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梁柱式木结构建筑的特点详细介绍

中国古代梁柱式木结构建筑的特点详细介绍
中国古代梁柱式木结构建筑的特点详细介绍

古建中国-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

中国古建筑从总体上说是以木质梁柱式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即屋顶、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块纵横穿插,层层叠叠组合成的构件叫做斗拱。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它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又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斗拱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有极高的地位,对于这个词我们不可不提,由于它在历代建筑中的做法有极为丰富的变化,因而成为古建筑鉴定的最主要依据。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井干式:即是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现在除山区林地之外,在城镇农村都难以见到了。

二是“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抗震能力最强,但较难建成大型殿阁楼台,所以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

三是“抬梁式”(也称为叠梁式):即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

“墙倒屋不塌”的中国古代梁柱式木结构建筑

有些建筑物还采用了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墙倒屋不塌”这一句中国民间的俗语,充分表达了上述梁柱式结构体系的特点。由于这种结构主要以柱梁承重,墙壁只作类似屏风的阻挡视线分割空间之用,并不承受上部屋顶的重量,因此墙壁的位置可以按所需室内空间的大小和审美需求而按照自己意愿安设,并可以随时按需要而改动。正因为墙壁不承重,墙壁上的门窗也可以按需要而开设,可大可小,可高可低,甚至可以开成空窗、敞厅或凉亭。

中国古代梁柱式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案例

梁柱式结构增加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丰富性、实用型,而且增加了我国建筑的艺术审美价值。由于木材建造的梁柱式结构,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框架,这就使它还具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即抗震性能强。它可以把巨大的震动能量消失在弹性很强的结点上。并且木质具有较好的韧性,在横向震波作用下不容易断裂,加之木质具有砖混结构琐不具有的轻量化,更不易是木质梁柱断裂导致房屋倒塌。这对于版图巨大多地震的中国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有许多建于重灾地震区的木构建筑,上千年来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如像高达67米多的山西应县辽代木塔,为现存世界上最高的木塔,天津蓟县辽代独乐寺观音阁高达23米,这两处木构已经近千年或超过了1000年。后者曾经经历了在附近发生的八级以上的大地震,1976年又受到唐山大地震的冲击,还安然无恙,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在都江堰市众多水泥砖混建筑遭到严重损坏的时候,秦朝建设完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却几乎完好,这些充分显示了这一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的优越性。这是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梁柱式建筑的缺点:

中国的木质梁柱结构也有缺点,比如说“梁柱结构木屋”,古代人对房屋墙体的综合性能要求不高,比如隔音性、防水性、抗腐蚀性的要求不高。对于现代建筑来说,木材料本身的很多缺点也就暴露出来,比如易燃易腐蚀,同时坚固程度远比砖石结构差。这也说明了木结构的优点正是石结构的缺点,石结构的优点也正是木结构的缺点,但在同一要求和效果的前提下,木结构形式的建筑在节约材料、劳动力和施工时间方面,比起石头结构建筑优越的多。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之木结构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之木结构 摘要: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基材,发展出系统的木结构形式。本文将对木结构的基本类型、组成元素和历史沿革进行简要叙述和论述。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建材,并发展繁衍出完整缜密的木结构,其历史源远流长。 中国建筑之源头究竟起于何时何地,当无法考证,而木构建筑似乎也是如此。但是从有较详尽史料记载起,到后世的考古发现,屡屡有关于木构建筑的记载和发现。 殷代末年(约公元前十二世纪)“纣王广作宫室,益广囿苑”,“其后约三千年,乃由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寓以发掘,发现若干建筑遗址。其中若干处之木柱之遗炭尚宛然存在,盖兵乱中所焚毁也。后代中国建筑之若干特征,如阶基之上立木柱之构架制,……已可确考矣。”(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第19页)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诗经·大雅·文王之什)至此(周),传统木结构,如木柱的采用,翼形的屋顶,已经初露端倪。 至春秋战国,木结构之立柱、门扇、斗拱、枋以及斗拱承托平坐的形式已初具规模,此情况可以从故宫博物院藏“采桑猎钫”中的宫室图上看出。(插图1)

至秦始皇更是开始亘古未有的大肆兴建,“先建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史记·秦始皇本纪),我们熟知的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写到“蜀山秃,阿房出”,可见当时修建宫殿囿苑的主要用材乃为木材。 至两汉,宫苑和市井建设仍绵延不绝,“长安城内诸宫散置,有长乐、未央、明光、长信及桂宫、北宫六处,有九市,百六十里,八街,九陌”(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第24页)。从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及汉代的仿木构墓室建筑中可以看出,至此,传统建筑的木结构(椽,斗拱,枋等)已经在多样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最基本的模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起,大江南北石窟洞穴星罗棋布,其中大部分的石窟从结构上看均是模仿木构,更有完全忠实模仿木构的实例,可见木构建筑在当时应是建筑的主流所在。 如今确有年代可考的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建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此寺是经梁思成先生费尽千辛万苦始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由佛光寺大殿大可以略看出当时木构的发展情况,应该说,此时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几趋于成熟并已经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模式,后世即使有修改,也是在小处细节。 至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李诫作《营造法式》,是中国建筑史上记载最早最系统的一本关于建筑科学的工具书,其中对于建筑的用材、构架、结构、比例都有详细周全的规定。至此,应该说,传统木构建筑已经在一种理论体系的指导下逐步完善。 再到元、明、清期间木结构的演变或趋简练硕大,或趋精巧细致,或有更多新作法的出现,或不可避免经历避重就轻的倒退,当是历史发展之常有更迭,但其发展始终是在一个主干的基础上,万变而不离其宗。 埃及和西方传统建筑以石材为主要建材,而中国传统建筑则以木材为主要建材,其中可能有诸多偶然性原因,但也或有可探讨的必然性。首先从地理条件来讲,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所在地均以石材为普遍可采之材,而缺乏大量的森林和材质适宜的木材。而埃及的干旱气候及希腊罗马的潮湿的地中海气候都不利于木材材性的稳定性。相对地,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木材的来源及气候条件对木建筑都很友好。以此,凡三种文明因其地理条件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建筑传统,或有可考之处。其次,从更深层次的文化及宗教领域来看待,埃及法老向往灵魂转世而永世长存,石材的坚硬和恒久正是这种这种内在信仰的外在表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章节答案.

欢迎阅读 中国古建筑欣赏与设计章节答案 历史上在长安建都的朝代不包括()C、宋朝 曾在北京建都的朝代有()个A、3 在中国古建筑中同样有门当户对的说法。(错) 雨果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对)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以()为主的建筑的特点。C、木结构 庑殿顶的式样通常会见于皇帝住的宫殿。(对) 猫弓背的风火墙造型是()特有的。C、湖南 封火墙造型属于下列屋顶式样的()。D、硬山 南方封火墙造型较多的主要原因是()。B、房屋密集

北方的封火墙造型多是成人字形。(对) 岳阳县张谷英村的建筑平面是()字形的。A、丰 中国古建筑的概念“进”是以()来说的。C、建筑数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古代庭院组成建筑群的最典型的代表是()。D、张谷英村的建筑 岳麓书院始建于宋朝,但目前人们所能看到的建筑是建于清朝。(对) 北方最早的人类是穴居野处。(对) “鬼神文化”是()文化的基本特征。C、商朝 目前发现北方建筑起源最早、最典型的遗址实例是()。D、半坡遗址 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最早的吊脚楼式建筑遗址。(错)

南方最早建筑起源是巢居。(对) 从甲骨文的字形判断“牢”在最初是住()的。D、牛 周朝建立的典型制度是()。C、礼制 商朝除去皇宫,一般百姓的建筑基本特点是“茅茨土阶”。(错)商朝青铜器上最常见的图案是饕餮纹。(对) 明堂辟雍”是古代皇帝亲自讲学的最高学府。(对) 古代因讲究等级制度,有“诸侯之学环水,天子之学伴水”。(错)汉朝时期把儒家思想定为国家的正统思想。(对) 被称为宗教需要具备的条件不包括()。C、众多的教徒 中国在()时期才有了宗教。B、东汉

中国的第一座寺庙是()。D、白马寺 老子创立的是道家哲学,而不是道教。(对)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建筑史上园林艺术大发展的一个高潮。(对)下列不属于佛教建筑的是()。D、庙 下列塔的类型中属于藏传佛教的是()。D、金刚宝座塔 长江以南属于唐代宗教建筑的只有两座。(错) 被认为中国历史上城市变化的一个转折点是在()。C、宋朝 宋代建筑的特点是()。B、华美 宋朝由于建筑的密集,城市中间出现很多望火楼。(对)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繁荣的商业景象出现在唐朝。(错)

浅析中国古建筑大木结构的榫卯形式

浅析中国古建筑大木结构的榫卯形式 ----------吴其钢徐州市园林技术工程处摘要:榫卯的功能,在于使千百件独立、松散的构件紧密结合为一个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的,具有承受各种荷载能力的完整的结构体。 关键词:榫卯功能分类名称使用部位 我国古代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是通过一定的建筑艺术形式和一定的工艺技术表现出来的。有人说“中国古代建筑的大木结构不用一根钉子”,这个说法实际上是一种夸大的说法,但如果单指大木结构的榫卯则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又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中国古建筑是一门独具风格的建筑科学,中国古建筑又以木结构为主,木构件间的联接又以榫卯组合为主。 而今国内现存的古建筑以清代(明代)居多。通过近几年施工和设计的仿古建筑,剖析其结构形式与工艺技术,得悉其构件联接以榫卯组合为主。通过对马炳坚先生所著的《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井庆升先生所著的《清式大木作操作工艺》,及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的学习,了解了中国古建筑的榫卯技术的形式和多样化以及其功能。 1、榫卯的功能 1.1榫卯是相辅相成,相互对应的。榫:就是小于构件断面凸出的部分,俗称公榫,卯:就是指与榫相结合的另一构件凹下去的部分,俗称母榫。 1.2榫卯的功能,在于使千百件独立、松散的构件紧密结合为一个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的,具有承受各种荷载能力的完整的结构体。木结构榫卯技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得以应用并逐渐发展,到唐宋时期榫卯技术的

应用以达到如火纯清的程度,应用的更加纯熟和讲究。到明、清时期古代的工匠们将其形式简化,但仍保留其固有的功能,从中充分体现榫卯结构的可靠性。 如一座大型的宫殿式木构建筑要由成千上万个单件组合而成,一座小式的构造简单的古建筑,也要由数以百计的木构件组成。在这些建筑的木构件中,除椽子和望板外,其余构件几乎全部是用榫卯结合在一起的。木结构的形式和榫卯结合的方法,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主要结构特点。 2、榫卯的分类 木构件榫卯种类很多,形态各异,这些种类和形状的形成,不仅与榫卯的功能有直接关系,而且还与木构件所处的位置,构件之间的组合角度,结合方式以及木构件的安装顺序和安装方法等均有直接关系。根据榫卯的功能大致可分为六类:固定垂直构件的榫卯;水平构件与垂直构件的拉结相交使用的榫卯;水平构件互交部位的榫卯;水平或倾斜构件重叠稳固所用的榫卯;用于水平或倾斜构件叠交或半叠交的榫卯;用于板缝拼接的几种榫卯。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木构件榫卯的种类、形式及使用部位。 2.1、固定垂直构件的榫卯; 在古建筑中垂直构件主要柱子,柱子又分为落地柱和悬空柱两类。落地柱即柱脚直接落在柱顶石上的柱子,如檐柱、金柱、中柱、山柱都属此类。悬空柱即落脚在梁架上或被其它构件悬空挑起、捧起的柱子,如童柱、瓜柱、雷公柱等都是悬空柱。这些垂直构件不管用在什么部位,都要用榫卯来固定它的位置,如管脚榫、套顶榫、瓜柱柱脚半榫。 2.1.1、管脚榫用于固定各种落地的柱根部,童柱与梁架或墩斗相交处,

浅谈现代木结构建筑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现代木结构建筑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简析木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设计的异同

简析木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设计的异同 钢结构设计和混凝土结构设计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一般后者是以强度和裂缝来控制参数进行设计,而前者是以稳定和挠度来作为控制参数的。 具体一点就是,混凝土结构可以通过计算软件计算得出结果来优化;而钢结构一般通过构造要求,如长细比,平面稳定,局部屈曲等参数来加以设计,计算为辅助作用!钢构设计的梁柱尺寸,先确定钢构件的形式,如工型,槽型,口型等,然后可通过层高,长细比,高宽比等来确定尺寸,最后通过软件复验可行性。 柱是受压构件,梁是受弯构件,下面就分别就木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受压构件和受弯构件的设计方法来比较出他们的异同。 木结构 轴心受拉和轴心受压构件 轴心受拉构件的承载能力,应按下式验算: 式中 ft--木材顺纹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 σt--轴心受拉应力设计值(N/mm2); N--轴心拉力设计值(N); An--受拉构件的净截面面积(mm2)。计算An时应将分布在150mm长度上的缺孔投影在同一截同上扣除。 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一、按强度验算 二、按稳定验算 式中 fc--木材顺纹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 σe--轴心受压应力设计值(N/mm2); N--轴心压力设计值(N); An--受压构件的净截面面积(mm2); An--受压构件截面的计算面积(mm2),按本规范第4.1.3条确定; υ--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按本规范第4.1.4条确定。

受压构件截面的计算面积,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无缺口时,取 式中 A--受压构件的毛截面面积(mm2)。 二、缺口不在边缘时(图4.1.3a),取A0=0.9A 三、缺口在边缘且为对称时(图4.1.3b),取A0=An 四、缺口在边缘但不对称时(图4.1.3c),应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 五、验算稳定时,螺栓孔可不作为缺口考虑。

-古建筑木结构的构件名称

古建筑木结构的构件名称 古建筑采用木结构比较普遍,主要是当时木材资源比较丰富,木材易于加工,所以使用较多,但是木结构的主要问题是易蛀、易燃,很多古建筑随着历史的进程而消失了。现存的还有部分古建筑,十分需要加强保护,对古建筑木结构的有关知识需要了解,这里介绍的是古建筑的构件名称。 古建筑的构件名称有宋式和清式两套,这些图上的标注是遵照《营造法式》的宋式名称,适用于早期木结构建筑 解释下四椽栿,栿(fú)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还是刚才那梁架,我把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各代在构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这些区别是根据建筑形式断代的主要依据,但整体构架千年没变。(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脊槫:屋架最高处的槫,位于正脊下 叉手:脊槫两侧,平梁之上的斜撑 平梁:又称平栿,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长两椽,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槫(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这是一张六椽栿的结构图,六椽栿即托六架椽的梁。六椽栿以上用平梁和劄牵错落搭配,托举出房子的山间尖,早期木结构中用六椽檐栿通搭的实例很少,这个梁架结构来自一座金代建筑。 劄牵:长一椽的梁 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有多种组合,这也是一座六椽檐栿通搭的建筑,结构与上图有很大不同,六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两椽),逐层递减,形成中国式房屋的山尖

阑额是柱头间的联系构件,安装于柱头,上皮与柱齐平,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这样的联系构件,称为“地栿”。普拍方安装于柱头阑额之上,压于栌枓之下。普拍方与阑额的断面呈“T”字形。早期建筑一般不用普拍方,现存十几座唐和五代建筑中只有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使用了普拍方,宋以后开始应用广泛。(山西沁县大云院正殿) 铺作是由斗拱组成的构造单元,分为三种,立于柱头的称柱头铺作;立于两柱之间阑额或普拍方上的是补间铺作,立于转角处角柱上的叫转角铺作。附图是座歇山顶建筑,前檐可见两朵柱头铺作、三朵补间铺作、两朵转角铺作。如果是悬山顶,则没有转角铺作。(山西沁县普照寺正殿)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部分构件名称介绍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部分构件名称介绍 中国古代木构架房屋建筑中负担结构构件的制造和木构架的组合、安装、竖立等工作的专业。由于古代建筑是以木结构为骨干的,因此房屋的设计也归属大木作。 历史渊源由《考工记》所载"攻木之工七",可知周代木工已分工很细,以后各代分工不同。宋代房屋的附属物平暗、藻井、勾阑、博缝、垂鱼等的制作,归小木作,明清时则归大木作。宋代大木作以外另有锯作,明清也归大木作。木构架房屋建筑的设计、施工以大木作为主,则始终不变。 设计制度中国古代建筑在唐初就已经定型化、标准化,由此产生了与此相适应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宋《营造法式》中,已载有一套包括设计原则、标准规范并附有图样的材份制(即古代的模数制,见材份)。材份制一直沿用到元末。明初,大量营建都城宫室,已不再用材份制。清初颁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基本上使用了斗口制(见斗口),仍可看出材份制的痕迹,但在力学上已不如材份制严谨,各种构件的标准规范也无一致的准则。实质上是旧的设计制度已被废弃,而新的设计制度还不完善。 大木作结构构件,按功能可分为12类。其中拱、昂、爵头、斗4类属铺作构件。其余8类为:柱,额枋,梁,蜀柱、驼峰托脚、叉手等,替木,椽和襻间,阳马(角梁),椽,飞子(飞檐椽)。以上各类构件中,柱、椽、椽多为圆形截面,余为矩形截面。宋以后各代对构件截面,按结构形式(殿堂、厅堂、余屋,或大木大式、大木小式)都详尽地规定出高、厚尺度。其高厚比早期多为3:2,间有2:1的,至明清则多为10:8。

柱,又称柱子,古代文献中又称为"楹"。为建筑中主要承受轴向压力的纵长形构件。一般竖立,用以支承梁、枋、屋架。常用木材、石材、砖等制成。按外形分为直柱、梭柱,截面多为圆形。处于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名称,如在房屋最外圈的柱子为外檐柱,外檐柱以内的称屋内柱(或金柱),转角处的称角柱,以及墙柱、中柱、山柱、瓜柱、童柱等。有些柱不承受轴向压力,主要起构造作用,如望柱、垂莲柱、雷公柱。根据样式不同,以有圆柱、八角柱、方柱、瓜楞柱、蟠龙柱等多种。按构造又有单柱、拼合柱之别。古建筑柱子一般均有收分,即柱径上小下大呈直线轮廓收分。北齐、五代、宋、明建筑中又有一种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杀成梭形的,称为梭柱。清代多用直柱、仅于柱端稍作卷杀。柱有侧脚,即向中心倾斜;有生起,即自中间柱向角柱逐渐加高。

木结构建筑有哪些类型

木结构建筑有哪些类型 许多发达国家早已广泛的采用了木屋作为自己的住所。比较成熟的有日本、加拿大和美国的木结构建筑,由于客户众多,需求广泛,逐渐的发展了各种不同的木结构建筑类型,全部用木材以及混合石膏板材等材料等的类型都有涉及,为中国的木结构建筑的开发提供了很多的宝贵经验。 1.梁柱结构体系 梁柱结构是一种传统的木建筑形式。它是由跨距较大的梁、柱为主要的传力体系,无论竖向荷载,还是水平荷载,都由梁柱结构体系承受,并最后传递到基础上。通常采用实木(原木或方木)、胶合木等材料制作梁、柱、檩条,用木基结构板材作为楼盖与屋盖的覆板,采用金属紧固件来链接构件各部分。在金属件出现之前,采用榫卯方式链接,接头处有时会用木销子,无任何金属件。菲特威尔梁柱式木结构被广泛采用于宗教、居住、工业、商业、学校、体育、娱乐、公共建筑中。 2.井干式结构体系 井干式结构又称木刻楞,是北欧和俄罗斯民族的典型民居,具有冬暖夏凉,结实耐用等优点。井干型的建筑方法,传统是用木头和手斧刻出来的,有楞有角,非常规范和整齐,所以人们就叫它木刻楞房。修建木刻楞房的第一步是要打地基,地基都是石头的,而且要灌上水泥,比较结实。第二步就是盖,把粗一点的木头放在最低层,一层一层地叠垒,

第二层压第一层。修建木刻楞房一般情况下不用铁钉,通常都用木楔,先把木头钻个窟窿,再用木楔加固。建木刻楞的传统方法是要垫苔藓。苔藓垫在中间,好处在不透风。冬天零下30℃到40℃,有了苔藓压在底下,等于是水泥夹在隔缝里一样,不透风,冬天非常暖和,而夏天又 非常凉快。木刻楞房盖好以后,可以在外面刷木腊油,保持原木本色;也可以根据各家各户不同的爱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建木刻楞有用原(圆)木、方木、胶合木。 3.轻型木结构体系(2*4体系) 北美轻型木框架结构是由构件断面较小的规格材均匀密布链接组成 的一种结构形式,它由主要结构构件(结构骨架)和次要结构构件(墙 面板、楼面板和屋面板)组成结构层,承受各种荷载,最后将荷载传递到基础上。在结构层两面辅以装饰层,具有经济、安全、结构布置灵活特点。木框架结构可用于独户别墅和四层以内的公寓和商用物业。当这种结构通过合理设计,部分结构体系能够承受和传递跨距较大的荷载时,它也能用于其它大型的工业和民用建筑。

浅谈古建筑的木结构

浅谈古建筑的木结构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 一、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形式的基本演化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1.抬梁式构架 这种构架的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的水准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数层迭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或木块,最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相邻屋架间,在各层梁的两端和最上层梁中间小柱上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房屋的屋面重量透过椽、檩、梁、柱传到基础(有铺作时,透过它传到柱上)。 抬梁式构架至迟在春秋时已经有了。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目前所见最早的图像是四川成都出土东汉庭院画像砖。唐代它已发展成熟,并出现了以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和山西平顺天台庵正殿为代表的殿堂型和厅堂型两种类型。《营造法式》的大木作部分主要讲的是抬梁式构梁,明确提出较重要建筑的构架有殿堂型、厅堂型两个类型,并用图说明两者的差别。 2.穿斗式构架 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这种构架以柱直接承檩,没有梁,原作穿兜架,后简化为"穿逗架"和"穿斗架"。 穿斗式构架的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成一榀构架。每两榀构架之间使用斗枋和纤子连接起来,形成一间房间的空间构架。 穿斗式构架以柱承檩的作法,可能和早期的纵架有一定渊源关系,已有悠久的历史。在汉代画像石中就可以看到汉代穿斗式构架房屋的形象。 穿斗式构架用料较少,建造时先在地面上拼装成整榀屋架,然后竖立起来,具有省工、省料,便于施工和比较经济的优点。同时,密列的立柱也便于安装壁板和筑夹泥墙。因此,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各省,保留了大量明清时代采用穿斗式构架的民居。这些地区有的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采取将穿斗式构架与抬梁式构架相结合的办法:在山墙部分使用穿斗式构架,当中的几间用抬梁式构架,彼此配合,相得益彰。 3.井干式结构

防腐木房屋的结构形式介绍

防腐木房屋的结构形式介绍 众所周知,现在的空气质量比着之前真是天壤之别,雾霾横行,只要一有时间我们就想跑到大自然的怀抱呼吸新鲜空气。只是这对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忙碌的我们是行不通的,所以很多人就喜欢把家里装修成大自然的样子。这也是防腐木会流形于室内装修的原因。那么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防腐木房屋的结构形式。 防腐木具有防腐蚀、防潮,防真菌,防虫蚁、防霉变以及防水等特性。能够直接接触土壤及潮湿环境,经常使用在户外地板,工程,景观,防腐木花架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防腐木已经非常环保了,故也经常使用在室内装修,地板及家具中,室内装修设计师也非常喜欢防腐木。 防腐木工程的梁柱结构体系—梁柱结构是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他是由跨距较大的梁、柱结构形式主要的传力体系,无论竖向荷载,还是水平荷载,都由梁柱结构体系承受,并最后传递到基础上。 我国《木结构设计规范》中普通木结构和胶合木结构均属于梁柱结构体系的建筑。材料:通常采用实木(原木或方木)、胶合木等材料制作梁、柱、檩条,用木基结构板材作为楼盖与屋盖的覆板。在金属件出现之前,链接不见靠细木工技术,采用榫卯方式链接,接头处有时会用木销子,无任何金属件。 应用:梁柱式木结构被广泛采用于宗教、居住、工业、商业、学校、体育、娱乐、车库等建筑中,是我国传统木建筑的结构形式。轻型木结构体系轻型木结构是北美住宅建筑大量采用的、有构件断面较小的规格材均匀密布链接组成的一种结构形式,它由主要结构构件(结构骨架)和次要结构构件(墙面板、楼面板和屋面板)等共同作用、承受各种荷载,最后将荷载传递到基础上,具有经济、安全、结构布置灵活特点。当这种结构通过合理设计,部分结构体系能够承受和传递跨距较大的荷载时,它也能用于其它大型的工业和民用建筑。北美轻型木框架结构是指墙和屋顶的框架以2x4(38x89mm)和2x6(38x140mm)规格材建造的结构。随后用结构板和胶合板包覆墙和屋顶表面,以增强结构的整体刚性。天景园林防腐木木框架结构可用于独户别墅和四层以内的公寓和商用物业。结构一种高性能的建筑墙体材料,是由两片定向结构板材粘在膨胀的聚苯乙烯硬泡沫板(或者高密度的聚氨酯泡沫PU)上,这样做成的板材即承重又保温,所以称为结构保温板材又称结构隔热板。板材的厚度从114毫米(组热系数2.64k-m2/w到311毫米(组热系数8.11k-m2/w)用以满足不同隔热程度和承受强度的要求。房屋可内外可挂实木挂板或是水泥纤维挂板,石膏板和木刻楞结构木刻楞俄罗斯族典型的民居,具有冬暖夏凉,结实耐用等优点。木刻楞的建筑方法,主要是用木头和手斧刻出来的,有楞有角,非常规范和整齐,所以人们就叫它木刻楞房。修建木刻楞房的第一步是要打地基,地基都是石头的,而且要灌上水泥,比较结实。第二步就是盖,把粗一点的木头放在最低层。一层一层地叠垒,第二层压第一层。修建木刻楞房一般情况下不用铁钉,通常都用木楔,先把木头钻个窟窿,再用木楔加固。建木刻楞的传统方法是要垫苔藓。苔藓垫在中间,好处在不透风。冬天零下30℃到40℃,有了苔藓压在底下,等于是水泥夹在隔缝里一样,不透风,冬天非常暖和,而夏天又非常凉快。比较讲究的俄罗斯乡民在修建木刻楞时都总爱在房屋前面修一间像走廊一样的房屋。当地人称这个小房屋叫门斗,起着防风的作用。木刻楞房盖好以后,可以在外面刷清漆,保持原木本色;也可以根据各家各户不同的爱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一般以蓝、绿色居多。木刻楞结构还包含:原木结构,方木结构,D 形结构。 最后小编祝大家有个大自然般清新,自然,舒适的家!

木结构古建筑构件详解

中国传统古建筑结构复杂,这套木结构建筑扫盲图依照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标注,结构各构件位置及名称一目了然。 解释下四椽栿,栿(fú)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还是刚才那梁架,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各代在构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这些区别是根据建筑形式断代的主要依据,但整体构架千年没变。(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脊槫:屋架最高处的槫,位于正脊下 叉手:脊槫两侧,平梁之上的斜撑 平梁:又称平栿,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长两椽,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槫(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这是一张六椽栿的结构图,六椽栿即托六架椽的梁。六椽栿以上用平梁和劄牵错落搭配,托举出房子的山间尖,早期木结构中用六椽檐栿通搭的实例很少,这个梁架结构来自山西平顺淳化寺正殿 劄牵:长一椽的梁

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有多种组合,这也是一座六椽檐栿通搭的建筑,结构与上图有很大不同,六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两椽),逐层递减,形成中国式房屋的山尖(山西泽州西四义普觉寺)

阑额是柱头间的联系构件,安装于柱头,上皮与柱齐平,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这样的联系构件,称为“地栿”。普拍方安装于柱头阑额之上,压于栌枓之下。普拍方与阑额的断面呈“T”字形。早期建筑一般不用普拍方,现存十几座唐和五代建筑中只有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使用了普拍方,宋以后开始应用广泛。(山西沁县大云院正殿)

中国古代木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与世界其它建筑形态最基本的区别是木结构,是世界上惟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 中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木结构建筑遗址在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已有七千年。据考古发现,在300平方米的范围内,最少有三栋以上的干阑式建筑遗迹,其中一座长约23米,进深约8米。木构件建筑遗物有柱、梁、枋、板等,许多构件上都有榫卯,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已发现的最早的遗存。如果我们把河姆渡文化出土的榫卯木结构建筑遗迹当作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真正”起点,那么,中国的木结构建筑已经有七千年的历史了。 古代木结构特点 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建筑主要分为抬(叠)梁式和穿斗式两种。另外还有井干式,但它不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只在一些林木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出现,如云南。 抬梁式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的主要形式,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穿斗式构架用料较少,建造时先在地面上拼装成整榀屋架,然后竖立起来,具有省工、省料、便于施工和比较经济的优点。同时,密列的立柱也便于安装壁板和筑夹泥墙。因此,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各省,保留了大量明清时代采用穿斗式构架的民居。这些地区有的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采取将穿斗式构架与抬梁式构架相结合的办法:在山墙部分使用穿斗式构架,当中的几间用抬梁式构架,彼此配合,相得益彰。 布局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造型特点: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造型优美,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在所有的中国的古代建筑中都可以找到一个最基本的形式特征——人字形的“大屋顶”。 中国任何类型的建筑都是由民居住宅演变过来,它是以增加重复单位来解决人所要求的尺度和规模。其基本外形都如一个篆书“人”字形,即双面坡的屋顶。通用性成为中国古代建筑构成的基本法则。大屋顶,这个人字形的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明显的特征。 不管是殿、堂、厅、轩、馆、楼、阁、榭、亭等称呼的建筑,还是方的、长方的、圆的、角形、扇形、一字、凹字、工字、田字等组成的平面;或是三合院、四合院或像故宫一样的建筑群体;无论是住宅,还是宫殿,或是庙宇、寺观;无论是悬山、歇山、硬山或庑殿、卷棚,还是单檐、重檐、丁字脊、十字脊,大屋顶可谓万变不离其宗。站在景山顶向南望去,紫禁城一片金色的屋顶,它虽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高有低,但总体上形式统一、规整,这就是“大屋顶”。 装饰特点: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装饰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清代彩画可分为三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

《中国古建筑赏析》满分题库

一、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由于唐朝的黄帝姓李,因此尊崇老子,并在大明宫中建造了道观——三清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白马寺中保存有宋、金、元、明、清等各个朝代的建筑和文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在古代,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祭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西域沙漠上的汉长城是用红柳和夯土混合筑成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北京的天、地、日、月四座坛分别位于北京城的东、南、西、北方向上。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故宫中的御花园规模巨大,仅稍小于大明宫太液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故宫太和殿中屋顶的造型、台阶的层数、面宽和进深的间数以及所有的陈列和摆设都是有象征意义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石结构和木结构各有千秋,并无优劣之分。

B. 正确 满分:2 分 9. 建筑的物质功能取决于需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叠涩的功能与斗栱类似,但斗栱用于木结构,叠涩用于石结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由于木结构不容易保存,古人攻破都城时为了彰显胜利往往也会烧毁敌方的宫殿,因此至今完好保留下来的宫 殿建筑很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包拯在开封去世后就地安葬,合肥包拯墓是后人为纪念他而专门修建的衣冠冢。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孔庙、孔府和孔林的位置是相邻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因为中国盛产木材,西方盛产石材,所以中国古建筑多为木结构,西方古建筑多为石结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明朝中后期,朝廷决定在北京城外再修一圈新城墙,但由于花费巨大,不久就无力支付,只好改变计划,将南 面已修好的部分向内部弯折,与原来南面的城墙相接,这样形成了“凸”字形。 A. 错误

移动木屋的三种主要结构形式

移动木屋的三种主要结构形式 ▼梁柱结构体系 梁柱结构是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他是由跨距较大的梁、柱结构形式主要的传力体系,无论竖向荷载,还是水平荷载,都由梁柱结构体系承受,并最后传递到基础上。我国《木结构设计规范》中普通木结构和胶合木结构均属于梁柱结构体系的建筑。 材料:通常采用实木(原木或方木)、胶合木等材料制作梁、柱、檩条,用木基结构板材作为楼盖与屋盖的覆板。现在广泛采用金属紧固件来链接构件各部分。在金属件出现之前,链接靠细木工技术,采用榫卯方式链接,接头处有时会用木销子。 应用:梁柱式木结构被广泛采用于宗教、居住、工业、商业、学校、体育、娱乐、车库等建筑中,是我国传统木建筑的结构形式。 ▼轻型木结构体系 轻型木结构是北美住宅建筑大量采用的、有构件断面较小的规格材均匀密布链接组成的一种结构形式,它由主要结构构件(结构骨架)和次要结构构件(墙面板、楼面板和屋面板)等共同作用、承受各种荷载,最后将荷载传递到基础上,具有经济、安全、结构布置灵活特点。当这种结构通过合理设计,部分结构体系能够承受和传递跨距较大的荷载时,它也能用于其它大型的工业和民用建筑。 北美轻型木框架结构是指墙和屋顶的框架以2x4(38x89mm)和2x6(38x140mm)规格材建造的结构。随后用OSB结构板和胶合板包覆墙和屋顶表面,以增强结构的整体刚性。木框架结构可用于独户别

墅和四层以内的公寓和商用物业。 ▼木刻楞结构(原木结构) 木刻楞俄罗斯族典型的民居,具有冬暖夏凉,结实耐用等优点。 木刻楞的建筑方法,主要是用木头和手斧刻出来的,有楞有角,非常规范和整齐,所以人们就叫它木刻楞房。修建木刻楞房的第一步是要打地基,地基都是石头的,而且要灌上水泥,比较结实。第二步就是盖,把粗一点的木头放在最低层。一层一层地叠垒,第二层压第一层。修建木刻楞房一般情况下不用铁钉,通常都用木楔,先把木头钻个窟窿,再用木楔加固。 建木刻楞的传统方法是要垫苔藓。苔藓垫在中间,好处在不透风。冬天零下30℃到40℃,有了苔藓压在底下,等于是水泥夹在隔缝里一样,不透风,冬天非常暖和,而夏天又非常凉快。 比较讲究的俄罗斯乡民在修建木刻楞时都总爱在房屋前面修一 间像走廊一样的房屋。当地人称这个小房屋叫门斗,起着防风的作用。木刻楞房盖好以后,可以在外面刷清漆,保持原木本色。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 中国传统古建筑结构复杂,这套木结构建筑扫盲图依照北宋李诫所着《营造法式》标注,结构各构件位置及名称一目了然,值得收藏。 解释下四椽栿,栿(fú)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还是刚才那梁架,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各代在构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这些区别是根据建筑形式断代的主要依据,但整体构架千年没变。(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脊槫:屋架最高处的槫,位于正脊下叉手:脊槫两侧,平梁之上的斜撑平梁:又称平栿,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长两椽,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槫(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这是一张六椽栿的结构图,六椽栿即托六架椽的梁。六椽栿以上用平梁和劄牵错落搭配,托举出房子的山间尖,早期木结构中用六椽檐栿通搭的实例很少,这个梁架结构来自山西平顺淳化寺正殿。劄牵:长一椽的梁 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有多种组合,这也是一座六椽檐栿通搭的建筑,结构与上图有很大不同,六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两

椽),逐层递减,形成中国式房屋的山尖。(山西泽州西四义普觉寺) 阑额是柱头间的联系构件,安装于柱头,上皮与柱齐平,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这样的联系构件,称为“地栿”。普拍方安装于柱头阑额之上,压于栌枓之下。普拍方与阑额的断面呈“T”字形。早期建筑一般不用普拍方,现存十几座唐和五代建筑中只有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使用了普拍方,宋以后开始应用广泛。(山西沁县大云院正殿)

中国古建筑赏析综合测试

《中国古建筑赏析》综合测试 一.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 北京城里,下面哪两座建筑是沿中轴线左右对称的?( ) (2分) A.太庙——社稷坛 B.天坛——地坛 C.钟楼——鼓楼 D.西直门——广渠门 ☆答案:A 2. 关于程阳桥的结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2分) A.桥墩和桥身皆为石结构 B.桥墩和桥身皆为木结构 C.桥墩为石结构,桥身为木结构 D.桥墩为木结构,桥身为石结构 ☆答案:B 3. 下面关于佛塔与佛寺的位置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2分) A.佛像出现之前,由于佛舍利是镇寺之宝,因此埋有舍利的佛塔一般位于寺院中央位置 B.佛像出现后,由于比舍利更直观、便于祭拜,因此供奉佛像的大殿逐渐取代佛塔,位于寺院中央位置 C.有些寺庙最初的规划中并没有塔,后来募集到资金或者得到捐助得以修建,便建在角落或寺外 D.由于佛塔具有登高望远、观察敌情的功能,因此多建在寺院旁的山顶或江边 ☆答案:D 4. 关于故宫,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2分) A.故宫中有建筑8000余座 B.故宫中有建筑8000余间 C.故宫中有建筑9999座 D.故宫中有建筑9999间 ☆答案:B 5. “坛”一般用来祭祀哪种对象?( ) (2分) A.自然神 B.佛教中的神 C.道教中的神 D.祖先 ☆答案:A 6. 关于秦始皇陵,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2分) A.秦始皇陵从始皇即位时一直修到其去世,历时38年,征用了70万劳力 B.秦始皇陵被项羽破坏殆尽,现存仅为复原的遗址 C.《史记》中记载秦始皇陵中灌有水银,这一点已被现代探测手段初步证实 D.秦始皇陵有若干陪葬坑被挖掘出来,其中名气最大的是兵马俑 ☆答案:B 7. “客家人”指的是:.( ) (2分) A.东南沿海一个少数民族,待客极热情,故名 B.客州人的又称 C.从中原迁徙至东南沿海地区的民系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 梁思成先生认为,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征包括:一个高起的台基,作为木构梁柱为骨架的建筑物的基座,再支承一个外檐伸出的坡形屋顶。这种骨架式的构造使人们可以完全不受约束地筑墙和开窗。正是这种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得它能够适应中华文明的任何延伸地。中国建筑除了本身的精致性,还极注重建筑物的调配和组合。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经初步形成,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联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七个时期。直到20世纪,始终保持着独特的结构和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特点为: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以木结构为骨架,达到了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木结构体系的优点很多:如维护结构与支撑结构相分离,抗震性能较高;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等等。同时木结构也有很多缺点:易遭受火灾,白蚁侵蚀,雨水腐蚀,相比砖石建筑维持时间不长;成材的木料由于施工量的增加而紧缺;梁架体系较难实现复杂的建筑空间等。不过,中国古代建筑中也有少量砖石建筑,如《史记索隐》中称:“石室金匮,皆为国家藏书之处。”;如《水经注》中有多处记载,《渭水篇》:“磻溪旁有一石室,盖太公所居也”。砖石结构多用于塔式建筑。 2. 保持构架制原则。 中国木结构体系历来采用构架制的结构原理:以四根立柱,上加横梁、竖枋而构成“间”,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3,5,7,9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紫禁城太和殿为11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构古建筑。立面上划分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其中官式建筑屋顶体型硕大、出挑深远是建筑造型中最重要的部分。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载荷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和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载荷。 屋顶的形式按照等级分为:单坡、平顶、硬山、悬山、庑殿、歇山、卷棚、攒尖、重檐、盔顶等多种制式,又以重檐庑殿为最高等级。

《中国古建筑赏析》期末复习题

《中国古建筑赏析》期末复习题(一) 一、单选题 1、下面哪种对建筑的需求在古代十分突出,在现代比较少见?( B ) A 居住 B 祭祀 C 通行 D 购物 2、下面哪那座古建筑属于木结构?( A ) A北京天坛祈年殿 B曲阜孔庙棂星门 C河北赵县赵州桥 D希腊帕特农神庙 3、下面不属于木结构优点的是:( D ) A抗震性能好 B造价低 C易于施工 D耐水火 4、图0_1中的屋顶属于( B ) A庑殿式 B歇山式 C悬山式 D硬山式 5、图0_2中的屋顶属于( D ) A庑殿式 B歇山式 C悬山式 D硬山式 6、图0_3中的屋顶属于( C ) A庑殿式

B歇山式 C悬山式 D硬山式 7、图0_4中的屋顶属于( A ) A庑殿式 B歇山式 C悬山式 D硬山式 8、下图中属于攒尖顶的是C A、0_6 B、0_7 C、0_8 D、0_9 9、0_10中的建筑构件是( B ) A斗栱 B牛腿 C撑栱 D榫卯 10、下面有关斗栱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为中国古建筑所特有 B可以将屋顶支撑到更远的地方 C费工费料,装饰意义大于实用意义 D多见于悬山顶和硬山顶房屋 11、0_11中圆圈部分所示为( C) A台基 B夯土 C柱础 D阶条石 12、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三部分?A A台基、柱子、屋顶 B台基、墙面、屋顶

C柱子、墙面、屋顶 D台基、柱子、墙面 13、中国古建筑的建造顺序从先到后依次为:B A台基→柱子→墙面→屋顶 B台基→柱子→屋顶→墙面 C屋顶→台基→柱子→墙面 D屋顶→柱子→墙面→台基 14、0_12中所示的建筑构件是( B ) A梁 B枋 C瓜柱 D椽子 15、长城最早修建于什么时期?B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 C秦朝 D汉朝 16、下面哪个朝代几乎没有修建过长城?C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17、现在保留下来长城,基本是哪个朝代修建的?C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8、图1_1中,哪个是汉长城? A 19、图1_2中所示的部分是? D A券门

浅谈中国木结构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结课论文——浅谈中国木结构建筑 浅谈中国木结构建筑

【关键词】:中国木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特点木结构建筑发展情况 【摘要】: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历史上,木结构建筑展现了多样的面貌。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是随着朝代的更替进行着风格和工艺上的进步。本文撰写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木结构建筑特点和构造的探讨,来加深人们对于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的认识 【主要内容】: 木结构是中国建筑历史上的主要结构类型和重要的特征。自上古时期出现了“巢”与“穴”两种原始的居住形式时开始,就产生了木结构的原始雏型。文献中关于上古时期“构木为巢”【1】的记述,无疑是对木结构萌芽状态的描述。就穴居来说,袋状竖穴的穴口,也必然要采用树木的枝干和草木支条编扎而成的支撑结构和覆盖结构。从而发展演变成建造在地面上的各类建筑,并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木结构体系。在我国近代,由于资源和技术的原因,木结构房屋在现代一直被排除在主流建筑之外。直到现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对居住环境的新认识,人们才开始重新关注木结构房屋。本文将从各个历史时期的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技艺等方面浅谈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 【正文】: 一、木结构建筑的发展状况 历史上,木结构建筑展现了多样的面貌,被广泛地应用于住宅、宗教、文化、纪念建筑,除此之外,木结构还被用于桥梁等大型构筑物中。在漫长的历史中,木材作为一种实用的建筑材料,凝聚了人类无数伟大的创意,也成为人与自然环境对话的媒介。在长久的木结构发展史中,人类积累了丰富的构筑工艺和营造技术等建筑知识,造就了不朽的木结构文化,使木结构建筑在建筑史上留下了绚烂的一页【2】 经考古发掘证实,早在新石器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中,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已发现有相当规模的氏族聚落的建筑群,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遗址和近年发掘出的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中,可以看出,当时木结构建筑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水平。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建筑木构件,证实中国的祖先很早就已掌握了完善的榫卯连接技术,也说明木结构在此之前已经历了很长的使用和发展过程。 图1 应县木塔平面、立面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