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简答及论述题

《局部解剖学》简答及论述题
《局部解剖学》简答及论述题

《局部解剖学》简答及论述题

第一章头部

1.额顶枕区软组织分层及各层特点?

答:额顶枕区软组织分层由浅入深: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额枕肌、腱膜下疏松组织和颅骨外膜。皮肤特点:厚而致密,含有大量毛囊、汗腺和皮脂腺;血管丰富外伤易出血。浅筋膜特点:由致密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并有许多纤维小隔,内有丰富血管神经,感染物不易扩散,早期有压迫性神经末梢痛。帽状腱膜及额枕肌特点:帽状腱膜坚韧致密,前连额枕肌的额腹,后连该肌的枕腹,两侧至颞区逐渐变薄,与颞浅筋膜相续;腱膜下疏松组织:又称腱膜下间隙,此隙范围广,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连接,移动性大,此层多发生头皮撕裂伤,此间隙内静脉借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海绵窦相通,发生感染可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散,此隙被称为颅顶部的“危险区”。颅骨外膜特点:不具生骨能力;血管对颅骨不营养,骨膜下血肿可局限。

2.垂体的位置、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

答:垂体的位置:位于蝶鞍中央的垂体窝内。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垂体借漏斗穿过鞍隔与第三脑室底的灰结节相连。垂体的肿瘤可突入第三脑室,发生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颅内高压。顶为鞍隔,其前上方有时交叉和视神经,垂体前叶瘤可将鞍隔的前部推向前上方,压迫视交叉,出现视野缺损。底为蝶窦,垂体病变,可使垂体窝加深,侵袭蝶窦。前为鞍结节,后为鞍背,垂体瘤时可使两处的骨板压迫变薄,骨质破坏。两侧海绵窦,垂体肿瘤向两侧扩散压迫发生海绵窦淤血和脑神经受损。

3.海绵窦的交通支及穿经的结构?

答:海绵窦的交通:向前经眼静脉、内眦静脉与面静脉相交通;经眼下静脉与面深部的翼静脉丛相交通。向上经大脑中静脉与上矢状窦、横窦相交通。向后经颞骨岩尖部,分别与乙状窦或横窦相交通,经岩下窦与乙状窦或颈内静脉相交通。

向下经卵圆孔、破裂孔等处的导静脉与翼静脉丛相交通。

穿经的结构:在前床突和后床突之间的海绵窦外侧壁的内层中,由上而下依次排列着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

海绵窦腔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颈内动脉在窦内上升并折返向前,展神经位于颈内动脉和眼神经之间,或在窦的外侧壁内。

在后床突之后,外侧壁内只有滑车神经(居上)和眼神经(居下)。

5.腮腺的形态、分部、穿经的结构?

答:是三大唾液腺中最大的一对,位于外耳道的前下方,上平颧弓,下至下颌角,后抵乳突前缘,前缘达咬肌表面。腮腺体积个体差异较大,重15~30克,其形态不规则,约呈楔形,楔形的底位于浅面,尖向前内适对咽侧壁,由于腮腺包绕在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的后方,故可将腮腺分为浅部、深部及峡部。浅部覆盖于下颌支和咬肌后份的浅面,呈三角形;深部位于下颌支深面,呈锥体状突向咽后壁。当深部发生肿瘤时,引位置较深从表面不易察觉,从口腔内咽侧壁上可见隆起。浅部和深部的连接处为峡部,位于下颌支的后缘。腮腺的上缘邻接颧弓、外耳道及颞下颌关节。由前向后有面神经颞支、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穿出腮腺上缘。腮腺的前缘紧贴咬肌表面,自上而下有面神经颧支、面动脉、静脉、面神经的颊支的上主支、腮腺管及面神经颊支的下主支穿出。腮腺的下端有面神经的下颌缘支、颈支与面后静脉穿出。腮腺的后缘邻接乳突前缘、二腹肌后腹及胸锁乳突肌的上份。腮腺的浅面有位于耳屏前方皮下的耳前淋巴结、还有耳大神经的前支越过。腮腺的深面有许多主要血管神经,如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经,以及附着于茎突上的肌肉。以上结构总称为“腮腺床”。

纵行穿过腮腺的结构有颈外动静脉、面后静脉及耳颞神经;横行穿过腮腺的结构有面神经的分支、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

11.试述颅中窝的孔裂及其通过的结构?

答:视神经管内有视神经通过。眶上裂内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眼神经及眼上静脉穿行。圆孔、卵圆孔和棘孔内分别有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及脑膜中动脉通过。破裂孔内有破裂孔导血管通过。

13.颞区软组织的层次及各层特点?

答:颞区软组织由浅入深分为皮肤、浅筋膜、颞筋膜、颞肌和颅骨外膜5层。

(1)皮肤:颞区的皮肤移动性较大,手术时无论选择纵行或横行切口,均易缝合,愈合后的瘢痕亦不明显。

(2)浅筋膜:所含脂肪组织较少。血管和神经可分为耳前和耳后两组。1)耳前组:有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三者伴行,出腮腺上缘,越颧弓到达颞区。2)耳后组:有耳后动、静脉和枕小神经,分布于颞区后部。

(3)颞筋膜:上方附着于上颞线,向下分为深、浅两层,浅层附着于颧弓的外面,深层附着于颧弓的内面。

(4)颞肌:呈扇形,起自颞窝和颞筋膜深面,经颧弓深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

(5)颅骨外膜:较薄,紧贴于颞骨表面,因而此区很少发生骨膜下血肿。

第二章颈部

1.试述颈部筋膜的层次及筋膜间隙的构成?

答:颈部筋膜的层次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颈深筋膜包括浅(封套筋膜)、中(内脏筋膜)、深(椎前筋膜)三层。筋膜间隙包括胸骨上间隙、气管前间隙、颊咽间隙、咽后间隙、椎前间隙。

2.试述颈动脉三角的境界,以及由浅入深的层次结构?

答:颈动脉三角境界:有胸锁乳突肌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的颈动脉三角,内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支。由浅入深的层次结构包括: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封套筋膜,深面有椎前筋膜,内侧是咽侧壁及其筋膜。

7.试述甲状腺的动脉与喉的神经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答:喉上神经在舌骨大角处分为内、外两支;内支伴喉上动脉入喉,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外支伴甲状腺上动脉走行,至侧叶上极约1cm处与动脉分离,弯向内侧,发支支配环甲肌和咽下缩肌。甲状腺手术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注意勿伤及该神经,以免引起声音低钝和仓咳等。在甲状腺侧叶下极的后方,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有复杂的交叉关系,因此,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时,应远离侧叶下极结扎甲状腺下极,以免损伤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失音,甚至声门闭合致息而死亡。

第三章胸部

1.胸前外侧壁分哪些层次?

答:胸前外侧壁由浅入深的层次为皮肤、浅筋膜(含女性乳腺)、深筋膜、肌层(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腹肌上部)、肋及肋间隙,胸内筋膜,壁胸膜。

2.食管静脉的构成、回流。肝门静脉高压的患者为何会出现呕血?

答:供应食管胸段的血液在上纵隔来自支气管动脉的分支,后纵膈段主要来自胸主动脉的分支,亦有来自第5~7肋间动脉及隔上动脉的分支。各动脉虽有吻合,但不丰富。食管的静脉与动脉伴行,其大部分汇入奇静脉和半奇静脉。食管下段的静脉可与胃左静脉的食管支吻合,从而与门静脉系沟通,是门—上腔静脉系之间的重要侧副循环。故当门静脉高压时,部分门静脉血可通过食管下段的静脉网注入奇静脉和半奇静脉。

4.心包横窦、斜窦、前下窦位置如何?在临床上有何意义?

答:心包横窦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干与上腔静脉之间;心包斜窦位于两侧肺上、下静脉根部下腔静脉左侧与左心房后壁及心包后壁之间;心包前下窦位于浆膜心包壁层前部与下部移行处与心脏之间。临床意义:做心脏大血管手术时,可经心包横窦钳夹主动脉升部和肺动脉干,以暂时阻断血流。心包前下窦是心包腔最低位和心包积液聚集处,也是心包积液心包穿刺处。心包斜窦也是心包积液常见部位。

5.心包穿刺一般在何处进行?为什么?

答:心内注射多选择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隙进针。心前方的大部分为胸膜和肺遮盖,仅前下部有一个三角区域(相当于左肺心切迹处)隔以心包与胸骨体下半及左侧第4~5肋软骨相贴。可免刺伤胸膜和肺而引起气胸。

11.乳癌可向何处淋巴结转移?乳癌根治术为什么易损伤胸长神经、胸背神经及头静脉?损伤后可出现什么症状和体征?

答:乳癌的淋巴转移途径主要有:(1)乳房上外侧部的淋巴首先注入胸肌淋巴结,其输出管注入中央淋巴结。这是乳房淋巴转移的主要途径。(2)乳房内侧淋巴管在胸骨旁穿经第1~5肋间隙注入胸骨旁淋巴结,其输出管注入纵隔前淋巴结或锁骨上淋巴结。该部的淋巴管还可与对侧吻合。(3)乳房下内侧部的淋巴管与腹前外侧壁上部的淋巴管吻合,并穿过腹前外侧壁与膈下间隙及肝的淋巴管吻合。

(4)在胸大、小肌之间或深面还分布有淋巴结,乳腺癌也可转移到这些淋巴结。

(5)炎性乳癌(哺乳期乳癌)常经浅淋巴管道向对侧转移。

乳癌根治术需切除胸大、小肌及其筋膜,并广泛清除有关淋巴结。因腋淋巴结前群、后群、尖群附近分别有胸长神经、胸背神经及头静脉经行,故清除这些淋巴结时易损伤胸长神经、胸背神经及头静脉。损伤胸长神经可引起前锯肌瘫痪,肩胛骨内侧缘翘起,称为“翼状”肩胛。损伤胸背神经可引起背阔肌瘫痪,出现上肢后伸无力。损伤头静脉可能会引起上肢水肿。

第四章腹部

3.胃后壁穿孔时,胃内容物可经什么途径流到右髂窝?

答:网膜囊→网膜孔→肝肾隐窝→右结肠旁沟→右髂窝。

4.简述膈下间隙的名称?

答:介于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被肝分为肝上、下间隙。肝上间隙借镰状韧带和左三角韧带分为右肝上间隙、左肝上前间隙和左肝上后间隙;肝下

间隙以肝圆韧带区分为右肝下间隙和左肝下间隙,后者又被小网膜和胃分为左肝下前间隙和左肝下后间隙(网膜囊)。此外还有膈下腹膜外间隙。

5.试述腹股沟管位置、构成和内容物。

答:位于腹前外侧壁,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1.5cm处,并与之平行,长约4-5cm。

有两口四壁,内口为腹横筋膜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卵圆形裂隙;外口为腹外斜肌腱膜的一个裂隙;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有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通过。

6.阑尾手术中,依次须切开哪些层次,才能进入腹膜腔?

答: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层、腹膜外组织、腹膜。

7.外科手术中,怎样鉴别腹股沟斜疝和直疝?

答:腹股沟斜疝发生在腹股沟三角外,腹壁下血管的外侧,进入深环、腹股沟管、浅环,进入阴囊;腹股沟直疝发生在腹股沟三角内,在腹壁下血管的内侧,不入深环、不入腹股沟管和阴囊。

9.胃后壁穿孔后,若网膜孔封闭、胃内容物流出后停留于何处?其境界如何?答:网膜囊。其前壁为小网膜、胃后壁的腹膜和胃结肠韧带;后壁为横结肠及其系膜以及覆盖在胰、左肾、左肾上腺等处的腹膜;上壁为肝尾状叶和膈下方的腹膜;下壁为大网膜前、后层的愈合处。

11.简述胃的动脉以及各动脉的来源?

答:胃左动脉:来源于腹腔干;

胃右动脉:来源于肝固有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来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

胃网膜左动脉:来源于脾动脉;

胃短动脉:来源于脾动脉;

胃后动脉:来源于脾动脉。27.试以解剖学知识解释胰头癌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十二指肠扩大(可梗阻)、阻塞性黄疸、腹水和下肢浮肿?

答:胰头癌肿时会影响到其周围的毗邻结构:

1向上、下和右侧压迫十二指肠造成十二指肠环扩大或梗阻;

2向后方压迫胆总管造成梗阻性黄疸,压迫肝门静脉造成腹水(以及脾肿大、胃○

肠淤血等),压迫下腔静脉造成下肢浮肿。

29.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的病人,可以出现高热,右侧肝、膈下和盆腔均发生脓肿,请用解剖学知识加以解释。

答:(1)沿血路扩散:阑尾炎病菌→阑尾静脉→回结肠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肝→下腔静脉→右心房,进入血循环。引起病人发烧、黄疸、右肝脓肿。

(2)沿腹膜腔沟、窦、间隙扩散:阑尾穿孔后脓液向下→盆腔,形成盆腔脓肿,向上→右结肠旁沟、右肝下间隙、右肝上间隙,形成膈下脓肿。

第五章盆部与会阴

1.试述子宫的位置、固定装置?

答:位置:子宫位于膀胱和直肠之间。直立位时,子宫体几乎与水平面平行,子宫底伏于膀胱的后上方,子宫颈保持在坐骨棘平面,呈前倾前屈位。

固定装置:子宫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子宫主韧带固定子宫颈,维持子宫在坐骨棘平面上;子宫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骶子宫韧带维持子宫前屈。

4.试述坐骨肛门窝的境界和内容物?

答:境界:位于肛管两侧,为尖朝上、底朝下的锥形间隙。锥尖由盆膈下筋膜与闭孔筋膜汇合而成,锥底为肛区的皮肤。内侧壁为肛门外括约肌、盆底肌及盆膈下筋膜,外侧壁为坐骨结节、闭孔内肌。

内容物: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阴部神经、淋巴。

9.尿道不同部位损伤引起的尿外渗有何不同?

答:前尿道破裂,阴茎深筋膜完好,渗出尿液可被局限在阴茎范围内,如果阴茎深筋膜也破裂,尿液则可随阴茎浅筋膜蔓延到阴囊和腹前壁。

后尿道破裂,尿液可渗入会阴浅隙,再进入阴囊、阴茎,并越过耻骨联合扩散到腹前壁,如果尿道破裂在尿生殖膈以上,尿液将渗入盆腔的腹膜外间隙内。

11.试述膀胱的位置、毗邻?

答:膀胱空虚时呈三棱锥体状,位于盆腔前部,耻骨联合后方,其上界约与骨盆上口相当。膀胱尖朝向前上,与腹壁内的脐正中韧带相连。膀胱体上面有腹膜覆盖,下外侧面紧贴耻骨后隙内的疏松结缔组织,以及肛提肌和闭孔内肌。膀胱底为三角形,朝向后上。男性膀胱底上部借直肠膀胱陷凹与直肠相邻,下部与精囊和输精管壶腹相贴。膀胱颈与前列腺相接。女性的膀胱底与子宫颈和阴道前壁直接相贴。膀胱颈与尿生殖膈相邻。第六章脊柱区

2.简述腰上三角的边界及临床意义?

答:腰上三角的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外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上界为第12肋.三角内有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通过。当切开腱膜时,注意保护三条神经。第12肋前方与胸膜腔相邻,为扩大手术视野,常切断腰肋韧带,将第12肋上提。此时,应注意保护好胸膜,以免损伤造成气胸。肾周脓肿时,可在此处切开引流。腰上三角是腹后壁的薄弱区之一,腹腔器官经此三角向后突出,形成腰疝。

3.简述腰区到达肾脏的层次?

答: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背阔肌、腹横肌腱膜、肾。

4.简述腰麻的层次?

答: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脊髓蛛网膜。

5.简述硬膜外麻醉的层次?

答: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

第七章上肢

1.腋腔后壁如何构成?有哪些神经血管经何处通向肩胛骨背面?

答:后壁由背阔肌、大圆机、肩胛下肌和肩胛骨构成。旋肩胛血管通过三边孔,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通过四边孔通向肩胛骨背面。

2.肘窝如何构成?其内有哪些结构?如何排列?

答: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底为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

内容:肱二头肌腱位于桡侧,其尺侧为肱动脉和两条伴行经脉及桡、尺血管,最尺侧为正中神经。肘深淋巴结位于肱动脉分叉处。

7.肱骨中段骨折易损伤何神经?出现何症状?

答:肱骨中段骨折易损桡神经,主要是前臂伸肌瘫痪,表现为抬前臂时呈“垂腕”状,第1、2掌骨间背面皮肤感觉障碍明显。

11.腕管是如何构成的?其内通过什么结构?

答:腕管是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其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

12.腋、桡、正中、尺神经各在何处易受损伤?

答:腋神经:肱骨外髁颈

桡神经:肱骨肌管(肱骨桡神经沟),桡骨颈(桡神经深支)。正中神经:肘窝,前臂下1/3部,腕管,大鱼际(正中神经返支)。

尺神经:尺神经沟,腕前尺侧(腕尺侧管)。

16.一年前,某患者在腕部被利器切伤,现检查发现:1)各指不能内收,第2-5指不能外展,拇指不能内收;2)第4、5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过屈;3)手畸形形状如“爪形手”;4)手掌尺侧1/3及尺侧皮肤感觉丧失。请问:(1)哪条神经受损?

(2)用解剖学观点解释上述临床表现?

答;(1)据以上表现判断为尺神经损伤。

(2)尺神经在前臂下部经腕尺侧管进入手掌,发肌支支配小鱼际肌、第3、4蚓状肌、骨间肌和拇收肌等,发皮支分布于手掌尺侧1/3和小指、环指尺侧半掌面皮肤。尺神经损伤后,导致骨间肌瘫痪,出现各指不能内收,第2~5指不能外展;拇收肌瘫痪,拇指不能内收;蚓状肌瘫痪,引起第4、5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过屈;骨间肌萎缩后,掌骨之间形成深沟,状如“爪形手”;相应部分皮肤感觉丧失。

第八章下肢

3.股管位于何处?简述它的形态结构,如何鉴别股疝和腹股沟疝?

答:股管为股鞘内侧份漏斗状的筋膜间隙,平均长约1.3cm。下端为盲端,上口称股环,卵圆形。

股疝是从股环、股管而自隐静脉裂孔突出;

腹股沟疝按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斜疝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环,可进入阴囊中。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也从不进入阴囊。

9.腓骨颈骨折可能损伤什么神经?出现什么症状?为什么?

答:腓骨颈骨折可能损伤腓总神经。腓总神经绕行腓骨颈处位置表浅,易受损伤。损伤后,足不能背屈,趾不能伸,足下垂且内翻,呈“马蹄”内翻足畸形,小腿的前外侧和足背感觉障碍。

10.小腿前群肌肉麻痹是什么神经损伤?足部产生什么症状?

答:腓深神经损伤,足部出现组下垂和不能伸趾症状,第1、2趾相对缘皮肤感觉障碍。

11.小腿外侧群肌肉麻痹是什么神经损伤?足部产生什么症状?

答:腓浅神经损伤。腓浅神经损伤导致足不能外翻,足背皮肤(第1趾蹼及第1、2趾相对面皮肤除外)感觉障碍。

16.腰椎塞性脓液可经何途径进入腘窝?

答:腰椎塞性脓液→沿腰大肌表面→肌腔隙→股三角→收肌管→腘窝。18.腓总神经受损伤的临床表现?

答:腓总神经经腓骨颈下行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腓深神经分布于小腿前群肌,受损后,足下垂,不能背伸,不能伸趾。腓浅神经分布于小腿外侧群肌和足背皮肤,受损后,足不能外翻,足背皮肤感觉障碍。

统计学简答题及答案

统计学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1.简述描述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容与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容: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和描述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目的:描述数据的特征;找出数据的基本数量规律。 2.简述推断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容与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容: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目的:对总体特征作出统计推断。 3.什么是总体和样本? 总体是指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其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个体(也称为总体单位)。 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的围能够明确确定,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的,可数的。 ?无限总体所包括的元素数目是无限的,不可数的。 总体单位数可用N表示。 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记为n。 4.什么是普查?它有哪些特点? 普查就是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非经常性的全面调查。它有以下的特点: 1)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2)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 3)数据的规化程度较高 4)应用围比较狭窄。 5.什么是抽样调查?它有哪些特点? 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搜集方法和统计推断方法。 它具有经济性好、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等特点。 6.简述统计调查方案的概念及应包括的基本容。 答:统计调查方案就是统计调查前所制订的实施计划,它是指导整个调查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保证调查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计划书。 它应包括的基本容有: 〈1〉明确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设计调查项目; 〈4〉设计调查表格和问卷; 〈5〉确定调查时间; 〈6〉组织实施调查计划; 〈7〉调查报告的撰写,等等。 7.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原则和具体方法。 答:(1)概念

毛概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简答题: 1.为什么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首先,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其次,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最后,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的巨大勇气。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所以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2.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内在的辩证关系。 答: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都是围绕实事求是的。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与教训。 答: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是: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实现了平稳过渡,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对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至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4.怎样理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要继续解放生产力? 答:首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最积极活跃的因素,而生产关系一旦形成则是相对稳定的。所以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展开,生产关系就会逐渐落后于生产力,这时就必须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和调整,解除对生产力的制约和束缚,实现解放生产力的目标。这是适用于任何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 其次,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原油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改革,继续不断的解放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前景。 5.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改革和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互相协调和互相促进,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6.为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哪三个转变? 答:(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学前教育学论述题及答案

论述题: 1、试论述蒙泰梭利教育理论的要点。 蒙台梭利是20世纪杰出的幼儿教育家,也是西方教育史上与福禄贝尔齐名的两大幼儿教育家之一。她的教育理论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 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她视教育委促进幼儿内在力量自然发展的过程,强调幼儿的自由活动,反对成人中心的教育,反对成人中心的教育,反对传统的班级教学统一,允许幼儿个别的学习。 (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她认为,幼儿的发展离开适宜的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教育就是给幼儿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要具有以下特点:a、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b、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的生活。c、一个生机勃勃的环境,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欢乐、和可爱,毫不疲倦的生活,精神饱满的自由活动。d、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都是为儿童设置的,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对儿童有极大的吸引力。(3)教师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教师为幼儿精神设计环境和学习材料,提供必要的发展手段,保证幼儿能展开自由的学习。教师通过“全神贯注的观察”去发现幼儿巨大的个别差异,对幼儿的不同需要做出恰当的反应,提供必要的帮助。 (4)幼儿的自由和作业的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蒙台梭利认为,给予幼儿自由和教师对作业的组织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她说,理想的作业组织给予了幼儿自我发展的可能性,给予幼儿发泄能量的机会,才使每个幼儿获得了满足。没有作业组织的自由将是毫无效益的。没有作业手段、被放任自流的幼儿将一事无成。因此她认为,教师在为幼儿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当然也要设置必要的纪律。 (5)重视感觉教育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感觉教育是重要内容。她认为3-6岁是儿童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为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她设计了一套教具。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删减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删减版)

————————————————————————————————作者:————————————————————————————————日期: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 1、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 答:如图所示,横轴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效用量。在图中,MU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反映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相应的,TU曲线是以递减的速度先上升后下降的。当边际效用为正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上升趋势;当边际效用递减为零时,总效用曲线达最高值;当边际效用继续递减为负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下降趋势。从数学意义上讲,如果效用曲线是连续的,则每一消费量上的边际效用值就是总效用曲线相应的点的斜率。这一点也体现在边际效用的定义公式中。 2、基数效用论如何推导需求曲线?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答:(1)需求价格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基数效用论者认为,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于任何一种商品来说,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递减,在货币边际效用不变的前提下,其需求价格也同比例递减。即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就这样,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假定和消费者效

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推导出了需求曲线。(2)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的消费量连续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相应的,消费者为购买这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即需求价格也是越来越低的。所以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3、钻石用处极小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之便宜。请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加以解释。 答:钻石于人的用处确实远不如水,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总效用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来决定,即由P=Mu/λ决定。 虽然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很大,但是,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大,因此,水的边际效用很小,人们只愿付非常低的价格。相反,钻石的用途虽远不及水大,但世界上钻石数量很少,因此,其边际效用很大。 4.试述序数效用论和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原则。(作图) 答: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原则:在消费者收入既定,商品价格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应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P1X1+P2X2+…+P n X n=I MU1/P1=MU2/P2=…=MU n/P n=λ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原则: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两商品的价格之比。也可以是这样理解: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MU1/ MU2= P1/P2 MRS12=P1/P2 5、若MRS12<(P1/P2),是否实现了消费者均衡?消费者为实现最大效用,应如何调整两种商品的购买量?(作图)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一、判断题 1.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 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2.统计研究的过程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四个阶段。 () 3.统计数据误差分为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4.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 5.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参数。() 6.如果数据呈左偏分布,则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关系为:均值<中位数< 众数。() 7.通过散点图可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有无相关关系。() 8.所有可能样本均值的数学期望等于总体均值。() 9.影响时间序列的因素可分为: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波动和不规则变 动四种。() 10.狭义的统计指数是用来说明那些不能直接加总的复杂现象综合变动的一 种特殊相对数。() 二、单项选择题 1.为了估计全国高中生的平均身高,从20个城市选取了100所中学进行调查。在该项研究中样本是()。 A 100所中学 B 20个城市 C 全国的高中生 D 100所中学的高中生 2.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统计年鉴》中找到的2005年城镇家庭的人均收入数据。这一数据属于()。 A 分类数据 B 顺序数据 C 截面数据 D 时间序列数据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50以下。又知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75,则首组的组中值为() A 24 B 25 C 26 D 27 4.两组数据相比较()。 A 标准差大的离散程度也就大 B 标准差大的离散程度就小 C 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也就大 D 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就小 5.在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数的是()。 A 产量指数 B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 C 生产工时指数 D 销售量指数 6.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为()。 A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和 B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C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积再减1 D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加1(或100%) 7.某企业报告期产量比基期增长了10%,生产费用增长了8%,则其产品单位成本降低了()。 A 1.8% B 2.5% C 20% D 18% 8.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单位,如果要使抽样标准差降低5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样本容量需要扩大到原来的()。 A 2倍 B 3倍 C 4倍 D 5倍 9.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A 低度相关关系 B 完全相关关系 C 高度相关关系 D 完全不相关 10.合理施肥量与农作物亩产量之间的关系是()。 A 函数关系 B 相关关系 C 没有关系 D 正比例关系 11.在回归分析中,描述因变量y如何依赖自变量x和误差项 的方程称为()。 A 回归方程 B 回归模型 C 估计的回归方程 D 理论回归方程 12.平均指标是用来反映一组数据分布的()的指标。

简答论述题答案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六、简答题 1.炎细胞----抗感染、保护创面;巨噬细胞----分泌生长因子,吞噬细菌和组织碎片;肌成纤维细胞----使伤口收缩;毛细血管----提供氧和营养,同时也有利于坏死组织的吸收和控制感染;纤维母细胞----产生基质和胶原;肉芽组织所有成分----填补组织缺损及机化功能。 2.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生长抑素和细胞接触抑制 3.血肿形成,纤维性骨架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或再塑 4.肉芽组织可演化、成熟,形成瘢痕组织。在形态、成分、功能、结局等方面不同。 七、论述题 1.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 镜下:大量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各种炎细胞功能: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结局:间质的水分减少,血管逐渐闭塞、消失,成纤维细胞转化为纤维细胞,最终形成瘢痕组织。2.有全身因素(包括年龄、营养)和局部因素(包括感染与异物、局部血液循环、神经支配、电离辐射)。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六、简答题 1.镜下:血管扩张;水肿液;心力衰竭细胞;纤维组织增生,肺褐色硬化。 2.形成条件: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流状态改变,血液凝固性增高 3.白色血栓,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头部,主要由血小板构成 红色血栓,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主要由红 细胞构成 混合血栓,构成延续性血栓的体部 透明血栓,主要由纤维素构成 4.结局:溶解吸收,机化,钙化 对机体的影响:有利的一面,阻止大出血 不利的一面,阻塞血管、引起栓塞、心瓣膜变形、出血。 5.运行途径:1)顺血流方向2)逆血流方向 3)从左心经房、室间隔缺损至右心 6.三者相互关系: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梗死,也可血栓形成→梗死 七、论述题 1.(1)原因:静脉受压,静脉腔阻塞,心力衰竭 (2)病变: 肉眼:体积增大,呈暗红色,温度下降,皮肤淤血时发绀 镜下: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有时伴有水肿 (3)后果: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出血,实质细 胞变性或坏死,淤血性硬化,侧枝 循环建立。 2.栓塞的类型:血栓栓塞,气体栓塞,脂肪栓塞, 羊水栓塞,其他如寄生虫栓塞、肿 瘤细胞栓塞等 后果:1)肺动脉栓塞,可致肺出血性梗死,甚至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2) 脑动脉栓塞,可致脑梗死,呼吸中枢和 心血管中枢的梗死可引起患者死亡;3) 肾动脉栓塞,可致肾脏梗死;4)脾动脉 栓塞,可引起脾脏梗死;5)肠系膜动脉 栓塞可致肠梗死,湿性坏疽形成;6)肝 动脉栓塞可致肝梗死。 3.(1)梗死的原因:血栓形成,动脉栓塞,动脉痉挛,血管受压闭塞 (2)类型:贫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 (3)条件:1)贫血性梗死:组织结构致密;侧枝循环不充分;动脉血管阻塞 2)出血性梗死:组织疏松;双重血 液供应或血管吻合支丰富;组织 淤血;动脉血管阻塞 第四章炎症参考答案 五.简答题 1.渗出液见于炎症时,其特点是蛋白含量高,比重大于1.018,细胞数多,容易凝固,浑浊。漏出液见于非炎症时,其特点是蛋白含量低,比重小于 1.018,细胞少,清亮,不易凝固。 2.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包括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凝固性坏死或液化性坏死等常见病变。渗出,主要包括局部血液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升高、白细胞游出及吞噬活动。增生,包括实质细胞,如粘膜上皮、腺上皮增生;间质细胞,如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 3.脓肿是局限性化脓性炎,其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可发生于内脏和皮下,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蜂窝织炎是弥漫性化脓性炎,其特征是组织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但无显著的组织溶解坏死,常见于皮肤、肌肉、

教育学论述题及答案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论述题的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一)、论述题题型特点: 理论性强,是论述题最突出的特点。理论要有深度,是论述题主要的质量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论述题最显著的特色。 (二)、论述题解题技巧 论述题要求对所学过的理论(要把握住基本要点)展开论述。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结合本人或学校、学区工作实践、经验,把它们做为阐述观点的材料。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语言要精炼。 1、论述题涉及的都是主要理论,其中一些问题,需要全方位论述,因此,开阔视野,多角度看问题,这是解答论述题的首要策略,当然这也要求您能对基本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有扎实的基本功,能较好的理解,这也是与你同行在我的学习经验中一再强调的观点,必须要多读,多看,多学,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以不变应万变。 例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如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回答这一问题,就要注意到三个方面,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这样论述,在发挥学校教育占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必须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通过书面或互访的形式,加强相互了解,保持经常性联系,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统一要求和统一行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搞好教育工作。 2、“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论述题中,常引用这样一类格言,与教育现象联系起来,看你的理解能力。在这里,此格言表明了智力开发的重要意义,涉及的是知识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由这一点展开论述,就抓住了本质。与这一个类似的还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等说法的辨析等。 3、能用教育学理论指导实践,是论述题考察学生知识程度的又一个方面。这一点对于在职教师考取教师资格证是一个优势,但对于新毕业的学生,难度就较大,但任何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我们新毕业的同学一个优势就是记忆能力较好,能掌握好知识点,这是一个最大的优势。更何况,我们都过了10几年的学校生活,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与老师的接触、交流中度过的,这也给你们对解答这类论述题提供一些联系实际的素材,要注意多挖掘一些。与你同行提示您,必要时的一些理想化的实例(甚至是虚构的,有说服力的)都可以写出来,增强自己在论述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去打动阅卷老师的心。当然,所有这些也必须符合现实,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4、对一种教育观点或新生事物作出评价,是论述题中最难的一类问题。要会分析,指出优点和可能存在的弊端。一定要表明自己的看法,最好能自由发挥。当然,这种发挥要符合教育原理,不能偏离主题。还是离不了与你同行提醒您的,任何论述题都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做基础的。 (三)、实例分析 论述题,有的试题给出一个实例,要求用所学的某一理论去分析实例,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类题也是同学们感到最难以作答的。答这类题一定要把握住某理论的几个要点,有针对性地对实例进行分析。 例如:前不久,我在xx学校见到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你的感触是什么?请从教师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分析这一实例,题中已明确提示,请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考虑这位教师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一-六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一~六 用序数效用理论说明消费者均衡及其均衡条件 答:1)序数效用理论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在一起说明消费者均衡。 2)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既定的预算线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或商品组合。即RCS=P1/P2这个式子表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它表示,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为了得到最大的消费满足,消费者应在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的原则下,进行购买。 牙膏生产属于垄断竞争市场结构,说明该市场结构及其形成条件. 答:(1)牙膏这种产品的市场属于垄断竞争结构市场。这种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各种牙膏存在着差别,如不同牙膏在质量、包装、牌号、销售条件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别,这就会形成垄断;而各种牙膏相互间又可以替代,这又会形成竞争。正是这种同一种产品的差别条件,既会产生垄断、又会引起竞争,从而形成垄断竞争市场结构。(2)另外,牙膏这种产品存在着较多的厂商,它们各自既着力创造自已产品的特色,而各种牙膏之间又存在着竞争,使生产各种牙膏的厂商处于垄断竞争市场中。 简述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支出法. 答:总支出法根据最终产品指出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一国的支出有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指出。一定时期内一国经济在购买最终产品上的指出总额,等于国内生产总值。 同时还需加上本国国民在国外的支出,并扣除外国人在国内的支出 简述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答: 短期菲力普斯曲线描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就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就高。 政策含义:二者之间这种替代关系可为政府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即通货膨胀率或失业率太高时,可用提高失业率的紧缩政策或提高通货膨胀率的扩张政策来降低通货膨胀率或降低失业率,以免经济过分波动。 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有什么影响? (1)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由需求与供给决定的。所以,需求或供给任何一方的变动都会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2)需求变动是指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它在图形上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3)供给变动是指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它在图形上表现为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作图并说明边际效用和总效用的关系。 答: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边际效用下降时,总效用增加;当边际效用为0时,总效用最大;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下降;消费一定商品的总效用是用消费该商品的边际效用之和

大学统计学简答题复习及答案

习题一总论 1?简述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含义及其关系。 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指统计所研究的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集合体。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是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简称个体。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所指的具体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研究的目的不同而变化的。总体可以变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可以变为总体。 2 ?什么是指标和标志?指标与标志的关系如何? 指标即统计指标,指反映统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标志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与标志的区别:①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②所有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中的数量标志能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却通常不能用数值表示。指标与标志的联系:①指标是对总体中各单位标志表现进行综合的结果,有许多统计指标其数值是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品质标志本身虽无数值,但许多指标却是按品质标志分组计算出来的。②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由于研究目的的变化,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则相对应的统计指标就变成数量标志;反之,则相对应的数量标志就变成了统计指标。 习题二统计调查 1.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应包括:①确定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③确定调查内容,拟订调查表;④ 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⑤确定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计划。 2.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何区别? 调查对象是指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的现象总体,它是由性质相同的许多个别单位组成的。调查单位是指调查对象中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它是进行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报告单位也叫填报单位,它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它与调查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3?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区别是什么? 主要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典型单位和重点单位性质不同。典型调查强调被选单位在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中所具有的代表性、典型性,是有 意识地选取的;而重点调查则强调被选单位某标志值在总体标志值总和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是客观存在的。 ②侧重点不同。典型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调查深入细致,同时也注重定性调查; 而重点调查的目的主要是掌握总体的数量状况,着眼于普遍情况,注重量的调查。

电大西方经济学历考试简答与论述题

1.简述投资乘数定理及其成立的条件。答:假设投资变动△I,国民收入将随之变动△Y,如果经济中家庭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为b,那么,投资增加引起的最终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为:△Y=△I/(1-b)上式被称为投资乘数定理。乘数定理结论的成立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投资乘数效应是长期变动的累积。这就要求在这——过程中,边际消费倾向较为稳定。其次,在投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过程中,需要足够的资本品和劳动力。因此,投资乘数定理往往在萧条时期才成立。2.简述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原因答: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或者说“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所提供的供给”。既然总需求增加可以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那么使得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具体表现在:私人部门的消费增加或储蓄减少、投资增加、政府购买增加和减少税收都可以导致总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在总供给曲线不变的情况下,会使得价格总水平提高,从而形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3. 画图说明等产量曲线的特征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曲线。第一,等产量曲线是一条负斜率的曲线,要保持产量不变,增加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就必须减少另一种要素投入量,两种要素是相互替代的;第二,一个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离原点远的等产量曲线表示产量越大,离原点近的等产量曲线表示产量越低;第三,一个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3. 5. 7. 4. 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所谓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供给是由工资率和闲暇决定的。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劳动供给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上升,既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阶段以后,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下降,所以,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将呈现向后弯曲的形状。 5. 画图说明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1)边际效用是递减的;(2)边际效用下降时,总效用增加;(3)当边际效用为 0 时,总效用最大;(4)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下降;(5)消费一定商品的总效用是消费该商品的边际效用之和。 6. 简述解决外部性的对策答: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叫外部忭或称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包括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税收和补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家庭或厂商实行征税,其征税额应该等于该家庭或厂商给其他家庭或厂商造成的损失额,从而使该家庭或厂商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对于造成外部经济的家庭或厂商,政府应给子补贴,其补贴额应该等于该家庭或厂商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的收益额,从而使该家庭或厂商的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等。企业合并。无论是外部经济还是外部不经济的厂商,政府如果把这两个厂商合并或两个厂商自愿合并,则外部性就“消失”了或被“内部化”了。合并后的厂商为了自己的利益,使生产确定在 MR=MC 水平上,容易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明确产权。在许多情况下,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多是由产权不明确造成的。如果产权完全确定并能得到充分保障,就可杜绝—部分外部性发生。因为在产权明确的条件下,通过市场交易就可以解决—部分外部性问题; 7. 画图说明总供给曲线的种类与特点ab 线,平行于横轴,表明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不断增加,这是因为没有充分就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供给。be线,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表明总供给和价格水平成同方向变化。这是在充分就业前或资源接近充分利用情况下,产量增加使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成本增加,最终使价格水平上升。这种情况是短期的,同时又是经常出现的。所以,这段总供给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或“正常的总供给曲线”。cd线,垂直于横轴或平行于纵轴。表明价格水平变化,总供给量不变。这是因为已充分就业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总供给量已无法增加,这是一种长期趋势。所以,这段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8.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向后弯曲的?答:所谓劳动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就单个劳动者而言,一般情况下,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劳动供给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上升,既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阶段以后,工作较少的时间就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下降,既劳动的供给曲线开始向左上方倾斜,所以,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将呈现向后弯曲的形状。 9. 画图说明等成本线的特征。(1)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的所形成的曲线。(2)在等成本线以外点,如图中的A点,两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是最大的,但成本达不到;在等成本线以内的点,如图中的B点,成本虽然能够达到,但两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不是最大;只有等成本线上的各点,是在成本既定的条件下,两种要素的组合是最大的。10.简述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

统计学简答题参考答案

统计学简答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和统计数据的关系? 答: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统计学和统计数据存在密切关系,统计学阐述的统计方法来源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目的也在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以致于统计学就失去了其存在意义。2.简要说明统计数据的来源。 答:统计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直接的数据:源于直接组织的调查、观察和科学实验,在社会经济管理领域,主要通过统计调查方式来获得,如普查和抽样调查。间接的数据:从报纸、图书杂志、统计年鉴、网络等渠道获得。 3.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答:统计调查误差可分为非抽样误差和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从理论上看,这类误差是可以避免的。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所产生的误差,它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控制的。 4.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概念?(P5) 答:描述统计是用图形、表格和概括性的数字对数据进行描述的统计方法。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估计、假设检验、预测或其他推断的统计方法。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1描述次数分配表的编制过程。 答:分二个步骤: (1)按照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数据按分组标志进行分组。 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时,可将其每个具体的表现作为一个组,或者几个表现合并成一个组,这取决于分组的粗细。 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可分为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 单项式分组将每个变量值作为一个组;组距式分组将变量的取值范围(区间)作为一个组。 统计分组应遵循“不重不漏”原则 (2)将数据分配到各个组,统计各组的次数,编制次数分配表。 2. 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 答:数据分布特征一般可从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偏态和峰度几方面来测度。常用的指标有均值、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偏态系数和峰度系数。 3.怎样理解均值在统计中的地位? 答:均值是对所有数据平均后计算的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数据信息提取得最充分,具有良好的数学性质,是数据误差相互抵消后的客观事物必然性数量特征的一种反映,在统计推断中显示出优良特性,由此均值在统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是其使用时存在的问题。 4. 简述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特点和使用场合。 答:众数、中位数和均值是分布集中趋势的三个主要测度,众数和中位数是从数据分布形状及位置角度来考虑的,而均值是对所有数据计算后得到的。众数容易计算,但不是总是存在,使用场合较少;中位数直观,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但数据信息利用不够充分;均值数据提取的信息最充分,但受极端数据的影响。5.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部分) 一、简答题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经济规律的特点是:①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③各种经济学都带有阶级性,因而会影响经济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程度。 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为社会谋福利。但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而失败。如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由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后来经济上的蹦溃。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①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在展开激烈的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③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3、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该规律 如何实现? 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结构;二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这一规律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5、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及其特征,经济全球化的两重作用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趋势的形成:生产社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国际间分工和合作关系越紧密,要求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讲解学习

《西方经济学》简答 题

精品资料 简答题 1、说明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的含义及经济影响 支持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某一行业的生产,对该行业产品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支持价格的经济影响在支持价格的条件下,市场将出现超额供给现象。 限制价格是指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物品的价格而对它们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其目的是为了稳定经济生活,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有利于安定民心。限制价格的经济影响在限制价格条件下,部分市场需求会得不到满足,往往会出现某种形式的黑市交易。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无差异曲线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的曲线。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自左上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点的曲线。同一无差异曲线图上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曲线斜率为负值,它表明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为了获得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就必须放弃减少,另一种商品,两种商品在消费者偏好不变的条件下,不能同时减少。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同样的满足程度,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满足程度,离原点越远,满足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3、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条件:1)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处在等成本线上,这意味着厂商必须充分利用资金,而不让其剩余下来2)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发生在等产量和等成本线相切之点上,即要求等产量曲线的切线斜率与等成本线的斜率相等。 意义:1)为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厂商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价格之比。 2)厂商可以通过对要素的不断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无论是用来购买哪一种生产要素所或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从而实现在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 4、边际产量曲线、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 这道题你直接去百度下就知道了,很多,你自己总结下吧 5、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MR=MC. 因为厂商在生产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边际收益MR,另一方面要考虑边际成本MC,只要边际收益MR大于边际成本MC,厂商就会增加生产,如果边际成本MC大于边际收益MR,厂商就会缩减生产,直到边际收益MR和边际成本MC相等为止。此时厂商利润最大化。结合75页的最后那计算方法说明下更好。 6、机会成本和会计成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会计成本是会计记录在公司账册上的客观的和有形的支出,而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发生的成本,而是有限的资源当将它用到某一活动时,丧失掉的将其用到其他活动的最高收益。 7、比较完全竞争和垄断的经济效率 垄断厂商的收益全都以生产者剩余的形式存在,而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则都以消费者剩余的形式存在,垄断会导致垄断的无谓损失。而完全竞争会导致高效率,直到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有境界。 但是,大企业垄断市场的局面有利于发挥经济规模的优势,可以使产品价格下降而不是提高,另外,垄断是资本主义经济技术创新的源泉,技术进步的需要时垄断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技术进步了,经济效率也自然提高了。 8、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调整过程 计算题 1、已知某厂商的短期生产函数为Q=21L+9L2-L3,求 (1)总产量TP L的最大值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统计学习题集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 习题集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第1章导论 一、判断题 1. 在对全国工业设备进行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设备是统计总体,每台工业设备是总体单位。() 2.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3. 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值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 4. 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5. 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6.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的整体功能,在上述三个职能中,以提供咨询为主。() 7. 某生产小组有5名工人,日产零件为68件、69件、70件、71件、72件,因此说这是5个数量标志或5个变量。() 8. 统计指标有的用文字表示,叫质量指标;有的用数字表示,叫数量指标。() 二、单选题 1.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D、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2.下列总体中,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A、全国的人口总数 B、大海里的鱼 C、城市流动人口数 D、某市工业企业设备数 3.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各阶段的顺序是() A、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B、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整理 C、统计设计、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4.由工人组成的总体所计算的工资总额是()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标志值 D、质量指标

5.几位工人的月工资分别是500元、520元、550元、600元,这几个数字是() A、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标志 6.统计标志用以说明() A、总体属性和特征 B、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 C、单位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D、总体单位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动作的结果 7.变异性是指() A、在不同单位可以有不同的标志值 B、总体单位有许多不同的标志 C、现象总体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指标 D、品质标志的具体数值 8.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是() A、小王英语考试成绩为85分 B、广州至北京的机票价格为1360元 C、光华公司1999年4~6月份的利润为200万元 D、钢材20吨 9.总体和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 A、在某些场合是要互相变换的 B、只存在总体变换为总体单位的情况 C、只存在总体单位变换为总体的情况 D、所有的标志都能变换为单位 10.离散变量可以() A、被无限分割,无法一一列举 B、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通常取整数 C、用相对数表示 D、用平均数表示 11.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企业个数 B、企业的职工人数 C、用相对数表示的数据 D、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 12.统计指标体系是指() A、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所构成的整体

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就是脱节就是出现在(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心理起源说得代表人物就是( )。 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3、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得就是( )。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区教育 D、社会教育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就是( )。 A、夸美纽斯得《大教学论》 B、柏拉图得《理想国》 C、斯宾塞得《教育论》 D、昆体良得《雄辩术原理》 5、实用主义教育学得代表人物就是( )。 A、昆体良 B、杜威 C、赞科夫 D、赫尔巴特 6、前苏联凯洛夫主编得,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得教育专著就是(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7、1632年出版得《大教学论》得作者就是( )。 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夸美纽斯 8、在整个中世纪,占主导地位得教育机构就是( )。 A、城市学校 B、堂区学校 C、主教学校 D、教会学校 9、西周得官学已有较完备得制度,主要分两类两级:一类就是国学,一类就是( )。 A、府学 B、内学 C、乡学 D、藩学 10、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得教育代表作就是( )。 A、《普通教育学》 B、《教学与发展》 C、《人得教育》 D、《教育过程》 11、教育得质得规定性就是指( )。 A、教育就是一种阶级现象 B、教育就是一种上层建筑 C、教育就是人才培养活动 D、教育属于生产力得范畴 12、教育得最根本职能就是( )。 A、传播文化 B、生产功能 C、培养人才 D、社会服务 13、教育得发展与政治经济得发展并不同步这就是教育得( )。 A、能动性 B、可控性 C、超前性 D、相对独立性 1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15、从教育有史以来,除( )之外教育都就是具有阶级性得特征。 A、原始教育 B、西周教育 C、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 16、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得内容就是礼、乐、射、御、书、数,世称( )。 A、六艺 B、六学 C、六识 D、六经 17、西方古代以其雄辩与与青年智者得问答法著名得教育家就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漠克里特 18、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得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得教育思想得就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