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第1篇语文知识积累专题五传统文化复习检测

中考语文第1篇语文知识积累专题五传统文化复习检测
中考语文第1篇语文知识积累专题五传统文化复习检测

专题五传统文化复习检测

真题精选

1.[2017·滨州]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 362年间的史事。《陈涉世家》节选自这部通史。

B.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我们学过他的作品《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我的叔叔于勒》。

C.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朱自清的《背影》和孙犁的《芦花荡》便是这样的文章。

D.古代的称谓是很有讲究的。“尊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卿”是古代君主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晚生”是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

2.[2017·长沙]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C.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羊”。

D.“立”是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

3.[2017·绥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规”指布谷鸟,“鸿鹄”指天鹅;一人一马为一骑,一车四马为一乘。

B.《孔乙己》选自《呐喊》,《海燕》是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

C.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白居易字“乐天”,“刘二十八使君”是刘禹锡。

D.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著名的吝啬鬼,分别是:葛朗台、阿巴贡、夏洛克和严监生。

4.[2017·咸宁]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B.《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

C.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D.《繁星》《春水》是冰心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的诗集,其内容大致包括“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三个方面。

5.[2017·岳阳]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本布衣”与“往来无白丁”中的“布衣”与“白丁”都是指平民,只不过前者指的是没有学问的人,后者指的是没有官职的人。

B.古代通常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冠礼,女子成人礼叫笄礼。人们又管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分别叫作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

C.《五柳先生传》《出师表》《岳阳楼记》《马说》《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传”“表”“记”“说”“书”“序”都是古代的文体。

D.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韩愈,字退之;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6.[2017·湘西州]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联知识对出下联。

有一座高山,山顶尖尖,像一支倒上去的笔在天上写字;高山脚下有一片梯田,像横着推过去的一片片树叶,铺满大地庄园,煞是壮观。

上联:尖山似笔,倒写青天一张纸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7·嘉兴]传统文化知识。

八年级学生小芳想找个微信群,与志趣相投的同龄学友共同探讨一些感兴趣的国学问题。若有以下四个国学爱好者微信群,她选哪个最适合?()

ABCD

模拟训练

1.[2017·徐州模拟]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对年龄有不同的称呼,如“加冠”指男子十八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而立”指人三十岁;“不惑”指人四十岁。

B.“社稷”中“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代称国家;“庙堂”是指朝廷;“桑梓”代指家乡。

C.四马一车为“乘”,一人一马为“骑”,“三军”是军队的统称,指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

D.“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

2.[2017·北京房山区模拟]在“走近清明”主题班会上,小明同学为大家展示了一则趣味对联故事。请你帮他分析这副对联巧在何处。

相传,古时一姓陈的才子,常与一姓李的才子作对互娱。一年清明节,两人路过一湖畔,姓陈的才子吟道:“日临________,清明水底见重阳。”姓李的才子也不甘示弱,脱口而出:“风起大寒,霜降屋檐成________。”两人不禁相视一笑。

分析:上联巧嵌“__①__”“清明”“重阳”三个节日,下联巧嵌“大寒”“霜降”“__②__”三个节气。上联是__③__,下联是风霜,景观不同,对比鲜明,可谓构思巧妙,独具匠心。你认为①②③三处填写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端午②小雪③丽日

B.①中秋②大雪③丽日

C.①端午②大雪③水清

D.①中秋②小雪③水清

3.[2017·邵阳模拟]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送东阳马生序》中“既加冠”,表示人进入成年。古时男子年满二十岁行加冠礼。古时称八九十岁为“耄耋之年”,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B.《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一句中,“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C.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觥筹交错”中“觥筹”,“罍而歌者”中“罍”,“衔觞赋诗”中“觞”,“金樽清酒斗十千”中“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D.在古诗文中常有用某一词来指代某一现象或某一形象、某一场景的情况。如“三尺”指代“法律”,“寸管”指代“笔”,“杏坛”指代“教坛”,“簪缨”指代“官位”。

4.[2017·邵阳模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两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D.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原创预测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科举时代,一般童生先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了叫“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B.《愚公移山》中提到“山之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我国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凹下的叫阴文。

C.桑梓,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D.加冠,古时男子十八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年已

十八。

2.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有“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之效。以下古代常用借代匹配错误的一项是()

A.婵娟月亮 B.折柳思乡

C.汗青史册 D.庙堂朝廷

3.古代女孩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美称,读下面四联诗及对应的四个美称,在括号里写出具体的年龄。

(1)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年华()

(2)碧玉年华足怨思,珠喉解唱净琉璃碧玉年华()

(3)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桃李年华()

(4)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凉州百面雷花信年华()

4.古时书信用毛笔书写,其本身就是一幅作品。欣赏下面两幅尺牍(部分),选择合适的选项填空。

《丧乱帖》《王英去后帖》

《丧乱帖》为唐摹王羲之尺牍,________(体),用笔挺劲,笔法________,可见其感情由压抑至激越的剧烈变化。明文徵明《王英去后帖》,________(体)尺牍,笔画婉转,节奏缓和,在尽心的书写中,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

A.楷书 B.行草

C.精巧纤细 D.率意天然

参考答案

真题精选

1.B[解析] A项,《陈涉世家》选自《史记》;C项,孙犁的《芦花荡》是小说;D项,“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2.C[解析] “小明应该属‘羊’”的说法错误,依据十二生肖的顺序可知,小明应该属“鸡”,属“羊”的话就比小华大一岁了。

3.D[解析] 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著名的吝啬鬼,他们分别是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D项中的“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经典的吝啬人物。

4.B[解析]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5.A[解析] “臣本布衣”与“往来无白丁”分别出自《出师表》和《陋室铭》。“布衣”与“白丁”都是指平民,但“布衣”指的是没有官职的人,“白丁”指的是没有学问的人。

6.梯田如叶,铺满大地一庄园

7.B[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主要涉及古代年龄称谓。不惑:指人四十岁,所以“不惑岁月”的微信群当以四十多岁的人为主。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而立:指人三十岁,“而立之家”的微信群以三十多岁的人为主。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弱冠一族”应该多是二十多岁的男子。根据题干提示,八年级学生“小芳”“她”,可知小芳选择“豆蔻年华”微信群最适合,故选B。

模拟突破

1.A2.A3.C4.B

原创预测

1.D2.B

3.(1)十三四岁(2)十六岁(3)二十岁(4)二十四岁

4.BDA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