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不全练习题

肾功能不全练习题
肾功能不全练习题

第十七章肾功能不全

一、选择题

A型题

1.引起肾前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是

A.汞中毒

B.急性肾炎

C.肾血栓形成

D.休克

E.尿路梗阻

2.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中原尿“漏回”是由于

A.肾小管阻塞

B.原尿流速过慢

C.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

D.肾间质水肿

E.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3.下列哪项不是因原尿回漏所引起的

A.少尿

B.肾间质水肿

C.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D.渗透性利尿

E.原尿流速缓慢

4.判断肾功能不全程度的最可靠的指标是

A.NPN B.BUN C.电解质紊乱情况 D.代性酸中毒E.生肌酐清除率

5.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输入大量水分可导致

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C.等渗性脱水 D.粘液性水肿 E.水中毒

6.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A.高钙血症 B.高钾血症C.代性酸中毒 D.氮质血症 E.少尿

7.下列哪项不是引起肾小管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A.严重休克 B.汞中毒C.严重挤压伤 D.免疫复合物 E.严重溶血

8.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时,继发性PTH分泌过多的始动原因是

A.低钙血症 B.骨营养不良 C.1,25-(OH)2D3生成减少 D.肠吸收钙减少 E.高磷血症9.下列尿的变化指标中哪项表示慢性肾功能衰竭更严重

A.夜尿增多 B.尿蛋白阳性 C.高渗尿 D.低渗尿 E.等渗尿

10.少尿型ARF少尿期中,对患者危害最大的变化是

A.水中毒 B.少尿C.高钾血症 D.代性酸中毒 E.氮质血症

11.下列哪一项不是肾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

A.钠水潴留 B.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 C.肾素-血管紧素系统活性增加

D.肾脏分泌PGE2减少 E.肾脏分泌PGA2减少

12.无尿的概念是指24小时的尿量小于

A.500 ml B.400 ml C.200 ml D.100 ml E.50 ml

13.引起肾后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汞中毒C.急性间质性肾炎 D.输尿管结石 E.肾结核14.各种慢性肾脏疾病产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共同发病环节是

A.肾缺血 B.肾血管梗塞C.肾单位广泛破坏 D.肾小管阻塞 E.GFR减少15.功能性急性肾功能不全时尿改变的特征是

A.尿比重高,尿钠含量低 B.尿比重高,尿钠含量高 C.尿比重低,尿钠含量低

D.尿比重低,尿钠含量高 E.尿比重正常,尿钠含量低

16.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哪方面的肾功能恢复得最慢

A.肾小球滤过功能 B.肾血流量 C.肾小管分泌功能

D.肾小管浓缩功能 E.集合管分泌功能

17.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出现等渗尿标志着

A.健存肾单位极度减少 B.肾血流量明显降低C.肾小管重吸收钠减少

D.肾小管泌钾减少 E.肾小管浓缩和稀释功能均丧失

18.尿毒症病人最早出现、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

A.周围神经炎 B.心率失常 C.胃肠道症状 D.水电解质失调 E.酸碱平衡紊乱19.下述哪种物质不属于尿毒症的常见毒素

A.尿素 B.肌酐C.PTH D.甲状腺激素 E.中分子物质

20.慢性肾功能不全进行性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原始病因持续存在 B.肾小管损伤进行性损伤 C.健存肾单位进行性减少

D.GFR进行性降低 E.肾血流量进行性减少

21.尿毒症毒素中,毒性最强的小分子物质是:

A.甲状旁腺激素 B.甲基胍 C.胍基琥珀酸 D.尿素 E.胍乙酸

22.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快速纠正酸中毒后会发生手足搐搦是由于

A.促进肠道形成磷酸钙 B.肠道粘膜损害,钙吸收减少 C.促进血磷浓度升高

D.血浆游离钙降低 E.抑制骨骼脱钙

23.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病人有出血倾向的主要原因是

A.血小板数量下降 B.血小板寿命缩短 C.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D.肾性高血压促进血管破裂 E.血小板功能障碍

24.目前认为影响尿素毒性的主要因素是

A.血中氰酸盐浓度 B.血尿素浓度 C.血氨浓度

D.血液H+浓度 E.血液Mg2+浓度

25.尿毒症脑病的发病原因是

A.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B.代性酸中毒C.血液中尿毒症毒素蓄积

D.脑血液循环和脑代障碍 E.以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26. 有关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描述, 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功能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尿钠含量显著少于肾小管坏死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B.水潴留常超过钠潴留,故易发生稀释性低钠血症

C.高钾血症是急性肾功能不全最危险的并发症

D.多尿期尿量增多可很快纠正少尿期造成的氮质血症

E.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以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为主

27. 近年的研究资料表明,下述哪两种疾病是慢性进行性肾脏疾病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A.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

B.肾小动脉硬化症和肾结核

C.肾肿瘤和多囊肾

D.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病

E.全身性红斑狼和尿路结石

28.急性肾功能不全时肾小管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的机制不包括

A.ATP合成减少和离子泵失灵

B.自由基增多

C.还原型谷胱甘肽增多

D.磷脂酶活性增高

E.细胞骨架结构改变

29. 下述哪点不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肾小管破裂性损伤的特点

A.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

B. 基底膜完整

C.病变累及肾小管各段

D.病变呈异貭性

E.可见于肾中毒和肾持续缺血

30. 根据最新研究进展,下列哪种激素或生物活性物质被看作是心血管疾病终末器官损伤的重要独

立风险因子

A.醛固酮

B.糖皮质激素

C.TNF

D. 上皮生长因子

E.SOD

B型题

A.近曲小管 B.髓袢升支细段 C.髓袢升支粗段 D.外髓集合管 E.髓集合管

1.Na+和水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2.葡萄糖的重吸收部位是

3.对尿素通透性高、易向管外扩散的部位是

4.主动重吸收Cl-的部位是

A.等渗尿 B.少尿 C.无尿 D.夜尿 E.多尿

5.尿比重固定在1.010称为

6.尿量<100ml/24h称为

7.尿量>2000ml/24h称为

8.夜间尿量和白天尿量相近称为

A.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B.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C.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D.慢性肾功能衰竭 E.尿崩症

9.休克早期易引起

10.休克后期易引起

11.卡那霉素中毒可引起

12.前列腺肥大可引起

13.严重慢性肾盂肾炎可引起

14.功能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又称为

A.以肾小管损害为主

B.以肾小球损害为主

C.以肾间质损害为主

D.以肾血管损害为主

E.以肾包膜损害为主

15. 急性肾小球肾炎

16. 重金属中毒

17. 肾盂肾炎

18. 肾动脉粥样硬化

X型题

1.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的贫血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A.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B.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C.肠道对铁的吸收增多

D.溶血2.急性肾功能衰竭时持续性肾缺血的可能机制有

A.肾肾素-血管紧素增多

B.肾前列腺素(特别是PGE2)合成增加

C.肾微血栓形成

D.肾血管皮细胞肿胀

3.尿毒症时心脏可出现

A.心力衰竭

B.心律失常

C.心肌受损

D.纤维素性心包炎

4.慢性肾功能衰竭时, 钙磷代障碍表现为

A.血磷升高

B.血钙升高

C.血钙降低

D.血磷降低

5.能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的肾毒物有

A.重金属

B.庆大霉素

C.四氯化碳

D.蛇毒

6.慢性肾功能衰竭时产生高血压的机制有

A.钠水潴留

B.抗利尿激素减少

C.肾素-血管紧素系统活性增强

D.肾脏产生的前列腺素减少

7.尿毒症时皮肤可出现

A.搔痒

B.干燥、脱屑

C.呈黄褐色

D.尿素霜

8.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出现多尿的原因是

A.渗透性利尿

B.肾小管上皮细胞对ADH 的反应减弱

C.肾脏浓缩尿的功能降低

D.残存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9.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排尿特点为

A.少尿

B.多尿

C.夜尿

D.等渗尿

10.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反映肾浓缩和稀释功能障碍的指标为

A.夜尿

B.蛋白尿

C.等渗尿

D.低渗尿

11.肾脏作为分泌和代器官, 可灭活

A.肾素

B.胃泌素

C.前列腺素

D.甲状旁腺激素

12.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的原因有

A.前列腺肥大

B.大失血

C.急性汞中毒

D.剧烈呕吐腹泻

13.甲状旁腺激素作为主要尿毒症毒素可引起

A.肾性骨营养不良 B.血脑屏障破坏 C.皮肤瘙痒 D.胃泌素分泌增加

14.肾性骨营养不良包括

A.骨软化 B.骨质疏松 C.骨囊性纤维化 D.肾性佝偻病

15.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包括

A.高磷血症 B.酸中毒C.1,25-(OH)2D3不足 D.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16.近曲小管重吸收钠增加的机制是

A.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多 B.ADH增多C.利钠激素分泌减少 D.醛固酮增多17.急性肾小管坏死时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丧失,但病人反而出现少尿的机制是A.GFR降低 B.大量肾单位破坏 C.肾小管堵塞、原尿回漏 D.肾小球血栓形成18.急性肾功能衰竭时皮细胞受损的特征主要有

A.皮细胞肿胀

B.皮细胞受损

C.肾小球皮细胞窗变大

D.释放舒血管因子减少

二、名词解释

1.renal Insufficiency

2.acute renal failure

3.acute tubular necrosis

4.azotemia

5.chronic renal failure

6.trade off hypothesis

7.Intact nephron hypothesis

8.glomerular hyperfiltration hypothesis

9.renal osteodystrophy

10.uremia

11.oliguria

12.nocturia

13.polyuria

14.renal hypertension

(三)填空题

1.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肾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3.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常发生血钙_______和血磷______。

4.急性肾功能衰竭发肾血管收缩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原因主要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7.肾性贫血的发生机制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8.与尿毒症有关的胍类物质中最主要的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9. 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均可导致终末代产物和______毒性物质在体潴留,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紊乱以及______功能失调,而引起一系列_______症状,称为尿毒症。

10.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的主要机制有: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11.低渗尿的尿比重的围在,等渗尿的尿比重固定在。

12.尿毒症患者呼出气体中有,这是由于经唾液酶分解为所致。

13.进行性肾脏疾患常见的独立风险因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14. 能减少髓襻升支粗段(mTAL)主动重吸收和增加髓貭血流的源性因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5.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多尿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6.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发生细胞增生和修复的机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四)问答题

1.简述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细胞损伤的机制。

2.简述急性肾功能衰竭恢复期发生多尿的机制。

3.简述急性肾功能衰竭时持续性肾缺血的可能机制。

4.简述尿毒症时神经症状的发生机制。

5.为什么临床上对急性功能性(肾前性)肾功能衰竭和急性器质性(肾小管坏死)肾功能衰竭需加以鉴别,两者如何鉴别?

6.以肾缺血、肾中毒为例,叙述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少尿的机理。

7.试述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

8.何谓肾小球系膜?试述系膜细胞的功能及在急性肾功能衰竭中作用。

9.试分析糖尿病如何通过氧化应激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D

2.C

3.D

4.E

5.E

6.A

7.D

8.A

9.E 10.C

11.B 12.D 13.D 14.C 15.A 16.D 17.E 18.C 19.D 20.C

21.B 22.D 23.E 24.A 25.E 26.D 27.D 28.C 29.B 30.A

B型题

1.A

2.A

3.E

4.C

5.A

6.C

7.E

8.D

9.A 10.B

11.B 12.C 13.D 14.A 15.B 16.A 17.C 18.D

X型题

1.ABD 2.ACD 3.ABCD 4.AC 5.ABCD 6.ACD 7.ABCD

8.ACD 9.BC 10.CD 11.BD 12.BD 13.ABCD 14.ABCD

15.ABCD 16.AC 17.AC 18.ABD

(二)名词解释

1.肾功能不全:是指当各种病因引起肾功能严重障碍时,出现多种代产物、药物和毒物在体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脏分泌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的病理过程。

2.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指各种原因在短期引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障碍,以致机体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临床表现有水中毒、氮质血症、高钾血症和代性酸中毒。

3.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是指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肾毒物和严重体液因素异常所引起的以

肾小管细胞坏死性损伤为主的病理过程,属于器质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4.氮质血症:是指血中尿素、肌酐、尿酸等非蛋白氮含量显著升高,其发生主要是由于肾脏排泄功能障碍和体蛋白质分解增加所致。

5.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疾病,随着病情恶化,肾单位进行性破坏,以致残存有功能肾单位不足以充分排出代废物和维持环境恒定,进而发生泌尿功能障碍和环境紊乱,包括代废物和毒物的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并伴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病理过程。

6. 矫枉失衡假说:是指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机体产生的某种代偿机制,在发挥维持某种溶质平衡的

适应性反应的同时,对其他系统产生有害作用,导致机体环境紊乱。

7.健存肾单位假说:是指慢性肾脏疾病时,肾功能由那些未受损的残余肾单位(健存肾单位)来承担,随着疾病发展,肾单位不断遭受损害,当健存肾单位少到不足以维持正常的泌尿功能时,机体就出现环境紊乱。

8.肾小球过度滤过假说:是指慢性肾脏疾病时,健存肾单位因过度滤过而肥厚、纤维化和硬化,致使健存肾单位/受损肾单位的比值逐渐变小,机体就出现环境紊乱。

9.肾性骨营养不良: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尤其是尿毒症的严重并发症,亦称肾性骨病。包括儿童的肾性佝偻病和成人的骨质软化、纤维性骨炎、骨质疏松,骨囊性纤维化,其发病机制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出现的高磷血症、低钙血症、PTH分泌增多、1,25-(OH)2-D3形成减少、胶原蛋白代障碍及酸中毒等有关。

10.尿毒症: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最严重阶段,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肾脏分泌功能失调外,还出现源性毒性物质蓄积而引起的一系列自身中毒症状,故称之为尿毒症。

11.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小于400ml。

12.夜尿:是指夜间排尿增多的现象,它是慢性肾衰早期的临床表现之一。

13.多尿:是指成人24h尿量超过2000ml。

14.肾性高血压:因肾实质病变引起的高血压。

三、填空题

1.排泄功能,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功能,分泌功能

2.钠水潴留,肾素分泌增多,肾脏降压物质生成减少

3.降低,升高

4.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RAS激活,激肽和前列腺素合成减少,皮素合成增加

6.肾缺血和再灌注损伤,肾毒物,严重的体液因素异常

7.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肾毒物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出血和溶血,肠道对造血原料吸收减少

8.甲基呱,胍基琥珀酸

9. 源性,分泌,自身中毒

10.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的改变11.≦1.020,1.008~1.012

12.氨味,尿素,氨

13.肾素-血管紧素系统激活,氧化应激,蛋白尿,醛固酮

14. 腺苷,花生四烯酸代产物,NO,血红素氧化酶/一氧化碳

15.原尿流速快,渗透性利尿,尿浓缩功能降低

16.缺血缺氧的基因调节反应,应激蛋白的产生与激活,生长因子的作用,细胞骨架与小管结构的重建

(四)问答题

慢性肾衰竭护理记录

慢性肾衰竭护理记录 相关知识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简称肾衰,它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出现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最终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分期:1、肾功能代偿期 2、肾功能不全期(氮质血症期) 3、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 常见护理问题,措施及评价(PIO) P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I1:(1)解释疾病、营养、治疗效果的联系,使病人了解营养的重要性. (2)注意蛋白质的合理摄入,尽量少摄入植物蛋白。 (3)改善病人食欲,如适当增加活动量;提供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提供整洁、舒适的进食环境;少量多餐,多食新鲜的蔬菜水;病人胃肠症状明显,口中常有尿味,应加强口腔护理;可给于硬糖,口香糖刺激食欲,减轻恶心、呕吐。 (4)定期监测病人营养状况。 O1:体重无明显下降(日期2013-5-6)

P2:潜在并发症: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I2:(1)休息与体位:严重水肿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肾脏负担,抬高水肿的下肢 (2)维持与监测水平衡:坚持“量出为入”的原则。严格记录24h 出入量,同时将出入量的记录方法、内容告诉病人,以便得到病人的配合 (3)监测并及时处理电解质、酸碱失调 O2:未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失调或失衡得到纠正(日期2013-5-6) P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I3:(1)评估皮肤情况:评估皮肤的颜色、弹性、温湿度及有无水肿、瘙痒;密切观察皮肤受压部位皮肤情况 (2)避免皮肤过于干燥,应以温和的肥皂和沐浴液进行皮肤清洁,洗后涂润肤霜,以避免皮肤瘙痒;指导病人修剪指甲,以防止皮肤瘙痒时抓破皮肤,造成感染 (3)水肿的护理:对水肿病人,应指导他们抬高水肿部位,每2h改变体位一次。 03:皮肤完整无破溃(日期2013-5-6) P4:活动无耐力 I4:(1)评估活动的耐受情况,指导病人控制适当的活动量。

16章-肾功能不全

第十六章肾功能不全 【A型题】 1.肾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时,首先表现为() A.代谢紊乱 B.泌尿功能障碍 C.肾内分泌功能障碍 D.肾性高血压 E.肾性骨营养不良 2.引起肾前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前列腺肥大 C.肾血栓形成 D.休克 E.汞中毒 3.肾性因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不全,肾脏损害的突出表现是()A.肾间质水肿 B.肾间质纤维化 C.肾血管损害 D.肾小管坏死 E.肾小球病变 4.引起肾后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汞中毒 C.急性间质性肾炎 D.输尿管结石 E.肾结核 5.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肾小管阻塞 B.肾小管原尿反流

C.肾缺血 D.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 E.肾内DIC 6.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中心环节是() A.肾小球囊内压增高 B.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肾小管阻塞 E.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 7.急性肾功能不全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高钾血症 B.高磷血症 C.高镁血症 D.氮质血症 E.代谢性酸中毒 8.急性肾功能不全多尿期,多尿的发生机制是()A.原尿反流减少 B.新再生的肾上管功能不成熟 C.近曲小管功能障碍 D.远曲小管功能障碍 E.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9.原尿反流是() A.肾小管内液返流到肾间质 B.肾小管内液返流到肾小球 C.肾盂内液返流到肾小管 D.由于肾小管阻塞所致 E.急性肾功能不全初期的主要发病机制 10.原尿反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 A.原尿流速缓慢

B.肾小管阻塞 C.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 D.肾间质水肿 E.尿量减少 11.急性肾功能不全较常见的首要症状是() A.脓尿 B.血尿 C.蛋白尿 D.多尿 E.少尿 12.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A.机体内环境严重紊乱 B.氮质血症 C.低钾血症 D.高钾血症 E.代谢性酸中毒 13.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的表现() A.少尿 B.代谢性碱中毒 C.水中毒 D.高钾血症 E.氮质血症 14.少尿型肾功能不全最危险的阶段是() A.多尿早期 B.多尿后期 C.少尿期 D.恢复早期 E.恢复后期 15.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病人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是()

验证A药对急性中毒性肾衰竭的治疗作用

验证A药对急性肾衰竭的治疗作用 某药物研究所新研制出一个新制剂A,拟通过制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 实验动物模型,以及选择有效的观察指标,证实A药在急性肾功能衰 竭的治疗作用。请你设计一个可行的方案,并说明理由或者机理,同 时简单谈谈新药研究与评价分哪几个阶段?临床前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一、实验目的: 验证A药对急性肾衰竭有治疗作用。 二、实验动物:健康雄性SD大鼠 三、实验原理: 1、甘油致ARF模型的原理:肌注甘油可造成肌肉溶解及溶血,释放大量肌红蛋白及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可使肾血管、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发生收缩,大鼠肾血流减少,肾小管内皮细胞肿胀,增大了肾血管的阻力,血管节段性坏死,外膜纤维化,血管自身调节功能丧失,导致肾血流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肾脏缺血而使肾小管功能受到损害。此外,大量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滤过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而聚集为管型堵塞肾小管,进一步加重肾的损伤,从而引发局部炎症反应。 甘油毒性小,一般认为甘油致大鼠血红蛋白尿性急性肾衰竭模型有中毒性和缺血性两种机制,接近于人常见的急性肾小球肾衰竭,且此法不用动手术伤及大鼠,操作简单、方便、复制出来的急性肾衰竭模型稳定。 2、阳性药物:地塞米松,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具有抗炎、抗内毒素作用,故能缓解急性肾衰竭症状。 抗炎作用: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激素抑制炎症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在炎症部位的集聚,并抑制吞噬作用、溶酶体酶的释放以及炎症化学中介物的合成和释放。可以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 四、实验器材与药品 50 %甘油、生理盐水、A药、地塞米松注射液、代谢笼、离心机、注射器、普朗医疗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PUZS-300、尿素氮检测试剂盒BUN、肌酐CRE检测试剂盒等。 五、实验方法与指标观察: 1、动物造模及喂养: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20 + 20g,适应性

第八章肾功能不全

第八章肾功能不全 renal insufficiency 一、概念:1.急性肾功能不全 2.慢性肾功能不全 3.尿毒症 4.氮质血症 5.肾性水肿 6.蛋白尿 7.管型尿 8.血尿 二、填空题: 1.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原因,以肾为中心包括( )因素、( )因素、( )因素。 2.急性肾功能不全时,初期尿量是( )、( ),中期( ),后期可恢复甚至发生( )。 3.急性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的变化规律是( )、( )、( )。 4.慢性肾功能不全由于电解质的长期血钙过低,引起()机能亢进,分泌()激素增多,造成骨骼(),这在幼畜可引起()。 5.目前认为尿毒症毒素包括()、()、()等。 三、简答题: 1.何谓急性肾功能不全,简析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原因。 2.何谓慢性肾功能不全,简析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原因和机理。 3.急性肾功能不全为何出现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 4.慢性肾功能不全为何一般发生多尿。 5.何谓尿毒症,试分析尿毒症的发病机理。

肾功能不全renal insufficiency 肾脏是泌尿器官,通过排出尿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稳定;肾能分泌多种激素:肾素、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1.25-二羟VD3等;肾又参与某些激素的灭活,如胃泌素、甲状旁腺激素。当多种病因造成的损伤作用超过肾脏代偿能力时可引起肾功能不全。 本章分为三节。 第一节急性肾功能不全 acute renal insufficiency 一、概念 由于肾小球滤过率(GFR)急剧减少,或肾小管发生急性变性、坏死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病理过程。 二、原因和发病机理 以肾为中心,分为三种,即: (一)肾前性因素(prerenal) 指血液循环衰竭。如休克、心功能不全、严重脱水、创伤等心输出量降低GFR下降。 发生机理是“功能性”急性肾功能不全。循环血量减少,引起机体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因肾血管的α受体密度大,故此处血管收缩明显,皮质部血量减少,GFR下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作用加强血管紧张素II 小动脉收缩GFR下降。 (二)肾性因素(renal) 指急性肾实质损伤。如急性肾小球性肾炎、缺血或中毒引起的肾小管坏死等。 发生机理是“器质性”急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损伤致通透性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引起原尿排不出甚至漏回肾间质内。 (三)肾后性因素(postrenal) 指急性尿道阻塞。如双侧输尿管有结石、血凝块、磺胺药类结晶;尿道炎,

(完整版)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试题(含答案)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试题 1、根据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的程度,将慢性肾衰竭分为四期,下列哪项顺序是正确的() A肾储备能力下降期氮质血症期肾衰竭期尿毒症期 B 氮质血症期肾衰竭期肾储备能力下降期尿毒症期 C 肾衰竭期肾储备能力下降期氮质血症期尿毒症期 D 氮质血症期肾储备能力下降期肾衰竭期尿毒症期 2、在肾衰的晚期,GFR减至正常的10%以下,血肌酐大于()时,且临床出现显著的各系统症状,便应开始透析 A 800umol/L B 707umol/L C 650umol/L D 710umol/L 3、下列哪项是肾衰最常见的死因() A 血液系统表现 B 周围神经病变 C 胃肠道表现D心血管病 变 4、慢肾衰早期以哪个系统症状为主() A 神经系统B消化系统C 呼吸系统D 循环系统 5、在慢肾衰病人的饮食护理中,当GFR小于()时,应开始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A 50ml/min B 60ml/min C 30ml/min D 80ml/min 6、下列哪项是慢肾衰病人心血管病变的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A 高血压 B 心包炎 C 心力衰竭 D 左心室肥大 7、慢肾衰病人的饮食护理中,下列哪项不妥() A 高钙 B 优质低蛋白 C 高磷 D 高热量

8、我国引起慢肾衰最常见的病因是() A 慢性肾盂肾炎B慢性肾小球肾炎C肾结核D狼疮性肾炎 9、晚期慢肾衰病人,一旦出现下列哪种情况提示病情严重() A 少尿高血钾 B 中度贫血C食欲不振乏力D呼吸有尿臭味 10、一慢性肾衰病人,入院治疗后出现抽搐,可能原因是() A 低钾血症 B 低钙血症 C 代谢性酸中毒 D 血氨升高 11、尿毒症病人最适宜的饮食() A富含钙、磷B高热量动物低蛋白C高热量高脂肪D 富含钠、钾 12、慢性肾衰竭时常伴有水与电解质紊乱的表现是() A、代谢性酸中毒、失水、低钠和低血钾症 B、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磷和低氯血症 C、代谢性酸中毒、低镁和高血钾症 D、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钾和低镁血症 13、纠正尿毒症贫血最有效的措施() A、输库存血 B、输新鲜血 C、输血浆 D、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 14、尿毒症病人中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 A、厌食与呕吐 B、呼吸有尿臭味 C、贫血 D、呼吸深而大 15、肾性骨病的发生机理() A、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B、酸碱平衡失调 C、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D、维生素D过量

病理生理学第十六章肾功能不全试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十六章肾功能不全一、选择题 【A 型题】 1.引起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是:A.汞中毒 B.急性肾小球肾炎 C.肾血栓形成 D.休克 E.尿路梗阻 2.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机制中原尿回漏是由于:A.肾小管阻塞 B.原尿流速过慢 C.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 D.肾间质水肿 E.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3.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疾病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急性中毒性肾小管坏死 C.肾结石 D.急性间质性肾炎 E.肾肿瘤 4.原尿回漏可造成下列后果,除外: A.肾小管阻塞 B.肾间质水肿 C.GFR↓ D.渗透性利尿 E.原尿流速缓慢 5.主要在肾脏灭活的激素是: A.VD3 B.PTH C.激肽 D.促红细胞生成素 E.PGE2 6.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强的机制是: A.近曲小管对钠重吸收减少 B.远曲小管钠浓度改变 C.远曲小管钾浓度下降 D.近曲小管钙浓度改变 E.远曲小管氯浓度改变 7.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输入大量水分可导致: A.低渗性脱水B.高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D.水肿 E.水中毒 8.下述哪点不是急性肾衰时肾小管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的机制? A.能量代谢障碍 B.自由基增多 C.还原型谷胱甘肽增多 D.磷脂酶活性增高 E.细胞骨架结构改变 9.持续性肾缺血和肾毒物作用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其肾脏损害的突出表现是: A.肾脏循环障碍

B.肾小球病变 C.肾小管坏死 D.肾间质纤维化 E.肾小管阻塞 10.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A.高钙血症 B.高钾血症 C.代谢性酸中毒 D.氮质血症 E.少尿 11.下列哪项不是引起肾小管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A.严重休克 B.重金属中毒 C.严重挤压伤 D.免疫复合物 E.严重溶血 12.慢性肾衰时继发性 PTH 分泌过多的始动原因是: A.低钙血症 B.骨营养不良 C.低钾血症D.肠吸收钙↓ E.高磷血症 13.下列指标中哪项表示慢性肾功能衰竭更严重? A.夜尿增多B.尿蛋白阳性 C.高渗尿D.低渗尿 E.等渗尿 14.急性肾衰少尿期,对患者危害最大的变化是: A.水中毒B.少尿 C.高钾血症D.代谢性酸中毒 E.氮质血症 15.下列哪一项不是肾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 A.钠水潴留 B.肾脏产生 RBC 生成素增加 C.RAAS 系统活性增加 D.肾脏分泌 PGE2减少 E.肾脏产生激肽减少 16.慢性肾衰患者出现等渗尿的原因是: A.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 B.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C.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障碍 D.肾血浆流量减少 E.肾脏浓缩功能障碍 17.无尿的概念是指24 小时的尿量等于或小于: A.500 ml B.400 ml C.200 ml D.100 ml E.0 ml 18.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汞中毒 C.间质性肾炎 D.输尿管结石 E.肾结核 19.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共同发病环节是: A.肾缺血 B.肾血管梗塞 C.肾单位广泛破坏 D.肾小管阻塞 E.GFR ↓ 20.下述哪项指标可用于区分功能性和器质性肾功能衰竭? A.GFR

氯化汞与家兔急性肾功能不全

氯化汞与家兔急性肾功能不全 摘要: 【目的】复制急性中毒性肾衰动物模型,通过对肾功能指标的检测及肾脏形态学改变的观察,了解中毒家兔肾功能的改变。判断、分析致病因素及导致急性肾衰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取家兔两只,分为实验组(急性肾功能不全)和对照组,分别对家兔行心脏采血和膀胱取尿,分别测定并比较两兔的血清肌酐和尿肌酐含量以及酚红排泄率,比较肾衰家兔和正常家兔的肾脏排泄功能,最后取两兔肾脏观察比较。 【结果】与正常家兔相比,急性肾衰家兔尿肌酐、尿/血肌酐比值(<10:1)、酚红排泄率均明显下降,血肌酐含量也有所下降,肾比重减小,肾脏外观苍白肿大,切面苍白,皮髓质分界不清。 【结论】氯化汞可直接损伤肾小球和肾小管引起器质性肾功能衰竭,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肾血管收缩,肾血流减少,肾灌注压下降,肾小管排泌功能、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功能障碍。 【关键词】氯化汞;急性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尿肌酐;尿肌酐/血肌酐;酚红排泄率 【引言】肾脏是一个多功能器官,其主要功能之一是泌尿功能。肾脏通过调节肾血流、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排泌与重吸收以及排泄体内代谢物质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当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或肾小管排泌重吸收功能障碍时,肾的泌尿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肾功能不全。[1] 1、实验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 1.1实验对象:家兔 1.2药品和试剂: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葡萄糖、酚红、NaOH、醋酸、碱性苦味酸、肌酐标准应用液 1.3实验器材:手术器械一套、试管、分光光度计、水浴锅、离心机 2.实验方法 2.1复制肾功能衰竭模型:于实验前一天,取两只家兔,称重,一只皮下或肌肉注射1%HgCl2(o.8~1.0ml/kg)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为实验组兔;另一只皮下或肌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1.0ml/kg)作为对照组兔。 2.2麻醉手术:家兔称重,按5 ml/kg体重剂量于耳缘静脉缓慢注射200 g/L氨基甲酸乙酯麻醉。 2.3心脏采血:在心尖搏动最剧烈的地方用干燥针管,垂直进针进行取血。放置10min后,3000r/min离心15min,小心吸取血清置于另一干燥管中,备测血肌酐。 2.4腹部手术:将麻醉的兔子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下腹部正中剪毛,在耻骨联合上约1.5cm处做切口,长约4cm,暴露膀胱,用注射器收集2ml尿液于试管中,做尿肌酐检查。随后在膀胱底部,找出两侧输尿管,并分离之。在近膀胱端结扎输尿管,稍等片刻,待其略充盈后,用眼科剪剪一小口,向肾脏方向插入一细塑料管(塑料管事先用肝素冲洗或充满肝素),结扎并固定,用于收集尿液。 2.5血清和尿液肌酐含量测定——苦味酸沉定蛋白法: (1)血清肌酐含量测定取硬质试管3只编号,分别为空白管、标准管及测定管。按表1加

慢性肾功能不全护理个案

慢性肾功能不全护理个案 患者庄文政,男性,42岁,以“夜尿增多伴泡沫尿半年余”为主诉于6月11日入院。缘于半年前,患者出现夜尿增多伴泡沫尿,每日尿量在3500-5000ml,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浮种,无心悸、胸闷、无呼吸困难,无意识障碍等,体检发现肾功能不全,CRE >200 umol/L,曾于福州就诊,行肾活检,诊断为“IgA肾病”予治疗,症状反复。1周前在174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IgA肾病,高尿酸血症,肾性高血压”。予抗炎、免疫抑制、保肾、降尿蛋白及控制血压等处理后,症状好转出院。今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门诊拟“IgA肾病、肾功能不全”收住我科。患者既往“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病史多年,最高血压160/100mmHg;入院查体:T36.2℃,P78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神志清楚,步行入院,对答切题。,初步诊断:1、慢性肾功能不全;2、IgA肾病;3、肾性高血压;3、高尿酸血症。予免疫抑制、保肾、降尿蛋白及控制血压等处理。血常规结果示:HGB 119g/L 余未见明显异常;尿沉渣示:RBC462.5/ul WBC 17.3/ul RBC-HP 83.25/HP XTAL 180.8/ul余未见明显异常;复查肝功等血生化结果示:Urea 8.3mmol/L CRE 141umol/L Ua 567umol/L TG 7.11mmol/L HDL 0.69mmol/L LDL 3.52mmol/L HBDH 184U/L余未见明显异常;血压控制130/80mmHg。

厦门市第一医院杏林分院 慢性肾功能不全护理计划单 姓名庄文政科室内科床号+18 住院号122459 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

第十六章肾功能不全

第十六章肾功能不全 授课教师病理生理教研室 施广霞教授 教学要求:1、掌握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了解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和发 展过程。掌握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的机制和少尿期的代 谢紊乱。熟悉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 了解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防治原则。 2、掌握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熟悉其病因、发病过程与机制。 掌握慢性肾功能不全对机体的影响。掌握尿毒症的概念,熟悉 尿毒症的表现。了解尿毒症的发病机制与尿毒症的防治原则。教学手段:黑板结合多媒体课件和病理生理学挂图 教学时间:6学时 急性肾功能不全:3学时 肾脏的功能:5分钟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和分型:10分钟 急性肾功不全的病因:10分钟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展过程:10分钟 少尿的发生机制:50分钟 细胞损伤和机制:15分钟 少尿期的代谢紊乱:45分钟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防治:5分钟 慢性肾功能不全:3学时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5分钟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5分钟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展过程:10分钟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展机制:30分钟 对机体的影响:80分钟 尿毒症:20分钟 板书设计:急性肾功能不全(Acute renal insufficiency, ARI)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和分型 急性肾功不全的病因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展过程 少尿的发生机制 细胞损伤及其机制 少尿期的代谢紊乱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防治 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CRI)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展过程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展机制 对机体的影响 尿毒症 教学内容 概述 肾脏是重要的排泄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泌尿功能:通过泌尿排出代谢废物并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保持内环境稳定。其次肾脏还具有多种内分泌功能:分泌肾素、前列腺素参与血压与血量的调节;分泌红细胞生成素参与造血功能的调节;分泌1,25-二羟维生素D3参与钙磷代谢的调节,灭活胃泌素、甲状旁腺素等激素。 第一节急性肾功能不全* 急性肾功能不全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急剧减少,或肾小管发生变性、坏死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病理过程,往往出现少尿(但也有部分病人的尿量一开始并不减少,甚至反而增多)以及随之而来的氮质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水中毒等综合征。 一、病因和分类 (一)病因 肾前因素:由肾脏血液灌流量降低而引起的肾功能不全称为肾前性急性肾功能不全。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及引起肾血管收缩的因素,均会导致肾灌流不足,以 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而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见于各类休克等。 肾性因素:由肾脏的器质性损伤引起的急性肾功能不全称肾性急性肾功能不全。原因包括(1)广泛性肾小球损伤。 (2)急性肾小管坏死:由肾缺血或/和肾毒物中毒等引起。 (3)体液因素异常:高钙血症、低钾血症、高胆红素血症等。 (4)不同型输血(血红蛋白性肾病)。 肾后因素:由尿路梗阻引起的急性肾功能不全称为肾性急性肾功能不全。见于从肾盂到尿道的急性梗阻。 (二)分型 (1)少尿型: 尿量减少,氮质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水中毒。 (2)非少尿型:发病初期尿量不减少,而且无明显多尿期,有进行性氮质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等,高钾血症较轻,预后较好。 二、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 (一)发病经过* 分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1、少尿期:持续8-16天,最危险的时期。病因引起肾血管持续收缩,肾实质缺血,肾 小球滤过率极度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变性坏死、肾 毒素也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

肾功能不全不能吃什么,肾功能不全的注意事项

肾功能不全不能吃什么,肾功能不全的注意事项 文章目录*一、肾功能不全的饮食和注意事项1. 肾功能不全的饮食注意事项2. 肾功能不全的其他注意事项*二、肾功能不全的简介*三、肾功能不全的高发人群和危害 肾功能不全的饮食和注意事项 1、肾功能不全的饮食注意事项应该多吃些青菜、水果等食物,这样才能帮助患者有效的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尤其是一些尿量减少的患者,如果每天的尿量不足500毫升时的话这个时候则要有意识的去选择一些蔬菜和水果食用。 很多蔬果中的含钾量都非常的丰富,其中含钾较高的水果有西瓜、香蕉、菠萝、芒果、枣、香瓜等。而在蔬菜中,富含有钾的有苋菜、菠菜、芹菜、胡萝卜、竹笋、马铃薯等。因此肾脏患者在少尿期间应该注意禁忌食用,而一旦尿量恢复这个时候则应该多吃这些含钾量丰富的食物。在肾功能不全时,同时还伴有尿量减少等情况的时候,这个时候应该尽量的避免食用这些富含有蛋白质的海产品。 忌高磷饮食:如果以高磷饮食,可引起肾小球纤维化、肾小管扩张、间质纤维化,限制摄膦,则上述改变可以明显减轻。提示高磷饮食对本痫的危害性。低磷饮食可减轻蛋白质尿,使血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下降。因此,肾衰患者的磷摄入量应限制。

忌油炸食品:肾衰患儿肾功能不全饮食宜软食、忌硬食及油炸食品。慢性肾衰病人由于毒素在体内潴留以及血液微循环障碍等病因致胃肠粘膜常呈充血、糜烂状?态,如进食硬食、油炸食品如芝麻糕糖、油炸面窝等,常导致食物在胃内划破血管而造成出血。 2、肾功能不全的其他注意事项首先要注意选用疗效佳、对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用经肾脏排泄的药时,一定要遵照医嘱服药,千万不要自作主张; 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告诉医生,及时减量或停用对肾脏功能有影响的那种药物;需长期用药者,应经常到医院检测药物浓度; 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以防止某种药物的疗效或副作用因其他药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同时细致观察自己原有疾病有无变化。 肾功能不全的简介急性肾功能不全又称急性肾功能衰竭,主要病理改变是肾小管坏死,临床上出现少尿或尿闭,并伴有严重的水、电解质和体内代谢紊乱及尿毒症。近年来有另一种尿量正常或尿量较多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其特点是尿量正常或较多,但氮质血症逐日加重乃至尿毒症,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不全

急性肾功能不全 1.实验目的: 学习制备中毒肾功能不全动物模型观察氯化高汞对家兔肾功能的影响掌握尿常规检查法、血浆尿素氮的测定方法。 2.实验原理: Hgcl2中的汞离子可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和肾小管结构受损,主要损伤部位在近端肾小管。 3.实验材料: 分光光度计,光学显微镜,离心机,恒温水浴;氯化汞(HgCl2)溶液,20%氨基甲酸乙酯,酚红,NaOH,醋酸,碱性苦味酸,肌酐标准应用液,生理盐水,葡萄糖。 4..实验方法: 实验时,固定家兔,局麻下颈动脉插管,暴露膀胱,用注射器抽取尿液5ml备用输尿管插管(耳缘静脉输注10%葡萄糖50ml/kg),收集尿液,做尿常规检查颈总动脉插管,做血浆尿素氮检查。 5.实验结果: 家兔急性肾功能不全实验结果 表1-1 正常家兔的血肌酐、尿肌酐及酚红排泄率 血肌酐尿肌酐酚红排泄率 对照组 4.00 1.31 3.320.25 5.00 0.04 5.60 0.50 6.00 1.30 12.00 0.45 s x±0.88±0.73 6.97±4.50 0.40±0.13 表1-2 急性肾功能衰竭造模家兔的血肌酐及尿肌酐 血肌酐尿肌酐酚红排泄率 实验组1.00 4.257.10/ 2.000.03 5.00/ 3.00 5.188.25/ 7.00 5.38 5.50/ s x± 4.94±2.72 6.46±1.49 /

6.实验讨论: 实验前对离心管做好抗凝处理颈总动脉放血,尿液加热时应缓慢移动试管,避免加热不均匀导致试管破裂,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输尿管如能收集到足够的尿液,用该尿液做尿常规检查,如收集不到,则用膀胱中抽取的尿液先用低标定标,如浓度超过40mg/ml,则改用高标定标。 7.参考文献: 朱大年.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P56 陆源.林国华.杨午鸣.机能学实验教程(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0.P234

第十一章、肾功能不全

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编号

第十一章肾功能不全 肾具有泌尿及内分泌等功能,它不仅排泄代谢废物,参与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调节,而且还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肾素、前列腺素、红细胞生成素及1,25-二羟维生素D3等。肾的功能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当各种原因使肾功能严重障碍,代谢废物不能排出,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发生紊乱,并伴有其内分泌功能障碍时,称为肾衰竭(renal failure)。根据其发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肾衰竭两类。在急性或慢性肾衰竭的严重阶段,机体会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即尿毒症(uremia)。 Acute

Renal failure Uremia Chronic 一、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肾泌尿功能在短期内急剧降低,引起代谢废物不能排出,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机体内环境发生严重紊乱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根据发病后患者尿量的不同,分为少尿型急性肾衰竭和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两种。前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后者尿量减少不明显,但肾脏排泄代谢产物的功能障碍,仍然存在机体内环境的紊乱。 (一)病因 1.肾前因素主要系各种原因造成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常见的有各类休克、创伤、严重烧伤,大出血、严重脱水,急性心力衰竭等,它们均可通过急剧地降低有效循环血量,引起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明显减少和钠,水潴留,使肾泌尿功能急骤降低。但缺血时间短,肾实质尚无损害,一旦恢复肾血流,肾功能可转为正常,故又称为功能性急性肾衰竭。 2.肾性因素 (1)急性肾小管坏死:为临床上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肾性ARF,约占急性肾衰的75%~80%。常见原因有: 1)急性持续性肾缺血:由于肾缺血持续时间较长,损伤肾实质所致。 2)急性肾中毒:如汞、砷、铅、四氯化碳、磺胺、新霉素、多粘菌素、卡那霉素、蛇毒、蕈毒等毒物或药物随血流入肾后直接损害肾小管,使之坏死。 (2)广泛性肾小球、肾间质和肾血管损伤: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全身性红斑狼疮、急进型高血压等广泛性损伤肾小球;急性肾盂肾炎直接造成肾间质损害;双肾动脉栓塞等肾血管疾病可损害肾功能.

慢性肾功能不全 指南

慢性肾功能不全指导原则(主要内容) 1.治疗疗效标准/目标: 预防或减缓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保护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的肾功能、改善肾和总生存期。 预防和延缓CKD是慢病管理中最主要的,主要有两个不同的治疗目标: 一级预防:在高风险人群中(如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等)预防慢性肾脏疾病。受试者没有明显的慢性肾脏疾病的迹象,即没有任何肾损害的迹象。 二级预防:包括减缓慢性肾脏疾病进展,患者存在慢性肾脏疾病的迹象。 不希望只有代表肾病理检测,如不接受蛋白尿或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微小变化作为一个独立的指标或构成一个独立的标志的一部分。 2.评估疗效标准的方法 肾功能的评估 血清肌酐,有或没有胱抑素C,相应的估计肾小球滤过率(GFR)(eGFR)被用于一些试验来评估肾功能和在今后的试验中也可以接受。然而,这些方法不够准确反映的全部真实的肾小球滤过率(GFR)。然而,这些方法并不足够准确地表示真实GFR的全部范围。虽然使用外源物质(碘海醇,伊马替拉或其他有效标记物)的清除来测量GFR(mGFR)可能更准确,但是在全球发展中进行关键研究的常规临床实践中正确使用的困难也得到承认。建议在预先确定的患者亚组中使用测量的GFR作为eGFR的验证性检验。由于前者更好地表征,基于肌酐的eGFR 估计目前优于基于胱抑素C的估计。不考虑用于eGFR估计的测量,需要考虑所有产生生物标志物变异性的混杂因子及其对数据解释的影响。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GFR的精确测定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当GFR的预期下降非常缓慢时,导致试验研究时间非常长(多年),或由于用于估计的生物标志物的非GFR决定因素的巨大差异来估计GFR是不可靠的,因此建议将mGFR 优先于eGFR。eGFR使用验证的方程例如肾脏疾病研究组(MDRD)或慢性肾脏疾病流行病学协作(CKD-EPI)中的饮食改变也可用于补充mGFR,特别是对于纵向观察中的多次测量。 应考虑急性血液动力学对评估GFR下降的影响。研究设计应证明急性作用

慢性肾衰竭的饮食护理

科室:综合肾内科 题目: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饮食护理 饮食原则:低蛋白质、低磷、高热量及高必需氨基酸。 (1)高热量:摄取足够热量,以减少蛋白质为提供热量而分解,热量每日126-140KJ/Kg (约每日1800-2000kcal),热量的来源由糖类、植物性油脂、低蛋白淀粉提供。 (2)蛋白质:慢性肾衰未透析病人每日蛋白质摄入0.6g/Kg,血透病人每周透析一次为每日0.6-0.8g/Kg,每周二次为每日0.8-1.0g/Kg,每周三次为每日1.0-1.2g/Kg,CAPD 病人每日1.5g/Kg。蛋白质2/3来自高生物价的动物性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等,1/3为低生物价的植物性蛋白质,如米饭、面粉制品。人体利用率较低的低生物价的植物性蛋白质食物应限制,如豆制品、面筋制品、坚果类、豆类等。 (3)钠的摄入:临床症状稳定,尿量较多的病人每日3-5g,否则按1-2g/d供给。钠不仅存在于食盐内,酱油、味精、番茄酱内亦含有钠,应少食加工、腌制过的食品,多 选择天然未经加工制造的食品。限钠食物淡而无味,建议采用糖醋法,添加葱、姜、蒜、桂皮等调味品以增加病人食欲。 (4)钾:尿量超过1000ml无需限钾,但当尿少时要严格限制钾的摄入。可将水果、肉类及蔬菜经过烹调后倒去汤汁,以除钾盐。含钾高的水果,如香蕉、柑橘等尽量少食 用。 (5)磷:给予低磷饮食,少吃动物内脏,无磷鱼类。若摄取过量,会导致血清中钙、磷乘积过高,有沉淀于体内软组织的危险。摄取量为600-800mg/d,必要时配合服用 磷结合剂。 (6)维生素:为限制钾的摄入,用大量水分将青菜、肉类煮过后再食用,会造成维生素的大量损失,故必须额外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6,C,及叶酸等

第八章 肾功能不全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案【动物医学专业】

第八章肾功能不全renal insufficiency 当各种病因引起肾脏结构和机能出现严重损伤时,导致多种代谢产物、有毒物质在体内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出现紊乱,肾脏的内分泌功能和其他功能也出现障碍,这一病理过程称为肾功能不全(renal insufficiency)。 肾脏(kidney)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功能较复杂;二是适应代偿能力强。第一点,肾脏功能较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功能。1,肾脏是泌尿器官,通过排出尿液,来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稳定;2,肾脏还能分泌与合成多种激素和维生素:激素如肾素、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维生素如1.25-二羟VD3等,它参与机体钙的代谢;3,肾脏又参与某些激素的失活,如胃泌素、甲状旁腺激素等,发挥作用后,在肾脏被灭活。因此,一旦发生肾功能不全时,必然会对肾脏的机能、对动物全身的机能,造成多方面的影响,严重时可能致死动物。 第二点,肾脏适应代偿能力强。组成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nephron),肾脏是由数百万个肾单位组成的,如牛的肾脏有800万个肾单位,狗有80~120万个,兔有20万个。每个肾单位包括一个肾小球和与它相连的肾小管。肾单位多,肾脏的储备能力强。因此,一般的轻微损伤,通过肾脏的适应代偿,不会引发肾功能不全。只有当各种比较剧烈的病因、或比较持续的病因,造成的损伤作用超过肾脏代偿能力的时候,才有可能引起肾功能不全。 下边介绍一下肾功能不全的分类。根据肾功能不全的病程和发生机理,肾功能不全可分急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两类。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到严重阶段时,由于大量代谢产物和内源性有毒物质不能排出而在体内蓄积,引起机体发生自体中毒的综合症侯群,这种病理过程称为尿毒症。因此,为本章分为三节,即急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 第一节急性肾功能不全acute renal insufficiency

第十六章肾功能不全

第十六章肾功能不全 一、A 型题 1.肾功能不全严重障碍时首先表现为 A.尿量变化 B.尿成分变化 C.泌尿功能障碍 D.代谢紊乱 E.肾内分泌功能障碍 [答案] C [题解] 当各种原因使肾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时,首先表现为泌尿功能障碍,继之可引起体内代谢紊乱,与肾内分泌功能障碍,严重时还可使机体各系统发生病理变化。 2.引起急性功能性肾衰的关键因素是 A.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B.心输出量异常 C.肾灌流不足 D.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 E.肾血管收缩 [答案] C [题解] 急性功能性肾衰,就是肾前性急性肾衰,是由肾前因素引起的。凡能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及引起肾血管收缩的因素,均会导致肾灌流不足,以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发生急性功能性肾衰。 3.能引起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原因是 A.肾动脉硬化 B.急性肾炎 C.肾血栓形成 D.休克早期 E.休克晚期 [答案] D [题解] 引起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关键环节是肾灌流不足,以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各种休克时,每当血压低于8.0kPa(60mmHg)时,肾血流量可减低到正常的30%~50%。因此各类休克是引起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原因。肾动脉硬化、急性肾炎、肾血栓形成,均不是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原因,而休克晚期由于长期肾缺血可引起肾小管坏死会导致肾性的急性肾衰竭。4.肾毒物作用引起的急性肾衰竭时肾脏损害的突出表现是 A.肾血管损害 B.肾小球病变 C.肾间质纤维化 D.肾小管坏死 E.肾间质水肿 [答案] D [题解] 肾毒物主要是指重金属(砷、汞等)、有机溶媒毒物(四氯化碳、甲醇等)、药物(新霉素、卡那霉素等)以及生物性毒素(蛇毒蕈毒、生鱼胆等),它们损害肾脏的突出表现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16.肾功能不全题

第十六章肾功能不全 一、选择题 1.引起肾前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是(D ) A.汞中毒 B.急性肾炎 C.肾血栓形成 D.休克 E.尿路梗阻 2.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中原尿“漏回”是由于(C ) A.肾小管阻塞 B.原尿流速过慢 C.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 D.肾间质水肿 E.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3.下列哪项不是因原尿回漏所引起的(D ) A.少尿 B.肾间质水肿 C.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D.渗透性利尿 E.原尿流速缓慢 4.判断肾功能不全程度的最可靠的指标是(E ) A.NPN B.BUN C.电解质紊乱情况 D.代谢性酸中毒E.内生肌酐清除率 5.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输入大量水分可导致(E ) 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C.等渗性脱水 D.粘液性水肿 E.水中毒 6.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A) A.高钙血症 B.高钾血症C.代谢性酸中毒 D.氮质血症 E.少尿 7.下列哪项不是引起肾小管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D) A.严重休克 B.汞中毒C.严重挤压伤 D.免疫复合物 E.严重溶血 8.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时,继发性PTH分泌过多的始动原因是( A) A.低钙血症 B.骨营养不良 C.1,25-(OH)2D3生成减少 D.肠吸收钙减少 E.高磷血症9.下列尿的变化指标中哪项表示慢性肾功能衰竭更严重( E) A.夜尿增多 B.尿蛋白阳性 C.高渗尿 D.低渗尿 E.等渗尿 10.少尿型ARF少尿期中,对患者危害最大的变化是(C ) A.水中毒 B.少尿C.高钾血症 D.代谢性酸中毒 E.氮质血症 11.下列哪一项不是肾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 B) A.钠水潴留 B.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 C.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加 D.肾脏分泌PGE2减少 E.肾脏分泌PGA2减少 12.无尿的概念是指24小时的尿量小于(D ) A.500 ml B.400 ml C.200 ml D.100 ml E.50 ml 13.引起肾后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是(D )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汞中毒C.急性间质性肾炎 D.输尿管结石 E.肾结核14.各种慢性肾脏疾病产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共同发病环节是( C) A.肾缺血 B.肾血管梗塞C.肾单位广泛破坏 D.肾小管阻塞 E.GFR减少 15.功能性急性肾功能不全时尿改变的特征是( A) A.尿比重高,尿钠含量低 B.尿比重高,尿钠含量高 C.尿比重低,尿钠含量低 D.尿比重低,尿钠含量高 E.尿比重正常,尿钠含量低 16.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哪方面的肾功能恢复得最慢( D) A.肾小球滤过功能 B.肾血流量 C.肾小管分泌功能 D.肾小管浓缩功能 E.集合管分泌功能 17.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出现等渗尿标志着(E ) A.健存肾单位极度减少 B.肾血流量明显降低 C.肾小管重吸收钠减少

氯化汞与家兔急性肾功能不全

氯化汞与家兔急性肾功能不全 【摘要】目的复制急性中毒性肾衰动物模型,通过对肾功能指标的检测及肾脏形态学改变的观察,了解中毒家兔肾功能的改变。判断、分析致病因素及导致急性肾衰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取家兔两只,分为实验组(急性肾功能不全)和对照组,分别对家兔行心脏采血和膀胱取尿,分别测定并比较两兔的血清肌酐和尿肌酐含量以及酚红排泄率,比较肾衰家兔和正常家兔的肾脏排泄功能,最后取两兔肾脏观察比较。结果与正常家兔相比,急性肾衰家兔尿肌酐、尿/血肌酐比值(<10:1)、酚红排泄率均明显下降,血肌酐含量也有所下降,肾比重变化不明显,肾脏外观苍白肿大,切面苍白,皮髓质分界不清。结论氯化汞可直接损伤肾小球和肾小管引起器质性肾功能衰竭,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肾血管收缩,肾血流减少,肾灌注压下降,肾小管排泌功能、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功能障碍。本实验中实验组血肌酐也下降,可能是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测量误差引起;肾比重变化不大是因为家兔之间存在个体差异。 【关键词】氯化汞急性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尿肌酐尿肌酐/血肌酐酚红排泄率 【引言】肾脏是一个多功能器官,其主要功能之一是泌尿功能。肾脏通过调节肾血流、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排泌与重吸收以及排泄体内代谢物质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当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或肾小管排泌重吸收功能障碍时,肾的泌尿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肾功能不全。[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 1.1实验对象:家兔 1.2药品和试剂: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葡萄糖、酚红、NaOH、醋酸、碱性苦味酸、肌酐标准应用液 1.3实验器材:手术器械一套、试管、分光光度计、水浴锅、离心机 2.实验方法 2.1复制肾功能衰竭模型:于实验前一天,取两只家兔,称重,一只皮下或肌肉注射1%HgCl2(o.8~1.0ml/kg)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为实验组兔;另一只皮下或肌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1.0ml/kg)作为对照组兔。 2.2麻醉手术:家兔称重,按5 ml/kg体重剂量于耳缘静脉缓慢注射200 g/L氨基甲酸乙酯麻醉。 2.3心脏采血:在心尖搏动最剧烈的地方用干燥针管,垂直进针进行取血。放置10min后,3000r/min离心15min,小心吸取血清置于另一干燥管中,备测血肌酐。 2.4腹部手术:将麻醉的兔子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下腹部正中剪毛,在耻骨联合上约1.5cm处做切口,长约4cm,暴露膀胱,用注射器收集2ml尿液于试管中,做尿肌酐检查。随后在膀胱底部,找出两侧输尿管,并分离之。在近膀胱端结扎输尿管,稍等片刻,待其略充盈后,用眼科剪剪一小口,向肾脏方向插入一细塑料管(塑料管事先用肝素冲洗或充满肝素),结扎并固定,用于收集尿液。 2.5血清和尿液肌酐含量测定——苦味酸沉定蛋白法: (1)血清肌酐含量测定取硬质试管3只编号,分别为空白管、标准管及测定管。按表1加样,混匀,37℃水浴30min,用分光光度计以波长510nm,空白管调零,读OD值。然后,

肾功能不全题库之四

肾功能不全题库之四 一、A 型题 1.肾功能不全严重障碍时首先表现为 A.尿量变化 B.尿成分变化 C.泌尿功能障碍 D.代谢紊乱 E.肾内分泌功能障碍 [答案] C [题解] 当各种原因使肾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时,首先表现为泌尿功能障碍,继之可引起体内代谢紊乱,与肾内分泌功能障碍,严重时还可使机体各系统发生病理变化。 3.引起急性功能性肾衰的关键因素是 A.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B.心输出量异常 C.肾灌流不足 D.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 E.肾血管收缩 [答案] C [题解] 急性功能性肾衰,就是肾前性急性肾衰,是由肾前因素引起的。凡能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及引起肾血管收缩的因素,均会导致肾灌流不足,以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发生急性功能性肾衰。 4.能引起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原因是 A.肾动脉硬化 B.急性肾炎 C.肾血栓形成 D.休克早期 E.休克晚期 [答案] D [题解] 引起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关键环节是肾灌流不足,以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各种休克时,每当血压低于8.0kPa(60mmHg)时,肾血流量可减低到正常的30%~50%。因此各类休克是引起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原因。肾动脉硬化、急性肾炎、肾血栓形成,均不是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原因,而休克晚期由于长期肾缺血可引起肾小管坏死会导致肾性的急性肾衰竭。 5.肾毒物作用引起的急性肾衰竭时肾脏损害的突出表现是 A.肾血管损害 B.肾小球病变 C.肾间质纤维化 D.肾小管坏死 E.肾间质水肿 [答案] D [题解] 肾毒物主要是指重金属(砷、汞等)、有机溶媒毒物(四氯化碳、甲醇等)、药物(新霉素、卡那霉素等)以及生物性毒素(蛇毒蕈毒、生鱼胆等),它们损害肾脏的突出表现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7.下述哪种情况不会产生肾后性急性肾衰竭? A.一侧输尿管结石 B.前列腺肥大 C.前列腺癌 D.尿道结石 E.盆腔肿瘤 [答案] A [题解] 肾后性急性肾衰竭主要由于尿路阻塞所致。若一侧输尿管因结石阻塞后,即使这一侧肾完全丧失功能,另一侧肾可完全代偿,也不会产生肾后性急性肾衰竭。 8.急性肾衰竭发病的中心环节是 A.GFR降低 B.囊内压增高 C.血浆胶渗压降低 D.体内儿茶酚胺增加 E.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答案] A [题解] 无论是少尿型急性肾衰或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的病人,肾小球滤过率(GFR)均降低,因此,GFR 降低被认为是急性肾衰发病的中心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