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不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不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

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课时

第二节《9.1.2不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鞍山市宝得中学的数学教师张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课时第二小节《不等式的性质》。(板书题目)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题为第九章第一课时第二小节。它是在学习了数轴、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从研究不等关系入手,展开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探究。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关于它的学习是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基础,同时它也是学生以后顺利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的重要理论依据,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技能。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并且能正确应用;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经历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类比、归纳、猜想、验证的数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学习不等式基本性质的价值。通过让学生学习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相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不等式的三条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不等式的性质3的探索与运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底子薄,学习积极性不高,现在的学生几乎不存在学不会的情况,而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我们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首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一步一个脚印,通过师生互动、小组研究来降低学习难度,最后达到学习的要求和目的。

三、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法

本节课在性质讲解中我采取探索式教学方法,即采取观察猜测---直观验证---天平实验---得出性质。使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为了突破学生对不等式性质应用的困难,采取了类比操作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来设置教学。整节课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法来落实知识点。

(二)说学法:鉴于七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比较薄弱,应以激励的原则进行有效的教学。本节课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的问题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

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并及时引导学生用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例题讲解采取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树立“转化”的数学思想。充分复习旧知识,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将按以下五个流程展开

(一)回顾思考,引入课题

由a+2=b+2, 能得到a=b

由a-2=b-2, 能得到a=b?

由0.5a=0.5b, 能得到a=b?

由-2a= -2b, 能得到a=b?

提出问题:那么不等式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有效的教学一定要从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开始”。不等关系与相等关系有着辨证的关系。学生已经在六年级上册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因此,要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教学。课堂开始通过回顾旧知识,抓住新知识的切入点,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使他们有兴趣的进入数学课堂,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二)观察猜测---直观验证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习题:观察: 用“<”或“>”填空,并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1)5>3,5+2____3+2,5-2____3-2;

(2)–1<3 ,-1+2____3+2,-1-3____3-3;(3)6>2,6×5____2×5,(-5)____2×(-5);(4)–2<3,(-2)×6____3×6,(-2)×(-6)____3×(-6)(学生观察思考,猜想出不等式的性质.)

(二)天平实验-----得出性质

+ C

-C

向学生展示一个天平的图片,根据图片的提示逐步引导学生得出性质1的内容,即不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然后我会提问学生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这一性质,学生不难得出如下式子:

如果如果a>b,那么a±c>b±c

×3

÷3

同样地,我再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得出性质2,即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并用式子表示出来

如果a>b 且c >0,那么ac >bc (或)

[设计意图]:以实际生活情景为素材,易于被学生接受、感知,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于性质3的导出,我提示学生一边根据前面已发现的规律,一边类比性质2,最后得出性质3的内容: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在此基础上,再次类比性质2的表达式,得出性质3的表达式:

如果a>b ,c<0,那么ac

[设计意图]:是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归纳总结,体会不等式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思想。

到此为止,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已经得出来了,接下来我为学生 设置了两个思考问题:(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1、比较上面的性质2与性质3,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2.比较等式的性质和不等式的性质,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设计意图]: 比较不等式基本性质与等式基本性质的异同,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不等式,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问题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整体上把握知识、发展学生的辨证思维。

(三)、尝试练习,应用新知 c

b c a >c b c a <

1.火眼金睛:

2.你来做决策

(大屏幕展示,主要以判断和应用性质为主,抢答和小组合作。)[设计意图]:数学练习是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

途径,两道练习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出现,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

我的舞台,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并从中

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

(四)总结反思归纳要点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结对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形成本节课的知识网络,特别要总结强调性质3:给不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的方向改变。这是学生最容易犯的地方,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习惯。

(五)作业巩固:必做书后习题+选做练习册P45页23-25

[设计意图]: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减轻学生的负担。

五、板书设计:为了能直观地显现知识的脉络,精当的突出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本着板书的科学性,条理性原则,设计板书如下:

课后反思:本节课我采用类比等式性质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的问题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从回顾旧知识入手,使他们带着兴趣进入课堂,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准备。不足之处是在这个环节上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少了点。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努力提高教学技巧,逐步完善自己的课堂!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

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课时

第二节《9.1.2不等式的性质》说课稿辽宁省鞍山市宝得中学:张丽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难点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掌握与应用. 教学过程 一、比较归纳,产生新知 我们知道,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等式不变. 请问: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整式,那么结果会怎样?请举几例试一试,并与同伴交流. 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得出猜想:不等式的结果不变.试举几例验证猜想. 如3<7,3+1=4,7+1=8,4<8,所以3+1<7+1;3-5=-2,7-5=2,-2<2,所以3-5<7-5;3+a<7+a;3<7,3-a<7-a等.都能说明猜想的正确性. 二、探索交流,概括性质 完成下列填空. 2<3,2×5______3×5; 2<3,2×(-1)______3×(-1); 2<3,2×(-5)______3×(-5); 你发现了什么?请再举几例试试,与同伴交流. 通过计算结果不难发现:第一个空填“<”,后三个空填“>”. 得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通过自我探索与具体的例子使学生加深对不等式性质的印象) 三、例题解析 将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 (1)x-5>-1;(2)-2x>3. 解:(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都加5,得 x>-1+5 即

x >4 (2)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两边都除以-2,得 32 <-x 四、练习巩固,促进迁移 1、用“>”号或“<”号填空,并简说理由. ① 6+2 ______ -3+2; ② 6×(-2)______ -3×(-2); ③ 6÷2______ -3÷2; ④ 6÷(-2)______ -3÷(-2) 2、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填“>”或“<”. (1)若a >b ,则2a +1 _____ 2b +1; (2)若a <b ,且c >0,则ac +c ______ bc +c ; (3)若a >0,b <0, c <0,(a -b )c ______ 0. 3、巩固应用,拓展研究. 按照下列条件,写出仍能成立的不等式,并说明根据. (1)a >b 两边都加上-4; (2)-3a <b 两边都除以-3; (3)a ≥3b 两边都乘以2; (4)a ≤2b 两边都加上c . 五、课堂小结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1

学习目标 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会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化简。 3、知道等式与不等式性质的联系与区别。 重点难点 重难点:不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不等式的性质1: 字母表示为:如果a>b,那么 2、不等式的性质2: 字母表示为:如果a>0,c>0,那么 3、不等式的性质3: 字母表示为:如果a>0,c<0,那么 二、课堂研讨 (一)重点研讨 4、将下列不等式化成“χ>a”或“χ<a”的形式。 (1)χ+12>6 (2)2χ<-2 (3)χ-2>0.9 (4)-3χ<-6

5、思考:等式的性质和不等式的性质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不同点: (二)拓展训练 6、解不等式2x—1﹤5x-5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7、已知a﹥b,ac一定大于bc吗? (三)达标测试 8、填写不等号或变形依据。 (1)∵0<1∴a a+1,依据; (2)若2x>-6,两边同除以2,得,依据;(3)若-12 x f,两边同乘以-3,得,依据。 3 9、若x>y,判断下列不等式变形是否正确,并说出你的理由。(1)x-6

(3)-2x<-2y (4)2x+1>2y+1 (5)ax>ay 三、课后巩固 10、填空 (1)∵ 2a > 3a ∴ a 是 数 (2)∵ 32 a a p ∴ a 是 数 (3)∵ax < a 且 x > 1 ∴ a 是 数 11、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说出a 与b 的不等关系,并说明是根据不等式哪一条性质。 (1)a -3 > b -3 (2) 33a b f (3)-4a > -4b 12、设m >n ,用“<”或“>”填空 ⑴m -5 n -5 ⑵m+4 n+4 ⑶6m 6n ⑷-31 m - 31 n 13、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⑴ x -7>26 ⑵ 3x <2x+1

人教A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不等式 (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 (2)初步学会作差法比较两实数的大小; (3)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感受到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以问题方式代替例题,学习如何利用不等式研究及表示不等式,利用不等式的有关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认识状况及理解程度,注重问题情境、实际背景的设置,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思考,广泛参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 【教学重点】 能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的不等关系, 会作差法比较两实数的大小 ,通过类比法,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不等式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一)新课导入 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

中国"神舟七号”宇宙飞船飞天取得了最圆满的成功.我们知道,它的飞行速度(v )不小于第一宇宙速度(记作2v ),且小于第二宇宙速度(记 1v ). 12v v v ≤< (二)新课讲授 问题1:你能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下列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吗 (1)某路段限速40km /h ; (2)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f 应不少于%,蛋白质的含量p 应不少于%; (3)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对于(1),设在该路段行驶的汽车的速度为vkm /h ,“限速40km /h ”就是v 的大小不能超过40,于是0<v ≤40. 对于(2)某品牌酸奶的质量检查规定,酸奶中脂肪的含量f 应不少于%,蛋白质的含量p 应不少于%. 2.5%2.3% f p ≥??≥? 对于(3),设△ABC 的三条边为a ,b ,c ,则a +b >c ,a -b <c . 对于(4),如图,设C 是线段AB 外的任意一点,CD 垂直于AB ,垂足 为D ,E 是线段AB 上不同于D 的任意一点,则CD <CE . 以上我们根据实际问题所蕴含的不等关系抽象出了不等式图接着, 就可以用不等式研究相应的问题了 问题2:某种杂志原以每本元的价格销售,可以售出8万本.据市场调查,杂志的单价每提高元,销售量就可能减少2000本.如何定价才能使提价后的销售总收入不低于20万元 解:提价后销售的总收入为错误!x 万元,那么不等关系“销售的总收入仍不低于20万元”可以表示为不等式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点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点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点 1.不等式的定义:a-b>0a>b, a-b=0a=b, a-b<0a<b。 ① 其实质是运用实数运算来定义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它是本章的基础,也是证明不等式与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 ②可以结合函数单调性的证明这个熟悉的知识背景,来认识作差法比大小的理论基础是不等式的性质。 作差后,为判断差的符号,需要分解因式,以便使用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 如证明y=x3为单增函数, 设x1, x2∈(-∞,+∞), x1<x2, f(x1)-f(x2)=x13-x23=(x1-x2)(x12+x1x2+x22)=(x1-x2)[( x1+)2 +x22] 再由(x1+)2+x22>0, x1-x2<0,可得f(x1)<f(x2), ∴ f(x)为单增。 2.不等式的性质: ① 不等式的性质可分为不等式基本性质和不等式运算性质两部分。 不等式基本性质有: (1) a>bb<a (对称性)

(2) a>b, b>ca>c (传递性) (3) a>ba+c>b+c (c∈R) (4) c>0时,a>bac>bc c<0时,a>bac<bc。 运算性质有: (1) a>b, c>da+c>b+d。 (2) a>b>0, c>d>0ac>bd。 (3) a>b>0an>bn(n∈N, n>1)。 (4) a>b>0>(n∈N, n>1)。 应注意,上述性质中,条件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有两种:“”和“”即推出关系和等价关系。一般地,证明不等式就是从条件出发施行一系列的推出变换。解不等式就是施行一系列的等价变换。因此,要正确理解和应用不等式性质。 ② 关于不等式的性质的考察,主要有以下三类问题: (1)根据给定的不等式条件,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不等式能否成立。 (2)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实数的性质,函数性质,判断实数值的大小。 (3)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判断不等式变换中条件与结论间的充分或必要关系。

不等式的性质的教学设计

“不等式的性质”的教学设计 07990201 侯志静 综合理科072班 一、课标分析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到: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即“在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应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笔者在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中大胆探索归纳式学习方法、勇于实践探究式教学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二、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下第九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中的重点部分,是不等式的第一节课,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不等式,故此节课应该是在加深对不等式的认识的基础上,着重探究不等式的性质,了解一般不等式的解与解集以及解不等式的概念。 (2)不等式的性质是后继深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以及解决与不等式有关问题的基础和依据。教材中列举了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定理,这三条性质不等式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性质,不仅要掌握它们的内容、理解掌握它们成立的条件、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还要对这些性质进行拓展探究。 (3)不等式的性质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学习不等式,要经常用到观察、分析、归纳、猜想、迭代的思想,还要综合运用前面的知识解决不等式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本节内容安排上难度和强度不高,适合学生讨论,可以充分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竞争的意识。 (4)本章的知识定位与传统教材有些不同,在这套教材中,前面已经介绍了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现在再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已是顺理成章的了,但是知识体系的变化会引起对不等式整个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上的不同,相应问题的难度与函数、方程的综合程度会有所加大,并且突出由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关系模型的过程,让学生体会

人教初中数学七下不等式的性质教案

9.1.2 不等式的性质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2、会解决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过程与方法 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 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 情感与态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实验探究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进学习数学的信心,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与他人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及运用; 教学难点:不等式性质3的探索及正确运用不等式的性质; 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复习回顾: 等式有哪些性质? 导入新课: ①给不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会有什么变化? ②不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拿掉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会有什么变化? ③如果对不平衡的天平两边砝码的质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天平会平衡吗?缩小相同的倍数呢? 二、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一 (一)探究不等式的性质 问题1 用“>”或“<”填空. ①-1 < 3 -1+2 3+2,-1-3 3-3 ②5 >3 5+a 3+a ,5-a 3-a ③ 6 > 2 6×5 2×5 ,6×(-5) 2×(-5) ④-2 < 3 (-2)×6 3×6 (-2)×(-6) 3×(一6) ⑤-4 >-6 (-4)÷2 (-6)÷2 (-4)÷(-2)(-6)÷(-2)

问题2 从以上练习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你再用几个例子试一试,还有类似的结论吗?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们并与他们交流. 问题3 你能用式子表示不等式的三条性质吗? 【板书如下: (1)若a >b ,则a+c > b+c ,a-c >b-c ; (2)若a >b ,且c>0,则ac >bc ,a/c >b/c ; (3)若a >b ,且c<0,则ac”, “<” : (1)若a>b,则2a 2b; (2)若-2y<10,则y -5; (3)a0,则ac-1 bc-1; (4)a>b,c<0,则ac+1 bc+1。 问题2 利用不等式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x-7>26 (2)3x < 2x +1 (3)3 2x ≤ 50 (4)-4x < 3 分析:解不等式最终要变成什么形式呢? 就是要使不等式逐步化为x >a 或 x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选修4-5:《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1)-新版

1.1 课时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 在回顾和复习不等式的过程中,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并对“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和如何研究这些基本性质”进行讨论,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思想方法,以提高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认识水平. (二)学习目标 1.理解用两个实数差的符号来规定两个实数大小的意义,建立不等式研究的基础.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加以证明. 3.会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判断不等关系和用比较法. (三)学习重点 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推理判断命题的真假;代数证明. (四)学习难点 灵活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读一读:阅读教材第2页至第4页,填空: a b >? a b =? a b >?> ②a c b c a b +>+?> ③ac bc a b >?> ④33a b a b >?> ⑤22a b a b >?> ⑥,a b c d ac bd >>?> 2.预习自测 (1)当x ∈ ,代数式2(1)x +的值不大于1x +的值. 【知识点】作差比较法 【解题过程】2(1)(1)x x +-+=2(1)x x x x -=- 【思路点拨】熟悉作差比较法 【答案】[0,1]

(2)若c ∈R ,则22ac bc > a b > A.? B.? C.? D.≠ 【知识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解题过程】由22ac bc >,得0c ≠,所以20c >;当,0a b c >=时,22ac bc =. 【思路点拨】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答案】A. (3)当实数,a b 满足怎样条件时,由a b >能推出 11a b ,所以当0ab >时,11a b <. 【思路点拨】掌握作差比较法 【答案】当0ab >时, 11a b <. (二)课堂设计 1.问题探究 探究一 结合实例,认识不等式 ●活动① 归纳提炼概念 人与人的年龄大小、高矮胖瘦,物与物的形状结构,事与事成因与结果的不同等等都表现出不等的关系,这表明现实世界中的量,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而相等则是局部的、相对的.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例到数学问题,从特殊到一般,体会概念的提炼、抽象过程. ●活动② 认识作差比较法 关于实数,a b 的大小关系,有以下基本事实: 如果a b >,那么a b -是正数;如果a b =,那么a b -等于零;如果a b <,那么a b -是负数.反过来也对. 这个基本事实可以表示为:0;0;0a b a b a b a b a b a b >?->=?-=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1.3不等式的性质公开课优质教案(2)

11.3不等式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掌握不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并能熟练的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 2.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之间的区别. 过程性目标 在积极参与探索、发现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体会不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的能力; 2.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集体的作用,培养其集体合作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不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尤其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难点:正确应用不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 一、创设情境 问: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我们主要是对方程进行变形,那么方程变形主要有哪些? 答:去分母、移项、系数化为1. 问:这些解法具体步骤的主要依据是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 等式基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基本性质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探索1: (1)请同学们观察:电梯里两人身高分别为:a米、b米,且a>b,都升高6米后的高度后的不等式关系:a+6>b+6;同理:a-3 b-3(填写“<”、“>”号) (2)实物演示:一个倾斜的天平两边分别放有重物,其质量分别为a和b(显然有a>b),如果在两边盘内再分别加上等量的砝码c,那么盘子会出现什么情况? 可让学生进行操作,并得出结论:盘子仍然像原来那样倾斜(即a+c>b+c). a>b ?a+c>b+c. 归纳1: 教师在学生得出结论的前提下总结: 不等式的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用数学式了表示: 如果a>b,那么a+c>b+c,a-c>b-c. 探索2: 问题:如果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不等号的方向是否也不变呢? 将不等式7>4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比较所得数的大小,用“>”,“<”或“=”填空: 7×3 ______4×3, 7×2 ______4×2 , 7×1______ 4×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北师大版

2.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重 点) 2.能够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问 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小刚的爸爸今年32岁,小刚今年9岁, 小刚说:“再过24年,我就比爸爸年龄大 了”.小刚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类型一】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判 断大小 已知a<b,用不等号填空: (1)a+3________b+3; (2)- a 4________- b 4; (3)3-a________3-b. 解析:(1)两边都加3,a+3<b+3,(2) 两边都除以-4,- a 4>- b 4,(3)两边都乘-1, -a>-b,两边都加3,3-a>3-b.故答案 为:<,>,>. 方法总结: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不等式 变形的重要依据,关键要注意不等号的方 向.性质1和性质2类似于等式的性质,但 性质3中,当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 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类型二】判断变形是否正确 已知a>b,则下列不等式中,错 误的是() A.3a>3b B.- a 3<- b 3 C.4a-3>4b-3 D.(c-1)2a>(c- 1)2b 解析:A.在不等式a>b的两边同时乘 以3,不等式仍成立,即3a>3b,故本选项 正确;B.在不等式a>b的两边同时除以-3, 不等号方向改变,即- a 3<- b 3,故本选项正 确;C.在不等式a>b的两边同时先乘以4、 再减去3,不等式号方向不变,即4a-3> 4b-3,故本选项正确;D.当c-1=0,即c =1时,该不等式不成立,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D. 方法总结:“0”是很特殊的一个数,因 此,解答不等式的问题时,应密切关注“0” 存在与否,以防掉进“0”的陷阱.不等式的 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 (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不等式两 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 变;(3)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 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探究点二:不等式性质的运用 【类型一】把不等式化成“x>a”或 “ x<a”的形式 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 “x<a”的形式. (1)2x-2<0; (2)3x-9<6x; (3) 1 2x-2> 3 2x-5. 解析: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含未 知数的项放到不等式的左边,常数项放到不 等式的右边,然后把系数化为1. 解:(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 都加上2得2x<2.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 主要内容: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a>b bb,b>c a>c (3)a+bb a+c>b+c (4)a>b 2.不等式的运算性质 (1)加法法则:a>b,c>d a+c>b+d (2)减法法则:a>b,c>d a-d>b-c (3)乘法法则:a>b>0,c>d>0ac>bd>0 (4)除法法则:a>b>0,c>d>0>>0 (5)乘方法则:a>b>0,a n>b n>0 (n∈N, n≥2) (6)开方法则:a>b>0,>>0(n∈N, n≥2) 3.基本不等式 (1)a∈R,a2≥0 (当且仅当a=0时取等号) (2)a,b∈R,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3)a,b∈R+,≥(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4)a,b,c∈R+,a3+b3+c3≥3abc(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 (5)a,b,c∈R+,≥(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 (6)|a|-|b|≤|a±b|≤|a|+|b| 4.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是进行不等式的变换,证明不等式和解不等式的依据,应正确理解和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弄清每条性质的条件与结论,注意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基本不等式可以在解题时直接应用。 例1.对于实数a,b,c判断以下命题的真假 (1)若a>b, 则acbc2, 则a>b;

(3)若aab>b2; (4)若a|b|; (5)若a>b, >, 则a>0, b<0. 解:(1)因为c的符号不定,所以无法判定ac和bc的大小,故原命题为假命题。 (2)因为ac2>bc2, 所以c≠0, 从而c2>0,故原命题为真命题。 (3)因为所以a2>ab① 又所以ab>b2② 综合①②得a2>ab>b2 故原命题为真命题. (4)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故原命题为真命题. (5)因为所以 所以从而ab<0 又因a>b所以a>0, b<0. 故原命题为真命题. 例2.已知f(x)=ax2-c且-4≤f(1)≤-1,-1≤f(2)≤5, 求f(3)的范围. 解:由题意可知:∴ ∴f(3)=9a-c=f(2)-f(1)∴运算可知-1≤f(3)≤20 错解:依题设有①消元,得② ∵f(3)=9a-c∴-7≤f(3)≤26 错因:根源在于不等式组①与不等式组②并不等价,不等式组②扩大了不等式组①的解的范围,同向不等式在多次相加时要谨慎,一定要检查其同解性.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课题 §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变形。 方法与过程:通过对比不等式的性质和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家对不等式性质的探索,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同 时还加强了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将不等式变形 教学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的运用 教学方法:类推探究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Ⅰ.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不等式与等式只有一字之差,那么它们的性质是否也有相似之处呢?本节课我们将加以验证. Ⅱ.新课讲授 1.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推导 (1)提问1: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会怎么样? 举例说明3<5 3+2<5+2 3-2<5-2 3+5<5+5 3-5<5-5 3+a<5+a 3-a<5-a 3+ a+b <5+ a+b 3-(a+b) <5-( a+b)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很好,不等式的这一条性质和等式的性质相似。下面继续进行探究。 (2)提问2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会怎么样?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小组互相讨论总结 2<3; 2÷51=2×5<3×5=3÷5 1; 2÷2=2×21<3×21=3÷2; 2÷(-1)=2×(-1)>3×(-1)=3÷(-1); 2÷(51-)=2×(-5)>2×(-5)=3÷(51-); 2÷(-2)=2×(21-)>3×(2 1 -)=3÷(-2); (3)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除以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会怎么样? (乘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除以这个数的倒数)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 2.火眼金睛 (1)已知x >y,填空: x -6__y -6; 3x__3y ; -2x__-2y ; 2x+1__2y+1; (2)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释π 42 l >162l 的正确性 解:∵ π41>16 1 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都乘以l 2得 ∴π42l >16 2 l 所以我们进一步验证了上节课的猜想,无论绳长L 取何值,圆的面积总大于正方形的面积。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

第六章不等式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 1.小丽的家离学校a km,如果步行速度为b km / h ,为了保证上午八点钟以前到校,小丽最晚什么时候出发? 2.为什么用相同材料做成圆柱型的容器比做成棱柱型的容器的容积大? 在这两个问题中,前者是解不等式问题,后者是证明不等式问题,但它们的解决都离不开不等式知识和方法的系统掌握。 自然界中的等量关系是相对的,而不等量关系是绝对的,不等量关系比等量关系的存在更具有普遍性,所以不等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学数学中是重要的内容。本章将在前面学过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证明和一些简单不等式的解法。 §6.1不等式的性质 【学习目标要求】 1.运用数形结合的观点,认识实数顺序的规定,掌握判断两个实数大小的充要条件。 2.理解不等式的重要性质,掌握这些性质的证明方法。 3.会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基础知识导学】 1.不等式的定义 用不等号连接两个解析式所得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说明:(1)不等号的种类:>、<、≥(≮)、≤(≯)、≠。 (2)解析式是指:代数式和超越式(包括指数式、对数式和三角式等) (3)不等式研究的范围是实数集R。 2.判断两个实数大小的充要条件 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b,在a>b,a= b,a<b三种关系中有且仅有一种成立。判断两个实数大小的充要条件是 a>b ? a - b>0 a= b ? a - b = 0 a<b ? a - b<0 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的符号就可以了,这好比站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个人,只要看一下他们的差距,就可以判断他们的高矮了。

初中数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会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 教学过程 师:我们已学过等式,不等式,现在我们来看两组式子(教师出示小黑板中的两组式子),请同学们观察,哪些是等式?哪些是不等式? 第一组:1+2=3; a+b=b+a; S = ab; 4+x = 7. 第二组:-7 < -5; 3+4 > 1+4; 2x ≤6, a+2 ≥0; 3≠4. 生:第一组都是等式,第二组都是不等式。 师:那么,什么叫做等式?什么叫做不等式? 生: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表示不等式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师:在数学炽,我们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用不等式号“〈”、“〉”或“≠”表示不等关系,其中“>”和“<”表示大小关系。表示大小关系的不等式是我们中学教学所要研究的。 前面我们学过了等式,同学们还记得等式的性质吗? 生:等式有这样的性质: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或都乘以,或都除以(除数不为零)同一个数,所得到的仍是等式。 师:很好!当我们开始研究不等式的时候,自然会联想到,是否有与等式相类似的性质,也就是说,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或都乘以,或都除经(除数不为零)同一个数,结果将会如何呢?让我们先做一些试验练习。 练习1 (回答)用小于号“<”或大于号“>”填空。 (1)7 ___ 4; (2)- 2____6; (3)- 3_____ -2;(4)- 4_____-6 练习2(口答)分别从练习1中四个不等式出发,进行下面的运算。

(1)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5,结果怎样?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了吗? (2)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5,结果怎样?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了吗? (3)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5),结果怎样?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了吗? 生:我们发现:在练习2中,第(1)、(2)题的结果是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在第(3)题中,结果是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了!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大家再进一步探讨一下,在什么情况下不等号的方向就会发生改变呢? 生甲:在原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的情况下,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大家都同意他的看法吗?可能还有同学不放心,让我们再做一些试验。 练习3(口答)分别在下面四个不等式的两边都以乘以(可除以)-2,看看不等号的方向是否改变: 7>4;-2<6;-3<-2;-4>-6。 师:现在我们可以归纳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般地说,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三条: 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 (让同学回答。) 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让同学回答。) 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让同学回答。) 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一起朗读用黑体字写的三条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这三条基本性质,都可以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先请一位同学说一说第一条基本性质。 生:如果a<b。那么a+c<b+c(或a-c<b-c;如果a>b,那么a+c>b+c(或a-c>b-c)。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

7.1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和理解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会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提高他们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的运用. ◆教学难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的运用和 不等式的变形以及范例要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的几种方法,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这些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法和学法〗 操练合作发现总结式教学法操练 合作 发现 归纳 应用 总结〖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练习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结论。 1.用“<、>、=“完成下列填空: (1)如果a <- 9,而- 9< 3 ,那么a_____3 。 (2)如果a >- 9,而- 9>-13 ,那么a____-13 。 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可以再举例吗?试一试!能得到什么结论? 2.通过实验观察,用“<、>、=“完成下列填空: 8_>_5 8+2_>_5+2 10_>_ 7 10-2_>_7-2 你发现了什么?试一试!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8 5g 2g 2g

通过观察和举实例合作学习,完成下列两个问题,并自己判断前面的猜想的结论是否正确? (1)已知a <b 和b <c ,在数轴上表示如图: a b c 由数轴上a 和c的位置关系,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若a > b,则a+ c和b +c 哪个较大, a- c和b- c呢?请用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加以说明。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不等式仍成立。你总结出来了吗? 做一做 1.用适当的不等号填空: (1)∵0 1, ∴a a+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2)∵(a-1)20 ∴(a-1)2-2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2. a,b两个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用“>”或“<”号填空:(1)a b; (2) |a||b|; (3)a+b 0 (4)a-b 0 (5)a+b a-b (6)ab a b o a 3.通过计算,用“<、>、=“完成下列填空:

[初中数学]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第九章第一节9.1.2不等式的性质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承接了等式的性质,让学生第一次经历不等式的等价变形,也经历了从“数”的大小关系到“式”的大小关系的转折,不等式的性质是解不等式的重要依据,因此它是不等式解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本章的基础,地位相当重要。 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不外乎两种: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变形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不等式的性质的过程,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2.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3.在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的转换过程中,渗透类比的学习方法. 4.通过分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是探索不等式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认知基础有:第一,会比较数的大小;第二,理解等式性质并知道等式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第三、具备“通过观察、操作并抽象概括等活动获得数学结论”的体会,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和合情推理归纳能力。

不等式性质3缺少生活经验的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性质3造成负迁移,导致学生不理解运用性质3时“为什么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在不等式的等价变形时不知道“什么时候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本设计运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对不等式性质2、3经历猜测、验证、纠错、归纳、完善的充分的思考过程,自发生成。 教学难点是不等式性质3的探索与运用. 三、教法:引导探究法 教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与旧知识——等式性质及其应用类比中,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获得新知,所以处处蕴含着类比的思想,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又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的完整的数学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积累了数学的探究方法和获得新知的经验。 在探索不等式性质2、3时,采取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化解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感受到当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时分类的必要性,明确把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数时,必须认清这个数的符号,如果这个数是正数,那么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这个数负数,那么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借用类比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不等式性质2、3深有所感,让学生在感知、归纳、纠错、完善的过程中,经历充分的思考过程,自发生成。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教具 小白板、物理天平和砝码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教学设计(公开课)

楠杆中学数学教研活动 活动课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活动时间:2014年12月17日 活动地点:校多媒体教室 活动班级:八年级(5)班 主讲人:周刚

《4.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楠杆中学周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之间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在积极参与探索、发现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体会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的能力; 2、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集体的作用,培养其集体合作的精神。 3、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体会探索过程中所应用的归纳和类比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三大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熟练应用运用不等式的三大基本性质。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精导引标

1、故事:《童言无忌》 三岁的小凯幼儿园回家开始缠着他的爸爸说:“爸爸,你比我大多少岁啊?”爸爸放下手中的报纸笑眯眯的答道:“我比可爱的小凯大25岁呀,怎么了?”小凯高兴地跑开道:“再过25年我就和爸爸一样大了”。留下错愕的爸爸沉浸在“百感交集”中…… 【设计理念】趣味引入,探寻学生解释小孩疑问的方法,期待新课后的数学解释,展示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2、复习回顾 (1)什么叫做不等式? (2)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二、精讲达标 不等式是否有和等式类似的性质呢?为了研究不等式的性质,我们现在先从一些数字的运算开始。 1、用“<”或“>”完成下列两组填空。 ①5>3 5+2 3+2 5+(-2) 3+(-2) 5+0 3+0 5+x 3+x ②-1<3 -1+2 3+2 -1+(-3) 3+(-3) -1+0 3+0 -1+x 3+x 提问:从以上的练习中,你发现了什么? 请你再用几个例子试一试,还有类似的结论吗?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们并与他们交流。 让学生充分发表“发现”,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不等式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课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作差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证明一些不等式。 1.掌握不等式的性质,掌握它们的证明方法及其功能,能简单运用。 2.提高逻辑推理和分类讨论的能力;培养条理思维的习惯和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作差比较大小的方法;不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不等式的性质的运用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问题情境:现有A、B、C、D四个长方体容器,A、B容器的底面积为a2,高分别为a、b,C、D容器的底面积为b2,高分别为a、b,其中a≠b。甲先从四个容器中取两个容器盛水,

乙用剩下的两个容器盛水。问如果你是甲,是否一定能保证两个容器所盛水比乙的多? 分析:依题意可知:A 、B 、C 、D 四个容器的容积分别为a 3、a 2b 、ab 2、b 3,甲有6种取 法。问题可以转化为比较容器两两和的大小。 研究比较大小的依据: 我们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在数轴上不同的两点中,右边的点表示的实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 在右图中,点A 表示实数a ,点B 表示实数b , 点A 在点B 右边,那么a >b 。 而a -b 表示a 减去b 所得的差,由于a >b ,则差是一个正数,即a -b >0。 命题:“若a >b ,则a -b >0”成立;逆命题“若a -b >0,则a >b ”也正确。 类似地:若a <b ,则a -b <0;若a =b ,则a -b =0。逆命题也都正确。 结论:(1)“a >b ”?“a -b >0” (2)“a =b ”?“a -b =0” (3)“a <b ”?“a -b <0”——以上三条即为比较大小的依据:“作差比较法”。 正负数运算性质:(1) 正数加正数是正数;(2) 正数乘正数是正数;(3) 正数乘负数是负数; (4) 负数乘负数是正数。 研究不等式的性质: 性质1:若a >b ,b >c ,则a >c (不等式的传递性) 证明:∵a >b ∴a -b >0 ∵b >c ∴b -c >0 ∴(a -b)+(b -c)=a -c >0 (正负数运算性质) 则a >c 反思:证明要求步步有据。 性质2:若a >b ,则a +c >b +c (不等式的加法性质) 证明:∵a >b ∴a -b >0 ∵(a +c)-(b +c)=a -b >0 ∴a +c >b +c 反思:作差比较法的第一次运用,虽然简单,也要让学生好好体会体会。 思考:逆命题“若a +c >b +c ,则a >b ”成立吗?——两边加“-c ”即可证明。 [例1] 求证:若a >b ,c >d ,则a +c >b +d (同向不等式相加性质) 证明1:∵a >b ∴a +c >b +c (性质2) ∵c >d ∴b +c >b +d (性质2) 则a +c >b +d (性质1) 证明2:∵a >b ∴a -b >0 ∵c >d ∴c -d >0 x

初中数学不等式的性质教案

§7.3不等式的性质 [目标设计] 1、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它们将不等式变形; 2、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渗透类比的思维方法; 重点: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它们将不等式变形。 难点: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它们将不等式变形。 [情境设计] 复习: 1. 解方程 3x -4=5x -5 解:3x -5x =-5+4 -2x =-1 x =2 1化1 2. [活动设计] 1. ①去分母;②移项;③合并同类项;④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 2.试验: ① 有甲、乙两同学,甲的钱多于乙的钱,然后再给甲、乙两人相同的钱,则甲、 (甲的钱肯定还 是多于乙的钱) ②

a>b a+c>b+c 从左侧看:从天平中可以看出 a>b 从右侧看:天平两边加上等量的砝码c 不等式性质1:如果a>b,那么a+c>b+c,a-c>b-c 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 3.操作:将不等式5﹥3的两边分别乘以同一个数,用不等号填空: 5×1()3×1, 5×2()3×2, 5×3()3×3, 5×4()3×4, … 5×(-1)()3×(-1), 5×(-2)()3×(-2), 5×(-3)()3×(-3), 5×(-4)()3×(-4), … 不等式性质2: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不等式性质3: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 练习1-3 4.练习:课本P 14 5.思考: ①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0,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②不等式的性质与等式的性质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