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西高教版教育心理学辨析题

2020江西高教版教育心理学辨析题
2020江西高教版教育心理学辨析题

第一章:绪论

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与动物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1.错误

2.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包括人的心理现象,动物的心理现象;个体的心

理现象和群体的心理现象。

3.动物界虽然也有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并不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范围。因此心理学主要研

究的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任务是描述心里事实和揭示心理规律。

1.错误。

2.描述心理事实和接受心理规律是心理学研究的两个任务。描述心理事实是心理现象进行

科学研究的第1步,揭示心理规律是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更深一步,也是最主要一步。

3.心理学的研究任务还包括预测和控制心理,描述心理事实和揭示心理规律,都属于认识

世界的范畴,那我们不仅要认识世界还要改造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因此心理学的研究任务还包括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如何了解、预测和调控人的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

1.错误

2.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他决定人对周

围世界的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倾向,决定人追求什么。个性心理特征比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和个别性.

3.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兴趣、爱好、态度、理想、信仰和价值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

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及研究任务,其研究的任务既有教育学性质的任务。也有心理学性质的任务。

1.正确

2.教育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相交叉的产物。他既是一门心理学课,又是一门教育

学科,它的产生是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怎么产生的)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因此教育心理学就双重任务,他只有教学的性质任务,又

带有心理学的性质任务。(任务是什么)

1879年冯特在德国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他因此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1.错误

2.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桑代克而非冯特,1879年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3.桑代克之所以赢得教育心理学之父的美誉,是因为他在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注。1913到1914年此书又发展成为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定。

第二章:心理过程

例1:吃梨会觉得梨很甜,但吃了糖之后接着吃梨,会觉得梨很酸,这是联觉现象。

1.错误

2.吃梨会觉得梨很甜,但吃了糖之后接着吃梨,会觉得梨很酸,这是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是指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上,使感受性产生变化的现象。它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题干中的对比是继时对比,因为继时对比是指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

3.联觉是指一种刺激不仅能够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题干中的例子与这感觉规律无关

例2:注意的转移即注意的分散

1.错误

2.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是不同的。注意的转移是根据任务的需要,主动地、有目的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3.注意的分散是在需要注意稳定的时候,不随意地改变了注意的对象。这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转到无关对象上去的现象。故二者不是同一概念。

例3:应激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的心理反应。

1.错误。

2.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人在遇到危险而又紧张的情况时,必须集中自已的智慧和经验,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迅速做出选择,采取有效行动,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应激状态。

3.强烈的、短暂的、暴发式的情绪状态是激情。它一般是由对人具有重大意义的突发事件引起的。

4.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性反应,如肌肉紧张度、血压、心率、呼吸以及腺体活动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例4:人们存钱怕货币贬值,投资又担心亏损,这属于多重趋避冲突。

1.错误。

2.多重趋避冲突是指面对两个以上的事物,每个事物都有想接近和逃避的想法时所遇到的冲突。题干中的例子与这一冲突没有关联。

3.人们存钱怕货币贬值,投资又担心亏损,这属于双避冲突。双避冲突是指两个目标都想躲避,但是必须选择其中一个目标时所遇到的冲突。存钱与投资都会带来风险,因此想躲避,但是又必须要选择其中一个来解决余钱问题,这一心理正是双避冲突的具体表现。

例5: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多变,情绪不稳定,这是胆汁质的特点,这种气质与其他气质相比是最不好的。

1.错误。

2.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多变,情绪不稳定,这是多血质的特点,因为多血质的神经过程的特点是强、平衡且灵活。胆汁质的神经过程的特点是强但不平衡,其表现有心境变化激烈,脾气暴躁,难以自我克制等。

3.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孩子刚出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

例6:能力的个体差异一般表现在质的差异和量的差异两个方面。

1.正确。

2.能力的质的差异表现在每个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在完成同一种活动时,不同的人可能以极其不同的能力结合为基础。特殊能力也叫专门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3.能力的量的差异表现在能力发展的水平和快慢上。智力发展的差异是能力的量的差异的重要体现。

例7:将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做成圆饼状、柱状、球状等,某儿童可以辨别出它们是相等的,这说明该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

1.错误

2.将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做成圆饼状、柱状、球状等,该儿童可以辨别出它们是相等的,这说明该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概念。

3.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橡皮泥做成圆饼状、柱状、球状等,说明橡皮泥的外形发生了变化,但是其特有的属性不变。因此,可以确定该儿童具有守恒概念,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例8: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前面,也就是教学要引导发展和促进发展。

1.正确。

2.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或可能发展区。

3.“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前面,也就是教学要引导发展和促进发展,教学内容应该略高于儿童现有的水平,这样教学才能够促进发展。

例9:埃里克森认为,小学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1.错误

2.小学生的年龄一般为6-12岁,根据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小学生处于勤奋对自卑阶段(6-11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这个时期,绝大多数儿童已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并期望他完成的社会任务。他们追求工作完成时所获得的成就感及由其成就所带来的师长的认可与赞许。如果儿童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儿童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形成乐观进取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

3.培养自我同一性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的发展任务。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已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该阶段的青少年经常思考自已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他们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

例10:可以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性的个人领域,分享自己的生活空间和财产,这说明人际关系已处于情感交流阶段

1.错误。

2.可以允许对方进入自已高度私密性的个人领域,分享自己的生活空间和财产,这说明人际关系已处于稳定交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形成稳定的人际关系。这是人际交往的最高水平。人们心理上的相容性会进一步增加,自我暴露也更加广泛深刻。

3.情感交流阶段主要是形成安全感和投入深入的情感。人际关系发展到这个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开始出现实质性变化,此时的人际关系安全的安全感已经确立,谈话也开始广泛涉及自我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第三章:学习过程

例1: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膝跳反应是一种学习现象,属于广义的学习。

1.错误

2.学习有和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个体(包括动物和人类)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使其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狭义的学习仅仅指人类的学习(不包括其他动物),即人在社会实践中,自觉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活动。

3.学习不是本能话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膝跳反应是一种本能活活动,因此它不是学习。

例2:桑代克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属于加涅学习层次分类中的信号学习

1.错误

2.桑代克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属于加涅学习层次分类中的刺激一反应学习。所谓刺激一反应学习,是指学习使一定的情境或刺激与一定的反应相联结,并得到强化,学会以某种反应去获得某种结果。

3.桑代克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之所以属于这类学习,是因为桑代克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斯金纳提出了强化理论。

4.信号学习是指学习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属于这类学习。

例3:奥苏泊尔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的不同,将知识的学习分为陈述性知识学习和程序性知识学习。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怎么想、怎么做的问题。

1.错误。

2.安德森根据知识表征方式的不同,将知识的学习分为陈述性知识学习和程序性知识学习。而奥苏伯尔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把知识的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3.用来回答怎么想、怎么做的问题的知识是程序性知识。而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例4:先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再去进行幂函数、指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的学习,这种类型的学习就是上位学习。

1.错误

2.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学习者将概括程度处在较低水平的概念或命题,纳入自身认知结构中原有概括程度较高水平的概念或命题之中,从而掌握新学习的有关概念或命题。

3.相对于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是概括程度处在较低水平的概念或命题。因此题干中的学习是下位学习。

4.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是以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的学习为基础再去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更高的概念或命题。题干叙述的学习不属于这种学习。

例5:曾经被大狗咬过的人,见到小狗也会产生恐惧,这是刺激的分化。

1.错误。

2.曾经被大狗咬过的人,见到小狗也会产生恐惧,这是刺激的泛化,而非分化。

3.刺激的泛化是指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4.大狗与小狗都是狗的一种,它们之间具有相似性。所以,被大狗咬过的人,看到小狗,以为小狗也会咬自己,这是刺激的泛化。

例6:呈现性惩罚实质就是负强化。

1.错误。

2.惩罚分为两种,即移去性惩罚(负惩罚)与呈现性惩罚(正惩罚)。呈现性惩罚即厌恶刺激的呈现会减少相应行为的出现。

3.呈现性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指通过撤除厌恶刺激来增高反应发生的概率。而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例7:格式塔的顿悟学习对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学习做了批判,因此两种学习理论是完全对立和互相排际的。

1.错误。

2.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顿悟虽然常常出现在若干尝试与错误的学习之后(但不是桑代克所说的那种盲目的、胡乱的冲撞,而是在做出外显反应之前,在头脑中要进行一番类似于“验证假说”的思索。

3.格式塔的顿悟学习与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学习也并不是互相排斥和绝对对立的。尝试一错误往往是顿悟的奏,顿悟则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尝试一错误和顿悟在人类学习中均极见,它们是两种不同方式不同阶段或不同水平的学习类型。,滑限下

例8:布鲁纳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

1.正确。

2.由于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而掌握学科的结构也是最重要的。亲

3.当学生掌握和理解了一门学科的结构,他们会把该学科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因此,布鲁纳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他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利于构建关于学科的认知结构,进而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

例9:接受学习不可能发现什么新知识,学习者只能接受已有的知识,掌握它的意义。

1.正确

2.接受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着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3.奥苏伯尔认为,在接受学习中,所要学习的内容大多是现成的、已有定论的、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一些抽象的概念、命题、规则等,通过教科书或老师的讲述,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因此,这时不可能发现什么新知识,学习者只能接受这些已有的知识,掌握它的意义。

例10:罗杰斯认为,认知学习是无意义学习,经验学习是有意义学习

1.正确

2.在罗杰斯看来,认知学习是无意义学习,经验学习是有意义学习。因为认知学习和无意义学习、经验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是完全对应的

3.认知学习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对学生自己是没有个人意义的,它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因而与完人无关,是一种无意义学习。

4.经验学习以学生的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经验学习必然是有意义学习。

例12:罗杰斯和有意义学习和奥苏泊尔的有意学习是一样的

1.错误

2.两者是有区别的,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关注的是学习内容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奥苏泊尔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练习,它只涉及理智,而不涉及个人意义。因此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只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并不是罗杰斯指的有意义学习

例11: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适用的方法。知识可以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

1.错误。

2.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适用的方法。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是不可能一用就准、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世,的”“并头

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已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

第四章:学习过程

例1:某教师在教“鸟”的概念时,采用蝙蝠作为正例,采用麻雀、燕子作为反例,这是正确运用了正例与来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错误

2.某教师在教“鸟”的概念时,采用蝙蝠作为正例,采用麻雀、燕子作为反例,这是未能正确运用正例与反例来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的表现,因为这种做法难以说明本质特征与无关特征

3.正例是指包含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是指不包舍成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传递了最有利于辩别的信息

4.正确的做法是在教“鸟”的概在时,可用麻雀、燕子作为正例,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用蝙蝠最作为反例,说明”会飞”是的概念的无关特征

例题2陈述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1.错误

2.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命题网络、图式等方式在头脑里进行表征的

3.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的是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怎么想、怎么做的同题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例3智慧技能不必通过外部言语表现出来。

1.正确

2.智慧技能具有内隐性和简缩性的特点,这两个特点使得智慧技能不必通过外部言语表现出来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智慧技能是在头脑内部借助官语来完成的,人们往往不容易从外部觉察到只能通过其作用对象的变化而判断其存在4.就动作的结构面言,由于智慧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进行的,这就决定了智慧技能不像操作技能那样必须把每一个动作实际做出,也不必用外部言语必须把每个动作一一说出

例题4有经验的司机,在正常开车时,可以顺利与别人交谈,此时他的动作技能处于操作整合阶段。

1.错误

2.有经验的司机,在正常开车时,可以顺利与别人交谈,此时他的动作技能处于操作熟练阶段。所谓的操作熟练,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3.该机在正常开车时,可以利与别人交设,说明他在执行过程中不需要意识的高度控制,可以注意分配于其他活动,这符合操作熟练阶段的特点

例5:在进行识记时,多种感官参与对记忆效果往往起这阻碍作用

1.错误

2.在进行识记时,同时用多种感官,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练以及用手写等,能够对记忆的效果起促进作用,

3.有心理学家证明,人的学习83%通过便觉,11%通过听觉,3.5%通过嗅觉,1.5%通过触觉,1%通过味觉。

而且,人一般可以记住自己阅读的10%,自已听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自己看到和听到50%,交谈时自已所说的70%。这一结果说明,多种感官的参与能有效地增强记忆。

例6:某学生在记忆英文单词“tiger“时,把它联想成“泰山上一只虎”,这是运用了精加工策略中的谐音

1.错误

2.某学生在记忆英文单词“Tiger”时,把它联想成“泰山上一只虎”,这是运用了精加工策略中的关键词法。所谓的关键词法,就是将新词或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

3: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的“Tger”一词时,先选择与之发音相似的“泰山上一只虎”为关键词,然后想象泰山上有一只老虎站在那儿,从而使得关键词“泰山上一只虎”与Tger”的词义建立起联系

例7:态度结构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态度的这三种成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致的。

1.错误

2.态度结构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态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3.一般情况下,态度的上述三种成分是一致的,但有时也可能不一致。比如,行为成分与认知成分相分离,外在的行为不一定是内在真实态度的体现

例8:道德与品德是两个相同的概念,道德即品德,品德也称作道德。

1.错误

2.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品德是个体依据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而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是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的统一,是道德意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统

3.道德是社会的,品德是个人的。品德反映的是个体的道德面蜕,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

例题9依从是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的第一个阶段。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和服从存在着区别。

1.正确

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其中,依从是三个阶段中的第一个阶段。

3.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堕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已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学习迁移

例1:目的性是问题解决的特点。由于一个人的走路和穿衣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所以它属于问题解决解题思路这题考查问题解决的特点。

1.错误

2.目的性是问题解决的一个特点。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有明确目的指向的心理活动,如漫无目的的幻想,则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3.除了目的性,问题解决还有认知性和序列性特点。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走路和穿衣行为等虽有明确的目的性行为,但是它们只包括一个心理步骤,只需简单的记忆提取和自动化的操作,故不属于问题解决

例2:情境中所包含的信息越多,问题就越容易解决,而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量越多,越有助于解决解决问题

1.错误

2.问题情境中包含的信息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解决。问题呈现的直觉方式与已有

知识经验越接近越有利于问题解决;相反,则问题解决起来就越困难

3.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量越多,未必有利于问题解决。因为已有知识的量和质都影响

着问题解决。如果大量的知识经验以杂乱无章的方式储存与头脑中的,即只有两缺乏质,则无益于问题解决

例3:功能固着也是一种定势,而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作用

1.错误。

2.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的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

3.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具体表现为:当解决相同或相似问题时,定势有助于人们对问题的适应而提高反应的速度;但面对变化的情境或课题,定势常有消极的作用,会阻碍人们产生更合理有效的思路,影响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效率。

例4:从飞鸟到飞机,这是心理学中的酝酿效应

1.错误。

2.从飞鸟想到飞机是心理学中的原型启发。所谓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原型

3.从飞鸟想到飞机,原型是飞鸟,与要解决的问题,即飞行器之间存在某些共同点或相似处,通过联想可以从原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4.酝酿效应是指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的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暂时停下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而去做别的事情,几个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题干中的例子与此无关。

例5:创造力要产生一种新的产品,所以创造力知识少数人所具有的一种天赋

1.错误。

2.创造力体现在创造的结果上,能产生“新”的产品。而依据“新”的程度不同,创造又可以分为真创造和类创造。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的产品的活动。后者产生的产品并非首创,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

3.无论是真创造还是类创造,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或认知能力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这说明,创造力不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

例6:高智商并非高创造力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确2.高智商虽非高创造力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为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

3.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一般而言,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力;②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力,也可能有低创造力;③低创造力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④高创造力者必须有高于一般平的智商

例7:学习迁移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它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1.错误。

学习迁移,也称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

3.迁移既有正迁移,也有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负迁移对学习不起促进作用,而是起阻碍作用。所以,学习迁移不定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例8:逆向迁移与负迁移是两个相同的概念,它们之间不存在区别。

1.错误。

2.负迁移和逆向迁移是根据不同的依据划分出来的两种不同的学习迁移类型

3.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它跟学习发生的顺序有关,如学了高等数学后,会对初等数学有新的理解。负迁移则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它跟学习间的效果有关,如学会汉语拼音对学习英语有干扰。从二者的概念可以看出,二者的本质不同。

第六章:学习动机

例1:自我提高内驱力是青年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是少年期的主要动机

1.错误

2.奥苏泊尔认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问内驱力、认知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国的变化而变化的。

3.少年期的动机主要表现为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有所成弱,来自同伴的赞许和认可逐步替代对长辈的依附.

青年期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认知内驱力系自我提高内驱,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对求知的需要,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乖威望.

例2: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1.错误,

2.学习期待是个体学习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它与学习目标密切相关,但两

者不能等同

3.学习目标是个体通过学习行为想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在个体完成学习活动之前,

这个预想结果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之中。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4.诱因是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学习

期待是静态的,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为目标。所以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例3:某学生是为了个人的名誉地位或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而努力学习.这是高尚的学习动机

1.错误。

2.该学生努力学习是为了个人的名誉、地位或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等,这是低级的学习动机。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3.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题干中学生的表现与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本质无关。

例题4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1.错误。

2.学习动机并非能够决定学习的效果,它只是会对学习的效果,产生影响。如有研究发现,成就动机强的被试比成就动机弱的被试更能坚持学习,且学习效果更好。但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科不总是一致的,有些学生学习动机较强,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

3.上述这种现象并不能否认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只能说明学习动机不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唯一因素,学习效果还受到其他因素,如学习基础、学习方法、教师指导、学习习惯、智力水平、键康状况等的影响。

例题5: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两种相反倾向组成:一种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1.正确。

2.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由力求成功的动机与避免失败的动机组成。力求成功的云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

3.根据这两类动机在个体的动机系统中所占的强度,可以将个体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例6:成功的学习经验一定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失败的学习经验则定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1.错误

2.学生的直接经验对其自我效能信念的建立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成功的学习经验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失败的学习经验则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但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还取决于个体对成败的归因方式。如果个体把成功归于外部、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若把失败的经验归于内部、可控的因素,就一定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例7: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认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是种倒"U”形曲线关系。最住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

1.正确。

2.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认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是一种倒“U"形曲线关系,也就是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3.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越低。

例8: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

1.正确

2.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功,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9:习得性无助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无关。

1.错误。

2.良好的归因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形成对下次成功的高期待。

3.不良的归因模式不仅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相反还会因为学生总把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差,而产生习得性无助的现象,即认为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便采取逃避努力、放弃学习的无助行为,一蹶不振。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09-04-24 16:04 高等教育心理学 填空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个性心理系统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等四各方面。 三、人的心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四、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五、在记忆活动中,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二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六、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七、品德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八、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图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九、按照记忆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十、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 成、(智能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行为规范的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十一、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同的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十三、健康的新概念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十四、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十五、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十六、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评价)。十七、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十八、心理学认为,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十九、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二十、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二十一、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 二十二、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二十三、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教学目的)、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版(复习资料)

心理学精华版 心理学概念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强化: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反应。 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的三个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马斯洛五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元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心理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高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教的心理学现象及规律的学科。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心理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价值观。 依据操作学习原理,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例如企业对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颁发奖金。 2.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例如企业不允许在工作时间打个人电话 3.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 4.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这种惩罚比之正惩罚更为常用。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内部动机直接与活动本身有关,由于做某种事能激发人的兴趣,令人愉快,活动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求的目的。通俗来讲,就是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这种动机称为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

《高等教育心理学》思考题 复习

第一部分绪论 J 15、简述加德纳(Howard. Gardener)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它的教育意义。J 17、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 L 6、结合当前高校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谈谈如何维护和增进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 第二部分:学习心理。 L 4、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 L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否作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J 1、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J 12、简述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J 14、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你有何建议? L 8、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如何培养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J J 6、简述卡芬顿(M. V. Covington)自我价值理论(self-worth theory)的基本观点。 J2、简述知识应用与知识迁移的关系。 J 8、如何理解“为迁移而教”? 第三部分认知学习。 J 10、简述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J 5、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 J 11、简述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关系。 L 3、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 第四部分情感与行为规范的学习 L 2、评述班杜拉(A.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说明它对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 L 7、西方品德形成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德育工作有何启示? L 9、埃里克森(E. H. Erikson)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有何启示? J 16、如何增加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J 3、如何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 J 4、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 L 5、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谈谈如何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五部分:教学心理。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完整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2分×4);分析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4,其中理由解释占3分); 简答(8分×3);论述(16分×n);案例分析(用学过的理论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一、名词解释 1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2学习动机:指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 3建构性学习:指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知识意义的理解过程。也即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经验结构。 4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5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职业倦怠:指个体对压力反应缺乏适当的应对策略而产生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7心理挫折:指个体趋向既定目标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8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顺利适应和妥善处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以及对周围人或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0社会角色:指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二、思考题 1、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p05 p08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人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 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响。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了现实。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现象是观念的东西,离不开物质的载体。人的心 理是人脑按特殊方式组成的物质的高级产物。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个物质基础,就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研究者对正常人脑半球功能的研究发现,左半球通常控制人的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右半球通常控制人的空间、音乐、艺术、形象和创造力等非言语过程。人脑受到损害,人的正常心理就会受到影响。长期以来,研究者采用切除法、刺激法、脑电图发、脑成像技术等多种方法探讨了心理的脑机制,这些研究方法都很好地说明了: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块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就不能产生。 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人的心理按其内容及其发生的方式来说是客观的,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由具体的人来进行的。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像镜子反映事物一样,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因为人在实践中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心理特征总会影响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换言之,心理反映的产生不单单是客观影响的结果,而是通过个体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等内部心理活动的特点而折射出来的。同样的外部刺激,由于个体的内部心理活动不同,其心理反映也就不同。即使是同一

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1 1.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30分) A、教学媒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标准答案:B 2 2.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1 3.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2 4. ()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不朽的教学心理学思想。(30分)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标准答案:B 1 5.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2 6. ()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33.33分) A、思考 B、记忆 C、认知 D、感觉

标准答案:C 3 7.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4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1 8.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2 9.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3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3 10. 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运算阶段描述正确的是()。(33.34分)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对象和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对象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关键词是: 学与教的规律; 主要是学的规律; 心理规律; 基本规律; 学校教育情境。 (二)教育心理学主要内容 除绪论部分外,内容主要有: 1.学习的基本问题(学习心理学); 2.知识掌握心理学; 3.技能形成心理学; 4.品德心理学; 5.教学心理 二、学习的定义和分类 (一)学习的定义 学习指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注意: 1.学习总是意味着个体身上发生的某种变化; 2.这种变化要维持一个相对持久的时间; 3.这种变化不是由先天倾向、成熟等因素带来的。 (二)学习的分类 ?1.我国的分类:⑴知识的学习 ?⑵智力技能的学习 ?⑶动作技能的 ?⑷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 2.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 ?⑴言语信息的学习 ?⑵智慧技能的学习 ?⑶认知策略的学习 ?⑷运动技能的学习 ?⑸态度的学习 ? 3.布卢姆的分类 ?⑴认知领域的学习 ?⑵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 ?⑶情感领域的学习 ?

(三)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全人教育(Whole- person education )是致力于人的各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从社会文化取向说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从学生个人成长取向上说是知、情、意、行整体发展的教育。 盖茨(A.L.Gates )1956年说过 ?当别人向你问及类似“你是教数学的老师吗?”的问题时,你最恰当的回答应该是:“我不是教数学的老师,我是教学生学数学的老师。” ?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在解释全人教育观念时说:“课堂教学内容应包含人类的全部文化,而人类文化的全部由6个方面组成:学问、道德、艺术、宗教、身体和生活——学问教育追求‘真’;道德教育追求‘善’;艺术教育追求‘美’;宗教教育追求‘圣’;身体教育追求‘健’;生活教育追求‘富’。” ?在盛行唯智主义教育的今天,特别要提醒人们不要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让学生初尝人生经验,感受发现的喜悦,回味奋斗的乐趣,体味创业的艰辛,领悟朋友的情谊,重温父母的恩情,理解老师的胸怀。 三、教学的作用在于促进学习 ?教学是用来刺激、推动、维持学生学习活动的外部情境安排。 心理学为教学过程科学化提供依据 ? 1.明确教学目标:依靠心理学知识,可以正确规定和陈述目标。 ? 2.分析任务:依靠心理学知识可以分析达到目标所需要的从属概念、基本技能、主要策略。 ?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借助各种测量工具,确定学生知识、动机、技能、身心发展的准备状态。 ? 4.设计课程:借助心理学知识,选择适当教学媒体,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过程。 ? 5.教学:呈现教材,激发动机,引起反应,给予强化,指导方法。 ? 6.评价:借助心理测量的知识,制定或选择恰当的测评工具,对测评结果作合理的解释。 ?教学实例1: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1)尝试法 ?(2)有次序地计数 ?(3)知识建构法 ? 四、学习动机含义、结构与作用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题

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研究对 象是什么?答: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与行为、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四个方面。 2、简述不同心理学流派的理论观点。 3、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与内容体系。 答: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高等学校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决定了高等教育心理学必然是心理学的分支。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五个方面: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高等学校学习心理、高等学校教学心理、高等学校德育心理、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估与测量。 4、举例说明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答:是①有助于提高高校的师资水平;②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③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5、结合高等教育实际,就高等教育心理学方面的某一问题做一个研究设计。 第二章大学教师心理与大学生心理发展 1、什么是角色?教师角色有哪些? 答: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权利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教师角色有:①知识的传播者、学习的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②长者、朋友和管理员。③榜样与模范公民的角色。④学生灵魂的造者。⑤教育科学研究者。 2、简述教师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 答:教师角色的形成主要经历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和角色信念阶段。 3、什么是教师威信?教师威信是如何形成的? 答: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

表现。教师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有效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教师威信的形成,是各种主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观条件是指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这是威信形成的决定因素;客观条件是指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外部因素,包括教师的社会地位、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领导者对教师的态度以及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态度等。 4、什么是教学效能感?剖析自己的教学效能感,并说明它对自己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 答: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它从三个方面影响教师的行为: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②影响教师反思和进一步的学习。③影响教师工作的情绪。 4、这次简述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答:过程:①具体经验阶段②观察与分析阶段③重新概括阶段④积极验证阶段。 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 5、教学监控能力是什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教学监控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答: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而在教学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教学监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自我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减少教学活动的盲目性,提高教学效率,促使教师制订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并选择适宜而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 6、简述教学机智的影响因素和表现形式。 答:因素:①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②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③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表现形式:①善于因势利导,即根据学生需要特点,调动积极因素,使学生扬长避短、健康成长。②善于随机应变,它是教育机智的重要特征,即灵活、艺术地处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③善于对症下药,即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对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docx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 (联结派、认知派、联结- 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014 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 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 ( 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 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 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 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 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 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 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 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 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 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 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 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 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 (实验法)。 2012 填: 1924 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 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009-08-30 11:19:15) 标签:摘自湘雄杂谈分类:教师资格考试 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 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 答: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答: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4、对心理学创建时期著名的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有所了解,并评伦其理论。掌握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学派名称/创始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正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认知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看来,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他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

4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整理2018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内心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个性心理: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得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教师角色:传道授业解惑,既是社会角色,又是这一角色的承担者。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分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遗传素质:是生物体遗传给后代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例如:肌体的形态、构造、感官特征、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等,它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学习: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学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人类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机械学习是一种单纯依靠记忆学习材料,而避免去理解其复杂内部和主题推论的学习方法。平时多称为死记、死背或死记硬背。 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之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学习迁移的本质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它不仅存在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之中,而且还存在于认知策略和态度品德的学习之中。 普遍迁移:一开始是学习一个普遍的观念,而不是学习技能,然后这个普遍的观念可以用做认识原先掌握的观念的一些特例的后继问题的基础。 侧向迁移:习得的概念和或一般在新情境中的简单运用,一般不会产生新的概念或规则。 知识:即陈述性知识,是指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及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够被人陈述和描述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命题:指一个独立的断言,通过它可以使我们了解某个判断的真假。 图式:是由信息组成的单元,是大的知识结构,它能够运用于范围广泛的情境之中,是加工信息的基本框架。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习得的、用于改善自己在某一学习任务上的表现,并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一组或多组方法、技巧或程序。 元认知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整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整理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的研究包括行为研究和心理研究。心理研究包括 无意 识研究和有意识研究。所谓意识,就是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总要特征,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正是因为具有意识,人才能够觉察到作用于感官的外部世界,人才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特征与其联系,并能主动的去改造客观世界;人也才能觉察到自己的主观世界,明确自己的行为动机和内心需要,了解自己的认知过程与情绪状态,知道自己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由于具有意识,人不仅能够认识事物、评价事物、认识自身、评价自身、而且能够实现环境和自身的能动的改造。 3、个体心理系统? 答:个体心理系统是指个人所具有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1)心理动力,该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动机的基础是人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失衡状态。

人的需要有生理的、社会的需要,物质的需要、精神的需要。 兴趣是一种人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世界观则对人的需要进行调解和控制,并由此确定个体对客观世界民的总体看法与基本态度。 2)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的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与其关系。 a.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b.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属性、特征与其联系,还会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引起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主管体验,这就是情绪过程。它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可以说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而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客观原因。 c.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绪,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改造世界。这中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把这种自觉的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的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过程。 3)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就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论述重点题一: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学习和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加深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第二,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第三,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 二、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1、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 理2、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 3 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 反思能力。 三、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学习高等教育有助于1、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 强其角色意识。2、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四、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1、高校教师正 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2、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3、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论述重点题二: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该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① 握有关的原理或规则。两种学习间迁移是因为其存在共同因素和相同原理,让学生充分掌握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设置与实际情况相似的情境。②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为了促进 原理或规则的教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原理,让他们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 其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原理或规则的迁移,这是训练迁移的最有效的方法③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 给学生适当的学习指导有重要影响,教师要善于把对学生的指导与学生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减 少学生探索的盲目性,提高效率,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达到对学习方法的真正掌握,从而使学习 方法产生最大的迁移效果④ 发挥的定势的积极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帮 助学生迅速掌握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具体方法,又要变化问题,帮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定势的消 极作用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增加 学校的吸引力,使大学生形成关于学校和学习的积极态度,形成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避免不良情绪、不 良反应等消极心态,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论述重点题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教育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把社会和教育向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即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把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积极因素。一、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为基础,培养大学 生的学习动机,其中心环节就是让大学生形成对成就的需要。①进行学习责任成就感教育,增强学习积极性。对于大学生来说,影响其学习的主要动力已经不是单纯的好奇心,信念和理想则起着支配作用,如果学生产生了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对学生有责任心,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推动其学习②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大学生去探究知识,他能推动大学生去更多;更深入的获取知识。③利用原有动机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动机的迁移,是指学生在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把从事其他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活动上,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和情境,引导大学生把活动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二、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它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①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在每次教学之前要向学生说明该知识单元的目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一定能够成功

《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30分) A、教学媒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标准答案:B 2.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3.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4. ()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不朽的教学心理学思想。(30分)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标准答案:B

5.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6. ()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33.33分) A、思考 B、记忆 C、认知 D、感觉 标准答案:C 7.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4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8.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9.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3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10. 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运算阶段描述正确的是()。(33.34分) A、没有守恒概念 B、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C、可以进行简单的抽象思维 D、理解原则和规则,并尝试改变 标准答案:C 11.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把个体认知的发展区分为四个阶段,其中2~7岁是()阶段。(33.33分)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标准答案:B 12. 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的形成。(33.33分) A、可逆性 B、灵活性 C、守恒性 D、补偿性 标准答案:C 13.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14. 人际交往中大胆、胆小、豪迈、内敛等属于交往中的()方面的体现。(30分) A、交往动机的迫切性 B、交往内容的多样性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心理学(66,69,p2) 知识(64,67,69,p191) 集体(59,64,66,67,68,69,p119) 心理发展(59,66,68,69,p17) 社会助长(68,p120) 成就动机(68,p72) 自我意识(66,67,p103) 最佳刺激水平理论 教学目标(64,p ) 意识(59,p103) 最佳刺激理论(59,67,p ) 简答题 成熟的自我意识有哪些表现(69,p105) 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其类型(69,p85-86)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66,67,69,p13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64,69,p13) 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59,68,p152)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68,p40) 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64,68,p ) 正迁移负迁移(举例)(66,68,p85) 教学测验的种类(59,67,p256) 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67,p170) 简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59,67,p184-185) 群体对个体影响,(66,p120) 教学测量与评价(66,p268)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59,64,p96) 情绪情感的分类(64,p) 第一章绪论 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66闭,69闭名词解释)P4 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 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 4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3.“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 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 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 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5客观性原则、发展 性原则、理论联合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6 69闭 1.观察法 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 3.问卷调查法 4.个案分析法 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包括6环节: 1、明确教学目的 n 激发学习动机 n 树立行为目标 n 掌握学习内容 2、分析任务n 知识的准备 n 能力的要求 n 实现的步骤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n 心理发展水平 n 知识能力水平 n 个体差异 n 需求差异 n 动机强弱 4、设计课程 n 合适的教材 n 适当的教法 n 理论讲授 n 实践环节 n 课外练习 n 考试要求 5、教学n 学生的学习 n 老师的教学 n 教学互动 n 教学相长 6、评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工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常模 n 心理学提供评价方法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n 举例分析 n 详见教材P2。 第二章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 1P17(66闭,68闭,69闭)) 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 (1 )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 直接作用:身体变化与心理发展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间接作用: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 (2)体态变化的影响 (3)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3P27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思维发展。所谓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见教材P27(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继续完善;大学生的辩 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思维形态。)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4P28 1.--的波动性 2. --的延续性和心境化 3. --的丰富性与

高等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一.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8) 对高校教师而言,他们必须具备对学生、教育影响过程和自身行为这三方面信息的处理、调控与改造的能力。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不仅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这三个方面的能力,而且有助 1. 地、 响, 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培养其良好的社会技能,尤其是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高校教师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性特点尤为必要。(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对高校教师来说,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差异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 育教学能力。高等教育心理学, 是旨在揭示高等教育过程中学 与教的心理规律的科学,有助于 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 育教学能力。高等教育心理学有 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 习心理;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 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 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 价/反思能力。 问题。 二.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该 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148) 研究学习迁移的实践意义主要 是在教学中促进学习的迁移。为 了使大学生有效地学习,要求教 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迁移 规律,掌握理想的促进迁移的方 法,积极地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 移。 1.掌握有关的原理或规则;相同 要素说认为,根据两种学习之间 的迁移是因为两个学习中存在 共同成分,那么,知识之间、技 能之间的共同因素和相同的原 理就是产生迁移的重要条件。除 此之外,还应该注意学习情境与 日后应用情境的相似性,在教学 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设置与实 影响。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 的学习指导对迁移有重要的影 响,想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可 以明显地提高学习迁移的效果。 因此,教师要善于把对学生的指 导与学生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 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探索的盲 目性,提供效率,又可以让学生 根据自己的体验真正把握学习 方法,从而使学习方法产生最 的迁移效果。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定势 人们倾向于以一种特定的方 进行反应,这种倾向性本身就 一种活动经验。这种经验对学 和解决新课题既有积极作用( 迁移),又有消极作用(负迁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 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 速掌握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具 方法,又要变化问题,以帮助 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定 的消极作用。 5.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 状态是一种具有综合心理过 和个性特征的复合体,又是具 动力特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 学习迁移有重要影响。心理状 既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又有 极的干扰作用。因此,教师在 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 态,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增 学校的吸引力,使大学生形成 于学校和学习的积极态度,形 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避免不 情绪、不良反应等消极心态 便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三:陈述性知识的常用教学 略。(重点) 一般来说,教学策略是教师为 到一定教学目的而采取的一 列相对系统的行为方式和方 根据目前对陈述性知识学习 理解和有关的教学研究,教 在具体教学中需要注意合理 用的策略主要有: 1.动机激发策略;陈述性知识 学习首先是学习者从外界选 性地知觉新信息,然后进行主 的构建并生成意义的学习。学 者动机的激发直接影响其对 有知识激活的程度及新意义 动建构的水平,教师要善于利 动机的激发策略达到好的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