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通行能力分析复习范围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复习范围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复习范围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复习范围

1、道路交通设施分类

按照交通流运行状态特点分为两种:连续流设施和间断流设施,

连续流设施:不存在来自交通流外部可能引起中断交通的固定的影响因素的交通设施(如交通信号),交通流状况取决于交通流内车辆相互作用以及车辆和道路几何线形、环境特性之间相互作用。如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和匝道连接点、高速公路系统、乡村和郊区多车道公路、双车道公路等。

间断流设施存在着中断交通流的设有控制或没设控制的出入口,这些出入口,通常设有交通信号、停车标志、让车标志以及其他与交通数量无关的,周期性中断交通(或者显著降低车速)的控制设施。如信号交叉口、无信号交叉口、城市主干道、公共交通客运能力、行人、自行车等。

2、道路通行能力定义

通行能力是指在通常的道路、交通和管制条件下,道路的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上或一交叉点,合理地期望能通过人或车辆的最大小时流率。

根据道路设施和交通实体不同分:机动车道通行能力、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自行车道通行能力)、人行道(人行横道)通行能力

根据作用性质可分为三种:

基本通行能力(理想通行能力):指在一定的时段,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道路的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上或一交叉点,合理地期望能通过人或车辆的最大小时流率。单位:pcu/h.车道

美国通行能力手册(HCM2000)给出的公路的理想条件包括:

–车道宽3.6米;

–车行道边线与最近的障碍物,或与路边、中央分隔带中物体之间

的净宽为1.8米;

–多车道公路的自由流速度为100km/h;

–交通流中只有小客车,没有重型车;

–平原地形;

–双车道公路中没有禁止超车区;

–没有交通控制或转弯车辆对直行车造成的阻碍。

实际通行能力:一定的时间段内,具体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一条车道或一均匀路段上或一交叉点,合理地期望通过的人或车辆的最大小时流率。单位:辆/h.车道

实际通行能力(计算题)

设计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段,具体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一条车道或一均匀路段或一交叉点,在给定的服务水平下的通行能力。单位:辆/h 车道,pcu/h车道。是在设计道路时,用来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标准而要求道路承担的通行能力

道路通行能力影响因素:

1)道路条件:包括几何线形和其他要素,包括:车道宽度\车道数、侧向净空、附加车道、几何线形、视距\坡度、设计速度(限速)。

2)交通条件:给定交通设施的交通流的特征,包括:车辆类型的分布、交通的方向性分布、车道使用分布、驾驶员总体特征。

3)管制条件:交通法规、控制方式、管理措施、信号配时(信号交叉口)

4)环境条件:街道化程度、商业化程度、横向干扰、非交通占道、公交车站、停车

5)气候条件:风、雨、雪、雾、沙尘暴等恶劣天气

6)交通事故:事故类型 7)施工

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关系

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同时反映道路所提供的服务情况。通行能力是反映道路服务的数量或服务的能力;而服务水平反映的是道路服务的质量或服务的满意程度。可以认为服务水平是通行能力前提下的细致分析。

计算通行能力时,用小时交通流率,而不是以小时交通量

3、车辆换算系数

在特定的道路、交通组成条件下,所有非标准车相当于标准车对标准车交通流流量影响的当量值。某类型1辆车辆换算成标准车辆的辆数。

车辆换算系数不是定值,决定于道路、交通条件、道路设施类型等。

标准车型的确定原则

1)按道路设施中交通组成,主要运行的车辆类型作为标准车型,如城市道路以小客车作为标准车型,非机动车道则以自行车为主

2)标准车型的选取不影响各种车辆之间的当量换算

注:

1)小客车可能成为标准车,其他车型也可能成为标准车,这由研究对象的交通组成来决定。

2)标准车的选择并不是车辆折算系数讨论的重点,车辆折算系数主要是研究各车型车辆对交通流流量造成影响的差别。

3)在相同的道路、交通条件下,不管标准车如何选择,车辆折算系数反映的各车型对交通流流量影响的相互关系都是相同的。

当量交通量计算(计算题)

4、饱和流率与饱和车头时距

饱和流率:绿灯时间内稳定行驶的队列中,车辆通过信号交叉口每条车道的流率。定义为在整个小时都是有效绿灯信号,并且车流不间断的条件下,每小时每条车道通过交叉口的车辆数,其单位用每车道有效绿灯小时通过车辆数表示(辆/绿灯小时/车道),以表示。

计算饱和流率

美国通行能力手册给出的饱和流率为1900pcu/h/lane

基本条件:

–车道宽3.6米;

–坡度为零;

–交叉口引道上没有路边停车;

–交通流中只有小客车;

–没有(市内)公交车停在行车道上;

–交叉口位于非中心商务区;

–没有行人

修正系数:

交通组成影响修正系数

车道宽度修正系数

坡度影响修正系数

大型车和小汽车都会受到进口坡度的影响。

停车次数校正系数

停车车道对附近车道的摩阻影响,以及由于车辆出入停放区偶尔会对相邻车道阻塞的影响。

公共交通阻塞修正系数

公共汽车上下乘客而停靠在设置于靠近交叉口前后的公共汽车站对交叉口的影响。

地区类型修正系数

商业区对交叉口的影响相对于非商业区对交叉口影响大,主要是由于商业区环境复杂和交通拥挤造成的。

右转修正系数

右转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右转车是应用专用车道还是共用车道

左转车修正系数

当车道组中有左转车时,由于左转车辆的影响,车流不能达到和直行一样的饱和流率

行人、自行车车阻塞修正系数

交叉口进口道中由于行人或自行车的左右转对交叉口车辆影响。

饱和车头时距:绿灯时间内,同向稳定行驶的队列中,同一车道上连续通过停车线的两辆车之间的时间间隔,以表示,单位秒。

饱和流率和饱和车头时距的关系为:S=3600/h

5、临界间隙和随车时距

接受间隙:具有次要通行权的交通流穿越具有优先通行权的交通流时,优先交通流为次要交通流提供的可穿越间隙.

临界接受间隙:在主路上连续车流的车辆之间,支路上车辆能穿越的最小时间间隔,用s表示;

间隙接受理论思想:

在两支相交的车流中,假设一支车流为主要道路车流,另一支为次要

道路车流。次要道路上的车流只能利用主要道路上车流间隙通过。当主要道路车流间隙大于临界间隙时,次要道路上车辆可以穿越主要道路。

应用间隙接受理论计算通行能力需要解决问题:

1)具有优先权的交通流车头时距分布

常用分布:负指数分布、位移的负指数分布、爱尔兰分布、M3 分布、对数正态分布

2)临界接受间隙计算

3)随车时距

随车时距:在支路上来车列队连续行进的情况下,利用主路同一间隙的前后两辆车之间的时间间隔,单位为s。可用次要道路饱和车头时距观测值估计

例:一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主要道路的双向交通量为1200pcu/h,车辆到达符合泊松分布。次要道路上车辆可穿越的临界车头时距=6s。车辆跟驰行驶的车头时距t=3s。求次要道路上的车辆可穿越主要道路车流的数量。

影响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因素分析

影响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因素主要取决于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及服务水平等因素。道路条件一般指道路分类、道路横断面、车道宽度、道路线型、交叉口形式、路面抗滑能力等;交通条件指大型车辆、公共交通、自行车的混入、超车、车道分布、交通量的变化、交通管理、交通管制等;而服务水平则是指道路使用者根据交通状态从速度、舒适、方便、经济和安全等方面所能得到的服务程度。 一、道路条件影响因素 1 道路分类(路网结构) 2 道路横断面 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及四幅路。 (1)单幅路 将所有的车辆(机动车、非机动车)组织在一条道上混合行驶。道路上,由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因此互相间的干扰势必就大,通行能力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双方都有一种不安全感,其通行能力难以提高。 (2)双幅路 利用中央分隔带(或防撞墙)将机动车道按上下行方向隔离。由于双幅路将机动车道的双向进行了分隔,减少了对向车流的干扰,道路通行能力比单车幅路有所提高。但由于其在一个方向上机非混行,机非之间的干扰还是存在,道路的通行能力还是受到制约。 (3)三幅路 利用机非分隔带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离。由于三幅路的组成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进行分隔,避免了机非之间的干扰,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但由于其没有将机动车道上、下行分隔,机动车道对向车流的干扰同时存在。 (4)四幅路 利用中央分隔带(或防撞墙)、机非分隔带将机动车道双向、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分隔。四幅路彻底避免了机非之间、对向车流之间的干扰,从而大大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是最理想的道路横断面型式,缺点是路幅宽占地多。 3 道路宽度 当计算行车速度40km/h,车道宽度为3.75m,而当行车速成度<40km/h,车道宽为3.5m。可见速度越大,要求车道宽度越宽,通行能力越大。当车道宽<3.5m时,就应考虑采用车辆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 4 道路线型 道路平面线型由直线段和平面曲线段组成。道路纵断面线型由上坡、下坡的直线和竖曲线组成。 (1)道路曲线半径 (2)道路纵坡 5 道路交叉口形式 城市道路交叉口形式通常分: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形式有十字形、T形、Y形、x形、环行交叉、多路交叉、错位交叉、畸形交叉等。通常采用最多的是十字形交叉,十字交叉以正交为宜,斜交时交叉角应大于45°。规范规定应避免错位交叉、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平面交叉口的特点是:交叉路口的冲突点和交织点多,视线盲区大,交通流量大,各方面的车辆均在此实现合流分流,相互交织、冲突的机会增多。 提高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方法有:将路口进行渠化,对车流进行有效引导,增设交叉口进口的车道数等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两类。 互通式立体交叉又分完全互通式、不完全互通式和环形式三种。由于平面交叉口制约了道路通行能力,因此,现在很多城市在道路与铁路,高速公路现各级道路,快速路与陕速路、主干路,主干路与主干路等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等均采用立体交叉。采用立体交叉可以减少或消除交叉口的冲突点,从而从根本上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道路通行能力报告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实践 学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 组长: ___________________ 短号: 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年级:2011级 成员: 中国?珠海 二O—四年一月

目录 一、调查目的............................................................................1 . 二、调查时间和地点......................................................................1... 三、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1.. 1. 交叉口地点:....................................................................1... 2. 交叉口地理环境和交通环境........................................................1.. 3. 道路截面结构....................................................................3... 4. 调查数据........................................................................3 . 5. 通行能力计算....................................................................5... 6. 延误计算和现状服务水平评价......................................................8.. 四、城市道路无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9.. 1. 交叉口地点......................................................................9... 2. 交叉口地理环境和交通环境........................................................9.. 3. 道路截面结构.................................................................. 1..0. 4. 无信号交叉口车流运行特性 1..0 5. 调查数据...................................................................... 1..1.. 6. 通行能力计算.................................................................. 1..3. 7. 饱和度计算和现状服务水平评价.................................................. 1..3 五、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分析.......................................................... 1..4. 1. 路段地点: 1..4. 2. 路段概况: 1..4. 3. 调查数据...................................................................... 1..5.. 4. 通行能力计算.................................................................. 1..6. 5. 现状服务水平评价.............................................................. 1..7.参考文献.............................................................................. 1..8..

道路通行能力计算题

1、已知平原区某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20km/h,标准路面宽度和侧向净宽,驾驶员主要为经常往返于两地者。交通组成:中型车35%,大型车5%,拖挂车5%,其余为小型车,高峰小时交通量为725 pcu/h/ln,高峰小时系数为0.95。试分析其服务水平,问其达到可能通行能力之前还可以增加多少交通量? 解:由题意,fw=1.0,fp=1.0; fHV =1/{1+[0.35×(1.5-1)+0.05 ×(2.0-1)+0.05 ×(3.0-1)]}=0.755 通行能力:C=Cb × fw× fHV × fp =2200×1.0×0.755×1.0 =1661pcu/h/ln 高峰15min流率:v15=725/0.95=763pcu/h/ln V/C比:V15/C=763/1661=0.46 确定服务水平:二级 达到通行能力前可增加交通量:V=1661-763=898pcu/h/ln 2、已知某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为100km/h,行车道宽度3.75m,内侧路缘带宽度0.75m,右侧硬路肩宽度3.0m。交通组成:小型车60%,中型车35%,大型车3%,拖挂车2%。驾驶员多为职业驾驶员且熟悉路况。高峰小时交通量为1136pcu/h/ln,高峰小时系数为0.96。试分析其服务水平. 解:由题意,ΔSw= -1km/h,ΔSN= -5km/h ,fp=1.0,SR=100-1-5=94km/h ,CR=2070pcu/h/h fHV =1/{1+[0.35×(1.5-1)+0.03 ×(2.0-1)+0.02 ×(3.0-1)]}=0.803 通行能力:C=CR×fHV ×fp =2070×0.803×1.0 =1662pcu/h/ln 高峰15min流率:v15=1136/0.96=1183pcu/h/ln V/C比:v15/C=1183/1662=0.71 确定服务水平:三级 3、今欲在某平原地区规划一条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20km/h,标准车道宽度与侧向净空,其远景设计年限平均日交通量为55000pcu/d,大型车比率占30%,驾驶员均为职业驾驶员,且对路况较熟,方向系数为0.6,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为0.12,高峰小时系数取0.96,试问应合理规划成几条车道? 解:由题意,AADT=55000pcu/d,K=0.12,D=0.6 单方向设计小时交通量:DDHV=AADT×K×D=55000×0.12×0.6=3960pcu/h 高峰小时流率:SF=DDHV /PHF=3960/0.96=4125pcu/h 标准的路面宽度与侧向净空,则fw=1.0,fp=1.0,fHV=1/[1+0.3×(2-1)]=0.769 所需的最大服务流率:MSFd =SF/(fw×fHV×fp) =3375/0.769=5364pcu/h 设计通行能力取为1600pcu/h/ln,则所需车道数为:N =5364/1600=3.4,取为4车道。 4、郊区多车道一级公路车道数设计,设计标准:平原地形,设计速度100km/h,标准车道宽,足够的路侧净空,预期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为1800pcu/h,高峰小时系数采用0.9,交通组成:中型车比例30%,大型车比例15%,小客车55%,驾驶员经常往返两地,横向干扰较轻。 解:计算综合影响系数fC。 由题意,fw=1.0,fP=1.0,fe=0.9 (表2.9),Cb =2000pcu/h/ln, fHV =1/[1+ΣPi(Ei- 1)]=1/[1+0.3 ×(1.5-1)+0.15 ×(2-1)]=0.769 fc=fw×fHV×fe×fp=1.0 ×0.769×0.9×1.0=0.692 计算单向所需车道数:

《道路通行能力》实验报告

《道路通行能力》实验报告 ()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任课老师: 成绩:

一、调查时间和地点 调查时间:2013年5月12日 地点:粤海东路与桂花北路交叉口 二、调查情况汇总 1、交叉口车道功能划分示意图

2、交叉口信号相位和配时 3、调查高峰小时交通量汇总

三、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 采用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推荐的方法: 已知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都是单向四条车道,两条直行车道和一条左转和右转专用车道,信号配时:周期T C =169S ,绿灯南进口40S ,北进口45S ,西进口42S ,东进口30S 。车种比例由于达不到最小的2:8,就设定ti =2.5s 。to=2.3s,Ф=0.9, ??+-?=)1(3600i o g c s t t t T C ,南进口道车型总量是1330pcu/h,其中左右转的车辆分 别是473pcu/h 和243pcu/h ,所占比例分别为35.6%和18.3%,北进口道车型总量是838pcu/h,其中左右转的车辆分别是204pcu/h 和103pcu/h,所占比例分别为24.3%和12.3%,西进口道车型总量是1143pcu/h,其中左右转的车辆分别是472pcu/h 和72pcu/h,所占比例分别为41.3%和 6.3%,东进口道车型总量是956pcu/h ,其中左右转的车辆分别是377pcu/h 和122pcu/h ,所占比例分别为39.4%和12.8%。 由公式??+-?=)1(3600i o g c s t t t T C 和设有专用左转和专用右转的进口道同行能力计算公式∑--=)1/(R L S EL R C C ββ,计算出各进口道的通行能力。 北进口道的行车道的通行能力Cs=347pcu/h,C 北=1642pcu/h 。 南进口道的行车道的通行能力Cs=308pcu/h,C 南=2004pcu/h 。 西进口道的行车道的通行能力Cs=324pcu/h,C 西=1855pcu/h 。 东进口道的行车道的通行能力Cs=232pcu/h,C 东=1456pcu/h 。 由于此交叉口对向左转车不对本向直行车辆的通行造成影响,所以不需要折减,所以此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C=C 北+C 南+C 西+C 东=6957pcu/h 。 四、运行状况分析 1、饱和度 交叉口高峰小时交通 =1350+1173+991+942=4267pcu/h,V/C=4257/6957=0.612。 2、服务水平 依据北京市市政设计院建议的服务水平,路口交通负荷系数V/C 在0.6~0.9之间的,服务水平为二级服务水平。说明该交叉口在该信号控制下运行良好,基本上能够满足驾驶员舒适性要求。 五、改善措施 该交叉口左转车辆比较多,交叉口专用左转车道交叉口的服务水平达到了二级服务水平,满足驾驶员的舒适度要求,所以我认为对该交叉的信号配时方案较为合理,并赞同。

道路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道路饱与度计算方法研究 摘要:道路饱与度就是研究与分析道路变通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但目前人们仍比较简单地用V/C来计算饱与度,未能根据各类不同道路的标准进行计算,尤其就是公路与城市道路,其计算方法并不一致,、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0 引言 饱与度的计算主要应考虑两点:一就是交通量,二就是通行能力。前者的数据一般就是通过交通调查数据经过计算获得,后者的计算则相对较为复杂。由于城市道路与公路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不同,有必要分开讨论。本文将在介绍道路分类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道路的通行能力及饱与度算法作一探讨。 1 道路分类 我国道路按照使用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与乡村道路。目前除公路与城市道路有准确的等级划分标准外,对林区道路、厂矿道路与乡村道路一般不再进行等级划分。 1、1 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就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与设施的道路,不包括街坊内部道路。城市道路与公路分界线为城市规划区的边线。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一般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具体分级标准参见《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 1、2 公路

公路就是连接各城市、城市与乡村、乡村与厂矿地区的道路。根据交通量、公路使用任务与性质,一般将公路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具体分级标准参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等相关规范。 2 饱与度定义及影响因素 2、1 饱与度 道路饱与度就是反映道路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计算公式即为人们常说的V/C,其中V为最大交通量,C为最大通行能力。饱与度值越高,代表道路服务水平越低。由于道路服务水平、拥挤程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实际中因难以考虑多方面因素,常以饱与度数值作为评价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美国的《通行能力手册》将道路的服务水平根据饱与度等指标的不同分为六级(具体分级标准可参考该手册,此处从略).我国则一般根据饱与度值将道路拥挤程度、服务水平分为如下四级: 一级服务水平:道路交通顺畅、服务水平好,V/C介于0至0、6之间; 二级服务水平:道路稍有拥堵,服务水平较高,V/C介于0、6至0、8之间; 三级服务水平:道路拥堵,服务水平较差,V/C介于0、8至1、0之间; 四级服务水平:V/C>1、0,道路严重拥堵,服务水平极差。 2、2 影响因素 饱与度的大小取决于道路的车流量与通行能力,此外,影响饱与度

公路的通行能力分析

公路的通行能力 一、概述 公路的通行能力是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度量标准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断面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公路的通行能力,尤其是公路"咽喉"处(一般在隧道、桥涵、交叉口、交汇处、匝道与口、山下坡、急拐弯等)的通行能力是决定运输车辆行驶径路的决定因素,因此它在运输组织中非常重要。 公路通行能力是公路的一种性能,是一项重要指标。研究它的目的在于:估算公路设施在规定的运行质量条件下所能适应的最大交通量,以便设计时确定满足预期交通需求和服务水平要求所需要的道路等级、性质和设计道路的几何尺寸,同时可以评价现有道路设施。 关于通行能力的研究,最早是以美国为中心进行的,并于1950年将其算法标准化编入美国《公路通行能力手册》(Highway Capacity Manual-HCM)中。之后,几经修订,目前最新版本为2000年版。该手册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很多国家作为计算通行能力的规范书使用着。

在日本,于1960年制定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该标准采用了美国《公路通行能力手册》中的观点。之后,于1982年趁修改日本《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机会,将日本的研究成果编入《道路交通容量》一书中,而使日本的公路通行能力的计算标准化。《道路交通容量》中论述了路段、平面交叉路口、匝道、交织区间等公路各组成部分通行能力的算法。 二、影响公路通行能力的因素 公路条件: ①车道应有充足的宽度以不影响通行能力(3.5m以上)。 ②路旁障碍物(挡土墙、电线杆、护轨、路标等)的距离(侧向净空)应在即使与通行能力相等的交通量时也不给行驶车速带来影响(侧向净空应为1.75m以上)。 ③纵向坡度、曲率半径、视距及其它线形条件不应给通行能力交通量时的车速带来影响。 交通条件: ①交通量中不应含有影响通行能力的卡车等大型车辆、摩托车、自行车、行人,即仅由小客车构成。

道路通行能力实验报告格式规范

封面和扉页不要加页眉) 正文部分加页码,封面和目录不加页码 目 录 第一章 背景分析 (1) 1.1企业背景 (1) 1.2公司发展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 (1) 1.3优化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 第二章 调查研究........................................................................................... .. (3) 2.1数据及业务量调查分析......................................................................4 2.2周边市场经济环境及交通条件分析.....................................................6 2.3公司现有路线分析.. (6) 第三章 规划方案设计 (6) 3.1确定线路设计目标.............................................................................6 3.2线路优化方案设计.............................................................................6 3.3方案实施后效益分析...................................................................... ..11 3.4 运输调配.. (12) 第四章 方案综合评价.......................................................................... ... (12) 4.1节约算法的适用度评价…………………………………………………………….12 4.2加强客户和线路管理水平………………………………………………………… 13 4.3公司采用该方案的整体评价…………………………………………………….. .13 第五章 总结......................................................................................................14 参考文献....................................................................... .................................. (15)

各等级道路通行能力取值建议值

很多是快速路1000-1200主干道900次干道600支路400-300(一个车道)即使乘了车道、交叉口折减系数觉得还是偏大,一般灯控交叉口右转600直行500左转300考虑到渠化的话取的路段通行能力大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般取快速路1200-1400,主干道1000-1200(1150),次干道600-800(700),支路 400.括号内为推荐值。 按照规范肯定是偏大现在大多数是按照规范再乘以一个折减系数包括车道折减系数和交叉口折减系数,快速路取值是按照饱和度 0.7取的,保证快速路饱和度在 0.7左右。 “老拳”网友的经验值为: 快速路: 1350,主干路: 900,次干路600-700,支路: 300- 400。 这个是我用的经验值”Blee中山规划院“网友的经验值为: 快速路1100~1200,主干路800~900,次干路650~750,支路500~600北京各等级道路通行能力的推荐指标各等级道路通行能力推荐指标技术等级描述设计通行能力(车/小时)高速公路1800/车道高速公路匝道带辅道1600/车道城市快速路最右侧车道1000/车道非右侧车道1800/车道城市快速路匝道750/车道主干路<500米,与主干路相交720/车道>500米,<1000米,与主干路相交820/车道>1000米,与主干路相交920/车道<500米,与次干路或者低等级道路相交860/车道>500米,<1000米,与次干路或者低等级道路相交960/车

道>1000米,与次干路或者低等级道路相交1060/车道次干路非右侧车道,<500米,与主干路相交580/车道非右侧车道,>500米,<1000米,与主干路相交680/车道非右侧车道,>1000米,与主干路相交780/车道非右侧车道,<500米,与次干路或者低等级道路相交630/车道非右侧车道,>500米,<1000米,与次干路或者低等级道路相交730/车道非右侧车道,>1000米,与次干路或者低等级道路相交830/车道最右侧车道,机非隔离与非右侧车道相等最右侧车道,机非混行非右侧车道的50%支路行车道宽度<12米300/方向行车道宽度>13米,<16米600/方向行车道宽度>16米900/方向

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版

通行能力分析 一、道路通行能力的概述 1、基本通行能力:指在一定的时段,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道路的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上或一交叉点,合情合理地期望通过人或车辆的最大小时流率。(基本通行能力是在理想条件下道路具有的通行能力,也称为理想通行能力。) 2、实际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指在一定时段,在实际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上或一交叉点,合情合理地期望通过人或车辆的最大小时流率。(可能通行能力则是在具体条件的约束下,道路具有的通行能力,其值通常小于基本通行能力。) 3、设计通行能力:指在一定时段,在具体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一条车道或一均匀段上或一交叉点,对应服务水平的通行能力。(指在设计道路时,为保持交通流处于良好的运行状况所采用的特定设计服务水平对应的通行能力,该通行能力不是道路所能提供服务的极限。) 二、多车道路段通行能力 1、一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 理论通行能力是指在理想的道路与交通条件下,车辆以连续车流形式通过时的通行能力。在通行能力的理论分析过程中,通常以时间度量的车头时距t h和空间距离度量的车头间距s h为基础,推导通行能力的理论分析模型。其计算公式为: 0=3600/t N h 或 1000 = s V N h 式中: N——一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辆/h); t h——饱和连续车流的平均车头时距(s); V——行驶车速(km/h) s h——连续车流的车头间距(m)。 我国对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进行了专门研究,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中建议的一条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的规定如下表所示。

道路通行能力报告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实践学院: 专业:组长:指导老师:交通工程 短号: 年级:2011级 成员: 中国·珠海 二○一四年一月

目录 一、调查目的 (1) 二、调查时间和地点 (1) 三、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 (1) 1.交叉口地点: (1) 2.交叉口地理环境和交通环境 (1) 3.道路截面结构 (3) 4.调查数据 (3) 5.通行能力计算 (5) 6.延误计算和现状服务水平评价 (8) 四、城市道路无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 (9) 1.交叉口地点 (9) 2.交叉口地理环境和交通环境 (9) 3.道路截面结构 (10) 4.无信号交叉口车流运行特性 (10) 5.调查数据 (11) 6.通行能力计算 (13) 7.饱和度计算和现状服务水平评价 (13) 五、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分析 (14) 1.路段地点: (14) 2.路段概况: (14) 3.调查数据 (15) 4.通行能力计算 (16) 5.现状服务水平评价 (17) 参考文献 (18)

1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实践 一、调查目的 交通调查是指为了找出交通现象的特征性趋向,在道路系统的选定点或路段,收集和掌握车辆或行人运行状态的实际数据所进行的调查分析工作。通过现场勘查得到的数据以及相关参数,计算并分析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评价其设计合理性和所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时间和地点 1、时间:2014年1月7号 2、时间段:17:30—18:30 3、地点: 1)港湾大道-留诗路信号交叉口 2)金峰北路-科技二路无信号交叉口 3)港湾大道路段 三、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 1. 交叉口地点: 港湾大道-留诗路信号交叉口 2. 交叉口地理环境和交通环境 地理环境:交叉口位于港湾大道与留诗路形成的平面十字型交叉口,位于珠海市香洲东北部。港湾大道全长21.1km,是由歧湾公路珠海段扩宽改造的珠海市东出口公路。根据珠海市的总体规划,该大道分为城市型和郊区型两部分。其中,城市道路10.8km,路幅宽度为45m,设置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交通环境:港湾大道属于珠海市主干道。作为珠海市区进出京珠高速的唯一道路,是珠海的北大门。担负着周边城市进出珠海的重要途径之一。

道路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道路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 摘要:道路饱和度是研究和分析道路变通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但目前人们仍比较简单地用V/C来计算饱和度,未能根据各类不同道路的标准进行计算,尤其是公路和城市道路,其计算方法并不一致,、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0 引言 饱和度的计算主要应考虑两点:一是交通量,二是通行能力。前者的数据一般是通过交通调查数据经过计算获得,后者的计算则相对较为复杂。由于城市道路与公路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不同,有必要分开讨论。本文将在介绍道路分类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道路的通行能力及饱和度算法作一探讨。 1 道路分类 我国道路按照使用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和乡村道路。目前除公路和城市道路有准确的等级划分标准外,对林区道路、厂矿道路和乡村道路一般不再进行等级划分。 1.1 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不包括街坊内部道路。城市道路与公路分界线为城市规划区的边线。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一般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具体分级标准参见《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 1.2 公路 公路是连接各城市、城市与乡村、乡村与厂矿地区的道路。根据

交通量、公路使用任务和性质,一般将公路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具体分级标准参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等相关规范。 2 饱和度定义及影响因素 2.1 饱和度 道路饱和度是反映道路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即为人们常说的V/C,其中V为最大交通量,C为最大通行能力。饱和度值越高,代表道路服务水平越低。由于道路服务水平、拥挤程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实际中因难以考虑多方面因素,常以饱和度数值作为评价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美国的《通行能力手册》将道路的服务水平根据饱和度等指标的不同分为六级(具体分级标准可参考该手册,此处从略).我国则一般根据饱和度值将道路拥挤程度、服务水平分为如下四级: 一级服务水平:道路交通顺畅、服务水平好,V/C介于0至0.6之间; 二级服务水平:道路稍有拥堵,服务水平较高,V/C介于0.6至0.8之间; 三级服务水平:道路拥堵,服务水平较差,V/C介于0.8至1.0之间; 四级服务水平:V/C>1.0,道路严重拥堵,服务水平极差。 2.2 影响因素 饱和度的大小取决于道路的车流量和通行能力,此外,影响饱和

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评价指标

一、通行能力 1.1路段通行能力取值 注:本表适用于一般交通项目,对通行能力取值要求比较精确的项目应另行计算。 参考材料: 彭国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与技术审查ppt: 各种等级道路通行能力推荐标准

1.2交叉口通行能力 (1)适用于不需要进行各进口道分析和计算车道延误的项目: 交叉口通行能力取值 资料来源:? 简化的估算公式: C=800*n(n≤10) C=800*n+300*(n-10)(n?10) n为进口车道数,不区分左直右; (2)需要进行进口道分析和计算车道延误的项目: 软件计算(文件夹里提供)。

二、服务水平评价指标 路段和交叉口分别取值,标准如下: 路段饱和度与服务水平对应关系表 信号交叉口饱和度与服务水平对应关系表 注:A——非常畅通。交通量小,自由流,驾驶自由度大,可自由地选择所期望的速度,使用者不受或基本不受交通流中其他车辆的影响。 B——畅通。交通量有所增加,但受其它车的影响仍然较小。 C——基本畅通。交通运行基本上还处于稳定状态,但车辆间的相互影响变大。D——轻度拥堵。交通量还没有超过道路最大通行能力,但速度和驾驶自由度受到严格限制。 E——中度拥堵。交通量达到了道路最大通行能力,交通运行对干扰很敏感,并很容易出现塞车。 F——严重拥堵。交通流处于不稳定状态,走走停停,经常出现由于交通量过大引起的塞车。 注:(1)路段标准参考了交研所的指标,交叉口与部颁标准保持一致。 (2)广州市内的非重要项目,可采用下列简化合并后的表格,但需经组长或所领导同意后采用。

参考材料:公路四级服务水平对应的图片说明 一级服务水平:自由流,舒适便利二级服务水平:稳定流上限,车辆相互影响三级服务水平:稳定流,舒适便利严重下降四级服务水平:强制流,交通拥挤

城市道路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与公式

计算说明 一、路段通行能力与饱和度的计算说明 1、通行能力计算 计算路段单方向的通行能力,如“由东向西的通行能力”、“由南向北的通行能力”。 n C单= C i( 1-1) i 1 C单——路段单向通行能力; C i——第i条车道的通行能力; i——车道编号,从道路中心至道路边缘依次编号; n——路段单向车道数。 C i C0 条交车道(1-2)C0—— 1 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根据道路设计速度取表1-1 中对应的建议值: 表1-1C0值 条——车道折减系数,自中心线起第一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1.00,第二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0.80~0.89,第三条为0.65~0.78,第四条为0.50~0.65,第五条以上为 0.40~0.52; 交——交叉口折减系数,根据道路设计速度和路段两交叉口之间的距离 由表 1-2 确定:

表 1-2 交叉口折减系数 车道——车道宽度折减系数,根据车道宽度由表1-3 确定: 表 1-3 车道折减系数 2、饱和度计算 V / C ——实际流量除以通行能力。

二、交叉口通行能力与饱和度计算说明 1、通行能力计算 n C 交叉口 = C i (2-1) i 1 C 交叉 口 —— 交叉口通行能力; C i —— 交叉口各进口的通行能力; i —— 交叉口进口编号; n —— 交叉口进口数, n 为 4 或 3。 K C i = C j (2-2) j 1 C j —— 进口各车道的通行能力; j —— 车道编号; K —— 进口车道数。 先计算各个车道的通行能力, 再计算各个进口的通行能力, 然后计算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用专用工具计算进口各车道通行能力, 按直行、直左、直右、直左右、专左、专右的先后顺序 。 (1) 直行、直左、直右与直左右 车道的通行能力计算: 需要输入的数据: ① 信号周期 T ; ② 对应相位的绿灯时间 t ; ③ 对应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 t j ; ④ 对应的车流量。 注意: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第二章 1双车道公路具有哪些交通特性? (1)驾驶员交通特性:反应时间,判断能力,驾驶倾向性与稳定性; (2)车辆交通特性:一般车辆运行特性(自由行驶、跟驰、超车、停止超车),慢车运行特性(慢车动力性能、慢车运行特征); (3)道路交通特性:道路宽度,道路线形,视距(停车、会车、超车)。 2计算双车道公路路段通行能力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是分别予以说明。 需要考虑①基本通行能力②行车道宽度对通信能力的修正系数③方向分布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④路侧干扰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⑤交通组成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3简述自由流速度概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自由流速度是指公路上不受其他车辆干扰,根据驾驶员主观意愿自由选择的行驶速度。 影响因素:(1)路面宽度(2)地形条件(3)路侧干扰(4)街道化程度 第三章 1多车道公路路段的特点是什么? 多车道公路车辆经常有外侧车道驶入内侧车道或者有内侧通过外侧车道驶出,这种车道转移常常影响正常行驶的车辆,外侧车道受干扰最大。但是,多车道公路车辆超车时不影响对向车流的运行,车辆运行只受同方向车流的影响,故处于不同位置的行车道所受干扰不同,受影响的程度也不同。 2对比分析双车道公路和多车道公路通行能力影响因素。二者有何差异,原因是什么? 双车道公路的通行能力结合行车道宽度、方向分布、路侧干扰及交通组成对通行能力的修正可以得到。但对于多车道,一级公路受路侧干扰影响较大。其中交叉口影响最大,路侧行人与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影响较小。所以多车道通行能力结合基本通行能力、受限车道宽度和侧向净空影响修正系数、交通组成影响修正系数、路侧干扰影响修正系数及驾驶员总体特征影响修正系数可以得到。 第四章 1如何选择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的衡量指标?选定衡量指标后,如何确定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选择衡量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需根据不同形式公路车辆运行规律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指标。对于高速公路,其交通流是非间断流,从其速度—流量曲线上看速度在自由流范围内是直线,说明仅仅用速度作为衡量其服务水平指标是不够的,还需考虑车辆间相互靠近的程度,即车头间距的大小,只有当车头间距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不会影响驾驶员自由选择车速。而从车辆特性出发,宜选用车流密度、平均运行速度、交通流状态和最大服务率作为衡量其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根据服务水平等级表及实际条件下的饱和度、平均运行速度和车流密度等可确定实际道路服务水平等级,根据服务水平等级可确定路段实际运行状况。 2路段基本通行能力的分析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是什么? (1)基于流量——车道占用率模型的通行能力分析方法 (2)基于交通流统计分析模型的通行能力分析 (3)基于突变理论的通行能力分析 第五章 1交织段、交织长度、宽度应如何定义?交织区和交叉口的区别方法是什么? 交织段是指当一合流区后面紧接着一分流区,或当一驶入匝道紧接着一条驶出匝道,两者之间有辅助车道连接时构成的区域;交织长度指交织区入口处三角端宽度为0.6m处到出口处之间的距离;交织宽度由交织区段的车道数衡量。区分方法为:是3.6m处三角端宽度为 位于两条道路相交处还是位于合流区域和分流区域之间。

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

摘要 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的重要节点,它把城市道路相互连接起来构成道路网,其通行能力直接影响城市道路的通达,交叉口的交通流密度过大,将会造成路口的拥挤与堵塞,影响城市道路的正常运行,而提高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减少交叉口停车与延误是城市道路交通追求的目标,鉴于此,本文以信号交叉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交叉口的调查,探究其通行能力,并分析信号交叉口的运行状况。 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通行能力研究概况;第二部分概括信号交叉口分类、服务水平分析、运行分析、通行能力研究方法以及影响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因素;第三部分以**市某信号交叉口为例,进行交通调查,计算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分析交叉口的运行状况;第四部分针对目前我国城市信号交叉口的总体特性,分析提高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对策;第五部分总结全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

Abstrac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urban road. It connects urban road up a road network, and its capacity directly affect the running efficiency of the urban road. Urban road will not work normally if the traffic congestion or jam happened to the signal intersection when the traffic flow desity of the intersection is too large. To improve the traffic capacity and reduce parking and delaying in the intersection are the goals of urban road traffic. For reason above, the signal intersection is studied as a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traffic capacity of intersection is explored. The running status of the signal intersection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general capacity; The second part summarizes signal intersection classification, the service level analysis, operation analysis, capacity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traffic capacity; The third part takes a signal intersection in Jinzhou. As an example, surveys the volume of traffic, calculates the capacity of signal intersection, analysis the status of the interse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road intersection, a number of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signal intersection traffic capacity are analyzed in the forth part of paper; The fifth part summarizes the whole reserchers of the paper. Key words:Urban road;Signal intersection;Capacity

公路概论讲义

公路概论讲义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公路概论》是测量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使学生为以后的有关课程学习奠定基础。本课的任务是:介绍公路的基本结构;路线设计;筑路材料;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和路政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能够掌握公路的基本结构;了解公路工程的基本概念;了解公路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能识读路线的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和路基、路面、桥涵的结构。 了解公路运输的作用和特点;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发展概况;懂得公路的基本结构;公路的分级及其主要技术指标;知道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重点:公路的基本结构;公路的分级。 Ⅰ公路基础知识 一、公路的分类 定义:公路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公路技术标准修建,并经公路主管部门验收认定的城市间、城乡间、乡间可供汽车行驶的公共道路。 组成: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排水设施、防护构造物、渡口、沿线设施、两旁用地。 公路技术分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国道:国道是指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意义的主要干线公路,包括重要的国际公路,国防公路,连接首都与各省、自治区市分、首府和直辖市的公路,连接各大经济中心、港口、枢纽、商品生产基地和战略要地的公路。G×××国道G1××指首都放射线,G2××指北南纵线,G3××指东西横线 省道:省道是指具有全省性(自治区、直辖市)政治、经济意义,连接省内中心城市和主要经济中心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的省际间的重要公路。S×××省道S1××指省会(省府)放射线,S2×××指北南纵线,S3××指东西横线 县道:县道是指具有全县性(镇、县级市)政治、经济意义,连接省内中心城市和主要经济区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的省际间的主要公路。X×××县公路编号 乡道:乡道是指主要为乡(镇)内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的乡与乡之间及乡与外部联络的公路。Y×××乡公路编号 二、公路的分级及技术指标 交通量 1、车辆折算 2、交通量的定义和分类 交通量:是在指定的时间内通过道路某地点或某断面的车辆、行人数量。 表示方法:平均交通量(年平均、月平均、周平均日交通量) 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第30位小时交通量) 3、道路通行能力 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一)、公路技术分级及其适应交通量 高速公路:是指专供汽车分向、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按照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