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传动比计算公式

齿轮传动比计算公式

齿轮传动比计算公式

齿轮传动比计算公式

?

传动比=从动轮齿数/主动轮齿数=主动轮转速/从动轮转速

i=z2/z1=n1/n2

?

?

1、传动比是机构中两转动构件角速度的比值,也称速比。构件a和构件b的传动比为i=ωa/ωb=na/nb,式中ωa和ωb分别为构件a和b的角速度(弧度/秒);na和nb分别为构件a和b的转速(转/分)。

?

?

2、当式中的角速度为瞬时值时,则求得的传动比为瞬时传动比。当式中的角速度为平均值时,则求得的传动比为平均传动比。理论上对于大多数渐开线齿廓正确的齿轮传动,瞬时传动比是不变的;对于链传动和摩擦轮传动,瞬时传动比是变化的。对于啮合传动,传动比可用a和b轮的齿数Za 和Zb表示,i=Zb/Za;对于摩擦传动,传动比可用a和b轮的直径Da和Db 表示,i=Db/Da。

?

?

3、多级减速器各级传动比的分配,直接影响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还会影响其体积、重量和润滑。传动比一般按以下原则分配:使各级传动承载能力大致相等;使减速器的尺寸与质量较小;使各级齿轮圆周速

齿轮传动比计算汇总

在图示的轮系中。已知z1=20, z2 =40, z2’ =20, z3 =30, z3’ =20, z4=40,求轮系的速比i14,并确定轴O 1和轴O 4的转向是相同还是相反? 6202020403040'3'214324114=????===z z z z z z n n i 在图示的轮系中,z1=16,z2=32, z3= 20, z4= 40, z5= 2(右旋蜗杆), z6= 40,若n1=800 r /min ,求蜗轮的转速n6并确定各轮的转向。 80220164040325316426116=????===z z z z z z n n i min /10808001616r i n n === 顺时针方向 如图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z1=28,z2=18,z2’=24,z3=70。求传动比i1H 。 '21321313113 )1(z z z z n n n n n n i H H H H H -=--== 202020403040'3'2143241????===z z z z z z n n 202020403040'3'2143241=????===z z z z z z n n 2 201640403253164261????===z z z z z z n n 875.124 28701801-=??-=--H H n n n

875.2875.1111=+==H H n n i 已知轮系中各轮齿数为z1=48,z2=48,z2’=18,z3=24,n1=250r/min ,n3= 100r/min ,转向如图中实线箭头所示。试求系杆的转速nH 的大小及方向。 解:划箭头得,转化轮系中齿轮1、3的转向相反。 18 482428100250??-=---H H n n 在图示轮系中,已知Z1=17,Z2=20,Z3=85,Z4=18,Z5=24,Z6=21,Z7=63,求: (1)当n1=10001r/min ,n4=10000r/min 时,np=? (2)当n1=n4时,np=? (3)当n1=10000r/min ,n4=10001r/min 时,np=? 解:nP=n7 421 186324)1(6475174-=??-=-=--z z z z n n n n H H 517 8512132231==-=z z z z n n )( H n n n ==132.0 (1)np=0.25 (2)np=0 (3)np= -0.25 在图示轮系中,各轮齿数Z1=32,Z2=34,Z2'=36,Z3=64,Z4=32,Z5=17,Z6=24,轴Ⅰ按图示方向以1250r /min 的转速回转,而轴VI 按图示方向以600r/min 的转速回转。试求 875.111-=+- H n n '2132 31z z z z n n n n H H -=--517 8512132231==-=z z z z n n )(

电子齿轮比是伺服中经常要用到的,初学者对这个参数的设置有时会不解

电子齿轮比计算样例 电子齿轮比是伺服中经常要用到的,初学者对这个参数的设置有时会不解,先介绍两个伺服电子齿轮设置方面的2个小例子,供大家参考下。 例子1:已知伺服马达的编码器的分辨率是131072 P/R,额定转速为3000r/min,上位机发送脉冲的能力为200Kpulse/s,要想达到额定转速,那么电子齿轮比至少应该设为多少? 计算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图中的算法,可以算出电子齿轮比CMX/CDV的值 例子2:已知伺服马达的分辨率是131072 P/R,滚珠丝杠的进给量为 Pb =8mm。 (1) 计算反馈脉冲的当量(一个脉冲走多少)? △Lo= (2) 要求指令脉冲当量为0.1um/p ,电子齿轮比应为多少? 电子齿轮比= (3) 电机的额定速度为3000rpm,脉冲频率应为多少? Fc= 解答: (1) 计算反馈脉冲的当量(一个脉冲走多少)? △Lo= 8mm/131072 (2) 要求指令脉冲当量为0.1um/p ,电子齿轮比应为多少? △Lo×电子齿轮比×1000=0.1 (3) 电机的额定速度为3000rpm,脉冲频率应为多少? Fc×电子齿轮比=3000/60×131072 电子齿轮比与脉冲当量相关计算 1、什么是机械减速比(m/n) 答:机械减速比的定义是减速器输入转速与输出转速的比值,也等于从动轮齿数与主动轮齿数的比值。在数控机床上为电机轴转速与丝杠转速之比。 2、什么是电子齿轮比 答:电子齿轮比就是对伺服接受到上位机的脉冲频率进行放大或者缩小,其中一个参数为分子,一个为分母。如分子大于分母就是放大,如分子小于分母就是缩小。例如:上位机输入频率100HZ,电子齿轮比分子设为1,分母设为2,那么伺服实际运行速度按照50HZ的脉冲来进行。上位机输入频率100HZ,电子齿轮比分子设为2,分母设为1,那么伺服实际运行速度按照200HZ的脉冲来进行3、怎样计算电子齿轮比(B/A) 明白几个概念: 编码器分辨率(F):伺服电机轴旋转一圈所需脉冲数。看伺服电机的铭牌,在对驱动器说明书既可确定编码器的分辨率。 每转脉冲数(f):丝杠转动一圈所需脉冲数。

直齿圆柱齿轮强度计算

4.5 直齿圆柱齿轮强度计算 一、轮齿的失效 齿轮传动就装置形式来说,有开式、半开式及闭式之分;就使用情况来说有低速、高速及轻载、重载之别;就齿轮材料的性能及热处理工艺的不同,轮齿有较脆(如经整体淬火、齿面硬度较高的钢齿轮或铸铁齿轮)或较韧(如经调质、常化的优质钢材及合金钢齿轮),齿面有较硬(轮齿工作面的硬度大于350HBS或38HRC,并称为硬齿面齿轮)或较软(轮齿工作面的硬度小于或等于350HBS或38HRC,并称为软齿面齿轮)的差别等。由于上述条件的不同,齿轮传动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失效形式。一般地说,齿轮传动的失效主要是轮齿的失效,而轮齿的失效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只就较为常见的轮齿折断和工作面磨损、点蚀,胶合及塑性变形等略作介绍,其余的轮齿失效形式请参看有关标准。至于齿轮的其它部分(如齿圈、轮辐、轮毂等),除了对齿轮的质量大小需加严格限制外,通常只需按经验设计,所定的尺寸对强度及刚度均较富裕,实践中也极少失效。 轮齿折断

轮齿折断有多种形式,在正常情况下,主要是齿根弯曲疲劳折断,因为在轮齿受载时,齿根处产生的弯曲应力最大,再加上齿根过渡部分的截面突变及加工刀痕等引起的应力集中作用,当轮齿重复受载后,齿根处就会产生疲劳裂纹,并逐步扩展,致使轮齿疲劳折断(见图1 图2 图3)。此外,在轮齿受到突然过载时,也可能出现过载折断或剪断;在轮齿受到严重磨损后齿厚过分减薄时,也会在正常载荷作用下发生折断。在斜齿圆柱齿轮(简称斜齿轮)传动中,轮齿工作面上的接触线为一斜线(参看),轮齿受载后,如有载荷集中时,就会发生局部折断。 若制造或安装不良或轴的弯曲变形过大,轮齿局部受载过大时,即使是直齿圆柱齿轮(简称直齿轮),也会发生局部折断。 为了提高齿轮的抗折断能力,可采取下列措施:1)用增加齿根过渡圆角半径及消除加工刀痕的方法来减小齿根应力集中;2)增大轴及支承的刚性,使轮齿接触线上受载较为均匀;3)采用合适的热处理方法使齿芯材料具有足够的韧性;4)采用喷丸、滚压等工艺措施对齿根表层进行强化处理。 齿面磨损 在齿轮传动中,齿面随着工作条件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磨损形式。例如当啮合齿面间落入磨料性物质(如砂粒、铁屑等)时,齿面即被逐渐磨损而至报废。这种磨损称为磨粒磨损(见图4、图5、图6)。它

电子齿轮比与脉冲当量相关计算

电子齿轮比与脉冲当量相关计算1、什么是机械减速比(m/n) 答:机械减速比的定义是减速器输入转速与输出转速的比值,也等于从动轮齿数与主动轮齿数的比值。在数控机床上为电机轴转速与丝杠转速之比。 2、什么是电子齿轮比 答:电子齿轮比就是对伺服接受到上位机的脉冲频率进行放大或者缩小,其中一个参数为分子,一个为分母。如分子大于分母就是放大,如分子小于分母就是缩小。例如:上位机输入频率100HZ,电子齿轮比分子设为1,分母设为2,那么伺服实际运行速度按照50HZ的脉冲来进行。上位机输入频率100HZ,电子齿轮比分子设为2,分母设为1,那么伺服实际运行速度按照200HZ的脉冲来进行3、怎样计算电子齿轮比(B/A) 明白几个概念:

编码器分辨率(F):伺服电机轴旋转一圈所需脉冲数。看伺服电机的铭牌,在对驱动器说明书既可确定编码器的分辨率。每转脉冲数(f):丝杠转动一圈所需脉冲数。 脉冲当量(p):数控系统(上位机)发出一个脉冲时,丝杠移动的直线距离或旋转轴转动的度数,也是数控系统所能控制的最小距离。这个值越小,经各种补偿后越容易到更高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脉冲当量的设定值决定机床的最大进给速度,当进给速度速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以设定较小的脉冲当量。 螺距(d):螺纹上相邻两牙对应点之间的轴向距离。 电子齿轮比计算公式如下: 4、步进电机脉冲当量和细分数的关系 在实际调整时可先确定脉冲当量,在根据关系式计算细分数。或先确定细分

数,在计算脉冲当量。 其中:x表示步进驱动器细分数,θ表示步进电机步距角。 5、关于旋转轴 与直线运动轴相比区别在于:旋转轴的螺距值为360,其它计算相同,只需将螺距值换为360。

标准齿轮模数齿数计算公式

齿轮的直径计算方法: 齿顶圆直径=(齿数+2)*模数 分度圆直径=齿数*模数 齿根圆直径=齿顶圆直径-(4.5×模数) 比如:M4 32齿34*3.5 齿顶圆直径=(32+2)*4=136 分度圆直径=32*4=128 齿根圆直径=136-4.5*4=118 7M 12齿 中心距(分度圆直径1+分度圆直径2)/2 就是(12+2)*7=98 这种计算方法针对所有的模数齿轮(不包括变位齿轮)。 模数表示齿轮牙的大小。 齿轮模数=分度圆直径÷齿数 =齿轮外径÷(齿数-2) 齿轮模数是有国家标准的(1357-78) 模数标准系列(优先选用)1、1.25、1.5、2、2.5、3、4、5、6、8、10、12、14、16、20、25、32、40、50 模数标准系列(可以选用)1.75,2.25,2.75,3.5,4.5,5.5,7,9,14,18,22,28,36,45 模数标准系列(尽可能不用)3.25,3.75,6.5,11,30

上面数值以外为非标准齿轮,不要采用! 塑胶齿轮注塑后要不要入水除应力 精确测定斜齿轮螺旋角的新方法 ()周节 齿轮分度圆直径d的大小可以用模数(m)、径节()或周节()与齿数(z)表示 径节P()是指按齿轮分度圆直径(以英寸计算)每英寸上所占有的齿数而言

径节与模数有这样的关系: 25.4 1/8模=25.48=3.175 3.175/3.1416(π)=1.0106模 1) 什么是「模数」? 模数表示轮齿的大小。 R模数是分度圆齿距与圆周率(π)之比,单位为毫米()。 除模数外,表示轮齿大小的还有CP(周节:)与DP(径节:)。【参考】齿距是相邻两齿上相当点间的分度圆弧长。 2) 什么是「分度圆直径」? 分度圆直径是齿轮的基准直径。 决定齿轮大小的两大要素是模数和齿数、 分度圆直径等于齿数与模数(端面)的乘积。 过去,分度圆直径被称为基准节径。最近,按标准,统一称为分度圆直径。 3) 什么是「压力角」? 齿形与分度圆交点的径向线与该点的齿形切线所夹的锐角被称为分度圆压力角。一般所说的压力角,都是指分度圆压力角。 最为普遍地使用的压力角为20°,但是,也有使用14.5°、15°、17.5°、22.5°压力角的齿轮。 4) 单头与双头蜗杆的不同是什么? 蜗杆的螺旋齿数被称为「头数」,相当于齿轮的轮齿数。

电子齿轮比计算公式

电子齿轮比计算公式 已知伺服马达的分辨率是131072 P/R,滚珠丝杠的进给量为Pb =8mm。 (1) 计算反馈脉冲的当量(一个脉冲走多少)?△Lo= (2) 要求指令脉冲当量为0.1um/p ,电子齿轮比应为多少? 电子齿轮比= (3) 电机的额定速度为3000rpm,脉冲频率应为多少? Fc= 解答: (1) 计算反馈脉冲的当量(一个脉冲走多少)? △Lo= 8mm/131072 (2) 要求指令脉冲当量为0.1um/p ,电子齿轮比应为多少? △Lo×电子齿轮比×1000=0.1 (3) 电机的额定速度为3000rpm,脉冲频率应为多少? Fc×电子齿轮比=3000/60×131072 已知编码器分辨率131072脉冲频率200Khz要使转速达到3000r/min求电子齿轮比。 脉冲接口的最大频率是200KHZ,对应最大转速3000转每分,这样

的设定能使定位模块发挥伺服的最高速。 代入以下公式: 马达转速(3000rpm) / 60 = 脉冲频率(200000Hz)* (分子/分母)/ 伺服分辨率(131072) 约分下来电子齿轮分子4096 ,电子齿轮分母125 这样的设置结果4000个脉冲转一圈,200Khz的频率对应3000RPM 的转速 将伺服马达编码器的分辨率设为分子,马达转一圈所需的脉冲数设为分母” 如果再装减速器的话,PLC原来所发脉冲数再乘以减比。 以三菱MR-J2-S举个例子: 伺服马达编码器的分辨率131072,我设计为PLC每发一个脉冲伺服马达转0.5度,那么伺服马达转一圈(360。)需要720个脉冲,电子齿轮就设为131072 / 720 化简分数后为8192 / 45 这样PLC每次发720个脉冲伺服马达转一圈 如果还想接个减速器,举个例子接个减比为5比1的减速器时,原来电子齿轮所设分数不变,PLC原来所发脉冲数再乘以5(720*5=3600),即现在伺服马达转一圈PLC发3600个脉冲就可以了。

什么是齿轮传动比

i=n1/n2=z2/z1 传动比=主动轮转速与从动轮的比值=它们直径的反比。即:i=n1/n2=D2/D1 机构中瞬时输入速度与输出速度的比值称为机构的传动比. 机构中两转动构件角速度的比值,也称速比。构件a和构件b的传动 比为ⅰ=ωa/ ωb=na/nb,式中ωa和ωb分别为构件a和b的角速度(弧 度/秒);na和nb分别为构件a和b的转速(转/分)(注:ω和n后的 a和b为下脚标)。当式中的角速度为瞬时值时,则求得的传动比为瞬时传动比。当式中的角速度为平均值时,则求得的传动比为平均传动比。对于 大多数齿廓正确的齿轮传动和摩擦轮传动,瞬时传动比是不变的对于链传 动和非圆齿轮传动,瞬时传动比是变化的。对于啮合传动,传动比可用a 和b轮的齿数Za和Zb表示,i=Zb/Za;对于摩擦传动,传动比可用a和b 轮的直径和b表示,b=b/。这时传动比一般是表示平均传动比。在液力传动中,液力传动元件传动比一般指的是涡轮转速和泵轮转速B的比值,即=/B。液力传动元件也可与机械传动元件(一般用各种齿轮轮系)结合使用,以获 得各种不同数值的传动比(轮系的传动比见轮系)。 编辑本段传动比计算方法 传动比=使用扭矩÷9550÷电机功率×电机功率输入转数÷使用系数 传动比=主动轮转速与从动轮的比值=它们直径的反比。即: i=n1/n2=D2/D1 i=n1/n2=z2/z1(齿轮的) 编辑本段传动比分配原则? 多级减速器各级传动比的分配,直接影响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还会影响其体积、重量和润滑。传动比一般按以下原则分配:使各级 传动承载能力大致相等;使减速器的尺寸与质量较小;使各级齿轮圆周速 度较小;采用油浴润滑时,使各级齿轮副的大齿轮浸油深度相差较小。 低速级大齿轮直接影响减速器的尺寸和重量,减小低速级传动比,即 减小了低速级大齿轮及包容它的机体的尺寸和重量。增大高速级的传动比,即增大高速级大齿轮的尺寸,减小了与低速级大齿轮的尺寸差,有利于各 级齿轮同时油浴润滑;同时高速级小齿轮尺寸减小后,降低了高速级及后 面各级齿轮的圆周速度,有利于降低噪声和振动,提高传动的平稳性。故 在满足强度的条件下,末级传动比小较合理。 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和寿命,取决于最弱一级齿轮的强度。仅满足于强 度能通得过,而不追求各级大致等强度常常会造成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的 很大浪费。通用减速器为减少齿轮的数量,单级和多级中同中心距同传动

齿轮强度计算公式

第7节 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 一. 令狐采学 二.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1. 斜齿轮接触方式 2. 计算公式 校核式: 设计式: 3. 参数取值说明 1) Z E---弹性系数 2) Z H---节点区域系数 3) ---斜齿轮端面重合度 4) ---螺旋角。斜齿轮:=80~250;人字齿轮=200~350 5) 许用应力:[H]=([H1]+[H2])/2 1.23[H2] 6) 分度圆直径的初步计算 在设计式中,K 等与齿轮尺寸参数有关,故需初步估算: a) 初取K=Kt b) 计算dt c) 修正dt 三.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1. 轮齿断裂 2. 计算公式校核式: 设计式: 3. 参数取值说明 1) Y Fa 、YSa---齿形系数和应力修正系数。Zv=Z/cos3YFa 、YFa 2) Y ---螺旋角系数。 3) 初步设计计算 在设计式中,K 等与齿轮尺寸参数有关,故需初步估算: d) 初取K=Kt e) 计算mnt [] H t H E H u u bd KF Z Z σεσα≤±=1 1[]32 1112 ??? ? ??±≥H H E d t t Z Z u u T K d σψ[]3 2121cos 2F sa Fa d n Y Y z Y KT m σεψβα β≥[] 32 121cos 2F sa Fa d t nt Y Y z Y T K m σεψβα β≥

f) 修正mn 第8节 标准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一. 作用:用于传递相交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 二. 几何计算 1. 锥齿轮设计计算简化 2. 锥距 3. 齿数比: u=Z2/Z1=d2/d1=tan 2=cot 1 4. 齿宽中点分度圆直径 dm/d=(R-0.5b)/R=1-0.5b/R 记R=b/R---齿宽系数R=0.25~0.3 dm=(1-0.5R)d 5. 齿宽中点模数 mn=m(1-0.5R) 三. 受力分析 大小: Ft1=2T1/dm1(=Ft2) Fr1=Ft1tan cos Fa2) Fa1=Ft1tan sin 1(=Fr2) 方向: 四. 强度计算 1.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1)计算公式: 按齿宽中点当量直齿圆柱齿轮计算,并取齿宽为0.85b ,则: 以齿轮大端参数代替齿宽中点当量直齿圆柱齿轮参数,代入 n 1 n 2 相交轴 n 2 两轴夹角900 n 1 2 2 2122212 21Z Z m d d R +=+= d 1 d m b R d m2 d 2 δ1 δ2 O C 2 C 1 A 2 A 1 q Fr α δ Fa Fn Ft Fa1 Fr 2 2 1 n 1 Fa2 Fr 1 Ft 1 Ft 2 []H v v v v H E H u u bd KT Z Z σσ≤+=1 85.023 1 1

电子齿轮比的计算

电子齿轮比计算样例 CMX:电子齿轮比的分子是电机编码器反馈脉冲。 CDV:电子齿轮比的分母是上位机的给定脉冲(指令脉冲)。 电子齿轮比是伺服中经常要用到的,初学者对这个参数的设置有时会不解,先介绍两个伺服电子齿轮设置方面的2个小例子,供大家参考下。 例子1:已知伺服马达的编码器的分辨率是131072 P/R,额定转速为3000r/min,上位机发送脉冲的能力为200Kpulse/s,要想达到额定转速,那么电子齿轮比至少应该设为多少? 计算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图中的算法,可以算出电子齿轮比CMX/CDV的值 例子2:已知伺服马达的分辨率是131072 P/R,滚珠丝杠的进给量为 Pb =8mm。 (1) 计算反馈脉冲的当量(一个脉冲走多少)? △Lo= (2) 要求指令脉冲当量为0.1um/p ,电子齿轮比应为多少? 电子齿轮比= (3) 电机的额定速度为3000rpm,脉冲频率应为多少? Fc= 解答: (1) 计算反馈脉冲的当量(一个脉冲走多少)? △Lo= 8mm/131072 (2) 要求指令脉冲当量为0.1um/p ,电子齿轮比应为多少? △Lo×电子齿轮比×1000=0.1 (3) 电机的额定速度为3000rpm,脉冲频率应为多少? Fc×电子齿轮比=3000/60×131072 电子齿轮比与脉冲当量相关计算 1、什么是机械减速比(m/n) 答:机械减速比的定义是减速器输入转速与输出转速的比值,也等于从动轮齿数与主动轮齿数的比值。在数控机床上为电机轴转速与丝杠转速之比。 2、什么是电子齿轮比 答:电子齿轮比就是对伺服接受到上位机的脉冲频率进行放大或者缩小,其中一个参数为分子,一个为分母。如分子大于分母就是放大,如分子小于分母就是缩小。例如:上位机输入频率100HZ,电子齿轮比分子设为1,分母设为2,那么伺服实际运行速度按照50HZ的脉冲来进行。上位机输入频率100HZ,电子齿轮比分子设为2,分母设为1,那么伺服实际运行速度按照200HZ的脉冲来进行3、怎样计算电子齿轮比(B/A) 明白几个概念: 编码器分辨率(F):伺服电机轴旋转一圈所需脉冲数。看伺服电机的铭牌,在对驱动器说明书既可确

齿轮系传动比计算

齿 轮 系 传 动 比 计 算 1 齿轮系的分类 在复杂的现代机械中,为了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采用一系列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这种由一系列相互啮合的齿轮(蜗杆、蜗轮)组成的传动系统即齿轮系。下面主要讨论齿轮系的常见类型、不同类型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齿轮系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定轴齿轮系和行星齿轮系。 一、定轴齿轮系 在传动时所有齿轮的回转轴线固定不变齿轮系,称为定轴齿轮系。定轴齿轮系是最基本的齿轮系,应用很广。如下图所示。 二、行星齿轮系 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齿轮除绕自身轴线自转外,其轴线又绕另一个轴线转动的轮系称为行星齿轮系,如下图所示。 1. 行星轮——轴线活动的齿轮. 2. 系杆 (行星架、转臂) H . 3. 中心轮 —与系杆同轴线、 与行星轮相啮合、轴线固定的齿轮 4. 主轴线 —系杆和中心轮所在轴线. 5. 基本构件—主轴线上直接承受 载荷的构件. 行星齿轮系中,既绕自身轴线自转又绕另一固定轴线(轴线O1)公转的齿轮2形象的称为行星轮。支承行星轮作自转并带动行星轮作公转的构件H 称为行星架。轴线固定的齿轮1、3则称为中心轮或太阳轮。因此行星齿轮系是由中心轮、行星架和行星轮三种基本构件组成。显然,行星齿轮系中行星架与两中心轮的几何轴线(O1-O3-OH )必须重合。否则无法运动。 根据结构复杂程度不同,行星齿轮系可分为以下三类: (1)单级行星齿轮系: 它是由一级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构成的轮系。一个行星架及和其上的行星轮及与之啮合的中心轮组成。 (2)多级行星齿轮系:它是由两级或两级以上同类单级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构成的轮系。 (3)组合行星齿轮系:它是由一级或多级以上行星齿轮系与定轴齿轮系组成的轮系。 行星齿轮系 根据自由度的不同。可分为两类: 1450rpm 53.7rpm

电子齿轮比计算公式

对于那些想学习PLC的人来说,第一件事就是控制伺服电机。要控制伺服电机,必须联系电子传动比的概念。这是从初学者到初学者的门槛。很多人被困在这里,无法进入。虽然你可以通过别人的文章或介绍粗略地设置电子传动比,但总是毫无意义。因此,今天笔者将详细介绍电子传动比的相关概念和设置方法,为大家解决难题。 1齿轮传动比 我相信每个人都熟悉齿轮。通常,齿轮成对出现。两个齿轮的模数相同,但齿数不同。这样,旋转后就会形成速度差。通常,产生这种速度差的方法称为传动比:干货:电子传动比的超详细计算方法 在上图中,大齿轮和小齿轮的传动比为2:1,因此传动比为1:2。小轮旋转两次,大轮子旋转一次。电动机驱动小轮,小轮作驱动轮,大轮作从动轮,减速比为1:2。 2电子传动比

在物理上理解了传动比后,更容易理解电子传动比,因为电机的控制是由上位机发送的脉冲,电机的转速是由编码器测量的。然而,当伺服电机旋转时,主机发送的脉冲数与测量到的脉冲数之间没有一一对应关系。它们之间有一个比率,叫做“比率”。 干货:电子传动比的超详细计算方法 改变 干货:电子传动比的超详细计算方法 第一种情况:伺服电机直接连接到丝杠上 干货:电子传动比的超详细计算方法 此时减速比为1:1,螺距设置为5mm,伺服电机编码器的分辨率为131072。当我们要上位机发送脉冲时,丝杠移动0.001mm,螺杆移动5mm,上位机需要发送5000个脉冲,电机旋转一次,编码器采集的值为131072,电子传动比为: 干货:电子传动比的超详细计算方法

由于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最大公约数8,电子齿轮的分子为16384,分母为625。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写分子为131072,分母为5000 在第二种情况下,伺服电机和丝杠通过减速机构连接 干货:电子传动比的超详细计算方法 假设减速比为2:3,伺服电机旋转3次,丝杠旋转2次,计算减速比,使每5000脉冲达到5mm。丝杠旋转一圈(5mm),电机旋转1.5圈(3/2=1.5),编码器采集的实际值为131072*3/2,电子传动比为 干货:电子传动比的超详细计算方法 分子是24576分母是625。这是电子传动比算法。 三。每转脉冲数 同时,伺服电机还可以设定每转脉冲数,因此不需要花费脑细胞来计算电子传动比。实际原理与电子传动比的形式相同,但方法简单。或者以上面的例子为例。如果电机每转10000脉冲,减速比为2:3,螺杆旋转一圈,行走距离为5mm,当螺杆旋转2时,电机接收10000

行星齿轮传动比计算

行星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一】能力目标 1.能正确计算行星轮系和复合轮系的传动比。 2.熟悉轮系的应用。 【二】知识目标 1.掌握转化机构法求行星轮系的传动比。 2.掌握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3.熟悉轮系的应用。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行星轮系、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难点:转化机构法求轮系的传动比。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联系实际讲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任务及内容 (一)行星轮系的分类 若轮系中,至少有一个齿轮的几何轴线不固定,而绕其它齿轮的固定几何轴线回转,则称为行星轮系。 行星轮系的组成:行星轮、行星架(系杆)、太阳轮 (二)行星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以差动轮系为例(反转法) 转化机构(定轴轮系) T 的机构 1 2 3 4 差动轮系:2个运动 H H W W W -=111W H H W W W -=222W H H W W W -=333W 0=-=H H H H W W W H W

行星轮系:, 对于行量轮系: ∴ ∴ 例12.2:图示为一大传动比的减速器,Z 1=100,Z 2=101,Z 2'=100,Z 3=99。求:输入件H 对输出件1的传动比i H1 解:1,3中心轮;2,2'行星轮;H 行星架 给整个机构(-W H )绕OO 轴转动 ∵W 3=0 ∴ ∴ 若Z 1=99 行星轮系传动比是计算出来的,而不是判断出来的。 (三)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复合轮系:轮系中既含有定轴轮系又含有行星轮系,或是包含由几个基本行星轮系的复合轮系。 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先将混合轮系分解成行星轮系和定轴轮系,然后分别列出传动比计算式,最后联立求解。 1、分析轮系的组成 1、2、2'、3——定轴轮系; 1'、4、3'、H ——周转轮系 2、分别写出各轮系的传动比 定: 周: 3、找出轮系之间的运动关系 联立求解: 03=W 1310Z Z W W W H H -=--0=B W AH H A H H A H A B i W W W W W i -=-=--= 110H AB AH i i -=1H H H i Z Z Z Z W W W 13213210' =--H H i i 131100100991011??-=213223113)1('-== Z Z Z Z W W i 311313)1(''''''-=--= Z Z W W W W i H H H

电子齿轮比与脉冲当量相关计算

电子齿轮比与脉冲当量相关计算 为方便客户,我们提供vc电子齿轮比计算程序。请点击下载电子齿轮比计算 1、什么是机械减速比(m/n) 答:机械减速比的定义是减速器输入转速与输出转速的比值,也等于从动轮齿数与主动轮齿数的比值。在数控机床上为电机轴转速与丝杠转速之比。 2、什么是电子齿轮比 答:电子齿轮比就是对伺服接受到上位机的脉冲频率进行放大或者缩小,其中一个参数为分子,一个为分母。如分子大于分母就是放大,如分子小于分母就是缩小。例如:上位机输入频率100HZ,电子齿轮比分子设为1,分母设为2,那么伺服实际运行速度按照50HZ的脉冲来进行。上位机输入频率100HZ,电子齿轮比分子设为2,分母设为1,那么伺服实际运行速度按照200HZ的脉冲来进行 3、怎样计算电子齿轮比(B/A) 明白几个概念: 编码器分辨率(F):伺服电机轴旋转一圈所需脉冲数。看伺服电机的铭牌,在对驱动器说明书既可确定编码器的分辨率。 每转脉冲数(f):丝杠转动一圈所需脉冲数。 脉冲当量(p):数控系统(上位机)发出一个脉冲时,丝杠移动的直线距离或旋转轴转动的度数,也是数控系统所能控制的最小距离。这个值越小,经各种补偿后越容易到更高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脉冲当量的设定值决定机床的最大进给速度,当进给速度速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以设定较小的脉冲当量。 螺距(d):螺纹上相邻两牙对应点之间的轴向距离。 电子齿轮比计算公式如下: 4、步进电机脉冲当量和细分数的关系 在实际调整时可先确定脉冲当量,在根据关系式计算细分数。或先确定细分数,在计算脉冲当量。 其中:x表示步进驱动器细分数,θ表示步进电机步距角。 5、关于旋转轴 与直线运动轴相比区别在于:旋转轴的螺距值为360,其它计算相同,只需将螺距值换为360。 电子齿轮比与脉冲当量相关计算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强度计算

§8-5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一.齿轮传动承载能力计算依据 轮辐、轮缘、轮毂等设计时,由经验公式确定尺寸。若设计新齿,可参《工程手册》20、22篇,用有限元法进行设计。 轮齿的强度计算: 1.齿根弯曲强度计算:应用材料力学弯曲强度公式W M b = σ进行计算。数学模型:将轮齿看成悬臂梁,对齿根进行计算,针对齿根折断失效。

险截面上,γcos ca p --产生剪应力τ,γsin ca p 产生压应力σc ,γcos .h p M ca =产生弯曲应力σF 。分析表明,σF 起主要作用,若只用σF 计算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误差很小(<5%),在工程计算允许范围内,所以危险剖面上只考虑σF 。 单位齿宽(b=1)时齿根危险截面的理论弯曲应力为 2 20cos .66 *1cos .S h p S h p W M ca ca F γγσ=== 令α cos ,,b KF L KF p m K S m K h t n ca S h = ===,代入上式,得 ()αγαγσcos cos 6.cos cos ..622 0S h t S h t F K K bm KF m K b m K KF == 令 αγc o s c o s 62 S h Fa K K Y = Fa Y --齿形系数,表示齿轮齿形对σF 的影响。Fa Y 的大小只与轮齿形状有关(z 、h *a 、c *、

α)而与模数无关,其值查表10-5。 齿根危险截面理论弯曲应力为 bm Y KF Fa t F = 0σ 实际计算时,应计入载荷系数及齿根危险剖面处的齿根过渡曲线引起的应力集中的影响。 bm Y Y KF Sa Fa t F = σ 式中:Sa Y --考虑齿根过渡曲线引起的应力集中系数,其影响因素同Fa Y ,其值可查表10-5。 2.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校核公式 []F Fa Sa Sa Fa t F Y Y bmd KT bm Y Y KF σσ≤== 1 1 2 MPa 令1 d b d = φ,d φ--齿宽系数。 将111,mz d d b d ==φ代入上式 设计公式 [])(.23 211mm Y Y z KT m F Sa Fa d σφ≥

总结齿轮系传动比计算知识点归纳

总结齿轮系传动比计算知识点归纳 1 齿轮系的分类 在复杂的现代机械中,为了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采用一系列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这种由一系列相互啮合的齿轮(蜗杆、蜗轮)组成的传动系统即齿轮系。下面主要讨论齿轮系的常见类型、不同类型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齿轮系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定轴齿轮系和行星齿轮系。 一、定轴齿轮系 在传动时所有齿轮的回转轴线固定不变齿轮系,称为定轴齿轮系。定轴齿轮系是最基本的齿轮系,应用很广。如下图所示。 二、行星齿轮系 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齿轮除绕自身轴线自转外,其轴线又绕另一个轴线转动的轮系称为行星齿轮系,如下图所示。 1. 行星轮——轴线活动的齿轮. 2. 系杆 (行星架、转臂) H . 3. 中心轮 —与系杆同轴线、 与行星轮相啮合、轴线固定的齿轮 4. 主轴线 —系杆和中心轮所在轴线. 5. 基本构件—主轴线上直接承受 载荷的构件. 行星齿轮系中,既绕自身轴线自转又绕另一固定轴线(轴线O1)公转的齿轮2形象的称为行星轮。支承行星轮作自转并带动行星轮作公转的构件H 称为行星架。轴线固定的齿轮1、3则称为中心轮或太阳轮。因此行星齿轮系是由中心轮、行星架和行星轮三种基本构件组成。显然,行星齿轮系中行星架与两中心轮的几何轴线(O1-O3-OH )必须重合。否则无法运动。 根据结构复杂程度不同,行星齿轮系可分为以下三类: (1)单级行星齿轮系: 它是由一级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构成的轮系。一个行星架及和其上的行星轮及与之啮合的中心轮组成。 (2)多级行星齿轮系:它是由两级或两级以上同类单级行星齿轮传动机构构成的轮系。 (3)组合行星齿轮系:它是由一级或多级以上行星齿轮系与定轴齿轮系组成的轮系。 行星齿轮系 根据自由度的不同。可分为两类: 1450rpm 53.7rpm 1 2 H 3 1 2 3 4 H 5 1 2 H 3

三菱伺服电子齿轮比算法

三菱伺服电子齿轮比算法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三菱MR-J2S 伺服放大器电子齿轮比 电子齿轮比的分子是电机编码器分辨率(反馈脉冲)CMX,分母是电机旋转一圈所需要的脉冲数(指令脉冲)CDV。 电子齿轮比就是电机编码器反馈脉冲与指令脉冲的一个比值。 电子齿轮比是通过更改电子齿轮比的分倍频,来实现不同的脉冲当量。 举例公式计算解析: 已知伺服电机编码器分辨率是131072,额定转速为3000R/MIN,上位机发出脉冲能力为200Kp/S,那么电子齿轮设置为多少? 如果不设置电子齿轮比,用默认值,速度是:200×1000×60 ∕131072 = 91.55 r/min

200×1000×(CMX/CDV)= (3000∕60)×131072 ,CMX/CDV = 4096 /125 200×1000×60:题中上位机发送脉冲的能力为200Kpuise(脉冲)/s ,所以每秒发出脉冲数是200×1000,60是一分钟60s 。一分钟上位机发送200×1000×60个脉冲。131072 p/r:三菱MR-J2S伺服放大器编码器的分辨率。也就是说三菱MR-J2S伺服电机接受到131072个脉冲转一圈。 200×1000×60 ∕131072 = 91.55 r/min :上位机每分钟发出的脉冲除以三菱MR-J2S伺服放大器编码器的分辨率等于伺服电机每分钟的旋转圈数(速度)。 200×1000×(CMX/CDV)= (3000∕60)×131072 3000 ∕60 :伺服电机的额定转速是3000 r / min ,每秒的转速则:(3000∕60)r / s ,因为上位机发出的脉冲是200X1000 puise / s ,所以计算时都要用相同的计量单位。(3000∕60)×131072 :伺服电机每秒钟旋转的脉冲数。 上面公式的解析:上位机每秒钟发出的脉冲数X电子齿轮比= 伺服电机每秒钟旋转的脉冲数。 转化:电子齿轮比= 伺服电机每秒钟旋转的脉冲数∕上位机每秒钟发出的脉冲数 三菱MR-J2S伺服放大器的电子齿轮设定范围:1/50 <CMX/CDV <500

齿轮强度计算公式

齿轮强度计算公式

JXSJ 52 第7节 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 一.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1. 斜齿轮接触方式 2. 计算公式 校核式: 设计式: 3. 参数取值说明 1) Z E ---弹性系数 2) Z H ---节点区域系数 3) εα---斜齿轮端面重合度 4) β---螺旋角。斜齿轮:β=80~250;人字齿轮β=200~350 5) 许用应力:[σH ]=([σH1]+[σH2])/2≤1.23[σH2] 6) 分度圆直径的初步计算 在设计式中,K 等与齿轮尺寸参数有关,故需初步估算: a) 初取K=K t b) 计算d t c) 修正d t 二.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1. 轮齿断裂 2. 计算公式校核式: [] H t H E H u u bd KF Z Z σεσα≤±=1 1[] 3 2 1112??? ? ??±≥H H E d Z Z u u KT d σεψα[]3 2 1112 ??? ? ??±≥H H E d t t Z Z u u T K d σψ311t t K K d d ≥[] F n sa Fa t F bm Y Y Y KF σεσα β ≤=

JXSJ 53 设计式: 3. 参数取值说明 1) Y F a 、Y Sa ---齿形系数和应力修正系数。 Z v =Z/cos 3β→Y Fa 、Y Fa 2) Y β---螺旋角系数。 3) 初步设计计算 在设计式中,K 等与齿轮尺寸参数有关,故需初步估算: d) 初取K=K t e) 计算m nt f) 修正m n 第8节 标准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一. 作用:用于传递相交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 二. 几何计算 1. 锥齿轮设计计算简化 []3 2121cos 2F sa Fa d n Y Y z Y KT m σεψβα β≥3t t n n K K m m ≥[] 3 212 1cos 2F sa Fa d t nt Y Y z Y T K m σεψβαβ≥相交两轴夹角90

电子齿轮比计算公式

电子齿轮比计算公式: 已知编码器分辨率131072,脉冲频率200Khz要使转速达到3000r/min求电子齿轮比。 脉冲接口的最大频率是200KHZ,对应最大转速3000转每分,这样的设定能使定位模块发挥伺服的最高速。 代入以下公式: 马达转速(3000rpm)/60=脉冲频率(200000Hz)*(分子/分母)/伺服分辨率(131072) 约分下来电子齿轮分子4096,电子齿轮分母125。 这样的设置结果4000个脉冲转一圈,200Khz的频率对应3000RPM的转速。 将伺服马达编码器的分辨率设为分子,马达转一圈所需的脉冲数设为分母。 如果再装减速器的话,PLC原来所发脉冲数再乘以减比。 举个例子: 伺服马达编码器的分辨率131072,我设计为PLC每发一个脉冲伺服马达转0.5度,那么伺服马达转一圈(360。)需要720个脉冲。 电子齿轮就设为131072/720化简分数后为8192/45这样PLC 每次发720个脉冲伺服马达转一圈。 如果还想接个减速器,举个例子接个减比为5比1的减速器时,原来电子齿轮所设分数不变,PLC原来所发脉冲数再乘以5

(720*5=3600),即现在伺服马达转一圈PLC发3600个脉冲就可以了。 简单的说,比如说电子齿轮比是1(系统默认),脉冲当量是 1mm(就是物体在你发1个脉冲时运行的距离,注意是控制脉冲,就是你PLC发给伺服放大器的脉冲),当你把电子齿轮比改为2时,对应的脉冲当量就变成2mm。 可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分为直流和交流伺服电动机两大类,其主要特点是,当信号电压为零时无自转现象,转速随着转矩的增加而匀速下降。 伺服电机旋转时,速度表现重于精度表现时候,希望将电机速度性能完全表现出来;而对于旋转分辨率要求较低的时。 已知编码器分辨率131072脉冲频率200Khz要使转速达到3000r/min求电子齿轮比。 脉冲接口的最大频率是200KHZ,对应最大转速3000转每分,这样的设定能使定位模块发挥伺服的最高速。 代入以下公式: 马达转速(3000rpm)/60=脉冲频率(200000Hz)*(分子/分母)/伺服分辨率(131072) 约分下来电子齿轮分子4096,电子齿轮分母125 这样的设置结果4000个脉冲转一圈,200Khz的频率对应3000RPM的转速

有关齿轮传动比的原理、计算方法及其分配原则

传动比原理 机构中瞬时输入速度与输出速度的比值称为机构的传动比. 机构中两转动构件角速度的比值,也称速比。构件a和构件b的传动比为Ⅰ=ωa/ ωb=na/nb,式中ωa和ωb分别为构件a和b的角速度(弧度/秒);na和nb分别为构件a和b的转速(转/分)(注:ω和n后的a 和b为下脚标)。当式中的角速度为瞬时值时,则求得的传动比为瞬时传动比。当式中的角速度为平均值时,则求得的传动比为平均传动比。对于大多数齿廓正确的齿轮传动和摩擦轮传动,瞬时传动比是不变的对于链传 动和非圆齿轮传动,瞬时传动比是变化的。对于啮合传动,传动比可用a 和b轮的齿数Za和Zb表示,i=Zb/Za;对于摩擦传动,传动比可用a和b 轮的直径和b表示,i=b/a。这时传动比一般是表示平均传动比。在液力传动中,液力传动元件传动比一般指的是涡轮转速和泵轮转速B的比值,即 =/B。液力传动元件也可与机械传动元件(一般用各种齿轮轮系)结合使用,以获得各种不同数值的传动比(轮系的传动比见轮系)。 传动比计算方法 传动比=使用扭矩÷9550÷电机功率×电机功率输入转数÷使用系数 传动比=主动轮转速与从动轮的比值=它们分度圆直径的反比。即: i=n1/n2=D2/D1 i=n1/n2=z2/z1(齿轮的) 单级与多级传动 单级传动指的是没有变速的,传动比是恒定的。多级是传动比可调的,具有多级变速比得传动方式。对于多级齿轮传动1、每两轴之间的传动比按照上面的公式计算2、从第一轴到第n轴的总传动比按照下面公式计算: 总传动比ι=(Z1/Z2)×(Z3/Z4)×(Z5/Z6)……=(n2/n1)×(n4/n3)×(n6/n5)…… 与齿轮半径没有关系 传动比分配原则 多级减速器各级传动比的分配,直接影响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还会影响其体积、重量和润滑。传动比一般按以下原则分配:使各级传动承载能力大致相等;使减速器的尺寸与质量较小;使各级齿轮圆周速度较小;采用油浴润滑时,使各级齿轮副的大齿轮浸油深度相差较小。 低速级大齿轮直接影响减速器的尺寸和重量,减小低速级传动比,即减小了低速级大齿轮及包容它的机体的尺寸和重量。增大高速级的传动比,即增大高速级大齿轮的尺寸,减小了与低速级大齿轮的尺寸差,有利于各级齿轮同时油浴润滑;同时高速级小齿轮尺寸减小后,降低了高速级及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