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重庆武隆创新扶贫模式

创新扶贫理念拓展扶贫领域

全面开创全社会参与的统筹扶贫大格局社会扶贫工作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开展社会扶贫工作,不断拓宽社会扶贫领域,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重要体现、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又是弘扬中华民族扶贫帮困传统美德的时代需要,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武隆县把社会扶贫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始终坚持大扶贫理念,着力构建“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行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不断健全机构,不断完善机制,不断探索社会扶贫模式,以凝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济困事业为抓手,不断引领扶贫开发思路创新、工作创新和机制创新,使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手段,走出了一条具有武陵山区特色的社会扶贫之路,加快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以“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建立和完善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制”为目标,以凝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济困事业为抓手,不断引领扶贫开发思路创新、工作创新和机制创新,使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手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扶贫工作新路子,加快了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五年来,我县共争取社会扶贫资金2.5亿元,引进社会帮扶资金7.5亿元。

一、狠抓“三大创新”,吸纳各方资源,积极探索社会扶贫模式

一是走创新开展“城乡互动〃结穷亲帮扶”活动。广泛聚集社会爱心人士或企业本与扶贫济困事业,开展“城乡互动〃结穷亲帮扶”系列活动,创新“城市富人”帮扶“农村穷人”长效机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目前,城市爱心人士与贫困农户结为“亲戚”的达2000多对,有各级干部8000余名结亲帮扶贫困农户1.39万户,筹集各类帮扶款物近亿元。二是创新推行社会扶贫信息化。把建设贫困村信息路与开发扶贫爱心救助网、扶贫对象监测网和乡村旅游宣传营销网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路三网”的信息化社会扶贫工作格局。将贫困群众的姓名、家庭人口、生活状况、致贫原因等资料上传到网络上,并对外公布急需助学、助残、助医、助智、助技术、助产业等方面的信息,借助网络让愿意奉献爱心的单位或个人,能快速、便捷地找到合适的救助对象,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目前,社会各界通过网络向武隆捐赠款物近1000余万元。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就是通过扶贫爱心网搜索到我县白马镇板桥小学缺教学设备、学生缺衣、缺学习用具的实际情况后,组织重庆、福建、陕西等几个省市的职工捐款10万元,为学校购置了2套多媒体、7台电脑、1台数码相机、1套乒乓球台等教学设备一批、为全校170名师生每人赠送校服1套、运动鞋1双。三是创新探索特殊救助扶持制度。将财政扶贫资金和社会扶贫资金融合、,筹资近2000佘万元,建立46个农村扶贫互助协会,

向贫困农户发放3000-10000元生产借款,解决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难题。出台《农村特殊贫困户救助办法》,建立救助式扶贫基金,对因重病、学生读书、重灾祸导致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特殊群体,从就医、就学、住房重建等方面给予1200-30000元不等的救助和帮扶,促进他们早日脱贫。

二、突出“三个联动”,依托帮扶单位,广泛开展定点协作扶贫

常言道:财政扶贫有限,社会扶贫无限。因此,找们树立“大扶贫’理念,在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济困的同时,也加大与水利部、济南市、厦门市、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等帮扶单位的对接力度,着力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和市级扶贫集团对口帮扶工作。一是与定点协作扶贫单位联动。深化国家水利部定点帮扶,部领导先后100余人次深入武隆调研,下派6名干部挂职扶贫,援助设立重庆市首个区县水文局,累积投入水利行业扶贫资金13.93亿元,建成各类水利工程9015处,农村人畜饮水工程2916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1.3平方公里。争取山东省济南市开展东西扶贫协作,捐助财务资金900万元,助推武隆教育发展、农业改良、招商引资、旅游管销。二是与市级扶贫集团联动。直辖以来,四任市委书记先后联系武隆,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先后对口帮扶武隆。累计下派干部88名,直接投入帮扶资5300余万元,协调引进资金3.52亿元,帮助实施扶贫项目757个,与6267户贫困群众建立结亲帮扶关系,资助贫困学生4315人次,送去慰问款物1490.56万元,帮助我县实施连片开发、整村推进、信息扶贫等实现全国领先,建成公路、

桥梁、电站、旅游等一批重大扶贫项目,对促进武隆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与其他帮扶单位联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拓宽帮扶渠道、汇集帮扶资源。不断拓宽帮扶渠道、汇集帮扶资源。与德意志银行、新加坡边氏援助组织、香港道德会、中国民生银行、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厦门南普陀寺、珠海京威公司、长安集团、同创集团、华为集团等30多个境内外单位建立扶贫协作伙伴关系,获得各类捐赠5000佘万元,帮助贫困村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

三、做到“三个到位”,坚持自力更生,深入推进县内集团扶贫

一是集团对口帮扶到位。组织、动员全县120个党政机关、企事业本位组建26个扶贫集团,落实37名县级领导挂帅,对口帮扶26个乡镇89个贫困村和经济发展后40位贫困村。各成员单位按照建设一条公路、修建一口水池、发展一项产业、引进一个项目、支持一所学校、改造一片房屋、帮扶一批农户、资助一批学生、培训一项技术的“九个一”帮扶内客,每手投入自有资金1万元以上、协调帮扶项目资金5万元以上,帮助联系帮扶乡村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和建设“百座便民桥工程”。近年来,累计开展扶贫调研1.22万人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和物资1200余万元,引进资金9500佘万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480个。二是干部结对帮独到位。2013年我县再次对贫困户进行识别,按精准扶贫的思路,对识别的贫困户按ABC类、然后组织各级干部8000余名,结对帮扶AB类贫困户1万余户,每年深入帮扶户家中4次以上,干部职工每年到贫困户家中4次以上,帮助谋划

发展思路、落实生产项目、指导检查进度和开展节日慰问等。三是干部挂职扶贫到位。近年来,全县先后选派年轻干部240人到84个贫困村挂职扶贫,驻村宣传惠农政策、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发展骨干产业,推进整村扶贫和扶贫政策到人到户,帮助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オ,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五年来,县内集团式扶贫累计开展扶贫调研15200人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和物资2300佘万元,引进资金19500佘万元,实施基础目870个。

四、建立“三大机制”,注重统筹协调,确保社会扶贫顺利推进

一是建立领导联系机制。由县委书记担任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强化对社会性扶贫工作的统筹协调。实行领导包乡、部门工作例会制度,每个县级领导联系1-2个乡镇的扶贫开发工作,每个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例会,专题研究部署社会扶贫和集团式帮扶工作。切实解决社会扶贫工作机构调协、人员配备等问题。设立的社会扶贫机构有社会扶贫科、信息科、配备社会扶贫工作人员5人。二是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将扶贫开技工作特别是社会扶贫工作纳入乡镇、县级部门和干部个人年度综合目标内容。加强督查督办,实施动态考核。每年评选表彰十佳先进扶贫集团、十佳先进帮扶单位、十佳帮扶干部和十佳挂职干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优化社会扶贫投入机制。创新组建公募扶贫基金会,畅通扶贫捐赠渠道,搭建社会慈善扶贫平台,为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提供更合法、便利的服务。据统计,基金会成立仅一年时间就募集社会扶贫资金433万元,完成了397名贫困学生资助,启动实施了20个贫

困村基础设施项目。以项目规划为载体,充分整合涉农资金、汇集社会扶贫资源,加大对贫困乡村扶贫项目投入;每年安排本级财政资金400万元用于扶贫开发,重点用于社会扶贫工作,其中用于特殊贫困户救助100万元,用于元旦春节慰问50万元,用于社会扶贫工作经费20万元;创新社会扶贫工作绩效激励机制,对年度争取到位的社会扶贫资金和物资,超过1000万元部分,由本级财政按照5%的比例追加社会扶贫工作经费。

五、强化“三项措施”,突出真抓实干,开创社会扶贫崭新局面

我县社会扶贫工作在探索中前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扶贫部门的要求还有差差距。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大扶贫”理念,强化行业扶贫管理、搭建扶贫捐赠通道、挖掘信息平台潜力,进一步探索创新,真抓实干,不断开创我县社会扶贫工作的新局面。一是强化行业扶贫管理。继续做好与中央国家机关、济南市、市级扶贫集团的对接工作,加强对口扶贫项目管理力度,建立台账式管理,即对这些帮扶单位的每一次调研、每一笔帮扶资金和物资,按照时间顺利建立台账,进行跟踪和管理。对市级扶贫集团的对口扶贫工作动态,定期报送简报、反映工作进展情况。二是挖掘信息平台潜力。充分利用武隆扶贫爱心网搭建的信息平台,精心策划扶贫项目,发布扶贫信息,结合扶贫基金会,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扶贫开发。在主题为“携手扶贫,爱心助学”的第二期“城乡互动,结亲帮扶”活动基础上,继续推出更多的系列活动,将“城乡互动,结亲帮扶”

活动向纵深推进。三是探索建立以离退休教师、医务工作者、大学生村官为主体的扶贫志愿者支教、支医、助学帮扶机制。

2020年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总结

2020年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总结 201X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关于扶贫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产业培育年”活动,狠抓特色产业培育,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情况 201X年产业扶贫投入资金总量4.7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0.45亿元,信贷资金1.14亿元,产业带动建档立卡农户5.53万人。目前,完成规模种植茶叶5.3万亩,配套建设园区道路28公里,蓄水池63口。 二、主要做法 (一)立足基地优势,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强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办一批的思路,采取入股、联姻、兼并等办法,有效整合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资金、品牌、销售网络等资源优势,注重培植和引进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依托现有基础,扶优扶强、优势互补,不断增强

龙头企业的行业带动能力和示范引领能力,走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的发展路子;二是做优做实专合组织。创新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支部+协会+基地+农户”、“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等运行模式,借助农村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和龙头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优势,发展各类专合组织;三是做精做细家庭农场。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文化知识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职业化。深入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有序流转,引导城镇小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家庭农场,支持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济人等返乡从事农业开发、创办家庭农场。 (二)注重回引创业,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依托南江黄羊、通江银耳、巴州川明参、恩阳芦笋等独特品牌优势,大力开展小分队招商、产业链招商、专业化招商等,重点在建设用地、财税扶持、金融支持和要素保障等方面,对招商企业予以充分优惠,并重奖投资额度大、销售收入高、税收入库多的有功企业。对招商落地企业,严格落实一个项目、一名挂联领导、一个服务专班、一个责任单位、一套促进机制“五个一”推进机制,全方位服务招商企业。二是积极回引创业人士。借鉴招商引资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全民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建立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信息库,针对在外成功人士特点专门制定推介项目

创新扶贫模式,充实“三支队伍”——农业产业扶贫经验总结-其他工作总结范文.doc

创新扶贫模式,充实“三支队伍”——农业产业扶贫经验总结- 其他工作总结范文 近年来,我市以贫困户增收和主导产业做强为基调,创新扶贫模式,充实“三支队伍”,唱响了产业发展带动增收致富的主旋律。 一、明晰思路,牵准“牛鼻子” 突出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优先地位、以贫困户脱贫为核心,以做强致富产业为支撑,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以70%以上贫困户聚焦到主导产业链上并依托产业脱贫增收为落脚点,推动全市农业产业扶贫取得实效,增强扶贫产业持续增收的发展后劲。 二、精准施策,做强“新引擎” (一)健全“一个机构”,强化组织保障。市县农业部门均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落实了工作责任。市局健全了领导干部分片负责区县制度,一名局领导分片联系一个区县的产业扶贫工作,各司其职开展帮扶、暗访和督导,形成了激发能动性、增强整合性、注重动态性、把握精准性和提升廉洁性“五个助推”扶贫攻坚工作机制。与各区县农业部门签订责任书,分季度召开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现场会,全面保障驻村农技员到村工作生活补助、培训费和意外伤害保险等工作待遇。 (二)完善“两个规划”,引领产业发展。一是因地制宜制定

市、县、村产业扶贫规划。认真摸排贫困户劳动力状况,对有条件、有能力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因户施策规划扶贫产业,形成了《贫困户到户产业规划表》,二是规划5万余名贫困人口发展产业或通过产业基金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让其依附在主导产业链上,帮助其依托产业增收致富。 (三)优化“三支队伍”,确保帮扶到位。一是调整充实驻村农技员,为农业技术“把脉”。113个贫困村选派114名驻村农技员,对已脱贫村继续帮扶,严格工作考勤考核和工作督查。二是优化专家服务团,解决技术“梗阻”。全市94名专家组建专家服务团5个,根据农事季节、产业发展、贫困村和贫困户需求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三是组建巡回服务小组,开展“诊疗”服务。全市组建由县、乡421名农业技术人员人员组成101个服务小组,负责全市981个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非贫困村农业技术巡回服务。累计建立科技示范基地26个,培育科技示范户1653户,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30项,解决技术瓶颈41个(四)狠抓四个落实,增强工作动力。一是落实奖惩管理考核。市、区县农业部门分别与114名驻村农技员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督查考核,将农技员驻村帮扶工作纳入年终考核,推行领导约谈、“召回”或问责机制。同时对工作成效突出的进行表彰,2017年,旭阳镇马石村驻村农技员邱源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五个一”驻村帮扶先进个人;推荐车正权等3人为2017年度全省优秀驻村农技员,由省脱贫攻坚领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蒲城县产业扶贫新模式调研 来源:综合处日期: 2017-12-20 作者:秘书处 蒲城县作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目前有119个贫困村、1.5万户5.1万贫困群众需要脱贫,其中有产业发展意愿和能力的10318户37145人。脱贫攻坚启动以来,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建立了领导小组议事、信息台帐、专项督查等工作机制,形成了县镇干部“321”包联帮扶责任体系。按照“六个一批”要求,在统筹抓好教育、搬迁、兜底保障的基础上,蒲城县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新型经营主体为纽带、以园区建设为基础,一手抓产业帮扶,一手抓合作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出“产业联结”、“产业菜单”等产业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集体经济积累壮大的“双赢”路子。截止目前,全县选定参与企业和新型经济组织45个,建成或在建产业园区(基地)45个,帮带贫困群众3015户10913人,指导自主发展产业650户2379人,光伏扶贫614户2279人。 一、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产业扶贫的关键就是培育发展能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蒲城县坚持县委统一领导,镇党委统筹主抓,村支部全力攻坚,党员干部全面参与,一村一策、因村施治,一户一策、户户不同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村级党支部在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苏坊、龙阳等地的产业扶贫中做了有益尝试,形成六种有效的产业扶贫模式。

一是以苏坊镇桥绒村为代表的“镇政府+产业园区+新型经济组织+贫困户”带动扶助模式。该模式成为农业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扶贫样板,充分发挥了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以10000余亩的苏坊现代农业园区为依托,由镇政府负责建设产业园区,村集体负责管理园区公共事务,专业合作社分区域按照统一培训、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回收、统一销售“六统一”标准进行生产指导,由贫困户或产业能人进行生产劳作。 具体来说,园区由镇政府争取资金,建成主干路、生产路硬化、滴灌配套、绿化等基础设施,并跨村完成1780亩核心区建设。桥绒、党定、苏坊三个村“两委”具体负责园区管理,已建成温室大棚272座、无支架大棚553个,分别由田运果蔬、佳宏尚品、绒乐瓜菜、农乐原瓜菜四个专业合作社实行分区域管理,由产业能人租赁使用,贫困户以5万元贴息贷款、流转土地入股或以土地租金价入驻园区从事生产劳作。以现价计,贫困户每年每棚可收入3万元,并可获得入股分红收益4000元,当年即可实现脱贫。 该模式实现了财政扶贫资金的资本化运用,村集体可收取1600元/年的承包费,除去土地租金,三个村集体每年可获收益13万元。村集体收益由镇“三资办”统一监管,用于帮助贫困户脱贫和发展村级公益事业。例如,桥绒村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特别制定了扶持政策,对贫困户,每个无支架大棚补助5千元、日光温室补助2万元,第一年地租全免等,减少了贫困户的生产成本。目前,每个棚的收入至少在2万元以上,三年实现全村328户贫困户脱贫任务。

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合作社)案例 一、背景及概况 七里乡七里村位于衢州市区西北部,距离市区27.5公里处,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村,98户,312个人口,其中有党员10名。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以毛竹产业和外出务工等为主。由于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程度不高,对市场经济和经营策略缺乏足够的认识,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严重影响了农民的进程。因七里村主导产业柑橘受各种影响导致农民减收或者无收入,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七里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村民主任叶建华的带领下,于2009年从仙居引进蓝莓6000余株,把原有的12余亩柑橘全部砍掉,种上蓝莓,并且成立了柯城区云雾蓝莓专业合作社。 二、主要做法 1、以产业扶贫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产业扶贫是促进产业投资收益与贫困地区发展的双赢策略,是在新时期为投资者寻找发展机遇,为贫困者寻找致富道路、为社会寻找均衡安定的全赢政策。七里乡属贫困山区,七里村坚持把产业化扶贫作为扶贫到户、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全力打造“创业园+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引导贫困农民调整结构实现增收。柯城区云雾蓝莓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3月成立,采用“创

业园+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由七里乡大学生创业园统一经营、管理,着力打造“蓝莓种植示范基地”。 2、强化龙头带动,提升产业发展后劲。七里村在合作社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将发展重点转移到带动产业,帮助农民致富上来,为了更好的让农民掌握蓝莓种植技术,提高蓝莓产品的竞争力和技术含量,柯城区云雾蓝莓专业合作社邀请区林农业局高级农艺师以及区科技局专业人工来七里村免费对农民蓝莓的管理、蓝莓的采摘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性的培训,使更多的农民参与到这一事业当中。 3、发展其他扶贫产业,帮助农民增收。在蓝莓采摘淡季,同样在七里村党支部书记、村民主任的带领下,根据七里村的实际情况,租赁大量田地进行黑木耳的种植,同样采用“创业园+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 三、创新成效与作用 1、蓝莓基地和黑木耳基地不断扩充。 3、开展党员服务承诺活动,积极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机制。金盛百香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按照“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上,党员示范岗设在创业岗位上”的思路,按照每个党员的特长和爱好,根据产业实际,党员“公开承诺”职责和目标,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基地”等创先争优活动,党员从自身实际出发,发挥特长,量力而行,由党员自愿提出承诺事项,制定承诺的目标、

产业化扶贫经验交流

刘官镇产业化扶贫经验交流 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 根据会议安排,现我就刘官镇产业化扶贫工作作如下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刘官镇近年来产业化扶贫内容以种植、养殖为主。我镇素有盘县“蜜桔之乡”美誉的红岩,现已发展蜜桔种植4000多亩,年产蜜桔600多吨。并在全镇范围内进行核桃、红梨的种植,截至2011年底已完成种植核桃多亩,红梨多亩,覆盖个村寨户,惠及农民近人。我镇在产业化扶贫工作中制定了针对性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领导责任。 我们采取开群众代表会、印发技术性资料等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全镇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的思想。同时,我们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书记、副镇长任副组长的产业化扶贫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严格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明确了工作责任,为推进我镇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制度保障。在2009年至2011年的经果林“抗旱保果”工作中,领导小组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时任的镇党委书记、镇长带头抗旱,并加大了抗旱的资金投入,筹集资金购买发电机、抽水机、抽水管道等抗旱设施。同时,带领群众在灾后补种经果林树苗,力保经果林基地损失降到最低。 (二)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我们大力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促农业内部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 一是优化品种结构。近年来,我镇共引进、推广农作物、林果、畜、禽、鱼新品种个。种植业方面,我们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菜、扩果,大力推广优质水果和适销的蔬菜

品种。养殖业方面,进一步加大生猪品改力度,特种养殖有新发展。二是优化区域布局。根据我镇自然资源和区位特点,积极实施“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引导广大农民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布局,实行种植业向基地集中,养殖业向小区集中,已初步形成了以蔬菜、水果、草食动物、等主导产业为主的布局明显的产业带。 (三)改善基础设施,构筑发展平台。 一是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镇以松官水库除险加固为重点,大力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年至年,全镇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处。二是突出抓好基地建设。建成了红岩蜜桔种植基地,并大力扶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镇中心聚集,改善了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三是狠抓市场体系建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全镇综合或专业集贸市场。从而,为我镇农产品产、供、销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发展后劲。 资金不足是制约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想方设法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资金管理,设立财政专户,实行封闭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二是加大信贷扶持力度。近年以来,镇农村信用合作社发放巨额支农贷款,有力地促进了全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我们要求镇直涉农部门加大“跑市进县”力度,尽全力为镇产业化扶贫项目争取资金。四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手段,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基地开发项目的招商引资。目前,发展规模养殖场11个,建设生猪(火腿)加工厂1个。 (五)实施激励政策,强化发展活力。我镇积极争取和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产业扶贫年度工作总结

产业扶贫年度工作总结 ----WORD文档,下载后可复制编辑修改---- 【说明】产业扶贫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以下是作者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和市产业扶贫工作会议、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动员布置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到脱贫攻坚重在产业,成在产业,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增收的重要抓手。我县紧紧牵住绿色产业这个“牛鼻子”,立足霍山特色资源,创新多种模式、采取多种渠道引导、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扩大特色产业扶贫覆盖面,为全县贫困户脱贫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在市农委8月中旬和9月下旬二次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专项督查后,我委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制定了整改措施,逐条落实到位。现将我县20xx年度产业扶贫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领导开展情况:一是成立专门机构,确定专人负责。县扶贫开发领导组下设一个产业扶贫工作组,组长由农委一名副主任兼任,农委抽6人、林业局4人、中药材发展局2人、茶蚕办4人组成工作组成员,并设有专门办公室,有4名同志常驻办公。同时又成立了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领导组,组长由农委主任兼任,在农委内下设一个专门扶贫办公室,抽二名同志专职负责日常工作。二是抓好谋划,立足产业这个脱贫之基,统筹谋划特色产业发展、政策设计、工作布署,为县委政府当好参谋。出台了《霍山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实施方案》与《实施细则》,编制了霍山县特色种养业20xx年度扶贫工作重点与分月工作计划,协助43个贫困村制定产业脱贫计划,逐户量身定制脱贫措施,稳定和深化产业扶贫政策。三是抓好调度,通过召开调度会、定期通报、信息交流等措施,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四是抓好协调,对于产业扶贫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能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争取各相关部合支持与配合,形成产业扶贫的强大合力。20xx年上半年全县召开了二次产业扶贫现场观摩会,5月份还专门开展了产业扶贫工作专项检查。8月下旬和10月下旬,针对市农委二次督查反馈情况进行了二次专项整改。

创新扶贫方式

创新扶贫方式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 ----对大余县产业扶贫到户工作的调查与建议 大余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张齐北 《老区建设》2011年第1期 自1994年以来,通过十几年普惠制的扶贫,我县各扶贫重点村的交通、水利、饮水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根本性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村容村貌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贫困人口大幅度递减,由实施“八七”扶贫以来的5.4万人减少到2009年底的7314人。然而,通过调查发现这剩余的7314名贫困户,零星分布在全县各行政村,大部分居住在边远山区,且都是属于“财穷、智穷、技穷”的“三穷”贫困户。没钱、没文化、没技术,使得这些人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部分人的贫困问题,势必对构建和谐社会设置障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将成为一句空话。如何利用当地资源、针对贫困户自身素质和外部力量使这些贫困户在较短时间内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通过深入到16个重点村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实施产业扶贫到户是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一、目前产业扶贫到户的做法与成效 我县属扶贫非重点县,每年上级下达的扶贫资金十分有限,而且主要用于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辅助建设,而对于产业方面的扶持却很少。这就需要我们在用好扶贫资金的同时,广泛动

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努力形成大扶贫格局,为此,从2008年开始,我办积极在产业扶贫方面做文章,要求省、市直单位、企业在搞好扶贫工作的同时,每年拿出3万元用于扶持10户贫困户,每户3000元用于发展产业,通过发展产业做脱贫致富道路,具体操作是: 1、精心组织,选准受扶贫困户。按照选择好低收入、有劳力、肯吃苦、有一定资金、技术经验和能起带头示范作用的原则,采取村民代表会议方式产生受扶贫困户。重点村党支部、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采取初选、张榜公示、再确定的办法选定本村10户受扶贫困户,实行公开推选,杜绝暗箱操作,透明度高,受到群众赞扬。浮江乡车里村有代表性地选择了低保户、打工返乡民工等农户代表进行扶持。吉村村采取了每个代表、村干部推荐2名,在会上介绍情况,然后进行无记名投票,以高票入选按顺序排列选出10名。可以说,经过精心组织选举出来的受扶户群众没意见,代表们也无怨言,说这才是我们自己选出的贫困户。 2、尊重群众意愿,选准帮扶项目。因地制宜,因人而宜,不搞强迫命令等行政手段来干预贫困户发展产业,群众愿意接受、愿意发展的项目我们就扶持,加以引导,使其扩大规模、提高经济收入。浮江乡车里村肖先平原来只饲养20多头猪,确定为受扶对象后,村书记张泽周同志为其联系好猪苗,扩大养殖规模,现饲养肉猪50多头。白田埠村民有种植甜玉米的习惯,年产稳定,收入平稳,村干部因势利导,选择了7户贫困户种植甜

精准扶贫政策下产业扶贫模式评价及成效调研

精准扶贫政策下产业扶贫模式评价及成效调研 1.项目实施情况 产业扶贫是开发式扶贫的核心内容。借全国扶贫攻坚战的契机,本次调研地四川省遂宁市桂花镇按照市区相关要求,结合贫困村实际情况,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助力精准扶贫,为产业发展增添后劲。桂花镇在2016年与2017年桂花镇曾有的五个贫困村中的金井村、瓦窑村与响堂村陆续退出贫困村序列。其中2018年计划燕窝村退出贫困村序列。 为深入了解桂花镇的扶贫模式,学习当地优秀的扶贫经验,本团队通过访问桂花政府及问卷走访贫困村及贫困户的方式,获取详细信息及数据,分析产生调研结论及相关建议,借以希望为当地产业扶贫助力。此外,活动过程中,团队积极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力。 2.调研结果 2.1扶贫成果 (1)拥有一套完善的帮扶体系 桂花镇贫困村实行“五个一帮扶”,即每个贫困村要求有一个联系领导、一个帮扶单位、一个第一书记、一个驻村工作组、一个驻村农技员。政策方面包括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扶贫基金用于教育扶贫、医疗救助、信用社小额贷款以及产业扶贫。通过这些扶贫政策和资金扶持,桂花镇努力使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做到“两不愁三保障”。 (2)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贫困户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桂花镇坚持以精准扶贫为手段,多措并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各贫困村已修建或正在修建文化室和卫生室,村内广播电视、光纤网络实现全覆盖,各村均新建村道路、产业道路,并新建整治渠道及堰塘,保障了生产生活用水和用电。 (3)特色产业带动,促进村经济发展 通过走访以及村干部介绍,我们了解到桂花镇除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还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首先,通过流转土地,引进产业发展规模化田藕种植、花椒种植,获得村集体收入。其次,桂花镇还与可士可公司建立合作,开展可士可四季橘香有机农业连片扶贫开发示范区项目,促进当地增收。另外,通过当地爱

创新产业扶贫 实现融合共赢

创新产业扶贫,实现融合共赢 一只公羊要配几只母羊?中国这对于养羊户来说是个常识,正常比例是1∶20左右。 河南一位通过5万元扶贫贷款养羊的贫困户对此并不熟悉,40多只母羊才配了一只公羊,导致一部分母羊怀不上小羊羔,只好将空怀母羊低价卖掉。新生小羊体质孱弱,这也是因为贫困户不清楚母羊怀孕时要添加蛋白质等营养饲料。 同村另一些贫困户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养羊,技术培训、防疫、饲料、回收等都由企业负责,贫困户只要按照企业标准饲养,取得了成功。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在河南调研产业扶贫时了解到的这件事令他感触颇深。?可见,产业扶贫模式相当重要,能力较弱的贫困户养几只羊还可以,规模大了,技术和管理上就会出现很多纰漏,难以通过产业脱贫致富,甚至还会为此背上债务。? 产业发展是脱贫的重要引擎,但如何成功地发展脱贫产业,使其成为贫困户?会生蛋的鸡?,需要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多角度、多领域探讨扶贫模式,循因施策,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现精准脱贫的可持续性。 抱团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合作成功 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精准扶贫?的重大方略,精准脱贫

主要途径中?五个一批?首要的就是产业扶贫,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雷明对精准扶贫方略的真正涵义有着更深一层的理解,他对《经济》记者说:?精准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准,由大水漫灌改为效率更高、定位更准的扶贫,包括对贫困人员、实施的方法、策略的提升;二是精,各参与主体要由动员转变成自觉自愿的行动,考验的是机制模式服务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进入良性运行;三是久,要保障扶贫产业是长期的、可持续的,不能离开帮扶的支撑又回去了,要让脱贫产业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其中,实现贫困户的持续性增收挑战性最大,这也是我国提出千年发展目标中的重要部分。 ?首先,现在的市场条件与以往大不一样,以前贫困地区农民温饱都没解决,扶贫项目多用于生产粮食供自己消费,现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贫困地区的产品需要在市场上实现更多价值。其次,目前很多农产品都是过剩的,市场上都是农业新型主体,拥有很强的竞争力,让贫困农户以单门独户的方式与他们竞争难以成功,很多简单的产业扶贫模式多是半途而废。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创新,让贫困户与市场主体合作,在产业链中做能做的事,把技术、管理、市场等交给专业的主体去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获得收益。?汪三贵对《经济》记者说。 对此,雷明强调:?产业扶贫的对象是具备劳动能力的对象,

公司产业扶贫实施方案

×××××××股份有限公司番鸭产业扶贫工作 建设方案 ×××××××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三月

×××××××股份有限公司 番鸭产业扶贫工作建设方案 一、公司简介 ×××××××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系新三板上市企业、“中国番鸭第一股”、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围绕“番鸭”开展系列产品研发、平台搭建、模式创立、品牌打造、市场推广,构建全方位的番鸭生态产业链。目前在全国已经设立8家规模化生产基地,21个省份建立了稳定成熟的市场渠道,公司总部××建有占地300余亩的番鸭繁育科研基地,目前是长江以北规模最大的番鸭育种基地。 ××××实施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战略,与安徽农业大学、福建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科院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主要从番鸭的品系选育、生物安全、营养供给、生态养殖模式、食品加工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和研发,有力促进了××××产业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对促进生态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公司以开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禽业模式,为社会创造绿色健康的禽类食品为己任,立足安徽,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打造中国番鸭产业领先品牌,践行“合作双赢,共同发展,保护生态,共创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带领农户发家致富。 二、番鸭产业的发展前景 番鸭与一般家鸭同种不同属。番鸭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是一种似鹅非鹅,似鸭非鸭的鸭科家禽,体重比鸭大比鹅小,是国内外少见的名、特、优产品,具有体型大、生长迅速、耐粗饲、易肥育、肉质鲜美、产肝性能好等优点。番鸭全身都是宝,番鸭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汤香甜可口,是佳肴珍品。其药用价值高,番鸭能消食化

辩论赛扶贫的理论、模式、难点、途径

扶贫的理论、模式、难点及路径 一、扶贫的主要理论 国外学者对扶贫开发问题的研究早于我国,他们称之为反贫困理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系统。 1、纳克斯提出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纳克斯(Nurkse)在他的《不发达国家资本的形成》一书中认为,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中存在着两个恶性循环,一个是因为低收入而导致低储蓄、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再到低收入;一个是低收入导致低购买、低投资、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再到低收入。这两个循环相互作用,阻碍了经济发展,使得发展中国家一直处于经济缓慢发展和难以摆脱贫困的境地。纳克斯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发展经济,走出贫困,就一定要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国民储蓄能力,进而促进资本的积累与形成。该理论指出了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主要原因,也为这些国家摆脱贫困指明了方法,但由于过于强调储蓄和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功用而受到非议。 2、纳尔逊的“低水平陷讲”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纳尔逊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基本处在维持生命或者接近这一水平的均衡状态,也就是所谓的“低水平均衡陷讲”。他认为当人均收入低于人均收入这一理论值时,国民经济收入的增长就会被比国民经济收入增长更快的人口增长所抵消,从而使得人均收入倒回到维持生命的阶段;而当人均收入大于人均收入这一理论值时,国民经济收入增长又超过了人口增长,人均收入就会相应增加;然而一旦国民经济收入水平下降到与人口增长水平一致,那么这两者之间就会达到一种新的均衡。故在最低人均水平增长到人口增长率相等之间,就存在着所谓的“低水平均衡陷讲”。该理论分析了资本不足、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增长的阻碍,强调了资本积累和形成对摆脱“低水平均衡陷讲”的决定性作用。 3、舒尔茨的促进人力资本形成理论 1960年舒尔茨在著名的《人力资本投资——一个经济的观点》的演说中提出:经济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他还认为人的质量水平决

产业扶贫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及对策

产业扶贫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及对策 ——从酉阳县长潭村现象看产业扶贫的作用和方法 刘戈新孙元忠 脱贫问题,最终需要依靠贫困地区自身发展来解决。而贫困地区的特殊性,决定了产业扶贫的特殊困难。从事产业扶贫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始终觉得是一道难题。 6月1日至7日,我们借到酉阳县后溪镇长潭村开展“三进三同”的机会,带着思考和困惑进行调研,印证我们的一些想法,让我们对贫困农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看到了贫困农村发展的希望,对产业扶贫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如何突破有了新的思考。 一、关于产业扶贫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扶贫开发的目标是加快增长、缩小差距。去年,长潭村被纳入全市首批整村脱贫推进村。当地党委、政府和扶贫部门抓住这一机遇,结合万元增收,支持该村发展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房屋改造、产业发展和创业培训等全面推进,全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934元,增幅达到38%,一跃成为全市增收致富的典型。在长潭村收入增长构成中,务工收入增幅7.67%,贡献率为8.7%;旅游收入增长522元,贡献率为56%。旅游业的兴起,使当地农产品大量转化为商品,价格上涨,种植业收入、养殖业收入和渔业收入增幅分别达到23.58%、31.95%和62.16%。创造了多年来少有的可喜成绩,也充分证明了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大有潜力可挖。 农民收入主要由家庭经营性收入、务工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三个部分组成。宏观的看,由于受到国家竞争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全国产业不断换档升级,使得资本和科技不断挤占劳动,经济增

长的就业弹性,由1991年的0.45持续下降到现在不足0.1。务工工资和就业人口多年来徘徊不前,打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断减弱。长潭现象说明,劳动力缺乏实际上是一个比较效益问题。村内产业振兴后,常年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会很快放弃微薄的工资,回乡创业。因此,在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上,我们应该及时调整思路。既要两眼向外,注重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更要两眼向内,注重与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相结合,着力于内部挖潜。 从投入上看,2008年开始,长潭围绕“七有四通三解决”,投入各类资金1307万元。其中,交委道路建设440万元,水利人饮工程155万元,林业经果林建设147万元,电力河道通畅工程72万元,教委教学楼建设28万元。真正由扶贫部门投入的只有240万元,不到20%。长潭的投资结构很典型,与其他整村脱贫村调查的情况基本一致。这表明,扶贫开发已经由过去扶贫部门孤军作战,转变为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的集团军攻坚。扶贫资金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中退出来,重点用于实施产业扶贫的时机已经成熟。市委市政府和办党组,作出的将扶贫资金调整到重点支持产业扶贫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为此,我们建议,政策上和措施上应该及时跟进,确保产业扶贫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 一是尽快明确产业思路、制定配套政策、编制产业规划、明确工作步骤。 二是适当压缩整村脱贫村的比例,做大产业扶贫资金专项。整村脱贫需要整合各个方面的资源,从目前各个区县的整合情况

XXX扶贫领域和不正之风警示教育大会

召开2018年XXX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 警示教育大会 XX月XX日,XXX召开2018年XXX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警示教育大会,组织集中观看了《永远在路上:拍蝇惩贪》党风廉政教育专题片,通报了党风廉政典型案例。XXXXXXXXXXX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一是认清形势、吸取教训,绷紧思想之弦。要坚持在政治上跟党走,从典型案件中认真反思,汲取沉痛教训,始终保持拒腐防变的高度警觉,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切实增强忠诚、干净、担当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齐抓共管、主动作为,担起应尽之责。各村、各部门要从典型案例中吸取教训,领导党员干部必须担当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把教育管理监督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坚强的纪律和作风保障;三、严守底线、严于律己,夯实立身之本。党员领导干部担负着维护党纪政纪、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职责,必须规范遵守党的各项纪律,自觉陶冶道德情操,牢固树立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会议要求,要高度重视,紧绷廉政之弦,深入学习领会《永远在路上》系列专题片的精神实质,塞源堵弊,学思践悟,在扶贫领域要守住纪律“底线”,自觉做守纪律、讲规矩的模范;要坚持在作风上严要求,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注重以上率下大兴“三风”,强化查处教育并重,大力开展不正之风专项整治,切实以优良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同时

鼓励党员领导干部在会后自行书写观后感,并张贴在党风廉政公示栏里,形成一种良好的反腐氛围,使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治理行动“永远在路上”。 XXX党政班子成员、全体干部职工、各村两委负责人共计XXX余人参加会议。

创新产业扶贫机制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扶贫对于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扶贫开发中,我区各地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以特色农业、资源型工业、民族和边关旅游、劳务经济等为主的产业扶贫,并根据自身自然条件、要素禀赋、经济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市场变化特点,积极探索创建多种产业扶贫新模式,在提高扶贫开发质量和效益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必须进一步发挥产业扶贫的重要作用。 从我区实际看,目前制约产业扶贫的问题主要有:产业扶持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后续资金不到位,影响产业培育和持续发展;龙头企业培育扶持不够,数量少、规模小、示范带动能力不强;产业化基地建设推进不平衡,一些贫困地区始终未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基地,规模效益不显现;产业项目与市场不衔接,市场竞争力弱;产业扶贫创新机制不完善,等等。要把创新产业扶贫模式作为完成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在发展产业扶贫中促创新,在创新中谋产业扶贫大发展。为此,应努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加快扶贫产业发展,夯实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基础 精心编制我区产业扶贫规划,确立具有我区优势和特色的产业发展类别、扶持项目,发挥产业扶贫的最大效应。特色农业和特色旅游业是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主要来源,要下大力气壮大我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万元增收工程”,集中力量在种植业、养殖业和林业等培育一批千百亿元产业,打造“万元片区”“万元村屯”“万元示范农户”,示范带动周边贫困农户发展。加强旅游开发规划引导,对贫困地区山水风光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带动旅游相关的餐饮、旅馆、电信、交通等传统服务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拓宽旅游扶贫的发展空间,增加旅游产业的带动效应。 抓好产业项目开发,培育贫困群众增收的新增长点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发展一个好的入户产业项目,是帮助农户实现快速增收、稳定增收、持续增收的有效措施。要以市场为导向选好产业项目,努力做到户户有产业、村村有项目。在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方面,大力发展粮食、蔗糖、水果、桑蚕、蔬菜、茶叶、中药材、生猪、家禽、渔业、肉牛、肉羊、肉兔等重点产业,促进产业标准化建设;在发展非农产业方面,大力发展缫丝、制药、剑麻、木片加工等农林产品加工项目,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专题旅游项目,以及发展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民族传统美食、农副土特产品开发项目。通过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等扶贫产业模式,把有特色、有优势、有市场的产业开发项目发展起来,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立足本地实际,探索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的实现路径

中国产业扶贫模式比较研究

中国产业扶贫模式比较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产业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的重要举措,战略地位显著,被列为精准脱贫“五个一批”工程的首要任务。 各省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的指示,将70%的扶贫专项资金用于产业扶贫。在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模式的同时,地方政府寄望于寻找可复制推广的先进经验做法,而判断某地区经验做法是否可复制推广的依据是该经验做法背后的关键影响因素是否具备或可复制。 但现有文献主要介绍特定地区产业扶贫模式与经验做法,少有文献对产业扶贫模式取得成效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深刻剖析,也就无法为其他地区判定该经验做法是否可复制推广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在此现实背景与理论背景下,本文首先概述中央及各部委、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扶贫政策与产业扶贫政策的发展历程以及扶贫成效;其次基于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政府职能理论等,分析产业扶贫模式运行成效的潜在影响因素;然后分别为基层组织带动模式、合作社带动模式和龙头企业带动模式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样本进行案例研究,剖析三个案例样本的产业扶贫成效及其背后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针对以往学者所指出的产业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或障碍因素进行讨论、印证和补充,为后续政策优化提供现实依据;最后,根据产业扶贫模式运行成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尚存的制约因素,提出强化产业扶贫模式运行成效的政策建议。 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主要结论包括:第一,地方政府立下“军令状”后,2016年和2017年包含产业扶贫内容的政策文件也呈爆发式增加,强有力的执行力有效保障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的实现;第二,基于三个案例的研究发现,基

国务院扶贫办通报扶贫领域违纪违法10起典型案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33941482.html, 国务院扶贫办通报扶贫领域违纪违法10起典型案例 作者: 来源:《中国扶贫》2017年第16期 为扎实推进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教育和警醒广大扶贫干部挺纪在前,国务院扶贫办从中纪委通报和互联网舆情报道中,摘选了10起典型案例,按贪污挪用、骗取套取、渎职失职顺序进行了通报。 1.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扶贫办原出纳陈应山挪用扶贫资金进行网络博彩问题。2015年1月17日始,陈应山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取网上银行转账的方式多次挪用该单位扶贫专户上的资金1300余万元进行网络博彩游戏,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500万元。临夏州中级人民法院终审以陈应山犯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 2.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科员欧阳德汉挪用扶贫资金问题。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欧阳德汉被单位外派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利用负责处理租地过程中青苗补偿等事务的便利,挪用扶贫资金122.35万元归个人使用。2016年8月,顺德区纪委监察局给予欧阳德汉行政开除处分,并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3.陕西省子洲县周家硷镇赵场村党支部书记王军、村委会主任侯世军套取及克扣扶贫项目资金问题。在整村推进产业化养羊扶贫项目中,2人虚报养羊户18户,套取补助资金9万元;以“项目开支”为由,违规收取32户养羊户1.6万元,用于村务开支。2人分别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违纪资金被收缴。 4.浙江省常山县同弓乡胡村村委会原主任卢根发套取国家扶贫类财政资金问题。卢根发利用职务便利,在协助乡政府从事申报、初审林区道路建设项目工作中,伪造材料,以个人名义申报补助,套取国家扶贫类财政资金10万元。卢根发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司法机关已追究其刑事责任。 5.海南省白沙县青松乡牙扩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兼互助社理事长李桂文骗取扶贫资金问题。李桂文利用职务便利,擅自以13名社员名义向互助社借贷扶贫资金共计4.7万 元,用于个人开支;组织调查期间,将4.7万元存入互助社账户。2016年7月,李桂文受到开除党籍处分。 6.吉林省延吉市朝阳川镇仲坪村原民兵连长、团支部书记柳吉善骗取国家扶贫专项资金等问题。2013年至2014年,柳吉善隐瞒“朝阳川镇仲坪村东北细毛羊养殖项目”为其本人所有的事实,以村集体名义,制作细毛羊养殖工程虚假施工合同、村民代表大会会议记录等资料,骗取国家扶贫专项资金30万元;将其本人种植的集体土地擅自对外租赁,私自占有租赁费3.3

产业扶贫模式及其成效

中国国情国力|ZGGQGL 16 Ⅰ2017/11产业扶贫模式及其成效 ◎于乐荣 摘要:作为开发式扶贫的核心,产业扶贫是当前精准扶贫方略的重点。伴随着政府主导的扶贫工作的推进,贫困地区依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在实践中探索出多样化的产业扶贫模式。就扶贫目标而言,产业扶贫的实践效果差异很大,不同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直接影响产业扶贫的效果及可持续性。 关键词:产业扶贫;模式;效果 中图分类号:D632 文献标识码:A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大规模实施扶贫开发时,就已经开始将产业发展作为扶贫手段之一,带动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脱贫致富。201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在具体实现路径上,要根据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情况,实施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其中产业扶贫因其涉及对象最广、涵盖面最大成为精准扶贫方略的重点。 产业扶贫的模式 伴随着开发式扶贫的推进,贫困地区依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在实践中探索出以特色产业发展为基础的多样化的产业扶贫模式。基于产业扶贫开发中市场及政府的作用程度,划分为“强市场+弱政府”型,“中性市场+中性政府”型及“弱市场+强政府”型。依据农户投入要素及经营形式不同,划分为土地租赁流转型、土地股份制合作型及劳动力雇佣型。按照产业扶贫的资金来源不同,划分为内源资金型和外源资金型。其中,基于参与主体和组织形式不同而划分的不同类型,是较为成熟的模式。 1.“公司+农户”模式 该模式是指地方政府在考察地方企业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企业作为扶贫企业,在资金、优惠政策等方面进行扶持;扶贫企业利用其资金、技术和市场等优势带动贫困农户利用土地、劳动力等各种有形或无形资源发展产业。为建立稳定的生产合作关系,扶贫企业和农户通过签订合同确立权利和义务。扶贫企业为贫困农户提供从生产到销售的多种服务,农户则按合同要求完成生产任务;在扶贫企业具备一定发展实力的基础上,为其规划建设区域生产基地,让农户在基地上生产农产品,为企业提供优质原料,从而形成企业、基地和农户之间的紧密或松散的产业链合作,这即是衍生出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2.“合作社+农户”模式 该模式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建合作社,一是由基层党组织创办领办,二是由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提供服务者自发联合成立,建立合作社管理、运营体制机制,明确各方面的权利义务。贫困农户加入合作社成为社员,合作社为其社员提供从播种到管理、收割、技术指导、农资采购及销售等多方面的统一服务,贫困农户按照合作社要求生产、出售农产品。如粮食专业合作社在良种供应、农资采购、病虫害防治、耕种、浇灌、机收和销售等方面实行统一运作模式,农户按照合作社要求种植和生产农作物。

特色产业扶贫方案

特色产业扶贫方案 特色产业扶贫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7〕25号,以下简称《意见》)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有关要求,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制定了《特色产业增收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参照实施方案有关要求,配合对口部门,加强沟通衔接,及时反映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共同推进特色产业增收工作。 2017年5月15日特色产业增收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通知》(中办发〔2017〕25号)文件精神,推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增收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部署要求,按照《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意见》要求,依据农业行业扶贫开发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林业扶贫攻坚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围绕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以促进扶贫对象增收为目标,以改善生产生态条件为保障,着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市场化,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努力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增收,切实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尊重自然规律。立足贫困地区自身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选择最适宜的产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2.坚持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引导,尊重农民意愿,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3.坚持重视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重点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林场、种养专业户,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通过适合的经营主体使特色产业最大限度地覆盖贫困村和贫困户,鼓励工商资本进入产前、产后环节,把农村生产领域更多地留给贫困农户。 4.坚持产业间协调发展。树立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行种养结合模式,促进种养加协调发展。 5.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环境和生态条件,防止过度开发,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2017年,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实现布局合理,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林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贫困农户力争实现每户掌握1-2项农林牧业实用技术,至少参与1项农林牧业增收项目,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贫困地区初步构建农村特色产业体系,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增加,实现脱贫目标。 二、区域主导产业 (一)六盘山片区。大力发展马铃薯、小杂粮、玉米、中药材、苹果、红枣、核桃、沙棘、肉苁蓉、藤芒等优势特色产品,加强专用春小麦、马铃薯和油菜等优质种子生产建设,积极推进高原夏菜、球根花卉、压砂瓜、啤酒大麦、酿造葡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