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期末复习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

副词

古代汉语的副词除了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功能,即修饰动词和形容词以外,还可以修饰名词和名词性短语,一般都出现在判断句中:①非其父兄,即其弟子。(不是他们的父兄,就是他们的子弟。)②此皆古之良马。(这些都是古代的好马。)③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夺取项王天下的人,必然是沛公。)④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也是孙武的后代子孙。)

根据意义,我们把古代汉语的副词分为范围、程度、时间频率、否定、情态、表敬、以及指代性副词七类。下面主要就这些类副词中古今差异较大的地方加以说明。

1.范围副词

古代汉语表总括的范围副词有“皆”、“具”、“举”、“悉”、“咸”、“尽”等:①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都唱起了)②具告以事(把情况都告诉他了)③君举不信群臣乎?(您对群臣都不相信吗?)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旅行,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无论大小,全都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⑤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关中的百姓都知道这一点。)⑥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池中的水全都黑了。)

表示有限范围的有“才”、“但”、“特”、“第”、“直”、“是”等: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开始十分狭窄,只能过一个人。)②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我们州只有宁可断头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将军。)③故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也。(因此人之所以被叫做人,不仅是因为他是两条腿并且身上没毛。)④第非常之事,非可与常人谋也。(只有特殊的事情,是不能跟一般人商量的。)⑤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没有一百多就是了,这也是逃跑啊。)⑥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使之自己发生效力。)

“仅”字古今都表示有限范围,可以不必举例。但在唐代的诗文中常用于数量短语前,表示“将近”“几乎”的意思,这种情况要读作去声jin(四声)。如:

(7)初守雎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亦万人,城中居人亦且数万。(开始守卫雎阳的时候,士兵将近一万人,城中的居民也有几万。)(8)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自从先生贬官到江陵丰到现在,总共下赠给我的答诗有近一百首。)

“独”除“独自”的意思,也引申而表示范围有限:

(9)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说:“普天下都是混浊的,只有我清白;众人都是昏醉的,只有我清醒,因此我被放逐了。”)

但“浊”更多是用作情态副词表达反问语。

2.程度副词

古代汉语中常用的程度副词中“最”、“至”、“甚”、“太”等古今差别不大,讨论几个古今差别比较大的。

“少”,现代汉语是个表数量的形容词,而在古代汉语中常用作副词:①太后之色少解。(太后的表情略有缓解)古代汉语的“稍”并非程度副词,而是时间副词。

??????

但更多的情况是表示程度浅、稍、略:②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我希望略微采用古礼,和秦代的仪节一起完成礼仪的制定。)③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趟浅水的人只能看到小虾,渡过稍深的水的人就能看到鱼鳖,度过更深的水域就能见到蛟龙。),

中央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提示 作业一:(涉及绪论、第一章内容)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汉字学的创建。 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甲午战争之后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的是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金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今文字属于符号表意文字;主要特点是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字体的变化。 15、今文字字体的种类有主要是隶书和楷书,另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 16、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把篆书圆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17、秦代的官方标准文字是小篆;汉代官方标准文字是隶书。 18、东汉隶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体益加方正,笔画更为匀称,且增加了波势和挑法。即运笔时横、捺等笔画有如波浪起伏之状,某些笔画在收笔时,作向上挑起状。 19、和隶书相比,楷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笔势方面。楷书取消了波势挑法,变隶书的慢弯为硬勾。此外,字的整体形状也由隶书的扁平变为正方。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教材第1页---2页) 答:早在先秦时期,一些学者,就开始了对汉字的思考,他们对于汉字的本质、起源与效用提出了自己说法。如《周易〃系辞下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徳,以类万物之情。……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周礼》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左传》有?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的说法,《韩非子》也说?古者,仓颉之造字也,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这个时期还对文字进行了收集整理和规范,周宣王时,太史籀撰写了《史籀篇》。主要依据是文献的记载。 2、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教材第3页---4页) 答:部首是许慎创造的。《说文解字》按照具有相同偏旁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了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这样的类,许慎叫它作?部?,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曰部首。许慎用汉字部首系统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解释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之间、各个汉字之间的系统关系,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构筑了一种优秀的范式。《说文解字》用部首编排单字的方法为辞书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一直沿用至今。 3、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联的理论是怎样形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教材第5页---6页) 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联的理论由郑樵率先提出,而后经过戴侗等人的传承和不断完善,最后成为一个体系完整,组织严密的汉字结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汉字整字是由一些基本字(即基本部件)通过不同的组合而形成的。这种组合,不仅是多方式的,而且是多层次的。这种理论还认为,在字与字的产生关系并不是并列的,而是一种次第相生的关系,一些字是产生另一些字的基础,另一些字是在这些字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样,全部汉字就可以通过它们的组合与相生关系,排列出一个系统的谱系,成为一个相互联系、次第相生的有机统一体。这种理论符合汉字的实际情况,符合现代系统论的思想,从而把汉字结构理论推向了符合现代科学规范的高度。用系统方法来研究汉字系统,比现代学者使用系统科学方法研究汉字早了七百多年。这在汉字学史乃至语言学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4、从唐代起,“《说文》学”流传至今的代表性的著作有哪些,最负盛名的是什么?(教材第7页) 从唐代起,就有学者从各个角度对《说文》进行研究,有研究其所收字者,有进行文字校订者,有注释者,还有研究其体例者,等等,从而形成了一个?说文学?流派。流传至今的代表性著作有:(1)南唐末徐锴《说文解字系传》;(2)宋初徐铉《校订说文解字》;(3)明赵頤光《说文长笺》;(4)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5)清桂馥《说文解字义证》;(6)王筠的《说文解字句读》、《说文释例》等等,其中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最负盛名。 5、简述戴侗《六书故》的特点和贡献。(教材第8页)戴侗的《六书故》是一部探究?六书?本义的著作,他把《说文》部首改造后,按义类归为九大类,每类又包括若干的部首。然后把所收字按义类编排。戴侗的贡献有:第一、开创了把《说文》部首按义类归纳为大类的做法,这样做的好处是,使人们更容易看到各有关部首在表义效用的方面的相互关系。第二、从《说文》部首中分析出了最小的表义构件与复合部件,建立了汉字表义最小部件系统。《六书故》的这种做法,对后来的学者也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6、19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80年代,汉字学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教材第9页----第14页) ⑴文字学的名称发生了变化。章太炎把研究文字的学问改称?语言文字之学?。 ⑵文字学与语言学分家。唐宋以来的?文字之学?,包含着音韵学和训诂学,学科混淆,界限不明,现代一些学者试图廓清文字学与语言学的界限,逐渐地把训诂学、音韵学从?文字之学?中分离出去,这时,才有了?文字学?这个名称,并用为研究文字的学科的专称。 ⑶文字学研究对象缩减。传统的汉字学研究,一直都是以形音义俱全的汉字为对象的,汉字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字形、字义、字音三个方面。近代的汉字学研究对象缩减为只限于字形。(4)研究领域的拓展。这一时期的汉字学研究领域拓展主要表现在古文字学的独立与汉字现代化的研究。 7、简述古文字学的独立过程和集大成的著作。(教材第11页----第14页) 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古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缣帛文字。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我国自宋代以来,就有金石学的研究,金石学虽然涉及到古文字,但它以金石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的古文字并未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自19世纪末以来,随着甲骨文的发现与金文、陶文、玉石文字和简帛文字等材料的陆续发现,与学者治学方法的现代化,使它从金石学中独立出来,科学的古文字学得 以建立,迅速成为汉字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对于古文字的研究重点,主要是资料的搜集、整理、刊布文字和考释。20世纪80年代后,对于古文字的研究则主要是成果的汇集、理论阐释、古文字学史与古文字学知识的推广和应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结集前人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著作。于省吾、姚孝遂主编的《甲骨文字诂林》1-4册,是甲骨文字考释的集大成之作。金文研究在资料汇编方面有: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于省吾《商周金文录遗》,还有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青铜器集录》(1963),收青铜器照片845件,铭文500多件。这三部书大体包括了1950年之前流传于世的金文资料。另有徐仲舒主编《商周金文集录》(1984),收解放后新出土的铜器铭文九百七十三件。邱德修《商周金文集成》。台湾严一萍编《金文总集》艺文印书馆1983。这是一部集中前人研究成果,带有总结集成性的著作。在金文考释方面,主要有:吴闿生《吉金文录》(1933)、柯昌济《金文分域编》(1929)。汇集各家考释的有周法高主编《金文诂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75年出版。《金文诂林附录》香港中文大学1977年出版。《金文诂林补》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1年出版。日本白川静《金文通释》(1962—1984年)已出五十六辑之多,在考释方面亦可谓集大成之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世民、陈公柔等先生,在夏鼐先生的指导下集体编纂而成的《殷周金文集成》,是一部收录金文著录的最为重要的著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释文》则是对《集成》文字的考释。《睡虎地秦墓竹简》,集中了学术界对秦简文字的考释意见。高明编著《古陶文汇编》,是迄今收录陶文资料最为丰富的总集,代表陶文著录的最高成就。 8、什么是刻划记号?汉字起源与刻划记号是什么关系?(教材第30页末段) 刻划记号是古代刻划在某些实物上用来记事的符号。从古籍记载及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来看,刻划记号是汉字的直接来源之一。刻划记号有多种,书契即是其中之一。书契符号最初用来计数或表达某种意义,后来与一定的言辞结合起来,有了固定的读音和写法,就演变成了文字。刻画符号还包括陶器符号。我国远古时代的先民在烧制陶器时,往往在上面刻划或绘制一些

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

九、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大案 古代漢語試題(A) 一.填空題(每空2分,10空,共20分) 1.許慎六書“假借”的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異體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字學家辨別漢字的本義主要依靠漢字的_________。 5.我國第一部字典是東漢許慎著的_________________。 6.判斷句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作謂語。 7.上古漢語判斷句很少用判斷詞_______來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鄭伯克段于鄢》選自《十三經》中的_______。 9.“莫”的本義是______,“莫”的今字是________。 二.解釋下列詞語意義並指出詞性(每題1分,共20題,共20分) 1.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雉: 2.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諸: 3.一之爲甚,其可再乎? 其: 4.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行李: 5.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焉: 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克: 7.賊民之主,不忠。 賊: 8.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殿: 9.雖然,必告不穀。 不穀: 10.晉侯問嗣焉,稱解狐。 稱:11.於是乘其車,揭其劒,過其友。過: 12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 發: 13.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 顧: 14.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誠: 15.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 16.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茍: 17.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 歸: 18.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義。 庠序: 19.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 藝: 20.徴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徴: 三.指出下列句子類型,如判斷句、賓語前置句、被動句等(每題1分,20題,共20分) 1.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 2.制,嚴邑也。 3.虢,虞之表也。 4.吾乃梁人也。 5.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6.百乘,顯使也。 7.郤克傷於矢。 8.君能補過,袞不廢也。 9.故不能推車而及。 10.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11.君何患焉? 12.許子奚爲不自識? 13.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14.姜氏何厭之有? 15.“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16.爾貢苞茅不入,無以縮酒,寡人是征。 17.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18.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 19.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 20.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所活用的詞(如果有多個全部指出),並解釋詞義(每題2分,10題,共20分) 1.晉靈公不君。 2.從左右,皆肘之。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专题(本)》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古代汉语专题(本)》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字鼎堂;,字彦堂;,号雪堂;,号观堂。 2.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研究汉字的学问被称为____,唐代注《汉书》日:“小学谓文字之学也。” 3.古代学者所说文字之学,不仅包括研究汉字的学问,而且包括和。 4.宋代兴起了,这是一门以传世和出土的古代铜器和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40分) 5.文字理解活动的需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 6.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 7.班固、郑玄、许慎所说的“六书”异同是什么? 8.什么是结绳记事?汉字的起源与结绳记事有什么关系?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构造类型(每字1分,共10分) 9.都: 10.朋: 11.壶: 12.寇: 13.基: 14.徒: 15.歪: 16.本: 17.鼓: 18.珑: 四、写出下列句中古字,并说明增加或改变了什么构字部件构成今字(每宇2分。写出古字1分,具体说明1分,共10分) 19.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诗经·豳风·伐柯》) 20.疾止。(《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 21.召彼故老,讯之占梦。(《诗经·小雅·正月》) 22.爰始爱谋,爰契我龟。(《诗经·大雅·绵》)

23.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经·小雅·绵蛮》) 五、找出句中的异体字,写出规范字,并说明它们的造宇结构特点(15分) 24.缝人掌王宫之缝缘之事。(《周礼·天官·缝人》) 25.凡火,人火日火,天火日炎。(《左传·宣公十六年》) 26.厝如激丹,齿如齐贝。(《庄子·盗跖》) 27.清泉洗黼煎山茗,满榻松风清昼眠。(陆游《午枕》) 28.汉王伤智,乃扪足日:“虏中吾指。”(《史记·高祖本纪》) 六、说明句中黑体字的意义并写出对应的繁体字(每字3分,共15分)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 2.小学;颜师古 3.训诂;音韵 4.金石学;石刻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5.文字理解活动的需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 文字理解,就是对字形所代表的意义和字音的理解。(2分)字形不是单纯的视觉图形,它还是一定的意义和语音的载体,它的根本使命在于表意和表音,因此,字形的变化要适应表意和表音的需要。(2分)汉字增强表意表音功能的主要办法就是增加笔画或者增加表意与表音部件,这就使得字形趋向繁化: (1)增加笔画使字形增繁。(2分) (2)增加意符使字形增繁。(2分) (3)增加声符使字形增繁。(2分) 6.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

2019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本科《古代汉语专题》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号:1310 2019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本科《古代汉语专题》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六书”的具体名称始见于_________,但最早对“六书”作出解释的是_________,他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内容逐一进行了解释。 《汉书?艺文志》;许慎 2.古文字,指_________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陶文、_________、_________,还包括秦汉时期的_________。 小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简帛文字 3.声符的表意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语音表意。 声符的形体表意声符的字义表意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4.什么是结绳记事?汉字的起源与结绳记事有什么关系? 答:结绳记事是用在绳子上打结来记事的方法。结绳作为一种符号如同文字一样,它也有帮助记忆的功能,然而,结绳未能同语言结合起来,不能确切地记录语言,因此它仍然不是文字。有的学者认为,甲骨文、金文中的某些字,是取象于结绳的。结绳记事也不失为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对于用符号帮助记忆的方法的一种有益探索。由此看来,结绳记事虽然算不得文字,但仍然可以看作文字的先导。 5.文字理解活动的需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 答:文字理解,就是对字形所代表的意义和字音的理解。字形不是单纯的视觉图形,它还是一定的意义和语音的载体,它的根本使命在于表意和表音,因此,字形的变化要适应表意和表音的需要。汉字增强表意表音功能的主要办法就是增加笔画或者增加表意与表音部件,这就使得字形趋向繁化。 (1)增加笔画使字形增繁。 (2)增加意符使字形增繁。 (3)增加声符使字形增繁。 6.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 答:第一,汉字是国家事务管理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工具。 第二,汉字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重要手段。 第三,汉字记录了生产技术,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物质生产的发展。 第四,文字为历史记载提供了最好的手段。 第五,汉字是文化教育最重要的工具。 第六,文字被用来著书立说。 第七,汉字是文化传播最重要的载体。 7.班固、郑玄、许慎所说的“六书”异同是什么? 答:(1)从排列顺序上看,班固所说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玄所说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许慎所说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2)从名称上看,“象形、转注、假借”是三家使用的相同名称;班固说的“象事”,郑玄是“处事”,许慎是“指事”;班固说的“象意”,郑玄、许慎都是“会意”;班固的“象声”,郑玄是“谐声”,许慎是“形声”。 三、分析下列汉字分别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中的哪一构造类型 8.日: 日:象形字 9.嗣: 嗣:形声字 10.劲: 劲:形声字 11.倏:

电大《古代汉语专题》考答案汇编

学习-- 好资料 二、解释下列名词:(10分,每个2 分) 1、图画文字:图画文字是文字的雏形,或者称为原始文字,它是文字画经过长期发展而来,这是一次人类文明史上质的飞跃。它与有声语言有直接的联系,记录了语言中词的声音和意义。 2、籀文:西周末年,周宣王大史籀作《史籀篇》,作为教授学童之书,并用以统一周王朝的文字,叫籀文,即大篆字体。也叫史籀大篆。 3、甲骨卜辞:甲骨卜辞及甲骨文,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汉子体系。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是刻在甲骨上的卜辞,所以甲骨文又称甲骨卜辞。 4、钟鼎文:古代称铜为金,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金文最初发现于钟鼎等器物上,所以又称为钟鼎文。 5、隶定:汉末人用隶书的笔法来写古文字的字形,人们称之为“隶古 定” 。后来有人把用楷书的笔法书写古文字字形称为“隶定” 。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判定汉字所属类型? ①文字所属的类型,是由构成这种文字的字符的特点来决定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字符的特点,判定他所属的类型。 ②从汉字字符的性质看,主要是表意字符和表音字符,某些记号字本来也是从表意字和表音字变化来的。所以汉字从其所属类型看,是意音文字。表音字符大多含有意义,因此,汉字也可以径称为表意文字。 2、为什么教材也认为“汉字也可以径称之为表意文字” ,这和西洋学者所说的汉字是表意文字有什么不同? ①因为从汉字字符的性质看,主要是表意字符和表音字符,某些记号字本来也是从表意字和表音字变化来的。所以汉字从其所属类型看,是意音文字。表音字符大多含有意义,因此,汉字也可以径称为表意文字。 ②这种提法和西洋学者所说的汉字是表意文字不同。西洋人认为的表意文字,是文字发展的低级阶段的一种形态。但我们认为表意、表音是文字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西洋学者的文字发展阶段论是以研究印欧语的文字体系为标准而得出的理论,不是一般文字的发展规律。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的秦书八体是从什么角度划分的? ①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②这八种字体,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类的。大篆、小篆、隶书是汉字发展不同时期的字体;而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是不同用途的特殊字体。 4、汉字字体演变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汉字字体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①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演变为小篆。特点是:笔画圆转规整,逐渐与物形疏远,小篆形体正齐。 ② 从小篆变为隶书,这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特点是:小篆的字形结构被打破,象形意味淡薄,符号性加强;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半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这一阶段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已形成。③从隶书到楷书,除用笔有些变化,字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化,不再有波势挑法,笔画横平竖直,一般以顿笔收笔。 5、隶书是怎么产生的?隶书在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是什么? ①隶书是在战国末期产生的,它是在秦国篆书的基础上产生的。秦地处宗周故地,文字较保守,但到战国后期,文字应用越来越多,而隶书笔势圆转,费力费时,人们书写时,为求快,多有草率急就之处,久而久之,形成所谓草篆。其实,其中所孕育的新字体就是隶书。它是在战国末期秦国篆文草体的基础上形成的。隶书的形成是时代的产物,使广大民众应时代需要共同创造的,并不是某个人独自创造的;是民众创造后被官府采用,而不是官府制成施之于民众。 ②意义:篆体演变成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变化。隶变的结果是汉字从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符号性大大加强了。 6、没有本字的假借,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的三种情况是什么? 甲词本没有文字形式,从一开始就借用另一个同音词乙词的文字形式来表示自己的意义。以后一直沿用,既没有为乙词造字,也没为甲词另造字。如,“我”、“而”。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这个字仍用来表示乙词的意义,而为甲词另造新字。如,“辟”、“戚”。表示乙词意义的词被甲词借去,后来即用这个字表示甲词,而为乙词另造新字。如,“孰”、“莫”、“然”等。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假借字并说明是属于那种情况的假借? 1、说(悦)属于由本字的假借 2、耳属于无本字的假借 3、之属于无本字的假借 4、辟(劈)属于无本字的假借 5、辟(僻)属于无本字的假借 6、戚属于无本字的假借 7、止(只)属于无本字的假借 8、剥属于有本字的假借 9、蚤(早)属于有本字的假借 10、厌属于有本字的假借何属于无本字的假借 五、写出下列加横线字的本义,如果属于分别字,则说明属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模拟题和答案

九、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大案 古代汉语试题(A) 一.填空题(每空2分,10空,共20分) 1.许慎六书“假借”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异体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汉字的本义主要依靠汉字的_________。 5.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着的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句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作谓语。 7.上古汉语判断句很少用判断词_______来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十三经》中的_______。 9.“莫”的本义是______,“莫”的今字是________。 二.解释下列词语意义并指出词性(每题1分,共20题,共20分)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雉: 2.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诸: 3.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其: 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 5.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焉: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克: 7.贼民之主,不忠。 贼: 8.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殿: 9.虽然,必告不谷。 不谷: 10.晋侯问嗣焉,称解狐。 称: 1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过: 12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发: 1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顾: 14.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 诚: 15.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 16.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茍:

2018年1月中央电大本科《古代汉语专题》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1月中央电大本科《古代汉语专题》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1310 课程代码:02513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汉语言文学;本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一、填空题 1.章太炎认为,把研究汉字的学问与训诂学和音韵学一并称为,这样名不副实,应改称之为。 小学;语言文字之学 2.传统的汉字学研究,以、、字义为研究对象,民国时期唐兰写的,对文字学的范围重新晃定,只限于。 (字)形;(字)音;《古文字学导论》;形体 3.汉字学有多个分支,其中探讨汉字形体的理据构成和演变规律的学问为,探讨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学科称之为。 汉字构形学;汉字文化学 4.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撰写的,成为学科的奠基之作。 《说文解字》;汉字学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5.唐兰、陈梦家、裘锡圭提出的“三书说”具体名目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唐兰的“三书说”是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 (2)陈梦家的“三书说”是象形字、声假字、形声字。 (3)裘锡圭的“三书说”是表意字、假借字、形声字。或意符字、表音字(或音符字)、半表意半表音字(或意符音符字)。 6.字形感知活动的要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 参考答案: 对字形的感知要求字形要容易识别,即容易看清楚字形的形状,这就要求文字必须具有一定的清晰度。要清晰,就要做到: 第一,字不宜笔画太多,写得不易过小。如果字形过于繁富,写得过小,就不容易看清。 第二,部件的分布要相对地集中,这就使汉字形成了二维结构的块形文字。 第三,字形之间的区别度要明显。 7.为什么说汉字对汉民族的发展壮大与国家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

(2020年更新)《古代汉语专题(本科必修)》期末试题和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本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10分) 1.“小学”本来是对从事初级教育的学校的称呼,因为文字是小学所学的主要内容,所以汉代用“小学”这一名称指称____。 2.近现代汉字改革从开始,代表人物主要有 3.会意字是 4.假借造成的用字后果有两种情况:。 5.字形的构成包含的要素有: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40分) 6.为什么说汉字对汉民族的发展壮大与国家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7.如何认识仓颧造字说? 8.文字理解活动的需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 9.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构造类型(10分). 10.日: 11.储: 12.朋: 13.。眉: 14.嗣: 15.本: 16.从: 17.酱: 18.牧: 19.甍: 四、写出下列黑体字的读音(每字1分,共10分】 20.龟裂 21.大宛 22.吐谷浑 23.土蕃 24.阿房富 25.会稽 26.哑然失笑 27.德发扬,诩万物 28.抨击时弊 29.毗邻 五、按照要求说明句中的异体字、繁简字(30分) (一)找出句中的异体字,写出规范字,并与规范字一并说明造字结构特点:(15分) 30.凡火,人火日火,天火日炎。(《左传·宣公十六年》) 31.都广之国,番禺之荃。(梁江淹<空青赋》)

32.孤子睑而技溴兮,放子出而不还。(《楚辞。九章·悲回风》) 33.赝如激丹,齿如齐贝。(《庄子·盗跖》) 34.繁富夥麴,非可单究。(左思《魏都赋》) (二)说明句中黑体字的意义并写出对应的繁体字:(每小题3分,共15分) 35.钟鼓喧喧,磐筅将将。《诗·周颂·执竞》) 36.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左传·昭公三年》) 37.既历三纪,世变风移。(《书·毕命》) 38.淳熙八年,火星犯南斗,公以历占之。(叶适《徐德操墓志铭》) 39.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发彼小犯,殪此大兕。(《诗·小雅·吉日》) 一、填空(共10分) 1.1分。 汉字学 2.每项1分,共4分。 研制拼音文字卢戆章、王照、劳乃宣 3.1分。 用比并字的形体、组合形体的意义,以此显现新字的意义的字 4.每项1分,共2分。 (1)永借不还(2)久借弃还 5.每项1分,共2分。 第一、构成整字的部件;第二、部件构成整字的方式 二、(每题10分,共40分) 6.为什么说汉字对汉民族的发展壮大与国家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国家的统一,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而汉字对在中华大地上形成共同的汉语和共同的汉文化,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从而对中国的统一,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和欧洲的面积差不多,欧洲在历史上,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现在仍然有几十个国家,而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而且在历史上,统一一直是发展的主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使用着形体稳定的、能够沟通各地方言的汉字。汉字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事务的需要,反过来,汉字为国家的管理提供了最好的工具。有了文字,就可以积累政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简体版)分析

15文员复习资料 一、简答题 1.谈谈汉字的特点。 2.简要说明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 3.许慎《说文》序里关于六书是如何解说的,举例说明。 4.谈谈六书理论的贡献和局限性。 5.简要说明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区别。 6.形声字的基本结构形式有哪六种,举例说明。 7.如何理解形声字的形(意)符? 8.意符和部首有何异同点? 9.为什么说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方式? 10.分析下列汉字的形体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形义关系: 人、解、高、大、诗、车、责、闻、刃、亦、星、虎从、莫、取、及、锡、见、斧、看 11.简要说明繁简字之间的对应关系。 12.异体字形体上的分歧有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13.有哪三种情况不能认为是异体字,举例说明。 14. 什么是通假?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5. 用字通假与造字的假借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16. 什么是古今字?举例说明古今字有哪些特点? 17. 古今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8. 通假字与古今字有什么不同? 19.什么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什么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二者的关系怎样? 参考答案: 1.谈谈汉字的特点。 汉字是表意系统的文字;每个字都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汉字是一种以象形字为基本构字部件的表意体系文字。汉字结构的发展,经历了表形、表意和音义结合三个阶段:(1)表形阶段:表形阶段的汉字,主要是直观描拟外物的具体形象的象形字,它们有的是直接从记事图画脱胎而来的。(2)表意阶段:有些比较抽象、复杂的概念,用象形、指事难以造字,人们就用两个或几个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在一起表示,形成了会意字,汉字进入了表意阶段。(3)音义结合阶段:表形和表意的字,只能用形象或抽象的图形符号来表示语词的含义,而不能表示语词的读音。因此,每一个字的读音,必须一个一个地死记。而文字的作用,就是记录有音的语词,因此,这些字在使用上和发展上,就受到很大局限。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人们就已经造好了的表形、表意字为基础,创造了音义结合的造字方法,汉字进入了音义结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古代汉语专题》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1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古代汉语专题》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310)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六书”的具体名称始见于《汉书·艺文志》,但最早对“六书”作出解释的是许慎,他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内容逐一进行了解释。 2.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小篆、甲骨文、陶文、金文、大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3.声符的表意功能有:声符的形体表意、声符的字义表意、语音表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4.什么是结绳记事?汉字的起源与结绳记事有什么关系? 答:结绳记事是用在绳子上打结来记事的方法。结绳作为一种符号如同文字一样,它也有帮助记忆的功能,然而,结绳未能同语言结合起来,不能确切地记录语言,因此它仍然不是文字。有的学者认为,甲骨文、金文中的某些字,是取象于结绳的。结缌记事也不失为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对于用符号帮助记忆的方法的一种有益探索。由此看来,结绳记事虽然算不得文字,但仍然可以看作文字的先导。 5.文字理解活动的需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 答:文字理解,就是对字形所代表的意义和字音的理解。字形不是单纯的视觉图形,它还是一定的意义和语音的载体,它的根本使命在于表意和表音,因此,字形的变化要适应表意和表音的需要。汉字增强表意表音功能的主要办法就是增加笔画或者增加表意与表音部件,这就使得字形趋向繁化。 (1)增加笔画使字形增繁。 (2)增加意符使字形增繁。 (3)增加声符使字形增繁。 6.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 答:第一,汉字是国家事务管理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工具。 第二,汉字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重要手段。 第三,汉字记录了生产技术,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物质生产的发展。 第四,文字为历史记载提供了最好的手段。 第五,汉字是文化教育最重要的工具。 第六,文字被用来著书立说。 第七,汉字是文化传播最重要的载体。 7.班固、郑玄、许慎所说的“六书”异同是什么? 答:(1)从排列顺序上看,班固所说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玄所说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许慎所说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2)从名称上看,“象形、转注、假借”是三家使用的相同名称;班固说的“象事”,郑玄是“处事”,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 一、宾语前置句(P288~P293) 1、疑问代词作宾语 (1)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作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前。如果动词前有助动词,宾语放助动词前。 例: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2)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放在介词前 例: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战国策?范睢说秦王》 吾谁与为亲?《庄子?齐物论》 (3)先秦的凝固格式。如“何以、何如、若何”等 例:而今安在哉?《苏轼?前赤壁赋》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1)宾语必须是代词 (2)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3、宾语用代词复指 (1)在宾语前置的同时,在宾语后用代词“是”或“之”复指,“是、之”放动词前。 例:秉国之均,四方是维。《诗经?小雅*节南山》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2)宾语本身就是代词“是”或“之” 例: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 二、判断句 ★1、(基本)判断句式 (1)主语+谓语 例:荀卿,赵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 (2)主语+谓语+也 例: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齐桓公伐楚》 (3)主语+者+谓语 例: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4)主语+者+谓语+也

例: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起义》 ?PS:表示否定判断,在谓语前加“非”(非是副词) 例: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四》 2、特殊词语的辨析 (1)“是” ①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例: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荀子?天论》 ②判断词 例: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 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柳宗元《封建论》)(2)“为” ①动词 例: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②判断词 例:余为伯條,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二年》 ?PS:副词(乃、即)——加强肯定语气 语气词(惟、维)——引出谓语 ★3、判断句的活用 (1)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比喻 例: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 (2)判断句式表示复杂的关系 例: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3)判断句式表示原因 例: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 三、被动句 1、概念上的被动句 例: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韩非子》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被动句式 (1)于:动词+于+施事者 例: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于:引出主语)《汉书?项羽传》(2)为:①为+施事者+动词 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②为……所 例:夫直议者,不为人所容。《韩非子》

电大-古代汉语专题(考试大全)

简答 1.如何认识汉字的历史贡献?从一下几各方面认识汉字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的功绩和巨大的贡献。 (1)汉字促进了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稳定,巩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2)汉字保存了悠久的古代文明。 (3)汉字本身体现着大量的古代文化信息。 (4)汉字的各种字体形成了特有的书法艺术。文字本是一种符号,它的基本功能是交际,但汉字除交际之外,还是一种可供欣赏的书法艺术品。 2.汉字书写为什么能成为一种艺术?汉字之所以能成为一种艺术,是与它的字形以象形为基础分不开的。所谓象形,就是象物之形,而物是有灵气的,这种灵气就蕴涵了艺术的原始形态,是产生艺术的重要因素。古人所谓书画同源,也就是这个道理。书法艺术在甲骨文中即有充分表现,甲骨文讲究对称的质朴自然的书法。铸在钟鼎铜器上的铭文,更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此后的隶楷行草,产生大量的艺术珍品,也出现很多大书法家。曹魏时代的钟繇,晋代的王羲之,他们是历代公认的大书法家。他们不但在书法艺术上有很大成就,同时对楷书字体的形成作出了贡献。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书法具有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的素质、陶冶人的情操等作用。许思园先生说:“从古迄今,书法为最普遍、最实用之艺术,中国人审美修养实基于此,因而陶冶成世界上最能鉴赏形式美之民族。旧中国之篆、隶、行、草、山、水、花、鸟画幅,陶瓷、玉器与园庭布置皆无上美妙,发扬民族文化,必经恢复此艺术境界始,而其根本则在书法” (见许思园《中西文化回眸》)许思园先生学通文理,贯中西,(1945 年出版《相对论驳议》英文版后,爱因斯坦邀请他到寓所交谈)此言决非耸人听闻,只是其中的道理很少有人理解罢了。3.什么是假借字?什么是通假字?假借是文字记录语言时,与词汇发生关系的一种现象;假借是意义上毫无关系的词,只是由于语音上的联系而借用文字形式来表示自己意义的一种现象。离开具体的语言,就无所谓假借。根据本字的有无,假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本字的假借,叫假借字;一类是有本字的假借,叫通假字。没有本字的假借,就是起初没有为语言中的某个词造字,它的意义借用另一个同音词的文字形式表示。 4.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是怎样产生的?所谓古今字,是指在某一意义上先后产生的不同字形。古今概念是相对的,时代在前的为古字,时代在后的为今字。清儒段玉裁说:“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古今字的产生,多是文字分化的结果。(参见分化字的问题) 2、为什么汉字也可以径称之为表意文字?教材所说的表意文字不同于西洋学者贬低汉字时所用的表意文字的概念,必须与他们划清界限。他们认为的表意文字,是文字发展的低级阶段的一种形态。我们则认为表音、表意是文字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西洋学者的文字发展阶段论是以研究印欧语的文字体系为标准而得出的结论,不是一般文字的发展规律。独立形成的文字体系如古代埃及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汉字,都是以表意为主的意音文字。古埃及圣书文字和楔形文字,后来都消亡了。腓尼基人曾借用古埃及圣书字,取其表音字符,扬弃其表意字符,向表音化的方向发展。这种文字后来广泛地影响了印欧语各国的文字的发展,产生了拼音文字。汉字不但没有消亡,而且一直沿着固有的方向发展,突出其表意功能。这是文字发展的不同方向,不是不同阶段,不是西洋学者所说表音优于表意,表音、表意没有优劣之分。当然,表意文字有它自身的缺点,正如表音文字有它自身的缺点一样。有时这个缺点可能又正是它的长处。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的秦书八体是从什么角度划分的?这八种字体,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类的。大篆、小篆、隶书是汉字发展不同时期的字体,而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是不同用途的特殊字体。后五种字体的基础都是篆书,只是在形体上加些艺术色彩而已。 5、隶书是怎么产生的?隶书在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是什么? 隶书一般分为古隶和汉隶。古隶是指早期的隶书,汉隶则指汉代逐渐成熟的隶书。隶书当在战国末期就产生了,它是在秦国篆文草体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形成是时代的产物,是广大民众适应时代需要共同创造的,并不是某个人的独力创造;是民众创造以后被官府采用,而不是官府制成施之于民众。 篆书变成隶书,是汉字发展中外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作隶变。隶变的结果使汉字从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的阶段。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符号性大大加强了。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1、汉语古音分为几个时期,各期的特点是什么? 一般讲三个时期: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 ) A、目甘伐哀 B、又受劣都 C、鱼牧末戒 D、日亦修疆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C )A、州——洲B、襍——雜C、罢——疲D、雕——彫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A、暱——昵B、昏——婚C、赴——讣D、信——伸4、下列句子,属于介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 )a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b是以远至迩安。c之二虫又何知?d君何患焉?5、下列句子中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C )a众人匹之,不亦悲乎?b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c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D )a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b象有齿以焚其身。c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d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7、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B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b从左右,皆肘之。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d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8、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动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C )a彼且奚适也?b何以知其然也?c姜氏何厌之有?d去以六月息者也。9、下列句子,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意思的一句是(D )a会天大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b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c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d于是秦王廷见相如。10、下列句子,属于语义上的被动句的一句是(B )a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c见犯乃死,重负国。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二、填空题(共20分)1、清代学者刘淇所著、专门解释古代汉语中虚词的一部工具书是《助字辨略》。2、近人张相所著、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3、古书注音常采用反切法,如“膑,鼻引切”。反切法的原理是叠韵。4、根据“四书”分析,“行”字的构造类型是象形,本义是跑。5、根据“四书”分析,“焚”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本义是烧。6、《说文解字叙》关于“六书”中的“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解释是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7、在“冯唐已老听吹嘘”句中,“吹嘘”的意思是指替人宣扬,称扬。这是古今词义在感情色彩方面发生了变化。8、“宫”的古义是房屋,居室,如“父母闻之,清宫除道”。9、《三国志?华佗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可知“禽”在古代词义范围比今天有所扩大,意思是鸟兽的总称。 10、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句中,“而”的词性是连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间的并立转折相互关系。11、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句中,“以”的词性是连词,其语法作用是相当于“而”。12、在《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中“于”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被动。三、释词题(共30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分)1、颍考叔,纯孝也。纯:敦厚2、射其左,越于车下。越:坠落3、苟有险,余必下推车。险:险阻4、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遗:赠给5、擐甲执兵,固即死也。擐:穿起6、我決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決:迅疾7、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卒:聚集8、故饑岁之春,幼弟不饟;穰岁之秋,疏客必食。穰:分收9、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爨:烧饭10、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懿:深(二)说明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10分)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与::连词和同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于::被助动词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之:连词赦之,以劝事君者。劝:鼓励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焉:于此在这里,在那里四、古文标点题(共10分)给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新式标点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