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

1、勤学

主备人:李丹琦学 1. 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做到有韵律朗读课文。

习 2. 借助《说文解字》、《诗文今译》将古诗中的勤学之道与自己的学习实际结合。

目3. 了解“力”的含义

重点:诵读名言内容理解名言含义,感悟名言中所蕴含的的现实意义为重点。

重点

难点:将故事中勤学之道,与自身的学习实际结合。在今后的学习中勉励自己难点

发奋学习。

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儿歌激趣,导入新课

1.拍手唱儿歌《映雪读书》 : “晚不读,早睡觉,大好时光全跑掉,梦中醒,雪光耀,

倦意顿失衣穿好。映雪读,寒冷抛,饱学之士成望高。”

2.同学们,《映雪读书这首儿歌讲的是古时候的一个孩子,不顾天气寒冷,在冬夜雪地里利用雪反射的光亮刻苦读书的故事。无论多么聪明的孩子,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下面就让我们一 - 起来学习《勤学》。

3.学生齐读课题,说一说对“勤学”一词的理解。

二、诵读经典,学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名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名言。

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诵读成果。教师做相应点拨。

4.全班配乐齐诵两则名言,要读出名言的韵律。

5.学生借助《说字解词》《诗文今译》,初步理解名言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联系学习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读懂了什么。如“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一句,让同学们说说自已有没有因贪玩而耽误学习的情况,结果如何。通过亲身经历,理解名言中的深刻道理。

6.学生比赛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并结合《诗文点评》说说喜欢的原因,深化对“勤学”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认识汉字,领悟“力”字在勤学中的价值

1.观察“力”的古体字,说说发现了什么。

2.“力”字像种地用的犁耙。

3.试着给“力”字组词,进一步理解“力”的含义。

4.种田需要力量,学习同样需要精力的投入。勤学就是尽自己的能力刻苦学习。中国古代的文字就是这样充满寓意,这些古体字总能将它想告诉人们的道理蕴藏在自已刚柔并济的形象之中。

二、学习《日积月累》,进一步感悟勤学的可贵

1.借助拼音,读读名言。

2.小组讨论,说说对名言的理解。

3.讲一讲华罗庚的故事,引导学生从名人的生平事述中感受“勤学”的价值。

三、拓展练习

1.听老师读一读《链接七巧板》中对《三字经》的简介,初步了解这本著作。

2.结合《实践万花筒》版块中的《请你去观察》,了解车胤刻苦读书的故事,说一说自己的感悟。

3.结合《请你讲故事》,说说自己都听过哪些刻苦学习的小故事,比一比谁讲的故事最动听。教学反思

2、善学

主备人:李丹琦

学 1. 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做到有韵律朗读课文。

习 2.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与自己的学习实际相联系,体会古人训诫的现实意义。

目 3. 了解思字的演变,结合古体字自行理解诗的含义。

重点重点:诵读名言内容理解名言含义,感悟名言中所蕴含的的现实意义为重点。

难点难点:与自身的学习实际结合。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

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勤学”。谁来说说什么是“勤学” ?你还能记起哪些有关“勤学”的名言 ?它们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

2.勤学的孩子很难得,善学的人更是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看古人对善学的解读。

二、诵读经典,学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领读名言,为学生纠正读音。

3.采用拍手读、打节奏读、配乐诵读等方式,反复吟诵名言,读出名言的韵律美,感受

古文中巧妙的押韵规律,并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说文解词》和《诗文今译》,从字面意思理解古语含义。

5.全班议一议,借助《诗文点评》,探讨从这两则名言中你读懂了什么。比如借助“读

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一句进行反思,同学们平日里是怎样读书的 ?从古人的经验中你悟到了什么 ?今后打算怎样做 ?

6.选择本课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古语,和同桌一起背一背、说一说。

7.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记诵《学而时习》中的读书“三到” 。

第二课时

三、感悟“思”字的汉字之美,体会会意字的魅力

1.出示“思”字由金文到隶书的演变过程,请同学们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2.拓展带有“思”字的四字词语。

3.结合“思”的古体字,理解学习既要用心,也要用脑,从而进一步体会“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的深意。

四、日积月累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名言。

2.全班交流,说一说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

3.教师点拨,结合学生学习,解释两则名言的现实意义。

五、课外拓展

1. 学生读一读《链接七巧板》中的《名人故事》——《孔子学琴》,说一说自己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善学。

2.全班一起读《善学小儿歌》,再次感受先贤教诲的现代意

义。相关资源链接

·图书资源·

教学反思

3、乐学

主备人:李丹琦

学 1. 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内容

习 2. 借助《说文解字》、《诗文今译》将古诗中的乐学之道与自己的学习实际结合。目 3. 理解学的含义

重点重点:感悟名言道理

难点难点:树立乐学思想

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故事视频《祖莹学诗》。

2.你能说一说,故事中的祖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吗 ?

3.祖莹之所以聪颖,是因为他的“乐学”态度。学习是我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要想成

为博学之人,首先要做到“乐学” 。所谓“乐学”就是喜欢学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我国古代先贤的“乐学”之道。

二、诵读经典,学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名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领读,正字正音。

3.采用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朗读、拍手读等多种形式有韵律地朗读名言,做到熟读成

诵。

4.第一则名言出自《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祖莹学诗》的故

事所对应的就是“莹八岁,能咏诗”这一句 ; “泌七岁,能赋棋”是说有一个叫李泌的孩子,

七岁时就会作赋了 ; 人们都惊叹于他们的聪颖。作为小学生,你打算怎样向他们学习呢?

5.第二则名言出自《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录的孔子名言,是儒家

经典之作。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他自幼好学,请同学们借助《说字解词》和《诗文今译》,掌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含义,并说一说你的理解。教师注意点拨、总结。

6.学生齐读课文,结合《诗文点评》加深对古语的认识。

第二课时

一. 教师小结 :

知识就是力量。要想做一个博学的人,知识的获取必不可少。学海无涯,我们要像祖莹、李泌一样从小好学,也要像孔子一样对知识充满无限渴求。

二、体会汉字之美,领悟“学”的内涵

1.观看微视频《“学”字的演化过程》,结合古体字,从象形字的角度说一说对“学”的

理解。

2.尝试用“学”字组词,可以适当说一说所组词的意思。

3.再次记诵“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4.多种方式朗读《日积月累》的内容,说一说自己明白了什么。

5.课下通过查资料搜集更多有关“乐学”的名言警句,再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三、拓展延伸

1.学习《链接七巧板》中的《年面说趣》版块,了解年画的相关知识,认识中国古代的

传统体育项目——蹴鞠。

2.学习《实践万花筒》中的《请你来辨认》版块,认识笔、墨、纸、砚及各自的作用,

培养对传统书写工具的兴趣。

教学反思

4、践学

主备人:李丹琦

学 1. 借助拼音正确朗读

习 2. 借助《说文解字》、《诗文今译》理解故事之道。

目 3. 感受汉字之美,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

重点重点:结合实际谈一谈践学的重要性

难点难点:做到知行合一

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新课

1.播放《纸上谈兵》的故事视频。

2.全班讨论赵括作战失败的原因。

3.赵括失败是因为死读兵书。后人常常用“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可见学习知识不能死读书,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这就是践学的重要性。

4.齐读课文题目——践学。

二、诵读经典,学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名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领读,正字正音。

3.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经典。

4.展示诵读成果。

5.借助《说字解词》《诗文今译》以及《诗文点评》,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名言的理解。

6.全班配乐齐诵课文,加深对名言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认识汉字

1.欣赏汉字之美,感悟知行合一之道。

(1)播放“人”字由甲骨文到隶书的演变过程,让学生说一说发现,进而感受古今汉字

的结构之美。

(2)全班交流古体字“人”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3)结合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学

习警示,更进一步了解“践学”的意义。

(4)教师小结。

2.巩固新知。

(1)再次记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辦之,笃行之” 。

(2)引导学生理解“学问”的意思。

(3)“学问”就是会在学习中质疑,在解疑中获得新的知识。

二、日积月累

1. 小组合作学习两则名言。

(1)读名言。

(2)说说对名言含义的理解。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3.全班交流名言给自己的启迪。

三、总结

本单元的主题是“好学” 。一个好学的孩子既要勤学、善学,又要乐学、践学。学习了

本单元的知识,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古人的智慧中汲取到学习的法则,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学者。

教学反思

5、惜身

主备人:李丹琦

学 1. 借助拼音正确朗读

习 2. 借助《说文解字》、《诗文今译》理解故事之

道。目 3. 指导学生明白爱惜身体

重点难点课时重点:明白惜身是孝顺之本。

难点:通过实际指导学生爱惜身体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心肝宝贝》吧 !

2.你从这首歌曲中听出了什么,你能给大家讲讲吗 ?

3.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惜身” 。板书课题。

二、诵读经典,学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领读,正字正音。

3.多种形式认读,熟读成诵。

4.请你借助《说字解词》,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名言的意思。

5.这两句名言的意思是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读读《诗文今译》。

6.学生齐读课文,加深认识。

第二课时

一、品味名言,理解诚信

1.这两句名言中你最喜欢哪句 ?说说理由。

2.听故事,用名言。

(1)听故事

“在天津市塘沽区海河外滩一栋24层高楼顶上,一个13 岁男孩双臂平伸、双脚交叉

成飞天姿势,纵身跃起,向东南方向的海‘飞’去。”这不是电影镜头,也不是网络游戏情节,而是一幕真实的惨剧。

在离新年的钟声敲响还有 4 天的时候,这名沉溺于网络游戏难以自拔的,叫小艺 ( 化名 ) 的男孩,选择了以这种极端的方式离开世界,去追寻网络游戏中的朋友,把无限的痛苦和思念留给了他的亲人。

(2)用名言

生活中,我们常碰到这样的事,有的同学痴迷于网络游戏,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日渐消瘦,甚至有的同学因为沉迷游戏而选择放弃生命,但他们总觉得身体是自己的,与别人无关,这样做合适吗 ?请你和小伙伴交流一下,然后用我们学过的名言劝告一下这样的同学。

(3)结合实际,加深理解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做过既让父母心疼又着急的事情 ?体会父母无私的爱。

(4)通读《学面时习》部分,加深理解和记忆。

3.教师小结

二、观汉字之美,悟诚信之道

1.观察“孝”字的演化过程,说你喜欢哪种字体。

2.请你用“孝”字组间,“孝顺”的意思是什么呢 ?

3.多种方式朗读《日积月累》的内容,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惜身的其他名言。

五、拓展延伸

爱惜身体、珍惜生命,不仅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更是孝顺父母的开始。课下搜集有关海伦· 凯勒的故事,说说你从她身上学到了什么?

相关资源链接

图书资源·

手写一写,感受古文字的形体美。

《日积月累》版块列举了《论语》和《史记》中有关孝顺父母的名言,让学生能够流利

朗读。在此基础上,课前搜集相关名言警句,课堂上进行交流,并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学着

用上这些话,从而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教学反思

6、顺亲

主备人:李丹琦学 1. 借助拼音正确朗读

习 2. 借助《说文解字》、《诗文今译》理解故事之

道。目 3. 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孝顺

重点难点课时重点:明白孝顺比惜身更高一层

难点:谈一谈顺亲事例,指导学生行为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吧 !( 播放《听妈妈的话》)

2.你从这首歌曲中听到了什么,能给大家讲讲吗 ?

3.听父母的话,这是孝顺的基本要求。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顺亲” 。板书课题。

二、诵读经典,学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领读,正字正音。

3.多种形式认读,熟读成诵。

4.请你借助《说字解词》,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名言的意思。

5.这两句名言准确的意思是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读读《诗文今译》。

6.学生齐读课文,加深认识。

第二课时

一、品味名言,理解顺亲

1.这两句名言中你最喜欢哪句 ?说说理由。

2.听故事,用名言。

(1)听故事

国际知名的钢琴演奏家郎朗,从小练钢琴,受了不少罪,吃了不少苦,连朋友们都觉得

像他那样练钢琴很残酷,可是现在,郎朗很成功,他最感谢的就是当时支持他、鼓励他的爸爸。

(2)用名言

生活中,我们常碰到这样的事,有的同学总是觉得自己比父母懂得多,父母管教自己就像多

管闲事一样,父母让他向东他偏向西。这样做合适吗 ?请你和小伙伴交流一下,然后用我们学过的名言劝告一下有这种想法的同学。

(3)结合实际,加深理解

其实孝顺父母并不是让你做出惊天动地的事。“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

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简单地做到这些也就够了。

下面都是孝顺父母的表现,哪些同学做得最好 ?请讲一讲,让同学们学一学。①了解父母。

如: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 ?辛苦吗 ?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 ?你

了解爸爸妈妈的身体状况吗?你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

②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当面顶撞父母,不和父母发脾

气。③主动招呼父母。父母有病痛时献上一句关怀的问候语。生日、节日、事业成功时道一声祝贺,受到关爱时说一声“谢谢” 。

④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负担。

⑤有心事主动和父母说,多和父母沟通。

⑥碰到一些重要的事情,要和父母商量,征求和认真考虑父母的意见。

⑦外出时,在征得父母同意后,应把去向和时间告知父母。

⑧努力学好各门功课,经常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不让父母操心。

⑨如果父母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诚恳地指出。

10生活节俭,无浪费现象,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过高要求。

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除了要孝顺我们的父母还要孝顺爷爷奶奶和身边的老人。○

3.多种形式诵读《学而时习》,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4.教师小结。

二、观汉字之美,悟顺亲之道

1.观察“父”字的演化过程,说说你喜欢哪种字体。

2.结合读一读,说一说应该怎样对待父母的要求。

3.多种方式朗读《日积月累》的内容,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顺亲的其他名言。

三、总结提升

顺从父母这是对孝的更高要求,父母让做的事,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

让学生动手写一写,感受

《日积月累》版块选取了《荀子》和《庄子》中顺从父母,能够流利朗读。在此基础上适当了解其含义,从而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教学反思

7、尊亲

主备人:李丹琦学 1. 借助拼音正确朗读

习 2. 借助《说文解字》、《诗文今译》理解故事之道。

目3、通过活动理解尊亲的重要

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怎么做才是尊亲

难点难点:谈身边事例,体会尊亲

课时 2 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听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2.你从这首歌曲中听出了什么,你能给大家讲讲吗 ?

3.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尊亲” 。板书课题。

二、诵读经典,学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文育,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领读,正字正音。

3.多种形式认读,熟读成诵。

4.请你借助《说文解词》,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名言的意思。

5.这两句名言准确的意思是什么呢 ?让我们读读《诗文今译》。

6.学生齐读课文,加深认识。

三、品味名言,理解顺亲

1.这两句名言中你最喜欢哪句 ?说说理由。

2.听故事,用名言。

(1)听故事

有一次,我去找一位朋友,刚好他正面临人生的抉择,要从一所私立大学转到公立大学,他正在跟他父亲谈论此事,希望父亲能支持他这样做。我进去的时候,他刚好讲到一半。他说: “你先请坐,我先跟父亲把话说完。”那时我坐在旁边,看到一个孩子恭恭敬敬地在跟

他父亲报告他现在的状况。那种恭敬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用名言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事: 有的人,常年在外工作,甚至过年都没有时间回家和父

母团聚;还有的人,在父母年纪大了之后,不赡养老人,把父母拒之门外,甚至对父母拳脚

相加。这样做对吗 ?请你结合所学名言和小伙伴交流一下。

二、结合实际,加深理解

孝敬父母,首先要尊重父母。不仅尊重父母的人格和情感,对他们要有礼貌,还要尊重

父母的教育和劳动。与父母交谈时,要认真聆听、有礼貌。

世上任何一对父母,都是爱子女的。学会“换位思考” ,体会父母的辛劳,理解父母的苦心。如有意见、分歧,记得及时沟通。

3.多种方式朗读《学而时习》,达到熟读成诵的目

的。三、观汉字之美,悟尊亲之道

1.观察“母”字的演化过程,说说你喜欢哪种字体。

2.说一说对待父母的要求应该怎样去做。

3.多种方式朗读《日积月累》的内容,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尊亲的其他名言。

四、总结提升

尊敬父母是对孝的最高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爱惜身体,听父母的话,更应该

多听从父母的意见,把父母的事情放在心上,对待父母态度要恭敬,长大之后赡养父母,让

父母以我们为荣。

相关资源链接

教学反思

8、友恭

主备人:李丹琦

学 1. 借助拼音正确朗读

习 2. 借助《说文解字》、《诗文今译》理解故事之道。目3、通过活动理解友恭的重要

重点难点课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友爱的重要性

难点:体会友爱带来的幸福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听故事,导入课题

1.通过故事《友爱弟弟的舜》导人新课。

2.听了老师讲的故事,谁能说一说 : 舜是个怎样的人 ?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友爱有关的一篇课文《友恭》。板书课题。

二、诵读经典,学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名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领读,正字正音。

3.多种形式认读,熟读成诵。

4.请你借助《说字解词》,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名言的意思。

5.这两句名言准确的意思是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读读《诗文今译》。

6.学生齐读课文,加深认识。

三、品味名言,理解友恭

1.这两句名言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 ?

2.听故事,用名言。

听故事 : 《三田哭荆》

西汉时,有三兄弟,田真、田庆和田广。他们家里有一棵高大茂盛的紫荆树,枝叶繁茂,非常好看。俗话说 : 树大要分杈,人大要分家。”兄弟三个长大大后要分家了,就商量着把紫荆树也分了,打算劈成三份。可是没等劈树,紫荆树就枯死了。这件事对兄弟三人触动很大,他们决定不分家了,没想到紫荆树枯木发芽,重新焕发了生机。

第二课时

一、用名言

为什么紫荆树能够重新焕发生机,再一次发芽呢 ?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用我们学过的名言告诫三兄弟吧。

1.小组交流。

(1)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 你和兄弟姐妹之间发生的故事。

(2)评一评 : 他们这样做对不对 ?为什么 ?

(3)评选出小组内的友爱榜样。

4.教师小结。

二、观汉字之美,悟友恭之道

1.观察“恭”字的演化过程,说说你喜欢哪种字体。

2.请你用“恭”字组词,理解不同的含义。

三、出示

1.《学而时习》

(1) 指名朗读,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试着背一背,并进行评价及奖励。

2. 《日积月累》

(1)指名朗读,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说一说对名言的理解,鼓励背诵。

(3)教师小结 : ①讲述《七步诗》的来历及第二

句名言的意思。②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友爱的其他名言。③鼓励学生背诵喜欢的有关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