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贤君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贤君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贤君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贤君原文及译文

哀公問於孔子曰:「當今之君,孰為最賢?」孔子對曰:「丘未

之見也,抑有衛靈公乎?」公曰:「吾聞其閨門之內無別,而子次之賢,何也?」孔子曰:「臣語其朝廷行事,不論其私家之際也.」公曰:「其事何如?」孔子對曰:「靈公之弟曰,靈公弟子渠牟,其智

足以治千乘,其信足以守之,靈公愛而任之.又有士林國者,見賢必

進之,而退與分其祿,是以靈公無遊放之士,靈公賢而尊之.又有士

曰慶足者,衛國有大事則必起而治之,國無事則退而容賢,靈公悅

而敬之.又有大夫史?,以道去衛,而靈公郊舍三日,琴瑟不御,必

待史?之入,而後敢入.臣以此取之,雖次之賢,不亦可乎.」

子貢問於孔子曰:「今之人臣,孰為賢?」子曰:「吾未識也,

徃者齊有鮑叔,鄭有子皮,則賢者矣.」子貢曰:「齊無管仲,鄭無

子產.」子曰:「賜,汝徒知其一,未知其二也.汝聞用力為賢乎?進

賢為賢乎?」子貢曰:「進賢賢哉.」子曰:「然,吾聞鮑叔達管仲,子皮達子產,未聞二子之達賢己之才者也.」

哀公問於孔子曰:「寡人聞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諸?」孔

子對曰:「此猶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公曰:「可得而聞乎?」

孔子曰:「昔者夏桀,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忘其聖祖之道,壞其

典法,廢其世祀,荒於淫樂,耽湎於酒,佞臣諂諛,窺導其心,忠

士折口,逃罪不言,天下誅桀.而有其國,此謂忘其身之甚矣.」

顏淵將西遊於宋,問於孔子曰:「何以為身?」子曰:「恭敬忠

信而已矣.恭則遠於患,敬則人愛之,忠則和於眾,信則人任之,勤

斯四者,可以政國,豈特一身者哉.故夫不比於數,而比於踈,不亦

遠乎;不修其中,而修外者,不亦反乎;慮不先定,臨事而謀,不亦

晚乎.」

孔子讀詩于正月六章,惕焉如懼,曰:「彼不達之君子,豈不殆哉.從上依世則道廢,違上離俗則身危,時不興善,己獨由之,則曰

非妖即妄也.故賢也既不遇天,恐不終其命焉,桀殺龍逢,紂殺比干,

皆類是也.詩曰:『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

此言上下畏罪,無所自容也.」

子路問於孔子曰:「賢君治國,所先者何?」孔子曰:「在於尊

賢而賤不肖.」子路曰:「由聞晉中行氏尊賢而賤不肖矣,其亡何也?」孔子曰:「中行氏尊賢而不能用,賤不肖而不能去,賢者知其

不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必己賤而讎之,怨讎並存於國,鄰敵構兵

於郊,中行氏雖欲無亡,豈可得乎.」

孔子閒處,喟然而歎曰:「嚮使銅鞮伯華無死,則天下其有定矣.」子路曰:「由願聞其人也.」子曰:「其幼也敏而好學,其壯

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下人,有此三者,以定天下也,何

難乎哉!」子路曰:「幼而好學,壯而有勇,則可也.若夫有道下人,又誰下哉?」子曰:「由不知,吾聞以眾攻寡,無不克也,以貴下賤,無不得也.昔者周公居冢宰之尊,制天下之政,而猶下白屋之士,日

見百七十人,斯豈以無道也,欲得士之用也.惡有道而無下天下君子哉?」

齊景公來適魯,舍于公館,使晏嬰迎孔子,孔子至,景公問政焉.孔子答曰:「政在節財.」公悅,又問曰:「秦穆公國小處僻而霸,

何也?」孔子曰:「其國雖小其志大,處雖僻而政其中,其舉也果,

其謀也和,法無私而令不愉,首拔五羖,爵之大夫,與語三日而授

之以政,此取之雖王可,其霸少矣.」景公曰:「善哉.」

哀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壽也.」公曰:「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賦斂,則民富矣;敦禮教,遠罪疾,則民壽矣.」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國貧矣.」孔子曰:「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母

貧者也.」

衛靈公問於孔子曰:「有語寡人有國家者,計之於廟堂之上,則政治矣,何如?」孔子曰:「其可也,愛人者則人愛之,惡人者則人

惡之,知得之己者則知得之,人所謂不出環堵之室而知天下者,知

反己之謂也.」

孔子見宋君,君問孔子曰:「吾欲使長有國,而列都得之,吾欲使民無惑,吾欲使士竭力,吾欲使日月當時,吾欲使聖人自來,吾

欲使官府治理,為之奈何?」孔子對曰:「千乘之君,問丘者多矣,

而未有若主君之問,問之悉也.然主君所欲者,盡可得也.丘聞之,

鄰國相親,則長有國;君惠臣忠,則列都得之;不殺無辜,無釋罪人,則民不惑;士益之祿,則皆竭力;尊天敬鬼,則日月當時;崇道貴德,

則聖人自來;任能黜否,則官府治理.」宋君曰:「善哉!豈不然乎!

寡人不佞,不足以致之也.」孔子曰:「此事非難,唯欲行之云耳.」

鲁哀公问孔子:“当今的君主,谁最贤明啊?”

孔子回答说:“我还没有看到,或许是卫灵公吧!”

哀公说:“我听说他家庭之内男女长幼没有分别,而你把他说成贤人,为什么呢?”

孔子说:“我是说他在朝廷所做的事,而不论他家庭内部的事情。”

哀公问:“朝廷的事怎么样呢?”

子贡问孔子:“当今的大臣,谁是贤能的人呢?”

孔子说:“我不知道。从前,齐国有鲍叔,郑国有子皮,他们都是贤人。”

子贡说:“齐国不是有管仲,郑国不是有子产吗?”

孔子说:“赐,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听说自己努力成为贤人的人贤能呢,还是能举荐贤人的人贤能呢?”

子贡说:“能举荐贤人的人贤能。”

孔子说:“这就对了。我听说鲍叔牙使管仲显达,子皮使子产显达,却没有听说管仲和子产让比他们更贤能的人显达。”

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优秀教案

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教育教案 《笠翁对韵》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下响高舂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小儿语》 问题提出

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 教案目的 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 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治家格言》 教案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案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古诗晋灵公不君翻译赏析

古诗晋灵公不君翻译赏析 文言文《晋灵公不君》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 文】晋灵公不君(1) 。厚敛以雕墙(2)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3) ,杀之,置诸畚(4) ,使妇人载以过朝(5) 。赵盾、士季见其手(6) ,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7) ,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8) ,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9)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10) 。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11) 。'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12) 。” 犹不改。宣子骤谏(13) ,公患之,使锄麑贼之(14) 。晨往,寝门辟矣(15) ,盛服将朝(16) 。尚早,坐而假寐(17)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18)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秋九月,晋候饮赵盾酒(19) ,伏甲(20) ,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21), 趋登(22) ,曰:“臣侍君宴,过三爵(23) ,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24) 。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25) 。初,宣子田于首山(26) ,舍于翳桑(27) 。见灵辄饿(28) ,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29) ,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30) ,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31) 。”使尽之,而 为之箪食与肉(32) ,置诸橐以与之(33) 。既而与为公介(34) ,倒戟以 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日:“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 告而退。遂自亡也。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35) 。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36) :“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亡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全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第一册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节选)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秋水 过秦论 鸿门宴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第二册 谏太宗十思疏 腾王阁序 师说 阿房宫赋 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 伶官传序 石钟山记 项脊轩志 五人墓碑记 登泰山记 病梅馆记 第三册 卫风·氓 秦风·无衣 邶风·静女 离骚(节选) 孔雀东南飞(并序) 迢迢牵牛星 归园田居 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行(并序) 山居秋暝 登高 蜀相 书愤 虞美人 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扬州慢 声声慢 陈情表 祭十二郎文 赤壁赋 第四册 逍遥游(节选) 促织 柳毅传(节选) 第五册 蜀道难 将进酒 兵车行 客至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其三) 阁夜 登岳阳楼 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 孟子见梁襄王 齐人有一妻一妾 奕秋 第六册 报任安书(节选)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屈原列传(节选)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必背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 忠篇一 (一)热爱祖国 1. [原文]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先秦)《太公六韬》 [译文]国家不是一个人的国家,而是所有民众的国家。 2. [原文]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译文]祖国河山秀美如画,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寸土寸金。 3. [原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译文] 国家的兴衰存亡,每个老百姓都是有责任的. 4. [原文]位卑未敢忘忧国。——(南宋)陆游《病起怀书》 [译文]虽然我地位卑微,也始终不敢忘记为国分忧。 5.[原文]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转》 [译文]男子汉大丈夫应当为国家戍守四方,死于边境,并以马革裹尸为荣耀。 6. [原文]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南宋)郑思肖《德佑二年岁旦》 [译文]我一心向着朝廷收复失地,统一中华;那万古传诵的《下泉》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境界,也正是百姓翘首企盼的。 7. [原文]君子虽在他乡,不忘父母之国。——(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译文]君子即使远在他乡,也常思念父母祖先的故居之地。 8. [原文]疾风知劲草,板当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瑀》 [译文]在大风来临之时,才能分辨出港进不折的草;在国家动荡之际,才能显示出忠诚勇敢的大臣。9. [原文]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南宋)佚名《名贤集》 [译文]在国家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10. [原文]投死为国,以义灭身。——(三国?魏)曹操《让县自名本至今》 [译文]为了国家而不惜牺牲,为了正义而不顾生死。 11. [原文]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明)夏完淳《别云间》 [译文]即使自己死了,那不屈的魂魄也要返回故乡,将在空中注视后继者高举义旗,鼓舞他们从事地与外族侵略的大业。 (二)尽忠职守 12. [原文]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也。——(先秦)《礼记?表记》 [译文]处在自己位上而不负起责任,社会就乱了。 (三)诚实守信 13.[原文]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译文]不要把金玉当成宝物,忠诚与信用才是宝。 14. [原文]不愧于人,不畏于天。——(先秦)《诗经?小雅》 [译文]因为自身讲求诚心,所以对他人无所愧疚,对上天也是无所畏惧。

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山东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笠翁对韵》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下响高舂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小儿语》 问题提出 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 教学目的 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 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治家格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中考文言文《晋灵公不君》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晋灵公不君》全文详细翻译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晋灵公不君》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晋灵公不君 选自《左传》 晋灵公不行国君正道。加重赋税用来彩饰墙壁。他还从台上用弹弓射人,观看人们躲避弹丸来取乐。有一次厨子燉熊掌没有燉熟,灵公就杀死他,把尸体装在草筐里,命妇女用车装着尸体经过朝廷。赵盾和士季发现了厨子的手,追问厨子被杀的原因,并为这件事忧虑。赵盾准备进谏,土季说:“您进谏,如果国君不接受,那就没有谁能接着进谏了。请让我先去吧,没有采纳,您再继续劝说。”士季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礼三次,灵公假装没看见。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看了看他,说道:“我知道所犯的错误了,准备改正它。”士季叩头答道:“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却能改正,没有什么善事能比这个更大的了。《诗经》上说:‘没有谁没有个好的开头,但很少能坚持到底。’照这样说来,能够纠正错误的人是很少的。您能有始有终,那末国家就巩固了,哪里仅仅是臣子们有所依靠呢。《诗经》又说:天子有没尽职的地方,只有仲山甫来弥补。意思是说过失是能够弥补的,您能弥补自己的过失,君位就丢不了啦。”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清先,不

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袞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袞不废矣。” 晋灵公仍旧不改。赵盾多次进谏。晋灵公很厌恶他,派鉏麑暗杀他。鉏麑清早赶去,看到卧室的门已打开了。赵盾已穿戴整齐准备上朝,由于时间还早,端坐在那里打瞌睡。鉏麑退出来,感叹地说:“不忘记恭敬,真是百姓的主啊。杀害百姓的主,就是不忠;不履行国君的使命,就是不守信用。在这两者之间只要有一种,都不如死了。”便撞死在槐树上。 犹不改。宦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癖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齐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灵公赐给赵盾酒喝,预先埋伏好身穿铠甲的武士,准备攻杀赵盾。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了情况,快步走上堂去,说:“臣子侍奉国君饮酒,超过了三杯,不合乎礼仪。”接着扶赵盾下堂。晋灵公唤出那条猛犬向赵盾扑去。提弥明徒手搏击猛犬,把它打死了。赵盾说:“不用人而使唤狗,即使凶猛,又顶得了什么?”一面搏斗,一面退出宫门。提弥明为赵盾殉难。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

(文言知识)中考文言文《晋灵公不君》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晋灵公不君》全文详细 翻译 文言知识 晋灵公不君 选自《左传》 晋灵公不行国君正道。加重赋税用来彩饰墙壁。他还从台上用弹弓射人,观看人们躲避弹丸来取乐。有一次厨子燉熊掌没有燉熟,灵公就杀死他,把尸体装在草筐里,命妇女用车装着尸体经过朝廷。赵盾和士季发现了厨子的手,追问厨子被杀的原因,并为这件事忧虑。赵盾准备进谏,土季说:“您进谏,如果国君不接受,那就没有谁能接着进谏了。请让我先去吧,没有采纳,您再继续劝说。”士季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礼三次,灵公假装没看见。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看了看他,说道:“我知道所犯的错误了,准备改正它。”士季叩头答道:“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却能改正,没有什么善事能比这个更大的了。《诗经》上说:‘没有谁没有个好的开头,但很少能坚持到底。’照这样说来,能够纠正错误的人是很少的。您能有始有终,那末国家就巩固了,哪里仅仅是臣子们有所依靠呢。《诗经》又说:天子有没尽职的地方,只有仲山甫来弥补。意思是说过失是能够弥补的,您能弥补自己的过失,君位就丢不了啦。”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清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袞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袞不废矣。” 晋灵公仍旧不改。赵盾多次进谏。晋灵公很厌恶他,派鉏麑暗杀他。鉏麑清早赶去,看到卧室的门已打开了。赵盾已穿戴整齐准备上朝,由于时间还早,端坐在那里打瞌睡。鉏麑退出来,感叹地说:“不忘记恭敬,真是百姓的主啊。杀害百姓的主,就是不忠;不履行国君的使命,就是不守信用。在这两者之间只要有一种,都不如死了。”便撞死在槐树上。 犹不改。宦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癖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齐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灵公赐给赵盾酒喝,预先埋伏好身穿铠甲的武士,准备攻杀赵盾。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了情况,快步走上堂去,说:“臣子侍奉国君饮酒,超过了三杯,不合乎礼仪。”接着扶赵盾下堂。晋灵公唤出那条猛犬向赵盾扑去。提弥明徒手搏击猛犬,把它打死了。赵盾说:“不用人而使唤狗,即使凶猛,又顶得了什么?”一面搏斗,一面退出宫门。提弥明为赵盾殉难。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

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 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课文《庄暴见孟子》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被其文言文的句式难住了,今天,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带来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一起来学习一下。 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 《孟子》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 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之音,举

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庄暴见孟子【翻译】: 庄暴来见孟子,(他对孟子)说:“我被齐王召见,齐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我没有什么话用可来回答。”庄暴又问:“爱好音乐,那怎么样呢?”孟子说:“如果齐王(果真)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治理得大概很不错了吧。” 有一天,孟子被齐宣王接见,(孟子向宣王)说:“君王曾经把(您)爱好音乐的事告诉庄暴,有这回事吗?”宣王变了脸色说:“我不是能爱好古代圣王的雅乐,只是爱好世俗一般流行的音乐罢了。”(孟子)说:“只要君王(果真)很爱音乐,那么齐国就(治理得)差不多了。当今的音乐和古代的音乐是一样的。”(宣王)说:“(这个道理)可以说来听听吗?”(孟子)问道:“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快乐,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宣王)说:“(自己欣赏音乐)不如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孟子又)问:“跟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而快乐,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宣王)回答:“不如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于是孟子又)说:“请让我给君王谈谈关于欣

名贤集原文与译文

名贤集 《名贤集》的作者不详。从内容上分析,是南宋以后儒家学者撰辑。本集汇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行,以及民间流传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治学修德等方面格言谚语加以选择提炼而成。句式对偶整齐,不拘字数,但句句叶韵,读来顺口,听来悦耳。有四字为句,五字为句,七字为句,如:“顺天者存,逆天者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一字千金价不多,会文会算有谁过,身小会文国家用,大汉空长做什么”。这些格言、名句、谚语成句多富有哲理性,耐人寻味,给人启迪。当然也有许多消极、没落的内容,如:“官满如花谢,势败奴欺主,命强人欺鬼,运衰鬼欺人。”“有钱便使用,死后一场空。” 《名贤集》原文及注解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大意:只要多做好事就行了,个人的前途、穷富、生死就没有必要过问了。】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大意:给人方便,自己也一定会得到方便的。】 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大意:善于和别人交朋友,而且相交的越久,就能受到别人尊敬。】

人贫志短,马瘦毛长。【大意:人如果穷了,就会缺少志气;马如果瘦了,毛必然会长的。】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大意:即使人心如铁石,也会在如炉的官法之中溶化。】 谏之双美,毁之两伤。【大意:当面以直率语言指出对方的缺点,则双方都好;如背后说人家的坏话则伤害别人,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赞叹福生,作念祸生。【大意:多对人讲称赞的话,颂扬的话,就会得到好处;如果对人有坏的念头,就会产生祸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大意:积善之家一定有很多喜庆的事,而积恶之家一定会遭到大祸。】休争闲气,日有平西。【大意:无谡的是非不必去争论,太阳还有落山的时候。】 来之不善,去之亦易。【大意:来得不正,就很容易失掉。】人平不语,水平不流。【大意:使人心平气和就不会说什么了;人有不平的事,才有意见,就像水平不会流动一样。】得荣思辱,身安思危。【大意:得到荣辱要想到羞辱,身处安宁要想到危险。】 羊羔虽美,众口难调。【大意:用羊羔做出的菜固然鲜美,但还不能适应众人的口味。】 事要三思,免劳后悔。【大意:做一件事情之前,要多多考虑,免得以后懊悔,也徒劳无益。】

《左传-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左传|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腼熊蹯不孰, 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①、士季②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③,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君能补过,袞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诗》曰:‘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乎,越竟乃免。”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节选自《左传》) 【注】①赵盾:晋国正卿(首席大臣)。谥宣子。②士季:晋大夫,名会。③溜:屋檐下滴水的地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子骤谏急切 B.贼民之主,不忠刺杀 C.宣子田于首山打猎 D.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迎接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问其故而患之其我之谓矣 B.公嗾夫獒焉今近焉 C.弃人用犬,虽猛何为问何故 D.请以遗之置诸橐以与之 7.下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赵盾“良大夫”形象的一项是(3分) A.①三进,及溜。②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B.①尚早,坐而假寐。②倒戟以御公徒。 C.①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②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D.①弃人用犬,虽猛何为!②惜也,越竟乃免。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灵公奢侈暴虐,加重赋税来修饰宫室,因为熊掌没炖烂,竟然杀了厨师,把他的尸首装在畚箕里,让宫女们用头顶着从朝廷经过。

明贤集.《弟子规》原文及解说

名贤集 3分(内容丰富) 编辑词条 摘要 关于《名贤集》 《名贤集》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蒙学教材之一,具体作者不详,从内容上分析,是南宋以后儒家学者撰辑。它汇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行,以及民间流传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治学修德等方面的格言谚语,有些还渗透了佛、道两教的因果报应等思想加以选择提炼而成,其中不乏洞察世事、启人心智之句。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让人凡事应从长计议;“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劝人言语之间要相互尊重;而“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则道尽了封建时代的世态炎凉。《名贤集》以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组成,易诵易记,读之朗朗上口,为古代流传很广的启蒙读物。尽管《名贤集》过去属儿童读物,但今天看来,它仍具有一定的知识价值和修养价值,成年人读来也会颇受教益。尤其是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渐广,再来重读《名贤集》,相信你自会有另一番感受。 当然,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名贤集》中也有许多消极内容,如:“有钱便使用,死后一场空”等等,这需要我们在阅读时,细加甄别,以便剔除其糟粕,汲取其精华。 四言集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人贫志短,马瘦毛长。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谏之双美,毁之两伤。 赞叹福生,作念祸生。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休争闲气,日有平西。 来之不善,去之亦易。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得荣思辱,身安思危。 羊羔虽美,众口难调。 事要三思,免劳后悔。 太子入学,庶民同例。 官至一品,万法依条。 得之有本,失之无本。 凡事从实,积福自厚。 无功受禄,寝食不安。 财高气壮,势大欺人。 言多语失,食多伤心。 送朋友酒,日食三餐。 酒要少吃,事要多知。 相争告人,万种无益。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居必择邻,交必良友。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得人一牛,还人一马。 老实常在,脱空常败。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寸心不昧,万法皆明。 明中施舍,暗里填还。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 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肚里跷蹊,神道先知。 人离乡贱,物离乡贵。 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人欲可断,天理可循。 心要忠恕,意要诚实。 五言集 黄金浮世在,白发故人稀。 黄金非为宝,安乐值钱多。 休争三寸气,白了少年头。 百年随时过,万事转头空。 耕牛无宿草,仓鼠有余粮。 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

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君》教学设计 05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文中重点的文言字词,准确全面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梳理晋灵公的“不君”和赵盾的“良”,在对比阅读感受《左传》叙述艺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文章中赵盾形象的把握,感受他“忠君,敬业,爱民”的士大夫形象。教学重点:在准确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体会良臣赵盾为何背负“弑君”罪名。教学难点:探究“春秋笔法”在本文怎么鲜明体现。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晋人秦人围郑”,勇敢的烛之武让我们感受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高超的谈话艺术的力量;“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左传》又给我们还原了怎样的历史真相呢?下面大家再次在理解的基础上齐声诵读《晋灵公不君》,看看文中哪些内容是《春秋》中所没有提及的。 二、创设情境 师:大家读的很整齐,难读的字把握也读的比较准确。在《春秋》上只有一句话“晋赵盾弑其君夷皋”,那文中多了哪些内容? 生:文中具体描写了晋灵公的不君和赵盾的良。 师:晋灵公不君中“君”指“君道”,那他不行君道表现在哪些事情上?请加以概括,并指出这些事情表现了晋灵公怎样的性格特点? 厚敛雕墙——贪婪

弹人取乐——荒唐 滥杀厨师——残暴 敷衍士季——狡猾 谋害赵盾——昏庸 (师:前三项比较容易找出来。晋灵公不君后“:”冒号用在总结性话语.后面,引起下文的分说。如果仅仅是厚敛雕墙,弹人取乐,滥杀厨师,这能被原谅么? 师:文中士季引用是《诗经》里的话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师:士季又借用《诗经》的话:衮职有阙,惟中山甫补之。君能补过,衮不废矣。这一句又是什么意思? 生:周宣王有过失,只有中山甫能匡救君过;您能改正错误,那您的君位可以保全。 师:从上两句的翻译中,我们可以感到如果仅仅是冒号后面的三项,晋灵公的荒淫行为可能会被容忍,但是他改过了么? 对士季的进谏,他态度上“三进及溜”,结果上“犹不改”来表明他的无心改过。 对赵盾的进谏,又是“患之”“伏甲,将攻之”“嗾夫獒”。不仅不改还试图谋害赵盾。 小结: 文中的描述,我们可以充分的判定,晋灵公确实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全文)

[标签:标题] 篇一:高中文言文全部课文原文与翻译高中文言文翻译 ~~~~~~~~~~~~~~~~~~~~~~~~~~目录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 触龙说赵太后季氏将伐颛臾)勾践灭吴(节选邹忌讽齐王纳谏寡人之于国也劝学秋水过秦论鸿门宴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 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腾王阁序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游褒禅山记伶官传序石钟山记项脊轩志五人墓碑记登泰山记病梅馆记 第三册卫风〃氓xx风〃无衣邶风〃静女 )离骚(节选归园田居并序)迢迢牵牛星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行(并序)山居秋暝登高蜀相书愤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声声慢陈情表祭十二郎文赤壁赋 第四册 逍遥游(节选)促织xx(节选) 第五册蜀道难将进酒兵车行客至旅夜书怀咏怀古迹(其三)阁夜登岳阳楼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齐人有一妻一奕秋妾第六册 ) (节选报xx书 )(节选xxxx列传 ) (节选屈原列传 )节选信陵君窃符救赵(《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与译文《左传》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xx夜缒而出。见xx曰: 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不知;不仁;失其所与,因人之力而敝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公曰:“不可。子犯请击之。 ”亦去之。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 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 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烛之武答应了。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 贵国使臣来往经过,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供于您的力量薄弱啊。

名贤集 译文

●《名贤集》 ●名言警句行为规范 ●一四言集 1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译文】只管做好事,不必考虑以后的事。 2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译文】给别人行方便,自己也会得到方便。 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译文】善于跟人往来,天长日久就会受到人们的敬重。 3人贫志短,马瘦毛长。 【译文】人贫穷了,立志时容易目光短浅;马瘦了,毛就显得特别长。 4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译文】即使人强捍得像铁一样,法律如同洪炉,可使他服软。 5谏之双美,毁之两伤。 【译文】人有过失时善意规劝,使他改过,这对他人和自己都好;捏造事实诬蔑他人,对人对己都有损害。 6赞叹福生,作念恶生。 【译文】心存善念则生活的幸福,对人有歹念则会有灾祸降临。 7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译文】经常做好事的家庭,会有许多可喜可贺的事情出现;经常做坏事的家庭,会有许多灾祸降临…… 8休争闲气,日有平西。 ●【译文】不要为无关紧要的事生气,就像太阳也有落到西山的时候。 9来之不善,去之亦易。 【译文】如果不以正当手段获得,那么,所得的东西也会很快丧失。 10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译文】人心平静自然说话不多,水面平静自然没有波动。 11得荣思辱,处安思危。 【译文】获得荣誉的时候,不要沾沾自喜,应想到受屈辱的时候;处于安乐的时候,不要麻痹大意,应警惕危险发生。 12羊羔虽美,众口难调。 【译文】羊羔的肉很鲜美,但各人的口味不同,很难调和。 13事要三思,免劳后悔。 【译文】遇到事情要反复思考,正确处理,就不致于事后悔恨。 14太子入学,庶民同例; 【译文】即使是贵为皇太子,入学从师,也应和一般学生一样尊师,遵守学规。 15官至一品,万法依条。 【译文】官做得再大,地位再高,也要依法办事,遵循各种法规。 16得之有本,失之无本; 【译文】懂得圣贤之道就等于掌握了事情的根本,丢掉圣贤之道就等于失去了事情的根本。17凡事从实,积福自厚。

《名贤集》原文、译文

《名贤集》原文、译文 《名贤集》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蒙学教材之一,具体作者不详,从内容上分析,是南宋以后儒家学者撰辑。它汇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行,以及民间流传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治学修德等方面的格言谚语,有些还渗透了佛、道两教的因果报应等思想加以选择提炼而成,其中不乏洞察世事、启人心智之句。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让人凡事应从长计议;“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劝人言语之间要相互尊重;而“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则道尽了封建时代的世态炎凉。《名贤集》以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组成,易诵易记,读之朗朗上口,为古代流传很广的启蒙读物。尽管《名贤集》过去属儿童读物,但今天看来,它仍具有一定的知识价值和修养价值,成年人读来也会颇受教益。尤其是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渐广,再来重读《名贤集》,相信你自会有另一番感受。 当然,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名贤集》中有些内容属封建说教,有些还渗透了佛、道两教的因果报应等思想,如:“有钱便使用,死后一场空”等等,这需要我们在阅读时,细加甄别,以便剔除其糟粕,汲取其精华。但也有的认为“有钱便使用,死后一场空”之类容易理解为糟粕的字句。其实,此处应当理解为:有钱,就要为大众办事,扶危济困、造福桑梓,而不是光想着自己一家一姓的富贵温饱、名闻利养,所谓“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即“先富带后富,达到共同富”。这些好人好事,生前不做,死后就没有机会了。这可供我们参考。 四言集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译文】只管做好事,不必考虑以后的事。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译文】给别人行方便,自己也会得到方便。 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译文】善于跟人往来,天长日久就会受到人们的敬重。 人贫志短,马瘦毛长。 【译文】人贫穷了,立志时容易目光短浅;马瘦了,毛就显得特别长。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译文】即使人强捍得像铁一样,法律如同洪炉,可使他服软。 谏之双美,毁之两伤。 【译文】人有过失时善意规劝,使他改过,这对他人和自己都好;捏造事实诬蔑他人,对人对己都有损害。 赞叹福生,作念恶生。 【译文】心存善念则生活的幸福,对人有歹念则会有灾祸降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译文】经常做好事的家庭,会有许多可喜可贺的事情出现;经常做坏事的家庭,会有许多灾祸降临。。 休争闲气,日有平西。 【译文】不要为无关紧要的事生气,就像太阳也有落到西山的时候。 来之不善,去之亦易。 【译文】如果不以正当手段获得,那么,所得的东西也会很快丧失。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译文】人心平静自然说话不多,水面平静自然没有波动。 得荣思辱,处安思危。

《晋灵公不君》翻译

《晋灵公不君》翻译 晋灵公不行君道。增加赋税来往墙上涂饰彩绘。从高台上用弹弓射人,观看人们躲避弹弓并以次为乐。厨师炖熊掌因为不熟,被杀后,放于畚(植物枝条编成的筐篓器物)中,命人用车装着经过朝廷。赵盾,土季看到厨师的手,问明原因后担心灵公无道杀人的事。准备进忠言,土季说:“劝告而不接受柬言,就没有人继续向您进柬了。”我(土季)先去劝柬,如果不行,你再去。(土季)往前走一步,伏地行一次礼,这样走三次,来到檐下,灵公先是假装没看见,后来不得已才理睬他,说:“我已经知道错了,会改掉的。”土季恭敬的行礼后说:“谁不犯错误呢!知道错误而进行改正,善事里没有哪个能比这个更大了。诗中说‘没有哪个事没有开始,但很少有终。’如果您象这样,能够弥补过错的人很少。你如果能够有始有终,则国家社稷进而稳固,岂仅仅是群臣有所依靠。又比如‘周宣王有了过错,只有仲山甫来弥补。’如果您(天子)能够补救过失,您的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晋灵公仍然不进行改正。宣子多次进柬。灵公讨厌赵盾,谴使刺客杀赵盾。早晨,寝室的门打开后,穿戴好朝服准备上朝,看时间还早,和衣闭目养神。刺客退出后,感叹说:“不能不恭敬啊,百姓的好官,杀一个好官,是不忠;不完成天子的命令,是不信。在这不忠不信中占有一样,不如死啊!”撞槐树自杀了。 在九月的秋天,晋灵公赏赐赵盾喝酒,埋伏的兵丁准备将其击杀。赵盾的车右提弥明知道后,快步走上殿堂说:“做臣子的侍灵公饮酒已经超过三杯,再多将有失礼数了。”就扶者赵盾走下殿堂了。晋灵公呼唤猛犬咬赵盾。提弥明徒手同猛犬进行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废弃忠良,用猛犬,恶犬虽然凶猛有什么呢。”一边打一边出去,提弥明为赵盾而死。 年初,赵盾在首山打猎,住在翳桑。见到了饥饿的灵辄,问他得的是什么病,说:“我已经三天没有吃饭了。”吃完饭后,留下了一半。问他为什么,说:“给贵族做奴仆三年了,不知道母亲是否还在,现在离家近了,留下的一半给她吃。赵盾让他都吃了。并且该他预备了一篮饭和一些肉,放在口袋了给了他。不久做了晋灵公的甲士”把兵器倒过来挡住了灵公的卫兵们。使赵盾免于受害。问他是什么原因,说:“翳桑的那个饿人。”问他姓名住处,不肯把姓名住址告诉给赵盾,就走了,于是逃亡了,因为他是晋灵公的卫兵,不能再呆下去了。 宣公二年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院杀了灵公。赵盾出奔还没有走出晋国,听到灵公被杀就回来了。晋太史董狐说:“赵穿杀了君”。要宣示给别人看。宣子说:“不一定”。对话说:“你是正卿,逃亡不出国境,返回朝廷后不讨伐杀死国君的人,不是你杀的是谁杀的?”赵盾说“呜呼!我怀念祖国,反而给自己留下了后患。大概就是指我这样的人说的吧!”孔子说:“董狐,是一个好的良史,只述事实。赵盾,是好的正卿啊,只是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啊!可惜,没有避免了弑君的名号啊!” 晋灵公不行国君正道。加重赋税用来彩饰墙壁。他还从台上用弹弓射人,观看人们躲避弹丸来取乐。有一次厨子燉熊掌没有燉熟,灵公就杀死他,把尸体装在草筐里,命妇女用车装着尸体经过朝廷。赵盾和士季发现了厨子的手,追问厨子被杀的原因,并为这件事忧虑。赵盾准备进谏,土季说:“您进谏,如果国君不接受,那就没有谁能接着进谏了。请让我先去吧,没有采纳,您再继续劝说。”士季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礼三次,灵公假装没看见。到

庄暴见孟子课外阅读答案

庄暴见孟子课外阅读答案 庄暴见孟子课外阅读答案——通过课文《庄暴见孟子》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不少的语文知识。今天小编还给大家准备了“庄暴见孟子课外阅读答案”,同学们可以动手写一写,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 庄暴见孟子课外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 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弃之为数,小数也。不 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 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 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台子上》)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吾如有萌 焉何哉(萌芽,此处喻苗头)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技艺) B.通国 ..之善弈者也(全国)使弈秋诲二人弈.(下围棋)

C.思援弓缴 而射之(收缴)虽与之俱 .学(一起) D.使弈秋诲 .二人弈(教导,指导)思援 .弓缴而射之(取过来)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B.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C.通国之善弈者也 D.为是其智弗若与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弗若之矣”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B.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C.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D.虽与.之俱学 4.下列各句中的解释或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弈秋”是当时的围棋高手。“秋”是他的名 字,因善下围棋,所以叫“弈秋”。这是古人称名的习惯。 B.文中“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后概括为成语“一曝十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寺口镇寺口小学李黄华闫春慧张丽恒 《笠翁对韵》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下响高舂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小儿语》 问题提出 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

教学目的 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 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治家格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简介《治家格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