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资料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说课稿

紫阳小学高盈盈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誉、陡、屏、宾、屹、卧。理解枝干遒劲、盆景的意思。(3)找出描写三大名松动人姿态的句子,在诵读基础上感受黄山松的奇美,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3、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找出写黄山松树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二、说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入境入情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们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五年级绝大部分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知,这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上课伊始,采用电教媒体出示黄山风景图片,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心情得到了舒缓,身心获得了愉悦,无形中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恰当和谐的感情基调。

2、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围绕教学目标,以“读”为主线,注重引导。

3、延伸开放,拓展深化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品味“迎客松”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说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三、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图片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1、提炼主线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2、创设情境通过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旅游”境地,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3、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联想,感受黄山松树的潇洒、挺秀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以“黄山四绝”引入课文,课件出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去仔

细观赏这些奇特的松树吧!(板书题目:奇松)根据题目让学生提出疑问(黄山奇在哪儿?)(让学生质疑培养了学生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活动)

3、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正确朗读课文(2)简单说说黄山

松奇在哪儿?

4、交流

5、精读课文。主要采用抓住重点段也就是课文第2段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松之奇。黄山松奇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节。读后请同学们交流对自己喜欢的一棵松树的感悟。这儿我主要介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迎客松之奇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讨论,全班交流。

出示语句,再读体会。

6、品读语句,感受松之奇。引导学生交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到以下几点

交流:(1)奇在姿态

姿态优美遒劲(理解):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2)在生命力强

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800多年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

(3)、奇热情好客

7、总结感悟迎客松的方法,并运用这个方法自主感悟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奇特。

8、完整的有感情的朗读第二小节

9、总结下课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让学生在网络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说课稿

紫阳小学高盈盈

2013-10-29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紫阳小学高盈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教学中的安排:首先,通过录像初步感知黄山风光。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接着,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让学生研读全文,探究体会。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然后,精读这段,落实训练点。最后,引导学生想象其它奇松的形态,把训练拓展向课外。

重难点:

1、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学生边欣赏图片边回顾)

回顾上节课知识点,为本节做好铺垫。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妙的观松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节后小组讨论)

2、同学们你们现在就站在玉屏楼上往前看,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3、你喜欢哪一棵,找出句子,大声朗读几遍。

迎客松:

(1)、出示句子:“迎客松……生机。”

A、重点欣赏:枝干遒劲、郁郁苍苍、饱经风霜

B、指导朗读;

C、学生练读——指名读——赛读——评读——齐读

(2)、出示句子:“它有一丛……象征了。”

A、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像)

B、你看,它正在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C、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D、让学生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陪客松

1、(出示课件:陪客松图片)现在,请你一边欣赏陪客松的图片,一边美美地多读课文,读着,读着,你最想对陪客松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练读、感悟)

2、在学生的汇报中欣赏“绿色巨人”,感受它的高大。

3、绿色的巨人:把陪客松比作“----”,绿色的巨人这样写好在哪里?出示课件(去掉“绿色的巨人”):边读边想,如果没有“绿色的人”,效果有什么不同?谁来读好这句话?读出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的样子。

4、朗读训练

送客松

1、(课件)瞧,这就是送客松,觉得它长得怎样?能介绍介绍吗?

2、请同学上台以游客的身份介绍送客松,要求其它同学要认真听,觉得好的地方要夸夸他,觉得哪儿不足提出来帮助他。在介绍时可以适当加上动作,或展开想象说些告别的话

3、朗读指导:送客松正跟游客告别,多么依依不舍啊,你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

4、送客松正跟游客告别,多么依依不舍啊,他会说些什么呢?

5、小结:迎客松,郁郁苍苍,枝干斜伸,如同好客的主人;陪客松屹立山顶,如同巨人;送客松枝干蟠曲,如同天然盆景。让我们再次领略以下黄山松树的神奇吧!(配乐朗读第二段)

三、欣赏画面,驰骋想象

1、同学们,在玉屏楼上其实除了看到这最具有代表性的三棵松外,还能看到许多姿态不一的奇松。瞧它们向我们走来了。(看图片)

2、这么多的奇松翠柏,它们或——,或——,或——;或——,或——,或——;它们有的——,有的——。黄山奇松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更加——。黄山奇松真是——。

3、说出自己的感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小结:同学观察认真,讲得到位,听得仔细,让我们把对黄山松的赞美,把它们的千姿百态读出来。齐读第三段进一步感受黄山奇松的美。(读说结合的练习,其目的是从读后的感慨入手,促使学生有感而发,为写作打下基础。)四、总结全文

黄山奇松,破石而生,苍劲挺拔,千姿百态,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难怪徐霞客会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同学们,把今天的见闻和感受告诉爸爸妈妈,也让他们分享一下。说不定,听了你介绍,他们假期带你黄山游玩呢。

五、作业

1、学写广告词----假期到了,神湾的教育旅行社准备开辟“黄山三日游”的游览线路,请你代写一句广告词。

2、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板书设计16 黄山奇松

迎客松好客的主人

黄山奇松陪客松绿色的巨人千姿百态

送客松天然盆景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紫阳小学高盈盈

2013-10-29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学情分析: 就本文而言,由于学生对黄山以及黄山奇松感性认识上的不足,极有可能导致学生体会情感出现障碍,对感悟课文内容,读好课文带来不利影响,那么如何结合本课的实际,准确定位好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教好本节课的立身之本。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朗读感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3、抓住读写结合切入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发挥想象的方法写出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的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先学后教、以读为本、以读代讲。

学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自读自悟、圈划批注、情境体验等。 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加入录像、图片等资料将语言的理性表达转化为丰富影像的感性展示,以文字、声音、图像等方式全方位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学生思维领域,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观看视频、谈感受。 1、交流黄山四绝的资料。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引导孩子将资料删减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的亲身经历较少,课前让学生搜集黄山“四绝”资料,初步感受黄山的奇美,激发阅读期待) 一、读课题,抓文眼,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分) 同学们,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黄山中最绝的板书:黄山奇松。 看课题你觉得作者是抓住哪个字什么来写的。突出奇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要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教学。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 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

黄山奇松课文内容

黄山奇松课文内容 《黄山奇松》是中小学语文的一篇课文,在阅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知道它主要讲了什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黄山奇松课文内容,欢迎大家参考学习哦! 黄山奇松课文内容【1】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翠绿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欣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仿佛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2】黄山松针叶短粗,顶平如削,形态奇特。有的松树从石缝长出,刚毅挺拔。著名的松树

有迎客松、卧龙松、黑虎松、麒麟松、蒲团松等。屏楼前的迎客松,长在海拔1600米的险峰上,树龄已逾千年,仍然枝繁叶翠,成了黄山的一个标志。 黄山的奇峰怪石是大自然雕刻家留下的杰作,有的似人,有的似物,似禽,似兽,惟妙惟肖。最著名的怪石有“猴子观海”,这是在狮子峰顶有一巨石,犹如蹲在地上的猴子,在观看前面的茫茫云海;还有“梦笔生花”、“仙人下棋”、“犀牛望月”、“金鸡叫天门、”“孔雀戏莲花”等等。 云海,大凡著名高山,一般都可见到云海,但是黄山的云海更有其特色,可以说是一大奇观。特别是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云海之中,就更增加了美感。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而且云来雾去,变化莫测,时而是风平浪静的一片汪洋,时面惊涛骇浪,白浪排空。黄山地名亦因此而叫西海、东海、前海、后海。 黄山温泉也有特点,温泉的水温为摄氏42度,久旱不涸,流量稳定,每小时均匀涌水约48吨;水质透明,无色无嗅,其味甘美,可饮可浴。来黄山游览的人,大都愿意在温泉浴池洗个澡。历史上许多文人如李白、贾岛、徐霞客、石涛等人,都曾在黄山温泉沐浴,并留下了大量赞美的诗文。 《黄山奇石》同步练习习题【3】一、看拼音,写词语。 yóu qí fēng jǐng qū jù dà tā men shí kuài zhàn lì hǎo xi àng ( ) ( ) ( ) ( ) ( ) ( ) ( )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网络教学,让学生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黄山美景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 1、揭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黄山奇松》这一课。 2、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①检查预习:指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学生评价(根据读书要求评价) ③指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作为“黄山四绝”之一的黄山奇松有以“迎客松”“陪客松”“迎客松”为首的三大奇松以及其他

各种形态不一的奇松,他们个个姿态优美,形态独特,让人情有独钟,他们装点着黄山,使黄山更加神奇、秀美。 ④指导学生概括每段主要内容 ⑤听课文朗读,边听边看边思:黄山被称为是“天下第一奇山,那么黄山奇在什么地方? ⑥小组交流,展开讨论 交流展示: 1、有“云海、怪石、温泉、奇松”四绝闻名于世 2、黄山有奇松,让人们情有独钟,到处都有他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相机理解闻名于世、潇洒、挺秀、情有独钟的意思,通过查字典进行精确理解) (对文中的难写字如“誉”“陡”进行相关辅导) ⑦黄山奇松让人们情有独钟,那么他到底奇在什么地方会让人如此对他情有独钟呢?(黄山奇,奇松更奇) 小结:这节课我们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来探讨黄山松到底奇在哪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黄山松的“奇”,知道人们为什么对它情有独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 黄山奇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黄山奇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感悟黄山松的奇美。 难点在读中感悟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方法朗读法指导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16 黄山奇松 名字 神奇样子 生长情况 所用参考资料《语文教学参考用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名山大川,你知道哪些?然而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更是集群山之美于一身,以它独特秀美的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黄山以四绝闻名,分别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在这四绝中人们对奇

松更是情有独钟,“情有独钟”是什么意思呢?(生答)为什么会对它情有独钟呢?(神奇) 对,正是因为它的神奇,让人们对它情有独钟。现在为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去一堵奇松的风采。 二学习第二段 请同学们认真地高声朗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棵松树?(迎客陪客送客)它们神奇在哪里? 1、你是从哪句话感受到它的神奇的? 2、交流。 “姿态优美,枝叶遒劲” 样子优美、神奇 “饱经风霜,郁郁苍苍” 年代久,经历风风雨雨,依旧茂盛 “迎客、陪客、送客” 名字很奇特 “天然盆景,枝干蟠曲” 天然美 3、在优美的音乐中看图欣赏 4、指导朗读

我们已经知道了黄山松的神奇,那怎么样通过自己的读,让听的人也能感受到神奇呢? 5、指导说话 作者的描写让我们身临其境,现在你就是黄山上的一棵松树,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自己吗?(生长情况) ●三学习第三段 1、齐读课文第三段 2、谈谈感受 3、指导朗读 4、欣赏黄山松 5、写话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四总结 黄山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难怪古人会说:“黄山之美始于松”呀,可见黄山松真是魅力无穷令人着迷。 ●五作业

黄山奇石评课稿

《黄山奇石》一课,作者用凝练的语言介绍了黄山石的奇趣,情感充沛,是一篇极好的带领感悟祖国壮美河山的文章。曾制作了幻灯片来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热情,课堂效果非常显著,突出了教学特色。曾老师教学体现了教学思想正,教学方法活,语言训练实等特点,反映在: 第一、重视自学能力培养。从小严格训练,狠抓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指导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第二、引导学生把阅读过程真正变成主动探索的过程,将感知性语言训练、理解性语言训练、运用性语言训练有机结合,训练非常落实;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了思维。 第三、第三,重视良好学习惯的训练,如认真读书,边读边想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等。 另外,针对学生实际,各段采用不同的方式检查,使学生会学、乐学,将感知性语言训练、理解性语言训练、运用性语言训练、熟记性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促进语言发展,培养观察能力、新闻记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郭英标

本节课教师在教学中, 1、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让学生动手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来体现。 2、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旋律,学生入境入情的朗诵,渲染了气氛,通过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研读,使学生体会到黄山奇松奇在姿态,奇在生长环境,奇在生命力。 3、多媒体的运用出示的恰到好处,本节课先出示段落片段,让学生阅读理解。通过读,来理解句子中的重点词。然后再出示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可以不分散学生注意力,集中精力先读文再看图,达到双倍的效力。 不足之处:1、板书的设计应该在明了些、精确些。 2、学习“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段落时,应逐一出示图,进行形状的比较学习,来理解名字的来历。 李洪兵

以风景为题写作文优秀例文5篇

以风景为题写作文优秀例文5篇 在一生中,我会遇见很多人,他们匆匆路过我的生命,成为我心中的一幅幅风景,黑白或彩色,他们只是我生命中的过客。可是你,妈妈,却是我一生中的守望者。 以风景为题写作文优秀例文1:心中的风景生活中,构成属于我的角落里永远的风景是清茶,音乐,手机,电脑,柔暖的灯光,一幅蓝天白云小桥流水的油画,还有自己。在许多个晚饭后,就会走入这个小世界,或看书,或冥想,或听音乐、或敲打些琐碎的文字,一种只有自己才能够闻到的味道包围在左右,日子平淡而静谧。 其实,风景不光是水光山色,也是一种精神。如三峡的神女峰,黄山的天都峰,新疆的天池,海南的鹿回头每一处景点无论其大小都有个传说。那耸立的奇峰怪石及碧水深潭本是鬼斧神工,但那些个寓意深刻、美妙动人的神奇传说则是人类思想精神诠释的最佳展现。假若没有神奇的传说,风景会是怎样的黯然!见了灵动的景物不去寄托情思的人对生活一定是冷漠木然的。 风景会因人的创造而变得神奇,人会经风景的陶冶而变得滋润且有内涵。而在岁月的长河里,即使走在最落魄的旅途中或在最偏僻贫困的地方,也会有一两处风景点缀生活,让人可以赏且聊以自慰的。 记得当年下乡的岁月里,生活清苦,没有电视,没

有娱乐,日子过得很沉闷。但住所外有一排白杨树,长势茂盛,笔直的刺入云端。在寂寞的日子里,注目那树,其感觉不亚于见到黄山奇松,潇湘修竹。春天品赏树上一抹嫩绿,精神为之一振,点燃意趣。夏季,有时站在树荫下,目光顺着树伸向天宇,阴天心逐流云,晴日心遨太空,如果专注于大树所指的那方遥远而又逼近的苍穹,心愁淡释,会萌生出振翮高飞的意愿。转而会想:我所住的时日不长却深感寂寞难耐,而生于斯长于斯的村民呢?继而自慰:此处风景都市没有,此时心情从今往后不会再来霎时,胸怀如去茅塞,倏见晴朗,心底也生出稍许惬意 当年,每遇我心思宁凝伫立树下时,老柳就会走过来粲然一笑对我说:生活不习惯呀!我则不敢承认。他是济南知青,在乡里娶了妻子,生了儿子,是当时那地方寥寥几个扎根的知青之一。寂寞的生活被他营造了两处风景:享受妻子的温柔,亲抚小儿的娇嫩。心底的爱、乐、忧、恼皆倾注有处,日子的清苦便浑然不觉了。看到他这样我心头也豁然亮起一片旖旎的风光,随之就想:此心安处,便是我乡了。 我又想起了我的父亲,他老年患了脑萎缩,五六年不能自己行走,每天有我的母亲陪伴身边,父亲的说话能力有所下降,母亲就天天找话给他说,母亲辛苦万分,但在他的眼里丈夫是她一生中无法再找到的好风景,而父亲呢?不也是由母亲这片无比珍贵的风景相伴着而度日麽?

《黄山奇松》评课稿

《黄山奇松》评课稿 xxx老师发言:《黄山奇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具体描写独具特色的黄山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纵观整节课,刘老师抓住了教学的重点,而且巧妙地化解了教学的难点,让我有了很多的收获。在课堂上,刘老师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进行看、听、想、品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立体的语言信息。另外,情境教学法能充分地再现课文优美的意境,使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美,用自己的画笔去创造美。 xxx老师发言:课堂上,刘老师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能力。课堂上,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当堂问题当堂解决。体现了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xxx老师发言:刘老师非常注重学生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想象中说话,在说话中进一步理解文本,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第二自然中描写送客松的语句时,引导学生侧耳听一听,展开想象,想想它在跟游客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练习说话,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想象的世界里尽情地绽放。通过训练,既夯实了基础,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xxx老师发言:在教学中,刘老师注重对学进行写法的指导,始终围绕“写什么”、“怎么写”来展开教学。在梳理文章的脉络时,就学生讨论:第一自然段概括写人们对黄山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引导学生了解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课堂结尾,在学生品读文本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写三大名松有什么异同?为什么这么写?让学生了解课文描写有详有略,突出重点;同时了解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让语句更生动。平时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种写作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跃出文本,有机拓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的写法,为以后掌握并运用这种写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这节课我听下来感觉训练很扎实,无论是字词、句段,还是篇章,学生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取代了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指导,整个教学设计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灵性,提高了学生的悟性。

五上16黄山奇松

16.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生字适当扩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读题:指读,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3、我们还知道,这“四绝”中,人们最情有独钟的是——黄山奇松。齐读第一自然段。 4、只要你来到黄山,无论是到山顶上,还是在陡崖边,处处都有奇松潇洒、挺秀的身影。难怪古人会说“黄山之美始于松” 5、课文围绕“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松树呢?指名回答。 追问:文中哪个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这三种奇松呢? 6、过渡:那么,黄山的奇松究竟奇在哪里呢?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再次走进黄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有感情地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圈画出你觉得最奇的那棵松,并说说奇在哪儿?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松“奇”。 (一)、迎客松 交流: 出示:“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1、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迎客松的奇? (1)“遒劲”。 A、透过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松树? B、读出迎客枝干粗壮、雄健有气势的特点。 (2)郁郁苍苍”:说明这课迎客松长的怎么样? 读出迎客松郁郁苍苍的特点。 (3)“饱经风霜” A、理解:饱经风霜 B、据了解,迎客松已有800年的历史了,在这800多年的岁月里,迎客松:(引出对话) 雷鸣电击中,迎客松仍然。 烈日炎炎下,迎客松仍然。 寒风凛冽时,迎客松仍然。 狂风暴雨中,迎客松仍然。 师:是呀!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狂风暴雨,一次又一次的严寒酷暑,800多年过去了,迎客松顶风傲雪,百折不挠,郁郁苍苍,这就是(出示)饱经风霜的迎客松啊!谁能读好这个词?(指名读、齐读) (4)读整句话:1、2个,齐读。 2、还从哪看出迎客松的奇?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1)这里的描写奇在哪儿? A、具体体现在:“斜伸出去”这是写出了枝干的什么呢?(颜色、样子) B、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来描写迎客松的样子的呢?(想象) 小结:人们正是抓住了迎客松样子的特点,发挥了自己的想象,让我们认识了这么一位热情好客的主人。 (2)指读句子。 (3)谁能试着想象一下,迎客松斜伸着手臂,会对宾客说些什么呢? 师:迎客松多么热情好客呀! (4)看图片,让我们再次把描写迎客松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迎客松的奇特。 (5)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难怪人们这样评价它。 导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由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第一课时教学后,学生已经学会了生字,而且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但基于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仍欠缺,因此,本节课重视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读书、边思考,一切都在自读、自悟中完成。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读”、“说”的过程,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帮助学生体会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黄山松奇与美的特点展示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感受黄山松的的形象、品格、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松的三个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能较自主地深入探究,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渴望自己的学习得到肯定,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游览自然风光的经历和体验; 4.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借助同伴合作和教师的点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5.学生已经具备较为独立的识字能力,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可以较好的掌握应用本课的四个生字。

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

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为了让大家对这篇课文有深入的了解,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教案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11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指导点拨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题质疑。 1、同学们曾经欣赏过神奇的九寨沟、秀丽的西湖、瞬息万变的

庐山云雾……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安徽省看看“天下第一奇山”;;黄山(板书)。请看大屏幕!(播放黄山风光)黄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头脑中产生了哪些疑问?俗话说的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相信大家,只要用心读书,就一定能解答这些疑惑。新课标第一网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提出自度要求 请大家自由的朗读课文,尽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可以在课文中把不理解的字词标划出来。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交流(相机板书“潇洒”“遒劲”“蟠曲”等词语)“不动笔墨不读书!”许多同学在读书的过程中标划出了不理解的字词,这个习惯很好!谁来读一下这些词语啊? 3、指名读,齐读(相机正音) 这些词语的意思老师都知道。是让老师直接告诉你们,还是通过读课文自己解决呢? 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多读几遍课文,疑问总是能解决的? 4、大家再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评课稿

《黄山奇松》评课稿 《黄山奇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具体描写独具特色的黄山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纵观整节课,刘老师抓住了教学的重点,而且巧妙地化解了教学的难点,让我有了很多的收获。 一、体现了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课堂上,田老师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能力。课堂上,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当堂问题当堂解决。 二、注重抓住关键的词句品读文本 本课的训练重点及难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 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而学生对奇松的情,也主要是从奇上产生的。刘老师在教学时能运用文本充分地训练学生的朗读,整个教学以读为主线,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刘老师在引导学生领悟迎客松奇时,以读促悟,让课堂充满语文味。比如在学习描写迎客松的语句“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一句时,刘老师不急于让学生体会到“奇”,而是问迎客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说一说,这是一棵的迎客松。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说出迎客松给自己留下的印象。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饱经风霜、热情……的迎客松。再让学生先抓住“遒劲”和“郁郁苍苍”等关键词句来感受奇松顽强的生命力,最后抓住“饱经风霜”一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迎客松生长过程中的艰辛,这样学生很容易体会到松树的“奇”之所在。在感悟理解了文章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敬佩、赞美之情,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学生读得入境,读得动情,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在精读过程中,始终体现以读为主的原则。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刘老师非常注重学生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想象中说话,在说话中进一步理解文本,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第二自然中描写送客松的语句时,引导学生侧耳听一听,展开想象,想想它在跟游客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练习说话,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想象的世界里尽情地绽放。通过训练,既夯实了基础,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注重写法的指导 在教学中,刘老师注重对学进行写法的指导,始终围绕“写什么”、“怎么写”来展开教学。在梳理文章的脉络时,就学生讨论:第一自然段概括写人们对黄山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引导学生了解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课堂结尾,在学生品读文本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写三大名松有什么异同?为什么这么写?让学生了解课文描写有详有略,突出重点;同时了解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让语句更生动。平时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种写作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跃出文本,有机拓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的写法,为以后掌握并运用这种写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这节课我听下来感觉训练很扎实,无论是字词、句段,还是篇章,学生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取代了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指导,整个教学设计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灵性,提高了学生的悟性。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0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的主题是“赏名山大川、访名胜古迹”,共安排了《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这三篇课文。《黄山奇松》是继《黄山怪石》后又一篇介绍黄山的文章。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引出令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一一描写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的不同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一连用了许多“或”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树而“更加神奇”,以呼应前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文中众多的四字词汇,并扣住这些词语体会三大名松的姿态及其精神品质,进而通过这些关键词理出一条背诵课文第二自然的思路。 3、在朗读中感受黄山松的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

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扣词应题: 1、今天老师和大家要共同来学习的一篇写景文——黄山奇松。 2、理解奇的字义。(出示“奇”字在字典中的义项) 那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到底是怎样罕见的、特殊的、不平凡的松树让人们情有独钟? 师: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哪个生字你最想给同学提个醒,我们都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预设:“屏”字头上不能多一点,“屹”字不能多一横,“卧”字左边为“臣”。 评点:“屹”、“陡”要注意左窄右宽,“卧”为左宽右窄。 2、小结过渡:字词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组词语。

黄山奇松(3)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各地,描写了我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黄山松的赞叹和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的表达很有特色,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黄山松的奇和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如身临其境。是一篇加强学生语言训练的美文。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独立识字的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语言评价能力(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受年龄限制,阅历浅,认知水平差,对黄山松比较陌生,对它的姿态缺乏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 结合本文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以及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背诵课文第二段。 2、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领悟课文黄山“三松”的特点,学习比喻与联想的运用。 3、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黄山松的奇和美。 四、教法设计(一):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和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激趣导入法、指导阅读法、拓展迁移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主动权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板块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板书“奇”字,让学生组词,学生有的组“奇怪”,有的组“奇特”,有的组“奇松”,我就在黑板上又写出松字,并让学生说说奇松的意思,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导出课题,今天我们就在作者的带领下来领略黄山的奇松吧,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然后围绕课题质疑。梳理归纳学生质疑的问题: 1.黄山奇松什么样子的? 2.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这样导入课题,质疑课题,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让他们怀着好奇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带着刚才质疑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目,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工具书来扫清文本中的障碍,把课文读通读顺,这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 2. 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随时正音评价,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一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此时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他们的思维都在运转,做到了关注每一个学生。 4. 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读后交流。 板块三:细读探究,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听后知道了什么?交流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提出主话题一:文章中主要写了哪几种松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 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的符号分别标画出描写不同松树的句子。把描写自己喜欢的那种松树的句子大声的读出来,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然后逐句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理解,读出感悟,读出黄山松的奇和美,读出作者对黄山奇松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的资料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的资料 它们能在岩石缝中生存,生命力极强。它们的树干挺拔,有参天气势。它们的松针又粗又长,富有活力。它们有不同的形状和生长环境,这样它们就具有各种各样的名字。如:黑虎松、龙爪松、多子多孙松、云海松、连理松、探海松、迎客松、送客松。 迎客松是黄山著名景点之一。它的外形为:顶部和普通的松树一样,下面越来越小,最后一个树杈已经枯萎了。这棵松树和黄山的其它松树有所不同,因为它生长在悬崖上,和探海松有相似的地方。黄山的松树和其它的松树就是不一样,别有韵味。 奇松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于是,景美了,山活了,风动了,云涌了,雨多了,泉响了连山石也有了灵气。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 黄山松,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黄山之巅,是植物学上一个独立的品种,它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巨松高数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 黄山松千姿百态,或耸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云;或虬根盘结,如苍龙凌波;或矫健威武如猛虎归山迎客松,送客松,陪客松,让人倍感亲切;竖琴松、连理松、探海松、让人浮想联翩

黄山松的特点是针叶短而稠密,树冠平整如盖苍翠欲滴,惹人喜爱。 且不说那展翅欲飞的凤凰松,玉麒腾跃的麒麟松;也不说那轻歌低吟的竖琴松,缠绵亲妮的连理松。单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无名松,就足以把黄山装点得妙不可言。 而立于玉屏峰上的迎客松,则是千千万万黄山松中的至宝,她雍容端庄,仪态万方,让人魂牵梦绕,流连忘返。迎客松是黄山的代表和象征,更是黄山人的化身和骄傲,她不仅被黄山人视为珍宝,更被中国人视为国宝。于是她的倩影走进了各族人民的心中,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如今,又伴随着改革开放,和黄山旅游事业的真正身为黄山人才惦量得出。发展而走出国,走向世界。 可是,迎客松毕竟已是寿逾千年的古松了。黄山人极为重视迎客松的保护工作。黄山园林局自1983年起,就为迎客松配备了一位专职特护,对她实行全天候科学守护。十多年来,迎客松未出现过任何意外。 黄山松,热情而又稳重,好客却不谦卑,亲切略带矜持,迎宾绝无虚意,她不仅描绘了黄山人的性格,更体现了中国人的风采! (二)黄山的松树为何能在石缝里生长

李怀源讲座.doc评课——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 一、评课 单元整体教学:教课本、整本书,实践活动 于老师的课:领悟表达①导语理解②领悟表达③读整本书④实践活动课 教学实施:1、以单元为基本的教学单位 2、以整合为基本的教学理念 3、以探究为基本的学习方式 理解表达(作者如何写风土人情) 二、以整合为基本的教学理念 1、教会学生思考 2、教会学生表达词语、写字、朗读——语言文字训练点上整合。例《黄山奇松》。 课标: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真正的学习是学生参与。 1、有语言运用的机会 2、有语言运用的指导 三、以探究为基本的学习方式 探究:语言运用的特点和规律,结构,有什么共同点? 单元整体 教科书教学读整本书实践活动预习 预习理解表达习作导读课外读书交流听力口语综合性识写字教学内容整本书 教学结构实践活动 识字加朗读+写字+积累运用 教学过程 导读理解领悟表达 随课文识字集中识字分类识字(归类识字做字卡)带拼音 能按意义归类(教会思考)

四、高中低年级的单元教学模式 低年级:(1 识字写字模块识字(2)课时写字(2)课时朗读(2)课时积累与运用(2-3)课时低年级的识字写字应如何教? 低年级可以随文识字,自己读课文识字,之后可以集中识字、分类识字。通过做字卡,让学生将字卡识字,可以按结构、部首、字义等方面分类。 (2)朗读:低年级的学生能很快的把对话读出感情来,所以低年级的朗读不要刻意指导,应重点指导语气,注意文中的提示语,保护学生的语言体系,让每个孩子都找到自己的语言点。 (3)积累与运用:对话形式 (4)学以致用:用所学到的对话、词语编句子。 案例:“小故事,大道理”(人教版二年级语文) 中年级:导语理解,注重领悟与表达,要结合教科书内容读整本书,注重语文实践活动。

【同步练习】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16《黄山奇松》课课练 苏教版

16 黄山奇松 课内基础提优夯实课内基础,你就拥有了遨游语言天空的翅膀…… 一、拼音小关卡。拼音看仔细,字体更要写工整。 穹窿山景区内苍松翠竹,古树参天,枝干qiújìng(),zītài yōu měi(),竹林成片。穹窿山气势雄伟,fēng guāng()旖旎,偶尔它雾巅相连,缥缈似烟,若隐若现,犹如一名羞答答的妙龄少女;晴朗之天观其山姿,wēi rán yìlì(),yùyùcāng cāng()犹如一群力拔山河气盖世的勇士。正是”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暗明,云共山高下。” 二、词语游艺厅。选择课文中的成语填入句子中。 1. 爷爷对那块老旧的怀表一直________。 2. 奶奶________的脸上布满了皱纹。 3. 我一直向往着去________的大森林探险。 4. 归元寺里的罗汉雕像________,各不相同。 5. 直到太阳落山,我们才________地离开美丽的瘦西湖公园。 三、句子训练营。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打“√”,不是的打“×”。 1.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人依依不舍地告别。() 2.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3.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4.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 四、课文拷贝室。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楼前悬崖上有、、三大名松。迎客松,枝干遒劲,虽 然,却仍然,。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五、语段欣赏屋。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黄山松千姿百态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它们装点 ..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 1. 在空白处加上正确的标点。 2. 文中加点的词语可以依次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一写。 有的______ __,有的______ __…… 4. 这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这段话在文中起到了________(填一成语)的作用。 课外拓展提优瞧,课外的世界更精彩!

《黄山奇石》评课_教案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评课 本文是关于《黄山奇石》评课,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黄山奇石》一课,作者用凝练的语言介绍了黄山石的奇趣,情感充沛,是一篇极好的带领学生感悟祖国壮美河山的文章。曾老师制作了幻灯片来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热情,课堂效果非常显著,突出了语文教学特色。曾老师教学体现了教学思想正,教学方法活,语言训练实等特点,反映在: 第一、重视自学能力培养。从小严格训练,狠抓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指导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第二、引导学生把阅读过程真正变成主动探索的过程,将感知性语言训练、理解性语言训练、运用性语言训练有机结合,训练非常落实;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了思维。 第三、第三,重视良好学习惯的训练,如认真读书,边读边想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等。 另外,针对学生实际,各段采用不同的方式检查,使学生会学、乐学,将感知性语言训练、理解性语言训练、运用性语言训练、熟记性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促进语言发展,培养观察能力、新闻记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评课 本节课教师在教学中, 1、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让学生动手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来体现。 2、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旋律,学生入境入情的朗诵,渲染了气氛,通过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研读,使学生体会到黄山奇松奇在姿态,奇在生长环境,奇在生命力。 3、多媒体的运用出示的恰到好处,本节课先出示段落片段,让学生阅读理解。通过读,来理解句子中的重点词。然后再出示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可以不分散学生注意力,集中精力先读文再看图,达到双倍的效力。 不足之处;1、板书的设计应该在明了些、精确些。 2、学习“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段落时,应逐一出示图,进行

16黄山奇松

16《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誉”“陡”“屏”“宾”“屹”“卧”。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进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品读第一自然段,从整体上感受黄山风光的奇美,并初步了解黄山松奇在何处?领会文章第二自然段“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整体感受黄山风光,并初步了解黄山松奇在何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我们曾经领略过庐山的云雾,感受它瞬息万变的特点;也曾经欣赏过吉林的雾凇,感受它千姿百态的特点。今天,我们一起去黄山(板书课题:黄山)。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继续板书课题:奇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6课——黄山奇松,我们先来把课题读一遍。 2、出示学习目标 3、相信大家会有出色的表现。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检测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 ①通过预习,你 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辨形 ①字音都读准了,咱们仔细看看这些加点的字,这是需要我们这节课学会书写的。通过课前学习,你认为哪个字特容易写错? (2).齐读课后第3部分的词语。 现在请同学们捧起语文书,一起把课后第3部分的词语读一读。 2、检查读书: 同学们,全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3个) 指名读每个自然段,

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同学们,听了他们的朗读黄山的松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老师也从文中找到了一些形容黄山松树的词语,串联成了一篇韵文。 【出示词串】:山顶陡崖饱经风霜 潇洒挺秀情有独钟 郁郁苍苍绿色巨人 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姿态独特枝干蟠曲 千姿百态神奇秀美 先指名读(1名学生):老师先请一位同学把这篇韵文读一读,其他同学仔细听好,他有没有什么地方读错。(相机正音) 再齐读:我们一起来把这篇韵文齐读一遍,读的时候呀要注意一下节奏! 任务二:三大名松分别是怎样的姿态呢?请同学们结合这三组词语在小组内交流学习。 1、出示自学要求: 【第三、第四、第五组词】出示【自学要求】 郁郁苍苍绿色巨人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好词串; 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2、把词语送入文中,读通课文; 姿态独特枝干蟠曲 3、想象松树的姿态,美读课文。 2、交流词语,读好词串: 来,咱们来交流,结合你课前的预习和刚才的圈画,说说你都关注了哪个词语。 预设1:姿态优美 (1)文中哪句话就具体写出了迎客松优美的姿态? (2)请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迎客松姿态的优美。 预设2:枝干遒劲 (1)注意到这里的一个多音字了吗?(枝干) (2)读准音,理解意思。“干”指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出示“干”(g (3)给“干”(gān)组词。 (4)理解“枝干遒劲”。 (4)朗读词语,让我们感受到枝干的强健有力。

黄山奇石评课稿

黄山奇石评课稿https://www.360docs.net/doc/c3390351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黄山奇石>评课 《黄山奇石》一课,作者用凝练的语言介绍了黄山石的奇趣,情感充沛,是一篇极好的带领感悟祖国壮美河山的文章。曾制作了幻灯片来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热情,课堂效果非常显著,突出了教学特色。曾老师教学体现了教学思想正,教学方法活,语言训练实等特点,反映在: 第一、重视自学能力培养。从小严格训练,狠抓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指导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第二、引导学生把阅读过程真正变成主动探索的过程,将感知性语言训练、理解性语言训练、运用性语言训练有机结合,训练非常落实;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了思维。 第三、第三,重视良好学习惯的训练,如认真读书,边读边想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等。 另外,针对学生实际,各段采用不同的方式检查,使学生会学、乐学,将感知性语言训练、理解性语言训练、运用性语言训练、熟记性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促进语言发展,培养观察能力、新闻记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郭英标

<黄山奇石>评课 本节课教师在教学中, 1、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让学生动手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来体现。 2、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旋律,学生入境入情的朗诵,渲染了气氛,通过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研读,使学生体会到黄山奇松奇在姿态,奇在生长环境,奇在生命力。 3、多媒体的运用出示的恰到好处,本节课先出示段落片段,让学生阅读理解。通过读,来理解句子中的重点词。然后再出示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可以不分散学生注意力,集中精力先读文再看图,达到双倍的效力。 不足之处:1、板书的设计应该在明了些、精确些。 2、学习“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段落时,应逐一出示图,进行形状的比较学习,来理解名字的来历。 李洪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