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本《传统节日》优质公开课教案 (3)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本《传统节日》优质公开课教案 (3)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本《传统节日》优质公开课教案 (3)公开课教学设计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调查访问、动手实践等方式了解春节的习俗、食俗以及文化。感受悠久的华夏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美德,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与表现力

3.通过讨论压岁钱的用法,培养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的好习惯。

4.能使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合理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

5.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团结互助精神,

6.通过课内外活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能够客观、公正地进行课堂评价。

教学重难点

了解春节风俗习惯,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法学法

查找资料、调查访问、动手实践等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小课题的不同,多渠道地搜集资料,并创造性的设计展示形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主题。

1.《喜气洋洋过大年》歌曲导入,活跃课堂气氛。

2、揭题,导入新课。

(1)、点击课件:猜节日。

(2)、这些节日是从古代就已产生并流传至今,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我们就把它叫做中国传统节日,尤其春节,是我们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板书)请大家大声地读一读,把它们记在心里。

[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使学生明白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明确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

二、初步了解春节习俗

1、师:同学们,老师现在想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春节习俗你知道哪些呢?

2、学生自由回答。

最新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案(1)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1)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上册11市级公开课教案.项链 表格式教案(共2个课时)

11.项链 课 题 项链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项链》一课语言优美,学习这篇课文能让学生们真切地了解到祖国山水的美丽和孩童生活的快乐。教学本课时,抓住识字和感情阅读这两个重点。第一课时,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识字方法的基础上,继续利用“看拼音识字”、“请教他人识字”、“听读识字”“随文识字”等方法引导学生识字,鼓励个性化识字,引导学生归纳一些符合汉字规律的新的识字方法。第二课时,利用课件为学生创造情境来感悟课文内容,并对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获取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前准备1.教学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学生) 课 时 安 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用学过的多种识字方法识记11个生字,规范、正确、工整地书写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内容。 学 习 重 点 会认、会写生字。学 前准备1.教学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学生) 教 学 环 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激发兴趣,导 1.播放《大海》 的课件。 2.看了片子,你 想说什么? 3.激趣导入:是 啊!大海真美呀!今 1.边听音乐边 观看课件。 2.交流观后 感。 3.交流想法。 4.齐读课题。

入新课。(用时:5分钟) 天,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海边玩玩? 4.出示课题。 二、 尝 试 学 习 识 字 读 文。 ( 用 时: 14 分 1.自由读课文, 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生 字,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交流 识字、组词。 3.检查学习效 果。 4.课件出示生 字,学生抢认生字。 5.组织学生开火 车认字。 6.自由朗读课 文,随文识字。 1.借助拼音读 课文,用各种符号 标出生字。 2.分小组识字、组词。 3.各组轮流上 台交流学生认字情 况。 4.抢认。 5.一组认,其他学生听。 6.随文识字。 1.我会给正确的读音涂上喜欢的颜色。 2.我会照样子连一连。 女 采 氵 舌 夭 圭 口 彡

人教版部编版最新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包含:教学计划、总目标) 一年级春季最新教材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目录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的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3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课3-4篇、口语交际(间隔安排)、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各单元内容安排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必将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在本册教材中,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就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等,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还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课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有篇新课文《动物王国开大会》,文章很长,但故事情节有趣,真正体现了生活阅读。通过童话故事,来了解如何写通知,学生很容易理解。口语交际不光是听和说,还要发挥想象力。新课本的“口语交际“栏目,不是新增的,但内容有些变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 本册识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200个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有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认识的字。书后生字表(一),列出了全册要认识的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人教版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3教学设计

Unit 3 Look at me Part A Let’s talk Ⅰ. Teaching Objectives 1. S can understand and say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Fine, thank you, let’s go to school. OK. 2. S can sing the song (Hello! How are you?) 3. Lead to improve S interests of learning English Ⅱ. Teaching Importances S can cut out the dialogue and sing the song Ⅲ. Teaching Difficulty S can use the new language situational Approach Ⅳ. Teaching Aid CAI, word cards, video, Ⅴ.Teaching Procedure: Step1 Warm-up 1、Liston to the song 2、Free talk Good morning/afternoon, Hi/Hello! Nice to meet you. What’s your name? I’m···· Step2 Presentation 1、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T takes out the puppet of Daisy and says: Hello! I’m Daisy. Let’s say hello to me S3:Hello,Daisy,Nice to meet you Daisy: Nice to meet you, too 2、T: Listen! What are Miss Chen and Daisy saying? Daisy: Good morning, Miss Chen, How are you? Miss Chen: I’m fine, thank you. How are you? Daisy: Fine, thank you 3、S3 learn to say: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Fine, thank you.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thank” and “fine” Learn to practice Step3 Practice 1、Chain game:

八年级上unit3教学设计

新目标八年级(上)Unit3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节课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生活设计活动,使学生在谈论自己生活的过程中掌握比较级的用法及其它知识。本节课环节设计思路:以读写为主线,以五个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任务活动展开知识学习。从课本中的句型引入,将学生带入语言环境,学生通过阅读,学会描述人的个性特征。 二、教学分析 本节课在学习“比较级”句子的基础上,通过谈论朋友间的相同和不同处,通过阅读写作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使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描绘和比较身边的事物并选择最佳方案。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一些有关人物个性特征的单词和短语,并能较熟练地运用这些词语问答,本单元学习形容词比较级时,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让学生在说与做中体会与学习,并能活跃学生学习思维,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 四、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A、学习重点词汇:necessary, beat, care, friendship. B、学习句型:掌握如何描述个性特征:A is …than B. 2、语言技能目标:能够综合各种信息,描述个性特征。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描述人的个性特征,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学会交换不同的看法,了解他人的喜好,增进情谊。(朋友可以相似,也可以不同。患难朋友才是真朋友。) 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五、教学重点: 比较级的结构变法规则 六、教学难点: 比较级的运用与原级的表达方法 七、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的教学法:视听法,任务型教学法。采用视听法,主要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视听方面的要求提前设置听前任务,以降低听力难度。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是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以听录音,竞猜,观看课件等多种形式输入语言知识,最后运用新知识表达观点。 2.辅助手段或媒体:本课采用图片和视频导入,形象具体而有趣味性,整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更生动,更直观。 八、教学过程设计 Step 1Lead-in(创设情境,激趣引学) Leading in: T: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watch a video?I have a wonderful video.Would you like to watch it?Listen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新部编本《鲸》 (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小“目标教学模式”备课表(小学语文第九册)

资料连接: 鲸是哺乳动物,是海洋中最大的动物。鲸的身体很大,最大的体长可达30多米,最小也超过5米。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16万余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我国发现了一头近4万公斤重的鲸,约有17米长.鲸的体形像鱼,呈梭形;头部大,眼小,耳廓完全退化;颈部不明显;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多数种类背上有鳍;尾呈水平鳍状,是主要的运动器官;有齿或无齿;鼻孔一或二个,长在头顶上;嘴边有毛(有少数没毛);皮肤下有一层厚的脂肪,可以保温和减小身体的比重。用肺呼吸,在水面吸气后即潜入水中,可以潜泳10~45分钟。一般以浮游生物、软体生物以及鱼类为食。胎生,通常每胎产一子,用乳汁哺育幼鲸。但许多人分其为鱼类,事实上它们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分布在世界各海洋中。 鲸的繁殖能力比较差,平均两年只能产下一头幼鲸。由于人类的捕杀和海洋环境的污染,鲸的数量已经急剧减少。如,鲸类中体型最大的蓝鲸,在20世纪有近36万头被杀戮,目前仅存不到50头。 鲸在世界各海洋均有分布。它是水栖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其种类分为两类,须鲸类,无齿,有鲸须,有两个鼻孔,有长须鲸、蓝鲸、座头鲸、灰鲸等种类,比较温和,一般吃微生物;齿鲸类,有锋利的牙齿,无鲸须,鼻孔一般一到两个,有抹香鲸、独角鲸、虎鲸等种类,比较凶猛一般食肉。海洋中绝大部分氧气和大气中60%的氧气是浮游植物制造的。须鲸却是灭浮游植物的劲敌——浮游动物。另外,齿鲸也有助于保持鱼类的生态平衡。齿鲸是以鱼为食的大型哺乳动物。 鲸类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温恒定,大约为35.4℃左右。皮肤裸出,没有体毛,仅吻部具有少许刚毛,没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体温并且减轻身体在水中的比重。头骨发达,但脑颅部小,颜面部大,前额骨和上颌骨显著延长,形成很长的吻部。颈部不明显,颈椎有愈合现象,头与躯干直接连接。前肢呈鳍状,趾不分开,没有爪,肘和腕的关节不能灵活运动,适于在水中游泳。后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残迹,呈残存的骨片。尾巴退化成鳍,末端的皮肤左右向水平方向扩展,形成一对大的尾叶,但并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狭长的尾干部逐渐变细,最后在进入尾鳍之前消失。尾鳍和鱼类不同,可作上下摆动,是游泳的主要器官。有些种类还具有背鳍,用来平衡身体。它们的骨骼具有海棉状组织,体腔内有较多的脂肪,可以增大身体的体积,减轻身体的比重,增大浮力。 它们的眼睛都很小,没有泪腺和瞬膜,视力较差。没有外耳壳,外耳道也很细,但听觉却十分灵敏,而且能感受超声波,靠回声定位来寻找食物、联系同伴或逃避敌害。外鼻孔有1—2个,位于头顶,俗称喷气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后者进化程度越高。用肺呼吸,左右各有一叶肺,其中有许多毛细血管,富有弹性,能有助于氧的流通,适应在水面上进行的气体交换,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浮出水面来进行换气,也能潜水较长时间。肋骨有10一20对。胃分为4个室。肾脏大多

unit3weather教学设计

Unit 3 Weather Part B Let’s learn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Unit 3 Part B Let’s learn。 一、设计预想: 1.指导思想: (1)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3 Weather 中的第四课时,包括let’s learn和let’s play两个板块,以世界各地天气为话题,学习描述天气的五个形容词:rainy, snowy, windy, cloudy, sunny以及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 ke in ... It’s...。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unit3 A部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认识世界各地的天气差异。这节课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能够让学生了解不同城市、不同国家的天气差异,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整个教材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2)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经过一年多的英语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基础和简单交流能力。他们喜欢表演,喜欢与他人合作,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在教师指导下很好地完成活动,达到既定的目标。 (3)教学设计理念:天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结合实际展开学习,利用相应的情景创设、游戏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rainy,snowy,cloudy,sunny,windy (2)能够在语境中理解world,Sydney,London,Moscow,Singapore的意思并能正确发音。 (3)能在恰当语境中正确运用句型: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It’s …描述天

Unit3教学设计

Unit 3 Keys: 一、1. driver’s license 2. got, pierced, earings 3. silly 4. allow 5. instead 6. stay up 7. At present 8. old people’s home, performed 9. sleepy 10. disagrees 11. taught, importance, working 12. care about 13. serious enough 14. spend 15. by 16. failed 17. member 18. local 二、1. can be done 2. will be planted 3. are, cleaned 4. was given 5. is spoken 6. is being built 7. has been sent 8. Was, used 三、1. choose, own clothes 2. learn from 3. had an opportunity, volunteer 4. got noisy 5. concentrate on , failed 6. more realistic 7. are , strict , with 8. family rules 9. look good on 10. gets in the way of 11. spend, time on 12. At present 13. comfortable, is good for 14. achieve, dream 四、1. What are you doing this afternoon 2. I don’t think sixteen-year-olds should be allowed to drive 3. I have to go to the mall 4. I don’t think sixteen-year-olds should be allowed to drive 5. I have to go to the mall.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11 项链》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11 项链》 教学内容分析: 《项链》是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是部编教材新入选的一篇文章。部编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一条是“人文主题”线,一条是“语文要素”线。本单元以“儿童生活” 为主题,在这一主题下,本课带领学生走进大海这一生活场景,去感受儿童海边玩耍的快乐。全文共有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用三句话写出了大海、沙滩、浪花的美;第二自然段写的是小娃娃在沙滩上尽情玩耍的快乐场景。课文中“蓝蓝、黄黄、小小”这样的叠词较多,读起来富有韵律和节奏感,是很好的语言能力训练点。同时,课文中多处出现了“雪白雪白的浪花”、“小小的海螺”、“彩色的项链”等“的”字短语搭配,以及课文中一连串动词的使用,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重要语文要素。这生动形象的语言就如同“语文要素”线上一颗颗美丽的珍珠,在学习中串起来,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学生情况分析: 前测调研情况课前,利用电子问卷和访谈了解到: 1.超过86%的学生有海边玩耍的经历,即使没见过大海的学生也知道大海的样子,这样的生活体验拉近了学生和文本间的距离,可以很好地唤起学生的共鸣,调动起学生的情感,更好地体会到快乐之情。 2.课后题是教学的指向,本课课后题“大海的项链是什么”本应

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但是通过前测,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到答案,理解上并没有困难,教学中不再把这一点作为教学的重点。 3.本课叠词较多,学生在第四单元中接触到过“尖尖、圆圆、弯弯”等这样词语,已对叠词有了初步印象。但对叠词的认知仅限于表象,并不能体会到叠词的作用。本课抓住这一语言特点,进一步了解叠词,运用叠词,发展学生思维。为此,教学中结合文本的语言特点和学生的已有认知,以体会叠词、“的”字短语、动词为切入口,在朗读和运用中,学习语文基本技能,积累语言,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 1.会写“的”,能合理搭配“的”字短语,并在读中加以体会。(教学重点) 2.进一步认识叠词,读好叠词,会用叠词,从而体会其作用。(教学重点) 3.在语言环境中,初步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性。(教学重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大海的美和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教学难点) 教学方式与策略: 本课教学依据前测和文本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情”为教学主线,采取对比感受、情境设置、朗读感悟、动作体验、语言实践、阅读拓展等方式,将字词句的学习与运用串成教学链,引领学生感知优美语言的同时,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教学活动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案全集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电子备课 上学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开始。编选了两幅图画和一首诗歌,第一幅图主要讲了学校里有什么,图中的同学都在干什么。第二幅图主要指导学生认识语文课本。《上学歌》主要帮助学生明确上学的意义,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语文课,热爱学校,热爱老师和同学,并开始渗透性识字。本课要求学生识字12个。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中,使学生产生热爱学校、热爱同学和老师的情感。 2.识字:认识12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 3.口语交际:师生见面问好;认识同学,简单介绍自己。 4.培养有序的使用学习用具(课本、笔、卡片等)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二课时 教学准备:准备介绍校园的课件、孩子们第一次进校时的录象,《上学歌录音、生字卡、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人: 1.伴着《上学歌》的录音播放孩子们第一次进校时的录象。 2.让小朋友随意地说一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3.引入:从这一天开始,我们就是学校的主人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自己的学校,好吗? 二、新课教学 1.自主认识学校: (1)提问:和你周围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希望怎样来认识我们的学校呢?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走出教室去认识学校。 (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己和伙伴一同去认识我们的学校。 2.自主交流: (4)提问:在你参观校园的过程中,老师对你说些什么?你是怎样向老师问好的? (5)简要评析在实际中的口语交际情况。 (6)同学交流:你参观的是什么地方?你最喜欢的是哪里? (7)提问:在参观校园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2、学习生字 (1)出示:学生入学纪念照片。提问:照片上的字你认识吗? (2)结合介绍学校的教学课件,出示一些地点的名称,如:一年级3班、厕所、演播厅 (3)请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4)出示课本中“上学了”图。 (5)提问: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冬冬和咱们一样,第一次走进学校,我们到他们的学校中看一看,你认识哪个字,就和你的学习伙伴读一读吧。 (6)“小老师”教学:学校、丁丁、冬冬、年级、班、老师 (7)带学生摆字卡认字。 3、抽读字卡。 三、课后参与学习活动

(完整word版)Unit3教学设计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课本《英语》第一册(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编) Unit 3 School Life Section C Reading 教学设计 The Lesson design on Reading Unit 3 Section C, BookⅠ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英语具有以下特点: 1、学习英语动力不足,只停留在感官认识上——主要表现在喜欢接触新鲜英语材料,如图片,音像资料等,但是落实到学习实处时动力不足; 2、只会简单操练,课堂会话欠加强——主要表现在对不同话题只会简单机械模仿,自由会话明显不够,小组讨论有待加强; 3、学习目标明确但能力存在障碍——主要表现在希望通过出色的表现来实现被尊重的自我需求,但是学习基础低下、学习方式落后。 具体到本课时,同学们已经掌握谈论最喜欢的课程和最喜欢的校园活动这两个句型并能模仿操练;但对阅读方法掌握不够,影响阅读速度和质量。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英语第一册的第三单元,单元主题是“School Life”。本课时为Section C的第一课时,仍延续“School Life”这个话题并加以延伸,是一节阅读课。 阅读是组成英语课程资源的基本要素。Section C主要通过四个小标题:Courses、School Activities 、Friend 、Jobs,勾勒出本单元的话题,引出阅读文章“American high school life”,让学生了解美国学生高中生活。通过略读、查读、精读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并一起讨论中美高中生活的异同之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培训笔记讲课教案

时间:2016.10.13地点:会议室 主持:鲁艳人员:语文组教师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培训笔记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 主讲人:温儒敏 一、编写“背景” 二、“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体特色 1、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2、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其纠偏作用 语文课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3、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4、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三、七个创新点 1、选文的问题 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32课)但这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内容的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 A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新教材一开始就是识字教学(5-6课)然后才是拼音教学。 B、选文的四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时代性 2、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 “部编本”分单元组织教学,若干板块的内容穿插安排在各个单元之中。 3、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在教材的呈现和教学中并不刻意强调体系,防止过度的操作。 ﹡但总是要让一线教师使用这套教材有“干货”可以把握,最好能做到一课一得。 备课时注意一: 重新学习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了解掌握其中对各个学段内容目标的要求,特别是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备课时注意二:

参考教师用书所建议的小学和初中的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系列,可以把这个系列和课标的要求对照,互为补充。 备课时注意三: 研究这些“要点”(知识点、训练点、也就是讲课的重点)如何分布到各个单元、到每一课,要有梯度、螺旋式提升,这就是体系。 4、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 “部编本”语文教材有意识改变课型混乱的状况,加大了精度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 改“精读”为“教读”,改“略读”为“自读” 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格外注意两个问题:阅读方法阅读速度 5、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建议老师们采取1+X的办法,即采用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 6、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要关注300字教学的问题 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注意两点: ⑴、对汉语拼音的要求不宜过高,这无非就是个识字的拐杖。 ⑵、要重视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7、写作教学

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案全集

1.春天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 2.积累13个词语和2句句子。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了解春天里风、雾、雨、阳光,以及植物的一些特点,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 小朋友们,春节过得开心吗?看着你们满脸喜气洋洋的,肯定不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吧!(播放歌曲) 你们听到些什么呀?(交流) 出示:春天在哪里 2、揭示课题 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课题) 过渡: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春天已悄悄来到我们身边,那么它在哪里呢?(补上图片)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a)听录音,看谁的耳朵最灵。 i.边听课文录音边出示分解的图片,再出示一句句式。 ii.交流并完成填空。 春天在()、(),春天在()、()。 iii.齐读。 过渡:课文就是根据这四个地方用诗歌的形式分成四个小节描写了美丽的春天,那 么春天来到后,大自然有什么变化呢? b)轻声读课文(过渡话说完就出示四句句子,然后布置轻声读课文这一要求) (1)交流并完成填空。(任选一句来讲) a.春天在枝头上,()微微吹动,()跳舞,()脸红。 b.春天在草地上,()轻轻细细,()醒过来,换上了新衣。 c.春天在竹林里,()飘飘洒洒,()从地下探出头来啦。 d.春天在田野里,()那么暖,()青,()黄,()香。 (学生说到哪一句,师就出示哪一句) (2)、学习生字 a出示: 柳条桃花雾竹笋小麦蚕豆 b小组学习字词。 要求:借助音节,读准音节。 说说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c交流 由一小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读。 开火车读字词。(先有音节,后去音节) 交流识字好方法。 (3)读课文 i.回到四句句子图片,加强朗读。 1.请四个学生来读。 2.分四个小组来读 3. 师生配合读。 过渡:你们看,还有几个生字宝宝也要和大家交朋友啦! ii.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unit3food教案完整版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重点学习有关食物的单词,以及用句型描述:Do you like...? Yes, I do./No, I don’t. What do you want for dinner/breakfast/lunch? I want....要求学生能够听说认读这些单词,并能够介绍自己喜欢的食物。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需要教师设置情境,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愉快地教学氛围中掌握教学内容。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关食物的重点词汇。 2.学会用英语介绍自己喜欢的食物。 3.掌握重点句型:Do you like...? Yes, I do./No, I don’t. What do you want for dinner/breakfast/lunch? I want....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手势、肢体语言、图片展示等方式,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2.充分运用英文歌、绕口令、Rap、游戏等,给予小学生语言感染的机会。开展各 种活动,鼓励学生交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强调语言的运用,注重能力的培养,突出了兴趣的激发,重视双向交流,融合学科内容,重视灵活扩展,实现整体设计。 三、单元教学重点 掌握有关食物的单词,以及用句型描述:Do you like...? Yes, I do./No, I don’t. What do you want for dinner/breakfast/lunch? I want....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 四、单元教学难点 1.音标教学。 2.Fun time部分的理解和掌握。 五、单元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声音、课件,以及本单元的单词卡。 (二)准备人物身体部位图片。 四、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达标。 五、教学方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出发,倡导体验、时间、参与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一课时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3 教学设计

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Learning Objectives 一、Topics(话题): Transportation 二、Functions (功能) Talk about how to get to places 三、Structures (结构) 1. How questions 2. How long questions 3. How far questions 四、Target Language (目标语言)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I ride my bike.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get to school? It takes about 20 minutes. How far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 It’s about two kilometers. 五、V ocabulary (词汇) train, bus, subway, bike, car, boat, river, year, minute, kilometer, sixty, seventy, eighty, ninety, hundred, ride, drive, live, leave, cross take the train/bus, go by bike/subway, ride a bike, drive a car, think of, between … and …, leave home/school, come true

六、Skills (技能) Listening for key information Scanning in reading 七、Recycling (复习巩固) Numbers 1–30 I usually … It is easy to … Thanks for … 八、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为中心话题,主要运用How long/How far 询问“去某地的交通方式、时间、距离”,简单描述路线。本课时为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是一节听说练习与写作相结合的课型,我将采用大量操练使学生掌握How far 和how long 的句型以及学会运用简单的语言对自己上学的路线、方式进行描述。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总目标的具体描述及《新目标英语》教材的语言教育理念,我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3a课文我将书上的三个预设问题分解为听文章回答简单问题,理解问题,以及细节问题三个层次,层层递进。 九、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能够掌握how,how far, how long 句型,并用其询问他人上学方式及时间、路程。

2017项链部编版公开课优质教案

11 项链名师教学设计片段 ◆识字写字(教学重点) 师:孩子们,快看小贝壳们来咱们班级做客了,你们认识它们吗?(出示卡片,翻一个读一个)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呢? 听准要求:先在组内一起读一读生字卡片,然后再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个字,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学习了哪个字? 教师随机补充指导。生:笑大笑我高兴地大笑起来。(个别读,其他同学跟着读。) 师:谁能笑一笑?每个人的笑都不同,有微笑、大笑、哈哈笑…… (让学生通过动作对“笑”这个字加以理解、巩固。) 生:挂挂起来我把衣服挂起来。(个别读,其他同学跟着读。) 师:做“挂”的动作。(让学生通过动作对“挂”这个字加以理解、巩固。)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教师用手势引导发现“挂——娃”)怎么区分它们呢? 生1:通过部首区分。用手念“挂”,和人有关的念“娃”。 生2:我是用减一减的方法识记“又”字的。“叉”减掉一点就是“又”。 生3:我是用数笔画的方法识记“向”字的。请大家跟我写一写。 生4:我是用说反义词的方法识记“笑”字的。笑的反义词是哭。 生5:我是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着”字的。“看见”的“看”,手字头换成羊字头就是“看着”的“着”。 生6: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蓝、笑、和、娃、挂、活。 师:同学们,快快睁大你的眼睛,注意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出示“笑、和、活”) 生:字的一部分的读音和这个字的读音相似。 师评价:你真是会动脑筋的孩子。 师小结:像这样在一个字当中,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读音,这样的字叫——形声字。一起说“形声字”。在汉字中有许多形声字,抓住这个特点,我们可以牢牢地记住这些字。 (教师在学生认识了“笑、和、活”后,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在“你发现了什么”的引导下,学生感悟到借助形声规律识字的方法。这样在完成识字教学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识字的能力,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师:孩子们,你们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记住了这么多的生字,并学会了加一加、减一减、多音字、反义词、形声字、归类、猜谜语等识字方法,你们真了不起。师:词语宝宝们都从课文中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课件) 师:大家注意看屏幕,谁能带着同学们读读这些词?(图画、拼音、词语全部出示,一名学生读词语,其他同学跟着读。) 师:男生、女生比赛读,怎么样?(运用比赛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拼音不见了,你们还认识这些词语吗?(分小组读词语。) 师:在这些词中你还有哪个词不认识?请你的好朋友来帮助你。还有谁不认识?快问问你的同桌。谁全认识了?全认识的同学请起立,你们大声读一读。 师:小朋友们,小贝壳要回到大海里去了,谁愿意帮助它们呢?(通过电脑,在屏幕上出示课文内容和生字,把课文中要识记的生字位置空着,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点击生字,把要识记的生字对号入座。)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上教案全册

1《观潮》 教学侧记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中描写潮来之时的语句,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体会并想象课文描绘 的大潮壮观的景象。 难点 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分清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有关段落,初步感受大潮的壮观景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课文的内容。 难点 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留下的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当浪 潮犹如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时,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让我们 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吧!(板书课题:观潮) 二、初步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给学生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观潮(cháo) 笼罩(lǒnɡ zhào) 薄雾(báo) 横贯(ɡuàn) 若隐若现:形容似有似无,不真切,不明朗。 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山崩地裂:崩,倒塌。裂,裂开。本课形容声音很大。 漫天卷地:天和地随风浪翻卷。本文形容波涛无边无际地涌来,随着风浪翻滚的情景。3.学生默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 (1)课题中的“潮”指的是哪里的潮? 明确:“潮”指的是钱塘江大潮。 (2)“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者指看到的景象,后者是看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梳理文章结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齐读课文,讨论并明确:作者是按时间和空间顺序来描写的。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去时。空间顺序:由远及近。 (2)按文章的描写顺序,可以将课文分成几部分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色。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潮退去时的景象。 2.归纳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感情。 老师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讨论,老师总结明确:本文通过对钱塘江大潮来之前、来时、去时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了奇特的自然景观,赞美了“天下奇观”的壮丽,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同学们,我们刚刚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来仔细阅读课文,按作者观察的时间顺序来梳理课文。 1.潮来前的景象。 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1)作者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思考明确:海宁市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 (2)潮来前的江面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确:平静。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薄雾。(板书:平静) “横卧”是什么意思?(横着躺下或趴下,文中把钱塘江比作人,形容钱塘江江面非常开阔) 师:平静的江面、雨后的阳光、蒙蒙的薄雾,还有古塔、中山亭、观潮台以及远处的小山,构成了一幅多么平静美丽的山水画啊!要想把这幅美丽的图画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在读的时候,声音应该轻点儿,速度应该慢点儿。请同学们一齐来读这几句。(学

人教版八年级Unit3教学设计

英语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目标)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 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 梅州市五华县兴华中学 魏伟秀陈定珍廖志波

人教版(新目标)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 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Go for it!) 梅州市五华县兴华中学魏伟秀陈定珍廖志波 一、学情分析 1.本校八年级的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较好,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且学校的教学设备先进,所以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如:简单的问候,话题讨论,调查,报告等,有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基础。学生学会了两千多个词汇、W/H基础特殊问句和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五种时态及其句型,学习了国际音标。这对本单元学习新词汇,学习过去进行时态,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都很有利。 2.有小部分学生基础差,口语表达相对比较困难,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应由易到难,难易适中。并且教师应让好学生带动差生,并给予帮助和鼓励。 二、教材分析 1.本单元围绕使用过去进行时和when/whil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这个话题,,通过观察图片,利用图片进行情景思维,学会讲故事,俩俩对话,角色扮演等形式和独立学习,合作交流,完成任务等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通过话题短文的阅读策略指导和写作,让学生学习通过标题与段落首句猜测文章主旨的阅读技巧,提高话题语言应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言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就本单元教学活动而言,大多数学生对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11项链》第二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11项链》第二课时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 . 会写“又、和”两个生字。 2. 品读课文,初步尝试找出课文中一些明显的信息,了解大海的项链是什么,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教学重点: 会写“又、和”两个生字;品读课文,初步尝试找出课文中一些明显的信息,了解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教学难点: 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运用“的”字词语。 1. 同学们,还记得课文中这些叠词是写什么的吗? 蓝蓝的黄黄的小小的雪白雪白的 指名读以上叠词,并说一说在课文里分别是写什么的,并连起来说说“()的()”。 2. 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的”字短语。 设计意图: 在上节课感知的基础上,继续积累并发现“的”字短语的组成特点,并由课内拓展到生活中,使得这一语言现象深入学生内心并乐于接

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一读。 2. 你们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 教师点拨:把浪花当成人来写,浪花会笑,还会“悄悄地”做事情。多有趣啊! 3. 读了这个自然段,你们有什么感觉? 预设:大海太美了。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 看到大海的美丽景色,小娃娃是怎么做的呢?大家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2. 交流第一句话。关注小娃娃的一连串动作。 笑着迎上去捡起穿成挂在胸前 教师通过做动作,引导学生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 3. 海螺和贝壳是怎么串成项链的呢?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串项链,谈谈感受。 预设:很好看。很想戴上这串项链。 4. 大海也和你们一样想戴上漂亮的项链。现在,大海有项链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