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论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

政治经济学论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
政治经济学论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

浅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

内容摘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科学地揭示客观经济规律。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借鉴引导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其中商品的二因素,剩余价值论都与中国经济发展有相符之处。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在我国的应用颇有成效。因此,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发展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改革

一、引言:我在此篇论文中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原理在中国经济发

展中的应用。因为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关马克思的政治经济理论一直在中国建设的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着重要影响。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研究国家制度机制之前必须先研究一个国家的经济问题,解决好经济发展问题才有能力去研究上层建筑,才能使一个国家更好地发展。

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别人一定会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在中国经济发展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来分析,比如在就业与失业问题上,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等问题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对中国的指导来论证其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而我在此论文中,采用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几个原理所研究的资本主义经济问题和中国经济问题的区别与联系上来浅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

二、1. 我国经济发展为何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原理为参考?

研究中国近代史,我们会疑惑为什么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可能性,而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来拯救中国。历史的选择应是一种自发性选择,它不是几个伟人、几起事件所能左右的,从根本上说他都是遵循着经济原则,寻求最优结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中国作为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发展避免不了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产生关联,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的制定也避免不了从这种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中吸取精华。了解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资产阶级的确有发展甚至成功的机会,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他们最终没能把握住。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却能在相同的历史舞台上脱颖而出,这就能说明中共所主张的马克思主义最大程度上适应和迎合了当时中国的需要。而在政治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近代社会相适应,则在经济上对中国近代的经济发展同样产生的重要的影响。

2.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首先阐述一下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它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解释人类社会各个

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的分配规律,以解释和阐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经济规律为研究任务。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在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存在的。

3.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论题的论述

下面,我将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几个理论在中国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容的应用来论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被实践检验和历史证明了的科学理论,至今依然闪耀着灿烂的光辉,指导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应成为指导我国现阶段改革的理论基础。我国现行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现在不少人对私有制经济发展心存疑虑,认为私有制经济发展会动摇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并由此认为私有制经济就是剥削经济,也存在私营企业主对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现阶段,对待私有经济和混合经济中的私有成分,首先要承认私有经济的合理性、合法性。发展私有经济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充分利用过剩劳动和闲置资本;有利于促进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公有制经济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使公有制经济集中力量发展重要行业;有利于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以竞争为主要特征,就必须形成多元化的产权主体。因此,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既要坚持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精髓和真谛,又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进行发展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研究是从分析商品开始的,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二因素就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有用性,即能满足人民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必须具备的一个首要因素,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能成为商品。不拿来进行交换,也不是商品,也就是说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的时候才是商品。在中国社会,出现的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的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完全一致,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品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它的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在我国社会中也得到了具体体现。

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劳动时间的多少来决定的,也就是说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这就对商品生产者产生了极其重要的意义。他关系到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的成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一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在生产上所耗费的劳动有一部分得不到补偿,就会亏损,因而在市场竞争中就会处于不利的地位。商品呢生产者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它生产改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不仅可以得到全部补偿,而且还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这表明该省品生产者的少量个别劳动得到了较多的社会承认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这就决定了不同商品生产者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率不同,他们之间必然存在收入差距,收入多的资本家把一部分资本作为追加资本投入到下一轮生产中,扩大生产资本规模,改善技术,就产生了良性循环致使收入不断增加,而相反的资本家则进入恶性循环,导致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甚至产生一些企业的兼并与破产。所以不仅在全球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悬殊,在中国内部,贫富差距也不断加大,居民整体消费水平有限,这也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之一。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所研究的剩余价值规律,中国的资本家也是通过榨取劳

动者的剩余价值致富的,资本主义的资本分为两部分:一为不变资本,一为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为达到这一目的,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和剥削。资本主义的生产的实质就是生产的剩余价值,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亦如此。在中国的私有企业中,资本家也是通过购买劳动力对劳动力进行剥削和压迫来获得剩余价值,不断进行资本积累,进而进行扩大再生产不再一次对已购买的劳动力进行剥削。而在工资形式上,中国与资本主义没有本质的区别,其基本方式都分为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而马克思在对工资形式的分析上说明,因为有的工资随着劳动时间变化而变化,有的工资随着产品数量的多少为变化,而且在同种劳动的不同工人之间由于劳动技术高低和熟练程度的不同,工资水平就有高低之别。这些方面,掩盖了剥削的性质,因此工资就像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在中国同样有适用性,并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没有剥削现象,究其本质,无论是外国资本家还是中国资本家组织生产活动都是对工人的剥削,而这种剥削,在未实现共产主义之前,会一直在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并存。

以上写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原理在中国经济中的体现,从而揭示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所以,下面我再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应用以及产生的改革成就来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三、证明结论:在我国改革开放中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为指导取得了卓越成效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演进与思想解放和经济理论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是我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中国政治经济学的转型,是在科学扬弃和超越苏联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转向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包括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中国在探索改革开放之路中我国始终终毫不动摇地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引,遵循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在内容上,必须毫不动摇地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知识体系中的基本范畴、科学原理为主体,面对新的历史条件拓展和创新;在处理中外多元经济思想的关系上,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在我国领导人结合中国国情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进行借鉴与改良后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建立起全面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一美元兑换人民币1.53元的汇率来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升上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人民生活水平也显著改善,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改革开放的成就有很多很多,在这些成就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而在这智慧的结晶的背后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四、结论及解决对策

综上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在我国经济发展领域有了很多的应用,其中的一些理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虽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未来的探索与实践道路中,我国应该继续借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内容,不断根据自己的国情与社会发展水平对其进行改造,使其能更好地引导中国经济的发展。

五、参考文献:

1、张彤玉、张桂文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2009年版陕西人民出版社

2、马克思《资本论》2010年2月出版武汉出版社

3、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2010年10月出版人民日报出版社

4、张迎新《中国改革开放30年--10位经济学家的思考》2008-年6月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5、魏礼群《改革开放30年见证与回顾》2008年11月出版中国言实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关系论文

浅析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关系摘要:在社会分工出现之后经济学理论逐步分化,逐渐形成了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两种不同的理论。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理论,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效经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economics theory after gradually appear differentiation, and gradually formed a western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economics two kinds of different theories. western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economics have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our country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 in the socialist political economics theory, the western economics effective experience, promote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key words: western economics, political economics 从17世纪初开始,经济学理论逐步分化。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在17世纪得到了充分发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逐步出现,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为了研究各种经济活动现象,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展,并分化出了专业性较强的经济学分支。最先分化出来的经济学分支是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论文

政治经济学论文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尚不完善。 第一,部分理论和社会现实不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批判揭露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和过渡性,同时颂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由于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和科技革命的巨大推动,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不但没有出现衰退,反而出现了长期的稳定和繁荣,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理论和现实的反差不仅让学生难以信服,甚至还会使部分教师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产生怀疑;第二,缺乏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解释力。政治经济学关注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缺乏对具体经济问题的研究。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重大经济问题,比如经济增长问题、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国际贸易的平衡问题等,政治经济学都难以给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2、体系不够完善。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其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唯一的研究对象可以使得其理论体系简单而完整。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理论开始把经济运行作为研究对象并引入到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当中,其研究对象也从一元变为了二元。二元的研究对象需要有两条线索贯穿整个研究体系,两条线索之间的主从关系、结构安排难以处理,使得整个研究体系的逻辑线索变得不再清晰。在教学过程中就出现了冲突的现象,相同的范畴、内容和理论在此处肯定,彼处却又否定———诸如“利润”、“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部分是进行批判,到社会主义部分又进行肯定———降低了政治经济学在学生心目中的信服力。3、研究方法落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侧重于历史分析和制度分析,长于逻辑推理,但缺乏实证研究,较少注意前提假定是否符合实际,也少注意结论是否能够通过经验检验,这使得政治经济学的许多理论成为“空中楼阁”,削弱了政治经济学的现实说服力。 (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属于学科层面,它的不完善对本门课程教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可以从教材、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理论发展的不完善意味着市面上没有出现令人满意的

浅析我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浅析我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摘要:通过审视我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着重分析了 其在定量分析、方法引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据此得出了应当从推进研究方法 多元化、推动行为主义革命和激励方法创新三个方面进行努力的结论。 关键词:国际政治经济学;价值取向;方法缺陷;绩效体制 中图分类号:G63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6-0180-02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从 翻译、介绍、述评西方相关著作开始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 的进步,出现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它们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 了重要依据。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当前还存在诸多 缺陷,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尚未真正出现。因此,归纳分析当前学科 研究方法的不足,寻找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趋势 我国国际政治经济相关研究自建国之初即有学者有所涉及,但是,当时的研 究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以政治立场为取向,政治色彩和意志形态色彩比较浓厚, 研究方法也基本采用传统的政治、历史研究方法。六七十年代,西方国际关系理 论界掀起了科学行为主义革命,大批属于自然科学和数学的研究方法、理论、模 型等被引入国际关系研究。这次革命带来的方法论革命极大地丰富了作为社会科 学的国际关系的方法论范畴。而到7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 国际关系中分离出来时,方法论革命带来的成果已经体现在其研究成果中。金德 尔伯格、吉尔平等提出的霸权稳定论即运用经济学和数学方法,从货币、价格等 角度论述了霸权国制定的价格体系、提供的公益等与世界体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在其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主流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基本延续了这一研究方法,纷纷将统计分析、博弈论、公共选择等理论引入其研究,力图使之定量化、 精确化、可验证化。 我国国际政治经济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之后,在翻译引进述评西 方相关著作的同时,已经有学者意志到了革新研究方法的重要性。随着与西方学 术界交流的日益密切,加上我国跨专业互动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自然科学、数学 研究方法被引入国际政治经济学范畴,研究成果的定量化、精确性日益受到学者 的重视和推崇。 二、当前我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 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只有短短30多年的时间,而在我国的发展更是只有20多年,因而与其他成熟学科相比,在本体论、认志论、方法论、范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不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科研 究相比,在学科的独立性、方法的多元性、研究绩效激励体制方面则存在着明显 的差距。 国际政治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实际上是经济学与国际政治因素的结合,而其 诞生时日又适逢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影响举足轻重的第二次论战,即传统主义 与科学行为主义的论战,这次论战在国际关系学科中掀起了一场方法论革命,大 量自然科学与数学的研究方法、理论、模型等被引入国际关系研究,得益于此, 国际政治经济学自其诞生之日起即具有研究方法多元化的优势,例如作为其诞生 标志的“霸权稳定论”,其提出者金德尔伯格和吉尔平即应用经济学范畴的“公益”、“价格”、“搭车”等理论论述霸权与国际体系特别是国际经济体系稳定性之间的关

政治经济学期末论文

我眼中的政治经济学 【一】初识政治经济学 “政治与经济是不可分割的两个内容。没有政治就没有宏微观的调 控,经济自然也不会达到高度发展的水平;没有经济就没有发展,更不要说其他方面的建设了。”——这是我以前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解。 从字面上来看,这门课似乎显得学术味浓厚,理论的成分比较多。如果初学者随意把书翻开,会发现里面的文字占了主体,而且没有漂亮的插图,让人难以保持阅读的兴趣。如果它不是必修课程之一,很少人会选择它吧。 当然,就像某个事物的发展总会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一样,认知某个事物也有一个从片面到全面,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既然“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那么学习这门课必然有它的理由,这样一来,我就联系到与我们朝夕相伴的社会,它的发展离不开政治,离不开经济,那么学习这门课就是帮我们弄清楚社会“法则”,更好地生活在这个社会里。 于是,我在扉页上写下了“努力学习”四个字。 【二】再识政治经济学 在第一节课上,蒋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他自己的故事,至今我还记忆犹新:我们的老师竟然在深夜接到一位学生的电话,并且推荐了她几个股票,最终帮这位学生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而且是个不小的数目!我们都被这个故事震惊到了。诚然,学好这门课程甚至可以帮助我们炒股赚钱,发家致富。比起高数的复杂计算,人文学科的飘 渺不定,这门课程是否拥有更广阔的实用价值呢? 1.追溯政治经济学的历史 翻开书本的第二页: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始于17世纪中叶。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等国已经确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同时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却日益尖锐。这时,代表产业资本家利益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便应运而生,它的历史任务就是批判封建主义,证明封建制度必然要被治本主义制度代替,阐述资本主义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运动规律。由此可见,政治经济学学科的产生是因为先进制度代替老化制度的产物。也就是说,它是进步的,现代化的产物。而欧洲的工业革命则在18世纪6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此后人类的历史飞速发展,更多现代化的产物进入大家的生活。“理论指导实践”,我想,有了原始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指导,人类机器化大生产的实践活动才得以完成和发展。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者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前者是奠基人,后者是完成者。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代表着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不能客观而全面地揭示经济现象和规律。随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便产生了。在继承与批判中,马克思与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关系做了更加深入的剖析,“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会将为更先进的社会制度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并对未来公有制社会的经济制度和资源配置方式提供了原则性的构想”。再之后,列宁的经济学说则更加丰满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为我们所接受。 这样政治经济学的来龙去脉一清二楚,我对它的兴趣也渐渐有了提升。 2.当代经济与政治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我不禁思考起政治经济学在生活中的现实作用到底是什么。 回顾一下中学课本的内容,中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的生活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和一系列社会主义的建设下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与经济是分不开的,与国

政治经济学论文题目 (2)

《政治经济学》课程论文题目?16、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及对策分析 ?17、关于混合所有制的分析与探讨 ?18、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理性思考 ?19、确保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 ?20、关于建设生态农业经济的思考 ?21、目前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 ?22、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23、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危害及其对策 ?24、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25、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26、农民经济利益保护对策研究 ?27、浅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的解决途径 ?28、我国当前扩大内需政策的探析 ?29、当前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启示 ?30、经济增长方式与劳动就业的关系分析 《政治经济学》课程论文题目?16、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及对策分析 ?17、关于混合所有制的分析与探讨 ?18、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理性思考 ?19、确保我国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 ?20、关于建设生态农业经济的思考 ?21、目前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 ?22、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23、国际反倾销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危害及其对策 ?24、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25、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26、农民经济利益保护对策研究 ?27、浅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的解决途径 ?28、我国当前扩大内需政策的探析 ?29、当前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启示 ?30、经济增长方式与劳动就业的关系分析

课程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题目可以从教师提供的论文题目中选择,也可以自行拟定。?2.论文字数要求在1500字以内,论文主要框架结构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 ?3.论文写作须由学生独立完成,手写至新华学院论文专用横线纸上并附封皮,不得打印。写作中可以借鉴和参考他人的内容,但必须明确注明出处,坚决禁止抄袭、或请他人代写,否则论文成绩以零分计。 ?4.论文写作应做到论点突出、论证有力,能充分运用所学的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和政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论文完成时间:2014年6月11日上交。

社会经济学论文-政治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社会学论文 学院:木材工业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姓名:张正民 学号:100403326

当代体系下政治对经济的影响 摘要:根据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形式,讨论政治对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全球华、经济危机、政治与经济 正文: 首先,关于经济全球化。 1.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少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明显加强。 (2)贸易自由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奠定了自由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量迅速增长;同时,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和公平,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3)金融全球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突出表现是各国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自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全)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 上篇总论 第一讲导论(3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本章主要阐明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一)“经济”的最初含义 讲解要点:古汉语含义、西方文献的含义 “经济”一词在我国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在西方文献中,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西腊思想家色诺芬(约公元前面430—354年)。他在《经济论》一书中,首次把奴隶主组织和管理奴隶制经济用“经济”一词来概括,意指家庭管理。现代西方文献中“经济”一词的含义就是从希腊文“家庭管理”演变而来的。 (二)经济学的出现 讲解要点:出现的时期、人物 可供研究的文献资料表明,经济学的出现是在奴隶社会产生以后的事情。色诺芬《经济论》的问世表明西方出现了经济学。之后,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在其所著的《政治学》一书中详细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他的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虽然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经济学原理就被一些思想家所重视,并对许多重要的经济现象和过程作过考察,但是经济学只是作为一门统一科学的某些要素,远未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

(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讲解要点:政政治经济学的提出、政治经济学学科产生的脉络、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及局限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在欧洲流行的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早的理论探讨。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安·德·蒙克莱田(1575--1622年),在其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一名词。 随后“政治经济学”一词被广泛使用,表示对整个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重商主义最早冲破自然经济束缚,开始从宏观上考察社会经济现象,并提出了一些经济政策,但是,由于这种理论探讨仅局限于流通过程,并且只就考察到的经济现象作些肤浅的解释,未能揭示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因此,重商主义理论只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前史”。 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它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期。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由威廉·配第(1623--1687年)创始,亚当·斯密(1723--1790年)集其大成,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最后完成的。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批判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的规律,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服务。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把理论研究的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联系,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继而接触到剩余价值问题。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不完善的,古典经济学家们都没有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从而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不能把资本主义理解为历史发展中的过渡形式,而把它看作是合乎人性的、合乎自然的、绝对和永恒的社会生产方式。 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出现: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产业革命的发展使机器大工业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主要形式,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公开化和尖锐化,资产阶级需要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辩护的理论,于是,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便应运而生,并于19世纪30年代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占据统治地位。庸俗政治经济学抛弃或歪曲劳动价值理论,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庸俗成分;不研究经济现象的内部联系,而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的表面现象,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理论”来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辩护。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及其根本变革 讲解要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许多国家中确立,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日益暴露,工人运动有了迅速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进行指导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政治经济学论文

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学生:靳沛鹏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学号:201421050545) [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由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立场、观点贯穿于其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所以应当从马克思的整个经济理论体系出发来把握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内涵。同时我们要理解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内涵,需全面把握其适用的范围和限制条件。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必须从其本来的理论限制条件范围内去坚持和发展。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经济改革;现实意义;共产主义信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即劳动创造价值。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揭示商品内在矛盾的科学理论,所揭示的市场经济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指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是马克思整个经济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深刻认识解读劳动价值论对于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现实生活和工作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正处于深化开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期、机遇期、挑战期,深入研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研究指导。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及评价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社会发育成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日益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一方面,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客观上要求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但劳动价值论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贡献,但其性质上是为资产阶级统治作辩护,不可避免地存在理论上偏颇不足。他们不能正确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马克思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丰富的信仰思想,本文只从一个侧面初步展示马克思的有关思想,并揭示马克思考察信仰的独特视角。 一、从经济看信仰:马克思信仰思想的独特视角 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经典作家从来不谈论和研究信仰问题。这种印象不正确。马克思的理论研究就从不同角度涉及到信仰问题。比如,马克思从研究和批判宗教的角度谈论过信仰;从批判旧哲学和清算唯心主义哲学信仰的角度谈到过信仰;从政治斗争和政治信念的角度谈到过信仰;从人生信仰角度谈到过信仰;还从思想宣传的角度,以及从共产主义运动的角度等也谈到过信仰问题。在马克思谈论信仰的各种角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至今往往受到忽视的一个视角,是从经济学角度对信仰现象的观察和透视。这是马克思信仰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信仰属于社会的意识形态现象,而且是离经济基础比较远的意识形态现象,人们往往看不到它与社会的经济因素和经济过程之间的联系。所以,历来研究信仰现象的人,不论是一些神学家、宗教学家还是哲学家、文学家等,往往从思想人文的角度考察信仰问题,而通常并不注意进行经济分析。这就有意无意地限制了信仰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则独具慧眼,能够从经济角度去考察信仰问题。特别是马克思,在与恩格斯的理论分工中,主要从事经济学研究。因而,他在研究经济学过程中随时随地涉及到一些信仰问题,并提出了有价值的新颖的见解。 经济学研究与信仰研究看起来天悬地隔,但并非如此。马克思不是就经济研究经济,而是从经济领域来透视整个社会。他在经济学研究中经常地广泛地涉及到信仰问题并不奇怪。而且政治经济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有意识形态性。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正是为共产主义信仰作了最有力的实证性的科学证明。而且马克思的有些经济学论述本身就是某种关于信仰的思想和论断,可以看作是从经济学侧面来阐述信仰问题,如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的分析,以及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信用和信用制度问题的分析等等就是如此。另外,在马克思大量的经济学著作中,我们还时常看到一些关于宗教和信仰方面的概念和提法,他引用一些宗教术语或关系来说明经济活动或经济过程中的一些特点。比如,用神学家的思维方式来比拟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认为就象神学家根据自己的信仰来把一切宗教划分为真正的宗教和臆造的宗教一样,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根据自己的信

政治经济学论文之我看剩余价值论

我看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作为一名理科生,我对于政治经济学的了解并不多,初次接触政治经济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这门课让我学到了好多,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的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科学地揭示客观经济规律,成功的认识经济规律,便可以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为人民大众谋利益,对经济规律认识的越深刻、越全面,行动就越自由,越能发挥主动能动性,从而在实践中达到更好地实现经济利益的目的。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书上,我们可以知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在唯物论基础上的辩证方法亦称唯物辩证法,在经济学的研究中运用辩证法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规律,研究社会经济运动,揭示其本质及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把辩证唯物论原理应用于研究社会历史问题,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看作一种客观必然的历史过程,用它来评价社会经济制度的先进和落后,评价某一阶级的进步与反动,是看其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 我见之劳动价值论 自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诞生一百多年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当代经济生活并未超出劳动价值论涵盖的范畴,反而为劳动价值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仅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拙,而且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理论依据;不仅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供了重要指导,而且成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价值观的思想源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刻阐释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赋予了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作用,并由此奠定了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人类经济学说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尤其是在当代中国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许多不同于马克思时代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因此,有必要结合现实问题,加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重要价值与当代意义的理解和认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简答汇总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2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体系。 (3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实现了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答:(1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它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于某种特定性质的生产关系;各个阶级都从本阶级利益出发,采取拥护或者反对的态度,因而政治经济学必然具有阶级性。各个不同阶级,都有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性质不同的政治经济学。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又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代表的无产阶圾利益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同社会发展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3.如何正确看待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答:(1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本质。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体系和总体内容来看,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经济理论。 (2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无论是重商主义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还是当代西方经济学,都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批判其中的糟粕,吸取并改造其中有价值的成分,为我所用。特别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其理论体系和根本内容是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但是,它在发展和管理社会化大生产,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实行政府调控,在经济增长与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在实行与发展股份制经济,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方面的思想和理论,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都具有借鉴意义。 4.什么是劳动、劳动对象及劳动资料? 答: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5.什么是生产资料?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答: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6.生产力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答:(1 )生产力的含义。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 )构成生产力的因素。生产力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构成,还包括管理等其他因素。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它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要素,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政治经济学论文精编版

政治经济学论文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马克思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思想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个社会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消费,因而也就不能停止生产,社会的生产总是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进行的。每一个社会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再生产过程。再生产按其规模来说可以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而不是简单再生产。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扩大再生产过程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下面本文将从思想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两大方面来分析马克思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 一、扩大再生产的思想理论意义 (一)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含义 要想分析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理论意义,首先我们应该清楚扩大再生产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如果资本家不把全部剩余价值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其中的一部分合并到原有资本中去,用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另外,提到扩大再生产就不得不提到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换句话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叫做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是从物质形态上研究的,而资本积累是从价值形态上分析的,他们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二)扩大再生产的研究对象和起点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当作个别的过程和再生产过程来分析,即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资本自身的生产。假定了资本在流通领域内所经过的形态变化,但未进一步考察它们。而这些未考察的内容,正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要研究的。 这里的扩大再生产考察的是社会资本运动的全部过程。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从经营的角度看,每个单个资本都是单独的经济体,他们看似互不相干,但是实际上单个资本是不可能单独存在和运行的,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这些相互联系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所以社会资本又称社会总资本。马克思说:“各个单个资本的循环是互相交错的,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而且正是在这种交错中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再生产为一切社会经济形态所共有。但是,再生产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式下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市场经济形态下,再生产的起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个起点不是自给自足形态下和计划经济形态下的以多种必须的生产要素以实体形式的直接集中,而首先以资本积累特别是货币资本的形式存在。货币资本是整个生产过程的启动力,也是生产过程持续进行的动力。适应着生产资本的一定规模,必须要求有一定数量的与它并存的货币形式的资本存在,以便在商品售出之前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支付工资,这是保证生产连续性和正常周转的前提条件。 (三)扩大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或补偿问题。所谓社会总产品,就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出的全部物质的总和。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也就是社会总产品不断实现,以及它的各组成部分不断得到补偿的过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就是指社会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的补偿,即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通过商品的出售以价值形态回流,用于补偿在生产中预付的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并且取得剩余价值。 (四)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理论基础)和实现条件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或补偿包括了实物和价值两个方面,因此,需要从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来分析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问题。从实用价值上来看,社会总产品

经济学原理论文

价格对生活的作用 傅杰 摘要:价格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决定所付出的钱而已,但实际上价格的作用不仅局限在此。许多你看的见的、看不见的市场的规律和理性消费者的顾虑,很多都来源于价格。但大多数人对价格的本质还存有疑虑,究竟是价值决定价格,还是市场的供求决定价格?电费和水费设置的原因、黄牛对于市场的作用,都和你直观的理解有所不同。 关键词:价格;市场;火车票;黄牛 一、价格由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 (一)价格与价值、社会必要劳动生产时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商品的价格是由它的价值决定的,而价值又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实际上,马克思所说的商品的价格,是在纵向地看待商品的价格,不是横向看待,而我们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反应的是一种横向的比较。比如这瓶水的价格,是由你对这瓶水的需求所决定的,和这瓶水旁边的其他水也有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景区的水价格比较贵的原因。 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看待上述的问题,景区的水比较贵,是因为景区路途离市中心较远,运输成本和贩卖风险大,所以消耗在它身上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时间比较多,因此这瓶水的价值就大,价格也高。这是一种纵向的思考。我们再从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的角度看这个问题,这瓶水的价格之所以高,不仅仅因为是你口渴,十分想喝这瓶水,同时你旁边的人也想喝这瓶水。你和你旁边的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瓶水的价格,再加上商家对这瓶水的供应,双方共同决定了这瓶水的价格远高于建议零售价。这就是在横向的思考。 马克思的价格理论和市场的价格理论并不是互相对立的,双方只是思考的角度不同,分别只能对特定的问题做出解释,毕竟横向的纵向的思考都不完全。 (二)价格的本质 那么价格到底是有谁决定呢?火车票价、水费、电价到底是由谁制定的呢? 谈到这个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 导论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1.商品的二因素 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 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支出。 二因素由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流通规律。 ⑴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1只绵羊=2把斧子

政治经济学论文

关于我国农村闲置劳动力 进行家庭手工经营的调查与分析 ——以河南省漯河市农村地区为例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一班徐永航 2010200949 参考书目: 1. 徐禾:《政治经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二版 2. <美>哈里·布雷弗曼:《劳动与垄断资本——二十世纪中劳动的退化》, 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2. 李恒、彭文慧:《劳动力转移与传统农区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2009年版 3. 句芳:《我国中部地区农户劳动时间利用研究——以河南省为例》,中国 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 张秀生、陈立兵:《村经济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 研究中心:《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2011年5月29号 中国是一个农业劳动力的大国,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目前的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一半左右。同时,严重对立的城乡二元制社会结构,使得即使在城务工的农民工,也无法完全脱离土地,无法成为真正的市民阶层。据国家统计局估算: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6亿,其中劳动力规模为10亿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当前已经转移1.4亿,农业仍然存在2亿需要转移的劳动力,到2020年新增需转移劳动力1亿。①因此,考察农村闲置劳动力在城市化不断推进情况下的安置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河南省是中国第一个人口超亿的省份,同时由于长期积累的社会历史原因,农村人口一直在全省总人口中占大多数,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河南省人社厅统计显示,河南省有7000多万农村人口,4700多万农村劳动力,富余劳动力3200多万人,截至2010年底,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到2363万人,其中,2010年河南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1142万人,占48.33%;省外输出1215万人,占51.42%,省外输出保持原有规模的同时略有下降。② 在为数众多的农村劳动力中,很多是来到城市和工厂打工的的男性农民工(大概年龄在十五岁至六十岁)和年轻女性农民工(一般不超过三十岁),在家主持一家的主要是中年妇女(三十岁至六十岁)。她们除了管理庄稼、照顾老人孩子以外,农闲时节一般无事。因此,很多妇女为了在闲时贴补家用,纷纷选择一些手工制作类的包户工作,很多工厂或者是商人,正是看中这一点,为农村妇女提供了类似的工作。 一般而言,这种工作相对工厂工作稍微随意,愿意工作的妇女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领取一定量的任务,然后在家里一个人或者几个人一块儿工作。工作一般都是在农闲时节进行,夏天稍长大约在10到12个小时之间,冬天稍短约为6到8个小时,采用计件工资的形式。如果有其他事情需要来开的话,可以选择暂时搁置手中的工作;不过,如果较长时间未能完成任务的,则需要交纳一定的违约金。 ①李恒、彭文慧:《劳动力转移与传统农区发展》,2009年版,第3页 ②https://www.360docs.net/doc/c315654152.html,/contents/126/30173.html

国际政治经济学论文(2)

安徽大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国际政治经济学》学期论文(平时小论文) 院系:管理学院专业: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姓名:郝绪彤学号:L10914060 国际贸易对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影响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剧,全球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国际间的贸易数额也越来越大,这就导致国和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一方面国际贸易的增长促进了某国的经济发展,而另一方面也导致一些国家越来越贫穷。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也越来越严重。中国一直以来都是贸易出口大国,对外贸易差都是顺差,这也越来越引起欧美等国家的不满。他们开始对中国贸易设置各种壁垒,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本国的进口,促近本国经济发展,给中国与欧美等国的政治关系带来很大影响。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国际政治贸易摩擦经济区域集团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大趋势之一,这一浪潮正在席卷着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国际贸易和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电子技术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深刻的改变了传统的生产过程和管理体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基础、汇率相对稳定的国际金融体制,关税总协定则创设了多边贸易谈判的框架。在这种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又有了重大的新发展,并显示出一系列新特点,表现为国际分工从以传统垂直分工为主转变为以水平分工为主;世界商品贸易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世界生产增长速度,世界贸易额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劳务、货币、技术等服务性市场快速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 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最终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世界经济化的发展和加剧,促进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并开始加剧了国际贸易来对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影响。与此同时,为了更有效的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其挑战,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也迅速发展,工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实行各种各样的区域经济合作,构筑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地区依托。其中最有影响的经济合作组织有欧共体、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组织等等。这些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经济组织促进了国际贸易额的迅速发展,增加了各国之间的政治关系。 二、国际贸易与国家政治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 从18世纪开始,欧洲国家开始凭借先进的工业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以殖民统治和海外贸易为手段,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世界其他地区为外围的世界经济体系。尽管19世纪末以后,由于美国和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欧洲中心地位受到挑战,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其经济中心地位仍为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中断了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使原有的世界经济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战争结束时,德国、意大利、日本这些战败国几乎成为一片废墟,战胜过重的英法也是遍体鳞伤,唯独美国在战争中发展起来了。由于远离战场是他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遭受战火的破坏,而且战时《租借法案》的实施为他的军火生产和过剩的农产品打开了销路。战时的美国工业生产能力提高了1.2倍,食物出口量增加了两倍,进口增加了20%,资本输出增加了34.1%。到1945年,美国独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60%、对外贸易的32.5%以及黄金储备总量的59%。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让它在二战之后称霸世界,建立了以美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