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风格的凝练与提升

我的教学风格的凝练与提升
我的教学风格的凝练与提升

我的教学风格的凝练与提升

说到教学风格,我想是因人而异的,它主要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有效的教学观点、技巧与作风的独特结合与表现,标志着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是一位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却有一个艰苦而又长期的探索、实践过程,它体现着一个教师个人的独特魅力。接下来,我就谈一谈我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持续探索创新,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成熟的教学转变,包括思想理解上的,理论修养上的,以及教学方式方法上的等等。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是在这持续尝试,持续实践,持续创新中逐步提升,从而内化为一种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这风格的形成离不开我的勤于反思,更离不开我的大胆尝试。总的说来,我的教学风格的形成能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模仿性教学阶段、独立性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和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教学阶段。

一、模仿性教学阶段

作为新教师,因为缺乏教学实践的体会与经验,缺乏独立教学工作的水平,所以习惯于模仿自己以前的老师或周围同事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这个阶段中的教学是模仿较多,创造较少。新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性、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特点、障碍因素等还处于了解与理解阶段,教学活动还是被动的。

记得我在刚上班的时候,既有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兴奋感,又有面对一切陌生事物的畏惧感,带着激动而又矛盾的心情走进课堂,忐忑不安地

上课。那时候,只知道按部就班地照着教案上的内容授课,不知道注重学生,不会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几堂课下来,经过自己的反思和采纳同事们评课的意见,我才发现原来上好一节课并不是完成教学任务那么简单,授课方式和技巧上还有很多我从没想过的学问。于是,我抓住每一次听课的机会,观察别的语文老师是怎样上课的,评课的时候认真记录,积累经验,还特意购买了一套关于语文课堂实录的光碟反复观看学习,大到整堂课的授课过程,小到一个问题该如何提问,我都认真模仿。与此同时,只要有做公开课的机会,我就主动报名,让自己多多锻炼好提升自己。就这样,我在持续模仿的过程中获益匪浅,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式。

二、独立性教学阶段

随着教师的积极努力和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新教师开始摆脱模仿性工作方式的束缚,逐步进入独立性工作阶段。因为初步具备了独立实行教学的水平,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的艺术形式与效果,例如开始钻研语文教学语言与表达艺术,教学板书板画艺术,教师示范艺术等。在这个阶段语文教师教学的个性特征开始比较自由地明显外露和发挥。独立工作水平为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奠定了基础。

经过一段时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在长期被动填鸭式的教学形式中,已经变得麻木和机械,很多时候放弃质疑与思考。更缺乏主动探究的欲望与热情。如果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改变,即使使用各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具视频和实验等手段,也很难从根本上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所以,根据观察自身和其他教师课堂出现的状况,我开始持续探索和尝试改变课堂模

式,边看书学习新理念,边摸索实践新经验。2010年5月份,我有幸前往杜郎口中学学习,因为受到杜郎口学生的强烈感染,我突然有一种冲动想在班级“大干一场”。记得在回来做报告的时候,我说要尝试让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言;做每张语文卷的时候都要写上鼓励语和名言;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创造到黑板前书写展示的机会,如作者简介、字词积累,然后让学生亲自来讲,再由其他同学改错。令我意外的是,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喜欢,即使这样的方式耽误了几天进度,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大大提升了,这个点让我非常欣慰。期末考试,我班的语文平均分首次突破了及格分数,学校还因我取得的优异成绩特意让我在全校做了一次教学改革方面的经验交流。不知不觉中我发现,自己已不再一味模仿其他老师的教学了,我在逐渐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我已经从模仿性教学阶段逐步走了出来,在向着独立性教学阶段慢慢发展。同时,经过这件事我也得到了一个启示,那就是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应尝试改变教学方式,找到适合学生,便于学生喜欢接受的教法,要用心琢磨教学。

三、创造性教学阶段

苏霍姆林斯基以前说过:“我们要记住,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但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所以他的主要智慧努力,不理应用于记忆教师讲过的现成的东西,死背教科书。”这就要求老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一种方法,一种水平,一种习惯。所以老师要时刻具有创新意识,要学会创造性教学,这样才能使自己永远拥有“一潭活水”。于是,在经过反复思考实践后,我形成了一种“退

后意识”的风格。我给自己定位的角色是“导演”和“编剧”,让学生做“演员”,让自己保持“退后”意识,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师要始终注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以往的教学改革基础上,2011年我又尝试了在独立教学阶段的基础上实行创造性教学。我尝试着对语文教学方法实行综合使用,探索和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方法,以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教学效果。一次,我在讲《童趣》这个课的时候,我亲自做了一次背诵范读,并尽量辅以动作示意学生领会其义,在我的带动下,学生果然活跃起来,各个争抢诵读,积极踊跃。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文中的趣味性,我还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实行画面再现,一堂课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象,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其实,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课应让学生身临其境有耳目一新之感,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为了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上,教师还可持续创新,让课堂教学艺术在教学中发挥其功能效应。当课堂教学艺术的独创性在语文教学中呈稳定状态时,教师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艺术风格。

四、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教学阶段

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发觉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在持续改革创新中慢慢提升,在实践中,我将持续遇到的新问题,反思琢磨新方法加以解决。力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力与思维品质。于是,我开始大胆尝试在班级采用分组教学和分层次布置习题。先从座位改起,我将全班学生分为两人一小组,成绩好的为一号学生,成绩稍差的为二号学生,一号学生能够

给二号学生讲题,辅导学习,二号学生能够向一号学生请教疑难。为了鼓励成绩薄弱的学生赶超上来,我在习题的配置上设置80%的必做题和20%的选做题,既注重全体学生又照顾到成绩优异的学生,让好学生“吃饱”。在课堂教学中,我常把简单的问题留给成绩薄弱的学生,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次,在家长会的时候,我听到很多家长抱怨孩子在家不认真完成作业,于是,我开始思考怎样让学生喜欢做作业。终于,我想到了一种轻松完成家庭作业的方法,就是写“趣味作业”。我每天给成绩好一点的学生布置两道难题,给成绩稍差一点的学生布置两道简单的题,并让学生在作业本上自行设计格式,还能够在作业里写各种名言,脑筋急转弯,趣味题或心里话等等。总来说之,就是让学生“我的作业,我做主”。没想到实施一段时间后,学生写趣味作业的积极性非常高,有的还自己独创一些新想法写在了作业里,每个学生的作业拿来都让人爱不释手,我也第一次发现原来学生的身上有这么大的潜力。

确实,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对常规的教学方法,诸如讲解法、讲述法、讨论法、问答式教授法等,不但在理论上有完整的理解,而且能付诸实践,“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最根本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课堂上主体与主导作用均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教师循循善诱,这是教学的极大成功。在这十几年的教学中,我持续摸索,持续改革,持续创新,发现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在持续提升,逐步地我也形成了一种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那就是“用心教育,注重学生,注重实效”。

总来说之,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决不能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过去由学生适合教师的教,到让教师的教适合学生的学的观点的转变,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保持自己“用心教育,注重学生,注重实效”这个教学风格,做一个合格的教育引导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