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开采由于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能源开采由于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能源开采由于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陇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O一三年月日

能源开采与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以庆阳市环县为例

王占财

( 陇东学院政法学院甘肃庆阳)

摘要:本文以庆阳市环县为例,调查和分析了煤炭和石油能源开采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实现环县能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第一,企业从自身做起保护生态环境;第二,政府监管生态环境保护;第三,群众参与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能源;生态环境;影响;建议;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充足的能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煤炭和石油是推动环县发展的支柱性能源,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石油和煤炭资源已成为环县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的“瓶颈”。近年来,环县石油和煤炭资源的开发力度逐渐加大,已成为推动环县快速健康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石油和煤炭的开发难度大,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对能源的开采工程若不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就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1]

一、环县能源储备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一)环县能源储备特点

环县能源丰富,主要以“黑、红、黄”三大产业为主,黑即矿产资源,红是红色旅游,黄指农耕文化。环县能源储备具有如下特点:

1.储备丰富,发展前景广阔

环县地处庆阳市西北部,属陕、甘、宁三省交汇处,全县辖251个行政村,土地面积9236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石油、煤炭、天然气、石灰岩、白云岩等多种矿产资源。据统计,境内石油地质储量达5亿多吨,被确定为环江亿吨级大油田,是长庆油田的生产区之一。煤炭预测储量达684亿吨,煤层气预测储量3480亿立方米,具备建设亿吨级煤田的条件。目前,环县启动实施了五大油区、六大煤矿建设工程,石油年产达到100万吨以上,刘园子、甜水堡煤矿将在全市率先建成投产。环县已成为庆阳市日益崛起的希望地、财富地,发展前景广阔。

2.分布集中,便于开采

环县能源储备丰富,种类齐全。各类能源分布较为集中,逐步形成了环城镇张淌村油区,木钵镇水坝滩村和合道乡白虎掌油区,四合原油区等五大油区和刘园子煤矿,沙井子煤矿和甜水堡煤矿等六大矿区。能源的集中分布为其开采与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3.分布于山区,开采难度高

环县地处黄土高原区,受其自然条件的限制,能源多分布于交通不便的山区,从而加大了其开采难度。

(二)环县能源开采与利用现状

环县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环县丰富的能源开采与利用现状如下:

1.开采力度大,成就显著

环县储量丰富的能源能够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瓶颈”问题,有利于推动环县的快速健康发展,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环县启动实施了五大油区和六大煤矿建设工程。

2.交通不便,运输困难

环县地形以山地为主,由于受其地形条件的限制,五大油区和六大煤矿都分布于山区,其开采和利用所需的机械设备很难运输到站场投入使用。即使以破坏少量的生态环境为代价修筑出运输道路,在阴雨天气也不能投入使用。尤其是木钵镇水坝滩油区和环城镇张淌村油区,通往油区必经过一条河,该河滩长达数千米,遇到阴雨天气就变得泥泞交加,从而严重影响能源的开采与利用。

3.开采不合理,粗放发展

由于环县地形以山地为主,其能源开采必须在山区进行,这就给山区思想观念落后的农民创造了有利条件,他们利用各种借口让能源开采尽可能多地占用耕地而获得更多补偿。有时村民甚至通过不正当手段对石油资源随意开采,缺乏合理规划,以粗放型发展模式为主,致使能源浪费严重。

能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对能源的不合理开采和粗放利用会使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制约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能源开采与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能源的开采与利用对环江水体的影响

环县位于黄土高原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其地表径流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最终汇集在环江河。环县的五大油区和六大煤矿都分布于山区,且大多在环江上游,能源的开采与利用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江产生污染。环江河是环县工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其受到污染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和作物的生长。

煤炭和石油的开采工程属地下工程,但大量的配套地面工程占地面积大,对地面扰动强烈。在木钵镇水坝滩村,环城镇张淌村四合塬乡,车道乡刘园子村和虎洞乡沙井子村,由于场站基地建设,运输道路和管线及其他集辅性系统建设,地面清理和挖掘将会使植被减少,土壤裸露。[2]在地形条件的制约下,裸露的土壤在雨水的冲刷下随地表径流流入环江河,导致环江河含沙量上升。

(二)对土壤的影响

油田和煤矿对土壤造成的污染,主要是来自钻井、洗井、试井、采油采矿和修井过程中的落地原油和矿井废弃物。这些原油和矿井废弃物多为液体或细小颗粒,而环县的油区和煤矿都集中与坡度较大的山坡或山峁,这些落地原油和废弃物便顺地而流或随风飘扬,从而使得污染范围扩大。土壤被落地原油和煤炭废弃物颗粒污染影响其通透性,它们阻碍植物根系的呼吸与吸收,引起根系腐烂。被污染的土壤呈现灰色或褐色,土地变得寸草不生。

在对煤炭和石油的开采与利用过程中,由于场站基地、输油管线和道路等建设受环县自然条件的限制,致使大量植被和生态环境被破坏,再加上环县处于干旱半干旱的黄土高原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较少,从而使得土地荒漠化加剧,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

(三)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煤炭和石油的开采与利用还会对其他环境产生影响,如产生的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其产生的废气污染物主要是:柴油联动机、发电机、锅炉、加热炉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机动车尾气;井口挥发、传罐“呼吸”以及管线泄露产生的污染物。

(四)噪声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在五大油区和六大煤矿的建设过程中,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钻井工程产生的噪声,主要来自柴油机、发电机等设备,这些设备噪声较高,对居住区产生影响。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能源是人类发展的条件,要实现环县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年能源开采与利用引发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

三、环县能源开采与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思想保守,观念落后

环县经济总量虽然位居甘肃省前列,但产业水平总体上比较低。长庆油田和华能集团等能源开采企业由于受环县地形条件的限制,对煤炭和石油的开采采用“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发展模式,污染物排放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从而使得能源的开采与利用与生态环境不能协调发展。

(二)村民缺乏环保意识,趋利性强

环县属国家级贫困县,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限制,村民很难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五大油区和六大煤矿建设工程的启动实施给思想观念落后,急于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村民创造了条件。他们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只顾当前,不计长远,考虑局部利益多,着眼全局利益少。[3]他们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利益。由于环县地形条件的限制,村民想方设法输油道路或其他集辅性系统建设占用更多的耕地或破坏更多的植被来获得“可观”的经济补偿。

(三)政府的介入程度不够

环县属国家级贫困县,政府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提高政绩而未能正确扮演自己的角色,完全放任长庆油田的随意开采,由华能集团自由发展,将能源开采与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置之不理,在环境保护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企业违法成本低,助长了长庆油田和华能集团环境污染行为的发生。[4]

(四)体制机制弊病,相关部门责任模糊

由于受中国现行体制机制的影响,环县的环境管理职能分散交叉在多个部门,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协调、统一监督职能仍需加强。环保部门实行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不利于地方环保部门独立执法。乡镇环保派出机构只限于本乡镇,砖家污染屡禁不止,跨界限跨区域污染加剧。[5]

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基础,能源是发展的条件。能源的开采与利用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错综复杂,污染行为往往是短期的,但带来的危害是长期的,其解决必然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国内外发展实践告诉我们,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6]从而引导环县走上能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引导环县走上能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建议

(一)长庆油田和华能集团引导环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措施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在环县恶劣的自然条件的限制下,面对日趋严峻的能源形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长庆油田和华能集团应从自身出发,解放思想,转变只重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观念,推动环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依靠科技,繁荣发展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在环县自然条件的制约下,在能源日趋严峻的形势下,环县五大油区和六大煤矿建设工程的启动实施便成了一块肥肉,要想发挥五大油区和六大煤矿的最大潜能,长庆油田和华能集团起着巨大的作用。长庆油田和华能集团应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克服环县能源开采与利用面临的各种困难,善于利用科学技术促进企业发展,不断优化内部结构以繁荣发展,坚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善于创新,规模发展

在环县五大油区和六大煤矿建设工程中,长庆油田和华能集团应善于创新,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利用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促进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强对五大油区和六大煤矿的管理,由原来的分散式开采转变为现在的规模开采,以推动环县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政府领导环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政府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在环县五大油区和六大煤矿建设工程中,政府的介入会有力地推动能源开采与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协调发展。政府应按部门划清职责,明确各自的责任。

1.环保部门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监管

环保部门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监管,促进五大油区和六大煤矿环保事业的发展。五大油区和六大煤矿是环县经济增长的支柱,由于受到环县自然条件的制约,面对在环县五大油区和六大煤矿建设工程中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环保部门应积极主动地加强保护与监管,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2.立法机关加强立法,完善环保法律法规

环县五大油区和六大煤矿建设工程受到环县自然条件的限制,当地人烟稀少,山大

沟深,这无疑给长庆油田和华能集团走重经济轻环保的粗放型发展道路创造了条件。立法机关应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使环县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促进环县能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行政机关应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严格执法是依法保护环境的手段,是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落实的关键。实施跨行政区域执法合作和部门联合执法,敢于碰硬,做到对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对于长庆油田和华能集团因污染环境而造成重大损失的应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刑事责任。

4.构建环保长效机制,促进环保发展

随着在环县五大油区和六大煤矿建设进程的加快,环县的生态环境保护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由于环县长期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状态,生态环境保护的很多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必须探索建立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保新道路。

(三)群众参与实现环县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1.解放思想,重视环保

环县五大油区和六大煤矿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许多村民思想落后,缺乏环保意识,不能深刻领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一味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了促进环县的和谐发展,就必须使村民解放思想,提高环保意识。

2.修筑梯田,种树种草

环县五大油区和六大煤矿都集中于地势陡峭的山区,因此,在环县五大油区和六大煤矿建设工程中,应在场站基地及集辅性系统建设工程附近修筑梯田,种树种草,加强绿化工作,增加植被覆盖,遏制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由于受环县特殊自然条件的限制,绿化工作应以耐旱植物为主,如种植柳树、槐树、杨树、苜蓿、黄花等。

3.加强监督,保护家园

村民是生态环境的主人,生态环境为村民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环县五大油区和六大煤矿建设工程中,由于受自然条件、技术和设备的限制,长庆油田和华能集团无形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村民作为该地区的主人,应对企业加强监督,把破坏量控制在最小。由于环县特殊的地理条件的限制,干旱少雨,而大量的原油运输车辆会使得路面荒漠化,村民为了其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可以不定期要求长庆油田和华能集团向路

面洒水以遏制土地荒漠化和保持水土。

4.利用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生活在五大油区和六大矿区附近的村民,直接将落地原油和未经加工的煤炭作为燃料,这样不仅没有挖掘出能源的潜能,排放出的废弃物又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为了节省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引导村民利用清洁能源,减少生态环境污染。推动环县走上“能源利用率高,废弃物排放少,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发展道路。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能源是人类发展的条件。能源的开采与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要处理好能源开采与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要引导环县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能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程金香,马俊杰.石油开发工程生态环境分析与评价环境[J]. 环境科学技术,2006,(2).

[2]孙长梅.论石油开发对乡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危害[J].河南:社会学,2004,(5).

[3]曹同民,李师翁.庆阳生态与环境[M] .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1).

[4]张兴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社会科学,2004,(2).

[5]黄大焱,甘肃植被[M].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

[6]林爱文,胡将军.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1).

The impact of higher energy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Qing-yang city of Huan Xian county as an example

WANG Zhan-cai

(The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and La w in Long Dong University,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

Abstract: This paper sets Qing-yang city, Huan Xian County for an example,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oal and oil. Then puts forward measures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irst, enterprise should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rom them own. Seco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supervise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ird, public people should take part in the protection actively.

Keywords: Energ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act; Advi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致谢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论文收笔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史俊梅老师。史老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经验,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我进行了耐心的指导和帮助,提出严格要求,引导我不断开阔思路,为我答疑解惑,鼓励我大胆创新,使我在这一段宝贵的时光中,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心态,又培养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研精神。在此,我向我的指导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其次我要感谢为我的毕业论文提供研究线索和方向的所有人员,是他们给了我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再次,我要感谢我身边的同学,感谢他们给我的写作提出宝贵意见。

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版) 摘要:生态环境恶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的全球性问题之一,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迫使我们追溯和反思,如何在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的情况下由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采取适宜措施,来解决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水利工程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平衡生态环境影响 0引言 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广泛,许多影响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逆性,应引起高度重视。生态工程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是我国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艺技术。为解决施工中的环境问题,工程建设必须服从生态经济区域的整体规划,并从系统思想出发,

按照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特别是生态工程这一重要工艺技术以及传统工程管理的有效经验,以期获得较高的工程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不但可以获得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还丰富了水利工程施工理论和生态工程理论。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所遇到的环境问题非常广泛,并且十分具体。 1水利工程的投入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我国,兴修水利工程对生态平衡以及环境的影响开始重视始于50年代后期。为此,国务院专门规定今后凡规划大型(中型)水利工程,必须同时要考虑到环保问题。 1.1水资源承载力问题。长江流域虽然水资源丰富,但也经不起无节制地开发利用。长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到底有多大,对这个问题我们研究得还很不够。因此,“十一五”规划首先要研究透这个问题,否则,整个水利建设的布局就无从谈起。在摸清楚水资源家底的基础上,要对水资源配置有一个初步的说法。所谓配置,也不是

环境影响评价习题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2、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 响进行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4、筛选: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5、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6、评价工作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7、环境预测:在对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推测社 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情况。 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 的制度。 9、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是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10、环境影响报告书: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12、大气湍流:是一种不规则运动,其特征量是时空随机变量。 13、大气稳定度:是表示气团是否易于发生垂直运动的判别。简单的说,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书面总结。 11、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 14、等标污染负荷:把i污染物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要的介质量:计算式p i=m i/c i 15、土壤:是位于地球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16、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期未受污染破坏的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 17、土壤环境容量:一般是指土壤受纳污染物而不产生明显的不良生态效应的最大数量。 18、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19、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 境的声音。 20、等效连续A声级:即考虑了某一段时间内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并以一个 A声级值去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 21、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2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在一定的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 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23、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在某一区域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核定主 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近似于环境容量),并以此进行合理的分配,最 终确定区域范围内各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 24、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域值。 25、环境敏感区:泛指对人类具有特殊价值或具潜在自然灾害的地区,这些地区极易因人类的不当开 发活动导致负面的环境效益。 26、环境目标: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决策者对环境质量所想要达到(或希望达到)的境地(结果)或 标准。 27、生态环境:是指除人口种群以外的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生物所组成的生命系统。 28、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通过许多生物和生态概念和方法,预测和估计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结 果和功能所造成的影响,这些概念和方法也适用于人工改造过的系统,如农 田和城市。

能源的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的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元素,它的有效利 用将帮助社会提升发展速度,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动力工程能够很好的利用能源,所以为了能够保证能源更好的转化,一定要充分合理的利用能源与动力工程的设 计与优化,促使其能在较多的行业与领域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虽然能源与的利 用起到了很好的积极效果,但同时它也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这就号召各行各业 都要加强对环境的关注度,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关键词:能源;动力工程;利用;环境影响 一、能源和动力工程的装置 1.1热能动力装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热能动力装置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中,而且在生产中也 得到了广泛的利用,对生产和生活都有极其重要的帮助作用。对热能动力装置进 行深入了解能够明确其操作的具体流程,这有利于促进能源利用。当前的热能动 力装置在使用时有些需要通过燃烧燃料来保证热量供给,进而通过技术手段的共 同作用将热能转化为有效的机械能,通过燃烧和其他技术一起工作的热能动力装 置最为常见的有两种:1)依靠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气进入发动机内,进而促进 了其他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能够进行循环使用;2)将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所 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汽轮机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以此方法促进能 量之间的传递和转化,进而达到能源被转化利用的目的。 1.2动力工程装置 动力工程是一项针对能源转换、传输及利用的技术,在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 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降低能源消耗及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进而推动能源 的可持续发展。能源与动力工程相结合,除了能够推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 统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外,还能更加高效地利用核能、风能及太阳能等新能源,推 动中国动力工程的发展。当前的动力工程大多应用于火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在 生产电能时,需要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确保能源能够及时转化为电能,在此基础 之上使能源与动力工程相互作用,进而为输送电能发挥出其关键作用。 二、能源与动力工程在电厂中的应用 2.1火力发电 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发电结构仍以火力发电为主,其主要原因是发电效率 更高,同时发电便捷性也相对较好,不受环境变换的影响,能够在多种不同的环 境下开展发电工作。我国在火力发电方面技术应用较为成熟,能够将单一的结构 能源转化为多种电力资源,是现代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火力发电涉及 范围较为广泛,能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多个地区进行发电工作,就经济效益而言,火力发电仍是发电系统布局的最佳选择。 2.2减少调压能耗损失 在具体的电力生产过程中,因为发电机组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相应负荷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就很可能造成电厂生产效率的下降,基于这一原因,加强对于发 电机组压力的调节,保障机组工作的稳定性就能够切实提高发电机组的效率,这 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具体到调压过程来看,企业会产生一定的能量损耗,针 对这一损耗,我们也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降低损耗,尽可能的提高生产效率, 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发现,导致这种损耗较大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发 电机组本身设计存在问题,进而导致在调压过程中产生较大的能量损耗,另外一

环境影响评价考试试题(卷)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2、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 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 过程。 3、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 程度的现象。 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天津塘沽区适合发展成为港口和码头,这体现了环境资源的(B ) A、物质性 B、非物质性 : C、价值性 D、变动性 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是(D ) A、经济性 B、价值性 C、社会和谐性 D、可持续发展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规定,持有乙级评价证书的单位,其评价证书有效期为( A )年。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4.正常人耳听到的声音的声压级是(C ) ] A、20-120dB B、20-100dB C、0-120dB D、0-100dB 5.生态评价等级,如选择的生态影响因子多于1个,依据其工作等级(D)确定。 A 低 B 中 C 较高 D 高 6.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较大的,应当编制( A )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分析表 D、环境影响登记表 7.对于二级生态影响评价过程中,评价范围需要扩展的距离是(C ) A、10-12km B、8-10km C、2-8km D、5-8km ( 8.旨在保留和提供环境的“本底”而划定的特殊环境区域是( B ) A、森林公园 B、自然保护区 C、风景名胜区 D、自然遗迹地 9. 首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是( A ) 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中国 10. 环境噪声具有的特点是(C ) A、易评估和暂时性 B、分散性和持续性 C、无形性和多发性 D、危害大和复杂性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 1.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因子主要有(ABCE ) A、社会影响 B、经济影响 C、美学 D、社会学 E、历史学 2.我国在环境管理中执行污染源(AE )制。 A、排放浓度控制 B、环境容量控制 C、行业标准 D、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E、总量控制 3.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有(BDE ) A、土壤开发 B、土壤污染 C、土壤构成 D、土壤退化 E、土壤破坏 ) 4.预测地表水水质变化的方法有(ABCD ) A、数学模式法 B、物理模型法 C、类比分析法 D、专业判断法 E、列表法 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有(ABCDE ) A、图形叠置法 B、类比法 C、质量指标法 D、生产力评价法 E、系统分析法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34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34 (总分78,考试时间90分钟) 1. 某工业园区拟建生产能力3.0×107m/a的纺织印染项目。生产过程包括织造、染色、印花、后续工序,其中染色工序含碱减量处理单元,年生产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按工程方案,项目新鲜水用量1600t/d,染色工序重复用水量l65t/d,冷却水重复用水量240t /d,此外,生产工艺废水处理后部分回用生产工序。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特点见表1。现拟订两个废水处理、回用方案。方案1拟将各工序废水混合处理,其中部分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恰好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其余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见下图。方案2拟对废水特性进行分质处理,部分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难以回用的废水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纺织品定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车间屋顶上6个呈矩形分布排气口排放,距地面8m,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属于3类功能区,南侧厂界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昼间60.0dB(A),夜间56.0dB(A),经预测,项目对工厂南侧厂界噪声贡献值为54.1dB(A)。(注:《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3类区标准为:昼间65dB(A),夜间55dB(A)。) 表l 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及特点【问题】 1. 如果该项目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废水CODcr限值为500mg/L,方案1的CODcr去除率至少应达到多少? 2. 按方案1确定的废水回用量,计算该项目水重复利用率。

3. 对适宜回用的生产废水,提出废水分质处理、回用方案(框架),并使项目能满足印染企业水重复利用率35%以上的要求。 4. 给出定型车间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所需要的源参数。 5. 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评价南侧厂界噪声达标情况,说明理由。 某矿区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盟,矿区煤炭资源分布面积广,煤层赋存稳定,资源十分丰富,是适宜露天和井工开采的特大型煤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矿区东西长40km,南北宽35km,规划面积960km2,均衡生产服务年限为100年。境界内地质储量19669Mt,主采煤层平均厚度10.65m,其中露天开采储量14160Mt,井工开采储量5509Mt,另外还有后备区1070Mt,暂未利用储量1703Mt。为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当地拟定该矿区开发的规划,包括井田划分方案,煤炭洗选及加工转化规划,矿区地面设施规划(矿井及选煤厂、附属企业、铁路专用线、瓦斯电厂、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等),矿区给、排水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该矿区内目前已有一座露天矿在生产。区内只有一条河流流过,矿区地处中纬度的西风带,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草原面积占97.3%,森林覆盖率1.23%。多年来,由于干旱、大风、过牧等因素的影响,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沙化、退化草场所占比例扩展到64%。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连续遭受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有的地方连续两年寸草不生。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问题】 6. 列出该规划环评的主要保护目标。 7. 列出该规划环评的主要评价内容。 8. 列出该评价的重点。 9. 应从哪几方面进行矿区总体规划的合理性论证? 10. 矿区内河流己无环境容量,应如何利用污废水? 某大城市拟建一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填埋量为300万t,填埋厚度为25m,主要设施有: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以及覆盖和封场系统。按工程计划,该填埋场2011年1月投入使用。该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预计为120t/d。拟将渗滤液送至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为30000t/d,目前日处理量为23000t/d。拟选厂址特点见表1。表l拟选厂址特点【问题】 11. 该填埋场选址和所建设施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12. 该填埋场可选用何种防渗衬层? 13. 可以进入该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为哪种垃圾? 14. 该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式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15. 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A市拟新建一座规模为处理能力10万t/d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该项目建成后将收集该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其中工业废水占40%。拟建工程分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程)和污水处理厂相配套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截流干管、中途提升泵站等设施,该污水处理厂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厂厂址目前为旱地,不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污泥经压缩、脱水、干化处理后送该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受纳水体为B

能源开采由于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陇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O一三年月日 能源开采和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以庆阳市环县为例 王占财 ( 陇东学院政法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 摘要:本文以庆阳市环县为例,调查和分析了煤炭和石油能源开采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实现环县能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第一,企业从自身做起保护生态环境;第二,政府监管生态环境保护;第三,群众参和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能源;生态环境;影响;建议;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充足的能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煤炭和石油是推动环县发展的支柱性能源,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石油和煤炭资源已成为环县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的“瓶颈”。近年来,环县石油和煤炭资源的开发力度逐渐加大,已成为推动环县快速健康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石油和煤炭的开发难度大,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对能源的开采工程若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就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1] 一、环县能源储备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一)环县能源储备特点 环县能源丰富,主要以“黑、红、黄”三大产业为主,黑即矿产资源,红是红色旅游,黄指农耕文化。环县能源储备具有如下特点: 1.储备丰富,发展前景广阔

环县地处庆阳市西北部,属陕、甘、宁三省交汇处,全县辖251个行政村,土地面积9236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石油、煤炭、天然气、石灰岩、白云岩等多种矿产资源。据统计,境内石油地质储量达5亿多吨,被确定为环江亿吨级大油田,是长庆油田的生产区之一。煤炭预测储量达684亿吨,煤层气预测储量3480亿立方米,具备建设亿吨级煤田的条件。目前,环县启动实施了五大油区、六大煤矿建设工程,石油年产达到100万吨以上,刘园子、甜水堡煤矿将在全市率先建成投产。环县已成为庆阳市日益崛起的希望地、财富地,发展前景广阔。 2.分布集中,便于开采 环县能源储备丰富,种类齐全。各类能源分布较为集中,逐步形成了环城镇张淌村油区,木钵镇水坝滩村和合道乡白虎掌油区,四合原油区等五大油区和刘园子煤矿,沙井子煤矿和甜水堡煤矿等六大矿区。能源的集中分布为其开采和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3.分布于山区,开采难度高 环县地处黄土高原区,受其自然条件的限制,能源多分布于交通不便的山区,从而加大了其开采难度。 (二)环县能源开采和利用现状 环县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环县丰富的能源开采和利用现状如下: 1.开采力度大,成就显著 环县储量丰富的能源能够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瓶颈”问题,有利于推动环县的快速健康发展,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和下,环县启动实施了五大油区和六大煤矿建设工程。 2.交通不便,运输困难 环县地形以山地为主,由于受其地形条件的限制,五大油区和六大煤矿都分布于山区,其开采和利用所需的机械设备很难运输到站场投入使用。即使以破坏少量的生态环境为代价修筑出运输道路,在阴雨天气也不能投入使用。尤其是木钵镇水坝滩油区和环城镇张淌村油区,通往油区必经过一条河,该河滩长达数千米,遇到阴雨天气就变得泥泞交加,从而严重影响能源的开采和利用。 3.开采不合理,粗放发展 由于环县地形以山地为主,其能源开采必须在山区进行,这就给山区思想观念落后的农民创造了有利条件,他们利用各种借口让能源开采尽可能多地占用耕地而获得更多

环境影响评价基础试题(3)

环境影响评价基础试题(3) 姓名: 考试时间:3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0分) 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要求有公众参与的是() A 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 C 篇章或说明D环境影响登记表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称的环境敏感区的包括()A人工鱼场 B 重要的湿地 C 城市中的绿地 D 植物园 3、学校娱乐区的后面是学校,则娱乐区执行的噪声标准限值为() A 昼间55dB,夜间45d B B昼间60dB,夜间50dB C 昼间50dB,夜间40dB D 昼间65dB,夜间55dB 4、大、中型河流,在排水口下游3~5km处有一取水口,在混合过程段应用() A 零维模型 B 一维模型 C 二维模型 5、点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而衰减,当传播距离增加一倍时,噪声衰减() A 1d B B 5dB C 6dB D 2dB 6、下列哪个模式可计算点源、面源和体源等污染源,以及建筑物下洗和熏烟等特殊条件下的最大地面浓度() A AERMOD模式 B ADMS模式 C 估算模式 D CALPUFF模式系统 7、某燃煤电厂,年消耗煤量100万吨,燃煤含硫量0.98%,可燃硫占全硫量88%,脱硫设施除硫效果45%,则二氧化硫产生量为() A 984.47t/a B 8624t/a C 4743.2t/a D 541.46t/a 8、总图布置方案分析包括() A生产装置布置合理性B环境敏感点保护措施 C 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 D 绘制厂区与外环境关系图 9、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挥发酚、氨氮等十项指标丰、平、枯水期水质达标率为() A 80% B 90% C 100% D 95%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含答案共10页)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2、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 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4、筛选: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5、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6、评价工作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7、环境预测:在对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 和方法,推测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情况。 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 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9、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是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1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单的说,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书面总结。 11、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 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 具有针对性。 12、大气湍流:是一种不规则运动,其特征量是时空随机变量。 13、大气稳定度:是表示气团是否易于发生垂直运动的判别。 14、等标污染负荷:把i污染物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要的介质量: 计算式p i=m i/C i 15、土壤:是位于地球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16、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期未受污染破坏的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含量。 17、土壤环境容量:一般是指土壤受纳污染物而不产生明显的不良生态效应的最大数量。 18、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19、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 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20、等效连续A声级:即考虑了某一段时间内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能量平 均的方法并以一个A声级值去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 21、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 建筑物。

工程咨询继续教育环境影响评价--试卷96分

1.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开发区环境影响的识别,分为()等层次。 A.宏观规划和具体项目 B.战略性和策略性 C.长远和近期 D.主要和次要 2.()主要用于涉及地理空间较大的建设项目,如公路、铁道、管道等“线型”影响项目和区域开发项目。 A.系统流图法 B.层次分析法 C.叠加图法 D.情景分析法 3.若将开发区定位为新经济区,则应以()来配置要素。 A.人口计划规模 B.经济发展规模 C.环境承载能力 D.资源需求总量 4.根据产业组织学的(),规划能够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绩效,其中包括环境绩效。 A.结构行为绩效理论 B.价格理论

C.产业竞争与规制理论 D.产业组织形态创新理论 5.开发区定位包括()和产业定位。 A.区域定位 B.经济定位 C.社会定位 D.功能定位 6.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在于()。 A.彻底消除风险 B.降低风险损失 C.研究风险减缓措施 D.认清风险危害 7.下列不属于海洋水文动力环境敏感区划分原则的是()。 A.开敞度很小,或感潮时间长的海湾 B.多年平均流量较大,且以径流作用为主的河口 C.多年平均流量较小,且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河口 D.海岸线形状受海水冲刷影响极易改变的海域 8.()首次对“海岸工程”进行明确界定,并规定海岸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B.《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990)

C.《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 D.《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06)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修改规划目标或者规划方案时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目标约束性原则 B.责权对应原则 C.现实性原则 D.广泛参与的原则 10.我国根据环境标准的适用范围、性质、内容和作用,实行()级()类标准体系。 A.三,五 B.三,六 C.四,五 D.四,六 11.()明确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社会环境影响,定量预测或定性描述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变化情况,提出降低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A.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B.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C.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D.环境风险分析评价 12.下列关于环评听证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听证会的个人和组织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编者按:人类能够惬意地活在世界上,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会使用火。火让人类开始吃熟食、方便地取暖、也可以用于在危机四伏的早期丛林中抵御袭击。可以说,人类能够成为地球上的顶级动物与火密不可分。火是人类把能量从木材中转化的一种方式。而能量转化如今也是人类生存所必须做的事情。能源提供能量,消耗能源也必然会对人类产生影响,比如:环境。 一、能源: 既然说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就不能不知道何为能源。 1. 能源的定义:《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何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由此能源是一种呈多种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确切而简单地说,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2. 能源的分类:能源主要分为两类——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1)一次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能。 (2)二次能源,如:沼气、汽油、柴油、焦炭、煤气、蒸汽、火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波浪发电等。 3. 能源的开发状况:主要有常规能源比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新能源比 如:核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早期、风能。 根据人类的发展,我主要选出四个阶段的主要能源:干木材、煤、石油、天然气(气态石油 气)探究它们的规律。对于这四种燃料,不同之处就是使用时的热值。根据公式 m c Q= 容易得知能源效率与热值成正比。它们的热值分别是 4-1 =1.2510 C J kg ? 干木柴 ,对 于煤 4-1 =2.9310 C J kg ? 煤,对于石油 4-1 =4.52210 C J kg ? 石油 ,对于气态液化 石油气有 4-1 =5.02310 C J kg ? 气态液化石油气。我们不难发现,开发年代越短的能源 热值越大。再看现在的核能,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2 E m c =,其中蕴含的能量更是无

2021年环评工程师考试《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试题库及答案(共110题)

2021年环评工程师考试《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试题库及答案(共110题) 第 1 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场所的有关规定,必须经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行为包括()。 A、拆除生活垃圾处置设施 B、关闭生活垃圾处置场所 C、闲置生活垃圾处置设施 D、建设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 【参考答案】ABC 第 2 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危险废物收集、贮存的规定,下列说法符合该规定的有()。 A、危险废物禁止与非危险废物进行混合收集、贮存 B、收集、贮存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 C、性质相容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可以与非危险废物混合贮存运输 D、性质不相容且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可以混合收集、贮存、运输 【参考答案】AB 第 3 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严格控制向海域排放的废水有

()。 A、经过处理的含热废水 B、含有重金属的废水 C、中水平放射性的废水 D、含有不易降解的有机物的废水 【参考答案】BD 第 4 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下列说法中,符合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防治规定有()。 A、严袼限制在海岸采挖沙石 B、环境保护设施未经海岸行政主管部门验收不得投入生产 C、兴建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海洋水产资源 D、环境保护设施未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检查批准,建设项目不得试运行 【参考答案】AC 第 5 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过程中,应当采取的清洁生产措施包括()。 A、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综合利用 B、采用无害或低毒的的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料 C、采用污染物产量少的设备替代污染物产生量多的设备 D、采用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污染物防治技术 【参考答案】ABCD 第 6 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试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试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9-04T10:26:25.1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作者:罗红保 [导读]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尤其是水库的建设。 摘要:现阶段,随着水利建设步伐的加快,其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加重,它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时期,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用科学发展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实现水利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应对策略 1.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尤其是水库的建设。因为水库具有水面宽、水体大、水流迟缓等特点,再加上水体受太阳辐射等作用,使的水库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当水库蓄水以后,由于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要小于陆面的发射率,从而使得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造成水库蓄水后的坝前水温比天然河道水温高,水温的变高就会对于鱼类的繁殖不利。 1.2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对河流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河流水速减小,一方面,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也会使沉降作用加强,导致水体重金属沉降加速,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 1.3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该区域的气候及地质产生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该区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库的建设,会形成广阔的水域,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进入大气的水汽增多,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雾天增多,改变原来的气候。 2.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型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使命。许多水利工程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上,往往只注重事中保护,轻视或忽视了事前、事后保护,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水利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作,它需要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共同入手。 2.1水利工程事前环境保护工作 水利工程的事前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做好对施工地点的环境考察工作,评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制定出一些必要的环境保护预案。其次,要做好对设计图的审核工作,力求工程设计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将对周围自然环境的改变降至最小。第三,要合理地进行工程规划,做好工期和工序的安排工作。 2.2水利工程事中环境保护工作 水利工程的事中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要在做好工程项目管理的同时,建立起相应的环境监测机制。一方面,通过严格施工现场的施工行为,保证工程有序正常进行,确保废水废物的排放处理工作按规定进行。另一方面,要通过环境监测机制,对工程周围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就要按照事前准备的环境保护预案进行及时处理,将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避免环境问题的扩大化。 2.3水利工程事后环境保护工作 水利工程的时候环境保护工作,就是指要在水利工程在竣工投入使用后,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一定程度的修补和恢复工作。如,恢复当地的森林植被面貌等工作。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起一个长期的环境观察机制,观察水利工程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长期影响。一方面,有利于水利工程事后长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日后同类型工程提供历史性参考。 2.4全员贯彻环境保护思想 除了做好水利工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环境保护工作以外,施工人员应该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并将这种意识深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的行为中。树立全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一方面有利于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工作深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避免施工人员个人行为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策略的研究 3.1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同时注重对河流生态的保护;对于已经建设好的水利工程,要对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重点进行修复,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保护和修复河流多样化的原则。我们都知道每条河流都有不同的特点,具有多样性,所以,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不能盲目的去效仿成功的案例,而是要根据每条河流的不同特征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二是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修复的能力。河流能进行自我修复能力,这种修复能力不仅能减轻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的消极影响和破坏,还能减少人们对河流破坏之后的人为修复,对河流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经济促进作用;三是以修复整个水体系统为主要目标。河流与周边的田地和城镇相互联系,它们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和关系。 3.2加强污染源头控制 推行循环经济、循环社会、循环城市,推行污水、污物的综合利用,逐步减少污染物产生量;推行清洁生产和强化工业污染物源头、工业污染物点源治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减少工业污水的排放量:重污染企业逐步分类进入各类工业园区或开发区,然后进行分类污水处理;根据城镇用水水质的不同要求,推行中水回用,节约用水并减少污水排放量;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涤用品。 3.3总结生态修复成功经验,分阶段全面推广 总结生态修复示范区的成功经验,制定规划,分阶段全面推广水体的生态修复,充分运用湿地、水生动植物、微生物修复被污染水体和水生态系统。合理地分阶段地实施生态清淤,减少淤泥中污染物对水体的释放量,控制藻类暴发。清除水生植物残体,减少内源污染。 3.4加快建设,合理调整水系布局,为改善水生态、水环境服务 对河道、湖泊岸线尽可能采用自然形态,增加绿化植被,恢复滨水生态,并与景观、风景旅游相结合;注重人水和谐,将历史文化与城市水资源优势相结合,强调功能的完整性、开放性及共享性,充分体现滨江滨湖特色。对水系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加强水系和江湖连通,加强水体流动。改善水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发展水文化、水经济,创造良好水环境.加强水系形态控制。

环境影响评价试卷

考试说明:本课程为闭卷考试,可携带计算器文具,满分为: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时间是()。 A.1989年12月26日 B.2002年12月28日 C.2003年9月1 日 D.1984年11月1日 2.()是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依据。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样品标准 D.环 境基础标准和环境方法标准 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对产生的环境影 响进行全面评价。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分析 表 D.环境影响登记表 4.向已有地方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 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B.环境保护基本法 C.环境保护单行法 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5.核实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通常有()。 A.现场实测、类比法和经验估计法 B.物料衡算法 C.现场实测、物料衡算 和经验估计法 D.现场调查与实测法 6.拟在河边建一个工厂,该厂将以2.56m3/s的流量排放废水,废水中污染物(持 久性物质) 的浓度为1 500mg/L,该河流平均流速为0.61m/s,平均河宽为 12.5m,平均水深为0.58m,与该工厂相同的污染物浓度为400mg/L。该工厂的废 水排入河流后,污染 物浓度是( )mg/L。 A.503.4 B.692.3 C.803.4 D.705.6 7.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A.一级标准 B.二级标准 C.三 级标准。 8.某厂锅炉年耗煤量2000t,煤的含硫量为4%,则全年排放的二氧化硫量为 ()(计算时 假定燃料中15%的硫最终残留在灰分中)。 A.80000kg B.136000kg C.16000kg D.152000kg 9.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热力因子是()。 A.风和大气稳定度 B.温度层结和湍流 C.风和湍流 D.温 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 10.吹某一方向的风的次数,占总的观测统计次数的百分比,称为该风向的()。 A.风频 B.风玫瑰图 C.风场 D.联合频率 11.用Pasquill 法判断大气稳定度时,如某地U10=7m/s 则大气稳定度为 ( )。 A.强不稳定 B.不稳定 C.中性 D. 缺条件,无法判断 12.某拟建企业,无组织排放有害气体甲和乙两种气体,经计算有害气体甲的卫

能源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能源、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学号:20101020214x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发展迅猛,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然而与此同时,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成为中国实现社会整体稳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高度重视和尽快解决的瓶颈问题。论文对能源-经济、能源-环境、能源-经济-环境关系、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字能源与环境;能源与社会;节能减排 正文 前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是经济、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人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实现人类与自然的良性循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美好自然保障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能源问题日益凸显。能源匮乏,使用率低下,技术滞后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如何突破能源瓶颈,实现传统能源的合理利用与新能源开发并举,使得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共进,不断推进技术研发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面对新世纪,如何保持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1.我国能源概况 我国能源资源总量名列世界前列,其中谁能和煤炭较为丰富,蕴藏量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三位,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很低。中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总体说来是北多南少、西富东贫。能源品种的地区分布是:煤大多在北方地区,油气在西部地区,水能多集中在西南地区;而中国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的地区却多位于东南沿海地区。我国的能源构成可总结为以下五句话:我国是以煤炭为主的产能大国;人均能源耗能不多;能源分布不均匀;能源利用率低;能源资源地区分布远离经济发达地区。 2.能源与环境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与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密不可分,每一次对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近200年来,建立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基础上的能源体系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能源开发利用工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随着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增长而日益严峻。同样,能源开发仍然是未来生态影响和环境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影响区域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减少能耗成为未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具挑战性的问题。 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中,需要将能源从初级形式转换成可以消费的高级形式,这种转变对环境产生了各方面的负面影响。多数环境污染问题与能源问题直接相关,如空气污染、水体和土壤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固体污染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的SO2、NOx、CO、碳氢化合物和烟尘等直接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物理过程和光化学反应形成酸雨和光化学烟雾影响涉及更广的范围。能源工业产生的大量固体废物也污染大气、水和土壤。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核电站,核武器试验也是污染源。此外,与火力发电相比,核电站排放废热更严重,他将全部热能的2/3排向环境。 我国是典型的能源消费性污染,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煤烟型污染是我国生态环境的首要因素,也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我国CO2的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及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 试卷: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2、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 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过程。 3、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的现象。 4、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为达到环境目标值,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根据该区域的自然净化能力,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二、填空题: 1、环境影响的分类按影响的来源可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2、生态环境影响的补偿有就地补偿和异地补偿两种形式。 3、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 4、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可分为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经常用工作程序来表示。 5、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方法。 6、水体污染源分为两大类: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7、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16~20Km 、10~14Km 、4~6Km 。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8~30Km 、2~8Km 、1~2Km 。 三、判断并改错: 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是环评工作成果的一般体现。(×)[集中体现] 2、污染物随着污水排入河流后,在河流横向断面上与河水充分混合需要一定的横向断面混合时间。(√) 3、划分环评工作等级的依据是投资者的主观意愿。(×) 4、S—P模式适用于任何状态、任何物质的衰减规律。(×) 5、环境质量评价可以分为回顾性环境评价、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按评价阶段分可以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四、简答题: 1、中国环境影响影响评价制度有哪些特点? 答:(1)具有法律强制性。(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3)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建设项目。(4)分类管理。(5)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 2、简述环评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答:根据环境和工程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制:(1)总则 (2)建设项目概况 (3)工程分析( 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5)环境影响预测 (6)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7)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经济论证 (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9)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 (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