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余热发电设备项目初步方案

水泥余热发电设备项目初步方案
水泥余热发电设备项目初步方案

水泥余热发电设备项目

初步方案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承诺书

申请人郑重承诺如下:

“水泥余热发电设备项目”已按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报告内容及附件资料准确、真实、有效,不存在虚假申请、分拆、重复申请获得其他财政资金支持的情况。如有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将愿意承担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罚以及由此导致的所有后果。

公司法人代表签字:

xxx投资公司(盖章)

xxx年xx月xx日

项目概要

水泥行业是我国传统的高耗能产业,其耗能达到了建材行业耗能的75%,而建材行业作为仅次于冶金、化工的第三大耗能大户,占全国总能耗的7%

左右。此外,数据显示,水泥在生产过程中,其热量占到了水泥行业总耗

能的30%以上。因此在国家节能环保政策日益趋严的形势下,提高余热回收利用成为了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而在全球工业制造智能化发展

的今天,水泥行业打造智能化余热发电系统成为了提高行业余热回收利用

效率的重要方向。

该水泥余热发电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12129.76万元,其中:固定

资产投资8861.3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05%;流动资金3268.38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95%。

达产年营业收入28111.00万元,总成本费用21528.77万元,税

金及附加256.43万元,利润总额6582.23万元,利税总额7746.55万元,税后净利润4936.67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809.88万元;达产

年投资利润率54.27%,投资利税率63.86%,投资回报率40.70%,全部投资回收期3.96年,提供就业职位535个。

报告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有关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

承办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项目的建设要求,对项目的实施在技术、

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领域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进行研究论证;本报告通过对项目进行技术化和经济化比较和分析,阐述投资项目的市场必要性、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

报告主要内容: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项目技术工艺特点及优势、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和规模、项目建设地点、工程方案、产品工艺路线与技术特点、设备选型、总平面布置与运输、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消防与节能、项目实施进度、项目投资与资金来源、财务评价等。

第一章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概况

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宾客至上服务理念,将一整套针对用户使用过程中完

善的服务方案。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

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宾客至上服务理念,将一整套针对用户

使用过程中完善的服务方案。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

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

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公司引进世界领先的技术,汇聚跨国高科技人才以确保公司产业

的稳定发展和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公司经过长时间的生产实践,培

养和造就了一批管理水平高、综合素质优秀的职工队伍,操作技能经

验丰富,积累了先进的生产项目产品的管理经验,并拥有一批过硬的

产品研制开发和经营人员,因此,项目承办单位具备较强的新产品开

发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为实施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技术

人才资源保障。公司秉承以市场的为导向,坚持自主创新、合作共赢。

同时,以产业经营为主体,以技术研究和资本经营为两翼,形成“产

业+技术+资本”相生互动、良性循环的业务生态效应。

公司自设立以来,组建了一批经验丰富、能力优秀的管理团队。

管理团队人员对行业有着深刻的认识,能够敏锐地把握行业内的发展

趋势,抓住业务拓展机会,对公司未来发展有着科学的规划。相关管

理人员利用自己在行业内深耕积累的经验优势,为公司未来业绩发展

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所属行业基本情况

水泥行业是我国传统的高耗能产业,其耗能达到了建材行业耗能的75%,而建材行业作为仅次于冶金、化工的第三大耗能大户,占全国总能耗的7%

左右。此外,数据显示,水泥在生产过程中,其热量占到了水泥行业总耗

能的30%以上。因此在国家节能环保政策日益趋严的形势下,提高余热回收利用成为了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而在全球工业制造智能化发展

的今天,水泥行业打造智能化余热发电系统成为了提高行业余热回收利用

效率的重要方向。

三、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有限责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076.70万元,同比

增长22.36%(2938.34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水泥余热发电设备

生产及销售收入为13972.53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6.91%。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3823.78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20.35万元,增长率23.21%;实现净利润2867.84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54.91万元,增长率14.12%。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第二章项目技术工艺特点及优势

一、技术方案

(一)技术方案选用方向

1、对于生产技术方案的选用,遵循“自动控制、安全可靠、运行

稳定、节省投资、综合利用资源”的原则,选用当前较先进的集散型

控制系统,由计算机统一控制整个生产线的各项工艺参数,使产品质

量稳定在高水平上,同时可降低物料的消耗。严格按行业规范要求组

织生产经营活动,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为广大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

良好的服务。

2、遵循“高起点、优质量、专业化、经济规模”的建设原则。积

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高效率专用设备,使用高质量的原辅材料,

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制造高附加值的产品,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

争能力。

3、在工艺设备的配置上,依据节能的原则,选用新型节能型设备,根据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则,优先选用环境保护型设备,满足项目所

制订的产品方案要求,优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试验及配套等

设备,充分显现龙头企业专业化水平,选择高效、合理的生产和物流方式。

4、生产工艺设计要满足规模化生产要求,注重生产工艺的总体设计,工艺布局采用最佳物流模式,最有效的仓储模式,最短的物流过程,最便捷的物资流向。

5、根据该项目的产品方案,所选用的工艺流程能够满足产品制造的要求,同时,加强员工技术培训,严格质量管理,按照工艺流程技术要求进行操作,提高产品合格率,努力追求产品的“零缺陷”,以关键生产工序为质量控制点,确保该项目产品质量。

6、在项目建设和实施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三同时”原则,注重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消防及节能等法律法规和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

(三)工艺技术方案选用原则

1、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总的物耗、水耗和能源消费,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

2、遵循“高起点、优质量、专业化、经济规模”的建设原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高效率专用设备,使用高质量的原辅材料,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制造高附加值的产品,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工艺技术方案要求

1、对于生产技术方案的选用,遵循“自动控制、安全可靠、运行稳定、节省投资、综合利用资源”的原则,选用当前较先进的集散型控制系统,控制整个生产线的各项工艺参数,使产品质量稳定在高水平上,同时可降低物料的消耗;严格按照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行业规范要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为广大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

2、建立完善柔性生产模式;本期工程项目产品具有客户需求多样化、产品个性差异化的特点,因此,产品规格品种多样,单批生产数量较小,多品种、小批量的制造特点直接影响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及交付周期;益而益(集团)有限公司将建设先进的柔性制造生产线,并将柔性制造技术广泛应用到产品制造各个环节,可以在照顾到客户个性化要求的同时不牺牲生产规模优势和质量控制水平,同时,降低

故障率、提高性价比,使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二、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一)技术来源及先进性说明

项目技术来源为公司的自有技术,该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项目技术优势分析

本期工程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技术,该技术具有资金占用少、生

产效率高、资源消耗低、劳动强度小的特点,其技术特性属于技术密

集型,该技术具备以下优势:

1、技术含量和自动化水平较高,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产品质量

水平上相对其他生产技术性能费用比优越,结构合理、占地面积小、

功能齐全、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在工艺水平上该技术能够保证

产品质量高稳定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能降耗水平;根据初步测算,利用该技术生产产品,可提高原料利用率和用电效率,在装备水平上,该技术使用的设备自动控制程度和性能可靠性相对较高。

2、本期工程项目采用的技术与国内资源条件适应,具有良好的技

术适应性;该技术工艺路线可以适应国内主要原材料特性,技术工艺

路线简洁,有利于流程控制和设备操作,工艺技术已经被国内生产实践检验,证明技术成熟,技术支援条件良好,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3、技术设备投资和产品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强的经济合理性;本期工程项目采用本技术方案建设其主要设备多数可按通用标准在国内采购。

4、节能设施先进并可进行多规格产品转换,项目运行成本较低,应变市场能力很强。

第三章背景及必要性

一、水泥余热发电设备项目背景分析

水泥行业是我国传统的高耗能产业,其耗能达到了建材行业耗能的75%,而建材行业作为仅次于冶金、化工的第三大耗能大户,占全国总能耗的7%左右。此外,数据显示,水泥在生产过程中,其热量占到了水泥行业总耗能的30%以上。因此在国家节能环保政策日益趋严的形势下,提高余热回收利用成为了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而在全球工业制造智能化发展的今天,水泥行业打造智能化余热发电系统成为了提高行业余热回收利用效率的重要方向。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的推进,推动了基建建设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而大量基建设施和房地产建设,极大的提升了市场对水泥的需求量,数据显示,尽管近年来在环保趋严,水泥去产能;房地产进入存量时代;基建投资放缓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水泥的产量和消费量增速有所放缓,但我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和消费国。2018年水泥生产量达到22.17亿吨,较2017年下降1.40亿吨;水泥熟料产量达到12.60亿吨,占比56.83%。

水泥行业作为传统的高耗能产业,其耗能达到了建材行业耗能的75%,而建材行业作为仅次于冶金、化工的第三大耗能大户,占全国总能耗的7%左右,因此按2018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耗量46.2亿吨标准煤推算,2018年水泥行业耗能达到了2.43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总能耗的5.3%,能源消耗巨大。

水泥余热是指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由窑头熟料冷却机和窑尾预热器排掉的350℃以下废气,其热量约占水泥熟料烧成系统总热耗量的30%以上,充分利用这部分低温废气进行余热发电改造,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水泥工业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之一。按照2018年水泥行业消耗2.43亿吨标准煤计算,2018年可回收利用的水泥余热资源至少达0.73亿吨标准煤,水泥余热资源十分丰富。

水泥余热发电是指直接对水泥窑在熟料煅烧过程中窑头窑尾排放的余热废气进行回收,通过余热锅炉产生蒸汽带动汽轮发电机发电,是水泥余热回收利用的主要方式。而实际也证明水泥余热发电具有非常可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每天可利用余热发电21-24万度,可解决约60%的熟料生产自用电,产品综合能耗可下降约18%,每年节约标准煤约2.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6万

吨。因此如何提高水泥余热回收利用率成为了当前水泥行业节能环保重要发展方向。

水泥余热发电效益如此可观,因此如何提高水泥余热回收利用率成为了当前水泥行业节能环保重要发展方向。而在当前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全球各行业工业智能化发展方向的大背景下,通过打造智能化回收和发电系统将成为提高水泥余热回收利用的重要方式。

根据中国目前工业制造行业打造的智慧工厂模板,结合水泥行业实际情况,水泥余热发电系统智能化一定是在数字化发电系统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的技术和设备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掌握生产流程、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减少人工干预、及时正确地采集生产过程数据,从而最大限度的确保余热发电系统安全、经济、高效运行。

因此首先就是优化控制策略,实现APS技术的运用。通过优化保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实时性、安全性,并实现APS技术有序的向各个设备或系统发出启动或自动停运的指令。具体如下:此外余热发电系统智能化还包括利用物联网、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分析市场动态,科学制定生产计划;通过实时监测对水泥余热发电不同空间的运行设备进行、故障的分析诊断和解决;对人员、

物资、车辆进行准确定位,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对电厂中设备、水泵、电机、执行机构、管道、仪表、电气设备等进行三维建模形成高精度、等比例的三维模型,进行与实际设备高度吻合的三维可视化智能培训,提高操作安全性。

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如今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6579.4万户,私营企业2726.3万户,广义民营企业合计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4.8%。而且,民营经济解决了绝大部分就业,是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巨大驱动力:创造了60%以上GDP,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十九大报告提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促进产业发展看,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贴近市场,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技术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等方面力度很大,成效很好。据统计,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从吸纳就业看,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生力军是就业的主要承载主体。全国工商联统计,城镇就业中,民营经济的占比超过了80%,而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了90%。从经济的贡献看,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的

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了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了60%,撑起了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同时,民营经济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

“十三五”期间,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机遇,走出去也是

中小企业提升自我素质、加速成长成熟的重要机会。中小企业的发展

机遇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消费升级期,将给创新

的中小企业带来很多新机会。目前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80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消费将进入快速升级期,文化、旅游、养老、高科技

等产业将快速增长。二是技术的快速迭代将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中小企业。目前,我国最具成长性的中小企业都集中于互联网及互联网+相关

产业,“十三五”期间,技术的高速变革将给更多的中小企业带来机会。中小企业是推动创新的生力军。近年来,我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当前,中小企业创新活动

更加活跃、创新领域更加广泛,不仅在原有的传统产业中保持旺盛活力,而且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咨询、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中成为新兴力量。2014年我国电子

商务交易额达到13万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网络零售额增长

49.7%,绝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贡献的。目前,中小企业已占全国经济

总量的半壁江山以上,要完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任务,就必须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三、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把握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新机遇,在国际经济秩序和规则面临调整的重要时期,中国可以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来都是在攻坚克难、爬坡过坎中实现的。要辩证看待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抓住并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敢于迎难而上,善于化危为机,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第四章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和规模

(一)用地规模

该项目总征地面积36871.76平方米(折合约55.28亩),其中:

净用地面积36871.76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55.28亩)。项目规划

总建筑面积41665.09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33215.58平

方米,计容建筑面积41665.09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3475.44万元。

(二)设备购置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31台(套),设备购置费4398.49万元。

二、产值规模

项目计划总投资12129.76万元;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28111.00

万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