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补充习题参考答案1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补充习题参考答案1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补充习题参考答案1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补充题题介

第二章

1. 在一个n 层的网络系统中,每层协议分别要求加上H i 字节长的报头。若送往该网络的应用

数据长度为A 字节,问在物理媒体的带宽中有多少百分比是用来传输有效应用数据的? 解: ∵每层协议要求加上H i 字节的报头 ∴n 层的网络系统中,增加的开销为

∑=n

i Hi 1

又 ∵

应用数据长度为A 字节

∴传输有效应用数据的有效的带宽占

∑=+n

i Hi

A A 1

第三章

1.对于带宽为4KHz 的信道,若用8种不同的物理状态来表示数据,信噪比为30db ,试问按奈奎斯特定理,最大限制的数据速率是多少?按香农定理最大限制的数据速率是多少? 解:按奈奎斯特定理 C = 2H ·log 2N ∵N = 8,H = 4KHZ ∴C = 24 kbps 按香农定理, C = H ·log 2(1+S/N ) ∵信噪比为30db ,30db = 10· log S/N ∴ 100010/10

30==N S H = 4KHZ ∴C = H ·log 2(1+1000)= 40 kbps

2.对于带宽为6MHz 的信道,若用4种不同的状态来表示数据,在不考虑热噪声的情况下,该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

解:按奈奎斯特定理:C = 2·H ·log 2N ∵N = 4, H = 6MHZ ∴C = 2·6MHZ ·log 24 = 24 Mbps

3.某调制解调器同时使用幅移键控和相移键控,采用0、π/2、π和3/2π四种相位,每种相

位又都有两个不同的幅度值,问波特率为1200的情况下数据速率是多少?同时使用幅移键控和相移键控 解:有πππ

2

3

,,2,

0 4种相位,每个相位又有2个幅度

∴N = 4×2 = 8 B = 1200 baud ∴S = B ·log 2N = 3600 bps

4.信道带宽为3KHz ,信噪比为30db ,每个信号两种状态,则每秒能发送的比特数不会超过多少?

解:按香农定理:信噪比为30db , H = 3KHZ

∴ 1000101030

==N S

C = H ·log 2(1+1000) = 30 kbps

按奈奎斯特定理 C = 2H ·log 2N ∵N = 2,H = 3KHZ ∴C = 6 kbps

所以该信道每秒能发送的比特数不会超过6 kbit 。 5.采用8种相位、每种相位各有两种幅度的PAM 调制方法,问在1200Baud 的信号传输速率 下

能达到的数据传输速率为多少? 解:N = 8×2 = 16 种,B = 1200 Band ∴S = B ·log 2N = 4800 bps 6. 采用每种相位各有两种幅度的PAM 调制方法,在带宽为8KHz 的无噪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若要达到64Kbps 的数据速率,问至少要多少种不同的相位? 解:按奈奎斯特定理:H = 8KHZ ,C = 64 kbps C = 2·H ·log 2N N = 16 ∵每种相位各有两种幅度 ∴N/2 = 8种相位 答至少要8种不同相位

7.数据速率为1200bps ,采用无校验、1位停止位的异步传输,问1分钟内最多能传输多少个汉字(双字节)?

解:异步传输汉字时,每个汉字占二个群;数据位为8位,采用无校验,1位停止位,1位起始位 每分钟可传输的汉字数

36002

)118(601200=?++?=

s

bps

所以1分钟内最多能传输汉字3600个。

8.分别用标准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画出的波形图。 解:数据为 1011001

全宽码

曼彻斯特码

差分曼彻斯 特码

9. 采用曼彻斯特编码的10Mbps 局域网的波特率是多少?

解:采用曼彻斯编码时,在最坏情况下,一位二进制比特需要有二次跳变,所以10Mbps 局域网

的波特率为 10Mbps *2 = 20 Mbaud

10. 信源以字节(8比特)为单位传输数据,若数据速率为B(bps),对下列两种情况分别

计算有效数据传输速率:

(1) 异步串行传输,不用校验位、使用1位停止位; (2) 同步串行传输,每帧包含48位控制位和4096位数据位。

解:(1)异步传输: (传输数据位最多时)

以字节为单位,8位数据,不用校验,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

B

B 8.01188

=?++

(2)同步传输:每帧包含48位控制位和4096位数据位

B B 988.048

40964096

=?+

11. 在相同数据速率下,分别采用异步协议和同步协议传输大批量数据,问两者的传输效

率之比约为百分之几?

解:在相同数据速率B 下,传输大批量数据时 异步传输的效率最多为

B B 8.010

8

=?

同步传输的效率为接近于1×B

两者的传输效率之比为

8.018.0=B

B

12. 对于带宽为4KHz 的语音信号,采用量化级别为128的PCM 方法编码,问所产生的二

进制位起码要用多大传输速率的信道才能传输?

解:语音信号带宽为4KHZ ,所以采样频率为 2×4KHZ = 8KHZ 即每秒采样8000次 每次间隔时间为125us ,量化级为128,故每次采样要用七位二进制来表示

所以数据速率为 7bit ×8KHZ = 56 kbps 或 7bit / 125us = 56 kbps 13. 分别计算T1载波和E1载波的编码效率和开销率。

解:T 1载波:每帧由24路声音,每路声音7位数据,1位控制,每帧1位标志 编码效率为

87.0193

168

1248247==+??

开销率为 13.01295.0193

25

≈= E 1载波:每帧由30路声音,每路声音8位数据,每帧有8位同步,8位控制 编码效率为

9375.0256

240

88830830==++??

开销为 0625.0256

16

=

14. 若要在采用两种物理状态传输的50 Kbps 信道上传输1.544Mbps 的T1载波,问信道的

信噪比至少要多少?

解:在两种物理状态下传输50 kbps ,即

C 1 = 2·H ·log 2N ∵N = 2,C 1 = 50 kbps ∴H = 25 KHZ

现要传输1.544 Mbps 的T1载波 ∴C2 = H ·log 2(1+S/N ) C2 = 1.544 Mbps

∴leg 2(1+S/N )= 61.76 S/N = 2 61.

76-1

信噪比为 db N

S 9.185lg 10?

=*

15. 对于交换网定义如下参数:

N – 两个给定站点间转接的节点数; L – 报文长度( 比特 ) ;

B – 链路上的数据传输速率(bps );

P – 每个分组的长度( 比特 ) ; H – 每个分组的开销( 比特 ) ;

S – 电路交换或虚电路分组交换的呼叫建立时间( 秒) ; D – 每个转接点的转接延迟时间( 秒) 。 M – 两个节点之间的传播延迟时间( 秒) 。

假设不需要确认,请分别计算电路交换、报文交换、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的端到端延迟时间。 解:(1)电路交换,有电路的建立时间,报文传输延迟和传播延迟时间 T 电路交换 = M N B

L

S ?+++

)1( (M 为两站点之间的传播延迟) (2)报文交换,无电路的建立时间,但采用存贮转发 T 报文交换 = D N M B

L

N ?++?+)()1( 分组交换: 分组个数

记为H

P L

- X 个分组(可能最后一个分组中数据量不足P-H )

最后一个分组长度为 L -(x -1)·(P -H )+H 记为 Y (3)虚电路分组交换:有虚电路的建立时间,延迟时间可为 T 虚电路交换 = 虚电路的建立时间 + 第一个分组的到达时间 + 后续分组的到达时间

B

y

p x D N M B P N S +?-+

?++++=)2())(

1(

(4)数据报分组交换:无虚电路的建立时间 T 数据报交换 = 第一个分组的到达时间 + 后续分组的到达时间

B

y p x D N M B P N +?-+?+++=)2())(

1(

16. 若两个端系统之间有三个转接点,要传送的报文为4800bits ,所有链路上的数据速率

为10Mbps ,若采用虚电路分组交换技术,呼叫建立的时间为0.001秒,每个分组的最大长度为1200bits ,每个分组要有40bits 的开销,每个转换点的处理时延为0.0002秒。两个站点之间的传播时延为0.00001秒,试计算从端到端的延迟时间。

解:每个分组的最大长度为1200bits ,每个分组要有40bits 的开销,所以每个分组只能携带

1160bits 数据。

分组个数为X=4800÷1160≈4.1个,为5个分组。 最后一个分组长度为 Y=L -(x -1)·(P -H )+H=200bits

呼叫建立的时间为S=0.001秒=1ms ;每个转换点的处理时延为D=0.0002秒=0.2ms ; 两个站点之间的传播时延为M=0.00001秒=0.01ms ;N=3;B=10Mbps=10bit/μs

T 虚电路交换 = 虚电路的建立时间 + 第一个分组的到达时间 + 后续分组的到达时间

B

y

p x D N M B P N S +?-+

?++++=)2())(

1( =2.5ms

17. 若在相隔1000公里两地之间要传送3K 位的数据。可以通过地面电缆以4.8kbps 的数

据速率传送或通过卫星信道以50kbps 的数据速率传送,问从开始发送到接受方收到全部数据为止用那种方式传送时间较短?

解:地面电缆:T = 传输延迟 + 传播延迟

us

m m

kbps k /2001010008.433?+= =625 ms + 5 ms = 630 ms

卫星信道:卫星的单向传播延迟时间约为270ms T = 传输延+ 传播延迟

ms kbps

k

270503+=

= 60ms + 270ms = 330ms

所以用卫星信道传送的时间较短。 18. 一个简单的电话系统由二个终端局和一个长途局组成,每个终端局用1MHZ 的全双工

中继线连到长途局,平均每台电话机在8小时的工作日中使用4次,每次通话平均持续6分钟,其中10%的通话是长途电话局。(即经过长途局的),若设每路话音带宽为4KHZ ,问每个终端局能够支持的电话机最多台数是多少? 解:按频分多路 25041=KHZ MHZ

个子信道

按时分多路 200%

106460

8=??? 个用户

可支持的电话机的最多台数为250×200 = 50000台

19. 假如你训练你的急救用狗,方法是传送一个装有三片软盘的盒子,每个盘片上存有250,

000字节的信息,不管你在那里,狗都能以18公里/小时的速度跑到你跟前,问在什么距离范围内,狗的数据传输率比电路交换的数据传输率300 bps 高? 解:bps x bit

300/18/82500003???小时

公里(设距离为X 公里)

公里10036001018300825000033=?????s

m bps bit x

20. 若某运载工具能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一次传递10盒8mm 的磁带,每盒3盘带,每

盘带容量为7GB 。问在什么距离范围内,该运载工具的数据传输率比155M b/s 的ATM 网

络要高?

解:设距离为Y 公里

Mbps y GB

155/80/7310???小时

公里

公里2403600108010

155810731036

9?

=????????s m y

21. 某信道误码率为10-5,每帧长度为10 000 bits,试问:

a) 若差错都是单个错,则在该信道上传送的帧的平均出错率是多少?

b) 若差错大多为突发错,平均突发长度为100bits ,则在该信道上传送的帧的平均出错率

是多少?

解:P e = 10-5,每帧长度为 104 bit (1)若为单个错:N

N p e

e = N e = 1 ∴N = 105

有多少个帧:个1010

1045

=

∴ 帧的错误率为10%

(2)若为突发错:Ne = 100 bit

∴710==e

e

P N N 有多少帧 100010

1047

= 个帧,但突发错误可能影响一个帧,也可能影响二个帧;

所以帧的平均错误率为 10001 或 1000

2

第四章

1.已知生成多项式为:X 4+ X 3+ X 2+1,求信息位的CRC 码。

解:生成多项式g (x) = x 4+x 3+x 2+1对应的二进制位串为11101(r = 4)

信息位对立的二进制多项式为 k (x)

求 )

()

(4x g x k x ? 的余式

11101 10101010000

11101

∴余式r (x) = x 3

+ 1 10000 →1001 11101 11011

C (x) = x 4

·k (x) + r (x) 11101 11000 → 对应的CRC 码为 11101 10100 11101 10101011001 1001

2. 已知(7,3)循环码的校验关系式为:

C6+C3+C2+C1=0

C5+C2+C1+C0=0

C6+C5+C1=0

C5+C4+C0=0

求该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G(X)和信息码110的余式r(x)?

解:在(7,3)循环码中前k-1位为0的信息位是001,即有C6 C5 C4 C3 C2 C1 C0

0 0 1 X X X X

代入校验方程组: C6+C3+C2+C1=0 →C3=1;

C5+C2+C1+C0=0 →C2=1;

C6+C5+C1=0 →C1=0;

C5+C4+C0=0 →C0=1;

生成多项式对应的二进制位串为0011101(r = 4);生成多项式为g (x) = x4+x3+x2+1 信息位110对立的二进制多项式为k (x)

)

()

( 4

x g x

k

x?

的余式

101

11101 110 0000

111 01

∴余式r (x) = x3+ 1 10100

→1001 11101

1001

C (x) = x4·k (x) + r (x) →对应的CRC码为1101001

3.设有一个(7,3)码,其生成多项式G(X)=x4+x3+x2+1,当传输信息为101时,求循环冗余码。解:生成多项式g (x) = x4+x3+x2+1对应的二进制位串为11101(r = 4)

信息位101对立的二进制多项式为k (x)

)

()

( 4

x g x

k

x?

的余式

111

11101 1010000

11101

∴余式r (x) = x + 1 10010

→0011 11101

11110

C (x) = x4·k (x) + r (x) 11101

0011

→对应的CRC码为1010011

4.设信息为7位,冗余位为4位,生成多项式G(X)=x4+x3+1,试计算传输信息为1011001和1101001的CRC编码。

解:生成多项式g (x) = x4+x3 +1对应的二进制位串为11001(r = 4)

信息位1011001对立的二进制多项式为k (x)

求 )

()(4x g x k x 的余式

1101010

11001 10110010000

11001 ∴余式r (x) = x 3 +x 11110 →1010 11001 11110 C (x) = x 4·k (x) + r (x) 11001 11100 → 对应的CRC 码为 11001 1010 10110011010

信息位1101001对立的二进制多项式为 k (x)

1001001

11001 11010010000 11001 ∴余式r (x) = 1 11010 →0001 11001

11000 C (x) = x 4

·k (x) + r (x) 11001 0001 → 对应的CRC 码为 11010010001

5.若发送窗口尺寸为4,在发送3号帧并收到2号帧的确认帧后,发送方还可发几帧?请给出可发帧的序号。

解:发送窗口尺寸为4,即不必等待确认帧的到来,最多可连续发送4个帧。 发送了3

号帧,即前面一共发送了

,1,2,3号4个帧。

收到了2号帧的确认帧,即表示0号,1号,2号帧均已收妥,故发送窗口可删除0号,1号,2

号帧,即还留下一个帧:3号帧;所以发送方还可以发送3个帧,可发送帧的序号为4号,5号和6号帧。

6.若窗口序号位数为3,发送窗口尺寸为2,采用Go-back-N 法,请画出由初始态出发相继下列事件发生时的发送及接收窗口图:发送帧0、发送帧1、接收帧0、接收确认帧0、发送帧2、帧1接收出错、帧1确认超时、重发帧1、接收帧1、发送帧2、接收确认帧1。

解:窗口序号位数为3,即占三位二进制,帧序号为0~7;采用G0–back –N 法,发送窗口为2,接

收窗口为1,即可以连续发送2个帧,而接收为顺序接收。

解:窗口序号位数为3,即占三位二进制,帧序号为0~7;采用G0–back –N 法,发送窗口为2,接

收窗口为1,即可以连续发送2个帧,而接收为顺序接收。 初态 发1 收0 接收确认0 发2

发送窗口 同左

2 3 6 7 4 5 0 1 5 7

接受窗口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接收确认1

发送窗口 同前

接受窗口 同左 同左

7.若帧序号位数为3,窗口尺寸为2,采用选择重发协议,请画出由初始态出发相继下列事件发生时的发送及接收窗口图:发送帧0、发送帧1、接收帧0、接收确认帧0、发送帧2、接收否定确认帧1、接收帧2、重发帧1、接收帧1、接收确认帧2。

解:窗口序号位数为3,即占三位二进制,帧序号为0~7;采用选择重发协议,发送窗口为2,接

收窗口为2,即可以连续发送2个帧,而接收为不按顺序接收。

初态 发0 发1 接收帧0 接收确认帧0 发2

发送窗口

同左

接受窗口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1 接收帧

2 1 接收确认帧2

发送窗口 同左 同左

接受窗口 同左 同左 同左

8.若BSC 帧数据段中出现下列字符串:

“ABCDE

问字符填充后的输出是什么?

解:BSC 帧数据段中出现下列字符串: “ABCDE” 字符填充后为: “ABCDE

9.HDLC 帧数据段中出现下列比特串:“1110101111110”问比特填充后的输出是什么? 解:HDLC 帧数据段中出现下列比特串: “1110101111110” 比特填充后为: “1010”

10.一个信道的数据速率为4Kbps,单向传播延迟时间为20ms ,问帧在什么范围内,才能使停等协议的效率至少是50%?

解:∵题中未提确认帧,即确认帧很短,可以忽略,不占时间

∴停等协议的信道利用率为

RB

L L

R B L

B

L U 22+=

+=

∵B = 4 kbps ;R = 20 ms

∴%502≥+RB

L L

∴L ≥160bit

答:帧长要大于等于160 bit

11.一个信道的数据速率为1Mbps ,往返传播延迟时间为4ms ,帧长度为1000比特,帧的顺序号用三位,并假设确认不采用捎带方式,并且不占时间,问若不考虑差错重发和帧头所造成的信道损失时,采用选择重发协议,信道可能达到的最大有效利用率是多少? 解:确认方式: 单独的确认帧,帧长为L ′ (不采用捎带方式) 单独的确认帧,帧长很短,可以忽略,不占时间; L ′=0 (不采用捎带方式) 采用捎带方式,帧长为数据帧,故为L 帧的顺序号为三位,故最大帧序号为 S max = 23–1 = 7;又因为采用选择重发协议,信道上

发送方的发送窗口的最大尺寸为序号范围的一半,即 23–1 = 4

信道的最大利用率:RB

L L L

U 24'

++=

∵L=1000bit ;2R = 4 ms ;B=1Mbps ∴ %805

4

1041010433

3==?+?=U

12.使用后退n 协议在3000km 长的1.544Mbps 的T1干线上发送64字节的帧,若信号传播速度是6μs/km,问帧的顺序号应有多少位?

解:设帧的顺序号为n 位,则后退n 协议的发送窗口的最大尺寸为 Smax = 2 n –1 = m 即可连续发

送m 个帧,并设确认帧不占时间(L ′=0)

∴后退n 协议的信道利用率 B

V

D L L

m U ?+?=

2 要使U 为最大,即接近于1

12?=?+?B

V D L L m ∴ B V D

L m ?=?-2)1( )864/(544.16/101030002/213

3????=?=-Mbps us

m m

L B V D m =108.56 ∴m = 109

2n -1 = m ∴ n = leg 2(m + 1)= 7 答帧的顺序号应有7位二进制.

13.在50K bps 的卫星信道上发送1Kbit 长的帧,确认信号总是由数据帧捎带,帧头很短,使用三位顺序号,对于下面三种协议,最大可能达到的信道有效利用率是多少? (1)停等协议 (2)后退n 协议 (3)选择重发协议

解:确认信号总是由数据帧捎带,故确认帧长等于数据帧长,

L ′= L ,帧头很短,故帧的开销可忽略不计。 L/B 使用三位帧顺序号,则 Smax = 23–1 = 7

卫星信道的单向传播延迟时间约为270ms (1)停等协议,发送窗口为1,只能发送1个帧

L ′/B

%45.329

1

222==+=+'+=

RB L L RB L L L U

(2)后退n 协议,发送窗口的最大尺寸为Smax = 7

%15.2429

7

22727==+=+'+?=RB L L RB L L L U

(3)选择重发协议,发送窗口的最大尺寸为序号范围的一半,即为4

%8.1329

4

22424==+=+'+?=

RB L L RB L L L U

14.用BSC 规程传输一批汉字(双字节),若已知采用不带报头的分块传输,且最大报文块长为129字节,共传输了5帧,其中最后一块报文为101字节。问每个报文最多能传多少汉字?该批数据共有多少汉字?(假设采用单字节的块校验字符。) 解:BSC 规程中帧的格式为 S S S E B Y Y T 报文 T C N N X B C 每个报文可以最多传输的汉字数: (129B –5B )/ 2 = 62个汉字 共有多少个汉字: 4×62 +(101B -5B )/ 2 = 296个汉字

15.用HDLC 帧传输12个汉字(双字节)时,帧中的信息字段占多少字节?总的帧长占多少字节?

解:HDLC 帧的格式为

8 8 8 16 8

01111110 A C I FCS 01111110 信息字段为 12×2 = 24B ,信息字段占24字节 总的帧长为24B + 6B = 30B

16.数据传输速率2400 bps 、最大分组长度1024位(未含分组头),传输长度为256K 字节的报文,试计算:(1)总共传输的分组数;(2)总共传输的比特数;(3)传输所用的总时间。 解:最大分组长度为1024 bit (未含分组头); 传输长度为256K 字节的报文 (1)总共传输的分组数:

个分组20481024

8

1024256=??

(2)每个分组要加上3个字节的分组头(24 bit ) 总共传输的比特数:2048*(1024 + 24)= 2146304 bit (3)传输所用的总时间:

秒3.894/240010482048=?s

bit bit

第五章

1.长1Km 、10Mbps 的802.3 LAN ,其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μs ,数据帧长度为256位(包括

32位开销)。一个成功发送后的第一位时间片留给接收方以捕获信道来发送一个32位的确认帧。假设不考虑冲突、问不包括开销的有效数据速率为多少? 解:基带传输时,时间片的长度等于往返传播延迟时间(即2a ),否则不能确保信道是否空闲 us us

m km V D a 10/2001222=?=?= 发送一个数据分组的时间为

L/B = 256 bit / 10×106 bps = 25.6us 发送一个确认分组的时间为

L/B = 32 bit / 10×106 bps = 3.2us

一次成功能发送:包括发送者获得信道(10 us ),发送数据分组;接收者获得信道(10 us ),发送确认分组的时间。

总时间 T = 10 us + 25.6us + 10 us + 3.2us = 48.8us

在一次成功的发送中,共发送的有效数据为 L=256-32 = 224位

所以有效数据速率为

Mbps us

bit T L 59.48.48224≈=

2.长1Km 、10Mbps 的基带总线LAN ,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μs ,计算一个1000比特的帧从发送开始到接收结束的最大时间是多少?若两相距最远的站点在同一时刻发送数据,则经过多长时间两站发现冲突。

解:帧从发送开始到接收结束的最大时间是多少

T = T 传输 + T 传播 = us

m km Mbps bit V D B L /2001101000+=+ = 100 us + 5 us = 105 us

若相距最远的两站点在同时发送

us V D 5.221=? 时发生冲突,检测到冲突的时间为 us V

D

5=

3.100个站点的时槽环,任意两站间的平均距离为10 m ,数据传输速率为10 Mbps ,信号传播速度为200 m/μs ,,若每个站引入1位延迟,试计算:(1)两站点间链路的位长度为多少位?(2)整个环路的有效位长度为多少位?(3)此环上最多允许有几个37位长的时槽? 解:(1)两站点间链路的位长度为 bit Mbps us

m m

B v d 5.010/20010=?=?

(2)整个环路的等效位长度为 bit bit Mbps us

m m

150110010/20010100=?+??

(3)此环上最多允许有几个37位长的时槽 150 ÷ 37 = 4.05 所以有4个时槽 4.长1Km 、10Mbps 、50个站点的令牌环,每个站引入1位延迟,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μs , 令牌长8位,数据帧长度位256位(包括32位开销),确认在数据帧捎带,问该环不包括开销的有效数据速率为多少? 解: (1)在轻负荷时,只有一个站点要发送数据 最坏情况下发送一帧的时间=空令牌绕环一周的时间 + 一个数据帧绕环一周的时间

)1()1(B n V D B L B n V D B L T ?+++?++'= )/1050

/2001/10256()/1050/2001/108(us

bit us m km us bit us bit us m km us bit +++++=

us 4.46=

数据位数 256-32 = 224位

所以有效数据速率为224 bit /T = 224 bit /46.4 us = 4.83 Mbps (2)重负荷的令牌环,可看为每一个站点都有数据要传送,即每个站点在发送完数据帧后,再发一个令牌帧;确认是在数据帧中捎带,这样就省去了专门的确认帧(假设每一个站点都只发一个帧,并且所发的帧的长度都相等)。

在重负荷时,每个站点都要发送数据,n 个站点发n 个数据帧;

所使用的总时间=空令牌绕环一周的时间 + n 个数据帧各绕环一周的时间

)1()1(

B

n V D B L n B n V D B L T ?++?+?++'= = 10.8us + n ·35.6us = 1790.8us

总的数据位数 n ·(256-32 )= 224·n 位 = 11200 bit 所以有效数据速率为 n ·224 / T = 6.25 Mbps

5.长10Km 、16Mbps 、100个站点的令牌环,每个站引入1位延迟,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μs 。

问:(1)该环上1位的延迟相当于多少米长度的电缆?(2)该环的有效位长度为多少位? 解:(1)1位的延迟相当于多少米长的电缆 m us m us bit V B 5.12/200/161

1=?=? (2)有等效位长度(两种方法)

ⅰ)

bit bit B us

m km

9001100/20010=?+?

ⅱ)等效的媒体长度

km V B

km 250.111001

10=??+

等效的位长度

bit B us

m km

900/200250.11=?

6.长1Km 、4Mbps 、50个站点的令牌环,每个站引入1位延迟,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μs ,设数据帧最大长度为100字节。问该环上检查令牌丢失的超时计数器的值至少要设置为多少微秒?

解: us

bit us m km us bit B n V D B L T /41

50/2001/481001?+

+?=?++≥

us us us us 5.2175.125200=++=

7.一个10Mbps 的令牌环,其令牌保持计数器的设置值为10μs ,在此环上可发送的最长帧为多少位? 解: B

i

n V D B L T ?+

+≥

题中没有给出环的长度,故

V

D

省略

题中没有给出站点的延迟时间(n ·i )/B 省略

∴ B

L

T ≥

∴ L ≤T ·B = 10 us × 10 Mbps = 100 bit

8.10Mbps 、100个站点的令牌总线网,令牌长度为12字节,当只有一个站点要求发送报文时,问该站发送报文的最大等待时间为多少?(忽略信号传播时延。)

解:T 为空令牌绕环一周所需的时间。但是在总线网络令牌是广播到总线的

)(

站点处理时间++'?=V D

B L n T 此题中传播时延忽略,站点处理时延略

us us

bit 960)/108

12(100=?=

9.考虑把一个1兆字符的文件从一个站传到另一个站。在下述情况下,总的经过时间和有效吞吐量各是多少?

(1) 线路交换的星形拓扑结构局域网。呼叫建立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媒体上的数据传送速

率为64Kbps (媒体上的传播时延不计)。

(2) 带有两个站的总线拓扑结构局域网。两个站之间的距离为D ,数据传送速率为每秒B

位,分组长度为P ,其中有80位的开销。在发送下一个分组之前对方必须用一个88位的分组来确认上次发出的分组。总线上的传播速度为200m/μs 。 (3) 一个环形拓扑结构局域网。,总循环长度为2D ,有两个站相距为D 。允许分组经过目

的站,然后返回到源站,以此为实现确认。环上有N 个中继器,每一个都产生1位时间的延迟。数据传送速率为每秒B 位,分组长度为P ,其中有80位的开销。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μs 。

解:(1)线路交换 由于呼叫建立时间忽略不计,媒体上的传播时延不计 1M ×8 / 64 kbps = 128秒 有效吞吐量为1MB ,有效数据速率为64 kbps

(2)总线局域网 — 未设媒体访问方法(令牌总线?,CSMA / CD ?) 分组的个数为1M ×8 / (P –80) = X 个分组,(设能被整除)

传送一个分组所需的时间为:

T = 传输时间 + 传播时间 + 确认传输时间 + 确认传播延迟时间

B B V

D P B V D B P /)882(882+?+=++= 总的传送时间为 X ·T

信道的有效利用率 η = (P –80)/ T ·B = (P –80)/ )882(+?+

B V

D

P 有效数据速率为η·B

吞吐量:为实际使用的比特数 = 分数个数*每次实际传输长度 = X *(P+88) 有效吞吐量:为1MB

单位时间的吞吐量[X ·(P+88)] / (X ·T )=(P+88)/ T 单位时间的有效吞吐量:(P –80)/ T (3)环形网 分组的个数为1M ×8 / (P –80)= X 个分组,(设能被整除) 传送一个分组所需的时间为

T = 分组的传输延迟时间 + 传播延迟时间 + 站点的延迟时间(中继器)

B B V

d N P B N V d B

P /)2(2?++=++

=

总的传送时间为X ·T

信道的利用率: η)2/()80(B V

d

N P P ?+

+-= 有效数据速率为η·B

吞吐量:为实际使用的比特数 = 分组个数*每次实际传输长度 = X *P 有效吞吐量为:1MB

单位时间的吞吐量为(X ·P )/ XT = P / T

单位时间的有效吞吐量为(P –80)/ T

第六章

1.带点十进制标记法,写出十六进制数C22F1582的IP 地址。 解:用带点的十进制标记法,写出十六进制数C 22F1582的IP 地址 C2 2F 15 82 H → 194.47.21.130 2.Internet 上的一个B 类网络的子网屏蔽码为255 .255.240.0。问每个子网是最多有多少台主机? 解:B 类网络的子网屏蔽码为255.255.240.0 B 类网络的缺省子网掩码为255.255.0.0 两者异或,故子网号为4位 B 类网络中的主机地址为16位,故子网中的主机号为12位,所从每个子网中最多有 212 = 4096台主机 3.在X.25分组级中,理论上最多允许存在多少条虚电路?若已知分配的虚电路号为536,试 计算二进制逻辑信道组号和逻辑信道号。

解:在X .25分组级中,逻辑信道组号占4位,组内逻辑信道号占8位,故理论上最多允许存在

24 = 16个组,每组28 = 256个逻辑信道号;虚电路的总数为 16*256 = 4096条 虚电路号为536 = 512 + 16+8 = 218H 所以逻辑信道组号为2H :0010B 组内逻辑信道号为18H :00011000B

吸收作业题解答(天大)

9题 解:(1)求1atm 下的操作液气比及出口液相组成。 由公式2-6知:相平衡常数为5451 545===P E m 又知: ) (/)(1012.3)001.00204.0(62210)(6225182.12.1V 51805450204.0001.00204.00 001.0001 .01001.010204.002 .0102.012252121min 2121 min 2222111O H km ol S H km ol Y Y L V X X V L L X m Y Y Y V L x y y Y y y Y -?=-+=-+==?=??? ??==--=--=??? ??==-=-==-=-=出口液相浓度 则知操作液气比为 (2)求10atm 下的操作液气比及出口液相组成 相平衡常数5.5410545=== p E m 则 2.628.512.18.515.540204.0001.00204.02121 min =?=?? ? ??=-=--=??? ??V L X m Y Y Y V L 出口液相组成 ) (/)(1012.3)001.00204.0(2 .6210)(2242121O H km ol S H km ol Y Y L V X X -?=-+=-+ = 12题 解:(1)求用水量

h km ol X X Y Y V L h km ol V Y Y /510007 .261111.0)00556.01111.0(201)(/201)10.01(4 .22500000556.0)95.01(1111.01111.01 .0110.02*121min 21=--=--==-?==-?==-= h) /(101.377h) /(76505100 5.1min 5.1252O H kg O H kmol L L ?==?== (2) 求理论板数 (a ) 梯级图解法 00277.0)00556.01111.0(7650 201)(2211=-=+-=X Y Y L V X 在Y-X 直角坐标图中绘出平衡线OE (Y *=26.7X )及操作线BT (见本题附图)由图中B 点开始在操作线与平衡线之间画阶梯,得 理论板数N T =5.5 (b)用克列姆塞尔图 原题知回收率为95%,又X 2=0, 则相对回收率95.02 1*21=--=mX Y Y Y ? 在理论最小用水量下,∞=T N 。据此查图2-22得知 A min =0.95 即: h)/(7650201 7.2695.05.195.05.1min 5.195.0min 水kmol m V L L m V L =???=?=== 操作条件下的吸收因数 43.12017.267650=?== mV L A 查图2-22(或依公式计算)可知:当A=1.43, 95.0=?时的理论板数为N T =5.5 可见,用克列姆塞尔法与梯级图解法结果一致。 (3)求回收率提高到98%所需增加的水量 此问宜采用克列姆塞尔法估算。

第八至十四讲作业参考答案剖析

大学语文第八至十四讲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包含单选和多选) 1.明朝中期提倡复古的文学团体有(BD)。 A.三杨 B.前七子 C.唐宋派 D.后七子 2.( A )开创了近代文学的新世纪。 A.龚自珍 B.李贽 C.梁启超 D.黄尊宪 3.在下列各句中,“见”字可译为“被”的有( ACD)。 A.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B.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 4.《论毅力》引用孔子、孟子的话来论证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无毅力,这种论据是 (C) A.历史材料 B.概括事实 C.名人名言 D.科学规律 5.梁启超《论毅力》“成败之数,视此而已”一句中“数”的意思是( C)。 A.数目 B.次数 C.天数 D.根据 6.魏晋时期出现的小说有(CD )。 A.唐传奇 B.宋元话本 C.志怪小说 D.清谈小说 7.下列人物位列元曲四大家的有(ADE )。 A.关汉卿 B.王实甫 C.汤显祖 D. 马致远 E.郑光祖 8.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景的基本手法是( D)。 A.大小相形 B.动静相衬 C.浓淡相间 D.景物并置 9.中国现代文学指的是( C)。 A.当今文学 B.辛亥革命至今的文学 C.1919年至1949年的文学 D.和中国现代史同期的文学 10.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位列华语歌词“词坛三杰”的是(AD)。 A.乔羽 B. 陈小奇 C.张枚同 D. 庄奴 11.新月社的主要诗人有(BC)。 A.郭沫若 B.闻一多 C.徐志摩 D.戴望舒 E.郁达夫 1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朦胧诗”以反传统的姿态崛起,代表人物有(AC)。 A.北岛 B.韩东 C.舒婷 D.海子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沉和浮单元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活动记录 2、填表略 我的发现: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它们的沉浮状况不会改变。课堂练习 判断题:(1)×(2)×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记录 填表 判断题:(1)√(2)×(3)√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活动记录略 我的发现:改变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橡皮泥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课堂练习 判断题:(1)√(2)√(3)√(4)×(5)× 4、造一艘小船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选择题:(1)B(2)A 5、浮力 活动记录略 1、我的发现:泡沫塑料块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我的发现: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主要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也可填:排开的水量) 课堂练习 选择题:(1)A(2)B(3)B(4)A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活动记录略 1、我的发现:下沉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我的发现: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入水中,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2)√(3)√(4)√(5)× 2、选择题:(1)BA(2)A(3)B(4)A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活动记录略 我的发现:在水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盐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课堂练习 判断题:(1)×(补充说明此题不严谨,没有说明是否同一个马铃薯,也没有说明马铃薯的沉浮状态,故不能排除浮力相同的可能。)(2)×(3)×(4)×(5)×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补充说明此题不严谨,没有说明钩码的沉浮状态)(2)√(3)√(4)√(此题来自书本20面原话,但严格来说,比重计不是比较液体轻重,而是比较液体密度,书本表达不严谨。) 2、选择题:(1)C(2)B(3)A(4)B 单元练习 1、判断题:(1)×(2)√(3)×(4)√(5)√(6)√(7)×(8)× 2、选择题:(1)A(2)B(3)C(4)A 3、填:(1)浮(2)浮(3)沉 (2)马铃薯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多浮力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少浮力越小。 (3)方法一加一定数量的盐,方法二加一定数量的糖,方法三加一定数量的味精,方法四加一定数量的尿素。 热单元 1、热起来了 活动记录略 1、我的发现:衣服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

作业答案

吸收作业 1:已知p =305kPa , kx=1.10×10‐2 kmol/m2.h , ky=23 kmol/m2.h ,p =10.24×103 x ( 相平衡关系) 求:(1)Ky 、 Kx 、 K G 、 K L 。 (2)以气相摩尔分率差作为推动力的总传质阻力、气相分传质阻力、液相分传质阻力;以液相摩尔分率差作为推动力的总传质阻力、气相分传质阻力、液相分传质阻力。 解:(1)由已知得:p =10.24×103 x 即亨利系数E=10.24×103 ,则相平衡系数m=P E =3 3103051010.24××=0336.0 则由 x y y k m k K + =11可得 K y =)/(323.02 h m kmol ? 由 y x x mk k K 111+=可得K x =h m kmol ?×?2 2/(1009.1) == p K K y G )/(1006.123Pa h m mol ??×? (2) 以气相摩尔分率差作为推动力的 总传质阻力= mol h m h m kmol K y /)(1010.3) /(1023.311232 1?×=?×=?? 气相分传质阻力= mol h m h m kmol k y /)(103.4) /(23112 52 ?×=?=? 液相分传质阻力=mol h m h m kmol k m x /)(1005.3) /(1010.11036.32 32 22?×=?××=??? 以液相摩尔分率差作为推动力的 总传质阻力= mol h m h m kmol K x /)(1026.9) /(1008.1112 22 2?×=?×=?? 气相分传质阻力= mol h m h m kmol k x /)(1010.9) /(1010.111222 2?×=?×=?? 液相传质阻力=mol h m h m kmol mk y /)(1029.1) /(231036.31 12322?×=?××= ?? 2:已知在总压101.3kPa 及温度20℃下,液相中氨的摩尔浓度为0.582kmol/m3,气相中氨

最新第十四章习题答案final

1、电子束入射固体样品表面会激发哪些信号?它们有哪些特点和用途? 答:具有高能量的入射电子束与固体样品表面的原子核以及核外电子发生作用,产生下图所示的物理信号: ①背散射电子 背散射电子是指被固体样品中的原子核反弹回来的一部分入射电子,其中包括弹性背散射电子和非弹性背散射电子。弹性背散射电子是指被样品中原子核反弹回来的散射角大于90°的那些入射电子,其能量基本上没有变化。非弹性背散射电子是入射电子和核外电子撞击后产生非弹性散射而造成的,不仅能量变化,方向也发生变化。背散射电子来自样品表层几百纳米的深度范围。由于背散射电子的产额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利用背散射电子作为成像信号不仅能分析形貌特征,也可用来显示原子序数衬度,定性地进行成分分析。②二次电子 二次电子是指被入射电子轰击出来的核外电子。二次电子来自表面50-500 ?的区域,能量为0-50 eV。它对试样表面状态非常敏感,能有效地显示试样表面的微观形貌。由于它发自试样表面层,入射电子还没有较多次散射,因此产生二次电子的面积与入射电子的照射面积没多大区别。所以二次电子的分辨率较高,一般可达到50-100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通常就是二次电子分辨率。二次电子产额随原子序数的变化不明显,它主要决定于表面形貌。 ③吸收电子 入射电子进入样品后,经多次非弹性散射,能量损失殆尽(假定样品有足够厚度,没有透射电子产生),最后被样品吸收,此即为吸收电子。入射电子束射入一含有多元素的样品时,由于二次电子产额不受原子序数影响,则产生背散射电子较多的部位其吸收电子的数量就较少。因此,吸收电流像可以反映原子序数衬度,同样也可以用来进行定性的微区成分分析。 ④透射电子 如果样品厚度小于入射电子的有效穿透深度,那么就会有相当数量的入射电子能够穿过薄样品而成为透射电子。一般用它对薄样品进行成像和衍射分析。样品下方检测到的透射电子信号中,除了有能量与入射电子相当的弹性散射电子外,还有各种不同能量损失的非弹性散射电子。其中有些待征能量损失ΔE的非弹性散射电子和分析区域的成分有关,因此,可以用特征能量损失电子配合电子能量分析器来进行微区成分分析。 ⑤特性X射线 特征X射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以后,在能级跃迁过程中直接释放的具有特征能量和波长的一种电磁波辐射。发射的X射线波长具有特征值,波长和原子序数之间服从莫塞莱定律。因此,原子序数和特征能量之间是有对应关系的,利用这一对应关系可以进行成分分析。如果用X射线探测器测到了样品微区中存在某一特征波长,就可以判定该微区中存在的相应元素。 ⑥俄歇电子

生理学Z作业14次答案(供参考)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生理学Z》作业1答案 A型题: * 1. 激素和递质的分泌属于:D.胞吐 * 2. 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 TP,钠-?钾泵运转可使:E.3个Na+移出膜外,同时2个K+移入膜内 * 3. 物质在膜结构中某些特殊的蛋白帮助下顺浓度差和电位差通过细胞膜的过程是属于:B.易化扩散 * 4. 在神经细胞兴奋性周期变化中,下列哪期膜电位处于正后电位的时期?:B.低常期 * 5. 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而兴奋时,?膜外Na+迅速大量内流,属于:D.以通道为介导的易化扩散 * 6. 下列关于血小板生理特性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C.吞噬作用 * 7. 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是:B.肌小节 * 8. 人体的血浆约占体重的:C.5% * 9. 血浆的比重主要取决于:E.血浆蛋白含量 * 10. 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白细胞是:E.淋巴细胞 * 11. 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C.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 12. 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C.运输O2和CO2 * 13. 某人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抗体)而无抗B凝集素(抗体),其血型是:B.B型* 14. 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白细胞总数低于下列哪值,即为白细胞减少?C.4×109 /L * 15. 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对是:C.NaHCO3/H2CO3 * 16. 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A.前负荷 * 17. 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过程的区别在于:A.因子Xa形成的过程不同 * 18. 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白细胞总数高于下列哪值,即为白细胞增多?:D.10×109 /L * 19. 可兴奋组织细胞兴奋的标志是:C.产生动作电位 * 20. 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中O2和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A.单纯扩散 * 21. 肌肉收缩时,后负荷越小则:E.克服后负荷开始肌肉出现缩短的时间越早 * 22. 骨骼肌中的调节蛋白是指:E.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 * 23. 钠-钾泵的本质是:E.Na+-K+依赖式ATP酶 * 24. 下列有关刺激有效量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D.在基强度条件下的最小有效作用时间称为时值 * 25. 柠檬酸钠抗凝作用的原理是:A.去除因子Ⅳ(Ca2+) * 26. 可兴奋组织的强度-时间曲线上任何一点代表一个:E.具有一定强度和时间的阈刺激* 27. 血(红)细胞比容是指:E.血(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 28. 小肠腔内葡萄糖被吸收入肠上皮细胞是属于:C.主动转运 * 29. 下列关于神经反射的论述错误的有:D.其中枢部分分布很局限 * 30. 神经细胞兴奋后其兴奋性的规律性变化是:C.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 31. 下列各项中属于负反馈的是:E.降压反射 * 32. 骨骼肌在体内处于最适初长时,其肌小节的长度约为:B.2.0--2.2μm * 33. 调节红细胞生成的最主要体液因素是:E.促红细胞生成素 * 34. 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份是:A.NaCl * 35. 血液的比重主要取决于:A.红细胞数量 * 36. 骨骼肌中的收缩蛋白是指:D.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 37. 红细胞生成的原料是:B.Fe2+和蛋白质

消化和吸收课后作业(第一课时)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1. 【题文】以下关于消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消化包括将食物变成小块的物理过程,也包括让营养物质分解的化学过程 B.消化道的起点是口腔 C.食物的消化是为了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D.唾液能够消化馒头中的淀粉,不需要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答案】D 【解析】A、食物的消化包括两个方面,即物理变化过程和化学变化过程,A正确; B、消化道是长长的管道,口腔是起点,B正确; C、食物消化的过程中,不能被细胞吸收的大分子有机物可以被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便于细胞吸收,C正确; D、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够帮助馒头中的淀粉充分地与唾液混合,让淀粉的分解更充分,D说法错误. 故选D 2. 【题文】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选用多孔的发面馒头作为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和实验操作均正确。但是,“馒头小块+唾液”和“馒头碎屑+唾液”两组在滴加碘液后,都不变蓝色。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及解析】发面馒头上的小孔可以让唾液进入其中,使唾液充分与淀粉接触,淀粉得到充分分解,所以“馒头小块+唾液”组也不变蓝色。 3.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某同学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A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B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这个实验中,要使①和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2号试管放入的A为______;要使①和③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3号试管放入的B为______。(2)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温水中,5~10min后取出,滴加碘液,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不变蓝,原因是___ ___。 (3)有同学提出:应该加入如下一组实验,“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试管中,充分搅拌”。这组实验探究的是。 【答案】(1)清水馒头块 (2)1 该试管中的馒头为碎屑,淀粉能被唾液充分分解,所以遇碘液不变蓝色。 (3)有“舌的搅拌”而无“牙齿咀嚼”时,唾液能否充分分解淀粉 【解析】(1)以唾液作为变量时,1号和号两支试管的差异应该是唾液的有无,1号试管中

第十四章习题参考答案部分

习题十四 14-1 试说明时序逻辑电路有什么特点?它和组合逻辑电路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 答: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是电路在某一时刻稳定输出不仅取决于该时刻的输入,而且还依赖于该电路过去的状态,换句话说,该电路具有记忆功能。它与组合逻辑电路的主要区别在于时序电路的记忆功能。时序电路通常是由组合逻辑电路和记忆电路两部分组成。 14-2 有一个专用通讯系统(同步时序电路),若在输入线x 上连续出现三个“1”信号,则在输出线Y 上出现一个“1”信号予以标记,对于其它输入序列,输出均为“0”,作状态图和状态转移真值表。 解:该电路要求设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所以状态的改变是在同步时钟脉冲的作用下进行状态转换。 功能要求:在输入端连续输入三个“1”信号时,输出端输出“1”,否则输出端输出“0”。对功能进行描述为:假设初始状态为00,当接到输入信号为“1”时,用状态01表示已经输入一个“1”的状态01,否则,回到初始状态00;若在01状态又接到一个“1”信号,将该状态记为11,状态11说明已经连续收到两个“1”;在11状态,无论下一个输入是“1”还是“0”,都回到00状态,只是在接收到“1”时(说明连续收到三个“1”,然后将状态置于初始状态,准备对下一次检测作好准备)输出“1”,否则输出“0”。因此,至少需要三个状态来描述功能要求(由此可知,需要两个触发器来描述三个不同状态)。 根据以上要求,可以作出电路的状态图如下: 14-3 分析题图14-1所示时序电路的逻辑功能,并给出时序图。 解:该题是将J K 触发器转换为D 触发器,根据D 触发器的状态方程得: D Q D Q D Q K Q J Q n n n n n =+=+=+1 其次注意到JK 触发器是下降沿触发,所以时序图如图所示。 状态转移真值表 次态/输出( Q 2n +1Q 1n +1/Y ) 现态Q 2n Q 1n x =0 x =1 0 0 0 1 1 1 00/0 00/0 00/0 01/0 10/0 00/1 1 0 偏离状态 CP D D 题图14-1习题14-3电路图 CP D Q n 习题14-3的时序图

第三章吸收练习题及答案教材

作业题P107 1题 解:(1)已知CO 2在水中溶解度0.878m 3(标米)/ m 3即0.0392kmol/ m 3。 CO 2在水中溶解符合亨利定律:p A *=Ex A 对CO 2:p A *=0.1013MPa ;00071.06.55/0392.018/10000392.00392.0==+=A x 代入上式:亨利系数E= p A */x A =0.1013/0.00071=142.68MPa 溶解度系数13389.068 .142181000.--??=?==Pa m kmol E Ms H ρ 相平衡常数m=E/p=142.68/0.1013=1408.5 (2) 因为 p A *=Ex A 故此条件下CO 2平衡浓度x A = p A */ E=(0.1013x30%)/142.68=0.0002 而体系浓度为:0.66kg/m 3即x A =(0.66/44)/( 0.66/44+1000/18)=0.00027 体系不能进行吸收过程。 2题 解:已知环氧乙烷—水体系 E=453.82kPa ;p A *=101.3x0.738%=0.748 kPa 平衡浓度x A = p A */ E=0.748/453.82=0.00165 18 /100m +=m x A 解得m=0.0092mol ;(或)=0.404g 3题 解:氨—水体系 已知可依据双膜理论得:N A =k y A(y-y i ) (1) N A =k x A(x i -x) (2) y *=mx (3) 由H=640.7kmol ·m -3·MPa -1 得MPa H Ms E 0867.07 .640181000.=?==ρ m=E/p=0.0867/0.1=0.867 令N A =k x A(y i /m-y/m) (4) (1) 与(4)联立得 N A =(x y k m +k 11 ) A (y-y *) 令x y k m +k 11=K y 则K y =12mol 268.0165 .057.3125.5867.00.2811 --??=+=+s m 液膜阻力/总阻力=0.165/(0.165+3.57)=4.42%;

14-15章作业参考答案

14章作业参考答案 14-1.如图所示的弓形线框中通有电流I ,求圆心O 处的磁感应强度B 。 解:先求圆弧在O 点的磁感应强度:由载流圆电流在圆心处的磁场R I B 20μ= ,则三分之一圆弧在圆心处的磁场R I B 601μ= ,方向:垂 直于纸面向外;再求直导线在O 点的磁感应强度:有限长直电流在O 处的磁感应强度为 R I R I B πμπμ23)150cos 30(cos 60cos 4002= ?-?? = (见书71页),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圆心O 处的总磁感应强度:)()(3 1 32012-=-+ =πμR I B B B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14-3.无限长细导线弯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其中c 部分是在xoy 平面内半径为R 的半圆,试求通以电流I 时O 点的磁感应强度。 解:a 段对O 点的磁感应强度:由无限长直电流在O 处的磁感应强度为R I B πμ20= (也可用安环定理0S B d l I μ?=∑?求得),由对称 性,半无限长直电流在O 处的磁感应强度为,R I B a πμ40= 方向沿y 轴负向(在O 点)。∴04a I B j R μπ=- 。 b 段的延长线过O 点,0b B =(因为Idl 和r 夹角的正弦为零)。 c 段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R I R I B C 422100μμ==方向沿z 轴正向,∴04c I B k R μ=, 则:O 点的总场强:k R I j R I B O 4400μπμ+-=。 14-7.如图所示,长直电缆由半径为R 1的导体圆柱和同轴的内外半径分别为R 2、R 3的导体圆筒构成,电流沿轴线方向由一导体流入,从另一导体流出,设电流强度I 都均匀地分布在横截面上。求距轴线为r 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说明:主观题答案不唯一,仅供参考,学生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另外,本册片断练习计入“每周三写”中。】 1、长城和运河 第1课时〔自主检测〕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中华民族的祖先 〔自能拓展〕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秦兵马俑圆明园北京故宫拉萨布达拉宫赵州桥敦煌莫高窟 第2课时〔自能拓展〕瞧,那透亮的蓝绸带是什么呀?哦,原来是京杭大运河。它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有1700多千米长呢!阳光照在河面上,像撒上了一层金子。一艘艘大货船连接在一起,威风凛凛地驶向远方。看着滚滚的运河水,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群群劳动人民,是他们一锹锹,一担担挖出了这举世闻名的大运河!我们的祖先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这一奇迹,真了不起啊! 2、美丽的南沙群岛 第1课时〔自能拓展〕星罗棋布鳞次栉比密密麻麻 第2课时〔自主检测〕1、丰富丰盛丰满2、辽阔宽阔广阔〔自能拓展〕南沙群岛,魅力无限,带给你美的享受。 3、庐山的云雾 第2课时〔自主检测〕1、一刹那顿时一眨眼随即一瞬间4、庐山的云雾,刚刚还是一棵参天的大树,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荷花。〔自能拓展〕夏日的夜晚,亚细亚广场的喷泉美不胜收。这些喷泉千姿百态,有的像矮墩墩的蘑菇,有的像陡峭的山峰,有的像盛开的莲花……它们在五彩缤纷的灯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4、微笑着承受一切 第1课时〔自能拓展〕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汗流浃背腰酸背痛筋疲力尽头晕眼花 第2课时〔自主检测〕1、治疗制造志气专心致志甚至位置智慧4、桑兰姐姐,你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可你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但你并没有掉一滴眼泪。你惊人的毅力和坚强乐观的精神令人敬佩。你启迪了我:面对困难、挫折,不要畏惧,不要退缩,要勇敢面对;不管前途多凶险,都要用微笑去承受;自信、自强是战胜命运的两大法宝。〔自能拓展〕千磨万击还坚劲 5、雪儿 第1课时〔自能拓展〕1、火红银灰杏黄天蓝2、干干净净安安静静端端正正吞吞吐吐3、千变万化千军万马千言万语千丝万缕

2014 第三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作业答案

第三章原子吸收光谱法作业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2分?10=20分) 1. 由温度引起的原子吸收线变宽称为()。[ B ] A. 自然宽度 B. 多普勒变宽 C. 压力变宽 D. 场致变宽 2. 最早对原子吸收现象给予科学解释的是()。[ B ] A. 英国化学物理学家渥拉斯通(W.H.Wollaston) B. 德国光谱物理学家基尔霍夫(G.Kirchhoff) C. 澳大利亚物理学家沃尔什(A.Walsh) D. 瑞典物理学家西格(K.M.Siegbahn) 3. 空心阴极灯外壳一般根据其工作波长范围选用不同材料制作,若工作波长在350nm以上,应选用的材 料为()。[ A ] A. 玻璃 B. 石英 C. NaCl晶体 D. KBr晶体 4. 当吸收线半宽度一定时,积分吸收系数Kν与峰值吸收系数K0 ( )。[ A ] A. 成正比 B. 成反比 C. 无关 D. 无法判断 5 . Mg、Mo、W是易生成氧化物、氧化物又难解离、易电离元素,用AAS法测其含量时,最佳火焰为()。 [ B ] A. 中性火焰 B. 富燃火焰 C. 贫燃火焰 D. 高温贫燃火焰 6. 下图为实验测得的原子吸收光谱的灰化曲线①和原子化曲线②,根据此图,请选择最佳的原子化温度范 围()。[ D ] A.1600~2000℃ B.2000~2300℃ C. 2300~2500℃ D. 2500~2800℃ 7. 用AAS测量铝锭中Zn含量时,其吸收线波长为213.96nm,应选择()溶解试样。[ B ] A. 硫酸(H2SO4) B. 盐酸(HCl) C. 磷酸(H3PO4) D. 氟化氢(HF) 8. 使用一台具有预混合缝形燃烧器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采用普通的燃气和助燃气,发生下列情况,你 建议采取的补救办法是(),分析灵敏度低,怀疑在火焰中形成氧化物粒子。[ B ] A. 采用贫燃火焰 B. 采用富燃火焰 C. 采用中性火焰 D. 没有办法 9.正常燃烧的火焰结构由预热区、第一反应区、中间薄层区和第二反应区组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时,试样原子化主要在( )进行。[ C ] A. 预热区 B. 第一反应区 C. 中间薄层区 D. 第二反应区 10. 在测定Ba时,做了两个实验:在纯水中测量Ba的吸光度,绘制A?c曲线(如图中的1),曲线是弯 曲的,但加入0.2% KCl后,再测量Ba的吸光度,绘制A?c曲线,直线性很好,(如图中的2)加入KCl主要消除了( )。[ D ]

科学四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科学四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四年级下册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连线.下面哪些现象是静电现象,用直线把它们连接起来. 静电现象:下雨前天空会打雷;冬天脱衣服的时候会发出“噼啪”的响声;尺子在身上摩擦后能吸引纸的碎片;梳头的时候梳子与头发相互吸引. 2、选择(1)C (2) C(3)B 2、点亮小灯泡 1.连线题. 2、图略 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的共同特点:电流从正极出发,经过小灯泡,再回到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 3、你认为下图中哪些小灯泡会亮,在图下相应的括号里打上“√”,不会亮的写╳;哪些连接会产生短路,在图下相应的括号里打上“△”. (√)(△╳)(√)(√)(╳)(╳)(╳)(╳) 3、简单电路 1、2、 4、判断 (1)√ (2) (3) 4、电路出故障了 1、下图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请你猜测一下可能

是什么出故障了. (1)小灯泡坏了;(2)灯座松了,没有连接上;(3)导线里面断了;(4)小开关的连接松了,没有连接上;(5)电池没有电了;(6)电池盒连接松了. 2、略 3、选择题: (1)B (2) B 5、导体与绝缘体 活动记录:1、略 2、选择题 (1) C (2) A 6、做个小开关 1、哪个开关能用,那个开关不能用 (╳)(√)(╳) 2.你认为下面哪些组的材料是能用来制做小开关的请打“√”. (√)(√)(╳)(╳) (√)(╳)(√) 3.选择 (1) B (2) A 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选择题: (1) B (2) A 单元练习 1.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2.选择 1、A 2、B 3、C 4、C 5、A 6、B 7、A 8、A 3.探究题(1)图略(2)①A ②B ③C (3) (4)图中错误的地方:电池和开关

紫外作业答案

UV-Vis作业 一、选择题 1. 丙酮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对于吸收波长最大的那个吸收峰,在下列四种溶剂中吸收波长最短的是(D)。 (A)环己烷(B)氯仿 (C)甲醇(D)水 2. 某化合物在水中测得λmax = 315 nm, 在正己烷中测得λmax = 305 nm,请指出该吸收是由下述哪一种跃迁类型所产生的?(C)。 (A)n-π*(B)n-σ* (C)π-π*(D)σ-σ* 3. 某化合物在220-400nm范围内没有紫外吸收,该化合物属于以下化合物中的哪一类?(D) (A)芳香族化合物(B)含共轭双键化合物 (C)醛类(D)醇类 4. 在苯胺的紫外光谱中,λmax = 230 nm(εmax=8600)的一个吸收带是(C)。 (A)K带(B)R带 (C)E2带(D)B带 5. 某羰基化合物在紫外光区只产生一个λmax = 204 nm(εmax=60)的弱吸收带,指出该化合物的类型是(C)。 (A)酮类(B)α, β-不饱和醛或酮 (C)酯类(D)α, β-不饱和酯 6. 某羰基化合物在紫外光区只产生一个λmax = 275 nm(εmax=22)的弱吸收带,指出该化合物的类型是(A)。 (A)酮类(B)α, β-不饱和酮 (C)酯类(D)α, β-不饱和酯 7. 在苯酚的紫外光谱中,λmax = 211 nm(εmax=6200)的一个吸收带是(D)。 (A)K带(B)R带 (C)B带(D)E2带 8. 苯乙烯的紫外吸收光谱产生2个吸收带,分别为λmax = 248 nm(εmax=15000);λmax = 282 nm (εmax=740)。试问λmax = 248 nm(εmax=15000)谱带是(A)。 (A)K带(B)R带 (C)B带(D)E2带 9. 某化合物的一个吸收带在正己烷中测得λmax = 327 nm,在水中测得λmax = 305 nm,请指出该吸收是由下述哪一种跃迁类型所产生的?(A)。 (A)n-π*(B)n-σ* (C)π-π*(D)σ-σ* 10. 用紫外吸收光谱区分共轭烯烃和α, β-不饱和醛或酮可根据哪个吸收带出现与否来判断。(B) (A)K带(B)R带 (C)E带(D)B带 二、简答题

第14章习题及解答

第14章习题参考答案 14.1单键连接时如果强度不够应采取什么措施?若采用双键,对平键和楔键而言,分别应该如何布置? 答:采用单键强度不够时,采用双键;两个平键最好布置在沿周向相隔180°,两个楔键布置在沿周向相隔90°~120°。 14.2 平键和楔键的工作原理有何不同? 答:平键的两侧面是工作面,工作时,靠键同键槽侧面的挤压来传递转矩,即靠正压力工作;楔键的上下面是工作面,工作时,靠键的楔紧作用来传递转矩,即靠摩擦力工作。 14.3 机械制造中常见的焊接方式有几种?都有哪些焊缝形式?焊接接头有哪些形式? 答:常用的焊接方式有电弧焊、气焊和电渣焊; 主要的焊缝形式有对接焊缝、填角焊缝、塞焊缝、端接焊缝、槽焊缝等; 主要的焊接接头有对接接头、T 型接头、角接接头和搭接接头。 14.4 胶接接头主要有哪几种型式?常用的胶粘剂有哪些? 答:主要的胶接接头有对接、搭接和正交; 常用的胶粘剂有酚醛乙烯、聚氨脂、环氧树脂等。 14.5 什么是过盈连接? 答:利用零件间的过盈配合实现连接。 14.6 铆接、焊接和胶接各有什么特点?分别适用于什么场合? 答:铆接的工艺简单、耐冲击、连接牢固可靠,但结构较笨重,被连接件上有钉孔使其强度削弱,铆接时噪声很大。焊接强度高、工艺简单、重量轻,工人劳动条件较好。但焊接后存在残余应力和变形,不能承受严重的冲击和振动。胶接工艺简单、便于不同材料及极薄金属间的连接,胶接的重量轻、耐腐蚀、密封性能好;但是,胶接接头一般不宜在高温及冲击、振动条件下工作,胶接剂对胶接表面的清洁度有较高要求,结合速度慢,胶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易受环境影响。 铆接主要用于桥梁、造船、重型机械及飞机制造等部门。焊接一般用于低碳钢、低碳合金钢和中碳钢。胶接适用于机床、汽车、拖拉机、造船、化工、仪表、航空、航天等工业部门。 14.7 设计套筒联轴器与轴连接用的平键。已知轴径mm d 36=,联轴器为铸铁材料,承受静载荷,套筒外径mm D 100=。要求画出连接的结构图,并计算连接所能传递的最大转矩。 解:根据轴径36d mm =,查表14.1,选键108(22~110)b h L mm mm mm ??=??。要求连接

大学语文第八至十四讲作业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第八至十四讲作业 一、选择题 1. 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晚明出现“公安派”诗歌,提倡(BC)。 A.程朱理学 B. 真实情感和个性 C.反对复古 D.复古 2.(CD )倡导了诗界革命。 A.龚自珍 B.李贽C.梁启超 D.黄遵宪 3.在下列各句中,“见”字可译为“被”的有( ACD)。 A.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B.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 4. 宗臣《报刘一丈书》的写作缘起是( AD)。 A.有感于普遍存在的官场腐败 B.有感于刘一丈与父亲的亲情 C.有感于自己“常不见悦于长吏” D.有感于刘一丈信中的“上下相孚” 5.梁启超《论毅力》“成败之数,视此而已”一句中“数”的意思是( CD)。 A.数目 B.次数 C.天数 D.规律 6. 为了阐明“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的道理,梁启超引用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这里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BC)。 A.比喻论证 B.对比论证 C.类比论证 D.反证法 7.下列各句中“为”做动词的有(ABC )。 A.门者怒曰:“为谁?” B.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C.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D.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8.京剧的前身有(BD)。 A.南剧 B. 皮簧戏 C.花部 D. 徽剧 9.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景的基本手法是( D)。 A.大小相形 B.动静相衬 C.浓淡相间 D.景物并置 10.下列作品位列四大谴责小说的有( ACD)。 A.《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B.《秋海棠》C.《孽海花》 D.《官场现形记》 11.中国当代文学指的是(A)。 A.1949年至今的文学 B.辛亥革命至今的文学 C.1919年至1949年的文学 D.和中国现代史同期的文学 12. 五四时期在新式学堂内开设的“乐歌”课,著名的歌词有( BC)。 A.梁启超的《爱国歌》 B. 沈心工的《勉学》

科学六年级下册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微小世界单元 一、放大镜 1、判断题。 (1)√(2)√(3)√(4)×(5)×(6)√ 2、选择题。 (1)C(2)C、D 3、小制作。(略)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选择题 A 1、判断题。 (1)√(2)×(3)√(4)×(5√ 阅读资料:选择(A)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 1(略) 2、判断题。 (1)√(2)√(3)×(4)√(5)× 3、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1)B(2)C 四、怎样放得更大 2、填写观察记录。(略) 2、判断题。 (1)√(2)√(3)√(4)×(5)× 3、选择题。 (1)A(2)B(3)B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填图题。 BEDAC 2、判断题。 (1)×(2)√(3)×(4)×(5)√(6)√ 3略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1、略 2填图:(细胞的作用)组成生命体;运输氧气;运输二氧化碳;储存脂肪;抵抗病毒;抵抗细菌;制造养料;消化、繁殖、遗传等 3、填空题。 (1)细胞(2)细胞 资料阅读: 判断题: 1、√ 2、× 3、√ 4、√ 5、× 6、√ 七、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

(1)√(2)√(3)√(4)√ 2、连线题。 3、阅读题。 (1)我还知道的微生物有:(喇叭虫)、(眼虫)、(团藻)等。 (2)这些微生物都是生物,是因为它们与其他生物一样: √□能吃东西 √□都有细胞组成 √□都会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 □都会制造食物 √□都会繁殖 √□都会排泄4略 八、微小世界和我们 活动记录: 发明放大镜以后:能看清——蝴蝶鳞片;电视屏幕;各种晶体;蝇的复眼 发明显微镜以后:能看清——变形虫;细胞;大肠杆菌;叶绿体 2、小制作。(略) 单元练习 1、填空题。 (1)厚、薄(2)细毛、足、复(3)晶体(4)触角 2、判断题。 (1)×(2)√(3)×(4)×(5)√ 3、选择题。 (1)C (2)C (3)A (4)C (5)B (6)B (7)C (8)A 变形虫 鼓 藻

第三章作业及参考答案讲解

1. 什么是烃类热裂解? 答:烃类的热裂解是将石油系烃类燃料(天然气、炼厂气、轻油、柴油、重油等)经高温作用,使烃类分子发生碳链断裂或脱氢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烯烃、烷烃和其他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轻质和重质烃类。 2.烃类热裂解制乙烯可以分为哪两大部分? 答:烃类热裂制乙烯的生产工艺可以分为原料烃的热裂解、裂解产物的分离两部分。 3. 在烃类热裂解系统内,什么是一次反应?什么是二次反应? 答:一次反应是指原料烃裂解(脱氢和断链),生成目的产物乙烯、丙烯等低级烯烃的反应,是应促使其充分进行的反应; 二次反应则是指一次反应产物(乙烯、丙烯等)继续发生的后续反应,生成分子量较大的液体产物以至结焦生炭的反应,是尽可能抑制其进行的反应。 4. 用来评价裂解燃料性质的4个指标是什么? 答:评价裂解燃料性质的4个指标如下: (1)族组成—PONA值,PONA值是一个表征各种液体原料裂解性能的有实用价值的参数。 P—烷烃(Paraffin);O—烯烃(Olefin); N—环烷烃(Naphtene);A—芳烃(Aromatics)。 (2)氢含量,根据氢含量既可判断该原料可能达到的裂解深度,也可评价该原料裂解所得C4和C4以下轻烃的收率。 氢含量可以用裂解原料中所含氢的质量百分数表示,也可以用裂解原料中C 与H的质量比(称为碳氢比)表示。 (3)特性因数—K,K是表示烃类和石油馏分化学性质的一种参数。 K值以烷烃最高,环烷烃次之,芳烃最低,它反映了烃的氢饱和程度。 (4)关联指数—BMCI值,BMCI值是表示油品芳烃含量的指数。关联指数愈大,则表示油品的芳烃含量愈高。

5. 温度和停留时间如何影响裂解反应结果? 答:(1)高温: 从裂解反应的化学平衡角度,提高裂解温度有利于生成乙烯的反应,并相对减少乙烯消失的反应,因而有利于提高裂解的选择性; 根据裂解反应的动力学,提高温度有利于提高一次反应对二次反应的相对速度,提高乙烯收率。 (2)短停留时间: 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如使裂解反应进行到平衡,由于二次反应的发生,所得烯烃很少,最后生成大量的氢和碳。为获得尽可能多的烯烃,必须采用尽可能短的停留时间进行裂解反应。 从动力学的角度:由于有二次反应的竞争,对每种原料都有一个最大乙烯收率的适宜停留时间。 温度--停留时间对产品收率影响 (a)对于给定原料,相同裂解深度时,提高温度,缩短停留时间,可以获得较高的烯烃收率,并减少结焦。 (b)高温-短停留时间可抑制芳烃生成,所得裂解汽油的收率相对较低。 (c)高温-短停留时间可使炔烃收率明显增加,并使乙烯/丙烯比及C4中的双烯烃/单烯烃的比增大。 6.提高反应温度的技术关键在何处?应解决什么问题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裂解温度? 答:裂解反应的技术关键之一是采用高温-短停留时间的工艺技术。提高裂解温度,必须提高炉管管壁温度,而此温度受到炉管材质的限制。因此,研制新型的耐热合金钢是提高反应温度的技术关键。 当炉管材质确定后,可采用: (1)缩短管长(实际上是减少管程数)来实现短停留时间操作,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裂解温度。 (2)改进辐射盘管的结构,采用单排分支变径管、混排分支变径管、不分支变径管、单程等径管等不同结构的辐射盘管,这些改进措施,采用缩小管径以

第14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 一、简答题 1.关于Linux的版本有两种不同的称呼: 一种是内核版本,一种是发行版本。 2.简述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 3.系统调用、库函数的区别和练习 从用户角度观察,系统调用和库函数都以C函数形式出现,提供给用户一种功能实现的接口,需要用户输入指定的参数,调用结束得到指定的返回值。 从实现者角度观察,库函数是在系统调用上层的函数,库函数一般指程序员可以使用的通用函数。 系统调用由两部分组成: (1)核心函数:是实现系统调用功能的代码,作为操作系统的核心驻留在内存中,是一种共享代码。运行在核心态。 (2)接口函数:是提供给应用程序的API,以库函数的形式存在于Linux的lib.a中,该库中存放了所有系统调用的接口函数的目标代码,用汇编语言书写。其主要功能是把系统调用号,入口参数地址传给相应的核心函数,并使用户态下运行的应用程序陷入核心态。 4.完成如下命令 (1)新建用户tom 和用户组student #useradd tom #passwd tom #groupadd student (2)新建文件file #touch file (3)将文件file 改名为test,然后将test拷贝到/home #mv file test #cp test /home (4)将/home/test文件的拥有着修改为tom,将文件所属组该为student #chown tom:student /home/test 第2章 一、填空题 1.Vi的三中工作模式:插入模式、命令模式、末行模式。 2.Gcc生成可执行文件的四个步骤:预处理、编译、汇编、链接。 3.Makefile 用来描述程序或工程中各个文件之间的相互联系 4.make。命令用来及时makefile文件中的命令 5.库分为静态库和共享库。 二、简答题 1.静态库和共享库的区别 (1)静态库的代码在编译时就已连接到开发人员开发的应用程序中。 (2)共享库只是在程序开始运行时才载入,在编译时,只是简单地指定需要使用的库函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