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

σ键

由两个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子轨道沿轨道对称轴方向相互重叠而形成的共价键,叫

做σ键。σ键是原子轨道沿轴方向重叠而形成的,具有较大的重叠程度,因此σ键比较稳定。σ键是能围绕对称轴旋转,而不影响键的强度以及键跟键之间的角度(键角)。根据分子轨道理论,两个原子轨道充分接近后,能通过原子轨道的线性组合,形成两个分子轨道。其中,能量低于原来原子轨道的分子轨道叫成键轨道,能量高于原来原子轨道的分子轨道叫反键轨道。以核间轴为对称轴的成键轨道叫σ轨道,相应的键叫σ键。以核间轴为对称轴的反键轨道叫σ*轨道,相应的键叫σ*键。分子在基态时,构成化学键的电子通常处在成键轨道中,而让反键轨道空着。

σ键是共价键的一种。它具有如下特点:

1. σ键有方向性,两个成键原子必须沿着对称轴方向接近,才能达到最大重叠。

2. 成键电子云沿键轴对称分布,两端的原子可以沿轴自由旋转而不改变电子云密度的分布。

3. σ键是头碰头的重叠,与其它键相比,重叠程度大,键能大,因此,化学性质稳定。

共价单键是σ键,共价双键有一个σ键,π键,共价三键由一个σ键,两个π键组成。

π键

成键原子的未杂化p轨道,通过平行、侧面重叠而形成的共价键,叫做π键。

1.π键是由两个p轨道从侧面重叠而形成的,重叠程度比σ键小,所以π键不如σ键稳定。当形成π键的两个原子以核间轴为轴作相对旋转时,会减少p轨道的重叠程度,最后导致π键的断裂。

2.根据分子轨道理论,两个原子的p轨道线性组合能形成两个分子轨道。能量低于原来原子轨道的成键轨道π和能量高于原来原子轨道的反键轨道π,相应的键分别叫π键和π*键。分子在基态时,两个p电子(π电子)处于成键轨道中,而让反键轨道空着。

3.π键有两块电子云组成,分别位于有两原子核构成的平面两侧,如以它们间所包含原子核的平面称为镜像,他们互为镜像,这种特征称为镜像对称。

杂化轨道理论

在形成多原子分子的过程中,中心原子的若干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一组新的轨道,这个过程叫做轨道的杂化,产生的新轨道叫做杂化轨道。

核外电子在一般状态下总是处于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即基态。而在某些外加作用下,电子也是可以吸收能量变为一个较活跃的状态,即激发态。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单个原子中,具有能量相近的两个能级中,具有能量较低的能级的一个或多个电子会激发而变为激发态,进入能量较高的能级中去,即所谓的跃迁现象,从而新形成了一个或多个能量较高的能级。此时,这一个或多个原来处于较低能量的能级的电子所具有的能量增加到与原来能量较高的能级中的电子相同。这样,这些电子的轨道便混杂在一起,这便是杂化,而这些电子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杂化态。

只有最外电子层中不同能级中的电子可以进行轨道杂化,且在第一层的两个电子不参与反应。

不同能级中的电子在进行轨道杂化时,电子会从能量低的层跃迁到能量高的层,并且杂化以后的各电子轨道能量相等又高于原来的能量较低的能级的能量而低于原来能量较高的能级的能量。当然的,有几个原子轨道参加杂化,杂化后就生成几个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成键时,要满足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

杂化后的电子轨道与原来相比在角度分布上更加集中,从而使它在与其他原子的原子轨道成键时重叠的程度更大,形成的共价键更加牢固。

(1)s-p型杂化

只有s轨道和p轨道参与的杂化,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sp1杂化,sp2杂化,sp3杂化。

sp杂化轨道角度分布及其空间伸展方向示意图

(2)s-p-d型杂化

ns轨道,np轨道,nd轨道一起参与杂化称为s-p-d型杂化,此外还有以内层的(n-1)d轨道,ns轨道,np轨道一起参与的杂化方式,它主要存在于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中,例如d3sp3杂化、d2sp3杂化等。

(3)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

杂化过程中形成杂化轨道可能是一组能量相等的并轨道,也可能是一组能量彼此不相等的轨道。因此,轨道的杂化方式可分为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

几种杂化轨道之后的分子空间形态

sp杂化:直线形如:CO2、CS2

sp2杂化:平面三角形(等性杂化为平面正三角形)如:BCl3、

sp3杂化:空间四面体(等性杂化为正四面体)如:CH4、CCl4

sp3d杂化:三角双锥如:PCl5

sp3d2杂化:八面体(等性杂化为正八面体)

sp3d3杂化:五角双锥如:IF7

dsp2杂化:平面四方形(等性杂化为正方形)如:Pt(NH3)2Cl2(顺铂)

sp杂化是如何杂化的

sp杂化是由s轨道和一个p轨道杂化形成两个能量均等的轨道,两个sp杂化轨道对称轴之间的夹角是1800;(成一条直线)。两个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互相垂直,并且都与两个sp杂化轨道对称轴组成的直线垂直。

sp杂化:以乙炔为例,碳原子用一个2s轨道和一个2p轨道进行杂化,形成两个相等

的sp杂化轨道。每个sp杂化轨道包含1/2s轨道成分和1/2p轨道成分,这两个sp杂化轨道的对称轴形成180度的夹角,处于同一直线。

分子杂化类型由取决于的孤对电子对数目和成键电子对数目

对于ABn型分子

孤对电子对数目=(A最外层电子数—B成对电子数×n)÷2

成键电子对数目=n

对于BeCl2,孤对电子对数目=(2—1×2)÷2=0,成键电子对数目=2

二者之和0+2=2,故为sp杂化

对于BF3,孤对电子对数目=(3—1×3)÷2=0,成键电子对数目=3

二者之和为0+3=3,故为sp2杂化

以此类推,4为sp3杂化,5为sp3d杂化,6为sp3d2杂化

等性杂化轨道类型夹角分子的空间构型实例

sp杂化108°直线型BtCl3

sp2杂化120°平面三角形HgCl2

sp3杂化109°28′正四面体CH4、SiH4、NH4+

sp3d2杂化90°及180°正八面体SF6

不等性杂化轨道类型(杂化轨道中有孤对电子存在)

不等性sp3杂化104°45′三角形H2O H2S

107°5′三角棱锥NH3 PH3

1、离子共存

1.1条件——4大类

一: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二: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三: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如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1、【铝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Al3++3HCO3-=Al(OH)3↓+3CO2↑(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水抵消了,就不表示出来了)2、【铝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2Al3++3CO32-+3H2O=2Al(OH)3↓+3CO2↑

3、【铝离子和硫离子】

2Al3++3S2-+6H20=2Al(OH)3↓+3H2S↑

4、【铝离子和HS-(硫氢根)离子】

Al3++3HS-+3H2O=Al(OH)3↓+3H2S↑

5、【铁离子和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

Fe3++3(Al(OH)4)-=Fe(OH)3↓+3Al(OH)3↓

6、【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2Fe3++3(CO3)2-+3H2O=2Fe(OH)3↓+3CO2↑

7、【铵根离子和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

NH4++(Al(OH)4)-=NH3·H2O+Al(OH)3↓

8、【铁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Fe3++3HCO3-=Fe(OH)3↓+3CO2↑

9、【铵根离子和偏铝酸根离子】

AlO2- + NH4+ + H2O == Al(OH)3↓+ NH3↑

10、【铝离子和偏铝酸根离子】

Al3+ + 3AlO2- + 6H2O ═ 4Al(OH)3↓

四: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CN-不能大量共存。

五:有色离子:Cu2+铜离子-----------蓝色

Fe2+ 亚铁离子-----------浅绿色

Fe3+铁离子 -----------黄色或红褐色

Mn2+锰离子-----------浅粉色

Cr3+铬离子 -----------绿色

MnO4 -高锰酸根离子 ----------紫红色

MnO4 2-锰酸根离子 ---------墨绿色

CrO4 2-铬酸根离子 ---------黄色

Cr2O7 2-重铬酸根离子 --------橙色

[Fe(SCN)](2+)硫氰合铁络离子------血红色

Fe3+遇到SCN-时的颜色------血红色

1、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练习

①KI+ KMnO4+ H2SO4——I2+ K2SO4+ MnSO4+ H2O

②As2S3 + H2O2 + NH3.H2O ——(NH4)2AsO4 + (NH4)2SO4 + H2O

③Fe2O3 + KClO3 + KOH ——K2FeO4 + KCl + H2O

④MnO4-+ Cl-+ H+ ——Mn2+ + Cl2↑+ H2O

⑤FeS + HNO3——Fe(NO3)3 + H2SO4 + NO↑+ H2O

○6BrO3-+ Br-+______ ——Br2 + H2O

○7Cr2(OH)4 + ClO-+ OH-——CrO42-+ Cl-+ H2O

○8CrI3 + Cl2 +______ ——K2CrO4 + KIO4 + KCl + H2O

2.选择部分

1.(07年山东理综·15)一定体积的KMnO4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

若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中和相同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恰好为KMnO4溶液的3倍,则KMnO4溶液的浓度(mol·L-1)为

提示:①H2C2O4是二元弱酸

②10KHC2O4·H2C2O4+8KMnO4+17H2SO4=8MnSO4+9K2SO4+40CO2↑+32H2O

A.0.008889 B.0.08000 C.0.1200 D.0.2400

2.(07年广东化学·5)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在3Cl2+2NH3=N2+6HCl

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生成1molN 2有6mol 电子转移

3.(2011全国II 卷13)某含铬Cr 2O 72-

废水用硫酸亚铁铵[FeSO 4·(NH 4)2 SO 4·6H 2O ]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该沉淀干燥后得到n molFeO·Fe y Cr x O 3 。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质的量为n(2-x)mol

B .处理废水中Cr 2O 72- 的物质的量为nx 2mol

C .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 mol

D .在FeO·Fe y Cr x O 3中3x=y

4.(08年海南化学·4)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当生成1 mol 硝酸锌

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A .2 mol

B .1 mol

C .0.5 mol

D .0.25 mol

5.(09年广东化学·17)常温下,往H 2O 2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 4溶液,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2Fe 2++H 2O 2+2H +=2Fe 3++2H 2O ,2Fe 3++H 2O 2=2Fe 2++O 2↑+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 2O 2的氧化性比Fe 3+强,其还原性比Fe 2+弱

B .在H 2O 2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 逐渐下降

C .在H 2O 2分解过程中, Fe 2+和Fe 3+的总量保持不变

D .H 2O 2生产过程要严格避免混入Fe 2+

6.(09年广东理综·2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

①2Fe+O 2+2H 2O=2Fe(OH)2;

②4Fe(OH)2+O 2+2H 2O=4Fe(OH)3;

③2Fe(OH)3=Fe 2O 3+3H 2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B .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 .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7.(09年广东文基·66)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采用原煤脱硫技术,可减少燃煤产生的SO2

B.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腐剂

C.自来水厂可用氯气来杀菌消毒,因此氯气无毒

D.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8.(09年海南化学·7)用足量的CO还原13.7 g某铅氧化物(Pb的相对原子质量207),把生成的CO2全部通入到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干燥后质量为8.0g,则此铅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A.PbO B.Pb2O3C.Pb3O4D.PbO2

9.(2006年全国Ⅱ)已知下列分子或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H2O2 →H2O IO3- →I2MnO4-→Mn2+HNO3→NO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

A. H2O2

B. IO3-

C. MnO4-

D. HNO3

10.(2006年北京卷)已知: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MnO-4>Cl2>Fe3+>I2

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D.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1.(2006年江苏卷)实验室制Cl2的反应为4HCl(浓)十Mn02 == MnCl2+C12↑+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还原剂是HCl,氧化剂是Mn02

B.每生成1 molCl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

C.每消耗1 molMnO2,起还原剂作用的HCl消耗4mol

D.生成的Cl2中,除含有一些水蒸气外,还含有HCl杂质

12.(07全国1理综第10题)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其中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A 10mol

B 11mol

C 12mol

D 13mol

13.(07全国1理综第11题)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

A 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

B KMnO4(加热)

C 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

D HgO(加热)

14.(2007年宁夏)a 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 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与H2SO4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 :7 B.7 :1 C.7 :8 D.8 :7

15.(2007年四川)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 的混合

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是

A.60mL B.45mL C.30mL D.15mL

16.(08全国Ⅱ卷)(NH4)2SO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2、H2O、N2和NH3。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 )

A.SO2、H2O、N2、NH3B.N2、SO2、H2O、NH3

C.N2、SO2、NH3、H2O D.H2O、NH3、SO2、N2

17.(08广东理科基础33)氮化铝(AlN,Al和N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7和14)广泛应

高温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2AlN

+3CO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AlN需转移3mol电子

C.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D.AlN的摩尔质量为41g

18.(08上海卷)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发生如下反应:3NaClO=2NaCl+NaClO3。在相同条件下NaClO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 )

A.NaCl、NaClO B.NaCl、NaClO3C.NaClO、NaClO3D.NaClO3、NaClO4

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Cl2 = Fe3++2Cl-

B.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H++OH-=H2O

C.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十OH-+HCO3-= CaCO3↓+H2O

D.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OH-= AlO2-+2H2O

2.(2012·江苏)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KI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5I-+IO3-+3H2O=3I 2+6OH-

B.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NH4++6OH-NH3↑+H2O

C.将过量二氧化硫气体入冷氨水中:SO2+NH3·H2O=HSO3-+NH4+

D.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Ag+2H++3NO3-=Ag++NO↑+H2O

3. (2012·海南)两种盐的固体混合物:①加热时有气体产生,②加水溶解时有沉淀生

成,且沉淀溶于稀盐酸。满足上述条件的混合物是()

A . BaCl2和(NH4)2S04

B . AgNO3和NH4Cl C.FeCl3和NaHCO3 D. KCl和Na2CO3

4.(2012·海南)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有两个正确选项) ()

A.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钙溶液:HCO3-+OH–= CO32-+ H2O

B.二氧化硫通入次氯酸钠溶液:SO2 + ClO- + 2OH–= SO42-+Cl-+ H2O

C.硫化钡加入稀硫酸:BaS + 2H+ = H2S↑+ Ba2+

D.新制的氧化铝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3+2OH–=2AlO2–+H2O

5. (2012·四川)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B.硅酸钠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SiO32-+2H+=H2SiO3↓

C.0.01mol·L-1NH4Al(SO4)2溶液与0.02mol·L-1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NH4++Al3++2SO42-+2Ba2++4OH-=2BaSO4↓+Al(OH)3↓+NH3·H2O

D.浓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并加热:Fe+3NO3-+6H+Fe3++3NO2↑+3H2O

6. (2012·北京)下列结实实验现象的反映方程式正确的是()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2=Na2O2

B.向AgC1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1+S2-=Ag2S↓+2C1-

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2Na2O2=2Na2CO3+O2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

2HCO3-+Ca2++2OH-=CaCO3↓+CO32-+2H2O

7.(2011?上海)在复盐NH4Fe(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有两个正确选项) ()A. Fe2++SO42-+Ba2++2OH-=BaSO4↓+Fe(OH)2↓

B.NH4++Fe3++ 2SO42-+ 2Ba2++ 4OH-=2BaSO4↓+ Fe(OH)3↓+ NH3·H2O

C.2Fe3++ 3SO42-+ 3Ba2++6OH-=3BaSO4↓+ 2Fe(OH)3↓

D.3NH4++ Fe3++3SO42-+ 3Ba2++ 6OH-=3BaSO4↓+Fe(OH)3↓+3NH3·H2O

8、(2010·江苏高考)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 2Cl—+ 2H2O Cl2↑+ H2↑+2OH—

+ H2O

B.用氢氧化钠溶液出去铝表面的氧化膜:Al2O3+2OH—=2AlO—

2

C.用稀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氮:2OH—+2NO2= NO—

+NO↑+H2O

3

+2CH3COOH=2CH3COO-+CO2↑+ H2O

D.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CO2—

3

9.只有一种试剂能鉴别出NaNO3、BaCl2、Na2SO3、Ba(HCO3)2四种溶液。该试剂是___

___,相关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

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Ba2+、OH-、AlO2-(B)H+、Na+、Cl-、SO32-

(C)H+、Na+、HPO42-、NO3- (D)K+、Ca2+、ClO-、SO42-

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Al3+、SO42-、HCO3-、NO3- (B)NH4+、Cl-、SiO32-、SO42-

(C)NH4+、NO3-、CH3COO-、HCO3-(D)Fe3+、Cl-、HCO3-、NO3-

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Mg2+、NO3-、I-(B)H+、Fe2+、NO3-、Cl-

(C)Na+、K+、ClO-、H+(D)H+、Fe2+、SO42-、I-

4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H+、Na+、CH3COO-、Cl-(B)Na+、[Ag (NH3)2]+、OH-、NO3-

(C)H+、K+、MnO4-、Cl-(D)Na+、K+、AlO2-、NO3-

5.(2012·江苏)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制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 mol·L-1的NaOH溶液:K+、Na+、SO42-、CO32-

B.0.1 mol·L-1的Na2CO3溶液:K+、Ba2+、NO3-、Cl-

C.0.1 mol·L-1FeCl3溶液:K+、NH4+、I-、SCN-

D.c(H+)/c(OH-)=1×1014的溶液:Ca2+、Na+、ClO-、NO3-

6.(2011?上海)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Ba2+、SO42-、I-、S2-。分别取样:①用pH计测试,溶液显弱酸性;②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A. Na+ B.SO42- C. Ba2+D.NH4+

1、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练习

①KI+ KMnO4+ H2SO4——I2+ K2SO4+ MnSO4+ H2O

②As2S3 + H2O2 + NH3.H2O ——(NH4)2AsO4 + (NH4)2SO4 + H2O

③Fe2O3 + KClO3 + KOH ——K2FeO4 + KCl + H2O

④MnO4-+ Cl-+ H+ ——Mn2+ + Cl2↑+ H2O

⑤FeS + HNO3——Fe(NO3)3 + H2SO4 + NO↑+ H2O

○6BrO3-+ Br-+______ ——Br2 + H2O

○7Cr2(OH)4 + ClO-+ OH-——CrO42-+ Cl-+ H2O

○8CrI3 + Cl2 +______ ——K2CrO4 + KIO4 + KCl + H2O

配平练习答案:

①10 2 8 5 6 2 8 ② 1 15 10 2 3 20

③ 1 1 4 2 2 1 2 ④ 2 10 16 2 5 8

⑤ 1 6 1 1 3 2 ○6 2 12 12H+7 6

○7 2 3 4 2 3 5 ○82 27 64KOH 2 6 54 32

3.(07年山东理综·15)一定体积的KMnO4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

若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中和相同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恰好为KMnO4溶液的3倍,则KMnO4溶液的浓度(mol·L-1)为

提示:①H2C2O4是二元弱酸

②10KHC2O4·H2C2O4+8KMnO4+17H2SO4=8MnSO4+9K2SO4+40CO2↑+32H2O

A.0.008889 B.0.08000 C.0.1200 D.0.2400

解析:此题类型属于信息给予题,据题意并结合提示,H2C2O4为二元弱酸,可写出氢氧化钠与KHC2O4·H2C2O4·2H2O反应的方程式:

6NaOH+2KHC 2O 4·H 2C 2O 4·2H 2O=3Na 2C 2O 4+K 2C 2O 4+8H 2O ;

10[KHC 2O 4·H 2C 2O 4]+8KMnO 4+ 17H 2SO 4=8MnSO 4+9K 2SO 4+40CO 2+32H 2O 。可得关系式:6NaOH~2KHC 2O 4·H 2C 2O 4·2H 2O ,10[KHC 2O 4·H 2C 2O 4]~8KMnO 4 ;综合以上两式可得:15NaOH ~ 4KMnO 4 , 结合题意:V(NaOH)=3V(KMnO 4)可得出关系:

15NaOH ~ 4KMnO 4

15 4

3V(KMnO 4)×0.1000mol·L -

1 V(KMnO 4)×c(KMnO 4) 列式得:15×V(KMnO 4)×c(KMnO 4)=4×3V(KMnO 4)×0.1000mol·L -1,整理得:0.08000mol·L -1,答案选B 。

2.(07年广东化学·5)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在3Cl 2+2NH 3=N 2+6HCl 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 .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 .该反应利用了Cl 2的强氧化性

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生成1molN 2有6mol 电子转移

答案:C

解析:本题原理大多同学已在平时练习中接触过,当NH 3过量时会与HCl 反应生成NH 4Cl 白烟故A 对,反应氯气为氧化剂,NH 3为还原剂,氮由-3价升高至0价故生成1molN 2有6mol 电子转移,D 对。

3.(2011全国II 卷13)某含铬Cr 2O 72-

废水用硫酸亚铁铵[FeSO 4·(NH 4)2 SO 4·6H 2O ]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该沉淀干燥后得到n molFeO·Fe y Cr x O 3 。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质的量为n(2-x)mol

B .处理废水中Cr 2O 72- 的物质的量为nx 2mol

C .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 mol

D .在FeO·Fe y Cr x O 3中3x=y

关键是:n mol FeO?FeyCrxO3共含nymol 三价铁,nxmolCr 。

Cr2O72-中铬为+6价,最后还原为+3价(Cr3+),共转移3个电子,所以nxmol铬共转移3nxmol 电子

而亚铁氧化成三价铁转移1个电子,所以生成nymol三价铁,共转移nymol电子,3nx=ny,即3x=y

4.(08年海南化学·4)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当生成1 mol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A.2 mol B.1 mol C.0.5 mol D.0.25 mol

答案: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Zn+HNO3(稀)Zn(NO3)2+NH4NO3+H2O,Zn:0→+2,化合价改变值为:(2-0)×1=2,N:+5→-3,化合价的改变值为:(5+3)×1=8,根据化合价升降总值相等得:在Zn(NO3)2前配4,NH4NO3前配1,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找出其他物质的系数。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4Zn+10HNO3(稀)===4Zn(NO3)2+NH4NO3+3H2O,当生成1mol的Zn(NO3)2时,被还原的HNO3为0.25mol。

5.(09年广东化学·17)常温下,往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2Fe2++H2O2+2H+=2Fe3++2H2O,2Fe3++H2O2=2Fe2++O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其还原性比Fe2+弱

B.在H2O2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下降

C.在H2O2分解过程中,Fe2+和Fe3+的总量保持不变

D.H2O2生产过程要严格避免混入Fe2+

答案:CD

解析:由氧化还原反应的强弱律可知,氧化性是氧化剂大于氧化产物,还原性是还原剂大于还原产物,由方程一可知,氧化剂H2O2氧化性比氧化产物Fe3+强,由方程二

可知,还原剂H2O2还原性比还原产物为Fe2+强,所以A错误;方程一和方程二相

加,即H2O2分解生成H2O和O2,H2O2呈弱酸性,所以随着反应进行,pH升高,B

错误;H2O2分解Fe3+或Fe2+作催化剂,所以总量不变,C正确;因为Fe2+可导致H2O2

分解,所以H2O2生产过程要避免混入Fe2+,D正确。

6.(09年广东理综·2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

①2Fe+O2+2H2O=2Fe(OH)2;

②4Fe(OH)2+O2+2H2O=4Fe(OH)3;

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答案:A

解析:反应①2Fe+O2+2H2O=2Fe(OH)2中的氧化剂是O2,1molO2在反应中得到4mol电子,同样在反应②4Fe(OH)2+O2+2H2O=4Fe(OH)3中氧化剂也是O2,而且两个反应中氧气

的系数都是1,因此得到的电子均是4mol,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钢质水管

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后形成原电池,其中钢质水管做负极被腐蚀,故C选项错误。钢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而且主要是发生吸氧腐蚀,因此D选项

错误。

7.(09年广东文基·66)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采用原煤脱硫技术,可减少燃煤产生的SO2

B.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腐剂

C.自来水厂可用氯气来杀菌消毒,因此氯气无毒

D.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答案:C

解析:根据氯气的性质可以知道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因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 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常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杀菌。因此C选项是错误的。

【考点分析】化学与生活综合运用

8.(09年海南化学·7)用足量的CO还原13.7 g某铅氧化物(Pb的相对原子质量207),把生成的CO2全部通入到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干燥后质量为8.0g,则此铅氧

化物的化学式是:

A .PbO

B .Pb 2O 3

C .Pb 3O 4

D .PbO 2 答案:C

解析:设此铅氧化物的化学式Pb x O y ,

Pb x O y —— y [O]—— y CO —— y CO 2—— y CaCO 3

16y 100y

m (O)=1.28g 8.0g

所以m (Pb) = 13.7g- 1.28g = 12.42g

x ∶y =

)()(Pb M Pb m ∶)

()(O M O m =3∶4

9.(2006年全国Ⅱ)已知下列分子或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 ,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H 2O 2 → H 2O IO 3- → I 2 MnO 4- → Mn 2+ HNO 3 → NO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 ,得到I 2最多的是( )

A. H 2O 2

B. IO 3-

C. MnO 4-

D. HNO 3

10.(2006年北京卷)已知:①向KmnO 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②向FeCl 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 试纸上,试纸变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MnO -4>Cl 2>Fe 3+>I 2

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

D.实验②证明Fe 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1.(2006年江苏卷)实验室制Cl 2的反应为4HCl(浓)十Mn02 == MnCl 2+C12↑+2H 2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还原剂是HCl ,氧化剂是Mn02

B .每生成1 molCl 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

C .每消耗1 molMnO 2,起还原剂作用的HCl 消耗4mol

D .生成的Cl 2中,除含有一些水蒸气外,还含有HCl 杂质

12.(07全国1理综第10题)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 3)2+24KI +12H 2SO 4=2CuI ↓+13I 2+12K 2SO 4+12H 2O ,其中1mol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 )

A 10mol

B 11mol

C 12mol

D 13mol

13.(07全国1理综第11题)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 )

A 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

B KMnO4(加热)

C 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

D HgO(加热)

14.(2007年宁夏)a 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 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与H2SO4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 :7 B.7 :1 C.7 :8 D.8 :7

15.(2007年四川)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 的混合

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是

A.60mL B.45mL C.30mL D.15mL

起初时N为+5价的硝酸,到最后N全部又成为了硝酸根,没有变化啥,是吧。

换句话说,最初硝酸把铜氧化了,自己成了氮氧化物,后来氮氧化物又都被氧气氧化回了硝酸,自己相当于没变化,只是让氧气把铜氧化了。

那么就可以求出铜有多少:氧气1.68L,0.075mol。那么铜就是氧气的两倍,0.15mol。

现在往硝酸铜里滴碱,注意硝酸铜溶液中是不含硝酸的,那些混合气体生成的硝酸在另一个容器中,不予考虑。

0.15mol铜离子消耗氢氧根就是0.3mol,那么体积就是60mL。

16.(08全国Ⅱ卷)(NH4)2SO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2、H2O、N2和NH3。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 )

A.SO2、H2O、N2、NH3B.N2、SO2、H2O、NH3

C.N2、SO2、NH3、H2O D.H2O、NH3、SO2、N2

假设有1份(NH4)2SO4然后产生的SO2必然只有一份(只有他含硫元素),然后H2O 就是两份(根据氧元素)同理可计算出NH3和N2分别是4/3和1/3份。

17.(08广东理科基础33)氮化铝(AlN,Al和N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7和14)广泛应

高温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2AlN

+3CO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AlN需转移3mol电子

C.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D.AlN的摩尔质量为41g

18;.(08上海卷)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发生如下反应:3NaClO=2NaCl+NaClO3。在相同条件下NaClO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 )

A.NaCl、NaClO B.NaCl、NaClO3C.NaClO、NaClO3D.NaClO3、NaClO4

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C )

A.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Cl2 = Fe3++2Cl-

B.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H++OH-=H2O

C.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十OH-+HCO3-= CaCO3↓+H2O

D.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OH-= AlO2-+2H2O

2.(2012·江苏)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C )

A.用KI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5I-+IO3-+3H2O=3I 2+6OH-

B.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NH4++6OH -NH3↑+H2O

C.将过量二氧化硫气体入冷氨水中:SO2+NH3·H2O=HSO3-+NH4+

D.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Ag+2H++3NO3-=Ag++NO↑+H2O

3. (2012·海南)两种盐的固体混合物:①加热时有气体产生,②加水溶解时有沉淀生

成,且沉淀溶于稀盐酸。满足上述条件的混合物是( AC )

A . BaCl2和(NH4)2S04

B . AgNO3和NH4Cl C.FeCl3和NaHCO3 D. KCl和Na2CO3

4.(2012·海南)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有两个正确选项) ( BD )

A.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钙溶液:HCO3-+OH–= CO32-+ H2O

B.二氧化硫通入次氯酸钠溶液:SO2 + ClO- + 2OH–= SO42-+Cl-+ H2O

C.硫化钡加入稀硫酸:BaS + 2H+ = H2S↑+ Ba2+

D.新制的氧化铝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3+2OH–=2AlO2–+H2O

5. (2012·四川)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C )

A.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B.硅酸钠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SiO32-+2H+=H2SiO3↓

C.0.01mol·L-1NH4Al(SO4)2溶液与0.02mol·L-1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NH4++Al3++2SO42-+2Ba2++4OH-=2BaSO4↓+Al(OH)3↓+NH3·H2O

D.浓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并加热:Fe+3NO3-+6H+Fe3++3NO2↑+3H 2O

6. (2012·北京)下列结实实验现象的反映方程式正确的是( B )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2=Na2O2

B.向AgC1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1+S2-=Ag2S↓+2C1-

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2Na2O2=2Na2CO3+O2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

2HCO3-+Ca2++2OH-=CaCO3↓+CO32-+2H2O

7.(2011?上海)在复盐NH4Fe(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有两个正确选项) ( BC )A. Fe2++SO42-+Ba2++2OH-=BaSO4↓+Fe(OH)2↓

B.NH4++Fe3++ 2SO42-+ 2Ba2++ 4OH-=2BaSO4↓+ Fe(OH)3↓+ NH3·H2O

C.2Fe3++ 3SO42-+ 3Ba2++6OH-=3BaSO4↓+ 2Fe(OH)3↓

D.3NH4++ Fe3++3SO42-+ 3Ba2++ 6OH-=3BaSO4↓+Fe(OH)3↓+3NH3·H2O

8、(2010·江苏高考)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B )

A.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 2Cl—+ 2H2O Cl2↑+ H2↑+2OH—

+ H2O

B.用氢氧化钠溶液出去铝表面的氧化膜:Al2O3+2OH—=2AlO—

2

C.用稀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氮:2OH—+2NO2= NO—

+NO↑+H2O

3

+2CH3COOH=2CH3COO-+CO2↑+ H2O

D.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CO2—

3

9.只有一种试剂能鉴别出NaNO3、BaCl2、Na2SO3、Ba(HCO3)2四种溶液。该试剂是___

Ba(HSO4)2____,相关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

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A)Na+、Ba2+、OH-、AlO2-(B)H+、Na+、Cl-、SO32-

(C)H+、Na+、HPO42-、NO3- (D)K+、Ca2+、ClO-、SO42-

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C )

(A)Al3+、SO42-、HCO3-、NO3- (B)NH4+、Cl-、SiO32-、SO42-

(C)NH4+、NO3-、CH3COO-、HCO3-(D)Fe3+、Cl-、HCO3-、NO3-

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BC )

(A)Na+、Mg2+、NO3-、I-(B)H+、Fe2+、NO3-、Cl-

(C)Na+、K+、ClO-、H+(D)H+、Fe2+、SO42-、I-

4、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C )

(A)H+、Na+、CH3COO-、Cl-(B)Na+、[Ag (NH3)2]+、OH-、NO3-

(C)H+、K+、MnO4-、Cl-(D)Na+、K+、AlO2-、NO3-

5、(2012·江苏)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制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A.0.1 mol·L-1的NaOH溶液:K+、Na+、SO42-、CO32-

B.0.1 mol·L-1的Na2CO3溶液:K+、Ba2+、NO3-、Cl-

C.0.1 mol·L-1FeCl3溶液:K+、NH4+、I-、SCN-

D.c(H+)/c(OH-)=1×1014的溶液:Ca2+、Na+、ClO-、NO3-

6、(2011?上海)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Ba2+、SO42-、I-、S2-。分别取样:①用pH计

测试,溶液显弱酸性;②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A )

A. Na+ B.SO42- C. Ba2+D.NH4+

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原子结构与性质】 1能级与能层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2)能量最低原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规则 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4.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Ar]4s1。 ③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是指将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符合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部分(原子实)或主族元素、0族元素的内层电子排布省略后剩下的式子。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一个能级组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等于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类2n2。但一个能级组不一定全部是能量相同的能级,而是能量相近的能级。 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 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方法 ?若已知元素序数Z,找出与之相近上一周期的惰性气体的原子序数R,先确定其周期数。再根究Z—R的值,确定元素所在的列,依照周期表的结构数出所在列对应的族序数。 ③若已知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可直接判断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某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为4s24p4,由此可知,该元素位于p区,为第四周期ⅥA族元素。即能层为其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为其族序数,但应注意过渡元素(副族与第Ⅷ族)的能层为其周期数,外围电子数应为其纵列数而不是其族序数(镧系、锕系除外)。 (2)主族元素价电子数=族序数,副族元素IIIB--VIII族价电子数=族序数IB,IIB价电子的最外层数=族序数 (3)各区元素化学性质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 S区ns1-2p区ns2np1-6、d区(n-1)d1-9ns1-2、ds区(n-1)d10ns1-2 三.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史上最全】

高一化学1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 混合物。 3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2、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3、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4、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3)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6、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7、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 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2020届高中化学必修三知识点大全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注:①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②通过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可用来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 如C(石墨,s) C(金刚石,s)△H3= +1.9kJ/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比金属石稳定。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必修1全册基本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或硼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7)若水银温度计破裂,应在汞珠上撒上硫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应在底部加一些沸石或碎瓷 片。水冷凝管中进水应下进上出。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 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 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如用四氯化碳或萃取碘水里的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里的碘后再分液 三、离子检验 (1)Cl-离子的检验: 待测溶液+AgNO3生成白色沉淀+少量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有Cl-(2)SO42-的检验: 待测溶液+稀HCl无明显现象+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SO42-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例:粗盐提纯加入试剂顺序氯化钡(除去硫酸盐)→氢氧化钠(除去氯化镁)→碳酸钠(除去氯化钙、氯化钡)→过滤→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高中化学必修一 重要知识点网络化总结【精品】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微粒与物质的量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质量与物质的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微粒的数目一定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 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 体积与物质的量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公式:C B=n B/V n B=C B×V V=n B/C B 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 ⑥溶液的配置 (l)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如溶质是液体时,要算出液体的体积。 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加入所需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5、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二、复习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4)洪特规则的特例:电子排布在p、d、f等能级时,当其处于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即p0、d0、f0、p3、d5、f7、p6、d10、f14,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最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表述的是“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而不是说电子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去,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都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电子数 (5)(n-1)d能级上电子数等于10时,副族元素的族序数=n s能级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第一部分: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A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与习题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 Ba2+= BaSO4↓?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2.摩尔(mol): 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A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 = m/M)?六、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Vm =22.4 L/mol?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 n 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 1 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 D=AD+CB)?(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 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 层.原子由里向 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 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 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 .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 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Ar]3d54s1、29Cu[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ns<(n-2)f<(n-1)d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还原性)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 2,氢化物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6——周期与主族 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 所以, 总的说来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专题一: 第二单元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课标要求 1.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键和键,能用键长、键能和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2.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化学键合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5.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氢键的物质。 要点精讲 一.共价键 1.共价键的本质及特征 共价键的本质是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其特征是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共价键的类型 ①按成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分为单键、双键、三键。 ②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为极性键、非极性键。 ③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分为σ键和π键,前者的电子云具有轴对称性,后者的电子云具有镜像对称性。 3.键参数 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 1 mol 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 ③键角:在原子数超过 2 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④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4.等电子原理[来源:学§科§网] 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近。二.分子的立体构型 1.分子构型与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的要点 当原子成键时,原子的价电子轨道相互混杂,形成与原轨道数相等且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杂化轨道数不同,轨道间的夹角不同,形成分子的空间形状不同。

2 分子构型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空间构型,不包括孤对电子。 (1)当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一致; (2)当中心原子有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 3.配位化合物 (1)配位键与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比较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 2、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 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 、Na 、K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K 、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 (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核素 (1)核素的定义: A P X (2)同位素: 1 1H 、 2 1H 、 3 1H (3)原子的构成: 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P + 中子数N (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 126C 、146C 、 2 1H 、 3 1H 、238 92U

二、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K、L、M、N (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 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 (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 (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 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5、在周期表中一定区域可以寻找到一定用途的元素 (1)寻找半导体材料 (2)寻找用于制造农药的材料 (3)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合金材料 6、推测钫(与K同一主族在K的下面)的性质 推测铍的性质 推测量114号元素的位置与性质 三、化学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选修3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记忆方法有哪些?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 0、d 0、f 0、p3、d 5、f 7、p 6、d 10、f 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 22p 0、12Mg 3s 23p 0、20Ca 4s 23d 0;半充满状态的有: 7N 2s 22p 3、15P 3s 23p 3、24Cr 3d 54s 1、25Mn 3d 54s 2、33As 4s 24p 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 22p 6 、18Ar 3s 23p 6、29Cu 3d 104s 1、30Zn 3d 104s 2、36Kr 4s 24p 6 。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 22s 22p 63s 23p 64s 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 :[Ar]4s 1。 ③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是指将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符合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部分(原子实)或主族元素、0族元素的内层电子排布省略后剩下的式子。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举例: ↑↓ ↑ ↓ ↓ ↓ ↑ ↑ ↑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