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孔碳的合成及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介孔碳的合成及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介孔碳的合成及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2019年第1期近年来,

由于介孔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调的孔径尺寸和可控的形貌等独特性质,成为了科学家们研究热点。介孔碳作为介孔家族的一员,具有比表面积高、孔容大、介观结构丰富、孔径均匀可调、吸附能力强、理化性能稳定等优点[1]。因此,在能量储存、环境治理、生物制药、性质改良以及电子器件的制作等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环境治理方面,介孔碳弥补了活性炭孔径小的缺点,广泛应用于水中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大分子物质等污染物的处理。

1介孔碳的合成

自从韩国的R.Ryoo 首次采用MCM48为硬模

板,蔗糖为碳源合成介孔碳,在介孔碳研究领域具有

里程碑意义[2]。

随着,研究人员对介孔碳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发现了多种制备不同形貌特性碳材料的方法,例如化学活化法、物理活化法、催化活化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模板法等。

1.1化学活化法和物理活化法

随着介质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

合成碳材料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比较传统的方法有化学活化法和物理活化法。活化法通过活化剂与材料进行融合,使活化剂与材料中的原子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形成较好的孔隙结构,化学活化法是将原材料进行粉碎与相对应的活化剂混合,在惰性气体环境下进行加热处理并且进行碳化,最终形成介孔碳材料[3]。该法可以通过改变活化剂的添加量控制介孔碳材料的比表面积,且加入活化剂后,原料中的氧和氢以水的形式结合并脱离分解这个过程的确大大加快了,碳化温度也确实大大降低了[4]。物理活化法的活化剂通常采

用O 2、C O 2等具有氧化性气体作为活化剂,

氧化性气体与碳原子发生气化,形成孔隙[5]。但由于活化气体氧化性很强,且活化温度很难控制,所以会严重影响孔隙的结构,并造成碳大量损失。化学活化法和物理活化法都有自身的优点,但也各有不足。例如物理活化法合成的介孔碳孔径较大,比表面积相对较小,还会出现环境污染,生产成本较高,因而很少用于工业生产。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研工作者将物

介孔碳的合成及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田喜强,

赵宏吉,董艳萍,赵东江,姬静怡(绥化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黑龙江绥化152061)摘要:

随着近些年来国家对环境治理力度的不断增强,治理手段的不断更新,介孔碳也凭着其特有的组成和结构,在催化、吸附分离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尤其在污水的处理中更是受青睐。本文主要从介孔碳的合成方法及在水处理领域的研究方面,综述了介孔碳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以期望为我国污水处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介孔材料;水处理;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O 613.71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progress in synthesis of mesoporous carbon and water treatment *TIAN Xi-qiang,ZHAO Hong-ji,DONG Yan-ping,ZHAO Dong-jiang,JI Jing-yi

(D epartment of Food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Suihua College,Suihua 152061,China )

Abstract:Wit h the strengthening of national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management means constantly up -

dated,mesoporous carbon also with its uniqu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are widely used in the areas of catalysis,adsorption separation,especially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recent years.This paper summarizedmainly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developing trend of mesoporous carbonfrom the synthesis methods of mesoporous carbon and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water treatment,expecting to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sewage treatment in China.

Key words:mesoporous material ;water treatment ;research progress

D OI :10.16247/https://www.360docs.net/doc/c313542426.html,ki.23-1171/tq.20190149

收稿日期:2018-08-0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710236026);绥化市科技计划项目

(S HKJ2016-047);黑龙江省教育厅基本科研业务费基础研究

(2016-KYYWF-0923)作者简介:田喜强(1979-)

,男,黑龙江省兰西县人,副教授,2009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无机化学专业,硕士,主要从事纳米功能材料研究。

S um 280

No.1化学工

程师Chemical

Engineer

2019年第1期

多孔材料研究进展.

多孔材料研究进展 1前沿 根据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规定 1, 由孔径的大小, 把孔分为三类:微孔 (孔径小于 2nm 、介孔(2~50nm 、大孔(孔径大于 50nm ,如图 1所示。同时,孔具有各种各样的类型(pore type和形状(pore shape ,分别如图 2, 3所示。在一个真实的多孔材料中, 可能存在着一类, 两类甚至三类孔了。在这片概述中, 我们把多孔材料 (porous materials 分为微孔材料 (microporous materials、介孔材料 (mesoporous materials、大孔材料 (macroporous materials ,将分别对其经典例子、合成方法,及其应用予以讨论。

Figure 1 pore size Figure 2 Pore type Figure 3 Pore shape 2 多孔材料 2.1 微孔材料 (microporous materials 典型的微孔材料是以沸石分子筛为代表的。在这里我们要举金属 -有机框架化合物 MOFs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的例子来给予介绍。 MOF-52是这类材料中的杰出代表, 是 Yaghi 小组在 1999年最先合成出来的。以 Zn (NO 3 2·6H 2O 和对苯二甲酸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非常稳定(300℃,在空气中加热 24小时,晶体结构和外形保持不变、具有很高孔隙率(0.61-0.54 cm3 cm-3 、密度很小(0.59gcm 3的多孔材料 MOF-5。如图 4所示分别是 MOF-5的结构单元及其拓扑结构。在MOF-5中, Zn 4(O(BDC3构成了次级构筑单元 SBU(second building unit, SBU通过

介孔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分析研究

介孔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李璐 (哈尔滨师范大学> =摘要> 综述了介孔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关键词: 介孔碳。合成。应用 0 引言 介孔碳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新型非硅介孔材料, 它是由有序介孔材料为模板制备的结构复制品. 由于其具有大的比表面( 可高达2500m2# g- 1 >和孔容(可达到2. 25 cm3 # g- 1 >,良好的导电性、对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惰性等优越的性能, 且易通过煅烧除去, 与氧化物材料在很多方面具有互补性, 使其在催化、吸附、分离、储氢、电化学等方面得到应用而受到高度重视. 1 介孔碳材料的合成 介孔碳的制备通常采用硬模板法, 选择适当的碳源前驱物如葡萄糖、蔗糖乙炔、中间相沥青、呋喃甲醇[ 1]、苯酚/甲醛树脂[ 2]等, 通过浸渍或气相沉积等方法, 将其引入介孔氧化硅的孔道中, 在酸催化下使前驱物热分解碳化, 并沉积在模板介孔材料的孔道内, 用NaOH或HF溶掉SiO2 模板,即可得到介孔碳. 以下介绍几种介孔碳材料的合成方法及性质.

1. 1 CMK- 1 Ryoo首次用MCM- 48为模板 合成了介孔碳材料(CMK- 1>. 由于MCM- 48具有两套不相连通的 孔道组成, 这些孔道将变成碳材料的固体部分, 而MCM- 48中氧 化硅部分则会变成碳材料的孔道. 因此CMK- 1 并不是MCM- 48 真 正的复制品, 而是其反转品. 在脱除MCM- 48 的氧化硅过程中, 其结晶学对称性下降[ 3] , 后 续的研究表明与所用的碳前驱物有关, 其中一个具有I41 /a对称性[ 4] .1. 2 CMK- 3 使用SBA- 15 合成六方的介 孔碳( CMK 3>, 由于二维孔道的SBA- 15孔壁上有微孔, 因 图1 孔道不相连的的模板(MCM- 41或1234K 下 焙烧的SBA - 15> 制备的无序碳材料( A>。孔道相 连的模板( 1173K温度以下焙烧的SBA - 15> 制备 的有序介孔碳材料CMK- 3( B>

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价格

价格是影响顾客购买的重要因素,也是营销活动中最难以确定的因素,定价要求企业既要考虑企业的成产成本,又要考虑顾客对价格的接受程度,而纳米二氧化硅颗粒价格也在随着行情不断变化,具体价格行情可以直接点击官网恒力特新材料进行在线咨询。下面为您介绍下它的相关知识,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纳米二氧化硅是无机粉体中的“半边天”,她的微颗粒表面带负电,不但亲水,而且亲和各种粉体,阴阳平衡,流动如水,具有高分散性,是典型的“干粉改性剂” 纳米二氧化硅表面负电性化学活性高,是粉体材料中少有的酸性氧化物。她与碱结合,可在水中速凝固,她在世界瞩目的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中,解决了世界性堵漏难题。因此首先出生中国的纳米二氧化硅便成了世界油田的“女神”,因为特轻质,中国石油业又给她取了绰号——“减轻剂”。

纳米二氧化硅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添加水泥用量的1~6%,可使抗压强度提高1倍,并可改善混凝土工作性——可塑性、泵送性、保水性、防泌水性、抗渗性、抗冻性等。适量加入水泥中改性使用,她与游离钙结合即生成硅酸钙凝胶,填充水泥石结构缝隙,使短命的水泥混凝土成为耐久的人造石。 纳米二氧化硅复合少量钛白粉、氧化锌等可成为高分散轻质活性补强粉体,加入橡胶中可生产优质飞机、汽车轮胎。配制功能性纳米复合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新型建材、橡塑制品、油漆涂料、玻璃钢、工程陶瓷、纺织人革、胶粘剂、炼钢脱氢剂、水晶制品…… 恒力特新材料是集科技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和华东地区橡胶助剂骨干企业,恒力特牌橡胶防老剂 8PPD-35、BLE、BLE-W、BLE-C、SP、SP-C、AW、DFC-34等系

列,抗疲劳剂PL-600、橡胶耐磨剂SL-A、橡胶助剂EVR、抗热氧剂RW、阻燃剂、橡胶粘合剂HLT-301、HLT-501系列,橡胶促进剂DTDM、DBM系列,橡胶补强剂FH、FHT系列,都得到了轮胎、胶带、胶管及橡胶制品企业的认可。 公司坐落在安徽阜阳颍州经济开发区,生产工艺先进,检测仪器齐全,产品性能稳定,本着“和谐、诚信、奋进”的企业精神,遵循以“过硬的产品、更好的服务”为宗旨,以更好的性价比为橡胶制品行业提供更多、更优的选择。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可以直接点击官网恒力特新材料进行在线咨询。

碳纳米材料综述

碳纳米材料综述 课程: 纳米材料 日期:2015 年12月

碳纳米材料综述 摘要:纳米材料是一种处于纳米量级的新一代材料,具有多种奇异的特性,展现特异的光、电、磁、热、力学、机械等物理化学性能,这使得纳米技术迅速地渗透到各个研究领域,引起了国内外众多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材料学家的广泛关注,也成为当前世界最热门的科学研究热点。物理学家对纳米材料感兴趣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电磁性质,化学家是因为它的化学活性以及潜在的应用价值,材料学家所感兴趣的是它的硬度、强度和弹性。毫无疑问,基于纳米材料的纳米科技必将对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纳米材料的科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碳纳米材料是最热的科学研究材料之一。 我们知道,碳元素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具有sp、sp2、sp3等多种轨道杂化特性。因此,以碳为基础的纳米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常见的石墨和金刚石,还包括近几年比较热门的碳纳米管、碳纳米线、富勒烯和石墨烯等新型碳纳米材料。 关键词: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碳纳米管富勒烯石墨烯 1.前言 从人类认识世界的精度来看,人类的文明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模糊时代(工业革命之前)、毫米时代(工业革命到20世纪初)、微米和纳米时代(20世纪40年代开始至今)。自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Gleiter提出“纳米晶体材料’,的概念,随后采用人工制备首次获得纳米晶体,并对其各种物性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来,纳米材料己引起世界各国科技界及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纳米材料是指特征尺寸在纳米数量级(通常指1—100 nm)的极细颗粒组成的固体材料。从广义上讲,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寸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的材料。通常分为零维材料(纳米微粒),一维材料(直径为纳米量级的纤维),二维材料(厚度为纳米量级的薄膜与多层膜),以及基于上述低维材料所构成的固体。从狭义上讲,则主要包括纳米微粒及由它构成的纳米固体(体材料与微粒膜)。纳米材料的研究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新层次,是交叉学科跨世纪的战略科技领域[1]。 碳纳米材料主要包括富勒烯、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是纳米科学技术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从1985年富勒烯(Fullerene)的出现到1991年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s)的发现,碳纳米材料所具有的独特物理和化学性质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二十年来取得了很多的成果。2004 年Geim研究组的报道使得石墨烯(Graphene)成为碳纳米材料新一轮的研究热点,其出现充实了碳纳米材料家族,石墨烯具有由碳原子组成的单层蜂巢状二维结构,由于它只有一个原子的厚度,可以将其视为形成其它各种维度的石墨相关结构碳材料的基本建筑块,石墨烯既可翘曲形成零维的富勒烯及卷曲形成一维的碳纳米管,亦可面对面堆积形成石墨,由于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学、导热和机械性能及较大的比表面积,因而在储氢材料、超级电容器、高效催化剂及纳米生物传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2]。 2.常见的碳纳米材料

纳米二氧化硅

1前言 1.1纳米二氧化硅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纳米材料是指微粒粒径达到纳米级(1~100nm)的超细材料。当粒子的粒径为纳米级时,其本身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因而展现出许多特有的性质,应用前景广阔。纳米SiO 是极具工业应用前景的纳米材料,它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几乎 2 粉体的行业。我国对纳米材料的研究起步比较迟,直到“八五计涉及到所有应用SiO 2 划”将“纳米材料”列人重大基础项目之后,这方面的研究才迅速开展起来,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1996年底由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与舟山普陀升兴公司合作,成 [1],从而使我国成为继美、英、日、德功开发出纳米材料家庭的重要一员——纳米SiO 2 国之后,国际上第五个能批量生产此产品的国家。纳米SiO 的批量生产为其研究开发提 2 供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国的科技工作者正积极投身于这种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上海氯碱化工与华东理工大学[2]建立了连续化的1000t/a规模中试研究装置,开发了辅助燃烧反应器等核心设备,制备了性能优良的纳米二氧化硅产品,其理化性能和在硅橡胶制品中的应用性能,已经达到和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指标。专家鉴定认为,纳米二氧化硅氢氧焰燃烧合成技术、燃烧反应器和絮凝器等关键设备及应用技术具有创新性,该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预混合辅助燃烧新型反应器和流化床脱酸两项核心技术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对于突破国际技术封锁具有重大价值。但总地来讲,我国纳米SiO 的生 2 产与应用还落后于发达国家,该领域的研究工作还有待突破。 1.2 纳米二氧化硅的性质[3]~[5] 纳米二氧化硅是纳米材料中的重要一员,为无定型白色粉末,是一种无毒、无味、无污染的非金属材料。微结构呈絮状和网状的准颗粒结构,为球形。这种特殊结构使它具有独特的性质: 纳米二氧化硅对波长490 nm以内的紫外线反射率高达70%~80%,将其添加在高分子材料中,可以达到抗紫外线老化和热老化的目的。 纳米二氧化硅的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其产生淤渗作用,可深入到高分子链的不饱和键附近,并和不饱和键的电子云发生作用,改善高分子材料的热、光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从而提高产品的抗老化性和耐化学性。 纳米二氧化硅在高温下仍具有强度、韧度和稳定性高的特点,将其分散在材料中,

简易模板法制备有序介孔碳_邱会华

收稿日期:2009-07-27。收修改稿日期:2009-09-16。国家-广东联合基金资助项目(No.U0734005)。 * 通讯联系人。E -mail :tliuyl@https://www.360docs.net/doc/c313542426.html, ;会员登记号:S060017521P 。第一作者:邱会华,女,24岁,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纳米碳材料。 简易模板法制备有序介孔碳 邱会华 刘应亮* 曾江华 左诗笛 郑明涛 (暨南大学化学系,广州 510632) 摘要:通过一种简易的模板法制备了有序介孔碳,即硅/P123三嵌段共聚物复合物经硫酸处理后,再加入蔗糖碳源经碳化和除硅处理合成出有序介孔碳。该方法与传统硬模板相比,其合成工序简单,成本更低;与其他简化合成方法相比,避免了由碳源不足而造成的介孔碳有序性低的缺点。通过小角XRD 、N 2吸脱附和HRTEM 对样品及其中间过程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自晶化过程后,样品在合成的各个时期均保持着有序的介孔结构,当蔗糖添加量为1.5g 时合成出的介孔碳材料有序性最高,比表面积和孔容也最高,分别为1261m 2·g -1,1.03cm 3·g -1。关键词:模板法;有序介孔碳;蔗糖中图分类号:O61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861(2010)01-0101-05 Simple Template Method for Synthesis of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QIU Hui -Hua LIU Ying -Liang *ZENG Jiang -Hua ZUO Shi -Di ZHENG Ming -Tao (Department of Chemistry,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 Abstract: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materials were synthesized via a simple template method by adding sucrose to the sulfuric -acid -treated silica/P123triblock copolymer composite and followed by carbonization and removal of the silica.This technique is simpler and the cost is low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hard template method.Besides,compared to other simple way,this technique avoids the disadvantage of low ordered structure of the mesoporous carbon caused by deficiency of carbon source.The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by X -ray diffraction (XRD),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TEM)and nitrogen adsorption -desorp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mples after crystallization maintain ordered mesoporous structure at various periods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synthesis.When the addition of sucrose is 1.5g,the highest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is obtained with highest surface area of 1261m 2·g -1and pore volume of 1.03cm 3·g -1. Key words:template method;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sucrose 引言 有序介孔碳材料由于其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大的孔容和均一的孔径分布等特点,使其在催化、吸附、电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1-3]。自1999 年Ryoo 等[4]以有序介孔硅MCM -48为模板,蔗糖为碳源合成出有序介孔碳CMK -1以来,介孔碳材料 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随后很多科学家通过不同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的有序介孔碳材料,如 CMK -3[5]、CMK -5[6]、COU -1[7]、FDU -15[8]等,其方法可分 为硬模板法和软模板法[9]。硬模板法所得到的介孔碳材料为无机模板的反相复制,软模板法所得的介孔碳材料为正相结构,在应用方面各有其优势。但硬模板法合成过程耗时长,步骤繁多,其首先需要 第26卷第1期2010年1月 Vol .26No .1101-105 无机化学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碳纳米材料综述

碳纳米材料综述 课程:纳米材料 日期:2015年12月

碳纳米材料综述 摘要:纳米材料是一种处于纳米量级的新一代材料,具有多种奇异的特性,展现特异的光、电、磁、热、力学、机械等物理化学性能,这使得纳米技术迅速地渗透到各个研究领域,引起了国内外众多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材料学家的广泛关注,也成为当前世界最热门的科学研究热点。物理学家对纳米材料感兴趣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电磁性质,化学家是因为它的化学活性以及潜在的应用价值,材料学家所感兴趣的是它的硬度、强度和弹性。毫无疑问,基于纳米材料的纳米科技必将对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纳米材料的科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碳纳米材料是最热的科学研究材料之一。 我们知道,碳元素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具有sp、sp2、sp3等多种轨道杂化特性。因此,以碳为基础的纳米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常见的石墨和金刚石,还包括近几年比较热门的碳纳米管、碳纳米线、富勒烯和石墨烯等新型碳纳米材料。 关键词: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碳纳米管富勒烯石墨烯 1.前言 从人类认识世界的精度来看,人类的文明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模糊时代(工业革命之前)、毫米时代(工业革命到20世纪初)、微米和纳米时代(20世纪40年代开始至今)。自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Gleiter提出“纳米晶体材料’,的概念,随后采用人工制备首次获得纳米晶体,并对其各种物性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来,纳米材料己引起世界各国科技界及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纳米材料是指特征尺寸在纳米数量级(通常指1—100nm)的极细颗粒组成的固体材料。从广义上讲,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寸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的材料。通常分为零维材料(纳米微粒),一维材料(直径为纳米量级的纤维),二维材料(厚度为纳米量级的薄膜与多层膜),以及基于上述低维材料所构成的固体。从狭义上讲,则主要包括纳米微粒及由它构成的纳米固体(体材料与微粒膜)。纳米材料的研究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新层次,是交叉学科跨世纪的战略科技领域[1]。 碳纳米材料主要包括富勒烯、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是纳米科学技术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从1985年富勒烯(Fullerene) 的出现到1991年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s) 的发现,碳纳米材料所具有的独特物理和化学性质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二十年来取得了很多的成果。2004 年Geim 研究组的报道使得石墨烯( Graphene)成为碳纳米材料新一轮的研究热点,其出现充实了碳纳米材料家族,石墨烯具有由碳原子组成的单层蜂巢状二维结构,由于它只有一个原子的厚度,可以将其视为形成其它各种维度的石墨相关结构碳材料的基本建筑块,石墨烯既可翘曲形成零维的富勒烯及卷曲形成一维的碳纳米管,亦可面对面堆积形成石墨,由于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学、导热和机械性能及较大的比表面积,因而在储氢材料、超级电容器、高效催化剂及纳米生物传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2]。 2.常见的碳纳米材料

介孔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材料化学1112班张高洁 1120213236 介孔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摘要:介孔材料是当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一类新材料, 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高的机械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导电性等特点,在分离提纯、生物材料、化学合成及转化的催化剂、半导体、计算机、传感器件、超轻结构材料等许多领域有着潜在的用途,成为了当今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介孔材料目前的研究进展,概述了介孔材料的分类、特点,合成方法及机理,表征手段,应用等,从而展望了介孔材料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介孔材料;分类;特点;合成方法及机理;表征方法;应用 1 介孔材料的分类 介孔材料按材料的组成大致分为两类:“硅基”介孔材料和“非硅”介孔材料。“硅基”介孔材料即构成骨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硅基”的介孔材料又包括纯硅的和掺杂有其它元素的两类介孔材料。“非硅”介孔材料即骨架组成为非硅的其他氧化物或金属等介孔材料。 2 介孔材料的特点 介孔材料具有独特的优点:1.孔道高度有序,均一性好,孔道分布单一,孔径可调范围宽。2.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3.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 4.通过优化可形成不同结构,骨架,性质的孔道,孔道形貌具有多样性。 5.可负载有机分子,制备功能材料。 3 介孔材料的合成方法及机理 目前合成介孔材料的方法很多,如: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微波辐射合成法,相转变法及沉淀法等,其中以前两种方式应用最多。介孔材料的合成机理,为各种合成路线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所提出的各种机理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引导溶剂化的无机前驱体形成介孔结构。这些表面活性分子中存在两种基团:亲水基和疏水基。为减少不亲和基之间的接触,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通过自组装的方式聚集起来形成胶束,以降解体系的能量。 3. 1 液晶模板机理

纳米二氧化硅价格

在我们的认知里,厂家进行直接销售是有利于顾客进行购买的,首先没有了繁琐的分销渠道费用,也少了中间商赚取差价的机会,所以其性价比高的价格优势得以体现,也让很多顾客一直在寻找厂家价格。下面由纳米二氧化硅厂家恒力特新材料为您介绍下它的相关知识,能够帮助您在购买此产品时有全面的认知。 纳米二氧化硅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添加水泥用量的1~6%,可使抗压强度提高1倍,并可改善混凝土工作性——可塑性、泵送性、保水性、防泌水性、抗渗性、抗冻性等。适量加入水泥中改性使用,她与游离钙结合即生成硅酸钙凝胶,填充水泥石结构缝隙,使短命的水泥混凝土成为耐久的人造石。 纳米二氧化硅复合少量钛白粉、氧化锌等可成为高分散轻质活性

补强粉体,加入橡胶中可生产优质飞机、汽车轮胎。配制功能性纳米复合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新型建材、橡塑制品、油漆涂料、玻璃钢、工程陶瓷、纺织人革、胶粘剂、炼钢脱氢剂、水晶制品…… 纳米二氧化硅的“海绵体”轻质特性,可作为活性载体,分散吸纳各种颜料、药物、化工材料等,生产各种功能材料制品,如隐形飞机涂料、防辐射抗紫外线材料、屏蔽电磁波、降解涂料中甲醇等有害物,抗菌、抗静电、导电、储能电池、医药制药赋形、化工催化促进、纺织保健……。 纳米二氧化硅是新材料革命的“女神”,也是“为民造福的基础原材料”,电子时代的战备物资、太阳能电池的储能材料。它的用途和潜在市场可改变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 恒力特新材料是集科技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和华东地区橡胶助剂骨干企业,恒力特牌橡胶防老剂 8PPD-35、BLE、BLE-W、BLE-C、SP、SP-C、AW、DFC-34等系

硫/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硅酸盐学报 · 572 ·2011年 硫/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李永,董晓雯,赵宏滨,徐甲强 (上海大学理学院化学系,上海200444 ) 摘要:用模板法合成有序介孔碳材料(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OMC),以该材料作为硫的载体,用低温熔融的方法制备了硫/有序介孔碳(S/OMC)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比表面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OMC孔道有序,比表面积高达1600m2/g,硫在OMC 内分散性良好。对S/OMC又进行了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性能测试,显示S/OMC电化学可逆性较好,首次放电容量达1430 mA?h/g,60次循环时仍稳定在500mA?h/g。OMC内部有序的孔道和较大的表面微孔对电池性能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硫电极;软模板法;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阴极材料 中图分类号:TQ1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54–5648(2011)04–0572–05 Prepar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ulfur/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Composite LI Yong,DONG Xiaowen,ZHAO Hongbin,XU Jiaqiang (School of Science,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China) Abstract: An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OMC) material was synthesized via a template synthesis method. The composites of S/OMC with OMC as a matrix of sulfur were prepared by means of low temperature melting. The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Brunauer–Emmett–Teller method and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nels of OMC is in an order, an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OMC is >1600m2/g. The sulfur could be efficiently dispersed in OMC. The composites of S/OMC were determined by galvanostatic charge/discharge, cyclic voltammograms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S/OMC has preferable electrochemical reversible, and the first discharge capacity reaches 1430 mA·h/g and stabilizes at 500mA·h/g after 60 cycles. It is essentia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battery performance to possess the mas-sive micropores with the greater surface area existed in the OMC. Key words: sulfur electrode; soft-template method;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composite material 随着石油危机的出现,全世界对能源消费需求的日益增加,以及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及应用,对于高比能量、长循环寿命的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十分迫切。目前在已知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硫电极具有最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A?h/g)。其与金属锂电极组成锂–硫电池的理论比能量高达2600W?h/kg。硫电极具有环境友好、价格低廉、资源丰富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高比能量的正极材料[1]。然而,单质硫在常温下的电子导电率仅为5×10–30 S/cm[2]。如此低的电子导电率使锂–硫电池中阴极活性材料的利用率很低。此外,锂–硫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形成多硫化锂,该化合物会溶于有机电解液,并会在阴阳电极之间穿梭,其中一部分穿梭的多硫化锂能转变成硫化锂并沉积在阳极上[3],造成电池内部阻抗增加、电池容量减小以及循环性能的急剧下降。 针对硫电极以上的缺点,许多研究者开发研究溶胶电解液[4]、固体电解质[5]和常温的离子液体[6],尽管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缓解多硫化合物穿梭反应的目的,但是同时又由于离子的缓慢移动造成了电池能量密度的降低。为了减轻由于多硫化物的穿梭对阳极的影响,还有许多研究集中在保护 收稿日期:2011–01–07。修改稿收到日期:2011–01–27。 基金项目:上海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SHUCX 102021)、上海博士后基金(10R21412900)、中国博士后基金(20100470677)资助项目。第一作者:李永(1982—),男,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徐甲强(1963—),男,教授。Received date:2011–01–07. Approved date: 2011–01–27. First author: LI Yong (1982–), male, graduate student for master degree. E-mail: 08720101@https://www.360docs.net/doc/c313542426.html, Correspondent author: XU Jiangqiang (1963–), male, professor. E-mail: xujiaqiang@https://www.360docs.net/doc/c313542426.html, 第39卷第4期2011年4月 硅酸盐学报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Vol. 39,No. 4 April,2011

介孔材料概述

关于介孔材料的综述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材料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1, 2 ],尤其是近几十年中,出现了许多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其中介孔材料就是一种。介孔材料是指孔径为2. 0~50nm的多孔材料,如气凝胶、柱状黏土、M41S 材料。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有序介孔材料由于其特殊的性能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跨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 3 ]。从最初的硅基介孔材料到其他非硅基介孔材料,各种形貌与结构的介孔材料已制备出来[ 4 ]。目前有关介孔材料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制备工艺、物理化学性质=质尚需进一步开展和改进。但是,由于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孔径极为均一、可调,并且具有维度有序等特点,因而在光化学、生物模拟、催化、分离以及功能材料等领域已经体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序介孔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相对大的孔径以及规整的孔道结构,在催化反应中适用于活化较大的分子或基团,显示出了优于沸石分子筛的催化性能。有序介孔材料直接作为酸碱催化剂使用时,能够减少固体酸催化剂上的结炭,提高产物的扩散速度。另外,还可在有序介孔材料骨架中引入金属离子及氧化物等改变材料的性能,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催化反应。 一、介孔材料的概述 介孔材料是指孔径介于2-50nm,具有显著表面效应的多孔碳。由其定义可知,介孔材料不仅指孔径大小和纳米尺度,孔隙率和表面效应也是一个重要参数。介孔材料的平均孔径和孔隙率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化,这取决于所研究的与表面有关的性能。对于具有介观尺度孔径

2-50nm的介孔固体,对应的临界表面原子分数大于20%,其最小孔隙率必须大于40%。一般,平均孔径越大,最小的孔隙率也越大。纳米颗粒复合的介孔碳的复合体系,是近年来纳米科学应用性越来越引人注目的前沿领域。例如,在水的净化处理中采用复合介孔碳可使净化效率大大提高,光电碳中使用复合介孔碳有利于新功能的发挥等等。 二、介孔材料的分类 按照化学组成分类,介孔碳一般可分为硅系和非硅系两大类。 1. 硅基介孔材料孔径分布狭窄,孔道结构规则,并且技术成熟,研究颇多。硅系材料可用催化,分离提纯,药物包埋缓释,气体传感等领域。硅基材料又可根据纯硅和掺杂其他元素而分为两类。进而可根据掺杂元素种类及不同的元素个数不同进行细化分类。杂原子的掺杂可以看作是杂原子取代了原来硅原子的位置,不同杂原子的引入会给材料带来很多新的性质,例如稳定性的变化、亲疏水性质的变化、以及催化活性的变化等等。 2. 非硅系介孔材料主要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磷酸盐和硫化物等。如TiO2、Al2O3 、ZnS[5]、磷酸铝铬锆(ZrCrAlPO)和磷酸铝铬(CrAlPO)[6],它们一般存在着可变价态,有可能开辟介孔材料新的应用领域。由于它们一般存在着可变价态,有可能为介孔材料开辟新的应用领域,展示硅基介孔材料所不能及的应用前景。例如:铝磷酸基分子筛材料中部分P被Si取代后形成的硅铝磷酸盐

介孔碳CMK-3与氧化锌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介孔碳CMK-3与氧化锌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黄赟赟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州510275 摘要:介孔碳CMK-3是非硅系材料,其特有的组成与结构,加之高的比表面积、有序的孔径分布面,不但有利于传质,更易于主客体组装,使每单位物质有非常高的表面积和高浓度的活性点,与半导体量子点复合,有可能提高半导体的光电转换效率。本论文着重测试合成出来的ZnO/CMK-3纳米复合材料光电性能,主要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荧光光谱和光电流测试进行其性能的表征,研究其作为研发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可行性及其CMK-3对半导体ZnO量子点的光电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MK-3特殊的介孔结构有助于提高半导体的光电转换效率,对研究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介孔碳半导体量子点纳米复合物光电转换效率 1 前言 近些年来以碳基或硅基和半导体纳米化合物组成的光电转换材料制备的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开创了太阳能电池的新世纪。在以碳基和半导体纳米化合物组成的光电转化材料中,碳纳米管因具有独特的结构、纳米级的尺寸、高的有效比表面积等特点,以其为载体负载半导体纳米化合物的应用研究最为显著。美国的Prashant V. Kamat教授先后制备了SWCNTs/CdS, SWCNTs/TiO2, SWCNTs/SnO2 , SWCNTs/CdSe【11】等一系列纳米光电转化材料,并且通过对比试验验证了碳纳米管具有增大半导体光电流强度的性质。同时,Ryong Ryoo教授在2000年的J. Am. Chem. Soc【12】中报道了较碳纳米管具有均匀规整、纳米级的孔道结构,巨大的内比表面积以及三维网状结构等优点有序介孔碳CMK-3,之后在2001年的Nature中报道制备了在有序介孔碳上负载了高分散的金属铂,用于制备高效电极。Masaki Ichihara在2003年Adv .Mater中报道了有序介孔碳CMK-3和金属锂组成的可循环、高比电容值复合材料,它与SWCNTs与金属锂复合材料相比具有更高的比电容值,经研究发现是因为CMK-3具有三维网状的结构,与碳纳米管相比,具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 本课题预期以有序介孔碳CMK-3为基底负载可见光下可产生光电流的氧化锌纳米化合物,利用碳基可以有效提高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流强度的性质,合成出性能稳定高效的三维网状的光电转化材料,可用于制备更加新型高效的太阳能电池。

纳米二氧化硅

纳米二氧化硅 简介: 为相关工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材料基础和技术保证。由于它在磁性、催化性、光吸收、热阻和熔点等方面与常规材料相比显示出特异功能,因而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一、XZ-G01二氧化硅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含量:99.99 % 水分≤0.01 二、XZ-G01二氧化硅用途1、涂料及饱和树脂的增稠剂和触变剂;2、平光剂:家具漆有向亚光方向发展的趋势,列沦清漆或色漆均可使用超细二氧化硅凝胶产品作为平光剂,另外卷材涂层、PVC、塑料壁纸、雨衣帐篷等平光剂亦可使用此类产品。3、聚乙烯、聚苯烯、无毒聚氯乙稀薄膜抗阻塞剂/开口剂。三.XZ-G01二氧化硅在高分子工业中的应用它广泛地应用于橡胶、塑料、电子、涂料、陶(搪)瓷、石膏、蓄电池、颜料、胶粘剂、化妆品、玻璃钢、化纤、有机玻璃、环保等诸多领域。 应用范围 由于纳米二氧化硅SP30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遂道效应和特殊光、电特性、高磁阻现象、非线性电阻现象以及在高温下仍具的高强、高韧、稳定性好等奇异性,纳米二氧化硅可广泛应用各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商业价值。纳米二氧化硅是应用较早的纳米材料之一,关于纳米SiO2在橡胶改性、工程塑料、陶瓷、生物医学、光学、建材、树脂基复合材料改性中的应用已有过许多报道,这里重点介绍纳米氧化硅SP30)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进展。 4.1在涂料领域 纳米二氧化硅具有三维网状结构,拥有庞大的比表面积,表现出极大的活性,能在涂料干燥时形成网状结构,同时增加了涂料的强度和光洁度,而且提高了颜料的悬浮性,能保持涂料的颜色长期不退色。在建筑内外墙涂料中,若添加纳米氧化硅,可明显改善涂料的开罐效果,涂料不分层,具有触变性、防流挂、施式性能良好,尤其是抗沾污染性能大大提高,具有优良的自清洁能力和附着力。纳米SiO2还可与有机颜料配用,可获得光致变色涂料,M.P .J .Peeters 等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含纳米二氧化硅SP30的全透明的耐温涂料 H.Schmidt 等合成了很厚的含纳米SiO2的涂料,并耐高温,在500℃下没有出现裂缝,Fayna Mamme ri等合成了P MMA- SiO2纳米涂料。明显增强了涂料的弹性和强度。

纳米二氧化硅的用途

纳米二氧化硅的用途 , 纳米二氧化硅是极其重要的高科技超微细无机新材料之一,由于其粒径很小,因此比表面积大,表面吸附力强,表面能大,化学纯度高、分散性能好、热阻、电阻等方面具有特异的性能,以其优越的稳定性、补强性、增稠性和触变性,在众多学科及领域内独具特性,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纳米二氧化硅俗称“超微细白炭黑”,广泛用于各行业作为添加剂、催化剂载体,石油化工,脱色剂,消光剂,橡胶补强剂,塑料充填剂,油墨增稠剂,金属软性磨光剂,绝缘绝热填充剂,高级日用化妆品填料及喷涂材料、医药、环保等各种领域。并为相关工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材料基础和技术保证。由于它在磁性、催化性、光吸收、热阻和熔点等方面与常规材料相比显示出特异功能,因而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 (一)、电子封装材料 有机物电致发光器材(OELD)是目前新开发研制的一种新型平面显示器件,具有开启和驱动电压低,且可直流电压驱动,可与规模集成电路相匹配,易实现全彩色化,发光亮度高(>105cd/m2)等优点,但OELD器件使用寿命还不能满足应用要求,其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之一就是器件的封装材料和封装技术。目前,国外(日、美、欧洲等)广泛采用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即通过两者之间的共混、共聚或接枝反应而达到既能降低环氧树脂内应力又能形成分子内增韧,提高耐高温性能,同时也提高有机硅的防水、防油、抗氧性能,但其需要的固化时间较长(几个小时到几天),要加快固化反应,需要在较高温度(60?至100?以上)或增大固化剂的使用量,这不但增加成本,而且还难于满足大规模器件生产线对封装材料的要求(时间短、室温封装)。将经表面活性处理后的纳米二氧化硅充分分散在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封装胶基质中,可以大幅度地缩短封装材料固化时间(为2.0-2.5h),且固化温

有序介孔磷酸锆的研究进展

综述专论 化工科技,2006,14(6):64~68 SCIENCE &TECHNOLO GY IN CHEMICAL INDUSTR Y 收稿日期:2006203203 作者简介:冯英俊(1982-),女,山东淄博人,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功能材料的研究。 3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Y 2002F20)。 有序介孔磷酸锆的研究进展 3 冯英俊,何 文,刘建安 (山东轻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 要:简要阐述了磷酸锆材料的特点和应用发展现状,重点探索了有序介孔磷酸锆的制备方法及表征技术,对于磷酸锆材料研究及制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有序介孔材料;磷酸锆;介孔磷酸锆 中图分类号:TQ 13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511(2006)0620064205 近几年,新型纳米材料的研究不断进入新的领域,纳米材料的研究涉及到凝聚态物理、化学、 材料学、生物学等诸多学科,多学科相互渗透、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从而合成了许多全新的纳米材料[1,2]。磷酸锆类材料是近年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类多功能材料,既有离子交换树脂一样的离子交换性能,又有沸石一样的择形吸附和催化性能。同时又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较好的耐酸碱性。这类材料以其独特的插入和担载性能而呈现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得这类介孔材料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有序介孔材料的合成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直到1992年Mobil 公司的MCM 241的介孔材料的报道才引起人们的广泛注 意,这也是有序介孔材料合成的真正开始,不久就开始合成磷酸铝材料的尝试,有关介孔磷酸锆的研究正处于方兴未艾的时期。磷酸锆介孔材料分为介孔磷酸锆与有序介孔磷酸锆,这种有序的结构具有规则的通道和大的比表面积呈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 1 有序介孔磷酸锆的制备技术 在制备方法上,目前众多专家学者采用多种方法制备这一新兴的有序介孔材料,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回流法、直接沉淀法、水热(或溶剂热)合成法、模板合成法等。 1.1 回流法 利用可溶性锆盐和磷酸或金属磷酸盐反应可制得磷酸锆胶状沉淀,并在磷酸中进行长时间回流,可制得层状晶体化合物α2ZrP ?H 2O 。回流法操作简单,对仪器要求不高,制备得到的磷酸锆晶体容易实现胶体化,有利于层柱磷酸盐的制备。WeiLiu 利用无机锆盐经过两步反应,制得形状规 则、热稳定性好的六角形磷酸锆[3]。D Car 2riere [4]、南昌大学化工系的罗美、郑典模和邱祖民 也采用此种方法[5]制备了热性能好且结晶度良好的磷酸锆介孔材料。图1是用回流法制备的有序介孔磷酸锆的SEM 2电镜照片,从图1可以清楚地看到磷酸锆的层状结构及介孔的有序排列。 图1 有序介孔磷酸锆的SE M 电镜照片 1.2 水热晶化及溶剂热合成法 中国科技大学的张蕤、胡源、宋磊等人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磷酸锆的层状材料[6]。此材料 结晶度好,晶体为规则的六边形薄片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此外,采用无水乙醇代替水做溶剂,

有序介孔碳的制备

Surface and Pore Structures of CMK-5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s by Adsorption and Surface Spectroscopy Hans Darmstadt,*,?Christian Roy,?Serge Kaliaguine,?Tae-Wan Kim,?and Ryong Ryoo? De′partement de Ge′nie Chimique,Universite′Laval,Que′bec,Qc,G1K7P4,Canada,and National Creative Research Initiative Center for Functional Nanomaterials and Department of Chemistry(School of Molecular Science BK21),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Daejeon,305-701,Korea Received June17,2002.Revised Manuscript Received May20,2003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s(OMCs)were synthesized in the pore system of SBA-15 aluminosilicates with different Si/Al ratios ranging from5to80.Nitrogen adsorption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pore structure of the aluminosilicates and of the OMCs,whereas the OMC surface chemistry was studi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static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scop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OMCs depended significantly on the acid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aluminosilicate frameworks,which comes along with the variation of Si/Al ratios.The OMC pore widths and order of the graphene layers followed the same trend as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aluminosilicates,whereas the concentration of extraframework species in the aluminosilicates indirectly influence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OMCs.The reasons for this behavior are discussed. Introduction Porous carbons are widely used as absorbents and catalyst supports.In many applications,such as adsorp-tion of large hydrocarbons,carbons with mesopores of defined dimensions are desirable.Presently,most car-bon adsorbents are synthesized by carbonization of a carbon-containing feedstock material followed by partial oxidation(activation).Unfortunately,by this synthesis route carbons with narrow mesopore size distribution are difficult to produce.However,by a molding process in an appropriate matrix,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s (OMCs)can be produced in a convenient way.1-4A suitable OMC precursor is furfuryl alcohol adsorbed in the pore system of mesostructured silica,where it can be easily polymerized.The polymerization product is carbonized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In the final step of the synthesis,the OMC is liberated by dissolution of the silica matrix with hydrofluoric acid or sodium hydroxide.If during the synthesis the entire pore system of the matrix is filled with the carbon product,the structure of the OMC can be described as a network of carbon rods.However,it is also possible to form the carbon product only on the pore walls of the matrix,without filling the entire pore.This procedure was applied in the present work.The produced OMCs consist of a network of nanopipes.These OMCs have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pores:(i)mesopores inside the nano-pipes,(ii)mesopores between the nanopipes,and(iii) micropores,which correspond to defects in the walls of the nanopipes. In the present work,OMCs were synthesized by polymerization of furfuryl alcohol in SBA-15alumino-silicate templates with Si/Al ratios ranging from5to 80.The polymerization of furfuryl alcohol is normally acid catalyzed.The addition of an acid catalyst is re-quired for the successful synthesis of OMCs when the synthesis is performed in nonacidic silica.5However, this is unnecessary if the synthesis is performed in an acidic aluminosilicate matrix as in the present work. Hydroxyl groups adjacent to aluminum in the alumi-nosilicate framework can catalyze the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as Br?nsted acid sites.The strength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se sites depend on the aluminum content of the framework.Furthermore,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the aluminum can be present as extraframe-work species.The corresponding Lewis acid sites may also catalyze the furfuryl alcohol polymerization.This short discussion illustrates that the Si/Al ratio of the matrix may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OMCs. The introduction of aluminum not only influences the acidity of the matrix,it may also affect its pore struc-ture.Therefore,in the present work,the matrixes used *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Telephone:+1(418) 6562131,Ext.6931.Fax:+1(418)6565993.E-mail:hans.darmstadt@ gch.ulaval.ca,or rryoo@webmail.kaist.ac.kr. ?Universite′Laval.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Ryoo,R.;Joo,S.H.;Jun,S.J.Phys.Chem.B1999,103,7743. (2)Joo,S.H.;Choi,S.J.;Oh,I.;Kwak,J.;Liu,Z.;Terasaki,O.; Ryoo,R.Nature2001,412,169. (3)Jun,S.;Joo,S.H.;Ryoo,R.;Kruk,M.;Jaroniec,M.;Liu,Z.; Ohsuna,T.;Terasaki,O.J.Am.Chem.Soc.2000,122,10712. (4)Ryoo,R.;Joo,S.H.;Kruk,M.;Jaroniec,M.Adv.Mater.2001, 13,677. (5)Kruk,M.;Jaroniec,M.;Ryoo,R.;Joo,S.H.J.Phys.Chem.B 2000,104,7960. 3300Chem.Mater.2003,15,3300-3307 10.1021/cm020673b CCC:$25.00?2003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Published on Web07/10/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