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的稳定分析

框架的稳定分析
框架的稳定分析

框架的稳定分析

1.1 概述

钢框架是钢结构的一种基本受力体系,广泛地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图 1.1),包括多高层建筑、工业厂房、海洋平台结构、电厂锅炉支撑结构、煤矿井架支撑结构等。世界各地相继建成大量的钢框架工程,典型实例有: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楼(1885年,世界第一幢高层建筑,10层,55m),北京长富宫中心(27层,91m),北京京广中心大厦(55层,196m),深圳地王大厦(81层,384m),东京新宿三井大厦(58层,210m),日本ACT大厦(49层,210m)等(陈富生,2004)。

图1.1 钢框架的工程应用

根据结构形式、受力方式、材料性质不同,结构极限承载力可能取决于材料最大强度、结构稳定、材料疲劳或脆断等因素。钢材强度很高,具有极好的延性,钢构件壁薄修长,构造轻巧。在轴压或压弯作用下,结构可能出现局部或整体失稳,稳定因素控制钢结构和构件的极限承载力。现代工程史上不乏因失稳而造成的工程事故。1907年加拿大魁北克大桥发生施工事故,9000t钢结构全部坠入河中,75名施工人员遇难,破坏的原因是悬臂受压下弦杆失稳。1978年美国哈特福特体育馆大跨度网架屋盖,平面尺寸92m×110m,因支撑杆件偏心和扭转屈曲而塌落。1988年我国大连某机械厂会议室的梭形轻钢屋架,因受压腹杆的侧向支撑失效而屈曲,导致特大安全事故。(Timoshenko,1961;吕烈武,1983;陈骥,2003)。本文主要讨论钢框架体系的静力弹塑性稳定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以及框架临界支撑刚度的确定问题。

按照结构的抗侧力体系和构造形式,框架体系可以分为纯框架和支撑框架(图1.2~图1.5)两种形式。

- 1 -

图1.2 纯框架 图1.3 框架-剪力墙

(a) 对角式 (b) 十字交叉式 (c) 人字形式 (d) K字形式

图1.4 中心支撑框架

(a) 单斜杆式 (b) 门架式 (c) 人字形式 (d) V字形式

图1.5 偏心支撑框架

1.1.1 纯框架

纯框架亦称抗弯框架,是沿纵横方向由多榀框架构成,用来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的结构。梁柱节点常采用刚性连接。它的优点是柱网布置灵活,延性好,塑性变形能力强,抗震性能优

- 2 -

良,施工简便等。对二十层以下的办公楼、旅馆及商场等公共建筑,纯框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纯框架的侧移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侧移由层间剪力引起的梁柱弯曲变形产生。框架下部梁柱内力大,层间变形也大,越到上部层间变形越小,结构整体呈现剪切型变形。第二部分侧移由整体倾覆力矩引起的柱轴向拉伸和压缩变形产生。这种侧移在上部各层较大,越到底部层间变形越小,结构整体呈现弯曲变形。纯框架的第一部分侧移占主要地位,随着建筑高度加大,第二部分变形比例逐渐加大,但是总侧移仍然呈现剪切型变形特征。纯框架是一种典型的柔性结构体系,抗侧刚度较小,因此限制了框架结构的使用高度。

1.1.2 支撑框架

为建造二十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同时避免过多地加大梁柱截面及相应的用钢量,设置支撑可经济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和极限承载力。支撑类型的选择与抗震设防、建筑层高、柱距,以及使用要求(如人行通道、门洞和空调管道布置等)有关,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设计条件选择适宜的支撑形式。

支撑框架体系是由纯框架体系演变而来,即在框架体系的部分框架柱之间设置竖向支撑。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通过楼板的变形协调与刚接框架共同工作形成双重抗侧力体系。支撑是第一道防线,承担大部分水平剪力;框架是第二道防线,承担少部分水平剪力。支撑框架中的支撑产生屈曲或破坏后,由于支撑杆件一般不承受竖向荷载,所以不影响结构的竖向荷载承载力,不致危及结构的基本安全要求。

按支撑构造形式,支撑框架体系分为中心支撑框架、偏心支撑框架、框架-剪力墙等。中心支撑框架是指斜杆与横梁及柱汇交于一点或两根斜杆与横梁交于一点,也可与柱交于一点,但汇交时无偏心距。中心支撑构造简单,侧向刚度较大;但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支撑容易产生重复塑性压屈,导致楼层受剪承载力和结构抗侧刚度迅速降低,层间侧移过大。偏心支撑框架指将斜杆端部偏离框架对角线,产生预先设定的偏心率,利用偏心梁段剪切或弯曲屈服来保持支撑弹性,从而保证结构稳定承载力和良好耗能性,其抗侧刚度介于纯框架和中心支撑框架之间(Popov,1988;李国强,2006)。框架-剪力墙体系由钢框架和混凝土剪力墙构成。剪力墙抗弯刚度较大,作为主要抗侧力体系;而框架部分主要承担竖向荷载。

按支撑的受力和变形特性,支撑框架体系可分为剪切型支撑框架、弯剪型支撑框架和弯曲型支撑框架。在水平力作用下,中心支撑和偏心支撑体系产生剪切变形,称为剪切型支撑;剪力墙支撑则以弯曲变形为主,称为弯曲型支撑。当剪力墙开洞面积较大时,剪切变形影响不能忽视,其侧向稳定性受弯曲和剪切双重效应影响,此类介于理想的剪切型和弯曲型支撑之间的

- 3 -

支撑被称为弯剪型支撑。支撑框架变形由纯框架和支撑两个竖向分体系的变形共同构成。对一般多高层建筑,考虑纯框架和支撑协同工作,中心支撑或偏心支撑框架的变形曲呈剪切型;剪力墙支撑框架的变形曲线呈弯剪型,只有当建筑高宽比很大且框架部分刚度很弱时,剪力墙支撑框架变形可能整体呈弯曲型。剪切型支撑和弯曲型支撑的工作性能区别在于:在某层产生相对位移时,剪切型支撑体系相邻层内不产生剪力;而弯曲型支撑相邻层内必须施加剪力才能使其他层间不产生相对侧移。

Aristizabal(1997)和Tong(2001)采用层模型(图1.6)对交叉支撑框架进行分析,层模型包含计算楼层所有框架柱和支撑,以及上下楼层柱。它假定所有支撑均为剪切型支撑,各楼层的支撑作用相互独立,从而起到简化计算分析作用。在层数不多时,交叉支撑框架体系层间影响并不显著,可以归为剪切型支撑框架。

图1.6 剪切型支撑框架层模型

侧向荷载作用下,剪力墙体系弯曲变形显著,而弯曲变形的特点是层间相对侧移受到相邻楼层影响较大,上下层支撑单元存在相互支援作用。若按层模型对剪力墙支撑框架进行分析,很难合理地考虑支撑作用,必须对弯曲型支撑框架进行整体稳定分析。

按支撑结构的抗侧刚度大小,钢结构规范GB50017-2003将支撑框架划分为强撑框架和弱支撑框架,并给出了两者的判定准则。强支撑框架是指支撑抗侧刚度足够大,使得框架发生无侧移失稳;弱支撑是指支撑刚度不足以使框架发生无侧移失稳。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强支撑框架发生无侧移失稳,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无侧移失稳确定;弱支撑框架发生混合失稳,失稳模式同时包含了有侧移和无侧移分量,框架稳定承载力的提高与支撑抗侧刚度成正比。

1.2 框架稳定分析方法

由框架分析方法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出其演变的基本趋势:平衡方程由一阶分析发- 4 -

- 5 -展到二阶分析,材料性能由弹性精确到弹塑性,研究对象由平面框架延伸到空间框架、由完善体系推广到缺陷体系,分析手段由理论分析、试验研究拓展到数值分析。Nethercot (2000)总结了影响框架实际受力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初始几何缺陷、塑性分布、残余应力、板件局部屈曲、节点域变形、荷载分布、连接特性以及支撑等(表1.1),系统地回顾了各种框架分析方法,并指出了它们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有两条:(1)框架结构几何线性或非线性;(2)材料弹性、刚塑性或弹塑性。

结构若按变形前的轴线建立平衡方程,称为一阶分析,也称为几何线性分析;若按变形后的轴线建立平衡方程,称为二阶分析,也称为几何非线性分析。几何非线性主要为P ?Δ和P δ?效应。图1.7给出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框架分析方法比较(吕烈武,1983)。

表1.1 影响框架性能的主要因素 几何

材料 节点形式 其它 线性 线弹性

铰接连接 楼板 P-△ 刚塑性

刚性连接 柱脚 非线性

弹塑性 半刚性连接

支撑

P E P

P P P 图1.7 典型框架分析方法 1.2.1 计算长度系数法

1.2.1.1 传统计算长度系数法

框架柱并不是作为孤立的构件而存在,而是框架的一部分,构件失稳与结构整体失稳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对构件的稳定性,无论是理想情况还是近似实际模型,理论研究已经成熟(夏志斌,1988;陈惠发,1999);而对结构整体的稳定性,由于受到构件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几何、

- 6 - 材料非线性的影响,进行精确分析存在一定的困难。

国内外规范通常采用计算长度系数法进行框架柱设计和整体稳定性验算。该法的基本步骤为:采用一阶弹性分析确定各种荷载组合下构件的最不利内力;根据中性平衡法、转角位移法、刚度矩阵法或有限元法(陈骥,2003),建立框架达到弹性临界状态时的特征方程,确定各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将各杆件隔离出来,按压弯构件进行稳定承载力验算。计算长度系数法的最大特点是结构与构件的相互影响通过计算长度系数来考虑,计算比较简单,对规则框架可以给出较好的结果。

Bleich (1952)将框架的失稳模态分为有侧移和无侧移两种。Julian & Lawrence (1959)根据子结构模型提出有侧移和无侧移框架计算长度系数的计算方法,简化模型采用假定如下:(1)梁柱均为弹性等截面直杆;(2)忽略横梁轴力;(3)框架柱同时屈曲;(4)节点处横梁所提供的约束弯矩按各柱刚度比分配给各柱;(5)无侧移失稳时,横梁两端转角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梁按单向曲率弯曲);有侧移失稳时,横梁两端转角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梁按双向曲率弯曲)。

钢结构规范GB50017-2003采用上述方法并考虑了不同杆端约束,得到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的近似公式:

1、 无侧移失稳

()()221212121212πππππ24sin 24cos 80K K K K K K K K K K μμμμμ????????++??+++=????????????????????

(1.1) 式中,1K 、2K 分别为相交于柱上端、柱下端的横梁线刚度之和与柱线刚度之和的比值。当梁远端铰接时,横梁线刚度应乘以1.5;当横梁远端嵌固时,横梁线刚度则应乘以2。

2、 有侧移失稳

()21212ππππ36sin 6cos 0K K K K μμμμ?????++=??????????

(1.2) 当梁远端铰接时,横梁线刚度应乘以0.5;当横梁远端嵌固时,横梁线刚度则应乘以23。

实际工程中的框架梁或多或少受到轴力,当轴力不大时,其影响可以忽略。然而,当梁承受较大时,就不能忽视。原因是压力使梁抗弯刚度下降,对柱失稳所起的约束作用相应减少。考虑压力效应的方法是对梁的线刚度乘以折减系数。

无侧移失稳时,子结构模型梁呈一个屈曲半波长b l ,折减系数可取为

- 7 -b N Eb

1N N α=? (1.3a ) 有侧移失稳时,梁为两个屈曲半波,半波长b 2l ,刚度系数系数可取为

b N Eb

14N N α=? (1.3b ) 远端铰支梁,有侧移和无侧移屈曲半波长总等于跨长,折减系数均按式(1.3a );远端固定梁,屈曲半波长度接近b 0.7l ,刚度折减系数是

b N Eb

12N N α=? (1.3c ) 式中:b l 、b N 分别为横梁跨度和轴力;22Eb b πN EI l =为横梁欧拉临界力。

中国规范GB50017-2003提供了以梁柱线刚度比为参数的计算长度系数表格或曲线。欧美各

国采用Giulio

(1983)提出的尺解图法(alignment charts )及Wood (1974)的曲线表格(nomographs )等。

1.2.1.2 改进计算长度系数法

计算长度系数不仅和结构的组成有关,而且与荷载分布有关。当各柱刚度参数φ=不相同时,传统计算长度系数法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框架稳定承载力。对这种情形,GB50017虽然提出需要修正,但并未给出相应方法。门式刚架轻型房屋技术规程CECS102:2002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给出了计算长度系数的修正公式。

i μ= (1.4)

式中:K 为框架计算楼层的弹性层间抗侧刚度;22E0πi i i N EI H =为柱i 欧拉弹性屈曲荷载,i I 、i H 分别为柱i 截面惯性矩和高度。

1.2.1.3 支撑框架计算长度系数

当支撑体系具有足够刚度时,支撑框架将发生无侧移失稳。规范GB50017-2003判定强支撑框架的准则是

()b b 031.2i i S N N =?∑∑ (1.5)

式中:b S 为支撑结构的临界侧移刚度;b i N ∑、b i N ∑分别为第i 层层间所有框架柱用无侧移和有侧移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算得的轴压杆稳定承载力之和。

- 8 - 框架设置支撑后,要使临界荷载由有侧移失稳模式提高到无侧移失稳模式,则支撑结构的侧移刚度至少等于两种失稳模式临界荷载的差值。系数3是为了考虑各种缺陷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系数1.2则是考虑两种失稳方式的P δ?效应的区别。

当支撑结构的侧移刚度b S 不满足上式要求时,为弱支撑框架。弱支撑的计算长度系数应在无侧移和有侧移两种模式之间。为了简便,规范GB50017-2003没有给出弱支撑框架确定计算长度系数的方法,而是直接给出轴压杆稳定系数?的计算公式

()()

b 010b 031.2i i S N N ????=+??∑∑ (1.6) 式中:1?、0?分别为采用无侧移和有侧移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算得的轴心压杆稳定系数。

计算长度系数法实质上是基于构件极限承载力状态的设计,存在如下缺陷(郑廷银,2003;

刘永华,2005)

:(1)结构内力计算模式与构件承载力计算模式不一致;(2)结构整体失稳模式与实际失稳状态不一致,即“同一层柱同时按照相同模式发生对称或反对称失稳”的假定与个别或者少数构件首先达到弹塑性失稳的实际形式不一致;(3)不能准确预测结构体系的破坏模

式和极限承载力;(4)不能准确反映结构整体和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5)不能准确描述结构的弹塑性内力重分布;(5)构件可靠度水平不一致;

(6)计算长度系数的确定和构件承载力计算过程繁琐。

1.2.2 高等分析法

要彻底克服计算长度系数法的缺陷,必须建立以结构整体承载极限状态为目标的结构设计

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有限元理论的发展,出现了高等分析法(Advanced Analysis )

(Chen ,1994)。高等分析法主张在结构分析中充分考虑所有重要的非线性因素,直接计算结构的整体极限承载力,以彻底免除构件计算长度和构件相关方程的概念,它实质是结构的二阶弹塑性全过程分析。澳大利亚钢结构标准AS4100(1990)和欧洲钢结构规范Eurocode 3(2003)已经包含了高等分析的试用性条文。

高等分析将强度理论、稳定理论和塑性理论统一在结构整体分析中,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

具有如下特点(郑廷银,2003)

:(1)可以准确预测结构体系及其组件的破坏模式与极限荷载; (2)可以跟踪结构体系的非弹性内力分布;

(3)可以准确跟踪构件的塑性渐变全过程;(4)免除了传统设计方法中的构件验算步骤;(5)解决了传统设计方法中的结构弹性分析与构件极限状态设计不一致的矛盾;(6)消除了传统设计方法中的结构整体失稳计算模式与结构实际失稳

状态不一致的矛盾。(7)可以准确计算各种荷载作用下结构的真实弯矩分布,并根据构件的塑性弯矩承载力有目的地在结构中设置一些“断点”,并以这些结构“保险丝”的作用,来确保整体结构及连接在大震作用下的整体安全性。

根据几何非线性的考虑方式,高等分析法可以分为有两类:一类是假定位移或内力插值场的有限单元法,另一类是通过直接求解梁柱单元的平衡微分方程推导出来的稳定函数方法。而根据材料弹塑性的处理方式,高等分析法可以分为三大类:弹塑性铰法、改进塑性铰法和塑性区法。

1.2.2.1 弹塑性铰法

弹塑性铰法(Liew,1992;White,1993)假定塑化集中在零长度的塑性铰处,既不考虑沿构件长度和截面高度的塑性扩展,也不考虑残余应力的影响。塑性铰法可以分为一阶塑性铰和二阶塑性铰方法。对于一阶塑性铰方法,忽略了框架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平衡方程建立在变形前的单元上。对于二阶塑性铰方法,平衡方程中考虑了单元变形后的几何特性,运用稳定函数或采用几何非线性分析以考虑框架的二阶效应。弹塑性铰法简单高效,但计算精度较低。

弹塑性铰法认为单元边缘屈服,截面即完全进入塑性,形成塑性铰。对于细长的梁柱单元,其破坏模式接近于弹性失稳,塑性铰法具有很好的精度。对于粗短的梁柱单元,由于不能考虑塑性开展导致单元刚度的逐渐减小过程,塑性铰法会得到过高的单元强度和刚度。

1.2.2.2 改进塑性铰法

改进塑性铰法以二阶弹塑性铰法为基础,采用稳定函数来考虑二阶效应,包括精化塑性铰法(Liew,1993)和名义荷载塑性铰法(Liew,1994),这两种方法均可考虑塑性铰截面的刚度退化和两塑性铰之间构件的刚度退化。

为考虑构件纵向的塑性扩展,将单元沿长度方向等分,在单元等分点处截面进行塑性校核。当截面形成塑性铰时,自动把原有单元以塑性铰形成处为边界划分成两个单元,从而原来位于单元内部的塑性铰被转化为两个子单元端部的塑性铰。将两个子单元的刚度矩阵缩聚即可得到原有单元的刚度矩阵。

精化塑性铰法(图1.8)采用CRC切线模量概念来考虑梁柱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引入弯曲刚度折减系数来考虑单元两端截面的渐变塑性。

单元两端内力和位移增量满足关系式

- 9 -

- 10 - ()()22A 1B A B 21A A 2t 2B A B 2B 1A B 1101000S S S S M E I S M S S L S P e A I ηηηηθηηηηθ????????????????????????????=????????????????????????????

(1.7) 式中:A M 、B M 、P 和A θ 、B

θ 、e 分别为单元两端内力增量和位移增量;1S 、2S 为稳定函数;A η、B η为单元两端的弯曲刚度折减系数,按下式计算

()41ηαα=? (1.8)

()y p y 890.2P P M M P P α=+≥"" (1.9a )

()y p y 20.2P P M M P P α=+<"" (1.9b )

式中:P 、M 为柱二阶轴力和二阶弯矩;y P 为屈服压力;p M 为全塑性弯矩。当0.5α=时,1η=,截面处于弹性;当

α=y )+M /M p P /P y M /M p

图1.8 精化塑性铰的塑性模型

同时切线模量采用CRC 柱子强度公式计算

t y 0.39E E P P =<"" (1.10a )

t y y y

2.724ln 0.39P P E P P P P =?≥ (1.10b ) 名义荷载塑性铰法与欧洲规范Eurocode 3(1993)的放大几何缺陷的概念相似,人为地在

结构或构件中施加等效的名义荷载来考虑残余应力、初始几何缺陷和分布塑性等非线性因素的不利影响。对有侧移框架,在柱顶处施加0.005P(P为竖向荷载)的名义横向荷载;对无侧移的支撑框架和构件,在杆件中间施加0.01P的名义横向荷载。这种方法计算简单,但对于受轴力和共同作用的倾斜柱极限承载力与精确值相比低20%以上,对单个梁柱构件则产生大于精确值10%的误差(Attalla,1994)。

改进塑性铰法既保留了弹塑性铰法的计算效率,同时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在结构性能真实描述与便于应用之间寻找到了平衡点,因此成为了高等分析法的研究热点。

1.2.2.3 塑性区法

塑性区法(Toma,1992;Lip,1999;Avery,2000)的基本思想是将构件沿长度方向离散,截面划分成纤维单元。构件节点处变形通过数值积分法得到,在每一荷载步更新坐标使得增量荷载变形响应能充分描述二阶效应。由于截面网格较密,纤维元内残余应力可认为是常数,并可直接跟踪单元应力状态,从而反映构件塑性渐变过程。塑性区模型包括两种:一是基于塑性变形理论的三维壳单元,当单元屈服时,在增量应力-应变关系中用弹塑性本构关系取代弹性矩阵,可以考虑正应力和剪应力作用,整体和局部几何缺陷以及板间局部失稳等。另一种是基于梁柱理论,任一单元形心处正应力达到材料单轴应力强度作为单元屈服条件。

塑性区法能够考虑二阶效应、初始几何缺陷、残余应力、分布塑性等因素的影响。由于荷载-变形的非线性关系,荷载增量引起的弹塑性刚度的不断变化,使得平衡方程需要反复迭代求解,计算量很大。尽管作为“精确解”,还是不便工程应用,仅限用于以下几个方面(Kim,1996):(1)对结构性能的详细研究;(2)对简化方法精度的检验;(3)对实验结果的验证;(4)导出设计方法或制定实用图表;(5)用于特殊的设计问题。

塑性区法通常可以模拟甚至代替试验,作为评价经验公式或实用高等分析法精度的依据。许多大型非线性分析软件采用了塑性区法,它们包括ABAQUS、ANSYS和MARC等通用商业软件。

1.2.3 假想荷载法

为避免计算长度系数法和高等分析法的繁琐计算过程,假想荷载法以计算简便、精度较高的优点受到重视,研究成果已经反映到了各国的设计规范。中国钢结构规范GB50017-2003、澳大利亚标准AS4100(1990)、加拿大标准CSA-S16(1994)、欧洲规范Eurocode 3(2003)和美国规范AISC LRFD(2005)都规定了相应的设计条款。假想荷载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施加与竖向荷载成一定比例的假想水平荷载,来综合考虑结构初始缺陷(初倾斜、初弯曲、残余应力

- 11 -

等)和分布塑性的影响;结构内力采用二阶弹性分析方法计算;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均取1.0,构件极限承载力按梁柱相关方程进行验算。二阶弹性分析内力亦可近似地采用放大系数乘以一阶弹性分析内力得到。假想荷载法仍属于两阶段设计法,即采用弹性内力分析和构件极限承载力设计;不能给出结构的精确内力、实际变形和破坏模式。

- 12 -

公司分析框架

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概述 项目名称: 项目单位: 一、企业简介 1、目标企业得历史沿革,隶属关系,企业性质及制度;目前职工人数。 2、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各交通运输条件(铁、公路、码头与航空港口等),运输方式。 3、年设计及实际生产能力,运营状况。 4、产品种类,主导产品名称及产量。 5、能源供应条件(水、电、汽、气、冷冻等)配套情况。 6、主要原、辅、燃料得供应量及距离,费用情况。 7、产品质量状况及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得定位与知名度。 8、产品出口量、主要国家与国外市场份额。

二、项目概要 三、简要分析结论 第二部分团队与管理 一、董事长、法人代表 二、原有股东情况 三、主要管理人员 四、主要技术负责人员 五、员工与管理 管理及人力资源评价指标 1、内部调控就是否合理 2、管理组织体系就是否健全 3、管理层就是否稳定团结 4、管理层对市场拓展、技术开发得重视程度 5、有否科学得人才培训计划 6、各层面得执行情况

第三部分产品与技术 一、产品介绍 二、产品应用领域及性能特点 三、主要技术内容 四、技术先进性 五、产品技术指标 六、国内外技术发展状况 产品评价指标 1)产品就是否具有独特性,难以替代 2)产品得开发周期 3)产品得市场潜力 4)产品得产业化情况 5)产品结构就是否合理 6)产品得生产途径 技术评价指标 1)技术得专有性(技术来源) 2)技术得保密性(专利保护) 3)技术得领先性 技术开发 1)技术开发投入占总收入得比重2)技术开发体系与机构 3)技术储备情况

第四部分市场及竞争分析 一、市场需求 二、目前得市场状况 产品市场分布 三、产品应用市场前景分析 四、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五、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1)产品质量竞争力分析 (2)生产成本竞争力分析 (3)产品技术竞争力分析 六、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1)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分析,列出前20名。做出竞争对手一览表。(2)国外竞争对手分析 (3)潜在竞争对手分析 (4)竞争对手融资情况、技术情况、资产规模情况 七、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1)市场垄断情况 (2)该行业就是否存在剩余生产能力,目前就是什么情形?(3)该行业转换成本高低 (4)该行业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 八、企业发展趋势与行业发展趋势比较 (1)技术发展趋势比较

经典的行业研究分析基本框架

经典的行业研究分析基本框架 做行业研究,如果想很懂这个行业,最好与这个行业的从业者,金融类长期跟进这个行业的人(比如一直跟进某些行业的客户经理或者信贷部门的credit officer),或专做某些行业研究的人多聊聊。 他们有时候一句话胜读十年书,可以让你的行研报告很出彩,也有很多独特的经历看书是永远找不到的。 进入正题,做行业研究首先我们要清楚大方向: 1、一个行业中长期来看会往哪个方向走(forward-looking) 比如金属采矿行业:铝:国外市场供需慢慢平衡,国内大部分区域继续供应过剩,价格影响;铜:中期来看供应过剩,对于部分效率低的采矿企业,价格或低于cash cost 2、识别出这个行业的关键风险和成功的驱动因素: 比如矿企:市场价格风险,成本风险,对冲风险,高资本支出(high CapEx/ cost overrun),政治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3、这个行业成功的企业和失败的企业大概都有哪些,为什么? 行业分析基本的框架主要有四点组成(强调,是分析框架,不是写报告的顺序): 经济周期与信贷周期(宏观角度) 商业风险(个体企业与宏观的结合) 价值与驱动因素(更好的了解这个行业)

现金流创造(Cash Flow Generation)的驱动因素与重要性(对银行来说很重要)。 经济周期与信贷周期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自然的经济波动,表现为经济的扩张与收缩。根据一些关键指标可以分析出目前处于经济周期的哪个阶段,见下图: 结合行业,我们主要划分为两类: 1、Non-Cyclical 非周期性行业(平时生活必须的 - Necessity):如电力(没电看不了电视),供水(没水冲不了厕所),FMCG(快消)类等。 2、Cyclical 周期性行业(不是平时生活必须的 - Discretionary):这种行业波动性较强,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高,当整体周期处于上升阶段的时候,这个行业往往发展的比较好,如汽车(没奔驰可以开夏

商业案例分析的常见框架与模型工具

商业案例分析的常见框架与工具1.Strategy 1.1市场进入类 公司宏观环境:PEST(政治、经济、社会、技术) 公司微观环境: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市场情况分析:市场趋势、市场规模、市场份额、市场壁垒等 利益相关方分析:公司、供应商、经销商、顾客、竞争对手、大 众 3C战略三角 市场细分(定位目标客户群;Niche Market) -地理细分:国家、地区、城市、农村、气候、地形 -人口细分: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教育、家庭人口、家庭类型、家庭生命周期、国籍、民族、宗教、社会阶层 -心理细分:社会阶层、生活方式、个性 -行为细分:时机、追求利益、使用者地位、产品使用率、忠诚程度、购买准备阶段、态度 风险预测与防范 1.2行业分析类 市场:市场规模、市场细分、产品需求/趋势分析、客户需求;BCG Matrix 竞争:竞争对手的经济情况、产品差异化、市场整合度、产业集

中度 顾客/供应商关系:谈判能力、替代者、评估垂直整合 进入/离开的障碍:对新加入者的反应、经济规模、预测学习曲线、 研究政府调控 资金:主要资金来源、产业风险因素、成本变化趋势 1.3新产品引入类 营销调研数据分析 收入预测:时间推导、可比公司推导 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战略:4P, 4C, STP, 安索夫矩阵 市场营销战略: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整合营销,关注各触点,并有 所创新 物流条件:存储、运输 2.Operation 2.1市场容量扩张类:竞争对手、消费者、自身(广义3C理论) 2.2利润改善类:利润减少的两种可能 成本上升: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过高:更新设备?削减产能?降低管理者/一般员工工资? -可变成本过高:降低原材料价格?更换供应商?降低工资?裁员? -成本结构是否合理?

案例分析报告常见框架与工具详细

商业案例分析的常见框架与工具 1.Strategy 1.1市场进入类 ?公司宏观环境:PEST(政治、经济、社会、技术) ?公司微观环境: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市场情况分析:市场趋势、市场规模、市场份额、市场壁垒等 ?利益相关方分析:公司、供应商、经销商、顾客、竞争对手、大众 ?3C战略三角 ?市场细分(定位目标客户群;Niche Market) - 地理细分:国家、地区、城市、农村、气候、地形 - 人口细分: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教育、家庭人口、家庭类型、家庭生命周期、国籍、民族、宗教、社会阶层 - 心理细分:社会阶层、生活方式、个性 - 行为细分:时机、追求利益、使用者地位、产品使用率、忠诚程度、购买准备阶段、态度 ?风险预测与防范 1.2行业分析类 ?市场:市场规模、市场细分、产品需求/趋势分析、客户需求;BCG Matrix ?竞争:竞争对手的经济情况、产品差异化、市场整合度、产业集中度 ?顾客/供应商关系:谈判能力、替代者、评估垂直整合 ?进入/离开的障碍:对新加入者的反应、经济规模、预测学习曲线、研究政府调控 ?资金:主要资金来源、产业风险因素、成本变化趋势 1.3新产品引入类 ?营销调研数据分析 ?收入预测:时间推导、可比公司推导 ?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战略:4P, 4C, STP, 安索夫矩阵 ?市场营销战略: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整合营销,关注各触点,并有所创新 ?物流条件:存储、运输 2.Operation 2.1市场容量扩张类:竞争对手、消费者、自身(广义3C理论) 2.2利润改善类:利润减少的两种可能 ?成本上升: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 固定成本过高:更新设备?削减产能?降低管理者/一般员工工资? - 可变成本过高:降低原材料价格?更换供应商?降低工资?裁员? - 成本结构是否合理? - 产能利用是否合理(闲置率)? ?销售额下降:4P(价格过高?产品品质?分销渠道?促销效果?) 2.3产品营销类(接近于“新产品引入类”) 2.4产品定价类 ?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成本加成定价、以目标利润(盈亏平衡)定价 ?以价值为基础定价

战略管理分析框架

战略管理分析框架 经营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规划,主要是在符合和保证实现企业使命的条件下,在充分利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机会和创造新机会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同环境的关系,规定企业从事的事业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合理地调整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的全部资源。 战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和连续的过程,下图显示了一个完整的战略管理过程。尽管在企业中有多种因素影响着战略管理的正规程度,但战略管理是直觉与分析的结合,即使是中小企业也能从这一分析流程中得到启发。

一、外部环境分析 企业的外部环境,是指存在与企业周围、影响企业经营活动及其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与力量的总体。企业的外部环境是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外部环境分析就是通过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明确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行业结构分析 在行业分析阶段,我们根据迈克尔﹒波特的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作为分析框架: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卖方侃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这五种力量决定着行业的竞争强度,也决定着行业的利润水平。 (A)现有竞争对手分析 1、信息收集 在进行竞争对手研究时,通常通过下面的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研究竞争对手当地的报纸、行业报纸和期刊的公开报道 ?收集竞争对手领导层的公开讲话 ?收集专业机构的统计数据 ?接触竞争对手的广告机构、咨询机构等 ?进行一定范围的实地调查 ?接触竞争对手的营销渠道、供应商、顾客 ?收集竞争对手的公开报表 ?访问竞争对手的网站 2、竞争对手分析框架 在进行竞争对手分析时,我们通过对综合目标、企业假设、潜在能力和现行战略四个方面的研究,得到竞争对手的战略选择方向。其分析模式可以用下面的图示加以说明。 (1)综合目标研究: 我们主要通过收集的信息,分析下面几个命题,得到竞争对手综合目标的结论:?竞争对手的财务目标 这主要包括竞争对手在长期业绩与短期业绩、利润水平和收入增长、企业增 长与利润分配之间的权衡 ?组织结构及关键性决策的责任和权力分配 这揭示了竞争对手关于各职能领域的相对状态和协作情况,并且突出了战略 重点。

行业研究报告框架

行业研究报告框架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行业研究报告工作指引 一、工作指引说明: 本工作指引旨在通过解析行业研究报告的逻辑思路,构建完整且通用的行业研究报告框架,通过各子项目的研究,指导投资或研究工作小组采集信息,在完善的信息支持下,独立得出行业的投资价值分析,并给出投资建议,发掘投资机会,提示投资风险。 工作小组成员在使用本指引时,应详细阅读各子项目的指引内容,再按照指引所述,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具体运用,由于本指引是一个通用且较为全面的框架,根据具体行业的情况,需要做出删减。 二、工作指引使用指南: 一、行业概况 定义:做什么提供什么服务 特点:行业特征是什么传统还是创新,技术推动还是需求拉动 概况:市场容量,集中度(市场格局),增长性,发展前景,主要壁垒,产业生命周期,投资热度及事件。 产业链构成:上下游的关系,主要还是细分行业依附度如何竞争行业是谁 二、行业发展的背景(外部推动因素)

:宏观经济环境:任何产业的观察分析都要置于宏观经济环境中来看,一是分析宏观经济发展的前景,二是分析行业与宏观经济发展的匹配性(抗风险能力)。 :行业发展历史及现状:主要是为了分析产业生命周期,分析现状有利于了解竞争情况,确定发展前景。 :国外行业情况:结合其发展历史及现状进行评估。国内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除极个别有中国特色的行业外,行业的发展基本都可以参照国外的同行业发展轨迹。通过对国外行业的分析和公司数据检索可以十分清晰地预见未来行业发展的前景,成长性。最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演变可以提供我们一个清楚的判断,指明行业发展方向,特别适用于技术创新型,服务类,TMT类。 :政策环境:着重于二方面,一是国内相关部门出台的管理性政策法规、行业促进政策本身;二是国内行业管理政策法规和行业促进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分析;另外某些特殊行业还可能要分析国外政策对行业的发展和影响。 主要是通过了解行业面对的宏观经济及政策环境、国内外产业发展情况,寻找外部环境与行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行业发展的现状提供解释,寻找行业发展的趋势。 三、技术分析(外部推动因素) :主要技术术语、简写和解释 :国际技术走向、发展前景分析 :国际技术领先的国家、公司的名称、简介、技术领先之处

公司基本面研究框架

公司基本面研究框架 第一部分:确定一家公司的“质地”(描绘一家公司的总体印象) 1.1 天花板 天花板是指企业或行业的产品(或服务)趋于饱和、达到或接近供大于求的状态。在进行投资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企业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并针对不同情况给出相应的投资策略。在判断上,既要重视行业前景,也必须关注企业素质。 (1)已经达到天花板的行业——极度饱和的行业(如钢铁行业)。投资机会来自于具有垄断经营能力的企业低成本兼并劣势企业,扩大市场份额,降低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边际成本,从而进一步构筑市场壁垒,获得产品的定价权。如果兼并不能做到边际成本下降就不能算是好的投资标的。比如,国企在行政推动下的兼并做大,并非按照市场定价原则进行,因此其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此类国企不具备投资价值。 那些在行业萧条期末端仍有良好现金流,极具竞争能力的企业在大量同类企业纷纷陷入困境之时极具潜在的投资价值。判断行业拐点或需求拐点是关键,重点关注那些大型企业的并购机会,如国内四大钢铁公司。 (2)产业升级创造新的需求,旧的天花板被解构,新的天花板尚未或正在形成。如汽车行业和通讯行业。这些行业通常已经比较成熟,其投资机会在于技术创新带来新需求。“创新”——会打破原有的行业平衡,创造出新的需求。关注新旧势力的平衡关系,代表新技术、新生产力的企业将脱颖而出,其产品和服务将逐步取代甚至完全取代旧的产品,如特斯拉电动车(TSLA) 和苹果(AAPL) 的创新对各自行业的冲击。 (3)行业的天花板尚不明确的行业。这些行业要么处在新兴行业领域,需求正在形成,并且未来的市场容量难以估计,如新型节能材料;要么属于“快速消费”产品,如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延长人类寿命的医药产品和服务。这类行业历来都是伟大企业的摇篮,牛股层出不穷,要重点挖掘那些细分行业里具备领军地位的优秀企业——即:小行业里的大公司。 我们完全可以从公司和行业报道中,通过以上3点探讨深刻了解一家公司的行业地位和未来想象空间。重点是明确:1. 有没有天花板?;2. 面对天花板,企业都做了些什么? 1.2 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指企业提供哪些产品或服务,企业用什么途径或手段向谁收费来赚取商业利润。比如,制造业通过为客户提供实用功能的产品获取利润。销售企业通过各种销售方式(直销,批发,网购等等商业模式)获取利润等等。 研究商业模式的意义在于:1. 是不是个好生意?2. 这样的生意能够持续多久?3. 如何阻止其他进入者?这三个问题分别对应: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和商业壁垒。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和壁垒三位一体构成公司未来投资价值:前者指企业的盈利模式,核心竞争力是指实现

如何做券商行业研究员—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行研实习感悟—kk的股票价值投资分析框架 在中信做煤炭行业的行研实习已经两个月了,虽然也只是打个酱油而已,但的确学到了不少东西。而且这学期正好也在上光华管理学院姜国华老师的《财务报表分析》,感觉启发挺大的。关于价值投资,网上也有很多很不错的博文,但是我感觉他们大多数都是从投资理念、投资原则的角度去分析的,而并没有告诉你具体要去分析哪些东西。我这个人就是好“冲动”,今天突然心血来潮,想根据自己近期的思考勾勒出一个价值投资的分析思路。当然这只是一个框架而已,事实上要想真正做好每一块,每一点都是需要花很大的功夫的。 一、行业 1,行业的经济周期:我觉得拿到一个行业首先要了解这个行业的基本特征,搞清楚它是周期性行业还是非周期性行业(稳定成长型),这点非常非常关键。其实周期还是非周期也是一个相对概念,每个行业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但影响的大小不同。像煤炭、石油、化工、房地产、证券这种行业就具有很强的周期性,而食品饮料、医药这种行业周期性就不明显。巴菲特就很喜欢投资稳定成长型的企业,比如可口可乐这样的,因为投资周期性的行业风险比较大,你很难把握一个行业的周期变动规律,而且投资周期行业极容易被市盈率给欺骗,其实市盈率高的时候反倒说明这个行业已经到了谷底,是买入的最佳时机,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一点。 2,行业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就是说你要考察这个行业目前的规模有多大,未来成长的空间还有多大,说白了就是要考虑它是属于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不要以为判断是朝阳还是夕阳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也是需要你去做很多的功课的。例如我在实习之前一直认为煤炭行业应该是一个夕阳产业,但是现在却发现自己错了,因为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资源禀赋情况都是“富煤、贫油、少气”,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煤炭资源将成为未来世界能源的主体(别跟我说新能源,新能源要想大规模应用还早着呢),现在中国的煤炭储量还非常非常丰富,光是新疆昌吉自治区的准东煤田下面就有3900亿吨煤,够中国消费100多年。同时,新型的煤化工也将成为一个非常具有前景的产业,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未来必将大展身手。 3,行业的产业链:然后你就要去了解这个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处的位置。它的上下游行业是什么?它的整条产业链又是什么?比如说煤炭,作为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它处在整个经济的最上游,然后根据煤炭的用途:动力煤用来发电、炼焦煤用来炼焦,进而炼钢、无烟煤用于煤化工等等,我们就可以知道它的下游是电力行业、钢铁行业、化工行业、水泥行业等。然后每个行业又分别延伸下去,比如钢铁用来造船、造车、造房子,化工用来生产化肥进而延伸到农业等等。 4,行业的物流情况:我们还需要了解整个行业的物流情况,了解产品是怎么样一步步从生产者手里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比如说煤炭,你就需要知道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哪些地方是产煤的,哪些地方是主要的中转地,然后消费地主要是在哪儿,一般都是通过什么交通工具,全国有哪些重要的铁路、公路以及海运航线等等。了解了物流,你才能够对产品的价格变化有更加敏锐的判断,因为很多时候各地的价格变化并不是同步的,很可能因为煤炭运输困难而造成局部地区的煤价猛涨(比如08年的南方雪灾)。 5,行业的竞争格局:要了解这个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如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比如同样是能源,我国的石油产业就已经高度集中了,中石油、中石化就是双寡头。但是煤炭行业就相对比较

商业案例分析的常见框架与模型工具

商业案例分析的常见框架与工具 1. Strategy 1.1 市场进入类 ?公司宏观环境:PEST(政治、经济、社会、技术) ?公司微观环境: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市场情况分析:市场趋势、市场规模、市场份额、市场壁垒等 ?利益相关方分析:公司、供应商、经销商、顾客、竞争对手、大众 ?3C战略三角 ?市场细分(定位目标客户群;Niche Market) - 地理细分:国家、地区、城市、农村、气候、地形 - 人口细分: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教育、家庭人口、家庭类型、家庭生命周期、国籍、民族、宗教、社会阶层 - 心理细分:社会阶层、生活方式、个性 - 行为细分:时机、追求利益、使用者地位、产品使用率、忠诚程度、购买准备阶段、态度 ?风险预测与防范 1.2 行业分析类 ?市场:市场规模、市场细分、产品需求/趋势分析、客户需求;BCG Matrix ?竞争:竞争对手的经济情况、产品差异化、市场整合度、产业集中度 ?顾客/供应商关系:谈判能力、替代者、评估垂直整合 ?进入/离开的障碍:对新加入者的反应、经济规模、预测学习曲线、研究政府调控 ?资金:主要资金来源、产业风险因素、成本变化趋势 1.3 新产品引入类 ?营销调研数据分析 ?收入预测:时间推导、可比公司推导 ?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战略:4P, 4C, STP, 安索夫矩阵 ?市场营销战略: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整合营销,关注各触点,并有所创新 ?物流条件:存储、运输 2. Operation 2.1 市场容量扩张类:竞争对手、消费者、自身(广义3C理论) 2.2 利润改善类:利润减少的两种可能 ?成本上升: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 固定成本过高:更新设备?削减产能?降低管理者/一般员工工资? - 可变成本过高:降低原材料价格?更换供应商?降低工资?裁员? - 成本结构是否合理? - 产能利用是否合理(闲置率)? ?销售额下降:4P(价格过高?产品品质?分销渠道?促销效果?) 2.3 产品营销类(接近于“新产品引入类”) 2.4 产品定价类 ?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成本加成定价、以目标利润(盈亏平衡)定价 ?以价值为基础定价

上市公司分析框架

二OO人年二片 -?公司柢况二.行业研丸分析三?上市公SI业务和财务分析 £?报舍格丈

公司柢况 K公司发展简历 2、股本情况 3、实际控制人情况 4、婭营管理人情况 行业研究分析 行业研究的目的杲尊握行业发展演受的规律.廉测行业发用方旬-斗找投资机会.研究范?包括: 】?行业的生命周期定位: 2.彫响行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包括技水进步.政府政策.社会 t迁-人口鰭构.国外市场形响等; 3.行业€求分析; 4>行业供给分析?包括行业诜入豎圣.行业容量絳; 5> R利能力分析.包括供陷/需求对比关系.成本S 素?产fi 定价-国际审场竟爭年.

上市公司业务和财务分析 公司研究的主5内客: 公司发展历S 与S 姐改制过程; 产品结W 与主管收入构成; 在行业内的地位与带场占有率; 与同行业金业的枝心*争力比ft; 金业皆理水平与企业文化; 技术开发实力.投入与研兗戍果; 销智队伍建议与销售网络建设; 投资顶目进度与前景; 企业的发展A 略; 2、 3、 4. $■ 6、 7. 8A 9. 10.資本运営分析; 1K 财务分析- 研龙员帳^^^以下资料,从股票基本库中选择值存进一步探 琮的股累进入股累投资初选库: r 研龙员自己独i 分析上市公司公开披《信息.倚别是财 务报表:a 踪行业发展动向:比较同一行4:中#企业的竟 爭实力;关注行业政策变动;技术分析; 2?阅读证券公司以及其他晞充机构的分析报會?并与证养 公司圻究员充分沟通-

研究员从《垠投资初选库中选择有潜在投资机会的上市公司.谜疔深入仙致的调査和研究.S序如下: 1.硏究员对》股累投资初遥暉"中股累的有关资料进行案头分析; 2.衣经过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深入挖堀公司的投倂价值和 投资风险; 3.根据研宪分析的《求,对与该公司相关的上审公司.行业主管部门? 行* ?硏究 机构、供傲裔.硝售商等机构进行调研和拜访?进行第条度的研究; 4.5出全详尽的研S报ft,阐明股累的投《价值.投费风险、适含买入和奏出的时 机与价格; 5.向投密倂究联席会议说明建议列入?股某投?备选库?的理由; 6.对已列入“股S投资备选库'的股*出建议的研究员毎年至少要与上市公司的 isa*理人员进行访《?对公司发生的新情况与重大受化, 写出-公5]调研报吿",提出畏否将该股票剧除*股?投备选库?的书面总见? ■帝工件《帝; 4?够的虐#: 读上《公司期ftp. ■?养.■授.申&苇公齐?1??屛1?>任鼻公司输吳81$?再仔■牛怖: MC好 Miftt列出*?出的M?:出上《赴匐启关人貝《釣見11幷梅? 人H仗诵门: 咄补毎; ??生』逸住?曙址. 金團的植心力.有无逹入《?: ?划?松m瓦: 鞘frEMs与冃牛是&与1产tt力r做同!h ??层曲績力与??: 枚*套务乌81竟畀女工体的Alt M/Ata^: p土发展"!■nitA: 的公司说令<桂的公乩写出仝耳确克嫩4?

企业公司战略管理分析框架

企业公司战略管理分析框架【本文为Word版,可修改编辑!】

战略管理分析框架 经营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规划,主要是在符合和保证实现企业使命的条件下,在充分利用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机会和创造新机会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同环境的关系,规定企业从事的事业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合理地调整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的全部资源。 战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和连续的过程,下图显示了一个完整的战略管理过程。尽管在企业中有多种因素影响着战略管理的正规程度,但战略管理是直觉与分析的结合,即使是中小企业也能从这一分析流程中得到启发。

一、外部环境分析 企业的外部环境,是指存在与企业周围、影响企业经营活动及其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与力量的总体。企业的外部环境是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外部环境分析就是通过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明确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行业结构分析 在行业分析阶段,我们根据迈克尔﹒波特的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作为分析框架: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卖方侃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这五种力量决定着行业的竞争强度,也决定着行业的利润水平。 (A)现有竞争对手分析 1、信息收集 在进行竞争对手研究时,通常通过下面的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研究竞争对手当地的报纸、行业报纸和期刊的公开报道 ?收集竞争对手领导层的公开讲话 ?收集专业机构的统计数据 ?接触竞争对手的广告机构、咨询机构等 ?进行一定范围的实地调查 ?接触竞争对手的营销渠道、供应商、顾客 ?收集竞争对手的公开报表 ?访问竞争对手的网站 2、竞争对手分析框架 在进行竞争对手分析时,我们通过对综合目标、企业假设、潜在能力和现行战略四个方面的研究,得到竞争对手的战略选择方向。其分析模式可以用下面的图示加以说明。 (1)综合目标研究: 我们主要通过收集的信息,分析下面几个命题,得到竞争对手综合目标的结论:?竞争对手的财务目标 这主要包括竞争对手在长期业绩与短期业绩、利润水平和收入增长、企业增 长与利润分配之间的权衡 ?组织结构及关键性决策的责任和权力分配 这揭示了竞争对手关于各职能领域的相对状态和协作情况,并且突出了战略 重点。

软件架构案例分析

票务系统架构案例分析?10.1 ATAM方法表述

?10.2 商业动机的表述 ?10.3 构架的表述 ?10.4 质量属性效用树 ?10.5 质量场景的构架分析 ?10.6 对系统构架的再分析 ?10.7 评审结论 10.1 ATAM方法表述 (1)概述 ATAM(Architecture Tradeoff Analysis Method): SEI提出的一种软件构架评估方法。ATAM评估方法的主 要目的: 1)提炼出软件质量属性需求的精确描述;

2)提炼出构架设计决策的精确描述; 3)评估这些构架设计决策,并判定其是否令人满意的实现了这些质量需求。 ATAM评估方法: 并非把每个可以量化的质量属性都进行详尽的分析,而是使众多的风险承担者(包括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用户、客户等等)都参与进来,由此而达到上述目标的。 ATAM是一种挖掘潜在风险,降低或者缓和现有风险的软件构架评估方法。因此,以下三点是评估中要特别注重的:风险、敏感点和权衡点。 (2)构架涉众 ·普通用户 ·用户管理员

·票务管理员 ·开发人员 ·测试人员 (3)评估步骤 ATAM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 1)ATAM描述; 2)商业动机表述; 3)软件构架表述;4) 确定构架方 式; 5)生成效用树; 6)分析构架方式; 7)确定场景及其优先级; 8)进一步分析构架方式; 9)得出结论。

10.2 商业动机的描述 项目经理从开发组织和客户角度,来表述票务系统的商业目标,综合如下: ?从开发组织角度:开发一个模块性强、实时高效、界面良好、与外部其他系统兼容良好的系统,这使得开发组织能够把整个产品或某个模块卖给其他客户,同时由于良好的界面和业务处理效率而受市场欢迎。 ?从客户角度:系统容易操作,可维护性好、系统稳定、可以及时准确的处理用户的在线订票或查询业务。根据上述目标,质量属性可以划分为两类:高优先级质量属性: 1)性能 2)安全性 3)易用性

案例分析基本的分析框架

基本的分析框架主要有: 1)Cost-Be nefit 成本效益分析 比如一个饮料制造商考虑是否应该上一个订单自动处理系统?这时候就需要采用成本效 益 分析。Cost of new automated orderprocessing system would involve: HW/SW devel opment cost, marketing to supportthe new program, customer service ,而Benefitside 的话,我们需要考虑new clie nt bus in ess gen erated 以及in creme ntal bus in ess that could be draw n from exist in gcustomers 。 2) 1 nternal/External 分析 比如我们的运输业客户最近的capacity utilization rate 下降了。这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内 夕卜部因素,内部因素可能有:scheduli ng and routi ng system,sales effort, capacity management process出问题了,外部因素可能是整个行业都在面临产能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或者是竞争对手采取了新的定价政策,把我们的顾客抢走了等等。 常用的案例分析框架有: 一.Bus in essStrategy 1. 市场进入类 入市场分析(市场趋势,市场规模,成熟vs.新兴,定价趋势,市场壁垒等) 九Competitor(Market share,stre ngth/weak ness) 九Con sumer (Purchas ing criteria,customer segme nt, profitability) 九Compa ny/Capabilities 丸Cha nnel 九Cost 九市场细分很重要,n iche market 九Busin ess Model 九Regulati on/Restrict ion 2?行业分析类 九市场(市场规模,市场细分,产品需求/趋势分析,客户需求) 入竞争(竞争对手的经济情况,产品差异化,市场整合度,产业集中度) 九顾客/供应商关系(谈判能力,替代者,评估垂直整合) 九进入/离开的障碍(评估公司进入/离开,对新加入者的反应,经济规模,预测学习曲线,研究政府调控) 几资金金融(主要金融资金来源,产业风险因素,可变成本/固定成本) 3. 新产品引入类 九4C (Customer, Competiti on, Cost,Capabilities) 九市场促销,分销渠道(渠道选择,库存,运输,仓储) 九STP 分析和4P(Product, Price, Place, Promotion) 4. 定价 九Product/Service 丸Customer (Purchasing criteria,Price sensitive or not) 九Competitor/Substitute 九Supply/Dema nd 九基于成本定价法cost based

行业研究分析的基本框架(浓缩精华版)

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况 1、行业简介 2、行业规模、发展速度、平均利润水平、主要厂商 二、行业外围环境分析 1、政策法规、行业管理模式 国内对行业的管理性政策法规、行业促进政策有哪些 国内对行业管理、促进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国外成功的行业管理模式 2、技术发展趋势 主要技术术语、简写和解释 国际技术的走向、发展前景分析 国际技术领先的国家、公司的名称、简介、技术领先之处 国内技术水平、发展趋势、与国外的技术差距 国内技术公司的名称、简介、技术领先之处 三、行业供求分析 1、行业供给、行业进入者 行业业务模式分析(资本集中度、利润来源、进入/ 退出壁垒)行业集中度、竞争态势 行业大厂商盈利模式、竞争优势分析 行业小厂商盈利模式、竞争优势分析 行业中的外国企业竞争模式分析

2、行业需求、替代产品 对行业产品的需求规模、增长率及原因分析 行业替代品的种类、规模、可替代性分析 对产品需求的变化周期及特点 需求细分市场分析 四、产业链、相关行业分析 1、上游企业分析 供应商行业的名称(及行业编号),简介 供应商行业的讨价能力分析 2、下游行业分析 顾客行业的名称,简介 顾客行业的讨价能力分析 相关行业分析 行业关系分析 五、行业主要厂商分析 1、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公司股权结构,公司资产规模,公司业务范围,公司主要产品。 2、高层经理情况 董事会、总经理、副总经理等主要成员姓名、年龄、背景资料 3、公司财务分析 公司近年主要财务指标及财务报表,财务状况分析 4、公司业务分析

公司业务类别,收入结构,各业务利润率水平,公司利润来源分析5、公司组织架构分析 公司当前组织架构、组织架构的变化调整分析 6、公司人力资源分析 人力资源分析:员工数、人员构成、技术人员比例等 7、公司发展前景 公司发展方向、战略前景、战略目标 8、公司大事记 三、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1、市场容量 2、市场增长率、需求增长率 3、产品的技术水平 4、产品品种 5、竞争者数量及进出壁垒 6、结论:行业生命周期的阶段判断 备注:行业生命周期及其相关特征:

公司研究分析框架

丹华原创:研究猿必备的公司分析思维框架 作者:丹华 更新前言:根据大家的批驳和讨论,特地提醒几点。第一,这 是行业研究员总结出来的东西,所以对覆盖全市场的投资者来 说未免“臭长臭长”,没关系,关注2-6这五个要点就行,具体做 到什么程度完全up to you,依精力、财力和偏好程度而定。工 具都是拿来用的,不是束之高阁的。第二,基本是发散性思 路,个人可自行修剪,不必太拘泥。第三,别骂了,哥胆子小 脸皮薄,况且浪费时间,赶紧找好票吧, 文章(如果能够称其为文章的话)是个人在长期的行业研究工作中点滴积累和修正而成的阶段性成果。目的有两点,我强 烈赞同投研界的一个说法并且深有体会:有框架比没框架要 好。第二,借此也想为辛劳的研究猿(媛)们正名,研究是个 无底洞,研究是很复杂的,任何号称“投资很简单”的人,要么是 早就经历了前期复杂的过程,成功实现了化繁为简,要么就是 被投资大师洗脑后陷入无可救药的教条主义,认为只要依赖若 干教条式的所谓常识就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教条和常识往往是 在事后才被证明是正确的。就像我们常常经历的那样,在止损 和净值回撤之后不停反思,反思,反思,最后变成了一个伟大 的哲学家和蹩脚的投资者。我们需要直面我们认知和预测能力 的固有局限,直面投资的复杂性。 基于一个基础的思维框架,我们可以在其上挂上更多有效的武器和视角,帮助我们系统思考,认识复杂性,帮助我们区分 真相和幻觉,区分真正的聪明和肤浅的事后诸葛亮。文章内容 松散,读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认知体系,随意删减添加, 为我所用。欢迎与作者(微信号:danhua80)交流。转载请注 明作者:丹华。 1公司研究基本要素

上市公司投资分析报告参考框架

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参考框架 一、公司背景及简介 1、成立时间、创立者、性质、主营业务、所属行业、注册地; 2、所有权结构、公司结构、主管单位; 3、公司重大事件(如重组、并购、业务转型等)。 二、公司所属行业特征分析 1、产业结构: ①该行业中厂商的大致数目及分布; ②产业集中度:该行业中前几位的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的具体数据(一般衡量指标为四厂商集中度或八厂商集中度); ③进入壁垒和退出成本:具体需要何种条件才能进入,如资金量、技术要求、人力成本、国家相关政策等,以及厂商退出该行业需花费的成本和转型成本等。 2、产业增长趋势: ①年增长率(销售收入、利润)、市场总容量等的历史数据; ②依据上述历史数据,及科技与市场发展的可能性,预测该行业未来的增长趋势; ③分析影响增长的原因:探讨技术、资金、人力成本、技术进步等因素是如何影响行业增长的,并比较各自的影响力。(应提供有关专家意见)。 3、产业竞争分析: ①行业内的竞争概况和竞争方式;

②对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行业对该行业的影响、各自的优 劣势、未来趋势; ③影响该行业上升或者衰落的因素分析; ④分析加入WTO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及新条件下其优劣势所在。 4、相关产业分析: ①列出上下游行业的具体情况、与该行业的依赖情况、上下游行业的发展前 景,如可能,应作产业相关度分析; ②列出上下游行业的主要厂商及其简要情况。 5、劳动力需求分析: ①该行业对人才的主要要求,目前劳动力市场上的供需情况; ②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6、政府影响力分析: ①分析国家产业政策对行业发展起的作用(政府的引导倾向、各种优惠措施等); ②其它相关政策的影响:如环保政策、人才政策、对外开放政策等。 三、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1、股权结构分析:列出持股10%(必要时列出10%)以上的股东,有可能应找到最终持有人; 2、是否存在影响公司的少数股东,如存在分析该股东的最终持有人等情况,及其在资本市场上的操作历史; 3、“三会”的运行情况:如股东大会的参加情况、对议案的表决情况、董事会董事的出席情况、表决情况、监事会的工作情况及其效率;

行业研究分析框架麦肯锡

行业分析报告

使用说明: 1.本模板列出行业资料收集、行业分析的思路和框架,各位顾问、分析员可按 照此框架开展工作,也可在此基础上做针对行业特点的局部结构调整。2.本模板列出的框架主要基于SCP模型;附录为SCP模型分析的框架,供大 家参考,另可参考《Mckinsey-战略》一文。 3.本模板供大家不断积累行业资料使用,增添内容者可将相关资料贴到本文件 中,也可在相关位置注明可查到相关资料的网址、书目页码等信息。

目录 行业概况7行业简介7行业规模、发展速度、平均利润水平、主要厂商7外部影响(政策、技术)(E)8政策法规、行业管理模式8国内对行业的管理性政策法规、行业促进政策等8国内行业管理、促进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分析(实例)8国外成功的行业管理模式(政策法规)8技术发展趋势9主要技术术语、简写和解释9国际技术走向、发展前景分析9国际技术领先的国家、公司的名称、简介、技术领先之处9国内技术水平、发展趋势、与国外的技术差距9国内技术领先公司的名称、简介、技术领先之处9行业供求分析(S)10行业供给、行业进入者10行业业务模式分析(资本集中度、利润来源、进入/推出壁垒)10行业集中度、竞争态势10

行业大厂商盈利模式、竞争优势分析(实例)11行业小厂商盈利模式、竞争优势分析(实例)11行业中的外国企业竞争模式分析11行业需求、替代产品12对行业产品的需求规模、增长率及原因分析12行业替代品的种类、规模、可替代性分析12对产品需求的变化周期及特点12需求细分市场分析12产业链、相关行业分析(S)13上游企业分析13供应商行业的名称(及行业编号),简介13供应商行业的讨价能力分析13下游行业分析14顾客行业的名称(及行业编号),简介14顾客行业的讨价能力分析14相关行业分析15相关行业的类别(替代性、补充性、服务性)、名称(及行业编号),简介15行业关系分析15行业厂商行为分析(C)15营销行为15

一个很好地公司分析研究框架

看顶尖高手如何研究基本面 本文的初衷是帮助研究员提出一些结构性的研究要点,希望他们能够按图索骥、写出一些有实战价值的买方报告。同时也期望以此为投资辅助软件的开发者们提供一些专业理念方面的协助。 以前有位券商自营大佬跟老揭说过,投资股票,看基本面就不要看技术面,跌得太惨,只要公司基本面向好,就坚定拿着。看技术面就不要看基本面,一旦个股破位,立即砍仓。近代投资历史100年,基本面和技术面吵吵闹闹。每个流派的高手互相看不惯对方。以前,老揭经常介绍一些技术面的投资干货,而老揭目前也以技术面为主,消息面为辅,基本面老揭很少深入研究。但为了补短板,老揭认为有必要学习学习基本面分析的投资干货,小长假,与各位看官共享。文章有点长,请耐心读完。 本文是去年为招聘研究员时写的一个《买方研究报告纲要》,是我研究企业基本面时经常关注的一些要点。由于原文较长,本文对其作出了必要删减,保留一些纲领性的内容,希望对广大球友有益,也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请注意:本文仅代表我个人观点,而非教科书式的陈述,文中观点难免有所偏颇,请慎入。 第一部分:确定一家公司的“质地”(描绘一家公司的总体印象) 1.1 天花板 天花板是指企业或行业的产品(或服务)趋于饱和、达到或接近供大于求的状态。在进行投资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企业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并针对不同情况给出相应的投资策略。在判断上,既要重视行业前景,也必须关注企业素质。 1)已经达到天花板的行业——极度饱和的行业(如钢铁行业)。投资机会来自于具有垄断经营能力的企业低成本兼并劣势企业,扩大市场份额,降低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边际成本,从而进一步构筑市场壁垒,获得产品的定价权。如果兼并不能做到边际成本下降就不能算是好的投资标的。比如,国企在行政推动下的兼并做大,并非按照市场定价原则进行,因此其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此类国企不具备投资价值。 那些在行业萧条期末端仍有良好现金流,极具竞争能力的企业在大量同类企业纷纷陷入困境之时极具潜在的投资价值。判断行业拐点或需求拐点是关键,重点关注那些大型企业的并购机会,如国内四大钢铁公司。

关于公司经营分析的框架

关于公司经营分析的框架(草案) 一、背景 1、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领导对经营分析逐步开始重视,并提出进行全面分析的工作布置; 2、受公司规模与管理水平的制约,公司的各项分析工作较薄弱,真正意义上的财务分析是近几年才开始进行,而全面的经营分析尚属空白; 3、公司各方面信息处于断裂与不完整状态,急需要一个经营分析框架将这些信息予以整合,从而从战略层面、从公司宏观层面进行整体把握,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与措施; 4、公司各方面基础工作不到位,人员素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如果以公司全面经营分析为突破口,将利于公司各方面基础工作的完善,推动诸如统计等项工作。 二、总体思路 以公司战略为主线,以达到战略牵引,在公司战略的基础上构建公司经营分析图:以会计报表与财务分析为中心,以各方面经营活动为分支,结合过程(措施列示)与结果(重要指标),以达到对总体的把握。 这其中,融合政府公布的企业绩效评价的一些指标与参考标准,包括结构分析、趋势分析、比率分析等在内的各种分析方法,包括经营雷达图、鱼刺图(因果分析)、关键比值与控制限图等在内的图表分析方法,同时,紧紧结合公司的经营特点,适应公司既有的管理环境。 三、框架设计的主要原则 1、生动直观原则:充分发挥各种图表的作用,尽量用数字与图表说话。 2、灵活性原则:体现于几方面,一是季度、半年与年度在详细程度、分析深度等方面的区别性;二是对各部门采集数据的侧重点、形式、详略等的差别性;三是全面介绍基础上达

到重点突出;四是数据与资料采集的基础性、简明性与综合过程中的专业判断性相结合;五是定性与定量、文字与图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四、内容框架 (一)总体框架 (二)公司战略 包括战略路径(战略形成的回顾与调整,见下图)与目前战略分解(本年度或近期,按1框架的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