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书”》教案

《最大的“书”》教案
《最大的“书”》教案

《最大的“书”》教案

导读:一、谈话导入

1你们读过哪些书?书是人类的朋友,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再去认识一位新朋友,来读一本最大的“书”。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随老师一同书写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新发现?有什么问题要问题?(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3快点打开书认真的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按照课下注音多读几遍。

二、认读生字,读通课文。

1、小黑板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集体纠正。

地质勘探岩石一册厚厚的脚印

雨痕煤炭宝藏铁矿刨根问底

学习多音字:藏

学习生字――

2、开火车朗读课文。

三、朗读感悟

1、这本最大的书上为什么要加双引号?板书“岩石”

2、指导学习“岩”

出示卡片认读,组词,造句,识记方法,书写要领。教师板演,学生书空。

3、这篇课文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

(寻根究底就是无论如何都要问个清楚....就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意思)

4、这本最大的书是岩石,你奇怪吗?川川奇怪吗?让我们奇怪的问问。

出示问话,指名读,读出问话的语气。“叔叔,您在看什么?”

5、哪位地质勘探队员叔叔来告诉我们这个奇怪的问题?出示叔叔的话,指名读。(高兴的语气)

6、这本书里有什么?

7、有字(板书:字)。叔叔是怎么说的?理解“矿物”

出示对话,指名读。(高兴的)

8、“你看,这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换种说法理解。

9、有画(板书画)。叔叔是怎么说的?出示对话,指名读。(更高兴)

10、理解:“鱼化石”。

11、岩石上的图画能说明什么?

12、指名板演陆地变大海,大海变高山的平面图。理解在一块岩石上有树叶又有贝壳和小鱼的原因。

1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出示我知道,齐读。

14、岩石这本书的作用大不大?出示叔叔的话。指名读。理解省略号的用法,还有什么用处?

15、川川了解了这么多,高兴吗?大家一齐高兴的读。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读出人物语言特征。

1岩石上有(),有(),还有()。”

2课题中最大的“书”是什么?

3你喜欢书中的谁?为什么?

四、猜一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大自然是一本最大的书,它永远也读不完。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将来去揭开大自然更多的奥秘吧!

小朋友们,我们的大自然,我们的地球就是一本巨大的书,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许许多多宝贵的资源都在等待你们去发现,去研究,此时此刻的你,想说些什么?

17.在这堂课结束之前,老师要向大家推荐几本书来阅读:《地球秘密探奇》和《十万个为什么》,

19最大的“书”

字雨痕波痕矿石

岩石画找宝

画树叶贝壳小鱼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最大的书教案

最大的书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2、了解地质方面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2.认识岩石这本书,了解地质方面的有关知识。 教学方法: 自由读交流探究 教学准备: PPT课件 一、导入 1、复习字词 2、我们昨天已经解决了19课的生字和词语,今天我们来解决昨天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还记得昨天的问题是什么吗(举手回答)PPT出示:1、地质勘探队员是干什么的2、最大的师什么 3、“书”为什么要加引号) 二、解决问题 1、带着问题齐读1---4自然段。(师:你发现了什么点名回答)地壳运动,地质结构,地质勘探队员是干什么的 2、分角色朗读1---4自然段,师评价,从他们的朗读中你知道了什么(生:最大的书是岩石。师:你从哪里看出岩石就是书读相关语句。)(板书:岩石) 师:现在知道“书”为什么要加引号了吗

(ppt出示第四自然段)师:想看看这本书是什么样子吗PPT出示图片4张) 3、我们平时看的书上有什么(生:字画)让我们来看看这本岩石书上有什么分角色朗读5---8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评价,点名回答问题,并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齐读第六自然段) 4、(板书:字) 师:岩石上的字指的是什么请同学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齐读。(板书:雨痕、波痕、矿物)想看看岩石上这些字是怎么样的吗 师:岩石上除了有字,还有什么点名读,齐读。(PPT出示第8自然段;)(板书:画) 师:让我们看看这些岩石上的树叶、贝壳、小鱼是怎样的。(PPT出示图片三张)这些树叶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师:这些树叶、贝壳、小鱼在岩石上是怎么回事呢(化石) PPT出示“我知道”第一自然段,点名读,齐读,对于化石你了解些什么呢 师:对于化石,我们都难以回答,我们可以怎样去寻找答案呢 PPT出示问题:这些树叶、贝壳、小鱼出现在岩石上说明了什么齐读问题。 师:同学们能在下面的课文中找到答案吗点名读课文第10自然段。(生读课文) 师:从陆地变为海洋,又从海洋变为陆地,这就是地壳运动。 PPT出示动画,师讲解,生看动画,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地壳运动很漫长,从课文中找出体现时间漫长的词语(很久很久以前、很多很多万年)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的教案(基于资源的教案)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教学重点】 本节内容是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为线索,由探测宇宙、开发宇宙和保护宇宙环境等内容组成。充分体现了人类活动和宇宙环境的关系。人类探测宇宙的目的是为开发宇宙资源,开发宇宙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宇宙环境的保护,因而在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开发宇宙资源和保护宇宙环境的重要意义是本节的重点。本节的知识难度不大,但思想性比较强,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资料或补充一些课外资料,运用读图、阅读分析资料和讨论等方法,有利于掌握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受到正确的思想观念教育。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要求学生分组收集有关世界和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资料,不同小组负责不同的领域。教师也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分发给学生。 【导入新课】通过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和日、月、地的关系,已认识到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然而人类对宇宙的探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探测宇宙的意义是什么呢? 【活动】①由学生把课前收集、了解的关于航天发展的资料内容做简要介绍。②阅读教材P11文字和插图,强调学生注意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新”在哪里,并加以说明。 【提问】人类借助航天器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克服重重困难,穿过地球大气层,进入宇宙太空,开创了探测宇宙环境的新时代。在进入宇宙太空的新探索中,探测器、探测方式、探测内容和意义上,有哪些发展和变化? 【多媒体课件演示】展示相关的航天科学知识。如航天飞机、空间站、宇宙飞船等。 【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归纳填写下列表格内容。

【视频播放】播放“人类对火星的探测过程”视频。 【视频播放】播放“拓荒者号火星探测”视频。 【讲述】通过教材和刚才播放的视频片断,我们了解到,航天飞机的试航成功,使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已经从空间探索进入到空间开发和利用的新阶段。这是因为航天飞机能重复使用,是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运送有效载荷的飞行器。在轨道上运行时,可以完成多种任务。航天飞机的出现是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使人类自由往返宇宙空间、开发利用宇宙资源成为现实。 【多媒体演示】课本“中国向宇宙空间进军大事记”说明我国已步入世界航天技术先进国家的行列。多媒体课件中介绍我国航天领域的重大事件。 【提问】宇宙太空有哪些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资源?如何进行开发?开发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活动】学生分组,根据所了解的知识和教材有关内容,进行议论。(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不仅限于书本内容,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可举实例说明,也可大胆想象未来开发宇宙的广阔前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讲述】美国的整个阿波罗工程包括(1)确定登月方案;(2)准备了四项登月飞行辅助计划—“徘徊者”号探测器计划,发射9个探测器;“勘测者”号探测器并发射5个自动探测器在月面软着陆;“月球轨道环行器”计划,发射三个绕月飞行的探测器;“双子星座”号飞船计划,先后发射10艘各载2名宇航员的飞船。(3)研制运载火箭;(4)进行实验飞行;(5)研制阿波罗号飞船;(6)实现载人登月飞行。这项工程历时11年,耗资255亿美元。参加该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这一切说明探测开发宇宙资源需要以强大的国力做基础,以科学技术做支撑,否则是难以实现宇宙空间探测和开发的。 【视频播放】播放“太空殖民”、“太空生命维持系统”、“人类登陆火星”等视频。【总结】宇宙太空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后备空间,在人类面临人口增长、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诸多问题的情况下,探索开发宇宙资源,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宇宙开发离我们并不遥远,目前人类的技术完全能够利用地球周围的资源,如何利用以及什么程度上的利用取决于经济上的可行性。宇宙开发对现在的社会生活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优化练习 第19课最大的“书”试题及答案(2)

19 最大的“书” 快乐大本营 1.我会填。 (1)“册”,部首(),除部首外()笔。 (2)“陆”,部首(),除部首外()笔。 答案:(1)一 4 (2)阝 5 2.调音室(在正确的读音后打“√”)。 宝藏.(zàng cáng)一册.(cèchè) 答案:zàng cè 3.我要比一比,再组词。 答案:石头岩石玉石宝贝丢失铁矿刨根问底吃饱爬行趴着下沉深处 4.我能给下面的语句加上适当的标点。 (1)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2)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 (3)这上面有字吗 答案:(1),,!(2),。(3)? 5.我能把句子补充完整。 我长大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下面儿歌补充完整。 大山把日记写在()上, 树木把日记写在()上, 我把日记写在()上。 7.请向大家介绍一本自己平时最喜欢读的书,并说说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松加油站 地层和化石 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天然地质书,地层好比书的每一页,化石则是每页中的清楚的文字。地层就是按时代先后沉淀(diàn)下来的岩层,化石就是在沉积地层中保存的古代生物的遗(y í)体、遗物或遗迹。不同时代的地层中有不同的化石相对应。研究地层和化石,可推知地球发展的年代、地壳运动情况、古地理古生物环境等实况,对人类认识地球的发展史有重大意义。比如:在珠穆(mù)朗玛峰顶发现了鱼类化石,便可推知这里曾是大海;在南极洲发现有露出地表达上千米的煤(méi)层,说明南极洲曾是森林茂盛之地。

最大书的优秀教案

最大书的优秀教案 最大书的优秀教案 第一课时 同学们天天在读书,我们的书是什么样的?世界上还有一种书,这种书是没有文字的,而且也是最大的“书”,你们想读这本书吗?(板书课题:最大的“书”) 我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合作识字,听读课文 1.在小组内互教互学生字,也可以向老师请教,老师针对识字难点进行个别指导。 2.老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a.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 地质勘探队员岩石一册书厚厚的 刨根问底煤炭宝藏脚印雨痕 b.去掉拼音读词语。 c.认读单个生字,用生字扩词。 3.送生字卡游戏。(把生字卡片分发到部分学生手里,老师读出一个生字,让手里拿着这个生字的学生把生字卡贴到黑板上,然后 全体学生读一读) 4.小组内相互听读课文。 一人读一段,在读书中巩固生字。

朗读感悟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范读或放课文朗读的录音。 3.感知内容。 a.课文里说的“最大的`书”指什么? b.课文里的叔叔是谁?他是干什么的?(结合理解“地质勘探队员”) 质疑问难 让学生再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调控:有的引导学生在书里找答案;有的请同学帮助释疑;有的做简单的讲解;有的留在第二课时深入阅读中解决。 指导写字 1.让学生从要写的字中找出左右结构的字。 2.说说这些字的特点。(如:“趴”“铁”都是左窄右宽;“刨”左宽右窄;“埋”“刨”左短右长) 3.老师有重点地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学生临摹。 第二课时 朗读感悟 1.分角色朗读,老师指导学生读好对话。 2.读读说说。 川川向叔叔问了哪些问题? 叔叔是怎么说的? 叔叔说的话你懂吗?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说话训练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9课最大的书(最新版)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第19课最大的书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 的兴趣。 教学用具及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视频《最大的书》(课文范读),教学演示课件《最大的“书”》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教师手拿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见过的最大的书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 板书:最大的书。(故意漏写双引号) 学生纠错:书没加双引号。 师顺势问:为什么加引号: 注:“漏”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先听范读,然后再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最大的“书” 指的是什么? 2、学生汇报思考结果 师:大自然就是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在这本书中,你会汲取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营养,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字音。 (2)交流识字体会, 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怎么认识的。你还有哪些好的识字方法,说一说。 (3)巩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再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5、检查读书情况。一人读一个自然段。 三、理解词语。 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师生释疑。 对词语的理解作如下设计: 刨根问底:把课文中川川说的话用课件出示出来,一方面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另一方面从问句中体会川川是个爱问的孩子,总爱把问题问清楚,问明白,从而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宝藏:让学生说说叔叔要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来理解词语意思。 地质勘探队员:指导学生说说他们是干什么的。 四、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底”,讲解写字要领: 底:第三笔是竖撇,第五笔是“竖提”,上下都有点。 2、学生描黑,临写。 3、还有哪些字有“竖撇”? 学生练写“册”、“厚”、“质”,教师针对写字情况进行指导。 此教学过程利用教学演示课件《最大的“书”》中“学一学”部分辅助完成。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质疑课题。 1、复习生字。 2、质疑课题。 师:培根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想从这本“最大的书”获得哪些知识呢? 学生质疑,归纳: 1、“书”中有什么内容? 2、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3、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最大的书》教案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质”等10个生字,会写“册”等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学情分析: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课文语言简洁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二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阅读能力等均有所发展,也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而且学生对自然科学类题材的课文很感兴趣,但是他们的思维还以形象思维占主导。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有许多美景美丽的日月星辰,漂亮的花草树木,蜿蜒的小溪,波澜壮阔的长江黄河,飞流直下的瀑布,大自然赋予我们这么多的美景,还创造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今天我们就学习下一课,板书课题:最大的书 一起欣赏美丽的风景图片,让学生观察老师写的板书与课文题目一样吗?(老师的板书中书没有加引号,彩笔标注引号。)这里的书为什么加引号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找到答案。 二、读书感悟 1、多媒体听课文朗读 2、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3、多媒体出示生词,开火车读,然后齐读。 宝藏痕迹岩石地质勘探煤炭铁矿厚厚的一册书脚印刨根问底 三、小组合作,探究讨论 1、小组合作讨论,本填写答案 2、书的特点是什么?(有字,有画,一层一层的) 为什么说岩石是书?指导朗读,及时给予鼓励。 3 师生合作分解色朗读课文。教师读叙述的语言,女生读川 川的话,男生读叔叔的话。要求读准字音,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4、这本书里有什么? 5有字(板书字)。叔叔是怎么说的?出示对话,指名读。(高兴的)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认识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认识 我们的祖先渴望了解宇宙,但是他们没有真正找到了解的办法。今天,我们已找到了一种有效和精确地了解宇宙的办法,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科学”。科学已经表明,宇宙是如此浩瀚而古老,因此人间世事往往显得无足轻重。 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的心情激动,感叹不已,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 我们迫切希望能够了解宇宙,我们现有的大部分知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然而地球只不过是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的地方。宇宙是由无数的行星、恒星、彗星、星云等组成的,宇宙中是否有外星生命的存在成了我们所关注的焦点。总之,宇宙对我们的吸引力太大了,以下让我介绍一下人类探索的发展历程和一些宇宙知识吧。 恒星 人们用肉眼看到的星星,除了太阳系内的流星、彗星和五大行星(水、金、火、木和土星)之外,整个天空中的星星都是恒星。恒星是由炽热的气体所组成并能自己产生能量发光的近似球体的天体。由于它们的位置看上去似乎恒古不变,因此,古人它们为“恒星”。 在中国古代,早在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中就有了关于恒星颜色的记载:“白如狼,赤比心,黄比参左肩,苍比参右肩,黑比奎大星”。 恒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诱人的色彩呢?天上的星星发出的光在不同波段的强度是不一样的。从恒星光普型我们可以知道,恒星所呈现的不同颜色,代表了它们表面所处的不同温度。一般来说,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会发热、温度较高,大约在2500~3500开,如猎户座η星。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温度居中,大约在6000~500开,如御夫座的五车二星。而发红光的恒星是垂亡的老年星,温度较低,大约在2000~3000开,如参宿四和心宿二等。 当你用眼睛直接观察恒星时,你会发现恒星有的亮些,有的暗些,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不同亮度的恒星的光给予你的眼睛视网膜的能量大小不同。 不过恒星的这种亮度不是恒星的真实亮度,由于恒星距离有远有近,在夜空中看起来很亮的星可能是因为这颗星距离我们很近,相反,一颗看起来很暗的星,只是由于距离遥远才显得很暗。因此,恒星的目视星等反映不出恒星的真实亮度。 黑洞 广义相对论表明,引力场可以造成空间弯曲,强大的引力场可以造成强烈的空间弯曲,那么无限强大的引力场会产生什么情况呢?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后不久,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史瓦西就用这个理论描绘了一个假设的完全球状星体附近的空间和时间是如何弯曲的。他

最大的书教学实录

《最大的书》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平时,你最喜欢读什么书?喜欢读书是一个好习惯。多读书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还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懂得更多的道理。有一个叫川川的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特别喜欢读书。有一天,他去爬山,居然在山上见到了一本和我们读的完全不一样的书——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是一本什么书? 板书课题:最大的“书”学生齐读课题 大家注意看,这个课文题目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书,加了双引号) 为什么要把书字加上引号?(因为它不是真正的书) 不是真正的书为什么还要叫它书?是谁教川川读这本书的?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快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段落和不懂的地方。 二、读文学字 1.学生初读课文。 谁能告诉大家,这本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岩石)识字:岩 是谁教川川读这本岩石书的?(……)词卡出示:地质勘探队员 这个词当中有两个生字:谁记住它们了?质(……)质的部首是什么?贝字底勘kan 怎么记住这个字? 谁知道地质勘探队员是干什么的? 地质勘探是一种特殊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就是翻山越岭,到处寻找可以那些有开采价值的矿,比如煤矿,铁矿,金矿……。然后报告给国家的地质部门,再由国家组织进行开采。中国有一个最著名的地质学家叫李四光,就是他在不断寻找中发现了黑龙江的大庆油田,从此结束了中国只能向外国购买石油的历史。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来读一遍:地质勘探队员 2.这位地质勘探队员叔叔是怎样教川川读岩石这本书的? 川川都提了哪些问题?叔叔又是怎么回答的?下面由老师为同学们读课文。请同学们边想边听。 3.老师范读课文 4.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的方式?(对话)一问一答的方式,也就是对话方式。 川川一共提了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快点拿起笔,把川川的问题用横线画出来。 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第六个问题? (小黒板出示6个问题) 川川提了这么多问题,都得到解答了吗?地质勘探队员叔叔是怎么回答这些问题的?你对川

教案《最大的书》

教学案例 执教课题:《最大的“书”》 姓名:张秋芬 学校:临沂第五实验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痕、刨、底……”等12个生字,会写“册”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在读中理解“刨根问底”。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勤学好问的习惯和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运用多种方法独立识字。 2、有感情朗读人物对话,了解“书”的内容。 【教学过程】 课前小游戏“自然科学知识知多少” 早就听说咱们临沂四小()班的孩子是认真好学的孩子。今天,张老师一看大家的课前预习小研究,感到果然是名不虚传哪!个个都是那么认真的完成的。特别是xx同学,老师该向你们学习啊!不仅如此,我还听说咱班孩子个个是“小书迷”,读了好多书,知识可丰富了,是这样吗?孩子们。真的啊,那么老师就来考考你,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啊?谁来当主考官替老师来读题!大家要认真听,看哪个孩子最先高高的举起小手! 看来真的难不住大家啊!你们确实是不仅认真好学,而且具有丰富的课外知识。我可喜欢和这样的孩子一起学习了!我悄悄地问一句,你们喜欢我吗?好吧,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吧! 一、激趣导入、巧解课题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第19课,最大的“书”,请大家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齐读课题!你发现了什么?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3个) 过渡语:“学贵有疑”,会提问题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你们就是这样的孩子。从大家的提问中,我看到你们的学习能力实在是高。还有,老师从预习纸上也看出来很多孩子下了很大的功夫来研究字词,那么大家愿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检验? 二、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读词正音、理解词义。

人教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9课,最大的书

19 最大的“书” 泸县云锦镇石马中心小学校:杨家梅教学目标: 1.通过展示字的演变、联系上下文、图片、串词等方法学习“地质勘探队员”、“刨根问底”等12个生字,会写“岩”“册”“底”“质”“厚”这些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明白岩石是最大的书。 3.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教师做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读课题,你有什么发现?(书为什么加引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这最大的“书”到底是什么? 2、学生回答。学习“岩”,并能正确书写“岩”。 3、学习字词:藏着铁矿埋着宝藏地质勘探队员刨根问底(1)认读第一组词语藏着铁矿宝藏

(2)那为我们祖国寻找这些宝藏的人,我们叫他(出示地质勘探队员) (3)刨根问底什么是刨根问底? (4)齐读这4个词。 三、再读课文,读好川川的问题。 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1-12自然段,用横线划出川川问的问题。 2、读好川川的六个问题。 (1)川川问了哪些问题?出示六个问题。 (2)小朋友,这些都是川川问叔叔的问题,我们要把它读出问的语气,自己试着像川川一样问一问。 (3) 齐读问句。 (4) 师:川川为了弄清楚这本岩石书,向叔叔一连提了这六个问题。我们说,川川真爱刨根问底。大家再读读这个词语----刨根问底 四、读好对话,感受“书”的神奇。 1、再读课文,思考:叔叔是怎么回答的。 2、指名读川川和叔叔的话,检查学生是否读对叔叔的话。 3、读好对话 出示第一二次对话 (1)哪两个人来读一读呀? (2)出示图片。理解一层一层的岩石就像一册厚厚的书,读好反问句“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3)那叔叔说的这句话,它的意思就是----?出示“岩石一层一层的,

《19最大的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9 《最大的“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岩、册”等5个生字,会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图文结合,理解“雨痕、波痕、矿物”等词语。 4、会写“册、岩、厚”三个字。 5、训练读问句、感叹句,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天天在读书,最近你在读什么书呢? (板书书)(生谈一谈) 你真会读书、听书名就很吸引人 *读一本好书,就好像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它能带我们环游世界,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今天咱们要和一个叫“川川”的小朋友一起去读一本最大的“书”。 (板书19最大的“”,指课题,齐读课题) *会提问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真能干,能提这么多问题。有些问题对我们学习课文还真有不少帮助,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赶紧拿起课文来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谁来读读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指名读) 2、读完课文,谁来说说看,题目中的书,为什么要加引号? *你从文中哪一段得出的结论?/你真了不起,会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课件出示第4段,齐读) 3、教学“岩”字 (1)原来这最大的书就是指岩石啊,(板书岩石,齐读)看这个“岩”字,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吗?(抽生回答)

师总结:你真聪明。咱们祖国的汉字多有趣呀,根据字的意思造出了这个字,看着这个字就能猜出它的意思,像这样的字,就叫会意字。 (板书会意字) (2)联系生活 师:咱们家乡温岭就是一个有许多山岭的城市,与这个“岩”字也有着不解之缘,所以温岭有好多地名都能找到这个“岩”字。 (课件出示地名:岩下小学、松门白岩村、石塘高岩村、大溪南嵩岩) 4、教学“册” 师:叔叔说,岩石就是书,你们相信吗?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 (课件出示第4段) (1)(出示“册”字)谁来读读这个字? (2)我们还能给“一册”换个词语“一本”,一册就是一本的意思。(3)合上语文书,在封面上看谁能找到这个字。 *总结: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原来咱们天天都在和“册”字见面,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随时都能认识新的生字。 (4)想不想看看古时候的人读的书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竹简图片) *那时候还没有纸,人们就在竹片上写字,然后用绳子把竹片穿起来,就成了竹简。 *看着这个竹简,现在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册”字? *总结:你表达得真清楚。根据事物形状造出来的字,我们把它叫做象形字。(板书象形字) *其实我们已经学过很多象形字了, (课件出示)日、月、火、水、土、木、禾。 *总结:一幅画一个字,咱们的汉字多奇妙呀!小朋友们的识字本领真大,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个词,记住它(一册书),文中是一册怎样的书?厚的反义词是?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厚? 瞧,生字娃娃都抢着想和你们交朋友呢!

1.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同步练习及答案

1.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 A. B. C. D. 2.目前航天飞船的飞行轨道都是近地轨道,一般在地面上方300km左右的轨道上绕地飞行,环绕地球飞行一周的时间约为90min左右.若飞船在赤道上空飞行,则飞船里的航天员在24h内可以看到的日落次数最接近() A. 2次 B. 4次 C. 8次 D. 16次 3.关于宇宙的产生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是() A. 宇宙没有起源,天然而成的 B. 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C. 宇宙肯定是恒星的湮灭造成的 D. 宇宙产生于气候的变化 4.下列关于学说的提出、模型的建立或科学实验完成等先后顺序,不符合科学史实的是() A. 对太阳系的认识:先提出日心说,后提出地心说 B. 对海陆变迁的认识:先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后建立板块构造学说 C. 对电磁现象的认识: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制造出发电机 D. 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卢瑟福先完成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原子的有核模型 5.关于宇宙大爆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万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B. 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原始火球”的温度和密度高得无法想像 C. “原始火球”的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D.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所有星系都在背离我们运动 6.下列有关人类探索宇宙过程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伽利略就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 B. 牛顿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 C. 科学家把“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 D. 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约130亿光年 7.下列对宇宙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 月球表面有山、有空气,但无水和生命 B. 宇宙的大小结构层次为: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C. 现在有很多证据已经证明宇宙是有边的、膨胀的 D. 太阳是一颗能自行发光发热的气体行星 8.目前能较好地解释火山、地震等地壳变动现象的学说是() A. 海底扩张学说 B. 大陆漂移学说 C. 板块构造学说 D. 大爆炸宇宙论 9.下列各物体的尺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地球太阳银河 B. 银河系太阳地球 C. 银河系地球太阳 D. 太阳银河系地球 10.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有两种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托勒密” B. 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 C. 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开普勒” D. 地心说有其局限性,日心说没有局限性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恒星是指宇宙中不动的星球 B. 宇宙是由几千个星系组成的天体系统 C.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 D. 银河系只是有群星组成的天体 12.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中,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 越快。若在我们所在的星系1观测,下图能类比宇宙膨胀的是(箭头方向和长短分别表示运动方向和快慢)() A. B. C. D.

二年级语文:19 最大的“书”(教学方案)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二年级语文:19 最大的“书”(教 学方案)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二年级语文:19 最大的“书”(教学方案)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1.会认读“质”等10个生字,会写“册”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3.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课前准备1.生字词卡片。2.化石和矿石标本。3.学生课前搜集或老师提供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你们听说过世界上最大而且没有文字的书吗?今天学习的一篇课文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揭示课题,说说课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引号。课文中的叔叔是什么人?结合理解“勘探队员”。朗读感悟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注意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读通难读的

句子,直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叙述的语言,男生读“叔叔”的话,女生读“川川”的话。第二次男女生调换角色再读)分组读议让学生各自默读“叔叔”说的话,想一想下面几个问题:1.“叔叔”为什么把这块岩石称作是“一册厚厚的书”?2.为什么岩石上会留下这些雨痕和波痕呢?3.你知道读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吗?除了书上说的,你还知道别的用处吗?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思考结果。汇报交流1.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学习结果,老师随机引导学生朗读有关课文内容,理解“雨痕”“波痕”等词语。2.默读“我知道”,读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第二课时认读词语卡片地质勘探队员一册书厚厚的岩石刨根问底煤炭宝藏脚印波痕自读课文,相互交流1.边读边思考:从“叔叔”说的话里,你懂得了什么知识?(读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实物。(也可以由老师提供,学生阅读和传看)总结谈话读课文最后一段。你能猜一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巩固识字,指导写字1.复习本课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教具准备: 本课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2、先回忆上节课所提出的问题:(○1题目中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2为什么“书”要加引号呢?○3这本书记载了什么?……)过度:想知道这此问题的答案吗?(想)让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吧。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你读懂了什么? (2)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认识图中的人物吗?怎么称呼他们(结合图:川川、爸爸、叔叔) 过度:这位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呀,看呀,这位叔叔就是地质勘探队员。 2、学习2—4自然段

(1)最大的“书”指什么? (2)“书”为什么加引号呢? (3)结合图理解句子:“你看,这岩石一层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4)请齐读第1—4自然段,并用不同的语调、语气读出川川和叔叔的对话。 过度:结合图,这岩石书一层一层的,就像我们日常用的书,一页一页的,我们的书上有字,这岩石书上有字吗? 3、学习5-6自然段 (1)岩石上有字。 ○1看谁又对又快地在文中找出描写岩石上有字的自然段。(5、6自然段) ○2指名读5、6自然段。 ○3岩石上的字指的是什么?用“~” (雨点——雨痕波浪——波痕闪光的、透明的——物质)(2)这本岩石“书”真神奇,请带着神奇的语气来读5、6自然段。 过度:岩石“书”上有字,多么神奇啊!岩石“书”上还有别的吗?(有) 4、学习7、8自然段 (1)岩石“书”上还有什么?(结合图)“图画”,从图中能找到岩石“书”上的图画吗?有哪些?(树叶、贝壳、鱼)

2019课文19最大的“书”(4篇)语文

课文19最大的“书”(4篇)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会认读“质”等10个生字,会写“册”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3.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化石和矿石标本。 3.学生课前搜集或老师提供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你们听说过世界上最大而且没有文字的书吗?今天学习的一篇课文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揭示课题,说说课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引号。课文中的叔叔是什么人?结合理解“勘探队员”。 朗读感悟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注意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读通难读的句子,直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分角色朗读。 (老师读叙述的语言,男生读“叔叔”的话,女生读“川川”的话。第二次男女生调换角色再读) 分组读议 让学生各自默读“叔叔”说的话,想一想下面几个问题: 1.“叔叔”为什么把这块岩石称作是“一册厚厚的书”? 2.为什么岩石上会留下这些雨痕和波痕呢? 3.你知道读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吗?除了书上说的,你还知道别的用处吗? 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思考结果。 汇报交流 1.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学习结果,老师随机引导学生朗读有关课文内容,理解“雨痕”“波痕”等词语。 2.默读“我知道”,读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第二课时 认读词语卡片 地质勘探队员一册书厚厚的岩石 刨根问底煤炭宝藏脚印波痕 自读课文,相互交流

课文 19 最大的“书”(4篇)

课文 19 最大的“书”(4篇) 课 件www.5y https://www.360docs.net/doc/c314707577.html, 课文19最大的“书”(4篇)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会认读“质”等10个生字,会写“册”等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3.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课前准备1.生字词卡片。2.化石和矿石标本。3.学生课前搜集或老师提供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你们听说过世界上最大而且没有文字的书吗?今天学习的一篇课文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揭示课题,说说课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引号。课文中的叔叔是什么人?结合理解“勘探队员”。朗读感悟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注意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读通难读的句子,直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叙述的语言,男生读“叔叔”的话,女生读“川川”的话。第二次男女生调换角色再读)分组读议让学生各自默读“叔叔”说的话,想一想下面

几个问题:1.“叔叔”为什么把这块岩石称作是“一册厚厚的书”?2.为什么岩石上会留下这些雨痕和波痕呢?3.你知道读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吗?除了书上说的,你还知道别的用处吗?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思考结果。汇报交流1.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学习结果,老师随机引导学生朗读有关课文内容,理解“雨痕”“波痕”等词语。2.默读“我知道”,读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第二课时认读词语卡片地质勘探队员一册书厚厚的岩石刨根问底煤炭宝藏脚印波痕自读课文,相互交流1.边读边思考:从“叔叔”说的话里,你懂得了什么知识?(读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实物。(也可以由老师提供,学生阅读和传看)总结谈话读课文最后一段。你能猜一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巩固识字,指导写字1.复习本课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2.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记住字形。(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早已认识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认识的)3.边利用演示要求会写的字的笔顺,边指导书写。(注意提示笔画、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4.学生写字,老师随机指导,组织评议。拓展阅读 绿色情报员植物科学院请小燕子选一批绿色情报员。一大早,小燕子刚飞出去,就被小桃树拦住了。“你能干什么?”燕子问。“我能预报农时。”桃树对小燕子说,“我一开花,

《最大的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最大的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质,勘”等10个生字,会写“册,岩”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 师:平常同学们都喜欢看什么书? 生:故事书,漫画书等等。 师:是啊,书是我们的朋友,它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去读一本最大的书。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书加双引号?这本书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师:咱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这本书,大屏幕:边读边思考,最大的书是什么?又是什么样子的?朗读要求:大屏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大屏幕出示生字。

师:读完了吧,老师可要检查了,瞧,这些生字被老师请出来了,能读吗?自己试着练一练。 师:会读了吧,请一列火车来读一读,(火车火车在哪里)再齐读。 大屏幕出示生词。 师:老师还给他们找了朋友了,会读吗,谁来当小老师?抽读。跟读 出示大屏幕 师:同学们生字学得真不错,咱们回到读课文之前提出的问题:最大的书是什么?谁知道? 生:是岩石。 师:出示“岩”字。谁能用最好的办法记住他?(上有块石头)加一加的办法。表扬 师:通过朗读课文,我们知道最大的书是岩石,那他是什么样子的呢?谁能有自己的话说说。 抽答:很厚。一册一册的。有字、有画、能找到煤炭和矿物质。 师:刚才同学们说岩石是书,岩石那儿像书呢?请默读1-10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具体的句子。 抽答。大屏幕:岩石一层一层的就像一本厚厚的书。 师板书:画一本书,并写上厚厚的。齐读句子。出示:厚字,怎样记住它?齐读。 师:岩石像书多有趣呀,川川明白了,你明白了吗?老师现在是

2019-2020学年度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 1 节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五篇

2019-2020学年度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1 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知识点练习 第四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宇宙大爆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宙起源于一个非常稳定的“原始火球” B、“原始火球”爆炸导致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处处下降 C、目前宇宙的膨胀已经结束 D、目前宇宙的膨胀已经结束且已经开始收缩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关于宇宙大爆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万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B、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原始火球”的温度和密度高得无法想像 C、“原始火球”的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D、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所有星系都在背离我们运动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如图所示为大爆炸宇宙模型半径、温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 ) ①随着宇宙半径的增大,宇宙温度在降低 ②随着宇宙半径的增大,宇宙温度在升高 ③宇宙在不断收缩 ④宇宙在不断膨胀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用绳子系着一个小球做圆周运动,当小球速度逐渐加快时,你感受到的拉力( )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不变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宇宙认识说法正确是( ) A、宇宙中天体的位置是始终不变的 B、宇宙是方形的 C、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 D、太阳就是宇宙的中心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关于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心说的参考系是地球 B、日心说的参考系是地球 C、地心说和日心说只是参考系不同,两者具有等同的价值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 最大的“书”

19.最大的“书”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融地质知识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会认“质、堪、岩、册、厚、印、痕、刨、煤、宝”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在对话中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最大的书是什么?“书”为什么要加引号?这本书里有什么内容?)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 (1)找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一读。 (2)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生字新词 (1)课件出示生字词。 (2)指名读。 (3)游戏识字。 (4)学习多音字“藏”。 (5)把句子读通顺。 (6)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究 1、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2、解决问题:哪里有书啊?这本书指的是什么? (1)指名回答。 (2)齐读第四自然段,读好感叹句和问句。 (3)“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意思是说,这岩石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学习“册”)

(4)哦,原来这本书指的就是岩石!“书”加引号指的就是这本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 3、这本书里有什么内容呢?默读第5-10自然段 (1)找找川川对叔叔提了哪些问题? (2)问题一:这上面有字吗? 问题二:这上面有图画吗? 问题三:这能说明什么呢? 指名读川川的话,指名读好问句。 (3)地质勘探队员叔叔是怎样回答的呢?指名回答,读好对话。(4)川川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他又问:这上面有图画吗? (5)这些雨痕、波痕、树叶、贝壳、小鱼能说明什么呢?指名读第10自然段。 课件出示:“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4、学到这儿,你觉得川川是个怎样的孩子? 5、爱刨根问底的川川又问了叔叔什么问题呢?学习第11-13自然段。 (1)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2)这本岩石书还会告诉我们什么? 6、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又是怎么说的? 7、你知道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 8、分角色朗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