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基础卷

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基础卷
勾股定理单元测试基础卷

一、选择题

1.如图,西安路与南京路平行,并且与八一街垂直,曙光路与环城路垂直.如果小明站在南京路与八一街的交叉口,准备去书店,按图中的街道行走,最近的路程约为()

A.600m B.500m

C.400m D.300m

2.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D=9,AB=3,将其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折痕为EF,那么折痕EF的长为()

A.3 B.6C.10D.9

3.如图,长方体的长为15cm,宽为10cm,高为20cm,点B离点C5cm,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B去吃一滴蜜糖,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cm.

A.25 B.20 C.24 D.5

4.“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b)2=2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A .3

B .4

C .5

D .6

5.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 ,则它边上的高、面积分别是( )

A .2,24a a

B .2

3,24a a

C .2

33,

24a a D .2

33,

44

a a 6.如图,在△ABC 中,∠ACB =90°,AB 的中垂线交AC 于D ,P 是BD 的中点,若BC =4,AC =8,则S △PBC 为( )

A .3

B .3.3

C .4

D .4.5

7.“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

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 ,较短直角边长为b ,若

2

)21a b +=(,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

A .3

B .4

C .5

D .6 8.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9,7,12

B .2,3,4

C .1,2,3

D .5,11,12

9.如图, 在ABC 中,CE 平分ACB ∠,CF 平分ABC 的外角ACD ∠,且EF //BC 交AC 于M ,若CM 4=,则22CE CF +的值为( )

A .8

B .16

C .32

D .64

10.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4cm ,A 是正方体的一个顶点,B 是侧面正方形对角线的交

点.一只蚂蚁在正方体的表面上爬行,从点A 爬到点B 的最短路径是( )

A .9

B .210

C .326+

D .12

二、填空题

11.如图,Rt △ABC 中,∠ACB =90o ,AC =12,BC =5,D 是AB 边上的动点,E 是AC 边上的动点,则BE +ED 的最小值为 .

12.在△ABC 中,若2222

25,75a b a b c -+===,,则最长边上的高为_____. 13.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B =7.5cm ,AC =4.5cm ,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射线BC 以2cm/s 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当△ABP 为等腰三角形时,t 的取值为_____.

14.如图,已知△D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 与CD 交于点O ,∠BDC=∠BEC=90°,BF=CF ,若BC=8,OD=2,则OF=______.

15.《算法统宗》中有一道“荡秋干”的问题,其译文为:“有一架秋千,当它静止时,踏板上一点A 离地1尺,将它往前推送10尺(水平距离)时,点A 对应的点B 就和某人一样高,若此人的身高为5尺,秋干的绳索始终拉得很直,试问绳素有多长?”根据上述条件,秋干绳索长为________尺.

16.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P ,Q ,K ,若S P =4,S Q =9,则K S =___ 17.如图,30AOB ∠=?,点,M N 分别在,OA OB 上,且6,8OM ON ==,点,P Q 分别在,OB OA 上运动,则PM PQ QN ++的最小值为______.

18.如图,直线l 上有三个正方形a ,b ,c ,若a ,c 的边长分别为5和12,则b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

19.如图的实线部分是由Rt ABC ?经过两次折叠得到的.首先将Rt ABC ?沿高CH 折叠,使点B 落在斜边上的点B '处,再沿CM 折叠,使点A 落在CB '的延长线上的点A '处.若图中

90ACB ∠=?,15cm BC =,20cm AC =,则MB '的长为______.

20.已知:如图,等腰Rt OAB ?的直角边OA 的长为1,以AB 边上的高1OA 为直角边,按逆时针方向作等腰11Rt OA B ?,11A B 与OB 相交于点2A ,若再以2OA 为直角边按逆时针方向作等腰22Rt OA B ?,22A B 与1OB 相交于点3A ,按此作法进行下去,得到33OA B ?,

44OA B ?,…,则66OA B ?的周长是______.

三、解答题

21.如图,在两个等腰直角ABC 和CDE △中,∠ACB = ∠DCE=90°.

(1)观察猜想:如图1,点E 在BC 上,线段AE 与BD 的数量关系是 ,位置关系是 ;

(2)探究证明:把CDE △绕直角顶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把CDE △绕点C 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AC = BC=10,DE=12,当A 、E 、D 三点在直线上时,请直接写出 AD 的长.

22.如图,在ABC 中,90BAC ∠=?,AB AC =,点D 是BC 上一动点、连接AD ,过点A 作AE AD ⊥,并且始终保持AE AD =,连接CE , (1)求证:ABD ACE ?; (2)若AF 平分DAE ∠交BC 于F ,

①探究线段BD ,DF ,F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②若3BD =,4CF =,求AD 的长,

23.如图,△ACB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ECD =90°,点D 在边AB 上,点E 在边AC 的左侧,连接AE .

(1)求证:AE =BD ;

(2)试探究线段AD 、BD 与CD 之间的数量关系;

(3)过点C 作CF ⊥DE 交AB 于点F ,若BD :AF =1:22,CD =36+,求线段AB 的长.

24.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 E 为AC 上两点,且AE CD =,延长BC 至点F ,使CF CD =,连接BD .

(1)如图1,当,D E 两点重合时,求证:BD DF =; (2)延长BD 与EF 交于点G . ①如图2,求证:60BGE ∠=?;

②如图3,连接,BE CG ,若30,4EBD BG ∠=?=,则BCG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

25.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曾用图1证明了勾股定理,这个图形被称为“弦图”.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CM 2002)的会标(图2),其图案正是由“弦图”演变而来.“弦图”是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组成,恰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请你根据图1解答下列问题:

(1)叙述勾股定理(用文字及符号语言叙述); (2)证明勾股定理;

(3)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求()2

a b +的值.

26.已知ABC ?中,90ACB ∠=?,AC BC =,过顶点A 作射线AP .

(1)当射线AP 在BAC ∠外部时,如图①,点D 在射线AP 上,连结CD 、BD ,已知

21AD n =-,21AB n =+,2BD n =(1n >).

①试证明ABD ?是直角三角形;

②求线段CD 的长.(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2)当射线AP 在BAC ∠内部时,如图②,过点B 作BD AP ⊥于点D ,连结CD ,请写出线段AD 、BD 、C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7.如图1, △ABC 和△CDE 均为等腰三角形,AC=BC, CD=CE, AC>CD, ∠ACB=∠DCE=a ,且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连结BE.

(1)求证: AD=BE.

(2)如图2,若a=90°,CM ⊥AE 于E.若CM=7, BE=10, 试求AB 的长.

(3)如图3,若a=120°, CM ⊥AE 于E, BN ⊥AE 于N, BN=a, CM=b,直接写出AE 的值(用a, b 的代数式表示).

28.阅读下列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在平面内有两点()111, P x y 、()222, P x y ,其两点间的距离

()

()2

2

121212PP x x y y =

-+-直于坐标轴时,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化简为12x x -或1|y -2|y . (1)已知()2, 4A 、()3, 8B --,试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______.

已知M 、N 在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点M 的纵坐标为4,点N 的纵坐标为-1,试求M 、N 两点的距离为______;

(2)已知一个三角形各顶点坐标为()1, 6D 、()3, 3E -、()4, 2F ,你能判定此三角形的形状吗?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x 轴上找一点P ,使PD PF +的长度最短,求出点P 的坐标及PD PF +的最短长度.

29.如图,在边长为2正方形ABCD 中,点O 是对角线AC 的中点,E 是线段OA 上一动点(不包括两个端点),连接BE .

(1)如图1,过点E 作EF BE ⊥交CD 于点F ,连接BF 交AC 于点G . ①求证:BE EF =;

②设AE x =,CG y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在如图2中,请用无刻度的直尺作出一个以BE 为边的菱形.

30.菱形ABCD 中,∠BAD =60°,BD 是对角线,点E 、F 分别是边AB 、AD 上两个点,且满足AE =DF ,连接BF 与DE 相交于点G . (1)如图1,求∠BGD 的度数;

(2)如图2,作CH ⊥BG 于H 点,求证:2GH =GB +DG ;

(3)在满足(2)的条件下,且点H 在菱形内部,若GB =6,CH =3ABCD 的

面积.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

由于BC∥AD,那么有∠DAE=∠ACB,由题意可知∠ABC=∠DEA=90°,BA=ED,利用AAS可证△ABC≌△DEA,于是AE=BC=300,再利用勾股定理可求AC,即可求CE,根据图可知从B到E的走法有两种,分别计算比较即可.

【详解】

解:如右图所示,

∵BC∥AD,

∴∠DAE=∠ACB,

又∵BC⊥AB,DE⊥AC,

∴∠ABC=∠DEA=90°,

又∵AB=DE=400m,

∴△ABC≌△DEA,

∴EA=BC=300m,

在Rt△ABC中,22

=500m,

AB BC

∴CE=AC-AE=200,

从B到E有两种走法:①BA+AE=700m;②BC+CE=500m,

∴最近的路程是500m.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证明△ABC ≌△DEA ,并能比较从B 到E 有两种走法.

2.C

解析:C 【分析】 做点F 做FH

AD ⊥交AD 于点H ,因此要求出EF 的长,只要求出EH 和HF 即可;由折叠

的性质可得BE=DE=9-AE ,在Rt ABE △中应用勾股定理求得AE 和BE ,同理在

Rt BC F 'Rt ABE △中应用勾股定理求得BF ,在Rt EFH 中应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EF . 【详解】

过点F 做FH AD ⊥交AD 于点H .

∵四边形EFC B '是四边形EFCD 沿EF 折叠所得, ∴ED=BE ,CF=C F ',3BC CD '== ∵ED=BE ,DE=AD-AE=9-AE ∴BE=9-AE

∵Rt ABE △,AB=3,BE=9-AE ∴()2

2293AE AE -=+ ∴AE=4 ∴DE=5

∴9C F BC BF BF '=-=- ∴Rt BC F ',3BC '=,9C F BF '=- ∴()22293BF BF -+= ∴BF=5,EH=1

∵Rt EFH ,HF=3,EH=1

∴22223110EF EH HF =+=+=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

3.A

解析:A 【分析】

分三种情况讨论:把左侧面展开到水平面上,连结AB ;把右侧面展开到正面上,连结AB ,;把向上的面展开到正面上,连结AB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分别计算各情况下的AB ,再进行大小比较. 【详解】

把左侧面展开到水平面上,连结AB ,如图1

()

2

210205925537AB =

++==

把右侧面展开到正面上,连结AB ,如图2

()

()2

2

2010562525AB =

++==

把向上的面展开到正面上,连结AB ,如图3

()

()2

2

10205725529AB =

++==925725625>>∴53752925>> ∴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为25cm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及其最短路径问题:先根据题意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再确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一般情况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平面图形上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

4.C

解析:C 【分析】

观察图形可知,小正方形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利用已知

2()a b + =2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可以得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进而求出答案。

【详解】

22a b +,又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

即2213a b +=,而小正方形的面积表达式为2213a b +=,而小正方形的面积表达式为

2222()2()()213215a b a b a b -=+-+=?-=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用到勾股定理的证明,正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5.C

解析:C 【分析】

作出等边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利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出BD ,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D ,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如图作AD ⊥BC 于点D .

∵△ABC 为等边三角形, ∴∠B =60°,∠B AD =30° ∴1122

BD AB a =

= 由勾股定理得,2222213

()2AD AB BD a a a =

-=-=

∴边长为a 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12×a ×3a =3a 2

,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点涉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定理是解题关键.

6.A

解析:A 【分析】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A=DB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 ,得到CD 的长,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

解:∵点D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DA =DB ,

在Rt △BCD 中,BC 2+CD 2=BD 2,即42+(8﹣BD )2=BD 2, 解得,BD =5, ∴CD =8﹣5=3, ∴△BCD 的面积=

12×CD ×BC =1

2

×3×4=6, ∵P 是BD 的中点, ∴S △PBC =

1

2

S △BCD =3,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7.C

解析:C

【详解】

如图所示,∵(a+b)2=21

∴a2+2ab+b2=21,

∵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2ab=21﹣13=8,

∴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3﹣8=5.

故选C.

考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8.C

解析:C

【分析】

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最长边所对的角为直角.由此判定即可.

【详解】

解:A、因为92+72≠122,所以三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B、因为22+32≠42,所以三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C、因为12= 22,所以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D、因为52+112≠122,所以三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运用,注意数据的计算.

9.D

解析:D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推出△ECF为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CE2+CF2=EF2.

【详解】

∵CE平分∠ACB,CF平分∠ACD,

∴∠ACE=1

2

∠ACB,∠ACF=

1

2

∠ACD,即∠ECF=

1

2

(∠ACB+∠ACD)=90°,

又∵EF∥BC,CE平分∠ACB,CF平分∠ACD,

∴∠ECB=∠MEC=∠ECM,∠DCF=∠CFM=∠MCF,

∴CM=EM=MF=4,EF=8,

由勾股定理可知CE2+CF2=EF2=64.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的运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义.

10.B

解析:B

【分析】

将正方体的左侧面与前面展开,构成一个长方形,用勾股定理求出距离即可. 【详解】

解:如图,AB =22(24)2210++=.

故选:B . 【点睛】

此题求最短路径,我们将平面展开,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就可以了.

二、填空题

11.

【解析】

试题分析:作点B 关于AC 的对称点B′,过B′点作B′D ⊥AB 于D ,交AC 于E ,

连接AB′、BE ,则BE+ED=B′E+ED=B′D 的值最小.∵点B 关于AC 的对称点是B′,BC=5,∴B′C=5,BB′=10.∵Rt △ABC 中,∠ACB=90°,AC=12,BC=5,∴22AC BC +,

∵S △ABB′=

12?AB?B′D=1

2?BB′?AC ,∴B′D=B 10121201313B AC AB '??==,∴BE+ED= B′D=12013

.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

12.

125

【分析】

解方程2

2

2

2

25,7a b a b +=-=可求得a=4,b=3,故三角形ABC 是直角三角形,在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转化得到斜边上的高. 【详解】

解:∵222225,7a b a b +=-=, 将两个方程相加得:2232a =, ∵a >0, ∴a=4

代入得:22425b +=, ∵b >0, ∴b=3,

∵a=3,b=4,c=5满足勾股定理逆定理, ∴△ABC 是直角三角形, 如下图,∠ACB=90°,CD ⊥AB ,

1122ABC

S

AC BC AB CD =??=?? , 即:11

34522

CD ??=??,

解得:CD=12

5,

故答案为:12

5

.

【点睛】 本题考查求解三角形的高,解题关键是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进行转化,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一个底乘对应高等于另一个底乘对应高. 13.75或6或94

【分析】

当△ABP 为等腰三角形时,分三种情况:①当AB =BP 时;②当AB =AP 时;③当BP =AP 时,分别求出BP 的长度,继而可求得t 值. 【详解】

在Rt △ABC 中,BC 2=AB 2﹣AC 2=7.52﹣4.52=36, ∴BC =6(cm );

①当AB =BP =7.5cm 时,如图1,t =

7.5

2

=3.75(秒); ②当AB =AP =7.5cm 时,如图2,BP =2BC =12cm ,t =6(秒);

③当BP =AP 时,如图3,AP =BP =2tcm ,CP =(4.5﹣2t )cm ,AC =4.5cm , 在Rt △ACP 中,AP 2=AC 2+CP 2, 所以4t 2=4.52+(4.5﹣2t )2, 解得:t =

9

4

, 综上所述:当△ABP 为等腰三角形时,t =3.75或t =6或t =94

. 故答案为:3.75或6或

94

【点睛】

此题是等腰三角形与动点问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题中应根据每两条边相等分情况来解答,不要漏解.

14.10

【分析】

过点F 作FG ⊥BE ,连接OF 、EF ,先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C 的值,再用勾股定理求出OE 的值,然后根据中位线定理得出FG 的的值,最后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出OF 的值即可. 【详解】

过点F 作FG ⊥BE ,连接OF 、EF ,如下图所示:

∵D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F CF =,8BC = ∴422

DC DB ===∵2OD =

∴32OC DC OD =-= ∴2234OB BD DO +=设OE x =, ∵∠BEC=90°

则()2

222OC OE BC OB OE -=-+ ∴334

OE =

∴221234

EC OC EO =-=

∵BF CF =,FG ⊥BE ,∠BEC=90° ∴1634

2FG EC =

=

∴2034

BE BO OE =+= ∴1734

217

GO GE OE BE OE =-=

-=

∴22=10OF GO GF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等,综合度比较高,准确作出辅助线是关键. 15.5 【分析】

设绳索x 尺,过点B 向地面及AO 作垂线BE 、BC ,构成直角三角形OBE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 的值 【详解】

如图, 过点B 作BC ⊥OA 于点C ,作BD 垂直于地面,延长OA 交地面于点D 由题意知AD=1,BE=5,BC=10 设绳索x 尺,则OA=OB=x ∴OC=x+1-5=x-4

在Rt △OBC 中,OB 2=OC 2+BC 2 ∴2

2

2

(4)10x x =-+ 得x=14.5(尺) 故填14.5

,

【点睛】

此题考察勾股定理的实际运用,理解题意作辅助线构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16.5或13

【分析】

根据已知可得题意中的图是一个勾股图,可得S P+S Q=S K为从而易求S K.

【详解】

解:如下图所示,

若A=S P=4.B=S Q=9,C=S K,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A+B=C,

∴C=13.

若A=S P=4.C=S Q=9,B=S K,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A+B=C,

∴B=9-4=5.

∴S K为5或13.

故答案为:5或1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此题所给的图中,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所作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所作的正方形的面积.

17.10

【分析】

首先作M关于OB的对称点M′,作N关于OA的对称点N′,连接M′N′,即为MP+PQ+QN 的最小值,易得△ONN′为等边三角形,△OMM′为等边三角形,∠N′OM′=90°,继而可以求得答案.

【详解】

作M关于OB的对称点M′,作N关于OA的对称点N′,连接M′N′,即为MP+PQ+QN的最小值.

根据轴对称的定义可

知:∠N′OQ=∠M′OB=30°,∠ONN′=60°,OM′=OM=6,ON′=ON=8,∴△ONN′为等边三角形,△OMM′为等边三角形,∴∠N′OM′=90°.在Rt△M′ON′中,M′N22

OM ON

''

故答案为10.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最短路径问题,根据轴对称的定义,找到相等的线段,得到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18.169 【解析】

解:由于a 、b 、c 都是正方形,所以AC =CD ,∠ACD =90°; ∵∠ACB +∠DCE =∠ACB +∠BAC =90°,即

∠BAC =∠DCE ,∠ABC =∠CED =90°,AC =CD ,∴△ACB ≌△DCE ,∴AB =CE ,BC =DE ; 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AC 2=AB 2+BC 2=AB 2+DE 2,即S b =S a +S c =22512+=169. 故答案为:169.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对全等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结合图形求解,对图形的理解能力要比较强. 19.3 【分析】

根据题意利用折叠后图形全等,并利用等量替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综合分析求解. 【详解】

解:由题意可知','ACM A CM BCH B CH ??, ∵15cm BC =,20cm AC =,

∴'15,'20,BC B C cm AC A C cm ====''20155A B cm =-=, ∵90ACB ∠=?, ∴'A M

AB ⊥(等量替换),CH AB ⊥(三线合一),

∴25,AB cm =

利用勾股定理假设MB '的长为m ,'257AM AM m ==-,则有2

2

2

(257)5m m +-=, 解得3m =, 所以MB '的长为3. 【点睛】

本题考查几何的翻折问题,熟练掌握并综合利用等量替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