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寄生虫感染与肝胆疾患

20寄生虫感染与肝胆疾患
20寄生虫感染与肝胆疾患

20 寄生虫感染与肝胆疾患

引起肝胆疾病的原因甚多,其中某些人体寄生虫可侵入肝使肝胆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及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肝内门静脉阻塞及细胞功能障碍、胆汁淤滞、炎症反应、纤维组织增生及虫卵肉芽肿的形成等。在病程晚期出现肿硬化、巨脾、腹水及上消化道大出血等也甚多见。

20.1 引起肝胆疾患的寄生虫种

20.1.1 原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杜氏利什曼原虫、弓形虫、疟原虫和蓝氏贾第鞭毛虫等。

20.1.2 蠕虫

日本血吸虫、华支睾吸虫、猫后睾吸虫、麝猫后睾吸虫、肝片形吸虫、姜片虫、异形吸虫、横川后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枝双腔吸虫、胰阔盘吸虫、猪囊尾蚴、棘球蚴和泡球蚴等。

20.1.3 线虫

蛔虫、钩虫、丝虫、旋毛虫、犬弓首线虫、棘颚口线虫、肝毛细线虫、粪类圆线虫和蛲虫等。

20.2 蠕虫在肝胆宫生所致机械性损害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20.2.1 华支睾吸虫

华支睾吸虫在肝内胆小管寄生产生机械刺激。寄生虫数一般为几十条,有时多达几千条甚至上万条,可充满肝内、外胆管.在胆总管、胆囊及胰腺管均可见到虫体。其病变主要发生在肝内胆小管,因虫体机械性阻塞,胆汁郁积而呈圆柱形或囊状扩张,尤以左叶边缘部分为著。胆管内壁上皮细胞脱落和增生,管壁因结缔组织增生而变厚,并有大量腺体增殖。邻近肝细胞有脂肪性变、萎缩和坏死现象。这些变化最后可形成胆汁性肝硬化及肝硬化腹水。

华支睾吸虫病患者临床上有消化不良、腹痛、肝区隐痛、肝脏肿大等表现。许炽彪等(1980)认为,急性华支睾吸虫病有潜伏期短、起病急、肝区疼痛、肝肿大及压痛、轻度黄疸以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血沉加快、SGPT及转氨酶增高等,常被误诊为急性肝炎、胆道感染、急性肠炎。严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化、出现腹水,亦可并发胆管(囊)炎、胆绞痛、阻塞性黄疸及原发性胆管上皮癌等。朱师晦等(1982)收集了有华支睾吸虫感染的2214例及尸检资料423例,并以无华支睾吸虫感染的15389例资料作为对照进行分析:认为与华支睾吸虫有密切关系者最主要是急性胆管(囊)炎(168例,7.58%)、慢性胆管(囊)炎(213例,9.60%)、门脉性肝硬化(128例,5.78%)、胆结石(93例,4.20%)和胆管上皮癌(5例,o.22%)、肝细胞癌(47例,2.12%)。而对照组15389例中,上述六种病症的发病串分别为0.34%、0.48%、0.61%、O.3%、O%和O.62%。最多相差达25倍,两者有显著性差异。423例尸检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各种肝胆疾病240例,其中各型肝硬化92例,有华支睾吸虫感染者15例(16.30%);胆管(囊)炎胆结石32例中,有华支睾吸虫感染者3例(9.38%);胆管上皮癌8例中,有华支睾吸虫感染者3例(37.5%);肝细胞癌l08例中,有华支睾吸虫感染者18例(16.66%)。陈楚勇(1996)报道了302例华支睾吸虫病人中,合并胆结石63例、细菌性胆囊炎11例、急性胰腺炎6例、门脉性肝硬化4例。丘福禧(1963)报道的10480例华支睾吸虫病中,合并胆囊炎考占1.22%,而对照组87639例无华支睾吸虫者占0.35%;患原发性肝癌者为O.35%,而对照组仅为0.05%。陈祖泽等(1997)报道1315例华支睾吸虫感染者合并胆囊炎79例,占6.O%,而

对照组3915例非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仅占O.8%。侯宝璋(1956)报道了香港200例原发性肝癌中有华支睾吸虫感染者46例;在自然感染与人工感染华支睾吸虫的猫中有5只猫发生肝癌。

侯宝璋(1955)统计的500例华支睾吸虫病尸检材料中,有45例(9%)呈多发性肝硬化;另13例胆汁性肝硬化中.有5例合并有华文睾吸虫感染;还有100例各型肝硬化中有39例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梁伯强等(1937)报告的250例尸检材料中,有华支睾吸虫感染的123例,合并胆结石者11例(8.94%)、内有8例(72;2%)结石的核心有华支睾吸虫卵、1例胆囊内有死虫6条。Kim(1976)在朝鲜观察284例肝癌患者,由华支睾吸虫引起的占24.6%。塘普等(1980)报告了日本福岗县一位68岁男性居民华支睾吸虫病合并胆总管癌1例。

20.2.2 姜片虫

据报道,姜片虫可在Oddis括约肌松弛的情况下进入肝脏胆道,造成胆道阻塞;并可自肠道带入细菌造成肝脏继发感染。

20.2.3 肝片形吸虫

肝片形吸虫寄生在肝胆管内,由于吸盘及皮棘的机械刺激和虫体分泌物中含有脯氨酸,刺激胆管上皮增生与炎症性改变,以及细菌感染而出现明显的胆管炎。肝片形吸虫感染较轻时,胆管呈局限性增厚;而重感染者的所有主分支均可增厚,从肝脏表面可见到白色条索穿行于肝组织中,有时增厚和钙化的胆管可突出于肝表面.再加上结缔组织的增生,使肝表面粗糙不平。此种病变以肝的腹面为明显,而胆管管腔的扩张多因虫体阻塞及郁积所致。镜检可见胆管上皮脱落,胆管中及其周围有较多的肉芽组织增生,并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及腺瘤样增生。肝片形吸虫病人可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恶心、腹泻、腹痛以及进行性贫血与肝肿大。重感染者可出现黄疸、胆囊区绞痛等。朱维忠等(1979)报道的4例、刘新贺等(1980)的1例、王景源(1983)的胶东地区l例以及

孙昌秀等(1984)报道的1例肝片吸虫病,其主要临床表都有发热、贫血、肝肿大、中等硬度;或胆囊肿大、胆总管明显增粗,或有上腹或剑下明显压痫等,在3

例死亡病例的肝脏中均剖检到肝片形吸虫寄生,其中l例获活虫40余条。

20.2.4 猫后睾吸虫和麝猫后睾吸虫

猫后睾吸虫与麝猫后睾吸虫病在国外(如泰国)有地方性流行,当该两种寄生虫在人体内的寄生数量多达上干条时,同样可由于虫体的机械性损伤及代谢产物、分泌物的刺激引起胆管的炎症反应,胆管扩张和上皮细胞增生以及胆管纤维化,并导致消化不良、肝区疼捅、肝肿大、黄疸等,重症病人可出现肝硬化、腹水甚至呈恶病质。

20.2.5 矛形双腔吸虫、胰阔盘吸虫

主要寄生在牛、羊等食草动胆道,偶尔亦可寄生人体胆道内,引起胆管炎及胆道上皮细胞增生,甚至胆道周围组织纤维化等。

20.2.6 蛔虫

蛔虫有钻孔的习性,当胃肠功能紊乱、机体高热、驱虫不当等使蛔虫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时,蛔虫活动增加甚至上窜,钻入胆总管、胆道;钻入胆道的蛔虫数目通常1一1O条,文献报道最多的钻入l03条。钻入肝管较少,偶可见于胆囊。

胆道蛔虫病是肠蛔虫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其最先出现的症状是在剑突下或剑突下偏右侧突然发生绞痛,疼痛向右肩及背部放射,病人难以忍受,极端不安,有恶心、呕吐以及吐出蛔虫。疼痛持续几十分钟或更长,缓解后,间隔一段时间可再发生。钻入胆道的蛔虫大多可自行退出胆管,有时可深入肝内,成为肝内蛔虫病。肝内蛔虫病又是胆道蛔虫病的严重并发症,预后不良因此必须认识

两者的不同。黄振安等(1981)提出肝内蛔虫病的临床特点:①持续性右上腹痛,性质较胆道蛔虫症缓和、且病程愈长症状愈减轻,可造成病情好转的假象,从而延误诊断与治疗。②高热,药物治疗效果不著。③肝肿大,多因右上腹肌紧张而不易触及。④恶心及厌食。⑤黄疸一般不明显,只是在胆管被炎症、血块和结石阻塞时可出现黄疸。张作侠(1985)报道的活蛔虫成虫于肝组织内形成一完整的虫囊,其形成机制可能系蛔虫经胆道穿入肝组织内,由于患者机体防御能力较强,故形成一纤维结缔组织虫囊,临床上需注意与肝包虫病、肝囊肿、肝脓肿等鉴别。蛔虫性肝组织内包囊实为罕见。

胆道蛔虫病可有多种并发症。蛔虫深入肝脏,可发生肝炎、肝脓肿、败血症。继发肝脓肿者,可有寒战、发热、出汗,同时有极显著的毒血症表现,肝脏明显肿大和压痛。肝脓肿可为单个或多个,脓肿内含有死亡腐烂的虫体。Rossi 等(1983)报道人蛔虫引起多发性肿脓肿致死一例尸检可见,肝脏呈黄色,体积增大,重400g,有多个脓肿甚而在所有肝叶中,大多数脓肿内含有大量蛔虫,一个接近于镰状韧带的被膜下脓肿己破裂入腹腔,死虫从裂口排出。袁少梅等(1984)报道的肝、心及肺动脉蛔虫病,患儿因蛔虫由胆总管进入肝而引起肝脓肿及败血症,经尸检可见肝脏明显肿大,右叶见4cm×4cm脓肿,腔内有死虫3条;左叶有3cm× 2cm脓肿,腔内有死虫l条,胆囊及胆总管无虫及炎症变化;有心有活虫l条,头端从有心房穿过三尖瓣、右心室达肺总动脉,尾端仍在有心房。林惠添(1979)所报道的少见的胆道蛔虫病尸检可见,胆囊内有蛔虫1条,输胆总管内有蛔虫7条,并排成束,肝肿大,肝内较大的服管均有蛔虫存在,计20余条,大多数尚有活力。另外;在胆管或胆囊内以蛔虫卵或蛔虫残体为核心,可逐渐形成结石。从我国的统计资料表明,以蛔虫残体和虫卵为结石者占胆道结石的36.5%,个别地区有高达65.5%者。

20.2.7 粪类圆线虫

此虫可寄生在胆囊、肝部位引起绞痛、肝肿大等。文献上曾报道两例:一例误诊为传染性肝炎,另一例误诊为急性胆囊炎入院,后经胆汁及十二指肠液

检查,方确认为粪类圆线虫病。广西医学院病理教研室等(1978)报道的粪类圆线虫病重度自身感染死亡病例两例,尸检证实,患者均有肝损害,其中一例可见肝小叶外围淤服及慢性炎症,另一例肝脂肪变、慢性间质性胰腺炎等。文继祖(1980)报道的13例粪类圆线虫病中,肝肿大者2例。

20.2.8 斯氏狸殖吸虫

此虫常侵及肝,肝组织中可见片状或带状出血性坏死区及嗜酸性脓肿形成而致肝肿大,肝肿大考约占患者的51%。肝病变严重时,肝组织广泛坏死。邵向云(1981)报道的13例突出表现为府损害的肺吸虫病人中,肝均肿大,质中度或偏硬,压痛多不显著;肝功能损害以锌浊和麝浊的显著增高为特征,SGPT大多正常,γ球蛋白显著增高,嗜酸性粒细胞、IgG与IgM均明显增高,血沉亦增快。程代泗(1982)报道的5例肝型肺吸虫,均有发热、消瘦、贫血、上腹疼痛、肝肿大等临床表现,5例均系右上腹包块而就诊,包块与腹壁粘连,表面成结节,肝的下缘可扪及,质硬,中等压痛,其中2例手术时发现包块所在的肝叶成局限性肿大,有网膜包裹,包块与腹壁粘连、粘连部分的腹壁增厚成慢性炎症性改变,2例手术者中的1例粘连部分的腹壁包块,中央有一囊腔与肝肿块坏死区相通,坏死物为半凝固状淡黄色物,5例肝功能均有损害,有黄疸者2例。叶永久等(1984)收治的43例肺吸虫病患者中,肝肿大者27例,以肝损为主的1例临床病变表现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右上腹隐痛、肝大及压痛等。在实验动物犬体内观察虫体的移行,90%的虫体经过肝组织,有的在肝内形成囊肿。

20.2.9 蛲虫

蛲虫异位寄生侵入肝,文献记载有Slais和Littlc(1963,1973)曾分别报道了蛲虫侵入肝的病例。1984年DaLy等又报道了l例肝蛲虫卵肉芽肿病人。作者在病人肝小结节组织切片中发现一个椭圆形的肉芽肿,肉芽肿内部有一个蛲虫的残体以及许多典型的蛲虫卵。

20.3 蠕虫幼虫在人体肝内寄生或移行时的破坏作用和炎症反应

20.3.1 蛔虫幼虫

蛔虫幼虫移行经过肝时对肝具有机械性损害作用于肝实质及包膜下可见小的出血,肝细胞破坏及炎性浸润等。在早期,可以见到幼虫散布于肝微血管及游离于肝细胞之间和许多白细胞的积聚点;到了中期.绝大多数幼虫都在肝微血管内,白细胞集聚,肝组织被破坏,并有坏死现象;后期,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等积聚进一步增加,最终出现局限性不规则瘢痕形成。在人工感染的小白鼠肝中,还发现有死亡幼虫碎片为核心形成的灰白色小结节。蛔虫幼虫移行还可伴发肝脏肉芽肿。

20.3.2 丝虫幼虫

丝虫幼虫引起的肝病变实属少见,邵良等(1984)报道了1例丝虫性肝脓肿:患者因持续高热,右上腹胀痛及包块拟诊肝脓肿;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有上腹隆起,肝肿大于右肋缘下5cm剑下6cm,质地中等,表面光滑,肝区有明显叩击痛,x线可见肝阴影扩大,右例膈肌上抬,A型超声波显示:肝区6cm× 6cm 积液,初次拟诊肝癌,但活检无癌细胞,提示炎性增生,后作脓肿切开引流术时,于肝右叶顶部波动感最明显处穿刺,抽出咖啡色无臭液体,并沿针眼扩大切开,流出液体2000ml,抽吸液体直接涂片见有大量活的微丝蚴。

20.3.3 钩虫、旋毛虫幼虫

钩虫、旋毛虫幼虫移行到肝时,亦可引起肝局部炎症反应并且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与肝功能损害的表现。

20.3.4 卫氏并殖吸虫囊蚴

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在人体小肠内,童虫脱囊而出,游离的童虫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能穿透肠壁进入腹腔,侵及各种脏器、组织,尤其是肝,于实验动物犬体中,观察到自感染后14天,90%的幼虫移行于肝组织中。童虫在肝内形成嗜酸性脓肿,童虫也可因移行破坏血管引起肝组织出血性病变。病变轻微时,肝肿大而肝功能可正常:若病变广泛则可有各项肝功能的改变。斯氏狸殖吸虫幼虫进入人体后,其幼虫较多的侵入肝,引起肝明显的甚至严重的损害,肝表面及各叶可见童虫移行窜扰而穿过的窦孔或虫穴,镜下可见突出的病变为急性嗜酸性粒细胞脓肿,中心为坏死腔,内含坏死组织及脓细胞等,有时可见虫体和虫卵。

20.3.5 肝片形吸虫童虫

肝片形吸虫童虫在肝实质中移行时以肝细胞为食,此时期对肝的损伤较大。童虫还可因损伤血管而致肝实质梗塞。随着童虫的逐渐成长,使肝实质的损伤更为广泛,并可出现明显的纤维蛋白性腹膜炎。虫体移行造成的肝损伤中,充满肝细胞的残片,中性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周围有退变的肝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在较久的损伤中渐由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所取代,在这种肉芽组织中有胆小管增生。此外,肝中尚可有未到达胆管的未成熟虫体包于纤维囊中,在虫体到达胆管前已可出现胆管上皮的增生现象。

20.3.6 棘腭口线虫幼虫

棘腭口线虫幼虫可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先侵入肝脏,并出现有上腹疼痛、压痛和肝肿大等症状。犬弓首线虫幼虫移行至肝,刺激肝组织,形成嗜酸性肉芽肿。犬弓首线虫病患者80%有肝肿大的临床表现。

20.3.7 猪囊尾蚴

猪囊尾蚴也可寄生在人体肝脏,其数目可由一个至成百上千个不等。肝

组织发生细胞浸润,以后发生纤维性变与钙化。

20.4 蠕虫卵对肝的损害作用虫卵肉芽肿和纤维性变

20.4.1 日本血吸虫卵

日本血吸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由虫卵所引起,寄生在肠系膜静脉合抱的虫体,其雌虫所产的卵主要分布在肝(占产卵总数的15%一63%)与肠壁的小血管中,可使血管阻塞;成熟虫卵内毛蚴分泌的抗原物质渗出卵壳外,导致虫卵周围组织反应,卵周有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与组织坏死,称为嗜酸性脓肿或急性虫卵结节。随后毛蚴死亡,嗜酸性脓肿转变为假结核即血吸虫卵性肉芽肿,最后纤维化。根据病变程度的发展及主要临床表现:①急性血吸虫病,思考肝肿,以左叶为著,常伴压痛、粘液血便、发热等症状。②慢性血吸虫病,病人可不出现明显症状或只出现肝脾肿大,肝大以左叶明显,中等硬度,乙状结肠呈索状,有压痛,间歇性下痢,有时发热或乏力,消瘦等。②晚期血吸虫病,即血吸虫性肝硬化,临床上以巨脾、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特征。此时肝虽较慢性期缩小,但仍比正常为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个别病例肝有较大结节,可被疑为肝癌。林丹丹等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认为:血吸虫与肝癌之间存在一定的统计学联系。巨脾、腹水等表现是肝硬化和门脉高压的结果。在门脉压升高的情况下,门脉系统的虫卵可随血流而沉积在胆囊壁。慢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变则在粘膜,因此胆囊血吸虫病与慢性胆囊炎可并存。胃底和食管静脉破裂出血是常见合并症.出血后易导致休克和诱发肝性昏迷。

20.4.2 异形吸虫及横川后殖吸虫

它们虽属消化道寄生虫,其成虫可深入肠粘膜下肌层,其虫卵可随血流进入肝组织,造成炎症反应。

20.4.3 蛔虫卵

蛔虫卵在人体的门脉区集成结节型损害(Manserrat等1923)。蛔虫卵亦可通过门脉抵达肝或可能反流至胆管。冯本澄等(1963、1964、1979)先后报道过肝蛔虫卵性肉芽肿病例;田志龙等(1997)报道了肝脏蛔虫卵性肉芽肿误诊肝癌病例。根据病理检查,蛔虫卵性结节主要以虫卵为核心,外围以许多多形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细胞、成纤维细胞,间以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构成典型的肉芽肿,周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随着时间的延长也可以钙化或中心部位液化而形成脓肿。石民生(1965)、瞿鸿杰(1965)各报道了胰腺蛔虫卯肉芽肿一例,该2例均曾诊断为胆道蛔虫症合并胰腺炎,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胰腺蛔虫卵性肉芽肿,其病因是由于蛔虫侵入胆道及胰管带入虫卵或在其内产卵,虫卵可随胆液或胰液逆流入胰组织。其慢性炎症的表现乃由虫卵的异物反应或假结核结节或形成脓肿所致。由虫卵引起慢性炎症改变的胰腺常可出现肿物,可被误认为胰腺肿瘤或胃癌。本病临床表现可有上腹部阵发性疼痛、恶心呕吐,上腹部阵发性疼痛时放射到有腰背、肩胛,并在床上辗转翻滚、大汗淋漓、无发冷、发热,腹平软,无肿块等。在胆道蛔虫病,进入胆道的蛔虫可死于胆道中,已死的蛔虫可作为异物存于肝、胆道;蛔虫卵可作为结石的核心、形成肝管、胆囊或胆总管内的结石。

20.4.4 肝毛细线虫卵

在肝中,虫卵可引起肉芽肿反应,肝肿大。肉眼中可见肝表面有许多点状珍珠样白色颗粒或灰黄色的小结节,其大小为0.1一0.2cm。肝的病理变化呈灶性坏死,然后形成肉芽肿;肝实质被脓肿样病变及肉芽肿所破坏。脓肿的中心部位由带有成虫和虫卵的坏死细胞所组成。虫体或完整、或部分崩解,虫卵通常完好。有时有不同程度的溶解,可见到巨噬细胞或通过部分溶解的壳或通过卵塞的开口进入卵内。有些肉芽肿几乎完全由多形核巨噬细胞将卵包围。肝的小静脉扩张、充血,可台有纤维块及血栓机化。肉芽肿可以扩张,也可以互相融合。有的肉芽肿中心钙化,在进行阶段形成含有大量虫卵的广泛瘢痕区,在肉芽肿之后为完整的狭窄的肝实质部分,由于许多虫卵肉芽肿的存在,导致肝功能衰竭。严重时,不仅有广泛性的肝硬化,而且还有中毒症状等。人体感染肝毛细线虫有似脓毒血

症状的表现,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非常严重、病情急,有嗜睡、发热(39—41℃)等症状。患者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肝肿大达肋下8cm或更大,有的脾肿大。患者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低血红蛋白性贫血颇为常见。Attah等(1983)报道的l例肝毛细线虫病,患者肝明显肿大,向下延伸平脐,表面有结节、轻度触痛;肝功能试验、血清蛋白和转氨酶均不正常;肝穿刺病理检查见有虫卵,肝组织广泛纤维化及炎性浸润,几乎完全是由嗜酸性粒细胞组成,纤维组织中的虫卵周围存在着多形核巨细胞参与的上皮细胞肉芽肿反应。然而,肉芽肿反应仅见于少数部位,比较广泛存在的是蛋白质性嗜酸性粒物质沉积,这很可能是免疫复合物;少数病灶中,于虫卵附近坏死并伴有虫卵破裂及大量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到1976年文献报告了24例肝毛细线虫病,以往所报告的一些病例的肝病理学特征是在虫卵和成虫周围有显著的肉芽肿损害,Attah等所报告的肉芽肿炎症不明显,而肝纤维化很重,作者认为,这可能为患者晚期的表现。

20.5 寄生虫所致肝内占位性病变

20.5.1 溶组织内阿米巴

溶组织内阿米巴可引起肝阿米巴病,主要是其分泌的溶组织酶的水解作用,融蚀肝组织。实验和电镜观察都证明阿米巴滋养体不仅能吞食红细胞,而且有迅速杀白细胞的能力。

肝阿米巴病是肠阿米巴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本病多见于20—40岁的男性青壮年,男女比例,约为6:1。肝阿米巴通常发生在肠道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后的数月甚至几年。在肠粘膜下层或肌层的阿米巴滋养体可侵入静脉,随门静脉血流入肝或直接穿过肠壁入腹腔,循肝包膜面侵入肝。大滋养体到达肝后,也不一定都能引起肝脏阿米巴病,这与侵入肝的阿米巴数量、虫株毒力以及人体抵抗力有关。而长期饮酒、饥饿、营养不良、劳累过度及某些精神因素均可降低人体抵抗力而有利于肝阿米巴病的发生。

肝阿米巴病以阿米巴肝脓肿为多见,而临床上虽有阿米巴肝炎这一诊断,但通过活检与尸检结果表明,肝并无广泛的组织病理变化,所谓阿米巴肝炎很可能是由多数细小阿米巴肝脓肿引起的,另外,也可能是阿米巴痢疾引起的肝非待异性肝细胞变性和门脉区反应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大滋养体破坏、融蚀肝组织,约经1个月左右溶解区逐步融合和扩大成为脓肿。在早期.病变的周围肝组织有充血等炎症反应,以后脓肿周围有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脓肿壁。脓液多呈棕褐色,有腥味.内含溶解和坏死的肝细胞、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进入肝的细菌,此时易生长繁殖,以致脓肿继发细菌感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脓液失去典型的棕褐色而呈淡黄或黄绿色,并有臭味,镜检有较多脓细胞。此时.形态上和化脓性肝脓肿相似,但脓肿壁内存在着大滋养体。阿米巴肝脓肿常为单发性,少有数个脓肿同时存在。脓肿位于肝右叶者约占90%以上,尤以肝有叶顶部为多,往往与膈肌粘连,且炎症反应可波及右胸腔,发生渗出性脑膜炎。由于阿米巴原虫的溶组织作用,脓肿可宜接穿透邻近器官或组织而并发脓胸、肺脓肿等。阿米巴脑脓肿大多继阿米巴肝脓肿而发生,乃由原虫侵入肝静脉后转移至脑所致。

阿米巴肝脓肿起病缓慢,主要症状有发热、盗汗和肝区疼痛。发热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发热可能是早期唯一的重要症状而无肝区局部异常。由于长期消耗性发热,患者日渐衰弱和进行性消瘦.伴贫血、营养不良、水肿等。随着脓肿增大,肝区疼痛日益明显。脓肿位于肝上方、则疼痛可放射至有肩。肝脓肿常伴有咳嗽,一般较轻、无痰。黄疸一般较轻。由于阿米巴肝脓肿临床表现极为复杂,特别在早期极易误诊为肝囊肿、肝癌。邱仲达等(1984)报道的阿米巴肝脓肿后发生肝癌,患者于患阿米巴肝脓肿后4年发生原发性肝癌,两者究竟系偶合.抑或有一定联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20.5.2 细粒棘球绦虫

包虫病是人体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疾病,又称棘

球蚴病。肝为包虫囊肿最好侵犯的部位。郭天金调查认为79.89%的棘球蚴寄生在肝脏。肝包虫囊肿初期生长极慢,没有明显的症状,自发现肝大,肝区肿块到出现症状可长达数年,最长者可达40多年。随着病程的进展,囊肿逐渐生长,附近的肝细胞索有压迫性萎缩现象,胆小管、血管亦常被压迫而移位或被包入外囊壁。胆小管破入囊腔可引起继发感染,此时囊肿可迅速增大。

人体肝包虫囊肿多见于右叶,而且囊肿位于肝的脏面多见。综合文献报道,约75%囊肿位于肝的后顶部。肝继发性包虫囊肿较少见。无并发症的肝包虫囊肿继续生长,可以充满整个腹腔。位于肝顶部的囊肿,可以使膈肌升高,个别病例可将膈肌推至第三肋间或更高。肝右叶顶部的囊肿.厢肌升高后可压迫心脏。少数肝门附近的囊肿,压迫门静脉,可产生门脉高压症。病程日久后,可合并肝硬化现象。肝包虫合并囊内感染,往往是由于囊肿合并胆管内穿被,尤其是肝胆管内穿破多见。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可经胆道破口侵入囊肿,导致肝包虫囊肿并发细菌感染,感染后,一般病理变化似肝脓肿。所以很多肝包虫囊肿,感染后均有胆汁溢入囊内的现象。肝包虫囊肿若位于肝顶部,尤其是后顶部.因与膈肌、膈胸膜及肺紧密贴近,当合并囊内感染后,囊内压力显著增加,机械性压迫膈肌,引起组织坏死;一旦向上穿透,通过膈肌、胸膜与支气管相通后就形成了肝胆支气管瘦。若包虫囊肿体积小,感染轻.膈肌破口较小,而且形成缓慢,就可能形成局限性胆脓胸或胆汁性胸膜炎(马维驹1979)。肝包虫囊肿与继发细菌感染常互为因果,也是造成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由于囊肿长期压迫周围胆管,胆管壁坏死破裂、胆汁流入囊内.囊内容物亦可随胆道而出。外伤、针刺及诊断性穿刺以及咳嗽、弯腰、肌肉收缩等综合因素,常可使肝包虫囊肿破裂。

肝包虫囊肿可并发结石,造成结石的因素可能是因为囊肿压迫胆管,造成胆汁排出受阻,引起胆汁滞留;亦可为形成胆石的核心。肝包虫合并肝癌者属罕见,但仍有报道。有人曾综合11位学者观察到肝癌病人兼有肝包虫。据最近文献报道,1例75岁女性肝包虫囊肿合并肝癌,并且压迫下腔静脉,经尸检得以证实。至于肝包虫能否诱发肝癌,或两者纯属偶合尚难肯定。肝癌的发生似与寄生虫感染肝有一定关系。肝包虫囊肿为一慢性感染,由于不断刺激肝组织增生,

诱发肝癌也不无可能。

20.5.3 肝包虫

肝包虫有两型,即单房型及多房型。前者由细粒棘绦虫幼虫所致,称肝包虫病,临床上较为常见,已如前述。后一型称泡状棘球蚴病(简称肝泡球蚴病),其病原体为泡状棘球绦虫,是由于人误食了污染有泡状棘球绦虫虫卵的食物而感染。泡球蚴病主要见于肝,约占90%一lOO%。肝泡球蚴通常呈灰白色,少数为灰黄色,质硬如软骨。在肝内泡球蚴呈弥漫性癌性浸润生长,由无数很小的囊泡聚集而成海绵状。囊泡的直径为O.1—1.Omm,大者可达3.Omm,囊泡多三五成群,形状极不规则。囊泡增殖主要是外生性,在其外围没有明显完整的角质膜和纤维性包膜,所以与宿主组织分界不清;外观易误认为肝癌,后期蚴体因营养障碍常在中心部发生变性、坏死、液化,呈具有胶冻状液体囊腔。合并感染时变成厚壁脓腔(蒋次鹏,1977)。临床病理学分型中,巨块型多见,有时巨块型、多结节型并存,难以分清(甘肃省人民医院,1973)。按临床表现将肝泡球蚴病分为:单纯肝肿大型、梗阻性黄疸型、巨肝结节型(类肝癌型)、远处转移型(肺、脑)四型。(姚云清等,1994)。

镜下可见,受累的肝组织间散在大小不等的小囊泡,囊泡周围有肉芽组织,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嗜酸粒细胞浸润等病变。病变的肝常有不同程度的胆汁淤积.肝细胞压迫性萎缩、变性和坏死,胆道受侵闭塞,容易继发细菌性肝胆管炎。

肝泡球蚴对肝组织的损害主要是机械性挤压、毒素刺激反应及对肝的直接侵蚀,所以肝组织被其破坏较为严重,而且范围也广。

肝泡球蚴病症状类似肝癌。临床上常见肝区疼痛,消化不良肝肿大,肿块坚硬如石,表面结节不平。晚期病人出现梗阻性黄疸,伴有皮肤瘙痒、肝肿大、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等,病人常因肝功能衰竭导致肝昏迷,门静脉高压,并发消

化道大出血而致死。但病程经过迁延,思者的病程可能继续数年至数十年。青海省人民医院于1960—1963年共收治肝泡球病24例,而肝部位病变占20例;其中有15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为肝泡球蚴病,其临床表现有:肝区刺胀痛或沉重感14例,肝区触及软骨样硬度、肝表面凹凸不平或结节样肿块13例,肝肿大7例,肝压痛6例,胆绞痛和放射痛3例以及黄疸、腹水、低热各3例,其他症状8例等,临床病理分型有;巨块型10例、多发结节型5例;结节或肿块均呈灰白色,质坚硬,剖开后多为豆渣样物质或小囊泡病变,病变表面凹凸不平,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无明显包膜可见(戚振乙等,1965年)。姚秉礼(1965)报道的5例肝泡球蚴病患者,腹部有肿块者5例,肝肿大肋下4—8cm 3例,肝肿大平脐者l例,有叶肿块6cm×lOcm,左叶肿块10cm×8cm,出现黄疸者2例。陈绍基等(2979)整理了1954—1978年间经病理证实为肝泡球蚴病60例中:以右上腹肿块为主要症状者54例,肝肿大者5例;40例有不同程度右上腹疼痛,其中3例疼痛症状尤为突出;19例出现黄疸,黄疸指数可达120U以上(最高达170U);3例合并有脾肿及腹水(1例证实合并肝硬化);有体检记录的58例中,38例发现肝肿大达肋下或剑下2—15(cm);20例肿大的肝呈不规则包块状,质硬似软骨样;60例按临床病理学分为巨块型及多结型,其中巨块型者43例,有中心液化残腔并存者4例;而病变在有叶者17例、左叶者5例、尾状叶区l例、左右叶均受累者20例;多结节型者7例,两型并存者10例。

20.6 原虫寄生对肝损害的病理与临床

20.6.1 疟原虫

疟疾患者可出现肝肿大;以恶性疟思者肝肿大较多见,尤以小儿患恶性疟时肝肿大显著。在镜下除见充血外,可见库普弗细胞肥大而活跃,胞浆内含有疟色素,含疟原虫的红细胞与正常红细胞及少量含铁血黄素。肝窦内亦见到多数含疟原虫的红细脑,肝细胞可呈浊肿。长期反复感染者,肝肿大可达3—4kg,甚至5kg,其色呈青砖色,因疟色素的沉着,以肝小叶边缘部肝窦内及门脉区最显著。多年的疟疾感染,可引起肝硬化,在少数病例,可致所谓疟疾性肝萎缩或

热带性肝萎缩。在一般病例,肝功能无异常,仅少数能发生急性实质性肝炎,且预后良好,不易发展成肝硬化。

20.6.2 弓形虫

弓形虫病是一种由弓形虫引起的人畜共惠的全身性寄生虫病。弓形虫属于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原虫,能直接破坏被寄生的组织细胞。人息弓形虫病后,肝受损主要是由于弓形虫侵犯、破坏肝细胞以及肝细胞炎症浸润和局部坏死。先天性弓形虫病患者约有一半病例出现黄疸和肝肿大,肝边缘变钝,暗绿色,肝切面小叶界限不清。镜检显示肝细胞严重退变,胞浆肿胀,胆色素淤积,并见点状坏死及再生的肝细胞。肝窦扔曲,库普弗细胞肿胀,吞噬棕绿色胆色素,汇管区有髓外造血灶。获得性弓形虫病的肝受累较先天性弓形虫病者少,其病变为肝内有播散性黄白色小结节,直径l一3mm,很像粟粒性结核,但较大而不规则。镜检,这些结节主要由上皮样细胞组成,大的病灶中央有坏死,小的病灶中央无明显坏死,周围为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围绕。在库普弗细胞内有很多弓形虫,偶尔还可在病灶边缘的肝细胞索以及坏死的中央见到游离的弓形虫。弓形虫性肝炎不但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受损,发生间质性肝炎,而且肝脏实质细胞也可受损,发生实质性肝炎,先天性弓形虫患者发生弓形虫性肝炎者报告不多。而在临床上以肝炎为主要表现的病例报告,却多见于获得性弓形虫病(Kabelitz,1959—1962;Weietberg 等, 1959—1979).并且可在肝组织中找见弓形虫。1967年,Vi-scher 和Bernhein报告两例弓形虫感染所致的肝炎,皮肤有黄疸、食欲不振及倦怠,肝大达边缘下8cm,根像急性传染性肝炎,所不同的是后者有较长的前驱期和黄疸之前有淋巴结肿大。两例均在黄疸后18天作了肝穿刺活检,肝的组织学改变表现为汇管区扩大、主要是单核细胞浸润.此外.有灶性肝细胞坏死,周围炎性细胞浸润、部分歼细胞肿大和颗粒变性,肝窦内皮细胞增大,毛细胆管内有少量胆栓。用荧光抗体显示在坏死的细胞或肝细胞内有成群的弓形虫。4个月后作活检,有些肝细胞仍有坏死和炎症,汇管区持续有灶性单核细胞浸润。6个月后再作活检.肝细胞再生,无坏死可见。

弓形虫对肝的慢性损害,Kabelitz于1959年已描述,他报告的慢性肝灸患者,是渐进性发病,伴有轻度血清胆红素增高,他认为慢性肝炎系弓形虫性肝炎的另一种表现。该学者(1962)认为获得性弓形虫病的肝损害有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肝炎多呈急性经过,常以肠炎症状开始,较少出现淋巴结肿大。而继发性肝炎则多发生于弓形虫性淋巴结炎之后,有时伴有脾肿大,病程长,易于复发,并可发展成肝硬化、腹水或Banti综合征。

综上所述,弓形虫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亦较复杂,发病有急有缓,病程有长有短,黄疸有轻有重,黄疸前期有短有长,有的类似急性病毒性肝炎,而有的类似慢性肝炎。weitberg(1979)认为,由弓形虫造成的肝炎可能比以往认识到的更为多见,估计在临床上误诊、漏诊的不在少数。

20.6.3 杜氏利什曼原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寄生于内脏巨噬细胞内,以二分法迅速、大量繁殖,最后胀破巨噬细胞。人体肝内巨噬细胞特别丰富,由于巨噬细胞的大量破坏与增生,可导致肝肿大,肿大程度有时甚为显著。胡贞佳等(1995)报道的一例二岁半黑热病思儿肝肿大于肋下6cm、剑下5cm。在肿大的肝表面.一般为淡黄色,被膜紧张,边缘光滑,均面黄色。库普弗细胞和游离于肝窦道内的单核巨噬细胞大多充满着利杜体,因细胞肿大,窦道常被阻塞。肝小叶的肝细胞因受压迫而趋萎缩,靠近周围的肝细胞均肿大,且因血流不畅,易遭损害而发生脂肪性变。晚期患者可出现肝硬化。

20.6.4 蓝氏贾第鞭毛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寄生于小肠、十二指肠和胆道胆囊内。人感染了蓝氏贾第鞭毛虫后,可因虫体损伤肠粘膜微绒毛引起消化不良,腹泻以及局部刺激作用造成上腹不适、腹胀、腹痛等症状和虫体刺激十二指肠粘膜,使十二指肠乳头部发生水肿而引起局部堵塞和阻塞性黄疸,以及虫体寄生在胆管使胆汁流通不杨;

寄生在胆囊,引起慢性胆囊炎或胆管炎,主要症状表现为右上腹疼痛、食欲不振、恶心、肝肿大和有上腹压痛。部分病例出现轻度黄疸,个别病例同时有发热和右上腹剧痛而误诊为胆石症。高学敏(1983)报道的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150例中,其临床表现有发热、腹痛、腹泻、肝肿大、腹部压痛、黄疸等;而依其临床表现,有胆道感染型13例(8.7%)、肝炎型5例(3.3%),有3例入院时初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2例为慢性肝炎,都具有急、慢性肝炎的症状和体征,以及肝功能有三项以上异常,在13例胆道感染型中有肝大者5例。

张成文等(1983)将1972一1980年间收治的19例蓝氏贾第鞭毛虫作了临床分析,其中2例属胆道感染,2例出现黄疸,其黄疸指数为16U和18U,谷丙转氨酶为360U和320U。佟如三(1984)将4例有胆道症状、胆囊造影证明有慢性炎症及经十二指肠引流发现有蓝氏贾第鞭毛虫的病例诊断为胆道贾第虫病。

在我国,寄生虫病仍是一种常见病,且不少寄生虫能引起肝脏疾病,在临床上常有此类病例报道,医务工作者应经常警惕此类病例的出现,并应注意与其他肝脏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免误诊。

当人体同时有几种寄生虫感染或伴有其他感染时(如肝炎病毒感染),其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尚有待进一步阐明。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 总论 一、定义 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 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A.掠夺营养;B、机械性损伤;C、毒性反应;D、超敏反应。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 1、先天性免疫 2获得性免疫: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 三、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 (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生物,社会。 (三)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四)寄生虫病的特点: 1、异位寄生; 2、幼虫移行症:幼内脏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 3、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 (五)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医学蠕虫学 第一章线虫 第一节似蚓蛔线虫 一、形态 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 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 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

常见传染病与及寄生虫病

常见传染病与及寄生虫病 考试大纲---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一、结核病 病因:空气传播结核分枝杆菌、生型分枝杆菌或非洲分枝杆菌 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渗出和增生 本质:结核性肉芽肿 1.变质——干酪样坏死。 状似奶酪;镜下: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内含结核杆菌。 2.渗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3.增生——结核结节。 典型结核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其中含有结核杆菌,周围有类上皮细胞,Langhans巨细胞,外周有淋巴细胞浸润,少量成纤维细胞增生。

干巨累(类) (二)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及结局 多见于儿童。 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 1.病变特点——原发综合征(肺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 2.发展和结局 绝大多数可自然痊愈。少数病情恶化,可播散。 (1)淋巴道播散 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合称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特征。 (2)血道播散 1)全身粟粒性结核病:大量结核杆菌进入血循环,形成结核性败血症,播散到全身各脏器,形成密集分布、大小一致、灰白色界限清楚的小结节。

2)肺粟粒性结核病。 (三)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及结局 多见于成年人。人体再次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生。 1.病变特点——注意跟原发性对比。 (1)多从肺尖开始。 (2)局限在肺内(机体对结核菌有免疫力和变态反应)。 (3)主要沿支气管在肺内播散。肺门淋巴结不受累,血道播散也很少。 (4)周围常有增生性病变,形成结核结节。 (5)病程长,新旧病变交错存在。 2.病理类型及结局 (1)局灶型:增生为主,中央干酪样坏死。 (2)浸润型:最常见。特点:在肺尖或锁骨下区,病灶周围发生渗出、坏死。如未及时治疗或患者抵抗力下降,坏死物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急性空洞。 空洞不断向外排出含菌的坏死物——慢性纤维空洞型(第3型); 或经支气管播散——干酪性肺炎(第4型)。 (3)慢性纤维空洞型。 (4)干酪性肺炎:浸润型或空洞内的细菌经支气管播散导致。 (5)结核球:球形干酪样坏死病灶。相对较稳定,可手术切除。 (6)结核性胸膜炎。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 一、定义 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 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一类失去外界自由生活能力,暂时/永久地寄生在另一生物的体表/体内,获取营养, 给被寄生物带来损伤的低等动物 15.带虫免疫:人体感染某些原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部 分原虫,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抵抗力,无虫 体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10.带虫者:寄生虫进入人体,可在体内长期生存,把这种人称为带虫者 11.隐性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 断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 12.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的现象 13.疫水:疫水是指被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所污染的,具有传染性的水源 14.变态:从卵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行为和本能的 一系列变化的总称。 15.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16.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17.伴随免疫: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己存在体内的活成虫不 起作用,但可杀伤入侵的早期童虫,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18.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无发育无繁殖(数量/形态不变),虫媒 对病原体只起传递运载作用 19.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必需在一定种类节肢动物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或(和)繁殖至一定数 量后才能传播给宿主 20.免疫逃避: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寄生 21.旅游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部,引起腹疼、腹泻和吸收 不良的症状,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见

寄生虫病的流行及防治综述

关于寄生虫病的流行及防治综述 作者:中西医临床二班王慎 摘要:寄生虫病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针对寄生虫的生活史、感染方式、传播规律及流行特征,采取综合措施。 关键词:寄生虫流行防治 寄生虫病的是从群体的水平研究寄生虫病的传播、分布和发展规律,从而制订出防治措施,消灭和控制寄生虫病。 一、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 指有寄生虫感染,并能将病原体传入外界或另一新宿主的人或动物,包括患者、带虫者及保虫宿主。例如的传染源为人;的传染源为人和、犬、猪等动物。 2.传播途径 (1) 经口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例如原虫的包囊、蠕虫的感染性虫卵等随污染的食物、蔬菜、饮水的摄入,生吃或半生吃含有囊蚴的鱼、虾、类或含有绦虫囊尾蚴的、而经口感染。此类寄生虫病又称食源性寄生虫病。(2) 经皮肤感染:存在于土壤中的钩虫或粪类圆线虫丝状蚴以及存在于水中的血吸虫尾蚴,当与人体皮肤接触后可直接侵入人体。

(3) 经媒介昆虫传播:疟原虫的子孢子和丝虫的感染期幼虫通过蚊虫的叮咬;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通过昆虫白蛉的叮咬进入人体。此类疾病称为虫媒病。 (4) 接触感染:阴道毛滴虫、齿龈内阿米巴、疥螨等可分别通过性交、接吻、同床睡眠等直接接触;或通过洗浴具、衣物被褥等间接接触而感染。(5) 其他方式:包括经胎盘(如弓形虫)、输血(如疟原虫)及自体感染(如猪囊尾蚴、微小膜壳绦虫)等。 3.易感人群 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人群。人类对多种人体寄生虫,包括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缺乏先天性免疫。寄生虫感染后一般均可产生获得性免疫,但多呈带虫免疫状态,当寄生虫自体内消失后,免疫力也随之下降。例如疟疾非流行区的人口进入疟区后,由于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成为易感者。例如、免疫抑制剂使用及成隐药物滥用等患者罹患、和等。 二、流行特点 寄生虫病可在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已把数种寄生虫病列为乙类传染病(、疟疾、) 和丙类传染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细粒棘球蚴病)。此外,许多病毒和细菌性传染病也与医学昆虫有关:例如乙型脑炎与蚊、出血热与革螨、与蜱、与蝇等。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一般具3个方面: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关键词: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建国50年来,在党的“预防为主”、“依靠科技和教育”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经过广大医务卫生防疫人员艰苦奋斗,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0年WHO报告在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48种疾病中,有40种属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1〕。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寄生虫病种类多,分布广,感染率高,今后防治任务仍然十分严峻,不容忽视。 1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现况 1.1 两种不同的流行趋势特点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导致部分寄生虫病上升或下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流行趋势〔2〕。近年全国大量调查资料与过去对照表明:溶组织内阿米巴、姜片虫、蛔虫、鞭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下降。究其原因可能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好转,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农村城市化,从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方面减少了感染机会,南方部分地区仍有感染高的情况。相反,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旋毛虫、囊虫、肝吸虫、并殖吸虫)和棘球蚴病,则呈明显上升趋势。其流行程度加重,流行区在不断扩大,主要是缺乏预防基本知识,健康教育环节薄弱,卫生监督跟不上,另外,流动人口增加给卫生管理也增加了难度。 1.2 总体人群感染情况和庞大虫种对人健康的威胁1988~1992年,我国各地在卫生部领导下,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开展了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3〕。全国共抽样726个县,2848个点,用统一标准、检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全国共调查1477742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2%(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除外),其中原虫、吸虫、绦虫、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依次为:10.315%、0.573%、0.195%、59.022%。海南省感染率最高达94.735%,最低的黑龙江省为17.521%。1988~1992年全国共查出人体寄生虫61种,包括第一批公布的56种,后又确认的5种。许隆祺等复习我国历年来至1997年8月有关文献,认为在我国寄生的原虫、蠕虫和其他动物已达230种,其中原虫38种、蠕虫122种(包括吸虫54种、绦虫16种、线虫35种、铁线虫6种、棘头虫3种、涡虫1种以及环形动物门的蚯蚓5种、水蛭2种)〔4〕、软体动物门的蛞蝓3种、舌形动物门的舌形虫3种、刺胞动物门的水螅纲1种、节肢动物门蛛形纲19种、昆虫纲44种〔5〕。在调查的虫种中,溶组织内阿米巴、贾第虫、蛔虫、鞭虫、蛲虫等5种,属全国性分布。必须指出,广大人民健康仍然受到庞大寄生虫的威胁。估计全国蛔虫感染人数为5.31亿〔3〕;钩虫感染者为1.94亿;鞭虫感染者为2.12亿。估计全国有包虫病人40万~45万,囊虫病人约300万。尚有近三分之一流行县、市未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长江流域的湖区和云南、四川两省的大山区防治难度很大,非近期所能控制(详见本文“血吸虫病”一节)。 1.3 感染率高低与人群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的关系目前,我国人体感染寄生虫的总感染率和多数虫种感染率结果都显示了女性高于男性的性别分布特点。究其原因,可能与在寄生虫感染率高的农村人口中,男性职业变化与受教育程度均高于女性有关。虫种的人群感染调查,在年龄分布上是5~14岁儿童为多种寄生虫高发人群。职业分布特点是许多职业都有其高感染虫种,如蛔虫感染是学生最高(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钩虫、肝吸虫感染是半农半商的菜农感染最高;鞭虫感染率是渔民最高;贾第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和带绦虫是牧民和半牧民最高〔6〕。至于寄生虫感染的民族分布特点,主要是由各民族居住地区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的差别所决定的。 [!--empirenews.page--] 1.4 寄生虫感染的地理分布特点和规律疟疾和黑热病是虫媒传染病,其地理分布基本上与传播媒介按蚊和白蛉分布一致。但是,一种虫媒病的传播媒介,在不同流行地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在一个地区的一种虫媒病,其传播媒介可能只有一种,也可能有数种。如有数种时,其中有主要媒介和次要媒介。现已查明单纯间日疟流行于北纬33°地区。北纬25°~33°地区为非稳定性中、低疟区,以间日疟为主,恶性疟存在,偶见三日疟。北纬25°以南地区属高疟区,其中山区为高疟区,平原为中、低疟区,恶性疟较多见,间日疟次之。此外,还有天然无疟区,包括西北和华北的荒漠干旱地区,西南的高寒地区和华北的山区。近年在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中发现蠕虫感染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点和规律〔7〕。吸虫感染呈现随水系流域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题及答案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题及答案 试题一 (一)选择题 1.生物源性蠕虫是因为它们:C A.必须在外界发育 B.必须经口感染 C.生活史中必须有中间宿主 D.生活史中无中间宿主 E.以上说法都不对 2.带虫者是指:B A.病人 B.感染了寄生虫而未出现临床症状的人C.无免疫力的人 D.易感者 E.以上都不是 3.下列虫卵发育最快的是:D A.钩虫卵 B.蛔虫卵 C.鞭虫卵

E.姜片虫卵 4.能引起幼虫移行症的蠕虫是:D A.蛔虫 B.蛲虫 C.丝虫 D.斯氏狸殖吸虫 E.猪带绦虫 5.成虫阶段具有诊断意义的蠕虫是:D A.丝虫 B.蛲虫 C.华枝睾吸虫 D.日本血吸虫 E.肺吸虫 6.寄生在回盲部的线虫是:D A.蛔虫 B.丝虫 C.旋毛虫 D.鞭虫 E.钩虫 7.新鲜粪便污染了食物,人食后可能感染:E

B.鞭虫 C.钩虫 D.旋毛虫 E.以上都不可能 8.蛲虫最主要的致病是作用是:C A.摄取大量营养 B.喜欢钻孔的习性 C.特殊的产卵习性 D.成虫固着造成肠壁的损伤 E.虫体代谢产物的刺激 9.肉眼鉴别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的主要依据:C A.虫体大小 B.口囊中的口甲 C.体形 D.口囊和交合伞 E.阴门的位置 10.主要致病阶段寄生在人肌肉中的蠕虫是:C A.钩虫 B.丝虫 C.旋毛虫 D.日本血吸虫

E.华枝睾吸虫 11.微丝蚴是哪种寄生虫的幼虫:B A.钩虫 B.丝虫 C.旋毛虫 D.日本血吸虫 E.细粒棘球绦虫 12.人可作为终宿主又可作为中间宿主的寄生虫是:D A.丝虫 B.华枝睾吸虫 C.肺吸虫 D.猪肉绦虫 E.牛肉绦虫 13.蛲虫的感染是由于:C A.接触土壤中的丝状蚴 B.丝状蚴通过蚊虫 C.经口食人感染期虫卵 D.食入肌肉中含幼虫的囊包 E.感染性虫卵通过饮水 14.钩虫侵入人体的幼虫是:C A.杆状蚴

医院三基考试传染病及寄生虫病(一)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一) (总分:65.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65,分数:65.00) 1.不符合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的是: ?A.心肌广泛出血坏死,心脏破裂猝死 ?B.三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 ?C.发热、低血压、休克 ?D.三红(颜面红、颈部红和胸部红) ?E.急性肾功能衰竭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2.下列哪项不是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的病变特点: ?A.空洞壁的中、外两层分别为结核性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 ?B.肺内常见新旧不一的播散病灶 ?C.空洞多位于肺上叶,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 ?D.空洞壁内层为干酪样坏死,不易找到结核杆菌 ?E.肺内有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形成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3.关于生殖系统结核病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是男女不孕的原因之一 ?B.多与周围器官的结核病有关 ?C.女性好发于输卵管 ?D.直接由血源感染所致者,男多于女 ?E.男性好发于附睾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4.有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理变化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浅表脑皮质可伴有轻微水肿,但从不累及脑实质?B.病变主要累及蛛网膜和软脑膜 ?C.蛛网膜下腔积脓,以脑底部为著 ?D.脑脊髓膜血管弥漫扩张、充血 ?E.脑室可有不同程度的扩张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5.在伤寒病的潜伏期中,伤寒杆菌在哪种细胞内寄生、繁殖: ?A.巨噬细胞 ?B.肝细胞 ?C.胆囊黏膜上皮 ?D.小肠黏膜上皮 ?E.淋巴细胞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6.有关中毒型痢疾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多由毒力强的痢疾杆菌引起

寄生虫实验总结

寄生虫实验总结 医学原虫(油镜观察) 溶组织内阿米巴【观察结构:包囊】 形态特点:未成熟糖原泡、拟染色体成熟包囊为四核感染阶段:成熟四核包囊 感染特点:经口、口腔性行为寄生部位:盲肠、升结肠、乙状结肠终宿主:人 实验诊断:生理盐水:滋养体碘液涂片:包囊镜下特点:球形,包囊内有泡状核 蓝氏贾第鞭毛虫(贾第虫)【观察结构:包囊】 形态特征:蓝色染液,呈椭圆形,囊壁较厚,与虫体间有明显间隙 感染阶段:4 核成熟包囊 致病阶段:滋养体 感染途径:经口 寄生部位:十二指肠及小肠上段终宿主:人或某些哺乳动物实验诊断:粪便检查(生理盐水涂片检查滋养体,碘液涂片检查包囊)、小肠液检查、小肠活体组织检查 阴道毛滴虫【观察结构:滋养体】 形态特点:呈梨形,5根鞭毛,泡状核上缘有5个毛基体,发出5根鞭毛,后鞭毛与波动膜相连感染阶段:滋养体致病阶段:滋养体 感染途径: 直接接触:性传播 间接接触:公共泳衣泳裤、坐式马桶、公共浴盆等 寄生部位: 女性:阴道后穹男性:尿道、前列腺、睾丸、附睾实验诊断:生理盐水直接涂片、姬氏染色涂片、培养基培养镜下检查:蓝色(姬氏),梨形,轴柱伸出体外很明显,4根明显的鞭毛

疟原虫(红细胞内期形态) 形态特点:早期滋养体:核小,胞质少,虫体环状晚期:细胞变大变淡,出现红色薛氏点未成熟滋养体:核开始分裂,空泡消失,疟色素开始集中成熟滋养体:红细胞胀大,有裂殖子,疟色素集中雌配子:圆形或卵圆形,胞质蓝色,核小致密,深红色,偏一侧,疟色素分散雄配子:圆形,胞质蓝略带红色,核大,疏松,疟色素分散 感染阶段:子孢子 感染特点:按蚊叮咬 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实验诊断:厚薄血涂片镜检(厚血涂片查虫,薄血片鉴别虫种)镜下特点:同形态特点 医学蠕虫 吸虫 华支睾吸虫(10*40 )【观察结构:虫卵】 形态特点:形似芝麻,淡黄褐色,一端较宽且有盖,卵盖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疣。卵小,卵内有毛蚴。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经口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豆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终宿主:人和肉食类哺乳动物 寄生部位:肝胆管内实验诊断:粪便直接涂片法镜下特点:在高倍镜下,有卵盖。淡黄褐色。 姜片吸虫(10*10 )【观察结构:虫卵】 形态特点:虫卵椭圆形,吸虫中最大,淡黄色,卵盖薄而均匀,一端有一不明显小盖,卵内含有一个卵细胞和约20-40 个卵黄细胞。 中间宿主:扁卷螺 终宿主:人和猪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经口寄生部位:人小肠实验诊断:粪便直接涂片法(检查虫卵)镜下特点:肥厚,淡黄色,吸虫中最大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 总论部分: 1.人体寄生虫学分类: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医学节肢动物; 2.WHO热带病特别规划署规定的5类7种寄生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2种)、疟疾、利什曼病(黑热病)、锥虫病(2种); 3.我国建国初期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利什曼病(黑热病)、钩虫病; 4.三种共生现象及例举: 1)共栖(偏利共生):鮣鱼与大鱼;2)互利共生:白蚁与鞭毛虫;3)寄生: 5.保虫宿主举例:生食鱼虾的猫、狗等为华支睾吸虫(肝吸虫)的中间宿主; 6.转续宿主举例:野猪为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的转续宿主 7.寄生虫分类举例: 1)偶然寄生虫:蝇蛆病 2)专性寄生虫:疟原虫、钩虫 3)体外寄生虫:蚊、白蛉、虱、蚤等 4)机会性致病寄生虫:刚地弓形虫,隐孢子虫,肺孢子虫 8.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影响: 1)形态特征的改变:体形的改变;某些器官退化或消失;某些器官发达;新器官的产生;2)生理特征的改变:抗消化液的作用;低氧环境中以酵解方式获得能量;生殖能力普遍增强; 9.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素和免疫损伤; 10.寄生虫感染的特异性免疫方式: 1)非消除性免疫:疟原虫的带虫免疫和血吸虫的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皮肤利什曼病; 11.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2.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13.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14.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控制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5.简答:宿主对寄生虫感染的获得性免疫反应是否总是对宿主有利,为什么? 宿主感染寄生虫后产生的免疫反应有时可表现为对宿主的免疫病理损伤,可导致Ⅰ、Ⅱ、Ⅲ、Ⅳ型超敏反应。 16.举例说明人体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超敏反应: 医学寄生虫部分: 一、形态 1.土源性蠕虫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蛔虫、蛲虫、钩虫、鞭虫; 生物源性蠕虫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丝虫、旋毛虫、肝吸虫、日本血吸虫、猪带绦虫 和牛带绦虫、棘球绦虫 2.线虫的形态和生活史特点: 1)雌虫大于雄虫,雄虫尾端向腹侧弯曲或膨大成交合伞结构; 2)消化系统简单而完整,有简单的神经系统,雌性生殖系统为双管型,雄性生殖系统为单管型; 3)生活史中最显著的特点是蜕皮,一般蜕皮4次; 3.似蚓蛔线虫(蛔虫): 1)成虫属大型线虫,体长平均25cm,口孔有3个品字形排列的唇瓣;

寄生虫期考题(含答案)

广西医科大学2012 级本科专业《医学寄生虫学》 期考 A 卷 一、选择题: 1. 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寄生虫病是 A. 丝虫病 B. 钩虫病 C. 疟疾 D. 蛔虫 E. 杜氏利什曼原虫 2. 确诊钩虫病最常用、检出率高的方法是 A. 饱和盐水漂浮法 B. 直接涂片法 C. 自然沉淀法 D. 肛门拭子法 E.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3. 蛔虫寄生导致的并发症中,临床上较常见的是 A. 肠梗阻 B. 肠穿孔 C. 胆道蛔虫症 D. 蛔虫性阑尾炎 E. 蛔蚴性肺炎 4. 近期在两广地区流行的登革热是由下列哪种蚊子传播 A. 白纹伊蚊 B. 致倦库蚊 C. 嗜人按蚊 D. 雌蚊 E. 雄蚊 5. 透明胶纸法常用于下列哪种寄生虫的检查 A. 蛔虫 B. 钩虫 C. 鞭虫 D. 蛲虫 E. 肝吸虫 6. 人被蠕虫感染后,外周血常见 A. 白细胞减少 B. 红细胞减少 C. 血小板减少 D. 淋巴细胞增多 E.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7. 哪种疟原虫最易引起重症疟疾 A. 恶性疟原虫 B. 间日疟原虫 C. 三日疟原虫 D. 卵形疟原虫 E. 伯氏疟原虫 8. 肠道阿米巴病典型的病理变化是 A. 肠壁形成虫卵肉芽肿 B. 形成肠梗阻 C. 形成肠穿孔 D. 肠壁形成烧瓶状溃疡 E. 肠壁形成弥漫性点状出血 9. 卫氏并殖吸虫中间宿主的栖居环境是 A. 池塘 B. 草滩 C. 山间小溪 D. 湖沼 E. 稻田 10. 可能导致严重贫血的寄生虫是 A. 蛔虫 B. 蛲虫 C. 旋毛虫 D. 十二指肠钩虫 E. 卫氏肺吸虫 11. 血吸虫病肾病是由于 A. 1 型超敏反应 B. 2 型超敏反应 C. 3 型超敏反应 D. 4 型超敏反应 E.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所引起的一组具

第一章总论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其重点是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的研究,以求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 第一节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的概念 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infection)。 构成传染过程需要三个条件,即病原体的致病性、机体的反应性,外界环境的影响。 二、传染病感染过程的表现 1、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入侵部位被消灭,如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菌作用,组织细胞的吞噬及体液的溶菌作用。或通过局部的免疫作用,病原体从呼吸道、肠道或泌尿道排出体外,不出现病理损害和疾病的临床表现。 2、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亦称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 是指机体被病原侵袭后,仅出现轻微病理损害,而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只能通过免疫检测方能发现的一种感染过程,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登革热、乙型肝炎等均有大量隐性感染的存在。 3、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因免疫功能的改变,致使病原体不断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机体出现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临床出现传染病特有的临床表现,则为传染病发作。 4、潜在性感染(lateneinfection) 是指人体内保留病原体,潜伏一定部位,不出现临床表现,病原体也不被向外排出,只有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原体则乘机活跃增殖引起发病。疟疾、结核有此等表现。麻疹后,病毒可长期潜伏于中枢神经系统,数年后发病,成为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5、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infection) 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可分为带菌、带病毒及带虫状态。这些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存在于机体的一定部位,虽可有轻度的病理损害,但不出现疾病的临床症状。病原携带有两种状态,一是无症状携带,即客观上不易察觉的有或无轻微临床表现的携带状态;二是恢复期携带,亦称病后携带,一般临床症状已消失,症理损伤得到修复,而病原体仍暂时或持续寄生于体内。由于携带者向外排出病原体,成为具有传染性的重要传染源。 三、病原体的致病性 传染过程中,病原体起重要作用,它的致病作用表现如下几方面。 1、侵袭力 病原体在机体内生长,繁殖,蔓延扩散的能力。病原体在体内的扩散通过三种形式。直接扩散:病原由原入侵部位直接向近处或远处组织细胞扩散。血流扩散: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关键词:寄生虫病;流行病学 建国50年来,在党的“预防为主”、“依靠科技和教育”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经过广大医务卫生防疫人员艰苦奋斗,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0年WHO报告在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48种疾病中,有40种属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1〕。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寄生虫病种类多,分布广,感染率高,今后防治任务仍然十分严峻,不容忽视。 1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现况 1.1 两种不同的流行趋势特点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导致部分寄生虫病上升或下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流行趋势〔2〕。近年全国大量调查资料与过去对照表明:溶组织内阿米巴、姜片虫、蛔虫、鞭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下降。究其原因可能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好转,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农村城市化,从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方面减少了感染机会,南方部分地区仍有感染高的情况。相反,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旋毛虫、囊虫、肝吸虫、并殖吸虫)和棘球蚴病,则呈明显上升趋势。其流行程度加重,流行区在不断扩大,主要是缺乏预防基本知识,健康教育环节薄弱,卫生监督跟不上,另外,流动人口增加给卫生管理也增加了难度。 1.2总体人群感染情况和庞大虫种对人健康的威胁1988~1992年,我国各地在卫生部领导下,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

全国开展了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3〕。全国共抽样726个县,2848个点,用统一标准、检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全国共调查1477742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2%(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除外),其中原虫、吸虫、绦虫、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依次为:10.315%、0.573%、0.195%、59.022%。海南省感染率最高达94.735%,最低的黑龙江省为17.521%。 1988~1992年全国共查出人体寄生虫61种,包括第一批公布的56种,后又确认的5种。许隆祺等复习我国历年来至1997年8月有关文献,认为在我国寄生的原虫、蠕虫和其他动物已达230种,其中原虫38种、蠕虫122种(包括吸虫54种、绦虫16种、线虫35种、铁线虫6种、棘头虫3种、涡虫1种以及环形动物门的蚯蚓5种、水蛭2种)〔4〕、软体动物门的蛞蝓3种、舌形动物门的舌形虫3种、刺胞动物门的水螅纲1种、节肢动物门蛛形纲19种、昆虫纲44种〔5〕。在调查的虫种中,溶组织内阿米巴、贾第虫、蛔虫、鞭虫、蛲虫等5种,属全国性分布。 必须指出,广大人民健康仍然受到庞大寄生虫的威胁。估计全国蛔虫感染人数为5.31亿〔3〕;钩虫感染者为1.94亿;鞭虫感染者为2.12亿。估计全国有包虫病人40万~45万,囊虫病人约300万。尚有近三分之一流行县、市未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长江流域的湖区和云南、四川两省的大山区防治难度很大,非近期所能控制(详见本文“血吸虫病”一节)。 1.3 感染率高低与人群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的关系目

人体寄生虫学总复习题(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一)总论 1.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是指 A.寄生虫的成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B.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C.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D.寄生虫的幼虫或有性生殖寄生的宿主E.寄生虫的储蓄宿主 2.不是机会致病寄生虫的是 A.刚地弓形虫B.蓝氏贾第鞭毛虫C.粪类圆线虫D.蛔虫E.隐孢子虫 3.有些寄生虫的成虫除能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体内,这些动物可成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播的来源,故称为 A.终宿主B.中间宿主C.保虫宿主D.转续宿主E.异位寄生 4.寄生虫的转续宿主是指 A.寄生虫幼虫寄生的非正常宿主B.寄生虫的适宜中间宿主 C.寄生虫成虫寄生的不适宜宿主D.寄生虫成虫寄生的适宜的脊椎动物 E.寄生虫适宜的终宿主 5.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 A.寄生虫的繁殖方式B.寄生虫的感染方式、途径 C.寄生虫生长、发育、繁殖的过程及环境D.寄生虫生长繁殖的影响因素 E.寄生虫的生长的环境 6.寄生虫感染期的定义是 A.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阶段 B.寄生虫感染终宿主的阶段C.寄生虫感染人体的阶段 D.寄生虫感染中间宿主的阶段E.寄生虫所有的生活史阶段 7.寄生虫对宿主的损伤作用不包括 A.非消除性免疫B.夺取营养C.机械性损伤D.毒性作用E.过敏反应 8.医学原虫感染的宿主,免疫类型多属于 A.消除性免疫B.寄生虫适应性免疫C.带虫免疫D.伴随免疫E.寄生虫固有免疫9.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包括

A.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B.病人和保虫宿主C.带虫者和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D.病人和带虫者E.病人、储蓄宿主 10.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指 A.节肢动物与人之间传播的寄生虫疾病和感染B.家畜与人之间传播的寄生虫疾病和感染C.脊椎动物与人之间传播的寄生虫疾病和感染 D.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传播的寄生虫疾病和感染 E.脊椎动物与节肢动物之间传播的寄生虫疾病和感染 11.目前寄生虫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方法是 A.病原学检查 B.免疫学检查C.DNA探针检查D.PCR检查E.血清学试验12.人体感染寄生虫所产生的免疫主要表现为: A.消除免疫B.非消除免疫C.带虫免疫D.伴随免疫E.适应性免疫 【参考答案】 1.B 2.D 3.C 4.A 5.C 6.C 7.A 8.C 9.A 10.C 11.A 12.B (二)医学原虫 1.痢疾阿米巴的感染阶段是 A.单核包囊B.双核包囊C.四核包囊D.多核包囊E.滋养体 2.溶组织内阿米巴在人体内的两个生活史时期是: A.大、小配子体B.滋养体与包囊C.合子、卵囊D.大、小滋养体E.成熟与不成熟裂殖体3.杜氏利什曼原虫的传播媒介是 A.中华按蚊B.蝇类C.蚤D.中华白岭E.虱 4.急性肠阿米巴病典型病理改变为 A.形成结肠肉芽肿B.结肠超敏反应C.由外毒素引起的全身反应 D.肠组织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E.弥漫性溃疡病灶 5.疟原虫的感染阶段是 A.裂殖体B.子孢子C.小滋养体D.大滋养体E.配子体

寄生虫理论复习题目

总论部分(包括一部分综合性试题) 1.为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的原虫是: A丝虫B蛲虫Cxxxx虫D疟原虫E包虫 2.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五大寄生虫病: A血吸虫病B钩虫病C蛲虫病D疟疾E黑热病 3.人体寄生虫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大类: A吸虫、绦虫、线虫B绦虫、节肢动物、原虫C蠕虫、原虫、节肢动物D吸虫、原虫、节肢动物E线虫、节肢动物、原虫 4.寄生关系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 A一方受害,一方受益B一方受益,另一方无害C双方都受益 D双方都受害E双方既无害也无利 5.诊断人体寄生虫最常用的方法是: A病原学检查B血清学检查C问病史D PCR,DNA检测E免疫学检测 6.人体寄生虫虫病的传染源包括: A仅有病人和带虫者B医学节肢动物C所有野生动物D所有家畜E病人、带虫者、感染的动物 7.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类型,最常见的是: A细胞免疫B体液免疫C消除性免疫D非消除性免疫E缺少有效的获得性免疫 8.下列哪项全是机会致病寄生虫: A蛔虫、蛲虫、钩虫B钩虫、日本血吸虫、阴道毛滴虫

C牛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蓝氏贾第鞭毛虫D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 E丝虫、xx利什曼原虫、疟原虫 9.可以引起肝脏病变的寄生虫有: A华支睾吸虫B血吸虫C包虫D溶组织内阿米巴E以上都可以 10.下列需要同肝癌进行鉴别的寄生虫病是哪一种: A包虫病B华支睾吸虫引起的肝脏损害C泡球蚴病D黑热病引起的肝肿大、肝硬化E疟疾引起的肝肿大、肝硬化 11.引起脾肿大的寄生虫有: A日本血吸虫、钩虫、杜氏利什曼原虫B杜氏利什曼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C溶组织内阿米巴、日本血吸虫、疟原虫D间日疟、杜氏利什曼原虫、日本血吸虫E钩虫、疟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 12.生活史中可以不需要中间宿主的是: A微小膜壳绦虫B牛带绦虫C细粒棘球蚴D疟原虫E丝虫 13.下列与吃肉类食物无关的寄生虫病是: A包虫病B猪带绦虫病C牛带绦虫病D肝吸虫病E以上都不是 1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获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称为共生。 B寄生虫生活是中具有感染人体能力的发育阶段称为致病阶段。 C寄生虫的生活史可以分为直接性和土源性两种。 D人感染寄生虫后最常见的免疫类型为消除性免疫。 E防治寄生虫病可以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入手。

[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模拟试卷13.doc

[医学类试卷]西医综合(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模拟试卷13 1 流行性乙型脑炎属于 (A)化脓性炎 (B)变质性炎 (C)浆液性炎 (D)纤维素性炎 2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患者多为 (A)女性 (B)男性 (C)儿童 (D)成人 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体属于 (A)RNA病毒 (B)细菌 (C)支原体 (D)真菌 4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A)HIV

(B)HCV (C)HPV (D)HBV 5 初步确定HIV感染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A)酶联免疫吸附法 (B)免疫荧光检查 (C)免疫印迹检测法 (D)放射免疫测定法 6 具有HIV储备作用的细胞是 (A)CD8+T细胞 (B)CD4+T细胞 (C)巨噬细胞 (D)浆细胞 7 下列不符合结核病的描述是 (A)主要由鸟型结核杆菌引起 (B)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C)结核性肉芽肿具有诊断意义 (D)形成结核性肉芽肿 8 下列不符合慢性粟粒性肺结核病的描述的是

(A)肺原发综合征多已钙化痊愈 (B)多见于成年人 (C)患者多因结核性脑膜炎死亡 (D)多由干酪样坏死破入颈内静脉,血行播散引起9 下列对于继发性肺结核病的描述,哪一项是恰当的(A)病变新1日交错,上重下轻 (B)肺门淋巴结常有明显结核病变 (C)不易引起空洞 (D)不经治疗绝大多数能自然痊愈 10 下列不符合浸润型结核病的描述是 (A)属于无活动性肺结核 (B)常发生干酪样坏死 (C)可引起干酪样肺炎 (D)常伴有全身症状 11 下列对于肺外器官结核病的描述,恰当的是(A)脊椎结核多累及第10胸椎至第2腰椎 (B)附睾结核由血源播散而来 (C)结核性脑膜炎的脑顶病变最明显

寄生虫试题及答案

A.人是xx弓形虫的终宿主 B.中华按蚊是xx丝虫的中间宿主 C.野猪是xx殖吸虫的转续宿主 D.猫是华支睾吸虫的保虫宿主 2.感染期的定义是() A.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阶段 B.寄生虫感染终宿主的阶段 C.寄生虫感染人体的阶段 D.寄生虫的幼虫阶段 3.需夜间检查诊断的寄生虫病是() A.丝虫病 B.疟疾 C.旋毛虫病 D.血吸虫病 4.只需要一种宿主即可完成生活史的寄生虫是()A.丝虫B.弓形虫C.蛔虫D.疟原虫 5.结肠内阿米巴成熟包囊内核的数目通常是()A. 1个B. 2个C. 4个D. 8个 6.旋毛虫的主要保虫宿主是() A.人 B.犬 C.猪 D.xx 7.生活史中只有滋养体期的寄生原虫是() A.阴道毛滴虫 B.xxxx地鞭毛虫 C.弓形虫 D.xx利什曼原虫 8.对怀疑为黑热病的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免疫学检查 B.外周血涂片检查 C.骨髓穿刺涂片检查 D.肝脏穿刺涂片检查 9.在外界环境中,虫卵抵抗力最强的寄生虫是() A.蛔虫 B.猪带绦虫 C.鞭虫 D.血吸虫 10.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没有血吸虫病的流行主要是因为()A.河流少B.无传染源 C.人群抵抗力强 D.无钉螺 11.疟原虫的主要致病时期是() A.红细胞外期裂殖体 B.红细胞内期无性体 C.红细胞内期配xx体 D.xx孢xx 12.在人体肝胆管xx的寄生虫是() A.丝虫 B.旋毛虫 C.华支睾吸虫 D.钩虫 13.包虫在人体内的寄生部位常见于() A.脑 B.肺 C.眼 D.肝 14.目前,治疗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是() A.海群生 B.丙硫咪唑 C.吡喹酮 D.甲硝唑 15.人体感染肺吸虫有可能是因为() A.喝溪水,吃溪蟹、淡水鱼 B.吃淡水虾、荸荠,喝生水 C.喝溪水,吃海蟹、川卷螺 D.吃溪蟹和蝲蛄,喝溪水

肝脏疾病包括以下几类

肝脏疾病病人的护理 肝脏疾病包括以下几类: 一、各种病原体感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如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还有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肝脓肿、肝结核,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肝吸虫病、阿米巴肝脓肿等等。 二、肝脏占位性疾病。如,各种良恶性肿瘤、肝囊肿、肝脓肿、肝包虫病、肝血管瘤、肝内胆管结石。 三、代谢障碍引起的肝脏疾病。如脂肪肝。 四、酒精性肝病。这是由于过度饮酒引起的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的肝病,严重的可发展为脂肪肝、肝硬化。 五、药物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中毒性肝病。 六、自身免疫性肝病。比如,红斑狼疮引起的肝炎。 七、先天性或遗传性肝病。比如,主要以黄疸为表现的Gilbert综合征,就是一种先天性肝病。其他如多发性肝囊肿、海绵状肝血管瘤等等。 八、肝硬化。它是各种原因长期损害肝脏后,肝脏病的晚期表现。比如肝炎后肝硬化、血吸虫病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淤血性肝硬化(多见于慢性心功能衰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等。 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其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亦与肝癌的发病有关。2.肝硬化。3.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B1有很强的致癌作用。 4.饮用水污染。5.其他因素某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类、偶氮芥类、有机氯农药等均是可疑的致癌物,硒缺乏、遗传因素、嗜酒也是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华支睾吸虫感染可引起胆管细胞癌。原发性肝癌可经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种植转移使癌细胞扩散。其中,肝内血行转移最早、最常见,肝外血行转移最常见转移到肺,其次为肾上腺、骨、肾、脑。 二、临床表现: 1.肝区疼痛: 2.肝大呈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边缘钝而不整齐,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3.肝硬化征象肝癌伴有门静脉高压时可有脾大、脾功能亢进,腹水,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等表现。 4.黄疸晚期可出现,因肝细胞损害、癌肿压迫或侵蚀肝门附近的胆管,或癌组.织和血块脱落引起胆道梗阻所致。 5.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病人可出现食欲减退、腹胀、食欲不振、乏力、进行性消瘦、发热等。由于癌肿本身代谢异常,可引起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高血钙、高血脂等,称伴癌综合征。 6.转移灶表现肝癌可向肺、骨、胸腔等处转移。肺或胸腔转移,以咯血、气短为主要症状。骨转移局部有压痛或神经受压症状。脑转移则有头痛、呕吐等表现和神经定位性体征 7.并发(1)上消化道出血:出血约占肝癌死亡原因的15%。肝癌病人常有因肝硬化或门静脉、肝静脉癌栓引起的门静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小肠静脉淤血,一旦血管破裂,则表现为呕血和黑便。晚期病人还可因为胃肠道黏膜糜烂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而发生广泛出血。(2)肝性脑病:通常发生在肝癌的终末期,约1/3病人因肝性脑病死亡。(3)肝癌结节破裂出血:约10%的病人死于肝癌结节破裂出血。破裂可局限于肝包膜下,表现为局部疼痛;如肝包膜下出血迅速增多则形成压痛性包块;也可破入腹腔引起急性腹膜炎。(4)

人体寄生虫学考试重点

人体寄生虫学考试重点 1:名词解释 1) 寄生虫:在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虫。 2) 宿主:在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 3) 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 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4) 寄生虫的生活史: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5) 机会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 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如:刚地弓形虫。 6) 生物源性蠕虫:在完成生活史的过程中需要在中间宿主或吸血昆虫体发育至感染阶段 才能感染人的蠕虫。如:丝虫。 7) 土源性蠕虫:在完成生活史的过程中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可直接发育至感染期而感染人 的蠕虫。如:蛔虫、钩虫。 8) 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 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10) 保虫宿主:又称储存宿主。某些寄生虫即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这 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的寄生虫传播给人,称为保虫宿主。 11) 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 持幼虫状态;当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时才能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12) 感染阶段:又称感染期。指寄生虫生活史的发育阶段中能侵入人体的阶

13)幼虫移行症: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可在体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病变。 14)带虫者:指感染寄生虫后并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个体。广义的带虫者包括人和动物。 15)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病。 16)自然疫源性:指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性质。 17)滋养体:指有活动、摄食和增殖阶段的原虫生活史时期。 18)包囊:指滋养体在不良条件下分泌外壁形成,形成的静止的原虫生活史时期。 是原虫的感染阶段。 19)机会致病性原虫:有些原虫感染免疫功能正常宿主后并不引起临床症状,暂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免疫功能不全时,这些原虫繁殖力和致病力增强,患者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甚至危害生命。这类原虫称为机会致病性原虫。 20)疟疾的再燃:指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残存的少量红细胞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 21)疟疾的复发:指疟疾初发患者红细胞期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蚊媒传播感染,经过数周至年余,又出现的疟疾发作。 22)潜伏期: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所间隔的时间。包括:红外期原虫发育的时间和红期原虫经几代裂体增殖到达一定数量所需的时间。 23)中绦期:绦虫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发育的时期。 24)迁延移行:指十二指肠钩虫部分幼虫在进入小肠前,可暂停发育状态,滞留在组织,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入肠腔发育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