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案

中国的疆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教学重难点:

1、中国的地理位置

2、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过程:

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活动)读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北半球。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领土面积最辽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二、辽阔的疆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活动)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

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经度135°E。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总结:北-头顶黑龙江南-脚踩曾母暗沙

东-嘴喝两江汇合水西-帕米尔上摆摆尾

(读图)课本3页中国的疆域图

(提问)算一算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纬度约相差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我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寒带。

〔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2、跨近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东和最西时间相差5个小时。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

〔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尔米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边乌苏里江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边的帕尔米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练习〕1、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我国南北距离相差多少千米。

〔小结〕我国东西之间距离约为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再加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板书〕三、海洋和岛屿

〔活动〕读课本图1-4

〔提问〕由北向南我国濒海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讲述〕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南至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洋面。渤海与黄海大致以渤海海峡为界;黄海因海水呈黄褐色而得名,长江口北岸为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台湾海峡的南端为东海与南海的界限;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水最深的海区。

板书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洋并不全是我国的领海。

〔提问〕我国的领海宽度是多少海里?

〔讲述〕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洋,因此,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为我国领海,12海里以外则为公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的渤海,

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则为我国的内海,其全部海域均属于我国行使主权的范围。我国的领海面积约有300万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图册上找到我国的的临海和内海。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我国的海域。

〔提问〕我国大陆海岸线有多长,居世界第几位?

〔讲述〕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约18000千米,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5000多个(如加上岛屿海岸线,我国海岸线总长度在30000千米以上),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

〔读图〕找出图中的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雷州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等。

〔练习〕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填出上述岛屿、半岛和海峡。

〔板书〕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读图〕读“世界政区挂图”,请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国、英国、蒙古和美国。

〔提问〕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与英国、蒙古有何不同;与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归纳〕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为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蒙古为欧亚大陆上的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西临海洋,这与我国东临大洋,西靠大陆又有所不同。

〔活动并讨论〕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归纳〕我国东边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这使得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以及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围国家的边贸往来。

〔板书〕4、优越的海陆位置

〔承转〕我国不仅海岸线漫长曲折,而且还有20000千米的陆上疆界。

〔板书〕四、陆上疆界与邻国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行政区划简图”,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依次读出我国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归纳〕我国陆上邻国有14个,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布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课堂总结:要求记忆我国的半球位置、四至点、临海。

课堂反思:主要培养学生多看地图以此来记忆相应的地理知识。

板书设计:

一、伟大的祖国

我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二、辽阔的疆域

1、领土的四端

2、陆地的面积

3、濒临的海洋

三、众多的邻国

1、漫长的陆界

2、陆上邻国

3、漫长的海岸线

4、隔海相望的国家

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国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及分布。2.使学生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二难点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三级行政区划

1、请同学们看信封,填写寄信。(找几位学生将填写结果念给全班听)

2、总结归纳

我国采用的是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就像我们学校的年级、班级、小组一样,上一级区划包含若干个下一级区划。这里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是民族自治地区。除此以外,国家根据特殊需要,还可设立特别行政区。

二、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和直辖市

1、拼图讲解

教师在黑板上按照分区的顺序,在黑板上用吹塑纸完成中国政区演示拼图。(学生在教师拼出某个省的同时,在课本的“中国行政区划简图”上找出这个省的名称)(小组讨论、回答)

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可分为几种呢?每一种的数量是多少呢?

(小结)

我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1个香港特别行政区、1个澳门特别行政区,总计34个省级行政单位。

探究: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来记住这些名称呢?

巩固练习:下面我们通过小组竞赛游戏来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先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来熟悉这些省区。

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计分,每轮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问题,答对加10分,答错不得分,简评竞赛结果

2、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读表回答

学生读教科书中“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表,思考这些简称是怎么出来的?(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和常识,分组讨沦回答,能说出几个就可以。)

小结:

取用全名中的一个或几个字:

用本省的河流或山名:

用本省的历史名称:

一个省有两个简称:

巩固练习:完成P9的活动题。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行政区划,了解了中国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立。重点学习了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分布,希望同学们对照地图记住这些

中国的人口教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知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了解我国人口增长情况,知道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4.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5.了解有关华侨、华人的知识。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人口资料,计算人口密度。

2.学会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能够使用图例、注记识别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养阅读人口分布专题地图的能力。

3.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资料,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

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情,懂得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过程:

〔引入〕:放一段“中国的人口”录像。

〔提问〕:从录像中我们看到中国人口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人口数量大)

〔出示投影〕: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人口总数)

〔讲解〕:我国人口总数已达到(2000年)12.9533亿人(2008年底我国的人口已达13.17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提问〕:阅读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将四国面积、人口相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讲解〕:出示表格:

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超过其他三个国家人口总数的2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请大家看一看教材中的“读一读”材料,了解中国的人口数量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看图“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量”,思考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中哪一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最多?哪一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最少?人口总数在5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区有哪几个?

〔讲述〕:为了比较不同地区人口的多少,我们用人口密度进行说明。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

定义: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积上的人口数。

公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根据图表,填写“做一做”中的表格。

〔提问〕:根据课本中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图,参考课本“做一做”提供的上述省区的面积,计算四省区的人口密度并比较东部沿海两省与西部内陆两自治区人口密度的差异。

〔提问〕:观察“中国人口密度”图,思考以下问题:

(1)找到黑河——腾冲一线,对照图例观察线两侧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度的差异。观察哪些省区人口大于200人/平方千米,哪些省区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

(2)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该线两侧的面积、人口所占比例。

(3)确认该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全班评议,学生总结〕

〔讲述〕:我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稠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等省,这些地方多为平原区;该线西北部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

〔过渡〕:人口密度东西部存在差异,农村与城镇也存在差异,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扩大,这种差异也在变化。

〔出示投影〕:“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比(人口构成特征)”

〔讲述〕:我国的人口构成中,农村人口所占的比重大于城市人口。2000年我国的总人口为12.95亿,其中农村人口达80739万人,占63.91%;也就是说中国有13亿人,其中有8亿农民,是世界上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也同时看到,与1950年相比,我国的农村人口比重呈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的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也在不断提高。2000年我国城市人口为45594万人,占36.09%。比1995年的28.9%上升了7.19个百分点,比第四次人口普查的1990年上升了9.86%。

〔提问〕:世界平均城镇人口比重为41%,目前我国城镇人口的比重仍低于这个水平,你认为今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乡人口分布将出现什么问题?城乡人口怎样合理分布,才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总结〕:全国仍有8.5亿人口在乡村,乡村容纳不下这样多的劳力,应该就近建设新型城镇,以缩小城乡差别;为保护大城市的环境,应限制大城市的规模,建设卫星城以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

〔过渡〕:我国到海外的移民,大致分为华侨与华人两种,前者指长期侨居国外并具有中国国籍的中国人,后者指定居国外并取得外国国籍的,又称为外籍华人。

〔讨论〕:以华侨和华人热爱国家以及他们积极支援国家建设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讲述〕:我国赞成与鼓励华侨自愿的选择自己的国籍。我国政府和人民十分关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和华人的正当权益。

〔讲述〕:根据下表提供的我国人口增长数据,要求学生绘出1764年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曲线图,并观察我国的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总结〕1949年为5.4亿,1996

年时就达到12.2亿。(2)增长速度过快。由绘图可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了47年时间,人口就增长了2.3倍,达到12.2亿。

〔提问〕: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1.0%,10亿人口与1000万人口的两个国家每年各增加多少人口?(前者每年增加1000万人口,后者每年增加10万人口)

〔总结〕: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形成了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庞大的人口总量。

〔提问〕:(1)新中国成立以前为什么人口增长缓慢?

(2)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什么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学生分组讨论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得出由于旧中国经济落后,战争、灾荒频繁,疫病多,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缓慢。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

〔提问〕:读下表,思考人口的增长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学生讨论)

〔提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哪些问题?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遇到哪些困难和阻力?

(3)我国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有什么好处?

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个人意见,经过不同观点的辩论,使学生的思想达到一致。

〔总结〕:(1)人口的急剧增长,给我国带来的是环境的巨大压力,人口问题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巨大障碍,我国大多数资源和工农业生产,按人口的平均数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2)由于几千年的传统封建意识的影响,特别是在农村还存在着多子多福、生男比生女好的思想,而且这种思想还根深蒂固,不易改变。

(3)人口的控制可以提高人口素质,人民生活水平可以得到改善,环境质量可以得到提高。

〔提问〕:上述环境、资源、社会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人口过多、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对此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呢?

〔讲解〕:我国政府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这是控制人口的关键,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

提。我们要积极地宣传这一基本国策,使我国的人口得以控制。

〔总结〕:这节课我们对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学习。努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有效措施。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文化素质,改变人们的生育观,人口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

板书设计:

第二章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第一节中国的人口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二、人口分布不均

三、乡村与城镇人口比重的差异

四、华侨与华人

五、人口增长过快及其带来的问题

1.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

2.新中国成立前后人口增长差异的原因

3.我国的人口问题

六、人口问题的对策

探究活动

组织一次辩论会,题目为“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分正反两方,各持一种观点展开辩论,教师起引导的作用,最后使学生明确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中国的民族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

2.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并认识其重要意义。

3.知道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和少数民族的分布

教学重难点

1、我国56个民族的构成,

2、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3、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人口知识,请同学根据自己所知道的情况简要说明我们家乡的人口现状,有少数民族吗?

二、讲授新课: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的国家。

我国有56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占91%,其他少数民族占1%

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

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1)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

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民族状况和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应该互相尊重、团结互助、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的疆域教学设计--陈彩燕

中国的疆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我国的领土范围,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领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4、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5、学会在地图上估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南北两端的纬度差,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学会绘制中国轮廓图,提高绘图能力,强化对中国地图的空间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让学生有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情感 学情分析:本课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对于我国的疆域,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初步的认识;而对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分析,之前在世界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对地 理位置的分析方法有了一定接触。而且是对自己国家的认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 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都比较浓厚。 重点难点:1、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估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南北两端的纬度差 3、强化对中国地图的空间概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我国的领土范围,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 ○3、学会在地图上估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南北两端的纬度差,提高读图 分析能力,学会绘制中国轮廓图,提高绘图能力,强化对中国地图的空间概念学时重点: 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了解我国的领土范围,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 学时难点:估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南北两端的纬度差,了解这些跨度所造成的差异教学活动: 一、导入 播放MV《歌唱祖国》,欣赏祖国的美丽河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听着这优美的歌曲,看着这壮丽的河山,是否觉得熟悉又陌生,对于我们伟大的祖国,你们真的了解他吗? 首先,请大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试着回答一下: 1、我国位于地球上的哪个位置? 2、我国的国土面积有多大? 3、我们的周围有哪些邻居? 今天,让我们一起真正的深入的来了解一下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二、新课探究 1、伟大的祖国 我们伟大的祖国到底在地球的那个位置呢? (学生拿出地理图册,在世界地图中找出中国) 请学生来说出中国的地理位置 (回顾怎样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1半球位置:东西半球中位于东半球,南北半球中位于北半球 (展示世界地图,标注出赤道和1600E和200W) ○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世界地图中标注亚洲和太平洋,注意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3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地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单元测试题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单元测试题(2018.9.19)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我国主要位于“五带”中的哪个温度带?() A、热带 B、北寒带 C、北温带 D、南温带 2. 下列叙述中,因我国人口数量过多而带来负面影响的一项是() A 劳动力短缺 B 兵源不足 C 人口老龄化严重 D 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3. 关于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和镇(乡)三级 B 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 C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少数民族自治的地方 D 我国于1997年和1999年分别在香港和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 4. 下列节日属于蒙古族的是() A 泼水节 B 芦笙节 C 赛龙舟 D 那达慕大会 5. 我国陆上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 湖北 B 内蒙古 C 云南 D 新疆 6. 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 内蒙古自治区 B 台湾省 C 西藏自治区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 下列省中,有两个简称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我国纬度位置最高、最低的省(自治区)分别是() A 新和粤 B 新和琼 C 黑和琼 D 藏和琼 9. 台湾岛东西两侧所濒临的海域分别是() A 太平洋、南海 B 太平洋、东海 C 东海、南海 D 东海、黄海 10. 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我国位于:() A.亚洲西部、大西洋东岸 B.欧洲西部、大西洋东岸 C.亚洲南部、印度洋北岸 D.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11.我国领海的宽度:() A.20海里 B.200海里 C.12海里 D.100海里 12.我国疆域辽阔,下列关于我国领土四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领土最北端有极昼现象 B.我国领土最东端在台湾省的钓鱼岛 C.我国领土最南端气候长夏无冬 D.我国领土最西端号称“世界屋脊” 13. 关于我国领土辽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米 B.我国领海宽度24海里 C.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国家 D.是整个欧洲面积的两倍 14. 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的时期是20世纪:() A.70年代以来 B.50-70年代 C.50年代以前 D.90代以来 15. 以下有关我国人口增长的正确叙述是: ( ) A. 人口增长速度回升快 B.人口增长速度迅速下降 C. 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在减少 D. 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仍然很大 1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繁,死亡率明显上升 B.战争频繁,死亡率明显上升 C.政策宽松,出生率上升 D.实行计划生育,出生率明显下降 17. 下列各组省级行政区中,有两个简称的是:( ) A.云南、广西、上海、江西 B.四川、云南、贵州、陕西 C.湖北、贵州、河南、山西 D.甘肃、宁夏、山东、山西 18.按人口密度从大到小排列,各省依次是: ( ) A.甘肃、西藏、陕西、上海 B.上海、陕西、甘肃、西藏 C.陕西、甘肃、上海、西藏 D.西藏、甘肃、陕西、上海 19. 泼水节是()的传统节日。 A、傣族 B、壮族 C、白族 D、苗族 20. 右图人物所代表的民族是() A.回族 B.朝鲜族 C.蒙古族 D.维吾尔族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摘录)回答21~ 23题: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以下简称为“大陆”)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大陆”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大陆”人口,同第五次全国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学案

中国的人口学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学习目标】 1、记住我国人口数量、增长特点、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基本国策。 2、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状况及原因、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学习重点】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自主学习】 1、回忆世界人口居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本P11图1-9,思考活动题第一题。 3、阅读课本P12活动题,思考: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4、阅读课本P13-P14,回答:(1)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原因是什么?人口分界线? 5、我国的人口国策及制定该国策的原因。 【学习过程】 任务一:

阅读课本P11,完成: 1、根据____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_____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_____ ,是世界上人口_____的国家。 2.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______,人口最少的是_______.山东省人口居第 _______ 位。 3.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区有哪九个?它们主要分布在哪?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来。 任务二: 绘制课本P12人口增长曲线图,思考: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我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 读1-10中国人口分布图,找出: 1.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体以黑龙江的____到云南_____ 为界线,此线东南人口___________,西北人口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高二中国地理复习导学案1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班级姓名 1、中国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一、中国的疆域(高考几次命题要求对中国疆域的感悟,地图、地球知识的结合。) 1、从世界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中国领土四端点: 最北端: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多) 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135°E附近) 西: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E附近)(大致与北京同纬度) 思考:①我国跨纬度近°,南北距km。 ②我国跨经度°多,跨个时区,最大时差小时。 ③我国西端点日出比北京迟:小时分钟。 3、中国濒临的海洋 ①东临西海一洋:(图中分析) 北至南:渤海(我国内海)——120°E经线穿过,长芦盐场,海滨浴场,油气资源,海洋污染。 黄海——与渤海全是大陆架,朝鲜半岛 东海——包括台湾海峡,油气与海洋渔业资源 南海——油气资源,海洋渔业资源 太平洋: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②中国的领海,内海,专属经济区。 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领海——海岸基线至12海里的海域(1海里约1.85千米),领土的一部分——约300万Km2专属经济区:至200海里。 ③海岸与岛屿: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从鸭绿江口(中朝界河)到北仑河口(中越界河) 岛屿有台湾岛(最大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6000多个。 4、中国的陆界与邻国(中国非常重视与邻国的关系: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和平周边环境和加强经 济贸易往来。)

①陆界长达2万多千米。 ②陆上邻国14个: 东:朝鲜(鸭绿江,图们江)北:俄罗斯、蒙古西北:,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西:阿富汗,西南:,尼泊尔,不丹南:缅甸,,。 ③隔海相望的6国家:东:、日本。东南:菲律宾。南:马来西亚、文莱、。 5、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a、光热充足,利于农业生产; b、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思考:纬度位置特点:a、大部分在带,少部分在带,没有带; b、纬度跨度大。 ②海陆位置的优越:海陆兼备的国家。 a、东临太平洋,夏季风带来丰沛降水,利于农业生产。 b、陆上海岸线长,大陆架广阔,利于海洋事业发展。(航运,贸易,水产,矿产) c、陆上邻国多,陆上交通可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 ①三级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 治县、市)、乡(镇) ②特别行政区:香港(1997.07.01)澳门 (1999.12.20) 2、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认识:(多翻地图) ①个省,个自治区,个直 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②地图上的位置,轮廓的记忆 a、临海省、区、市 b、特殊经、纬线穿过省、市、区(在上图中填写特殊的经线与纬线的度数) 23°26′N:、广西、、 80°E,90°E,110°E,120°E,130°E 30°纬线穿过的省、市、区 长江、黄河流径省、市区 ③名称认识:全称与简称 注意:两个简称:川或蜀,贵或黔,云和滇,陕或秦,甘或陇。 新和内蒙古的简称方法。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单元测试

七年级(上)地理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共有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2.我国东西时差达 A.2小时以上 B.3小时以上 C.4小时以上 D.5小时以上()3.目前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共有 A.30个 B.31个 C.33个 D.34个 ()4.下列省区简称与行政中心搭配正确的是 A.吉──沈阳 B.新──呼和浩特 C.桂──南宁 D.秦──兰州()5.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土家族 B.壮族 C.珞巴族 D.苗族 ()6.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A.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慢C.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 B.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D.城市人口大量涌向沿海 ()7.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西南、东南 B.华北、中南 C.西南、西北和东北 D.东北、华北()8.我国各民族分布的最大特点是 A.分区聚居 B.集中聚居 C.大杂居小聚居 D.主要在盆地()9.中国位置从半球位置看属于 A.北半球、西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 C.南半球、西半球 D.北半球、东半球()10.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温度带中 A.大部分是热带 B.小部分在温带 C.大部分是温带 D.小部分在寒带()11.我国的海域自南向北排列正确的是 A.渤海、黄海、东海、南海C.黄海、渤海、东海、南海 B.渤海、东海、南海、黄海D.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12.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为 A.22000多千米 B.22000多千米 C.18000多千米 D.1800多千米()13.我国的人口总数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为 A.12亿 B.11.95亿 C.13亿 D.12.95亿

(七年级地理教案)中国人口教学设计

中国人口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教案 1.“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 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三部分讲授: ①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让学生看看我国人口直线上升的情况。或者让学生简单算算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同,11亿人和100万人所增加的人口有什么不同,以此理解人口基数大对人口增长的影响。但这种计算不要搞得太多、太复杂。 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 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比较复杂。这里应主要向学生讲明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平均寿命延长,人口死亡率有大幅度的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控制人口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好,人口出生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居高不下,即使在70年代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较低的年代,由于已形成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年的新增人口仍是个惊人的数字。 ③“人手”和“人口”、“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之间的关系: 要让学生明白人既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生下来就需要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物质资料。人口越多,需要生产的产品、耗用的资源和占用的空间越多,在我们国家这个既定的范围内,每人平均占有的就越少。如果我们不注意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超过物质资料增长的速度,我们的生活水平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要降低,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不会实现,而且会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给我们的子孙后代造成困难。 这段课文插有几副图,较为形象地反映了“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的关系,突出了人均的观念。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些插图,谈谈这些关系。 总结:在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前,可先联系第一册课本中学过的有关人口与经济、资源和环境相适应的知识,让学生对为什么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有所认识。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教案新人教版 (1)

中国区域地理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 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5、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6、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 2、使学生了解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和省会(或首府)。 3、使学生了解我国五大海域。 4、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和民族。 5、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分布、增长状况。 6、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状况。 重点和难点: 1、我国位置、面积、所濒临的海洋、省级行政区及其行政中心的简称。 2、我国人口分布、增长及我国的人口政策、民族状况及民族政策。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位置和面积: ㈠、位置: 1.相对位置: A、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部深入亚洲大陆内部,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 家。 C、思考:习惯上常说:“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什么? 2.绝对位置:

A、纬度位置: a、南(极):位于南海南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约4°N; b、北(极):位于黑龙江省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俄称为阿穆尔河)主航道中心线 上,约为53°N; c、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越49°左右,相距约5500千米。当2月南国春回大地之 时,北国东北仍然是千里冰封。 d、纬度位置的优点:北回归线从我国南部穿过,我国绝大部分属于温带,南部有 一小部分位于热带,北部没有寒带。南北气候差别很大,这既有利于人民生活, 又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B、经度位置: a、东(极):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主航道中心线 (“耶”字碑东角)上,约为135°5ˊE; b、西(极):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约为73°40ˊE。 c、经度位置: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2°,相距约5200千米,时差达4小时以上,横 跨东5区到东9区。当东部的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之时,西部帕米尔高原仍然 是繁星满天。 C、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a、东部广大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降水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b、南北温度带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c、海岸线漫长,有利于从海上同世界各国交往。 d、陆疆漫长,便于从陆上同世界各国交往,古代便是“丝绸之路”,现代有著名的 “欧亚大陆桥”连通欧亚两大洲。 ㈡、面积: 1.领土幅员辽阔,约960万。(最新数据为1045万Km2) 2.位于俄罗斯(1700万Km2)、加拿大(990万Km2)之后,居第三位,美国为930 万Km2,第四位;巴西第五位。 二、疆界与邻国: ㈠、疆界: 1、陆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2万多Km(22800Km) 2、海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达1万8千多Km,加上岛屿海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练习附答案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右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我国的四至,据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地分属于我国的() A.一个行政区B.两个行政区 C.三个行政区D.四个行政区 2.当a地正处于黎明时,c地() A.一定是正午B.有可能是正午C.一定是下午D.有可能是黑夜 省级行政中心是我国省级行政区的政治中心,据此做3—5题。 3.位于黄河流域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A.B.C.D. 4.下列各组省级行政中心之间,冬季温差最大的一组是() A.B.C.D. 5.位于东西、南北铁路干线交汇处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A.B.C.D. 某游客在日记中写道:时间2时15分,的霞光就撒满了三江平原的乌镇。在这个有我国“第一镇”之美誉的边境小镇的市场上,早已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进行木材、大豆、小麦等交易。据此判断1~3题。 6.读上图,我国“第一镇”——乌镇位 于() A.①图中 B.②图中 C.③图中 D.④图中 7.依据日记容判断,当时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 冬季 8.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的邻国是() A.朝鲜 B.国 C.俄罗斯 D.蒙古 下图为“我国城乡15~64岁各种受教育水平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下题。 9.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差异的特征有() ①农村人口中文盲人口占一半以上②城市人口以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为主 ③县镇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大于城市④农村人口以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为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有() ①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②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数量增加 ③有利于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④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读“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A、B分别所代表的少数民族可能是()A.满族、壮族B.满族、汉族C.土家族、傣族D.哈萨克族、哈尼族12.我国生活在牧区的少数民族是()

2020届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导学案

【预习导学】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半球位置: 2、海陆位置: 3、纬度位置: ※学习研讨 思考1:从我国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两方面分别分析其优越性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思考2: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答: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思考3:海陆位置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中国领土的四至点是: (2)陆地面积:(3)濒临海洋: 3、海岸线长及三大岛屿和三大半岛是: 4、众多的的邻国(1)陆上的邻国:东、北、西北、西、西南、南国家(14个) 依次写出: (2)隔海相望的国家:东、东南、南国家(6个) 5、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 (2)省级行政区:省(23个)、自治区(5个)、直辖市(4个)、特别行政区(2个)(3)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及 行政中心(各省级行政区的轮廓需要掌握) 2、从轮廓图辨认一下省份名称,并写出简称和省会城市。

※当堂检测 1.对我国疆域的四至点描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最西部乌苏里江上洒满阳光的时候,最东部的黑龙江上还是星斗满天 B.我国的最南部在南海西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C.我国的最北部在53°N附近 D.我国的最北部与最南部相差60多度 2.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B.我国东邻太平洋,使东部广大地区雨量充沛,利于农 业生产 C.我国主要位于热带 D.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近 50°,南北气候差异很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3.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多千米,跨经度60多度, 这就造成了: 4.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越我国的省份有() A.滇、桂、粤、台 B.滇、桂、粤、闽 C.滇、桂、闽、台 D.滇、粤、桂、台 5.夏至日,下列地区白昼最长的是() A.广州 B.漠河 C.乌苏里江上D.帕米尔高原 6.读下图,回答问题:

教学设计《中国的疆域》

教学设计方案 《中国的疆域》 教案背景: 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这一要求,本节课的设计运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学习情景的创设,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课以新中国60年华诞的国庆阅兵式作为导入,以玻利维亚保罗一家三口到中国来旅游这一主线串联所有知识点于其中,让学生在跟随保罗一家的旅程中学习本课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过的领土面积,并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 的海洋。 3.能举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 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2.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搜集中国疆域的有关资料,争做小导游。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课件视频播放:庆祝新中国60华诞的国庆阅兵式的片段。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学生回答】我国的国力强大,国防实力雄厚。 【承接】我国建立这么强大的国防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就是保护人民,保护我国的疆域,我国的疆域到底有多大?我国在地球的什么位置?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跟随三个外国游客的脚步到我国四处逛逛看看我国的疆域。 课件展示课题:中国的疆域。 课件展示:保罗一家图片。 【教师介绍】保罗一家是玻利维亚人,他爸爸妈妈准备在12份带他到古老神秘的东方国家中国来看看。 课件展示:世界地图。 【承接】保罗的心里有个疑团,为什么人们总是称中国是东方国家,为什么叫中国人叫东方人,中国到底在地球的什么位置?请你告诉他。 【学生活动】在世界地图上找出中国的地理位置。 【教师提问】所有东半球的国家都是东方国家吗?欧洲也是在东半球,他是东方国家吗?只有东半球哪里的国家算东方国家呢? 【学生回答】东半球东部的国家算东半球。 【承接】原来我们是东半球东部的国家,人们习惯称东半球的国家为东方国家,你能告诉我东半球的范围吗? 课件展示:半球地图。 【教师提问】那么南北半球而言我们位于什么半球呢? 【学生回答】北半球。 【过渡】对大家分析得很好,保罗总算弄清楚了中国的半球位置。现在保罗一家该准备在准备到中国的行囊了,你认为他们应该带些什么东西?

一轮复习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 导学案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55【文科班】序号5-1 高二年级2/5 班教师吴博文学生 中国地理第一章中国地理概况 第一节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 【学习目标】 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学习重难点】 1.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主要影响。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学习过程】 知识点1:中国的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带,南部小部分在带,没有带。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南部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区。 有利影响:①我国有的气候;②南北气候差异使资源丰富多样,为发展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不利影响:最北部纬度高,不足,气温低,冬季容易产生低温冻害。 2.经度位置:从西向东跨60多度,分属于东五区至东九区的五个时区。 有利影响:东西跨度大,形成多种多样的自然环境;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距海远,降水少,有利于牧草的生长,许多地方成为重要的基地。 不利影响: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气候,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只有在山麓地带、河流沿岸等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才适宜发展耕作业。 3.海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海陆兼备。 有利影响:东部濒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利于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事业,加强同海外各国的交往;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是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不利影响:①季风气候,灾害频繁;②地处环太平洋与地中海—喜马拉地震带交汇处,灾害严重;③地处西北太平洋西部,受风影响大。 ◆知识点2:疆界和邻国 (1)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疆界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起,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止,长2.2万多千米。与_____个国家相邻,是世界上陆上疆界邻国第二多国家。 (2)海上疆界和隔海相望国家 临海:和大陆直接相临的海域。我国的临海有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内海:我国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海峡:渤海海峡、海峡、海峡。 半岛:自北向南有半岛、半岛、半岛。 岛屿:岛、岛、崇明岛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 群岛:舟山群岛、庙岛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四大群岛。(浙江省是我国岛屿分布最多的省) ◆知识点3:我国的行政区划 我国行政单位划分为:省(自然区、直辖市)、县、乡(镇)三级,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个省、个直辖市、个自治区和个特别行政区)。 【课堂练习】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①国的地理位置。 (2)评价图中①、②两国地理位置的影响。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初中地理导学案

标 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 2.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__ 带,少部分位于___带,没有带。3.我国位于_____洲的东部,东部濒临_______ 洋,有许多的海岛,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4. 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平方千米,仅次于和,居世界 第位。 5.自北向南我国频临的海有海、海、海、海。 6. 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多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个。与我国隔海 相望的国家有、、、、、。 看图填写,我在行! 1.读中国疆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___________, 陆上邻国有___个; (2)在横线上填出数字代表的邻国名称 ①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__; (3)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___________, 海上邻国有___个; (4)在横线上填出数字代表的邻国名称 ⑤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 (5)在横线上先填出符合要求的海域名称,再把代表该海域的英文大写字母标在图中合适的位置 黄河注入的是A_________海;长江注入的是B_________海; 珠江注入的是C_________海; (6)写出中国领土的四个端点东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团队交流,创新高 1.我国领土的最东端 ( ) A、黑龙江省 B、海南省 C、广东省 D 、上海市 2.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 A、渤海、黄海 B、渤海、琼州海峡 C、黄海、东海 D、东海、琼州海峡 3.与我国陆上接壤的国家共有 ( ) A、12个 B、13个 C、14个 D、15个 4.我国领海的宽度应是 ( ) A、200海里 B、 12海里 C、30海里 D、 212海里 5.有关我国邻国的正确叙述是 ( ) A、朝鲜是我国的海上邻国 B、在海上邻国中,纬度最高的是日本 C、南邻越南、老挝和泰国 D、与我国接壤的有蒙古、印度、俄罗斯、韩国等 6.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是 ( ) A、朝鲜、日本、菲律宾 B、日本、菲律宾、新加坡

201x-201x学年中考地理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复习专项训练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一、单选题 1.我国的钓鱼岛位于 A. 渤海 B. 东海 C. 黄海 D. 南海 2.全面二孩政策主要是为了缓解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A.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B. 人口素质下降 C. 城镇人口比重过高 D. 人口数量下降 3.北回归线横穿我国的() A. 云南、贵州、广东、福建 B. 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C. 海南、江西、广东、广西 D. 海南、广西、广东、台湾 4.与我国陆地相邻,并且均为内陆国的有 A. 俄罗斯、蒙古、巴基斯坦 B. 哈萨克斯坦、印度、缅甸 C. 蒙古、阿富汗、老挝 D. 朝鲜、尼泊尔、老挝 5.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区是() A. 台、闽、桂、云 B. 滇、桂、闽、台 C. 云、桂、粤、台 D. 台、粤、桂、滇 6.游历了全国,你知道多少中国之最?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A. 内蒙古自治区 B. 青海省 C. 西藏自治区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我国最大直辖市是() A. 重庆市 B. 上海市 C. 天津市 D. 北京市(3)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是() A. 广东省 B. 内蒙古自治区 C. 海南省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读中国政区图(如图),回答下题。 (1)我国领土最西端在() A. 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B. 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C. 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D.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2)我国南北跨纬度() A. 约49° B. 约69° C. 约80° D. 约57°(3)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A. 热带 B. 北温带 C. 南温带 D. 北寒带 8.我国人口过多带来很多人口问题,为此我国政府实行了一项基本国策是()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教案 (新版)湘教版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用具:《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地球仪、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活动)读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 我国在南北半球中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中在哪个半球?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的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测试题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测试题 【本章考点】 1.我国所处的半球位置与海陆位置。 2.我国的疆域:陆地面积、四端点,所跨的经纬度,纬度位置的优越性——为我国进展多种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3.我国濒临的海洋:东临四海一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领海、内海——渤海、琼州海峡。要紧半岛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大陆海岸线,陆上国界线长度。 4.众多的邻国:陆界的长度2万多千米,陆地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 5.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34个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省会都市。要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特点。 6.我国人口总数,人口增长缘故,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洪涝荒漠区少。我国人口政策。 7.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要紧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典型例题精讲】 [例]下列都市中,每天最先见到日出的是() A.沈阳B.北京C.兰州D.乌鲁木齐 【命题意图】本题要紧考查日出与经度的关系。 【易错分析】不明白越往东的地点时越早,是本题易出错的要紧缘故之一,此外,不熟悉这四个都市的位置是易出错的另一个缘故。 【解题思路】越往东的地点,时刻越早,日出就越早,题目中的四个地点,自西往东依次是乌鲁木齐、兰州、北京、沈阳。 【答案】A 【学法指导】 这讲内容要紧包括疆域和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疆域是地理环境的空间所在,是地理环境特点形成的前提条件,而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是把握中国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基础框架,增长迅速的庞大人口,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复习我国的行政区划时,要充分利用地图,把各省区的位置和轮廓牢牢把握。 【基础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疆域四个端点中,位于北温带的有() ①北端②南端③东端④西端 A.①B.①③④C.①③D.①④ 【解析】我国疆域的最北端在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多),最南端在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邻近),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多),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E邻近),另由北温带所在的范畴(23.5°N~66.5°N)来看,符合题意的为①③④。 【答案】B 2.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一组国家是() A.印度、文莱、菲律宾B.马来西亚、朝鲜、韩国 C.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D.文莱、菲律宾、日本 【解析】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东为韩国、日本;东南为菲律宾;南为马来西亚,文莱和

八上地理中国的人口教案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人口现状,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我国的人口特点。(重点) 2运用地图理解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难点) 3.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与我国人口政策,并树立正确的人口观。(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设问法引入,请同学们思考:我国人口有多少?在世界上占第几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人口。 二、快乐自学 自学教材P11—15图1-7,图1-8,图1-9,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1.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人口总数为_____亿,占世界人口的______以上,居 世界第______位 2.从所绘制的人口增长曲线图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特点是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以上可以归纳出我国人口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以黑龙江的__________至云南的_________为界,此线以东人口__________,以西人口_________。 5.这样分布的原因是: 东部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部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关于人口的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是________。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控制___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1.读图,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为什么增大了?

高二地理《中国的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导学案 新人教版

高二地理《中国的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 民族》导学案新人教版 中国的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3课时) 【学习目标】 1、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国土构成;领土面积和疆域的四至点;领海、内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主要的半岛、岛屿、海峡及其分布;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3、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置;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大致的经纬度)。 4、中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第五次人口普查 5、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民族政策。 【自主预习】 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填出图中的海域:A ,B , C , D , E ,其中内海为(填字母)(2)中国四至点的经纬度位置:最东端,多;最北端;最西端附近,最南端附近。(3)填出中国的邻国:陆上邻国: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⑾ ⑿ ,⒀ ,⒁ ;隔海相望的国家:⒂ ,⒃ ,⒄ ,⒅ ,⒆ ,⒇ 。(4)填出图中省级行政

单位的名称:a 市、b 省,c 省,D 省、e 省、f 省、g 省,h 自治区,其中省级行政区简称:a ,b ,c ,e ,h 。 2、填写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及行政中心。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大区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大区黑东北区湘中南区吉鄂辽粤晋华北区桂内蒙古琼京豫津川或蜀西南区冀云或滇沪华东区贵或黔苏藏浙渝赣陕或秦西北区鲁甘或陇皖宁闽青台台北新港香港澳澳门【合作探究】 1、我国的陆上邻国,分别与我国哪些省区接壤? 2、合作填写我国省区之最:纬度最高的省(区)纬度最低的省(区)跨经度最广的省(区)跨纬度最广的省(区)面积最大的省(区)面积最小的省(区)人口最多的省(区)人口最少的省(区)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区)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华侨最多的省(区)邻国最多的省(区)临省(区)最多的省(区)岛屿最多的省(区)大陆海岸线最长的省(区) 【阅读材料】 1、我国重要沿线串联的省级行政区重要沿线沿线经过的省级行政区经纬线北回归线台、粤、桂、云30N藏、川、渝、鄂、湘、皖、浙110E内蒙古、陕、鄂、渝、湘、桂、粤、琼疆界线大陆海岸线辽、冀、津、鲁、苏、沪、浙、闽、粤、桂陆疆线辽、吉、黑、内蒙古、甘、新、藏、云、桂河流或调水线长江干流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沪黄河干流青、

中国地疆域与人口教案设计

中国的疆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教学重难点: 1、中国的地理位置 2、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过程: 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国——中国。 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活动)读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北半球。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与哪个大洋相邻?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领土面积最辽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二、辽阔的疆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活动)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 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