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修1-1知识点精讲精练

高中数学选修1-1知识点精讲精练
高中数学选修1-1知识点精讲精练

命题及其关系

1.1.1命题

预习课本P2~4,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2.在命题“若p,则q”的形式中,p,q分别叫做命题的什么?

[新知初探]

命题?????

定义: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分类:?

??

??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形式:“若p ,则q ”.其中p 叫做命题的条件,q 叫做命题的结论.

[点睛] (1)判断一个语句是命题的两个要素: ①是陈述句,表达形式可以是符号、表达式或语言; ②可以判断真假.

(2)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属于因果关系,真命题可以给出证明,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小试身手]

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集合{a ,b ,c }有3个子集”是命题( ) (2)“x 2-3x +2=0”是命题( ) 答案:(1)√ (2)×

2.语句“若a >b ,则a +c >b +c ”( ) A .不是命题 B .是真命题 C .是假命题 D .不能判断真假

答案:B

3.下列语句中,是假命题的是( ) A .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条垂线 B .不相等的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 C .直角的补角必是直角 D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答案:A

4.命题“一个正整数不是合数就是素数”的条件p 为______,结论q 为________. 答案:一个正整数 不是合数就是素数

[典例] (1)π

3是有理数; (2)3x 2≤5;

(3)梯形是不是平面图形呢?

(4)x 2-x +7>0.

[解] (1)“π

3是有理数”是陈述句,并且它是假的,所以它是命题.

(2)因为无法判断“3x 2≤5”的真假,所以它不是命题. (3)“梯形是不是平面图形呢?”是疑问句,所以它不是命题.

(4)因为x 2-x +7=????x -122+27

4

>0,所以“x 2-x +7>0”是真的,故是命题.

判断语句是否是命题的策略

(1)命题是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因此,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都不是命题. (2)对于含变量的语句,要注意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看能否判断其真假,若能,就是命题;若不能,就不是命题.

[活学活用]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并说明理由. (1)若平面四边形的边都相等,则它是菱形; (2)任何集合都是它自己的子集; (3)对顶角相等吗? (4)x >3.

解:(1)是陈述句,能判断真假,是命题. (2)是陈述句,能判断真假,是命题. (3)不是陈述句,不是命题.

(4)是陈述句,但不能判断真假,不是命题.

[典例] (1)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2)当x =4时,2x +1<0;

(3)若x =3或x =7,则(x -3)(x -7)=0;

(4)一个等比数列的公比大于1时,该数列一定为递增数列. [解] (1)是真命题,由正方形的定义知,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2)是假命题,x =4不满足2x +1<0.

(3)是真命题,x =3或x =7能得到(x -3)(x -7)=0.

(4)是假命题,因为当等比数列的首项a 1<0,公比q >1时,该数列为递减数列.

命题真假的判定方法

(1)真命题的判定方法:

真命题的判定过程实际上就是利用命题的条件,结合正确的逻辑推理方法进行正确逻辑推理的一个过程.判断命题为真的关键是弄清命题的条件,选择正确的逻辑推理方法.

(2)假命题的判定方法:

通过构造一个反例否定命题的正确性,这是判断一个命题为假命题的常用方法.

[活学活用]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有()

①mx2+2x-1=0是一元二次方程;

②抛物线y=ax2+2x-1与x轴至少有一个交点;

③互相包含的两个集合相等;

④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A.1个B.2个

C.3个D.4个

解析:选A①中当m=0时,是一元一次方程;②中当Δ=4+4a<0时,抛物线与x 轴无交点;③是正确的;④中空集不是本身的真子集.

[典例]

(1)6是12和18的公约数;

(2)当a>-1时,方程ax2+2x-1=0有两个不等实根;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已知x,y为非零自然数,当y-x=2时,y=4,x=2.

[解](1)若一个数是6,则它是12和18的公约数,是真命题.

(2)若a>-1,则方程ax2+2x-1=0有两个不等实根,是假命题.

(3)若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它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是真命题.

(4)已知x,y为非零自然数,若y-x=2,则y=4,x=2,是假命题.

把一个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首先要确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若条件和结论比较隐含,则要补充完整,有时一个条件有多个结论,有时一个结论需多个条件,还要注意有的命题改写形式不唯一.

[活学活用]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命题的真假.

(1)奇数不能被2整除;

(2)当(a-1)2+(b-1)2=0时,a=b=1;

(3)两个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4)在空间中,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解:(1)若一个数是奇数,则它不能被2整除,是真命题.

(2)若(a-1)2+(b-1)2=0,则a=b=1,是真命题.

(3)若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是假命题.

(4)在空间中,若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个平面,则这两条直线平行,是假命题.

层级一学业水平达标

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有()

①若a>b,b>c,则a>c;②x>2;③3<4;④函数y=a x(a>0,且a≠1)在R上是增函数.

A.0个B.1个

C.2个D.3个

解析:选C①①是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是命题;①①不能判断真假,不是命题.2.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所有质数都是奇数

B.若a>b,则a>b

C.对任意的x∈N,都有x3>x2成立

D.方程x2+x+2=0有实根

解析:选B选项A错,因为2是偶数也是质数;选项B正确;选项C错;因为当x =0时x3>x2不成立;选项D错,因为Δ=12-8=-7<0,所以方程x2+x+2=0无实根.

3.已知a,b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且a⊥α,b⊥β,则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A.若a∥b,则α∥β

B.若α⊥β,则a⊥b

C.若a,b相交,则α,β相交

D.若α,β相交,则a,b相交

解析:选D由已知a⊥α,b⊥β,若α,β相交,a,b有可能异面.

4.给出命题“方程x2+ax+1=0没有实数根”,则使该命题为真命题的a的一个值可以是()

A.4B.2

C.0D.-3

解析:选C方程无实根时,应满足Δ=a2-4<0.故a=0时适合条件.

5.已知下列三个命题:

①若一个球的半径缩小到原来的12, 则其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

8;

②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 则它们的标准差也相等; ③直线x +y +1=0与圆x 2+y 2=1

2相切.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 )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解析:选C 对于命题①,设球的半径为R ,则43π????R 23=18·43πR 3,故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

8,

命题正确;

对于命题②,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同,则它们的标准差不一定相同,例如数据:1,3,5和3,3,3的平均数相同,但标准差不同,命题不正确;

对于命题③,圆x 2+y 2=12的圆心(0,0)到直线x +y +1=0的距离d =12=2

2,等于圆的

半径,所以直线与圆相切,命题正确.

6.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有________(写出序号),其中是真命题的有________(写出序号). ①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必平行吗? ②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③大角所对的边大于小角所对的边;

④△ABC 中,若∠A =∠B ,则sin A =sin B ; ⑤求证方程x 2+x +1=0无实根.

解析:①疑问句.没有对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作出判断,不是命题; ②是假命题,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是假命题,没有考虑在同一个三角形内; ④是真命题; ⑤祈使句,不是命题. 答案:②③④ ④ 7.给出下面三个命题:

①函数y =tan x 在第一象限是增函数; ②奇函数的图象一定过原点; ③若a >b >1,则0

其中是真命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解析:①是假命题,反例:x =2π+π6和x =π4,tan ????2π+π6=33,tan π4=1,2π+π6>π

4

,但

tan2π+π6

4

.

②是假命题,反例:y =1

x 是奇函数,但其图象不过原点.

③是真命题,由对数函数的图象及单调性可知是真命题. 答案:③

8.若命题“ax 2-2ax -3>0不成立”是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ax 2-2ax -3>0不成立, ∴ax 2-2ax -3≤0恒成立. 当a =0时,-3≤0恒成立;

当a ≠0时,则有?

????

a <0,

Δ=4a 2+12a ≤0,

解得-3≤a <0. 综上,-3≤a ≤0. 答案:[-3,0]

9.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并判断真假,且指出p 和q 分别指什么. (1)乘积为1的两个实数互为倒数; (2)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3)与同一直线平行的两个平面平行.

解:(1)“若两个实数乘积为1,则这两个实数互为倒数”.它是真命题. p :两个实数乘积为1;q :两个实数互为倒数.

(2)“若一个函数为奇函数,则它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它是真命题. p :一个函数为奇函数;q :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3)“若两个平面与同一条直线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它是假命题,这两个平面也可能相交.

p :两个平面与同一条直线平行;q :两个平面平行.

10.已知A :5x -1>a ,B :x >1,请选择适当的实数a ,使得利用A ,B 构造的命题“若p ,则q ”为真命题.

解:若视A 为p ,则命题“若p ,则q ”为“若x >1+a

5,则x >1”.由命题为真命题可

1+a

5

≥1,解得a ≥4; 若视B 为p ,则命题“若p ,则q ”为“若x >1,则x >1+a 5”.由命题为真命题可知

1+a

5≤1,解得a ≤4.

故a 取任一实数均可利用A ,B 构造出一个真命题,比如这里取a =1,则有真命题“若

x >1,则x >2

5

”.

层级二 应试能力达标

1.在空间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平行直线的平行投影重合 B .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C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D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解析:选D A 中当两平行直线确定的平面不垂直于投影面时,两平行直线的平行投影不重合.B 中两直线也可以相交或异面.C 中两平面可以相交.D 正确.故选D.

2.下面的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 .y =sin 2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

B .若方程ax 2+bx +c =0(a ≠0)的两根同号,则c

a >0

C .如果M ?N ,那么M ∪N =M

D .在△ABC 中,若AB u u u r ·BC u u u

r >0,则B 为锐角

解析:选B y =sin 2x =1-cos 2x 2,T =2π

2

=π,故A 为假命题;当M ?N 时,M ∪N =N ,

故C 为假命题;在三角形ABC 中,当AB u u u r ·BC u u u r >0时,向量AB u u u r 与BC u u u

r 的夹角为锐角,B 应

为钝角,故D 为假命题.故选B.

3.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 .若1x =1

y ,则x =y B .若x 2=1,则x =1 C .若x =y ,则x =y D .若x

解析:选A 很明显A 正确;B 中,由x 2=1,得x =±1,所以B 是假命题;C 中,当x =y <0时,结论不成立,所以C 是假命题;D 中,当x =-1,y =1时,结论不成立,所以D 是假命题.故选A.

4.命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既互相平分,也互相垂直”的结论是( ) A .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 .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C .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既互相平分,也互相垂直

D .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解析:选C 命题可改为“若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既互相

平分,也互相垂直.”故选C.

5.命题“若a >0,则二元一次不等式x +ay -1≥0表示直线x +ay -1=0的右上方区域(包括边界)”条件p :________,结论q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

解析:a >0时,设a =1,把(0,0)代入x +y -1≥0得-1≥0不成立, ∴x +y -1≥0表示直线的右上方区域(包括边界), ∴命题为真命题.

答案:a >0 二元一次不等式x +ay -1≥0表示直线x +ay -1=0的右上方区域(包含边界) 真

6.定义“正对数”:ln +

x =?

????

0,0

ln x ,x ≥1.现有四个命题:

①若a >0,b >0,则ln +(a b )=b ln +

a ; ②若a >0,

b >0,则ln +

(ab )=ln +

a +ln +

b ;

③若a >0,b >0,则ln +???

?a b ≥ln +a -ln +

b ; ④若a >0,b >0,则ln +(a +b )≤ln +a +ln +

b +ln 2. 其中的真命题有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编号)

解析:对于①,当a ≥1时,a b ≥1,则ln +

(a b )=ln a b =b ln a =b ln +

a ;当0

b <1,则ln +

(a b )=0,b ln +

a =0,即ln +

(a b )=b ln +a ,故①为真命题.

同理讨论a ,b 在(0,+∞)内的不同取值,可知③④为真命题.

对于②,可取特殊值a =e ,b =1e ,则ln +(ab )=0,ln +a +ln +b =1+0=1,故②为假命题.

综上可知,真命题有①③④. 答案:①③④

7.已知p :x 2-2x +2≥m 的解集为R ;q :函数f (x )=-(7-3m )x 是减函数.若这两个命题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真命题,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若命题p 为真命题,由x 2-2x +2=(x -1)2+1≥m ,可知m ≤1; 若命题q 为真命题,则7-3m >1,即m <2.

命题p 和q 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真命题,则p 真q 假或p 假q 真,

即????? m ≤1,m ≥2或?

????

m >1,m <2,所以1

8.试探究命题“方程ax 2+bx +1=0有实数解”为真命题时,a ,b 满足的条件.

解:方程ax2+bx+1=0有实数解,要考虑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两种情况:

当a=0时,方程ax2+bx+1=0为bx+1=0,只有当b≠0时,方程有实数解x=-1 b;

当a≠0时,方程ax2+bx+1=0为一元二次方程,方程有实数解的条件为Δ=b2-4a≥0.

综上知,当a=0,b≠0或a≠0,b2-4a≥0时,方程ax2+bx+1=0有实数解.1.1.2 & 1.1.3四种命题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预习课本P4~8,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一个命题的四种形式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别是什么?

2.什么样的两个命题有相同的真假性?

3.两个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之间的真假性有没有关系?

[新知初探]

1.四种命题的概念

一般地,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那么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如果是另一个命题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那么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把第一个叫做原命题时,另三个可分别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2.四种命题结构

3.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

4.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小试身手]

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个命题的否命题和逆命题有相同的真假性( ) (2)原命题与逆命题之间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 答案:(1)√ (2)√

2.已知a ,b ∈R ,命题“若a +b =1,则a 2+b 2≥1

2”的否命题是( )

A .若a 2+b 2<1

2,则a +b ≠1

B .若a +b =1,则a 2+b 2<1

2

C .若a +b ≠1,则a 2+b 2<1

2

D .若a 2+b 2≥1

2,则a +b =1

答案:C

3.若a ≠0,则ab ≠0的逆命题是________. 答案:若ab ≠0,则a ≠0

4.命题p :若a =1,则a 2=1;命题q :若a 2=1,则a =1,则命题p 与q 的关系是________. 答案:互逆命题

[典例]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当x=2时,x2-3x+2=0.

[解](1)原命题: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三边对应相等;

逆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三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三边对应不相等;

逆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三边对应不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2)原命题:若x=2,则x2-3x+2=0;

逆命题:若x2-3x+2=0,则x=2;

否命题:若x≠2,则x2-3x+2≠0;

逆否命题:若x2-3x+2≠0,则x≠2.

(1)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命题,关键要分清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将条件与结论互换即得逆命题,将条件和结论同时否定即得否命题,将条件和结论互换的同时,进行否定即得逆否命题.

(2)如果原命题含有大前提,在写出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时,必须注意各命题中的大前提不变.

[活学活用]

写出以下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1)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

(2)如果x>10,那么x>0.

解:(1)逆命题: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否命题:如果直线不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那么这条直线不垂直于平面;

逆否命题:如果一条直线不垂直于平面,那么这条直线不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2)逆命题:如果x>0,那么x>10;

否命题:如果x≤10,那么x≤0;

逆否命题:如果x≤0,那么x≤10.

[典例]

(1)“若x2+y2≠0,则x,y不全为零”的否命题.

(2)“正三角形都相似”的逆命题.

(3)“若m>0,则x2+x-m=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

高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不等关系

13.1 不等关系 (一)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1. 用数学符号“≠”、“>”、“<”、“≥”、“≤”连接两个数或代数式,以表示它们之间的不等关系,含有这些不等号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 数轴上的任意两点中,右边点对应的实数比左边点对应的实数大。 3. 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 和b ,在三种关系中有且只有一种关系成立。 4. 这组关系告诉我们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可以通过判断它们的差 的符号来确定。 5. 若a 、b ∈R +,则 这组关系告诉我们比较两个正实数的大小,可以通 过判断它们的商与“1”的大小关系来确定。 (二)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是证明不等式和解不等式的基础,证明这些性质必须是严格的,不能盲目地乱用。保证每一步推理都有理论根据,否则可能导致推理错误。 1. 等式两边同乘以同一个数仍为等式,但不等式两边同乘以同一个数a (或代数式),结果有三种: (1)当a >0时,得同向不等式。 (2)当a =0时,得等式。 (3)当 a <0时,得异向不等式。 a b,a b,a b =><

2. 不等式性质,有同向不等式相加,得同向不等式,并无相减。若 或.这个结论常用,不妨记为:“大数减小数大于 小数减大数。” 3. 不等式性质,有均为正数的同向不等式相乘,得同向不等式,并无相除。若 ,这个结论也常用。不妨记为:“大正数除以小正 数大于小正数除以大正数。” 4. 不等式性质有 .不能忽略a 、b 均为正数 这个条件,即由 是不一定成立的。 5. 由 成立。但不一定成立。反过来也不一定成立。事实上。 (三)均值不等式 1. 对于任意实数a ,b 都有 ,当且仅当a = b 时等号成立。 2. 对于任意正实数a ,b ,当且仅当a = b 时等号成立。 3. 对于任意正实数a, b 都有 ,当且仅当a = b 时等号成立。 4. 的几何解释: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是AB 上任意一点,DE 是过C 点垂直于AB 的弦。若AC =a, BC =b 则AB =a + b ,⊙O 的半径 , Rt △ACD ∽Rt △BCD ,,。 a b,c d a c b d >>?->- c b d a ->-a a b 0,c d 0d >>>>? >b c d c b a > 或n n a b 0a b (n N,n 1)>>?>∈>n n a b a b (n N,n 1)>?>∈>11a b 0a b >>? <11a b a b >?<11a b a b 11 a b ab 0a b >>? < 且22a b 2ab +≥a b 2+2 a b ab 2+??≤ ? ??a b 2+a b r 2+= 2 CD AC CB ab =?=CD =

高中数学必修和选修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 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 的扩充与复数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 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 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 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 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 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 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高中数学精讲精练(新人教A版)第03章三角函数B

2013高中数学精讲精练 第三章 三角函数B 第5课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 【考点导读】 1.能画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借助图像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0,2]π,正切函数在(,)22 ππ - 上的性质; 2.了解函数sin()y A x ω?=+的实际意义,能画出sin()y A x ω?=+的图像; 3.了解函数的周期性,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 【基础练习】 1. 已知简谐运动()2sin( )()3 2 f x x π π ??=+< 的图象经过点(0,1),则该简谐运动的最小正周期 T =_________;初相?=__________. 2. 三角方程2sin( 2 π -x )=1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函数),2 ,0)(sin(R x x A y ∈π ω?+ω=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要得到函数sin y x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cos y x π?? =- ?3?? 的图象向右平移__________个单位. 【范例解析】 例1.已知函数()2sin (sin cos )f x x x x =+. (Ⅰ)用五点法画出函数在区间,22ππ??-???? 上的图象,长度为一个周期; (Ⅱ)说明()2sin (sin cos )f x x x x =+的图像可由sin y x =的图像经过怎样变换而得到. 例2.已知正弦函数sin()y A x ω?=+(0,0)A ω>>的图像如右图所示. (1)求此函数的解析式1()f x ; (2)求与1()f x 图像关于直线8x =对称的曲线的解析式2()f x ; (3)作出函数12()()y f x f x =+的图像的简图. 第3题

高中数学知识点精讲极限和导数

第十二章 极限和导数 第十四章 极限与导数 一、基础知识 1.极限定义:(1)若数列{u n }满足,对任意给定的正数ε,总存在正数m ,当n>m 且n ∈N 时,恒有|u n -A|<ε成立(A 为常数),则称A 为数列u n 当n 趋向于无穷大时的极限,记为)(lim ),(lim x f x f x x -∞ →+∞ →, 另外)(lim 0 x f x x +→=A 表示x 大于x 0且趋向于x 0时f(x)极限为A ,称右极限。类似地)(lim 0 x f x x -→表示x 小 于x 0且趋向于x 0时f(x)的左极限。 2 极限的四则运算:如果0 lim x x →f(x)=a, 0 lim x x →g(x)=b ,那么0 lim x x →[f(x)±g(x)]=a ±b, lim x x →[f(x)?g(x)]=ab, 0 lim x x →).0()()(≠=b b a x g x f 3.连续:如果函数f(x)在x=x 0处有定义,且0 lim x x →f(x)存在,并且0 lim x x →f(x)=f(x 0),则称f(x)在x=x 0处连续。 4.最大值最小值定理:如果f(x)是闭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那么f(x)在[a,b]上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5.导数:若函数f(x)在x0附近有定义,当自变量x 在x 0处取得一个增量Δx 时(Δx 充分小),因

变量y 也随之取得增量Δy(Δy=f(x 0+Δx)-f(x 0)).若x y x ??→?0lim 存在,则称f(x)在x 0处可导,此极限 值称为f(x)在点x 0处的导数(或变化率),记作'f (x 0)或0'x x y =或 x dx dy ,即 00) ()(lim )('0 x x x f x f x f x x --=→。由定义知f(x)在点x 0连续是f(x)在x 0可导的必要条件。若f(x)在 区间I 上有定义,且在每一点可导,则称它在此敬意上可导。导数的几何意义是:f(x)在点x 0处导数'f (x 0)等于曲线y=f(x)在点P(x 0,f(x 0))处切线的斜率。 6.几个常用函数的导数:(1))'(c =0(c 为常数);(2)1 )'(-=a a ax x (a 为任意常数);(3) ;cos )'(sin x x =(4)x x sin )'(cos -=;(5)a a a x x ln )'(=;(6)x x e e =)'(;(7))'(log x a x x a log 1 = ;(8).1)'(ln x x = 7.导数的运算法则:若u(x),v(x)在x 处可导,且u(x)≠0,则 (1))(')(')]'()([x v x u x v x u ±=±;(2))(')()()(')]'()([x v x u x v x u x v x u +=;(3))(')]'([x u c x cu ?=(c 为常数);(4))()(']')(1[ 2x u x u x u -=;(5)) () ()(')(')(]')()([2 x u x v x u x v x u x u x u -=。 8.复合函数求导法:设函数y=f(u),u=?(x),已知?(x)在x 处可导,f(u)在对应的点u(u=?(x))处可导,则复合函数y=f[?(x)]在点x 处可导,且(f[?(x)])'=)(')](['x x f ??. 9.导数与函数的性质:(1)若f(x)在区间I 上可导,则f(x)在I 上连续;(2)若对一切x ∈(a,b)有0)('>x f ,则f(x)在(a,b)单调递增;(3)若对一切x ∈(a,b)有0)('x f ,则f(x)在x 0处取得极小值;(2)若0)(''0

高中数学选修4-4知识点清单

高中数学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知识点总结 第一讲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2)平面直角坐标系: ①定义: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②数轴的正方向: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竖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 ③坐标轴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坐标轴,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坐标轴,x轴或y 轴统称为坐标轴; ④坐标原点:它们的公共原点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⑤对应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x,y)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3)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x1,y1),P2(x2,y2),线段P1P2的中点为P 2.

设点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φ 点P(x,y)对应到点P′(x′,y′),称φ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二极坐标系 (1)定义: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叫做极点;自极点O引一条射线Ox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2)极坐标系的四个要素:①极点;②极轴;③长度单位;④角度单位及它的方向. (3)图示 2.极坐标 (1)极坐标的定义:设M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与点M的距离|OM|叫做点M的极径,记为ρ;以极轴Ox为始边,射线OM为终边的角xOM叫做点M的极角,记为θ.有序数对(ρ,θ)叫做点M的极坐标,记作M(ρ,θ). (2)极坐标系中的点与它的极坐标的对应关系:在极坐标系中,极点O的极坐标是(0,θ),(θ∈R),若点M的极坐标是M(ρ,θ),则点M的极坐标也可写成M(ρ,θ+2kπ),(k∈Z). 若规定ρ>0,0≤θ<2π,则除极点外极坐标系内的点与有序数对(ρ,θ)之间才是一一对应关系. 3.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 如图所示,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作为极轴,且长度单位相同,设任意一点M的直角坐标与极坐标分别为(x,y),(ρ,θ). (1)极坐标化直角坐标 =ρcosθ, =ρsinθW. (2)直角坐标化极坐标 2=x2+y2, θ=y x(x≠0). 三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1.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一般地,在极坐标系中,如果平面曲线C上任意一点的极坐标中至少有一个满足方程f(ρ,θ)=0,并且坐标适合方程f(ρ,θ)=0的点都在曲线C上,那么方程f(ρ,θ)=0叫做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 2.圆的极坐标方程 (1)特殊情形如下表: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典型例题精讲

概念形成 1、元素:我们把问题中被取的对象叫做元素 2、排列: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这里的被取元素各不相同)按照一定的顺.... 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 说明:(1)排列的定义包括两个方面:①取出元素,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与位置有关) (2)两个排列相同的条件:①元素完全相同,②元素的排列顺序也相同 合作探究二 排列数的定义及公式 3、排列数: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 个元素中取出 m 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m n A 表示 议一议:“排列”和“排列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排列数公式推导 探究: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排列数2n A 是多少?3n A 呢?m A n 呢? )1()2)(1(+-?--=m n n n n A m n (,,m n N m n *∈≤) 说明:公式特征:(1)第一个因数是n ,后面每一个因数比它前面一个少1,最后一个 因数是1n m -+,共有m 个因数; (2),,m n N m n *∈≤ 即学即练: 1.计算 (1)410A ; (2)25A ;(3)3355A A ÷ 2.已知101095m A =???,那么m = 3.,k N +∈且40,k ≤则(50)(51)(52)(79)k k k k ----用排列数符号表示为( ) A .5079k k A -- B .2979k A - C .3079k A - D .3050k A - 例1. 计算从c b a ,,这三个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排列数,并写出所有的排列。 5 、全排列:n 个不同元素全部取出的一个排列,叫做n 个不同元素的全排列。 此时在排列数公式中, m = n 全排列数:(1)(2)21!n n A n n n n =--?=(叫做n 的阶乘). 即学即练:口答(用阶乘表示):(1)334A (2)44A (3))!1(-?n n 排列数公式的另一种形式: )! (!m n n A m n -= 另外,我们规定 0! =1 .

高中数学必修五,等差数列题型精讲精练

第七章 数列 第一节 等差数列 题型73、等差数列基本运算 ? 知识点摘要: ? 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 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符号表示为a n +1-a n =d (n ∈N *,d 为常数). ?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n -1)d ;通项公式的推广:a n =a m +(n -m )d (n ,m ∈N *). ? 等差中项:数列a ,A ,b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A =a +b 2,其中A 叫做a ,b 的等差中项. ? 等差中项的推论:在等差数列中,若m +n =p +q ,则a m +a n =a p +a q (m ,n ,p ,q ∈N *). 若m +n =2p ,则2a p =a m +a n (m ,n ,p ∈N *). ? 前n 项和公式:S n =na 1+n (n -1)2d =n (a 1+a n ) 2. ?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与函数的关系 1. 集合当d ≠0时,a n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当d >0时,数列为递增数列;当d <0时,数列为递减数列. 2. 公差不为0时,S n =An 2+Bn (A ,B 为常数).S 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 ? 典型例题精讲精练: 1. (2018·全国卷Ⅰ)记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3S 3=S 2+S 4,a 1=2,则a 5=( )B A .-12 B .-10 C .10 D .12 2. 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2=4,S 4=22,a n =28,则n =( )D A .3 B .7 C .9 D .10 3. (2019·开封高三定位考试)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1+a 5=10,S 4=16,则数列{a n }的公差为( )B A .1 B .2 C .3 D .4 4. 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3·a 5=12,a 2=0.若a 1>0,则S 20=( )D A .420 B .340 C .-420 D .-340 5. 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5+a 10=12,则3a 7+a 9=( )C A .12 B .18 C .24 D .30

高中数学选修-5知识点(最全版)

高中数学选修4-5知识点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实数大小的比较 (1)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2)设a 、b 是两个实数,它们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分别是A 、B .当点A 在点B 的左边时,a b . (3)两个实数的大小与这两个实数差的符号的关系(不等式的意义) ???a >b ?a -b >0 a = b ?a -b =0a ,<,≥,≤共5个. (2)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 任意给定两个实数,它们之间要么相等,要么不相等.现实生活中的两个量从严格意义上说相等是特殊的、相对的,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因此绝大多数的量都是以不等关系存在的. (3)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4)不等关系的表示: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 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对称性:a >b ?b b ,b >c ?a >c ; (3)可加性:a >b ,c ∈R ?a +c >b +c ; (4)加法法则:a >b ,c >d ?a +c >b +d ; (5)可乘性:a >b ,c >0?ac >bc ;a >b ,c <0?ac b >0,c >d >0?ac >bd ; (7)乘方法则:a >b >0,n ∈N 且n ≥2?a n >b n ; (8)开方法则:a >b >0,n ∈N 且n ≥2?n a >n b . (9)倒数法则,即a >b >0?1a <1b . 2.基本不等式 1.重要不等式 定理1:如果a ,b ∈R ,那么a 2+b 2≥2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2.基本不等式 (1)定理2:如果a ,b >0,那么a b +≥ a +b 2≥ab),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2)定理2的应用:对两个正实数x ,y , ①如果它们的和S 是定值,则当且仅当x =y 时,它们的积P 取得最大值,

高中数学-二项式定理精讲精练

高中数学-二项式定理精讲精练 1.二项式定理 (1)二项式定理 011()C C C C ()n n n k n k k n n n n n n a b a a b a b b n --*+=+++++∈L L N ,这个公式叫做二项式定理,等号右边的多项式叫做()n a b +的二项展开式,共有____________项,其中各项的系数_____________叫做二项式系数. 说明:二项式定理中的,a b 既可以取任意实数,也可以取任意的代数式,还可以是别的.在二项式定理中,如果设1,a b x ==,则得到公式: 0122(1)C C C C C n k k n n n n n n n x x x x x +=++++++L L . (2)二项展开式的通项 二项展开式中的C k n k k n a b -叫做二项展开式的通项,用1k T +表示,即通项为展开式的第 __________项:1C k n k k k n T a b -+=. 2.“杨辉三角”与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1)杨辉三角 当n 依次取1,2,3,…时,()n a b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 该表称为“杨辉三角”,它蕴含着许多规律:例如:在同一行中,每行两端都是1,与这两个1等距离的项的系数相等;在相邻的两行中,除1以外的其余各数都等于它“肩上”两个数字之_______. (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①对称性.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_________.事实上,这一性质可直接 由公式C C m n m n n -=得到. ②增减性与最大值.当12n k +< 时,二项式系数是逐渐增大的;当1 2 n k +>时,二项式系数是逐渐减小的,因此二项式系数在中间取得最大值.当n 是偶数时,中间的一项的二项式系数_________最大;当n 是奇数时,中间的两项的二项式系数_________相等且最大. ③各二项式系数的和.已知0122(1)C C C C C n k k n n n n n n n x x x x x +=++++++L L .令1x =, 则0122C C C C n n n n n n =++++L .也就是说,()n a b +的展开式的各个二项式系数的和为 _________. K 知识参考答案: 1.(1)n +1C ({0,1,2,,})k n k n ∈L (2)1k + 2.(1)和(2)①相等②2C n n 1122C ,C n n n n -+③2n K —重点 二项式定理及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K —难点 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K —易错 容易混淆项与项的系数,项的系数与项的二项式系数 一、二项展开式中特定项(项的系数)的计算 求二项展开式的特定项问题,实质是考查通项的特点,一般需要建立方程求k ,再将k 的值代回通项求解,注意k 的取值范围(0,1,2,,k n =L ).一定要记准二项式的展开式,对于较复杂的二项式,有时先化简再展开更简捷. 【例1】已知在 的展开式中,第6项为常数项. (1)求含的项的系数; (2)求展开式中所有的有理项.

高中数学导数典型例题精讲(详细版)

导数经典例题精讲 导数知识点 导数是一种特殊的极限 几个常用极限:(1)1 lim 0n n →∞=,lim 0n n a →∞=(||1a <);(2)00lim x x x x →=,0011lim x x x x →= . 两个重要的极限 :(1)0sin lim 1x x x →=;(2)1lim 1x x e x →∞?? += ??? (e=2.718281845…). 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若0 lim ()x x f x a →=,0 lim ()x x g x b →=,则 (1)()()0 lim x x f x g x a b →±=±????;(2)()()0 lim x x f x g x a b →?=?????;(3)()()()0 lim 0x x f x a b g x b →=≠. 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若lim ,lim n n n n a a b b →∞→∞ ==,则(1)()lim n n n a b a b →∞±=±;(2)()lim n n n a b a b →∞?=?(3)()lim 0n n n a a b b b →∞ =≠(4)()lim lim lim n n n n n c a c a c a →∞→∞→∞?=?=?( c 是常数) )(x f 在0x 处的导数(或变化率或微商) 000000()()()lim lim x x x x f x x f x y f x y x x =?→?→+?-?''===??. .瞬时速度:00()() ()lim lim t t s s t t s t s t t t υ?→?→?+?-'===??. 瞬时加速度:00()() ()lim lim t t v v t t v t a v t t t ?→?→?+?-'===??. )(x f 在),(b a 的导数:()dy df f x y dx dx ''===00()() lim lim x x y f x x f x x x ?→?→?+?-==??.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000x x x f y y -'=-. 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1) 0='C (C 为常数).(2) '1()()n n x nx n Q -=∈.(3) x x cos )(sin ='.x x sin )(cos -=' (4) x x 1 )(ln = ';e a x x a log 1)(log ='. (5) x x e e =')(; a a a x x ln )(='. 导数的运算法则 (1)' ' ' ()u v u v ±=±.(2)' ' ' ()uv u v uv =+.(3)'' '2 ()(0)u u v uv v v v -=≠.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设函数()u x ?=在点x 处有导数''()x u x ?=,函数)(u f y =在点x 处的对应点U处有导数 ''()u y f u =,则复合函数(())y f x ?=在点x 处有导数,且''' x u x y y u =?,或写作'''(())()()x f x f u x ??=. 【例题解析】 考点1 导数的概念 对概念的要求: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掌握导数在一点处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导函数的概念. 例1. ()f x '是3 1()213 f x x x = ++的导函数,则(1)f '-的值是 . [考查目的]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导数和计算等基础知识和能力.

高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数学符号

3 数学符号 1.数学符号的来历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lu”(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也有人说,卖酒的商人用“-”表示酒桶里的酒卖了多少。以后,当把新酒灌入大桶的时候,就在“-”上加一竖,意思是把原线条勾销,这样就成了个“+”号。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集合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平方根号曾经用拉丁文“Radix”(根)的首尾两个字母合并起来表示,十七世纪初叶,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在他的《几何学》中,第一次用“√”表示根号。“√”是由拉丁字线“r”变,“——”是括线。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形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

高中数学选修4系列1-4-5知识点总结(全套)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高中数学函数及其表示典型经典例题精讲精练

函数及其表示 考点一 求定义域的几种情况 ①若f(x)是整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②若f(x)是分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0的实数集; ③若f (x)是二次根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0的实数集合; ④若f(x)是对数函数,真数应大于零。 ⑤.因为零的零次幂没有意义,所以底数和指数不能同时为零。 ⑥若f(x)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集合; ⑦若f(x )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函数,则函数的定义域应符合实际问题 考点二 映射个数公式 C ard(A)=m ,card(B)=n, m,n ∈N * ,则从A 到B 的映射个数为 n m 。简单说成“前指后底”。 方法技巧清单 方法一 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2.(2009江西卷理)函数 2 34 y x x = --+的定义域为? ?? ( ) A.(4,1)-- B .(4,1)- C.(1,1)- D.(1,1]- 解析 由2 10 1 1141 340x x x x x x +>>-????-<??.故选C 5.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①y= 22+?-x x .②y= () x x x -+12 .③y= x x -+-11 6.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51,求函数F (x)=f(3x-1)-f(3x+1)的定义域。 1. 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A.y=5 5 x 和 x y 2 = B .y =ln e x 和 e x y ln = C. ()()() ()3131+=-+-= x y x x x y 和 D. x x y y 0 1 = = 和 2.函数y=f(x)的图像与直线x =2的公共点个数为 A. 0个B. 1个 C. 0个或1个 D. 不能确定 3.已知函数y= 22 -x 定义域为{}2,1.0,1-,则其值域为 方法三 分段函数的考察 ⅰ 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x+2 x []0,1-∈ 1求函数f(x)= x 2 1- x()2,0∈ 的定义域和值域 3 x [)+∞∈ ,2

高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独立性

2.3独立性 1.相互独立事件:事件A (或B )是否发生对事件B (或A )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 独立重复试验:若n 次重复试验中,每次试验结果的概率都不依赖于其他各次试验的结果,则称这n 次试验是独立的。 2.公式 (1)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即P (A·B )=P (A )·P (B ); 推广:若事件A 1,A 2,…,A n 相互独立,则P(A 1·A 2…A n )=P(A 1)·P(A 2)·…·P(n )。 (2)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为P,那么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P n (k)=C P k (1-P)n-k 。 1. 设有一个均匀的正四面体,第一,二,三面分别涂上红,黄,兰一种颜色,第四面涂上红,黄,兰三种颜色。现以A,B,C 分别记投一次四面体底面出现红,黄,兰颜色的事件,问A ,B ,C 事件相互独立吗? 【解析】 所以A,B,C 两两独立,但 因而A,B,C 不相互独立。 2. 设有四张形状,大小,质量完全一样的卡片,上面分别标有数字112,121,211,222,现从四张卡片中任抽一张,以随机变量X,Y ,Z 分别表示抽到卡片上的第一,二,三位数字,问X ,Y ,Z 事件相互独立吗? 【解析】 k n 41)()()(,21)()()(==== ==BC P AC P AB P C P B P A P )()()(8141)(C P B P A P ABC P =≠=

所以X,Y ,Z 两两独立,但 因而X,Y ,Z 不相互独立。 41 )1,1()1,1()1,1(2 1 )1()1()1(= ==============Z Y P Z X P Y X P Z P Y P X P )1()1()1(810)1,1,1(====≠====Z P Y P X P Z Y X P

高中数学选修1 2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1-2知识点总结选修统计案例第一章

.线性回归方程1 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③线性回归方程:(最小二乘法) ay?bx?n??ynxxy??ii?1?i?b?其中,n2??2nxx?i?1?i? bx?a?y??.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y(x,n?)?yx)(y(x?ii.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21i??r nn??22)y?x)?y((x ii1?i1i?负相关; <0时,变量注: ⑴>0时,变量正相关;y,xyx,rr接近,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 ⑵①越接近于1||r||r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0于条件概率3.ABAB发生的概对于任何两个事件和发生的条件下,,在已知BAAAPBPB)|, ) 其公式为|(. 率称为发生时发生的条件概率记为(ABP)(=AP)( 4相互独立事件 AB PABPAPB) ,则,如果_((())(1)一般地,对于两个事件=,AB 相互独立.、称 AAAnPAAA PAPA)(…(2)如果_,),…,=相互独立,则有)(…(n2111 22PA). (n----BBAABAAB也相互独立.(3)如果与,与相互独立,则,与,

:5.独立性检验(分类变量关系)列联表(1)2×2为两个变量,每一个变量设BA,变变量都可以取两个值,;?A,A:AA112量;?BB:B,B112通过观察得到右表所示数据: 列联表.×2并将形如此表的表格称为2 (2)独立性检验B,×2列联表中的数据判断两个变量A根据2 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是否独立的问题叫2×2 的计算公式统计量χ 2(3)2bc n ad)-(2=χ

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必修①精讲精练答案

第1练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1练】 1~5 BCCCD 6. a B ∈ 7. 0,1,3x ≠- 8. (1){|2}y y ≥;(2){|2}x x ≠± 9. {1,2,4,5,7} 提示:分31,2,4x -=±±±等情况. 10. ④ 提示:集合①与②是等价的,它们均表示除去了四条直线外的所有的点;集合③表示整个坐标平面;集合④不能表示点(1,1)、(2,-3),集合④能表示所指定的集合. 第2练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第2练】 1~5 DDAAD 6. 7个 7. -1,0 8. 2a =. 提示:联合2352a a -+=及26102a a -+=求解. 9. 3m ≤(注意区间端点及B =φ) 10.解:依题意可知,“孤立元素x ”是没有与x 相邻的,非“孤立元素x ”是指在集合中有与x 相邻的元素.因此所求问题的集合可分成如下两类: (1)4个元素连续的,有3个:{0,1,2,3},{1,2,3,4},{2,3,4,5}; (2)4个元素分两组,每组两个连续的,也有3个:{0,1,3,4},{1,2,4,5},{0,1,4,5}. 第3练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一) 【第3练】 1~5 CDACB 6. {6} 7. {(3,1)}- 8. A ={1,3,5,7},B ={2,3,4,6,8}. 提示:由Venn 图可知. 9. {|4}x x ≥, {|4}x x ≥. 10.解:(1){1,4}B =. 当4a =时,{4}A =,则{1,4}A B =,{4}A B =; 当1a =时,{1,4}A =,则{1,4}A B =,{1,4}A B =; 当1a ≠且4a ≠时,{4,}A a =,则{1,4,}A B a =,{4}A B =. (2)若A B ?,由上易知4a =或1a =. (3)当5a =时,{1,5}A =,{1,4,5}A B =,其真子集有7个. {4}A B =,则满足{4}{1,4,5}P 刎的集合P 有:{1,4},{4,5}. 第4练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二) 【第4练】 1~5 BDBBA 6. 1a ≥ 7. 80 提示:结合文氏图,易知()()()()n A B n A n B n A B =+-,则65352080+-= 8. {2,1,4}A B =-- 9. 2a = 提示:由集合元素的特征列方程组而解. 10. (1)A ※B ={3,4,5,2,1},3+4+5+2+1=15.答案选A . (2)先将A *B 化简即得 A *B ={x |x ∈A ∪B ,且x ?A ∩B }=()A B A B e∪∩. ∴(A *B )*A ={x |x ∈(A *B )∪A ,且x ?(A *B )∩A }={x |x ∈A ∪B ,且x ?()A A B e∩}=B . (3)S =(1+2+3+…+100)-(6+12+18+…+96)=5050-816=4234 第5练 §1.2.1 函数的概念 【第5练】 1~5 CDBBC 6. 3+2, 57 7. -1 8. (1)(,1) (1,2]-∞;(2)定义域1{|}3x x ≠,值域2{|}3y y ≠-. 9. 211()22 f x x x =+ 10. 解:令x y =得22()()(0)f x g y g +=. 再令0x =,即得(0)0,1g =. 若(0)0g =,令1x y ==时,得(1)0f =不合题意,故(0)1g = ;(0)(11)(1)(1)(1)(1)g g g g f f =-=+,即21(1)1g =+,所以(1)0g =;那么(1)(01)(0)(1)(0g g g g f f -=-=+=,(2)[1(1)](1)(1)(1)(1)1g g g g f f =--=-+-=-.

高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对数

3.4对数 3·4·1 对数及其运算 1.对数及其运算: ①对数:一般地,如果的b 次幂等于N ,即,那么数b 就叫作以a 为底的N 的对数,记作: 其中a 叫作对数的底数,N 叫作真数. 通常将以10为底的对数称为常用对数,N 的常用对数记作:lgN ; 将以自然常数e=2.71828…… 为底的对数称为自然对数,N 的自然对数记作:lnN. ②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则 1) ; 2) ; 3) 2 3. 重要公式: ⑴负数与零没有对数; ⑵01log =a ,1log =a a ⑶对数恒等式N a N a =log 例1 计算 (1)5log 25, (2)4.0log 1, (3)2log (74×5 2), (4)lg 5100 解:(1)5log 25= 5log 25(2)4.0log (3)2log (74×25)= 2log 74+ 2log 5 2 (0,1)a a a >≠N a b =b N log a =0,1,0,0,a a N M >≠>>()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log log R n M n M a n a ∈?=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 ???

= 2log 7 22 ?+ 2log 5 2 = 2× (4)lg 5100= 5 2lg1052log10512==例2 用x a log ,y a log ,z a log 表示下列各式: 3 2log )2(; (1)log z y x z xy a a 解:(1)z xy a log =a log (xy )-a log z=a log x+a log y- a log z (2)3 2log z y x a =a log (2 x 3log )z y a - = a log 2 x +a log 3log z y a -=2a log x+z y a a log 3 1log 2 1-例4计算: (1)lg14-2lg 37+lg7-lg18 (2)9lg 243lg (3)2 .1lg 10 lg 38lg 27lg -+ 说明:此例题可讲练结合. (1)解法一:lg14-2lg 3 7 +lg7-lg18 =lg(2×7)-2(lg7-lg3)+lg7-lg(2 3×2) 解法二: lg14-2lg 37+lg7-lg18=lg14-lg 2 )3 7(+lg7-lg18 =lg 01lg 18)3 7(7 142 ==??评述:此题体现了对数运算性质的灵活运用,运算性质的逆用常被学生所忽视. 253lg 23lg 53 lg 3lg 9lg 243lg )2(2 5===10 23lg ) 10lg(32lg )3lg(2.1lg 10lg 38lg 27lg ) 3(2 2 13 2 13 ?=+= -+2 3 12lg 23lg ) 12lg 23(lg 2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