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学

采矿工程学
采矿工程学

绪论

第一章金属矿床的工业特征

第一节矿石与废石和金属矿石的种类

一、一、矿石与废石

1、矿石:凡是地壳中的矿物集合体,在现代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以工业规模从中提取国民经济所必需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产品的,就叫矿石。

矿石的聚集体叫矿体,矿床是矿体的总称。一个矿区,可由一个或若干个矿体组成。

2、废石:矿体周围的岩石(围岩)以及夹在矿体中的岩石(夹石),不含有用成份或含量过少。当前不宜作为矿石开采的,则成为废石。

矿石和废石的概念是相对的,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矿山开采和矿石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变化。例如,我国锡矿石的最低工业品位曾为0.8%,铜为0.6%。经过采矿、选矿工艺的不断改进,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锡的最低工业品位降为0.2~0.3%,铜降为0.4~0.6。过去的废石,今天变成了矿石。

又如湖北应城石膏矿:过去一直主要开采纤维石膏,将硬石膏作为废石处理,自从硬石膏在水泥工业中得到应用之后,当矿石开采。

二、二、金属矿的种类

(一)(一)金属矿石:作为提取金属成分的矿石,称为金属矿石。

金属矿石种类分为以下几种:

1、按所含金属种类的不同分为:

a. 贵重金属矿石(金、银、铂等);

b. 有色金属矿石(铜、铅、镊、锑、钨、锑、锡、钼等);

c. 黑色金属矿石(铁、锰、铬等);

d. 稀有金属矿石(钽、铊等);

e. 放射性矿石(铀、钍等)。

2、按所含金属成分分单一金属矿石和多金属矿石。

3、按金属矿物性质、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分为:

a.自然金属矿石:金属以单一元素存在于矿床中的矿石,称为自然金属矿

石,如金、银、铂等。

b.氧化矿石:指矿石矿物的化学成分分为氧化物、碳酸盐及硫酸盐,如赤铁矿,红锌矿,铁锰矿,赤铜矿,白铅矿等。

c. 硫化矿石:即矿石矿物的化学成分为硫化物,如黄铜矿,方铅矿,辉钼矿等。

d. 混合矿石:矿石中含有前三种矿物中的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品位:矿石中有用成分的含量。常用百分数表示。

黄金等贵重金属矿石用一吨(或一立方米)矿石中含若干克有用成分来表示。 按品位的高低,金属矿石可分为富矿和贫矿。以磁铁矿为例,品位超过55%为平炉富矿;品位在50~55%之间为高炉富矿;品位在30~50%为贫矿。铜矿石的品位大于1%即为富矿,小于1%则为贫矿。

(二)非金属矿石

石膏:主要成分为硫酸钙,按其中含结晶水的多少又分为石膏和无水石膏两种。

石膏又称二水石膏,软石膏,水石膏。纯理论含量:氧化钙32.5%,三氧化硫46.6%,水20.9%。由于形成条件不同,各矿床石膏化学成分也是颇有出入的。

硬石膏:是一种含有各种杂质的硫酸盐。理论成分为:氧化钙41.2%,三氧化硫58.8%。如云母,石墨,海泡石,归线石等。

第二节 矿石和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

1 、坚固性系数:矿石的坚固性是一种抵抗外力的性能(综合外力)。国内用矿岩的极限抗压强度来表示,即

100R

f =

式中:R ——矿岩的极限抗压强度,标准大气压11.98=a kp 。

2、 稳固性:是指矿石或矿岩在空间允许暴露面积的大小和暴露时间长短的性能。

直接影响采矿方法选择及地压管理方法

根据矿岩或矿石的稳定程度,可分为五种情况:

a 、极不稳固的:不允许有暴露面积,掘巷道时用超前支护;

b 、 不稳定的:允许不支护的暴露面积〈502

m ;

c 、 中等稳固:2200~50m ;

d 、稳固的:2800~200m ;

e 、极稳固的:允许不支护的暴露面积 〉8002

m 。

3、 结块性:指采下的矿石遇水和受压并经过一段时间后又连结成整体的性质。对放旷、装车、运输不利。

4 、氧化性和自然性:指高硫矿石在水和空气的作用下,变为氧化矿石的性质。氧化后的矿石,选矿回收率降低。

含硫矿石(含硫18~20%以上)具有自然性,即在空气中氧化、放热,导致火灾。象山硫铁矿平均含硫18%,用无底柱分段崩落发,其覆盖矿岩应能粘结形成悬顶,使矿石回收率增加。

不能用留矿法,不能做崩落法的覆盖层,充填料

5 、含水性:矿石或岩石吸附和保持水分的特性叫含水性。

6 、碎涨性:岩石破碎后碎块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其体积比原岩体积增大的性质称破碎性。

破碎后体积与原岩体积之比称碎涨系数(松散系数)。一般坚硬岩石1.2~

1.5,矾土矿为软岩,1.95~

2.088。 第三节 金属矿床分类

金属矿床的矿体形状、厚度及倾角,对于矿床开拓和采矿方法的选择,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金属矿床的分类,一般按其矿体形状、倾角和厚度三个因素进行分类。

1、1、按矿体形状分类:

a 、a 、层状矿床;

b 、 b 、 脉状矿床;

c 、 c 、 块状矿床。

2、矿体倾角分类:

a 、水平和微倾斜矿体 倾角小于

5;

b 、 缓倾斜矿床 倾角为 30~5;

c 、倾斜矿体 倾角为 50~30;

d 、极倾斜矿体 倾角大于

55。

3、按矿体厚度分类:

a 、极薄矿体 厚度在0.8米以下;

b 、薄矿体 厚度在0.8~4米之间;

c 、中厚矿体 厚度在4~10—15米之间;

d 、厚矿体 厚度为10—15~40米之间;

e 、极厚矿体 厚度大于40米。

第二章矿床回采单元的划分及其开采顺序

第一节第一节矿田和井田

一、矿田:规划一个矿山企业开采顺序的全部矿床或一部分。

二、井田:规划一个矿井开采的全部矿床或其一部分。

例:古冶矾土矿即是一个矿田,国各庄采区为一个采区。

第二节第二节阶段和矿块

一阶段:在开采缓倾斜、倾斜和急倾斜矿体时,在井田中每隔一定的

垂直距离,掘进一条或几条与走向一致的主要运输巷道,将井田在垂直方向上划分为矿段,这个矿段叫阶段。

二阶段高度:上下两个相邻阶段运输巷道底版之间的垂直距离,叫阶段高度。

影响阶段高度的因素:

a、矿体的倾角、厚度、沿走向的长度;

b、矿岩的物理力学性质;

c、采用的开拓方法和采矿方法;

d、阶段开拓、采准、切割和回采时间;

e、阶段矿柱的回采条件;

f、每吨矿石所摊的基建开拓和采准费用;

g、每吨矿石所摊的提升、排水及回采费用;

h、地质勘探和生产探矿的要求,矿床勘探类型和矿体形态变化。

三、矿块:在阶段中沿走向每隔一定距离,掘进天井连通上下两个相邻运输巷道,将阶段再划分为独立的回采单元,称为矿块。

第三节第三节盘区和采区

一盘区:为了采矿工作方便,将井田用盘区运输巷道划分为长方形的矿段,此矿段称为盘区。

二采区:在盘区中沿走向每隔一定距离,掘进采区巷道连通相邻两个盘区运输巷道,将盘区再划分为独立的回采单元,这个单元称为采区。

盘区相当于阶段,采取相当于矿块。

第四节第四节矿床的开采顺序

一井田中阶段的开采顺序:

1 上行式:先采下部阶段,后采上部阶段,由下而上逐个阶段开采。

2 下行式:先开采上部阶段,后开采下部阶段,由上而下逐个阶段开采。

二、阶段中的矿块开采顺序

1、前进式;

2、后退式;

3、混合式。

三、相邻矿体

第三章矿床开采步骤和三级储量一、矿产开采分几步

开拓采准切割回采

第三章 矿床开采步骤和三级储量

第一节 第一节 矿床开采步骤

1、 1、 矿床开拓

从地面掘进一系列巷道通达矿体,以便把地下将要采出的矿石运至地面,同时把新鲜空气送入地下污浊空气排出地表,把矿坑水排出地表,把人员、材料和设备等送入地下和运出地面,形成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以及动力供应等完整系统,称为矿床开拓。

2、 2、 矿块采准

采准系数:是每一千吨采出矿石量所需掘进的采准、切割巷道米数 。 Kt M T L K /1000?∑=

注:这个系数每届学生都错,错在采出的矿石量中包括混入的废石量。而不是纯矿石量。

采准的工作比重:T ˊ采准切割巷道的采出矿量,T 矿块采出的矿量。

%100'

2?=T T k

3、 3、 切割工作

切割工作是旨在已采准完毕的矿块里,为大规模回采矿石开辟自由面和自由空间(拉底或切割槽),有的还要把漏斗颈扩大成漏斗形状(称为辟漏),以为大规模采矿创造良好的爆破和放矿条件。

4、 4、 回采工作

切割工作完毕之后,就可以大量的采矿,成为回采工作。它包括落矿、运搬和地压管理三项主要工作。

第二节 三级储量

1、开拓储量:凡设计所包括的开拓巷道均开掘完毕,构成主要运输,通风系统。并可掘进采准巷道者,则在此开拓巷道水平以上的设计储量

2、采准储量:在已开拓的矿体范围内,按设计规定的采矿方法所需掘进的采准巷道均已完毕,则此矿块的储量,叫采准储量。

3、备采储量:已做好采矿准备的矿块,完成了拉底空间或切割槽、辟漏等切割工程,可以立即进行采矿时,则次矿块内的储量称备采储量。

此量与采矿的损失贫化有关 如储量100t ,回收率60%贫化率20%则采出矿石量。

若按一年75万t 的采矿量则需准备100万t 的储量。所以三级矿量的叫法不如三级储量更直接更明确。

t A 75)2.01(6.0100=-?=

第四章 矿石的损失和贫化

第一节 矿石贫化的概念

矿石损失:损失的工业储量与工业储量之比。

矿石贫化:贫化率:矿石品位降低的百分比。

废石混入率:采出矿石中的废石与采出的矿石重量百分比。

损失贫化直接影响矿山的经济效益及国家有用资源的回收。

第二节 矿石损失和贫化的原因

矿石损失原因:

1、开采损失

a 、 a 、 采下损失:遗留在采场充填料中,遗留在采场内放不出来,运输途中损失;

b 、 b 、 未采下损失:设计应当开采而未采下的损失,留下各种矿柱而未采下的损失。

2、非开采损失

a 、 a 、 由于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而产生的损失

b 、 b 、 留永久矿柱造成的损失

矿石贫化的原因:

1、采矿过程中废石的混入

2、采矿过程中高品位粉矿的损失

3、采矿过程中有用成分氧化或被析出

第三节 矿石损失与贫化计算

矿石量平衡式 T=Q 。-Q +R

金属量平衡式 T α’=(Q - Q 。)+R α”

带入R=T+Q 。-Q 得

%100""'1??---==)(。Q T Q Q q αααα 称为间接法(用于不能进入采场测量的的采矿方法)

%100?=Q Q q 。 (用于不能进入采场测量的的采矿方法)

Q 。损失储量 Q 工业储量 R 混入矿石的废石量

废石混入率:

%100?=T R γ

将Q 。=Q+R-T 代入金属量平衡公式得

%100"'?--==ααααγT R

当矿石含品位时 α''=0,则 %100'?-=αααλ。

贫化率:按定义,工业品位与采出品位之差与原矿品位之百分比(品位降低的百分率)

%100'?-=αααρ

与不含品位时的废石混入率在数值上相等,但含义不一样,有的矿山就把矿石混入率当做贫化率

实际上ρ< r 。

第五章矿床开采强度、矿井生产能力及

对矿床开采的要求

采矿系统工程

1.说明系统、系统工程、采矿系统工程的概念和区别 答: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些部分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工程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设计、实施和运用系统的工程技术。采矿系统工程指:应用建模、仿真等技术时系统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的分析研究进程。 2.影响矿山产量规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简述优化矿山产量规模的主要方法及核心问题 答;主要因素:①市场需求②资源条件③技术条件④经济条件⑤其他条件。主要方法①泰勒准则:把境界内的矿石储量点服务年限归纳为经验公式,简介的给出一定储量条件下的最优规模。②优化矿山生产能力的准则应使矿山投资取得不低于平均利润的经济效益③通过计算各种规模条件下矿山累计投入量和累计利润从而计算出各种规模的利润率,最后找出利润最高的规模为最佳经济效益规模④最小费用法:以单位投资成本、单位单位经营成本和产量规模值率,最后找出最低成本规模为合理规模。⑤优化矿山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目标应便于矿石储量的终值最大。⑥矿山最优服务年限或生产能力的确定用使其净现值或内部收益达到最大。核心问题:要建立矿山开采成本与产量规模之间的函数关系。或者是收益规模的函数关系,然后取得最大值 3.举例说明一定的开采工艺系统可能对矿山产量规模构成的约束条件 答:以安家岭矿的圈定可采储量1500Mt的情况下合理产量规模的问题为例。分析说明:矿山最有产量规模不仅与技术、经济因素有关,还语音环境内圈定的储量规模密切相关。储量规模越大,一定产量规模下的绝对经济指标越好。但储量规模过大时,单位经济效益指标变差,说明矿田储量与合理产量规模之间存在合理匹配关系。安家岭在选定的开采工艺及可实现的产量规模条件下,其原圈定的境界范围过大,应该分开,即每采区可采储量500-550Mt当年产量为15-20Mt 时,可使单位储量净现值和年均净现值达到或接近最优值。 4.简述采区设计优化准则的选取及对模型建立的影响 答:最优化准则的选择:①单指标时:单目标决策法比较简单实用,所采用的指标为采区吨煤生产费用最小,其优化方法为非线性规划②多指标时,指标可有:a.采吨煤生产费用低b.采区生产压力大c.采区巷道掘进工程量最小d.采区准备时间短.e.煤炭资源损失小、采出率高f.有利于采区接替和生产稳定,采区服务年限长g.便于生产管理。同时生产的采煤工作面少h.采区生产系统安全可靠。对模型建造的影响:多目标的8项指标均采用时优化模型比较复杂;工作量大,而且一些指标之间相互关联不完全独立,还有的指标难大量化,所以采用多指标时往往只从中选取几项。 5.矿井设计方案优化为什么要采用多目标决策? 答:在矿井开拓方案的优化准则的指标中,最优性准则有折算费用最低或利润最高或劳动消耗最低,其后又加入时间对投资和费用的影响等。但是在实际上,在矿井设计方案选择的决策中,都是从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使用单目标决策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 6.在矿压规划中采用0-1规划和目标决策的作用是什么?试结合数学模型进行分析 答:“0-1”作用:在编制矿区生产发展长远规划时,主要任务之一是确定生产矿井改扩建和新建矿井的数量和规模。其作用是①考察矿区投资、总产量和经济效益三只之间的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确定如何合理使用资金使其发挥最大效益②在有限的投资条件下,确定如何满足矿区总体要求③确定在满足矿区总产量增长幅度下,所需的最低资金等问题。“目标规划”的作用:①目标规划是:多目标决策问题最优化、多种求解方法中最有效的一种②检测各矿井改扩建前、后的产量效益、成本及改扩建、新建的投资分配,还可以预测生产矿井不改扩建的产量、成本③模拟产生矿区规划可行方案,对方案进行综合分析。 7.层次分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对层次分析的结果为什么要进行一致性检验? 答:主要特点: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某一客观现实的判断,就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予以定量表示,利用数学方法确定表达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并通过排序结果分析和解决问题。原因: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上的多样性,可能产生片面性,要求每一个判断矩阵都具有完全一致性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对因素多、规模大的问题更是如此。为此,在考察层次分析法得到的结果是否基本合理时,需要在各排序过程中进行一致性检验。 8.如何模拟采煤机生产过程,能够得出那些结果? 答:以采煤机运行为主体的采煤工作面生产状况模拟适用于采用最小时间事件步长法,即模拟采煤机开动生产和因故障

采矿系统工程学的情景还原教学法

采矿系统工程情景还原教学法 —以AHP层次分析法为例 采矿系统工程是由采矿工程学与系统工程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的学科分支,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开发条件的优劣评价、矿田最优境界和产量的确定、矿区或采区设计优化、开采工艺的优化、矿山生产系统分析与优化。采矿系统工程以运筹学、概率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为工具求解最优解。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这些课程的基础,若学生底子薄、基础不好时这门课的教与学就面临很大困难。从学的方面看学生对于抽象的理论推导一头雾水,老是弄不明白这些抽象的理论推导的意义何在,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如何应用,而我们工科院校也重在应用,对于理论推导要求理解即可,但是如何让学生理解理论并学会应用呢?如若从学的方面突破比如从补基础课开始教学时间不够用。要破解这个难题就要求代课教师在教法上下一番功夫。在教学实践当中作者感觉到在推导理论时,首先用一些简单的例子说明其道理及其应用然后再推导理论,学生焕然大悟,教学效果很好。进而想到何不使用以情景还原为主的的教学方法呢?情景还原教学法可以大有作为。情景还原就是通过让学生角色转换成采矿系统工程学优化过程中的采矿工程专家、系统工程专家、决策者,还原抽象理论在实际当中的应用。以层次分析法在进行煤矿资源开发条件的优劣评价时的应用为例:角色还原成采矿工程专家是启发学生运用学过的采矿工程的理论分析影响开发条件的因素建立所谓因素层次结构;角色还原成系统工程专家是为了让学生体会理解运用层次分析时的原理、应用的具体过程;角色还原成决策者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层次分析的结果处理以及决策风险的控制。 1.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步骤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的萨蒂教授于70年代提出。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特别是将专家的经验判断给于量化,对于目标(因素)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的数据情况下更为实用。由于采矿工程中要遇到大量的对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决策(例如众多方案中择优)问题,所以AHP在采矿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 第一步对于影响目标(比如对于影响煤矿资源开发条件优度)的因素进行分解(Decomposing)。 建立目标层A(煤矿开发条件优度评价)、准则层B(地质资源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开采环境条件)和方案层C(煤矿1和煤矿2的具体条件)画出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这里将煤矿开发条件优度评价的目标决策分解为准则层的三个问题。

采矿系统工程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采矿系统工程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9-09-12T11:15:02.8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史恒[导读] 摘要:作为采矿工程的关键组成部分,采矿系统工程是以采矿工程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数学方法以及科学理论的运用使采矿工程的目标和方向更加细化的一种新兴的综合性学科。 贵州省纳雍县应急管理局贵州毕节 553300摘要:作为采矿工程的关键组成部分,采矿系统工程是以采矿工程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数学方法以及科学理论的运用使采矿工程的目标和方向更加细化的一种新兴的综合性学科。采矿系统工程涉及内容众多且规则性差,因而其作业地点较为分散,操作流程也相对复杂。因此在对采矿系统工程进行研究时,研究人员要对学科联系性较强的部分内容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以此促进采矿系统工程的研 究。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在进行作业时往往会采用一些经验性强的技术,然而这些技术不能对采矿系统的研究产生任何积极的影响。因此,研究人员要在理论的基础上树立创新意识,以此完善采矿系统工程的建设工作。 关键词:采矿系统工程;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1采矿系统工程概述采矿工程是一门由来已久的古老技术,很多问题都只能定性,而不能定量的解决,现场问题常常依赖经验判断,容易存在很大的主观差异性,借助采矿系统工程中的数字与计算技术,可以实现采矿技术问题的定量决策,大大提高了准确性和科学性。此外,采矿工程所涉及的面较广,影响因素较多,如何从总体上合理把握,综合协调,也就需要利用系统工程的相关知识来解决。从近年来发展情况看,随着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引入到采矿系统工程中,为我国的高效安全采矿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采矿系统工程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可以带来相关技术的变革,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矿产资源作为维系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采矿工程系统发展到今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采矿系统工程的发展现状采矿系统工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已经深入到采矿工程的各个领域,如矿床赋存条件的分析与评价、矿山建设及项目评价、矿山生产工艺系统和矿山压力及边坡稳定等。在采矿系统工程中,已广泛使用运筹学,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网络流、多目标决策、可靠性理论等。与此同时,计算机科学中的许多先进技术,如计算机仿真、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库等,也已成为采矿系统工程的常用手段。信息科学的任何进展都会很快在采矿系统工程中得到印证。例如,20世纪中期人们开展专家系统研究后不久,20世纪70年代即推出PROSPECTOR找矿专家系统。又如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系统)问世后不久,在矿业界即得到应用。至于矿业上使用的硬、软件,更是随着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不断地变化。如果说,我国采矿系统工程在理论研究上和国外相比只存在1~2年的差距,那么在实际应用上则有5~7年的落后。主要表现在: 2.1应用广度上的差距 以各种矿用计算机软件为例,虽然国内各单位开发了许多,但能够在市场上销售并与国外软件抗衡者,则少如凤毛麟角。 2.2硬件设备上的差距 由于我国经济实力有限,硬件设备上的落后也延误采矿系统工程的发展。例如,虚拟现实技术早已知晓,但国内只有少数单位具有相应的操作定位及立体视觉装置。 2.3用深度上的差距 我国采矿系统工程的应用,往往停留在初级阶段。我国的采矿系统工程,在前进过程中更多的是照搬、模仿,创新的亮点较少。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例,国外采用多边形法求矿岩量,我国也仿用:国外利用AutoCAD作为CAD技术的工作平台,我国也同样使用。至于地质统计学,GPS应用于等复杂技术,更是以引用为主。 3采矿系统工程发展新趋势采矿系统工程虽然由采矿工程和系统工程组成,但它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重视采矿系统发展的基础上,要把采矿工程放到层面上来,以及灵活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科学,保证采矿系统工程的全面发展。 3.1向多项目的大系统方向发展。 要注意采矿系统工程的多层次多环节结构,针对性的提供保障,要从总体上来把握它的发展。之前的单项优化已经不能满足采矿工程的发展,所以中国更加着力于全面发展,以更大更广的对象为目标。尽可能的把采矿系统的各个方面都照顾到。其主要体现在矿山决策上,低层次的水平已经满足不了发展的需求。近年来,采矿工作者把重点主要放在了高层次的大系统和巨系统方面的研究上来。 3.2向科技化发展。 在信息社会中,计算机技术是一个占首要地位的目标,经过多个部门的联合已经逐渐趋向于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中国的大中小型计算机正在逐渐被驱逐出人们的视野。它对于矿业系统工程国际上的发展存在极其重要的意义,不断进行着全面完善。硬件系统有着必然的发展趋势,并且在数量上迅猛发展,在国际矿业系统的基础上会更加广泛的把计算机应用到矿业中。随着客户需求的提高,之前采矿系统工程的研究已经不能满足,必须要在软件上有突破性的发展,使客户更加方便的应用软件,以矿山条件为基础解决采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3向实用化发展。 实验室的理论研究和成果已经更加注重于企业的实际应用。只有实用性强的项目才能更加迅速的完成推广应用,而且对于完善该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采矿系统工程的优化有很多种方式,主要在于采矿工程和系统工程之间的相互合作。在数学领域的很多理论也非常适合于该研究的发展,其中的规划和网络分析等在矿床估值和评价上有着积极的意义,矿上的全面研究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应用领域。要灵活的应用好系统优化设计及规划和矿山建设等技术在采矿领域上,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工程。采矿系统在动态方面极其的复杂,是最不好控制的方面,需要注意到有可能影响的各个因素,适应性的处理好它的随机性和多变性,把作业环境和生产对象彻底分析研究清楚,在使用多种技术的基础上,把复杂的动态系统完善好。尽管动态系统十分的复杂,但是也有着针对性的方法来解决,把优化理论和技术方法灵活的运用到采矿系统工程中,对于设计优化首先要把自己的视野扩大,才能有高效果的收获,不能仅仅局限于人工经验判断来选择方案,这会有很大的不全面性,而要在它的基础上运用电子计算机达到优化选择的效果,以现代化的方式做好每一个采矿系统工程。

采矿系统工程考题(附答案)

1、何谓无煤柱开采?绘图说明沿空留巷时巷道从掘进到废弃的整个服务期内顶底板。 无煤柱护巷是采煤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对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改善巷道维护、降低巷道掘进率、消除因留煤柱和丢煤而引起的井下灾害有明显效果。随着无煤柱护巷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采区巷道布置方面产生了相应变化。无煤柱护巷即:布置巷道时,巷道位于煤体边缘和采空区交界处,与传统的留煤柱巷道相比,取消了上、下区段之间的护巷煤柱,因此被称为无煤柱护巷。 根据对我国多年井下实测资料的分析,可将沿空留巷时巷道从掘进到废弃的整个服务期内顶底板移动归纳如上图所示。 沿空留巷时巷道整个服务期内顶底板总移近量是由不同阶段内移近量累积而成,它可用下式表示:U总=U0+v0t0+U1+v1t1+U2 式中U0、U1 和U2——由巷道掘进,一次采动和二次采动引起的顶底板移近量,当采深为300m及采高为2m时其值分别为20、230和270mm; v0 、v1——无采掘影响期内和一次采动后稳定期内顶底板移近速度,对一般情况可分别取为0.2和0.6mm/d; t0、t1——无采动影响期及一次采动和二次采动之间的间隔时间,d。 利用上式,可预先对沿空留巷整个服务期内顶底板移动总量作大致估计。 2、综放开采基本原理 综放开采是在厚煤层的下部布置工作面,利用地压破煤与自重落煤,有些冒放性差的顶煤体采取人为措施改善顶煤体的冒放性,这样将顶煤体放出的一种开采方法,顶煤体的破坏与破碎靠支承压力和支架—围岩相互作用。 顶煤破坏过程一般可分为4个阶段:①顶煤强化阶段,支承压力峰值点之前的应力上升过程。随着三向应力的增加使顶煤发生损伤,而部分原有缺陷发展成新的微细裂隙,但各种裂隙均处于闭合状态;②裂隙扩展阶段,支承压力峰值点之后至工作面煤壁的应力迅速下降过程;③破碎松动阶段,工作面控顶区的顶煤破碎阶段;④冒放阶段,支架后顶煤的垮落放出阶段。 在顶煤的破碎过程中,第①、②阶段矿山压力作用是关键,它对顶煤的破坏发展起主导作用,而第③、④阶段顶煤的破坏、破碎主要靠支架—围岩相互作用。可以看出,顶煤体在运移过程中的破坏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综放开采矿压显现特点 综放工作面一次开采厚度大、支架直接支护的对象为相对较为松软的顶煤,因此与中厚煤层或厚煤层分层开采相比,工作面矿压显现有明显的不同。根据文献大量研究结果,一般条件下的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具有下述典型特点: (l)综放工作面支架载荷普遍较小。同一煤层综放开采与分采开采顶分层相比,工作面的支架

采矿系统工程

安徽理工大学采矿工程《采矿系统工程》考试重点 1.系统: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这样一些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些部分组成的、具有某些功能的有机整体,叫做“系统” 2. 系统的特征: (1)目的性(2)集合性(3)相关性(4)阶层性(或层次性) (5)整体性(6)环境适应性(7)动态性 3. 物理模型是建筑在系统之间某些相似性能上,利用有关的物理定律来控制模型 4. 数学模型则用数学符号和等式来表达该系统的特征 5. 静态模型仅反映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的指标,动态模型则可反映由于系统行为随时间进展而引起的系统变更。 6. 对于建立模型应有如下基本要求:客观性,准确性,简明性,通用性 7. 系统工程是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系统论的思想、观点为指导,以控制论、信息论和运筹学等为方法论,以行为科学和各类工程科学为背景,综合运用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优化技术和计算机等为手段,把研究对象作为系统对其进行分析、设计、评价、建造、控制和组织管理,使其各组成部分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以达到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效益最佳的一门工程技术。 8.霍尔三维结构方法论:(1)时间维:规划阶段,拟定方案,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2)逻辑维:摆明问题,系统指标设计,系统分析,系统建模,系统设计(综合),系统评价,最优决策,实施方案,修正措施(3)知识维:环境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经济,法律 9.采矿系统工程是根据采矿工程内在规律和基本原理,以系统论和现代数学方法研究和解决采矿工程综合优化问题的采矿工程学科分支。 10. 矿山产量规模的影响因素: 市场需求, 资源条件, 技术条件, 经济条件, 其他条件 11. 优化矿山产量规模的主要方法有:泰勒准则(经济寿命准则), 平均利润率准则, 经济规模准则, 成本优先准则, 资源利用率准则, 收益率准则 12. 井田划分方案的提出满足基本要求:①尽量以影响矿井开拓巷道布置的落差大的断层、地质构造、河流湖泊作为井田境界。②考虑地形、地貌、地物的实际情况,使井田范围内有适宜的井口位置,便于工业场地布置和铁路接轨③力求同一井田内的煤层开采条件相近④井田走向长度与井型相适应,一般小型井不少于1.5km,中型并不少于4.0 km

采矿系统工程复习资料2

采矿系统工程2——较为全面的考点 1、系统的内容、基本特征、复杂性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工程是:把一有学科分支中的知识有效的组织起来用以解决综合性工程问题的技术。 霍尔三维结构:展示系统工程各项工作内容的三维(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结构图。 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系统是由元素所组成的;第二,元素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所构成的元素关系;第三,由元素及元素间关系构成的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 系统的复杂性: (1)构成系统的元素往往是个系统(子系统),系统的多层次性; (2)系统涉及的因素往往是多维的; (3)系统是由不同质的要素集合;(4)系统可以是包括人在内的人-机系统。 2、采矿系统工程概念及形成标志 采矿系统工程是由采矿工程学与系统工程学相结合面形成的一个新的学科分支,采矿系统工程是根据采矿工程内在规律和基本原理,以系统论和现代数学方法研究和解决采矿工程综合优化问题的采矿工程学科分支。 采矿工程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是从50年代运筹学用于采矿业的研究开始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60年代将运筹学原理与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于矿业研究的—批成果涌现出来,使采矿系统工程作为—个新兴学科逐渐形成,并得到蓬勃发展。 3、系统模型的内涵及基本特征及其作用 系统模型是把系统的各个构成要素通过适当的分解、筛选、抽象和归纳等工作之后,用某种表现形式描述出来的简明映象。即模型是系统理想化的抽象或简化表示,是实际系统的代替物,它描述了现实世界的某些主要特点,(现实性、易处理性和适应性)模型三个持征:(1)模型是现实世界一部分的抽象或模仿;(2)模型是由那些与分析的问题有关的因素所构成;(3)模型表明了有关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或定量关系。 4、建立构造模型的基本步骤 (1)明确系统的目的和要求,即明确系统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建定语言模型,即用准确精炼的语言对系统进行描述;(3)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弄清系统中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4)明确系统的外部环境,系统环境产生的约束条件;(5)确定模型细构; (6)估计模型中的参数,用数量表示系统中的因果关系;(7)检验模型与现实情况的差异,根据检验结果,对模型做必要的修正。 5、计算题20-30分:课本P17例子,变异函数模型及分析求解 区域化变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既有随机性又有结构性的变量。结构性——受到同一成因作用而产生的(即服从一定的规律,相关性或连续性) 。随机性——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的影响,每一点的参数值又是随机的。区域化变量只能用随机函数来进行研究。 (半变异函数的表达形式及计算、变异函数的理论模型、结构分析的基本步骤、版变异函数的手工套合方法) 6、克里金法估值的原理、方程、优点 克里金法是以地质统计学为理论根据,用被估块段附近(或内部)样品的线性组合,对块段进行最佳无偏的估值计算。屏蔽作用:较近的样品屏蔽了较远样品对V 的影响 克里金方程组 克里金方程组的半变异函 数表示形式(实质) 优点:① 可提供最佳无偏的内插估计。这里“最佳”意味着可获得最小估计方差。用克里金法估值的精确性,业经许多矿床应用实例的对比分析所证实。② 能定量池给出计算精度,即计算克里金方差,作为衡量估计误差的尺度。 ② 可用以判断勘探取样网格的合理性,为钻孔布置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根据。 符号意义:被估块段V 真实品位为在z (V ),估计品位为z*(V ),用来估计块段V 的n 个有效样品的品位为z (xi ),μ拉格朗日乘子,i λ求满足无偏条件,并使得估计方差最小的一组权系数(克里金法实质)。 “屏蔽效应”对策,在选择估计邻域时应考虑样品点分布的各向均匀性。一般是将估计邻域的空间按不同方位 11(,)(,)1 , i 1 , n n j i j i j n i i C x x C x V λμλ==?-=????==??∑∑11(,)(,)1 , i 1 , n n j i j i j n i i r x x r x V λμλ==?+=????==??∑∑

采矿系统工程学

1.系统:系统指由互相依赖的若干事物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的共性:1.整体性1)系统目标、规律、功能的整体性2)系统整体联系的有机性 2有序性1)系统机构的有序性2)系统发展的有序性 3.相关性:系统内各子系统间的联系表现为相互依存、相互约束。另外,最为一个系统整体,还要受到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约束,这是系统与环境间的相关性。 3.矿上系统的特性:1.目的性2.环境适应性3.环境改造性4.资源冗余性 4.系统学第一定律:系统的新质总是大于组成它的各个要素在孤立状态下的质的总和。系统可累加或不可累加的某些具体属性的数量,即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或者不变。究竟起那种作用,取决于这一具体属性的特性、系统的结构及系统内协同作用的强弱。 5.系统的序:“序”代表系统内部的组织程度,是系统中各要素间一切互相联系的总和,每一要素在系统的作用均是以这一联系为前提的。 6系统第二定律:在保证环境所允许的系统功能的前提下,使系统时间、空间、能量和信息的利用率 7.非平衡经济学就是把耗散结构理论应用于经济学的研究结果,其主要观点为:1任何经济实体在封闭状态下会产生静止和经济衰退现象。所以不仅要引进资金,更要引进人才、管理方法和新的管理理念2.凡是与外界互相作用的开放系统,必定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产生经济发展的加速度3一个具有内动力的经济系统,必定是一个差异的,非均匀的、非平衡态的经济系统。 8协同学对现代经济管理中的决策提出了“协同发展决策”的观点: (1)一个发展的现代经济系统,取决于对信息的掌握、处理和利用,取决于对系统本身规律以及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 (2)一个发展的经济管理系统应处于非平衡状态,并且是远离平横的开放系统,需不断的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来维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 (3)经济发展目标的决策是一个经济管理系统的核心问题,适时的调整经济目标是经济管理系统最优化的重要问题 (4)一个最佳化的现代经济管理系统,必须是按照一定的经济发展目标稳定有序运动的发展系统,因而只有保持系统的稳定有序化才能达到预期经济发展目标 (5)必须研究系统内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与外界的影响,从而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发展目标找到应优先发展的支配性参量及其支配方法,使整个系统的协同作用不断加强,这种协同作用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形成稳定有序的自组织。(6)优先发展的支配性参量是系统稳定有序化的基础,是制定各项控制标准的依据。(7)现代经济管理系统一旦形成稳定有序的自组织,就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小的干扰不会破坏系统的稳定有序状态,若更大的干扰侵入系统时,原有系统虽然被破坏,但会进行新的稳定有序化,完成一个稳定有序状态到另一个稳定有序状态发展演化过程。所以,人们可以有序有意识的根据协同学原理创造条件,从一个稳定有序状态从更高级的新的稳定有序状态发展,使经济系统的更高级的方向进化。 (8)现代经济管理系统的协同发展,需要一种动力推动。 9.矿山系统分析的要素:目标、可行方案、费用、模型、效果、准则和结论。 10.矿上分析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内外因素相关性原则3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4局部效益与总体效益相结合的原则5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11矿山系统分析的步骤:1系统分析:(1)问题是什么(2)如何去组织这个项目(3)系统是什么(4)与大系统的关系是什么(5)系统的目标及评价准则是什么(6)可行的备用方案有哪些(7)必须收集的资料和信息有哪些 2系统综合:(1)预测(2)建模(3)优化分析(4)系统的综合评价

有答案-采矿系统工程试卷b

系 级 班 考生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姓名 第 选课教学班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2012——2013学年度上期 《采矿系统工程》试题(B 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说明:本试题共 2 页 4大题,适用于矿业 系 12 年级 2班。考试时间:120分钟。 得分 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 矿床资源条件:矿床资源条件是矿床自然赋存特征的总和。(2分)一般包括资源的地质条件 即矿石的储量、质量、和地质构造等因素以及技术条件矿层结构、埋藏条件、采运条件、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及自然地理等。(3分) 2、 矿山产量最优规模:矿山产量最优规模包括两层意义:①理论意义上的最优,即经过技术经济 分析后,可以得到无约束条件下的最佳产量规模(2分)②合理规模,即经过技术经济分析后,由于宏观约束条件的限制,达不到理论意义山的最优,只能寻求满足一定约束条件的最大值,这时的规模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为最大规模。(3分) 3、支托模型:一个各向同性的、中心对称的圆锥体,(2分)反映上下分层矿层方块之间的关系的矿岩支托结构(3分) 4、露天矿CAD 人机交互功能特色:①剥采关系交互式调整;②排土厂设计计算;③矿岩流向流量优化;(3分)④剥采工程年度规划;⑤CAD 工程绘图(2分) 5、事件步长法:是按照系统中依次发生的事件来推进模拟时钟的,(3分)即从所有事件中选取最近事件优先处理。(2分) 得分 阅卷人 二、判断题(请把答案写到题前的表格中,每小题3分,共 15分) 1、 生产集中化是指在较小的空间内,以较小的工程,占用较小的设备,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取 的最佳的经济效果。(对) 2、 系统有向图的特点是定点数与边数相等,边的编号与其尾顶点的编号相同。圈的方向一律定 义为顺时针方向。(对) 3、 在机械化生产的采煤工作面中,所有工序都是以采煤机运行为核心的,采煤机运行状况代表 着采煤工作面的生产状况。(对) 4、 车铲比等于汽车书与挖掘设备之比。(对) 5、 矿床模型是用文字、图解或表格形式表示,来描述某类矿床基本特征的综合概念(对) 得分 阅卷人 三、简答题(第1题10分,第2题8分,第,3题5分,第4题7分,, 共 30分) 1、试列举你所见矿业系统中的若干种排队现象,并分析采用排队论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的适用性,如用问题试提出改进的解决途径。 答:①矿山采掘系统运输系统的排队论②矿井掘进工作面上穿孔、爆破、装载、支护等各个工序常见到依次等待的排队问题。(2分)运用埃尔朗分布的有限顾客循环排队模型。图像有以下特点:当k=1时为复指数分布函数 当k 增大埃尔朗分布图像由不对称逐渐向对称型过渡。(2分)当k ≥30近似于正态分布,当k →∞时,变为确定型分布。可是一般的埃尔朗分布属于完全随机与完全确定之间的中间型分布,其具体特征数由阶数k 所规定。(2分)在实践中以根据矿山实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不同阶数埃尔朗分布分别拟合各项作业时间等参数,从而形成埃尔朗分布的循环排队系统。(2分)这种排队模型摆脱传统的负指数分布模式可能成为用排队论方法解决矿山工艺配合问题的一条新途径。(2分) 2、采区优化的准则有哪些? 最优准则取多项评价指标时①采区吨煤费用最低②采区生产能力最大③采区巷道掘进量最小④采区准备时间最小⑤煤炭资源损失少,采出率高⑥有利于采区接替和生产稳定,采取服务年限长⑦便于生产管理,同时生产的采煤工作面少⑧采区生产系统安全可靠(每点1分) 3、矿井设计方案优化为什么要采用多目标决策?

《采矿系统工程》A试题答案

专业:考试科目:矿山系统工程(共 2 页) 的设计或组织的建立,还是系统的经营管理,都可以统一的看成是一类工程实践,称为系 统工程。 2.霍尔三维结构:霍尔三维结构是由美国学者AD霍尔等人在大量工程实践基础上,于1996 年提出的,其内容反映在可以直观展示系统工程各项工程内容的三维结构图中,霍尔三维结 构集中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系统化、综合化、最优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等特点,是系统工 程方法论的重要基础内容。 . 3.规模经济:指建设项目在一定范围内扩大生产规模而使单位生产成本下降获得的利益。 4.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1.管理系统是一种组织化的复杂系统(T) 2.大型工程系统和管理系统是两类完全不同的复杂系统(F) 3.SE本职上是一种组织管理的而技术方法(T) 4.改革是“系统工程(SE)”(T) 5.Hall三维结构和Checkland方法论均强调定量分析(F) 6. Checkland方法论在Hall三维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因而更合理(F) 7.在系统网络技术中,关键路线是惟一的路径最长的路线(F) 8.决策树中,由决策节点引出的分支称为方案分支(T) 9.目标--手段分析法、因果分析法、KJ法等是典型的定性系统分析法(T) 10.在系统解析结构模型中,总是假定所涉及的关系具有传递性(T) 11.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分析法(F) 12.当随即一次性指标C R≦0.10时,判断矩阵才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就需要对判断矩阵 进行调整(T) 13.马克思、恩格斯说,世界时由无数相互联系、依赖、制约、作用的事物和过程形成的统一 整体,表现出的普遍联系及其整体性思想,就是现代的系统概念,是系统理论的哲学基础。 (T) 1.系统工程方法有哪些特点? 答:(1)系统工程是采用一般先决定整体框架,后进入内部详细设计的程序; (2)系统工程试图通过将构成事物要素的程序加以适当配置来提高整体功能,主张可 采用不太可靠的元件构成可靠的系统,其核心思想是“综合及创造”; (3)系统工程属于“软科学”。 2.简述一般系统论的基本观点?

采矿系统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

1.什么是开采境界? 露天开采境界------露天采场的空间轮廊; 露天开采最终境界--------露天采场开采结束时的空间轮廊 2.什么是支托模型? 一个各向同性的、中心对称的圆锥体,反映上下分层矿层方块之间的关系的矿岩支托结构3.什么是矿床模型? 用文字、图解或表格形式表示,来描述某类矿床基本特征的综合概念 4.什么是车铲比? 卡车数量与电铲数量的比例称为车铲比 5.什么是剥采比? 露天矿开采是把覆盖在矿体上部及其周围的浮土和围岩剥去,把废石运到排土场,从敞露的矿体上直接采掘矿石。剥离岩土量与采出矿石量的比例称为剥采比。 6.什么是区域化变量? 以空间点x的三个直角坐标x u、x v、x w为自变量的随机场Z(x u,x v,x w)=Z(x),称为区域化变量7.什么是矿山产量最优规模? 8.什么是矿床资源条件? 矿床资源条件是矿床自然赋存特征的总和。一般包括资源的地质条件即矿石的储量、质量、和地质构造等因素以及技术条件矿层结构、埋藏条件、采运条件、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及自然地理等。 9.什么是生产集中化? 在较小的空间内,以较小的工程,占用较小的设备,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取的最佳的经济效果。 10.地质数据库的作用是什么? 11.如何扫描计算剥离岩石的重心? 12.建立矿床模型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距离加权法、地质统计学法、地质界限法、人工神经网络法 13.学会距离平方反比法计算? 14.学会在有向图表示工作线及确定开采边界 15.学会用动态规划的方法在煤层横断面上圈出露天矿的境界 16.学会用移动圆锥在煤层断面上圈出境界 17.学会理解变异函数表达内容及各参数的含义有哪些 18.学会采区设计优化的内容有哪些?P91 19.影响矿山产量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20.学会用层次分析法并对比方案的优劣 21.如何确定合理的年剥岩量? 22.采区优化的准则有哪些?P92 最优准则取多项评价指标时①采区吨煤费用最低②采区生产能力最大③采区巷道掘进量最小④采区准备时间最小⑤煤炭资源损失少,采出率高⑥有利于采区接替和生产稳定,采取服务年限长⑦便于生产管理,同时生产的采煤工作面少⑧采区生产系统安全可靠 23.为什么要用多目标决策,学会使用多目标决策的公式计算?P102

有详解-采矿系统工程的试卷b

2012——2013学年度上期 《采矿系统工程》试题(B 卷) 说明:本试题共 2 页 4大题,适用于矿业 系 12 年级 2班。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 矿床资源条件:矿床资源条件是矿床自然赋存特征的总和。(2分)一般包括资源的地质条件 即矿石的储量、质量、和地质构造等因素以及技术条件矿层结构、埋藏条件、采运条件、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及自然地理等。(3分) 2、 矿山产量最优规模:矿山产量最优规模包括两层意义:①理论意义上的最优,即经过技术经济 分析后,可以得到无约束条件下的最佳产量规模(2分)②合理规模,即经过技术经济分析后,由于宏观约束条件的限制,达不到理论意义山的最优,只能寻求满足一定约束条件的最 大值,这时的规模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为最大规模。(3分) 3、支托模型:一个各向同性的、中心对称的圆锥体,(2分)反映上下分层矿层方块之间的关系的矿岩支托结构(3分) 4、露天矿CAD 人机交互功能特色:①剥采关系交互式调整;②排土厂设计计算;③矿岩流向流量优化;(3分)④剥采工程年度规划;⑤CAD 工程绘图(2分) 5、事件步长法:是按照系统中依次发生的事件来推进模拟时钟的,(3分)即从所有事件中选取最近事件优先处理。(2分) 二、判断题(请把答案写到题前的表格中,每小题3分,共 15分) 1、 生产集中化是指在较小的空间内,以较小的工程,占用较小的设备,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取 的最佳的经济效果。(对) 2、 系统有向图的特点是定点数与边数相等,边的编号与其尾顶点的编号相同。圈的方向一律定 义为顺时针方向。(对) 3、 在机械化生产的采煤工作面中,所有工序都是以采煤机运行为核心的,采煤机运行状况代表 着采煤工作面的生产状况。(对) 4、 车铲比等于汽车书与挖掘设备之比。(对) 5、 矿床模型是用文字、图解或表格形式表示,来描述某类矿床基本特征的综合概念(对)

采矿系统工程复习资料1

精简熟记篇 6道简答题,1道计算题,满分一百分 1、计算题20分,课本P17例子,变异函数模型及分析求解 区域化变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既有随机性又有结构性的变量。结构性——受到同一成因作用而产生的(即服从一定的规律,相关性或连续性) 。随机性——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的影响,每一点的参数值又是随机的。区域化变量只能用随机函数来进行研究。 包括(半变异函数的表达形式及计算、变异函数的理论模型、结构分析的基本步骤、版变异函数的手工套合方法) 简答题:1、克里金法估值的原理、方程、符号意义,优点 克里金法是以地质统计学为理论根据,用被估块段附近(或内部)样品的线性组合,对块段进行最佳无偏的估值计算。屏蔽作用:较近的样品屏蔽了较远样品对V 的影响 克里金方程组 克里金方程组的半变异函数表示形式(实质) 优点:① 可提供最佳无偏的内插估计。这里“最佳”意味着可获得最小估计方差。用克里金法估值的精确性,业经许多矿床应用实例的对比分析所证实。② 能定量池给出计算精度,即计算克里金方差,作为衡量估计误差的尺度。 ② 可用以判断勘探取样网格的合理性,为钻孔布置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根据。 符号意义:被估块段V 真实品位为在z (V ),估计品位为z*(V ),用来估计块段V 的n 个有效样品的品位为z (xi ),μ拉格朗日乘子,i λ求满足无偏条件,并使得估计方差最小的一组权系数(克里金法实质)。 2、系统模型的内涵、基本特征、作用、建立构造模型的基本步骤 系统模型是把系统的各个构成要素通过适当的分解、筛选、抽象和归纳等工作之后,用某种表现形式描述出来的简明映象。即模型是系统理想化的抽象或简化表示,是实际系统的代替物,它描述了现实世界的某些主要特点,(现实性、易处理性和适应性)模型三个持征:(1)模型是现实世界一部分的抽象或模仿;(2)模型是由那些与分析的问题有关的因素所构成;(3)模型表明了有关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或定量关系。 建立构造模型的基本步骤:(1)明确系统的目的和要求,即明确系统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建定语言模型,即用准确精炼的语言对系统进行描述;(3)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弄清系统中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4)明确系统的外部环境,系统环境产生的约束条件;(5)确定模型细构; (6)估计模型中的参数,用数量表示系统中的因果关系;(7)检验模型与现实情况的差异,根据检验结果,对模型做必要的修正。 3、采区设计优化内容及方法 目的:在各种可供选择的定性方案和定量参数中选取最优方案和参数。 内容,一是选择采煤方法、采区机械设备;二是确定巷道布置系统及其主要参数。 优化方法:采区设计优化模型的编制和优化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最优化准则及其相应的评价指标的确定,有单目标和多目标两种。(1)最优化准则为一项评价指标时,单目标决策比较简单实用,所采用的指标为采区吨煤生产费最小,优化方法是非线性规划。(2)最优化准则为多项评价指标时,可用8项评价指标中的几项,优化方法有目标规划法和利用德尔菲法得出的综合评价指标。 4、系统模拟的基本概念、均匀随机数和随机变量产生的方法。 系统模拟或称系统仿真,是通过观测系统结构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而建立起一个模型并对其求解的一种技术。利用这种模型,可以再现系统的状态及特性。实际上,系统模拟大多用于动态数学模型,用数值方法求解。 随机变量概率分布函数的统计检验 为了进行系统模拟,以建立能够再现系统内部客观规律的模型,并用以分析与预见系统中的问题,首先必须深 11(,)(,)1 , i 1 , n n j i j i j n i i C x x C x V λμλ==?-=????==??∑∑11(,)(,)1 , i 1 , n n j i j i j n i i r x x r x V λμ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