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宫圈铸造工艺设计

迷宫圈铸造工艺设计
迷宫圈铸造工艺设计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迷宫圈铸造工艺及工装设计

下达日期:2007 年 4 月28 日

开始日期:2007 年 4 月28 日

完成日期:2007 年 6 月8 日

指导教师:韩小峰

学生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

班级:材料0402班

学生姓名:刘雄飞

教研室主任:

材料工程系

附件二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一、设计(论文)内容及要求:

(一)设计(论文)内容

1. 撰写铸造技术发展现状的研究文章;

2. 维美德西安造纸机械有限公司实习;

3. 编制铸件(附零件图)铸造工艺规程,绘制铸造工艺图,填写铸造工艺过程卡片;

4. 绘制铸件图和铸型装配图;

5. 设计铸造工艺装备,绘制模样、模板、砂箱和芯盒等设计图;

6. 撰写设计说明书(论文)。

(二)要求

1.通过企业实习,熟悉铸造工艺过程,结合生产实际完成本次设计任务;

2. 工程图用AutoCAD软件绘制并打印;

3. 说明书(论文)按照学院统一格式,使用word文档并打印。

4. 提交资料包括:

(1)毕业设计任务书;

(2)铸造技术发展现状的研究文章;

(3)“四图一卡”,即绘制铸造工艺图;铸件图;铸型装配图;模样、模板、砂箱和芯盒等铸造工装图;

(4)设计说明书(论文)。

所有提交的资料包括打印文件和电子文件。

二、技术指标:

1.生产类型:大批大量生产

2.生产及质量要求:满足产品图纸的各项技术要求;工艺出品率较高,废品率5%以下;生产效率高;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低,操作简便。

3.生产工艺要求:树脂砂型铸造;机械化造型;所用工装自行设计;冲天炉及中频感应电炉熔炼;生产的原材料均经过检验,符合材料质量保证单要求。

4.技术水平要求: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创新项目应符合国家环保及安全生产要求。

三、主要参考资料:

[1] 曹瑜强.铸造工艺及设备.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7月.

[2]刘喜俊.铸造工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10月.

[3]丁根宝.铸造生产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年10月.

[4] 王晓江.铸造合金及其熔炼.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7月.

[5]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编.铸造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0月.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摘要

本文是迷宫圈铸造工艺流程,该铸件是西安维美德生产造纸机上一个附

属部件,要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没有特殊的技术要求,根据迷宫圈的产量

和生产条件,选用呋喃树脂自硬砂造型、造芯,其工艺流程包括:铸造工艺

设计、金属熔炼、工装设计。先分析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工艺方案的确定,选用合适的工艺参数,浇注系统,冒口,出气孔等。工装设计根据零件

图设计模样、模板、芯盒、砂箱。该铸件要求QT450—10(单铸试块),确

定球墨铸铁的化学成分,并根据成分确定所需原材料的比例,选用冲天炉和

工频感应电炉熔炼和调试成分,球化孕育处理,并用光谱分析仪全程监控。

关键词:工艺设计,工装设计,金属熔炼,球化孕育

ABSTRACT

This is the maze circle casting process, the casting is Xianyi virtues of the production on one paper machine parts subsidiary, require a certain degree of mechanical strength, no speci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ccording to the maze circle yield and production conditions, Selection of furan resin-bonded sand styling and batteries, its process including : Casting Process Design, metal smelting, Tooling design. Analyze the components of Foundry Technology, the identification process, choosing the suitable parameters, pouring system, riser, out stomata. Tooling design components based on designs likenesses template-box, the sand box. The casting requirements QT450-10 (single-cast block), ductile iron determin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ccording components and raw materials required to determine the proportion and use Cupola-frequency induction furnace melting and debugging components, Inoculation of the ball, and with monitor and control the spectrometer. KEY WORDS:process design, engineering and assembly design, metal smelting, the ball incubation.

目录

毕业设计任务书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一、造型、造芯方法7

1、铸件材质7

2、铸件轮廓尺寸7

3、生产方式及条件7

二、铸件凝固原则、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7

1、顺序凝固7

2、分型面、浇注位置确定8

三、主要工艺参数8

1、铸件尺寸公差8

2、铸件收缩率8

3、起模斜度和铸造圆角8

4、加工余量8

5、工艺补正量8

6、最小铸出孔和槽8

四、浇注系统设计8

1、浇注系统类型8

2、浇注系统引入位置的确定8

3、浇注系统结构尺寸的设计9

五、冒口设计10

1、冒口尺寸的确定10

2、冒口颈尺寸的确定10

六、出气片设计 10

1、出气片的作用10

2、出气片的尺寸10

七、熔炼10

1、铸件名称10

2、铸件特点10

3、化学成分确定10

4、采用熔炼炉类型11

5、配料11

6、球化孕育处理11

7、检验12

八、砂型及砂芯的烘干12

1、铸型表面刷涂料烘干12

2、涂料的成分12

九、合箱、浇注、落砂及清理工艺12

1、合箱12

2、浇注13

3、落砂13

4、清理13

十、工装设计

1、砂箱13

2、芯盒14

3、模样14

4、模板14 参考文献18 致谢19 教师评语与成绩20

符号说明

一、造型、造芯方法

1、铸件材质

该铸件材质为QT450-10,净重514㎏,单件小批量生产。

2、铸件轮廓尺寸

该件是西安维美德生产的造纸机上一个附属部件,要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工作条件较好,没有特殊技术要求。其轮廓尺寸为810㎜×810㎜×112㎜,考虑到该铸件材质为QT450—10,可能会产生缩松或缩孔缺陷,需设冒口补缩。

3、生产方式及条件

根据迷宫圈的产量以及工厂的生产条件,选用呋喃树脂自硬砂,手工造型.造芯。粘结剂:呋喃树脂加入量为原砂重量0.9%—1.2%;固化剂:对甲苯磺酸加入量为树脂重量30%—50%。

树脂砂与其它型砂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铸件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

(2)不用烘干,缩短了生成周期,节省了能源。

(3)树脂砂流动性好,易紧实、溃散性好易清理,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并便于实现机械化生产。

(4)树脂砂强度高,透气性好、铸件缺陷少,废品率低。

(5)造型效率高,设备种类少.占地面积小,旧砂可以再生回用。

树脂砂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对原砂要求较高,如原砂粒度、粒形、二氧化硅含量及碱性化合物等都能对树脂砂性能产生较大影响。

(2)环境温度、湿度对树脂砂硬化速度及硬化强度影响较大

(3)与无机粘结剂相比,树脂砂的发气量较大。

(4)硬化时间较长,造型模具需要量增多。

(5)树脂与催化剂有刺激气味,要求车间内通风良好。

(6)树脂的成本较高。

表1—1 呋喃树脂砂用硅砂的技术指标

铸造用硅砂 ZGS96-42Q-30 配砂时,砂温控制在15-30℃,树脂砂冲型

后,表面固化7分钟左右,40分钟后可以起模。

二、铸件凝固原则、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

1、凝固原则

该铸件壁厚虽较为均匀,但存在热节、热节部位需设冒口补缩,采用顺序凝固原则。

根据铸件形状,其浇注位置如图所示,其优点可使主要加工面放在侧面,并使热节部位朝上,易放置冒口,并使砂芯安放牢固,下芯方便。

2、分型面、浇注位置的确定

分型面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第I种方案:分型面在铸件顶部的平面处分开,造型合箱后不用翻箱,和浇注位置统一,使铸件大部分处于下箱,下芯方便,易于检查砂芯位置,合箱方便,能减少铸件飞边毛刺。这种方案的缺点是下模样较高,给起模操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第II种方案:分型面把铸件一分为二,上下模样Array高度相近,起模较为方便,造型、合箱也不用翻箱,

下芯容易,缺点是芯子上半部在上箱,合箱前不易检

查,合箱时易碰坏砂型。

第III

这种方案减少了分模,对保证铸件质量和尺寸精度是

有利的,但需要增设专用工装。

综合分析,采用第一种方案较为适宜,这样分

型面和浇注位置一致,在靠近热节处通过冒口颈向

铸件引入铁液,使铸件下半部及壁厚较薄部分先注入

铁液,使热节部分最后充满,从铸件总体冷却情况来

看,基本上实现了顺序凝固的设计意图。

图2—1 浇注位置及分型面

三、主要工艺参数

1、铸件尺寸公差

该铸件尺寸公差为CT11—CT13。

2、铸件收缩率

迷宫圈的线收缩率在各方向基本相同,取0.8%。

3、起模斜度和铸造圆角

为了保证铸件的尺寸精度,减小两侧面机械加工余量。一般起模斜度为300,铸造圆角取R3—R5。

4、 加工余量

迷宫圈顶面加工余量为8㎜,侧面和底面为7㎜。

5、 工艺补正量

由于模样、芯盒在制造过程中有尺寸偏差,分别留出工艺补正量5㎜,以防止这些局部壁薄处引起铸造缺陷。

6、 最小铸出孔和槽

迷宫圈上18-M16-6H ,18-Φ18,Φ6的孔不铸出。

四、浇注系统设计

1、迷宫圈选用分型面(中间)注入式浇注系统。

2、浇注系统引入位置的确定

内浇道应尽量开设在分型面上,便于造型操作,该铸件要求顺序凝固,有冒口补缩,将冒口设在铸件与内浇道之间,使金属液经冒口引入型腔,以提高冒口的补缩效果。

3、浇注系统结构尺寸的设计

(1)浇注时间

t=k 31G δ=≈?3514300.1S 24 (4—1) t —浇注时间(S ) 1G —浇入型内的金属液总重量(㎏) δ—铸件的平均壁厚(㎜) k —系数(对球墨铸铁取1.0)

(2)验算液面上升速度

v=t c =

s mm 7.424

112

≈ (4—2) C —铸件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距离,按浇注时的位置确定(㎜)。

t —计算的浇注时间(S )。 (3)求流量系数μ值 按表3—5查得μ=0.48,再按表3—6修正: 浇注温度升高,μ值+0.05 有出气片,μ值+0.05

有两个内浇道,阻力增大,μ值-0.05,因此μ=0.48+0.05+0.05-

0.05=0.53

(4)确定平均压头(均H )

中间注入式cm c

H H c P 288

20=-==均,则 (4—3)

(5)求内浇道总截面积()

内S ∑

21

5.2428

2453.031.0514

31.0cm H t G S =???=

=

∑均

内μ (4—4)

内S —内浇道截面积()2cm 1G —型内金属液的总重量(㎏) μ—流量系数 t —浇注时间(S )

均H —作用与内浇道的金属液平均压头(cm ). (6)求单个内浇道形状尺寸

按图3—32选取3—32a 扁平梯形,求b 值

2

245

4.020.1

5.0=+b b b (4—5) mm b 20408≈=(7)浇注系统其他各组元的截面积 图4—1内浇道截面4个

该铸件材质为球墨铸铁,由表3—8可知封闭式浇注系统各组元截面积

内S ∑:横S ∑:直S 4—7)

横S ∑=24.29cm 直S =34.32cm 。

图4—2 双向横浇道截面

查表3—241《铸造工艺手册》横浇道尺寸为:40㎜×30㎜×45㎜.

五、冒口设计

球墨铸铁在凝固过程中虽然有高的石墨化膨胀量,但是由于其凝固特性和较大的膨胀压力值,因此具有较大的缩孔和缩松倾向,球墨铸铁一糊状方式凝固,补缩困难,按照顺序凝固的原则使缩孔和缩松移至冒口内,依靠冒口的金属液柱重力补偿凝固收缩,冒口和冒口颈迟于铸件凝固,该铸件选用明冒口—鸭嘴冒口。 1、 冒口尺寸的确定

()T D 5.32.1-=冒 ()冒冒H H 5.22.1-= (5—1) mm D 805.154≈?=冒 mm H 120805.1=?=冒

T —铸件断面厚度

2、冒口颈尺寸的确定

()冒颈D D 7.04.0- ()冒颈D L 35.03.0-= (5—2)

mm D 405.080=?=颈 mm L 2532.080≈?=颈

六、出气片设计

1、出气片的作用

(1)排出砂型中型腔、砂芯以及由金属液析出的各种气体。 (2)减小充型时型腔内气体压力,改善金属液充型能力。 (3)便于观察金属充填型腔的状态及充满程度。

(4)排出先行充填型腔的低温金属液和浮渣。

2、出气片的尺寸

根据该铸件的形状尺寸,选用10×100出气片4个。

七、熔炼

在造纸机械设备中,铸铁件约占造纸机机械重量70%左右,其铸件特点是,重量重至20t ,轻至几百克;厚至200㎜,薄至6㎜;长至6000㎜,短至几

十毫米。从铸件结构分析,多是圆筒形、圆柱形、支架形、轮形形状,简单占多数,也有一部分结构复杂易弯曲,从铸件受力分析,一部分铸件是受蒸汽压力作用,如烘缸;一部分铸件是受重载荷作用,如磨木机;一部分铸件是受腐蚀作用,如真空洗渣机。

1、铸件名称:迷宫圈(QT450—10)

2、铸件特点:轮廓尺寸810㎜×810㎜×112㎜,为多层圆形结构,净重

514㎏,两端面和内孔加工,采用干型铸造,铸件进行自然时效,表面无铸造缺陷,不准许焊补。

3、化学成分确定

采用高碳、低硅、低锰、低硫磷(即一高全低),强化孕育。

4、采用熔炼炉类型:两排大间距曲线炉膛冷风冲天炉,熔化率5t/h,炉内

碳烧损7%,硅烧损15%,锰烧损20%。

5、配料

表7—2 迷宫圈铸铁件配料单

6、球化孕育处理

球墨铸铁进行球化孕育处理的目的是通过向具有碳当量在工晶成分附近的球墨铸铁原铁液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球化剂和孕育剂,引起强烈脱氧和去硫,促使石墨成为球状,并细化球状石墨和改善球状石墨的分布,因而可获得较高的强度和冲击韧性等。

球化剂的加入量应当保证石墨完全球化,在无稀土的情况下,保证石墨完全球化的残余镁量大致为0.03%—0.08%;在有稀土的情况下,残余镁量也大致为0.03%—0.08%;残余稀土量为0.015%—0.05%。

孕育剂的加入量应当保证消除球化元素所造成的白口倾向,想获得铁素体球墨铸铁,其孕育增硅量应大于0.6%。

表7—3 球化孕育时硅铁(硅75)孕育的加入量

球化孕育处理的操作要点:

(1)铁液处理温度应在1400—1430℃之间。

(2)球化剂和孕育剂的粒度,应随铁液量的多少而改变,稀土硅铁镁合金的粒度大致5—25㎜,铁液量500㎏以上取10—25㎏。

(3)球化剂和孕育剂应预热。

(4)采用冲入法球化孕育处理时,首先应在包内放好球化剂,并在其上覆盖硅铁粉和铁板(或草灰),加入3/5—2/3的铁液,待球化剂反应趋于平稳时,

补加其余铁液,并在出铁槽里均匀地加入孕育剂,出完铁后要充分搅拌铁液,加脱硫剂和草灰,搅拌扒渣2—3次,而后取样检验,用覆盖剂或草灰保温。

7、检验

炉前,用稀土镁合金和75%硅铁进行球化孕育处理,用三角试片观察球化孕育特征。

化学成分检测结果:

C Si Mn P S Mg RE

3.61% 2.82% 0.58% 0.073% 0.032% 0.058% 0.049%

机械性能(铸态),抗拉强度610MPa,延伸率6%。

八、砂型及砂芯的烘干

1、铸型表面刷涂料烘干

砂型及砂芯经过烘干,可以增加其强度及透气性,减少浇注过程中的发气量,保证铸件质量。

迷宫圈铸型采用表面干型,铸型表面刷涂料烘干(涂料刷两遍)。

2、涂料成分

涂料:氧化铝、石墨、锆英粉。溶剂:乙醇(60%—70%)。

九、合箱、浇注、落砂及清理工艺

1、合箱(mold assembling)

合箱是将砂型、砂芯等组装成一个完整铸型的过程,是完成铸型的最后一道工序操作。合箱时,要对铸型、砂芯质量进行检验,然后下芯,安装芯撑,检查砂芯在型中位置及铸件壁厚,清理好芯头出气孔及型中浮砂、杂物后才能合箱。

合好箱后,还要在铸型上面放好浇、冒口箱,不允许跑火。最后放置压铁或采用专门的锁箱装置(箱卡或螺栓等)将砂箱夹紧。

2、浇注(pouring)

浇注是将炉内熔好的金属液接入浇包并注入铸型的过程。该铸件是小批量

生产,所以用人工浇包,浇注前需要测定合金的成分及温度,只有成分、温度合格的金属液才允许浇注。在浇注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浇注时间进行浇注,不允许人工断流或小流浇注。

3、落砂(knockout)

落砂是待铸件凝固冷却到一定温度范围时,将铸件从铸型中取出的工序。落砂的方法分为手工落砂和机械落砂两种。由于落砂分尘多,劳动条件差,凡是有条件的工厂均应尽量采用机械落砂。

落砂温度通常决定于铸件的大小、重量、复杂程度和合金类别。一般铸钢和铸铁铸件的落砂温度可取400—500℃,壁厚均匀的简单件可为600℃,薄壁复杂的中、大件则取200—300℃。

4、清理(cleaning)

清理是指落砂后从铸件上清除型芯、表面粘砂、浇冒口和飞边毛刺等过程。

十、工装设计

1、砂箱

该铸件选用整铸式灰铸铁砂箱,其特点:应用范围广,材料成本低,制造方便,强度、刚度好。

图10—1 吃砂量

表10—1 按铸件重量确定吃砂量(单位:㎜)

根据吃砂量,查表4—99通用砂箱铸件轮廓尺寸选取砂箱内框尺寸为:

1100㎜×1000㎜×300㎜。

查表4—100简易砂箱壁截面尺寸砂箱壁厚取30㎜。

《铸造手册—铸造工艺5》

2、芯盒

芯盒是制芯过程中所必要的工艺装备,正确的选择和设计芯盒是保证铸件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的重要环节。

迷宫圈选用木质芯盒,特点:重量轻、制造周期短、易于加工、成本低,但其强度较低、易吸潮变形,不耐磨损,使用寿命短,尺寸精度低,表面粗糙度值高。

由工艺图可知,1号芯形状为圆形,采用对开式芯盒,由左右两片组成,左右芯盒没有定位、夹紧装置,内外壁配合斜度选用3°,以便于内壁和砂芯一起顺利到出。

3、模样

迷宫圈选用树脂砂造型,对模样的强度要求低,选用木模样,沿分型面分开,制成上下半模。

模样工作尺寸按下式计算:

Am=(Ac+At)(1+δ) (10—1)Am—模样的工作尺寸(㎜) Ac—产品的铸件尺寸(㎜)

At—零件铸造工艺附加尺寸(加工余量+起模斜度+其他工艺余量)(㎜)。

δ—铸件的线收缩率。

4、模板

模板由模底板和模样、浇冒口系统及定位销等装配而成。

模底板平面尺寸按下式计算:

As=A+2b Bs=B+2b (10—2)

A—内框长度尺寸(㎜)

B—砂箱内框宽度尺寸(㎜)

As—模底板长度尺寸(㎜)

Bs—模底板宽度尺寸(㎜)

b—砂箱分型面外凸缘的宽度(㎜)

模底板定位销孔中心距应与所配用的砂箱的定位孔中心距相一致。

参考文献

[1] 曹瑜强.铸造工艺及设备.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7月.

[2] 刘喜俊.铸造工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10月.

[3] 丁根宝.铸造生产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年10月.

[4] 王晓江.铸造合金及其熔炼.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7月.

[5]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编.铸造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0月.

[6] 陈琦.彭兆弟. 铸铁件配料实用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7] 林勃. 砂型铸造工艺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致谢

本文在编写过程中得到西安维美德造纸机械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在其公司实习一周,公司的工程师为我们介绍了他们多年来丰富的工作经验并提供了大量的实用数据和资料;同时得到韩晓峰老师的指导,以及段昭、石力同学大力帮助;在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刘雄飞

2007年6月10日

附件: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毕业设计(论文)表现成绩: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1.答辩组成员签名:

2. 答辩日期:年月日

3.答辩评语:

4.答辩成绩:

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

(工艺技术)第章铸造工艺设计基础

第1章铸造工艺设计基础 § 1-1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分析 § 1-2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 § 1-3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 1-4砂芯设计 铸造生产周期较长,工艺复杂繁多。为了保证铸件质量,铸造工作者应根据铸件特点,技术条件和生产批量等制订正确的工艺方案,编制合理的铸造工艺流程,在确保铸件质量的 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和改善生产劳动条件。本章主要介绍铸造工艺设计的基础知 识,使学生掌握设计方法,学会查阅资料,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1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分析 铸造工艺性,是指零件结构既有利于铸造工艺过程的顺利进行,又有利于保证铸件质量。 还可定义为:铸造零件的结构除了应符合机器设备本身的使用性能和机械加工的要求外,还应符合铸造工艺的要求。这种对铸造工艺过程来说的铸件结构的合理性称为铸件的铸造工艺性。 另定义:铸造工艺性是指零件的结构应符合铸造生产的要求,易于保证铸件品质,简化 铸造工艺过程和降低成本。 铸造工艺性不好,不仅给铸造生产带来麻烦,不便于操作,还会造成铸件缺陷。因此,为了简化铸造工艺,确保铸件质量,要求铸件必须具有合理的结构。 一、铸件质量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1 .铸件应有合理的壁厚 某些铸件缺陷的产生,往往是由于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采用合理的铸件结构,可防止许多缺陷。 每一种铸造合金,都有一个合适的壁厚范围,选择得当,既可保证铸件性能(机械性能)要求,又便于铸造生产。在确定铸件壁厚时一般应综合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保证铸件达到所需要的强度和刚度;尽可能节约金属;铸造时没有多大困难。 (1 )壁厚应不小于最小壁厚 在一定的铸造条件下,铸造合金能充满铸型的最小壁厚称为该铸造合金的最小壁厚。为了避免铸件的浇不足和冷隔等缺陷,应使铸件的设计壁厚不小于最小壁厚。各种铸造工艺条件下,铸件最小允许壁厚见表7-1?表7-5 表1-1砂型铸造时铸件最小允许壁厚(单位:mm) 合金种类铸件最大轮廓尺寸为下列值时/ mm

泵盖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泵盖铸造工艺设计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

目录 1.铸造工艺分析 (1) 1.1零件介绍 (1) 1.2零件生产方式选择 (1) 1.3技术要求分析 (1) 1.4 合金铸造性能分析 (2) 2.确定铸造工艺方案 (2) 2.1确定铸造方法 (2) 2.2确定浇注位置和分型面 (2) 2.3确定型内铸件数目 (3) 2.4不铸出孔及槽的确定 (3) 2.5机械加工余量和铸造圆角的确定 (3) 2.6起模斜度和分型负数的确定 (5) 2.7砂芯的确定 (7) 2.8铸造收缩率的确定 (7) 2.9冒口的确定 (7) 2.10浇注系统的确定 (8) 3.芯盒的设计 (9) 3.1芯盒材质和分盒方式的确定 (9) 4.总结 (9) 参考资料 (10)

1.铸造工艺分析 零件简介: 1.1零件介绍: 零件名称:泵盖 零件材料:HT200 1.2零件生产方式选择: 大批量生产,零件图如下:

1.3技术要求分析 按照国家标准,对于HT200,其抗拉强度应达到200Mpa。铸件在使用时工作条件较好,但此铸件需起隔爆作用,按照技术要求,需在粗加工后进行时效处理及相应的热处理工艺。另外,铸件清砂后,焖火铲除毛刺喷砂后喷G04-6铁红过氯乙烯底漆。除此外无特殊技术要求。 注:其中φ21H7内孔为重要加工面,不允许存在气孔、夹砂等铸造缺陷。 1.4 合金铸造性能分析 灰铸铁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 (1)流动性。灰铸铁的熔点较低,结晶温度范围较小,在适宜的浇注温度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容易填充形状复杂的薄壁铸件,且不易产生气孔、浇不足、冷隔等缺陷。 (2)收缩性。灰铸铁的浇注温度较低,凝固中发生共析石墨化转变,使其线收缩小,产生的铸造应力也较小,所以铸件出现翘曲变形和开裂的倾向以及形成缩孔、缩松的倾向都较小。 (3)灰铁充型能力好,强度较高,耐磨、耐热性好,减振性良好,铸造性较好,但需人工时效。 2.确定铸造工艺方案 2.1确定铸造方法 铸件材质为HT200,,其轮廓尺寸25×φ110,属中小件,联结结构合理,符合灰铸铁铸造要求,可以进行铸造工艺设计。采用湿砂型机器造型大批量生产。 采用湿砂型机器脱箱造型,热芯盒水玻璃砂射芯机制芯。 2.2确定浇注位置和分型面 浇注位置选择原则: (1)重要加工面应朝下或呈直立状态; (2)铸件的大平面应朝下; (3)应有利于铸件的补缩; (4)应保证铸件有良好的金属液导入位置,保证铸件能充满; (5)应尽量少用或不用砂芯; (6)应使合型、浇注和补缩位置一致。

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案例

前言 铸造工艺学课程就是培养学生熟悉对零件及产品工艺设计的基本内容、原则、方法与步骤以及掌握铸造工艺与工装设计的基本技能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课程设计则就是铸造工艺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也就是我们铸造专业迎来的第一次全面的自主进行工艺与工装设计能力的训练。在这个为期两周的过程里,我们有过紧张,有过茫然,有过喜悦,从中感受到了学习的艰辛,也收获到了学有所获的喜悦,回顾一下,我觉得进行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有如下几点: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培养综合运用铸造工艺学课程与其她先修课程的的理论与实际知识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制定与合理选择工艺方案,正确计算零件结构的工作能力,确定尺寸,掌握了浇冒口的作用及其原理,具有正确设计浇冒口系统的初步能力;掌握铸造工艺与工装设计的基本技能。 熟悉型砂必须具备的性能要求,原材料的基本规格及作用,并初步具备分析与解决型砂有关问题的能力。 熟悉涂料的作用、基本组成及质量的控制;了解提高铸件表面质量与尺寸精度的途径。 了解合金在铸造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铸造缺陷以及采取相关的防止途径,并初步具备分析、解决这类缺陷的基本解决途径 学习进行设计基础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设计资料与手册等。 目录 第一章零件铸造工艺分析 (4) 1、1零件基本信息 (4) 1、2材料成分要求 (4) 1、3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4) 1、3、1铸造尺寸公差与重量公差 (5) 1、3、2机械加工余量 (5) 1、3、3铸造收缩率 (5) 1、3、4拔模斜度 (5) 1、4其她工艺参数的确定 (5) 1、4、1工艺补正量 (5) 1、4、2分型负数 (5) 1、4、3非加工壁厚的负余量 (5)

铸造工艺学设计说明书

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零件名称:联轴器 指导老师:范宏训 设计人:邱满元 学号:T833-1-34

目录 1零件概述 (1) 1.1零件信息 (1) 1.2技术要求 (2) 2铸造工艺方案拟定 (2) 2.1 分型面选择 (3) 2.2浇注位置选择 (4) 3铸造主要参数 (4) 4 浇注系统设计计算 (4) 5 冒口设计 (5) 6砂芯设计 (6) 7模板 (7) 8 参考文献 (9) 9总结 (9)

1零件概述 1.1零件信息 名称:联轴器材料:球墨铸铁 外形尺寸:φ120X80 体积: 298.4cm2 质量: 2.16kg 生产批量:大批量生产零件二位图如下图所示 零件三维图如图1.1所示 图1.1 联轴器三维图

1.2技术要求 (1)铸件加工后,加工面不得有任何的铸造缺陷,非加工表面不得有明显 的夹渣、凹陷、砂眼和裂纹;。 (2)该零件配合方式为过盈配合; (3)保证该件受力较大的工作部分的力学性能。 2铸造工艺方案拟定 1 、铸造工艺图如图所示,分型面、加工余量、拔模斜度如图所示 对于单个零件,其冒口及浇注系统初步定为如下图所示,浇注位置和冒 口正好选在热节最大的地方 冒口 浇注系统

选择分型面的理由:1、保证铸件大部分位于下箱,温度分布较为合理,冒口 位置设计较为方便,便于补缩; 2、有要求的加工面都位于下型腔,其质量得到保证 3、铸件主要工艺参数的选择 加工余量——根据零件服役条件及加工部位精度要求,该零件主要工作面及尺寸有配合要求的部位是零件中间的连接孔,取加工余量3mm ,其他部位无; 收缩率——球墨铸铁,查表得收缩率为0.8%-1.2%,取ε=1.0% 拔模斜度——便于铸件从型腔中取出,取各处拔模斜度为1° 铸件质量——在增加铸件拔模斜度等工艺参数后计算的铸件体积为 298.4cm2,质量为2.16kg 4 浇注系统设计计算 铁液经球化,孕育处理后,温度下降,易氧化。因此要求浇注系统能大流量输送铁液,又有一定的挡渣能力。故薄壁小型球墨铸铁常用的封闭式浇注方式,它充型速度较快,又有挡渣能力,充型平稳。 用奥赞公式如公式4.1可计算阻流截面积: p L g H ut A 31.0G =∑ Gl 为浇注重量,该铸件质量Gc ≈2.16kg 出品率 %75~60=η,估算Gl=Gc/η≈2.5kg u 浇注系统流量损耗因素,查表得干型中小铸型阻力5.0≈u t 浇注时间 ,由 t=s √Gl 取=t 3s p H 为平均静压力头高度。 该方案可近似认为是中间浇注式,Hp ≈Ho-C/8。 式中C 为零件高度C ≈80cm ,0H 取140mm 得p H =130mm 。 故最小面积: 21335.031.0.5x82411.9cm A g ==???∑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结合《铸造工艺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的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及时更新工艺设计题目、增设工艺设计方案验证环节、引入任务驱动型自主学习模式、强化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以及改善考核方法等一系列措施,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铸造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铸造工艺课程设计》作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教学目标是能够运用所学铸造理论及工艺设计知识比较系统地学习掌握铸造工艺及工装设计方法,使学生能够制定出比较合理的铸造工艺,并设计出结构合理的工装模具;同时通过课程设计,也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设计绘图能力、查阅工艺设计资料的基本技能以及分析解决铸造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满足铸造行业用人需求。然而在《铸造工艺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课程设计题目陈旧且数量较少现有题目陈旧,缺乏时效性,与铸造生产实际脱节,致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很难达到铸造行业的需求。图纸数量较少,难以满足1人1题,甚至需要多人共用1题或每年重复使用,这就导致存在学生之间相互抄袭或抄袭往届学生作品的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自主从事铸造工艺设计工作的能力。(2)缺乏工艺验证环节课程设计通常只包括工艺设计、工装设计以及设计说明书的撰写等内容,而不进行实际生产验证,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判断工艺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及可行性。(3)教师指导不足通常1名老师指导1个班级的课程设计工作,人数在40人左右,这就导致指导教师无法详细指导每位学生。(4)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全

面课程考核更侧重于图纸质量以及设计说明书的规范性,而忽略了对设计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及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与评价。鉴于此,以《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核心课程建设为契机,本文归纳总结了铸造工艺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中所采取的的改革与实践方法。 1.及时更新工艺设计题目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题目要做到推陈出新,以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为此建立了以企业实际在生产零件为主的课程设计零件图纸库,且图纸数量要多于专业人数,且要保证每年有10%以上的题目更新,以保证课程设计与企业生产实际接轨。图纸库的建立与更新由教研室每年定期审核通过,以保证图纸的规范性及零件结构复杂程度适中。课程设计分配设计任务时,保证1人1题,且指导教师要综合考虑所带学生的设计基础差异问题,题目的选择与分配要有难度区分,并在课程设计任务分配时给出明确说明及评分标准。 2.增设工艺设计方案验证环节 本课程增设了工艺设计方案验证环节,有两种不同方式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第一种验证方法是引入Procast及AnyCasting等铸造模拟软件对铸件充型、铸造温度场以及铸造缺陷出现的位置和数量等进行模拟分析,进而优化工艺设计方案。模拟仿真环节的引入有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工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使铸造工艺设计更符合铸造生产实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与应用软件的能力。第二种验证方法则是按照其工艺设计方案进行实际铸造生产,铸造生产可直接在校内铸造生产实训中心进行,该中心不仅有砂型铸造所需设备及原材料,且

典型铸铁件铸造工艺设计与实例

典型铸铁件铸造工艺设计与实例叙述铸造生产中典型铸铁件——气缸类铸件、圆筒形铸件、环形铸件、球墨铸铁曲轴、盖类铸件、箱体及壳体类铸件、阀体及管件、轮形铸件、锅形铸件及平板类铸件的铸造实践。内容涉及材质选用、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常见主要铸造缺陷及对策等。 第1章气缸类铸件 1.1 低速柴油机气缸体 1.1.1 一般结构及铸造工艺性分析1.1.2 主要技术要求 1.1.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1.1.4 常见主要铸造缺陷及对策1.1.5 铸造缺陷的修复 1.2 中速柴油机气缸体 1.2.1 一般结构及铸造工艺性分析1.2.2 主要技术要求 1.2.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1.3 空气压缩机气缸体 1.3.1 主要技术要求 1.3.2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第2章圆筒形铸件 2.1 气缸套 2.1.1 一般结构及铸造工艺性分析2.1.2 工作条件 2.1.3 主要技术要求 2.1.4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2.1.5 常见主要铸造缺陷及对策2.1.6 大型气缸套的低压铸造2.1.7 气缸套的离心铸造 2.2 冷却水套 2.2.1 一般结构及铸造工艺性分析2.2.2 主要技术要求 2.2.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2.2.4 常见主要铸造缺陷及对策2.3 烘缸 2.3.1 结构特点 2.3.2 主要技术要求 2.3.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2.4 活塞 2.4.1 结构特点 2.4.2 主要技术要求 2.4.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2.4.4 砂衬金属型铸造 第3章环形铸件 3.1 活塞环3.1.1 概述 3.1.2 材质 3.1.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 3.2 L形环 3.2.1 L形环的单体铸造 3.2.2 L形环的筒形铸造 第4章球墨铸铁曲轴 4.1 主要结构特点 4.1.1 曲臂与轴颈的连接结构 4.1.2 组合式曲轴 4.2 主要技术要求 4.2.1 材质 4.2.2 铸造缺陷 4.2.3 质量检验 4.2.4 热处理 4.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 4.3.1 浇注位置 4.3.2 模样 4.3.3 型砂及造型 4.3.4 浇冒口系统 4.3.5 冷却速度 4.3.6 熔炼、球化处理及浇注 4.4 热处理 4.4.1 退火处理 4.4.2 正火、回火处理 4.4.3 调质(淬火与回火)处理 4.4.4 等温淬火 4.5 常见主要铸造缺陷及对策 4.5.1 球化不良及球化衰退 4.5.2 缩孔及缩松 4.5.3 夹渣 4.5.4 石墨漂浮 4.5.5 皮下气孔 4.6 大型球墨铸铁曲轴的低压铸造 第5章盖类铸件 5.1 柴油机气缸盖 5.1.1 一般结构及铸造工艺性分析 5.1.2 主要技术要求 5.1.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 5.2 空气压缩机气缸盖 5.2.1 一般结构及铸造工艺性分析 5.2.2 主要技术要求 5.2.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 5.3 其他形式气缸盖 5.3.1 一般结构 5.3.2 主要技术要求 5.3.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 第6章箱体及壳体类铸件 6.1 大型链轮箱体 6.2 增压器进气涡壳体 6.3 排气阀壳体 6.4 球墨铸铁机端壳体 6.5 球墨铸铁水泵壳体 6.6 球墨铸铁分配器壳体 第7章阀体及管件 7.1 灰铸铁大型阀体 7.2 灰铸铁大型阀盖 7.3 球墨铸铁阀体 7.4 管件 7.5 球墨铸铁螺纹管件 7.6 球墨铸铁管卡箍 7.6.1 主要技术要求 7.6.2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 7.6.3 常见主要铸造缺陷及对策 第8章轮形铸件 8.1 飞轮 8.2 调频轮 8.3 中小型轮形铸件 8.4 球墨铸铁轮盘 第9章锅形铸件 9.1 大型碱锅 9.2 中小型锅形铸件 第10章平板类铸件 10.1 大型龙门铣床落地工作台 10.2 大型立式车床工作台 10.3 大型床身中段 10.4 大型底座 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精装16开定价:299元

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机械工艺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底座铸造工艺设计 班级:机自1103 设计人: 学号: 指导教师:张锁梅、贾志新

前言 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和机床夹具的设计。其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图表、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录 一、工艺审核 (1) 1.数量与材料 (1) 2.图样 (1) 3.零件的结构性 (1) 二、成形工艺设计 (1) 1.确定工艺方案 (1) (1)浇注位置的选择 (2) (2)分型面的选择 (2) 2.确定铸造工艺参数 (4) (1)机械加工余量和铸出孔 (4) (2)浇注位置的选择 (5) (3)拔模斜度 (5) (4)铸造收缩率 (6) 3.砂芯设计 (6) 4.浇注系统的设计 (6) 5. 冷铁的设置 (6) 三、心得体会 (7)

支座铸造工艺课程设计3

2.1 确定零件材料及牌号 零件的支座的零件图如图所示,其轮廓尺寸为Φ80×200×110,平均壁厚30,支座底部需螺栓固定,留有2个螺栓孔,尺寸Φ15,可在铸件完成后切削加工,且有一定的表面精度要求。 支架在铸造过程中,应该选用灰铸铁作为材料。灰铸铁流动性好,易浇注,且收缩率最小,并且随着含碳量的增加而减少,使铸件易于切削加工。采用砂型铸造,简单而且工艺性好。 此铸铁为200×110mm的灰铸铁件,其型号应为HT150。

2.2 铸造方案的拟定 2.2.1 铸型种类的选择 支座零件具有内腔,小孔,圆角,凸台以及锥角,形状较为复杂,表面质量无特殊要求,最大轮廓尺寸为200mm,应选用砂型铸造成形。又采用小批量生产,所以铸件类型应使用湿砂型铸造。这样灵活性大,生产率高,生产周期短,便于组织流水生产,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材料成本低,节省烘干设备、燃料、电力等。模样采用金属模是合理的。 2.2.2 画出零件图 图2 零件图

2.3 分型面的确定 2.3.1分型选择原则 分型面是指两半铸型相互接触的表面。分型面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铸件的尺寸精度、成本和生产率。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使铸件全部或大部分置于同一半型内 2.应尽量减少分型面的数目 3.分型面应尽量选用平面 4.便于下芯、合箱和检测 5.不使砂箱过高 6.受力件的分型面的选择不应削弱铸件结构强度 7.注意减轻铸件清理和机械加工量 2.3.2 几种分型方案 初步对支座进行分析,有以下四种方案Ⅰ,Ⅱ,Ⅲ,Ⅳ,如图3所示

图3 分型方案图 2.3.3 分析各个方案的优缺点 Ⅰ方案以支架的底面为分型面在分型面少而平的原则中,其分型面数量不仅少而且还平直,铸件全部放在下型,既便于型芯安放和检查,又可以使上型高度减低而便于合箱和检验壁厚,还有利于起摸及翻箱操作。 Ⅱ方案铸件没有能尽可能的位于同一半型内,这样会因为合箱对准误差使铸件产生偏错。也有可能因为合箱不严在垂直面上增加铸件尺寸。

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工艺分析 (1) 1、审阅零件图 (1) 2、零件的技术要求 (1) 3、零件的技术要求 (1) 4、确定毛坯的具体生产方法 (1) 5、审查铸件的结构工艺性 (1)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 (1) 1、铸造方法的选择 (1) 2、造型、造芯方法的选择 (2) 3、浇注位置的确定 (2) 4、确定毛坯的具体生产方法 (2) 5、砂箱中铸件数目的确定 (2) 三、砂芯设计 (2) 1、水平砂芯设计 (3) 2、凹槽处采用自带型芯 (3) 四、工艺参数的确定 (3) 1. 加工余量 (3) 2.起模斜度 (4) 3. 铸造圆角 (4) 4. 铸造收缩率 (4) 5. 最小铸出孔 (4) 6、机械加工余量的选取 (4) 五、浇注系统设计 (4) 六、冒口及冷铁设计 (5) 七、铸造工艺图和铸件图 (6) 八、小结 (7) 九、参考文献 (8)

一、工艺分析 1、审阅零件图 查看零件图的具体尺寸与图纸绘制是否正确。 零件名称: 套筒座 工艺方法:铸造 零件材料:HT250 零件重量:3.1955kg 毛坯重量:4.3303kg 生产批量: 100件/年,为小批量生产 2、零件的技术要求 零件在铸造方面的技术要求:未铸造圆角半径:R=2~3 mm;时效处理。 3、选材的合理性 套筒座选用的材料是HT250,为灰铸铁。灰铸铁铸件的壁厚不应太薄,边角处应适当加厚,防止出现白口组织使该处既硬又难于加工。此零件用于支承,只要求能够承受抗压即可,选择材料HT250可以满足要求。 4、确定毛坯的具体生产方法 根据以上信息可知,由于零件属中型零件小批量生产,形状比较简单、壁厚比较均匀,且该材料为灰铸铁,所以确定毛坯的生产方法为砂型铸造,采用砂型铸造具有生产周期短,灵活性大、成本低的优点。 5、审查铸件的结构工艺性 铸件轮廓尺寸为162x134x133mm,查表得砂型铸造的最小壁厚为6mm,套筒座的壁厚符合其要求。在套筒座中最小壁厚为6mm,最大铸造壁厚为15mm。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 1、铸造方法的选择 由于套筒座的年产量为100件,属小批量生产,且零件结构简单,所以确定毛坯的生产方法为砂型铸造,由于铸件的高度为133mm,浇注位置上没有较大的壁厚、材料为HT250不需要冷铁。所以砂型种类为湿型。 2、造型、造芯方法的选择 选择造型方法为手工造型,造芯方法为手工刮板造芯。

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案例

前言 铸造工艺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熟悉对零件及产品工艺设计的基本内容、原则、方法和步骤以及掌握铸造工艺和工装设计的基本技能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课程设计则是铸造工艺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也是我们铸造专业迎来的第一次全面的自主进行工艺和工装设计能力的训练。在这个为期两周的过程里,我们有过紧张,有过茫然,有过喜悦,从中感受到了学习的艰辛,也收获到了学有所获的喜悦,回顾一下,我觉得进行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有如下几点: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培养综合运用铸造工艺学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的理论与实际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制定和合理选择工艺方案,正确计算零件结构的工作能力,确定尺寸,掌握了浇冒口的作用及其原理,具有正确设计浇冒口系统的初步能力;掌握铸造工艺和工装设计的基本技能。 熟悉型砂必须具备的性能要求,原材料的基本规格及作用,并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型砂有关问题的能力。 熟悉涂料的作用、基本组成及质量的控制;了解提高铸件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的途径。 了解合金在铸造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铸造缺陷以及采取相关的防止途径,并初步具备分析、解决这类缺陷的基本解决途径 学习进行设计基础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设计资料和手册等。

目录 零件铸造工艺分析 (4) 零件基本信息 (4) 材料成分要求 (4) 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4) 铸造尺寸公差和重量公差 (5) 机械加工余量 (5) 铸造收缩率 (5) 拔模斜度 (5) 其他工艺参数的确定 (5) 工艺补正量 (5) 分型负数 (5) 非加工壁厚的负余量 (5) 反变形量 (5) 分芯负数 (6) 铸造三维实体造型 (6) 上冠件图纸技术要求 (6) 上冠件结构工艺分析 (6) 基于UG零件的三维造型 (6) 软件简介 (6) 零件的三维造型图 (6) 第三章铸造工艺方案设计 (7) 工艺方案的确定 (7) 铸造方法 (7) 型(芯)砂配比 (8) 混砂工艺 (8) 铸造用涂料、分型剂及修补材料 (8) 铸造熔炼 (8) 熔炼设备 (9) 熔炼工艺 (9) 分型面的选择 (9) 砂箱大小及砂箱中铸件数目的确定 (10) 砂芯设计及排气 (11) 芯头的基本尺寸 (11) 芯撑、芯骨的设计 (12) 砂芯的排气 (12) 第四章浇冒系统的设计及计算 (12) 浇注系统的类型及选择 (12) 浇注位置的选择 (12)

支座铸造工艺课程设计-2

热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支座铸造工艺设计 院系:工学院机械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

黄河科技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学院机械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2011级 1班 学号姓名指导教师 设计题目: 支座铸造工艺设计 课程名称:热加工工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时间:5 月 22 日至 6 月 6 日共 2 周 课程设计工作内容与基本要求(已知技术参数、设计要求、设计任务、工作计划、所需相关资料)(纸张不够可加页) 1、已知技术参数 图1 支座零件图 2、设计任务与要求 1)设计任务 1 选择零件的铸型种类,并选择零件的材料牌号。 2 分析零件的结构,找出几种分型方案,并分别用符号标出。 3 从保证质量和简化工艺两方面进行分析比较,选出最佳分型方案,标出浇注位 置和造型方法。 4 画出零件的铸造工艺图(图上标出最佳浇注位置与分型面位置、画出机加工余 量、起模斜度、铸造圆角、型芯及型芯头,图下注明收缩量) 5 绘制出铸件图。

2)设计要求 1设计图样一律按工程制图要求,采用手绘或机绘完成,并用三号图纸出图。 2 按所设计内容及相应顺序要求,认真编写说明书(不少于3000字)。 3、工作计划 熟悉设计题目,查阅资料,做准备工作 1天 确定铸造工艺方案 1天 工艺设计和工艺计算 2天 绘制铸件铸造工艺图 1天 确定铸件铸造工艺步骤 2天 编写设计说明书 3天 答辩 1天 4.主要参考资料 《热加工工艺基础》、《金属成形工艺设计》、《机械设计手册》 系主任审批意见: 审批人签名: 时间:2013年月日

支座铸造工艺设计 摘要 铸造是指将液态金属或合金浇注到与零件尺寸、形状相适应的铸型型腔里,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毛坯或零件的方法。铸造成形是机械类零件和毛坯成形的重要工艺方法之一,尤以适合于制造内腔和外形复杂的毛坯或零件。 本文主要分析了支座的结构,并根据其结构特点确定了它的砂型铸造工艺。支座是支撑其他零部件的重要承力零件,主要承受着径向压缩及轴向摩擦的作用,它具有结构稳定、形状简单、廉价实用等特点,故在机械零件的设计、加工制造中支座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设计了支座的砂型铸造工艺,包括铸型(型芯)及造型方法的选择、分型面选择和浇注位置的确定、浇注系统及冒口的设置、落砂清理及检验等。绘制了铸件的零件图及铸造工艺图。本文还对支座的铸造质量指标(包括加工余量、拔模斜度、收缩率及变形等)进行了分析与评估,以便于工艺更好的完善。 关键词:砂型铸造,浇注,加工余量,拔模斜度,收缩率

铸造工艺设计实例

轴承座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一、工艺分析 1、审阅零件图 仔细审阅零件图,熟悉零件图,而且提供的零件图必须清晰无误,有完整的尺寸和各种标记。仔细查图样。注意零件图的结构是否符合铸造工艺性,有两个方面:(1)审查零件结构是否符合铸造艺的要求。 (2 )在既定的零件结构条件下,考虑铸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缺陷,在工艺设计中采取措施避零件名称:轴承座 零件材料:HT150 生产批量:大批量生产 2、零件技术要求 铸件重要的工作表面,在铸造是不允许有气孔、砂眼、渣孔等缺陷。 3、选材的合理性 铸件所选材料是否合理,一般可以结合零件的使用要求、车间设备情况、技术状况和经济成本等,考常 用铸造合金(如铸钢、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蠕墨铸铁、铸造铝合金、铸造铜合金等)的类、 牌号、性能、工艺特点、价格和应用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所选的合金是否合理。 4、审查铸件结构工艺性 铸件壁厚不小于最小壁厚5-6又在临界壁厚20-25以下。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 1、铸造方法的确定 铸造方法包括:造型方法、造芯方法、铸造方法及铸型种类的选择 (1)造型方法、造芯方法的选择 根据手工造型和机器造型的特点,选择手工造型 (2)铸造方法的选择 根据零件的各参数,对照表格中的项目比较,选择砂型铸造。 (3)铸型种类的选择

根据铸型的特点和应用情况选用自硬砂。 2、浇注位置的确定 根据浇注位置选择的4条主要规则,选择铸件最大截面,即底面处。 3、分型面的选择 本铸件采用两箱造型,根据分型面的选择原则,分型面取最大截面,即底面。 三、工艺参数查询 1、加工余量的确定 根据造型方法、材料类型进行查询。查得加工余量等级为11~13, 取加工余量等级为12。 根据零件基本尺寸、加工余量等级进行查询。查得铸件尺寸公差数值为10。 根据零件尺寸公差、公差等级进行查询。查得机械加工余量为5.5。 2、起模斜度的确定 根据所属的表面类型查得测量面高140,起模角度为0度25分(0.42°)。 3、铸造圆角的确定 根据铸造方法和材料,查得最小铸造圆角半径为3。 4、铸造收缩率的确定 根据铸件种类查得:阻碍收缩率为0.8~1.0,自由收缩率为0.9~1.1。 5、最小铸造孔的选择 根据孔的深度、铸件孔的壁厚查得最小铸孔的直径是80mm. 四、浇注系统设计 (一)、浇注位置的确定 根据内浇道的位置选择底注式, (二)、浇注系统类型选择 根据各浇注系统的特点及铸件的大小选用封闭式浇注系统。 (三)、浇注系统尺寸的确定 1、计算铸件质量:

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1)

材料成型过程控制 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2012.9.19至2012.10.15

目录 一、铸造工艺分析 (1) 二、砂芯设计 (3) 三、冒口设计 (5) 四、浇注系统的设计及计算 (7) 五、沙箱铸件数量的确定 (10) 六、参考数目、资料 (11)

图1所示的事U型座,主要用于拆卸主轴上的皮带轮。 材料为ZG25(主要元素含量:W C%=0.22~0.32%,W Mn%=0.5~0.8%,W Si%=0.2~0.45%)。 技术要求:①未标示的铸造圆角半径R=3~5。②未标铸造倾斜度按工厂规格H59~21。③铸件应仔细地清理去掉毛刺及不平处。 图1

一、铸造工艺分析 1.确定铸型种类和造型、制芯方法 此铸件是铸钢件,铸件最大三维尺寸270x110x220 mm,为中小型铸件,铸件结构简单,仅有两个加工面,其他非加工面表面光洁度要求不高,采用温型普通机器造型,砂芯外形简单,采用热芯盒射芯机制芯。 2.确定浇注位置和分型面 方案1:将铸件放置于下箱,分型面选取如图2所示,采用顶注式浇注,此方案浇注系统简单,不用翻箱操作;但是浇注时金属液对型腔冲刷力大,难以下芯,不便设置冒口进行补缩。容易产生夹砂、结疤类缺陷,补缩困难会形成缩孔、缩松结晶等缺陷。 方案2:将铸件放于上箱,分型面选取如图3所示,采用底注式浇注,此方案浇注系统相对复杂,下芯方便,可以将冒口设计在顶部,补缩效果好。 综合以上两种方案考虑,选择方案2较为合理。 图2 图3 铸件全部位于上箱,下表面为分型面 上 下 上 下

端盖零件铸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课程名称:成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II 设计题目:端盖零件铸造工艺设计 院系: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1、设计任务 1.1、设计零件的铸造工艺图 1.2、设计绘制模板装配图 1.3、设计并绘制所需芯盒装配图 1.4、编写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2、生产条件和技术要求 2.1、生产性质:大批量生产 2.2、材料:HT200 2.3、零件加工方法: 零件上有多个孔,除中间的大孔需要铸造以外,其他孔在考虑加工余量后不宜铸造成型,采用机械方法加工,均不铸出。 造型方法:机器造型 造芯方法:手工制芯 2.4、主要技术要求: 满足HT200的机械性能要求,去毛刺及锐边,未注明圆角为R3-R5,未注明的筋和壁厚为8,铸造拔模斜度不大于2度,铸造表面不允取有缺陷。 3、零件图及立体图结构分析 3.1、零件图如下: 图1.零件主视图图2.零件左视图 3.2三维立体图如下: 图3.三维图(1) 图4.三维图(2) 4、工艺设计过程 4.1、铸造工艺设计方法及分析 4.1.1铸件壁厚 为了避免浇不到、冷隔等缺陷,铸件不应太薄。铸件的最小允许壁厚与铸造的流动性密切相关。在普通砂型铸造的条件下,铸件最小允许壁厚见表1。 表1. 铸件最小允许壁厚引【1,表1-3】

查得灰铁铸件在100~200mm的轮廓尺寸下,最小允许壁厚为5~6mm。由零件图可知,零件中不存在壁厚小于设计要求的结构,在设计过程中,也没有出现壁厚小于最小壁厚要求的情况。 4.1.2造型、制芯方法 造型方法:该零件需批量生产,为中小型铸件,应创造条件采用技术先进的机器造型,暂选取水平分型顶杆范围可调节的造型机,型号为Z145A。 制芯方法:由生产条件决定,采用手工制芯。 4.1.3砂箱中铸件数目的确定 当铸件的造型方法、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确定后,应当初步确定一箱中放几个铸件,作为进行浇冒口设计的依据。一箱中的铸件数目,应该是在保证铸件质量的前提下越多越好。 本铸件在一砂箱中高约52mm,长约130mm,宽约100mm,重约2.75Kg。这里选用一箱四件,根据本铸件分型面的确定,可以先确定下箱的尺寸。根据铸件重量在<5kg时,查得模型的最小吃砂量a=20mm, h=30mm, c=40mm,d或e=30mm, f=30mm, g=200mm,其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含义如图5所示。先确定下箱的尺寸,再根据表格可以选择标准的砂箱。选用Z145A顶杆式起模的震实式造型机,砂箱最大内尺寸为500mm X 400mm X 300mm。根据本铸件的大概尺寸,在设计中采用一箱四件,因为浇注系统位于上箱,所以上砂箱的高度我们还要考虑到浇注系统才可以确定。铸件在砂箱中的放置方式初步设计为图6所示方式。 图5. 最小吃砂量示意图图6. 铸件排布的初步设计 4.2、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4.2.1铸件尺寸公差和重量公差 在实际生产中,铸件的实际尺寸和重量与设计图纸所规定的尺寸和重量相比,总会有一些偏差,这种偏差愈小,铸件的精度也愈高。但铸造过程中影响铸件精度的因素很多,如铸造收缩率等工艺参数的选择,分型面、浇冒口系统和砂芯的设计,造型和制芯的工艺操作以及工艺装备本身的精度等。如果其中某个因素处理不当,就会降低铸件的精度。也不应该不顾铸件的要求和具体生产条件,盲目提高对铸件的精度要求,否则会导致铸件成本的提高和使工艺复杂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二级精度灰铸铁铸件的尺寸偏差如表2所示,重量偏差如表3所示。

铸造工艺设计步骤

铸造工艺设计: 就是根据铸造零件的结构特点,技术要求,生产批量和生产条件等,确定铸造方案和工艺参数,绘制铸造工艺图,编制工艺卡等技术文件的过程.设计依据: 在进行铸造工艺设计前,设计者应掌握生产任务和要求,熟悉工厂和车间的生产条件,这些是铸造工艺设计的基本依据.设计内容: 铸造工艺设计内容的繁简程度,主要决定于批量的大小,生产要求和生产条件.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铸造工艺图,铸件(毛坯)图,铸型装配图(合箱图),工艺卡及操作工艺规程.设计程序: 1零件的技术条件和结构工艺性分析;2选择铸造及造型方法;3确定浇注位置和分型面;4选用工艺参数;5设计浇冒口,冷铁和铸肋;6砂芯设计;7在完成铸造工艺图的基础上,画出铸件图;8通常在完成砂箱设计后画出;9综合整个设计内容.铸造工艺方案的内容: 造型,造芯方法和铸型种类的选择,浇注位置及分型面的确定等.铸件的浇注位置是指浇注时铸件在型内所处的状态和位置.分型面是指两半铸型相互接触的表面.确定砂芯形状及分盒面选择的基本原则,总的原则是: 使造芯到下芯的整个过程方便,铸件内腔尺寸精确,不至造成气孔等缺陷,使芯盒结构简单.1保证铸件内腔尺寸精度;2保证操作方便;3保证铸件壁厚均匀;4应尽量减少砂芯数目;5填砂面应宽敞,烘干支撑面是平面;6砂芯形状适应造型,制型方法.铸造工艺参数通常是指铸型工艺设计时需要确定的某些数据.1铸件尺寸公差: 是指铸件各部分尺寸允许的极限偏差,它取决于铸造工艺方法等多种因素.2主见重量公差定义为以占铸件公称质量的百分率为单位的铸件质量变动的允许值.3机械加工余量: 铸件为保证其加工面尺寸和零件精度,应有加工余量,即在铸件工艺设计时预先增加的,而后在机械加工时又被切去的金属层厚度,称为机械加工余量,简称加工余量.代号用MA,由精到粗分为ABCDEFGH和J9个等级。

铸造工艺设计基础

铸造工艺设计基础 铸造生产周期较长,工艺复杂繁多。为了保证铸件质量,铸造工作者应根据铸件特点,技术条件和生产批量等制订正确的工艺方案,编制合理的铸造工艺流程,在确保铸件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和改善生产劳动条件。本章主要介绍铸造工艺设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设计方法,学会查阅资料,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分析 铸造工艺性,是指零件结构既有利于铸造工艺过程的顺利进行,又有利于保证铸件质量。 还可定义为:铸造零件的结构除了应符合机器设备本身的使用性能和机械加工的要求外,还应符合铸造工艺的要求。这种对铸造工艺过程来说的铸件结构的合理性称为铸件的铸造工艺性。 另定义:铸造工艺性是指零件的结构应符合铸造生产的要求,易于保证铸件品质,简化铸造工艺过程和降低成本。 铸造工艺性不好,不仅给铸造生产带来麻烦,不便于操作,还会造成铸件缺陷。因此,为了简化铸造工艺,确保铸件质量,要求铸件必须具有合理的结构。 一、铸件质量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1.铸件应有合理的壁厚 某些铸件缺陷的产生,往往是由于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采用合理的铸件结构,可防止许多缺陷。 每一种铸造合金,都有一个合适的壁厚范围,选择得当,既可保证铸件性能(机械性能)要求,又便于铸造生产。在确定铸件壁厚时一般应综合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保证铸件达到所需要的强度和刚度;尽可能节约金属;铸造时没有多大困难。 (1)壁厚应不小于最小壁厚 在一定的铸造条件下,铸造合金能充满铸型的最小壁厚称为该铸造合金的最小壁厚。为了避免铸件的浇不足和冷隔等缺陷,应使铸件的设计壁厚不小于最小壁厚。各种铸造工艺条件下,铸件最小允许壁厚见表7-1~表7-5 合金种类铸件最大轮廓尺寸为下列值时/㎜ ﹤200200-400400-800800-12501250-2000﹥ 2000 碳素铸钢 低合金钢 高锰钢 不锈钢、耐热钢灰铸铁 孕育铸铁 (HT300以上)球墨铸铁8 8-9 8-9 8-11 3-4 5-6 3-4 9 9-10 10 10-12 4-5 6-8 4-8 11 12 12 12-16 5-6 8-10 8-10 14 16 16 16-20 6-8 10-12 10-12 16~18 20 20 20-25 8-10 12-16 12-14 20 25 25 - 10-12 16-20 14-16铸件最大轮廓为下列值时mm

端盖铸造工艺设计说明

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端盖铸造工艺设计学生姓名: 学院: 专业及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 年7 月7 日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任务与要求 1.完成产品零件图、铸件铸造工艺图各一,铸造工艺图需要三维建模(完成3D图)。 2.完成芯盒装配图一。 3.完成铸型装配图一。 4. 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15~20页),并将任务书及任务图放置首页。 二、设计容为2周 1. 绘制产品零件图、铸造工艺图及工艺图的3D图(2天)。 2.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确定浇注位置及分型面,确定加工余量、起模斜度、铸造圆角、收缩率,确定型芯、芯头间隙尺寸。(1天)。 3. 绘制芯盒装配图(1天)。 4. 绘制铸型装配图、即合箱图(包括流道计算共2天)。 5. 编制设计说明书(4天)。 三、主要参考资料 1. 亮峰主编,材料成形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2011. 2. 丁根宝主编,铸造工艺学上册[M] ,机械工业,1985. 3. 铸造手册编委会,铸造手册:第五卷[M] ,机械工业,1996. 4. 其文主编, 材料成形工艺基础(第三版)[M],华中科技大学,2003.

摘要 本设计是端盖的铸造工艺设计。端盖的材料为QT400-15,结构简单,无复杂的型腔。根据端盖的零件图进行铸造工艺性分析,选择分型面,确定浇注位置、造型、造芯方法、铸造工艺参数并进行浇注系统、冒口和型芯的设计。在确定铸造工艺的基础上,设计模样、芯盒和砂箱,并利用CAD、Pro/E等设计软件绘制端盖零件图、芯盒装配图。 关键词:铸造;端盖;型芯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about the casting process of end cap. The material of end cap is QT400-15. The end cap without complex cavity owns simple structures. Select the right parting line, pouring position, modeling method ,core making method, parameters of casting by analyzing the part drawing, then design gating system, riser, core. After the design of casting process, accomplish the part drawing of end cap and assembly drawing of core box with the aid of design software such as CAD and Pro/E. Keywords:Cast; End cap; Core

昆明理工大学-扁叉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扁叉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一、工艺分析 1、审阅零件图 查看零件图的具体尺寸与图纸绘制是否正确。 零件名称: 扁叉 工艺方法:铸造 零件材料:HT150 零件重量:0.4066kg 毛坯重量:0.6720kg 生产批量: 100件/年,为小批量生产 2、零件的技术要求 零件在铸造方面的技术要求:铸造圆角半径不得超过1mm;在铸造时不允许有气孔、砂眼、缩孔、缩松和夹杂等缺陷;铸件应进行时效处理;铸件应进行清理,保证表面平整;零件加工完后所有棱边应去除毛刺;不加工表面先涂以防锈漆,再涂以绿色油漆。 3、选材的合理性 扁叉选用的材料是HT150,为灰铸铁。灰铸铁铸件的壁厚不应太薄,边角处应适当加厚,防止出现白口组织使该处既硬又难于加工。此零件用于支承,只要求能够承受抗压即可,又是中等静载,选择材料HT150可以满足要求。 4、确定毛坯的具体生产方法 根据以上信息可知,由于零件属小批量生产,形状比较简单、壁厚比较均匀,且该材料为灰铸铁,所以确定毛坯的生产方法为砂型铸造。 5、审查铸件的结构工艺性 铸件轮廓尺寸为159*59.5*24,查表得砂型铸造的最小壁厚为6mm,扁叉的壁厚符合其要求。铸件质量为0.6720kg,材料为HT150,查表得砂型铸造铸件的临界壁厚为

18mm。壁厚越大,圆角尺寸也相应增大。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 1、铸造方法的选择 由于扁叉的年产量为100件,属小批量生产,且零件结构简单,所以确定毛坯的生产方法为砂型铸造,砂型种类为湿型。 2、造型、造芯方法的选择 选择造型方法为手工造型,造芯方法为手工刮板造芯。 3、浇注位置的确定 根据计算机辅助铸造工艺设计中关于浇注位置的确定原则(浇注位置应选在铸件最大截面处,应使合箱位置、浇注位置和位置相一政),所以确定浇注位置为铸件中间对称的最大截面--此截面为最大截面、上下对称、且便于充型和起模。 4、分型面的确定 根据计算机辅助铸造工艺设计中关于分型面的确定原则(分型面应选在铸件最大截面处;分型面应尽量选用平面),所以确定分型面为铸件中间对称的最大截面--以便于起模、下芯和检验;分模面与分型面一致。 5、砂箱中铸件数目的确定 扁叉的重量为0.6720 kg,"铸件质量"选择≤5kg,对应的"砂箱尺寸"为"≤ 400mm","最小吃砂量"分别为"a=20mm,b=30mm,c=40mm,d或e=30mm,f=30mm,g=20mm"。铸件本身的尺寸为159*59.5*24mm,因此在"400mm"的砂箱中只能放置二个铸件(如图所示)(注:砂箱尺寸=(A+B)/2, A、B分别为砂箱内框长宽及宽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