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企业诊断)桥小脑角区肿瘤性病变的影像鉴别诊断

2020年(企业诊断)桥小脑角区肿瘤性病变的影像鉴别诊断
2020年(企业诊断)桥小脑角区肿瘤性病变的影像鉴别诊断

(企业诊断)桥小脑角区肿瘤性病变的影像鉴别诊断

颈静脉球又称鼓室体,是壹种化学感受器,位于颈静脉外膜内的卵圆形小体,长约0.5cm,宽约0.25mm。结构和颈动脉体结构相似。颈静脉球瘤是壹种化学感受器瘤。是中耳常见的肿瘤。,颈内静脉起自颅底颈静脉孔的后部,和乙状窦相续。起点有颈静脉上球,位于鼓室底后部下方。末端膨大形成颈静脉下球。鼓室的下壁既颈静脉壁,分隔鼓室和颈静脉起始部的薄层骨板。位于颈静脉窝的称颈静脉球瘤,位于鼓室者称为鼓室球瘤,其中颈静脉球瘤最常见。

解剖复习:

解剖复习:

解剖复习:

解剖复习:

解剖复习:

解剖复习:

临床常见的症状有:搏动性耳鸣和听力障碍

CT平扫,颈静脉孔扩大且不规则,如果仅有扩大,无不规则,注意常人可有双侧颈静脉孔不对称。肿瘤ct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均匀显著强化。由于颈静脉球瘤具有丰富的血管结构,高流速的血管故MRI有壹定的特征。流空低信号,慢血流表现高信号斑点。加肿瘤实质信号,表现为胡椒盐征。T1WI,等低混杂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显著。晚期肿瘤沿着颈静脉孔入颅内,达桥小脑角区,和其他的肿瘤鉴别的关键是1、颈静脉孔扩大2、颈静脉孔周围骨质破坏3、肿瘤特征的胡椒盐征。

颈静脉球体瘤Fisch分型法

分型范围

A型肿瘤局限于中耳腔(鼓室球体瘤)

B型肿瘤局限于鼓室乳突区域,无迷路下骨破坏

C型肿瘤侵犯迷路下,扩展到岩尖部

D1型肿瘤侵入颅内,直径小于2cm

D2型肿瘤侵入颅内,直径大于2cm

颈静脉球体瘤Glasscock-Jackson分型法

分型范围

I型肿瘤局限于鼓岬表面

II型肿瘤完全充满中耳腔

III型肿瘤充满中耳腔,扩展至乳突

IV型肿瘤充满中耳腔,扩展至乳突或穿透鼓膜至外耳道,或向前发展累及颈内动脉

1型肿瘤小,限于颈静脉球、中耳和乳突

2型肿瘤侵犯至内听道下方,,可有颅内侵犯

3型肿瘤侵犯岩尖部,可有颅内侵犯

4型肿瘤超出岩尖至斜坡或颞下窝,可有颅内侵犯

诊断要点:

1、乳突区和、或颈静脉孔区软组织结节或肿块,等低密度

2、局部骨质破坏

3、肿瘤侵入颅后窝可延伸到桥小脑角池

4、病灶明显强化

病例图片

鉴别诊断:

1、软骨肉瘤:可致颈静脉孔扩大和不规则破坏,可是肿瘤内有大量斑片状钙化,肿瘤强化不明显。

2、脑膜瘤:颈静脉孔区脑膜瘤起源是颈静脉孔附近的蛛网膜粒,CT均匀高密度,明显均匀强化,颈静脉孔扩大,可是边缘常有骨质增生或硬化,不表现溶骨性破坏,MRI缺乏流空的血管,增强可见脑膜尾征。

3、听神经瘤:位置高于颈静脉球瘤,肿瘤大部分位于桥小脑角池中,内听道扩大,颈静脉孔常无破坏。

三叉神经瘤

复习解剖:

复习解剖:

复习解剖:

复习解剖:

复习解剖:

三叉神经连于脑桥,颞骨岩部尖端前方有三叉神经节周围突分别组成眼神经,经眶上裂入眶。上颌神经,经圆孔出颅经眶下裂入眶,延续为眶下神经。下颌神经,经卵圆孔出颅

三叉神经瘤53%起自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47%起自中后颅窝神经,生长部位有三1、后颅窝三叉神经根2、中颅窝鞍旁三叉神经节3、哑铃状骑跨中后颅窝之间。

1、表现为三叉神经刺激或破坏症状,表现为患侧三叉神经痛,感觉减退,面部麻木,咀嚼肌萎缩,后颅窝肿瘤则呈现耳鸣,听力障碍,面神经麻痹等症状。

诊断要点:颅中窝和颅后窝交界处卵圆形或哑铃形肿块,等或低密度。瘤周多无水肿。肿瘤有强化,较小实性为均壹强化,囊性的为环状强化。颅骨岩谷尖有骨质吸收或破坏,但内听道正常。T1WI均质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较均质高信号,强化为均质显著强化。囊变时为环形或不规

则强化。(鉴别诊断见听神经瘤)

病例图片:

病例图片:

病例图片:

听神经瘤

复习解剖:

复习解剖:

听神经瘤-起始于听神经前庭支内耳道段的神经鞘,是桥小脑池最常见的脑外肿瘤。最初生长于内听道内,引起内听道扩大,然后长入桥小脑角池。起病缓慢病程长,首发症状为肿瘤刺激听神经引起的耳鸣,随病情发展,出现听神经破坏症状耳聋,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

CT平扫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圆形、椭圆形肿块,以内听道口为中心,也可谓均匀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坏死或囊变,钙化少见,大多数肿瘤均匀强化,也可不均匀增强或环形增强-坏死、囊变、脂肪变性,水肿为轻中度。内听道口增宽,多为喇叭状,有时有骨质破坏。

病例图片:

病例图片:

鉴别诊断:表皮样囊肿,囊性,肿瘤为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见缝就钻的特点,囊壁常不强化。2三叉神经瘤,肿瘤位置偏前,可跨入中颅窝,无内听道扩大,颞骨岩尖可见骨质吸收和骨质破坏。3脑膜瘤,肿瘤宽基底贴于桥小脑角区的颞骨,且和之成钝角,临近骨质增生,肿瘤成均匀壹致明显强化,囊变坏死少见,肿瘤科有钙化,内听道口不大。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肿瘤小的时候信号壹般均匀,成均匀显著强化,随肿瘤增长,肿瘤内常出现坏死,不均匀强化。,较大的听神经瘤,瘤内常出现囊变或大部分囊变,囊变部分不强化,实质部分显著强化,多为单环或多环不规则强化。有7、8神经增粗和信号异常,且和桥小脑角肿瘤主体相连。由于听神经

瘤以7、8神经束为中心生长。

脉络从乳头状瘤

大多数为良性,主要发生于脑室,好发部位依次为,四脑室、侧脑室,少数位于桥小脑角区,这个部位的脉络从乳头状瘤多为四脑室侧隐窝内脉络从乳头状瘤经侧孔向外生长而来,也可和四脑室无任何关系,单纯桥小脑角区脉络从乳头状瘤,少见,可能起源于胚胎脉络组织的残余,也可能为四脑室脉络从乳头状瘤经脑脊液种植转移而来。肿瘤由乳头状突起构成,乳头的轴心由血管或纤维结缔组织构成。CT平扫等或稍高密度,少数为低密度。形态不规则,边缘多呈分叶状。轮廓清楚,瘤周水中无或轻,25%患者可见钙化T1WI肿瘤多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少数等信号,肿瘤边界清晰,可钙化,稍不均质显著强化。

鉴别诊断:

1听神经瘤,听神经瘤较大时常发生明显的囊变,密度和信号不均质,增强实质成分呈不规则强化,而脉络从乳头状瘤通常没有明显的囊变,听神经瘤常见内听道扩大

2、脑膜瘤,边缘光滑,密度和信号均质,均匀显著强化,桥小脑角区肿瘤听神经瘤和脑膜瘤比脉络从乳头状瘤常见。

3、室管膜瘤:影像表现俩者相似,脉络丛乳头状瘤强化程度比室管膜瘤明显。

病例图片:

室管膜瘤,起源于室管膜细胞,主要发生于脑室,也可发生幕上和小脑实质,位于小脑实质的室管膜瘤,可位于桥小脑角区,肿瘤内常有多发小囊变区存于,CT平扫肿瘤呈混杂密度,肿瘤实质部分呈稍高或等密度,囊变部分为低密度。T1wI肿瘤混杂低信号,T2WI肿瘤混杂高信号,实质部分强化显著,不规则多环状强化,肿瘤不以内听道为中心生长且有多发囊变时候,考虑室管膜瘤,和听神经瘤鉴别。

室管膜瘤病例:

桥小脑角区脑膜瘤解剖:

桥小脑角区脑膜瘤起源于岩锥尖部后面的脑膜,少数起源颞骨的异位蛛网膜颗粒,此肿瘤于桥小脑角较常见。CT平扫,脑膜瘤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密度比较均质,境界清楚,和岩锥或小脑幕有宽的基底连接。冠状位增强显示最好。肿瘤内钙化多见,常引起局部骨质硬化。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显著均匀强化,肿瘤内明显囊变的少见。肿瘤和小脑间有低信号环存于。

鉴别诊断:听神经瘤大的听神经瘤常见囊变,且常较明显,呈现不规则或环形强化;听神经瘤通常不钙化,没有局部骨质改变,脑膜瘤常钙化,常伴有颅骨硬化增生。于T1WI脑膜瘤和小脑之间有低信号存于,而听神经瘤没有。脑膜瘤于桥小脑角区肿瘤中位居第二,鉴别要点肿瘤宽基底贴于桥小脑角区颞骨,且和之成钝角。

表皮样囊肿比较少见,各年龄均可发病,以25-60岁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表皮样囊肿呈分叶状,灰白色,类似珍珠,又称珍珠瘤。肿瘤可位于硬膜下、硬膜外、脑室或脑实质,以硬膜下多见,约半数表皮样囊肿发生于桥小脑角,是桥小脑角最常见的肿瘤。肿瘤形态很不规则,具有见缝就钻的特点,CT平扫密度和MR信号的改变主要和囊内容物成分有关。通常CT平扫呈脑脊液样低密度,MR各序列似脑脊液信号,弥散加权呈高信号。罕见的情况下,表皮样囊肿内含有较多胆固醇,CT平扫呈很低密度,CT值最低可达-80HU左右,如果表皮样囊肿内含有较多蛋白,CT平扫呈等密度或高密度,这俩种情况于MRT1加权图均呈高信号。于T2WI可呈高信号或低信号,T2低信号的原因可能和囊液的高粘滞度有关,若囊肿较小,未推压周围结构,密度和信号又类似脑脊液时,CT和MRI很难发现。FLAIR序列上,脑脊液高信号被抑制。而表皮样囊肿信号不被抑制,仍然呈现高信号。DWI上囊肿呈高信号,而周围脑脊液呈低信号。囊内容物和囊壁均不强化,但合且感染时,囊壁可强化。

表皮样囊肿:

鉴别诊断:

1、蛛网膜囊肿,桥小脑区蛛网膜囊肿少见,形态规则,DWI呈低信号,而表皮样囊肿形态不规则,沿着周围脑池生长,DWI上呈现高信号

2、明显囊变的听神经瘤:可见囊壁和残留的肿瘤实质强化,而表皮样囊肿不强化。DWI对区别明显囊变的听神经瘤和表皮样囊肿有效,听神经瘤的囊性部分于DWI上呈低信号,而表皮样囊肿呈现高信号。

鉴别诊断:

1、蛛网膜囊肿,桥小脑区蛛网膜囊肿少见,形态规则,DWI呈低信号,而表皮样囊肿形态不规则,沿着周围脑池生长,DWI上呈现高信号

2、明显囊变的听神经瘤:可见囊壁和残留的肿瘤实质强化,而表皮样囊肿不强化。DWI对区别明显囊变的听神经瘤和表皮样囊肿有效,听神经瘤的囊性部分于DWI上呈低信号,而表皮样囊肿呈现高信号。

血管母细胞瘤,主要见于30-40岁,肿瘤主要位于中线旁小脑半球,少数可靠近桥小脑角。囊变是血管母细胞瘤的的突出特点,囊性部分的体积可远远超过肿瘤本身,巨大的囊肿将肿瘤本身推向壹侧,此时称其为附壁结节,肿瘤由密集不成熟的血管组织结构构成,其中主要是类似毛细血管的纤维血管,细胞成分包括内皮细胞、外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或内皮细胞为主,也能够肿瘤细胞内含丰富的网状纤维为特征,故也称为血管网状细胞瘤。大囊小结节是血管母细胞瘤的典型表现,也是最常见的表现类型,肿瘤由大囊和附壁结节构成,境界清楚,CT平扫囊性部分呈均质低密度,多接近脑脊液密度,但也可因囊液内含有较多的蛋白或少量出血,密度明显高于脑脊液。附壁结节通常较小,直径5-10毫米,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附壁结节通常附着于壹侧囊壁,少数位于囊外MRIT1WI为稍高于脑脊液的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似脑脊液或稍高于脑脊液,附壁结节T1WI信号高于囊性部分,T2WI低于囊性部分,呈中等信号,有时可见到附壁结节内或

肿瘤周围有流空血管影存于,增强扫描附壁结节明显均匀强化,瘤周水肿较轻。单纯囊型少见。实质肿块型也少见,即血管母细胞瘤表现为完全实质性肿瘤,形态不规则,CT平扫等密度,或因小的坏死存于呈低等混杂密度。MRI信号常很不均质,T1WI呈稍低或很低混杂信号,稍低信号为肿瘤实质,很低信号为异常肿瘤血管,T2WI肿瘤实质呈高信号,异常肿瘤血管仍然低信号。实质肿块型血管母细胞瘤实际上是仅仅有结节而没有囊腔,肿瘤为大结节,由高度丰富的幼稚血管组成,所以增强扫描呈非常显著的强化,常不均质,周围水肿比较显著。

血管母细胞瘤

血管母细胞瘤

血管母细胞瘤:

转移瘤:小脑四脑室区转移瘤是成人该区最常见的肿瘤。多数肿瘤位于小脑半球,少数可靠近桥小脑角,需要和桥小脑角的其他病变进行鉴别。靠近桥小脑角的转移瘤的影像表现多种多样。单发转移瘤通常比较大,其内通常有多发不规则坏死灶,CT呈现低、等混杂密度,等密度区为转移瘤实质部分,低密度区为坏死。T1WI,呈等信号或等低混杂信号,混杂信号的原因是肿瘤内坏死。T2WI肿瘤实质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坏死部分呈高信号。转移瘤周围常有较明显的水肿存于,水肿于CT扫描呈低密度,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CT和MRI肿瘤实质成分明显强化,强化区可为厚壁环状,结节状,斑片状,周围水肿不强化,转移瘤坏死严重时可呈囊性表现,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

转移瘤:小脑四脑室区转移瘤是成人该区最常见的肿瘤。多数肿瘤位于小脑半球,少数可靠近桥小脑角,需要和桥小脑角的其他病变进行鉴别。靠近桥小脑角的转移瘤的影像表现多种多样。单发转移瘤通常比较大,其内通常有多发不规则坏死灶,CT呈现低、等混杂密度,等密度区为转移瘤实质部分,低密度区为坏死。T1WI,呈等信号或等低混杂信号,混杂信号的原因是肿瘤内坏死。T2WI肿瘤实质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坏死部分呈高信号。转移瘤周围常有较明显的水肿

存于,水肿于CT扫描呈低密度,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CT和MRI肿瘤实质成分明显强化,强化区可为厚壁环状,结节状,斑片状,周围水肿不强化,转移瘤坏死严重时可呈囊性表现,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

病例图片:

转移瘤图片:

探究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探究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发表时间:2018-04-26T11:14:01.46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5期作者:李军[导读] MRI在CPA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讷河博爱医院 161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桥小脑角(CPA)区肿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00例CPA区肿瘤的MRI表现,并归纳分析其MRI特征性表现。结果 100例CPA区肿瘤其中听神经瘤48例,脑膜瘤18例,三叉神经瘤3例,胆脂瘤(表皮样囊肿)15例,蛛网膜囊肿4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室管膜瘤2例,小脑星形细胞瘤3例,髓母细胞瘤、脑脓肿、脑转移瘤各一例。年龄2~82岁。各种桥小脑区肿瘤均有其特殊征象。结论 MRI在CPA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脑膜瘤;三叉神经瘤;胆脂瘤Objective to study the MRI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mor in the 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region. Methods the MRI manifestations of 100 cases of CPA region tumor confirmed by operation and pathology were analyz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MRI were analyzed and analyzed. Results of 100 patients with CPA tumors including 48 cases of acoustic neuroma,18 cases of meningioma,3 cases of trigeminal neuroma,cholesteatoma(epidermoid cyst)in 15 cases,4 cases of arachnoid cyst,4 cases of hemangioblastoma,2 cases of ependymoma,3 cases of cerebellar astrocytoma,medulloblastoma,brain abscess a case of metastatic brain tumors,the. The age is 2~82 years old. All kinds of tumors in the cerebellopontine region have special signs. Conclusion MRI is of great value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umor in the CPA region. The Cerebellopontine angle region;acoustic neuroma;meningioma;trigeminal neuroma;cholesteatoma 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angle,CPA)是颅内肿瘤的最好发部位之一,发生于此处的肿瘤类型较多,对此区肿瘤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00例发生于该区的肿瘤的MRI表现及特点,旨在提高术前对该区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水平。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2017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发生于CPA区的肿瘤病例100例,其中男52例,女48例,发病年龄2~8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桥小脑角区占位症候群:头痛、走路不稳、耳鸣、听力下降以及面部麻木等。 1.2 检查方法 100例病例均行MRI平扫,其中41例行MRI增强扫描。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匹克Out Look Proview 0.23T开放式扫描仪。成像层面方位:平扫使用矢状位T2WI,横轴位T1WI、T2WI、FLAIR序列;Gd-DTPA增强扫描使用横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T1WI。Gd-DTPA剂量标准为0.2 mmol/kg。 2 结果 2.1 CPA区肿瘤的类型 100例CPA肿瘤中,其中良性肿瘤94例,恶性肿瘤6例;脑内肿瘤12例,脑外肿瘤88例;实质性肿瘤和囊实性肿瘤77例(其中8例完全囊性听神经瘤),囊性肿瘤23例。囊性肿瘤中,胆脂瘤15例,蛛网膜囊肿4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肿瘤有钙化者7例,均为脑膜瘤。 2.2 伴发其他肿瘤 本组资料中,听神经瘤中有4例为多发神经纤维瘤病,1例伴发脑膜瘤,1例伴发垂体瘤,而其他肿瘤未见与其他肿瘤伴发。 3 讨论 对于CPA肿瘤,MRI因无骨伪影和具有软组织分辨力高的优点,能够多方位成像,因而成为CPA肿瘤的有效检查方法,可显示和分辨该区脑脊液、血管和神经组织等结构。 3.1 CPA肿瘤的定位 位于CPA的肿瘤有脑内和脑外之分,此区肿瘤多为脑外肿瘤,本组病例脑内、脑外肿瘤比例为12 88。二者区分主要根据肿瘤与脑实质、颞骨岩部及脑膜的关系、邻近骨质的改变和脑沟脑池的变化等作出判断[1],脑内肿瘤与相邻脑实质多为钝角相连,临近骨质多不受侵犯。 3.2 肿瘤的定性 本组病例中良恶性肿瘤分别占94%和6%,基本与文献报道一致[2]。 3.2.1 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源于听神经前庭支神经鞘细胞,肿瘤一般以内听道为中心生长,患侧的第Ⅶ、Ⅷ神经较对侧增粗,与肿瘤主体多无明确分界,其密度、信号强度基本一致,增强后可见二者相连,颇具特征性[3]。MRI平扫典型的听神经瘤形态为“倒逗点”状,信号不均,病灶主体位于CPA区;T1WI上,32例呈低信号,19例呈等信号;T2WI上均为不均匀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均有不均匀显著增强。36例有内听道扩张,即“喇叭征”;2例脑膜瘤伴有内听道扩张,其他该区肿瘤未见伴发内听道扩张,31例听神经瘤发生囊变,6例发生出血。微小听神经瘤起初仅造成内听道内的听、面神经束局限性增粗,在T1WI上可呈低信号,与CPA低信号的脑池缺乏对比,因此为了不遗漏病变,对于临床高度怀疑而平扫阴性的患者要行内听道区薄层压脂扫描或者Gd-DTPA增强扫描。本组2例微小听神经瘤GD-DTPA增强后有明显强化。文献报道,内听道神经发生炎症时,与微小听神经瘤的MRI表现十分相似,都表现为局限性的神经增粗,应注意鉴别[4]。 3.2.2 三叉神经瘤 三叉神经瘤也是该区较常见的脑外肿瘤,起于三叉神经根的肿瘤常位于CPA上部,可突入麦氏腔,使其扩大,其CT、MRI信号特点与听神经瘤相同,其特征性表现为哑铃状(哑铃征)及颞骨岩尖部骨质破坏或者吸收,在T1WI中呈现的高信号消失,于岩尖跨中后颅窝,沿三叉神经径路生长,不累及内听道[5-7]。三叉神经根部增粗与肿瘤相续为三叉神经肿瘤的可靠征象[8],该肿瘤主要与听神经瘤鉴别,当肿瘤位于后颅窝时与第Ⅶ、第Ⅷ神经相连则易误诊为听神经瘤。

桥小脑角区肿瘤性病变的影像鉴别诊断

颈静脉球又称鼓室体,是一种化学感受器,位于颈静脉外膜内的卵圆形小体,长约0.5cm,宽约0. 25mm。结构与颈动脉体结构相似。颈静脉球瘤是一种化学感受器瘤。是中耳常见的肿瘤。,颈内静脉起自颅底颈静脉孔的后部,与乙状窦相续。起点有颈静脉上球,位于鼓室底后部下方。末端膨大形成颈静脉下球。鼓室的下壁既颈静脉壁,分隔鼓室与颈静脉起始部的薄层骨板。位于颈静脉窝的称颈静脉球瘤,位于鼓室者称为鼓室球瘤,其中颈静脉球瘤最常见。 解剖复习: 解剖复习:

解剖复习:解剖复习:解剖复习:

解剖复习: 临床常见的症状有:搏动性耳鸣和听力障碍 CT平扫,颈静脉孔扩大且不规则,如果仅有扩大,无不规则,注意常人可有双侧颈静脉孔不对称。肿瘤ct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均匀显著强化。由于颈静脉球瘤具有丰富的血管结构,高流速的血管故MRI有一定的特征。流空低信号,慢血流表现高信号斑点。加肿瘤实质信号,表现为胡椒盐征。T1WI,等低混杂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显著。晚期肿瘤沿着颈静脉孔入颅内,达桥小脑角区,和其他的肿瘤鉴别的关键是1、颈静脉孔扩大2、颈静脉孔周围骨质破坏3、肿瘤特征的胡椒盐征。 颈静脉球体瘤Fisch 分型法 分型范围 A型肿瘤局限于中耳腔(鼓室球体瘤) B型肿瘤局限于鼓室乳突区域,无迷路下骨破坏 C型肿瘤侵犯迷路下,扩展到岩尖部 D 1型肿瘤侵入颅内,直径小于 2cm D2 型肿瘤侵入颅内,直径大于 2cm 颈静脉球体瘤Glasscock-Jackson分型法

分型范围 I型肿瘤局限于鼓岬表面 II型肿瘤完全充满中耳腔 III型肿瘤充满中耳腔,扩展至乳突 IV型肿瘤充满中耳腔,扩展至乳突或穿透鼓膜至外耳道,或向前发展 累及颈内动脉 1型肿瘤小,限于颈静脉球、中耳和乳突 2型肿瘤侵犯至内听道下方,,可有颅内侵犯 3型肿瘤侵犯岩尖部,可有颅内侵犯 4型肿瘤超出岩尖至斜坡或颞下窝,可有颅内侵犯 诊断要点: 1、乳突区和、或颈静脉孔区软组织结节或肿块,等低密度 2、局部骨质破坏 3、肿瘤侵入颅后窝可延伸到桥小脑角池 4、病灶明显强化 病例图片 鉴别诊断: 1、软骨肉瘤:可致颈静脉孔扩大和不规则破坏,但是肿瘤内有大量斑片状钙化,肿瘤强化不明显。 2、脑膜瘤:颈静脉孔区脑膜瘤起源是颈静脉孔附近的蛛网膜粒,CT均匀高密度,明显均匀强化,颈静脉孔扩大,但是边缘常有骨质增生或硬化,不表现溶骨性破坏,MRI缺乏流空的血管,增强可见脑膜尾征。 3、听神经瘤:位置高于颈静脉球瘤,肿瘤大部分位于桥小脑角池中,内听道扩大,颈静脉孔常无破坏。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诊断与鉴别

颈静脉球瘤 颈静脉球又称鼓室体,是一种化学感受器,位于颈静脉外膜内的卵圆形小体,长约,宽约。结构与颈动脉体结构相似。颈静脉球瘤是一种化学感受器瘤。是中耳常见的肿瘤。,颈内静脉起自颅底颈静脉孔的后部,与乙状窦相续。起点有颈静脉上球,位于鼓室底后部下方。末端膨大形成颈静脉下球。鼓室的下壁既颈静脉壁,分隔鼓室与颈静脉起始部的薄层骨板。位于颈静脉窝的称颈静脉球瘤,位于鼓室者称为鼓室球瘤,其中颈静脉球瘤最常见。 解剖复习:

解剖复习:

解剖复习: 解剖复习:

临床常见的症状有:搏动性耳鸣和听力障碍 CT平扫,颈静脉孔扩大且不规则,如果仅有扩大,无不规则,注意常人可有双侧颈静脉孔不对称。肿瘤ct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均匀显着强化。由于颈静脉球瘤具有丰富的血管结构,高流速的血管故MRI有一定的特征。流空低信号,慢血流表现高信号斑点。加肿瘤实质信号,表现为胡椒盐征。T1 WI,等低混杂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显着。晚期肿瘤沿着颈静脉孔入颅内,达桥小脑角区,和其他的肿瘤鉴别的关键是1、颈静脉孔扩大2、颈静脉孔周围骨质破坏3、肿瘤特征的胡椒盐征。 颈静脉球体瘤Fisch 分型法 分型范围 A型肿瘤局限于中耳腔(鼓室球体瘤) B型肿瘤局限于鼓室乳突区域,无迷路下骨破坏

C型肿瘤侵犯迷路下,扩展到岩尖部 D 1型肿瘤侵入颅内,直径小于2cm D2 型肿瘤侵入颅内,直径大于2cm 颈静脉球体瘤Glasscock-Jackson分型法 分型范围 I型肿瘤局限于鼓岬表面 II型肿瘤完全充满中耳腔 III型肿瘤充满中耳腔,扩展至乳突 IV型肿瘤充满中耳腔,扩展至乳突或穿透鼓膜至外耳道,或向前发展 累及颈内动脉 1型肿瘤小,限于颈静脉球、中耳和乳突 2型肿瘤侵犯至内听道下方,,可有颅内侵犯 3型肿瘤侵犯岩尖部,可有颅内侵犯 4型肿瘤超出岩尖至斜坡或颞下窝,可有颅内侵犯 诊断要点: 1、乳突区和、或颈静脉孔区软组织结节或肿块,等低密度 2、局部骨质破坏 3、肿瘤侵入颅后窝可延伸到桥小脑角池 4、病灶明显强化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定性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表现,总结归纳其MRI特征性表现。结果64例中,听神经瘤27例,脑膜瘤15 例,三叉神经瘤4例,表皮样囊肿10例,蛛网膜囊肿6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淋巴瘤1例。64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4%、95.3%。结论桥小脑角区各种肿瘤的MRI表现各具特征,MRI 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value of MRI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e tumors in cerebellopontine angle (CPA) so as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MethodsMRI features of 64 tumors in cerebellopontine angle, which were comfirmed surgically and pathologicall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concluded. Results Among the 64 cases, 27 were acoustic neuroma, 15 were meningioma, 4 were trigeminal neuroma, 10 were epidermoid cyst, 6were arachnoid cyst, 1 were hemagioblastoma, 1 were lymphoma. The accuracy rates of location and qualitative diagnosis before the operation were 98.4% and 96.8%. Conclusion The MRI appearances of tumors in CPA have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respectively. MRI has great value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e tumors in CPA. Key words:Cerebellopontine angle; Tumors; MRI diagnosis桥小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解剖复杂,肿瘤类型较多,MRI 因多序列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和无颅骨伪影的特点,成为该区最为重要的诊断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64例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表现,旨在提高术前对该区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1~2013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64例,其中男29例,女35例,发病年龄22~85岁,平均年龄55.4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头晕、耳鸣、听力下降、走路不稳、面部麻木等。 1.2方法使用GE 公司的Signa EXCITE 1.5T 和Signa HDx 3.0T超导磁共振仪,头部正交线圈,扫描序列采用SE或FSE序列,行矢状位T1WI,横轴位T1WI、T2WI及FLAIR序列扫描,部分病例使用DWI序列扫描。对比剂Gd-DTPA 剂量标准为0.1 mmol/Kg,然后再进行横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T1WI扫描。 2结果 本组64例桥小脑角区肿瘤中,听神经瘤27例,外形呈类圆形或卵圆形,肿瘤沿内听道生长,其中21例可见听神经增粗,见图1~2,T1WI呈低或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或混杂高信号,增强肿瘤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脑膜瘤15

2020年(企业诊断)桥小脑角区肿瘤性病变的影像鉴别诊断

(企业诊断)桥小脑角区肿瘤性病变的影像鉴别诊断

颈静脉球又称鼓室体,是壹种化学感受器,位于颈静脉外膜内的卵圆形小体,长约0.5cm,宽约0.25mm。结构和颈动脉体结构相似。颈静脉球瘤是壹种化学感受器瘤。是中耳常见的肿瘤。,颈内静脉起自颅底颈静脉孔的后部,和乙状窦相续。起点有颈静脉上球,位于鼓室底后部下方。末端膨大形成颈静脉下球。鼓室的下壁既颈静脉壁,分隔鼓室和颈静脉起始部的薄层骨板。位于颈静脉窝的称颈静脉球瘤,位于鼓室者称为鼓室球瘤,其中颈静脉球瘤最常见。 解剖复习: 解剖复习: 解剖复习: 解剖复习: 解剖复习: 解剖复习: 临床常见的症状有:搏动性耳鸣和听力障碍 CT平扫,颈静脉孔扩大且不规则,如果仅有扩大,无不规则,注意常人可有双侧颈静脉孔不对称。肿瘤ct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均匀显著强化。由于颈静脉球瘤具有丰富的血管结构,高流速的血管故MRI有壹定的特征。流空低信号,慢血流表现高信号斑点。加肿瘤实质信号,表现为胡椒盐征。T1WI,等低混杂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显著。晚期肿瘤沿着颈静脉孔入颅内,达桥小脑角区,和其他的肿瘤鉴别的关键是1、颈静脉孔扩大2、颈静脉孔周围骨质破坏3、肿瘤特征的胡椒盐征。 颈静脉球体瘤Fisch分型法 分型范围 A型肿瘤局限于中耳腔(鼓室球体瘤)

B型肿瘤局限于鼓室乳突区域,无迷路下骨破坏 C型肿瘤侵犯迷路下,扩展到岩尖部 D1型肿瘤侵入颅内,直径小于2cm D2型肿瘤侵入颅内,直径大于2cm 颈静脉球体瘤Glasscock-Jackson分型法 分型范围 I型肿瘤局限于鼓岬表面 II型肿瘤完全充满中耳腔 III型肿瘤充满中耳腔,扩展至乳突 IV型肿瘤充满中耳腔,扩展至乳突或穿透鼓膜至外耳道,或向前发展累及颈内动脉 1型肿瘤小,限于颈静脉球、中耳和乳突 2型肿瘤侵犯至内听道下方,,可有颅内侵犯 3型肿瘤侵犯岩尖部,可有颅内侵犯 4型肿瘤超出岩尖至斜坡或颞下窝,可有颅内侵犯 诊断要点: 1、乳突区和、或颈静脉孔区软组织结节或肿块,等低密度 2、局部骨质破坏 3、肿瘤侵入颅后窝可延伸到桥小脑角池 4、病灶明显强化 病例图片 鉴别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