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时期工艺美术

巴洛克时期工艺美术
巴洛克时期工艺美术

巴洛克时期工艺美术

Art & Craft of Baroque

词源

?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自葡萄牙文“barroco”和西班牙文“barorueco”,意为“畸形珍珠”和“不合常规”。

?最初是新古典主义理论家用来嘲笑17世纪意大利艺术风格。后来为史学界所沿用,单指整个17世纪的欧洲艺术。

风格特征

?表现出与古典艺术形式的对立,追求标新立异。

?创作风格豪华壮观、大气磅礴,充满阳刚之气。

?注重外在表现形式,作品充满强烈的动势。

德尔夫特窑陶工艺

?受东方陶瓷的影响。17世纪后半期,荷兰德尔夫特窑的陶工艺开始领先于全欧洲。

?用本地软质陶仿制远东硬质瓷,但完全按照西方的审美而设计。

巴洛克时期玻璃工艺

?分南北两大系统,各以威尼斯和德国为中心。

?威尼斯以刻花玻璃器为主,发展出复杂的缠枝纹。

?德国仍保持着传统的珐琅彩绘工艺,旋盘式研磨技术出现。

戈贝兰式花壁毯

?1662年,路易十四的宰相戈培尔将分散在巴黎的织锦壁毯作坊集聚起来,成立了戈贝兰织物所。

?负责人为宫廷画家夏尔.勒布伦(Charles Lebrun,1619—1690),“戈贝兰式花壁毯”(Gobelins tapestry)即由此而来。

?戈贝兰织物所的设计样稿均由宫廷画家制作,尤以勒布伦的样稿最受推崇。

巴洛克式家具

?巴洛克时期家具的设计和制作表现出与整个巴洛克艺术风格不尽相同的特征。

?巴洛克式家具十分简洁,功能上符合适用的要求,形式上具有统一、整体的效果。

布尔镶嵌法

?安德列·夏路·布尔(Andre Charles Bourd,1642~1732)路易十四时期最优秀的家具工艺家。

?1680年左右,他将金属片和龟甲重叠在一起,刻成一样的图案,然后镶嵌在家具的表面,人称“布尔

镶嵌法”。

巴洛克时期金属工艺

?此时,欧洲的金属工艺又进入了一个空前辉煌的时期。

?整个欧洲兴起了以金属工业为核心的工艺美术生产高潮。同时涌现出许多著名的生产中心。思考题

?什么是戈贝兰式花壁毯?

?巴洛克艺术的风格特征是怎样的?

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巴洛克(Baroque)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种艺术风格,其最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关于巴洛克一词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意大利B.克罗齐等人认为源于Baroco。指逻辑学中三段论式的一个专门术语:一是认为源于葡萄牙语Baroco或西班牙语Barrueco,意为各种外形不规则的珍珠,泛指各种不合常规、稀奇古怪、离经叛道的事物。巴洛克16世纪末期产生于意大利,17世纪盛行整个欧洲。18世纪初期在德国和奥地利等国仍有较大的影响。巴洛克风格表现在建筑、美术、音乐、文学及染织艺术各个领域,内涵极为复杂,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使17世纪整个欧洲的建筑及艺术设计呈现出巴洛克气势雄伟、强烈奔放的特点。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设计作品,使我们欣赏到这个时期艺术家们智慧的结晶,领悟到他们艺术设计的精巧构思和创作技艺。领略到他们卓著的艺术思维能力。 巴洛克艺术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这个名称在当时含有贬义。有怪异、奇特、粗野或推理错误上的含义。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直到20世纪上半叶,人们对巴洛克时期的艺术风格才给予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巴洛克最早产生于意大利,与反宗教改革有关,巴洛克是为教会服务并被宗教利用。教会是其最强有力的支柱。学者王明道将巴洛克的艺术特色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色彩;二是它

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是极力强调动感。运动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关注作品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五是讲究综合性,吸收文学、戏剧、音乐领域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六是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七是大多数巴洛克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 17世纪这个时期是有史以来人类生产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新的社会制度诞生并取代旧的社会制度的时期。进入17世纪,资产阶级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开始在政治上与封建势力较量。整个欧洲历经磨难——一系列的社会政治动乱,席卷整个欧洲,极大地震撼了欧洲国家。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和君主制取代教会统治;经济上出现商业资本主义和君主商业;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集于君主一身,并以国家的形式出现.形成前所未有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能力。以德国为战场.因路德教会和罗马天主教的冲突引起。几乎所有的欧洲实力国家都卷人了这场举世闻名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这场战争具有德国内战和国际混战的双重特点。在威斯特伐利亚和平法之后.这场恐怖的战争才结束,每个德国小诸侯都有权决定自己的宗教信仰。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变革与争斗.剧烈地改变着各国的面貌。30年的战争导致宗教问题目趋严重,最终把北欧和南欧分成新教和天主教两大宗教派别阵地。德国和西班牙王朝逐渐衰落。尤其在时装潮流中的统治地位也日趋降低。英国内战连绵不断。灾难接踵而来,使它无暇顾及时装式样。丹麦和瑞典对战争的加入有扩张疆土的意图,但最终也消耗了国力。意大利因西班牙的统治而日趋衰败.失去

九年级美术上册12如何欣赏工艺美术(选修)教案人美版

12.如何欣赏工艺美术(选修) 教学课题:《如何欣赏工艺美术》 教学类别:欣赏·评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工艺美术更是如此,工艺美术是实用艺术,是艺术与生 活的紧密结合。工艺美术包含的范围很广,知识细分很多,我们根据中学生的特点主要让学 生认识工艺美术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学习工艺美术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思维 能力;并学会运用一定的技能表现设计意图;让艺术与科学有机结合;为学生树立现代化设 计意识和审美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工艺美术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学习工艺美术的基础知识。 2.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思维能力;并学会运用一定的技能表现设计意 图。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让艺术与科学有机结合 为学生树立现代化设计意识和审美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学习欣赏工艺美术品的方法,运用工艺美术的相关知识,对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难点: 思维方式的培养,设计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引导法、鼓励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料工艺、题材内容、文化历史几个方面去认识,会帮助我们更好 地去欣赏和理解工艺美术作品。 1、工艺美术: 是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 品。一般分为两类:一是日用工艺,即经过装饰加工的生活实用品; 二是陈设工艺,即专供欣赏的陈设品。 2、工艺美术分类: 品类形式: 因功能的不同,分为实用或审美为主的类型。 碧玉炉是清代宫廷用来焚香的用器,陈设地点既可以是厅堂, 大殿,也可以放在书房的几案上。此件碧玉炉形体较小,不仅实用, 而且可以作为陈设品供人们观赏。 材料工艺: 工艺美术是人类采用不同工艺制作方法对特定的材料进行加工创 漆工艺、陶瓷工艺、玉器工艺和金属工艺等。 工艺美术非常讲究因材施艺,选材与加工时都要考虑材质、 色彩、形态等。 《翡翠三秋瓶》巧妙地利用石料中的绿色创作出秋虫和秋果的 形象,使他们与白色的瓶身相得益彰。 题材内容: 题材内容是工艺美术的重要内容,历史故事、文学作品、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洛可可 服装设计

洛可可”一词源自法国字汇“Rocaille”,由此演变而来,其意思是指岩状的装饰,基本是一种强调C型的漩涡状花纹及反曲线的装饰风格。这种风格源自1715年法国路易十四过世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艺术上的反叛。洛可可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最显著的差别就是,洛可可艺术更趋向一种精制而幽雅,具装饰性的特色,在构图上打破了文艺复兴以来的对称模式原则,同时采用色调柔和、高明度、低纯度的粉彩色系。洛可可反映出当时的社会享乐、奢华以及爱欲交织的风气。这种风格从建筑和家具到油画和雕塑,还有音乐,都表现出华丽、大胆。说到洛可可,就必须提到这位蓬帕杜夫人,这位在当时的路易十五统治时期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左右了当时的艺术风格,就是在她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当然影响到当时的服装,甚至以“洛可可”一词代表法国大革命之前18世纪的服装款式。 洛可可风格的服装是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为舞台展开的优雅样式。这个时代女性为了获得男性的青睐,挖空心思装扮自己,这种努力主要表现在用紧胸衣勒细腰部以及用裙撑增大下半身体积,以及众多的装饰和淡雅的着色。这个时期的服饰美的本质,就是用这种夸张的外形强调女性肉体的吸引力和美感。其形态分为三个阶段: 1.奥尔良公爵摄政时期 这个时期是巴洛克向洛可可的过度期,出现了穿着方便的“华托服”,它一种宽松长袍,很少用琐碎装饰,面料选用图案华美的织锦或素色绸缎。“巴尼尔”,一百多来裙撑的又一次出现,用鲸须、金属丝、藤条或较轻的木料和亚麻布制作而成。 2.路易十五时期 洛可可风在这时期达到鼎盛,女装的最大特征是裙撑越来越大。出现了“双巴尼尔”裙撑,下摆更为夸张。在一时期紧身胸衣和裙撑的制作技术更加进步。在不同程度上,使得当时的女性更有吸引力和美感。十八世纪中期以后洛可可女服日益华丽,注重额外的装饰,以无数花边、蕾丝。缎带花结、花状饰物和繁复的褶皱缀满全身,整件衣服如花似锦,充分体 现了洛可可的艺术特色。当时的蓬巴杜夫人的衣服多是此类,这种衣服也被称为“蓬巴杜夫人式”,是洛可可女装最华丽的代表。 3.路易十六时期 这时期的裙子的体积逐渐变小,出现了“阿拉波罗内”罗布,它是下垂式的,并可露衬裙的长袍或晚礼服,裙子后侧分两处向上提起,臀部出现三个柔和膨起的团,这种垂到脚踝的布裙,相对来说较实用,通常配有带跟的鞋子。这种样式的裙子逐渐取代了“巴尼尔”。在这时期就要提起这位路易十六的玛丽皇后,她成18世纪的时尚传奇,一手继承了路易十五最著名的情妇蓬帕杜夫人的时尚衣钵洛可可艺术用精致的蔓藤花纹、贝壳等来装饰建筑、生活物品以及艺术作品,使其体现出轻快柔美、漂亮精致的特色,多带有一种迷幻、罗曼蒂克的色彩。 说到洛可可女子服装,更不能少的还有女子服饰和形象。 在及其奢华的洛可可时期,人们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美,引导出极为夸张的风气。在18世纪60年代后半期,女子发型出现了高发髻,最高可达到三英尺左右,但仅仅把头发做高还是不能满足人们的装饰欲,在这高高的发髻上又做出了许多特制的装饰物,如小鸟,帆船,山水盆景等。

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

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 Art & Craft of Rococo 词源 ?罗可可(Rococo)是法文岩石( rocaille )的复合字,意即这种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特色 ?在法国,罗可可时期主要指摄政时期(1715~1723)和路易十五时期(1723~1774)。 ?在英、意、德等国,则指18世纪中期。 形成因素 ?法国统治者穷奢极欲、宫廷女权高涨。 ?巴洛克艺术走向极端的必然结果。 ?18世纪的欧洲普遍受到东方艺术的强烈冲击,东方风格成为罗可可艺术的组成部分。 风格特征 ?纯粹的宫廷艺术,带有明显的享乐主义色彩。 ?风格特征:多用S形曲线及艳丽浮华的色彩,呈现出阴柔之韵和矫揉造作的气质,热衷于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 ?促进了欧洲各国工艺技巧的发展和提高。 罗可可时期瓷器工艺 ?16至17世纪,东方瓷器在欧洲成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各国竞相仿制瓷器。 ?1709年3月,欧洲第一件瓷器在德国烧制成功 ?18世纪的麦森窑、维也纳窑、塞弗尔窑、斯普特窑等都在世界陶瓷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欧洲第一件瓷器的诞生 ?约翰·弗里得里希·伯蒂格尔(1682~1719) ?埃伦弗里德·瓦尔特·冯·切恩豪斯(1651~1708) ?1709年,德国麦森窑 德国麦森窑 ?1710年1月23日,“麦森王室瓷窑”建立。生产的复活节王室用瓷,令其名声大振。 ?重要陶瓷艺术家:伯蒂格尔、斯特采尔、赫罗尔特、坎得勒等。

赫罗尔特 ?约翰·格勒戈留斯·赫罗尔特(1696~1766),麦森窑艺术总监。 ?赫罗尔特的初期作品多为中国式的纹样。 1725年以后逐渐发展为欧洲风情。 ?组织能力很强的经营者,贡献重大。 坎得勒 ?约·约·坎得勒(1706~1775)。 ?作品风格多变。除了大型动物雕塑外,还创作了不少小型动物瓷像和人物胸像。 ?从事瓷塑艺术44年,作品1000多件。 法国塞弗尔瓷窑 ?塞弗尔窑是法国最著名的瓷器产地,庇护者为路易十五宠姬蓬巴杜夫人。 ?装饰特点:在器皿的两面中央绘以罗可可式纹样,多以青、绿、黄或玫瑰色为底。 ?18世纪中叶,产品多是蓬巴杜夫人喜欢的玫瑰色底,亦称“玫瑰色蓬巴杜式”。 英国陶瓷工艺 ?18世纪的英国,继承了中世纪窑业传统的陶都——斯特弗德希地区相继出现了威尔顿、韦奇伍德、乔希亚·斯普特父子等著名陶艺家,迎来了英国陶瓷史上的新纪元。 英国骨灰瓷 ?1748年,托玛斯·弗赖伊发明了软质骨灰瓷。 ?小乔希亚·斯普特在弗赖伊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成功硬质骨灰瓷,使骨灰瓷的质量达到一流水平。 ?硬质骨灰瓷是用康沃尔瓷土、粘土和高岭土与骨灰混合烧制而成。 罗可可时期玻璃工艺 ?罗可可时期玻璃工艺中心仍是意大利威尼斯。 ?这一时期,威尼斯的玻璃在材质、造型和装饰上又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很快就适应了弥漫全欧的罗可可风格。 罗可可时期金属工艺 ?罗可可时期金属工艺主要体现在宫廷日用品上,此外在镜框及家具的装饰上也广泛采用。 ?共同特点:能够令坚硬而冷峻的金属变得柔软而精巧。

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服饰异同

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服饰 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往往被称为宏伟、奢侈、享乐和纵欲的时期,她们所带来的艺术影响是任何一个时期所无法替代的。谈到服饰就不得不提起这两个时期,她们和后世人们对他们的时尚的看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巴洛克时期 17世纪的欧洲极为动荡,历史进入一个重要的变革期。荷兰、英国先后步入资本主义社会,法国则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的专制政体。在这种社会变革、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环境下,那些王公贵族们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有权势的男士们玩弄权术,搞政治阴谋,或者追求时髦的贵夫人。在这样一个男性大显身手的时代,必然产生以男性为中心的强有力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所谓的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baroque)特指外形有瑕疵的珍珠,后来代表西方艺术史上一个时代,其特点是气势雄伟,生气勃勃,有动态感,气氛紧张,注重光和光的效果,擅长于表现各种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无穷感,颇有打破各种艺术界限的趋势。美术、建筑样式显得装饰过多。服装史上也把17世纪初到18世纪初出现的装饰过剩的奇异装束称为巴罗克样式。巴罗克时期服装大体上分为荷兰风时代和法国风时代。 荷兰风时代也被称为“3L”时代,即长发longlook、蕾丝lace、皮革leather 三者流行的时代。男装填充物取掉,造型宽松了,Ruff领变成了翻领或披肩领。男服胸前、袖子上仍有裂缝装饰,袖克夫越来越宽,出现长裤。女装裙撑取掉了,造型变得柔和,高腰身,出现大胆袒胸样式,三条裙子叠穿。 法国风时代出现时装杂志,男装变化最为显著。上衣极度短缩,衣长及腰或更短,袖子变成短袖或无袖,小立领.前开,门襟上密密麻麻一排扣子,下摆处常接一窄条垂布,白有肩料向下挂着缓带表示身份。下半身出现裙裤。缎带是巴罗克样式中很有特色的一种装饰。60年代以后,男装出现了紧身长外衣、室内服、裤子的组合。女服重新出现紧身胸衣、臀垫。 二、洛可可时期 每一种文化发挥到了极至就总会刺激另一种文化的产生,后者往往是前者的传承,是在前者基础上的修改和发展。于是,在巴洛克后期,洛可可文化应运而生,十八世纪初叶,巴洛克风格的艺术继续在欧洲各地流行,同时则有一种叫做洛可可(Rococo)的艺术风格在法国产生。Rococo 是从法国字 rocaille 演变而来的,原是指一种混合贝壳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一般来说洛可可时期主要是指在法王路易十五时代(1715 年以后)到路易十六时代(1789年截止)内的这段时期。她没有巴洛克艺术的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有的是甜美轻快、精巧华丽。 洛可可风格的服装是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为舞台展开的优雅样式。这个时代女性为了获得男性的青睐,挖空心思装扮自己,这种努力主要表现在用紧胸衣勒细腰部以及用裙撑增大下半身体积,以及众多的装饰和淡雅的着色。这个时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工艺美术风格

巴洛克与洛可可的工艺美术风格 第一次听说巴洛克风格是来自于一次偶然翻阅建筑设计书是,对西班牙圣地亚哥大教堂的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富丽堂皇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穿插着曲面和椭圆形空间。非常的震撼。 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自葡萄牙文“barroco”和西班牙文“barorueco”意为“畸形珍珠”,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自葡萄牙文“barroco”和西班牙文“barorueco”意为“畸形珍珠”和“不合常规”合常规”。意大利语(BAROCCO)中有奇特,古怪,变形等解释,意为背离了文艺复兴艺术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直接起源于,大概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期间,后来扩展到整个,至18世纪中叶后扩展到整个及其所有海外殖民地;是一种复杂、奢侈与的艺术。最初是新古典主义理论家用来嘲笑 17 世纪意大利艺术风格。后来为史学界所沿用,单指整个 17 世纪世纪意大利艺术风格。来为史学界所沿用。 巴洛克与洛可可是17—18 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两种艺术风格,19世纪初,一些新 古典主义艺术家们用洛可可来形容18世纪中期流行于欧洲各国的装饰式样。在法国主要是指摄政期(1715—1723)和路易十五时期(1723—1774):在英法德均指18世纪中期。 二者都属于贵族艺术。巴洛克是17 世纪欧洲艺术的总称,到了18 世纪,轻快、秀气、纤细典雅的洛可可风格取代华丽、夸张、矫揉造作的巴洛克风格,成了全欧洲艺术风格的主流。 洛可可(ROCOCO)来源于法语rocaille,原意是'贝壳式',引申含义指“像贝克表面一样闪烁”它最初是指建筑的某些样式以及室内陈设和装饰的样式,由于受到了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大力推崇,也被称为路易十五艺术风格。 巴洛克意味着运动、追求新奇、热中于无穷、不安和对比、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的大胆融合,一反文艺复兴艺术的平静和克制,而表现为戏剧性、豪华与夸张。洛可可风格虽保有巴洛克风格之综合特性,但却缺乏巴洛克风格之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尤其强调精美柔软的气氛并大量使用光线。 总的来说巴洛克时期的工艺美术有以下几个特点: a、表现出与古典艺术形式的对立,追求标新立异。 b、创作风格豪华壮观、大气磅礴,充满阳刚之气。

中国工艺美术经典赏析

中国工艺美术经典赏析 赏析题目:赏析国之重宝四羊方尊 学院信息: @#$%^&*()_+@##$$%%^^&&&*@##$ 学生姓名: @###$$$%$^% 学生学号: @@###$%$^%^&%$

赏析国之重宝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1.外形简介 上口最大径:44.4厘米 高:58.6厘米 重:34.6千克 用途:盛酒器 所处时期:商(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出土时间:1938年 出土地点:湖南省宁乡市 2.详细信息 四羊青铜方尊,在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之中体型最大。造型雄奇,肩部、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各据一隅,在庄静中突出动感,匠心独运。整器花纹精丽,线条光洁刚劲。通体以细密云雷纹为地,颈部饰由夔龙纹组成的蕉叶纹与带状饕餮纹,肩上饰四条高浮雕式盘龙,羊前身饰长冠鸟纹,圈足饰夔龙纹。方尊边角及各面中心线,均置耸起的扉棱,既用以掩盖合范痕迹,又可改善器物边角的单调,增强了造型气势,浑然一体。 此器采用了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将四羊与器身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使原本造型死板的器物,变得十分生动,将器用与动物造型有机地结合成一

体,并擅于把握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之间的处理,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出土器物的湖南洞庭湖周围地区在商代是三苗活动区,在此地发现造型与中原近似的铜尊,表明商文化的影响已远及长江以南的地区。 3.文物特点 3.1浑然一体 尊的四肩、腹部及圈足设计成四个大卷角羊,增加了变化,在宁静中突出威严的感觉。方尊的边角及每一面的中心线的合范处都是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同时也用以改善器物边角的单调感,增强了造型的气势。羊角是事先铸成后配置在羊头的陶范内,再合范浇铸的,因为技艺高明,使全器有浑然一体的感觉。 3.2动静结合 在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中,有不少器物以其独特的造型而引人注目,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它的造型以动静结合,寓雄奇于秀美之间,可谓巧夺天工。 4.文物详介 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全体饰有细雷纹。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合范处均设计成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恰到好处,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在商代的青铜方尊中,此器形体的端庄典雅是无与伦比的。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四羊方尊的出土地湖南宁乡,由于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出土了大批

2017九年级美术上册第12课《如何欣赏工艺美术》教案人美版

《如何欣赏工艺美术》 教材分析: 在前几章中学生接触到的大多是纯艺术,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及各种工艺品的基本特点有所了解,最终达到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全面的认识,提高艺术素养和对美的感知能力。 本课从四类工艺品刺绣、竹编、陶瓷、玉器分别加以论述。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古代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把握工艺品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难点: 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纹样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 教学方法: 1、教学之前:在互联网上搜索中国古代经典工艺品相关资料,确定教学形式和方法。 2、在网上搜索下载元青花瓷器、漩涡纹尖底瓶等经典的中国古代优秀工艺品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感性直观的感受中国古代工艺品造型、装饰等特点。 3、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欣赏、讲述、讨论、比较、合作、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模式化的欣赏模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导语:一区优美动听的“青花瓷”去掉温柔委婉,淡雅脱俗,有种烟雨江南的画面,此曲正如其名,恰似那“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洗尽铅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描摹了青花瓷的风采,今天我们就从中国古代的青花瓷说起,来欣赏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2、填词游戏 《青花瓷》歌词 ①、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②、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③、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④、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学生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素胚、釉色、瓶底、窑烧是一件瓷器的制作过程并加以解释,介绍“海上丝绸之路” 教师提问:中国古代五大名窑,你知道哪几个? 学生回答:钧、汝、官、哥、定(并简单加以介绍)。 3、彩陶艺术 《漩涡纹尖底瓶》 教师提问:此器物的用途?赏析器物的纹饰、造型特点? 学生讨论:原始人的汲水器,汲水方便,便于插进土中放置,适合原始人的生活方式,以漩涡中心为点,再画一组组弧线组成涡纹。点、线、面搭配得当,而有节奏,黑、白、灰层次鲜明,具有明朗、热烈、奔放的美感。 4、中国玉器 教师提问:此玉的造型特点?与中国传统的关系?学生讨论:玉凤,体轻薄,侧身回首,弯曲如C形。此件玉凤的表现手法,带有典型的商代特点。。它柔美而清新的风格在商代艺术那凝重、威严、令人窒息的气氛中愈发显得珍贵。 5、课堂小结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类别繁多,成就卓越,在中国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也对丰富世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

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风格的不同

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风格的不同 美术学院1302班 081301008何芳 摘要:巴洛克式洛可可风格它们在西方美术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介绍了两种艺术所产生的时间、艺术特点, 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出两种艺术形式所各自呈现出的艺术风貌, 从而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异同点。 关键词: 巴洛克; 洛可可; 艺术风格 世界是无穷无尽的,生命是无穷无尽的,艺术的境界也是无穷无尽的在一切即将成为历史的社会里,一切都似乎蕴藏着未知,使我们偶尔产生些许迷茫,或者是不解的困惑。当历史的车轮步入了17 世纪的大门, 西方的艺术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文艺复兴运动的逐渐衰落把欧洲带入了崭新的时期。而该时期表现在艺术上的设计风格主要分为两种:洛克式和洛可可式。纵观西方美术史, 我们会发现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的艺术作品具有划时代的明显特征,巴洛克和洛可可在西方艺术史中同属于一个时期, 但因产生年代一前一后, 因此具有一定的传承关系, 两者在绘画、建筑、室内装饰、工艺美术等方面都有既相似又相异的地方。 如果说17世纪的巴洛克风是以男性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宫廷为舞台展开的奇特装束,与此相对,18世纪的洛可可风则是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为舞台

展开的优雅样式。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 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 它的鼎盛期是在17 世纪。“巴洛克”( Baroque) 一词本义是指畸形的珍珠, 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 用于贬义泛指各种稀奇古怪、离经叛道的事物以及违背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情况。当时人们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 它一反文艺复兴优美而静雅的艺术风格, 强调夸张、浪漫的戏剧感, 这种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的贬低, 直到后来人们才意识到巴洛克是欧洲一种伟大的艺术风格。 巴洛克艺术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豪华而毫不吝啬的表现激情使的它既具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二,它打破了理性的宁静与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强调非理性的无穷的幻想与幻觉。表现形式上反应为悲伤,欢乐,神秘,恐惧;表现内容上则是骚动不安的,这即与宗教有关又和当时的社会动乱相连。 三,它极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为巴洛克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核心与灵魂。 四,巴洛克艺术非常注重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无论是在建筑上,雕塑上还是在绘画上都极力打破平面,突出层次和深度。 五,巴洛克艺术是一个综合的艺术,一是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综合,如建筑雕塑与绘画的综合。另一种是建筑物本身各个部分的综合,使其更具整体性和统一感,再者是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以及巴洛克艺术与文学,戏剧,音乐之间的融

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

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 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 (1) 一.罗可可时期瓷器 (2) 1.罗可可时期的德国瓷器 (3) 2.罗可可时期的法国陶瓷 (3) 3.罗可可时期的英国骨灰瓷 (3) 二.罗可可时期玻璃工艺 (4) 三.罗可可时期金属工艺 (4) 四.罗可可时期染织工艺 (4) 五.罗可可式家具工艺 (4) 1.法国的罗可可式家具 (5) 2.英国“乔治时期”的家具 (5) 3.德国的罗可可式家具 (5) 4.意大利的罗可可式家具 (6) 5.西班牙的罗可可式家具 (6)

18世纪,一种纤细、轻巧、华丽和繁缛的装饰风格出现于法国宫廷,由于它吻合了王公贵族的审美需求,很快就在欧洲宫廷中盛行起来。这种风格被后来的艺术家们成之为“罗可可”。“罗可可”(Rococo)是法文“罗卡伊尔”(意为岩石)的复合字,意即这种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在法国,罗可可时期主要是指摄政时期(1715~1723)和路易十五时期(1723~1774)。在英意德等国它则指18世纪中期。 罗可可风格的形成有这样几个因素。首先,当时的法国统治者穷奢极欲,宫廷女权高涨,它们是罗可可风格形成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其次,晚期的巴洛克艺术已在某些额方面呈露出罗可可艺术的端倪,两者具有较为相同的宫廷艺术的一致性,罗可可风格的形成实际上是巴洛克艺术的刻意修饰走向极端的必然结果。另外,18世纪的欧洲普遍收到东方艺术的强烈冲击,东方风格成为罗可可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罗可可式工艺美术纯粹是宫廷艺术,它十分注重装饰性,带有明显的享乐主义色彩。其创意多用C形、S形和涡卷型的曲线和艳丽浮华的色彩,工艺细腻,造型不均衡不对称,带有反秩序、反常规的装饰倾向,给你以强烈而充满动感的视觉冲击力和豪华奢丽的印象。繁缛精致,奢丽纤秀,华贵妩媚,呈现出阴柔之韵和矫揉造作的气质,热衷于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是罗可可式工艺作品的风格特征。 罗可可风格促进了欧洲各种工艺精巧的发展和提高。但由于宫廷性质的局限,它最终走向了追求纯粹装饰的极端,忽略了实用功能的要素,以致表现出奢靡和单纯追求玩味的倾向。尽管如此,罗可可式工艺美术还是与巴拉克工艺美术一起,被认为是欧洲工艺美术发展上继古希腊、古罗马以后的又一个艺术高峰。 一.罗可可时期瓷器 16~17世纪,欧洲航海业获得空前的发展。来自东方各国的珍贵文物,诸如瓷器、玉器、漆器、织物、象牙雕刻等源源不断地运至欧洲各国。尤其是光润柔美的硬质瓷器,更为王公贵族及整个上层社会所珍爱,甚至成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其价值一度超过黄金。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掀起了竞相仿制瓷器的热潮。1709年3月,随着欧洲第一件白釉瓷器在德国烧制成功,欧洲陶瓷工艺的发展不如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8世纪欧洲的瓷器业可以说是异彩纷呈,德国的麦森窑、奥地利的维也纳窑、法国的塞夫勒窑、英国的斯普特窑、丹麦的哥本哈根窑

谈室内设计中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

谈室内设计中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 作者:贺 权 指导老师:熊红丽 (海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艺术设计系,海口 571158) 摘 要:当文艺复兴开始在欧洲广泛蔓延时,但在不同的地区之间的发展却产生不同的差异性。在室内设计中也产生了不同的流派,但其实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和提高,其中巴洛克、洛可可艺术便是其中重要的形态之一,在巴洛克、洛可可风格下的室内设计中工艺水平达到空前的发展。 关键词:室内设计;巴洛克; 洛可可; 风格; 一.巴洛克、洛可可概述 巴洛克 (Baroque) 原是很大而形状不匀称的蚌珠,17世纪为欧洲的巴洛克样式盛行的时代,是对文艺复兴样式的变型时期。其艺术特征为打破文艺复兴时代整体的造型形式而进行变态,在运用直线的同时也强调线型流动变化的造型特点,具有过多的装饰和华美厚重的效果。在室内,将绘画、雕塑、工艺集中于装饰和陈设艺术上,墙面装饰多以展示精美的法国壁毯为主,以及镶有大形镜面或大理石,线脚重叠的贵重木材镶边板装饰墙面等。色彩华丽且用金色予以协调,以直线与曲线协调处理的猫脚家具和其他各种装饰工艺手段的使用,构成室内庄重、豪华的气氛 洛可可(Rococo )样式是继巴洛克样式之后在欧洲发展起来的样式,比起巴洛克样式的厚重特点,洛可可以其不均衡的轻快、纤细曲线称著,以及从中国和印度输入欧洲的室内装饰品曾给予影响。“洛可可”一词来自法国宫廷庭园中用贝壳、岩石制作的假山“洛卡优”,意大利人误叫成“洛可可”而流传开来。其特点为造型装饰多运用贝壳的曲线、皱折和弯曲形构图分割,装饰极尽繁琐、华丽之能事,色彩绚丽多彩,以及中国卷草纹样的大量运用,具有轻快、流动、向外扩展以及纹样中的人物、植物、动物浑然一体的突出特点。 图1-1 图1-2 图1-3 1、巴洛克、洛可可起源 1.1巴洛克起源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叶,它的产生有很深刻的社会原因,16世纪末,意大利受到列强入侵,政局动荡,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相互勾结。教皇欲借外国势力,企图消灭人文主义思潮,推行反宗教改革,恢复宗教地位。艺术家队伍部分走向国王,教皇,宫廷,

西方工艺美术史

文艺复兴指自14世纪始欧洲出现的古典文化复兴热潮。意大利是14-16世纪,欧洲其他国家为15-17世纪初。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不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简单重复,而是标志了资产阶级文化的萌芽,反映了新兴市民阶级的要求。在人文主义的旗帜下,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也与绘画、雕刻和建筑艺术一样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它的支持者就是城市市民、商人和各行会的工匠。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更注重造型或色彩等各方面比例与协调的感觉,如室内装饰和家具设计就注意与建筑各部分比例的协调和色调的和谐,一般器物的造型也更加考虑到适用和便利的因素。 巴洛克与洛可可是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两种艺术风格,二者都属于贵族艺术。巴洛克是17世纪欧洲艺术的总称,发源于罗马,而后迅速在意大利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并传播到当时的法国、荷兰等国家。到了18世纪,轻快、秀气、纤细典雅的洛可可风格取代华丽、夸张、矫揉造作的巴洛克风格,成了全欧洲艺术风格的主流。 巴洛克意味着运动、追求新奇、热中于无穷、不安和对比、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的大胆融合,一反文艺复兴艺术的平静和克制,而表现为戏剧性、豪华与夸张。 洛可可风格虽保有巴洛克风格之综合特性,但却缺乏巴洛克风格之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尤其强调精美柔软的气氛并大量使用光线。 一、文艺复兴时期工艺美术 Renaissance,原意为古典文化再生,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提高了审美理想的价值和作品中的人性内涵。 1、文艺复兴时期陶工艺 文艺复兴时期的陶工艺首先在意大利发展进而影响到欧洲各地。陶制品的低廉迎合了新兴市民需求,地位得到重视,其创作呈现出异常活跃的局面。主要代表有意大利的马略卡式陶器、法国的田园风格陶器、德国的哈夫拉式陶器。 马略卡式陶器 a、意大利的马略卡陶器以丰富、活泼而简练的象征性线描图案进行装饰,对欧洲不少国家影响甚大。 b、工艺:先成型素烧,然后施白色陶衣,干后绘饰,再二次烧成。 c、内容:早期——图案化的纹样。晚期——以写实手法表现神话或日常生活。 2、文艺复兴时期金属工艺 文艺复兴时期金属工艺也取得了显著的艺术成就。 a、法国成为北欧贵金属工艺的中心。

工艺美术史总结

1.彩陶: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2.金银错:或称错金银,是在铜器上用金银丝或金银片镶嵌成各种图案花纹,用错石(或厝石)再磨平滑 3.鎏金:是将金错剪成碎片,放入坩锅内加热,然后以一比七的比例,加入水银。即熔化成为液体。将金泥蘸以盐,矾等物涂在铜器上经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金泥要固着于铜器上。这种方法称为鎏金,或称为火鍍金。 4。汉代铜炉:1.熏炉:《错博山炉》2.温手炉3.温酒炉 5.汉代瓦当装饰: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也称四灵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6。汉代的锦,是一种“经丝县花的丝织品。通常称为“经锦”。 7.彩瓷:彩瓷是在一种色釉上撒上另一种色釉,如黑釉上撒蓝白釉,形成大小不同的斑纹,具有豪放明快的装饰效果。 8。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它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色彩斑斓的色釉装饰,所以称为三彩。 9.宋代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的欣赏装饰性丝织品。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 10青花是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色花纹的一种瓷瓷色白里泛青。 11,丝织品中,织金最有名称为“纳石失”,“纳失思”,“纳克失”。四川蜀绣花色,长安竹,雕团,象眼,宜男,宝界等元代的加金织物可分金线织出和织后加金两种制法,用金线织出的,称金锻匹。 12.釉里红是以铜红料在胎上面画花一次烧成,它和青花一样同属釉下彩,只是红蓝色调不同。 .13成化时期突出成就,青花加彩,其表现方法分“斗彩”又称逗彩,其法是胎上先用:苏泥勃青”青花釉料画出部分花纹,有在釉上与之相适应的加以彩绘,使青花与彩绘形成变化统一的装饰。“添彩”,是先在胎上用“苏泥勃青”画出花纹轮廓,然后在花纹轮廓内再填以彩色釉料。“五彩” 14.青瓷:最早的瓷器,因为瓷的呈色,一方面由于釉的成分,一方面由于烧制的温度影响,使釉中含有较多的氧化金属物氧化铁,在氧化焰中烧制成黄色,在还原焰中烧制成青色 15宣德炉:明宗三年,工部为适应宫廷和寺庙作祀祠或熏衣之用的需要,利用从南洋所得风磨铜铸造一批小型铜器。 漆工家 16.乾隆珐琅彩色泽晶润,质地凝厚,用作装饰,花纹有微凸堆起之感。. 17“宴乐渔猎攻战纹壶”(战国)“水陆攻战纹 18.虹管灯:如河北满城出土的著名的长信宫灯,塑造出一优美的仕女形象,左手托灯,右手提灯罩,以手袖为虹管,处理的十分自然。 11.青瓷的装饰方法:堆贴,印花,褐彩,刻花花纹。 12.青瓷的装饰花纹:铺首,朱雀,辟邪,仙佛,莲花,忍冬,连珠纹,网纹,菱格纹,波浪纹 13、唐代印染的方法:(1)夹 颉(2)蜡 3绞 (4)碱印 5)拓印 14。明代以后主要是白瓷。 15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哥特式艺术”、“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及其风格

十二至十六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以新型建筑为主的艺术,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这种建筑风格,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的教堂式样,而广泛地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轻盈通透的飞扶壁,修长的立柱或簇柱,以及彩色玻璃镶嵌花窗,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幻觉。反映了基督教盛行的时代观念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化面貌。代表作品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教堂、英国的林肯教堂、意大利的米兰教堂等。 “哥特式”(g。thic)一词源于中世纪的建筑,是一种发祥于北法兰西、普及于整个欧洲的国际性艺术样式,包含了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和文学等所有文化现象。 哥特式艺术形式意志的基本性质是指一种无止息的驱动力,沉静是这个驱动力的目标。然而,哥特式形式意志在寻找沉静、求取解脱的过程中,并不能获得真正的沉静和满足。哥特式形式意志融会于混乱的迷狂中,融会于超感官狂喜的强烈渴望,融会于一种悲怆,可以说哥特式灵魂追求的是一个超越实际与感官的世界。正如哥特理论家沃林格尔所言;“正是这被提升了的歇斯底里,才是哥特式现象最突出的标志”,。”人们感受到的是心理的沉醉,并最终获得从感觉世界中解脱出来的无上自由感。 哥特式艺术趣味的复兴 近代以来,欧洲的哥特式艺术热潮持续不断。18世纪中期,英国首先见证了哥特式艺术趣味的复兴,这种复兴是由浪漫主义文学、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激发的,中间夹杂着宗教的虔诚、神秘幽微的自然观、悲怆的宿命情怀等因素。 源于19世纪早期的哥特小说,其要素包括神秘、厄运、死亡与家族诅咒等,从而使得“哥特”这个词汇与恐怖、黑暗和超自然的意境相关联。哥特小说对于维多利亚时代文学样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复兴的哥特式建筑在19世纪十分流行,英国的一些贵族乡绅热衷于在他们的庄园里复建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废墟,以满足怀古的幽情。自拿破仑战争以后,已然对文学和建筑产生影响的浪漫色彩和哥特风格也延伸到了女装之中;在欧洲和美国,晚会上的珠光宝气开始渗透到白天,镶马赛克和浮雕宝石的饰针以及与之相配的珠宝逐渐流行,哥特式艺术成为当时激发浪漫主义艺术家强烈的非古典审美情怀的载体。 巴洛克艺术是指(16世纪)后期开始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在绘画方面,巴洛克艺术代表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 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barroco)。作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之意。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人们,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一个带贬抑的称呼,现今这个词已失去了原有的贬抑,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虽然“巴洛克”直指缺乏古典均衡性的艺术作品,但其实巴洛克艺术家,与文艺复兴的前辈相同,都很重视设计和效果的整体统一性,巴洛克风格以强调“运动”与“转变”为特点,尤其是身体和情绪方面的,同时,巴洛克也是对矫饰主义的一种反动。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周村实验中学张颖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大致的了解,让学生了解 欣赏工艺美术的方法,了解基本的有关知识,激发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对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对工艺美术的认识,欣赏方法的培养。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把握各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内容繁多,知识陌生。 教具:课件 授课过程: 导入: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列举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性的品种? 学生回答:工艺美术品就是家里的摆设,比如壁挂,我们生活中的工艺美术品有:青铜器、丝绸、陶瓷、漆器、玉器、金银器、景泰蓝 老师:这个同学说的很好,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工艺美术品,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有着灿烂的文化,我们这节课就是让大家来欣赏和了解我国古代的工艺美术品,教会大家如何欣赏,并欣赏优美的作品,接着展示课件。 老师:请大家欣赏这些图片,我们今天这节课的老师不是我,而是你们的同学,他们准备了精致的课件及丰富的知识,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邀请同学为我先讲述陶瓷部分学生:请同学告诉我陶瓷的区别有哪些? 学生1:质地不同,色彩不同,一个白另一个是土色。 学生2:1、材料不同,陶器用的是陶土,瓷器用的是瓷土;2、烧制温度不同:陶器在1000度以下烧制,瓷器在1200度以上温度烧制;3、质地不同,陶器、粗糙,而瓷器细腻; 4、用釉不同:陶器用低温釉,瓷器用高温琉璃釉。展示课件。 学生:欣赏这些彩陶作品时,请大家思考这个问题:它们在造型和纹饰上各有什么区别? 学生1:这些作品在造型上各有特点,可能是分工不同,纹饰上也很抽象。 学生:请大家仔细欣赏这些纹饰,虽然很抽象,但大家是否可以判断出它们是来自哪里的呢? 学生1:有的像水的漩涡,有的像动物的皮毛,有的像天空的星星。 学生: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大家是否可以想象出当时的人们是多么充满智慧啊!他们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然后在抽象变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图案。造型:以生活中常用器皿为主,实用,多样。纹饰:以表现渔猎生活及常见事物的抽象几何纹为主,简洁,流畅。色彩:采用取自天然的红黑白三色,搭配陶土本色,,朴素,和谐而不乏明度对比。彩陶充分展现了在实用基础上简单朴素的美感,。其纹饰更是体现了原始先民对多样统一,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的高度概扩。 学生:接下来我们开始欣赏瓷器, 瓷器则是用瓷土加水,经比烧陶器更高温度的火力烧成的。创造瓷器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文化的又一伟大贡献,所以在英文中“瓷器”与“中国”为同一

论述巴洛克美术与洛可可美术的风格及代表作

论述巴洛克美术与洛可可美术的风格及代表作 巴洛克美术: 欧洲17世纪的美术样式。发源于意大利,以其热情奔放、运动强烈、装饰华丽而自成一体,与16世纪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庄重典雅相区别。巴洛克美术在文艺复兴美术之后,一定程度上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从而克服了16世纪后期流行的样式主义消极倾向。另一方面,巴洛克美术符合当时天主教会利用宣传工具争取信众的需要,也适应各国宫廷贵族的爱好,因此在17世纪风靡全欧,影响到其他艺术流派,使欧洲的17世纪有巴洛克时代之称。 巴洛克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后来,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巴洛文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它无疑与反宗教改革有关,罗马是当时教会势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罗马兴起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巴格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 巴洛克艺术特点: 1)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2)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3)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4)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5)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 6)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 7)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当然,一些积极的巴洛克艺术大师不在此例,如鲁本斯、贝尼尼的作品和生活仍然保持有密切的联系 巴洛克绘画与代表艺术家: 巴洛克绘画也可溯源于米开朗琪罗和科雷乔等文艺复兴大师,但主要是通过克服16世纪后期的样式主义而发展的。而在这一过程之初,两位影响最大的艺术家卡拉瓦乔和 A.卡拉奇又分别以现实主义和古典主义为主要特色因此巴洛克风格的形成比较复杂,它吸收了这些大师的健康的写实倾向和一些手法特点(如光暗、色彩、透视等),并配合巴洛克建筑而发展。意大利巴洛克绘画的名家有G.雷尼、圭尔奇诺、B.斯特罗齐、S.罗萨等,尤以兼工建筑的彼得罗.达科尔托纳为杰出。他的主要作品是罗马巴尔贝里尼宫大厅壁画和佛罗伦萨皮蒂宫壁画与装饰,前者继承了卡拉奇和圭尔奇诺以来的屋顶壁画传统,在建筑透视背景上让空中翱翔的神话人物穿插其间,气势磅礴,动感极其强烈;后者则将华丽的壁画、雕塑与建筑结为一体,充分发挥了巴洛克的特色,在室内装修艺术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巴洛克著名的代表画家是彼得·保罗·鲁本斯,他的代表作品有《亚马逊之战》、《帕里斯的评判》等,他的绘画代表了巴洛克绘画的顶峰,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精神,他以丰富的想象力、自由奔放的笔触、瑰丽的色彩、千变万化的运动突破了学院派的法则,丰富了巴洛克的表现技巧。巴洛克著名的代表雕塑家和建筑家是乔万尼·洛伦索·贝尼尼(1598——1680),他的作品大都是结构严谨,颇有气派,他的教堂建筑以圣安德烈·阿里·克维利纳列小教堂为代表,建于约1653年到到1658年,是巴洛克建筑的典型代表;他的雕塑代表作品有《大卫》、《阿波罗与达芙妮》、《圣德列萨祭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