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公司形势任务教育宣讲材料之三

总公司形势任务教育宣讲材料之三

树立红线意识强化从严管理

打好HSE保卫战

一、认清HSE工作形势,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充分认识做好HSE 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1、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今年以来,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但在部分领域仍发生了一些较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期间,全国相继发生四起重大及典型较

大火灾事故,造成3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合计1.6亿余元;3月1日至7日期间,全国相继发生五起重大交通事故,造成46人死亡,64人受伤,11人失踪。中石化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2013年发生的“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特别重大事故,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2014年3月3日至19日,

在不到20天的时间内集团公司先后发生广东石油东莞分公司“3.3”食堂闪爆事故等4起安全事故,死亡7人。惨痛的事故给我们上了血淋淋的一课,这不但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同时使许多家庭支离破碎、痛不欲生。重特大事故频发的事实,凸显出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尤其是油田所处的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更加复杂、更加艰巨。

2、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安全工作要求越来越严。一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连续两次讨论安全生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对安全生产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在安全生产理念方面,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牢树立“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观念,这个观念一定要非常明确、非常强烈、非常坚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总书记要求,要抓紧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健全最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要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二是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山东省人民政府把2014年定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上半年要在全省开展《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260号省长令)的贯彻落实情况执法检查行动,还将制定出台《山东省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规定》,重点督促中央企业带好头、做表率,自觉接受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监管。同时,东营市决定2014年开展“城市公共安全提升年”行动,突出市政、消防、生产作业、道路交通、极端气象灾害等行业领域安全,实施五大城市公共安全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水平。

3、集团公司用硬措施“从严管理”。集团公司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认为中国石化提高对安全环保的认识、严格落实安全环保措施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加强和改进“三基”工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狠抓从严管理、遏制管理滑坡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必须痛下决心,下大力气,用硬措施解决管理上的不严不细不实问题,决定2014年全面开展从严管理年活动,深刻吸取“11·22”事故教训,迅速扭转安全环保的被动局面。2014年,集团公司将出台《生产安全事故

领导干部处分办法》,实施安全“一票否决”、“零容忍”,对因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善发生事故的单位,要严肃追究领导班子的责任。

严峻的形势给油田提出了更高标准、更严要求,需要油田上下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油田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持续趋好。

(二)环保形势尤为紧迫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呵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近年来,国家、地方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法规条例频频出台,环保标准不断提高。2013年两高院发布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大大降低了环境污染犯罪的入罪门槛。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明确企业要落实治污主体责任。2014年1月环保部与31个省(区、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对山东省确定了PM2.5年均浓度下降20%的目标,明确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锅炉综合整治、能力建设等主要任务措施;环保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约束和惩戒企业环境失

用工总量大、用工形式多样,提高员工素质任务重;生产规模大、生产环节多,污染治理、环境保护任务繁重,等等。制约油田安全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安全环保工作的基础不够牢固。突出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个别人员HSE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

一是个别单位领导不能严格落实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承包、“两特”带班流于形式。二是个别管理人员“一岗双责”履职不到位,存在应付心理,对基层工作指导力度不够、针对性不强。三是个别基层管理人员存在重生产、重效益、轻安全的现象,HSE监督管理职责不落实、工作方案不具体、相关标准制度掌握不透。四是个别基层员工学习意识不强、技术素质不高, 存在侥幸和冒险心理,“三违”行为屡禁不止。

(二)HSE培训教育存在误区,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一是基层单位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执行不到位,班组HSE活动、岗位日常培训工作不落实,日常安全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不高。二是部分单位新员工和外用工安全培训流于形式,存在课时不足、培训教育资料造假的现象。三是部分单位新员工比例大,有经验老职工较少,“导师带徒”效果不佳。

(三)基础工作开展不扎实,存在应付现象

一是部分单位对HSE活动不重视,活动要求执行不力;HSE会议未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个别单位没有严格执行HSE周、月度、季度检查要求,检查没有全覆盖、频次不够、记录不真实、没有整改反馈;隐患排查存在登记不全、整改不及时、“特护”措施不落实等问题。三是个别单位不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应急预案修订不及时,缺乏针对

性;不进行应急演练或演练不认真,演练记录造假或无记录。四是基础资料不规范。

(四)“低老坏”现象依然存在,现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管理制度执行不彻底、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员工安全意识不强等因素,造成现场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部分设备设施存在“跑、冒、滴、漏”现象。二是用电线路引线不规范、操作人员不验电、不戴绝缘手套。三是油气场所值班房有烟火、分离器不安装安全阀、高压注水管线使用软管、皮带轮无护罩等现象时有发生。四是部分单位的干部职工对身边隐患视而不见,违章操作和习惯性违章等现象依然存在。

(五)承包商管理不到位,依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一是承包商管理措施不落实,个别单位没有将承包商纳入甲方HSE监管体系,承包商施工现场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和问题。二是承包商与油田单位相比,其安全管理水平差、人员结构复杂、实际持证上岗人员少。三是油田承包商服务区域多为生产施工现场,存在监控手段少、管理难度大等不安全因素。四是部分单位存在畏难思想和好人主义,对承包商市场准入特别是部分当地个体施工队伍准入把关不严,导致个别安全管理水平不高的承包商进入油田市场。五是分包商队伍众多,油田二级“引入、发包”层面缺少必要的监控措施。六是部分胜利监理人员没有认真落实监理职责,只查问题,没有督促整改与处罚。

(六)环保管理不规范,清洁生产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个别单位钻井、作业废液不能做到规范化处置。表现为个别采油厂原有废液处理规模已无法满足当前生产需要;个别单位接收池、管线、提升泵、搅拌机等设备设施腐蚀严重,导致污染治理设施

不能正常运行;多数废液处理装置对压裂液的处理效果不理想;非常规压裂液由于一次产生量大,废液处理站无法有效处置,影响了废液的规范化处置。二是个别单位油泥砂处置不规范;有的将油泥砂转给无资质单位进行处理。三是个别单位钻井泥浆池治理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表现为个别单位泥浆池治理进度滞后;个别泥浆池治理单位治理标准不高,治理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个别勘探开发单位对泥浆池治理工作监管不到位,造成治理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

(七)HSE队伍建设存在不足,业务能力和人员力量欠缺

一是部分单位HSE监管人员不足,身陷日常事务性工作,对安全监督、指导、培训等基础性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部分HSE监管人员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导致单位HSE基础工作难以提升。三是部分单位没有建立对HSE监管人员的考核激励机制,HSE监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

三、开展“我能安全”基础强化年活动,狠抓从严管理,确保打好HSE保卫战

2014年是“从严管理”的一年,各单位和各级人员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集团公司、省市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牢牢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深入开展“我能安全”基础强化年活动,用硬措施抓严、抓细、抓实各项HSE工作,确保油田安全、清洁发展。

(一)强化素质提升,培育“关爱”文化,为油田安全环保发展保驾护航

HSE管理是一号工程,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HSE工作是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一定要加强学习、提升素质,更好地肩负起企业HSE责任。

1、提升综合素质。严峻的工作形势要求各级人员必须加强日常学习,认真研究国家、省市和集团公司的HSE法律法规要求,详知本岗位的责任制、标准规范、工作流程等,做到说“内行话”、做“明白人”。要在精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工作作风实、日常管理实、监督考核实,确保各项HSE工作都落到实处。各级领导班子和党政主要领导要带头提升自身HSE素质,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各单位要突出加强现场操作岗位人员的HSE 培训,加快网上宣传教育平台建设进程,不断提高安全操作、劳动防护、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的技能。

2、培育“关爱”文化。HSE人员要把“管”变成“爱”,进一步丰富完善胜利安康文化,使安全理念真正入脑入心。广大员工要积极践行安康文化,通过实际行动参与到安全管理中,营造“人人讲安全、人人会安全”的浓厚氛围。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宣传栏、月度例会、班前班后会等多种手段宣贯油田的HSE工作目标任务,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深入开展“我能安全”基础强化年活动,对重点工作列出运行大表,明确责任人、工作措施和时间节点并定期督导,推进重点工作有效运行。广大员工要担任监督员,对HSE工作中的走过场行为可以举报,共同促进油田整体HSE管理上水平。

3、强化全过程管理。要建立HSE管理长效机制,把HSE管理纳入经营管理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最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主要领导亲力亲为、主动引领,机关部门履职尽责、措施到位,三、四级单

位积极行动、狠抓落实,班组和员工遵章守纪、规范操作,切实把HSE责任层层落实到位。

(二)落实“安从细中来”,狠抓从严管理,提升HSE工作水平

1、强化HSE责任体系建设。“11.22”事故暴露出中石化集团

公司及下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责任体系不健全,部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第一责任人”意识,主动配合地方政府和部门的监管,绝不推脱责任。要加强《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260号)的宣贯,从班组、基层队、三级(科、室、所、

车间等)直至二级单位认真查摆、整改存在的问题,确保各级责任落

实到位。

2、强化安全标准体系建设。要想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保障,有严厉的处罚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督促执行落地。要全面梳理现行制度存在的漏洞并及时组织修订完善,确保制度先进、适用。加强制度标准的宣贯,确保全员尤其是一线职工规范操作。强化制度标准执行情况检查,严肃查处“三违”行为,增强制度标准执行刚性。建立健全最严格的违反制度处罚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零容忍”、“一票否决”。分板块、分专业细化完善岗位操作规程,形成简单易行的岗位操作指南。规范重点业务、重大施工流程,及时修订完善体系文件,为油田建立QHSE管理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3、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11.22”事故调查报告指出,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潍坊输油处对管道隐患排查整治不彻底。2009年、2011年、2013年先后3次对东黄输油管道外防腐层及局部管体进行

检测,均未能发现事故段管道严重腐蚀等重大隐患,导致隐患得不到及时、彻底整改。这警示我们要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形成隐

患排查、评估、治理、监控的长效机制。要把好源头关,严格建设项目“三同时、四评价”,防止新建项目“先天不足”。要创新安全检查方式,切实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要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分级分类制定整改方案,层层落实责任、整改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在隐患尚未消除之前制定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4、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11.22”事故由于责任单位对事故风险研判失误,未及时提升应急预案响应级别,造成了严重后果。这警示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坚持预防和应急并重、常态和非常态结合的方针,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各类专项应急预案,通过实地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建立政府与企业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开展应急预案联合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企地及时响应、协同联动。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人员专业素质,遇到事故能够做到准确研判,坚决杜绝盲目处置。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应急指挥能力;基层领导干部如果接到事故报告,不得以短信形式代替电话报告事故信息,必须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对危害和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要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及救援需要及时划定警戒区域,疏散周边人员,维持现场秩序,确保救援安全有序。

5、精细基层管理。安全责任的主体实际上是一线员工,因此HSE 管理重心要下移。要抓实基层管理,严格落实交接班制度、班前会制度、施工交底制度和巡检制度,坚持每班排查岗位隐患风险,自觉控制不安全行为。强化日常操作规程的培训学习,组织规范操作竞赛活动,优化员工操作技能的考核鉴定,确保岗位员工规范操作。在采油、作业等前线重点施工单位及后勤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全面推行目视化管理,提高HSE精细化管理水平。

6、严格监督考核。“严是爱、松是害”,要坚决落实从严管理,狠反生产作业现场“三违”和“低老坏”。对于安全环保隐患一定要“零容忍”,特别对屡查屡犯的问题,一定要严格考核、从重处罚,确保重复性问题不再犯。要号召全员敢于向本单位HSE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敢于正视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确保HSE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完善政绩评定,合理设定HSE指标体系,加大HSE指标考核权重,实行HSE和重特大事故“一票否决”。

(三)突出“超前主动”,把握规律趋势,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1、传承经验,突出防控。要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管理办法,把好的经验固化为标准、规范和制度,提高施工作业风险防控水平。突出超前主动的管理理念,排查梳理目前安全环保工作存在的法律风险和问题,采取措施加以防控。

2、分析规律,汲取教训。分类分级分析事故原因,吸取教训,为事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制定问题和隐患整改措施,对风险实现有效防控。通过OSHA统计分析,强化未遂事件管理,建立激励措施,做好事故防范工作。

3、把握规律,优化措施。强化对规律的分析、认识和把握,通过总结管理规律,剖析问题原因,优化制定出本单位每个时间节点(每个月)的HSE工作指导意见和防范措施,超前主动地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4、源头控制,完善流程。牢固树立“全生命周期”理念,加强勘探开发、建设项目和设备引进等业务的审核把关;建立完善HSE风险评价机制,做好方案编制、立项审批、施工设计等过程的风险评估,明确HSE控制指标,超前制定管理措施,防范事故发生。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产量、计划、进度、成本“四个让位于”HSE工作的总要求,

上项目严禁降低HSE标准;当生产与HSE工作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HSE工作的需要。

(四)践行绿色低碳,强化污染防治,提升环保管理水平

1、加强环保工作基础。修订完善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对发生严重污染环境事件的严格问责考核。认真落实持续清洁生产工作计划,加大锅炉、加热炉气代油工程和网电钻机、不压井作业等新设备新工艺推广力度,确保清洁生产。

2、抓好污染治理。以“碧水蓝天”环保专项行动为契机,积极推进油田18项重点环保工作,重点抓好电厂、石化脱硫脱硝、锅炉烟气治理等重大工程建设。建立污染治理监控信息平台,实施转运车辆GPS监控,加强对油泥砂、钻井废物转运的监管。加大锅炉烟气、生活污水、医疗污水等治理设施的运行监管,确保达标排放。

(五)突出科学管理,强化信息化建设

吸取事故教训,防范同类事故再次发生,是对事故本身应有的敬畏,也是对死难者的尊重。为了提升HSE管理水平,必须强化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HSE信息平台监控作用。完善管网、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基础资料,建立隐患数据库和电子档案,加强动态监控;建立HSE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重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要深入研究重点风险点的成因机理,尽快解决从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行等多个环节面临的安全技术和管理难题。基层员工要围绕安全管理、清洁生产开展技术革新;各单位要围绕海上、井控、硫化氢、污染治理等重点难点问题,大力开展科技攻关,提升HSE科技水平,提高安全发展动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