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景摄影测量课间实习指导

近景摄影测量课间实习指导
近景摄影测量课间实习指导

近景摄影测量摄影仪

一、德国19/1318型摄影机

1978年德国Zeiss厂生产的量测型摄影机,最初用于地面地形摄影测量,适于较远距离的中低精度的近景摄影测量,不适于近距离目标的摄影(要求距离小于300m)。价格低,像幅大小13*18cm. 国产的DJS19/1318型摄影经纬仪功能与外形上大体与此相同(但可倾斜摄影,适于多种非地形摄影测量任务)。

结构:由镜箱和定向装置两部分组成。

镜箱部分:由镜头和成像部分(如承片框,内装干板,即感光材料);物镜焦距为190mm,非变焦镜头,物镜光圈固定为F/25,摄影机主距194 mm,超焦点距离约25 m,调焦距离为25m时,摄影目标的深度范围为25-∞。手动曝光(未设快门装置),手动启闭物镜盖以控制曝光时间),故采用低感光度摄影材料。摄影方式:正直摄影及转90度摄影;摄影机光轴不能倾斜(故只能正直摄影或等偏摄影),但物镜可沿导轨相对承片框上下移动(移动范围:+35~-45mm),以适应较高或较低目标的摄影。

定向装置:镜箱顶部有定向装置,可确定摄影时的方位(在物方空间坐标系的方位,即外方位角元素的前两个元素,后一个用跨水准器测得)。若与GPS相连,可获取外方位线元素。

镜箱上方:有两个相互垂直的管水准器,用于控制摄影机竖轴,使之处于铅垂位置,以保持摄影机光轴水平,保持上下框标连线的铅竽特点。

特点:附有改正镜头光学畸变系数参数,镜头畸变差较小(最大光学畸变差为±6μ)。不可调焦(不可调主距),光圈及曝光时间不可改变;具有记录改变像主点位置的装置。采用机械压平方式。无补光装置,仅依靠足量的光能成像)

单个站标,

步骤:测量基线长度,取景,定向,摄影,洗像,晒像,定影,显影。

二、德国Zeiss Opton TMK6型摄影机

参数:像幅大小9*12μm,摄影主距为60mm,摄影距离5-∞,可0,90两档摄影,配置六个近景镜头(0.5,0.6,0.75,1.0,1.5,2.5m)

特点:电子曝光;通过改变焦距镜头(0.5-2.5m)可改变摄影主距;小像幅,可测光量;可使镜头倾斜,但无测任意角的装置。适于近距离目标的近景摄影测量

早期,用于获取目标影像的设备主要是带胶片的摄影相机。当然,用这种方法能够达到目的,但是其精度一般较低,工作量大。

数码摄影机新技术:CCD芯片,与基于底片的一般摄影机相比,其优点:快速的影像获取设备,约25-100幅/秒;无底片变形问题,无需框架,无需确定像主点位置,但存在电子畸变。缺点:像幅小,仅7.5-11.0mm或更小,适于小比例尺,但已有大像幅的影像(如某些120相机的4080*4080),或线阵CCD成像

近景摄影测量软件外业介绍

A、采用高分辨率(1300万像素以上)的数码单反相机,按照一定的方式(保证重叠度、交会角等)对测量对象拍摄影像。摄站的个数和基线长度根据现场情况而定;保证交会角不小于5度,所拍摄的一系列影像即为测量的数据源。

B、采用全站仪系统测量极少数的像控点,做为以影像进行摄影测量的初始数据。整个流程:

1、考察现场,选摄影机,布控制网;

2、摄影机检校(可选);

3、布置摄站,确定摄影方式,测方位角(可选),摄影;

4、摄影后处理(如基于共线方程的区域网平差,或共面条件法,或DLT法,或后交+前交法)

一、现场考察、制定拍摄计划、控制点布设

1、现场考察:

拍摄之前应该对现场进行考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被拍摄物体周围环境考察

b、选择拍摄距离和拍摄地点,基线与距离之比小于1/5~1/15

c、根据被拍摄物体特点和拍摄距离选择合适相机镜头

d、根据相机的视场角和被摄物体成像的范围设计控制点分布图等

2、制定拍摄计划:经过现场考察并选取合适的相机镜头之后,就必须制定拍摄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a、根据被摄物体特点确定摄站个数

b、根据视场角和基线长度,确定每个摄站上要拍摄的像片数

c、计算每组序列影像的最大交会影像,若满足测量要求,则绘制出基本的拍摄场景图

3、控制点分布图:为了可以进行区域网光束法平差,就根据被摄物体的大小和相机拍摄的范围在被摄物体上布设一定数量的控制点,因此设计控制点分布图也相当重要,控制点因满足以下几个几个条件:

1、控制点分布均匀;

2、控制点尽可能布于拍摄物体(测量对象)四周,从而更加有利于空中三角测量二、相片拍摄、控制点量测

准备工作做完之后,就可以进行像片拍摄和控制点测量工作,这两步工作可以同时进行。有时也会根据实际拍摄影像的需要,在被摄物体上增选一些特征点作为控制点,然后补充测量其三维坐标。

像片拍摄采用旋转摄影方式,像片拍摄的好坏将影响后续动作能否进行,因此必须保证像片拍摄的重叠度和交会角。控制点的精度对最后测量的精度影响非常重大,因此必须非常认真重视。

以建筑物摄影为例:

先采用平行线垂直线组法进行摄影机检校(或直接在线检校),四周布设控制点,四边以正直摄影方法或交向摄影方式各拍摄多张像片,获取影像后可采用区域网平差办法测物方点坐标。

Virtuzo软件中V-CloseR模块功能:近景影像全自动相对定向和半自动绝对定向,近景核线影像,能自动生成近景数字正射影像,能进行近景立体数字测图。该模块特别适用于工程施工、建筑物变形动态监测,处理交通事故和考古等领域。可生成近景影像的数字正射影像,能对近景影像进行立体数字测图,可制作特大比例尺(1∶100)的线划图或影像图。

在水平核线影像生成过程中,对于一般的水平像对,即基线与大地坐标系不平行的情况下,水平影像上的核线之间是不平行的.为了得到正确有效的水平核线影像,将地面坐标系旋转到基线的水平方向,并按照共面条件,采用与非水平核线重排相似的方法对水平影像上的核线进行重排,以消除基线不水平产生的核线与扫描线不平行的问题,减少测图、匹配等后续工作的计算量,提高运算速度.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全新软件(LensPhoto)──基于短基线、多影像的三维测量与重建

lensphoto是以基于摄影测量专家张祖勋院士花了近5年时间专门就近景摄影测量开发了一套系统,是国际上第一套真正意义的近景摄影测量系统,采用普通单反数码相机(单反就是指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少量控制点,快速<自动> 完成空三,区域网光束法平差,绝对定向,生成点云,DEM,DOM 。颠覆传统摄影测量概念,使用远优于基于松弛法的全新匹配算法,一个革命性的技术!

它以计算机视觉原理(多基线)代替人眼双目视觉(单基线)传统摄影测量原理,从空间一个点由两条光线交会的摄影测量基本法则变化为空间一个点由多条光线交会而成的全新概念,从而研发产生的一套全新的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

利用现有的非量测数码相机,减少外业控制点(突破传统的非量测相机的直接线性变换的要求,能够直接利用航空摄影测量的自检校区域网平差)、提高精度、减少工作流程(无需进行核线排列,无需产生核线影像)、很方便(提高匹配的可靠性)地进行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其核心问题是在近景摄影测量中引入了新的机制(多基线摄影测量)、新的数据获取方式(例如:旋转多基线摄影测量)、新的影像匹配算法(适应于被摄物体的空间分布不连续、断裂、遮挡)。

Lensphoto系统特点:

1、能按区域对所摄影像进行整体处理,而不再象传统的近景摄影测量,按单模型进行处理;

2、一般不采用非量测相机进行直接线性变换,而事先利用计算机液晶屏幕上的格网对相机进行检校,按量测相机进行处理;给定相机的焦距f,主点、畸变差初值;(Lensphoto内含这样的一套相机检校软件)

3、空中三角测量不分相对定向、模型连接,而由软件全部自动完成“自由网平差”;

4、区域网平差引入“自检校参数”平差,在获得平差结果的同时,获得相机内方位元素和畸变差的精确值,其实质可谓之:“在线检校”;

5、新的系统不采用核线,这对于多基线摄影测量尤为重要:测图时可以对“多片”原始影像进行任意组合来构成立体像对;而且避免了核线影像变形对测图的影响。

6、采用了新的匹配系统,可以接受较大远景与近景之差,其结果远优于原有的基于“松弛法”的匹配算法;

7、与激光扫描仪相似,新的匹配系统能够产生密集的点云(point clouds),这对土方测量、边坡测量等很有意义,也对后续的三维重建非常重要。

4.8 [直接线性变换算法及数字近景测绘]

(1)实习要求熟悉直接线性变换(DLT)算法;依据各自对建筑立面所摄普通数码影像及必要的已知数据,应用基于“DLT”算法的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教学软件,完成一种“非量测像片坐标——物方坐标”的计算,检验所作摄影测量的正确性及精度;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结果和系统功能数字测绘建筑立面图。

(2)实习设备及资料微机、数字近景测绘教学软件、建筑立面立体影像对,立面控制点成果表等。

(3)实习步骤

方法一:应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教学系统”,完成建筑立面数字立体影像对的量测、数据处理、建筑立面图测绘及图形编辑等。

a、在WINDOWS环境下安装并运行“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教学系统”(如图

12),

点击回车键进入系统主界面(如图13)。

图12

图13

b、载入像片相对

在文件或工具栏上有图像的打开功能,把像对的左右相对载入,首先,点击菜单“文件→打开左片”,窗体自动弹出打开对话框,选中要选的对象,再点击“打开”

即可。再在“文件→打开右片”打开右片“。或点击图标和以分别打开左右

像对。

c、参数设置和数据输入

运行本软件以后,要对摄影参数和相机参数,摄影参数包括测站点号,摄影基线,摄影焦距,摄影物距,理论量测误差mx,理论量测误差my,理论量测误差mz,如果已经存在可以在选择框内进行选择,没有的记录可以进行输入,并保存记录。(如图14)测站的名称不能相同,在进行多测站测量时,不同的测站往往各项参数不一样,特别为了进行三维建模时,测站参数容易出现错误。

图14

相机参数包括对每个相机的编号和五个相机畸变参数。所以在多台相机进行实习时候,建议对相机进行编号,并记录每台相机的一些参数,在此输入就比较方便,不会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如图15:

控制点输入框主要设置输入控制点物方坐标。输入控制点物方坐标有两种方式(如图16):

一是直接在网格内输入。首先,在“控制点个数”和“检查点个数”窗口中输入数据,然后“回车”或点击“确定”,网格会自动列出所需的行数,再在网格内输入数据,格式为:

点号X Y Z

二是通过调用已存在数据记录将数据输入到网格中。首先,点击“打开”按钮,窗口将调用数据库内数据记录,就可以将数据输入网格。

如果物方坐标有错误,可以直接对数据进行修改,通过使用方向键或鼠标来定位要修改的数据,并按"保存"来对数据进行保存,完成以后按"确定"即可。

图15

图16

d、像点的量测

像对的量测包括控制点的像点量测和细部点量测。像对的量测首先是控制点量测。在菜

单“工具”中或工具栏上点击图标以进行控制点相片坐标的量测(如图17,图18),此时鼠标会变为一个十字,然后在像对上点击同名控制点,在下面的文本框中将自动显示出X1,Y1,X2,Y2,在列表框中选择点号,为了便于选点,可以打开”视图“来获取所量测点的大概位置和点号。选择完成后点击“确定”即可。在量测完控制点后,可以在菜单"采集点编辑"中对不合格的数据进行修改和删除,编辑完成以后按”保存“即可。同样可以在”工具栏“和”菜单“中按”采集点另存为“来保存采集点数据。对于一次性没有量测完的控制点坐标可以在”设置“中按”重新量测控制点坐标“。同样如果对于所有控制点量测值不满意,可以在”编辑中“清空”记录。重新进行控制点数据量测。

图17

图18

选择完成以后,为了了解选择点的所有点的位置和点号在像片上的正确信息,可以在”视图→显示所有采集点“。所选的点就会标明点号。在此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以便后边的控制点畸变改正计算调用,以及供求L系数选取控制点,和选取检测点来检测量测精度。

在细部点进行量测前,应该先选择要导入的控制点和用于检测的检测点,再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控制点和检测点(如图19)注意:控制点的个数不能少于6个,及由于DLT算法的特性,控制点应该选择分布在像主点周围比较均匀的位置。这样计算的L系数精度比较高。有利于后面的物方坐标的反算。选好控制点和检测点后就可以计算L系数(如图20),我们可以吧计算出来的系数保存到数据库中以便下一次用于其他计算。

图19

图20

在控制点导入以后,就可以进行碎部点的量测了。碎步点的量测步骤如下:首先,点

击菜单“工具”中的“细部点量测”或直接在工具栏上点击图标以进行细部点相片坐标的量测,此时鼠标会变为一个十字,在像对上移动鼠标量测同名像点,并输入点号(如图21)。最后点击“确定”按钮,此时程序会自动进行DLT解算,计算出未知点的物方坐标坐标,将给该点自动在立面图窗口中绘出,并把该x,y,z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然后进行下一点的量测,在点击“确定”后,软件会自动提示是否需要与前面一个点连线,根据需要选择,最后可以绘制出像对的立面图。软件也会把你是否要把改点与前一点连接的属性保存到数据库中,以便下次此重新自动绘图。

对于不合格的量测细部点,同样可以对其进行修改,和删除(如图22)。在“编辑→采集点编辑”就能对这些细部点进行编辑,编辑完成以后,按“保存”来把细部点的这些像点量测坐标保存到数据库中,以便进行对细部点的畸变改正计算。在本软件中控制点和细部点保存的按钮和菜单项一样,但软件会根据你进行的量测进行判断后,自动保存到控制点数据库还是细部点数据库。

图21

图22

e、数据计算

在细部点量测完毕以后可以进行各项数据的计算,如控制点的畸变改正,在”结果显示→"畸变改正”→“控制点畸变改正”就可以显示出控制点的畸变改正(如图23):改正前x,改正前y,畸变改正数dx,畸变改正数dy,改正后x,改正后y。你可以根据需要是否保存这一数据供下次使用。同样可以在”结果显示→"畸变改正”→“控制点畸变改正”来计算细部点的畸变改正,计算方式与控制点的畸变改正相似(如图24)。

图23

图24

f、精度评定

(1).物方精度的估算:选择你进行量测的测站,系统就会自动调用你在测站参数设置中保存进去的数据库,同时输入你的相机的两个参数值就可以来计算畸变系数和一些量测误差和X,Y,Z方向上的精度。如图25

(2).实际精度的评定:实际就是用检测点来检测控制的量测精度,系统会直接对在计算中选取的几个检测点进行计算。利用检测点的像方坐标的反算检测点的物方坐标,并计算出量测出的物方坐标和计算出来的物方坐标的差值,再利用这些差值分别计算出在X,Y,Z方向上的中误差。作为评定控制点量测精度的一项指标。同时可以根据需要把中误差值保存到

一个文本中。如图26

图25

图 26

g、绘图

数据输出的结果包括:控制点、检查点的坐标,立面图的输出。在绘制好立面图以后,可以进行整饰、修改,最后可以输出立面图。如图27

在细部点量测过程中系统会自动把细部点反算出来的物方坐标保存到数据库中,只要在绘制立体图中用就可以把图像自动绘制出来。如果需要可以通过自动查点划线和手动

划线来添加没有自动绘制的直线,并保存到数据库中,通过在两个下拉列表框中来选择连线的两端点,就可以自动查点连线。同样可以手动连线,选中选择框图形上可以显示已经存在的点号,这样利于手动连线。

图27

用于打开以前保存的成果图

用于保存绘制的成果图

用于展绘数据库中的图形记录

用于清空数据库中的图形记录

用于自动绘线,根据在列表框中选择的线名,进行自动连线根据自身的需要手工进行画线

根据自身的需要手工进行画点

在图像上进行注记

选择注记的颜色和绘图的颜色

用于设计注记文字的样式

橡皮擦,用于修改

用于删除图形中的线和其数据库中的记录

用于撤销上一步操作

退出程序

下图是经过修饰以后的立面图:

图28

h、帮助

在帮助系统中有详细的操作说明,初学者课根据帮助系统来进行学习(如图29)

图 29

方法二(1):在WINDOWS状态下安装并运行“解析摄影测量教学软件”,在该程序界面下点击【直接线性变换】->【数据输入】->【打开】(或【导入】)输入(或导入)输入或直接导入数据文件“DLT0.DAT”和“DLT1.DAT”(如图30)。

图30

保存后选择【计算】即可进行DLT计算。计算结束后点击【查看结果】即可以表格形式查看或打印计算结果(如图31)。详细操作说明请点击【帮助】->【帮助主题】。

图31

方法二(2):在DOS 环境下操作。

a 、启动微机,在D 盘建立数据文件“DLT 0.DAT ”及“DLT 1.DAT ,文件格式见注9及注10.

b 、进入DOS ,运行D 盘文件“a.dat ”,屏幕出现主菜单(如图6、图7)。选定“直接线性变换”模块后,即自动执行DLT 计算。

c 、程序运行正常结束后,仍以4.6(3)c 所述方法查看计算中间结果。打开数据文件DLT 2.DAT 查看计算最终结果。

d 、打印或抄录计算结果。

e 、依计算结果,对照4.5(3)c 所绘草图绘制建筑立面图。

f 、也可以在WINDOW S 状态下“解析摄影测量教学软件”中单击菜单【文件】->【MSDOS...】来进入DOS 环境执行D 盘文件“a.dat ”。操作方法同b ~d.

注10:“DLT 0.DAT ”格式

??

?

????N q p y x Y q p y x Y q p y x n n n n ,,,,,,,,,,,,22221111 待定点像片坐标 注11:“DLT 1.DAT ”格式

控制点数,检查点数,DLT ,Q ,ZZ ,Y

??

???点号点号,,,,,,,,,,,,,,1111111n n n n n n n Z Y X q p y x Z Y X q p y x 控制点

?????++++++++++++++点号点号,,,,,,,,,,,,,,1111111l n l n l n l n l n l n l n n n n n n n n Z Y X q p y x Z Y X q p y x 检查点

注12:“DLT 1.DAT ”格式中Q 输入0为11参数解法,不改物镜成像畸变差;Q 输入1为12参数解法,改正物镜成像畸变差。ZZ 输入0为单片量测;ZZ 输入1为立体量测,且仪器适用q y y +=12;ZZ 输入-1为立体量测,且仪器适用q y y -=12。实习仪器均按ZZ=-1输入。

航空摄影测量考试相关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80 题,每题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 个最符合题意) 1、使用N台(N>3)GPS接收机进行同步观测所获得的GPS边中,独立的GPS边的数量是()。 A.N B.N-1 C.N(N+1)/2 D.N(N-1)/2 2、我国现行的大地原点、水准原点分别位于()。 A.北京、浙江坎门 B.北京、山东青岛 C.山西泾阳、浙江坎门 D.陕西泾阳、山东青岛 3、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中,A、B级GPS观测应采用()定位模式。 A.静态相对 B.快速静态相对 C.准动态相对 D.绝对 4、为求定GPS点在某一参考坐标系中的坐标,应与该参考坐标系中的原有控制点联测,联测的点数不得少于()个点。 A.1 B.2 C.3 D.4) 5、地面上任意一点的正常高为该点沿()的距离。 A.垂线至似大地水准面 B.法线至似大地水准面 C.垂线至大地水准面 D.法线至大地水准面 6、GPS的大地高H、正常高h和高程异常ζ三者之间正确的关系是()。 A.ζ=H-h B.ζ

《近景摄影测量学》课堂实验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 《近景摄影测量学》教学实验报告 (专业必修课) 2011年月日 ┄┄┄┄┄┄┄┄┄┄┄┄┄┄┄┄┄┄┄┄┄┄┄┄ 实验成绩: 评语: 指导老师签名: 2011年月日

实习报告一:相机的认识和使用 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熟悉使用相机并对物体进行高清晰拍摄 2.了解相机的各功能键对拍摄景物的作用 二、实验仪器: 佳能相机一台 三、实验步骤 1.打开相机 2.阅读相机的使用说明书,了解相机的参数设置 3.用一种拍摄模式对物体进行拍摄然后观察其效果 4.换一种拍摄模式在观察相片的效果,然后与上一张相片对比,观察其图形的差别 5.修改相机参数再观察相片的成图效果。 四、实验体会与收获: 这次实习让我学会到如何使用相机对物体进行高清晰拍摄,同时认识了相机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和用法,初步掌握了拍摄的技巧,了解了相机各个功能键对拍摄景物的作用。

实习报告二:Lensphoto软件的处理过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Lensphoto软件的操作步骤 2.掌握Lensphoto软件对非量测相机参数的检校。 二、实验内容: 用Lensphoto软件对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得出处理结果 三、实验步骤 1.相机检校 2、新建工程 (1)工程--新建--导入(导入对应要处理的工程影像数据),输入航带数,对影像进行航带分组。 3、打开工程 打开对应的工程文件*.prj。 (1)、空三匹配匹配前人工给定航带内和航带间立体像对的种子点,目的是确定匹配像对两张影像间的概略偏移量。 (2)、光束法平差只有进行了相对定向,控制点量测才具有预测功能 (3)、控制点量测 4、引入控制点 (1)把全站仪导出的三维点信息,进行编辑。整理成软件可识别的*.ctl数据格

近景摄影测量复习(1)

1、近景摄影测量:通过摄影手段以确定(地形以外)目标的外形和运动状态的学科分支。 2、近景摄影测量主要包括:工业、古文物古建筑、生物医学。 3、一般认为:摄影距离小于100米的摄影测量称为近景摄影测量;也有认为不超过300米即可。 4、近景摄影测量的与航空摄影测量的相同点不同点 相同点:模拟,解析,数字影像处理方法相同. 区别: a.测量目的不同,航测:以测制地形、地貌为主,注重其绝对位置;近景:以测定目标物的形状、大小和运动状态为目的,并不注重目标物的绝对位置。 b.被测目标不同,近景:目标物各式各样、千差万别,大到寺庙、飞机、海轮,中到汽车、脚印,小到青蛙、手腕骨、弹壳撞击孔,甚至花粉。 c.目标物的纵深尺寸与摄影距离比不同。 d.摄影方式不同。航测:近似竖直摄影方式。近景:正直摄影方式、交向摄影方式 e. 影像获取设备不同。航测:航摄仪。近景:量测型摄影机和非量测摄影机 5、近景摄影测量的优点 a、瞬间收集到大量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和几何信息; b、非接触性测量手段; c、能够测定动态物体外形和运动状态。比如:高层建筑物受外力的摆动变形、桥梁上通过车辆时的负荷变形; d、有严谨的理论和现代的软硬件,可提供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测量手段; e、近景摄影测量的产品形式多样化:数据、图形、图像、数字表面模型、立体模型、三维动态序列影像等。 6、近景摄影测量的缺点 a、技术含量较高:对设备和技术人员要求高; b、对一些测量对象不一定是最佳的技术选择(成果的质量、完成所需时间、所需要的投入),尤其是:1、不能获取质量合格的影像;2、所测目标上待测点不多的时候;7、近景摄影测量的精度 (1)测量里面衡量精度的基本指标:被测点的坐标中误差(点位中误差) (2)近景摄影测量的精度:估算精度、内精度、外精度 估算精度——是在摄影前,按控制方式、条件等的理论估算精度。 内精度——是在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阶段,按解算未知数的方程组的健康程度,直接计算而得。 ①内精度容易获取; ②内精度一般只与摄影测量的网形有关,它不能够客观反映测量成果的质量,大多数情况下其精度好于实际精度。 外精度——用多余控制点或条件客观的精度检验。 利用实测坐标与近景摄影测量的坐标比较,统计出坐标中误差和坐标误差分布。 8、影响近景摄影测量精度的因素 (1)、摄影获取设备的性能(检校水准、焦距、视场角、底片质量、摄影摄像机的分比率…) (2)、摄影方式(摄影比例尺、摄站数与分布、摄影基线长短…) (3)、控制的质量(控制点的数量和分布、控制点精度、相对控制…) (4)、被测物体照明状态、标志使用,被测物体表面处理的水准等 (5)、后续处理硬软件的性能 9、近景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四种:(1)物方空间坐标系D-XYZ:描述地面点在物方空间位置的任一三维坐标系。可根据需要而选定坐标原点和三轴系方向。

摄影考试重点题目与答案

名词解释 1. 摄影测量学:利用光学摄影机摄影的像片,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 性质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技术 2. 像点位移:当地面起伏、像片倾斜时,地面点在像片上的构像相对理想情况时产生的位 置差异。 3.摄影比例尺:摄影像片当作水像片,地面取平均高程时,这时像片上的一段的水平距L 之比为摄影比例尺。 4. 数字影像相关: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影像进行数字计算的方式完成影像的相关,识别出两 幅(或多幅)影像的同名像点。 5.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以像点坐标为依据,采用一定的数学模型,用少量控制点作为平差条件,解求加密点物方坐标的理论方法或作业过程。 6.摄影基线:相邻两摄站点之间的连线 7.航线弯曲度:偏离航线两端像片主点间的直线最远的像主点到该直线的距离与该直线距离之比。 8.立体像对:在航空摄影时,同一条航线相邻摄站拍摄的两张像片具有60%左右的重叠度,这两张像片成为立体像对。 9.相对定向: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相对位置的参数 10.绝对定向:确定相对定向所建立的几何模型的比例尺和模型空间方位。 11.中心投影:投影光线相互平行的投影 12.影像内定向:将仪器坐标系中的像点坐标转换为像平面坐标系中 坐标的过程 13.摄影基线:航线方向相邻两个摄影站点间的空间距离 14.航向重叠:同一条航线上相邻两张像片的重叠度 15.像片的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瞬间像片在空间坐标系中位置和姿态的参数。或称为表示 摄影中心和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16.内方位元素:确定投影中心(物镜后节点)相对于像平面位置关系的参数 17.核线相关:沿核线寻找同名像点 18.DEM:数字地形模型中地形属性为高程时称为数字高程模型 19.影像数字化:将透明正片或负片放在影像数字化器上,把像片上像点的灰度值用数字形 式记录下来,此过程为影像数字化 20.模型绝对定向:用已知的地面控制点求解相对定向所建立的几何模型的比例尺和模型空 间方位元素 21.同名核线:同一核面与左右影像相交形成的两条核线,其中核面指物方点与摄影基线所 确定的平面 22.同名像点:同一地面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左右摄影中心在左右像片上构成的像点称为同 名像点。 23.中心投影:投影射线汇聚同一点的投影。 24.像点位移:当地面起伏、像片倾斜时,地面点在像片上的构像相对理想情况时产生的位 置差异 25.像片解析:利用数学分析的方法,研究被摄景物在航片上的影像与所摄物体之间的数学 关系,从而建立起像点与物点的坐标关系式。 26.像底点:过投影中心引向地面的垂线与像平面的交点。 27.核面:摄影基线与同一地面点发出的两条同名光线组成的面。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测图应用探讨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测图应用探讨 摘要: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测图 技术的飞跃,研究其相关课题对于提升测图的整体效果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本 文首先介绍了数字图像处理,分析了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关键技术,并研究了数字 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望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测图;应用 1前言 随着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测图应用条件的不断变化,对其技术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 有必要对其相关课题展开深入研究与探讨,以期用以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与实践。基于此, 本文从概述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2数字图像处理 图像处理技术作为一项基础技术在各种领域都有着应用。图像是三维景物的二维投影, 三维景物的很多信息并不能在二维图像上体现出来。摄影测量双像测量是图像三维信息提取 的基础技术,通过影像匹配代替传统人工观测,将原始相片的灰度转变为电子、光学、数字 等不同形式信号。影像相关是通过不同信号之间的关联函数评价相似性。取出特定点中心小 区域影像信号,之后在另一个影像区域中区域对应区域影像信号,求得相关函数,以影像新 红分布相似区域作为同名区域。这是自动化立体测量的基本原理。 2.1数字相关 数字图像处理使用了数字相关技术,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影像数值计算,进行影像的匹配。数字相关算法除了相关函数,还有协方差函数、差绝对值和、相关精度等方法,数字相 关通常都是二维搜索过程,通过核线相关原理的引入,能够进一步简化为一维搜索。 2.2二维相关 二维相关首先在影像上确定一个待定点作为目标点,之后以目标点选择一定像素数的灰 度阵列,作为目标区域,同时在另一个影像上搜索同名点,估算同名点可能存在的范围,建 立同样大小的灰度阵列进行搜索,计算和目标区域的相似度。 2.3一维相关 核线影响上进行一维搜索,理论来说,目标窗和搜索窗均可视作一维窗口,但是两个影 像窗口相似性通常都是统计量,为了提高结果可靠性,需要尽量丰富的样本,所以目标窗口 像素不能过少,而且目标区域过长会造成灰度信号中心和集合中心之间不重合,相关函数高 峰值和最高信号值一致,影像几何变形影响下会出现很大误差。因此目标区和二维相同时搜 索工作从一个方向进行即可。 3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关键技术研究分析 1)现代化数字图像的直接获取与处理。分析传统的图像获取,即电子管摄像机,根据功 能划分,主要包括量测像机、半量测像机、非量测像机,对于量测像机,其主要目的是精密 测量物体的位置、尺寸、运动轨迹,其具有机械结构稳定、镜头光学畸变小、长焦距和相片 尺寸大的特点,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固体式数字摄像机已不断涌现在市场中,即数 字像机,数字像机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广播电视,其主要有CCD图像传感器、摄影镜头及相关电子电路等附件构成,根据性能的不同,数字像机分为标准视频摄像机和数 码相机,其主要通过定向反光标志和标志中心的亚像素精确定位的亚像素边缘检测、子像素 精度中心定位来实现物体测量,对于定向反光标志中的RRT标志的“准二值摄影”,可以采用 梯度幅值法来提高图像测量的精度,亚像素精度边缘定位后,采用椭圆最小二乘拟合的方法 来获取反光标志中心,最后确定像素的精度。 2)数字像机的试验场法标定技术、自标定技术。试验场法标定是指对已控制点摄影的单 片相机空间后交会进行求解,其具有计算简单、摄影几何图形要求低、内外参数相关性影响 小的特点,例如某实验采用了28mm/2.8D、视场角为60°*46°的尼康D2H数码相机,在拍摄 过程中,由于相机焦距是固定的,并且设置的摄影距离为3.2m,分别在不同摄影位置对事物 进行顺时针拍摄和逆时针拍摄,为了验证不同参数对标定结果的影响,分别选择不同的畸变

近景摄影测量复习提纲及答案

近景定义:通过摄影手段以确定(地形以外)目标的外形和运动准柜台的科学手段。 优点:1.它是一种瞬间获取被测物体大量物理信息和几何信息的测量手段。2.它是一种非接触性量测手段,不伤及测量目标,不干扰被测物自然状态,可在恶劣条件下作业。3.它是一种适合于动态物体外形和运动状态测定的手段,是一种适用于微观世界和较远目标的测量手段。4.它是一种基于严谨的理论和现代的硬软件,可提供相当高的精度与可靠性的测量手段。 5.它是一种基于数字信息和数字影像技术以及自控技术手段。 6.可提供基于三维空间坐标的各种产品。 缺点:1.技术含量高,需要昂贵的硬件设备投入和较高素质的技术人员,设备的不足以及技术含量的欠缺均会导致不良的测量结果。2.对所有测量对象不一个定是最佳选择。 主要用途:1.古建筑与古文物摄影测量。2.生物医学摄影测量。3.工业摄影测量。 发展状况:在国际上已有五六十年历史,在进京摄影测量与机器视觉委员令的组织下,每两年召开一次国际性的学术讨论会。近景摄影测量,在国内近十余年有较大发展。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委员会负责协调学术交流工作。 内外方位元素的选择:1.内方位元素:恢复(摄影时)光束形状的要素。若有四个框标像在像片P上它们构成一个框标坐标系,像主点在此框标坐标系内的坐标(X0,Y0)以及主距f,即为像片P的内方位元素。 外外方位元素的选择:确定光束在给定物方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与朝向要素。三个直线元素,即坐标值XYZ,用以形容各光束定点(摄影中心)S在物方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三个角元素,用以形容光束在物方空间坐标系中的朝向。 摄影机的分类:量测摄影机、格网量测摄影机、半量测摄影机、非量测摄影机。 各类摄影机的性能与技术指标:量测摄影机:机械结构稳定,光学性能好; 格网量测摄影机:配有标准网格以改正底片变形,并具备量测摄影机功能; 半量测摄影机:不具备量测摄影机众多功能但配有改正底片变形的格网; 非量测摄影机:内方为元素不能记录,光学畸变颇大,未采取减少或改正底片变形的措施并且不具备记载外部定向参数的功能。 何谓一步像机:一步相机又称一次成像照相机。利用此类相机,在启动快门一分钟后,即可获得照片。感光材料自身,集感光片、电源以及显影定影药浆于一体构成。 非量测用像机有哪些优点和特性:1、社会拥有量大,包括它的通用性与普及性;2、使用方法灵活,包括调焦范围大,可手持摄影,可对任意方向摄影;3、价格相对低廉;4、适合某种专业的特殊要求,如连续摄影、高速摄影、同步摄影、跟踪摄影、显微摄影、有线或无线遥控摄影、全景摄影和水下摄影。 立体摄影机:在已知长度的摄影基线两端,配有两台主光轴平行且与基线垂直的量测摄影机的设备,称之为立体量测摄影机。 CCD的概念、原理和形式:电荷耦合器件CCD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半导体器件。原理:CCD是在N型或P型硅衬底上,生长一层很薄的(约10nm)二氧化硅绝缘层,再在此氧化层上,按一定序列,淀积多个相隔很近的金属电极而生成的。通过光注入方式或电注入方式,将代表输入信号的电荷,引入金属电极下的表面势阱后,通过附加在金属电极上的控制信号,使电荷做存储及转移动作,最后在输出端收集输出信号。 形式:线阵CCD图像传感器、面阵CCD图像传感器、CCD摄影机、固态摄像机 彩色电视机的制式有哪几种:NTSC制式、PAL制式、SECAM制式、EIA制式 夜视器的作用和适应范围:作用:对照度很低的对象进行观察、监视以至测量。 适用范围:应用于黑暗条件下的隐蔽性监视,如野生动物观察、工厂、仓库、海关、边防的巡视、公安与法院的取证以及银行、公司的保安等方面。

近景摄影测量

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 近景摄影测量 传统把近到一米内远到100米以内的摄影测量称为近景摄影测量。这样近当然不可能在飞机上,因此,近景又可以称为地面摄影测量。 近景摄影测量难点:航空摄影测量是平行摄影,摄影要求简单,摄影很规范化, 基线不变,摄影关系不变.交会角不变,利于匹配。它的照片也很规则,各单模型是固定基线、摄摄影关系及交会角,非常规范.因而当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时,它容易通过连续的空中三角测量实现各单模 型的连接和点的匹配传递从而达到自动化.但是同样是双目视觉的近景摄影测量是交向摄影,它的摄影条件非常复杂,拍摄要求非常苛刻,拍的照片远没有航摄平行摄影那样规范.它本身 的这些因素使它永远解决不了匹配,交会角,精度三者的三角矛盾.无法实现自动化. 三者矛盾:从精度而言: 交会角大,基线长,精度高; 交会角小,基线短,精度低. 从匹配而言: 交会角大,变形大,匹配难; 交会角小,变形小匹配易; 能满足两张影像变形不超过匹配的许可,而又能满足起码的精度,这样的交会角在传统的近景摄影测量---即基于双目观测原理中的近景摄影测量的地面摄影条件几乎是不存在的.这便是近几十年来近景摄影测量无实质进展的根本原因. 矛盾解决:张院士把从空间一个点由两条光线交会的摄影测量基本法则变化为空间一个点由多条光线交会而成的全新概念,彻底解决了数字近景发展的难题。Lensphoto Lensphoto介绍:A.新的理论原理; 传统摄影测量无论是模拟方式,解析方式或是数字化方式,都是基于人眼双目立体视觉的基本原理。Lensphoto实现了从传统基于人眼双目视觉原理到真正基于计算机视觉原理完成摄影测量的跨越;从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上讲,这是一套实现了质的飞跃的崭新技术。以计算机视觉原理(多基线)代替人眼双目视觉(单基线)传统摄影测量原理,从空间一个点由两条光线交会的摄影测量基本法则变化为空间一个点由多条光线交会而成的全新概念。B.新的数据获取方式; 旋转多基线摄影: 一个模型可以由多张照片生成,不再是一条摄影基线.多条基线多张照片同时构成多个模型.多基线摄影又分旋转和平行两种摄影方式.这是一种全新的摄影机制.与它对应的软件新处理技术基础便是计算机视觉原理.它将原来按“单模型”处理的交向摄影,扩展为多个模型的区域;比常规的“交向 摄影的单模型”,可大大的减少控制点。C.新的匹配技术; 多片立体匹配: 多基线摄影新机制的引入,使近摄影测量首次有了影像匹配的条件.Lensphoto所采用的是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 多片立体匹配技术, 适应于被摄物体的空间分布不连续、断裂、遮挡的新的影像匹配,此技术也是公司的专利.它优于现有一切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工作站中的匹配技术.D.首次在近景摄影测量中运用了空中三角测量及平差技术.Lensphoto是世界上第一套将自动空中三角测量和 区域网平差引入近景摄影测量的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软件。故它具有极高的精度及自动化。 Lensphoto采用的普通的单反数码相机获得多基线影像,利用可靠的近景多片匹配算法获取大量的同名点,然后通过近景空中三角测量获取向片外方位元素和相机参数,最终通过多光线前方交会及区域自由网平差,自动生成物方区域三维坐标点的点云,从而建立高精度的数字表面模型,进行各种比例尺的线划地形图测绘等等。 性能优势:(1)以普通数码相机取代量测相机,使该技术易于普及。数据采集简单迅速。大大减少外业工作量。内业处理简单容易。(2)精度高。从而可应用行业广。(3)近景摄影测量历史上首次将空中三角测量和平差技术引入。实现了高自动化,高效率。将空中三角测

摄影测量考试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最符合题意,不答或答错不得分)摄影测量部分: 1.目前,主流的常规航空摄影机的相幅为() A.18cm×18cmB.23cm×23cm C.36cm×36cm D.46cm×46cm 2.航摄仪有效使用面积内镜头分辨率的要求() A.每毫米内不少于20线对 B.每毫米内不少于25线对 C.每毫米内不少于30线对 D.每毫米内不少于40线对 3.下列关于航空摄影时飞行质量额要求, 叙述错误的是() A.航行重叠度一般应为60%-65%;个别最大不应大于75%,最小不应小于56% B.相片倾斜角一般不大于3°,个别最大不大于5° C.航摄比例尺越大,相片旋角的允许值就越大,但一般以不超过8°为宜 D.航线弯曲度一般不大于3% 4.同一条航线内相邻相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重叠 A.航向 B.旁向 C.水平 D.垂直 5.相邻航线相邻相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重叠 A.航向 B.旁向 C.水平 D.垂直 6.航摄相片上以线段与地面上相应线段水平距离之比称为()比例尺 A.地形图 B.测图 C.摄影 D.制图 7.框幅式航空摄影属于()投影成像 A.正射 B.垂直 C.斜距 D.中心 8.当成图比例尺为1 :10000时,应选择的航摄比例尺为() A.1:20000~1:40000 B.1:10000~1:2000 C.1:25000~1:60000 D.1:7000~1:14000 9.下列各项中,关于航摄分区划分的原则叙述错误的是() A.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不得大于三分之一的航高 B.当地面高差突变,地形特征差异显著时,可以破图幅划分航摄分区 C.在地形高差许可且能够确保航线的直线性的情况下,航摄分区的跨度应尽量划大 D.分区界限应与图廓线相一致 10.一张航摄相片有()个内方位元素 A.2 B.3 C.4 D.6 11.一张航摄相片有()个外方位元素 A.2 B.3 C.4 D.6 12.航片上的投影差是由()引起的相点位移 A.地面起伏 B.相片倾斜 C.摄影姿态 D.地球曲率 13.将一个重叠向内的立体相对的左右相片对调后,观测到的是() A.正立体 B.负立体 C.无立体 D.不确定模型 14.一个立体相对同名相点的X坐标之差称为() A.左右视差 B.上下视差 C.投影差 D.畸变差 15.一个立体相对同名相点Y坐标之差称为() A.左右视差 B.上下视差 C.投影差 D.畸变差 16.一个相对立体模型的绝对定向至少需要()控制点 A.三个平面 B.三个平高 C.四个平高点 D.两个平高和一个高程

近景摄影测量应用于建筑测绘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在建筑物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基本概念,回顾了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建筑物测绘的研究,并重点分析了在建筑物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表明利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观测建筑物变形的方法具有效率高、质量好等显著优点。并展望了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未来发展。 1.数字近景摄影测量 1.1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基本概念 近景摄影测量也称非地形摄影测量,是指在0-300m 近距离范围对所研究的各类目标进行摄影,通过对拍摄的图像加工处理,从而确定静态目标的点坐标、表面形状以及动态目标的活动轨迹。近景摄影测量一般包括近景摄影和图像处理两个过程。 随着数码相机的广泛应用,价格愈来愈低廉,使用数码相机的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发展越来越快。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是指以数字相机为图像采集传感器、并对所摄图像进行数字处理的近景摄影测量。数码相机的出现和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发展[1]。 近景摄影测量的摄影机一般分为两种,即量测用的和非量测用的。量测用的摄影机是指专为摄影测量设计的,在像框上设有框标,内方位元素已知或可记录,物镜畸变差很小,主距为固定的或可以调焦的。非量测用的摄影机就是一般使用的相机,特点是内外方位元素一般不知,物镜畸变差比较大,且常常不够稳定。进行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多为以半导体技术CCD 电荷耦合器为基础的数码相机,属于非量测相机。CCD 的状态及灵敏度可长期稳定,因此是可以检校的。在进行精确摄影测量工作前,必须对普通数码相机进行严格的检校。摄影机的检校是指检查和矫正摄影机内方位元素和光学畸变系数的过程。 1.2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解算模型 数码相机所拍摄的影像内方位元素值未知,因此可以采用直接线性变换模型(Direct Linear Transformation 简称DLT )。DLT 解法是建立像点坐标仪坐标和相应物点物方空间坐标之间直接的线性关系的解法[2,3]。其基本公式为: 01 111094321=+++++++Z L Y L X L L Z L Y L X L x (1) 01 111098765=+++++++Z L Y L X L L Z L Y L X L y (2) 式(1)和(2)中,L1至L11是11个系数,分别为相片的6个外方位元素(X s ,Y s ,Z s ,φ,ω,К),3个内方位元素(主点的坐标仪坐标x 0、y 0以及拍摄相片的x 方向主距f x ),y 方向相对x 方向的比例变化率d s (即比例尺不一性)以及x 、y 轴间的不正交性d β这11个参数的函数;X 、Y 、Z 是点的空间坐标;x 、y 是相应点的影像坐标。 由于摄影物镜光学畸变差的影响,使得像点、摄站和相应地面点之间的共线关系受到破坏,因此,必须考虑畸变的影响,而光学畸变差主要以辐射方向为主。可考虑加入改正项: 210r κ)x (x Δx ?-= (3) 210r κ)y (y Δy ?-= (4)

经典近景摄影测量实习心得.doc

近景摄影测量实习心得 通过近景摄影测量实习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深入掌握摄影测量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加强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技能训练。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篇1 这次暑期实习,没有像往年那样选择**县,而是不远千里的前往内蒙古区满洲里市,参与到**矿区控制及地形测量的工程当中。相比于以往的教学型实习,真正的工程实习显然能够更好的体会所学到的知识。事实也确实是如此,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测区属于呼伦贝尔草原的一部分,动植物种类较少,地势较为平坦,地貌相对简单,但在这实习的十多天里还是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艰辛。现在细细想来,那十多天的经历,虽然艰苦,但却学到了很多,不仅仅是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

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

近景摄影测量复习资料

第一章 1.近景摄影测量(Close-range Photogrammetry):通过摄影手段以确定(地形以外)目标的外形和运动状态。是摄影测量与遥感(Photogrammetry & Remote Sensing)学科的一个分支。 2.与航空摄影测量的异同点 相同点 ⑴.基本原理相同 ⑵.模拟处理方法、解析处理方法、 数字影像处理方法相同 ⑶.某些内业摄影测量仪器的使用 不同点: ⑴.被测量目标物不同 航空摄影测量目标物以地形、地貌为主;近景摄影测量目标物各式各样、千差万别,大到寺庙、飞机、海轮,中到汽车、脚印,小到青蛙、手腕骨、弹壳撞击孔甚至花粉。 ⑵. 测量目的不同 航空摄影测量以测制地形、地貌为主,注重其绝对位置; 近景摄影测量以测定目标物的形状、大小和运动状态为目的,并不注重目标物的绝对位置。⑶. 影像获取设备不同 航空摄影以航摄仪为主; 近景摄影除各种量测摄影机外,还有各类非量测摄影机,如X光机、普通相机、CCD 相机等。 ⑷. 摄影方式不同 航空摄影为近似竖直摄影方式; 近景摄影除正直摄影方式外,还有交向摄影方式(包括多重交向摄影方式) ⑸.目标物纵深尺寸与摄影距离比不同 ⑹. 控制方式不同 航空摄影测量控制以绝对控制点方式为主,且多为明显地物、地貌点; 近景摄影测量除控制点方式外, 还有相对控制方式,常使用人工标志。⑺.近景摄影测量适合动态目标

3.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优缺点 优 ⑴.瞬间获取被测目标的大量几何和物理 信息,适合于测量点数众多的目标; ⑵.非接触测量手段,可在恶劣条件下作 业; ⑶.适合于动态目标测量。 ⑷.可提供相当高的精度与可靠性⑸.可提供基于三维空间坐标的各种产品 缺 ⑴.技术含量高,需较昂贵的设备和高素质人员; ⑵.对所有测量目标并非最佳技术选择;--不能获得质量合格的影像; --待测量点数稀少 4.近景摄影测量的主要应用领域是什么? ?古文物古建筑摄影测量 ?生物医学摄影测量 ?工业摄影测量 ?5.近景摄影测量常用坐标系(R) 1)像平面坐标系:(x,y) 2)像空间坐标系:(x,y,-f) 3)物方空间坐标系:(XP,YP,ZP) 4)辅助空间坐标系:(Xm,Ym,Zm) 1.内方位元素:恢复摄影时光束形状的要素,包括像主点在框标坐标系的坐标(x0,y0)及像片的主距f。 外方位元素 2.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光束在物方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与朝向的要素,包括三个直线元素(XS,YS,ZS),描述摄影中心在物方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以及三个角元素(ψ, ω, κ),描述摄影光束在物方空间坐标系中的朝向。 共线条件方程式描述了像点、摄影中心、物点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几何关系。

近景摄影测量试题

一.填空(1×20=20分)[做在试卷上]: 1.近景摄影测量是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分支,主要通过()手段以确定目标物的()和()。 2.近景摄影测量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摄影测量、()摄影测量和()摄影测量三个部分。 3.近景摄影测量的摄影设备按功能可分为()、()、()和()。 4.摄影机改变主距的方法有()、()和()。 5.近景摄影测量中的两种基本摄影方式是()和()。 6.动态目标立体像对获取需两台或两台以上相机进行(); 7.使用回光反射标志配合近轴光源摄影,可以得到()影像。 8.恒星检校法可用于相机内方位元素及光学畸变系数的解算,此时,相机需调焦至()。 kk的单像空间后方交会解法中,物方空9.在解求内外方位元素、畸变系数、21间至少要布置()个控制点。 10.摄影机中加装密集格网的作用是()。 二.判断对错(1×10=10分)[做在试卷上]: 1.近景摄影测量主要以测量目标的形状、大小及运动状态为目的,因此物方空间坐标系可以定义为自由坐标系()。 2.德国UMK型量测摄影机有4个框标,并且其主点偏心()。 3.被测目标上互相正交的平行线组可用于摄影机内方位元素和外方位直线元素)。的确定(. 4.近景摄影测量中布置的距离相对控制只能作为真值看待()。 5.使用近景摄影测量方法对人脸进行三维重建时,不需对其实施表面处理()。6.室内控制场建立中,若没有任何误差,自两测站使用全站仪采用三角高程方法测量任意标志点时的高差之差等于两测站间的高差()。 7.X光摄影测量中,X光机的主距大于摄影距离()。

8.近景摄影测量的空间前方交会解法可用于解求待定点的物方空间坐标以及内方位元素()。 9.在武汉大学近景摄影实验室中检校相机时,不必将相机安置在室内的固定测墩上对三维控制场摄影()。 10.数字化近景摄影测量就是直接对数字影像进行处理()。 三、简答题(共25分) 1.近景摄影中常用的坐标系有那几个?(4分) 2.什么是相对控制?举出3个例子。(5分) 3.与航空摄影测量比较,简述近景摄影测量的不同点。(7分) 4.近景摄影测量中建立室内控制场的目的是什么?(3分) 5.进行近景摄影测量精度统计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简要叙述其计算思想?(6分) 四、计算题(共12分) 1.使用Kodak Professional DCS Pro SLR/n型数码相机对某目标物摄影,该目标若取模,11安置的光圈号数为,50mm镜头焦距为,2.5m物在摄影方向的纵深为糊圈直径为20mm,相机调焦在目标物的中心,距离为4m,请计算超焦距,并判断能否获得清晰影像。(6分) 2.由两台Hasselblad 555ELD型数码相机组成的立体摄影测量系统,使用40mm 镜头,两相机间的距离为1.5m,现对某试验模型按正直摄影方式拍摄立体影像对,同名点的影像坐标按单片方式量测,量测精度为±2像素,像素大小为7.07 mm,若要求摄影方向的测量精度优于±3.0mm,请估算最长摄影距离应设置为多少?(6分) 五.就共线条件方程,回答下列问题(共20分) 1.写出以像点坐标为观测值的误差方程一般式,并写出各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近景摄影测量大作业

重庆交通大学 《近景摄影测量》大作业报告书 专业:测绘工程 课程名称:《近景摄影测量》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20年 7 月

目录 一、方案设计阶段 (1) (一)流程指定 (1) (二)物方控制方案设计 (2) (三)影像拍摄方案设计 (2) 二、摄影阶段 (4) (一)布设标志点 (4) (二)控制测量 (5) (三)照明处理 (5) (四)表明处理 (6) (五)立体像对的摄取方法 (6) (六)摄站点 (6) 三、摄影测量处理阶段 (7) (一)数据处理方式 (7) (二)共线条件方程式推导 (8) (三)单像空间后方交会 (9) (四)多片空间前方交会 (10) (五)成果精度评定方法 (11) 四、生成目标等值线 (12) 五、参考文献 (17)

(一)流程指定 (1)现场考察,拍摄之前应该对现场进行考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被拍摄物体周围环境考察。 2)选择拍摄距离和拍摄地点,基线与距离之比小于1/5~1/15。 3)根据被拍摄物体特点和拍摄距离选择合适相机镜头。 4)根据相机的视场角和被摄物体成像的范围设计控制点分布图等。 (2)作业方案设计,包括物资准备、物方控制方案设计、摄影方案设计、选取影像处 理方法和成果质检方法的确定。 (3)外业作业,按照设计方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作业。 (4)内业处理,主要是物方控制数据处理和三维建模及成果提交。 图1 作业流程图

(二)物方控制方案设计 (1)目的:为将所建立的模型纳入统一的物方空间坐标系,布设物方控制。 (2)控制布设:结合被摄雕像周边环境,设置两个导线点 (3)物方控制点三维坐标测定:物方控制测量一般是在被测物周围先施测导线点,高程用直接水准联测或采用光电测距导线施测,或用间接高程联测,然后在导线点上用前方交会和三角高程方法测定物方控制点的三维坐标。 (4)精度指标:物方控制包括控制点和相对控制。物方控制的精度一般小于总精度要求的1/3。 (三)影像拍摄方案设计 (1)影像获取设备的选择 本次作业选用非量测摄影机即普通的单反数码相机。其优点有全固体化,体积小、重量轻便易于携带、不受电磁现象干扰,像元几何位置精度高,且不会改动(不需要框标标定内方位元素,不需要格网改正底片变形)。 图2 影像拍摄设备 (2)摄影站的布设原则如下: a)摄影站的布设和摄影方式的选定,应以保证精度、可靠性以及获取最有效的摄影覆盖为原则。 b)尽量避开屏障,防止出现摄影死角。 c )摄影站可设在地面和建筑物上,或选用脚手架、升降车、系留气球和其他低 空飞行器作为摄影平台。 (3)摄影站布设方式 茅以升雕像为圆柱形曲面目标,故采取多站的布设方式。摄影站的布设一般是环绕被测物周围安排多个摄影站,自每个摄影站拍摄一张或数张像片;站与站方向的选择应使多重像片对被摄物体多次覆盖,而不必要求各站间的等间隔以及摄影方向线的

近景摄影测量软件

近景摄影测量 传统把近到一米内远到100米以内的摄影测量称为近景摄影测量。这样近当然不可能在飞机上,因此,近景又可以称为地面摄影测量。 近景摄影测量难点:航空摄影测量是平行摄影,摄影要求简单,摄影很规范化, 基线不变,摄影关系不变.交会角不变,利于匹配。它的照片也很规则,各单模型是固定基线、摄摄影关系 及交会角,非常规范.因而当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时,它容易通过连续的空中三角测量实现各 单模型的连接和点的匹配传递从而达到自动化.但是同样是双目视觉的近景摄影测量是交向 摄影,它的摄影条件非常复杂,拍摄要求非常苛刻,拍的照片远没有航摄平行摄影那样规范.它本身的这些因素使它永远解决不了匹配,交会角,精度三者的三角矛盾.无法实现自动化. 三者矛盾:从精度而言: 交会角大,基线长,精度高; 交会角小,基线短,精度低. 从匹配而言: 交会角大,变形大,匹配难; 交会角小,变形小匹配易; 能满足两张影像变形不超过匹配的许可,而又能满足起码的精度,这样的交会角在传统 的近景摄影测量---即基于双目观测原理中的近景摄影测量的地面摄影条件几乎是不存在的.这便是近几十年来近景摄影测量无实质进展的根本原因. 矛盾解决:张院士把从空间一个点由两条光线交会的摄影测量基本法则变化为空间一个点由多条光线交会而成的全新概念,彻底解决了数字近景发展的难题。 Lensphoto原理介绍 Lensphoto介绍:A.新的理论原理; 传统摄影测量无论是模拟方式,解析方式或是数字化方式,都是基于人眼双目立体视觉的基本原理。Lensphoto实现了从传统基于人眼双目视觉原理到真正基于计算机视觉原理完成摄影测量的跨越;从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上讲,这是一套实现了质的飞跃的崭新技术。以计算机视觉原理(多基线)代替人眼双目视觉(单基线)传统摄影测量原理,从空间一个点由两条光线交会的摄影测量基本法则变化为空间一个点由多条光线交会而成的全新概念。B.新的数据获取方式; 旋转多基线摄影: 一个模型可以由多张照片生成,不再是一条摄影基线.多条基线多张照片同时构成多个模型.多基线摄影又分旋转和平行两种摄影方式.这是一种全新的摄影机制.与它对应的软件新处理技术基础便是计算机视觉原理.它将原来按“单模型”处理的交向摄影,扩展为多个模型的区域;比常规的“交 向摄影的单模型”,可大大的减少控制点。C.新的匹配技术; 多片立体匹配: 多基线摄影新机

近景摄影测量总结

近景摄影测量总结 1、近景摄影测量是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一个分支它通过摄影手段以确定地形以外目标的外形和运动状态。主要包括古文物古建筑摄影测量、工业摄影测量、生物医学摄影测量三个部分。 2、近景摄影测量与航空摄影测量的比较1、相 同点基本原理相同模拟处理方法、解析处理方法、数字影像处理方法基本相同某些内业摄影测量仪器的使用。2、不同点1)测量目的 不同。航空摄影测量以测制地形、地貌为主注重其绝对位置近景摄影测量以测定目标物的形状、大小和运动状态为目的并不注重目标物的绝对位置。2)被测量目标物不同。航空摄影测量目标物以地形、地貌为主近景摄影测量目标物各式各样、千差万别3)目标物纵深尺寸与摄影距离比的变化范围不

同。4)摄影方式不同。航空摄影为近似竖直摄影方式近景摄影除正 直摄影方式外还有交向摄影方式等。5)影像获取设备不同。6)控制方式不同。航空摄影测量的控制方式以控制点为主且多为明显的地 面点近景摄影测量除控制点方式外还有相 对控制方式且常常使用人工标志。7)近景摄 影测量适合动态目标 3、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优点1、瞬间获取被测 目标的大量几何和物理信息适合于测量点数 众多的目标2、非接触测量手段可在恶劣条件下作业3、适合于动态目标测量。 4、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不足1、技术含量高需较昂贵设备和高素质人员2、对所有测量目标并非最佳技术选择--当不能获得质量合格的影像--当待测量点数稀少 5、近景摄影测量精度统计的方法衡量精度的基本指标是被测点的坐标中误差精度1、估算精度: 摄影前按控制方式、条件等的理论估算精度2、内精度:影像处理时按方程组健康度直接计算3、外精度:用多余控制点或条件客观的精度检验 6、影响近景摄影测量精度的因素1、像点坐标的质

【摄影测量学基础】复习资料期末考试复习

摄影测量学基础复习资料(林卉、王仁礼) 1.绪论 2.摄影的基本知识 3.空中摄影 4.影响解析基础 5.立体摄影测量 6.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7.数字摄影测量基础 8.数字摄影测量系统 9.摄影测量外业过程及其外业工作 10.近景摄影测量 第四章影像解析基础 第一节:中心投影和透视变换 第二节:常用坐标系 第三节:影像(摄影机)的内方位元素 第四节:像点坐标变换 第五节:中心投影的构象方程 第六节:影像的比例尺和 投影:用一组假想的直线将物体向几何面投射。分为中心投影[航摄相片]和平行投影(斜投影/正摄投影[地形图])。物镜有主点VS焦点VS节点。(当物间和像间的介质相同时,对应主点与像点结合)。 中心投影[航摄相片]:正片&负片(投影平面和物点在投影中心两侧 航摄相片VS地形图 投影方式的不同:地形图[正射投影],航摄像片[中心投影] 比例尺的不同:地形图[统一比例尺],航片[无统一比例尺] 航片存在两项误差: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表示方法的不同:地图[线划图],航片[影像图] 表示内容的不同:地图需取舍 几何上的不同:可观看立体 透视变换关系:两个平面之间的中心投影变换关系。 航摄相片的投射变换关系(图4-5): TT(投射线/迹线):像片平面P和水平地面E的交线 S设站点(投影中心) o(像主点):由投影中心作相片平面的垂线交像面的点 So(像片主距/摄影机主距f):亦即摄影方向 O(地主点):So的延长线与地面的交点 n(像底点):由摄影中心作铅垂线与像平面的交点 N(地底点):由摄影中心作铅垂线与水平地面的交点 SN(航高) SnN(主垂线) W(主垂面):过铅垂线SnN和摄影方向SoO的铅垂面 vv(主纵线):主垂面W与像平面的交线 VV(摄影方向线):主垂面W与水平地面的交线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