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达标 试题(含答案)

最新《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达标试题(含答案)

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共体拟议创建过程中,曾积极邀请英国参加,但英国从自身利益出发,组织了一个“小自由贸易区”(也称七国自由贸易区)……在两大经济集团的抗衡发展中,七国集团显然不敌欧共体。到60年代,英国对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增加幅度较大,加强了英国对欧共体的依赖。面对严峻的现实,英国政府于1961年8月要求加入欧共体。但法国总统戴高乐运用否决权拒绝了英国的申请。1969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考虑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遂重新考虑英国的申请。对此,英国表示调整外交政策,放弃英美特殊关系。1973年1月,欧共体接纳了英国。

材料二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是去是留,再次在英国人中引起热议。2016年6月英国退出欧盟。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

材料三如果说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是一个“QQ群”,美国是群主。随着美国特朋普总统上台、英国脱欧,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目前这个“QQ群”有散群的危险。

——以上材料均据新华网、央广新闻等网站资料整理请回答

(1)据材料一,英国对加入欧共体持何种态度?概括英国最终被欧共体接纳的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脱欧”的原因及其影响。

(3)据材料三,该“QQ群”是否有“散群”的危险?请结合相关史实,说明理由。

【答案】(1)从拒绝加入到积极加入。英国对欧共体的经济依赖加大,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英国放弃英美特殊关系。

(2)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

(3)有;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各自国家利益的考虑。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题干“20世纪六十年代之前英国拒绝加入欧共体,而自1961年开始英国开始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并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从拒绝加入到积极加入。依据题干“到60年代,英国对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增加幅度较大,加强了英国对欧共体的依赖。面对严峻的现实,1969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考虑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遂重新考虑英国的申请。对此,英国表示调整外交政策,放弃英美特殊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英国对欧共体的经济依赖加大,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英国放弃英美特殊关系。

(2)依据题干“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依据题干“2016年6月英国退出欧盟。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

(3)依据题干“如果说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目前这个“QQ群”有散群的危险。”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该“QQ群”有“散群”的危险,理由是: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各自国家利益的考虑。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英国“脱欧”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同时大肆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给予所谓“援助”。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量协助世界恢复至积极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材料三各缔约国同意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1)材料一的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的目的。

(3)材料三中公约组织的名称是什么?

(4)上述三则材料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哪一政策的表现?这一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杜鲁门主义。

(2)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冷战政策。美苏双方互相敌对,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二“美国应该尽量协助世界恢复至积极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的目的是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3)根据材料三“各缔约国同意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出自《北大西洋公约》,该条约是由欧洲和北美国家共同签订;在军事上实行集体防御原则。

(4)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这一政策导致美苏双方互相敌对,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杜鲁门主义。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的目的。解答第三问需要识记《北大西洋公约》。解答第四问的关键是认识冷战政策。

3.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出现1990年经济状况的原因是

A.经济体制改革突破苏联模式B.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C.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未见成效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90年”,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上台并进行改革,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由于对困难估计不足,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导致改革效果不佳,因此出现了1990年的经济负增长状况,选项C符合题意;经济体制改革突破苏联模式,不符合史实,选项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选项B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赫鲁晓夫改革,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机遇稍纵即逝。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立于不败之地抓住机遇,从本国国情出发,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美国机遇:战后初期,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增长强劲,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日本机遇: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调整发展,逐渐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资本主义大国。

西欧机遇: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每个国家发展经济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的资源丰富,有的资金缺乏,有的科技先进。因此,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中国机遇:

(1)战后初期,美国抓住了哪些机遇促使本国经济一枝独秀

(2)战后,日本抓住了哪些机遇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3)为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西欧国家之间加强合作,采取了哪些措施?

(4)你认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存在哪些机遇?

【答案】(1)战时资本的积累、政府有效的政策、科技的进步

(2)外因,美国的扶植。内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引进世界先进技术,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重视人才的培养

(3)成立欧共体,使用欧元,实现内部人员、资本、货物自由流动

(4)新科技涌现,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国内实行改革开放,政局稳定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初期,美国战时资本的积累、政府有效的政策、科技的进步促使本国经济一枝独秀。

(2)依据所学可知,二战后日本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是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引进先进科技,这是日本发展的内因;其有利的客观条件即外因是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向日本订货。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避免成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加强了交流合作,为此1967年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1993年成立欧盟,使用欧元,实现内部人员、资本、货物自由流动,二战后西欧国家探索出一条欧洲发展之路。

(4)开放性题目,新科技涌现,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国内实行改革开放,政局稳定。

5.兴华学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正在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请你加入到他们的探究队伍中去,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印度甘地纪念馆:位于老德里的亚穆纳河畔。用黑色大理石筑成的一个四方形平台,标志着圣雄甘地1948年被刺杀后火化的地点。黑色平台正中是一长明火炬,象征甘地精神永存。几乎每一位重要外国来宾都要到此献花圈或种植一棵常青树。

图二:2018年7月9日,正在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的韩国总统文在寅同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一道访问甘地纪念馆。

(1)从材料一中,你能够得到什么信息?请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回答甘地的贡献。

(2)材料二发生在哪一运动中?结果怎样?

(3)材料三中的人物是谁?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他做一简单介绍。

(4)请你为以上探究,概括出一个主题。

【答案】(1)信息:人们对甘地无比尊敬贡献: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2)埃及华夫脱运动。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3)卡德纳斯。1934年,当选墨西哥总统。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实施,他推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卡德纳斯改革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亚非拉美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内容分析可知,从中能够得到的信息是人们对甘地无比尊敬。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2)依据材料二信息“埃及人民举行抗议英国的示威游行”分析可知,材料二发生在埃及华夫脱运动中。1919年,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扎格鲁尔等华夫脱党,点燃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情绪,各大城市出现和平示威浪潮。经过埃及人民的反复抗争,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3)依据材料三信息“南美的创新改革”分析可知,材料三中的人物是卡德纳斯。1934年,当选墨西哥总统。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实施,他推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卡德纳斯改革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依据以上材料内容的探究可知,学习主题是亚非拉美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6.英国脱欧,使欧洲走向联合的态势受到挑战,成为近年的国际时政热点问题。

材料一: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大事年表

材料二:二战后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实力迅速下降,到七十年代初期已经沦为二等发达国家,与西德和法国的差距拉大,加入欧共体有功于挽救衰败的关国经济。美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尼克松主义政策进行战略收缩,关类同盟关系进入低位,美国也是免受到美国的过度控制才加入欧共体。

材料三:对英国而言,与其与危机重重的欧盟拥绑在一起,不如尽早在日益错综复杂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战略空间。……所以,英国现任首相特需莎?梅一再强调,脱欧不等以孤立主义,也不意味着对全球化关上大门;甚至乐观地认为,摇脱欧盟束缚有于荚国更加全球化,成为自由贸易的“最强大最热情的倡导者”。

﹣﹣摘自《世界知识》第1695期(1)材料一表明,英国脱欧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对欧共体欧盟的态度有何变化?试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变化的原因。提示:需答对4个原因

【答案】(1)摆脱危机的拖累。

(2)变化:由入欧到脱欧;原因:①入欧有助于挽救衰败的英国经济;②入欧可避免受到美国的过度控制;③入欧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④脱欧为了摆脱欧洲经济危机的拖累;⑤脱欧有助于英国更加全球化;⑥脱欧可为英国创造更多的战略空间等。

【解析】

【详解】

(1)材料一表格中内容“英国首相卡梅伦发表讲话,表达了对遭到欧债危机拖累的不满,以及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可能损害英国利益的担忧。”表明,英国脱欧的目的是摆脱危机的拖累。

(2)据材料一“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和“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显示,51.89%的英国公民选择脱离欧盟。”内容,可知英国对欧共体欧盟的态度的变化体现在由入欧到脱欧;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①入欧有助于挽救衰败的英国经济;②入欧可避免受到美国的过度控制;③入欧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④脱欧为了摆脱欧洲经济危机的拖累;⑤脱欧有助于英国更加全球化;⑥脱欧可为英国创造更多的战略空间等。

7.探究问题。

材料一:德国政府出面鼓励“技术接收”,从1886年到1890年四年间,德国六家大公司购买了948项英国专利。在国家的支持下,德国银行向本国公司提供数量远远超出私人投资占优势的英国公司所能运用的资金,使它们能够尽可能地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并有效利用研究成果,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好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政府在推动科技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20世纪50~70年代,日本实行“加工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成果,加以改造,加造本国工业的发展。1980年日本政府提出“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并对科技政策作了相应的改变。对先进的技术不仅仅只是“模仿和追随”,而是要“首创和领先”。1983年,日本已拥有商用机器人11万名,被誉为“机器人王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现代史编》(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科技发展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科技政策对日本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1)措施:鼓励购买技术(专利);支持银行向公司提供科研资金;支持科研成果的转化。(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变化:政策由“加工贸易立国”到“科学技术立国”;从引进技术成果到进行科技创新。

影响:促进日本经济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推动了日本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德国政府出面鼓励“技术接收”和“在国家的支持下,德国银行向本国公司提供数量远远超出私人投资占优势的英国公司所能运用的资金”的信息可知,德国政府在推动科技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是鼓励购买技术(专利);支持银行向公司提供科研资金;支持科研成果的转化。

(2)根据材料二1983年,日本已拥有商用机器人11万名,被誉为“机器人王国”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科技发展的变化是政策由“加工贸易立国”到“科学技术立国”;从引进技术成果到进行科技创新;影响是:促进日本经济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推动了日本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8.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答案】题目:世界需要和平发展;论述: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55年,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这两大组织的建立,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重要表现。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2017年5月,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取得重多具体成果。美苏冷战使世界分为两大阵营,严重成胁世界和平:“一带一路”战略的理念是共同发展,目标是合作共贏,受到了世界上众多国家的欢迎和支持,必将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符合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解析】

【详解】

本题是一个小论文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和论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只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即可。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题目:世界需要和平发展;论述: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55年,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这两大组织的建立,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重要表现。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2017年5月,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取得重多具体成果。美苏冷战使世界分为两大阵营,严重成胁世界和平:“一带一路”战略的理念是共同发展,目标是合作共贏,受到了世界上众多国家的欢迎和支持,必将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符合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9.英国脱欧,使欧洲走向联合的态势受到挑战,成为近年的国际时政热点问题。

材料一: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大事年表

时间关系

1967年“欧洲钢铁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联营”三个组织机构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1973年1

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

1973年10

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欧洲大陆经济遭受重创,英国也受到严重拖累。1975年6英国举行留欧公投,最终67.2%的民众选择留欧。

材料二:二战后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实力迅速下降,到七十年代初期已经沦为二等发达国家,与西德和法国的差距拉大,加入欧共体有功于挽救衰败的关国经济。美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尼克松主义政策进行战略收缩,关类同盟关系进入低位,美国也是免受到美国的过度控制才加入欧共体。

材料三:对英国而言,与其与危机重重的欧盟拥绑在一起,不如尽早在日益错综复杂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战略空间。……所以,英国现任首相特需莎?梅一再强调,脱欧不等以孤立主义,也不意味着对全球化关上大门;甚至乐观地认为,摇脱欧盟束缚有于荚国更加全球化,成为自由贸易的“最强大最热情的倡导者”。

﹣﹣摘自《世界知识》第1695期(1)材料一表明,英国脱欧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对欧共体(欧盟)的态度有何变化?试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变化的原因。(提示:需答对4个原因)

【答案】(1)摆脱危机的拖累。

(2)变化:由入欧到脱欧;原因:①入欧有助于挽救衰败的英国经济;②入欧可避免受到美国的过度控制;③入欧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④脱欧为了摆脱欧洲经济危机的拖累;⑤脱欧有助于英国更加全球化;⑥脱欧可为英国创造更多的战略空间等。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表格中内容“英国首相卡梅伦发表讲话,表达了对遭到欧债危机拖累的不满,以及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可能损害英国利益的担忧。”表明,英国脱欧的目的是摆脱危机的拖累。

(2)根据材料一中“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和“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显示,51.89%的英国公民选择脱离欧盟。”可知,英国对欧共体(欧盟)的态度的变化体现在由入欧到脱欧;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由:入欧有助于挽救衰败的英国经济;入欧可避免受到美国的过度控制;入欧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脱欧是为了摆脱欧洲经济危机的拖累;脱欧有助于英国更加全球化;脱欧可为英国创造更多的战略空间等等。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一位当代西方史学家说:“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材料三: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点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请回答:

(1)二战后,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1967年欧洲成立的“高一级的整体”是欧洲共同体,它是由哪三个组织合并而成的?

(3)在20世纪90年代成立的欧洲“高一级的整体”是什么?它成立的标志是什么?【答案】(1)解决历史矛盾,整合各国力量,提升西欧国际地位。

(2)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欧盟;《欧洲联盟条约》生效

【解析】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因为欧洲国家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遭受严重破坏。为了缓和欧洲国家的历史矛盾,恢复发展经济,提高国家地位,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维护自身安全,欧洲一些国家走向联合。

(2)依据课本所学,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向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3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3)依据课本所学,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1991年法国、德国、意大利等12 个欧洲共同体国家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该条约生效,标志着欧洲联盟成立。

【点睛】

(1)问二战后欧洲联合的目的是解题的关键,围绕着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地位等方面回答;(2)问“1967年”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1967年在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3个组织基础上成立欧共体;(3)问“20世纪90年代”是解题的关键,可知是1993年成立的欧盟,成立的标志着《欧洲联盟条约》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