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种模式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种模式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种模式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种

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全国乡村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机,而乡村文化的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新时代如何将我国绵延五千年的乡村文明和农耕文化重新焕发活力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擎和方式,在全国很多地方都通过“文旅+乡村”的模式推动发展,如:浙江鲁家村、浙江乌镇乌村、陕西的袁家村等。

那么,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我们如何通过创新的方式发展乡村旅游呢?接下来为大家提供八种方法,供参考。

一、活态化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文化悠久,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丰富多样、特

质鲜明的农耕文化遗产,新时代乡村振兴我们不能将这些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财产继续束之高阁,需要以活态化的方式呈现乡村民间技艺和农业艺术作品才是最好的选择。

二、体验化

现在多数青年人、儿童及大量的城市人群早已脱离了乡村生活,对传统的乡村农耕文化一无所知,但是我们的农耕文化和一些农耕活动对他们又有很大的吸引力。

因此我们需要深度挖掘农耕文化,将农事活动与休闲旅游度假相结合,通过原乡、原俗的农耕体验传承农耕文明。

三、科技化

科技的进步也在助推着农耕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如借助高级进行农作物的种植、管理等。

如:智能温室、现代农业园、无土栽培技术等,当然我们也可以借助高科技打造农耕类景观或体验性的旅游项目,如:田园小火车、3D麦田漂流记、VR麦田、机器人麦田守望者、无服务员智能餐厅、高仿真耕作雕塑、食品加工流程、稻田声光电艺术、温室农业、太空农业、立体农业、体感植物等新一代休闲农业产品,都可以让游客体验多元的农耕文化

四、艺术化

我们的传统农耕文化和艺术具有天然的渊源,如我们古代的农耕器具、生活用品、祭祀活动、民间歌谣、表演活动等等都是勤劳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劳作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创造、改造形成的。

在更加注重旅游审美性的当下,农业成为艺术造景的重要来源之一,如七彩花田、稻田画、麦田怪圈、茶海梯田、稻田迷宫等充满艺术气息的农业景观大量涌现。

五、文创化

农业与文创深度融合助推“走出去”。文化创意与农业要素的融合,能够将地域特色的农耕文化生动、丰富地呈现给消费者,也可提升农产品的情感及多重消费价值。这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价值、塑造农业品牌形象的有效手段。

六、游戏化

通过农耕文化主题乐园寓教于乐。我国的农耕文化,凝聚了国人几千年的生产和生活智慧,丰富的农业科技和农业工具可以被转化和创新利用,成为当下热衷的旅游爆款产品。

七、节庆化

多元参与的农业嘉年华盛会。农业嘉年华是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题,以狂欢活动为表现形式的休闲农业活动,是拓展都市现代农业实现形式、发展方式、运行模式的一种新探索、新实践。

其中的内容包括特色农产品展销、精品农业擂台赛、农业科技展示、创意农业体验、采摘体验、农地音乐节、小火车、碰碰车、穿梭机、农趣活动、乡村大舞台和花车巡游、3D魔幻迷城、埃及探险、5D动感影院、美食、创意手工、特色居住屋等农业体验和娱乐活动。

八、全息化

全息农业,是将地理信息、网络通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与生

态学、植物学、土壤学等常规农业科学有机结合,在尊重各类生物自然生长规律的同时,充分挖掘利用万物相生相克的天然机理,致力于强化人类和动植物自然进化的生命记忆信息,从而打造生物内循环生态链的农业开发模式。

植物网红、智慧种植、全然养殖、四季养生等,都是全息农业的典型应用方式。

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八种模式

近些年,乡村旅游增长强劲,发展迅猛,成为夺目亮点。随着乡村旅游的逐渐转型, 提质升级,其经营管理模式愈来愈发挥着独特而显著的作用。 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模式是根据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来确定的,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地域 客源市场,经营管理的模式也不一样。模式是否科学合理,决定着旅游资源与客源市场的对 接度,直接影响着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综观四川“农家乐”、贵州“村寨游”、北京“民俗 游”等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通常有以下8种,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索。 1、“农户+农户”模式。这是乡村旅游初期阶段的经营模式。在远离市场的乡村,农民 对企业介入乡村旅游开发普遍有一定的顾虑,甚至还有抵触情绪,多数农户不愿把有限的资 金或土地交给公司来经营,生怕有什么闪失使其“陷”进去,他们更相信那些“示范户”。在 这些山村里,通常是“开拓户”首先开发乡村旅游获得了成功,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农 户们纷纷加入旅游接待的行列,并从中学习经验和技术,在短暂的磨合下,形成“农户+农 户”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投入较少,接待量有限,但乡村文化保留得最真实, 游客花费少还能体验到最真的本地习俗和文化。但受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的影响,通常旅 游 的带动效应有限。在当前乡村旅游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具有短平快优势。他们善 于 学习别人经验,汲取别人教训,因其势单力薄,规模有限,往往注重揣摩、迎合游客心理, 极具个性化服务。北京平谷金海湖镇红石门村,只有6家农户搞民俗旅游,接待条件一 般, 但其真诚的个性化服务,让游客动容。 2、“公司+农户”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吸纳当地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经营与管理,在开 发浓厚的乡村旅游资源时,充分利用农户闲置的资产、富余的劳动力、丰富的农事活动,丰富旅游活动。同时,通过引进旅游公司的管理,对农产的接待服务进行规范,避免因不良竞 争而损害游客的利益。广西灵川县毛州岛的开发与管 理,便是典型。其特色在于公司或投资商,充分听取农户的意见和看法,而在经营管理中,广泛地吸引农户参与到经营与管理 中。 在公司的37位员工中,有33位是农户代表。如此大比例的农户参与景区经营管理,在我国的旅游景区中实属少见。农户乐于接受管理,投资商与农户和谐共处,这一方面体现出该管理模式的特色和先进性。 这一模式中有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公司或投资商与农户的合作是建立在一定的 经济基础上的,受投资商实力的影响较大;其次,农户的知识层次、素质、服务意识等还 有待 于进一步提高;第三,在内部经营管理中,如何进行游客的分流与分配,是能否顺利实 施的关键之一。 3、“公司+社区+农户”模式。这一模式应是“公司+农户”模式的延伸。社区(如村委会)搭起桥梁,公司先与当地社区进行合作,再通过社区组织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公司一般不与农户直接合作,所接触的是社区,但农户接待服务、参与旅游开发则要可经过公司的专业培 训,并制定相关的规定,以规范农户的行为,保证接待服务水平,保障公司、农户和 游客的利益。此模式通过社区链接,便于公司与农户协调、沟通,利于克服公司与农 户因利益分配产生的矛盾。同时,社区还可对公司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保证乡村旅 游正规、有序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编号:FS-DY-20735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大规模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项新亮点,它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是适应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十分强烈,现代的乡村旅游首先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大城市展开。 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是属于自发型,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双休日到附近的农村旅行,以一日游为主,旅游方式简单,主要为全家或者和好友一起出游,自主性强。乡村旅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现在进入了自觉阶段。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一)国际乡村旅游发展形式 1.休闲、观光、度假旅游。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喜欢

到乡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风景优美、远离喧嚣城市的农村甚至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修养身心,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许多旅游者住在当地农民的家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吃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农场里劳动。例如在美国西部的许多农场,都有为那些来自大城市的旅游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设施,这些旅游者还可以和农场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采集水果、农产品。在劳动中,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2.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这种模式下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体味着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参与这种旅游的消费者群体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他们来到乡村主要是体验和欣赏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没。来到乡村的旅游者是要以发现的眼光去寻觅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习俗。比如乡村的民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流传着的乡村戏曲、武术、杂耍等。对于这些旅游者来讲,到乡村去旅游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是获取高层次生活的需要。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更高档次的旅游

(完整版)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是无烟工业的论断被可持续旅游与绿色旅游所代替。绿色旅游是旅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减量投入、重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使用与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苏格兰的绿色企业计划指出:绿色旅游是一个用来描述旅游部门最佳环境实践的词,它包括经营效率、环境管理、废物、交通以及社会责任与生物多样性等话题。通过认同绿色旅游企业计划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独立审计,使企业承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苏格兰绿色酿酒工业旅游的例证 酒厂旅游是苏格兰重要的旅游项目。苏格兰酒厂特别注重塑造绿色形象来吸引游客,即:酒厂环境安静、清新;接待中心是改建与再利用旧建筑而成;生产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坚持“3R”原则的循环原则,如:酿酒残余的麦渣在过去一般被遗弃、换东西或卖给当地农民作为动物冬季的饲料,今天通过把麦渣与蒸馏过程产生的酒糟混合形成黑渣(dark grain),广泛用于农业。酿酒过程中

产生的热水过去被排入河流,现在用于养鳗鱼、小龙虾和种植土豆。酒窖使用的橡木桶是雪莉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酒废弃的橡木桶,即使是第二次使用,橡木桶还要使用2~3次,历时30到40年。废弃的橡木桶也被用来做篱笆、酒吧的凳子或用来熏制鲑鱼。 绿色旅游者是苏格兰绿色旅游计划的守护神,他们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质疑。游客对酒厂环境质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退化对酒的品质的影响,如大麦中的农药、酸雨对水质、植树造林对水质与水量的影响等;另一类是用铜器蒸馏是否会引发威士忌中铜含量超标、排烟是否污染环境、泥炭采掘是否过量、橡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排放物管理是否有效等。 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蟹岛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塑造绿色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证绿色与循环利用的措施是:不烧煤、不烧油、不烧锅炉,用的是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物资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水循环利用:度假村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度,先提供冬季采暖之用,降温后供应客房;水温降到20度就引入鱼塘、蟹池,最后灌溉蔬菜瓜果以及稻田,直至污水进入水处

街道推进“美丽乡村”向纵深发展六项举措

街道推进“美丽乡村”向纵深发展六项举措 在建设文明城市,文明社会的今天,美丽乡村也不甘落后,各个村民自发建设美丽乡村,你有哪些措施?下面小编带来的是街道推进“美丽乡村”向纵深发展六项举措。 一是广泛宣传,全民动员促推进。 村社两委班子利用党员固定日活动和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积极动员妇联、党员和村民代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投身“美丽庭院”创建和垃圾分类工作。 二是规划引领,项目建设促推进。 从年初开始,各村社结合自身实际、文化底蕴以及产业布局等特点进行系统规划,同时争取项目扶持,在完成新蓬和黄泥墩达标村建设的基础上,实施丰产村特色村、梅坪村达标村建设,全面开展了山河、江村、源口、朱家等四条溪20.4公里的美丽河道建设,320国道至汤家3.1公里的美丽道路建设,以及白沙和岭后的2A级景区创建工作。 三是突出重点,线面结合促推进。 从去年开始,要求各村社着手打造出一个示范点或一条精品线路。上半年在岭后皇冠假日酒店召开全省小城镇整治现场会,市妇联在梅坪召开美丽庭院现场会,市委组织部在黄泥墩召开党建示范点现场会。 四是通报问题,落实整改促推进。 自3月开始,街道每月组织5名美丽乡村督查组成员采取突

击检查的方式,对各村进行一次实地督查,发现有问题及时发放整改单,并进行通报和限期整改。 五是强化考核,明确保障促推进。 新制定了《美丽乡村工作考核办法》,对美丽庭院创建、集中整治和垃圾分类等给予以奖代补,设季度考核和年终考核奖,按照考核分数高低对村社干部给予通报和考核奖励。 六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推进。 鼓励各村社根据区域环境、产业基础等特点,谋划民宿经济、仓储物流经济、驾校培训经济、休闲旅游经济和物业出租经济等“活血”产业,确保各村社年经营收入达30万元以上。

中国乡村旅游的十大发展模式0204192342

中国乡村旅游的十大发展模式 一、乡村度假休闲型(农家乐型) 是指地处城镇周边的乡村,利用离城市近、交通便利的条件,以乡村生态景观、乡村文化和农民的生产生活为基础,以家庭为具体接待单位,开展旅游活动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的特点是:投资少、风险小、经营活、见效快。发展这种模式必须注意:一是要做好规划,防止产品简单重复;二是挖掘文化内涵,提升产品的品位;三是推行行业质量标准,规范服务;四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 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重庆市南岸区石牛片区、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镇、青海省循化县积石镇、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麦积镇后川村、河南省栾川县重渡沟村、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石河镇东沟村、湖南省湘潭县响水乡青竹村、天津市蓟县穿芳峪乡毛家峪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市铁厂沟天山村、陕西省汉阴县城关镇大兴村等。 二、依托景区发展型 是指把附近旅游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周边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农民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旅游商品和农副产品,从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周边农村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必须临近重点景区;二是游客量较大;三是周围农民具备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发展这种模式应注意:要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定的服务功能;培养农民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对从业农民的组织和引导。 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湖北省秭归县周坪乡、北京市房山区十

渡镇、广东省信宜市旺将村、山东省五莲县靴石村、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迎水桥镇、福建省泰宁县水际村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风景区温汤镇、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南强村、山西省壶关县桥上乡、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西藏自治区定日县扎西宗乡、安徽省石台县大演乡、湖南省中方县中方镇荆坪村、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四家乡等。 三、旅游城镇建设型 是指在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把旅游开发与城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旅游小城镇,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发展这种模式应该具备的条件:一是居住条件、基础设施具有一定基础;二是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吸引力大。这种发展模式应注意:要对小城镇进行科学规划,确保规划实施不走样;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要多渠道增加投入,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农民参与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性,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云南省腾冲县和顺镇、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云南省大理州喜州镇等。 四、原生态文化村寨型 是指利用当地原生态的村寨文化资源,包括当地居住环境、建筑、歌舞等独特性,以保护为主,因势利导开发旅游,促进乡村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类型必须是当地村寨是原汁原味的,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这种发展模式要注意:一是做好整个村寨旅游发展规划;二是引入市场开发机制,促进旅游开发;三是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着重强调对当地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贵州省凯里市三棵树镇南花村、广东省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地国际经验研究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国际经验研究 一、文化创意旅游的资源转化模式 在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中,通常要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其发展的代价是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生态的恶化。因此资源环境约束和资本约束成了其发展的瓶颈。而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是以人为本的鼓励个人创造力的绿色产业。所以通过文化创意旅游能够将各种资源转化为资本经营,为经济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该模式基于对资源广泛性和动态性的认识,在具体实践中需要经过资源→资本→市场的多重转化。从国际上看,文化创意旅游资源拓展和资源转化模式主要经由以下两种途径: 1.对原有文化创意旅游的挖掘,从历史的、民族的、民间的、全球的各种文奇观中发掘出具有深厚文化涵与底蕴的文化创意旅游资源。 (1)是根据现代需求重新诠释本民族经典作品容的文化创意旅游产品。 主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再现优秀的文化创意旅游作品,如以电影、音乐、多媒体、戏剧、网络等传统和现代的多种形式和渠道,再现传统历史文化创意旅游精品的容。比如巴黎的红磨坊歌舞剧广受游客推崇,红磨坊里主要是以康康舞为基调。康康舞源于法国,原是是洗衣妇、女裁缝等劳动妇女载歌载舞的一种娱乐形式。19世纪30年代,康康舞开始在蒙马特尔地区的各种舞会上流行,50年代又进军歌舞厅。康康舞以“掀裙踢腿”为最主要特征,热烈奔放。可以说红磨坊助推了康康舞这种传统的舞蹈流行至今。 (2)开发全球市场中的地方资源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创意旅游市场上的大量产品出现了主题、容、风格的趋同性。导致了全球化进程中世界性文化创意旅游命题的审美标准逐渐趋于同一性。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跨国公司,比较早地认识到了既要重视全球化的普遍文化创意旅游倾向,又要开发各种民族文化创意旅游的独特资源。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 一、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乡村休闲旅游理论: 城市人都在做着“返乡”的梦。 都市人,都很向往乡村自然的慢生活,向往乡野趣味,休闲式旅游市场是将来的关注重点。 以乡村元素为主要特色的“生态、生活、生产”体验,让一大批周边城市的都市上班族流连忘返。 现代城市人对休闲乡村的渴望,包括田园绿色景观、无污染的生态环境、重温乡村记忆、有机健康食品、朴实的民风、适当参与体力劳动等。 “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休闲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休闲资源70%集中在乡村。 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资源,发展美丽经济,打造“全域旅游”,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以景点的要求来建设农村。美丽乡村的公共配套服务程度和城市是一样的。农民和居民的基本生活没差别,而农村却变成了城里人向往的居所。 二、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经过对浙江省桐庐县县城及4个村庄的考察,总结桐庐县美

丽乡村建设在规划上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点供辽宁学习参考。 (一)结合旅游的全域乡村布局 中国已经从观光旅游时代,进入到休闲旅游时代。而桐庐正是经过休闲乡村游成功实现美丽乡村梦。 结合全县城乡统筹发展,将县域内183个美丽乡村统筹规划,特别是县域乡村休闲旅游路线组织上,将美丽村庄贯穿在旅游线路中,如慢行绿道线路等。成功吸引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群来到农村,品味其美丽乡村,感受慢调生活。 (二)整洁舒适的优美乡村环境 1、基础设施 经过基础设施打造清洁村庄,污水处理是关键,而卫生厕所是农村污水收集的源头。经过生态污水处理方式将村庄原有水体恢复洁净,是村庄生态环境的基础。 安全饮用水。普及了自来水。 垃圾收集。实现了密集的定点收集和初步分类。 村庄道路及附属设施。主要交通道路采用黑色路面,并施划白色道路标线。所有道路上的架空线路均采用埋地敷设。有完整的步行系统,路面采用当地乡土材料。

苏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标题:苏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 系别:工商管理系 专业:旅游管理 学号:0910304111 姓名:金晓萍 指导教师:孟英伟 2012年6月11日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苏州市乡村旅 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尽 本人所知,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毕 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作者签名:金晓萍 2012年06月 11 日 (学号):0910304111

摘要 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新型的旅游产业,在不断地迅速发展,它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化下自然经济和社会关系,满足旅游者不同层次的需求。但其作为旅游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使其走向更规范,可持续的道路,将直接影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本文以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题,结合相关旅游产业的理论,以苏州市为例,对苏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根据所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相关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的策略,为苏州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做好铺垫。 关键词: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状况;问题;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ural tourism as a new type of tourism industry is in developing rapidly. It has brok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al relations of competitive nature, and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levels. But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ourism, how to make it to more standardized, sustainable way,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direction and speed.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topic,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relevant theory of tourism industry. To S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the Suzhou rural tourism existing problems in research and analysis,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puts forward relevant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rural tourism industry,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Suzhou rural tourism blackboard. Keywords: Suzhou rural tourism;Development status;Question;Countermeasures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模式研究

济学与经济管理类刊】 【打印】【保存】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模式研究 孙根年 【专题名称】旅游经济 【专题号】F9 【复印期号】1999年01期 【原文出处】《资源科学》(京)1998年06期第40~44页 【英文标题】RESEARCH ON MODEL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NATURE RESER-VES OFCHINA SUN Gen-nian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 【作者简介】孙根年陕西师范大学西安710062 男,37岁,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环境学的教学研究,主编有《旅游环境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专著5部,发表《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等学术论文14篇。 【内容提要】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是自然保护事业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依据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将旅游业划分为4 种生态类型,又依据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可开发程度,将自然保 护区划分为5个生态旅游开发等级;在此基础上依据自然生态— 经济开发对应关系,提出了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的模式及开发 程序;最后,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业开发政策进行了探讨。 To develop ecotourism in nature reserves of China aims at keeping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nature protection and tourism. According tothe impact of tourist activities on environment,four ecotypes areidentified in terms of tourism in the study. Furthermore,fiveexploitable degrees of nature reserves are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ecotourism

美丽乡村演讲稿

1,美丽乡村缘起 2,什么是美丽乡村 3,为什么要建美丽乡村 4,美丽乡村怎么建 4,人民论坛国家治理美丽乡村活动 5,北石村 一、“美丽乡村”时光轴 (一)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 (二)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十一五”期间,全国很多省市响应十六届五中全会号召,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并付之行动。 (四)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四年后,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样本。 (五)“十二五”期间,各省市纷纷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自此,全国拉开美丽乡村建设热潮。 二、什么是美丽乡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也是“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的第一次亮相:贫穷落后中的山清水秀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只有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然而,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条件下,建设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美丽乡村是亿万中国农民的梦想和追寻。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加大农村地区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统筹做好城乡协调发展、同步发展,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唯此,才能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 美丽乡村——是依托农村空间形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城乡一体发展、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关爱帮扶、注重自然层面和社会层面、形象美与内在美有机结合、不断加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不断满足人们内心感受又不断实现其预期建设目标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历史过程。 这一定义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点:空间区域在乡村、建设活动有组织、建设时序有规划、建设发展有规律、建设内容全方位、建设主体是农民、建设过程无止境、建设重点阶段性、建设要求具体化、建设目标是美的感受和收获。 三、为什么要建“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之一:

“美丽乡村”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之一: 产业发展型模式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典型案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永联村是江苏省乡村发展最具代表的乡村之一,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地处江南,长江之滨,隶属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 永联曾被称为"华夏第一钢村",曾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改革开放期间,村领导组织村民挖塘养鱼、开办企业,陆续办起了水泥预制品厂、家具厂、枕套厂等七八个小工厂以及村集体轧钢厂,收益颇丰。在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永联村不仅完全脱贫,还跨入全县十大富裕村的行列。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油扩能"。 近十年来,永联村投入数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村里的基础设施及社会公共事业建设都得到快速发展。此外,为解

决数量过万的村民的就业问题,村党委还利用永钢集团的产业优势,创办了制钉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效吸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村里还开辟40亩地建设个私工业园,统一建 造生产厂房,廉价租给本村个私业主。另外,还利用本村多达两万人的外来流动人口的条件,鼓励和引导村民发展餐饮、娱乐、房屋出租等服务业。 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壮大,永联村不断以工业反哺农业,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2000年,村里投巨资于"富民福民工程",成立了"永联苗木公司",将全村4700亩可耕地全部实行流转,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这一举措,不仅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大面积的苗木成为永钢集团的绿色防护林和村庄的"绿肺",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目前,永联村正在 规划建设3000亩高效农业示范区,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并 提供农业项目启动资金,对发展特色养殖业予以补助,促进高效农业加快发展。 近年来,永联村先后共投入2.5亿元,积极发展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休闲、自然景观、农耕文化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初步形成了以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鲜切花基地、苗木公司、现代粮食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垂钓中心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休闲观光农业年收入7573.7万元。村里建设的"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为张家港唯一一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1、国内乡村旅游发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乡村旅游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兴起,90年代中后期得到较快的发展。1995年以后,双休日的实行,广大城市居民有了闲暇时间,,走到乡村,寻找回归大自然的乐趣,乡村旅游在全国持续升温。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经济。1998年,国旅游局将旅游活动的主题定为“华夏城乡游”,全国兴起了乡村旅游热。1999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有力的推动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2006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了“中国乡村游”,号召到乡村去体验“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2007年推出了“中国城乡和谐游”,宣传魅力乡村,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而且我国是农业大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在我国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乡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受益。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关于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也逐步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检索引擎,检索1992-2009年中文期刊数据库当中关键词包含“乡村旅游”的文献,相关文章共有3415篇。从2006年“中国乡村旅游年”开始,研究乡村旅游的文献急剧增多,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 从研究的内容上看,我国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乡村旅游的内涵与概念研究、乡村旅游的开发规划、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的影响等。 早期,许多学者主要关注乡村旅游的概念和乡村旅游的意义、影响进行了探讨。邵琪伟(2007)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26]。大多数学者们更倾向于从功能、产品表现形式等角度对乡村旅游进行界定。张文(2006)人将乡村旅游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总结为:增加收入与就业机会、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五大方面[27]。大多数学者也赞

云南乡村旅游现状分析与总结

(1)乡村旅游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乡村旅游需求的日益升温,云南省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起来,全省已有昆明、楚雄、红河、临沧、大理、丽江、迪庆等l6州市1万多家农户开展了“农家乐”,绝大部分农户年收入超过万元,部分农户高达5至10万元。农家乐已成为云南新兴的旅游产品,得到了 国内外游客特别是省内城市居民的喜爱,乡村旅游已成为全省的旅游热点。 (2)乡村旅游产品特色鲜明。从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分析,全省形成五种典型的乡村旅游产品: 一是田野生态景观乡村,如罗平油菜花、元阳哈尼梯田、东川红土地、思茅茶山茶园等;二是人类学民族村寨,如泸枯湖摩梭人落水村、翁丁佤族原始村落、罗古箐普米大寨、基诺族山寨、千年白族诺邓村等;三是城郊休闲乡村,如官渡区福保文化村、西山区团结乡、红塔区大营街等;四是特色工艺乡村,如鹤庆新华银器村、孟定芒团造纸村等;五是历史文化名村,如 (3)乡村旅游发展形成多种模式。从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分析,全省已形成四种较为典型的发展 模式:一是资源导向型发展模式,如景区周边的石林五棵树彝族村、丽江纳西族黄山乡等;二是区位驱动型发展模式,如城市周边村庄、交通沿线村寨、口岸附近村寨等;三是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如银器加工新华村、传统造纸芒团村等;四是企业再造型发展模式,如腾冲和顺乡、丽江束河镇、版纳橄榄坝等。 (4)乡村旅游兼融多种市场需求。云南省乡村旅游的最大特色就在于适合多种市场的需求,既 有满足于当地城市居民休闲的城郊农家乐式乡村旅游,又有满足于省外游客的田野生态景观乡村旅游,还有满足海外游客的人类学民族村寨,以及满足特殊兴趣爱好的特色工艺乡村旅游。这是六月乡村旅游区别国内其他省市(区)的一大亮点。 (5)乡村旅游形式不断丰富。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云南省已经形成多种形式的乡村旅 游,以近郊农家乐、农业生态园、乡村度假村、特色工艺村、人类学民族村、田野生态景观乡村点为代表,全省主要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已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综合发展体系,从过去单一的观光游览和餐饮娱乐产品形式,向融观光度假、民俗文化、购物娱乐、绿色生态、文化科教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产品格局发展。 (6)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结合。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 和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乡村旅游规划、投入资金建设、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开发核心景区景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等,引导乡镇居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西山区团结乡、玉龙县黄山乡、瑞丽市大等喊村、官渡区福保文化村等乡村旅游典型。 (7)形成社区参与利益共享机制。云南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已经建立起政 府、企业、村组和个人共同参与的规章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本地居民通过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实现脱贫致富。多方参与开发和利益共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潜力 1、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1)乡村旅游产品还处在初级水平。目前云南省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是无烟工业的论断被可持续旅游与绿 色旅游所代替。绿色旅游是旅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减 量投入、重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使用与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 模式。苏格兰的绿色企业计划指出:绿色旅游是一个用来 描述旅游部门最佳环境实践的词,它包括经营效率、环境 管理、废物、交通以及社会责任与生物多样性等话题。通 过认同绿色旅游企业计划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独 立审计,使企业承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苏格兰绿色酿酒工业旅游 的例证 酒厂旅游是苏格兰重要的旅游项目。苏格兰酒厂特别 注重塑造绿色形象来吸引游客,即:酒厂环境安静、清新;接待中心是改建与再利用旧建筑而成;生产过程中尽可能 使用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坚持“3R”原则的循环原则,如:酿酒残余的麦渣在过去一般被遗弃、换东西或卖 给当地农民作为动物冬季的饲料,今天通过把麦渣与蒸馏 过程产生的酒糟混合形成黑渣(dark grain),广泛用于农业。

酿酒过程中产生的热水过去被排入河流,现在用于养鳗鱼、小龙虾和种植土豆。酒窖使用的橡木桶是雪莉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酒废弃的橡木桶,即使是第二次使用,橡木桶还要使用2~3次,历时30到40年。废弃的橡木桶也被用来做篱笆、酒吧的凳子或用来熏制鲑鱼。 绿色旅游者是苏格兰绿色旅游计划的守护神,他们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质疑。游客对酒厂环境质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退化对酒的品质的影响,如大麦中的农药、酸雨对水质、植树造林对水质与水量的影响等;另一类是用铜器蒸馏是否会引发威士忌中铜含量超标、排烟是否污染环境、泥炭采掘是否过量、橡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排放物管理是否有效等。 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蟹岛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塑造绿色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证绿色与循环利用的措施是:不烧煤、不烧油、不烧锅炉,用的是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物资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水循环利用:度假村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度,先提供冬季采暖之用,降温后供应客房;水温降到20度就引入鱼

什么是美丽乡村分析

什么是美丽乡村 文章来自中研智业集团 作者:樊森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建立在对环境和资源的超强开发利用和过度消耗基础上的,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生活越来越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生态退化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等挑战,“三农”问题更为紧迫。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农业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传承生态文化、培育文明新风成为当前农村建设的重点,对于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意义重大。从美丽中国到美丽乡村,从十六届五中全会,到中央一号文件,再到农业部出台《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及《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美丽乡村的大轮廓已清晰可见,但究竟什么样的乡村才称得上美丽乡村并没有系统完整的说法。 美丽乡村是什么?美丽乡村就是美丽中国的农村版,是新农村的升级应用版。美丽乡村建设涵盖了以往的新农村、休闲农业、农家乐、乡村旅游等内容。结合笔者多年的村庄规划经验,美丽乡村应具备以下七大要素。 一、舒适的人居环境 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同时随着国家惠农哺农政策不断实施,使得农村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乡差距仍然巨大,农村的人居条件和环境难以吸引和留住人们的生息,造成了当下诸多空心村的产生。乡村的基本

属性是人的居住聚集,因此发挥好基本职能,提高基本职能的吸引力,并使其与城镇、城市在整体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某些方面具有特色差异竞争力,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本要求。 1、生态环境优美 当前全国性基本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挑战,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开发、工业生产等活动对农村生态环境也带来一定威胁,保护并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持天蓝、水绿、气清的自然环境,为居住者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是美丽乡村的基本所在,也是美丽乡村的吸引力所在。 2、基础设施完善 总体而言,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亟需治理,尤以农村改厕、路面硬化、排污、垃圾处理等任务为重点,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长效的保洁机制,应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和必不可少的部分。 3、公共服务均等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乡村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标志。十八大报告指出,让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要整治环境,还要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的科、教、文、卫、体、社会保障服务,能够保障农民安居乐业,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适度的人口聚集 城市之所以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涌入,是因为城市为他们提供了

乡村旅游模式研究及现状分析

乡村旅游模式研究及现状分析 背景 乡村旅游的出现,是中国居民旅游消费进入个性化的标志。从以前的知名景点旅游,名胜古迹旅游到城镇旅游、乡村旅游的火爆,反映出中国人旅游消费进入个性化、品质化的时代。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帮助农民脱贫、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大力提升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旅游升级发展,是形势所在,是时代所趋。 自从中国实行了5+2的工作休息制度后,城镇居民的短期短途旅游消费发展非常迅速,这就直接导致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以下一些数据能够说明现在乡村旅游的规模和前景: 我国城镇居民周末休闲节假期出游,70%以上选择周边乡村旅游点; 2014年,全国有“农家乐”超190万家,乡村旅游特色村10万个,接待游客12亿人次,约占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1/3 预计2020年全国形成15万个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农家乐,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0亿人次,受益农民5000万。 可以说,在未来的中国居民境内游市场上最有发展空间的细分市场就是乡村游,这个市场的开发现在也只是开始,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 模式分析 乡村旅游的模式是建立在整合乡村自然资源、富余劳动力、基础设施开发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或企业的组织协调,经过专业开发设计和建设,形成的以乡村特色

为核心的旅游业态。 中国的乡村旅游从最初的瓜果采摘、远足垂钓等简单的模式,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固定模式的几种特色模式:现代农业型、乡村休闲度假型、乡村生活体验型。这几种模式在国内比较普及,也比较受城镇旅游者的欢迎。 乡村游的本质是以农村土地和合理流转和整合为基础,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服务为载体,以政府化或者公司化运营的核心推动力的农村生产模式的创新。 从乡村农户和政府管理部门的角度,看乡村旅游的资源整合模式: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有关人士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必然的选择,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和迅速发展,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生态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一部分,年增长率达30%以上。在我市,随着蓬莱阁西苑、田横山文化公园和兴瑞庄园等景区(点)的出现,生态旅游已经不知不觉地加入到了蓬莱大旅游的队伍中。在对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开始,而在我市、甚至在全国范围内,生态旅游研究都还是一个刚刚开始探索的新课题。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一)生态旅游的定义: “生态旅游”一词的最早出现可追溯至1965年,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的环境伦理观开始向旅游领域渗透,随着现代旅游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其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大,人们对传统的大众旅游形式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也日益关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将环保与旅游作为研究对象的新的旅游方式。但对于“生态旅游”这一新词语,世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世界旅游组织将之定义为:以生态为基础理论的旅游,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生态旅游学会则解释为: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第一届东亚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域会议认为:生态旅游应为倡导爱护环境,或者提供相应的设施及环境教育,以便旅游者在不损害生态系统或地域文化的情况下访问、了解、鉴赏、感受自然及文化地域。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的概念可以这样归纳: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行为。它包括三重含义:1、经历的质量----提供旅游者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即享受自然、认识自然、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生态旅游以回归大自然为基调,于是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旅游对象物,必须有特定的旅游观赏内容,如优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文化等,以满足人们享受自然、认识自然的需求。生态旅游不仅能使旅游者返璞归真,享受大自然,在清新、开阔、洁净的环境中修养身心,而且能够了解、研究特定区域内的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以及相关的文化历史特征,使旅游者从中获得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2、资源的质量----保护当地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 生态旅游,就是让游人在良好生态环境中或旅游游览,或度假休息,或健康疗养;同时认识自然,了解生态,丰富科学知识,进而增强环境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念,更自觉地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可见,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保护负有责任的旅游方式,它同传统旅游形式的本质区别在于生态旅游必须具有促进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因此,生态旅游又要有目的地提高旅游景区的旅游环境质量,使人们在享受、认识自然的同时,又能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其根本宗旨就是贴近自然、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的平衡。生态旅游必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在维护良好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开展旅游,生态旅游不能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必须要保持旅游区域内的环境质量和保持生态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有序发展,保持好优异的自然环境。 3、生活的质量---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即通过旅游开发,为旅游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有效发展经济,能够使当地居民在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的基础上,在经济上、财政上获得益处。

[重点]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重点]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资溪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核心,强化规划引领,注重景城联动、景村联动、镇村联动、城乡一体,积极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集镇为骨干、中心村为补充的新型生态城镇体系,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结合整体规划,推动镇村联动建设。要以全域规划的理念,尊重自然、体现特色、传承记忆,编制、完善、提升县、乡(镇)、村三级规划,实现乡(镇)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配套,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 根据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从全全局出发,着眼长远发展,确立人口相对集中、产业辐射能力强、要素集约、功能多元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示范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坚持“党政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和“农民筹资投劳、整合项目资金、财政奖补资金”三点结合的投入机制,突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重点,整治农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在2015年,我县率先将高阜镇高阜、石陂两个中心村建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试点 示范村,进一步提升其他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三)、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导,突出特色。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适应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 2、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民主。要始终坚持“议”字当先,严格农民民主议事程序,落实农民主体作用,把维护好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3、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鼓励各地实际先行先试,在局部 村点取得重点突破和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开。 4、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 5、坚持以县为主,统筹推进。继续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优势,发挥县级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统筹推进机制。 (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的主要内容 严格按照我县乡(镇)村联动工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要求,重点实施以下内容: 1、抓好规划编制。按照全域理念,着眼长远发展,修编完善全县乡(镇)村庄布点规划,科学确定中心村、需要保留的自然村,每个行政村原则上规划建设1个中心村。围绕“三区一园”、“四类村”和农村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村庄产业规划。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要求,不搞大拆大建、不求千篇一律、不搞一个模式、不用城市标准和方式建设农村,做到依山就势、聚散相宜、错落有致,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在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引导农户向中心村集中,新建房屋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政策规定标准,严禁村庄规划区外新建房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