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个人空间构想

数字图书馆个人空间构想
数字图书馆个人空间构想

数字化图书馆中个人信息空间之构想

A Conception of Persional Information Space for Digital Libraries

曾元显

辅仁大学图书信息学系副教授

Email: tseng@https://www.360docs.net/doc/c310623917.html,.tw

中国图书馆学会会报,第 56 期,1996,页 69-75

https://www.360docs.net/doc/c310623917.html,/counter

前言

数字化图书馆的运作问题

个人信息空间

技术的可行性

结语

参考数据

Abstract:

The favorable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data, namely information are ready for manipulation, transmission, and archiving by computers, have made libraries an opportunity for providing better services ever imagined.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paradigm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Space (PIS) as an

interface to the future digital libraries. In this model, the user collects frequently used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 in a virtual space where he can easily access. The user retrieves information from the WWW or

instead, he/she asks the digital librarian for help when he is not familiar with the retrieving tools or when he/she can not form proper search strategies. He or she in this space can concentrate on information consuming and producing rather than manipulating computer files. The space

provides a NEWS-like channel so that the user can communicate with experts from other fields. By analyzing the user's information need and search patterns, the PIS can provide better services in an active fashion.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IS idea is also discussed.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technological foundations for the PIS model to come true are already in place.

摘要:

数字化数据便于储存、整理、修改、传输、复制与运用的特性,使图书馆有机会以

过去无法想象的便利方式,提供使用者更好的服务。本文提出「个人信息空间」的观

念与运作模式,试图作为未来数字化图书馆与用户互动的接口。在这模式里,读者

可将常用的信息汇集在一起,以便随手取得,随时运用,其功能类似目前大型图书馆

开辟的研究室,只不过使用者不占有一实质的地方,而是拥有一虚拟的空间。此模式

重要的特性如下:一、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信息网络中找数据,若不谙网络使用方

式或无法有效检索数据,可以请求数字图书馆员的协助;二、数字图书馆里的实质收

藏由专业的馆员来做适当的分类编目,对于汇入个人信息空间里的资源,则依适合读

者的方式各自处理;三、读者透过浏览器签入自己的信息空间,直接接触信息,而不

必费心于低层次的档案操作,以提高信息的生产能力;四、读者专业的参考问题,可

以透过公开的讨论空间获得解答或指引;五、信息空间里有读者的信息需求与检索行

为的记录,分析这些数据,可使数字图书馆主动提供读者更好的服务。此外,本文也

针对个人信息空间的可行性提出探讨,说明目前全球信息网络上的相关技术,已可用

来实现此一构想。

关键词(Keywords):

数字化图书馆(digital libraries),

个人信息空间(persional information space),

全球信息网络(World Wide Web)

壹、前言

信息科技在近数十年来发展得非常快速。过去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使图书馆作业自动化,达到书目数据可经由计算机检索查询的便利。近几年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的结合,除了便利书目数据的查询外,更进一步可以透过网络存取其内容。不仅如此,声音、图像、视讯等其他信息媒体也都可以数字化,储存成计算机可以立即

处理的型态。这些进展,使得数字化图书馆不仅成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方向,甚

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存在于现有的国际网络(InterNet) 或全球信息网络(World Wide Web,以下简写成 WWW)上了。

近两三年来,探讨「数字化图书馆」的期刊、研讨会及项目计划纷纷涌现。

如一九九五年四月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期刊推出了「数字化图书馆」

专辑,内容包括数字化图书馆的多项议题、ACM 尔后的出版政策、以及美国数所

大学在 NSF、ARPA、NASA等政府机构二千四百四十万美元经费支助下,发展的

位化图书馆计划 [1]。另外,美国德州农工大学于九四年举办第一届「数字化图

书馆」研讨会[2],九五年德州奥斯汀举办第二届 [3]。同年,日本 [4]、新加

坡 [5] 也纷纷加入探讨的行列。九六年则有 ACM 及英国的研讨会 [6,7]。显见

国际间对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重视。

国内的情形则发展较慢,目前教育部正在推动图书馆自动化和网络系统整合

工作 [8],未来几年各级学校、各级图书馆将经由网络链接,形成「全国图书资

讯网络」,以配合国家信息基础建设(NII)的发展。而图书数据数字化将是 NII 能否发挥功能的重要关键。

图书数据数字化后一个重要的效益是:数字化的数据便于储存、整理、修改、

传输、复制、运用。这些特性使得信息更能够达到「为全体国民公开、公平使用」

的目的,对于民主社会的发展、人民权利的保障极具重大的意义 [9] 。

贰、数字化图书馆的运作问题

相对于传统图书馆的采、编、典藏、流通服务的运作流程,数字化图书馆的

运作方式也需考虑这些问题,以提供图书馆的用户最便利的信息存取服务。但

是由于数字数据(尤其是网络资源)的特性与纸本数据不同,以及数字数据运用

方式的极具弹性,若以传统的运作流程来推导未来图书馆的作业模式,将无法使

图书馆的服务达到最大的效用。与兹列举重要的问题如下:

一、网络资源的采访:最近几年,政府机构、公司行号、研究单位、乃至于

个人均可透过免费的服务器如 http、gopher、wais、news等系统在网络上提供

讯。由于硬件价格的滑落、免费软件安装的简易、全世界均可看到的宣传效果以

及商业上潜在的利益,网络上的信息站几乎每半年即成长一倍。这种数量庞大、分散各处、而且随时随地就会冒出信息站的情况,对网络资源的采访工作是极大

的挑战。目前有三种主要方法[10]:第一是人工方式:由熟悉网络资源检索技术

的人员来过滤、筛检网络上的资源;第二为自动方式:透过像 Web walkers, worms, spiders, harvesters 等自动采访器(robot)或检索引擎(search engine)来

搜集网络上各节点的数据;第三种方式则由大众推荐:网络用户透过传送

Email 或填写服务器所提供的 WWW form 来推荐有用的数据。在此情况下,数字

图书馆的馆员如何发展适当的方式采访数据,并且摘要精确,使人一目了然,以

迅速满足读者的需求?

二、网络资源的分类、编目:传统分类、编目方式虽可对馆藏数据作精确的

掌握,但数字化数据存在的格式与纸本数据不同,不仅版本加多、不定期更新、编目索引的项目不同,而且分散各地、文件与文件相互连结,内容短而数量大,这些特性将使传统想要掌握全部信息而做分类、编目的努力,不符合成本效益,也难以跟上网络资源扩张的速度。

三、网络资源的管理:网络上的信息具有定期或不定期修订、变动的特性

[11]。因此,我们应当典藏采访得来的数据,以确保数据存在本地随时可用,或是仅储存链接(hyperlink),分享别人的数据,以确保数据为最新的版本?

四、如何提供读者服务:网络信息的变动性、零碎性、相互连结特性,再加

上网络利用需要相关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对传统图书馆的用户造成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更大困扰。传统的服务如何持续,以满足读者使用信息的需求,而不会使原本为便利而提供的特性,变成读者使用上的障碍?

五、开发新的服务:数字化图书馆出现后,信息的生产者─「作者」不必再

透过印刷、出版的手续,即可将作品置于网络上,供消费者─「读者」直接利用。数据经过数字化后,修改、复制、储存、与传输的便利性,使信息的整理中介者──「图书馆」得以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提供新的服务。面对使用信息网络的新

兴读者群,发展哪些新的服务,可以充分发挥信息科技的效益?

本文的目的,在提出「个人信息空间」(Personal Information Space, PIS)这样的观念与运作模式,藉由一种整合的接口与用户互动,来试图解决上述数位化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

参、个人信息空间

传统图书馆,受限于空间、工具、技术、与资源的限制,是以「建构一个一

致的图书馆以服务读者」为思考方向。在这个架构里,每个人看到的图书馆都一样,必须遵守一致的规定,图书馆才能以合理的资源服务最多的人。「个人信息空间」的概念则藉助进步的信息科技,以读者的角度来思考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例如,从信息需求密集的用户角度思考,他可能需要属于个人的数字化图书馆,将其常常需要的信息、资源汇集在一起,以便随手可得,随时运用。此功能类似目前大型图书馆开辟的研究室,只不过使用者不占有一实值的空间,而是拥有一虚拟的「个人信息空间」。同理,由一群信息密集的用户角度思考,他们常需要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信息、交换意见,他们可能就需要一个「信息交流空间」,排除无关的信息干扰,集中某一议题的思考与讨论,并且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另外,以区域性考虑,数字化图书馆里可轻易的建构「小区电子出版社」,提供小区、学校、或区域性机构一个公共的空间,做为言论出版、政令倡导、或传播与大众利益相关的事宜。

将上面的思考具体化后,一个可能的「个人信息空间」的运作方式将如下所述:读者跟某个数字图书馆申请账号后,可以藉 WWW 浏览器签入这个数字图书

馆的个人信息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他可以将常用的信息集合起来,以他偏好的方式分类摆设。他可以摆设自己在全球信息网络上撷取的数据(也许是全文文件、也许只是个连结),也可以将自己的档案、文件拷贝进来。最重要的是,他如果不熟悉网络资源的撷取,或尝试很久后在网络上仍找不到满意的数据,他可以向数字图书馆里的馆员求助。馆员获得读者留下的问题或提供的关键词后,分析出较佳的检索策略,帮读者透过网络寻找数据。当数据找到时,透过软件的协助,数据会自动分派到有登记需求的读者的信息空间去。读者在常用的数据随手可得的情况下,可以更专注于信息的组织、整理,进而更快速的生产出新的信息,回馈到网络里供自己或别人利用。如果他需要与别人讨论,可以连上 News 或BBS 之类的讨论区,或是透过 Email 与人通讯。如果他只需要与局部(local) 地区的人讨论,他可以进入数字图书馆所提供的研讨室与别人交换意见,甚至互相参阅对方的电子出版品。

数字图书馆藉由在这样的运作模式与用户互动,前面所说一些数字化图书

馆面临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可以得到解决。

第一:数字图书馆里的馆藏方向是根据读者的需求形成的。至于是收藏文件

的内容,或仅收藏文件的连结,则以「最佳的运作方式」原则决定。例如,由读者在自己的信息空间中决定要收录文件内容,或是文件的连结。收录文件的内容,可以保证文件的存在性,不受网络断线或链接改变的影响;收录文件的连结,可以减少储存空间,确保资料的一致性及以及最新版本,而不会过时。读者对其使用的数据最清楚,图书馆应当保留这项决定权予读者。此外,读者也可以选择

将文件摆在公共的信息空间,让文件收藏的方式留给图书馆处里。这样做除了不能掌握文件的存在性、一致性、与最新版本外,如果图书馆有收藏,他一样可以随时取得文件不受网络的影响;而如果馆里面不收藏文件内容,仅留住连结位址,则他可以与别人共享这份文件,节省自己以及图书馆的馆藏空间。在这里我们假设文件内容的收藏不会侵害到著作财产权,惹出法律上的问题,而如果有此问题,当然保留文件的连结是目前唯一的收藏方法了。

第二: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信息网络中找数据,若不谙网络使用方式或无

法有效检索数据时,可以请求数字图书馆馆员协助。图书馆是提供「终身学习」的绝佳场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为广大的民众服务,使用者也许专精于某个领域,但并非都能娴熟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方式或对搜寻数据有明确概念。虽然目前已

有讨论智能网络代理员(agent)的研究出现[12],但要达到人性化、普及化

的服务还有一段距离。因此「个人信息空间」里,必须有人员,亦即图书馆员的协助,以提供一般民众人性化的服务。

第三:数字图书馆根据读者需求的主题或提供的关键词,将馆员或自动采访

器搜索来的数据自动分派到读者的信息空间去,读者可以不定期收到图书馆送来与自己需求有关的资料,经过进一步分析后,可以决定收录起来、或保留在公共空间、或者回绝这项数据。因此,「个人信息空间」里的数据采访是读者自己为主角,图书馆员、或自动采访器为配角。读者采访自己所要的信息,最能达到精

确的效果。图书馆员、自动采访器、或检索引擎最大的好处,是节省读者的力气、拓展读者搜寻的范围。

第四:全球信息网络上的数据是以分散储存的方式存在,而且呈现动态的演

变发展。依此想象,要对网络里的所有信息做分类编目是不可能的。每个数位图书馆仅能就自己实质的收藏做分类编目,便利外界查询检索,这部份的分类编目工作可由专业的馆员来做。对于外来的资源,就留给读者在个人的信息空间,依自己的偏好处理。他可以不遵守传统分类编目的规则,引进大量的链接互相参照,以切合本身的要求。

第五:读者只要能利用浏览器进入网络,就可在图书馆员的指导与协助下建

构自己的信息空间。他不再像签入主机型计算机一样,面对的是一层层的子目录与

一个个的计算机档案,而是直接接触到抽象层次比较高的「信息」而不是「档案」。在此,「信息」与「档案」的差别在于,「档案」需要知道其性质(如确定其为文本文件、图形文件、声音文件、图像文件,或是确定其储存的格式),并以手动的方式

选用适当的工具,才能打开档案浏览其内容;而「信息」虽然是以档案的方式存在计算机里,但是透过浏览器的协助,我们就不再关心此档案的性质与低阶层次的

操作,只专注于其实质的内容。让读者掌控信息,在信息消费与生产的循环当中扮演主要的角色,是设计图书馆时的最高目标,而不是图书馆本身存在的形式。

第六:利用参与共同空间的讨论区,协助解答读者的问题。图书馆的参考问

题可概略分为四种:指引型(direction)、快速参考问题(ready reference)、特殊检索(specific search)与研究型问题(research)[13]。前面描述的数位图书馆馆员所提供的服务约略涵盖了指引型、特殊检索型、与研究型参考问题。至于快速参考型问题,我们认为目前 News 或 BBS 讨论区的模式相当理想:读者在某个适当的讨论区提出问题,网络里对这些问题专精的人士可以提供快速的解答,若不幸有人提供了谬误的答案或观念,由于这个讨论空间是公开的,就会有人再提出指正。图书馆员的专业有限,而网络上的用户遍及各行各业的人士,所触及的问题包含个个层面,而一个问题在讨论时可得到的回答,其广度是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媒体可以望其项背的。此种网络上的讨论,可以模拟成脑神经思考网络,每个用户的智能,经由网络的组合,可以输出更好的答案。因此在「个人信息空间」里建立读者与专业人士类似的接触与沟通的管道,可以提供读者更完整的参考服务。

第七:数字化图书馆里有读者的基本数据与需求条件,甚至可以获知读者检

索的行为。分析这些数据,可以随时掌握图书馆经营的情形,据以提供读者更好的服务。

肆、技术的可行性

目前浏览器市场上网景(Netscape)公司推出的领航员(Navigator),由

于连接速度快、功能较多、教育人员可以免费使用,使得它在极短的时间,占有广大的市场。领航员有多项功能可以支持「个人信息空间」的构想。例如:一、它提供网络检索工具(InfoSeek Search),用户可以根据关键词来

搜寻网络上的资源。

二、提供卷标(Bookmark)功能,可以将拜访的信息站地址或阅读时遇到的

链接存起来,并透过卷标编辑功能依用户的偏好做分类。

三、支持 FTP (文件传输协议)与存盘功能,用户可以将网络上的文件

存在自己的磁盘驱动器,或将自己的档案上传到某个文件传输站。

四、支持 News 功能,可以连到某个 News 讨论区,参与某个议题的讨论。

五、透过预先设定的方式,可以自动分辨文件类型,叫用适当的软件开启网

路上的文件,使用者不会感受到浏览文件的不便。

然而,目前全球信息网络使用的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协议是属于「不记录状态的」(stateless)。这使得服务器与浏览器之间的连线迅速、制作也较为简单。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有缺点:每次浏览器向服务器要求一份文件,就要重新建立连结,传送完文件后,就断线。这情形就像跟某个人讲电话时,每讲完一句就必须挂断,要讲下一句,需要再重新拨通电话。这种协议方式对于需要交谈、对话(session-based)的应用极不适合 [14]。无法记录使用者状态、无法辨识使用者,就无法保留用户的信息空间,数字图书馆的馆员就无从将使用者的需求响应到这个空间去。

上述的情况并非无解,不过需要额外的程序设计技巧。HTTP 协定里有几种

特别的方法让使用者端与服务器端做较复杂的互动。当服务器收到使用者的需求时,如果此项需求是要求传回一个档案,服务器就找出档案传回然后结束与使用者的联机。如果此项要求是其他情况需要额外的处理,服务器不会去执行这项处理,而是传给「信道程序」(Gateway Programs)来执行。「共同信道接口」(Common Gateway Interface)就是在定义 HTTP 服务器与「信道程序」的沟通方式[15]。因此解决上述的情况,需要了解「共同信道接口」及熟悉任何一种程序语言来撰写我们所要的「信道程序」,必要时可能再加入一些机制来加强 HTTP 这项通讯协定。

网景公司的作法,是在标准的 HTTP 协议之外,加入了「饼干」(Cookie)

这样的通讯机制,使得服务器与浏览器透过这项协议得以记录用户状态[16- 17]。网景的解决方式是属于「浏览器端的饼干」(client-side cookies),也就是说需要浏览器的配合,服务器端才能记录用户状态。目前大多数的浏览器并未支持此项功能,有少部分的单位甚至发展自己的「饼干」作法[18]。相对的,另一种相似的作法则是「服务器端的饼干」(server-side cookies)[19]。它不需要浏览器额外的功能,只要服务器支持「共同信道接口」即可。这项要求,几乎目前的服务器都已具备。这使得「个人信息空间」的构想,只剩下「通到程式」的设计以及加强浏览器功能的整合,即可实现。

伍、结语

由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完全以读者为导向的图书馆服务变得可行。

本文提出的「个人信息空间」,就是此一构想下的产物。这个构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未来数字化图书馆面临网络资源的分类、编目、馆藏发展与读者服务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应当是图书馆学或信息科学急切探讨的课题。

在全球信息网络的环境下,发展克服其「不记录状态」(stateless)的技

术,对以「对话」为导向(sessio n based)的应用非常重要。这项技术将使更多的信息网络应用变得可行,网络上的用户也将因此获得更好的服务。

全球信息网络上的浏览器、服务器毕竟属于应用程序的层次,是一种介于使

用者与操作系统之间的软件,其中操作系统则是介于应用软件(或用户)与电脑硬件之间的系统。Windows 95 操作系统出现时标榜其设计理念以「文件为中心」,让用户透过操作系统来管理抽象层次较高的文件,而不是档案。虽然此种设计理念早在苹果(Apple)公司推出麦金塔(Macintosh)个人计算机时就已存

在,但微软(Microsoft)的努力,将会加速促使后续的操作系统具备更佳的亲和性。未来不管网络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如何结合、怎么发展,我们需要的是像「个人信息空间」这样的系统或者更好的构想,使我们专注于信息的消费与生产,而不必只为了拥有一个 Email 账号,却必须签入(login)一部计算机,面对

学习一大堆指令的困扰。

参考数据

[1] Special Issues on Digital Libraries,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Vol. 38, No. 4, April 1995.

[2] Digital Libraries '94,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Annual Conference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igital Libraries. College Station, Texas, USA. June 19-21, 1994, https://www.360docs.net/doc/c310623917.html,/DL94

[3] Digital Libraries '95,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igital Libraries. Austin, Texas, USA. June 11-13, 1995, https://www.360docs.net/doc/c310623917.html,/dl95/README.html

[4] ISDL'95: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igital Libraries 1995. University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Tsukuba Science City, Ibaraki, Japan, August 22 - 25, 1995, http://www.DL.ulis.ac.jp/ISDL95

[5] Digital Libraries Conference. Singapo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March 27-28, 1995,https://www.360docs.net/doc/c310623917.html,.sg/personal/kwanghan/dl/dl.html

[6] ACM Digital Libraries '96. First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Digital Libraries (announcement),

https://www.360docs.net/doc/c310623917.html,/DL96

[7] ELVIRA`96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Library & Visual Information Research, The UK Digital Libraries Conference. 30 April - 2 May 1996,https://www.360docs.net/doc/c310623917.html,/elvira/elvira3.html

[8] 曾宪雄,"图书馆网络系统整合之计划与目标",图书信息学刊,第十四期,1─6页,1995

[9] "Library Applications of 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https://www.360docs.net/doc/c310623917.html,/lbr.html

[10] Green, David G.,https://www.360docs.net/doc/c310623917.html,.au/people/dgg/virtual.html, "Proposed operation of a virtual library.", Environmental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Charles Sturt University, Albury NSW 2460 Australia.

[11] David M. Levy and Catherine C. Marshall, "Going Digital: A Look at Assumptions Underlying Digital Libraries", Commu. of The ACM, Vol.38, No.4,

April 1995, pp.77-84.

[12] Issue on intelligent Agents,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37, 7, July, 1994.

[13] 陈雪华,网络资源与图书馆参考服务,信息传播与图书馆学,第一卷,第四期,

民84年,页41─52。

[14] Stuart L. Webel, "The World Wide Web and Emerging Internet Resource Disco-very Standards for Scholarly Literature," Library Trends, Spring 1995,

pp.627-644.

[15] Ian S. Graham, HTML Source Book: A Complete Guide to HTML, John Wiley &

Sons, 1995.

[16] "How can I keep 'state' information between calls to my CGI program?" https://www.360docs.net/doc/c310623917.html,/help/wwwfaq/hfields.htm

[17] "Persistent Client State HTTP Cookies"

https://www.360docs.net/doc/c310623917.html,/newsref/std/cookie_spec.html

[18] "Form Test Results for Netscape Cookies"

https://www.360docs.net/doc/c310623917.html,/nsl/formtest/stats-by-test/NetscapeCo olie.html

[19] "SCAT: Sessioneer CGI Authorization Toolkit"

https://www.360docs.net/doc/c310623917.html,/scat/scat.htm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及整合

2012年8月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A ugust 2012  第15期总第265期 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15T o tal N o .265 浅谈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及整合 王利敏,陈星星 (许昌学院图书馆,河南许昌 461000) 摘 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探讨了数字资源整合的方式及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完善数字资源整合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数据库;整合 中图分类号:G258.6;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15—0122—02 数字资源是指图书馆引进的拥有磁、光介质或网络使用权的数字形态的文献资源。它以内容丰富,使用方便、检索快捷、共享性强等特点,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为各馆所重视。现如今,数字资源建设已经成为评价一所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信息服务水平的标志。因此,如何建设数字资源引起了图书馆界众多人士的广泛关注。笔者在此也就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还对数字资源的整合问题进行了讨论,以供图书馆同仁参考。1 数字资源建设 1.1 数字资源建设现状 数字资源的建设包括两方面基本内容:引进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 引进数据库是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首要途径。目前,高校图书馆引进数据库呈现出以下特点: 各馆引进数据库的种类重复较多:由于各高校图书馆之间合作意识差,共享意识弱,导致多种数据库重复购置现象严重; 引进数据库的种类有限:受经费的限制,一般本科院校多数都是买一些如中国期刊网、维普、万方、超星图书馆等之类的数据库,而对一些专业性的数据库,尤其外文数据库购买的非常少,这些数据库多集中在“985”、“211”院校; 引进数量差距大:“985”院校、“211”院校引进数据库的数量达到100种以上,而一般本科院校,尤其是专升本院校引进的数据库数量非常有限,有些仅为个位数。 自建数据库是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教学科研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近几年,很多高校也开始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纷纷开始建设。但是与引进数据库相比,差距还是非常的大,总体处于初级阶段。其特点是:种类少,内容单一,质量层次较低,重复性现象严重(同一个主题的内容好几家做,而且是各自做各自的,统筹协调性差,这就浪费了人力、物力)。1.2 数字资源建设途径 对上述目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一些途径进行解决。1.2.1 引进数据库 对于数据库的引进,各馆应树立资源共享意识,加强合作。对于使用率比较高的数据库,图书馆之间可以组成区域性联盟与数据库商谈判,争取以政府参与投资、联盟买断的方式购置;对于学科特色明显 的数据库则可以组织有需求的高校图书馆集团采 购。这样不仅可以大大节省成本,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还能最大程度的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1.2.2 自建数据库 自建数据库的建设,通常都要根据地区特点、专业特点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发展方向来进行,着重突出特色。未来的图书馆将是大的资源共享网络中的节点,特色对于每个图书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图书馆存在的意义。笔者认为自建数据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建设。1.2.2.1 特色数据库。特色数据库的建设首先可以围绕学校的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如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小麦专题特色数据库是以该校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作物栽培学和耕作学”为依托,以丰富的专业文献信息资源为基础而建设的,现已初具规模。 其次,还可以根据学校所处的地域特点进行建设。如武汉大学图书馆建设的“长江资源数据库”就突出了“地方性”特色。“长江资源数据库”围绕长江流域资源、生态环境、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等重要方面,汇集了各种报道长江流域与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国内外其他江河开发整治和环境保护等的文献信息、统计信息、地图信息、气象信息等等,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网络技术等等新信息技术,实现长江资源信息数据库管理和网上信息服务。安徽师范大学的“徽州历史文化特色库”,兰州大学图书馆的“敦煌学数据库”、中山大学图书馆建设的“孙中山数字图书馆”等也是突出“地方性”特色的数字馆藏建设典型例子。 另外,还可以根据图书馆内的特色馆藏进行建设,如清华大学的清华文库。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还要避免重复性建设,同一个主题的内容各馆应联合起来,统筹安排建设,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也为以后的共享奠定基础。 1.2.2.2 光盘数据库。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随书光盘呈现出越来越丰富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图书和期刊都附带有光盘。光盘内容多种多样,有对图书内容的全面映像,有对图书内容的说明,也有实例分析以及教辅软件等。附盘图书的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早期主要是计算机类图书,现在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类也多了起来,甚至社会科学及文学艺术类也时有随书光盘出现。随书光盘与图书关系紧密,是图书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者需配 ? 122? 收稿日期:2012-04-28 作者简介:王利敏(1980-),女,助理馆员,毕业于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就职于许昌学院图书馆。

教师空间使用 装扮操作指导

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教师操作手册(V1.1) 目录 一、 用户登录、注册 ...................................... 1. ..................................................................................... 新用户如何注册? 2. .............................................................................. 忘记密码如何找回? 二、 教师如何维护个人资料 ................................ 1. .......................................................................... 如何修改个人基本信息 2. ................................................................................ 如何绑定登陆账号? 3. ....................................................................................... 如何修改密码? 4. .............................................................................. 如何设置个人头像? 5. .............................................................................. 如何申请加入班级? 6. .............................................................................. 如何申请退出班级? 7. .............................................................................. 如何申请加入学校? 8. .............................................................................. 如何申请退出学校? 三、 教师如何运用个人工作空间 ............................ 1. .......................................................................... 如何进行私信的管理? 2. ....................................................................................... 如何获取积分?

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摘要:论述了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的重要性和馆藏特色资源建设,阐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外界资源的充分挖掘与利用,指出了提高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以及硬件和软件建设途径,从资源、人才和技术3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策略;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以及数字图书馆建设被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地方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障碍与原因分析》一文中,主要从资源、人才和技术三个方面重点分析了目前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些障碍,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清除这些障碍才能更好地支撑和促进其数字化建设的效果。基于此,本研究主要从资源、人才和技术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应采取的策略。 1 资源是图书建设的核心 数字化资源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数字化资源是指以数字化方式将文本、图片、图像、声音等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存储到数据库、光盘等载体中,最终通过计算机终端设备检索的这类信息资源,它是相对传统的非数字化信息资源来说的。地方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需要注意结合自身院校的专业特点、资源需求和学科发展,注重资源结构体系的合理化,以保证数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归纳起来,资源建设方面需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 1.1 馆藏资源的数字化 馆藏资源的数字化主要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以方便读者检索利用为目的。因此,馆藏资源的数字化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数据库。 1.1.1 自建数据库(传统馆藏数字化)自建数据库主要是指将本馆所拥有的传统馆藏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如保存的报纸期刊、古籍、特色书籍、教师教材与课件、精品课程录像等。自建数据库需要注意的几点是:以方便读者使用为基本前提,利于资源的长期保存,遵循一定的规范。 1.1.2 购买数据库购买数据库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保证资源建设的主要途径。购买时需要注意结合本校实际需求来购买。一般需遵循以下原则:符合本院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要;具有可持续的潜力;数据库所占据的内存空间尽量少;数据资源质量好,便于读者阅览、查找、下载和打印[2]。较常见的数据库有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涵盖的信息知识面广且全,质量相对有保障。此外,一些特殊院校,如医学院,也需要

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与共享

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与共享 □别立谦肖珑朱强姚晓霞 / 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 100871 摘要:文章依据CALIS管理中心在全国高校范围内所做的调查,阐述高校图书馆在自建数字资源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介绍自建资源共享以及CALIS特色库的建设情况,最后以北大图书馆为例,说明单馆开展自建数据库的整体构架和考虑。文章旨在总结现状,为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建设,自建数据库,特色资源,存储技术,共建共享 DOI:10.3772/j.issn.1673—2286.2011.02.010 数字资源建设由于对知识和文献的整理、使用、传播、共享、保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受到图书馆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引进数据库、自建数据库两方面。而在后者当中,各馆特色资源的数字化以及原生数字特色资源的建设尤其重要,并已经逐步成为主流。 本文依据CALIS管理中心在全国高校范围内所做的调查,阐述高校图书馆在自建数字资源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介绍自建资源共享以及CALIS特色库的建设情况,最后以北大图书馆为例,说明单馆开展自建数据库的整体构架和考虑。文章旨在总结现状,为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1 高校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工作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越来越重视自建特色库的工作,除参与CALIS和CADAL项目的数字资源建设外,许多高校基于学科特色、地方特色和馆藏特色自建了许多数字化资源,多表现为对这些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与利用。 2010年CALIS管理中心对全国自建特色数据库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截至2010年6月7日,共有至少107所高校图书馆已建或在建特色数据库300余个。其中,拥有1-3个自建库的高校馆数量居多,占参与调查的高校馆总数的84.11%;自建库的数量达到5个或以上的图书馆有13家,占总量的12.15%,其中4所高校馆的自建库数量超过10个,分别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山西大学图书馆和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 图1 高校自建数字资源数量分布情况(图书馆数量,占总量百分比) 数据库服务方面,提供较为开放的书目服务。300多个自建库中,采用开放书目检索的数据库有213个,采用账号获取原文的数据库有73个,免费获取原文的数据库有146个,部分试听试读的数据库有25个。多数采用其中一种或两种服务方式,此外还有自建库采用iso镜像文件下载、在线视频文件浏览等方式。 数据库内容的访问相对封闭。例如在登录认证方面,采用校内IP登录的有247个,占资源总量的80.72%;含校外IP 登录的有48个,用户名密码登录的有82个,其他访问方式的数据库有37个。少数库采用IP与用户名密码双重登录方式。 数据库数量多,但容量小,规模化不足。在资源总量方面,自建库所含资源数量相差甚大,少则几十条,多则百万余条记录。大多数自建库容量集中在1G到1T之间。300多个自建库中,共有226个自建库给出了容量值。其中,容量1G以下的自建库有33个,1G~1T的自建库有163个,1T以上的自建库有30个。 图2 高校自建数字资源规模分布 在资源类型上,依然以全文、书目文摘、事实数值为主,但其他类型如音视频、图片图像、地图、乐谱、网站、档案、手稿等资源的数量在迅速增长。在参与调查的数据库中,只含有一种资源类型的数据库有154个,含有两种资源类型的数据库有81个,含有三种资源类型的数据库有41个,含有四种资源类型的数据库有22个,含有五种及以上资源类型的数据库有16个。按资源类型统计,含有书目文摘的数据库有176个,含有全文的数据库有207个,含有音视频的数据库有73个,含有事实数值的数据库有59个。 全文占有一定比例。根据调查结果看,全文资源所占比例≥50%的数据库占总量的60%。其中,全文比例≥80%的数据库有167个,全文比例达到100%的数据库有125个,约占40%。在全文比例达到100%的自建库中,有1/4为学位论文、随书光盘、机构库、教参书等较为通用的自建库,学科专业意义上的自建库全文资源的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数据基本遵循了已有的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大多数自建库都有自己的著录标准。遵守CALIS相关标准的数据库占43.78%;遵守DC标准的占23.24%;遵守CNMARC标准的占10.27%;遵守系统数据库要求的占5.95%,自定义的占6.49%。数据库较为开放,多数数据库都有支持标准协议的接口,以支持OAI和OpenURL为主。支持OAI接口的自建库达到总量的50%,支持OpenURL的自建库达到54%。有39个自建库支持两种或以上的接口。 自建库的版权问题有不同程度的解决方案。版权问题解决最好的是毕业生论文,由学生签署授权声明;个别自建库取

浅论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数字化阅读平台的建设 陈凌云

浅论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数字化阅读平台的建设陈凌云 发表时间:2018-10-12T10:08:53.560Z 来源:《知识-力量》5中作者:陈凌云 [导读] 网络数字阅读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兴起,它有着传统阅读方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在改变人们阅读和学习方式的同时,也为图书馆的下一步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从图书馆网络数字平台建设的角度出发,结合网络数字阅 (成武县图书馆) 摘要:网络数字阅读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兴起,它有着传统阅读方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在改变人们阅读和学习方式的同时,也为图书馆的下一步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从图书馆网络数字平台建设的角度出发,结合网络数字阅读本身的特点,分析了当前图书馆网络数字化平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网络;数字阅读;图书馆;服务 1.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网络技术在阅读领域悄然掀起了一场革命。阅读的载体首次从纸质的书籍报刊扩充到互联网平台,阅读的内容首次从纯文字形式扩充到图片、音频与视频形式,阅读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网络数字阅读的方便和快捷正逐渐改变着人们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也为各地图书馆的发展建设指引了方向,即在完善传统阅读体验的同时,加强网络数字平台的建设,为读者提供全方位、方便、快捷的阅读服务。 2.网络数字阅读及其特点 所谓“网络数字阅读”,指的是人类利用数字技术,将文字信息、图形信息、声音信息、影像信息等内容编辑加工后,存储在电、磁等介质上,借助网络的联通性,通过计算机或智能手机等等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读取信息的活动[2]。它有两种必备的要素,首先是数字资源,从数据的组织形式上看,有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网页资源、多媒体资料等类型;其次是传输媒介,数字资源借助当前发展迅猛的互联网进行传播,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普及之前,人们一般通过电脑进行数字资源的阅读;在移动智能终端普及之后,更多的网络用户参与数字阅读,进行信息内容的获取和创建,人们的阅读环境也转换为交互式的网络环境,使网络数字阅读逐渐成为主流。数字阅读之所以能有如此强劲的发展势头,缘于它本身有如下几个特性: 2.1阅读载体多样化、移动化:数字阅读的载体十分丰富,只要是可以连接网络、可以展示数字文件的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都可以被用来当做数字阅读的载体。尤其是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其移动性和便携性打破了传统阅读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移动阅读帮助读者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提高阅读的效率。 2.2阅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互联网设备强大的存储能力和互联网络的联通性将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内容整合到一起,各种新闻资讯、网络文学、多媒体数据库搜索引擎等新媒体不断涌现,为网络数字阅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这些网络信息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同传统的纸本阅读相比,数字多媒体资源有着不可逾越的优势,他们往往更加直观,更加形象,更容易被读者接受。笔者做过一个调查,在传达内容一致的情况下,相对于纸质阅读,大约70%的人会选择视频的形式去了解特定的史实,因为其形式形象生动,更易于接受,给人的印象更加深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数字平台更加契合当代社会的节奏和需求。 2.3阅读过程的互动化 传统的阅读过程中,读者都是单纯地从书中获取信息,是信息的单向传递,而与此不同的是,网络数字阅读有很强的互动性,读者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更多的是主动发现、选择、处理和评价信息,这种互动的过程给读者很强的参与权、提升了读者的积极性[4]。 3. 网络数字阅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网络数字阅读是活字印刷革命之后的另一场革命,是信息生产力的再次解放。据“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国民综合阅读率达到77.1%,比2009年增加5.1个百分点。各种方式阅读的接触率较2009年均有增长;网络数字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32.8%,比2009年的24.6%增加了8.2个百分点,增幅为33.3%。相比之下,网络数字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增长幅度最大[1]。然而,网络数字阅读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从图书馆数字平台建设的角度,提出以下几个典型的问题。 3.1区域信息不平衡 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全国各地、所有公民都可以享受到同样的数字资源服务,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首先,不同城市图书馆资源分配不平衡,例如,某省图书馆购进了一批数字资源,除了省会城市所在的区域或者特定的区域之外,其他省内城市均无法访问该数字资源,造成城市之间资源的不平衡;其次,在图书馆内部和外部资源访问权限不同,目前来看,图书馆所拥有的数字资源只有在图书馆内部才可以访问,图书馆的墙壁阻拦了数字资源的访问请求,看起来是极不合理的,它给读者使用数字资源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放开图书馆内资源的访问限制。 3.2资源质量参差不齐 随着数字资源的推广,数字资源市场逐步发展起来,市场上出现了众多数字资源提供商,其中不乏高品质的产品,然而,绝大多数的产品都过不了质量关,数字内容提供商盲目追求利益,针对数字资源的内容,缺乏统一的规范,难以形成一个重视编审效果的团队,导致现有的数字资源编审队伍专业性不强,提供的内容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 3.3缺乏引导、推广机制 图书馆数字化的转型过程中面临着些许尴尬,图书馆在人们的印象里更多的是原有的传统的图书模式,大家普遍想到的是图书馆里的书籍、期刊等纸质媒介,馆里的数字资源并不为人所熟知,人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互联网上形形色色的网络资源,例如各种新闻资讯、网络文学、各种在线电视栏目等等,图书馆里引进的大批量的、极具教育意义的数字资源却被冷落,如何引导广大读者访问图书馆内的数字资源,如何做好资源推广工作,是当前各级图书馆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5]。 4.图书馆的应对策略 4.1建立统一、开放的数字阅读体系 全国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不平衡,是国家数字文化资源推广的一大瓶颈,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开放的数字资源阅读平台,可以有效地

关于个人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思考

关于个人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思考云南大学2008级情报学研究生1200800558 陈春艳 摘要:本文指出了实现个人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综合考虑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实现资源共享的全新模式。 关键词:个人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模式 陈光祚教授在《“e”时代的私人藏书楼——个人数字图书馆》一文中是这样定义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所谓个人数字图书馆,就是指个人为了读书治学,在自己的计算机上采用免费或基本免费的全文数据库软件,将有关的网上信息和自创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存储,使之成为有组织的信息集合。个人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一种类型,是最贴近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数字图书馆。实际上,个人数字图书馆就是e时代的私人藏书楼。”①然而,随着环境、理念的转变与及计算机、网络、存贮等技术的进步,个人数字图书馆中存储的信息资源猛增,信息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有图像、音频、视频、软件、文档等等多媒体信息,现在应该关注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开发、利用与共享个人数字图书馆中丰富的资源。 首先,本文指出了实现个人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共享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在综合考虑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实现资源共享的全新模式。 一、实现个人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的个人数字图书馆基本上都是构建在个人计算机上的,具有很大的分散性,是一个个信息的孤岛。它们有一个共同点:由个人建设并由个人管理、维护和使用,要实现资源的共享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现有模式存在缺陷 目前的个人数字图书馆是基于C/S或B/S模式的,而这种模式存在很多缺陷,例如:易受服务器硬件、软件、网络状况等因素影响;信息共享成本较高;存在安全隐患:用户个人隐私得不到有效保护。这些缺陷都使资源共享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2、还未实现互操作性 国内外个人数字图书馆与公共数字图书馆信息系统使用软件多样,系统平台各异,数据格式各异,给个人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造成了障碍。②这需要相关的管理部门进行政策的调整,制定元数据的描述标准,运用XML、RDF等技术,实现对个人数字图书馆资源信息检索、共享等的互操作。 3、不是每个人都精通信息技术 现在很多人都采用一些软件来管理个人电脑中的资料,如:网海拾贝、NoteExpress、超级文档管理器、电子图书馆等等,这些软件的功能不一,实现的也仅仅是个人信息的管理,要真正地实现资源共享,需要具备数据库维护、信息安全等专业知识,并不是每个人都精通这些技术,所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资源共享的实现。 4、个人心理因素 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创立者能否将自己的资源放在网上跟别人共享,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道德素养等因素的影响,再说,一般人都不是从事信息服务的专业人员,不可能随时随地将自己个人资源无偿地提供给所有人使用。

教师空间使用、装扮操作指导

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师操作手册(V1.1)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立思辰银山教育产业有限公司

目录 一、用户登录、注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新用户如何注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忘记密码如何找回?.....................................................................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教师如何维护个人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如何修改个人基本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如何绑定登陆账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如何修改密码?.............................................................................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如何设置个人头像?.....................................................................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如何申请加入班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如何申请退出班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如何申请加入学校?..................................................................... 错误!未定义书签。 8.如何申请退出学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教师如何运用个人工作空间 (3) 1.如何进行私信的管理? (3) 2.如何获取积分? (3) 3.如何查看个人收藏夹? (5) 4.如何管理我的应用? (6) 5.如何设置工作空间的动态显示内容? (7) 6.如何发布作业/班级通知? (8) 7.如何发布学生成绩? (8) 8.如何查看班级成员成长秀? (10) 9.如何进入我的班级? (11) 10.如何进入学校主页? (11) 11.如何退出登录? (12) 四、教师如何进行资源管理 (13) 1.如何进行“资源检索”? (13) 2.如何管理“我的收藏”? (14) 3.如何管理“上传的资源”? (15) 4.如何管理我的分享? (17) 五、教师如何进行文章管理 (18) 1.如何设置文章的分类? (18) 2.如何设置文章的可见范围? (20) 3.如何加密文章? (21) 4.如何置顶文章? (22) 六、空间装扮 (23) 1.如何进入空间装扮? (23) 2.如何改变空间的版式布局? (23) 3.如何设置留言板显示的留言条数? (23) 4.如何在好友文章中指定要显示好友? (24) 5.如何更换展示空间的背景? (25) 6.如何改变展示空间模板的位置? (25) 7.如何在展示空间播放视频? (26)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状况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状况分析 随着新经济的迅猛发展,谁将新知识迅速转化为资本,谁的经济就能快速发展。而知识的进步又依赖与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大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数字图书馆自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问世以来,经过十余年发展已经形成难以计数的项目和成果,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和应用逐渐地深入人心,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王建文,2005)[1]。由于传统的图书馆已远远不能满足师生们的需求,因此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正在走数字化的道路,向新型的、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至今,对数字图书馆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统一、完整的定义,对其称谓也多种多样,如电子图书馆( Electronic Library)、无墙图书馆( No wall Library)、网络图书馆( Net Library)、虚拟图书馆( Virtual Library) 等(周发容,2006)[2]。那到底数字化图书馆的目前的现状如何?数字化图书馆的建成对高校有什么重要意义?各高校在数字化建设中遇到哪些困难?这些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1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状况 数字图书馆的前期,称为电子图书馆,它包含有电子模拟信息和资料,此外,数字图书馆又称虚拟图书馆、网上图书馆,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因特网上信息分散,不便使用的现状,数字图书馆将成为没有时空限制、便于使用超大规模的知识信息中心(倪晓仑,2009)[3]。数字图书馆的主要来源包括艺术、科学和第二手资料(记录和传播发展学术活动)等开放式学术,它的使命是开发、储存、提供、获取和用电子方式收集那些可以用来学习艺术、建筑以及人类其他领域的高品质的数字图像及相关材料(Donald Waters,2001)[4]。 在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较晚,各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也各不相同。从整体上看,中国国家图书馆已迈开数字化步伐,正在实施“中国国家试验型数字图书馆计划”,该计划是国务院文化部倡议,以国家图书馆、北图、上图、南图、深图等国内主要公共图书馆为参与主体的试验示范项目,目标是建立一个从内容上和技术上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数字图书馆原型,通过遍布全国的数字通讯网,依托即将建成的“金图工程”向全国乃至全球提供网络服务,并为我国大规模建设数字图书馆工程提供样板(丛淑丽,2003)[5]。

网上阅读——走进数字图书馆_张丽芳

课外阅读教案 课题: 网上阅读 ——走进数字图书馆 执教::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景泰小学张丽芳 学科:语文 授课年级:五年级 2013年3月14日

网上阅读 ——走进数字图书馆 白云区景泰小学张丽芳 一、教学背景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时就已经努力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2008年,广州市教育科研网上建立了一个数字图书馆。图书馆中的藏书丰富,适逢我校的读书节开幕,同时,我校也有条件开展网上阅读活动。为了拓宽孩子们课外阅读的途径,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于是开展了这次的网上阅读活动。 二、教学内容分析: 《网上阅读——走进数字图书馆》是一节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此课选择在学校电子阅览室上。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广州市教育科研网数字图书馆开展网上阅读活动,引领学生走进数字图书馆,让学生熟悉数字图书馆的使用,知道在数字图书馆里借阅图书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图情教育。并且让学生体验数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通过网上阅读,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从三年级起就有专门的信息课,我班学生家庭中几乎都有计算机,对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比较

熟悉,文字的输入也有一些基础。另外,我班学生特别喜欢阅读课外书,这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内容,不过,大多数孩子看书并没有什么目的和方法,都是比较随意的看书,因此,本课重点是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养成其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操作计算机进入数字图书馆的方法。 (2)、了解在数字图书馆挑选数目的方法。 (3)、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上机操作熟悉进入数字图书馆的步骤。 (2)、通过实际操作、交流讨论、比较等方式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带领学生走进数字图书馆,让学生熟悉数字图书馆的使用,知道在数字图书馆里借阅图书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图情教育。 (2)、体验数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进入数字图书馆借阅书籍的方法和掌握简单的阅读方法。难点:掌握简单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教学方法

数字化时代一个崭新标志CNKI个人研究型数字图书馆(PRDL)

数字化时代一个崭新标志 CNKI个人研究型数字图书馆(PRDL) ---为每一位创新型人才量身定做一个智能化情报分析专家和协同研究平台 也许您已经很熟悉“中国知网”出版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CALNID),它为所有读者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文献检索平台,以统一的检索和导航方式,连续发布全国学术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年鉴、专利、标准、科技成果报告、国学、学术专著、工具书等以及外文学术文献。然而,您可能已经体验到,如果这个平台能够针对您个人的兴趣和需要,自动地但又可以系统、及时、准确地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话,您将能够更加方便自如地驾驭这日新月异的知识与情报信息之海。而今,这一梦想已经实现了!“中国知网”推出了“CNKI个人研究型数字图书馆”(Personal Reaserch Digital Library ,PRDL),您可以马上利用这一工具,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只属于您自己的PRDL。 PRDL可以使您按自己的意愿集成管理、优化使用“中国知网”和您的其他资源。之所以它能够支持每一个人的特殊需要,是因为它在CALNID基础之上,又整合了一系列重要的事实型知识库和智能化信息技术,包括“全国学者研究成果库”、“全国研究机构成果库”、“国家和基金科研项目数据库”、《中国学术文献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文献网络传播数据分析数据库》、“国内外学术会议信息数据库”、知识元挖掘系统、多媒体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等,从而在个性化知识服务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同时,PRDL配置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使每一个读者为自己选择定制一个“智能化情报分析专家”,按自己的需要,完整、系统、及时、准确收集和整理文献内容,深入揭示文献的情报和学习研究价值;同时,它还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基于数字化知识资源和宽带网络的全新的学习环境和模式。 一、数字化文献馆 在PRDL文献定制功能支持下,您可以按以下的文献管理模式从CALNID中选择定制您需要的文献,PRDL将按照您选定的范围,系统地整理、呈现已经出版的文献,并每天自动向您推送新出版的文献。 ●学科文献馆 按学科专业任选内容,建构自己的学科文献馆。 ●主题文献馆 按您关心的研究主题自动搜索、系统揭示内容。 ●媒体文献馆 按您选订的期刊、报纸、图书、论文集、专利等出版物,完整、及时地推送文献。 ●桌面文献馆 按您自定义的分类体系,将您个人计算机内的文献整理建库。它可用“中国知网”的检索系统和浏览器使用该库,也可与上述各文献馆跨库统一检索。 二、情报信息系统 ●学术圈

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和理解

对数字图书馆的理解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新生事物,英文为digitallibrary,可以翻译成数字图书馆,也可以翻译为数字资料库。目前人们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还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间空间限制的知识中心。 数字图书馆是面向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信息管理模式,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社会文化、终身教育、大众媒介、商业咨询、电子政务等一切社会组织的公众信息传播。现阶段,国内外对数字图书馆还没有一个明确、完整的定义。一般认为,数字图书馆是采用信息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是下一代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它将从根上改变信息分散不便使用的现状。 数字图书馆是利用数字技术采集、存储和保存信息并高效率地提取存取信息的技术载体。数字图书馆绝不是图书馆的数字化,它已大大地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概念和范畴,将成为未来社会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支撑点和前提性条件。而相对图书馆的常规服务内容而言,数字图书馆将使图书馆实现革命性的变革。 数字图书馆要求以新的方式执行图书馆的功能。包括新型信息资源、新的采访和馆藏发展方向与方式,尤其是有更多的资源共享和电子订购服务,新的存储与保存方法、新的分类和标引方式与用户新的交互模式,对计算机网络更多地依赖以及图书馆在人员智力构成、组织和经济等方面的显著变化,都与传统图书馆大相径庭。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主要表现在信息存储、处理、传递、管理等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今后衡量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标志将是能否拥有丰富而有用的信息资源,以及能否为用户提供全、新、准的信息服务。 数字图书馆需要建立起选择和采集文献的新标准。电子资料的选择和采访对于长期以来熟悉纸质资料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现在数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该是信息工程师和信息专家,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也是使用者的向导和顾问。为了适应新的需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具备以下的素质: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比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很好的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能力;较强的专业能力。 从社会学角度看,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将信息收藏、服务和人集成在一起的环境,它支持数字化信息和知识整个生命周期的活动,包括生成、保存、发展、传播和利用。 从使用者的角度看,数字图书馆是运行在互联网上超大规模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信息资源和知识中心,可以满足人们各个层次的学习和研究的需要。 从建设者角度看,数字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的数字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系统,包括信息资源的采集、组织、访问与服务等环节。 数字图书馆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储存空间小、不易损坏 数字图书馆是把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加以储存,一般储存在电脑光盘或硬盘里,与过去的纸制资料相比占地很小。而且,以往图书馆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就是,资料多次查阅后就会磨损,一些原始的比较珍贵的资料,一般读者很难看到。数字图书馆就避免了这一问题。 2.信息查阅检索方便 数字图书馆都配备有电脑查阅系统,读者通过检索一些关键词,就可以获取大量的相关信息。而以往图书资料的查阅,都需要经过检索、找书库、按检索号寻找图书等多道工序,繁琐而不便。

教师个人空间应用操作手册

一、栏目创建操作手册 1.在浏览器中输入“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c310623917.html,/。 2.在“空间登录”处,输入教师用户名、密码,点击“登录”进入个人空间。 3.进入教师空间首页:可以在个人主页中发表、管理文章、资源,同时可以进入社区,管理相册、查看留言,了解心得和留言等。 (1)文章: 可以发布新的文章、对文章分类、删除、编辑、站内用搜索等,对已经发表的文章进行称赞、转载、收藏和评论等操作。 (2)资源: 提供个人资源网盘、收藏资源和上报资源的管理功能。可以上传、新建、发布资源,对资源文件夹进行编辑、移动和删除。 (3)文章栏目设置方法步骤 文章分类管理的方法:先创建“主类”,如“教学设计(教案)”,在每个再主类下再创建子类,如“2014—2015下学期”,每个主类下至少创建一个子类,否则该主类内无法发表文章,文章只能发表在某个子类下。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进入“我的工作空间”,选择“文章”总栏目,再选择“文章分类”栏目标题中的“管理”选项。

第一步 第二步:选择“添加主类”,在提示文本框中输入主类名如“教学设计(教案)”,再选择“确定”按钮。 第三步:选择对应主类名称标题行右边“添加子类”,在提示文本框中输入子类名称,名称统一规范为“年度+学期”(如:2014—2015下学期),再选择“确定”按钮。 第四步:选择“排序管理”下方的“保存”按钮,保存栏目设置。可通过“编辑”、“删除”按钮,修改或删除当前分类。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二步 二、上传文章操作手册 1.在浏览器中输入“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地 — 2 —

中国知网-科研人员个人数字图书馆

中国知网-科研人员个人数字图书馆 简明使用手册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2009年6月

中国知网-科研人员个人数字图书馆简介 科研人员个人数字图书馆是“中国知网”专门为医学科研工作者、科研单位管理人员开发的个性化信息资源服务系统。通过互联网和机构内部网实时、自动推送本人关注的最新权威专业信息,信息内容覆盖了我国公开出版的9000多种期刊,国内主要院校和研究院所的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各大学术团体的专业会议论文、国内重要报纸、工具书、图谱、年鉴、标准、古籍等。 科研人员个人数字图书馆提供了超越一般的资源订阅方式,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交互式学习研究的空间。科研工作者用户可按需订制资源、检索平台、功能、情报服务,按需配置显示模板和显示方式,。提供的资源与服务如下: 资源方面,支持对数据库专辑、学科专业、整刊资源、以及各种类型单篇文献的定制,可按需定制资源,建构个性化资源馆。 检索功能,默认包含了功能强大的检索平台。可使用多种检索方式对馆内文献进行检索,并可通过强大的检索结果分组排序功能实现对检索结果的筛选,使您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精确的检索结果。最终可对检索结果进行个性化收藏。 多项个性化服务,全面满足用户学科调研及情报分析的需求。可定制自己喜爱的学者、机构、学术出版物、科研项目、检索式、投稿信息、学术论坛等;定制、推送一系列相关的情报信息,全面超越传统的WEB RSS定制功能。也可加入所在机构的机构数字图书馆,免费享用机构馆中各项资源,并与机构其他成员交流沟通。 个性化显示,可根据喜好选择不同颜色和结构的模板,全面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南昌大学图书馆可用数据库资源

?中国学术期刊镜像站点操作演示 由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主办,《中国期刊网》按学科划分为理工A、理工B、理工C、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经济政治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9个专辑,126个专题。“专题全文数据库”收录1994年以来中国出版发行的5300种学术期刊全文,累积全文约400万篇,检索结果为篇名、作者、机构、刊名、关键词、摘要、原文等。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操作演示 是建立在因特网上的大型科技、商务信息平台,内容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专业领域,目前基本内容被整合为科技信息子系统、数字化期刊子系统、商务信息子系统三个部分。 科技信息子系统包含科技文献、名人与机构、中外标准、科技动态、政策法规、成果专利等六个栏目,汇集中外上百个知名的、使用频率较高的科技、经济、金融、文献、生活与法律法规等数据库,记录总数达1300多万条;数字化期刊子系统可以浏览2000多种科技期刊的全文;商务信息子系统提供工商资讯、经贸信息、成果专利、商贸活动、咨询服务等信息,其中《中国企业、公司及产品数据库》收录96个行业20万家企业的详尽信息。 ?SPRINGER数据库操作演示 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Verlag)是世界上著名的科技出版集团, 通过Springer LINK系统提供学术期刊的在线服务。目前Springer LINK所提供的全文电子期刊共包含439种学术期刊(其中近400种为英文期刊),按学科分为以下11个“在线图书馆”:生命科学、医学、数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经济、法律、工程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物理学与天文学,是科研人员的重要信息源。 ?PQDD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操作演示 是世界著名学位论文数据库,收录起始于1861年,主要是北美地区的博、硕士论文(北美地区的博士数量占全世界的70%以上),也有少量的欧洲和亚洲的学位论文。它共收录有1,000余所著名大学文、理、工、农、医等领域的160万博士、硕士论文的摘要及索引及全文,是学术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参考信息源,每年约增加4.5万篇论文摘要 ?人大复印资料操作演示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选的“复印报刊资料全文”以其涵盖面广,信息量大,分类科学,筛选严谨,结构合理完备,成为国内最有权威的具有大型、集中、系统、连续和灵活五大特点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专题文献资料宝库。 ?Elsevier数据库操作演示 荷兰Elsevier Science出版集团出版了1000多种科技期刊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商业及经济管理、计算机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社会科学等众多学科。其中许多为核心期刊,是世界上公认的高质量学术期刊。 ?EBSCO全文数据库操作演示 EBSCO公司的全文数据库Academic Search Premier(简称ASP)Business Source Premier (简称BSP),是CALIS最早引进的数据库(最初为Academic Search Elite和Business Source Elite)之一。 学术期刊集成全文数据库(Academic Search Premier,简称ASP):包括有关生物科学、工商经济、资讯科技、通讯传播、工程、教育、艺术、文学、医药学等领域的七千多种期刊,其中近四千种全文刊(数据截止到2003年2月)。 商业资源集成全文数据库(Business Source Premier,简称BSP):包括国际商务、经济学、经济管理、金融、会计、劳动人事、银行等三千多种期刊的索引、文摘,其中近三千种全文刊(数据截止到2003年2月)。 ?Ei CompendexWeb 操作演示 《Ei(工程索引)》的网络版,内容包括原来光盘版(Ei Compendex)和后来扩展的部分(E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