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战略 (2)

第三章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2)

第四章城市规划区城乡空间协调发展规划 (14)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16)

第六章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规划 (16)

第七章中心城区用地规划 (19)

第八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25)

第九章中心城区绿地水系与景观系统规划 (30)

第十章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34)

第十一章中心城区旧城更新规划 (35)

第十二章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6)

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40)

第十四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41)

第十五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控制 (42)

第十六章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43)

第十七章中心城区中期建设规划 (45)

第十八章远景发展设想 (46)

第十九章规划实施措施 (47)

第二十章附则 (4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促进乐山市社会经济发展,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方针,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制城市总体规划,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调控作用。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4.《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5.《乐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6.《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7.国家、四川省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律文件。

第四条规划重点

1.确定区域发展定位与发展战略。

2.全面实现与成都、重庆的对接,打造区域综合中心。

3.优化城市布局,构筑百万人口城市的发展格局。

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5.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突出山水园林城市特色。

第五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0年-2030年,其中:

近期——2010-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

第六条规划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违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七条规划地域层次和规划区范围

本规划分市域、城市规划区两个层次。

市域规划范围:乐山市行政辖区范围,面积12826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全部行政管辖区的范围。合计总面积1907.9平方公里。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八条发展总目标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乐山市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经济发达、生活富裕、城乡协调的循环经济城市和生态旅游城市。

第九条发展分目标

1. 经济发展目标

预测2010-2015年间,乐山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13%,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约为43000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56:33。

2015以后,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到2030年,乐山的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49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将超过12万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6:50:44。

2. 社会发展目标

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2015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365万人以内,2020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375万人以内,2030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400万人以内。

城镇恩格尔系数2015年降到35%以下,2020年降到30%以下,2030年降到25%以下;农村恩格尔系数2015年降到40%以下,2020年降到35%以下,2030年降到30%以下。每千人拥有医生人数2015年达到5.5人以上,2030年达到6人以上;适龄人口大学入学率2015年达到40%以上,2030年达到60%以上。

3. 城市建设目标

中心城区人口规模2015年达到80万人,2020年达到100万人,2030年达到140万人。

城市燃气普及率2015年达到90%,2020年达到95%,2030年达到95%。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2015年达到95%,2020年达到98%,2030年达到10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015年达到90%,2020年达到95%,2030年达到100%。

4. 环境建设目标

2030年,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建设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5平方米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大于340天。

5. 节能减排目标

2015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到1.8吨标准煤以下;202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到1.5吨标准煤以下;203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到1.1吨标准煤以下。2020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2030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第十条发展战略

区域发展战略:内聚外联,区域中心;

产业发展战略:战略新兴、服务旅游;

空间发展战略:新城引领、沿江组团;

生态发展战略:保护环境、生态宜居;

社会发展战略:和谐发展、城乡统筹。

第三章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第一节城乡统筹规划目标和战略

第十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目标

1. 强化乐山作为成渝经济区西南部中心城市的区域地位,形成强中心,带动区域发展。

2. 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至2030年,城镇化水平力争达到70%。

3. 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形成功能结构互补、空间布局融合、生态环境协调、基础设施共享、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社会服务统筹管理的城乡协调发展格局。

第十二条城乡统筹发展策略

1. 强化乐山市区的中心职能,以城镇为依托,以交通干线为纽带,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2. 强化中心城区和县城在市、县的中心地位,大力发展重点镇,提升小城镇人口吸纳能力,形成中心城区、县城、重点镇、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

3. 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统筹建设,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水平。

4. 建立城乡统一制度,构筑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

第十三条新村建设规划要点

1. 对市域现状农村居民点采取整治、改造、迁并、整合等方式,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鼓励建设1000人以上的农村集中居民点,妥善安置和引导需搬迁整合的村庄村民,向集中居民点集中。以中心村、生态村整治为重点。

2. 对现有人口在50人以下的规模过小、发展条件过差的村庄,原则上予以适当撤并,逐步引导人口向其它人口规模较大、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心村或其它村庄转移,引导人口合理集聚。

3. 对位于严格保护区或控制开发区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行洪区、滞洪区内的村庄,逐步进行搬迁撤并,向其它位于禁止建设区外的村庄转移;对存在地质灾害威胁、受地形限制交通条件难以改善的村庄,逐步缩减用地规模,逐步向其它交通条件较好的村庄、镇、城市转移,或在用地和交通条件较好、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地方集中建设农村居民点。

4. 对于城镇建设发展各类建设项目或大型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廊道内所涉及到的村庄,应与城镇的发展布局和建设项目的安排密切衔接,相互协调,结合规划布局的要求对村庄建设用地进行统筹规划,统一安置或改造。

5. 属于近郊区范围内的“城中村”应与城市居住区规划统筹考虑,统一安置,逐步搬迁对大型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廊道存在影响的村庄,向居住社区集中。

6.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改善居住环境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7. 规划新农村每户90-150平方米宅基地。

第二节人口与城镇化

第十四条市域人口发展战略

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引导人口向城镇、村庄集聚区转移;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力素质,吸引高素质人才;完善康体养老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应对老龄化社会。

第十五条市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规划预测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365万人;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375万人;2030年市域总人口为400万人,

规划预测2015年市域城镇化率为50%,城镇人口为183万人;2020年,市域城镇化率为56%,城镇人口为210万人;2030年,市域城镇化率为70%,城镇人口为280万人。

第三节产业发展规划

第十六条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及目标

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的总体战略,拓展乐山发展的新空间、强化新动力,实施项目、城镇、开放、科技四大带动,突出“统筹、创新、绿色、开放”的发展要求,发展以硅材料及光伏产业、冶金建材、化工等三大产业为核心,以临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增长动力,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业及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打造优质生态产业基地、光伏产业基地、西部不锈钢和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盐磷化工产业基地以及国际旅游目的地。

第十七条产业体系

构建核心产业、临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型传统产业以及基础产业、旅游服务业六大类别组成的产业体系。

核心产业:以硅材料与光伏产业、冶金建材产业、化工产业三大产业为支柱;

临港产业:以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为主的临港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

提升型传统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纺织业;

基础产业:现代都市农业;

旅游服务业:休闲旅游产业及相关服务业。

第十八条核心产业发展策略

硅材料与光伏产业:在重点保持上游硅材料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中下游的硅片、电池/组件、系统集成,形成“工业硅—太阳能级多晶硅—单晶硅及切片—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太阳能发电设备-太阳能民用产品”产业链。

冶金建材产业:重点发展不锈钢材、优质板材、装备制造用材及优质建筑用棒、线、型材和铝材、铜材、镁合金等冶金产品;散装水泥、水泥预制件、商混泥土、工业陶瓷、卫生洁具陶瓷、陶瓷工艺品、PVC板材、管材为主导的建材产品。

化工产业:以盐卤、磷矿和硅为核心原料,利用成都经济区发展80万吨乙烯项目的契机,与成眉工业集中发展区对接。重点发展纯碱、PVC及PVC型材,以及发展市场前景好的氯酸钠、氯化铵、甲醇及二甲醚、有机硅、白碳黑、MDI、TDI等产品。形成包括黄磷、磷酸、磷酸盐和有机磷产品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磷化工产品体系。

第十九条产业布局

北部片区:包括市中区、夹江县、峨眉山市,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光伏产业、冶金建材、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以茶叶、蔬菜、中药材为主的现代农业,重点建设茶叶生产基地;

东部片区:包括井研、五通桥、犍为、沙湾、沐川等区县,重点发展冶金、化工、机械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等产业,以及中药材、林竹、畜牧业等。

南部片区:包括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金口河区,重点发展水电、化工、农副食品加工等产业,现代农业以发展茶叶、蔬菜为主。

表1:乐山市域产业布局规划

第四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二十条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群、四轴”的城镇空间结构。

一群:即乐北城镇群,由乐山中心城区、峨眉山市区、夹江县城,以及主要交通轴沿线的重要城镇联合,组成以乐山中心城区为核心的组团城镇群。

四轴:乐自高速沿线城镇发展轴;国道213沿线城镇发展轴;省道103沿线城镇发展轴;成昆铁路沿线城镇发展轴。

第二十一条市域城镇等级结构

规划建立“市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镇”四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

市域中心城市指乐山市中心城区,是乐山市域发展极核。

县(市)域中心城市指峨眉山市、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金口河区、峨边彝族自治县和马边彝族自治县8个县城(市)区,是各自县(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带动县(市)域经济的发展。重点镇是市域中发展基础较优的中心城镇,规划市域共25个重点镇。一般镇是镇级区域的管理中心与商品集散地。

表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等级结构表

注:牟子镇、苏稽镇、太平镇、牛华镇、水口镇、安谷镇、车子镇、冠英镇、棉竹镇、罗汉镇、嘉农镇并入乐山中心城区;胜利镇、峨山镇并入峨眉山市区;界牌镇、黄土镇、甘霖镇并入夹江县城。

第二十二条市域城镇规模结构

城镇的规模结构分为“一级(100万人以上)、二级(20-25万人)、三级(5-20万人)、四级(2-5万人)、五级(<2万人)”五个层次。详见下表。

表3: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规模结构表(2030年)

第二十三条市域城镇职能结构

规划将市域城镇职能类型分为综合型、工矿型、交通型、旅游型、商贸型及农贸型六种类型。

表4: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职能结构表

第五节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二十四条各级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各级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内容见下表:

表5:各级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第二十五条市域教育设施规划

1.规划标准

表6:中小学布点规划标准

2.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学校调整

规划要求对于处在一些稳定性较差,治理成本较高的灾害威胁下的学校,进行搬迁,结合山地区人口居住分散、交通较为不便的特点,在适当的地方,兴建山区标准化寄宿制学校。

第二十六条市域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1.医疗卫生体系规划

市域按“中心城市--县级、乡镇级、中心村级、基层村级“进行配置,形成与城乡居民点相配套的、具有综合功能的,市级医疗中心--中心卫生院(重点镇区)--卫生院(一般乡镇及大型中心村)--卫生所(室)的四级医疗保健网。城区加强基层卫生工作,做实社区卫生服务,形成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服务模式。

2.医疗卫生建设

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建立和完善城市医疗急救网络。建立市急救中心和各级分中心,且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建设为旅游服务的旅游突发事件急救中心。

第二十七条市域文化事业发展规划

1.发展目标

把乐山市建成全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良好、文化产业布局合理,文化市场健康繁荣、文化事业兴旺发达、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国家级文化工作示范市。加强民间文化传统的保护和继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弘扬。

2.文化设施规划

市区、县城建设一批标志性、现代化、综合性的文化基础设施;

各个乡镇建设具有一定规模且有站址的文化站,重点城镇应按照高标准进行建设。

3.文化市场

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把地方特色浓、格调高雅、健康而丰富的文化艺术产品打入省内外以及国际文化市场,提高文化艺术活动的层次水平。同时应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促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高文化经营活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第二十八条市域其他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加强各乡镇及中心村文化活动站、老年活动中心、体育场所及健身设施的建设。

将绿地与运动场所有机地融合,建设体育休闲公园。

加强各村党建活动室的建设。

加强各乡镇农贸市场及中心村商业设施的建设。

第六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第二十九条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 高速公路

国家级高速公路:乐(山)宜(宾)高速、乐(山)雅(安)高速。

省级市际高速公路:成(都)乐(山)高速、乐(山)峨(眉)高速、乐(山)自(贡)高速、乐(山)汉(源)高速、仁(寿)沐(川)高速、井(研)丹(棱)高速。

市域高速公路连接线:绕城高速、马(边)沐(川)连接线、成(都)乐(山)高速复线。

2. 公路

乐山市域公路网的基本结构由一级和二级公路组成,形成“三横三纵一环线”的网络结构。

横向:洪雅界-井研竹园;峨眉山干沟边-犍为大兴;汉源界-沐川箭牌宜宾界。

纵向:夹江三洞-峨边美姑界;乐山青神界-马边美姑界;井研集益-沐川永福。

一环线:环城公路外环线

结合现状道路与地形,规划三级、四级公路,对一级、二级公路网络进行补充和完善。

3.公路场站

全市规划客运站场19 个、货运站场14 个。其中规划设置一级客运站6 个、二级客运站10 个、三级客运站3个。设置一级货运站8 个、二级货运站4 个、三级货运站1 个、四级货运站1 个。

4. 铁路

铁路网规划总体布局为“五纵、两横、两中心”。

“五纵”为成昆铁路及其新线、成绵乐城际铁路、成贵铁路乐山段、马边支线;“两横”为雅乐铁路、乐自泸铁路。“两中心”为乐山站铁路客运中心和燕岗站铁路货运中心。

5.铁路场站

设置主要铁路场站20处。形成以乐山站、乐山港站、燕岗站、新峨眉站为主的铁路客货运场站布局。

6.航空

规划夹江军用机场和乐山机场。其中夹江军用机场规划恢复使用,规划乐山机场为4D级军民共用机场,旅游干线机场。

7.航道

乐山市境内航道包括:大渡河段、岷江成都至乐山段和岷江乐山至宜宾段,航道等级分别为Ⅴ级、Ⅴ级和Ⅲ级。

8.港口

乐山港港区布局:包括嘉州港区(包括肖坝客运作业区、乐山大件作业区、老江坝作业区)、沙湾港区(沫东作业区)、五通港区(桥沟作业区)和犍为港区(下渡作业区、河口作业区)共4个港区。

表7:市域航道规划一览表

第七节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第三十条市域给水工程

规划乐山市域水源取自地表水,对自备地下水水源进行关停,作为紧急备用水源。规划乐山中心城区水源为青衣江、余溪河、安谷水库及远期水源岷江;规划峨眉山市中心城区水源为峨眉河上游,犍为县中心城区水源为马边河,夹江县中心城区水源为青衣江,井研县中心城区水源为芒溪河上游,沐川县中心城区水源为岷江支流地表水,马边县中心城区水源为马边河、水碾坝水库,峨边县中心城区水源为官庙河、金口河区水源为大渡河。

乐山城区现状人均综合用水量近0.6万吨/万人·日,规划远期人均综合用水量为0.7万吨/万人·日,用水普及率达到100%。则总用水量为98万吨/日。县域市县远期人均综合用水指标取0.45-0.6万吨/万人·日。

规划中心城区保留6座已建和在建给水厂,新建3座给水厂,新建4座中水厂,总供水规模达到114万吨/日;规划各县市区中心城区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水厂进行调整、关停、扩建或者新建水厂。规划在乐山中心城区、峨眉山中心城区和犍为中心城区设置中水厂。

位于城镇周边的农村可与镇区共享基础设施,加强城镇供水管网向周边村庄蔓延;对于较为偏远的农村,可以采取局部集中供水的方案,在中心村集中打井向周边基层村供应。

第三十一条市域排水工程

乐山市市中区目前为雨污分流排水体制,规划沙湾、五通桥旧城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新建区域内采用雨污分流制。各县县城结合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进行截流和雨污分流改造。

污水量预测:乐山中心城区污水量73万吨/日,峨眉山市10万吨/日,犍为县城8.0万吨/日,夹江县城6.4万吨/日,井研县城4.4万吨/日,沐川县城2.2万吨/日,马边彝族自治县城1.4万吨/日,峨边彝族自治县城1.1万吨/日,金口河区0.7万吨/日。

到规划期末,乐山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市域各县市区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

市域各县市区现状均有已建和在建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建或者改建。各镇镇区要求建立相应的污水厂或者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地区适宜选择和发展生活污水分散式和就地处理技术。

城镇雨水系统规划要与城镇防洪、排涝系统的规划相协调。雨水依据天然汇水区,采用分散就近排放原则,尽可能利用区内较大型天然汇水冲沟排放雨水,对地势低洼雨水无法直接排除的地区应设雨水排水泵站。

第三十二条市域供电工程

乐山市远期用电量为530.2亿千瓦时,远期最大用电负荷为883.7万千瓦。

规划近期完成水能资源经济可开发量的90%,远期达到100%的充分开发利用。规划新建500kV变电站来取得市外电源,规划不再增加火电厂。

规划扩建现状500千伏变电站,新建2座500千伏变电站;规划市域新建金仓、沐川、新坪、甘江、井研、双旋坝、金口河、川主、黄丹、下渡、罗城等22座220千伏站点,形成区域内的220千伏电力骨干环网,改善供电稳定性;根据乐山市各个城市发展区域负荷需求,进行110千伏站点的合理布置,深入城区供电,加强和完善110千伏网络结构,改善供电可靠性。

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1座110千伏或35千伏变电站。保证每个重点镇均有一座110千伏变电站。

500kV、220kV和110kV架空线路,要求采用大容量、紧凑型、同塔回路的输电线路。规划500kV架空线走廊75m控制,220kV架空线走廊40m控制,110kV架空线走廊20m控制,35kV 架空线走廊15m控制。

第三十三条市域通信工程

规划城区市话普及率达到50%,各县市区话普及率达到40%,其余乡镇和村市话普及率达到50%。移动电话乡镇覆盖率保持100%,行政村覆盖率力争达到100%。

规划各市县区结合发展需要扩建现状交换机容量,新建区域新增电信交换母局,增强市域各通信节点的信息交换流量。市域内以现状电信、移动和联通为信息汇接中心,配套光接入交换点,积极发展光环网、光交接、光接入,形成以管道主干光缆为主通道,光交接、光接入为主要组网方式的传输系统。

对市总局和各县市区局整合扩建,增加相关邮政服务设施的布点;增设乡镇邮政服务机构,更新改造邮政生产用房,结合乡镇邮政支局提高乡村邮政服务网络辐射范围,至规划期末各乡镇均设有1座邮政支局。规划结合乐山中心城区的邮件处理中心布置合理的邮路。

规划根据发展需要对于市域各县市区城区的前端机房进行扩建,完善HFC网络架构,增强光节点建设,进一步扩大网络信号传输容量和传输效率。

第三十四条市域燃气工程

规划乐山中心城区、峨眉山市中心城区、夹江县中心城区、犍为县中心城区、井研县中心城区、沐川县中心城区、峨边县中心城区和金口河区气源采用管道天然气,规划马边县中心城区气源采用储运LNG。

形成由仁乐干线、威五干线双气源供应,其他境外输气线路补充供气的气源格局。

规划乐山市域在中心城区以外新建沐川、峨边、金口河、清溪、双福天然气门站;规划新建桃花输气站;规划各干管沿线根据需要扩建阀室,并根据传输距离合理布置阀室。规划马边县新建1座LNG储配站。

规划新增境外输入连接点“仁寿—乐山”主管线。规划加快境内供气环网建设,包括:五通蔡金—市中区高新区复线、夹江甘霖—峨眉朱坎连接管线、夹江甘霖—市中区马铺连接管线同时,规划扩展延伸金马线、金沙线、金犍线。

第三十五条市域环卫工程规划

远期乐山中心城区共有2座垃圾填埋场,1座垃圾堆肥厂,1座垃圾焚烧发电厂以及1座水上环卫设施。规划维持金口河区、马边县以及峨边县垃圾填埋场现状;规划按照计划使用年限扩建峨眉山市垃圾填埋场规模至300吨/日,扩建犍为垃圾填埋场规模至250吨/日,扩建夹江垃圾填埋场规模至200吨/日,扩建沐川垃圾垃圾填埋场至100吨/日;规划井研新建垃圾填埋场,规模为100吨/日。

规划在乐山中心城区凌云生活垃圾填埋场附近建一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市域建立健全危险废弃物处置机制,配齐相关密闭运输车辆,配备人员防化设备,对运输线路进行详细规划,全程进行防污染泄露监控。

第八节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第三十六条防洪防涝规划

乐山城区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峨眉山市、犍为县、夹江县、井研县县城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沐川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金口河区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

第三十七条抗震规划

规划乐山市中心城区及各县市区地震设防标准均为7度。

实施城市、乡村民居抗震保安工程;依法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特殊工程、易产生次生灾害的工程、重大工程设置强震观测工作;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加强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加快抗震救灾疏散通道和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

第三十八条消防规划

规划中心城区新建消防站24座,峨眉山市中心城区新建3座,犍为县中心城区新建3座,夹江县中心城区新建3座,井研县中心城区新建2座,沐川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金口河区中心城区各新建1座。

第三十九条人防规划

乐山市城区战时留城人口的比例为30%,人均占有人防工程1.2平方米;夹江县、峨眉山市留城人员比例30%。

全市加强防护工程体系和人防疏散体系的建设,加强对易燃、易爆、危险剧毒品的管制。

第九节 市域环境保护规划

第四十条 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统一的原则,实现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充分考虑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把城乡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

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第四十一条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围绕建设生态乐山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加强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节约,强化节能减排,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适应气候变化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及消费模式,构建绿色经济发展新格局。

第四十二条 水环境功能区划

全市水域可分为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综合用水区和城镇纳污段等4类功能区,各功能区规划方案及其执行标准见下表:

第四十三条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全市可分为中心城区、城镇、乡村和特殊保护区等4类功能区,其中中心城区和城镇两类功能区,其下面又可分为综合区、工业集中区2种功能亚区;乡村和特殊保护区不分设功能亚区。

各功能区规划及控制指标方案下表。

乐山中心城区和各个县市区中心城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第四十四条 水环境保护规划

划定主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水体水质标准要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Ⅱ类标准。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加强城市水体的水质监管和综合整治力度,严格执行环境排放标准。对工业废水排放实行总量控制,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削减。规划工业废水处理率和达标率达到100%。

第四十五条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努力降低物耗、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改善能源结构,重点抓好煤炭污染防治,推进煤炭液化、气化。紧密结合国家宏观调控,严格环保准入标准,重点控制SO 2排放量,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加强污染防治的监管。

实施工业大气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工程。继续实行区域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重点污染源安装二氧化硫自动监测系统。

第四十六条 环境噪声控制规划

合理调整城市布局,对严重扰民的工厂要结合城市改造,迁入工业区或迁移到城郊,搬迁工业区内受噪声污染的居民,合理划分城市区控制单元,科学规划各单元功能和布局,严格审批各

控制单元内的建设项目。加快城市道路交通干线网络化的进程,特别是加快过境公路和桥梁的建设,完善进出城区的道路网,执行城区禁鸣规定。

各功能区噪声不超过各类功能区标准限制。环境噪声在城区昼间≤60dB(A),夜间≤50dB(A);农村地区昼间≤55dB(A),夜间≤45dB(A)。交通噪声≤70dB(A)。

第四十七条固体废弃物处置规划

减少废物源和减少废物产生量,推行清洁生产;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无害化处理(填埋,焚化,生物降解、固化/稳定化)。对于有毒有害废物应尽量通过焚烧或化学处理方法转化无害后处置;对无法无害化的有毒有害物必须放在具有长期稳定性的容器和设施内;有毒有害废物的处置场必须经过预选和评价。

第十节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第四十八条空间管制措施

1.城乡建设用地区管制

严格执行城镇总体规划,依据规划审批城镇建设用地;

严格控制城镇用地规模,不得擅自扩大到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其用途以外,所有建设项目都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使用用地,严格按照规定申请、报批,依法严格执行各项建设用地的审批制度;

禁止建设占用规划确定的禁止建设区内的土地,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闲置地;对经办理征地审批手续、连续两年未用的闲置地,原则上收回土地使用权;

村镇建设用地区内的土地要做好规划,严格按村镇规划审批建设用地,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空闲地;农村居民点不得突破人均用地指标,农村居民每户只能有一处不超过标准的宅基地,实行建新房拆旧房措施;

独立工矿事业用地中的矿山用地应依照《矿产资源法》规定进行开采、利用和保护,不得破坏风景和生态环境;独立工矿企业用地应按规划用地,一般应安排在非农用地或农用价值较低的台地、丘陵或荒地上,并尽可能集中于工业区内,以利管理和进行环境整治;污染工业应避免污染水源和农田,并应限期治理。

2.风景旅游区管制

风景旅游区开发建设必须严格执行《风景名胜区条例》和《四川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编制风景旅游专项规划并按照规划实施。

风景旅游区开发应根据环境容量确定合理规模,结合景区设施和项目建设要求严格控制开发率,一般土地开发率应小于0.5%。

区内除直接与开发保护相关的建筑外,不得进行其他建设项目开发。

禁止开山炸石、取土、修墓、乱砍滥伐、倾倒废物污水等破坏生态景观、环境资源的行为。

3.历史文化保护区管制

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对市域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除直接与保护相关的建筑外,禁止其它各类建设。

4.耕地管制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实施办法》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基本农田转用许可证制度。市域范围内15°以下耕地及15°-25°耕地中的梯田为基本农田。

国家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应尽量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占用的,应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与程序报批。

严格控制将耕地擅自转为非耕地,禁止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建房、建坟场等乱占滥用耕地,对建设占用规划预留的一般耕地,必须先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批准改变用途后才能征用。占用耕地的严格执行“占多少,垦多少”的政策。

抓好耕地的综合治理工作,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农田标准化(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耕作机械化、品种优良化、管理科学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生态良性化。逐步建成农业安全保障体系、农业生态保障体系、耕地保障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

5.生态保护区管制

自然保护区: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进行管治。

森林公园:依据《森林法》、《森林公园管理条例》等法规和森林公园规划开展保护和合理利用。

第十一节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第四十九条发展定位

乐山市应在深度开发峨眉山---乐山大佛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郭沫若故居、金口河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等旅游产品的前提下,建设以“名城、名山、名佛、名水、名园”为主要特色,融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休闲养身为一体的区域性旅游地带和川南地区的游客集散中心。着力打造重要的绿色休闲度假基地。

第五十条空间布局

规划形成“一核、两轴、两区、三环”的旅游空间布局结构。

“一核”。指即一个休闲游憩核:乐山—峨眉城市休闲游憩核;

“两轴”。指以306省道一线为乐山市旅游发展主轴线;沿103省道一线为乐山旅游发展次轴线。

“两区”。包括“世界遗产聚集区”和“民俗生态聚集区”,指位于发展轴两端的两片旅游片区,以此构成乐山旅游发展的主体。“世界遗产聚集区”指有乐山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乐山大佛和峨眉山构成的整体,其功能定位是世界遗产旅游、滨水休闲娱乐、温泉与山地休闲度假及古城文化旅游。“民俗生态聚集区”主要包括峨边黑竹沟国家森林公园和彝族文化、金口河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环”。指围绕乐山和峨眉山的旅游辐射环。乐山旅游小环线,指由乐北城镇群中的区间快速路构筑的环线,联系乐山大佛--峨眉山—沙湾郭沫若故居三个最主要的风景区;乐山旅游中环线:指由乐北城镇群中的外围环路所构筑的旅游环线,联系峨眉山—美女峰大渡河—桫椤小西湖—犍为罗城古镇—井研恐龙化石—平羌小三峡—夹江千佛岩;乐山旅游大环线:指由省道306、县道1492、省道103、成乐高速、乐宜高速所构筑的乐山市域的环路,将西、南部的峨边黑竹沟国家森林公园、金口河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乐北的旅游环线联系起来。

第五十一条重点游线规划

1.国际旅游线

成都--乐山大佛--峨眉山--自贡--重庆三峡地区。

2.省际旅游线

成都--峨眉(乐山大佛)--沙湾(大渡河)--峨边--西昌;

成都--(峨眉)乐山大佛--五通--(罗城)犍为--宜宾(重庆)--贵阳。

3.市内旅游线路:

峨边--黑竹沟;马边--大风顶;犍为--罗城;五通--乐山--井研;乐山--碧云山森林公园--夹江千佛岩。

4.水上旅游线

岷江上游--平羌小三峡--乐山大佛;乌尤寺--五通小西湖--犍为文庙--宜宾--重庆--长江三峡;青衣江上游千佛岩--碧云山--乐山大佛;大渡河百丈湖--铜茨湖--美女峰石林-沙湾郭沫若故居--乐山大佛。

第十二节乐北城镇群规划

第五十二条乐北城镇群发展要求

建立乐北城镇群,发展成为成渝经济区重要的增长极,能够最大规模的整合乐山北部资源,有效扩大乐山中心城对市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保护水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峨眉山和乐山大佛及周边旅游资源。

第五十三条乐山城镇群结构

乐北城镇群的范围包括现状乐山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峨眉山市、夹江县。规划形成“一主两副”的结构。

主中心城区:包括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规划为市域主中心。

峨眉山副城:包括现状城区、绥山、峨山、胜利、符溪、新乡、双福、桂花桥、黄湾、九里、乐都以及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规划为旅游、高端商务和生活综合服务城区。

夹江副城:范围北至土门乡以南,东包括成乐高速公路,南至双福火车站、陈山顶,西到迎江、桥店子、南安、迎江南部、明本坝、老黄顶,其中包括千佛岩风景区。规划为生活和综合服务城区。

第五十四条乐北城镇群一体化整合

1.一体化含义

构建城镇群才能有效的整合各种资源,推动城镇化的发展。乐北城镇群采取“统一归划起步,经济整合为主,基础设施先行,管理操作创新,行政组织跟进”的方针,统一规划、加强联系、优势互补、共同受益、效益扩张、带动全局。

2.产业一体化

乐北城镇群的产业发展方向为电子信息、光伏产业、冶金建材、旅游、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业;以茶叶、蔬菜、中药材为主的现代农业。

乐北城镇群实现产业一体化,优势互补,各城区的产业定位如下:

中心城区:以电子信息、光伏产业、医药化工、机械制造、冶金等制造业,以及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城区;

峨眉山:以峨眉山旅游区为依托,以发展旅游业、商贸物流业、光伏产业、机电、铝材精深加工为主的城区;

夹江:以建筑陶瓷、机械制造、物流业等产业为主,兼顾发展旅游业、商贸业的城区;

3.空间结构一体化

规划延续中心城区“绿心环状”结构,建立大乐山城市环形圈层式放射状布局结构形态,中心城区与各卫星组团由快速干道呈放射状联接,各卫星组团城市间也由快速干道呈环形联接,形成“众星拱月”之势。形成“绿心—城区环—江河环—山林环—城区环—景区环—山林环”、“山林楔—江河楔—景区楔”的环形加楔形的生态结构。

4.生态环境一体化

建立生态城镇群,实现水源保护、山林农田保护、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保护、环境保护等一体化格局。

5.基础设施一体化

建立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一体化体系。

6.组织管理一体化

建立一体化的管理机制是建设城镇群的关键,建议远期进行行政区划调整。

7.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以城市带农村,促进农村地区发展,实现城-镇-村三级空间结构协调发展格局。

第五十五条乐北城镇群交通规划

1、交通规划目标

乐北城镇群交通网络规划分为乐北城镇群对外交通、乐北城镇群内部交通和各区内部交通三个层次。按照多层次、多样化、有重点、社会化相互协调的原则,构筑机场、铁路、高速公路、航运以及市区内部城市道路有机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2、组团间道路系统

规划城镇群内部交通联系为扇形环状加放射的道路网形式。依托城市快速路形成的半环线将夹江、峨眉山、沙湾以及五通桥联系起来。

3、公共交通与水上交通

公共交通主要依靠公共汽车网络,规划将各城市组群内部的公共交通系统与组群间的公共客运系统整合,提高整个运输系统的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此规划将北门桥长途汽车站改造为公交调度中心。

利用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等,组织中心城区、沙湾、五通桥、夹江等沿线各组团之间的水上交通和游览线路。

4、航空与铁路

在蔡金建设4D级旅游机场。在夹江建设4C级军用机场。

近期内建设成昆铁路复线,延长至夹江,并对夹江的铁路货站进行扩容建设。新建成绵乐铁路与乐自泸铁路。新建乐山站、峨眉站、峨眉旅游站、乐山港站和新夹江站,加强组团间的轨道交通联系。

第四章城市规划区城乡空间协调发展规划

第五十六条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

城市规划区内空间管制区划主要分为四类,执行不同的管制要求。

已建区:包括已建成的53.61平方公里和规划区范围内的其他镇、村庄、交通设施、市政设施等建成区域。对建成区应采取用地调整和旧区改造方针,根据城市用地结构调整和发展要求,逐步搬迁有污染的工业企业,提高公共设施和公共绿地比例,改善城市环境。

禁建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以及森林公园内的珍贵景物、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历史文化保护区,水源一级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区以及交通运输通道控制带和重大基础设施走廊都禁止建设。

适建区:不受或轻度受洪水淹没区,区位条件较好,地质条件较好,无不良地质现象或需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经过工程处理后基本适宜建设的用地。对适宜建设区未来重点发展地区进行预先控制,包括对土地出让、产业引进、规划管理、功能布局等进行整体控制,以便在较长的时间周期内逐步实现预定的发展目标。

限建区:自然保护区试验区,风景名胜区缓冲区、森林公园其他用地、水源二级保护区、一般农业用地区、历史文化控制区、重点城镇隔离区以及中山区和中低山丘陵区、各类保护用地范围之外的海拔500米以下的山丘和丘陵等生态环境脆弱区、农村建设区。

第五十七条城郊镇布局

规划区内现状的苏稽镇、车子镇、安谷镇、水口镇、罗汉阵、嘉农镇、太平镇、冠英镇、牛华镇、竹根镇、杨柳镇都并入中心城区。

杨湾乡、碧山乡、谭坝乡、西坝镇、桥沟镇、金栗镇作为城区远景拓展空间,规划期内以建制镇、乡进行规划和管理,远景随着三区联动格局的完善也应纳入城区共同管理。

第五十八条城郊村庄布局

1. 城郊村庄等级及规模控制

规划城郊农村居民点在未来应整合为中心村、一般村两级体系,距离城区较近的村庄应向城区集中。原则上每个镇选择3-4个中心村。

中心村、一般村均按90-150平方米/户的宅基地用地指标控制。

2.中心村建设引导

中心村用地类型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生产性用地、交通用地等。用地建设强度较大,单位地块容积率不低于1.2,建筑密度不高于50%。中心村的公共与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应参考城镇建设标准进行。

各个中心村设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卫生服务站、体育健身室、幼儿园、社区教育服务站、老年人休疗养站。

3.一般村整治建设引导

(1)撤销城中村

被纳入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必须在规划期内进行搬迁、改造。

(2)整治保留村

在规划期内不需要搬迁,属于行政保留的村庄,可进行以改善居住环境,完善配套设施为主的整治工作。

(3)合并相邻村

在规划期内将几个相邻的村庄撤销其行政建制,合并为一个新的村庄。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把一定区域内相邻的村庄进行合并,并利用其产业或资源上的互补优势,联动发展,更大限度的增加村庄的区域竞争力。

第五十九条城市水源地保护

规划区范围内青衣江、大渡河(安谷水库)、岷江、余溪河为城市水源,分别设立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

1.安谷水库

一级保护区:取水口半径500米水域范围及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外延200米陆域范围。

二级保护区:一级水域保护区外延2000米但不超过水库范围的水域及一级保护区陆域范围外延3000米陆域范围。

准保护区:二级水域保护区外延5000米的水域以及二级陆域保护区外延至分水岭的陆域范围。

2.江河取水口

一级水源保护区:水域长度为取水口上游不小于1000 米,下游不小于100 米范围内的河道水域。二级水源保护区:从一级保护区的上游边界向上游(包括汇入的上游支流)延伸不小于2000 米,下游侧外边界距一级保护区边界不小于200 米地区。

陆域一级保护区:为距河岸纵深50米的陆域范围。陆域二级保护区:为沿岸纵深1000米的陆域范围。

准保护区:二级水域保护区上界起上溯5000米的水域以及二级陆域保护区外延至分水岭的陆域范围。

3.保护要求

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设置的排污口必须拆除;不得设置与供水需无关的码头,禁止停靠船舶;禁止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和其他废弃物;禁止设置油库;禁止从事种植、放养禽畜,严格控制网箱养殖活动;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其他活动。

二级保护区内不准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原有排污口必须削减污水排放量;禁止设立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头。

准保护区内直接或间接向水域排放废水,必须符合国家及地主规定的废水排放标准。当排放总量不能保护保护区内水质满足规定的标准时,必须削减排污负荷。

第六十条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

规划区内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范围内必须严格执行《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有关规定和国家相关法规,编制专项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实施。

第六十一条旅游区

规划区内田园慢城旅游区开发建设必须严格执行《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编制风景旅游专项规划并按照规划实施。

第六十二条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

规划区内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小西湖-桫椤峡谷风景名胜区(包括小西湖风景名胜区、西坝桫椤风景名胜区、太平山风景名胜区和石麟桫椤风景名胜区)、沙湾美女峰国家森林公园、平羌小三峡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开发建设必须严格执行《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编制风景旅游专项规划并按照规划实施。禁止在风景名胜区内开山炸石、取土、修墓、乱砍滥伐、倾倒废物污水等破坏生态景观、环境资源的行为。

第六十三条城郊生态控制区规划

山体生态控制区:海拔500米以上或坡度大于25%的山体均禁止建设,控制经济林地的比例,加强山体整体生态环境、动植物、水土的保护。

沿路生态绿带:以城市对外交通道路、铁路和城市快速道路(城郊部分)为基础,结合道路两侧的绿化,在道路两侧设置20-50米宽的分隔绿带。

滨河风景生态林地:沿岷江、大渡河、青衣江等水系两岸与步行系统相结合,建立滨河风景生态林地,沿主要河流至少留有20-50米宽的绿化林带。

环形生态林绿化圈:结合乐山周边良好的田园林地,提高林木的封闭度,加强常绿林种植,充分发挥生态林应有的作用和效应。

严格禁止在生态控制区范围内建设污染型工业企业并控制周边地区的工业污染排放。

第六十四条副食品生产基地规划

1.蔬菜生产

在现状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基础上,结合都市农业经济区,形成30万亩城郊蔬菜产业带。

2.养殖业

根据城市人口扩张速度新建肉鸡场,奶牛场,具体数量和位置根据市场情况确定。建设合作社模式鼓励农户养猪、养鸡、养牛。

第六十五条重要基础设施

1. 垃圾处理设施

近期保留现状凌云乡垃圾填埋场,并规划结合凌云乡垃圾填埋场新建1座垃圾堆肥厂,近期规模为200吨/日,远期规模为500吨/日;规划近期保留太平垃圾填埋场扩大规模至200吨/日处理量;规划近期在金粟镇新建1座垃圾填埋场,占地为20公顷,日处理规模为200吨/日,计划使用年限为10年。规划近期在凌云生活垃圾填埋场附近建一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将全市的危险固体废弃物进行集中分类处置。

规划中期在凌云乡东侧与迎阳乡之间新建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规模为800吨/日。

规划远期关停太平垃圾填埋场、金粟垃圾填埋场,在临江镇西侧重新选址新建一座垃圾填埋场,日处理规模为300吨/日,占地规模约为25公顷。规划远期保留凌云乡垃圾填埋场,进行必要的扩建,主要用于填埋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灰渣以及难处理垃圾。

2. 殡葬用地

集中建设公墓和殡仪馆,节约殡葬用地。规划在现有规模殡葬设施基础上利用山地进行扩建。规划将现状市中区泥溪河的殡仪馆进行整体搬迁,搬迁至牟子东侧与全福镇之前,规划总占地面积4.7公顷。规划对全福镇乐山人民公墓进行扩建,扩建规模为6.67公顷;规划对九峰镇明月公墓进行扩建,扩建规模为20公顷;规划在嘉农镇新都村,新建1处5.34公顷墓园,隶属于沙湾人民公墓。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六十六条城市性质

成渝西南中心、新兴产业基地、国际旅游城市。

第六十七条城市职能

重要的区域性的贸易、服务中心,国际休闲旅游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西部综合交通次枢纽,生态宜居的山水园林城市。

第六十八条城市规模

规划预测2015年乐山中心城区人口80万人,2020年为100万人,2030年为140万人。

规划乐山中心城区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达到8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达到1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达到14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第六章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规划

第六十九条城市发展方向选择

东优:保护大佛景区,严格控制岷江东侧、岷江二桥以南地区建设活动,优化景区配套服务功能;完善旧城区基础设施,优化旧城区综合环境。

南跃:依托大渡河和岷江向南,形成沿江沿河产业带,完善城市生活配套功能,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

西接:依托乐峨路、嘉峨干道和峨眉河向西,合理安排城市新区拓展。

北拓:沿岷江和竹公溪向北,拓展城市生活空间。

第七十条空间布局结构规划

以嘉州绿心公园为中心,拓展东、北、西、西南、东南五翼,贯通山水,形成“山耸城中,城随山转,水穿城过,山水相映,融山、水、城于一体”的城市格局,以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为三条城市空间发展轴,以自然山体和永久性绿带分隔,从而形成了“三江串五城”的城市结构。

三江: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

五城:商务经济区(商城)、田园度假经济区(慢城)、制造业经济区(钢城)、临港经济区(港城)、都市农业经济区(耕城)。

第七十一条各城区功能规划

1.商务经济区

包括乐山市中区现状旧城建成区以及围绕城市绿心公园发展的城市新区,规划发展为以居住、商贸、服务业和旅游、休闲、娱乐为主的商务区。规划分为旧城、柏杨坝、通江、棉竹、蟠龙、青江、肖坝、苏稽、饶坎、杨湾、牟子和岷江东岸等十二个片区。

旧城片区:北以竹公溪张公桥段为界,东南各以岷江、大渡河为界,西至绿心公园。是乐山市传统的城市中心,以服务业、居住功能为主。规划旧城片区实施旧城改造、历史保护和旅游开发措施,逐步降低人口密度,加强市政基础设施、防灾设施和绿地环境,提高环境品质。

柏杨坝片区:由竹公溪、岷江、龙游路围合的区域。本片区为乐山市近些年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规划延续现状良好的发展势头,重点发展文化、商业、居住、办公等功能,与青江片区、蟠龙片区共同打造成为综合性的城市新中心区。

通江片区:龙游路以北、岷江以西,成贵铁路以东、乐峨快速通道以南地区。通江片区以居住功能为主,在岷江三桥西岸通江路两侧布置部分商业金融设施。

棉竹片区:青衣江以东,成贵铁路以西,乐峨快速通道以南地区。棉竹片区托靠近成乐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区位交通优势和该地低丘曲水的环境条件,发展高档生活区、旅游服务、大型市场、商贸物流、展示等功能。

蟠龙片区:绿心公园以北、竹公溪以西、乐山高铁站以西地区。蟠龙片区依托乐山高铁站的建设,布置商业金融、文化旅游、居住功能,与青江片区、柏杨坝片区共同打造成为综合性的城市新中心区。

青江片区:青衣江以东、乐山高铁站以南、绿心公园以西地区。青江片区采用退二进三策略,将现状工业企业逐步置换为商业、文化、居住功能,在青衣江东岸和绿心公园西侧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建设高档居住区。利用高铁站,在站前区发展商贸、金融、办公、酒店等设施,与柏杨坝片区、蟠龙片区共同打造成为综合性的城市新中心区。

肖坝片区:老城片区以西、绿心以南,青衣江、大渡河所包围的区域。肖坝片区以现状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基础,形成以教育科研、文化、居住功能为主的城市组团。

苏稽片区:青衣江以西、成绵乐高速以北、峨眉河以东,龙游路以南的区域。苏稽片区依托现有镇区的基础和乐山市新高教园区的建设契机,沿青衣江西岸集中布置教育科研、体育、会展、商务办公、酒店、文化娱乐、生活居住等,打造苏稽城市次中心。

饶坎片区:青衣江以西、长虹路以南、苏安路以东、龙游路以北的区域。饶坎片区依托龙游路的建设,发展成为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城市片区,沿峨眉河两侧可适当布置部分一类居住用地,龙游路以北集中布置商业金融服务设施。

杨湾片区:青衣江以西、乐峨快速通道以南、长虹路以北、苏安路以东的区域。杨湾片区位于青衣江上游,生态环境优美,适宜建设成为以高档居住功能为主的城市片区,沿青衣江西岸布置商业、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

牟子片区:岷江以东、乐峨快速通道以南、嘉州大道以北的区域。牟子片区依托现状正在建设的高档居住小区,加强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形成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城市片区。

岷江东岸片区:岷江以东、嘉州大道以南、乐山大佛景区以北的范围。岷江东岸地形条件复杂,景色优美,可利用山前缓坡地带发展高档居住社区,在靠近乐山大佛景区的位置在保护区范围以外适当布置部分公共服务设施。

2.田园度假经济区

以峨眉河为发展纽带,依托峨眉河沿线风情小镇的建设,发展为以旅游、度假、会展、文体、科教等功能为主的田园慢城度假地经济区。在乐山市区行政管辖范围内包括智库创意区,以人文为主的城市都市休闲娱乐功能区;万象风情主题公园,以生态为主,以药文化为依托的养生体验功能区,含4个小镇,分别为乐山茶文化小镇(日本小镇)、乐山非物质文化小镇、天王寺小镇、水口镇。其他功能区在峨眉山市行政管辖范围内。

3.制造业经济区

包括沙湾区建成区、嘉农镇、太平镇和市中区罗汉镇、水口镇为主的片区。依托沙湾区不锈钢产业园区和市中区工业集中区,规划发展为以冶金建材、机电制造为主的产业区。制造业经济

区由沙湾旧城、嘉农、太平、沫东、水口等5个片区组成。

沙湾旧城片区:原沙湾区建成区部分。加强旧城改造,增加商业和旅游文化服务设施。依托现有企业,发展冶金、建材和机械铸造产业,形成融居住、文化旅游、工业、商贸物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片区。

嘉农片区:原沙湾区嘉农镇区和市中区罗汉镇区及周边地区。依托现状沙湾区冶金建材产业园的建设,发展冶金、建材和生产性服务业,并配套生活区和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片区。

太平片区:原沙湾区太平镇区及周边地区。依托现有工业企业,发展钢铁加工及机械设备制造产业,并配套产业生活区和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片区。

沫东片区:原沙湾区建成区以北、沫东路以南、大渡河以西部分。规划在该片区内新建沙湾区行政中心,并依托行政中心建设体育场、文化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发展高档居住社区,形成综合性的城市片区。

水口片区:原市中区水口镇区及周边地区。水口片区分为东西两部分。西片区以机械加工产业和配套居住功能为主;东片区位于青衣江和峨眉河汇入大渡河的河口地带,生态环境优美,应加强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形成城市生活性片区。

4.临港经济区

包括现状高新区、市中区安谷镇和五通桥区建成区、冠英镇、杨柳镇等片区,规划发展为以电子信息、新能源、临钢工业、仓储物流和盐磷化工为主的产业区。协调发展竹根镇、冠英镇、杨家和安谷镇等城市生活配套区。临港产业经济区由乐山高新区(含车子)、安谷、三江临港经济开发区(含冠英)、老江坝作业区、牛华、竹根、杨柳等七个片区组成。

乐山高新区片区:包括原乐山高新区和原市中区车子镇区部分。乐山高新区实行近远错位发展策略,近期发展工业为主,远期将靠近三江交汇地区和大佛保护区的工业用地置换为商务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创意等城市高端服务性功能,打造城市次中心。原车子镇区部分以发展配套生活居住为主。

安谷片区:包括原市中区安谷镇区及周边地区。安谷片区以居住功能为主,在片区北部布置工业用地和科研用地,发展成为产业区的配套生活区和研发基地。

三江临港经济开发区:包括进港大道西侧和原五通桥区冠英镇区部分。三江临港经济开发区依托乐山港综合交通枢纽带来的区位优势,发展成为融临港产业、商务办公、商贸物流、居住配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片区,突破“工业港+贸易港”的旧有模式,打造“产业港+商业港”的临港新城模式。

老江坝作业区:进港大道东侧的乐山港港口作业区。

牛华片区:包括原五通桥区牛华镇区及周边地区,发展机电产品加工和盐磷化工产业,并配套生活区和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片区。

竹根片区:包括原五通桥区建成区竹根镇镇区部分。竹根片区加强旧城改造,改善城市环境。在片区北侧和南侧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展硅材料产业和盐磷化工产业。

杨柳片区:杨柳片区沿芒溪河,依托五通桥古镇区,适度发展旅游观光产业,形成以居住、休闲旅游、工业等多功能的综合性城市片区。

5.都市农业经济区

在岷江以东,以乐井路为中轴线,覆盖土主镇、白马镇、青平镇、童家镇、全福镇、剑峰乡、石龙乡七乡镇,保留原山林、农田等生态绿地,规划发展为以绿色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为主的城乡统筹经济区。

第七十二条城市中心规划

规划形成“一主六次”的城市中心布局结构。

1.主中心

嘉州主中心:结合乐山高铁站的兴建和投入使用,整合并提升现状青江片区、蟠龙片区和柏杨坝片区的城市功能,建设文化中心、商业中心、商务中心等城市中心功能,配套各项辅助设施和现代化生活社区,加强绿地广场建设,构筑现代化城市新中心。

2.次中心

车子次中心:利用乐山高新区沿江地区的工业搬迁至乐山港区的契机,实行退二进三,发展商业、办公、会展、娱乐等功能,同时结合绿地、水系、广场等开放空间的营造,形成现代化的城市次中心。

老城次中心:即竹公溪以南现状城市中心。规划在现有基础上适当改造,加强旧城改造,提升商业服务功能,发展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购物餐饮街区。

苏稽次中心:在苏稽片区沿青衣江西岸集中布置商业金融、商务办公、文化娱乐、教育科研等公共服务设施,形成苏稽城市次中心。

乐山港次中心:在乐山港区南部靠近乐自泸铁路乐山港站的位置,布置大型市场、商贸展示、商务办公设施等,建设临港城市次中心。

沙湾次中心:在现状沙湾区中心的基础上,结合旧城改造,布置管理、商业、医疗、文化娱乐、旅游服务设施等,形成城市西南部的次中心。

五通桥次中心:在现状五通桥区中心的基础上,结合芒溪河沿岸旅游观光产业的发展,建设宾馆、餐饮、旅游接待、休闲娱乐设施等,形成城市东南部的次中心。

3.片区中心

规划11个片区中心,分别位于牟子、通江、棉竹、肖坝、水口、沫东、嘉农(2个)、太平、安谷和牛华片区,集中布置管理、商业、医疗、中小学、生活生产配套服务功能等,主要为本片区内部的居住、工业生产服务。其余各片区的片区中心结合城市主、次中心布局。

第七章中心城区用地规划

第七十三条居住用地规划

1.住宅用地规划

规划居住用地分为25个居住社区。

表12:中心城区规划居住社区及保障性住房要求一览表

商品住宅建设中,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两类政策性住房土地供应量达到住房用地供应总量的10%~15%。

2. 中小学规划

根据居住社区和人口布局规划中小学设施,适当归并现有中小学,提高单个中小学的办学规模达到国家和四川省教育设施要求,适当超前,满足城市居民上学要求,并适当辐射周边乡镇农村和全市居民。

中小学和幼托应按标准配置,根据国家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要求,中小学的千人指标确定为70小学生/千人,50初中生/千人,40高中生/千人。

规划高中按5万人设置一所,初级中学按3~4万人设置一所,小学按2~3万人设置一所,初级中学和小学结合居住区布置。

表13:乐山中心城区中小学规划一览表

2003—2020年菏泽城区规划文档_含图_

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2009年09月28日来源:网络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突破菏泽”战略,并结合撤地设市后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整合区域空间资源,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2003年7月份以来,我市委托同济大学陈秉钊教授主持编制了《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于2004年2月和10月先后通过省建设厅组织的纲要论证和专家评审,并通过《菏泽日报》、菏泽市城市规划展、市规划局规划网页、规划公示栏等形式进行了批前公示。2004年12月17日,菏泽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对《规划》进行了审议,并原则通过。2005年4月29日,省政府以鲁政字[2005]119号文件,对《规划》进行了批复。按照批复意见,2005年底,市规划局会同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组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并按法定程序进行了备案。 为提高公众的规划意识,将规划落到实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山东省建设厅关于全省城市规划行业推行“阳光规划”的意见》(鲁建发 [2002]12号)、《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城市规划建设项目审批的通知》(菏政发 [2003]26号)等规定,经市政府批准,现将《规划》再一次进行公示,请认真遵守并进行监督。 菏泽市规划局 二〇〇六年三月 第一章 城市现状概况 菏泽古称曹州,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下辖定陶、曹县、成武、单县、巨野、郓城、鄄城、东明八县和牡丹区、开发区,总面积为12228平方公里。 第二章 规划目标和期限 一、发展目标 把菏泽建设成为以能源化工和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撑,农业基础稳固、工业结构合理、商贸旅游繁荣、生活环境宜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三大基地”,即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全国重要的优质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的商贸流通基地。 二、规划期限 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03年——2020年。 近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市域总人口及城市化水平预测 1、总人口预测 规划2010年菏泽市总人口为940万人,2020年总人口为1010万人。 2、城镇化水平预测 规划2010年菏泽市城镇人口330万人,城镇化水平35%;2020年城镇人口505万人,城镇化水平50%。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菏泽市的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分四个等级:市域中心城市、市域二级城市、重点建制镇、一般城镇。 2、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菏泽市的城镇职能分为四类:综合型、能源工业型、旅游商贸型、工业商贸型。 3、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以菏泽城区为中心,以定陶、巨野、曹县、郓城、东明、单县、鄄城、成武为二级城市,沿日东高速公路和新石铁路为东西发展轴,沿京九铁路为南北发展轴,辐射带动市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市域交通体系规划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2020年九月整理).doc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研究__省略_徐州城市总体规划_2007_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总体 规划方案评估研究 ———以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为例 林立伟, 沈山,方雪,周子鑫(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城市规划方案评估是城市规划评估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方案评估的内涵和规划评估的类型两方面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界定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在构建规划方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综合评价模型对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方案进行定量评估。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徐州 中图分类号:TU984.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79(2010)02-0061-05 1国内外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规划评估的研究开始较早。从1950年代开始,随着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的推进和应用经济学、政策科学的兴起,有关城市规划的评估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评估研究首先是从对规划方案及其决策的技术手段的评价开始的,这些评估研究主要是关于规划方案尤其是规划所安排的内容的合理性[1]。 1.1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 关于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研究,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国外学者丁成日等[2]应用决策理论的多属性效用分析(Multi-Attribute Utility Analysis ,MAUA )方法对城市规划中的模拟方案进行评估,最后评估出最优的规划方案,以供决策者参考选择。国内学者丁珊胭[3]认为规划方案评估是对提出的多种规划方案采用定性、定量等多种方法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保证实施方案的优化,甚至提出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替代方案的条件等。可见,上述学者的观点偏向于城市规划方案编制阶段的评估,而笔者认为,城市规划方案评估是指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综合评价模型等),科学合理、系统地对已经完成编制,并通过政府组织的专家评审,然后再通过城市规划委员会[4]专家的指标量化评估。主要目的是对规划方案的规范性、科学性、经济性、合理性、地方性、艺术性、创新性和前瞻性[4]进行评估,判断规划方案的可实施价值。 1.2城市规划评估的类型 1996年,国外学者E.Talen [5]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的类型:(1)规划实施之前的评价(Evaluation prior to plan implementation )(包括备选方案的评价和规划文件的分析);(2)规划实践的评价(Evaluation of planning practice )(包括对规划行为的研究、描述规划过程和规划方案的影响、政策实施分析和对规划实施结果的评价)。W.C.Baer [6]于1997年总结了5种规划方案评估的类型:规划过程动态评估(plan assessment )、规划方案分析评估(plan testing and evaluation )、规划方案评价(plan critique )、规划—————————————————— —[收稿日期]2009-12-29 [基金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CX09S_044Z );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一般项 目(09YLB006) [作者简介]林立伟(1984-),男,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沈山(1970-),男,教授,从事城乡规划与城市文化战略研究,Email:shenshan87@https://www.360docs.net/doc/c37836014.html, 。 第23卷 第2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Vol.23No.22010年6月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 Jun .2010

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资料

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战略 (2) 第三章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2) 第四章城市规划区城乡空间协调发展规划 (15)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17) 第六章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规划 (18) 第七章中心城区用地规划 (20) 第八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27) 第九章中心城区绿地水系与景观系统规划 (32) 第十章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36) 第十一章中心城区旧城更新规划 (37) 第十二章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8) 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43) 第十四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44) 第十五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控制 (45) 第十六章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46) 第十七章中心城区中期建设规划 (48) 第十八章远景发展设想 (50) 第十九章规划实施措施 (51) 第二十章附则 (5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促进乐山市社会经济发展,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方针,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制城市总体规划,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调控作用。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4.《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5.《乐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6.《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7.国家、四川省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律文件。 第四条规划重点 1.确定区域发展定位与发展战略。 2.全面实现与成都、重庆的对接,打造区域综合中心。 3.优化城市布局,构筑百万人口城市的发展格局。 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5.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突出山水园林城市特色。 第五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0年-2030年,其中: 近期——2010-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 第六条规划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违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七条规划地域层次和规划区范围 本规划分市域、城市规划区两个层次。 市域规划范围:乐山市行政辖区范围,面积12826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全部行政管辖区的范围。合计总面积1907.9平方公里。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修编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修编 有奖问卷调查 一、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了解程度及评价 1、您对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了解程度: A、了解 B、部分了解 C、仅听说过 D、一无所知 2、您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城市规划或城市建设的信息(可多选) A、报纸 B、电视 C、网站 D、政府文件 E、会议 F、从别人那里听说 G、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觉得近年来菏泽市城市建设怎么样? A、很好 B、较好 C、一般D较差E、很差 4、您对菏泽市的工业布局一一菏泽市城东工业园(菏泽市经济开发区)、菏泽高新区(牡丹工业园区)的看法是? A、合理 B、不合理,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不好说 5、在您日常出行、工作、生活中,与哪个城市联系较为紧密? A、济宁 B、济南 C、郑州 D、商丘 E、徐州 F、濮阳 G、开封 H、其他______________ 6您到这些城市的主要目的: A、工作需要 B、探亲访友 C、购物休闲 D、交通换乘 E、其他 7、您觉得菏泽城区应重点向哪个方向拓展? A、向东 B、向西 C、向北 D、向南 E、主要致力于现有建成区的提升改造 8、您认为菏泽目前旧城改造进行得如何?

9、您认为菏泽目前新区建设进行得如何? A、好 B、不好,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不好说 10、您认为目前菏泽市建设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多选,限选三项) A、大力发展工业 B、加快住宅建设 C、改善城市交通 D、增加各种公共服务设施 E、加快新区建设 F、加快老城区改造 G、增加城市绿地和广场等开敞空间H、保留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 I、保护生态环境J、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菏泽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看法 II、您认为近年来菏泽与鲁苏豫皖交界地区周边城市相比发展速度怎样? A、最快 B、较快 C、一般 D、较慢 12、您认为菏泽与鲁苏豫皖交界地区周边城市相比发展的优势有哪些?(可多选) A、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 B、全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发向上 C、石油化工基础较好 D、煤炭资源丰富 E、林业资源丰富 F、牡丹特色产业优势突出 G、农业基础较好 H、生态环境优越 I、城市建设品质较好J、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您对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有关 政策的了解程度: A、了解 B、部分了解 C、仅听说过 D、一无所知 14、您对巨野-东明产业长廊的了解程度: A、了解 B、部分了解 C、仅听说过 D、一无所知 15、您认为巨野-东明产业长廊有哪些优势(可多选): A、煤炭资源丰富 B、石油化工 C、交通便捷 D、产业基础较好 E、农林业资源丰富 F、现有城镇发展基础较好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

为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服务首都外事工作科学发展,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外事工作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特制定本纲要。 序言 首都外事人才是指在北京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领域,从事涉外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中方复合型人才。外事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市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积极推动力量。 长期以来,首都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在推动首都外事工作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首都日益增长的国际交往等方面做出了应有贡献。随着北京市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活动日益增多,国际资源加速聚集,对首都外事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以下简称“五个之都”)的战略任务需要,首都外事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外事人才整体布局不够合理,数量、质量有待提高,优秀拔尖人才相对匮乏,专业结构有待改善;外事人才培养、选拔渠道不够畅通,人才发展和保障机制需要健全;外事人才工作政策措施不够系统完善;外事人才的成长环境有待优化。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开拓创新,着力打造一支相当规模的立场坚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复合型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开创首都外事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和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首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外事人才工作为国家外交大局服务、为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2004-2008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

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件要求,按步骤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编制《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年)》。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1.2.1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重点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外围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各区县城区。 1.2.2 规划时限为2003年至2007年。 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1.3.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2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3.4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 1.3.5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1.3.6 《天津市国土规划(2002-2030年)》(阶段成果) 1.3.7 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 1.4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 1.4.1 明确近期内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 1.4.2 确定天津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 1.4.3 确定天津市近期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1.4.4 提出天津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其他安排的意见。1.5 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1.5.1 依据十六大精神和天津市"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五大战略举措,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全集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3)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强调城市

如何进行规划方案评价

规划方案评价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 1。规划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 2。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站略要求。 3。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 4。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5。城镇体系的规划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是否合适。 6。中心镇选取是否过多,如果不多,选取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恰当。 7。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否过高,是否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现象,即各市、镇的人口之和大于总人口。 &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如路网过疏或过密;追求环路是否必要;高速公路出口预留是否恰当;路网与城镇发展是否能有机联系;有些公路的修建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经济等 9。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如市郊的镇或相邻很近的镇都建了水厂,造成浪费;污水处理厂是否多镇共享,位置是否恰当(有无对本区域外的下游城市造成污染)变电站位置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教育文体医疗设施布局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考虑了制约因素:如题面文字上说该区域水资源短缺,但把城市规模却规划的很大;对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地址灾害是否做了避让;是否考虑了防洪问题;是否有不考虑门槛制约因素而要盲目发展的问题,大型建设项目布局是否有极不合理的因素:如污染、扰民,给以后发展造成障碍;位置不对;有灾害隐患;有在丘陵或荒山选址的可能,但却过多的占用基本农田。 10。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处理是否恰当:有无“以邻为壑”的问题;有无道路不衔接的问题;是否致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如在生态保护区内规划布置大型建设项目;海岸线的利用和分配是否合理(若该地区靠海的话),近海海域是否得到保护;其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凡是在图面上出现的都要引起警惕,看其是否受到侵害。 二、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城市规划基础信息材料的收集、研判。 1、气象因素。气象因素对工业生产布局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无论是厂址的选择、广房的设计,还是原料储存、制造、产品保管和运输等个环节,都受温度、湿度、降水、风、日射等气象条件的影响。工业项目,尤其是有废气污染排放的工业项目要布局在城市的下风向。菏泽的主导风向是东南偏东。建议气象部门绘制菏泽市风向玫瑰图,市规划领导小组应仔细研判菏泽风向基础资料,吸收气象局相关专业人员参与规划工作。 2、人口资料。市区人口的准确资料也很重要。建议人口部门、统计部门提供准确的市区人口资料。 二、主城区发展突出特色-花城水邑。提出并广为宣传城市口号-“牡丹之都幸福菏泽”。城市的居住、办公、金融、文化区应布置在牡丹园周边,重点发展赵王河沿岸。打通城区三大水系-赵王河、环城河、万福河,使之具备游船通航条件,赵王河上下游打通,与洙赵新河相连,可以直通运河。既可以使水体流动,又可以打造“江北水乡”旅游品牌。以赵王河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契机,打造赵王河风情带。水是城市的灵魂,凌解放(笔名二月河)说“水不仅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范围内的经济问题,更是国 民经济之大要,是国家和人民所拥有的最宝贵的经济资源、社会生活资源、民生资源和文化发展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幸福指数最核心的要素。”

在g220、g 327、日南高速、日东高速围成的长方形区域内构筑新市区-菏东新区。自庞楼至金星庙村,沿河建设高标准双向8车道观光公路和观光步道。公园建设向张集村以东继续延伸。为带动新市区发展,市行政中心迁移至上海路与赵王河下游交汇处,赵王河以北,张油坊村附近,此处依托赵王河道,开掘大型湖泊至黄河路。市开发区行政中心迁移至万福河北庄庄村附近,带动铁路南区域发展。拉大城市框架,科学划分城市功能区。 大堤以内的老城区划为传统商贸区,突出老城传统特色。建议环城河以内区域统筹开发,建设曹州古城,发掘曹州古文化,汇聚非遗传承人,大力推出曹州古城游。西区-高新区重点发展三新产业“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 北区建设大学城,争取省教育厅支持,与省内各大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由各大高校在菏泽学院设立二级独立学院,扩大菏泽学院规模,建议菏泽学院更名为山东工业大学,提升办学档次。 市开发区黄河路以南,重点发展汽车产业园、纺织服装工业园、创意产业园。关停或搬迁所有化工项目至主城 区下风向-西北区吴店镇北。市开发区原则上不再上化工项目。确保主城区空气质量为良达300天以上的优良传统能继续发扬。统筹发展市域内纺织服装项目,能搬则搬,统一规划在开发区纺织服装工业园,形成规模化集约经营,因其劳动力密集特点,提升市开发区人气。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一、总则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 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 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doc18页)_New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doc 18页)实务答题中应注意的事项 实务考试的类型一般分为规划和管理两部分。规划部分又分为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其中总体规划包括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一般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居住区规划。这些内容应作为复习的重点。 1、认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包括图面标示、图例、风玫瑰、比例 尺、地形条件、河道水流方向、符号等。 2、实务评析的基本思路。记住无论哪类题目都要考査考生对基本概 念的理解和掌握,出题者的目的不是靠偏题、怪题难为考生,“考点” 往往出在对基本概念认识的错误、没按基本内容完成、违背编制过程或不符合规划审批或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等等。因此对题目理解后, 把对应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在脑中回顾一下,这对答题是非常重要的。 3、判断考题类型。一般考题类型分为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城 市交通体系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居住小区规划、管理 法规等,判断好题型后再针对相应的概念对题目分析、解答。以往除城镇体 系规划规划外,全部是必考类型。 4、答题必须全面。例如题目要求“全面评析方案”,一般要叙述考题的优

点和问题两部分。如果是“提出问题并指出解决的措施或办法”, 则首先找出问题,并记住一定针对每个问题都要说明解决方法,有的考生往往前几个问题的回答还满足要求,但到后来就忘记了提出解决措施,这样则不能得全分,因此一定要答全。 5、由于以往考试中答题原则是,答对给分,答错不扣分,因此对没有把握的问题,不妨多答点,但必须保证试卷干净,条理清晰,回答准确,不要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也不要漫无边际地回答,以免造成思路混乱和浪费时间,影响成绩。 6、学会进行“考点”判断。注意不要被题目中的假象迷惑,影响对题目问题的判断。有些明显缺项往往不一定是考点,而有些题目中可能给出了许多数字,有的考生就认为应该在这些数字中找出问题,而忽视了数字背后相关联的问题。这就需要结合大量实例分析、练习, 才能灵活应对各种试题,提高对实务型试题的分析能力,提高答题质量。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2008年,在四川省打造攀西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战略下,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提出“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城市发展战略。 本策划在“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战略指导下,着重盘点攀枝花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攀枝花的阳光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根据攀枝花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攀枝花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攀枝花;高标准地设计攀枝花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品味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一、战略统筹 (一)战略思路 “阳光与生态”是资源特点,并不是旅游产品。 目前全国主打阳光特质目的地有海口、日照、西昌、攀枝花,国际上较为著名的有加拿大的埃德蒙顿、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布里斯班,其中除埃德蒙顿、攀枝花、西昌外,其他均是滨海城市,阳光与沙滩、海水结合形成滨海度假类产品,埃德蒙顿的阳光旅游依托其区域中心城市的其他条件,并非核心吸引物,西昌目前在和攀枝花同在阳光的照耀下,攀枝花该何去何从?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我们回首攀枝花旅游发展历程,可以隐约看到一根主线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出来,这就是基于阳光生态下的健康生

活。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农作物茁壮成长,结出健康的果实;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成为国家级体育运动基地,锻炼健康的体魄; 因为有了阳光,成都的老人们来这里健康过冬; …… 健康,这个比阳光更稀缺的资源才是攀枝花旅游最宝贵的财富。 至此,攀枝花的阳光终于有了落脚点,从产品化的视角去审视健康主题,有着丰富而巨大的想象空间。 (二)战略定位 综合以上分析,对应潜在市场需求与战略导向,将攀枝花现有“中国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概念性定位解读为: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三)战略路径 通过综合的比选分析,确定攀枝花旅游在未来的3-5年时间内,明确围绕打造“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观光旅游为辅;以冬季旅游为突破,兼顾其他季节;面向全国塑造品牌,立足周边重点营销”的战略发展路径。 (四)战略目标 终极目标: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近期目标: 中国冬季旅游著名品牌

《乐山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0年)》简要说明

《乐山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0年)》简要说明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一)规划范围 为乐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行政辖区,总用地面积1916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期限一致,为2017—2020年。 二、近期建设目标、策略与行动 (一)建设目标 遵循“四川旅游首选地、绿色转型示范市、山水园林宜居城和总部经济聚集区”的总体定位,着力跨越赶超、转型升级和格局优化,努力将乐山建设成为“经济活力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特色魅力城市”。 (二)策略与行动 遵循三大策略,实施十大行动: 策略一:培育增长极 1、实施旅游提质行动 进一步提升以乐山大佛、岷江东岸和老城为主的文化休闲度假区,强化核心引领;推动峨眉河风光带、三江沿线、沙湾组团、五通桥组团旅游开发,促进全领域各行业与旅游发展相融合,实现由景区主体型向区域综合型转变。 2、实施新区建设行动 围绕“一城两新区”,疏旧建新、南拓西延,拓展城市框架。重点建设苏稽新区和冠英新区,建设完善乐山高新区、青江新区、沙湾乐水小镇,合理引导各片区产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推动新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

3、实施产业整合行动 推动制造业整合提升,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建设优化高新区总部基地、五通桥新型工业基地、沙湾绿色生态工业园等产业平台;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商贸会展、文化创意两大特色产业,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科技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策略二:打造魅力城 4、实施住房建设行动 建立完善由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和商品住房构成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全面推进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和棚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2018年底前实施改造“十三五”所有危旧房棚户区改造项目,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稳步实施“城中村、城边村、城郊村“改造,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修缮改造房屋,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环境质量。 5、实施环境保护行动 加大治水、治气、治土力度,推进多污染源综合治理;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三江多脉四屏多园绿地系统;以竹公溪流域地区、苏稽新区、冠英新区为重点,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6、历史文化保护行动 保护山水城市格局,包括“三江汇聚、溪河纵横”水系格局,高标山、三龟山、城市绿心等山体绿化,以及依山就势、内外双城的城市形态; 保护历史城区,包括嘉州古城空间格局、外部轮廓、街巷结构、古城墙连续分布带,苏稽历史文化街区、两河口历史文化街区整体空间格局与传统风貌等。 保护景观廊道,包括世界遗产乐山大佛到峨眉山之间的景观廊道,历史城区老霄顶望大渡河、老霄顶望大佛、大佛望历史城区、沿江涵春门望“卧佛”、肖公嘴望“卧佛”、育贤门望大渡河景观视线等。 7、风貌提升行动 重点打造大佛景区节点、苏稽新区(文体中心)节点、高铁站前节点、高新区商务中心节点、冠英新区节点、乐水小镇节点及产业园区节点等7大节点景观,优化三江六岸景观廊道,重点提升老城区域、大佛景区周边区域、高铁站前区域

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方案

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规划层次和期限 ( 一) 规划层次

1、市域:安陆市行政区范围,包括 9 镇 4 乡 2 个办事处 1 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 积 1355 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包括府城街办,南城街办,洑水镇,烟店镇,棠棣镇,李 店镇及安陆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辖区范围,城市规划区的总面积约为456 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北至银杏大道,西至汉十高速,南至与云梦交界处,东至 316 国道外迁线,中心城区面积约 89 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近期: 2013 年—— 2020 年 远期: 2021 年—— 2030 年 远景: 2050 年 二、城市发展总目标 将安陆建设成为两型发展、创新驱动的经济发达的中等城市,经济运行质量 与效益明显提高的共生城市,社会事业、民生法制水平不断提高的文明城市,建 设成为宜居、文明、幸福的工业强市和旅游名市。 三、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1、依托汉十,对接武汉 汉十发展带是由汉十高速、316 国道、汉丹铁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城镇发展 廊道,武汉是中心。积极对接武汉,承接产业转移,在武汉城市圈中寻找定位, 并直接对接汉口北大市场。 2、面向东部,创新驱动 寻找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转移, 直接对接上海自贸区等大型市场功能区,通过创新积极推动自身产业升级。 3、文化引领,突出特色 安陆主要的文化特点是历史文化、李白文化、银杏文化,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4、集群集约,共生发展 产业按集群发展,城市集约发展,反对摊大饼,城市围绕城市综合体形成城 市次中心展开,共生发展。 四、城市性质与职能

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调整商业结构,优化市场布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城市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特编制此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 2、《商务部关于印发〈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的通知》(商建发〔2004〕180号); 3、《商务部、财政部、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5]378号) 4、《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四川省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意见》(川办函[2005]176号); 5、《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五”及2010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川办发[2003]15号) ; 6、《攀枝花市十一五发展规划》; 7、《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 8、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 第三条规划的区域、范围。 规划的区域为攀枝花市中心城区,包括格里坪、河门口(清香坪)、陶家渡、弄弄坪、瓜子坪、炳草岗、金江及渡仁片区。 规划的范围是大型零售商店、批发市场、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基地。在空间上,重点规划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和专业特色商业街。 第四条规划期限。近期为2007年-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 第五条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和“四个倾力打造”的战略重点,不断改善城市商业服务功能,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加强对商业领域投资的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品味,扩大我市商业在川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城市规划基础信息材料的收集、研判。 1、气象因素。气象因素对工业生产布局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无论是厂址的选择、广房的设计,还是原料储存、制造、产品保管和运输等个环节,都受温度、湿度、降水、风、日射等气象条件的影响。工业项目,尤其是有废气污染排放的工业项目要布局在城市的下风向。菏泽的主导风向是东南偏东。建议气象部门绘制菏泽市风向玫瑰图,市规划领导小组应仔细研判菏泽风向基础资料,吸收气象局相关专业人员参与规划工作。 2、人口资料。市区人口的准确资料也很重要。建议人口部门、统计部门提供准确的市区人口资料。 二、主城区发展突出特色-花城水邑。提出并广为宣传城市口号-“牡丹之都幸福菏泽”。城市的居住、办公、金融、文化区应布置在牡丹园周边,重点发展赵王河沿岸。打通城区三大水系-赵王河、环城河、万福河,使之具备游船通航条件,赵王河上下游打通,与洙赵新河相连,可以直通运河。既可以使水体流动,又可以打造“江北水乡”旅游品牌。以赵王河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契机,打造赵王河风情带。水是城市的灵魂,凌解放(笔名二月河)说“水不仅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范围内的经济问题,更是国

民经济之大要,是国家和人民所拥有的最宝贵的经济资源、社会生活资源、民生资源和文化发展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幸福指数最核心的要素。” 在G220、G327、日南高速、日东高速围成的长方形区域内构筑新市区-菏东新区。自庞楼至金星庙村,沿河建设高标准双向8车道观光公路和观光步道。公园建设向张集村以东继续延伸。为带动新市区发展,市行政中心迁移至上海路与赵王河下游交汇处,赵王河以北,张油坊村附近,此处依托赵王河道,开掘大型湖泊至黄河路。市开发区行政中心迁移至万福河北庄庄村附近,带动铁路南区域发展。拉大城市框架,科学划分城市功能区。 大堤以内的老城区划为传统商贸区,突出老城传统特色。建议环城河以内区域统筹开发,建设曹州古城,发掘曹州古文化,汇聚非遗传承人,大力推出曹州古城游。西区-高新区重点发展三新产业“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 北区建设大学城,争取省教育厅支持,与省内各大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由各大高校在菏泽学院设立二级独立学院,扩大菏泽学院规模,建议菏泽学院更名为山东工业大学,提升办学档次。 市开发区黄河路以南,重点发展汽车产业园、纺织服装工业园、创意产业园。关停或搬迁所有化工项目至主城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三章城市规模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五章新城发展 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 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 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 ■城市性质 北京就是中华人民共与国得首都,就是全国得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就是世界著名古都与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

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得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得地位与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得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得就业与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得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 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得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与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与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与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得洲际航空门户与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 ■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农业人口再减118万 2003年农业人口为318万人,到2020年将下降到2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得10%左右。 ■中心城人口850万人 积极引导人口得合理分布,通过疏散中心城得产业与人口,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口向新城与小城镇集聚。2020年,中心城人口规划控制在850万人以内,新城人口约570万人,小城镇及城镇组团人口约180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