 是一种选题集中,篇幅较短,规格不及社论和评论员文章高的新闻评论文体。 4,新闻述评P187 基于对新闻事实的叙述、分析而作出的评论,它以“述”为基础,以“评”为核心。 5,文中按语P164 是直接插入文章的一种简短的批注,它附于文中,针对某个名词,某句话,或者某个观点,加以批注。 6,编者按P158 新闻媒体的编辑就新闻报道所做简短的说明,提示或评论,目的在于帮助读者阅读或表明传播者的立场和态度 7,电视时评P236 其基本样式是演播室访谈,以时事热点为评论对象,由主持人组织串联,并参与讨论,具专家学者身份的嘉宾为主要评论者对新闻进行分析和解读,发表意见和观点。节目选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且多针对新闻,以深度、权威和独到的观点吸引观众。 8,电视述评 属于一种边缘体裁,兼具报道事实和评论事实的双重功能,“述”往往多于评的分量。 二简答题 1,报道与评论的区别与联系P3 P6 区别:新闻报道是事实信息,客观叙述事实真相;新闻评论是意见信息,主观议论作者观点,揭露本质。 联系:二者是紧密结合的,评论往往基于报道叙述的事实来提出观点进行议论。 2,评论的特点与功能P6&P8 1)特点:a 新闻性 选题新:是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或广受关注的社会新闻或社会现象; 观点新:简洁新颖,独到。 b 说理性 文本结构清晰,以议论为主要表现手法。 C 鲜明的倾向性 评论旨在表达主观意见,强烈主观色彩带来鲜明倾向性。

(完整word版)证据法期末考试复习题(案例)

证据法期末复习指南(案例分析) 一、案情:于1998年5月借给B人民币2万元,但是A因为与B是好朋友就没要B立借据。还款期已过多时,B仍然不向A偿还该借款。A欲起诉B,但因没有证据就没有起诉。A非常愤恨,于是在B的房间里偷偷地安放了一台窃听器,录下了B对其妻子谈到了他曾向A借了人民币2万元的话语。于是,1999年2月,A提起诉讼,请求B偿还2万元的借款,并向法院提供了该证据。 问:(1)法院审查核实该证据是A通过窃听取得的,没有采纳该证据。法院的做法是否合法? (2)在案件审理过程中,B承认自己于1998年5月向A借了人民币2万元,法院可否根据B的承认作出A胜诉的判决?为什么? 二、甲地A公司将3辆进口车卖给乙地B公司,B公司将汽车运回期间受到乙地工商局查处。工商局以A公司无进口汽车证明,B公司无准运证从事非法运输为由,决定没收3辆汽车。A公司不服该决定提起诉讼。 请问:下列哪一内容是本案受理法院的主要审查对象?并说明理由。 (1)3辆汽车的性质 (2)公司销售行为的合法性 (3)B公司购买行为的合法性 (4)工商局处罚决定的合法性 三、案情:原告在沈阳某商厦买了一批黑木耳,发现质量不好,送技术监察局检验,鉴定为不合格,原告诉至法院,但被告否认原告在其商场购买。 问:(1)案件证明对象有哪些? (2)应当如何分明证明责任? 四、深圳市A公司将3套进口设备卖给长沙市B公司,B公司将成套设备运回至长沙以后,被长沙市工商局查处。长沙工商局以A公司无进成套设备相关文件和证明材料,B公司也没有准运证从事非法运输为由,决定对A公司和B公司进行处罚。A公司不服该决定提起诉讼。 请问:法院受理应当审查的主要对象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五、赵某被杀害在家中,侦查人员发现一个笔记本和一张纸条,但与案件几乎每一关系。侦查人员通过对笔记本和纸条的笔迹鉴定分析,最后找到了犯罪嫌疑人。 问:(1)在本案中,笔记本和纸条属于何种证据? (2)结合本案件分析物证和书证的关系。 六、吴某诉王某,要求王某支付其拖欠的货款80万元。被告王某则认为,他仅仅拖欠原告吴某货款18万元,而且诉讼时效已经超过,因此拒绝支付货款。吴某则认为他一直向被告王某主张支付货款,没有超过诉讼时效。 问:(1)吴某应当对哪些实事承担证明责任? (2)哪些实事应当由王某承担证明责任? 七、张某由某地购进了属国家一极保护的珍稀动物的皮革250张,打算转卖给王某,双方用手机约定于10月10号在王某家交货.按事先约定的时间和地点,由张某乘马某的出租车将货物运到王某的家中,但并未告知马某所运何物.当张某叫马某从车上卸货时,马某才发现此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皮革,于是表明自己不参与此事的立场.在张某刚将货物搬下车,公安人员突然出现在现场,并将张某,王某和马某三个一起抓获,同时扣押了面包

《训诂学基础》期末试题A卷附答案

《训诂学基础》期末试题A卷附答案 试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 ) A. 《毛诗诂训传》 B.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 C. 《说文解字》 D. 《尔雅》 2.魏晋隋唐时期是() A. 训诂的产生期 B. 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 C. 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 D. 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 3.《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 A. 许慎 B. 梅膺祚 C. 段玉裁 D. 戴震 4.《墨子间诂》属于() A. 传注 B. 章句 C. 义疏 D. 集解 5.《释名》的作者是() A. 许慎 B. 段玉裁 C. 刘熙 D. 黄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三种不同性质的训释是:、、。 2.训诂考证的三种方法:、、。 3.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训就是,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 4.声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5.从训诂的体式来看,专门解释古书正文的叫,既解释古书的正文,又解释前人的传住的一般叫。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乾嘉学派: 2.《经籍纂诂》: 3.以形说义: 4.义训:

5.同源词: 增字足义: 四、说明下列各例属何种训诂方式(每小题1分,共10分) 1、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尔雅·释宫》) 2、党、晓、哲,知也。楚谓之党,或曰晓;齐宋之间谓之哲。(《方言》) 3、二足以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尔雅·释鸟》) 4、邑外曰郊,郊外曰野。(《诗政训传》) 5、天,颠也。(《说文解字》) 6、福者,备也;备者,备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之谓备。(《礼记》) 7、采,采取也,从木从爪。(《说文解字》) 8、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者,得也。(《庄子·齐物论》) 9、乱,治也。(《尔雅·释诂》) 10、黑与青谓之黻,五色备课之绣。(《诗政训传》)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义界的实质、原则是什么?它的局限性是什么? 2.通释语义与随文释义的区别是什么? 3.解释?望文生训?的含义,并说明产生这一训诂弊病的主要原因。

新闻评论学答案-不全

全国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6分) 1.新闻评论学是( B)的一个组成部分。 A.应用学 B.新闻学 C.评论学 D.政论学 2.评论写作立论的前瞻性具体表现在( C)。 A.重系统、条理性和思辨能力 B.重解释、科学性和识别能力 C.重提示、洞察力和预见性 D.重揭示、洞察力和客观性 3.( B)是新闻评论说理论述一条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 A.叙事和议论结合 B.论点和论据结合 C.论据与论证结合 D.观点与论证结合 4.新闻评论写作在说理论述的实际操作中,下列哪项方法并不是行之有效的?( B ) A.据事议理 B.表格统计 C.比较分析 D.论辩交锋 5.新闻评论结构与一般文章不同在于,它主要依靠( B )来谋篇布局。 A.议论说理的要点 B.事件发展先后顺序 C.人物的思想变化过程 D.逻辑推理规律 6.评论性文体的逻辑性指的是大都遵循了( B)的议论过程。 A.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 B.从产生发展到出现结果 C.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 D.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 7.新闻评论文章的开头一般称之为( A)。 A.导语 B.本论 C.引言 D.引论 8.( D )是说理论述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要求写作者把抽象道理和具体形象相结合,从而使评论生动引人。 A.破与立结合 B.论辩说理 C.分析对比 D.形象说理 9.马克思在德国科伦创办并主编的《新莱茵报》十分重视( B )。 A.撰写政论 B.撰写社论 C.撰写专栏文章 D.撰写短评 10.近些年来,( A )经常尝试以“本报观察家评论”的形式就国内经济问题发表评论,引起读者的注意。 A.《人民日报》 B.《参考消息》 C.《光明日报》 D.《经济日报》 11.短小精悍、新鲜独特、生动灵活、重在分析是( B)的文体写作特点。 A.社论 B.短评 C.述评 D.评论员文章 12.在新闻评论各类体裁中,篇幅最短、依附性最强的一种体裁是( B)。 A.短评 B.编者按语 C.小言论 D.杂文 13.上世纪30年代,著名报人邹韬奋在《生活》周刊创办的评论专栏是( D)。 A.《今日与明日》 B.《未晚谈》 C.《今日谈》 D.《小言论》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

证据法期末考试复习题(案例)

证据法期末考试复习题(案例)

证据法期末复习指南(案例分析) 一、案情:于1998年5月借给B人民币2万元,但是A因为与B是好朋友就没要B立借据。还款期已过多时,B仍然不向A偿还该借款。A欲起诉B,但因没有证据就没有起诉。A非常愤恨,于是在B的房间里偷偷地安放了一台窃听器,录下了B对其妻子谈到了他曾向A借了人民币2万元的话语。于是,1999年2月,A提起诉讼,请求B偿还2万元的借款,并向法院提供了该证据。 问:(1)法院审查核实该证据是A通过窃听取得的,没有采纳该证据。法院的做法是否合法? (2)在案件审理过程中,B承认自己于1998年5月向A借了人民币2万元,法院可否根据B 的承认作出A胜诉的判决?为什么? 二、甲地A公司将3辆进口车卖给乙地B公司,B公司将汽车运回期间受到乙地工商局查处。工商局以A公司无进口汽车证明,B公司无准运证从事非法运输为由,决定没收3辆汽车。A公司不服该决定提起诉讼。 请问:下列哪一内容是本案受理法院的主要审查

对象?并说明理由。 (1)3辆汽车的性质 (2)公司销售行为的合法性 (3)B公司购买行为的合法性 (4)工商局处罚决定的合法性 三、案情:原告在沈阳某商厦买了一批黑木耳,发现质量不好,送技术监察局检验,鉴定为不合格,原告诉至法院,但被告否认原告在其商场购买。 问:(1)案件证明对象有哪些? (2)应当如何分明证明责任? 四、深圳市A公司将3套进口设备卖给长沙市B 公司,B公司将成套设备运回至长沙以后,被长沙市工商局查处。长沙工商局以A公司无进成套设备相关文件和证明材料,B公司也没有准运证从事非法运输为由,决定对A公司和B公司进行处罚。A公司不服该决定提起诉讼。 请问:法院受理应当审查的主要对象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五、赵某被杀害在家中,侦查人员发现一个笔记本和一张纸条,但与案件几乎每一关系。侦查人员通过对笔记本和纸条的笔迹鉴定分析,最后找

最新10月浙江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自学考试训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貌 2.递训 3.谓之 4.读破 5.联绵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读书杂志》是清代训诂学家________的代表作。 2.宋人________认为,汉字类在左,义在右,字从某声即具某义。这个观点被人称之为________。 3.明________著《骈雅》七卷,所收词头都是________的,其中有一些是冷僻词,有一些是不见于高文大 典的俗语词。 4.按照这样的解释,我们对训诂这一术语便能得到如下的印象:训就是________,诂(故)就是________。 5.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在清代达到了空前兴盛的局面。清代《说文》注家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人成就最卓著,通常称他们为《说文》四大家;四家中,________的成就又首屈一指。 6.《尔雅》的前三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训诂的条例有三: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三曰________。 8.近人________的________一书,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唐宋元明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作了较为系统的考释研 究。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 俭:俭朴。 2.感物愿及时,每恨靡所挥。( ) 挥:挥酒。 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 唧唧:叹息声。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落英:坠落的(桃)花。

证据学期末复习题

二、名词解释 传闻证据 答:通常是指证人的陈述,不是陈述其亲身经历的事实,而只是转述传闻的内容,也就是将其他人的陈述在法庭上提出,作为自己作证的证言。 直接言词原则 答:是指要求一切证据材料都必须在法庭上以直接、口头的方式进行陈述、讯问、审查和辩论的诉讼原则,它是由直接原则与言词原则合并而来。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答: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是指一切证据的取舍和证明力的大小,以及案件事实的认定,均由法官根据自己的良心、理性进行自由判断,并根据其形成的内心确信认定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制度。 证据裁判原则 答:证据裁判原则,又称证据裁判主义,是指对于诉讼中事实的认定,应依据有关的证据作出;没有证据,不得认定事实。 5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答: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对非法取得的供述与非法搜查和扣押取得的证据予以排除的统称。也就是说,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执法机关不得采纳非法证据,将其作为定案的证据。 6、证明责任 答:证明责任,是指司法机关或者当事人收集或者提供证据证明主张的案件事实成立或者有利于自己的主张的责任,否则,将承担其主张不能成立的危险。 三、论述题 试述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 答:(1)证据的客观性 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证据事实必须是伴随着案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而遗留下来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证据客观性的根据有二:一是由案件本身的客观性决定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发生的,只要有行为的发生,就必然要留下各种痕迹和影像,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二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告诉我们,对证据的认识,同对任何事物的认识一样,必须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按照这一基本理论的要求,从证据的来源考察,其客观性是必然存在的。因此,客观性是证据最基本的因素和特征。 证据的关联性 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必须同案件事实存在的某种联系,并因此对证明案情具有实际意义。证据的关联性的根据有二:一是由于证据是伴随着形式案件的发生过程形成的,所以,它和案件事实之间应当具有必然的客观联系。二是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证据关联性,就是在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因此,在收集、判断证据和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过程中,必须紧紧把握住证据的关联性,才能是案情真相大白。

1月自考训诂学自考试题

2011年1月自考训诂学自考试题 浙江省2011年1月自考 训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连语 2.读如 3.推原 4.之为言 5.音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1.辨析古书异例是训诂学的内容之一,古书异例包括倒文、______、______、变文等。 2.训诂学的作用,大体上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指导语文教学,二、______,三、______。 3.《尔雅?释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这属于训诂方式中的______。 4.析言又称______、______,浑言又称通言、统言、散文、

散言,训诂中用这两个术语来说明______的通别。 5.学习研究训诂所应掌握的基本观点是______、______和唯物的观点。 6.继张相《______》之后,对俗语词研究作出较大贡献的,应首推蒋礼鸿先生的《______》。 7.隋唐时期汇集群书音义的专书,最著者为唐初______的《经典释文》。 8.清代汇释虚词的工具书,有______的《助字辨略》和王引之的______。 9.清代研究《尔雅》的主要著作有______的《尔雅正义》和______的《尔雅义疏》。 10.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一个字的解释,大体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项。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1.乐府诗《妇病行》:“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 复:又。 2.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 益:副词,更加。

第十四章流变学基础

第十四章流变学基础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流变学 2、变形 3、内应力 4、弹性 5、弹性变形 6、塑性变形 7、剪切速度 8、剪切力和剪切应力 9、牛顿流体 10、非牛顿流体 11、塑性流动 12、假塑性流动 13、胀性流动 14、触变性 15、黏弹性 二、填空题 1、___________是研究物质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流动的一门科学。 2、对于外力而产生的固体变形,当去除其应力时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_________,而非可逆性的形变称为____________。 3、影响乳剂流动性的处方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4、根据流动和变形的形式不同,将物质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后者的流动曲线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三种。 5、假塑性流动的特点是液体黏度随着剪切力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而具有胀性流动特点的液体黏度随着剪切力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假塑性流体的流动公式是()。 A.D=S/η B D=S/ηa C. D=S n /η a (n>1) D.D=S-S0/η E. D=S n /η a (n<1) 2、甘油属于何种流体()。 A.胀性流体 B.触变流体 C.牛顿流体 D.假塑性流体 E.塑性流体 3、对黏弹体施加一定的作用力而变形,使其保持一定的形变时,应力随时间而减小,这种现象称为()。

A.应力缓和 B.蠕变性 C.触变性 D.假塑性流动 E.塑性流动 (二)多项选择题 1、有关流变学的正确表述有:() A.牛顿流动是切变应力S与切变速度D成正比(D=S/η)、黏度η保持不变的流动现象 B.塑性流动的流动曲线具有屈服值(或称为致流值)、不经过原点 C.假塑性流体具有切稀性质,即黏度随着切变应力的增加而下降 D.胀性流体具有切稠性质,即黏度随着切变应力的增加而增加 E.触变流体的上行线与下行线不重合,所包围成的面积越小,其触变性越大 2、以下关于乳剂流变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分散相体积比较低时,体系表现为非牛顿流动 B.随着分散体体积比增加,系统流动性下降,转变成假塑性流动或塑性流动 C.乳化剂浓度越高,制剂黏度越大,流动性越差 D.平均粒度相同的条件下,粒度分布宽的系统比粒度分布窄的系统黏度低 3、非牛顿流体的流动曲线类型有()。 A.塑性流动 B.假塑性流动 C.层流 D.胀性流动 4、测定牛顿流体的黏度常用仪器为()。 A.落球黏度计 B.双重圆筒型黏度计 C.毛细管黏度计 D.平行圆板型黏度计 E.圆锥平板黏度计 四、问答题 1、什么是牛顿流动和非牛顿流动,有何特征? 牛顿流体、非牛顿流动面包括塑性、假塑性、胀性 2、分别以混悬液、乳剂、软膏为例说明流变学在药剂中的应用。 3、什么是黏弹性?常见的理论模型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