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第八章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第八章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第八章

第八章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

8-1 音频/视频数据和普通文件数据都有哪些主要区别?这些区别对音频/视频数据在因特

网上传送所用的协议有哪些影响?既然现有的电信网能够传送音频/视频数据,并且能够保

证质量,为什么还要用因特网来传送音频/视频数据呢?

答:

区别

第一,多音频/视频数据信息的信息量往往很大,

第二,在传输音频/视频数据时,对时延和时延抖动均有较高的要求。

影响

如果利用TCP 协议对这些出错或丢失的分组进行重传,那么时延就会大大增加。因此

实时数据的传输在传输层就应采用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而不使用TCP 协议。

电信网的通信质量主要由通话双方端到端的时延和时延抖动以及通话分组的丢失率决

定。这两个因素都是不确定的,因而取决于当时网上的通信量,有网络上的通信量非常大以

至于发生了网络拥塞,那么端到端的网络时延和时延抖动以及分组丢失率都会很高,这就导

致电信网的通信质量下降。

8-2 端到端时延与时延抖动有什么区别?产生时延抖动的原因时什么?为什么说在传送音

频/视频数据时对时延和时延抖动都有较高的要求?

答:端到端的时延是指按照固定长度打包进IP 分组送入网络中进行传送;接收端再从收到

的IP 包中恢复出语音信号,由解码器将其还原成模拟信号。时延抖动是指时延变化。数

据业务对时延抖动不敏感,所以该指标没有出现在Benchmarking 测试中。由于IP 上

多业务,包括语音、视频业务的出现,该指标才有测试的必要性。产生时延的原因

IP 数据包之间由于选择路由不同,而不同路由间存在不同时延等因素,导致同一voip

的数据包之间会又不同的时延,由此产生了时延抖动。

把传播时延选择的越大,就可以消除更大的时延抖动,但所要分组经受的平均时延也

增大了,而对某些实时应用是很不利的。如果传播时延太小,那么消除时延抖动的效果就较

差。因此播放时延必须折中考虑。

8-3 目前有哪几种方案改造因特网使因特网能够适合于传送/音频视频数据?

答: 1.大量使用光缆,是网络的时延和时延抖动减小,使用具有大量高速缓存的高数路

由器,在网上传送实时数据就不会有问题。

2.将因特网改造为能够对端到端的带宽实现预留,从而根本改变因特网的协议栈—

从无连接的网络变为面向连接的网络。

3.部分改动因特网的协议,也能够使多媒体信息在因特网上的传输质量得到改进。

8-4 实时数据和等时数据是一样的意思吗?为什么说因特网是不等时的?实时数据都有哪

些特点?试说播放延时的作用?

答:实时数据和等时数据不是一样的意思。

模拟的音频/视频信号只有经过数字化以后才能在因特网上传送。就是对模拟信号

要经过采样和模数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将一定数量的比特组组装成分组进行传送。这些分

组在发送时的时间间隔时恒定的,但传统的因特网本身是非等时的。这是因为在时延IP 协

议的因特网中,每一个分组是独立的传送,因而这些分组在到达接收端时就变成非等时的。

消除时延的抖动。

8-5 流式存储音频/视频,流式实况音频/视频和交互式音频/视频

都有何区别?

答:流式存储音频/视频是边下载边播放,即在文件下载后不久就开始播放。

流式实况音频/视频是发送时边录制边发送,接受时也是能够连续播放。接受方收到

的节目时间和节目中事件的发生时间可以认为是同时的。

交互式音频/视频是用户使用因特网和其他人进行交互式通信。8-6 媒体播放器和媒体服务器的功能是什么?请用例子说明。媒体服务器为什么称为流式服

务器?

答:媒体播放器的主要功能是:管理用户界面,解压缩,消除时延抖动和处理传输带来

的差错。

媒体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是使用元文件的URL 接入到媒体服务器,请求下载浏览器所

请求的音频/视频文件,给出响应把该音频/视频文件发送给媒体播放器。

8-7 实时流式协议RTSP 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个带外协议?

答:RTSP 是IETF 的MMUSIC 工作组开发的协议,功能是为了给流式过程增加更多的功能

而设计的协议。

RTSP 本身并不传送数据,而仅仅是使媒体播放器能够控制多媒体的传送,因此RTSP

又称为外带协议。

8-08 狭义的IP 电话和广义的IP 电话都有哪些区别?IP 电话都有哪几种连接方式?

答:狭义的IP 电话就是指在网络上打电话。广义的IP 电话不仅仅是电话通信,而且还可

以是在IP 网络上进行交互式多媒体实时通信(包括电话.视像等)甚至还包括即时传信IM。

IP 电话有3 种连接方式分别为:(1)2 个PC 机之间的通话。(2)PC 机到固定用户之间的通

话。(3)2 个固定电话之间打IP 电话。

8-09 IP 电话的通话质量与那些因素有关?影响IP 电话话音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为什

么IP 电话的通话质量是不确定的?

答:IP 电话的通话质量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通话双方端到端的时延和时延抖动,另

一个是话音分组的丢失率。影响IP 电话话音质量主要因素有:语音编解码技术、包丢失以

及时延和时延抖动等。若网络上的通信量非常大以致发生了网络拥堵,那么端到端时延和时

延抖动以及分组丢失率都会很高,这就导致IP 电话的通信质量

下降。因此,一个用户使用IP

电话的通信质量取决于当时其他的许多用户的行为。

8-10 为什么RTP 协议同时具有运输层和应用层的特点?

答:从开发者的角度看,RTP 应当是应用层的一部分。在应用程序的发送端,开发者必须编

写用RTP 封装分组的程序代码,然后把RTP 分组交给UDP 套接字接口。在接受端,RTP 分组

通过UDP 套接字接口进入应用层后。还要利用开发者编写的程序代码从分组中把应用数据块

提取出来。然而RTP 的名称又隐含地表示出它是一个运输层协议。这样划分也是可以的,应

为RTP 封装了多媒体应用的数据块,并且由于RTP 向多媒体应用程序提供了服务(如时间戳

和序号)。因此可以吧RTP 看成是在UDP 之上的一个运输层子层的协议。

8-11 RTP 协议能否提供应用分组的可靠传输?请说明理由。答:不能。因为RTP 为实时应用提供端到端的运输,但不提供任何服务质量的保证。RTP 是

一个协议框架因为它只包含了实时应用的一些共同功能。RTP 并不对多媒体数据块做任何处

理而只是向应用层提供一些附加的信息,让应用层知道应当如何进行处理。

8-12 在RTP 的分组中为什么要使用序号、时间戳和标记?

答:序号占16 位。对每一个发送出的RTP 分组,其序号加1.在一次RTP 会话开始时的初始

序号是随机选择的序号使接收端能够发现丢失的分组,同时也能够将失序的RTP 分组重新按

序排列好。时间戳反映了RTP 分组中的数据的第一字节的采样时刻。接收端使用时间戳克准

确的知道应当在什么时间还原哪一个数据块,从而消除时间的抖动。时间戳还可用来使视频

应用中声音和图像的同步。标记置1 表示这个RTP 分组具有特殊意义。

8-13 RTCP 协议使用在什么场合?它们各有何主要特点?

答:RTP 协议分别使用在:结束分组BYE 表示关闭一个数据流;特定应用分组APP 时应用

程序能够定义新的分组类型;接收端报告分组RR 用来使接收端周期性地向所有的点用多播

方式进行报告;发送端报告分组SR 用来使发送端周期性地向所有接收端用多播方式进行报

告;远点描述分组SDES 给出会话中参加者的描述。

8-14 IP 电话的两个主要标准各有何特点?

解:IP 电话的两个标准分别为:ITU-T 定义的H.323 协议和IETF 提出的绘画发起协议SIP.

H.323 协议的特点:以已有的电路交换电话网为基础,增加了IP 电话的功能。H.323

的指令沿用原有电话网的信令模式,与原有电话网的连接比较容易。

SIP 协议的特点:以英特网为基础,将IP 电话视为英特网那个上的新应用。SIP 使用了

HTTP 的许多首部、编码规则、差错码以及一些鉴别机制。它比H.323 具有更好的可扩缩性。

8-15 携带实时音频信号的固定长度分组序列发送到因特网。每隔10ms 发送一个分组。前10

个分组通过网络的时延分别为45ms,50ms,53ms,46ms,30ms,40ms,46ms,49ms,55ms

和51ms。

(1)用图表示出这些分组发出时间和到达时间。

(2)若在接收端还原时的端到端时延为75ms,试求出每个分组经受的时延。

(3)画出接收端缓存中的分组数与时间的关系。

解:(1)下图(a)的纵横坐标表示这些分组的发出时间和到达时间

(a)分组发送时间和到达时间图

(2)每个分组经受的时延分别为:30,25,22,29,455,35,29,26,20 和24ms

(3)接收端缓存中的分组数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b)所示。(b)接收端缓存中的分组数语时间关系图

8-16 话音信号的采样速率为8000HZ,每隔10ms 将已编码的话音采样装配为话音分组。每

一个话音分组在发送之前要加上一个时间戳。假定时间戳是从一个时钟得到的,该时钟每

隔△秒将计时器加1.试问能否将△取为9ms?如果行,请说明理由。如果不行,你认为△

应取为多少?

解:不能将△取为9ms,可以将△取为5ms

8-17 在传送音频/视频数据时,接收端的缓存空间的上限由什么因素决定?实时数据流的

数据率和时延抖动对缓存空间上限的确定有何影响?

解:接收端的缓存空间的上限取决于还原播放时所容许的时延,当还原播放时所用需的时延

已经确定时,缓存空间的上限与实时数据流的数据率成正比。时延抖动越大,缓存空间也应

越大。

8-18 什么是服务质量QoS?为什么说“因特网根本没有服务质量可言”?

解:服务质量QoS 是服务性能的总效果,此效果决定了一个用户对服务的满意程度。因特网

的网络本身提供的服务是不可靠的,它不能保证服务质量。实际上“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服

务就是没有质量保证的服务,根本没有服务质量可言。

8-19 在讨论服务质量时,管制、调度、呼叫接纳表示什么意思?解:管制:使某个数据流不影响其他正常数据流在网络中通过的一种机制。

调度:路由器的队列所采用的排队规则。

呼叫接纳:数据流要事先声明它所需要的服务质量,然后或者被准许进入网络,或者被拒绝

进入网络。

8-20 试比较先进先出(FIFO)排队、公平排队(FQ)和加权公平排队(WFQ)的优缺点。

解:先进先出(FIFO)排队的优点:实施简单;其缺点:不能区分时间敏感分组和一般数据

分组,并且对排在长分组的短分组也不公平。

公平排队(FQ)的优点:在高优先级队列中总是有分组时,克服优先排队的局限,避免

了低优先级队列的分组长期得不到服务的现象出现;其缺点:长分组得到的服务时间长,而

短分组得到的服务时间短,并且没有区分分组的优先级。

加权公平排队(WFO)的优点:通过为每个队列分配一个与所需带宽百分比相对应的权

重,使高优先级队列中的分组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服务;其缺点:实施起来很复杂。

8-21 假定有一个支持三种类别的缓存运行加权公平排队WFQ 调度算法,并假定这三种类别

的权重分别是0.5, 0.25, 0.25。如果是采用循环调度,那第这三个类别接受服务的顺序是

123123123…。

(1)如果每种类别在缓存中都有大量的分组,试问这三种类别的分组可能以何种顺序接受

服务?

(2)如果第1 类和第3 类在缓存中有大量的分组,但缓存中没有第2 类的分组,试问这两

类分组可能以何种顺序接受服务?

解:(1)如果每种类别在缓存中都有大量的分组,这三种类别的分组接受服务的顺序有:

112311231123…, 113211321132…, 211321132113…, 311231123112…, 231123112311…,

321132113211…。

(2)如果1 类和第3 类在缓存中有大量的分组,但缓存中没有第2 类的分组,则这两类分

组接受服务的顺序有:113113113…, 311311311。

8-22 漏桶管制器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数据流的平均速率、峰

值速率和突发长度各表示什

么意思?

解:漏桶管制器简称漏桶,它是一种抽象的机制。在漏桶中可装许多权标,但最多装入b

个权标,只要漏桶中的权标数小于b 个,新的权标就以每秒r 个权标的恒定速率加入到漏桶

中。但若漏桶已装了 b 个权标,则新的权标就不再装入,而漏桶的权标数达到最大值b。

漏桶管制分组流进入网络的过程如下。分组进入网络前先要进入一个队列中等候漏桶中的权

标,就可从漏桶取走一个权标,然后就准许一个分组从队列进入网络。若漏桶已无权标,就

要等新的权标注入漏桶后,再把这个权标拿走后才能准许下一个分组进入网络。假定在时间

间隔t 中把漏桶中的全部b 个权标都取走。但在这个时间间隔内漏桶又装入了rt 个新权标,

因此在任何时间间隔t 内准许进入网络的分组数的最大值为rt + b。控制权标进入漏桶的

速率r 就可对分组进入网络的速率进行管制。

平均速率网络需要控制一个数据流的平均速率。这里的平均速率指的是在一定的时间

间隔内通过的分组数。

峰值速率峰值速率限制了数据流在非常短的时间间隔内的流量。突发长度网络也限制在非常的时间间隔内连续注入到网络中的分组数。

8-23 采用漏桶机制可以控制达到某一数值的、进入网络的数据率的持续时间。设漏桶最多

可容纳b 个权标。当漏桶中的权标小于b 个时,新的权标就以每秒r 个权标的恒定

速率加入漏桶中。设分组进入网络的速率为Npkt/s(pkt 代表分组),试推导以此速

率进入网络所能持续的时间T。讨论一下为什么改变权标加入到漏桶中的速率就可以

控制分组进入网络的速率。

解:假定在时间间隔t 中把漏桶中的全部b 个权标都取走。但在这个时间间隔内漏桶又装

入了rt 个新权标,因此在任何时间间隔t 内准许进入网络的分组数的最大值为rt + b。T

=(rt +b)/ N。控制权标进入漏桶的速率r 就可对分组进入网络的速率进行管制。

8-24 在上题中,设b = 250 token, r = 5000 token/s, N = 25000 pkt/s。试求分组用

这样的速率进入网络持续多长时间。若N=2500 pkt/s, 重新计算本题。

解:T=(rt + b)/ N = 0.21s

若N=2500pkt/s,则T=2.1s

8-25 试推导公式(8-2)。

解:考虑分组i。假定漏桶i 已经装满了bi 个权标。这就表示分组流i 不需要等待就可以

从漏桶中拿走bi 个权标,因此bi 个分组可以马上从路由器输出。但分组流i 得到的数据率

是由公式(8-1)给出。这bi 个分组吵的最后一个分组所经受的时延最大,它等于这bi

个分组所需的时间dmax,dmax = bi / Ri =(biΣwj) / (R×wi)。

8-26 假定图8-22 中分组流1 的漏桶权标装入速率r1< Rw1/(Σwi),试证明:(8-2)式

给出的dmax 实际上是分组流 1 中任何分组在WFQ 队列中所经受的最大时延。

解:r1

其峰值速率为p 分组/秒。试说明怎样把一个漏桶管制器的输出流入到第二个漏桶管制器的

输入,以便用这样串接的两个漏桶能够管制分组流的平均速率、峰值速率以及突发长度。

第二个漏桶的大小和权标产生的速率应当是怎样的?

解:如下图所示,第二个漏桶的大小是1,权标产生的速率是p/s。拿走

权标

拿走

权标

注入漏桶的速率= r/s 注入漏桶的速率=p/s

漏桶中最多装入

b 个权标

漏桶中最多装

入1 个权标

分组到达,等待权标等待权标

准许分组

进入网络

8-28 综合服务IntServ 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在?有保证的服务和受控负载的服务有何区别?

答:IntServ 共又以下四个组成部分:

(1)资源预留协议RSVP,它是IntServ 的信令协议。

(2)接纳控制(admission control),用来决定是否同意对某一资源的请求。

(3)分类器(classifier),用来把进入路由器的分组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的结果把不同

的类别的分组放入特定的队列。

(4)调度器(scheduler),根据服务质量要求决定分组发送的前后顺序。

有保证的服务和受控负载的服务的区别:

(1)有保证的服务(guaranteed service),可保证一个分组在通过路由器时的排队时延有

一个严格的上限。

(2)受控负载的服务(controlled-load service),可以使应用程序得到比通常的“尽最

大努力”更加可靠的服务。

8-29 试述资源预留协议RSVP 的工作原理。

答:发送端依据高、低带宽的范围、传输迟延,以及抖动来表征发送业务。RSVP 从含有'业

务类别(TSpec)'信息的发送端发送一个路径信息给目的地址(单点广播或多点广播的接收

端)。每一个支持RSVP 的路由器沿着下行路由建立一个'路径状态表',其中包括路径信息里

先前的源地址(例如,朝着发送端的上行的下一跳)为了获得资源预留,接收端发送一个上行

的RESV(预留请求)消息。除了TSpec,RESV 消息里有'请求类别(RSpec),表明所要求的

综合服务类型,还有一个'过虑器类别',表征正在为分组预留资源(如传输协议和端口号)。

RSpec 和过虑器类别合起来代表一个'流的描述符',路由器就是靠它来识别每一个预留资源

的。

当每个支持RSVP 的路由器沿着上行路径接收RESV 的消息时,它采用输入控制过程证实

请求,并且配置所需的资源。如果这个请求得不到满足(可能由于资源短缺或未通过认证),

路由器向接收端返回一个错误消息。如果这个消息被接受,路由器就发送上行RESV 到下一

个路由器

当最后一个路由器接收RESV,同时接受请求的时候,它再发送一个证实消息给接收端。

当发送端或接收端结束了一个RSVP 会话时,有一个明显的断开连接的过程。

8-30 区分服务DiffServ 与综合服务IntServ 有何区别?区分服务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答:区分服务DiffServ 与综合服务IntServ 的区别:

(1)区分服务DiffServ 层次简单,伸缩性较好:DiffServ 工作范围分为两个层次:DS

域和DS 区。DS 标记只是规定了有限数量的业务级别,状态信息的数量正比于业

务级别,而不是流的数量。而综合服务IntServ 伸缩性差,在

WAN 中,各种各样

的子网会不断增多,并且随着流数目的增加,状态信息的数量成比例上升,重传

PATH 和RESV 信息会占用大量的路由器存储空间和处理开销。(2)区分服务DiffServ 便于实现:只在网络的边界上才需要复杂的分类、标记、管制

和整形操作。ISP 核心路由器只需要实现行为聚集(BA)的分类,因此实现和部

署区分、分级都比较容易。

(3)区分服务DiffServ 不影响路由:DiffServ 的节点提供服务的手段只限于队列调

度和缓冲管理,并不涉及路由选择,而综合服务Intserv 对现有路由器的改造十

分复杂。由于需要进行端到端的资源预留,必须要求从发送到接收之间所有路由

器都支持RSVP 和许可控制协议,同时每个路由器还要花费大量的资源来维护和更

新数据库

区分服务的工作原理:区分服务体系结构(DiffServ )定义了一种可以在互联网上实

施可扩展的服务分类的体系结构。一种“服务”,是由在一个网络内,在同一个传输

方向上,通过一条或几条路径传输数据包时的某些重要特征所定义的。这些特征可能

包括吞吐率、时延、时延抖动,和/或丢包率的量化值或统计值等,也可能是指其获

取网络资源的相对优先权。服务分类要求能适应不同应用程序和用户的需求,并且允

许对互联网服务的分类收费。

DiffServ 体系结构由许多在网络节点上实现的功能要素组成,包括每一跳转发

小集合,数据包归类功能,和交通调节功能。其中,交通调节功能又包含测量、标记、

整形、和监察策略四部分。在本体系结构,只在网络的边界节点上实现复杂的分类和

调节功能,并且,通过在IPv4 和IPv6 包头的DS 段做适当的标记[DSFIELD] ,聚

合流量,然后根据所做的标记,采取不同的每一跳转发策略。因此,本体系结构具备

可扩展性。“每一跳行为”保证了在互相竞争资源的数据流中为每个网络节点分配缓

冲区和带宽资源时,有一个合理的处理力度。在核心网络节点上,无需维护每个应用

程序流或每个用户转发状态。

8-31 在区分服务DiffServ 中的每跳行为PHB 是什么意思?EF PHB 和AF PHB 有何区别?

它们个试用于什么样的通信量?

答:DiffServ 定义了在转发分组时体现服务水平的每跳行为PHB。所谓“行为“就是指在转

发分组时路由器对分组是怎样处理的。”每跳“是强调这里所说的行为只涉及到本路由器转

发的这一跳的行为,而下一个路由器再怎样处理则与本路由器的处理无关。

EF PHB 和AF PHB 的区别:

(1)EF 指明离开一个路由器的通信量的数据率必须等于或大于某一数值。因此EFPHB

用来构造通过DS 域的一个低丢失率、低时延、低时延抖动、确保带宽的端到端服

(2)AF 用DSCP 的第0~2 位把通信量划分为四个等级,并给每一种等级提供最低数

量的带宽和缓存空间。对其中的每一个等级在用DSCP 的第3~5 位划分出三个“丢

弃优先级“。当发生网络拥塞时,对于每一个等级的AF,路由器就首先把”丢弃

优先级“较高的分组丢弃。

统计学第七章、第八章课后题答案

统计学复习笔记 第七章参数估计 一、思考题 1.解释估计量和估计值 在参数估计中,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称为估计量。估计量也是随机变量。如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方差等。 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计算出来的估计量的数值称为估计值。 2.简述评价估计量好坏的标准 (1)无偏性:是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期望值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2)有效性:是指估计量的方差尽可能小。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估计量,有更小方差的估计量更有效。 (3)一致性:是指随着样本量的增大,点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总体的参数。 3.怎样理解置信区间 在区间估计中,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置信区间的论述是由区间和置信度两部分组成。有些新闻媒体报道一些调查结果只给出百分比和误差(即置信区间),并不说明置信度,也不给出被调查的人数,这是不负责的表现。因为降低置信度可以使置信区间变窄(显得“精确”),有误导读者之嫌。在公布调查结果时给出被调查人数是负责任的表现。这样则可以由此推算出置信度(由后面给出的公式),反之亦然。 4.解释95%的置信区间的含义是什么 置信区间95%仅仅描述用来构造该区间上下界的统计量(是随机的)覆盖总体参数的概率。也就是说,无穷次重复抽样所得到的所有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参数。 不要认为由某一样本数据得到总体参数的某一个95%置信区间,就以为该区间以的概率覆盖总体参数。 5.简述样本量与置信水平、总体方差、估计误差的关系。 1. 估计总体均值时样本量n 为 (z 2 )2 2其中: E z n n E22 其中: E z 2 n 2. 样本量n 与置信水平1- α、总体方差、估计误差E之间的关系为与置信水平 成正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置信水平越大,所

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

第三章 2. 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有什么好处?答: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具有以下好处: (1)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需要知道低层是如何实现的,只知道该层通过层间的接口所提供的服务。 (2) 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只要这层提供的接口保持不变,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屋。(3) 整个系统被分解为若干个品于处理的部分,这种结构使得复杂系统的实现和维护容易控制。(4) 每层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务都有精确的说明,这样做有利于实现标准化。 3. 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原则是什么?答: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 原则是:(1) 网中各结点都具有相同的层次。(2)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3)同一结点内相 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4)每一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5)不同结点的同 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4. 请描述在OSI 参考模型屮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答: OSI 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当源结点的应用进程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应用层为数据加上本层控制报头后,组织成应用的数据服务单元,然后再传输到表示层;表示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木层的控制报头构成表示层的数据服务单元,再传送到会话层。依此类推,数据传送到传输层;传输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木层的控制报头后构成传输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报文);报文传送到 网络层时,由于网络层数据单元的长度有限制,传输层长报文将被分成多个较短的数据字段,加上网络层的控制报头后构成网络层的数据服务申i 元(分组);网络层的分组传送到数据链路层时,加上数据链路 层的控制信息后构成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顿数据链路层的巾贞传送到物理层后,物理层将以比特 流的方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当比特流到达目的结点时,再从物理层开始逐层上传,每层对各层的控制报头进行处理,将用户数据上交高层,最终将源结点的应用进程的数据发送给目的结点的应用进程。 4. 请描述在OSI 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5. 1.OSI 环境中数据发送过程 1) 应用层 当进程A 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应用层为数据加上应用层报头,组成应用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再传送到表示层。 2) 表示层表示层接收到应用层数据单元后,加上表示层报头组成表示层协议数据单元,再传送到会话层。表示层按照协议要求对数据进行格式变换和加密处理。 3) 会话层会话层接收到表示层数据单元后,加上会话层报头组成会话层协议数据单元,再传送到传输层。会话层报头用来协调通信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

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一、选择题 题目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 选择一项: A. 用户管理 B. 病毒管理 C. 资源共享正确 D. 站点管理 题目分析: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1)资源共享;(2)数据通信;(3)集中管理;(4)增加可靠性;(5)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安全功能。其中,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两大功能。 正确答案是:资源共享 题目2 网络资源子网负责()。 选择一项: A. 信息处理 B. 数据通信 C. 数字认证机制

D. 路由 题目分析: “资源子网”主要负责:(1)全网的信息处理;(2)为网络用户提供网络服务;(3)资源共享功能。 正确答案是:信息处理 题目3 通常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可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三种。 选择一项: A. 星型网络 B. 有线网 C. 城域网 D. 无线网 反馈 Your answer is incorrect. 题目分析:

计算机网络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进行分类可以分为:(1)局域网;(2)城域网;(3)广域网。 正确答案是:城域网 题目4 为了简化计算机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有利于网络的硬件和软件配置,按照计算机网络的系统功能,一个计算机网络中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称为网络的()。 选择一项: A. 无线网 B. 通信子网 C. 有线网 D. 资源子网 反馈 Your answer is incorrect. 题目分析: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通信子网:一个计算机网络中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资源子网:网络中实现资源共享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

第八章--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版本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1.说明生产要素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解答:第一,从商品的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关于“产品”的理论和关于“要素”的理论。前者讨论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后者讨论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第二,产品的理论和要素的理论是相互联系的。特别是,产品理论离不开要素理论,否则就不完全。这是因为,首先,产品理论在讨论产品的需求曲线时,假定了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既定,但并未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其次,在推导产品的供给曲线时,假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定,但并未说明要素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这两点都与要素理论有关。因此,要素理论可以看成是产品理论的自然延伸和发展。 第三,在西方经济学中,产品的理论通常被看成是“价值”理论,要素理论通常被看成是“分配”理论。产品理论加上要素理论,或者,价值理论加上分配理论,构成了整个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2.试述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解答:第一,厂商在使用要素时同样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即要求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 第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产品价值”(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价格的乘积),而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价格”。于是,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 3.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有何关系? 解答:从表面上看,完全竞争企业(实际上也包括其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似乎有两个不同的决策要做:第一,购买多少要素?这是所谓的“要素需求”问题——使用多少要素才能够使利润达到最大?第二,生产多少产量?这是所谓的“产品供给”问题——生产多少产量才能够使利润达到最大? 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是一回事。这是因为在企业的要素需求和产品供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要减少对要素的需求,则产品供给常常就不得不减少;反之,如要增加对产品的供给,则要素的需求常常又不得不增加。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所谓的生产函数:Q=Q(L)。这里,L为企业使用的要素数量(如劳动),Q为使用要素L所生产的产品数量。它们通过生产函数而“一一对应”。正是通过生产函数,企业关于使用要素的决策和关于生产产量的决策成为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旦企业决定了购买多少要素,它也就同时决定了应当生产多少产量;同样,一旦企业决定了生产多少产量,它也就同时决定了应当购买多少要素。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讨论企业的生产决策:或者,先求出利润最大化的要素需求量,然后再根据生产函数,由要素的需求量求出相应的产品供给量;或者,先求出利润最大化的产品供给量,然后再根据生产函数,由产品的供给量求出相应的要素需求量。 4.试述完全竞争厂商及市场在存在和不存在行业调整情况下的要素需求曲线。 解答:第一,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随着要素价格的下降,厂商对要素的需求量将增加。 第二,如果不考虑某厂商所在行业中其他厂商的调整,则该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恰好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 第三,如果考虑该厂商所在行业中其他厂商的调整,则该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将不再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这是因为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化,如果整个行业所有厂商都调整自己的要素使用量从而都改变自己的产量的话,则产品的市场价格即会发生变化。产品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使每一个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发生变化。于是,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将不再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在这种情况下,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叫做“行业调整曲线”。行业调整曲线仍然向右下方倾斜,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一些。 第四,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等于所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行业调整曲线)的水平相加。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谢希仁第五版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编著---习题解答 第一章概述 习题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 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的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 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议;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 1、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 2、灵活。每个结点均有智能,可根据情况决定路由和对数据做必要的处理。 3、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在每个结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4、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的不足之处是:①每一分组在经过每一交换节点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传输延时,考虑到节点处理分组的能力和分组排队等候处理的时间,以及每一分组经过的路由可能不等同,使得每一分组的传输延时长短不一。因此,它不适用于一些实时、连续的应用场合,如电话话音、视频图像等数据的传输;②由于每一分组都额外附加一个头信息,从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量;③分组交换网中的每一节点需要更多地参与对信息转换的处理,如在发送端需要将长报文划分为若干段分组,在接收端必须按序将每个分组组装起来,恢复出原报文数据等,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习题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电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显然,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信与模拟信号通信的本质区别在于数字信号的离散性和可存储性。这些特性使得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仅可以间断分时发送,而且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2、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层上完成的() A.网络接口层 B.互连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3、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A.网络接口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5、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 B.主机、外设、软件 C.硬件、程序、数据 D.主机、程序、数据 √6、网络协议组成部分为()。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定时关系 D.编码、控制信息、定时关系 二、填空题 √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Internet采用_______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3、ISO/OSI中OSI的含义是________。 √4、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和 ________ 和________。 5、TCP/IP协议从上向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层。 6、为了实现对等通信,当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到另一个节点前,必须在数据的头部(和尾部) 加入____________,这种增加数据头部(和尾部)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 √7、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划分应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则。 8、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从低到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七层。 9、建立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ISO/OSI与TCP/IP有和区别 3、什么是数据的封装、拆包 √4、TCP/IP各层之间有何关系 √5、画出ISO/OSI参考模型和 TCP/IP协议的对应关系,并说明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技术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答案单选题(65题) 填空题(50题) 1.传输层、数据链路层 2.调频、调相 、 、OSPF 6.双绞线、光纤 7.传播 8.频分复用 9.点对点 11.电气特性 13.物理 15.慢启动 16.传输层、网络接口层 17.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 、20

21.透明网桥 22.差错报告、询问 23.静态 27.报文 28.曼彻斯特 30.或传输控制协议 32.星型、环型 33.同步 、 35.单工、半双工 36.源路由网桥 、HFC 38.动态 、 40.环回测试 42.询问 46.香农定理 47.循环冗余检验 48.随机接入 49.存储转发 50.RARP或逆地址解析协议 51. TCP 52. POP3 53. DHCP 54.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55. 统一资源定位符 56. TFTP 57. 随机早期检测 58. 1 59. 虚拟专用网

60. 协议 61. 具体 62. 以太网 63. 随机 64. 65 名词解释(20题) 1.计算机网络: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CD: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以太网的协议。 3.端口号:16个比特长,具有本地意义,标识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交互的接口。 4.私有地址:只用于内部,不能用于互联网通信的地址,包括10/8、12和16。 5.地址解析协议:完成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6.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可变长子网掩码,也称为子网的子网,可以在一个子网中使用不同的掩码。 8.套接字:48个比特长,由IP地址和端口号组合,标识连接的一个端点。 9.服务访问点: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信息交换的地方,是一个逻辑接口。 10.生成树:生成树把交换机冗余造成的物理环路改造成逻辑无环的树形结构,从而改进交换性能。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用于大型互联网。 :无分类域间路由协议,构成超网,消除了传统的有类地址划分。 13.网络性能:网络性能是衡量计算机网络质量的指标,常见有带宽、时延、吞吐量等。 14.流量控制:匹配计算机网络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数据速率,使得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接收方来得及接收。 15.拥塞控制:就是防止过多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者链路不致过载。 16.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17. 地址转换协议: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在进出公网和私网而进行的转换过程。18.ICMP: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 19.10BASE-T:10表示数据率10Mbit/s;BASE表示电缆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T表示双绞线。 20.实体:在数据通信中,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21. BGP:边界网关协议,是不同AS 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 22. DNS:域名系统,是因特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域名转换成IP地址。23:Peer-to-Peer:对等连接方式或计算模式,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一种通信方式,不区分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八章

微观第八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引致需求 联合需求 边际产品价值 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要素成本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 买方垄断 卖方垄断 二、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 D ) A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才能 B. 农民拥有的土地 C .用于生产的机器厂房 D. 在柜台上销售的服装 2、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 A.要素的边际成本递减 B.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C.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D.要素参加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 3、在产品X 市场和要素K 、L 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 D ) A .X X X P MC MC =,且上升 B .L K L K MP MP P P = C .1L K L K X MP MP P P MC == D .11L K L K X X MP MP P P MC P === 4、对于一个垄断企业(其所处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投入品M 的价格为20元,边际产量为5,产品价格是4元,则这个企业的产量( ) A.未达到利润最大化,应减少产量 B.未达到利润最大化,应扩大产量 C.生产出利润最大化,但是成本未达到最小化 D.在成本最小条件下实现利润最大化产量 5、市场中单个厂商对某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同全体厂商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 A.两者是重合在一起的 B.前者较后者平坦 C.前者较后者陡峭 D.无法确定 6、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产品价格上升时,将引起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从而导致劳动的需求曲线( ) A.降低,右移 B.增加,左移 C.增加,右移 D.降低,左移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 第一章概述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 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的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线路交换时延:kd+x/b+s, 分组交换时延:kd+(x/p)*(p/b)+ (k-1)*(p/b),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 1-11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提示:参考图1-12的分组交换部分,观察总的时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答:总时延D表达式,分组交换时延为:D= kd+(x/p)*((p+h)/b)+ (k-1)*(p+h)/b D对p求导后,令其值等于0,求得p=[(xh)/(k-1)]^0.5

计算机网络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网络协议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和同步。 2.假设两个主机A,B通过一个路由器进行互联,提供主机A和主机B的应用进程之间 通信的层是(),通过主机与主机之间通信的层是()。 3.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如语音、文字和图像等。()是运送消息的实体。 4.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信道使用多种复用技术,()是指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 占用相同的频带。()是指所有的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频带宽度。 5.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两种类型:()信道和()信道, 前者最常使用的协议是PPP, 后者最常使用的协议有CSMA/CD。 6.以太网使用CSMA/CD协议可以使很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 上,协议的实质是()和()。 7.当网桥刚接入到以太网时,它的转发表是空的,这时若网桥收到一帧数据,网桥就 是按照()算法处理收到的帧,然后把帧转发出去。 二、选择题 1.IP数据报穿越Internet过程中可能被分片。在IP数据报分片以后,下列哪些设备负 责IP数据报的重组()。 A.源主机 B.目的主机 C.分片途径的路由器 D.分片途径的路由器和目的主机 2.下列哪个地址属于C类地址()? A.141.0.0.0 B.10.10.1.2 C.197.234.111.123 D.225.33.45.56 3.关于RIP协议和OSPF协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基于链路状态的外部网关协议。 B.RIP是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关协议,OSPF是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 C.都是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 D.RIP是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OSPF是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关协议。 4.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路由选择协议的功能?() A.获取网络拓扑结构的信息。 B.选择到达每个目的网络的最优路径 C.构建路由表 D.发现下一跳的物理地址。 5.每一条TCP连接唯一的被通信两端的两个端点所确定,TCP连接的端点是指 ()。 A.IP地址 B.MAC地址 C.端口号 D.套接字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第一章 1、(09-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 2、(10-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3、(10-3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 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A:80ms B: C: D: 4、(11-3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5、(12-33)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 A. PPP B. IP C. UDP D. TCP 6、(13-33)在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 A.对话管理 B.数据格式转换 C.路由选择 D.可靠数据传输 7.(13-35)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kb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Mb(1M=106)的报文。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 、1600ms 、1600ms 、800ms、 D、1600ms、801ms 8.(14-33)在OSI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 A.应用层 B表示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参考答案:

第八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八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企业全年需用A材料2400吨,每次订货成本为400元,每吨材料年储备成本12元,则每年最佳订货次数为( B ) A.12 B.6 C.3 D.4 2.企业采用什么程度的现金折扣,要与( C )结合起来考虑。 A.信用标准B.信用折扣 C.信用期间D.现金折扣政策 3.在下列各项中,属于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是( C ) A.收账费用B.坏账损失 C.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D.对客户信用进行调查的费用4.企业为了使其持有的交易性现金余额降到最低,可采取( A )A.力争现金流量同步B.使用现金浮游量 C.加速收款D.推迟应付款的支付 5.下列订货成本中属于变动性成本的是( C )。 A.采购人员计时工资B.采购部门管理费用 C.订货业务费D.存货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 6.在确定应收账款信用期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的计算公式有:( D )。 A.应收账款应计利息=应收账救占用资金×销售成本率 B.收益的增加=销售量增加×边际贡献率 C.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边际贡献率 D.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 7.企业置存现金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满足( C )。 A.交易性、预防性、收益性需要B.交易性、投机性、收益性需要C.交易性、预防性、投机性需要D.预防性、收益性、投机性需要8.企业6月10日赊购商品时双方约定“2/10,N/20”。在6月15日有能力付款,但直到6月20 日才支付这笔款项。其目的是运用现金日常管理策略中的( D )。 A.力争现金流量同步B.使用现金浮游量 C.加速收款D.推迟应付款的支付 9.下列各项中,与再订货点无关的因素是( A )。 A.经济订货量B.日耗用量 C.交货日数D.保险储备量 10.现金管理的目标是( A )。 A.权衡流动性和收益性B.权衡流动性和风险性 C.权衡收益性和风险性D.权衡收益性、流动性、风险性11.已知某种存货的全年需要量为36000个单位,该种存货的再订货点为1000个单位,则其交货间隔时间应为( B )。 A.36天B.10天C.18天D.12天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流动资产特点的是( D )。 A.形态的变动性B.数量的波动性 C.流动性D.投资的集中性和收回的分散性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答案

- 1 - 第1章节计算机网络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A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这类简单的“终端—通信线路—计算 机”系统,成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B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呈现出多处中心的特点。 C 开放式标准化网络:OSI/RM 的提出,开创了一个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 算机网络新时代。 D 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覆盖范围广、具有足够的带宽、很好的服务质量与完善的安全 机制,支持多媒体信息通信,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具备高度的可靠性与完善的管理功能。2.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哪两大子网?它们各实现什么功能?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通信子网负责全网中的信息传递。 3.简述各种计算机网络拓扑类型的优缺点。 星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控制简单;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方便服务,中央节点可方便地对各个站 点提供服务和网络重新配置。缺点是:电缆长度和安装工作量客观;中央节点的负担较重形成“瓶颈”; 各站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总线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所需要的电缆数量少;简单又是无源工作,有较高的可靠性;易于扩充增加 或减少用户比较方便。缺点是: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受到限制;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困难;分布式协 议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传输,不具有实时功能。 树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易于扩展、故障隔离较容易,缺点是:各个节点对根的依赖性太大。环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电缆长度短;可采用光纤,光纤的传输率高,十分适合于环形拓扑的单方 向传输;所有计算机都能公平地访问网络的其它部分,网络性能稳定。缺点是:节点的故障会引起全网 故障;环节点的加入和撤出过程较复杂;环形拓扑结构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都采用令牌传递的方式,在 负载很轻时,信道利用率相对来说就比较低。 混合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故障诊断和隔离较为方便;易于扩展;安装方便。缺点是:需要选用带 智能的集中器;像星形拓扑结构一样,集中器到各个站点的电缆安装长度会增加。 网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不受瓶颈问题和失效问题的影响,缺点是:这种结构比较复杂,成本比较 高,提供上述功能的网络协议也较复杂。 4.广播式网络与点对点式网络有何区别? 在广播式网络中,所有联网计算机都共享一个公共信道。当一台计算机利用共享信道发送报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2、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层上完成的() A.网络接口层 B.互连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3、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A.网络接口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5、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 B.主机、外设、软件 C.硬件、程序、数据 D.主机、程序、数据 √6、网络协议组成部分为()。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定时关系 D.编码、控制信息、定时关系 二、填空题 √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 √2、Internet采用_______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3、ISO/OSI中OSI的含义是________。

√4、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和________ 和________。 5、TCP/IP协议从上向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层。 6、为了实现对等通信,当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到另一个节点前,必须在数据的头部(和尾部) 加入____________,这种增加数据头部(和尾部)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7、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划分应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则。 8、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从低到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七层。 9、建立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ISO/OSI与TCP/IP有和区别 3、什么是数据的封装、拆包 √4、TCP/IP各层之间有何关系 √5、画出ISO/OSI参考模型和 TCP/IP协议的对应关系,并说明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

最新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

第一章 1、(09-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2、(10-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3、(10-3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A:80ms B:80.08ms C:80.16ms D:80.24ms 4、(11-3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5、(12-33)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 A. PPP B. IP C. UDP D. TCP 6、(13-33)在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 A.对话管理 B.数据格式转换 C.路由选择 D.可靠数据传输 7.(13-35)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kb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Mb(1M=106)的报文。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

第八章二重积分习题答案

第八章二重积分习题答案 练习题8.1 1.设D :0y ≤,0x a ≤≤,由二重积分的几何意义 计算d D x y 解:d D x y =200 d π θ?? =2220 01()2d a r π θ=--?? 332012236 a d a ππ θ==? 2. 设二重积分的积分区域为2214x y ≤+≤,则2dxdy =?? 解:2dxdy = ??22 1 26d rdr π θπ=? ? 练习题8.2 1.2d D x σ??其中D 是两个圆,y x 122=+与,y x 422=+围成的环型区域. 解:2d D x σ??=22 222301001515 cos [cos2]84 d r dr d d πππθθθθθπ= +=???? 2计算二重积分σd y x D )3 41(-- ??,其中D 是由直线2,,2=-=x x ;1,1=-=y y 围成的矩形。 解:σd y x D )341(--??= 221211212(1)[(1)]4346x y x y dx dy y dx ------=--??? =2 22 (1)84x dx --=? 3. 应用二重积分,求在xy 平面上由曲线224x x y x y -==与所围成的区域D 的面积. 解: 2 2 2 42 20 2320(42) 28 (2)|33 x x x D A dxdy dx dy x x x x -===-=- =????? 4. 求旋转抛物面224z x y =--与xy 平面所围成的立体体积

解: 22 222 2 (4)(4)48D V x y d d r rdr d ππ σθθπ=--=-==????? 习 题 八 一.判断题 1.d D σ??等于平面区域D 的面积.(√) 2.二重积分 100f(x,y)d y dy x ??交换积分次序后为1 1 f(x,y)d x dx x ? ? (×) 二.填空题 1.二重积分的积分区域为2214x y ≤+≤,则4dxdy = ?? 12π12π. 2.二重积分d d D xy x y ??的值为 112 ,其中2:0D y x ≤≤,01x ≤≤. 112 3.二重积分 10 (,)y dy f x y dx ?? 交换积分次序后为 11 (,)x dx f x y dy ?? . 11 (,)x dx f x y dy ?? 4.设区域D 为1x ≤,1y ≤,则??(sin x x -)d d x y =0 .0 5. 交换积分次序 1 d (,)y f x y dx ? = 2 1 1 (,)(,)x dx f x y dy f x y dy +?? . 2 1 1 (,)(,)x dx f x y dy f x y dy +?? 6.设D 是由221x y +≤所确定的区域。则22 1D dxdy x y ++?? =_ln 2πln 2π 三. 选择题 1.设1ln D I =??(x y +)d d x y ,2D I =??(x y +)2d d x y ,3D I =??(x y +)d d x y ,其中D 是由直线0x =,0y =,12 x y +=,1x y +=所围成的区域,则1I ,2I ,3I 的大小顺序为( B ). A 321I I I << B 123I I I << C 132I I I << D 312I I I <<

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全部)

计算机网络习题解答 教材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 第一章概述 习题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种网络系统是以批处理信息为主要目的。它的缺点是:如果计算机的负荷较重,会导致系统响应时间过长;单机系统的可靠性一般较低,一旦计算机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了克服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缺点,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将多台计算机相互连接的方法。人们首先借鉴了电信部门的电路交换的思想。所谓“交换”,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就是由交换设备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资源或信道带宽所采用的一种技术。电话交换机采用的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或线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显然,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信与模拟信号通信的本质区别在于数字信号的离散性和可存储性。这些特性使得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仅可以间断分时发送,而且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③计算机数据的产生往往是“突发式”的,比如当用户用键盘输入数据和编辑文件时,或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而未得出结果时,通信线路资源实际上是空闲的,从而造成通信线路资源的极大浪费。据统计,在计算机间的数据通信中,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1%。另外,由于各异的计算机和终端的传输数据的速率各不相同,采用电路交换就很难相互通信。为此,必须寻找出一种新的适应计算机通信的交换技术。1964年,巴兰(Baran)在美国兰德(Rand)公司“论分布式通信”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的概念。1962 —1965年,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和英国的国家物理实验室(National Physics Laboratory,NPL)都在对新型的计算机通信技术进行研究。英国NPL的戴维德(David)于1966年首次提出了“分组”(Packet)这一概念。1969年12月,美国的分组交换网网络中传送的信息被划分成分组(packet),该网称为分组交换网ARPANET(当时仅有4个交换点投入运行)。ARPANET的成功,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现在大家都公认ARPANET为分组交换网之父,并将分组交换网的出现作为现代电信时代的开始。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的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由此可见,通信与计算机的相互结合,不仅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递和交换提供了必要的手段,而且也大大提高了通信网络的各种性能。由此可见,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值得说明的是,分组交换技术所采用的存储转发原理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借鉴了电报通信中基于存储转发原理的报文交换的思想。它们的关键区别在于通信对象发生了变化。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