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3页例5,练习二十三的第1一5题

教学目的:整理和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并联系这些应用题的算术解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些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它们的解答方法。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两块小黑板.一块写好口算练习题.另一块写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的练习(内容见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口算练习

教师出示小黑板上的口算练习题.让学生直接在练习本上写得数,然后集体订正。

二、判断比例关系练习

教师出示另一块小黑板,指名回答下列数量关系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与行驶的时间。( )

2.把一袋大米平均分装成小袋。每小袋装的数量与装的袋数。( )

3.一段公路的长度—定,已经修完的长度与还没有修的长度。( )

4.总产量一定.每天的产量与生产的天数。( )

5.一本书的单价一定,售出的本数与总价。( )

6.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与它的宽。( )

三、复习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1.教师出示例5(如下)。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这道题中的数量关系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学生:“题目中有两种量.修路的长度与修路时间,这两种量是相关的量,修路的长度随着修路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题中间我们‘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其中‘照这样计算’就是说在修路过程中每天的工效不变,也就是说。修路的长度与修路时间的比值保持不变,它们成正比例关系。因此,这道题可以用正比例来解答。”

教师:“好:现在请大家自己来解答。”学生各自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注意,题里问的是‘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而不是求一共用多少天。在设未知数时要怎样设?列方程时应当怎样列?”

解答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口述自己的解法(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

(1)设修完这条公路还要X天:(2)设修完这条公路一共要X天。

1.5 3 =

12-1.5

x

1.5

3

=

12

x

教师把两种解法都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别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解答。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两点。

—是在列方程时,要使等式的每一边都是对应的量相比。如,在第(1)种解法中,等式右边的分母是修完这条公路还要用的天数x。上面的分子就要用还要修的长度来对应.是(l2-1.5),而不是12。

二是在第(2)种解法中,列方程求出的是一共要用多少天,还要减去已经修的3天,才是还要多少天。

2.与算术方法解答联系对比;

教师提问:”谁能再用算术方法解答这道题?”指名口述解答方法。教师概括:“用正比例关系解答的应用题,就是以前我们学过的‘归一问题’。如果题目中没有限定解法。用哪

种方法解答都可以。”

四、复习用反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1.做练习二十三的第l题。

教师:”请同学们做练习二十三的第l题。这道题中的数量关系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做完以后。集体分析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并请一名学生说一说解答方法。教师着重说明:“这道题中的数量关系成反比例。列方程解答时,要注意根据对应的两种量的积一定这个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如果有时间,还可以指名说一说,这道题能不能用算术方法解答?沟通反比例应用题与“归总问题”的关系。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2—5题。

(完整版)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及答案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及答案 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步骤 (1) 审题,找出题中相关连的量; (2) 分析判断题中相关的两个量是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关系; (3) 设未知数,列出比例式 (4) 解比例式 (5) 检验,写答句 例题分析 例1 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20厘米。如果再另一幅地图上,甲、乙两地相 距10厘米,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分析解答】 题中的“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这两种量发生了变化,只有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不变,可以先求出实际距离,再根据另一幅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求出比例尺。 20÷1200 000 =4 000 000(厘米) 104 000 000 =1400 000 答: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 000 例2 在一块长45米、宽20米的长方形菜地里种黄瓜、辣椒、西红柿三种作物,黄瓜、辣椒、西红柿种植面积 的比是5:7:8,黄瓜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例题分析】 本题已知分配的比,但分配的总量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通过已知长方形地的长和宽,可以算出要分配的总量即 长方形的面积,把长方形的面积按照5:7:8的比进行分配,其中黄瓜占总面积的 55+7+8 。 长方形地面积:45×20=900(平方米) 黄瓜的种植面积是:900×55+7+8 =225(平方米) 答:黄瓜种植面积是225平方米。 例3 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客车、货车两车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向开出,2.5小时相遇。已知客车和货车每小 时的速度比是5:4,求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例题分析】 要求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要先求出客、货车每小时的速度和,再把速度和按5:4的比进行分配。 客车、货车的速度和:270÷2.5=108(千米/时), 客车的速度:108×55+4 =108×59 =60(千米/时) 列综合算式:270÷2.5×55+4 =270÷2.5×59 =60(千米/时) 答: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 例4 某工程队计划修一条长8000米的公路,前5天修了全长的25%,要照这样的进度,修完这条路还需要多少 天? 【分析解答】 题中有“修的天数”和“修的米数占全长的百分之几”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他们的关系如下:

奥数比和比例含答案

比和比例 月 日 姓 名 【知识要点】 一、比和比例的性质 性质1:若a : b =c :d ,则(a + c ):(b + d )= a :b =c :d ; 性质2:若a : b =c :d ,则(a - c ):(b - d )= a :b =c :d ; 性质3:若a : b =c :d ,则(a +x c ):(b +x d )=a :b =c :d ;(x 为常数) 性质4:若a : b =c :d ,则a ×d = b ×c ;(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 正比例:如果a ÷b =k (k 为常数),则称a 、b 成正比; 反比例:如果a ×b =k (k 为常数),则称a 、b 成反比. 二、主要比例转化实例 ① x a y b = ? y b x a =; x y a b =; a b x y =;② x a y b = ? mx a my b =; x ma y mb =(其中0m ≠); ③ x a y b = ? x a x y a b =++; x y a b x a --=; x y a b x y a b ++=-- ;L ④ x a y b =,y c z d = ? x ac z bd =;::::x y z ac bc bd =; ⑤ x 的c a 等于y 的d b ,则x 是y 的ad b c ,y 是x 的bc ad . 三、按比例分配与和差关系 ⑴按比例分配 例如:将x 个物体按照:a b 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两个人,那么实际上甲、乙两个人各自分配到的物体 数量与x 的比分别为():a a b +和():b a b +,所以甲分配到 ax a b +个,乙分配到bx a b +个. ⑵已知两组物体的数量比和数量差,求各个类别数量的问题 例如:两个类别A 、B ,元素的数量比为:a b (这里a b >),数量差为x ,那么A 的元素数量为 ax a b -,B 的元素数量为bx a b -,所以解题的关键是求出()a b -与a 或b 的比值. 四、比例题目常用解题方式和思路 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正确理解、运用单位“l ”。题中如果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将不同的单位“1”,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使数量关系简单化,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题中有几种数量相比较时,要选择与各个已知条件关系密切、便于直接解答的数量为单位“1”。 2. 若题中数量发生变化的,一般要选择不变量为单位“1”。 3. 应用正、反比例性质解答应用题时要注意题中某一数量是否一定,然后再确定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找出这些具体数量相对应的分率与其他具体数量之间的正、反比例关系,就能找到更好、更巧的解法。 4. 题中有明显的等量关系,也可以用方程的方法去解。 5. 赋值解比例问题

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的研究

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当前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摘自《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基于这一理念,数学教学必须体现应用性、开放性、探究性、创新性,而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占很大比例的应用题教学就成为实践这一改革理念的有效手段。 应用题,故名思义,应该具有应用价值,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的问题解决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可否认,应用题教学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及创新精神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传统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抽象复杂,情节事理单调枯燥,教学方式机械刻板,知识运用脱离生活实际,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怕学”的现象。尤其对农村学生更是如此。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小学应用题教学在发挥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效应:虽然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却还是成为导致学生分化的主要内容。不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普遍视应用题为“头痛题”,应用题不仅没起到应有的“应用”功能,相反却很大程度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从平时教学和调研中经常发现,应用题更是农村学生学习数学中的重大障碍,得分率很低。很多学生甚至是一些优秀生对应用题也是“望而生畏”,“屡战屡败”:对应用题题意不理解,对数量关系分析不清晰,解法随意。因此,不得不深思:目前农村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现状令人担扰。 二、归因分析 为此,笔者就本县农村小学本学期其中质量检测四年级学生的解题情况作了统计分析,并从中随机抽取117 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引起教师对农村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现状的分析及对存在问题的警觉,以促进农村小学应用题教学改革,同时也对农村小学应用题教学谈一些粗略看法。 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对各种类型应用题的基本题掌握较好,对需要综合分析、应用的综合题缺乏足够的认识与分析,而对一些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探索解题策略 寻求多种可能结论的实际问题,思维则比较僵化,摆脱不了答案唯一的思维模式。 笔者认为,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教材本身及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上的问题。 1、教材本身的局限性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简单拓展,提高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及答案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步骤 (1)审题,找出题中相关联的量; (2)分析判断题相关的两个量是 (3)设未知数,列出比例式 (4)解比例式 (5)检验,写答句

例题分析 例1 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20厘米。 如果再另一幅地图上, 甲、乙两地相距10厘米, 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分析解答】 题中的“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这两种量发生了变化,只有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不变,可以先求出实际距离,再根据另一幅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求出比例尺。 20÷ 1 200 000 =4 000 000(厘米) 10 4 000 000 = 1 400 000 答: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 000

例2 在一块长45米、宽20米的长方形菜地里种黄瓜、辣椒、西红柿三种作物,黄瓜、辣椒、西红柿种植面积的比是5:7:8,黄瓜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例题分析】 本题已知分配的比,但分配的总量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通过已知长方形地的长和宽,可以算出要分配的总量即长方形的面积,把长方形的面积按照5:7:8 的比进行分配,其中黄瓜占总面积的 5 5+7+8 。 长方形地面积:45×20=900(平方米) 黄瓜的种植面积是:900× 5 5+7+8 =225(平 方米) 答:黄瓜种植面积是225平方米。例3

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客车、货车两车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向开出, 小时相遇。 已知客车和货车每小时的速度比是5:4, 求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例题分析】 要求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要先求出客、货车每小时的速度和,再把速度和按5:4的比进行分配。 客车、货车的速度和:270÷=108(千米/时), 客车的速度:108×55+4 =108×59 =60(千米/时) 列综合算式: 270÷×55+4 =270÷×59 =60(千米/时) 答: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 例4 某工程队计划修一条长8000米的公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问题》练习及答案

《比例问题》练习 1. 有两堆棋子,A堆有黑子350个,白子500个;B堆有黑子400个,白子100个。为使A 堆中黑子占A堆的1/2,B堆中黑子占3/4,要从B堆中拿到A堆黑子、白子各多少个? 2. 张家与李家的收入钱数之比是8:5,开支钱数之比是8:3,结果张家结余240元,李家结余270元,问每家各收入多少元? 3. A,B两数的比是8:5,每一数都减少34后,A是B的2倍,求A,B。 4. 小明和小强原有图纸之比是4:3,小明又买来15张,小强用掉8张,现有的图纸之比是5:2.问原来二人各有多少张? 5. 粗蜡烛、细蜡烛一样长,粗的可以点5小时,细的可以点4小时。同时点燃,一段时间后,粗的是细的长的2倍,问这两只蜡烛点了多长时间? 6. 有一些画片,小明取了其中的1/3还多3张,小强取了剩下的1/3再加33张,他们取的一样多,问这些画片多少张? 7. 一个容器内储有一些水,现倒掉其中2/7的水,剩下的水和容器共重7.2千克,再倒掉剩下水的2/3.此时水与容器的重量是原来(第一次倒掉水之前)的1/3,问原来容器中有多少千克的水?

8. 甲有50张画片,甲拿出乙有的画片数的8倍给乙,现在乙有的画片数是甲的2倍,问乙原来有多少张画片? 9. 哥哥要做384道题,弟弟要做180道题,每分钟哥哥做18道,弟弟做15道,几分钟后哥哥剩下的题数是弟弟剩下题数的4倍? 10. 入学考试参加的男生与女生人数比是4:3,结果录取91人,其中男生与女生之比是8:5,未被录取的学生中,男女生比是3:4,问报考的共多少人?

参考答案 1.解:总的黑子比白子多150个,由于A堆黑白子同样多,那么第二堆黑子比白子多150个。第二堆中的黑子个数是白子的3倍,第二堆剩下150÷(3-1)=75个白子,75×3=225个黑子。拿出的就是175个黑子,25个白子。 2.解:李家如果少剩下270-240÷8×3=180元,开支还是8:3,那么收入比也就还是8:3,每份就是180÷2=90元,那么李家收入是90×5=450元,张家收入是90×8=720元。 3.解:如果B减少34÷2=17,且剩下的A是B的2倍,那么原来A也是B的2倍,所以原来A是17÷(5/8-1/2)=136,B是136×5/8=85。 4.解:如果小强也买来15×2/5=6张,且剩下的也是5:2,那么原来小强就是小明的2/5,所以小明原有(8+6)÷(3/4-2/5)=40张,小强原有40×3/4=30张。 5.解:增加一蜡烛,长度是细蜡烛的2倍,每小时燃细蜡烛的2倍,则有(2-1)÷(1/4×2-1/5)=10/3小时。 6.解:如果增加9张卡片,每个人都拿到总数的1/3,小强拿到剩下的1/3多33-3=30张,小强拿到的张数是30张的1/2÷(1/2-1/3)=3倍,所以小强拿到30×3=90张,总共的花盆共有90×3-9=261张。 7.解:剩下的水的1/3和容器,相当于原来的水的1/3和容器的1/3,容器的2/3相当于原来的水的2/7×1/3=2/21,所以容器相当于原来的水的2/21÷2/3=1/7。原来的水有7.2÷(1-2/7+1/7)=8.4千克。 8.解:把乙的看作1份,那么甲原有(8+1)÷2+8=12.5份,所以乙原来有50÷12.5=4张。 9.解:假设姐姐做180×4=720道,姐姐每分钟做15×4=60道,这样姐姐剩下的都是弟弟的4倍,当哥哥和姐姐剩下相同的时候,就满足条件了。所以(720-384)÷(60-18)=8分钟。

比和比例应用题_教案教学设计

比和比例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116页比表示的具体含义、“练一练”,练习二十二第3~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能用不同的表述方法说明比、分数和倍数关系的含义。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应用不同的知识解答比和比例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灵活、合理地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让学生口算练习二十二第3题。 2.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比和比例的知识,知道了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根据这样的联系,对于,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学会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同一道应用题,提高灵活、合理地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1.提问: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2.出示: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4。提问:根据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4,你能用分数、倍数关系表示甲数与乙数的关系吗? 3.做练习二十二第4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选择两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 l,说明:对于一个比或一个分数、倍数,我们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用不同的知识来解答关于比和比例方面的应用题。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读题,再说一说80克盐这个数量与比的哪一部分是对应的。提问:盐和水的重量比1:15可以怎样理解?提问:按照1:15这三种角度的理解,题里已知盐重80克,你能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吗?请同学们做在练习本上,如果有困难,再看看书上是怎样想的。(老师巡视辅导)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三种解法。提问:第一种解法为什么用80×15可以求出加水的重量?这样做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第二种解法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等式的?为什么用方程解答?第三种解法是按怎样的方法解答的?列比例的依据是什么?提问:这三种不同的解法,都是根据哪个条件来找数量之间的关系的?指出:这三种解法虽然不同,但都是根据盐和水的重量比1:15这个条件,从倍数、分数和比的意义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来找出盐和水的重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相应的三种解法,求出了问题的结果。 3.做“练—练”第2题。 学生读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各是怎样想的。注意学生中的不同解法。

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练习题(后附答案)

.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练习题(后附答案) ⑴如果A : 7=9: B ,那么AB=( ) ⑵已知AH0.5= 7出(A 与B 都不为0),则A 与B 的积是( )。 ⑶如果 5X=4Y=3Z ,那么 X : Y : Z=( ) (4) 如果 4A=5B ,那么 A:B=( )。 (5) 甲数的4/5等于乙数的6/7 (甲、乙两数都不为0),甲乙两数的比是( )。 (6) 把1.6、6.4、2和0.5四个数组成比例( )。 ⑺已知三个数12、16、9,如果再添上一个数,使之能与已知三个数组成比例式,这个数 应该是多少? (8) X : Y=3 : 4,Y : Z=6: 5, X : Y : Z=( ) (9) 从24的约数中选出四个约数,组成两个比例式是( )。 (10) 根据 6a=7b,那么 a:b=() (11) 根据8>9 = 3&4,写出比例( )。 (12)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 12和8,两个比的比值是3/4,写出这个比例( ) (佝在12、8、16这三个数中添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 )、()或()。 2 (14) 用18的因数组成比值是-的比例( )。 3 (15)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如果一个内项是 2.25,则另一个内项是( )。 (16) 运一堆货物,甲用7小时运完,乙用5.5小时运完,甲和乙所用的时间的比是(),工 作效率的比是() (17) X 的7/8与Y 的3/4相等,X 与Y 的比是( ) (18) 如果 x/8=Y/13,那么 X : Y=( ) (19) 甲数除乙数的商是1.8,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20)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等于2,比例的外项是0.08和0.6,写出这个比例 ( )。 解比例 1 1 x:10= 3 4 : 3 3 4 :x=3:12 1.25:0.25=x:1.6 9 = x 36 54 x = 3 0.4:x=1.2:2 12 3 2. 4 = x 0.8:4=x:8

解比例应用题练习

二、解比例应用题。 1、一台拖拉机2小时耕地1.25公顷。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 2、工厂运来一批原料,原计划每天用15吨,可用60天。实际每天少用3吨,这批原料能用多少天? 3、食堂买3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钱? 4、小明读一本书,每天读12页,8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多读4页,几天可以读完? 5、把3米长的竹竿直立在地上,测得影长1.2米,同时测得一根旗杆的影长为4.8米,求旗杆的高度是多少? 6、农场收割275公顷小麦,前3天收割了165公顷。照这样计算,其余的还需要多少天才能收割完? 7.农场收割小麦,前3天收割了165公顷。照这样计算,8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 8.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9.一种农药,用药液和水按1:1500配制而成,现有3千克药液,能配制这种农药多少千克? 10、一间房子要用方砖铺地,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改用边长是2分米的方砖要多少块? 11.建筑工人用水泥、沙子、石子按2:3:5配制成96吨的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石子各多少吨? 12.一个县共有拖拉机55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台数和手扶拖拉机台数的比是 3:8,这两种拖拉机各有多少台?

13.用84厘米长的铜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14.一种药水是用药物和水按3:400配制成的。 (1)要配制这种药水1612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2)用水6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3)用48千克药粉,可配制成多少千克的药水? 15.商店运来一批电冰箱,卖了18台,卖出的台数与剩下的台数比是3:2,求运来电冰箱多少台? 16.一个晒盐场用500千克海水可以晒15千克盐;照这样的计算,用100吨海水可以晒多少吨盐? 17.一个车间装配一批电视机,如果每天装50台,60天完成任务,如果要用40天完成任务,每天应装多少台?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课题: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出应用题中所涉及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 (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 (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 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二、探讨新知: (一)教学例5(用比例解答下题) 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 1.学生读题,独立解答。 2.学生反馈: 3.分析: (1)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 (2)12和要求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结:我们在做题时,根据注意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不仅需要判定运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还要注意找准题目中的对应关系。 (二)反馈。 1.某车队运送一批救灾物品,原计划每小时行60千米,6.5小时到达灾区,实际每小时行了78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 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 三、巩固反馈。 1.一张大纸,如果裁成长36厘米,宽26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28张;如果裁成长18厘米,宽13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多少张? 2.某车间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数的比不发生变化,女工应该增加多少人? 3.一项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变,现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 4.两个底面半径相等的圆柱体,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高的。第二个圆柱的体积是60立方米,第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如何提高小学生分析及解答应用题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分析及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所谓“应用题”,就是把日常生活或生产中的实际数量问题,用语言、文字或图形、表格来表达已知数量和求知数量的相互关系,然后求未知数量的题目。通过解答应用题,促使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和一些简单的科学技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既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又初步培养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在低年级数学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目前的应用题教学在注重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而忽视了对应用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够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用身边的人和事来组织教学,能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那么遥远,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我们可以用所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优化应用题的教学方法 我国的新《数学课程标准》把问题解决列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包括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表述数学问题、分析数量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数学问题并进行反思的能力。学生要能把数学知识运用生活中去,必须会解从生活中提炼的重要数学模型题——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在每一节课中,激发学

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把运用知识解应用题变成一种意识和能力,进而上升为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才是我们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 当前新课改把“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这就更清楚地体现了数学教育思想的根本性转变,教育思想的转变决定了“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应用题教学应当采取与传统的数学教学不相同的一种新模式。转变教学观念是改进教学方法的前提,现在实施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解决问题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以此我们认为应用题教学作为“解决问题教学”中的首要的任务,同样要着眼于学生素质提高。过去我们常常注重研究教师如何教,从主观愿望出发考虑问题,把“学”看成为“教”服务的。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多为“注入式”,不利于培养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因而必须转变。改革教学方法,必须从改变“教”和“学”的关系入手,那就是使“教”更好地服务于“学”。因此,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发挥主体作用,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其次,教师还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最后,教师在教学中的呈现应该有层次,方式要灵活多变,解应用题体现生活化、开放性,当然,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还是要学生能够解决基本的、常规的数学问题,然后再鼓励学生解决开放题等有挑战性的非常规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寻不同的解法。 二、通过应用题的结构训练,增强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4 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

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1—112页,例6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七的第l- 5题。 教学目标 1.整理和复习有关分数、比和比例的知识,并联系这些知识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加深对这些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同学们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提高同学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灵活地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两块小黑板,一块写好如教科书第121页例6上面的练习题,另一块写好例6。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设计说明复习铺垫一、复习有关倍数、分数和比的知识 教师出示小黑板:已知甲数是乙数的6倍, 那么 (1)乙数是甲数的(1/6);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6):(1):(3)甲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6):(7);(4)乙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1):(7)。小结:“通过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中数是乙数的几倍。那么乙数就是甲数的几分之一。”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也可以把乙数看作1份,那么甲数就是6份,甲乙两数的和就是7份。这样,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甲数与乙数的比是6:1。甲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6:7等等。” “弄清这些数量关系,我们就可以在解答应用题时灵活运用。有时用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解答,有时用分数解答;有时用比的关系解答,有时用比例的关系解答。总之,怎样方便就怎样解答。” 二、教学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 1.教学例6。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仔细审题,找出题中有哪些数量,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指名学生说数量关系。

系列训练布置作业教师出示例6 “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松树 和柏树、一共栽了120棵。松树的棵数是柏 树的4倍。松树和柏树各栽了多少棵?” 归纳整理:“题目中说‘松树的棵数就是柏 树的4倍’,那么我们可以把柏树的棵数看 作1份,松树的棵数看作4份。这样,我们 就可以得到它们之间的分数或者比的关系。 由此,我们就可以用不同的知识来解答这道 应用题。”(板书如下) 一共120棵 松树柏树 4份1份 第一种解法: “我们先用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列方程解 答。设柏树栽了X棵。请同学们根据‘松 树的棵数加上柏树的棵数等于总棵数’这个 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如果我们设松树栽了X棵。怎么列方 程?” 第二种解法: “根据题里的数量关系。我们还可以得出, 松树的棵数与柏树的棵数的比是4:1。这 样,我们还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按比例分配’ 的方法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 订正:由于松树的棵数是4份,柏树的棵数 是1份,总的棵数就是5份。所以,松树占 总棵数的 4 5,柏树占总棵数的 1 5。 第三种解法: “根据松树的棵数与柏树的棵数的比是4: 1,或者由松树占总棵数的45,还可以进一 步得出,松树的棵数与总棵数的比是几比 几?”(是4:5。) 根据这个关系,已知总棵树是120棵。能不 能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这道题?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订正。 设松树栽了x棵,按比例关系列出的方程如 下; 120 x =45 2.小结。 通过这道题以上几种不同的解法,你有 什么想法?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方程 为:4X十X=120) (柏树的棵数就是 1 4X,列出 的方程就是x+ 1 4x=120)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 120× 4 5=96(棵) 120× 1 5=24(棵)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 指名学生发表意见。 至少用两种方法解答这道题。 做完以后,指名说一说自己是 怎样解答的。 选择一种方法解答。

解比例应用题及答案

解比例应用题及答案 1.一批零件平均分给甲、乙两人去做,经过6小时,甲完成了任务,乙还差96个没有做完。已知乙的工效是甲的4/5,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我们可以这样想:根据题目中“乙的工效是甲的4/5”,可以知道甲与乙工效的比是5:4。因为当工作时间一定时,工效与工作总量成正比例,由此可知,甲与乙工作总量的比也是5︰4。甲、乙工作总量的比是5︰4,那就可以把甲完成的工作量看成5份,乙完成的工作量看成4份,甲比乙多完成的工作量看成1份。已知甲完成了任务,乙还差96个没有完成,那么96个就是1份。因为这批零件是平均分给甲、乙两人去做的,所以甲的任务是5份,乙的任务也是5份,求零件的总个数只要求出10份共有多少就可以了。即: 96×5×2=960(个) 2.甲、乙两人从两地相向而行,甲行完全程需2小时,乙行完全程需3小时。两人相遇时,甲比乙多走了2.4千米。求甲、乙之间的路程。 我们可以这样想:根据题目中“甲行完全程需2小时,乙行完全程需3小时”可以知道甲、乙行完全程所用的时间比是2:3。因为当路程一定时,行驶的时间和速度成反比例。由此可知,甲、乙行驶的速度比是3:2,甲、乙行驶的路程比也是3:2。

这样就可以把甲行驶的路程看作3份,乙行驶的路程看作2份,甲、乙之间的路程一共是2+3=5(份),甲比乙多行驶的路程是3-2=l(份)。因此这道题求甲、乙之间的路程,只要用1份的路程去乘以5就可以了。即: 2.4×(3+2)=12(千米) 列方程解应用题 一、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①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③列方程,解方程; ④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综合法: 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 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分析法: 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 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

精选解比例应用题(50道)

1、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2、幅地图,图上的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3、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0 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块三角形的菜地的底是12厘米,高是8厘米,这块菜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公顷 4、运来一批纸装订成练习本,每本36页,可订40本,若每本30页,可订多少本 5、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 的地图上,量得东、西两村的距离是厘米,东、西两村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6、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7、一幅地图,图上的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8、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0 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块三角形的菜地的底是12厘米,高是8厘米,这块菜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公顷

9、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3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比例解) 10、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4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行驶多少千米(用比例解) 11、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360米,30天可以修完。如果要提前5天修完,每天要修多少米(用比例解) 12、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0米,8天可以修完;如果每天修150米,可以提前几天可以修完(用比例方法解) 13、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用比例解答) 14、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0米,8天可以修完;如果每天多修30米,几天可以修完(用比例方法解) 15、小明买4本同样的练习本用了元,138元可以买多少本这样的练习本(用比例解答) 16、工厂有一批煤,计划每天烧吨,42天可以烧完。实际每天节约%,实际可以烧多少天(比例解) 17、解放军某部行军演习,4小时走了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又行了6小时,一共行

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应用题

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应用题 1.基础知识训练。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口答。) (1)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2)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3)绳子的长度不变,剪下的米数和剩下的米数。 (4)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5)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6)圆的半径和它的面积。 学生回答后,可让他们说说正、反比例关系的相同点及不同点,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 [订正:(1)成反比例(2)成正比例(3)不成比例(4)成正比例(5)成反比例(6)不成比例] 2.对比练习,加深理解。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及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一节课要复习。 (1)教师提问: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关键是什么? 先判断题中的数量关系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再根据题中的比例关系,找到等量关系;然后把其中的未知数量用x表示,列出方程解答。关键是正确判断题中的数量关系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基本练习,区分比较。 出示复习题。(全班同学动笔完成,指名板演。) ①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共用几天? ②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0.5千米,24天完成。实际每天修0.6千米。实际多少天修完? [订正: ①解:设修完这条路共用x天。 答:修完这条路共用24天。 ②解:设实际x天修完。

答:实际20天完成。] 订正时,可让学生说说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相同点是解题步骤和解题关键相同;不同点是正比例应用题根据商一定列比例式,反比例应用题根据积一定列比例式,所列出的比例式的形式不同。] (3)变式练习,加深理解。 出示复习题。 ①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 ②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0.5千米,24天完成。实际每天多修0.1千米。实际多少天可以修完? 指导学生审题,并与前面的基本题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学生可能有如下的解法: ①解法一: 解:设修完这条路还要x天。 解法二: 解:设修完这条路一共用x天。 答:修完这条路一共用21天。 ②解:设实际x天可以修完。 (0.5+0.1)x=0.5×24 0.6x=12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一、比的应用题 (一)解题方法: (1)比的知识解应用题 例:学校书画节的展品共有800件。其中美术展品与书法展品的比是5∶3,两种展品各有多少件? 解:美术展品:书法展品=5∶3 美术展品占总展品的 535+ = 85 书法展品占总展品的533+=8 3 美术展品=800×85=100×5=500(件) 书法展品=800×83=100×3=300(件) (2)用方程解比的应用题 例:学校书画节的展品共有800件。其中美术展品与书法展品的比是5∶3,两种展品各有多少件? 分析:美术展品:书法展品=5∶3 设美术展品为5x ,则书法展品为3x 美术展品+书法展品=800 5x +3x =800 8x =800 x =100 美术展品=5x =5×100=500(件) 书法展品=3x =3×100=300(件) (二)提高练习 1、喜盈门大酒店要按男女人数的比3∶5招收一批服务员,结果招收了48人,其中女服务员有多少人? 2、某实验小学男女教师人数的比是2∶5,女教师有35人,男教师有多少人? 二、比例尺应用题 (一)基本知识: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二)提高训练 1、甲、乙两城市间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比例尺1∶4000000的地图上,这两个城市间的图上距离是多少? 2、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北京到韶山的距离是35厘米。北京到韶山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三、比例应用题 (一)解题方法 1、比值一定,用正比例解题 例:一农民收割小麦,3天收割了165公顷,照这样计算,8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小麦? 分析: ①题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和()。 ②“照这样计算”就是说()是一定的。 ③题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比例。 ④解:设。 ⑤列比例式:。 2、乘积一定,用反比例解题 例: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8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要行使多少千米? ①这道题里的是一定的,和成比例关系。所以两次行使的和的是相等的。 ②解:设。 ③列方程为:。 (二)提高训练 1、某人步行4小时走了22.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如果再走3小时,一共可以走多少千米? 2、一台织布机4小时可以织布24米,照这样计算,要织布54米,需要几小时? 3、装配小组要装配一批洗衣机,计划每天装配27台,20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装配了30台,只需几天就可以完成任务? 四、综合练习 1、配制一种农药,其中药与水的比为1∶150。 ①要配制这种农药755千克,需要药和水各多少千克? ②有药3千克,能配制这种农药多少千克? ③如果有水525千克,要配制这种农药,需要放进多少千克的药?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出应用题中所涉及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 (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 (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 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二、探讨新知. (一)教学例5(用比例解答下题) 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 1.学生读题,独立解答. 2.学生反馈: 3.分析: (1)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 (2)12和要求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结:我们在做题时,根据注意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不仅需要判定运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还要注意找准题目中的对应关系.(二)反馈. 1.某车队运送一批救灾物品,原计划每小时行60千米,6.5小时到达灾区,实际每小时行了78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 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 三、巩固反馈. 1.一张大纸,如果裁成长36厘米,宽26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28张;如果裁成长18厘米,宽13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多少张? 2.某车间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数的比不发生变化,女工应该增加多少人?

如何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所谓“应用题”,就是把日常生活或生产中的实际数量问题,用语言、文字或图形、表格来表达已知数量和求知数量的相互关系,然后求未知数量的题目。通过解答应用题,促使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和一些简单的科学技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既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又初步培养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在低年级数学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目前的应用题教学在注重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而忽视了对应用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够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用身边的人和事来组织教学,能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那么遥远,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我们可以用所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优化应用题的教学方法 我国的新《数学课程标准》把问题解决列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包括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表述数学问题、分析数量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数学问题并进行反思的能力。学生要能把数学知识运用生活中去,必须会解从生活中提炼的重要数学模型题——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在每一节课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把运用知识解应用题变成一种意识和能力,进而上升为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才是我们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 当前新课改把“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这就更清楚地体现了数学教育思想的根本性转变,教育思想的转变决定了“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应用题教学应当采取与传统的数学教学不相同的一种新模式。转变教学观念是改进教学方法的前提,现在实施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解决问题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以此我们认为应用题教学

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练习题(后附答案)

.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练习题(后附答案) (1)如果A :7=9:B ,那么AB=( ) (2) 已知A÷10.5=7÷B (A 与B 都不为0),则A 与B 的积是( )。 (3)如果5X=4Y=3Z ,那么X :Y :Z=( ) (4)如果4A=5B ,那么 A:B=( )。 (5)甲数的4/5等于乙数的6/7(甲、乙两数都不为0),甲乙两数的比是( )。 (6)把1.6、6.4、2和0.5四个数组成比例( )。 (7)已知三个数12、16、9,如果再添上一个数,使之能与已知三个数组成比例式,这个数应该是多少? (8)X :Y=3:4,Y :Z=6:5,X :Y :Z=( ) (9)从24的约数中选出四个约数,组成两个比例式是( )。 (10)根据6a=7b ,那么a:b=( ) (11)根据8×9=3×24,写出比例( )。 (1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12和8,两个比的比值是3/4,写出这个比例( ) (13)在12 、8 、16 这三个数中添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 )、( )或( )。 (14)用18的因数组成比值是3 2 的比例( )。 (15)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如果一个内项是2.25,则另一个内项是( )。 (16)运一堆货物,甲用7小时运完,乙用5.5小时运完,甲和乙所用的时间的比是( ),工作效率的比是( ) (17)X 的7/8与Y 的3/4相等,X 与Y 的比是( ) (18)如果x/8=Y/13 ,那么X :Y=( ) (19)甲数除乙数的商是1.8,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20)在一个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等于2,比例的外项是0.08和0.6,写出这个比例 ( )。 解比例 x:10=41:31 0.4:x=1.2:2 4.212=x 3 21:51=41:x 0.8:4=x:8 43 :x=3:12 1.25:0.25=x:1.6 92=x 8 x 36=3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