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有效措施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采取有效措施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采取有效措施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及教育基础的差异,基础教育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几年来,我区以切实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多措并举,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断促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

一、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提高教育整体水平

洮北区位于吉林省西部,有123个行政村。过去,在计划经济时期“村村建校”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一村一校的布局。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的不断进步,基础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旧的学校布局结构制约了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一方面部分偏远农村小学的育人环境仍停留在较低水平,多数学校的校舍已是危房,器材短缺,已有的设备陈旧,与新教材不配套,图书少且质量较差,根本无法满足现代中小学生的需要;实验器材严重不足,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开出率较低。至于微机室、语音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更是无从谈起。这些现状与城镇学校相比差距愈来愈大。另一方面,由于受地方经济水平、教师编制等条件的制约,近年来新增教师较少,部分农村村小教师难以按课程设置进行合理匹配,一个教师甚至要同时承担几个年级、多门学科的教学工作,致使一些课程难以开齐开全,有的开全也只能应付,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城乡教育差距明显拉大。

为了使我区教育事业在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管理体制下运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效益,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作用,形成规模教育,从98年开始洮北区就有计划的对部分规模过小的学校进行撤并,几年来共撤并了30多所学校。通过布局调整,人力、财力、物力相对集中,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整体办学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

二、积极改造薄弱学校,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办好每一所学校”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缩小教育差别保证所有适龄儿童享受平等教育的具体体现。“十五”期间,我们便开始实施重点改造薄弱学校的建设工作。

一是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尽管我区将绝大部分教育经费用于薄弱学校的改造上,但对于庞大的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来说,有限的教育投入仍是杯水车薪。为了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我们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想办法寻求多方支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几年来,我们共筹措资金万元,用于改造薄弱学校,新建、维修校舍24719平方米,添置实验器材4000余件,改善了部分薄弱学校的教学条件。

二是实施对口支援薄弱学校建设工作。2002年9月,市、区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援农村薄弱学校建设的意见》,落实88个援建单位和29所受援薄弱学校。三年来,共受援资金、物质合计人民币万元,新建、改建、扩建和维修校舍平方米,添置教学设备、设施万余件。

三是强化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改造薄弱学校不仅仅是改造学校的硬件建设,更重要的是要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工夫。大多数薄弱学校都存在教师年龄、专业结构不合理、人员配备不齐的问题。几年来,共分配和调配优秀毕业生和骨干教师200多名到薄弱学校任教,同时选拔和调配20多名有管理经验的副校级以上领导干部到薄弱学校工作,大大提高了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这些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目前,我区农村中小学校共建成微机室10个,添置微机580台,建成语音室12个,语音座550座;建立卫星数字地面接收系统29个,实验室配备基本达到“两基”规定的标准。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三、政策助教,活动帮教,促进城乡教育共同发展

我区研究制定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政策。在招生工作中,改革了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招生办法,在努力办好每所学校的基础上,划学区招生,严格控制小学生跨学区择校,改变重点龙头校吃不了,薄弱学校吃不饱的问题;在重点高中招生上,我们将重点高中的招生指标划出一部分,依据教育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检查结果、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结果,将一定比例的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各乡、镇初中,淡化学校之间的生源竞争。同时,为保证薄弱学校师资队伍的稳定,严格控制薄弱学校内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调动,由此稳定了人心,为薄弱学校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水平再提高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支持农村教育。一是开展了扶困助学活动,全区副局级以上领导每人包保一名贫困学生,各校党员、领导干部每人包保一名贫困学生,同时设立扶困助学资金帮助贫困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二是开展送课下乡活动、城内优秀教师开放课活动,帮助薄弱学校教师提高业务水平,从而拉动薄弱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开展城乡联谊校活动,城乡学校手拉手结对子促进农村学校更新教育理念,开拓师生认知领域,实现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客观地说,城乡差距是绝对的,实现均衡是相对的。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工作的发展观,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任务,是我们始终都要遵循的准则和努力的方向。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及其归因完整版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 状及其归因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及其归因 欢迎大家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我是主持人白宇琳,本期节目主要内容是关于 近年来,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距的客观要求。本文将主要分析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主要现状及其归因,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更多人士的关注,将中国教育越办越好。 (一)教育公平 我国学者对教育公平内涵的界定众说纷纭。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兼党委书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朱小蔓教授对教育公平内涵的界定,是被大家广泛认可的。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育公平应包含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而且是三者的统一体”。 (二)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适当的。 (三)衡量指标 衡量教育发展差距,可以对教育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教育发展水平一般包括教育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教育发展数量与质量的测量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从教育的结果看,用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校学生人数,入学率,毕业生升学率,毕业生升学率或毕业生就业率等指标来衡量;另一方面是从教育的过程和投入来看,用教育教学设备的备用与使用、教师的学历结构、生均经费、教师平均工资、生师比等指标来测量。比较理想的办法肯定是通过对教育结果的直接测量来确定教育发展水平,但现实中由于教育收益的迟效性、长期性和潜在性,在教育质量方面往往难以准确地直接测量,代替的方法是通过对教育过程与投入因素的测量,间接地反映教育质量二、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现状 (一)教育投资 一定的经费投入是办学的保证,经费分配的差距是教育差距最直接的表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严重匮乏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①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债务危机严重。在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农村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完成“普九”任务,在地方财政赤字严重的情况下,督促农村中小学举债进行学校危房改造、建设新校舍以及配备其他相关硬件,导致众多学校债台高筑。这样的危机对正常教学秩序产生了严重干扰,相关教育政策无法实习。更甚者,有些农村学校为了维持正常学校开支,变相加收学费,导致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收费政策无法落实,农村贫困学生得不到正常救助,从而出现辍学的情况。 ②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率居高不下,相关教学设备奇缺。由于农村地区地方财政赤字严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无法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长期得不到修缮,致使危房发生率持续增加。除此之外,农村中小学还无力配备物理和化学实验室、英语语音教师;购买教学仪器、挂图、图书资料;更新体育设备;改善师生生活环境等。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直接导致了城乡义务教育质量上的差距。 (二)师资水平 教师质量是教育质量的关键,中国城乡教育的差距不仅表现为义务教育经费分配的不均衡,而且同样严重地表现在义务教育领域的师资水平上。师资的质量、数量和年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城乡师资差距集中反映在质量、数量、年龄结构三个方面。 ①质量:据可靠调查显示,全国教师的学历提高非常快。2002年,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已经分别达到97%和90%,但义务教育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城乡差异很大。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城乡分别相差2.2个和7.6个百分点。2004年,农村小学高级教师的比例为35.9%,农村初中一级及以上职务教师的比

如何有效缩小中国贫富差距

如何有效缩小中国贫富差距 摘要:通过分析对比中国基尼系数的变化,结合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从中国国情出发借鉴西方,用调节分配,改革税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来缩小中国的贫富差距。 关键词:基尼系数,分配差距,改革税收制度,完善社会保障? 谈到贫富差距,人们往往会问:中国的贫富差距究竟达到什么程度了?要想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有一个贫富差距的测量方法。国际上通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叫“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 ”测量法。它通过测量财产或收 入在人群中是怎样分布的,来反映不平等程度。 首先我们看看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贫富差距究竟有多大。历史上的数据比较欠缺,能够找到的基尼系数的最早测量是世界银行做的。1978年,世界银行有个考察团到中国来,他们测量当时中国城市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 16,这个数值在当时全世界几乎是最低的。世界上,即使是贫富差距小的国家和地区,一般也都超过0. 2的水平。⑴ 那么,为什么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人能把城市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缩到这么 小呢? 因为,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城市里是低工资和票证制度,社会管理者实际上是通过粮票、布票等各种票证平均地分配食品、物品和生活消费品等。所以 , 当时是通过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城市里非常发达的组织管理体系,把生活必需品平均地分配给每一个人,从而实现了几乎是平均的分配。 80年代以后,中国贫富差距的指标就开始迅速上升了。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赵人伟等人的调研证明,中国城乡全体居民基尼系数指标上升到了0. 382的水平。1994年,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调查数据分析证明,当时中国城乡居民合计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 43-0. 44 的水平。⑴ 从5项监测指标来看,2010年基尼系数略高于2000年的0.412,实现程度为79.8%。”在2011年末,来自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自从2000年公布中国基尼系数为0.412之后,国家统计局再也没有对这项统计公布过具体数字。[2] 但是,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接受时代周报采访 时,说:“2010年,基尼系数估计已经达到0.50的水平。”

城乡教育差距

城乡教育差距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城乡教育差距问题,然而,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城乡间教育条件的差别巨大,农村教育困难重重;(2)重点学校制度及其引起的高额“择校费”;(3)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得不到平等的义务教育;(4)大学在不同地区录取分数线不一致,不同地区间进入大学的机会差别极大;(5)重点大学,尤其是热门专业中,社会高等级阶层子女的比重极高,教育正在成为阶层和阶级分化的加速器。 第一,投入差距。经费不足一直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近几年,政府财政向农村倾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城乡之间义务教育投入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以2004年为例,全国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城乡之比为 1.2∶1;全国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乡之比 1.4∶1,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乡之比1.3:1。 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基础建设投入仍然十分欠缺。全国人大义务教育法实施检查组在江西执法检查时发现:该省66人以上学生的大班有1.38万个,有的甚至100多人挤在一个班上课。在一些高寒、缺水地区,冬季取暖和安全饮用水的开支较大,有的学校仅采暖费一项,就要用去公用经费的一半以上。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虽比改革前有所提高,但很多地方目前的经费保障水平只能 维持学校基本运转。 第二,办学条件差距。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

学校危房改造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农村中小学校舍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城乡中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已基本相当。目前,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突出地表现在城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方面。全国1/3以上地区的中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的城乡差距继续扩大,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城乡之比为 2.9∶1,全国初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的城乡比平均为1.4∶1。 第三,教师水平差距。由于农村教学条件比较艰苦、教师待遇比较低下等原因,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高职称教师等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和县镇集中,农村高职称教师比重与城市和县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例如,有些教学点派不进足够数量的公办教师,有些地方只能低薪聘请代课教师,很多地方代课教师的工资不到公办教师工资的1/3。在师生比方面,农村高于城市。按照现行教师编制标准,农村初中、小学的教师每人负担学生数分别为18人、23人,城市初中、小学为13.5人、19人。采取有效措施吸引高素质人才到农村学校教书,已成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又是什么呢?农村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一元化目标,二元化政策”的教育制度设计、城乡教育投入不平衡、农村教育体系和结构不合理等方面,认为农村教育有很大的外部经济性,城市是外部性的最大受惠者。提出从统筹城乡的角度,通过建立城乡统筹的教育制度、区别城乡的收费标准、促进城乡教育互补交流、教育投入向农村倾斜等措施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首先需要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而这一切依赖于农村教育

我国当前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分析及解决思路探析

我国当前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分析及解决思路探析 收入差距是指以高低收入水平差别或占有收入比重的不同而表示的差距,它是与收入均等相对应的概念。收入差距可以分为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相对差距是以收入比重或收入相对额表示的收入差距,如将总人口按人均收人高低分为若干几组,高、低组的收入额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之间的差距,称之为相对差距。绝对差距是指以货币或实物指标表示的居民高低收入水平差距。 摘要:本文通过列举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数据用客观事实证明了中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分析了此现象存在的原因,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自己关于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异基尼系数二元制经济结构 随着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增大这一现象也逐渐凸现了出来,而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又成为了其中的重中之重,国家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解决这一难题,并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扶植力度,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离根本性的解决这一问题,还有其漫长的道路要走。 > > 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自1978年的3645.2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3年的566130.2亿元人民币,短短30几年的时间GDP 整整提高了155倍,2014年GDP指标更是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进入10万亿俱乐部,仅次于美国成为了世界经济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甚至于超越日本一倍有余。与此同时,我国的人民收入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人民币提高到了2013年的26955.1人民币,提高了78.49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33.6人民币提高到了2013年的8895.9人民币,提高了66.59倍。以上的一个个数据在不断的昭示了中华民族的不断腾飞的同时,也同样无法掩盖无论是在绝对数量上还是在增长速度上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都要远远快于农村居民这一不争的事实,同时我国基尼系数在1978年以前还只有0.16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到了2008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了0.491直逼0.5这一贫富差距警戒线虽然近两年来这一情况有所好转,但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悬殊问题仍急需解决。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对策探讨(一)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对策探讨(一) 摘要: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仅能满足农村广大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正,也是建设城乡一体化、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指出城乡教育差距之现状,剖析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差距对策思考,以便能更好地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关键词:农村教育;城乡教育;差距 1城乡教育差距之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城市和乡村,教育事业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乡教育的差距却依然存在,甚至出现加大的趋势。伴随近年来城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更为明显地滞后于城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城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1.1城乡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 从文化投入看,2004年,全国农村只30.11亿元,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26.5%,与城市文化经费投入相比低47个百分点。2006年财政对城市文化投入占总财政投入的比重仍然高达71.5%,超过对农村文化投入比重43个百分点。2006年全国直接为7.37亿乡村农民提供文化服务的乡镇文化站,其经费只有10.9亿元,全国每个农民一年只能享受国家财政1.48元的文化投入。而经费的严重不足,也使农村文化建设困难重重,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各级地方政府在公共文化资源的分配上往往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 1.2城乡学校设施、师资力量差距明显 长期以来,受教育政策导向的影响,教育经费的投入明显偏向于城市。而农村教育资金的自筹能力极其有限,教育设施的城乡差距也不可避免。国家教育经费的不足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现实,问题是这些有限的教育投资,大部分还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这些学校凭借优越的办学条件,又可以吸引更多的生源和择校赞助款,从而进一步完善学校设施;而办学条件原本薄弱的乡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校,却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投入。近几年,虽然一座座希望小学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但是也仍然可以看到,有的山村校舍条件达不到最低要求,甚至还有危房继续存在并使用。 除此之外,城区学校学科教师配套,专业专任,专业水平普遍较高,教师进修交流机会多于农村学校,福利待遇高于农村学校。而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经费短缺,进修提高机会不多,福利待遇微薄的现象。加之近几年城区学校通过考试补充教师,吸引了大批农村骨干教师向城区集中。在师资流动上,农村学校向城区学校、薄弱学校向优质学校流动的现象十分突出,教师的流动,又往往带动学生流动,导致学生“择校热”,其结果更加剧了学校之间不平衡发展。 2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尽管国家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上做了许多有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针对解决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突出问题做出了全面部署。但由于农村老百姓传统思维的根深蒂固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偏低,使得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因此,只有通过发展农村教育来改变农村老百姓的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培养新型农民,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势在必行。 2.1农民思想道德素质需要通过教育来提高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必须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民素质的高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新农村建设,依赖于农民素质的提高。而农民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新一代农民素质提的高,要依赖于教育水平的提高。然而目前的现状是,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

教育城乡差距数据

教育城乡差距数据 教育经费方面 1.在教育经费方面,东部基础教育的各项教育经费指标平均是中西部的一到两倍,在各项指标中,教育公用经费差距最大。长期以来,教育投入毫无例外地“以城市为中心”。2006 年,占全国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全部教育投入的23%。 收入群体享受教育资源不均 2.强势群体占有优质教育资源的现象有加剧的趋势。在重点中学,干部、知识分子和高收入家庭子女占学生总数的70%以上,在高等教育阶段也占绝大多数。农民子女的比例随着院校层次的升高而降低。 教师素质 3.在全国范围,东西中小学教师学历总体平均相差三十个百分点左右,2006 年全国小学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农村占47.49%,比城市低31 个百分点;全国初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在农村是2 4.34%,比城市低约38 个百分点。农村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 教师年龄结构 4.在年龄结构上,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偏少。2006 年全国共有49.9 万代课人员,主要集中在农村小学,其中,7 5.9%分布在中西部农村小学。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 (PS补充部分)1.投入差距:以2004年为例,全国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城乡之比为1.2∶1;全国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乡之比1.4∶1,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乡之比1.3:1。 2.办学条件差距:目前,城乡办学条件的差距突出地表现在城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方面。全国1/3以上地区的中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的城乡差距继续扩大,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城乡之比为2.9∶1,全国初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的城乡比平均为1.4∶1 3.教师水平差距:由于农村教学条件比较艰苦、教师待遇比较低下等原因,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高职称教师等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和县镇集中,农村高职称教师比重与城市和县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例如,有些教学点派不进足够数量的公办教师,有些地方只能低薪聘请代课教师,很多地方代课教师的工资不到公办教师工资的1/3。在师生比方面,农村高于城市。按照现行教师编制标准,农村初中、小学的教师每人负担学生数分别为18人、23人,城市初中、小学为13.5人、19人。采取有效措施吸引高素质人才到农村学校教书,已成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上级会议指出:要针对突出问题,在合理规划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建设、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稳定乡村生源、保障随迁子女就学、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方面推出务实管用办法。要加大对乡村特别是老少边穷等地区义务教育扶持力度,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都有机会接受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教育作为立足当下,功在千秋的大事,不仅关乎中国全面改革的成败,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发展与走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对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关注,不禁引发我们的思考,如何弥合城乡教育差异带来的伤痛? 中国当前城乡发展存在的二元结构,不单表现在城乡经济发展层面上,还同时表现在教育、医疗等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经济发展的城乡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各领域发展相对滞后于城市的重要原因,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只关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忽视了城乡其他领域差异的缩小工作。教育促进社会未来整体发展的作用远大于其他,中国的发展不是短跑运动,而是长期的事业,需要持续不竭的动力支持。因此,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作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则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一、努力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城乡教育差距不仅表现在受教育的机会上,而且也表现在受教育的质量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拉大的同时,城乡教育的差异也在逐步扩大,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日益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难免不产生城乡教育的不公平,而这种不公平是一种隐性的不公平,它不直接表现在接受教育的机会上,而是深刻地表现在接受教育的质量上。在义务教育还不普及的年代,我们提高了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提高了人民的识字率,消灭了不识字的“文盲”,而今天,我们开始重视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提升,势必进一步提升我国人民的整体文化素养。基于这一认识,中央进一步调整了教育改革策略,制定了一系列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举措,在促进城乡教育,尤其是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二、顶力加大对农村学子的关爱力度 增加进入优质学校的机会与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仅仅是“硬实力”,是国家政策最能够完善与丰富的领域,也是国家政策可以直接倾斜的领域。但是,入学机会的增加与教育资源的优化不能在短期内弥合城乡教育差异带给农村教育的伤痛。城乡教育差距的影响是持久的,即便农村学子多了进入名校的机会,却也出现了难以融入名校的学习与生活中去的情况。在提升农村教育“硬实力”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农村教育“软实力”的建设。提升农村的教育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质量与水平的差距;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进一步改善农村学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保障农村学子进入名校机会的同时,积极

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

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 现在我国所面临的现状就是社会的贫富差距在不断地被拉大,因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遏制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尽快构建一个完备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已成为当前中国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首先,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就业机构的调整。从目前来看,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税收、财政和金融等方面不公平和二元化的政策和管理,引导农村富足劳动力有序转移。为此,应大力实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彻底消除城乡壁垒,疏通人口城镇化的渠道。同时,要优先发展金融业、电信业、保险业等与农村工业发展有较大关联的第三产业,为小城镇建设服务。 其次,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一是理顺收入分配体制,缩小居民个人收入差距。二是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要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根本改造,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改造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社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三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地区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工作。 再者,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和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制度,以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最后,加强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差距。一是利用税收杠杆调节个人收入。主要是征收个人所得税;征收居民财产征税,在原有房产税、车辆使用税、契税的基础上,增加不动产税、土地税;征收商品税,纳税人可将税赋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直至最终消费者,尤其是个人高消费者;征收遗产税。二是改革工资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三是制订扶贫性质的区域经济政策,实行城乡平衡发展战略。支持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持城乡收入差距的合理界限,为城乡居民提供追求自身发展的同等机会和条件。 要立足国情,努力构建新型分配公平准则。国民收入的分配要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过程。由于二次分配过程所起的作用不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因此必须有不同的收入分配标准。初次分配应坚持效率原则。按效率分配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消耗,减少单位产品成本中的生产资料支出,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推动技术创新,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按效率分配可以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调动劳动者和行业部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们在生产中的作用。我国目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分析与对策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分析与对策 [摘要]城乡义务均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城乡公共产品 供给差距的客观要求。文章分析了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主要差距及其成因,从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城乡义务互动与共享的运行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的对策。 [关键词]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均衡;对策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近1.8亿人,其实施程度、公平状况和教育质量,关系到基本人权的保障和教育公平的实现。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异显著,突出表现在经费投入、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等方面。这种差距加剧了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失衡,阻障了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及其原因,并提出促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一、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主要差距

从根本上讲,教育均衡发展是通过合理配置办学经费、设施和师资力量、生源等物力和人力资源,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经费投入上的差距 从我国1999-xx年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配置情况看(表1),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城乡差异比较明显。城市普通小学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从1999年的414.78元增加到xx年的1129.11元,农村普通小学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从1999年的345.77元增加到xx年的1013.80元;城市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从1999年的639.63元增加到xx年的1246.07元,农村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从1999年的508.58元增加到xx年的1073.68元。整体上看,城乡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都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城乡生均教育经费差距显著,1999~xx年,城市普通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均高于农村。 (二)师资的差距 师资的数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城乡师资差距集中反映在数量、质量、稳定性三个方面。

城乡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分析

城乡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分析 “当城市里的学生在亮堂堂的教室里打闹时,农村里的孩子在简易教室里歪头听讲;当城市里的孩子们手拉手去少年宫参观时,农村里的孩子在露天的黄土地上做着古老的游戏;当城市里的孩子们学习钢琴、学习舞蹈时,农村里的孩子学习的是手工的树叶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城乡的教育不公平现象极其突出。据分析,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起点不公平。什么是教育的起点?我们可以看一看,农村里有多少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或者说有多少农村的孩子真正把幼儿教育即三年制学完。也恰恰是这个时候,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拉开了差别,很多城市的孩子在这个时候学英语,学特长……我们以2003年为例,当年小学入学儿童10908.3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7%。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当年血灵儿童未入学人数为141.8万人。据官方统计这百万儿童主要来自农村。所以说,从一开始农村的孩子就和城市里的孩子拉开了距离。 二、教育的过程不公平。 师资的比较。首先是教师素质:在全国范围,东西中小学教师学历总体平均相差三十个百分点左右,2006 年全国小学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农村占47.49%,比城市低31 个百分点;全国初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在农村是24.34%,比城市低约38 个

百分点。农村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其次,从教师年龄结构来看: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偏少。2006 年全国共有49.9 万代课人员,主要集中在农村小学,其中,75.9%分布在中西部农村小学。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农村里的老师文化程度低,年龄大;城市里的老师文化程度高,年龄小,有魄力。这是令人汗颜的师资力量的比较。 教育经费投入。。长期以来,教育投入毫无例外地“以城市为中心”。我国的教育投入本来就少,始终徘徊在国民生产总值的4%之下,远远低于世界各国5.1%的平均水平。而有限的投入在分配上又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2006 年,占全国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全部教育投入的23%。实际上的情况就是这样的。一方面是我们的政策一直叫着想农村方面偏颇,实际上国家的拨款总在市里面“被拦截”,或者被官员纳入囊中,或者被官员嫁接到其他项目上……无论哪种情况,结果都是到了农村,经费不是完整的。 办学条件差距。在上一点中我们提到经费差距,那么正是因为经费的差距,有了办学条件的差距。现阶段一些城市学校不惜重金大搞素质教育,而我们许多农村学校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如校舍、教学设备、图书都难以保证。有些城市学校冬夏是空调,与此同时,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对策综述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整体上看,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奠定了向小康社会迈进的坚实基础。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必然导致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势在必行。 Abstract:Three decad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rural economy and society has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Overall,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rural residents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roblem is basically solved the food and clothing,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well-off society forward. But should also clearly see that urban-rural income gap is widening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status quo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polarization, and affect social stability. Therefore, narrowing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imperative.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不利影响;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在收入分配领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快速扩大,严重影响经济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

如何减少社会贫富差距

如何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来源有限,且多受到工资级别限制,因此社会贫富差距总体上不大。不过经过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历经近四十年的发展,社会财富总额呈现天文数字的增长,同时人们的收入来源也多样化(包括合法收入与非法收入),而社会福利制度覆盖的范围则有所缩小,故社会贫富差距明显拉大。由于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悬殊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这一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中央领导提出“提高中间群众生活水平”和“实行精准扶贫”都可以看作是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的相关举措。 鉴于导致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原因复杂,仅靠若干几项措施很难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因此有必要对造成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原因加以细致分析,以提高制定政策的针对性。 1. 造成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原因 造成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如: ◆因城市居民搬迁补偿不到位和农民工进城落户受限造成的城市化贫困问题; ◆因工业征地导致农民失地以及矿区开采地下沉降导致的工业化致贫问题; ◆因产业结构和国企改革导致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生活水

平下降问题; ◆因地方政府不履行职责造成的水污染和土地污染的环境致贫问题; ◆因资源枯竭导致老工业化城市发展乏力和职工收入下降问题; ◆因医疗费用高启和医疗改革失败导致的患者负担过重和医务人员收入缺乏保障问题; ◆因远离工业和经济发展中心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刀耕火种生产方式几十年没有变化的原生态致贫问题; ◆因传统社会组织结构瓦解(如人民公社解体)导致的原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被破坏问题; ◆因流浪人口管理粗放、弱势群体保护制度不健全导致的边缘化群体社会关爱缺失问题; ◆因教育不公平以及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不符合社会需要的教育致贫(毕业即失业和欠学费贷款)问题; ◆由于对农村基层干部监督不力导致的腐败致贫问题(官员贪污扶贫资金)和扶贫失败问题(官员将扶贫作为政绩做表面文章); ◆因政府对于股市的泡沫化和网络监管不到位导致的的投资者血本无归问题; ◆因全球化分工导致的来料加工企业员工收入水平不得不保持较低水平问题; ◆实行科技体制改革以及其它企事业单位改革后相关人员的

城乡基础教育差距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近年来城乡教育差距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城乡教育经费分配不平等,导致了城乡教师的待遇差距明显,从而加剧了城乡学生受教育的情况发生差距。为了缩小城乡的教育差距,应加大力度发展乡镇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一步。 关键词:城乡教育差距教育公平城乡差距 教育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增进社会公平,被视为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接受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我国近90%的文盲集中在农村,88%的农村劳动力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仅有0.56%在大专及以上,依靠这样的农民素质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腾飞显然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恐怕也是我们目前“三农”问题陷入困境的症结所在。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民增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的城镇化都会变得困难重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但我国教育制度设计和教育投入机制主要以城市为中心,农村教育长期得不到重视,城乡教育之间形成了很大差距。 长期以来由于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因素,如分级管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多渠道筹措经费等政策以及发展观念落后,对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本质联系缺乏深刻认识,导致了我国教育发展存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阶层差距、城际差距,而且差距还有不

断扩大的趋势。例如进城民工子女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无法享有与流入地儿童同等质量水平的教育,农民工子女只能就读于条件简陋的学校或者需要交纳一笔高昂的借读费才能入读较好的学校。这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弱势群体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造成教育起点上的不公平。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观,导致了长期以来城市学校获得资金优先投入,城市重点学校独享优质教育资源,造成城乡以及经济发展差距大的城市之间的教育发展严重失衡,主要体现在人均教育经费、师资水平及就业率等方面。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均衡,虽然政府已经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政策向农村倾斜,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其财力差异直接造成了区域教育资源的差异化。学校之间的重点、非重点划分和有增无减的择校费又导致了富校愈富、穷校愈穷的校际差距。近年部分学校实行民办公助或公办民助,在利益的驱动下,倾向于将资金投向富裕地区,而贫困的农村地区很少有企业愿意投资,进而扩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并且随着学历层次的提升,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更加明显。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以人为本,以农为重,要求我们真正解决失衡的城乡教育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问题。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家,都在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而努力,政府作为基础教育的投资主体,应承担起主要责任。和谐社会既是物质生态、制度结构的和谐,更是人的和谐,而和谐人群的形成依赖于和谐教育。我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城乡对比分析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城乡对比分析 一、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对比分析(城区与农村之间;不同城区之间)1、乐山市五通桥区城区与乡镇(农村)教育机会均等状况比较分析(同一地区的城乡对比分析)乐山市五通桥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距乐山城区约20千米,本区由乡镇12个,初中15所,其中城区3所,小学(中心校)22所,村小30余所。本地区城区和农村地区在教育机会均等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地区学校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城区学校开设的课程较为合理,都设有艺体课程并且相关部门会严格要求艺体课程的开展情况。同时为了丰富城区学生的生活,相关部门会定期开展一些艺术比赛,比如书法或绘画比赛,从而使该地区城区的教育教学活动面向具有不同爱好的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其注重特长的做法必将促进每个学生自身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但是这一地区的城区在教育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学校的师资配备结构方面不尽合理,以一所小学为例,学校内一名教师兼职数门课程的现象较为普遍,师生比出现一定的失衡,凸显出本地区在教师资源的配备方面存在缺口。与城区相比较,这一缺口在农村学校表现的更为严重,农村地区学校的优秀教师却纷纷涌向城区,造成农村地区教师资源和师资质量的严重匮乏。其次,城区小学和农村小学在教学基础设施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城区小学的教育配套设施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受教育需求,在一些校内的基础设施方面,基本上不存在安全隐患,但是乡镇和农村一级的学校,在教学配套设施方面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比如,体育运动设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在课外活动的时间便游离于学校的管理范围之外,从而对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城乡贫富差距现状调查报告

城乡贫富差距现状调查报告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所做出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若将各种因素都计算在内的话,城乡平均贫富差距要达四倍、五倍甚至六倍。差距、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十分迫切,必须像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一样守住贫富差距的“红线”。 分配差距呈现“穷降富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正呈现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说:“从统计数据看,近几年穷人和富人的收入都在增长,但考虑到他们在消费支出上的差异,大量贫困家庭的支出集中在最易涨价的食品及其他生活必需品上,分配差距正呈现危险的‘穷降富升’两头拉大趋势。” 房地产、矿产、证券成为暴利行业: 有关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土地、资源、资本———这3种生产要素发挥了巨大的财富调整力量。房地产、矿产、证券等成为“最赚钱”的暴利行业,少部分人借此一夜间站到社会财富的顶端。 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也被少数人占据、利用并迅速暴富。在全国产煤大县山西左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这里诞生了数以百计、身家亿万的“煤老板”,但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35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400多元。“资源要素分配不公,加剧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教授说,这与我国矿产资源产权制度缺失有很大关系,突出表现在资源价格成本构成不完全,资源税额低、开采成本低、不承担环境恢复责任等,这是“煤老板”超常致富的“秘诀”,也是分配手段调节失灵、贫富差距拉大的“症结”。

如何看待当前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及缩小差距的措施

如何看待当前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及缩小差距的措施 如何看待当前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因为各人天赋不同,家庭负担也不同。收入差距总是绝对的,收入平衡只是相对的。只要不危害社会公众利益,凭诚实劳动和守法经营带来的部分先富比普遍贫穷是巨大的社会进步。它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先富会产生示范、带动、配套效应:一部分人富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会有更多的人跟着学,一马当先就能带动万马奔腾,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一部分人致富过程中,会带来许多配套项目的机会,又促进了更多的人就业,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允许并支持一部分人凭诚实劳动、守法经营先富起来,本身也是一种导向,有利于树立致富光荣的社会风尚,引导更多的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走上致富之路。所以,一定的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发表后,市场趋向的改革进一步深化,更加确认了收入差距的合理性。因为按劳分配和市场经济都承认收入差距。按劳分配是从政策上确认不同的劳动决定不同的分配结果,从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市场经济还强调市场的实现程度,凭借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从而激励人们奋发努力。所以在要求确认收入差距方面,按劳分配和市场经济具有相互融通的特点。市场经济不只承认了差距存在的合理性,而且体现了差距拉大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对于当前收入差距问题,人们众说纷纭,片面肯定和片面否定都不对。应当承认,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收入差距拉大也是必须正视的现实。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3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按可比价增长了69.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38.5%,速度快了近一倍。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速呈阶梯式格局,即收入越高的阶层收入增长越快,社会财富越来越向高收入的人群集中。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差距也明显拉大。 收入差距拉大既有符合规律的必然性,也有制度缺陷带来的弊端。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起步阶段就是拉大差距的阶段,发达阶段就是缩小差距的阶段。目前我国人均收入在中下等水平,正处于不平等从加重向最为严重阶段演变时期,从这一点讲,我国目前收入差距拉大有一定的必然性。市场趋向的改革也必然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市场主体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结果必然是优胜劣汰,拉开收入差距。加之市场经济各种生产要素不能无偿使用,其所有权要求等价交换,这就要求生产要素按贡献参加分配,每个人占有生产要素的数量、获得和使用生产要素的能力又不相等,更导致收入差距叠加。但是,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确有不合理不合法的现象:部分行业的垄断过度加剧了收入差距的拉大,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竞争;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保护;一部分人的腐败,一些领域的管理漏洞、暗箱操作、徇私舞弊导致灰色收入、黑色收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资源禀赋的差异引发的收入差距拉大也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合理的收入差距拉大带来的积极效应,包括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率、促进消费升级和人力资本开发等都应予保护,但是对制度缺陷而导致拉大差距的负面效应也必须有足够的认识。贫富差距拉大会引起人们心态的变化。如垄断行业的暴利,导致非垄断行业人群的不满;种种腐败现象、不正之风更令人气愤。人们在纵横交错的比较中,有时难免发现能力强的收入不如能力弱的;水平高的生活不如水平低的;苦干实干的待遇不如投机取巧的。于是影响到人们对社会公正的信念。收入低的群体卫生和受教育条件不够,会制约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论中国学前教育的城乡差异问题(同名20995)

论中国学前教育的城乡差异问题(同名20995)

不要让农村的孩子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 ——论中国学前教育的城乡差异问题 张伟平、田敏 (延安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陕西延安 716000) 摘要:良好的学前教育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基础,对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原因,城乡学前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农村的学前教育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笔者通过对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通过加大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培养农村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以及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等措施,来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缩小城乡学前教育的差距。 关键词:中国农村;学前教育;城乡差异 作者简介:张伟平(1986.1.15—),女,

汉族,山东郓城人,延安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田敏(1986,3,24—),女,汉族,山东龙口人,延安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高等教育。 我国的城市与乡村存在很大的差异,二元格局至今仍根深蒂固,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并深刻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教育的城乡差异是城乡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学前教育的城乡差异又是教育城乡差异的起点。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至今仍然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中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学前教育的含义 学前教育是教育活动的初始阶段,是人生第一阶段的教育。它通常是指对0-6岁的幼儿进行的教育,其中包括胎教和婴儿教育。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学龄前的儿童进行的多方面的教育活动,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由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幼儿进行的正规教育,即所谓的学前智育。 学前智育是指为了使幼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幼儿教师利用各种方法或实物在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即托儿所、幼儿园等)进行的有系统、有计划的科学教育。学前智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村幼儿园的总量少、质量差。“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全国农村地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